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护理质量分析

骨科护理质量分析
骨科护理质量分析

---------------------------------------------------------------范文最新推荐------------------------------------------------------

骨科护理质量分析

随着国医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护理模式也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其融入了人文护理理念,在高质量基础护理基础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最大化利用患者家庭社会支持力量[1]。骨科骨折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严重,术后需卧床及康复训练等,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心理问题、依从性差等问题,而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是能够通过鼓励、引导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护理,提高护理质量[2]。本研究对51例四肢骨折患者实施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旨在探讨该护理模式对骨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3月~10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62例,女39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1.28±1

2.37)岁;骨折部位:肱骨骨折19例,尺骨骨折10例,桡骨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13例,胫骨骨折16例,腓骨骨折15例。所有患者均意识清楚,无语言障碍及认知功能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

1 / 5

础上采用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措施为:(1)选择高年资的护理人员作为责任护士和亲切护士,并进行言行规范和护理关怀的专业培训。(2)以公告栏及健康亲情卡的形式向患者介绍责任-亲情交互式护理模式的内容、实施步骤等,同时介绍亲情护士姓名、特长、联系电话及共性健康教育内容等。(3)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患者住院期间的常规治疗与护理,以及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患者入院时可以按照公告栏上的名单自由选择亲情护士,亲情护士与患者交流2~3次/d,5~10min/次,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与患者建立亲人般的关系,向患者家属详细耐心地讲解家属参与护理的意义和必要性、实施方法及已经取得的效果等,提高患者对术后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亲情护士要像家人一样给予患者关怀,了解术后康复情况,帮助其解决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同时帮助患者与经治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1.3观察指标。出院时采用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02例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对亲情护士的知晓率、患者受关怀程度及护理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P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对亲情护士的知晓率、患者受关怀

---------------------------------------------------------------范文最新推荐------------------------------------------------------ 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整体护理作为一种现代护理的框架,是在全新护理理念指导下,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整体护理的服务理念已经不断深入临床,成为护理工作的目标与责任。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体现,该模式通过调动患者家属的护理积极性,提高其护理能力,与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使得护理工作具连续性和高效性。责任制护理是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家庭实施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护理制度,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通过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其能积极接受治疗[3]。亲情服务发达国家提出并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护理理念,是通过对患者给予尊重、体贴、关爱为中心,满足其各种需求,创建和谐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家庭般的治疗环境。而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是将原有的责任制护理与引入的亲情护理相融合,设立专有的亲情护士,在护理中,责任护士与亲情护士互相交替、补充[4]。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率、对亲情护士的知晓率、患者受关怀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显著提高,与文献报道相符[1,4]。

3 / 5

综上所述,对骨折患者实施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对责任护士和亲情护士的知晓率,增加患者的受关怀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蒋珍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9):75-76.

[2]冯静英,朱红娥,沈红丽,等.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8):1065-1066

[3]尚鑫.舒适护理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80-182.

[4]雷圣凤.亲情-责任交互式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9):1377-1379.

---------------------------------------------------------------范文最新推荐------------------------------------------------------ 作者:李志娟单位:青岛市黄岛区第二人民医院

5 / 5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肘关节:屈曲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骨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通知(5)

骨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通 知 为进一步加强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加强护理质量的核心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保障护理安全,确保医院护理质量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根据我科实际情况,现制定我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具体安排如下: 一、骨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丁岚 成员:丁静彭枫妹 二、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 1、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在护理部及大科质控组的指导下按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和护理质量标准、流程等开展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2、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必须认真学习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按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开展护理质控工作。 3、护士长是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责任人,全面负责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制订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计划、指标、措施并组织实施、考核及进行效果评价。 4、每月科室开展安全质量警示教育,不断提高科室人员的安全质量管理意识,在科室推行人人参与质量管理。

