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鳖等四种水生植物对受污水体净化研究比较

水鳖等四种水生植物对受污水体净化研究比较
水鳖等四种水生植物对受污水体净化研究比较

水鳖等四种水生植物对受污水体的净化研究比较

摘要:对水鳖、荆三棱、芦苇、香蒲三种挺水植物在同等条件下净化受污水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种挺水植物能较好地去除n、p类营养物。对nh4+-n、po43-的去除率可分别达60%~90%和70%~90%,同时可提高水体的do、ph,对codcr的去除率为70%以上。综合分析表明,四种植物对受试水体都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其中荆

三棱对受污水体的综合净化效果明显,水鳖对受试水体增氧作用明显。

关键词:水鳖荆三棱芦苇香蒲挺水植物水体修复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674-098x(2011)12(b)-0121-01

由于人工湿地技术能有效地处理多种多样的废水,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氮、磷去除效率高。植物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查该地区能正常生长且耐污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对于提高湿地的污水净化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1]。本文通过对比水鳖、荆三棱、芦苇、香蒲四种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不同净化效果,旨在对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一定基础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本实验采用水鳖、香蒲、芦苇和荆三棱等四种水生植物进行水培实验,将各塑料箱体清洗干净,将4种植物样品根部淤泥彻底清洗干净。用大约3~5cm厚的砾石埋压植物根部,将配制好的人工配制的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挺水植物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挺水植物 1、芦苇 【科属分类】禾本科芦竹亚科芦苇属 【中文别名】苇、芦、芦芛、蒹葭、苇茭 【拉丁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 【应用价值】园林、苇秆可作造纸、嫩芽作饲料、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全株分别入药【地域分布】全国各地 2、 2、蒲草 【科属分类】香蒲科香蒲属 【中文别名】水腊烛、水烛、香蒲 【拉丁学名】Typhaangustifolia 【应用价值】编织加工材料、造纸、草芽作野菜、饲料、雄花花粉俗称"蒲黄",具有药用和滋补功能【地域分布】东北、华北、南方水乡

3、荸荠 【科属分类】莎草科荸荠属 【中文别名】马蹄、水栗、芍、凫茈、乌芋、菩荠【拉丁学名】Eleocharis dulcis 【应用价值】菜、入药 【地域分布】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区

4、莲 【科属分类】睡莲科莲属 【中文别名】荷花、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拉丁学名】Nelumbo nucifera 【应用价值】藕、叶、叶柄、莲蕊、莲房入药,莲子、莲藕食用【地域分布】全国各地

5、水芹 【科属分类】伞形科水芹菜属 【中文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拉丁学名】Oenanthe javanica (Blume) DC 【应用价值】菜、入药 【地域分布】长江流域

6、茭白 【科属分类】禾本科稻亚科菰属 【中文别名】出隧、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蒋子、菰手、茭笋、茭粑、茭瓜、茭耳菜、高笋【拉丁学名】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 【应用价值】菜、入药 【地域分布】全国各地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地运用

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的运用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2013年,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 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和西南诸河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71.7%、19.3%和9.0%。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湖泊(水库) 2013年,水质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的国控重点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60.7%、26.2%、1.6%和11.5%。与上年相比,各级别水质的湖泊(水库)比例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2013年重点湖泊(水库)水质状况 *指太湖、滇池和巢湖 富营养、中营养和贫营养的湖泊(水库)比例分别为27.8%、57.4%和14.8%。 利用植物或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这一用生态—生物的方法来修复水体的技术,廉价实用,适用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

二、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运用 1、水生植物介绍 水生植物是一个生态学范畴上的类群,是不同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期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

污水治理中应用的水生植物,需要尽快达到吸附污染物、净化水体的作用,最好选择生长速度较快、根系发达的植物,以求尽快达到治污的作用,如芦苇、香蒲、菖蒲等。有些工程还需要对水体进行杀菌消毒、吸附重金属以减少污染,可使用水葱、大漂、水葫芦等。 2、水生植物的应用 2.1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a)净化所需的能源由光合作用提供; b)具有美学价值,能改善景观生态环境; c)植物可被收割和利用,创造新的价值; d)能固定土壤或底泥中的水分,防止污染源进一步扩散; e)为降解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 环境中的重金属和一些有机物并非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并且达到一定程度后具有毒害作用。对于此类化合物,一些植物也演化出了特定的生理机制使其脱毒。植物通常是通过螯合和区室化等作用,来耐受并吸收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这种机制也存在于许多水生植物中。 水生植物的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结构,并在植物根系附近形成好氧、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环境,为各种不同微生物的吸附和代谢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也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提供了足够的分解者。 植物的根系还可分泌一些有机物从而促进微生物的代谢,这样就为好氧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而根区以外则适于厌氧微生物群落的生存。

