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案例

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案例
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案例

通过实践体验,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案例

德育即我们日常所讲的思想品德教育,指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和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以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主导,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及“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目标的一个双向互动教育活动及过程。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高中德育的最重要的课程载体,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实践,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角度理解,即是“人们有意识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强调的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开展思想政治课实践活动教学,按传统的观点看来,仅仅是与课堂活动相对立的课外活动,即受教育者通过调查、实地走访参观、实习等各种活动从而获得经验的过程,其实,这些只是实践教学的一个方面,我们称其为狭义的实践教学。而广义的实践教学,应该是指“除了进行理论教学之外的所有与实践相关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与传承知识,不断提高参与社会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开展实践活动教学,不仅仅包括学生的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还包括课堂上各式各样的理论实践教学,如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辩论赛、小组探究等活动形式。这些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通过这些课内外实践体验活动,可以更大程度提高政治课德育实效性,实现德育目标。

如何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德育实效?

以下就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模块的实践教学过程及成效举例说明。

例一:《经济生活》第三课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在承接上一课消费及其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阐释常见的四种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以及求实心理,对比举例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体会由这四种消费心理影响的消费行为,并评估

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科学,以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二)本课教学目标分析(因篇幅有限,故仅呈现与德育相关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怎样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为什么要坚持四大消费原则。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并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

本课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进行理论抽象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对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逐渐有了距离感、陌生感。因此,在讲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同时,要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针对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等观念,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关心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除了使学生养成正确消费观念以外,更要引导他们根据所学为家庭的消费行为及行为、以及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设计思路及过程

由于消费是学生们既有经历又有感受的特别熟悉的话题,本课教学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进来,结合自身、自己的家庭、自己所在社区的实际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中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

现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播放视频(电视剧《双面胶》中的一段婆媳矛盾戏)——学生探究1——婆

媳消费观有什么不同——引导到学生归纳出生存型和发展型以及享受型消费——第一环节小结:享受,享乐一字之差大不同。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部分居民已经开始由发展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这是立足于人的需要,立足于人的发展,立足于人的精神需求层面的消费。而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突出强调铺张浪费,穷奢极侈,这是我们反对的。——探究2,深层分析:造成婆媳俩消费观上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点评学生答案——第二环节小结: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收入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类型也实现了温饱型向发展型,部分向享受型消费转变。但我们不能忘记还有很多的人依旧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从民族国家角度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还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努力奋斗。当然,现在从家庭和谐角度讲,消费观上的冲突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当我们与长辈的消费观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化解冲突和面对冲突呢?——探究3——如何化解与长辈在消费观上的冲突?——第三环节小结:尊重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由于诸多原因,我们与长辈的消费观往往不同,如何化解冲突,真正尊重长辈,需要我们更多的生活智慧——总结升华今天这节课我们围绕着一对婆媳消费观上的矛盾,分析了她们的差异,探究了原因并寻找了解决的方法。是的,这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们的消费观也在不断的更新,与时俱进,但是我们也要不忘初心,要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一个多元,开放,包容的时代,我们既要尊重他人的消费观,也要不断的反省自己的消费观是否科学合理。作为学生,读书发展依然是我们的第一要义,所以老师倡议,我们消费要更多的倾向于发展资料的消费——课后任务布置:记录家庭一周开支情况,并利用国庆假期当一周小管家,负责支配家庭的消费开支。

(四)本课德育目标完成情况及教学评价

以往在讲述此课时,老师惯用的方式是直接在课堂上迁移生活中的事例,引出知识点后进行讲解,最后在总结环节加以升华。但这种所谓“德育”的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在学生生活实践中得以贯彻。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以此课作为一个案例,创新学生迁移生活实例的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剧桥段,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而该片段的剧情十分生活化,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共同点,这更能使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实际:我的家庭消费观是怎么样的?我们家祖孙三辈之间存在这样的差异

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消费观差异?遇到电视剧中的矛盾我该怎么办?

其次在学生参与方面,我们在课前已布置学生了解记录自己家庭一周的花销明细,在课后利用国庆假期做一回“小当家”,管理自己家庭的国庆开支。并在假期后收集两次记录的数据明细进行比较,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在本课后的实践中贯彻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消费原则。例如在外聚餐时可以看到购买环保餐盒、在超市购物时没有使用塑料袋,都体现了学生绿色消费的思想;在国庆长假的休闲过程中,基本没有夸张浪费的消费行为,体现了学生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思想;还有学生在第二次记录任务后还写了“管家感想”,感慨父母挣钱不易,表明了要珍惜父母所得,勤俭持家的想法,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堂探究不仅深化了理论知识,更能学以致用,将其和自身家庭消费观念及行为联系在一起,正确看待家庭成员的消费观差异并出谋划策,更值得肯定的是寒假过年期间有许多学生针对消费观念的话题自主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调查报告或论文。现将部分内容摘录如下:“作为一名中学生,其实挣钱什么的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消费观,能用金钱获得真正能够带来利益与快乐的地方,才是价值所在,才能提高消费水平。