5、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长根据本科室质控人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成员按分工具体落实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协助组长完成各项护理质量管理任务。 6、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标准培训,随机检查每天的工作完成情况,指导护理人员的工作。 7、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差错事故应在1周内组织本病区护理人员进行分析和讨论,制定并落实预防措施。 8、每月进行质量检查2次,有原始记录,有小结,平时对科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动态监控。 9、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1次,对护理部、大科反馈内容及科室质控与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交流、学习,反馈存在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和采取对策,每月及时填报各种质量指标上报护理部。 10、运用管理工具,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管理、满意度的总结、分析、评价及持续改进措施。 骨科 2020年6月12日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 质量目标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骨科专科护理十大安全质量目标 目标一:能有效预防足下垂 1、有足下垂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 3、卧床休息时保持足背伸90度中立位,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避免足悬空。 4、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 5、指导、督促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 6、指导、督促截瘫、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被动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 7、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 目标二:正确摆放病人技体功能位 1、肢体功能位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 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 3、肩关节:外展45度,前屈30度,外旋15度 4、肘关节:屈曲90度 5、腕关节:背屈20-30度,尺倾5-10度 6、髋关节: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15度 7、膝关节:屈曲5度或伸直180度 8、踝关节:背屈90度 9、能在病情允许下有计划指导个体化关节功能锻炼,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目标三:防范和减少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1、有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指引、护理流程。 2、能够准确采用AUTAR DVT风险评分表评估有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患者。 3、术后患者抬高患肢时,不建议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4、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踝泵运动,每日四次,每次5-10分钟。 5、病情许可时鼓励饮水2000ml/天,早期下床活动或离床坐位,有预防便秘的措施。 6、指导患者避免吸烟,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 7、运动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护理单准确观察记录临床观察各项指标及护理措施。 目标四:严防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假体脱位 1、建立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小册子。 2、按照《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中的内容,准确评估假体脱位的危险因素。 3、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 4、使用便盆时,患肢与便盆在同一水平线上。 5、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 6、指导患者不可蹲/不可交叉腿/不可弯腰拾物/不可坐矮凳或软沙发。 7、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助行架/长杆辅助器/坐厕加高器。 8、按照《使用防跌到评估及措施单》中的内容,防跌到护理。 9、发现患者患髋突然出现弹响声、活动受限、双下肢不等长时及时报告医生,并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评估及护理措施单》中记录。 目标五:保持有效的下肢骨牵引 1、建立骨牵引护理指引、健康教育单。 2、保证牵引绳在滑车内;防止牵引架向一侧倾斜。

骨科护理质量检查反馈汇总

某年某月份骨科护理质量检查记录 一、检查时间:某月某日--某月某日 二、检查人员:程静、徐玲、刘振 三、检查内容: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专科护理质量、危重病人质量、健康教育 四、存在问题: 1.修订版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熟 2.压疮高危患者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翻身不及时 3.术后高危患者未及时使用床栏 4.输液巡视单未签字 5.护士介绍饮食内容不完善(锁骨骨折术后患者饮食辛辣刺激流质,诉切口疼痛) 6.抽查一名护士对一级护理病人护理常规、六洁内容掌握不熟 7.抽查一名患者指甲过长、不清洁 8.个别护士危急值回答不正确(血糖) 9.专科用药注意事项掌握不齐(甘露醇) 10.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内容不知晓,护士未宣教 五、原因分析 1.新版护理安全内容较多,护士长没有定期进行强化培训 2.责任护士未全面掌握高危防范措施内容,管理病人时未突出重点 3.护士更换液体时未严格执行《液体更换流程》,工作不认真 4.患者及家属依从性差,护士宣教后未加强饮食监督 5.核心制度已掌握,未多次提问导致小部分遗漏 6.患者入院时均进行“三短六洁”,对住院时间长的患者疏于监管 7.护士专科药理知识掌握不牢,护士长未重视 8.危急值已培训掌握,科室资料未及时更新 9.责任护士工作时未抓住重点,延误患者对康复知识的需求 六、整改措施 1.护士长不定期对护士进行考核提问 2.责任护士及时评估患者安全风险并落实相关护理措施,护士长对重点病人加强监管 3.加强工作责任心及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慎独精神 4.对有“主见”的患者加强宣教次数,使其认识饮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增加巡视次数 5.告知护士核心制度与护理安全关联的重要性,提高法律意识加强自学 6.责任护士每班检查基础护理完成情况,质控护士每日督查,护士长不定期检查护理工作质量 7.加强专科用药学习,逐渐提高护士临床药理知识 8.依照本院辅助检查科室制定的标准更新科室资料,进行全员培训 9.再次学习、讲解工作流程的重要性,加强工作责任心 七、追踪评价(一周后) 1.晨会提问相关制度、危急值、专科用药,已掌握 2.随机抽查5名患者基础护理、相关饮食、安全措施到位 3.抽查2名待出院患者功能锻炼内容掌握