(完整版)水生植物种植和养护

水生植物的养护 水生植物的养护主要是水分管理,沉水、浮水、浮叶植物从起苗到种植过程都不能长时间离开水,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施工,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降温保湿工作,确保植物体表湿润,做到先灌水,后种植。如不能及时灌水,则只能延期种植。挺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种植后要及时灌水,如水系不能及时灌水的,要经常浇水,使土壤水分保持过饱和状态。 水生植物种植 栽种水生植物,必须掌握一些原则,使其生长良好。 1、日照:大多数水生植物都需要充足的日照,尤其是生长期(即每年四至十月之间),如阳光照射不足,会发生徒长、叶小而薄、不开花等现象。 2、用土:除了漂浮植物不须底土外,栽植其它种类的水生植物,须用田土、池塘烂泥等有机黏质土做为底土,在表层铺盖直径一至二公分的粗砂,可防止灌水或震动造成水混浊现象。 3、施肥:以油粕、骨粉的玉肥作为基肥,约放四、五个玉肥于容器角落即可,水边植物不须基肥。追肥则以化学肥料代替有机肥,以避免污染水质,用量较一般植物稀薄十倍。 4、水位:水生植物依生长习性不同,对水深的要求也不同。 漂浮植物最简单,仅须足够的水深使其漂浮;沉水植物则水高必须超过植株,使茎叶自然伸展。水边植物则保持土壤湿润、稍呈积水状态。挺水植物因茎叶会挺出水面,须保持五十公分至一公尺左右的水深。浮水植物较麻烦,水位高低须依茎梗长短调整,使叶浮于水面呈自然状态为佳。 5、疏除:若同一水池中混合栽植各类水生植物,必须定时疏除繁殖快速的种类,以免覆满水面,影响睡莲或其它沉水植物的生长;浮水植物过大时,叶面互相遮盖时,也必须进行分株。 6、换水:为避免蚊虫孳生或水质恶化,当用水发生混浊时,即必须换水,夏季则须增加换水次数。

水生植物种植

水生植物应根据不同种类或品种的习性进行种植。 在园林施工时,栽植水生植物有两种不同的技术途径:一是在池底砌筑栽植槽,铺上至少15厘米厚的培养土,将水生植物植入土中;二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再将容器沉入水中。 以上介绍的两种方法各有利弊。用容器栽植水生植物再沉入水中的方法更常用一些,因为它移动方便,例如北方冬季须把容器取出来收藏以防严寒;在春季换土、加肥、分株的时候,作业也比较灵活省工。而且,这种方法能保持池水的清澈,清理池底和换水也较方便。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我司建议用池底砌筑栽植槽的方法。 1.施工方法 (1)水池建造时,在适宜的水深处砌筑种植槽,再加上腐殖质多的培养土。 (2)种植器一般选用木箱、竹篮、柳条筐等,一年之内不致腐烂。选用时应注意装土栽种以后,在水中不致倾倒或被风浪吹翻。一般不用有孔的容器,因为培养土及其肥效很容易流失到水里甚至污染水质。不同水生植物对水深要求不同,容器放置的位置也不相同。一般是在水中砌砖石方台,将容器放在方台的顶托上,使其稳妥可靠。另一种方法是用两根耐水的绳索捆住容器,然后将绳索固定在岸边,压在石下。如水位距岸边很近,岸上又有假山石散点,要将绳索隐蔽起来,否则会影响景观效果。 2.土壤 可用干净的园土细细筛过,去掉土中的小树枝、杂草、枯叶等,尽量避免用塘里的稀泥,以免掺入水生杂草的种子或其他有害生物菌。以此为主要材料,再加入少量粗骨粉及一些缓释性氮肥。 3.管理 水生植物的管理一般比较简单,栽植后,除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有无病虫害; (2)检查植株是否拥挤,一般过3至4年时间分一次株; (3)定期施加追肥; (4)清除水中的杂草,池底或池水过于污浊时要换水或彻底清理。 一、荷花栽培: 荷花栽培有池塘栽培、盆缸栽培和沉水栽培三种。 1、池塘栽培

水生花卉的特点介绍

水生花卉的特点介绍 很多植物都能饲养在水中,而水生花卉是植物中比较特殊的品种,为了能够适应水生这种特殊的环境,在经过长时间的变异后,水生植物发展出了其独有的特点。小编就为你介绍一些关于水生花卉的特点。 荷花(详情介绍) 水生植物赖水而生,与陆生植物比较,其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及生理机能等方面两者都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 1、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和排水系统。如处于生长阶段的荷花、睡莲、王莲、萍蓬草等,表现特别明显。 2、机械组织退化。因叶及叶柄一部分在水中,不需要坚硬的机械组织来支撑个体;因器官和组织的含水量较高,故叶柄的木质化程度较低,植株体比较柔软,而水上部分的抗风力也差。 3、根系不发达。因直接与水接触或在湿土中生活,吸收矿物质营养及水分比较省力,导致其根系缺乏根毛,并逐渐退化。 4、营养器官表现明显差异。有些水生植物的根系、叶柄和叶片等营养器官,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在其形态结构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如荷花的浮叶和立叶,菱的水中根和泥中根等,它们的形态结构均产生明显的差异。 5、花粉传授存在变异。由于水体环境的特殊性,某些水生植物种类(如沉水植物)为了满足传授花粉的需要,则产生了特有的适应性变异,如苦草,为雌雄异株,雄花的佛焰苞长6mm,而雌

花的佛焰苞长12mm。 6、营养繁殖能力强。如荷花、睡莲、鸢尾、花叶芦苇等利用地下茎、根茎、球茎进行繁殖;金鱼(详情介绍)藻、黑藻等进行分枝繁殖,当分枝断掉后,每个断掉的小分枝,又可长出新的个体;黄花蔺、泽泻除根茎可繁殖外,还能利用茎节长出的新根进行繁殖;苦草在沉入水底越冬时就形成冬芽,翌年春季,冬芽又萌发成新的植株;红树林植物的胎生繁殖现象惊人,当种子在果实里还没离开母体时,就开始萌发了,长成绿色棒状胚轴挂在母树上,发育到一定程度就脱离母体,借助胚轴的重量坠落而插入泥中,数小时后可迅速扎根长出新的植株。水生植物繁殖快且多,这对保持种质特性,防止品种退化以及杂种分离都有利。 7、种子幼苗始终保持湿润。因水生植物长期生活在水环境中,与陆地植物种子比较,其繁殖材料如种子(除莲子等少数者)及幼苗,无论是处于休眠阶段(特别是睡莲、王莲等种子),还是进入萌芽生长期,都不耐干燥,必须始终保持湿润,若受干则会失去发芽力。