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珍惜父母的财产,也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会理财。”——《消费与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是一个人的权利,也是一个人的义务。因为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劳动都是维持一个国家基本运转的动力。…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少有自觉的劳动意识,可能是因为本身优越的家庭环境使然。可是一个富裕的家庭是怎么富裕起来的?总归是离不开祖祖辈辈勤恳踏实的劳动,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双手挣得的,亦是靠双手传承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如何强?志在培养良好的习惯,而习惯都是从小培养的,在成长的路上接受耳濡目染,才会成长成一个优秀的栋梁之才。”

例二: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一)主题: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二)教学设计思路

第二单元的导语部分有这么一段话: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感悟到锐意进取、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意义,还可以进一步领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伟大的创业实践,建设富强的祖国需要我们埋头苦干。

所以针对第二单元主要讲述的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企业这一市场经济活动主要参加者、劳动者这一生产过程主体的相关知识以及单元导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目标,我们在单元教学结束后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学生参与了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体验广州高校人才招聘会、一组参观家长的企业,希望借此活动引导学生熟悉企业的经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明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三)活动过程

本次实践活动我们充分利用了我校丰富的家长资源以及学生周末长住易组织的优势,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理论参与其中,学以致用。

具体活动实践如下:

1.招聘会组

让学生事前准备一份个人简历——了解与会招聘企业(家长提供支持)——结合个人实际选择感兴趣的企业——旁听大学生应聘面试过程——模拟参与面试(做自我介绍、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总结面试感想,组内交流经验,完善个人简历

2.参观企业组

通过学校层面联系家长,确定参观企业——听取企业负责人关于企业历史和经营的介绍——选择感兴趣的岗位自主实践体验——总结体验感想,组内进行交流,并为企业的发展提出意见或建议。

3.回校总结

学生活动后先自行总结整理材料,通过课堂汇报、组间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

(四)本课德育目标达成情况及教学评价:一是通过分组课堂汇报的形式,让两个小组的同学分别了解对方的实践活动内容及感想;二是通过小论文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就业及企业经营问题的思考;三是通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转变;四是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我们将根据学生在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表现给予其德育评价,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参考。

得益于此次户外实践活动,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理解的更为透彻,尤其是有关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以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此次活动后,我们收到了部分家长反馈,称小孩对父母的态度有所好转,日常花销也相对过去减少了,可见通过活动学生能够体会到家长的辛勤劳动,赚钱不易;还有学生与参观企业的负责人保持联系,将同学们的参观感想及建议反馈给了企业。我们观察到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也有所好转,上课更加认真,课后主动询问问题。在和学生的私下聊天中也有学生表示,从参与招聘会的实践中体会到竞争的激烈性,明白要更认真努力地学习,打好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将来的竞争赢得优势。综上所述,通过此次综合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家及在校的表现、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等方面都有所长益,我们的实践活动教育取得了预期成效。

以下就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模块的实践教学过程及成效举例说明。

例一:《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一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本课内容分析:《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属于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公民的政治参与》其中一个框题,在上一课了解公民所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公民可以通过村委会或居委会参与民主管理,感悟公民有序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二)本课德育目标分析:课程德育目标应与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一致,或者说,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德育目标的实现。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模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是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应有之义。本课通过对比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深刻理解公民自我管理的意义,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本课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运用分组对比法:不同班级(以下称A 班和B班)使用不同教学方法,比较传统教学与通过实践环节教学所带来的德育效果的差异。A班为传统教学班级:老师讲授知识,学生训练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形式单一。B班以实践方式落实每个教学环节。第一步把班里分成四个

小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并且设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周末到村委会或居委会体验这几个环节。1、选举小组:可以通过采访等方式了解村(居)委会干部是如何选举产生的?2、决策小组:村里(居委会)重大事情如何决定通过的,有可能的话可以尝试参加村民会议。3、管理小组:村(居委会)里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管理,请摘录几条村规民约4、监督小组:了解村民如何对村(居)委干部进行监督。第二步,把体验的环节通过照片、感想等形式呈现出来。第三步:回归课堂,通过同学们汇报及感想,教师引导领会,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激发政治参与的热情。

