无线通信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 labview

无线通信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 labview
无线通信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 labview

《无线通信基础》 课程研究性学习手册

一、实验任务

在本实验中你要完成一个LabVIEW 程序,它能够将PN 序列或文本作为信源并对其进行数字调制解调。实验的目的是让你进一步熟悉LabVIEW 编程软件的基本操作,并且在编程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常见数字调制方式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

本实验主程序的前面板是完整的,程序结构和大部分的子程序也都已经提供给我们,需要我们自己完成的只有subMOD 、subPulseShaping 、subMatchFilter 、subDemod 这四个子程序。我们需要按照下面的步骤正确的完成这四个子程序,在完成实验后,需要上交完整的程序以及实验报告。 (1)subMOD 子程序

这个子程序的作用是实现BPSK 或QPSK 的基带调制,即将输入的信源bit 序列映射到符号域,输出是复数形式的符号。

以BPSK 为例,BPSK 把一个信息位表示成一个符号,即映射出的符号有两种可能的相位。在数学上,每比特调制信号表示为:

()()b m b t f t s φπ+=2cos

(4.1)

式中,m f 是基带调制的频率,b φ是b=0或1时的相位偏移。如果我们选择的两个相位分别是π/2和3π/2的话,可以将调制信号()t s b 表示为:

()()()()()

??

?=-=+=12sin 2cos 00

2sin 2cos 0b if t f j t f b if t f j t f t s m m m m b ππππ (4.2)

对应前面所说的将每一个bit 映射成一个复数符号,可以很容易的看出BPSK 的映射关系为:将信源0映射成0+i ,信源1映射成0-i 。

当调制方式为QPSK 时,原理与BPSK 类似。不同的是QPSK 是将

信源的2个bit映射成一个复数符号,因此有四种可能的表示符号。例如我们选择相位偏移分别为π/4、3π/4、5π/4和7π/4,则对应的复数符号分别为0.707 + 0.707i、-0.707 + 0.707i、0.707 – 0.707i和-0.707- 0.707i。因此你在subMOD子程序中需要做的就是把输入的信源bit 数据流映射到符号域上。例如输入bit数据为11011000,调制方式为QPSK的话,则输出的符号应该为-0.707-0.707i、0.707-0.707i、-0.707+0.707i和0.707+0.707i。

(2)subPulseShaping和subMatchFilter子程序

这两个子程序的功能类似,分别是实现发端的脉冲成型滤波和收端的匹配滤波。信号通过滤波器就相当于信号和滤波器的时域脉冲响应做卷积。以发端为例,你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根据设置的滤波器类型、滤波器长度等输入参数生成脉冲成型滤波器系数。然后根据设置的上采样率对输入符号进行上采样。最后将上采样后的信号与生成的滤波器系数做卷积。得到的便是成型滤波后的输出信号。接收端的实现过程与发射端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接收信号已经在发端进行了上采样,因此在收端匹配滤波前不再需要上采样操作。

(3)subDemod子程序

subDemod子程序实现对接收符号的解映射,即发送端subMOD 子程序的逆过程。子程序的输入是同步后的数据符号,输出是解调后的bit数据。如果是BPSK调制,你需要将每个输入的数据符号解映射成一位bit数据;如果是QPSK调制,则需要将每个输入符号解映射成两位bit数据。要注意在发送端进行映射的图谱要与接收端解映射

的图谱对应,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解调出数据。

(4)实验结果验证

完成以上几个子程序后,可以通过运行主程序来验证编写的模块是否正确。首先你需要在前面板上合理的设置各项参数,例如信源为文本并使用QPSK调制,你还可以通过信噪比范围参数来设置所计算信噪比的最大值。之后运行程序,如果程序正确的话你可以观察到星座图、误码率数据、接收端恢复的文本等输出信息。如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示。然后你可以改变参数,验证在不同参数下程序是否能够正确运行,并对比运行的结果有何异同。

最后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接收星座图

恢复的文本内容

误码率曲线

实时误码数据

二、理论分析:

本次试验的主要任务有四项基本的子程序:

1、第一个程序subMOD

它的作用是实现BPSK或QPSK的基带调制,即将输入的信源bit 序列映射到符号域,输出是复数形式的符号。在构造程序时,需要分辨BPSK和QPSK两种调制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执行不同的程序,所以要用到条件框进行两种调制方式的判断。并且有控制键对调制方式进行控制。其次,程序允许多个输入,多个输出,因此需要用到循环进行多次调制,还需要计算出输入的个数以便控制调制的次数。

2、第二、三个程序subPulseShaping和subMatchFilter子程序

(1)这两个程序作用类似,均为滤波器。首先是发端的脉冲成型滤波器,在通信系统中,脉冲成形滤波器还用于无线通信信道得两个重要条件: 1)产生限带信道,2)降低由信号多径反射引起的符间干扰(ISI)。这两个条件都可以通过作用于每个符号的脉冲成形滤波器来实现。实际上,下图所示的sync脉冲满足了上述两个要求,因为它仅占用一小部分频域,但却有效地利用了频域,还由于它对调制信号的每一个符号周期会产生一种加窗效应。

脉冲成形滤波器首先要使波形平滑,即使脉冲突变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平缓,频带外的频率衰减加快。

根据乃奎斯特定理[1],为使信号基带传输时无码间串扰,系统冲击响应必须满足

1

0()0

s n x nT n =?=?

≠? (1)

其傅氏变换应满足

()s s m m

X f T T ∞

=-∞

+=∑ (2) 在实际系统中,信带传递函数()H f 由发送滤波器()T H f 、信道和接收滤波器()R H f 组成,即()()()()T R C H f H f H f H f =??,若在设计过程中把传输信道看成理想信道,即()C H f =1。只要求特定时刻的波形幅值无失真传送,而不必要求整个波形无失真。根据乃奎斯特第一准则,如果信号经传输后整个波形发生了变化,只要其特定点的抽样值保持不变,那么用再次抽样的方法,仍然可以准确无误地恢复原始信号。满足乃奎斯特第一准则的滤波器有无穷多种,为了满足无码间干扰并实现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匹配,发射端的脉冲成形滤波器可选择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传递函数表示式为

()()11021122102T R H f H f f T

f T T f T

α

αα

α

==-?