怎样利用植物净化污水

怎样利用植物净化污水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植物是有天然的净化功能,常见的净水植物种类有藨草、芦苇、香蒲、灯心草、菖蒲、莎草、荆三棱、茭草、水花生和田边草,我国运用的最多的为芦苇、香蒲等少量种类,各地对湿地植物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经验,而对各种植物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效果的系统研究较为缺乏。那么怎样利用植物净化污水? 净化塘 目前在利用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时通常是以净化塘的方式,如凤眼莲净化塘、香蒲植物净化塘等。 净化塘是以某种水生植物占绝对优势而组成的特殊水生生态系统,这个系统通过水生植物群落的阻滤、沉降、吸附等物理作用以及植物体的吸收、积累等作用而达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最近几年,水生植物净化塘在国内外发展都比较快,能净化的污水种类越来越多,已由净化生活污水发展到工业废水和城市混合污水;处理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利用人工的净化塘发展到利用天然湖塘、湖湾放养水生植物净化水质和底泥。在水生植物的利用上,由一种植物为主发展到多种

植物搭配,以相互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比如选用耐寒植物伊乐藻和喜温植物凤眼莲及菱,组建成的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不仅使试验区内常年保持较好的水质,而且对外来污染冲击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它可用于水源保护、局部性水质控制、污水净化生态工程、小型富营养水体的生态恢复等。 人工湿地系统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人工湿地系统是利用水生植物处理污水的又一发展方向。由于建造和运转费用低、维护简单、效果好,且为众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成了研究的重点。如芦苇湿地可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如造纸废水、纺织废水、啤酒废水、炼油废水、养殖和饲料及食品加工废水等。其基建投资、运转费用和能耗均为常规二级处理方法的1/3~1/5,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Nyakang等利用香蒲、芦苇、美人蕉等观赏性水生植物,经过1块湿地和3个池塘构成的宾馆和游泳池污水处理系统,在达到去污目的的同时也营造了优美的水体景观。Koottatep等[33]还发现进入湿地约50%的总氮是被植物吸收的。湿地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主要是通过沉降、过滤、化学沉淀和吸附、微生物反应和植物吸收等反应过程除去水中的污染物。所以湿地是一种低成本、易操作和高效率的污水