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一)严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错误。 1.建立并落实手腕带佩戴相关制度与流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手术患者身份的标示。确保对手术患者正确、手术部位正确。 2.手术科室要建立并执行手术患者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准确掌握患者基本信息。 3.建立并落实手术部位识别相关制度与流程。对涉及有双侧、多重结构(手指、脚趾、病灶部位)、多平面部位(脊柱)的手术时,患者送达术前准备室或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对手术侧或部位做规范统一的标识,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 4.手术科室和手术室对手术患者的身份识别和交接流程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至少同时使用姓名、住院号(唯一身份识别方式)两项核对患者身份。 5.建立并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流程,按照《手术安全核对单》内容,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本院手术一助或主刀医生、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依次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逐项进行核查,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并按要求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确认。 (二)严防手术物品遗留体内。 1.建立并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所有手术均应进行物品清点。

2.建立预防手术异物遗留操作规范以及物品数目不清或完整性不确定时的应急预案。 3.手术物品清点前、后,巡回护士须保持手术间整洁、地面无杂物。 4.台上所使用的敷料必须附有X线显影条,清点时必须完全展开,不要重叠,并检查显影条是否存在和完整,术中不得剪切及随意挪用。 5手术物品清点时机:手术开始前、关闭空腔脏器前、关闭体腔前、关闭体腔后。 6.手术物品清点内容:手术包中各种器械、敷料及开启在台上的其他易遗留在体内的用物(包括器械附属结构),确认其完整性,准确将数量记录在“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上并签名。 7.手术物品清点原则:手术物品时必须完全摊开敷料,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按照相同次序,同时发出声音唱点。 8.手术开始术前所有物品清点完毕,巡回护士按“手术器械敷料登记表”上记录的物品名称和数量复述一次,与洗手护士再次确认,防止记录错误。 9.器械护士应在使用各种器械敷料前、后再次检查其完整性。 10.及时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用物。 11.手术结束后器械离开手术间前,手术护士须再次清点手术物品数目和检查物品完整性,准确无误后方可离开。 12.如因病情需要术后仍留置在患者体内的物品,洗手护

2016年骨科护理质量控制计划

2016年骨科护理质量控制计划 第一部分主要目标 在新的一年里,随着病区条件的改善,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狠抓护理服务质量,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加强业务、技术训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围绕护理部总体目标,骨科A6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1、基础质量指标 基础护理合格率≥96%; 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6%; 护理文件合格率≥96%; 感染控制合格率≥96%; 病区管理合格率≥96%; 护理安全管理合格率≥96%; 静脉治疗管理合格率≥96%; 压疮管理合格率≥96%; 跌倒管理合格率≥96%; 管道管理合格率≥96%; 气道管理合格率≥96%; 仪器操作管理合格率≥96%;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院内可免性压疮发生率为“0”; 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98%; 重大护理纠纷事故发生率为“0”。 2、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监测指标 骨牵引患者针道感染发生率为:“0”; 骨牵引患者有效牵引合格率为100%;

人工皮负压封闭引流堵管率为“0”; 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 人工关节置换护理合格率为100%; 第二部分主要举措 1、根据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合理安排,确保护理安全 2、进一步完善责任制整体护理,规范护理行为,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实施基础护理和专 科护理,提供照顾和帮助。 3、规范病房管理,重点环节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及护理操作流程,做好护理安全 工作。 4、加强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每月组织组织护理人员召开安全分析会及护理差错、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防范措施与改进措施。 5、落实骨科专科护理特色,结合骨科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的特点,对患者实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如对所有住院患者每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每天科室大屏幕滚动播放专科疾病知识及功能锻炼指导方法;每季度1次集中健康教育讲座等普及患者健康教育知识。 6、每季度组织一次危重病人护理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 7、加强科室一级质控,定期检查各项专科质量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对质控结果进行PDCA质量反馈改进。 8、持续抓好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士专业素质,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护理业务查房、床边演示,完善业务查房的形式。让有经验的老护士为新护士讲课,传授护理经验。如遇模糊概念,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9、鼓励不良事件的上报,对隐瞒不报者给予严厉惩处,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讨论科室安全事件 10、每月按照医院各项质控标准实施自查,对自查结果按照PDCA改进.