≤≤

?-+<≤+?>??

(3)

T 为输入码元的周期,α为滚降系数,取值为01α≤≤。滚降系数α影响着频谱效率,α越小,频谱效率就越高,但α越小时,升余弦滚降滤波器的抽头系数也越多,设计和实现比较困难,而且当传输过程中发生线性失真时产生的符号间干扰也比较严重。在无码间串扰条件下所需带宽 W 和码元传输速率 Rs 的关系一般为:W=1/2(1+α)Rs 。在

实际工程中,α的范围一般定在 0.15~0.5 之间。 记01/(2)f T =,平方根升余弦冲击响应的表达式为

{}2

00222

()sin[2(1)]4cos[2(1)](16)h t T f t tT f t t T t T πααπαπ=

-++-

滚降系数分别为0,,05,1的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冲击响应波形和频谱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冲击响应波形 图2 平方根升余弦滤波器的频谱

需指出,升余弦滤波器的严格限频特性,是物理不可实现的,然而由于01α≤≤升余弦滤波器频率特性的平滑性,使得有可能物理可实现滤波器近似实现此频率特性,所以在限带数字通信系统中广泛采用

01α≤≤

的升余弦滤波器。

若取冲击响应截断时间为8T ,此时滤波器的长度适中且截断误差很小;每T 内采样点为8个。为确保()h t 采用后的[]h n 保持第一类线性相位,舍去0()|t h t =样点,同时对[]h n 右移4个点,采用()h t 中[4,4]t T T ∈-,采样间隔为/8T ,设发送端传递的二进制数据是

{

}432101234,,,,,,,,,,

a a a a a a a a a ----,则发送滤波器的输出波形函数表示

为:

44332211001122344()y t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

+++++++++

+

当前传递信息{}0a 时刻对应的波形上升沿y[1..8]分别由4[57..64]h -,

3[49..56]h -,2[41..48]h -,1[33..40]h -,0[25..32]h ,1[17..24]h ,2[9..16]h ,3[1..8]

h 线性表示,即

43210123[0][57][49][41][33][25][17][9][1]y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 43210123[1][58][50][42][34][26][18][10][2]y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

…….. …….. ……..

43210123[7][64][56][48][40][32][24][16][8]y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a h ----=+++++++

(2)匹配滤波器与脉冲成形滤波器几乎同等重要。脉冲成形滤波器的作用是使信号的符号周期不混叠,而匹配滤波器的作用是滤掉在传送过程中因信号反射而造成的干扰。由于通过直接路径达到的信号比反射信号更早到达接收端,因此反射信号有可能与后续符号周期产生混叠。

设匹配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为()x t ,()x t 是由接收信号()s t 和噪声()n t 两部分构成,即()()()x t s t n t =+,在表达式中()n t 是白噪声,双边功率谱密度为()/2n o P f n =,而信号()s t 的频谱函数为()S f 。

根据线性叠加原理,匹配滤波器的输出 也由信号()o s t 和噪声()o n t 两部分构成,即

()()()o o y t s t n t =+

设()o s t 的频谱为 ,根据信号与系统理论得

()()()o S f S f H f =

求()S f 的傅里叶反变换,可得到输出信号()o s t 为

2()()()i ft o s t S f H f e df

π∞

-∞=?

输出噪声0t 的功率谱密度为

20

|)(|2)(f H N f P o n =

匹配滤波器在0t 时刻的输出信号值为

2()()()i ft o s t S f H f e df

π∞

-∞=?

则在0t 时刻输出信号的瞬时功率为

2

0()

o s t ,输出噪声平均功率为

20()2n N P H f df ∞

-∞=?

所以0t 时刻输出的信噪比为

2

22

02

0()()()()2

j ft o o n

X f H f e

df

s t r N P H f df π∞

-∞

-∞==

?

?

根据许瓦兹不等式

???∞

-∞

-∞

-≤df

f Y df f X df f Y f X 222|)(||)(||)()(|

可以得到

20

22

|)(|N E N df f X r s =

?∞

-

当0

2*)()(ft j e f KX f H π-=时等式成立,这就是所要求的匹配滤波器的传输

特性,由上式可知,输出信噪比最大的滤波器的传输特性与信号频谱的共轭成正比,故这种滤波器称为匹配滤波器。

匹配滤波器的冲激响应为

02*)()(ft j e f KX f H π-=

两边取傅立叶反变换,得到

*0)()(t t Kx t h -=

如果输入信号)(t x 是实信号,则)()(0t t Kx t h -=。

假设符号的传输速率s

T

1

,则在接收端同样地我们需要每隔s T 时间

进行一次判决,因此我们希望在每s T 时刻的输出信噪比最大,将上述的0t 用s T 带入,得到匹配滤波器如下:

)()(t T Kx t h s -=

当接收端输入为)()()(1t n t x t s +=时,在相对于)(1t x 的匹配滤波器端输出信号

??+-+=-=s

s

T s T d T t Kx n x d t h s t r 0

1110

)()]()([)()()(τττττττ

??