多种水生植物及特点

水生植物 初步认为凤眼莲是含砷污水的监测植物,同时又是含砷、汞,镉污水的净化植物。芦苇,蒲草是抗污能力较强的植物,并能吸收积累污水中的砷、汞、镉。水生植物对砷、汞、镉的忍耐力大小是因其植物生活型不同而异,一般为挺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沉水植物。积累量为沉水植物>飘浮、浮叶植物>挺水植物,不同部位浓缩作用也不同,一般为:根> 茎> 叶,各器官的累积系数随污水浓度的上升而下降[。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积累受温度和pH值等生态因子种植水烛( Typhaangustifolia) 和灯芯草( Juncus effuses) 的人工湿地基质中氮、磷的含量分别比无植物的对照基质中的含量低18 %~28 %和20 %~31 % ,可见水烛和灯芯草吸收利用了污水中部分的氮和磷物质 池杉( Taxodium ascendens) 人工湿地对污水中总氮和氨氮的净化效果明显地好于对照,对重金属亦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 风车草( Cyperus alternifolius ) 能吸收富集水体中30 %的铜和锰,对锌、镉、铅的富集也在5 %~15 % 湿地中宽叶香蒲和黑三棱是摄取同化、吸附富集高速公路径流油类、有机物、铅和锌的较适宜植物种类。 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湿地淡水水生植物优势品种有宽叶香蒲、芦苇、苦、软水草和狐尾藻。 凤眼莲:(又名水葫芦)多年浮水草本。须根发达且悬垂水中治污:水葫芦能治污水:水葫芦的吸污能力在所有的水草中,被认为是最强的。在适宜条件下,一公顷水葫芦能将800人排放的氮、磷元素当天吸收掉,水葫芦还能从污水中除去镉、铅、汞、铊、银、钴、锶等重金属元素。对As敏感,当水中含As(砷)0.06ppm,经2小时叶片即出现伤害症状,可用来监测水中是否有As(砷)存在;凤眼莲还可用来净化水体中的Zn(锌)、As(砷)、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特性及适用范围 水生植物的概念 定义:某种植物在它生命里全部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水中,并且能够顺利的繁殖下一代,我们就称为水生植物。 作用:可以起到净化水质和吸收有害物质的用途以及可以海里刮伤时侯用来绑住伤口。 水生植物的定义有很多种,一般是指适合在水中长期生长的植物,其根部非常之发达,以便跟好的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及氧气。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及人口的增多,很多水域都被不同程度的污染了,一些相关人士就将一些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用于各水域的净化中。人们根据水生植物生长所需水的深度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别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漂浮植物四种。 沉水植物:其根茎是生长在水域的泥土中,植株也是完全沉没在水中的,因其整个植株生长在水中,需最大限度的吸收水中的氧气及营养物质,所以叶片都为细长或丝状,且比较薄,而细胞相比来说却是较大的,如眼子菜类、金鱼藻类、黑藻类、苦草类等;浮水植物又称浮叶植物:它们的根茎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应为茎都非常的细弱基本上是不能直立的,所以它们的叶片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如睡莲、王莲、萍蓬草、芡实等;挺水植物:它们的根茎也是生长在水中的泥土中,但与浮水植物不同的是它们植株高大且有力,茎或叶柄直立挺拔,挺出水面,如荷花、香蒲、水葱、梭鱼草、水竹芋等;漂浮植物:此植物的根不再像以上三种植物的生长在泥土中了,整个植株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它们会随着水流四处漂泊,如浮萍、水鳖、大漂、水葫芦等。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的话,还可以将水生植物分为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两个生活型。前者在浅水或湿泥中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虽然是浅水,但是不能完全将其脱离出水进行栽培,如荷花;而后者在浅水中可以短期的生长,但同时也适合在陆地上进行栽培,黄花鸢尾、千屈菜、柳树等都属于湿生植物了。 适应特点 与陆地环境迥然不同。水环境具有流动性、温度变化平缓、弱、含氧量少等特点。水生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水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因而能够繁衍自己,并在整个植物类群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水环境的光照强度微弱,所以水生植物的叶片通常较薄,有的叶片细裂如丝或是呈线状;有的呈带状;有的叶子宽大呈透明状,叶绿体不仅分布在中,还分布在表皮的细胞内,并且叶绿体能够随着的流动而向迎光面,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水中的微弱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水环境中的含氧量不足空气中的1/20,为了适应缺氧环境,水生植物都具有发达的通气系统。莲藕叶片的气孔可通过空气中的氧,氧进入叶片,其氧浓度高于莲藕各个器官的氧浓度,氧则通过叶柄那四通八达的通气组织向地下扩散,以保证地下器官的正常呼吸和代谢的需要。这种通气系统属于开放型的。金鱼藻的通气系统则属于封闭型的,植物体内可贮存自身呼吸时释放的二氧化碳,以供光合作用的需要,同时又能将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贮存起来,以满足呼吸时的需要。 水生植物四周都是水,不需要厚厚的表皮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表皮变得极薄,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如此一来,原本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根也就失去原有的功能,使水生植物的根不发达。有些水生植物的根,功能不在吸收水分和养分,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可以发挥多种作用。通过自身的生长代谢 可以大量吸收氮、磷等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而其中一些种类还可以富集不同类型 的重金属或吸收降解某些有机污染物;通过促进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可以使水中 大部分可生物降解有机物(BOD)降解;通过抑制低等藻类的生长,控制富营养化的表现形式等。根据不同的生活型特点,利用大型水生植物进行污水处理和水体修 复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漂浮植物为主的塘系统和以挺水植物为主的 人工湿地系统等。本文从生态功能发挥的角度探讨了植物对污染物降解的机理, 并对以大型水生植物为核心的各种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进行了综述, 指出了利用大型水生植物进行水污染治理的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关键词:大型水生植物;水污染;治理 0.引言 目前,对于水污染问题,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处理机制,其中既有生态环保的类型,也 有传统的处理方法。传统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生化二级处理,来解决水污染问题。此外,对 于水污染的处理,还有许多其他的方法,如换水法、化学法等,它们都对水污染的处理有着 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许多缺点,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近些 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关注水污染的生物学处理法,尤其是对水生植物对污水的处理 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1.利用大型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处理污水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1.1大型水生植物系统的运行方式 根据所利用的植物生活型不同,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有3种基本方式:漂浮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沉水植物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植物处于核心地位,它的光合作用使系统可 以直接利用太阳能;而植物的生长带来的适宜的栖息环境,使多样化的生命形式在系统中的 生存成为可能,并且正是植物和这些生物的联合作用使污染物得以降解,因此,这类系统通 常被称为自然处理系统或人工生态处理系统。与传统的微生物处理方式相比,它的优势之处 在于:低投资、低能耗、处理过程与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更大的相融性等。缺点在于:处理时 间长、占地面积大及受气候影响严重。除单独使用外,这3种方式也经常被组合应用或与其 他的处理工艺形成联合处理系统进行各类污水的处理。随着研究应用的深入,现在这些联合 系统正在趋向于以水生植物为结合点,把污水处理和其他功能统一起来,使其扬长避短。如 四川成都,为了处理受污染的府河水在岸边建造的活水公园引,其中的水生植物塘系统既营 造了公园的主要景观,又可有效地进行污水的处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在传统生物塘基 础上改进的综合生物塘系统,则是把污水处理和水产养殖结合的一个尝试;而加拿大约翰?托德教授的“活机器(1iving m achine)”系统,则把这一点做得更加完美,它通过把人工湿地处理 和水产养殖综合系统封闭在温室内,使空间充分利用,既创造了一个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 也是水生动植物的资源输出系统。由此可见,因地制宜的综合利用,是以水生植物为主的污 水处理方式发展的方向。 1.2 大型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1.2.1利用藻类植物 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当中,藻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具有净化效率高、系统建造运 行费用低等优点。此外,藻类在污水处理当中产生了氧气,可以缓解水体的缺氧状态。目前,通过藻类进行污水的处理、改善水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具体来讲,非常常见 的藻类用于污水处理的类型主要有活性藻、固定化藻等。前者是通过人工强化培养高浓度藻类,发挥它的沉淀性能,促进水质的改善,这种污水处理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后者是 通过人工调控环境,形成藻类生长的最佳环境,然后固定藻类细胞,发挥它们对水体的净化 功能。 1.2.2利用综合生物塘系统