第一季度护理质控总结及分析.doc

2017年第一季度护理安全与质量控制总结及分析 一、护理部对一季度护理质控检查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希望科室护士长按照科室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式,及时进行整改。根据检查结果及护理部下一季度工作重点。 二、护理质量控制总结及分析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护理安全目标管理及质量指标质控方面 护理安全目标管理方面: 1、第一季度不良事件共发生35例。 2、身份识别中腕带佩戴率95%。 3、刺激性药物外渗率为0; 4、跌倒、坠床为3起,设为第二季度重点督导工作。 5、用药错误发生率0。 6、导管滑脱发生率0。 7、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为0.3%。 8、导尿病人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0.2%。 9、误吸发生率为0。 重点科室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ICU 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 2、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率97%;比上季度↓0.3%%。 手术室 1、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发生例数为0 2、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达100% 3、手术部位标识正确率100%

4、手术同意书内容合格率达100% 5、术前三方依次核查正确执行率达100% 6、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发生例数为0 7、术中物品清点不符发生率为0 8、手术标本遗失发生例数为0 供应室 1、无菌物品合格率≥99.92% 2、器械清洗合格率为100% 3、包装合格率≥99.94% 4、湿包发生率为0 (二)第一季度护理质量控制工作重点督导情况反馈 1、优质护理质量达标率97% 存在问题: 1)护士对治疗用药认识不足,不能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及安全防范。2)卧床病人喂食体位不合要求,有发生窒息的风险。 3)外科护士对手术病人术中过程出血量无评估,护士不了解病人有高血压病史。 4)责任护士无跟医生查房意识,对病人病情及日常关健要注意问题不清晰,医护沟通不足。 5)优质护理全院满意度:93.3% 导诊90%、急诊98%、妇产科93%、儿科93%、呼吸科96%、神经内科95%、消化内科95%、普外五官科96%、骨科92%、胸外科96%、普外科96%、手术室98%。

骨科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

骨科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 (一)加强创伤患者早期病情识别与处理,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生存率。 1.建立与实施创伤患者救护配合制度,建立绿色通道。 2.有创伤救护配合的相关操作指引,并落实到位。 3.护士对创伤四项技术操作熟练,包括各种止血方法、常用包扎手法、四肢固定要点、搬运注意事项。 4.严格遵守创伤救护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转运。 5.迅速作好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处理开放性气胸和维持循环系统功能,警惕创伤早期并发症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肺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脊髓损伤、重要内脏器官损伤等,配合医生确定实施抢救方案。 (二)落实高危风险动态评估,前瞻性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1.按照从头到脚的评估模式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高危风险因素,前瞻性进行风险因素护理干预。 2.建立并落实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指引,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 3.建立并落实断肢再植/皮瓣移植组织血运的护理指引,警惕皮瓣移植手术后动静脉危象发生。 4.保持颈椎损伤/手术后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度Ⅲ度、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颈部

肿胀,呼吸困难或颈围增粗、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准备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套管、呼吸气囊等急救准备。 5.及时发现脊柱手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反射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6.正确搬运/移动脊髓损伤患者,危重患者不明病情时,尽量不移动患者,注意患者的呼吸及脸部表情,未排除有骨折及脊椎损伤时必须作好固定后再进行搬运,避免二次损伤。 (三)防范或减少骨科高危并发症的发生。 1.预防DVT。能够准确评估深静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对高危风险人群,启用DVT观察评估表。术后抬高下肢时,避免腘静脉受压,以免影响下肢深静脉回流。鼓励早期踝泵运动及尽可能早离床活动。劝吸烟者戒烟,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粘稠度。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使用抗凝药物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2.预防髋关节脱位。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位时患肢与身体的角度>90度。指导患者手术后三个月内避免下蹲/避免交叉腿/避免弯腰拾物/避免坐矮凳或软沙发,并做好患者出院后生活自理指导,包括上下床、洗漱、如厕、穿戴、出行等注意事项。 3.避免腓总神经损伤。各种石膏、夹板、皮牵引、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及采用CPM治疗患者,应避免腓总神经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共3篇)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共3篇)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共3篇) 第1篇: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年骨科护理工作计划在护理部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护理服务品质,深化优质护理内涵建设,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认真实施目标责任制管理,增强奉献、主动服务意识,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意识,从而促使护理质量提高。 二、以严谨态度抓好每项护理工作的全程质量管理,即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其中环节质量是重点。进一步优化排班,做到无缝交接,保障病人安全。 三、严格遵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作好病区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结果达标,同时,作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工作,不断提高各级人员手卫生观念,逐渐提高全员手卫生以从性。 四、加强护士在职,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室培训计划,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 1、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基本技能考核:由科室护士长、示教员、理论负责人组成培训考核小组。制定出本科专科理论与技