+-+-+=s

s

T s s T d T t x Kn d T t x x K

1110

1)()()()(ττττττ

??+=s

s T T s d x n K d x x K T r 0

110

11)()()()()(ττττττ

dt t x t s K s T )()(10

?=

式(2-14)说明相对于)(1t x 匹配滤波器的输出信号在形式上与输入信号和)(1

t x 乘积的积分相同,则匹配滤波器在取样时刻的输出值可

以用乘积与积分这样的相关运算来求得,匹配滤波器的实现过程如图2-1所示。

3、第三个程序则为接收端的解码程序subDemod子程序

该程序为第一步编码程序的逆过程。同样的,我们也需要设计程序控制调至类型,并设计算法构造0+i、0-i到0、1,0.707+0.707i、

-0.707+0.707i、0.707-0.707i、-0.707-0.707i到00、01、10、11的映射。

三、实验步骤:

1、打开Digital modulation(学生版).vi前面板,设置参数如下(信噪比范围20左右可调

):

2、调整信源类型为文本,输入文本内容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点击运行,查看结果;

3、调整信源类型为PN序列,点击运行,查看结果;

4、将调制类型改为BPSK,其他参数不变,点击运行,查看结果;

四、结论及分析:

1、调整信源类型为文本时:当信噪比为1时发端图样:

收端星座图:

而当信噪比为12时收端:

结论:由图分析可得,信噪比越大,误比特率越小,收端星座图越来越趋向于发端星座图(由完全混乱到十字交叉),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信号在经过信道后,时域波形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失真,频谱图的主瓣有较大衰减,星座图也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理想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信道中高斯噪声产生的影响。而且信噪比越小,波形失真越严重,频谱衰减越大。

调整信源类型为PN序列时:

结论:调整信源类型为PN序列时,接收到文本是一些乱码,同时当信噪比在12左右时,误码率基本维持0不变。

BPSK与QPSK相比,QPSK调制解调有比较低的误码率,所以具有抗

干扰性能强、误码性能好、频带利用率高等优点。

五、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由于制作时LabView的高频使用,我们在编程过程思索过如何把LabView前面板控件当前值通过程序设为下次打开时的默认值,解决方法如下:

1)手动操作:对控件点击鼠标右键----Data Operations---Make Current Value Default。

2)通过文件或注册表方式先把控件当前值存下来,再下次打开时再从文件或注册表把值读回来。

3)使用VI Server技术在保存控件当前值为默认值,但这种方法只能处于编辑状态使用,在生成exe文件后不能使用。操作如下(1)调用Invoke Node设VI的Edit Mode值为TRUE

(2)调用Invoke Node设Make Current Value Default

(3)调用Invoke Node设Save Instrumentt的Path to saved file为需要设置默认值的VI路径

2、运行后的labview程序,数据有时候在信噪比为10时误码率为0有时候为12时误码率为0,情况各异。所以我发现如果程序中读取数据的循环运行没那么快,比如几百K采样率的时候,软件上循环也肯定没那么快,一些数据丢失是自然结果,然而丢失多少是一个概率问题,但是当信噪比在11左右的时候,误码率基本稳定为0。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SCR、GTO、MOSFET、GTR、IGBT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序 型号备注 号 1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几个模块。2DJK06 给定及实验器件该挂件包含“二极管”等几个模块。 3DJK07 新器件特性实验 DJK09 单相调压与可调负 4 载 5万用表自备 将电力电子器件(包括SCR、GTO、MOSFET、GTR、IGBT五种)和负载电阻R 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由DJK06上的给定为新器件提供触发电压信号,给定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直至器件触发导通,从而可测得在上述过程中器件的V/A特性;图中的电阻R用DJK09 上的可调电阻负载,将两个90Ω的电阻接成串联形式,最大可通过电流为1.3A;直流电压和电流表可从DJK01电源控制屏上获得,五种电力电子器件均在DJK07挂箱上;直流电源从电源控制屏的输出接DJK09上的单相调压器,然后调压器输出接DJK09上整流及滤波电路,从而得到一个输出可以由调压器调节的直流电压源。 实验线路的具体接线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 (1)晶闸管(SCR)特性实验。

(3)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特性实验。

(5)绝缘双极性晶体管(IGBT)特性实验。 五、实验方法 (1)按图3-26接线,首先将晶闸管(SCR)接入主电路,在实验开始时,将DJK06上的给定电位器RP1沿逆时针旋到底,S1拨到“正给定”侧,S2拨到“给定”侧,单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DJK09上的可调电阻调到阻值为最大的位置;打开DJK06的电源开关,按下控制屏上的“启动”按钮,然后缓慢调节调压器,同时监视电压表的读数,当直流电压升到40V时,停止调节单相调压器(在以后的其他实验中,均不用调节);调节给定电位器RP1,逐步增加给定电压,监视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当电压表指示接近零(表示管子完全导通),停止调节,记录给定电压U

无线电能传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实验原理 与无线通信技术一样摆脱有形介质的束缚,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输是人类多年的一个美好追求。无线电能传输技术(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也称之为非接触电能传输技术( Contactless PowerTransmission, CPT),是一种借于空间无形软介质(如电场、磁场、微波等)实现将电能由电源端传递至用电设备的一种供电模式,该技术是集电磁场、电力电子、高频电子、电磁感应和耦合模理论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是能源传输和接入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解决了传统导线直接接触供电的缺陷,是一种有效、安全、便捷的电能传输方法,因而它被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选为未来十大科研方向之一。该技术不仅在军事、航空航天、油田、矿井、水下作业、工业机器人、电动汽车、无线传感器网络、医疗器械、家用电器、RFID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对电磁理论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在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中,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被列为“10 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之一。 到目前为止,根据电能传输原理,无线电能传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感应耦合式、微波辐射式、磁耦合谐振式。作为一个新的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磁耦合谐振式是基于近场强耦合的概念,基本原理是两个具有相同谐振频率的物体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交换,而非谐振物体之间能量交换却很微弱。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传输尺度介于前两者之间,因此也被称之为中尺度(mid-range)能量传输技术,其尺度为几倍的接收设备尺寸(可扩展到几米到几十米)。 除了较大的传输距离,还存在以下优势:由于利用了强耦合谐振技术,可以实现较高的功率(可达到kW)和效率;系统采用磁场耦合(而非电场,电场会发生危险)和非辐射技术,使其对人体没有伤害;良好的穿透性,不受非金属障碍物的影响。因此该技术已经成为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电子科技大学 汇编 实验报告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郭小明 学号:2011060100010 日期:2013年12月24日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学生姓名:郭小明学号:2011060100010 一、实验室名称:主楼A2-412 二、实验项目名称:汇编源程序的上机调试操作基础训练 三、实验原理: DEBUG 的基本调试命令;汇编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 MASM宏汇编开发环境使用调试方法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DEBUG 的基本命令及其功能 2. 学习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 3.熟悉在PC机上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五、实验内容: 编写程序计算以下表达式: Z=(5X+2Y-7)/2 设X、Y的值放在字节变量VARX、VARY中,结果存放在字节单元VARZ中。 1.编辑源程序,建立一个以后缀为.ASM的文件. 2.汇编源程序,检查程序有否错误,有错时回到编辑状态,修改程序中错误行。无错时继续第3步。 3.连接目标程序,产生可执行程序。