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进步及城市化的推进,水体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逐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何净化修复水体环境在现如今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水生植物可吸收、富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元素,也有抑制有害藻类繁殖的能力,遏止底泥营养盐向水中的再释放,并可增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也能更有利于水体的生态平衡,故而可利用水生植物对水体进行净化修复,从而保证水质。【关键词】植物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净化水生植物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中,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扩张,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并且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对于如何净化修复被污染的水体在现如今显得尤为重要,而生活与水体中的水生植物可担任这一角色并且可以有效地完成使命。 1、水体生态环境的恶化 随着城市化的程度不断的加大,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些掠夺性、破坏性的城市开发性行为不断发生,生产生活的污水的无理排放,垃圾的堆积,一些保存尚好的次生水系统被任意的掩盖、挤占、填埋【5】,都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使活水变成了死水。 现代的防洪措施改变了河床的形态和水文规律,使河道消失。不合理的修建水库,使河岸自身的水量调节能力变弱,使流域自然生态功能失调,破坏了相关的生态系统平衡。 2、水生植物在水体生态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植物修复是指以植物忍耐和超量积累某种或某些化学元素的理论为基础,利用植物及共存微生物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就是以水生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无机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水生植物或其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清除水环境中污染物的一种环境生物技术。 在自然界中最好的水净化莫过于通过自然的沙石和水生动植物的相互作用。【5】水生植物能够有效地净化水体,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让“死水”变成“活水”。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绿色技术。【3】 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净化修复主要是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和富集、吸附、沉降、过滤及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并且多种水生植物的组合作用对水体环境的修复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 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只要求水质的PH值为6~8,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N、P及微量元素,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绿色能源植物,在生活污水或养殖业排放的污水中可以更加速生长。【6】水生植物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水草茂盛则水质清澈,水产丰盛,水体生态稳定;缺乏水草则水质浑浊,水产缺乏,水体生态不稳定。 3、集中用于净化修复水体环境的常见水生植物 3.1芦苇在水体环境中的净化修复作用 3.1.1芦苇的基本知识 芦苇是生长于湖泊、河岸旁、溪边多水地区、海岸淤滩的先锋植

常用水生植物种类汇总

常用水生植物种类总结 图片名称简介品种、类似种应用 黄花鸢尾 尾科鸢尾属的植物,也称黄菖蒲,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黄花鸢尾耐寒性极 强,在我国南方地区 全年常绿,在中东部 地区冬季半常绿。适 宜在水深0.1m左右 深的浅水中生长,具 有较强耐旱性。叶片 翠绿。剑形挺立,花 色鲜艳,株高 0.6~1.0m。 常绿鸢尾,常见为西 伯利亚鸢尾。耐寒但 不适宜夏季高温,南 方地区慎用。 花菖蒲:植株矮小、 叶片柔软易折断长期 耐水性差,不宜在工 程上大量使用。 黄花鸢尾是水生鸢尾类中 最适宜水生、最高大、性能 最稳定的品种,是少有的冬 季常绿或半常绿的水生植 物之一。 但黄花鸢尾植株矮小、根系 不深等劣势,在碎石基质人 工湿地中不宜大面积配置。 香蒲 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在各地野外自然分布较多,栽培应用也多。香蒲耐寒性强,在我 国南北地区均可自然 露天过冬。适宜在浅 水和沼泽生长,不耐 旱。在长江流域4月 根茎发芽,6-9月花 期,10月后进入休眠 期。香蒲株型挺拔, 叶片修长,花穗棒形 似蜡烛,株高 1.5- 2.5m,是传统的 水景植物,适合营造 自然、野区的田园风 光。 小香蒲:植物较矮, 蒲棒也短。 景观变种:花叶香蒲, 叶片具有条状白纹, 景观效果极佳。但生 物性能不稳定,自繁 能力及抗逆性较差, 在多年生长过程中, 种群易退化消失。 香蒲根系粗壮发达具有庞 大的通气组织,是表面流人 工湿地的优良品种。但在碎 石基质人工湿地生长一般, 特别是在水源不足的情况 下易成片死亡;也不适宜用 在生态浮岛上,可能与其横 走性强的粗壮根系难以适 应狭小的种植篮有关。 菖蒲 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在各地野外自然分布较多,栽培应用也多。菖蒲耐寒性强,在我 国南北地区均可自然 露天过冬。适宜在 0.1m左右的浅水中 生长,可适宜短期干 旱。在长江流域3月 下旬根茎发芽,6-9 月花期,10月后进入 休眠期。 菖蒲株型挺拔,具有 香气,株高0.6-0.8m, 是常用的乡土型水体 景观植物之一。 花叶菖蒲:景观变种, 叶片有白金色条纹, 景观效果有优势,但 生物性能不稳定,自 繁能力及抗逆性较 差,在多年生长过程 中,整株易退化消失。 可用于景观点缀,不 可大面积使用。 石菖蒲:植株比菖蒲 矮小、蓬散,耐寒性 极强,在长江流域冬 季常绿,具有耐阴性。 菖蒲与黄花鸢尾外形相似。 在应用上,黄花鸢尾优势明 显:黄花鸢尾花大,菖蒲花 小不明显;黄花鸢尾具有很 强耐寒性,冬季常绿,菖蒲 冬季地上部枯萎;黄花鸢尾 耐旱,不仅能水生也能适应 旱生,菖蒲不耐旱。 在实践应用中,尤其是碎石 基质的人工湿地,应优选黄 花鸢尾。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清除作用