能的培训与考核计划,结合护理部计划,对每位护士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对年内计划的各项基本技能内容定期进行考核,做到全员必须达标,考核按实际工作中抽考,按计划安排集中操作考试,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要求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为培养专科护士打下扎实的基础。 2、不断检索文献资料搜集专科理论知识、邀请医生授课,开展多样化的护理查房、疑难病例会诊讨论会等,同时,有计划的选送护士骨干外出进修、学_,以不同形式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学术水平,做到理论知识扎实,操作胆大心细,不断创新,鼓励年轻护士对新知识与新技能的操作与掌握。 不断提高护士工作实践能力。 五、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控制,确保护理工作安全、有效1、在护理部的监控管理下,继续实行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护士长负总责,科室质控组长、感控员配合管理,全科护理人员参与管理,明确各自的质控点,增强全员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2、在新的一年内每月组织护理业务查房及教学查房,检查梳理护理核心制度执行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排查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疏漏环节,确保护理核心制度、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3、强化执行医嘱核对制度,对有疑问的医嘱及时与医生核对,并将操作过程遇到的特殊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反馈,以便于医疗计划的进一步完善,静脉输液、输血、用药等治疗护理环节

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评价整改

2008年第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 3月4日至26日,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全院5个护理单元的工作从16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检查,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20份,平均满意度87.13%,发放患者满意护士调查表20份,评出2名患者最满意的护士。基础护理合格率95%,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3%,常用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96.3%,患者最满意的护士:杨欣、杨萍萍 好的方面:1、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2个科室为98%。2、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3、消毒隔离、抢救室工作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4、整体环境比以前有改善。 存在问题:1、新招聘护士对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整体护理及急救知识掌握不全。2、护理标识(床头卡、健康教育处方)不全。3、重点护理工作流程落实不到位。4、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未做到。5、实习护生劳动纪律较差。4、病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整改措施:1、在护士长例会上详细反馈此次检查结果,明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2、制定下发《2007年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内容》,重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护士长带头模范执行,加强监督检查考核。3、组织专场安全教育讲课,明确护理标识的重要性,要求各科护理标识统一、齐全。4、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限时性给予明确要求:当班完成,特殊情况完成时间不超过24小时。5、召开新来院护士专题会议,总结前期工作,指出存在问题,对以后工作提出要求,对本次“三基”考核不及格护士进行补考。6、对满意度高的护士提出表扬,对有明显缺陷的科室找护士长谈话。 护理部 2008年3月29日