4.用DEBUG程序调试可执行程序,记录数据段的内容。 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PC机,MASM软件平台。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程序说明: 功能:本程序完成Z=(5X+2Y-7)/2这个等式的计算结果求取。其中X 与Y 是已知量,Z是待求量。 结构:首先定义数据段,两个DB变量VARX与VARY(已经初始化),以及结果存放在VARZ,初始化为?。然后定义堆栈段,然后书写代码段,代码段使用顺序程序设计本程序,重点使用MOV和IMUL以及XOR,IDIV完成程序设计。详细内容见程序注释。 程序清单: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无线通信试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 2 班学号321200976 姓名周琪协作者陈玉红教师评定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题目FH-CDMA(跳频码分多址)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FH-CDMA(跳频码分多址)移动通信原理。 2.了解一种常用的正交跳频序列-RS编码序列。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1.测量FH-CDMA移动通信实验系统发射端及接收端锁相频率合成器控制电压,了解收发两端频率是否按同一跳频序列同步跳变(同地址FH-CDMA)按不同跳频序列跳变(不同地址FH-CDMA)。 2.测量同地址与不同地址FH-CDMA发射端及接收端的有关信号与数据。 三、实验报告要求 1.整理实验记录,画出图1-3所示FH-CDMA系统在同地址同步FH-CDMA工作方式下,跳频工作过程图及数据传输处理波形图,结合不同地址FH-CDMA工作方式下接收端接收不到发端信号、AF0输出恒一片噪声的情况,说明FH-CDMA的基本工作原理。 1、uct及ucr 2、占空比分别为0.9和0.1时的输出波形 3、发端D1及收端AFO、DK1、DK2、CLK、DK波形 D1与AFO D1与DK1

D1与DK2 D1与CLK D1与DK 六、思考题 1.结合不同地址FH-CDMA工作方式下接收端接收不到发端信号、AFO输出恒为一片噪声的情况,说明FH-CDMA的基本工作原理。 答:FH-CDMA的基本原理是优选一组正交跳频码(地址码/扩频码),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跳频码,并用该跳频码控制信号载频在一组分布较宽的跳频集中进行跳变。可将FH-CDMA看作是一种由跳频码控制的多进制频移键控(MFSK)。从每一时隙来看也可以将其视为一种FDMA;但与普通FDMA的最大不同是,FH-CDMA的频率分配是由一组相互正交的具有伪随机特性的跳频码来控制实现的,仍然将其归属于码分多址,同时它又是一种扩频多址。因为,虽然单独从每一跳变时隙的内部来看,FH-CDMA是一个窄带系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技术实验报告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信息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

实验一视频制作 一、实验步骤 1、制作倒计时片头 新建项目“信息实验1”,打开premiere软件。新建一个序列,在视频轨道添加五个数字的字幕,将每个数字时间设置为1秒,从5到1倒序排放。 新建字幕,设计背景。新添时钟式擦除的效果,设置时间为5秒。设计结果截图如下。

2、插入图片或视频作为容 将两图片导入Premiere软件,从项目面板中拉出两图片,使用对齐功能紧贴在倒计时之后,必要时波纹删除。以下两为两图片的截图。

3、制作学号字幕 新建一个字幕,设置为滚动播放,选择开始于屏幕外,结束于屏幕外。新添文本框,输入“B130112BB”、“B130112AA”的文字。效果如下图。 实验二 TS码流离线分析 一、实验步骤 1、运行MTSA.EXE,选择码流来源:加载磁盘中的码流文件,点击“Browse”按钮,弹出“打开”对话框,在里面选择码流文件。点击“OK”按钮后进入程序界面,程序界面分成四个子窗口。 2、设定文件馈送属性,系统菜单——〉TS Feed ——〉Configure/Tune,弹出对话框,将Lock Bitrate和Loop Infinitely两个复选框选中,点ok退出。

3、SI信息查看 选择SI Tables窗口页,即可看到当前码流包含的各种SI表。 4、PID分配使用情况 选择PID GRID窗口页,即可看到当前码流使用的PID情况。实验示意图如下。 5、查看带宽使用情况: 选择Bandwidth窗口页,即可看到当前码流数据带宽使用情况。

电子科大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考核成绩:实验地点:仿真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及方案2、经过整理的实验数据、曲线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得出的结论4、对指定问题的回答 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清楚、文字简洁、图表工整,并附原始记录,按时交任课老师评阅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负反馈电路的设计原理,各性能指标的测试原理。 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用正弦测试方法对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1、负反馈放大器 所谓的反馈放大器就是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送入一个称为反馈网络的附加电路后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与放大器原来的输入信号共同控制放大器的输入,这样就构成了反馈放大器。单环的理想反馈模型如下图所示,它是由理想基本放大器和理想反馈网络再加一个求和环节构成。 反馈信号是放大器的输入减弱成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器的输入增强成为正反馈。四种反馈类型分别为: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压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 2、实验电路