(四)本课德育目标达成情况及教学评价:一是以小组讨论形式对两个班级学生反馈进行对比。发现通过体验形成汇报的B班,对村委会和居委会性质——自治管理体会更深,同学们通过自主参与村(居)民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其中一个环节,激发了参与的热情,提高了参与的能力,充分发挥了主人翁的责任感。而传统教学方式的A班仅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对村(居)委会事务也无法深化理解,参与热情度大大降低;二是通过学生论文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基层群众自治管理的参与度以及能力。

(五)本课反思:课前布置任务实地体验参与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面临很多现实条件的限制,譬如学生是否有这个时间,参与过程是否具备有效的指导,回来后是否具有有效的评价体系。如果教师在参与过程没有做好问题设置,适当引导组织,整个过程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花了时间却没有任何效果。所以一方面要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另外一方面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师生参与度更多,对问题的理解更透彻。基层民主自治管理组织是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体验自我管理一把,或许才能真正体验“自治”的深义。

例二:《民主决策:作出最好的选择》

《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好的选择》

(一)本课内容分析:《民主决策:作出最好的选择》是《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个框题。以精英决策和民主决策效果差异引出民主决策的意义——于决策本身、公民、社会而言都是有利的——那么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

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二)本课德育目标分析: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感受现代社会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的力量,为确立民主意识打下一定的认识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三)本课教学过程及教学思路:举办模拟听证会(主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单双号限行是否可行?第一步,把学生分成不同角色:同学、市民、出租车司机、公交地铁乘客、法律专家、经济专家、政府官员。第二步:各小组站在不同角色分别准备材料。第三步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表观点。第四步:听证会主持人总结。现把同学们准备的发言摘录如下:

市民:力挺单双号限行,乘坐公交上班也方便,离单位近的还可以徒步或者骑自行车,顺便还能锻炼身体。

出租车司机:我觉得天天单双号限行才好,最起码我们出行在路上就不用那么堵车了,生意不生意的反而相对来说比这堵车要强多了。

车主:车主A:我交的商业保险是按年收的,限行后有一半时间是停驶的,那这费用怎么算呢?车主B:我觉得挺好的,都配合一下,一个空气好,再一个不显得那么乱

乘客:乘客A :支持,公交车运行不畅,就是因为地面车辆太多。乘客B:限行会使早晚高峰时间选择乘坐公交地铁的乘客会比现在更多,会更加拥挤。

法律专家:涉及公共资源分配领域的问题,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分配

经济专家:面临道路空间资源稀缺的现实,可以通过价格机制进行资源配置,采用经济杠杆来增加机动车的使用成本,进而起到治堵的作用

政府官员:对单双号限行常态化的意见,政府要认真的研究和论证,也要听取不同的声音,最终是否实行则会看论证的结果。

(四)本课德育目标达成情况及教学评价:一是通过模拟听证会的形式,让

同学们站在不同角度思考一个方案的利弊;二是通过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参与度的转变。本次活动使同学们以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关注生活,参与过程慢慢体会如果仅仅在一个角度思考难免会有失偏颇。公众参与会有更多思维碰撞,方才使决策更具科学性以及民主性。

(五)本课反思: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模拟听证会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体会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感受现代社会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的力量。

在《政治生活》模块中,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实践性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实践过程,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文化素养提高了,德育实效性也切实得到了增强。

以下就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模块的实践教学过程及成效举例说明。

例一:《文化生活》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本课内容分析:《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属于第二单元第四课,主要内容是传统文化的表现、特征、作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学生学习了第三课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基础上,继续理解文化发展中的纵向积累过程。

(二)本课德育目标分析:课程德育目标应与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一致,或者说,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德育目标的实现。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模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是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应有之义。《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这一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学生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我国传统文化中对社会进步以及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做文化的传承者。这与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义务感、责任感、自尊等良好心理品质”不谋而合。

(三)本课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我们主要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第一步是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教师提供一系列与该课程相关的探究问

题,让学生提前查找资料,做好预习工作;第二步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利用我校长住生周末留校的优势,带领一部分学生参观佛山禅城区石湾镇石湾陶瓷厂,了解佛山本地传统文化的代表——陶瓷及其制作工艺。通过实地考察参观,让学生真实感受陶瓷“成形、阴干、素烧、妆饰、装窑、本烧”的过程,加深对本地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的热情;第三步回归课堂,通过参观同学的活动汇报及感想,教师引导学生赏析、领悟传统文化,辩证分析传统文化的功能价值,树立正确对待传统的文化价值观。