2008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检查分析 6月17日至25日,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全院5个护理单元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好的方面:1、病人普遍反应用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2、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3、消毒隔离、抢救室工作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4、整体环境比以前有改善。4、新上岗护理人员病人满意度较高。 二、存在问题:1、各科输液卡落实不到位。2、配药室存在无关人员进出现象。3、重点护理工作流程落实不到位。4、护理文件书写的及时性未做到。5、实习护生劳动纪律较差。4、病区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三、整改措施:1、在护士长例会上详细反馈此次检查结果,明确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2、妇产科带头落实输液卡的问题,重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护士长带头模范执行,加强监督检查考核。3、重点区域限制人员进出。4、对护理文件书写的限时性给予明确要求:当班完成,特殊情况完成时间不超过24小时。5、召开实习生专题会议,总结前期工作,指出存在问题,对以后工作提出要求。6、对满意度高的护士提出表扬,对有明显缺陷的科室找护士长谈话。 护理部 二00八年六月三十日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程敏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程敏 发表时间:2017-10-24T14:10:19.2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6期作者:程敏[导读] 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摘要:目的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方法此论文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和医院的36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按照其不同的管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全面质量管理组,比较两组的管理作用。结果全面质量管理组的护理人员组的护理质量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纳入到骨科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组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医学推广。 关键词:骨科病区护理;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全面质量管理在医学上的应用理念就是医院所有部门和所有医护人员把护理质量、专业技能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为患者建立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护理管理体系,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优质服务[1]。此论文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骨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成效,现详细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100例骨科患者和医院的36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护理人员都是女性。常规护理组的50例骨科患者是医院从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里面分别是27例男性患者和23例女性患者,其中患者的年龄范围是26岁到47岁,平均(32.3±3.1)岁;全面质量管理组的50例骨科患者是医院从2015年到2016年收治的,里面分别是24例男性患者和26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是23岁到50岁,平均(33.1±2.9)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等)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常规护理组中的18名护理人员未经过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培训学习,其年龄范围是18岁到36岁,平均(24.3±2.1)岁,在骨科病区工作的时间年限围度是1到10年,平均(4.3±1.2)年,护士和主管护师各有5名,6名护师和2名副主任护师;全面质量管理组中的18名护理人员均经过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培训学习,其年龄范围是20岁到39岁,平均(25.6±1.9)岁,在骨科病区工作的时间年限围度是1到13年,平均(5.8±1.1)年,护士和护师各有6名,5主管护师和1名副主任护师.两组的护理人员在年龄、性别、职位和工作时间等方面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常规护理组:给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法[2]。 全面质量管理组:对全面质量管理组的50名护理人员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内容如下:①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组:在医院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小组,18名护理人员中的副主任护师担任整支管理组的总队长,同时,全面质量管理组被分为了六个小组,由其他17名护理人员负责,包括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各一名负责专科护理组、基础护理组、病区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组和护理安全组,而健康宣传组由一名护士和护师负责[3]。②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培训:对各组人员争对其所分小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培训,如:总组长要学习如何管理各组人员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专科护理组的人员要学习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等等,所有人员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培训学习和一次心得体会的交流大会[4]。③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好全面质量管理组后,组内人员要实施管理工作,专科护理组人员负责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预防骨科类疾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学习骨科疾病的专业知识,进行骨科患者争对性的护理方法的培训学习;基础护理组人员负责在早晨和晚上对患者进行护理,学习相关的基础护理知识来提高自己的护理技能;病区消毒隔离组人员负责病房的清理和消毒,帮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环境;护理文书组负责保管记录患者的日常情况的文件,帮患者管理各种药单、医嘱单;护理安全组人员负责患者在治疗中的安全管理,帮患者预防一些骨科并发症的发生;健康宣传组的人员负责相关的骨科类疾病知识的讲解。④全面质量管理的考核,对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既要对其进行每月定期考核,也要注重她们平时的护理表现,同时,全组每月举行一次护理技能大比拼,奖罚分明,表现好值得学习提倡,不好的要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 1.3 指标观察 根据医院的护理质量中六个指标的考核标准对两组的护理人员进行评判,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达标率[5]。给所有患者分发护理满意度测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对各自护理总满意程。 1.4 统计分析 此次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来表示,用t检验,检测P值,当P值小于0.05,则表明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对比

第二季度护理质控总结及分析

2016年第二季度护理质量控制总结及分析 一、第二季度护理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如下: 1、要求科室开展安全用药、安全注射进行自查自纠,在科室质控本上有持续改进记录。 2、对项目管理患者身份识别、核对流程管理效果进行个案追踪。 3、以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14项护理指引进行临床护理质量个案追踪。 4、季度检查,对各科进行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督导,并查看科室质控本及持续整改情况。 5、专项督导病人安全管理质量 6、日常巡查督导存在问题持续质量整改。 二、护理质量控制总结及分析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护理质量指标与安全目标质控方面 全院满意度:97.3% 出入院96.6%、导诊100%、急诊100%、外三科98%、内三科99.5%、内一科99.5%、 内二科93%、脑科100%、外一科92.1%、内四科89.5%、外二科99.5%、手术室100%。 质量指标方面: 1、身份识别中腕带佩戴率91%。 2、刺激性药物外渗率为0;连续两季度为0,设为第三季度重点督导工作。 3、非计划拔管发生率2.9%,其中胃管发生8例、尿管发生5例;比上季度上升1.5% 4、糖尿病人住院,低血糖发生率9.7%;比上季度上升2.2%。 5、失禁病人皮损发生率为0.9%。 6、导尿病人尿管相关感染发生率0%。 7、误吸发生率为0。 8、院内压疮发生0例。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 ICU 1、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0 2、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率97%;比上季度↓0.3%%。 血透 1、患者血压控制合格率49% 2、患者营养状况合格率无监控 3、透析充分性达标率85% 4、患者血管通路感染发生率为0 5、患者血管通路堵塞、栓塞发生率0.7% 手术室 1、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发生例数为0