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其反馈类型累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 3.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引入负反馈会使放大器的增益降低。负反馈虽然牺牲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但它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指标,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有以下指标的改善。 可以扩展闭环增益的通频带 放大电路中存在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以及有源器件内部的极间电容,使得放大器存在有效放大信号的上下限频率。负反馈能降低和提高,从而扩张通频带。 电压求和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 当 v一定,电压求和负反馈使净输入电压减小,从而使输入电流 s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DC-DC 变换电路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 的仿真实验环境,熟悉Buck 电路、Boost 电路、Cuk 电路及单端反激变换(Flyback )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这几种种基本DC-DC 变换电路的工作状态及波形情况,初步了解闭环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Buck 变换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相关电压测试 2.Boost 变换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相关电压测试; 3.Cuk 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4.单端反激变换(Flyback )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简单闭环控制原理研究。 (一)Buck 变换电路实验 (1)电感电容的计算过程: V V 500=,电流连续时,D=0.4; 临界负载电流为I= 20 50 =2.5A ; 保证电感电流连续:)1(20D I f V L s -?= =5 .210002024.0-150????) (=0.375mH 纹波电压 0.2%= s s f LCf D V ?8-10) (,在由电感值0.375mH ,算出C=31.25uF 。 (2)仿真模型如下: 在20KHz 工作频率下的波形如下:

示波器显示的六个波形依次为:MOSFET的门极电压、流过电阻两端的电流、电感电流、输出电压、MOSFET电流及续流二极管电流的波形。 在50KHz工作频率下的波形如下: 示波器显示的六个波形一次为:MOSFET的门极电压、流过电阻两端的电流、电感电流、输出电压、MOSFET电流及续流二极管电流的波形; 建立仿真模型如下:

(3)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显示在仿真图上,分别为49.85,49.33; (4)提高开关频率,临界负载电流变小,电感电流更容易连续,输出电压的脉动减小,使得输出波形应更稳定。 (二)Boost 变换电路实验 (1)电感电容的计算过程: 升压比M= S V V 0=D -11,0V =15V,S V =6V,解得D=60%; 纹波电压0.2%=s c f f D ? ,c f RC 1=,s f =40KHz,求得L=12uH,C=750uf 。 建立仿真模型如下:

RFID通讯技术实验报告

· RFID通讯技术试验 专业: 物流工程 班级: 物流1201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一.前言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无线电的信号是通过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把数据从附着在物品上的标签上传送出去,以自动辨识与追踪该物品。某些标签在识别时从识别器发出的电磁场中就可以得到能量,并不需要电池;也有标签本身拥有电源,并可以主动发出无线电波(调成无线电频率的电磁场)。标签包含了电子存储的信息,数米之都可以识别。与条形码不同的是,射频标签不需要处在识别器视线之,也可以嵌入被追踪物体之。 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将标签附着在一辆正在生产中的汽车,厂方便可以追踪此车在生产线上的进度。仓库可以追踪药品的所在。射频标签也可以附于牲畜与宠物上,方便对牲畜与宠物的积极识别(积极识别意思是防止数只牲畜使用同一个身份)。射频识别的身份识别卡可以使员工得以进入锁住的建筑部分,汽车上的射频应答器也可以用来征收收费路段与停车场的费用。 某些射频标签附在衣物、个人财物上,甚至于植入人体之。由于这项技术可能会在未经本人许可的情况下读取个人信息,这项技术也会有侵犯个人隐私忧患。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RFID相关知识,了解RFID模块读写IC卡数据的原理与方法(电子钱包试验);

2. 模拟企业生产线上的物料跟踪情况,掌握RFID的应用(企业物流采集跟踪系统演示)。 三.实验原理 1. 利用RFID模块完成自动识别、读取IC卡信息,实现RFID电子钱包的功能,给IC卡充值、扣款(电子钱包试验); 2.利用4个RFID模块代替4个工位,并与软件系统绑定(添加,删除),由IC卡模拟物料的移动,并对物料在生产线上所经过的工位的记录进行查询,而且可以对物料的当前工位定位。 四.实验设备 《仓库状态数据检测开发系统》试验箱、IC卡、、锂电池、ZigBee通讯模块、RFID阅读器,ID卡、条码扫描器。 五.实验过程 5.1电子钱包试验 (1)先用电源线将试验箱连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打开Contex-A8电源开关,如图1所示。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报告本1

(封面) 上海建桥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 实验报告本 20 11 年3月15 日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目录

上海建桥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类型:验证/ 设计/ 综合 实验名称: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系别:艺术系专业:视觉传达班级:三班学号:10B05060324 姓名:顾雯茵 同组人姓名: 指导老师:实验地点: 实验日期:2011年 3 月15 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1年3月15日 报告退发( 订正、重做): 成绩: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名称: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 1.掌握字体、段落格式、首字下沉、中文版式、分栏的设置; 2.掌握查找与替换、项目符号和编号、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3.掌握表格插入和设置; 4.掌握图片、图形、艺术字、文本框的插入、编辑及混排设置; 5.掌握公式、水印、页眉和页脚的插入及编辑方法; 6.掌握页面设置方法。

三、实验环境(所使用的平台和相关软件) (1)中文WindowXP操作系统 (2)中文Word2003应用软件 (3)中文实验配套材料配套 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的具体描述) 实验(1) 打开配套文件Word-Lx1.doc,按下列要求操作,并将结果以原文件名保存。 (1) 插入标题,内容见样张,其中大字:华文琥珀,72磅,空心,阴影;小字:华文云 彩,60,金色底纹,双行合一。 (2) 正文为小四号,第一段添加蓝色小3号项目符号;其余各行,首行缩进2字符;如 样张分栏,第1栏宽4厘米,间距0.75厘米;文末段落首2字下沉,并设置灰-20% 底纹。 (3) 按样张,对文中相应段落添加绿色、3磅边框线。 (4) 把文中的半角逗号、句号,均改为全角。 (5) 按样张,利用制表位在文末输入相关文字(注意对齐方式,间距自定)。 实验(2) 打开配套文件Word-Lx3.doc,按下列要求操作,并将结果以原文件名保存。 (1) 按样张,将文本标题“网上阅读,日趋流行”转化为艺术字,艺术字式样为艺术字 库中第四行第一列;艺术字字体为楷体、36磅、加粗;艺术字高2.8厘米、宽7.5厘米,形状采用“波形2”;艺术字衬底为加上填充色为“雨后初晴”斜上过渡效果的“流程图:资料带”。 (2) 按样张,将正文各段首行缩进2字符,将第二段(网页成本极为便宜…最大区别还 在于能够“反馈”。)设置成1.7倍行距。 (3) 将正文中所有的“图书馆”都替换为楷体、红色、四号、粗斜、蓝色双下划线。 (4) 按样张,为第一段中的文字“印刷出版物”制作合并字符效果,字体:隶书,字号: 12。 (5) 取消第三段原有的分栏,并将第二、三段按样张分为三栏,其栏宽分别为8字符米、 10字符、14字符。 (6) 将第四、五段加上三维边框,框线的粗细为3磅,颜色为深红,并加上如样张所示 的编号。 (7) 按样张,在文末插入大小为30%的配套图片Examine.wmf。