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水生植物对水污染物的清除作用,水生植物对重金属Zn、Cr、Pb、Cd、Co、Ni、Cu等有很强的吸收积累能力。众多的研究表明,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与植物组织中的重金属含量成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植物体内的重金属来指示环境中的重金属水平。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基本上以化学性污染为主。具体污染杂质有无机污染物质、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植物营养物质等。而对于这些污染物的清除中,水生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水生植物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至少部分生殖周期发生在水中或水表面的植物类群。水生植物大致可区分为四类: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与漂浮植物。而大型水生植物是除小型藻类以外所有水生植物类群。水生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对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传递起调控作用。它还可固定水中的悬浮物,并可起到潜在的去毒作用。水生植物在环境化学物质的积累、代谢、归趋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用水生植物来监测水生污染、对污染物进行生态毒理学评价及其进入生物链以后的生物积累、修饰和转运,对植物生态的保护和人畜健康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清除 1.1 水生植物对氮磷的清除 湖泊富营养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利用水生大型植物富集氮磷是治理、调节和抑制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湖泊水环境包括水体和底质两部分,水体中的氮磷可由生物残体沉降、底泥吸附、沉积等迁移到底质中。对过去的营养状况的追踪表明,水生植物可调节温度适中的浅水湖中水体的营养浓度[2]。而大型沉水植物则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的氮磷,从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强的富集氮磷的能力。沉水植物有着巨大的生物量,与环境进行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十分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在沉水植物分布区内,COD、BOD,总磷、铵氮的含量都普遍远低于其外无沉水植物的分布区[3]。而漂浮植物的致密生长使湖水复氧受阻,水中溶解氧大大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附图)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 挺水植物篇之香蒲(Typha latifolia L.) 科属:香蒲科香蒲属。 别名:有蒲草、蒲菜。因其穗状花序呈蜡烛状,故又称水烛。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植株高1.4~2 米,有的高达3 米以上。根状茎白色,长而横生,节部处生许多须根,老根黄褐色。茎圆柱形,直立,质硬而中实。叶扁平带状,长达1 米多,宽2~3 厘米,光滑无毛。基部呈长鞘抱茎。花单性,肉穗状花序,顶生圆柱状似蜡烛。雄花序生于上部,长10~30 厘米,雌花序生于下部,与雄序等长或略长,两者中间无间隔,紧密相联。呈灰褐色。花小,无花被,有毛。雄花有雄蕊 3 枚,花粉黄色,每 4 粒聚成块,雌花无小苞片,子房线形,有柄,花柱单一。果序圆柱状,褐色,坚果细小,具多数白毛。内含细小种子,椭圆形。花期6~7 月,果期7~8 月。同属植物约18 种,常见的有东方香蒲(T.orientalisPresl)。普香蒲(T.przewalskii Skv.)和达香蒲(T.davidiana Hand. Mazz)以上两种雌雄花序不相接而离生,普香蒲植株大,达香蒲植(T.tifolia L.)长苞香蒲(T.angustata Bory et Chaub.)。 产地和生长习性: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生于池塘、河滩、渠旁、潮湿多水处,常成丛、成片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有机质的塘泥最好,较耐寒。 栽培管理:栽植香蒲的地方应阳光充足,通风透光。管理较粗放,可参见花菖蒲管理。 繁殖方法: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一般用分株繁殖。分株可在初春把老株挖起,用快刀切成若干丛,每丛带若干个小芽作为繁殖材料。盆栽或露地种植。一般3---5 年要重新种植,防止根系老化,发棵不旺. 用途:香蒲叶绿穗奇可盆栽布置庭院。蒲棒常用于切花材料。全株是造纸的好原料。叶称蒲草可用于编织,花粉可入药称蒲黄。蒲棒蘸油或不蘸油用以照明,雌花序上的毛称蒲绒,常可作枕絮。嫩芽称蒲菜,其味鲜美,可食用,为有名的水生蔬菜。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浮水植物(附图)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浮水植物(附图) 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水里和水边的植物自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植物。 许多这类植物娇嫩可人,本人偶然兴起,特介绍一些给朋友们欣赏(不限于江南)。 本文将不断更新,力图做到比较全面 1、茶菱 【科属分类】胡麻科茶菱属 【中文别名】 【生长习性】常群生在池塘或湖泊中,适应性广,最适温度为18~32oC。植株形体小,生长速度较慢。适应全日照环境。 【园林用途】用于小型水体边缘或浅水水体绿化,常作成片栽培,形成水体覆盖景观。容器栽培可在庭院、室内造景观赏。 【产地分布】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

2、莼菜 【科属分类】睡莲科莼菜属 【中文别名】蒪菜、马蹄菜、湖菜、菁菜 【产地分布】主产于浙江、江苏两省太湖流域,湖北省西部利川市境内

3、大薸 【科属分类】天南星科大薸属 【中文别名】大薸、大萍、水莲、肥猪草、水芙蓉 【生长习性】性喜高温高湿,不耐严寒 【园林用途】在园林水景中,常用来点缀水面。庭院小池,植上几从大薸,再放养数条鲤鱼,使之环境优雅自然,别具风趣。有发达的根系,直接从污水中吸收有害物质和过剩营养物质,可净化水体 【产地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或栽培。