神经专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神经专科护理安全质量目标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意识障碍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使用“腕带”作为意识障碍患者识别标识制度。填入腕带的识别信息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转床或转科时,必须及时更新或更换腕带信息,并做好交接班。每班检查患者腕带处皮肤情况一次,慎防佩戴部位皮肤过敏、擦伤等。 2.为意识障碍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治疗、护理、转运及检查时必须严格认真核对患者身份,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沟通,作为最后确定患者身份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核对意识障碍患者时至少采用两种以上辨别患者身份的方法,如姓名、床号等,并使用唯一身份识别标示如身份证号或住院号。在同一病区出现相同姓名患者时,需采取住院号作为身份核对方法之一,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身份识别的唯一依据。 4.在为意识障碍患者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应由医生、护士共同核对腕带信息并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可处理。 5.因意识障碍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的家属或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等相关信息。 (二)加强脑卒中院前救治及院内绿色通道管理,争取脑卒中超早期溶栓“黄金时间”。 1.推广公众及医护人员的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早

期识别,以及脑卒中溶栓“黄金时间”的认识,提高及时就医行为,延长可救治时间。 2.院前急救采用简单易行的早期脑卒中识别方法(如FAST评估方法),尽早识卒脑中症状,建立与院内急救的快速衔接流程,缩短救治时间。 3.建立脑卒中绿色通道由神经科、急诊科、影像科、检验科等部门共同参与。加强绿色通道管理和各部门的配合,缩短溶栓的“DNT(Door-to-Needle-Time)”时间。 4.严格掌握脑卒中溶栓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溶栓药物剂量使用准确,溶栓过程中及溶栓后24小时严密监控患者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出血症状等,防止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提高神经科手术安全。 1.手术患者佩戴手术专用“腕带”。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痴呆患者至少采用两种以上方法进行身份识别。 2.手术部位需标示并双人核对,提高手术部位的准确性。 3.与家属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使用手术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须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予以备妥。确认无误方可转运病人到手术室。 4.加强手术患者转运途中安全,防止碰伤、坠床、管道脱落;转运静脉输液患者需保持输液通道通畅;神经介入手术输注抗血管痉挛药物者需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头部引流管应暂时夹闭,防止反流;介入手术留置动脉鞘管者,需制动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范例

骨科护理工作计划范例 【篇一】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4、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参观,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扩大知识面:5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加了国际护理新进展*,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三、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50句。

2、分别于6月份、11月份组织全体护士参加温岭宾馆、万昌宾馆的礼仪培训。 3、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护士。 4、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程度的满足。 5、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2、与医务科合作,聘请专家授课,讲授骨科、内、外科知识,以提高专业知识。 3、各科室每周晨间提问1-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骨科知识。 4、“三八妇女节”举行了护理技术操作比赛(无菌操作),并评选出了一等奖(吴蔚蔚)、二等奖(李敏丹、唐海萍)、三等奖(周莉君)分别给予了奖励。 5、12月初,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分组进行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病区护士考核:静脉输液、吸氧;急诊室护士考核:心肺复苏、吸氧、洗胃;手术室护士考核:静脉输液、无菌操作。 6、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了床头交接班制度和晨间护理。 7、坚持了护理业务查房:每月轮流在三个病区进行了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8、9月份至11月份对今年进院的9名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内容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组织护士长每人讲一课,提高护士长授课能力。 9、全院有5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有3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函授。 五、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每个科室坚持了每月对病区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培养,对高危科室夏季如手术室、门诊手术室,每月进行二次空气培养,确保了无菌切口无一例感染的好成

科室季度护理质控分析(季度对比)

2016年第2季度质控汇总分析 一、检查时间:2016年4—6月份 二、检查内容:消毒隔离、病区管理、护理安全、分级护理等内容 三、检查依据:《XXX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2016.1) 四、检查方法:各质控小组对照《质控标准》进行检查,找出存在问题 五、2016年第1、2季度质控目标完成情况对比: 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值1季度指标值2季度指标值 1 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85.19% 85.55% 2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0% 100% 3 入院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90% 86.20% 96.20% 4 入院高危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符合率90% 100% 100% 5 住院患者疼痛评估正确率90% 79.69% 89.79% 6 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98% 97.06% 98.38% 7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00% 100% 8 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 95% 100% 9 患者满意度97% 99.21% 97.84% 10 给药错误例数2/季度 2 2 11 输血错误例数0 0 0 12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2‰0.03‰0.03‰ 13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5‰0.06‰0.10‰ 对比结果显示: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入院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入院高危