短距离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3.5 无线数据传输控制实验 3.5.1 实验目的 1. 在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上运行自己的程序。 2 .通过发送命令来实现对其它节点的外设控制。 3.5.2 实验内容 实验中一个节点通过射频向另一个节点发送对LED 灯的控制信息,点亮LED 灯或让LED 熄 灭,节点接收到控制信息后根据控制信息点亮LED 或让LED 熄灭。 3.5.3 实验设备及工具 1.硬件:ZX2530A 型CC2530 节点板、USB 接口的仿真器,PC 机Pentium100 以上。 2.软件:PC 机操作系统WinXP、IAR 集成开发环境、串口监控程序。 3.5.4 实验原理 LED 灯连接到CC2530 端口P1_0,程序中应在初始化过程中对LED 灯进行初始化,包括端口 方向的设置和功能的选择,并给端口P1_0 输出一个高电平使得LED 灯初始化为熄灭状态。无线 控制可以通过发送命令来实现,在main.c文件中中添加宏定义#define COMMAND 0x10,让发送

数据的第一个字节为COMMAND,表明数据的类型为命令,同时,发送节点检测用户的按键操作当 检测到用户有按键操作时就发送一个字节为COMMAND 的命令。当节点收到数据后,对数据类型进 行判断,若数据类型为COMMAND,则翻转端口P1_0 的电平(在初始化中已将LED 灯熄灭)。即可, 实现LED 的状态改变。 3.5.5 实验步骤 1. 打开工程,在“物联网光盘\无线射频实验\5 无线控制”文件夹下 2. 将节点类型变量NODE_TYPE 设置为0,编译工程,并下载到ZX2530 节点板中,作为接收节点。 3. 将节点类型变量NODE_TYPE 设置为1,编译工程,并下载到ZX2530 节点板中,作为发送节点。 4. 复位接收节点和发送节点。 5.按下发送节点板上的key1 按键,观察接收节点上led 显示情况 6. 在主程序中添加一个宏定义#define LED_MODE_BLINK 0x02,在对数据的解析中添加对 LED_MODE_BLINK 的解析,让LED 灯每隔250 毫秒闪烁一次,让发送节点发送的数据为 LED_MODE_BLINK (代替LED_MODE_ON,紧接在COMMAND

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信息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 Window 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 的启动、关闭与键盘的使用。 2、掌握Windows 基本操作(程序的运行方式和“开始”菜单的操作;掌握对话框主要组成部分及常见控件的操作;掌握“快速启动栏”及“任务栏”的基本操作)。 3、掌握Windows 资源管理器的使用(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掌握磁盘的管理;掌握对象的选择、复制、移动、删除、改名、恢复等操作;掌握回收站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查找指定文件的基本方法;掌握剪贴板使用方法)。 4、掌握汉字输入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指导与习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实验四 三、实验习题 1、Windows xp的“开始”菜单由哪些项目组成? 2、如何改变任务栏的位置和大小?如何隐藏任务栏?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3、如何复制、移动、删除和重命名对象?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4、如何建立新文件、文件夹和快捷方式?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5、如何在磁盘上搜索指定的文件?简要写出操作步骤。 四、实验总结和体会

实验报告二 Word 部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Word 的启动和退出;掌握工具栏按扭的使用。 2、掌握Word 基本操作(文档的创建和存盘;字符串的查找与替换;文本的剪切、复制和粘贴;特殊符号的插入方法)。 3、掌握Word字符排版操作(页面参数的设置;字符和段落格式的设置;分栏排版技术;边框和底纹的设置;奇偶页页眉和页脚的设置;首字下沉的设置)。 4、掌握Word表格制作方法(表格基本编辑;表格的格式设置)。 5、掌握Word图文混排操作(简单图形的绘制和组合方法;插入图片及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图片的链接操作;文本框的设置及调整方法;数学公式的编排;艺术字体的设置)。 二、实验内容 《实验指导与习题》实验五至实验八 三、实验习题 1、启动Word有几种方法?退出Word有几种方法?创建Word文档有几种方法? 2、在“查找/替换”对话框中,如何设置替换字符的格式? 3、文本的拖拽可完成移动或复制,如何操作?请写出操作步骤。除此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可完成复制或移动? 4、字体和段落的设置各包括哪些内容? 5、选定字体和选定段落的操作方法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只需要在段内单击? 6、当段首字符已作首字下沉操作,在分栏操作中,选中该字后会有什么问题,为什么? 7、创建表格有哪些方法?如何选中或删除整个表格?如何在表格中画斜线?如何设置表格内、外框线的粗细和线型?请写出操作步骤。 8、如何设置不同的奇偶页页眉? 9、图片嵌入或链接到文件有什么不同?请分别写出操作方法。 四、实验总结和体会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1