4、凤眼莲(水葫芦) 【科属分类】雨久花科凤眼莲属 【中文别名】水葫芦、凤眼蓝、水葫芦苗 【生长习性】凤眼莲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 【园林用途】常是园林水景中的造景材料。植于小池一隅,以竹框之,野趣幽然。除此之外,凤眼莲还具有很强的净化污水的能力。 【产地分布】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 区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随着目前我国水污染情况不断加剧,促使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力度也在不断提高,而为了可以寻找出高效、低耗水污染处理技术,直至上世纪70年代,水生植物开始逐渐受到相关人员关注,这类植物耐污与治污能力被长时间研究后,得知这类植物具备较高水污染治理与水体修复功能。大型水生植物属于分布较广且存活在各类水体中的高等植物群,目前已经将各类大型水生植物生长水塘、湿地等。因大型水生植物投资较低、能耗较低,促使其已经成为水污染治理领域中重点研究热点之一。 一、大型水生植物及生态功能概述 在大自然中存有一种现象极为神奇,就是如果同一物种在生活方式与习性等方面相同,通常就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区域之中,一旦同时出现在一个区域中,两者就会在此区域中展开激烈争夺,最后大自然会通过空间将双方彻底隔离,这种现象被成为生态位。最初是于1970年间被人提出,此后对于大型水生植物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而后开始出现多种生态位界说,曾有位俄罗斯人通过相关实践证明生态位,其将两种水生植物放置在浓度完全相同的环境下培养,最初这两种水生植物数量都开始有所上涨,而后其将两种水生植物放置在同一环境下,对于环境内食物也做出适当控制,经过十六天之后此环境中仅存有一种水生植物,另一种水生植物已经完全没有任何踪迹,但另一水生植物并未出现任何残留。虽然通过观察了解两种水生植物并没有出现攻击状况,但存活下来的水生植物在竞争方面优势较大,另一种水生植物被彻底驱赶出同一环境,或被沉降、吸附在一中水生植物中,这也表明在自然界之中,任何物种都存有共生体系现象,但这种现象只体现在群体之中,因为在群体之中所有物种都需要相互争夺。同时,如今社会大众与大自然之间接触逐渐增多,导致水资源遭到一定破坏与污染,但随之人们也开始意识到水资源重要性,于是相关人员越发注重对生态位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大型水生植物为水环境起到防治与保住作用。此外,大型水生植物属于生态学范畴类群,同时也属于分类群植物通过长时间适应水环境而形成的趋同性适应类型,其具体主要包括两大类型,分别为:水生维管束植物与高等藻类。其中水生维管束植物(aquaticvascularplant)具备较高且发达的机械组织,植物体型较为庞大。一般情况下水生维管束植物具备4种生活类型(Typeoflife),分别为:挺水植物(emergentaquaticplant)、漂浮植物(floatingplant)、浮叶植物(floatingleavedplant,floatingleafplant)、沉水植物(submergedplant)。 二、大型水生植物在生态系统污水处理中应用研究进展与现状 2.1 大型水生植物运行方式 现代运用大型水生植物不同生活类型针对污水展开处理时,其方式主要包括:挺水植物系统(emergentaquaticplantsystem)、漂浮植物系统(floatingplantsystem)、沉水植物系统(submergedplantsystem)等。在这类系统中,植物处于核心位置,同时其光合作用可以知己运用太阳能来实现。大型水生植物随着生长可以为其他生物带来栖息环境,促使不同生命形式在大型水生植物运行构造出的生态系统中生存,同时也是因这一生存实现降解污染物。因此,以大型水生植物构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又被人们称作为自然处理系统(NaturalTreatmentSystem)、人工生态处理系统(Artificialecologicaltreatmentsystem)等。相较于传统微生物处理水污染系统而言,这一系统主要优势在于:资金投入角度、能耗较低、处理过程更加容易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融合。其缺点主要在于:处理时间较长、占地面积较大、在处理过程中受天气影响较为严重。 2.2 对污染物处理作用 2.2.1 植物吸收作用 从物理角度而言,大型水生植物可以有效降低水流受风力影响,同时可以实现控制水流速度,通过这一特点,可以有效实现去除污染物,并降低污染物悬浮在水资源中的可能性。

常用水生植物种类总结

常用水生植物种类总结

分株、扦插(花序)、播种繁殖。 梭鱼草 雨久花科梭鱼草属,也称海寿花,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引入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梭鱼草耐寒性一般, 在我国长江流域及 以南地区可安全过 冬。适宜浅水生长, 不耐旱。在长江流域 3月萌芽,花期5-9 月,10月后休眠。花 期长,株高0.8-1.2m。 分株、播种繁殖。 常规品种有蓝色花 和百色花两种,称为 蓝花梭鱼草和白花 梭鱼草;还有一种优 良品种剑叶梭鱼草, 比常规梭鱼草高达, 叶片更挺拔直立,花 蓝紫色,耐寒性更 强,观叶效果更佳, 但观花效果稍逊于 常规梭鱼草。 梭鱼草不耐旱,需常年在 浅水或湿润地生长,不宜 配置在潜流碎石基质人工 湿地中。在生态浮岛上长 势良好,根须发达且入水 较深,净化效果好,经过 效果好。 灯芯草 灯芯草科灯心草 属。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野外均有分布。灯芯草极耐寒,在我 国大部分地区的冬 季为常绿或半常绿, 适宜浅水或沼泽生 长,不耐旱。灯芯草 株从紧密,叶细二直 立,株高0.6-1m。 分株、播种繁殖。 灯心草属植物有数 十个品种,以灯芯草 最为常见和常用,在 工程上以高杆灯心 草草为主,比常规品 种高大,根系发达。 茳芏(jiangdu)、香 根草均为湿生或陆 生草本植物,热带植 物,不耐寒,在华南 地区是很好的生态 修复植物和去污净 化植物,在碎石基质 人工湿地中得到广 泛应用。 灯芯草耐寒性极强,全年 常绿或半常绿。在工程应 用上是填补冬季景观效果 和提高冬季净化水质能力 的优良品种。在表面流人 工湿地中生长良好,在碎 石基质人工湿地生长缓慢 难形成优势种群;不适宜 在生态浮岛上生长。 菰 慈姑 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挺水草本纸娃娃。在我大部分慈姑品种耐 寒性强,在我国南北 地区均可安全露天 过冬。适宜浅水生 长,不耐旱。在长江 流域4月萌芽,花期 6-9月,10月休眠。 分株、播种、顶芽扦 插繁殖。 慈姑独株冠幅大,形 态优美,株高 0.6-1m,是优良的观 叶植物。 狭义上的慈姑通常 指以蔬菜生产栽培 为主的华夏慈姑。 工程应用上有欧洲 慈姑、野慈姑、矮慈 姑。 华夏慈姑、欧洲慈 姑、野慈姑均属于慈 姑中高大的品种,外 形差异不大。矮慈姑 外形差异较大,初期 沉水生长,叶片条 形,植株矮小,繁殖 在单纯景观应用时不比枪 挑具体品种,兼具蔬菜经 济价值是宜选用华夏慈 姑。 慈姑适合在浅水型表面流 湿地生长,其球茎特性和 需有明水的生长习性,导 致其在碎石基质人工湿地 和生态浮岛上均不宜使 用。 华夏慈