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符合率、住院患者疼痛评估正确率、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每季度住院患者满意度、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均较上季度有所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较上季度有所下降,但仍在安全指标值之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已反馈至各相关科室,进行针对性整改。 六、2016年第2季度质控目标完成情况统计: 序号指标名称目标值 目标完成情况 4月份5月份6月份2季度均值 1 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81.48% 86.11% 86.11% 85.55% 2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0% 100% 100% 100% 3 入院高危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90% 96.20% 96.20% 4 入院高危患者跌倒风险评估符合率90% 100% 100% 5 住院患者疼痛评估正确率90% 84.38% 85% 100% 89.79% 6 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98% 96.77% 100% 98.38% 7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100% 8 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8% 100% 100% 9 患者满意度97% 97.84% 97.84% 10 给药错误例数2/季度 2 11 输血错误例数0 0 0 0 0 12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2‰0.03‰ 13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5‰0.10‰

医院骨科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

文档序号:XXYY-AQMB-001 版本编号:AQMB-20XX-001 XXX医院 骨科护理专科 安全质量目标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骨科护理专科安全质量目标 (一)加强创伤患者早期病情识别与处理,减少并发症及提高生存率。 1.建立与实施创伤患者救护配合制度,建立绿色通道。 2.有创伤救护配合的相关操作指引,并落实到位。 3.护士对创伤四项技术操作熟练,包括各种止血方法、常用包扎手法、四肢固定要点、搬运注意事项。 4.严格遵守创伤救护原则,先救命后治病,先止血后包扎,先固定后转运。 5.迅速作好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处理开放性气胸和维持循环系统功能,警惕创伤早期并发症如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征、肺栓塞、骨筋膜室综合征、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脊髓损伤、重要内脏器官损伤等,配合医生确定实施抢救方案。 (二)落实高危风险动态评估,前瞻性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1.按照从头到脚的评估模式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高危风险因素,前瞻性进行风险因素护理干预。 2.建立并落实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指引,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 3.建立并落实断肢再植/皮瓣移植组织血运的护理指引,警惕皮瓣移植手术后动静脉危象发生。

4.保持颈椎损伤/手术后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痰液粘稠度Ⅲ度、颈椎骨折伴高位截瘫患者,颈椎手术后患者出现颈部肿胀,呼吸困难或颈围增粗、血氧饱和度<90%的患者准备气管切开包、气管插管套管、呼吸气囊等急救准备。 5.及时发现脊柱手术后患者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及反射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6.正确搬运/移动脊髓损伤患者,危重患者不明病情时,尽量不移动患者,注意患者的呼吸及脸部表情,未排除有骨折及脊椎损伤时必须作好固定后再进行搬运,避免二次损伤。 (三)防范或减少骨科高危并发症的发生。 1.预防DVT。能够准确评估深静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对高危风险人群,启用DVT观察评估表。术后抬高下肢时,避免腘静脉受压,以免影响下肢深静脉回流。鼓励早期踝泵运动及尽可能早离床活动。劝吸烟者戒烟,避免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和增加血液粘稠度。避免下肢静脉穿刺。采取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逐级加压弹性袜等机械预防措施。使用抗凝药物者,注意观察有无出血等不良反应。 2.预防髋关节脱位。保持患肢15度外展中立位。教会患者离床时患肢先伸直离床;离床坐位时患肢与身体的角

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在质量改进的应用

中医骨科护理质量管理在质量改进的应用中医护理讲究以人为中心,区别于西医药物治疗,其不仅注重对全身进行中药调理,还通过配合调节情绪、饮食起居习惯,增加运动促进康复。中医骨科护理通常采用针灸、拔罐、推拿、正骨、艾灸等方法,临床试验证明,其特有的护理方式能减轻患者疼痛、避免并发症,且无不良反应,操作简便。常规护理模式由于缺乏个性化护理,导致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差,阻碍护理质量管理。因此,本研究对43例患者实行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XX年7月-20XX年3月选择中医骨科治疗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2~66岁,平均(4561±18)岁。观察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35~68岁,平均(482±12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⑴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制定护理计划,依据临床规范实施管理。⑵观察组予以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主要方法:①组织医护人员对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②成立质控小组,小组成员负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③小组成员严格按照制定目标进行护理操作;④划分问题严重性,优先解决容易及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的问题;⑤实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整改,落实整改措施。观察项目:①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总分为100分,轻度抑郁、焦虑为50~60分,中度抑郁、焦虑为61~70分,重度抑郁、焦虑为≥71分。②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分为较满意,≤59分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