河南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实验实训室(2011.9编制) 目录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1) 实验报告二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3) 实验报告三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调试与分析(电阻负载) (6) 实验报告四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感性、反电势负载) (8) 实验报告五直流-直流集成电压变换电路的应用与调试 (10)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晶闸管半控型的控制特点。 2.学会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二、晶闸管工作原理和实训电路 1.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控制特性是: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阳极为高电位);在门极与阴极之间再加上一定的电压(称为触发电压),通以一定的电流(称为门极触发电流,这通常由触发电路发给一个触发脉冲来实现),则阳极与阴极间在电压的作用下便会导通。当晶闸管导通后,即使触发脉冲消失,晶闸管仍将继续导通而不会自行关断,只能靠加在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接近于零,通过的电流小到一定的数值(称为维持电流)以下,晶闸管才会关断,因此晶闸管是一种半控型电力电子元件。 2.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的实训电路 图1.1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电路 3.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电路 图1.2路灯自动控制电路 三、实训设备(略,看实验指导书)

四、实训内容与实训步骤(略,看实验指导书) 五、实训报告要求 1.根据对图1.1所示电路测试的结果,写出晶闸管的控制特点。记录BT151晶闸管导通所需的触发电压U G、触发电流I G及导通时的管压降U AK。 2.简述路灯自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北京理工大学微波实验报告——无线通信系统

实验一无线通信系统(图像传输)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线通信(图像传输)收发系统的工作原理; 2、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a)测试发射机的工作状态; b)测试接收机的工作状态; c)测试图像传输系统的工作状态; d)通过改变系统内部连接方式造成对图像信号质量的影响来了解各电路模块的作用。 三、无线图像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是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已调波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给天馈系统,发向对方或转发中继站;接收系统再将空间传播的信号通过天线接收进来,经过某些处理(如放大、变频)之后,送到后级进行解调、编码等。还原出基带信息送给用户终端。为了使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同时工作,并且了解各电路模块在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实验箱中的天线模块和摄像头及显示器,使得发射和接收系统自闭环,通过图像质量来验证通信系统的工作状态,及各个电路模块的作用和连接变化时对通信或图像质量的影响。 以原理框图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摄像头采集的信号送入调制器进频率调制,再经过一次变频后、滤波(滤去变频产生的谐波、杂波等)、放大、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经过空间传播,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进来,再经过低噪声放大、滤波(滤去空间同时接收到的其它杂波)、下变频到480MHz,再经中频滤波,滤去谐波和杂波、经视频解调器,解调后输出到显示器还原图像信号。 四、实验仪器 信号源、频谱分析仪等。 五.测试方法与实验步骤 (一)发射机测试 图1原理框图 基带信号送入调制器,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等调制),调制后根据频率要求进行上变频,变换到所需微波频率,并应有一定带宽,然后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发射或其它方式传播。每次变频后,会相应产生谐波和杂波,一般变频后加响应频段的滤波器,以滤除谐波和杂波。保证发射信号的质量或频率稳定度。另外调制器或变频器本振信号的稳定度也直接影响发射信号的好坏,因而,对本振信号的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基础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计算机系统基础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2016年 5月 24 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实验1: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2: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3: ................................. 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1:数据表示 实验概述 本实验的目的是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中整数和浮点数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实验中,你需要解开一系列编程“难题”——使用有限类型和数量的运算操作实现一组给定功能的函数,在此过程中你将加深对数据二进制编码表示的了解。 实验语言:c; 实验环境: linux 实验内容 需要完成中下列函数功能,具体分为三大类:位操作、补码运算和浮点数操作。 实验设计 源码如下: /* * lsbZero - set 0 to the least significant bit of x * Example: lsbZero(0x) = 0x * Legal ops: ! ~ & ^ | + << >> * Max ops: 5 * Rating: 1 */ int lsbZero(int x) { * Examples: mult3div2(11) = 16 * mult3div2(-9) = -13 * mult3div2(24) = -2(overflow) * Legal ops: ! ~ & ^ | + << >>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原理实验实验报告2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 最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 实验报告 班级 学生 学号 教师任通菊

最佳接收机(匹配滤波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运用MATLAB软件工具,仿真随机数字信号在经过高斯白噪声污染后最佳的恢复的方法。 2、熟悉匹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3、研究相关解调的原理与过程。 4、理解高斯白噪声对系统的影响。 5、了解如何衡量接收机的性能及匹配滤波器参数设置方法。 二、实验原理 对于二进制数字信号,根据它们的时域表达式及波形可以直接得到相应的解调方法。在加性白高斯噪声的干扰下,这些解调方法是否是最佳的,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数字传输系统的传输对象是二进制信息。分析数字信号的接收过程可知,在接收端对波形的检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背景噪声下正确的判断所携带的信息是哪一种。因此,最有利于作出正确判断的接收一定是最佳接收。 从最佳接收的意义上来说,一个数字通信系统的接收设备可以看作一个判决装置,该装置由一个线性滤波器和一个判决电路构成,如图1所示。线性滤波器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应的处理,输出某个物理量提供给判决电路,以便判决电路对接收信号中所包含的发送信息作出尽可能正确的判决,或者说作出错误尽可能小的判决。 图1 简化的接收设备 假设有这样一种滤波器,当不为零的信号通过它时,滤波器的输出能在某瞬间形成信号的峰值,而同时噪声受到抑制,也就是能在某瞬间得到最大的峰值信号功率与平均噪声功率之比。在相应的时刻去判决这种滤波器的输出,一定能得到最小的差错率。 匹配滤波器是一种在最大化信号的同时使噪声的影响最小的线性滤波器设计技术。注意:该滤波器并不保持输入信号波形,其目的在于使输入信号波形失 t输出信号值相对于均方根(输出)噪声值达到真并滤除噪声,使得在采样时刻 最大。

无线通信与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通信与网络 实验项目:matlab仿真实验 实验地点: 专业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4月12日