水生植物选择与种植

水生植物选择与种植 一、水生植物工程应用 1.工程中常用的挺水植物 应用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中的挺水植物主要有禾本科Gramineae (Poaceae),莎草科Cyperaceae,灯心草科Juncaceae,香蒲科Typhaceae,所选水生植物通常以单优群落的方式种植,防止不同物种种间竞争,也防止植物通过分泌次生化合物干扰和抑制其它物种的生长,比如宽叶香蒲T. latifolia ,水葱S. validus Vahl.等植物的残体如果不及时清理,则会腐烂产生次生化合物抑制周围芦苇的生长。 一方面挺水植物通过吸收同化作用,能直接从湿地土壤中吸收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如水体中的 N、P 等。水中的铵盐、硝酸盐以及磷酸盐都能通过这种作用被植物体吸收,最后通过被收割而离开湿地。另一方面挺水植物植物的根系是微生物重要的栖息、附着和繁殖的场所。相关文献表明,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比非根际微生物数量多得多,而微生物能起到重要的降解水中污染物的作用。而且,挺水植物的根系的输氧作用创造了有利于好氧反应的微环境,有利于固氮菌进行固氮作用。 芦苇、香蒲、菰(茭白)、荷花等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挺水植物,均为世界广布种,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其繁殖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都非常突出。主要繁殖方式是产生发达的地下匍匐茎进行克隆生长,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单优群落。根据其繁殖特点,在工程上种植时,可以采用其地下茎而不是成体进行运输和栽培,节约成本。在管理中,每年都可以收割挺水植物的地上部分,其地下部分来年均可萌发,有如下优点:1、防止其地上部分腐烂后将固定的N、P 等污染元素再次释放;2、产生一定的经济附加值。 比较不同挺水植物的去污能力,由于受到温度,土壤,水文条件等各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不能够简单的认为某一种水生植物的去污力强于另一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黄时达等比较了芦苇,灯心草和菖蒲三种植物的污染物净化能力,结果发现灯心草去除能力最强COD的去除率达到42%~46%,高吉喜等选择了7种湿地植物,研究发现,慈菇和茭白的综合净化率最高,这些研究为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植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构建人工湿地时就可以考虑选择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

水生植物与水体生态修复吴振斌 第一章水生植物概述 1、1 水生植物得概念 为一生态学范畴得概念。并没有一个统一得定义。 水生植物生活于水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对于水环境得典型适应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形态结构及其功能上。 生活型:指植物长期生存在一定得环境下形成得一种形态上得适应类型,也就是各种植物对其生态条件得综合作用在外貌上得具体反映。 挺水植物:根生泥中,下部或基部在水中,茎、叶等光合作用部分暴露在空气中。该类群植物处于水陆过渡地带,因而叶表现出具有同陆生植物相似得结构,具有表皮毛、角质层、气孔等。 浮叶植物:植株扎根基底,光合作用部分仅叶漂浮于水面。 漂浮植物:与浮叶植物相比,整个植物体悬浮于水面,根沉水中,但不接触基底。也有浮水叶与沉水叶之分。 沉水植物:大部分生活周期内营养体全部沉没水中,植株扎根基底。 由于完全沉水,该类群植物适应水环境得特性更为典型,叶面上得气孔已丧失功能或没有气孔;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叶绿体大而多,主要分布于植物体表面;。。。 在同一水体中,各生活型得水生植物分布呈一定规律,自沿岸带向深水区呈连续分布态,依次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与沉水植物。 水生植被得功能:首先,作为初级生产者,为各类水生动物直接或间接提供食物基础,进而形成复杂得食物链,为最终形成复杂得生态系统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次,调节生态系统得物质循环,如通过其矿物质营养代谢实现物质循环;可有效增加空间生态位,形成更多样您给得小生境;能影响并稳定水体理化指标,如通过光合作用放氧提高水体中溶氧浓度与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呼吸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改变水体pH与无机碳得形态与含量等; 再次,大型水生植物通过与浮游植物竞争营养物质与生长空间,以及形成遮光效应与分泌克藻物质,可以很好地抑制藻类得过量繁殖,减少水华得暴发,维持较高得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得水环境;还具有各种物理、化学效应,如固化底泥、提高其氧化性、附着与吸收有害物质,通过吸附与过滤作用,降低生物性与非生物性悬浮物,增加透明度,净化水质;水体中植物得生存,可减少水动力,降低水体扰动所带来得底泥营养盐向水体释放; 最后,具有景观美化效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