实验1 卷积编码和译码的matlab仿真实现 一、实验目的 了解掌握如何使用matlab来进行卷积编码和译码的仿真。 二、实验内容 1、SIMULINK仿真模块的参数设置以及重要参数的意义 2、不同回溯长度对卷积码性能的影响 3、不同码率对卷积码误码性能的影响 4、不同约束长度对卷积码的误码性能影响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分为卷积编码和卷积译码两部分: 卷积编码的最佳译码准则为:在给定已知编码结构、信道特性和接收序列的情况下,译码器将把与已经发送的序列最相似的序列作为传送的码字序列的估值。对于二进制对称信道,最相似传送序列就是在汉明距离上与接收序列最近的序列。 卷积码的译码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大数逻辑译码,又称门限译码(硬判决);另一种是概率译码(软判决),概率译码又分为维特比译码和序列译码两种。门限译码方法是以分组码理论为基础的,其译码设备简单,速度快,但其误码性能要比概率译码法差[2]。 当卷积码的约束长度不太大时,与序列译码相比,维特比译码器比较简单,计算速度快。维特比译码算法是1967年由Viterbi提出,近年来有大的发展。目前在数字通信的前向纠错系统中用的较多,而且在卫星深空通信中应用更多,该算法在卫星通信中已被采用作为标准技术。 采用概率译码的基本思想是:把已接收序列与所有可能的发送序列做比较,选择其中码距最小的一个序列作为发送序列。如果发送L组信息比特,那么对 于(n,k)卷积码来说,可能发送的序列有2kL个,计算机或译码器需存储这些序列并进行比较,以找到码距最小的那个序列。当传信率和信息组数L较大时,使 得译码器难以实现。维特比算法则对上述概率译码做了简化,以至成为了一种实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撰写模板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 2018 - 2019 - 2 ) 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老师: 实验学时:1.5h 实验地点:基础实验大楼425 实验时间:2019.4.9 14:30—16:00 报告目录 一、实验课程名称:电路实验I 1.实验名称:BJT放大器设计与测试 二、实验目的: 1. 了解BJT管的基本放大特性。 2. 掌握BJT共射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3.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 4. 掌握放大电路放大倍数(增益)的测试方法。 5. 掌握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6. 掌握放大电路幅频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GDS1152A型数字示波器一台。 EE1641B1型函数发生器一台。

通用面包板一个。 1kΩ电阻;10mH电感;0.047μF电容若干。 四、实验原理:

3、测试方法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对直流电压的测量一般用数字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时测出晶体管各管脚对地的电压。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晶体管毫伏表或者示波器直接测量输出、输入电压,由 Av=vo/vi 即可得到。(3)放大器输入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入端口串入一个取样电阻R,用两次电压法测量放大器的输入电阻Ri。 (4)放大器输出电阻的测试 在放大器输出端口选择一个合适的负载电阻RL,用两次电压法分别测量空载与接上负载时的输出电压,计算输出电阻Ro。 (5)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试 用点频法测试法测量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并求出带宽。 五、实验内容: (1)静态工作点的测试 (2)电压增益测试 (3)输入电阻测试 (4)输出电阻测试 (5)幅频特性测试 六、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静态工作点调整与测试 令VCC=+12V,用万用表测量VE、VB、VC,计算VBE、IEQ、VCE,数据记入表格中。 2、放大倍数的测试 用函数发生器输出一个正弦波信号作为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设置信号频率 f =1kHz,(有效值)Ui=5mV,测量U0 ,计算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增益)Av。数据填入表中,定量描绘输出波形图。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 验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实验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CL-18, MCL-33组件。 2.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MCL-18的调试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观察整流状态下,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线路如图3-12所示。主电路由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组成。触发电路为数字集成电路,可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的有关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Ⅱ型电机控制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 3.MCL-33组件 4.MEL-03可调电阻器(900) 6.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 1.按图3-12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MCL-18电源开关,给定电压有电压显示。

(2)用示波器观察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相互间隔60o 的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3)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 —2V 的脉冲。注:将面板上的Ublf 接地(当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使用I 组桥晶闸管VT1~VT6时),将I 组桥式触发脉冲的六个琴键开关均拨到“接通”, 琴键开关不按下为导通。 (4)将给定输出Ug 接至MCL-33面板的Uct 端,在Uct=0时,调节偏移电压Ub ,使=90o 。(注:把示波器探头接到三相桥式整流输出端即U d 波形, 探头地线接到晶闸管阳极。)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 电阻性负载 按图接线,将Rd 调至最大450 (900并联)。 三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合上主电源,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 、U vw 、U wu ,从0V 调至70V(指相电压)。调节Uct ,使 在30o ~90o 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O 、60O 、90O 时,整流电压u d =f (t ),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 =f (t )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 和交流输入电压U 2 数值。 30° 60° 90° 3.电感性负载 按图线路,将电感线圈(700mH)串入负载,Rd 调至最大(450)。 调节Uct ,使 在30o ~90o 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 O 、60O 、90O 时,整流电压u d =f (t ),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 =f (t )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 和交流输入电压U 2 数值。 30° 60° 90°

杭电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余善恩、孙伟华 实验名称: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3.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工作情况作全面分析。 4.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特性的测定。 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原理图如图1-1所示。 主电路 (a) (b)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图1-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 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由V1、V2等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3、V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改变对电容的充电时间,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 ct、偏移电压U b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 ct和偏移电压U b的大小;V6、V7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用于改善脉冲的前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杨静 2013 年 10 月 24 日 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 1. 实验分析 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 close all;clc;clear all; snr_db=[0:1:12]; sum=10000; data= randsrc(sum,2,[0 1]); [a1,b1]=find(data(:,1)==0&data(:,2)==0); message(a1)=-1-j; [a2,b2]=find(data(:,1)==0&data(:,2)==1); message(a2)=-1+j; [a3,b3]=find(data(:,1)==1&data(:,2)==0); message(a3)=1-j; [a4,b4]=find(data(:,1)==1&data(:,2)==1); message(a4)=1+j; a=1;tb=1;eb=a*a*tb; p_signal=eb/tb; no=eb./(10.^(snr_db/10)); p_noise=p_signal*no; sigma=sqrt(p_noise); for eb_no_id=1:length(sigma) 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 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 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 resum=0; total=0; 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 remessage(1,m1)=1+j; redata(m1,1)=1; redata(m1,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