(四)本课德育目标达成情况及教学评价:一是通过测验的方式检验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通过师生谈话的方式获知学生对本课的看法及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其中包括调查实地参观石湾陶瓷厂的部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感受及未参加参观活动的学生对本课教学方式的看法,从而更清晰了解实践教学的利弊和有效性,以及德育目标的达成情况;三是通过学生论文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五)本课反思:实地参观考察的实践教学方法往往要突破现实的诸多条件限制,一方面需要教师投入更多地时间与精力去准备,包括题材的选择,问题的设置,考察地的联系,车辆的选择,学生安全的考虑,还包括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参与,等等;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投入更多,比如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走访准备,课堂活动汇报,写好论文等等。虽然师生投入更多了,但是师生参与的程度更高了,对问题的理解更深更透了,既学到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既提高了能力,又丰富了情感。在课后与学生的谈话当中,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有的一个共同感受是,通过实践这种方式,使他们亲触传统文化,很多平时只有电视、网络或者书报杂志中看到、听到的事物变得更加亲切,变得更加真实,也触发了他们很多的思考与灵感,有些同学甚至说他们会去向身边的人宣传佛山陶瓷文化,有的同学表示很感兴趣,希望以后的工作可以与陶瓷相关,有的同学说目前所知道的还不够,还想继续深入了解、探究……

例二:《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本课内容分析:本课属于第四单元第九课的第二框题,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根本任务,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前一框感受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之后,进一步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深入探讨。

(二)本课德育目标分析:课程德育目标应与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相一致,或者说,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德育目标的实现。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模块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是思想政治课德育目标的应有之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框题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日常生活及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在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能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珍惜受教育机会,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告别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现代公民。这与思想政治课的德育目标“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礼节”、“具有义务感、责任感、诚实、正直、关心别人、珍惜友谊、守信、自尊、自主性、积极进取、勇敢、乐观、毅力、自制力、好学、勤奋、刻苦、认真、爱惜时间、喜欢思考等良好心理品质”是相一致的。

(三)本课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这一框的设计我们也主要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而在大概要学到这一课程的时间,恰逢我们学校高二年级学生中举办的一个重要活动——农村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可以将课堂搬到课外去,搬到广阔的农村天地去,带着我们的德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去更好地教会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这里仅仅针对这一框而言,我做的准备工作如下:第一步,让学生在学农时调查了解农村里的一些文明行为以及突出的不文明行为,做好记录;第二步,指导学生为下乡的农村准备一些活动,目的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比如赠送图书杂志、支教、文艺汇演、科技普及活动等等,并让学生做好记录;第三步,准备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些课题或者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带着课题去学农,去研究,去思考;第四步,回来之后总结反思阶段,通过课后整理、课堂汇报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一些可行性措施。

(四)本课德育目标达成情况及教学评价:一是通过分组课堂汇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农村精神文明现状的认识程度以及如何去为此提出措施;二是通过小

论文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三是通过班委调查、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在日常在班级、宿舍以及校园内的行为习惯是否有所改变。从总体上看,得益于“学农”这个活动,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农村生活,也了解了农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使这节课上起来变得异常生动活泼;同时,大部分学生也感受到了当前农村的一些具有典型代表的不文明行为,看到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明白了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在农村的重要性;另外,大部分同学的行为习惯或多或少有了改变,比起以前,更懂得文明谦让、注意卫生、尊重他人。

(五)本课反思:在我校,每年都在高二学生当中开展农村社会实践活动,这个活动并不是一般的走过场,割割稻,锄锄地,吃吃农家菜就过,我们学校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目的就是使学生真正在这种活动中收获。而作为思想政治课,我们更是抓住了这样一个德育的好时机,通过学农,把我们的政治课堂也搬到农村去,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我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能使人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得认识,使这种认识更深刻、更有意义。而在政治教学中采用实践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些真实的生活背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入这些背景中去实践、去冲突、去体验,又采用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尝试解决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从而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也建立起了更平等、更和谐、更民主的师生关系。实践使思想政治课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变得自然而不突兀,这比“填鸭子”式的灌输观念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与素养。长此以往坚持下去,我们的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势必大大增强。

而在《文化生活》模块中,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实践教学,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通过丰富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对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当代文化进行深刻体验,增加感性认识,获得鉴赏感受,提高分析与判断的能力,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传承的过程,这是“灌输式”教学所无法达到的效果;二是可以借此深刻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使许多濒临失传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传播,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力量;三是师

生互动,生生合作的实践过程,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也明显提高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会科学的社会调查方式方法。总之,通过在《文化生活》中采取实践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文化素养提高了,德育实效性也切实得到了增强。

总结: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仅是课本专业知识的讲授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参与、多思考、多体验、多探究,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和品德。本课题小组通过上述研究总结以下两点:一是完善课堂环节设计,选用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素材亲身经历,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二是借助各种方式渠道完善课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再通过适当的考评方式加以评估,促使学生积极通过实践活动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且通过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塑造良好品德和人格。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关于地理德育渗透教学 案例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地理德育渗透教学案例《巴西》 庞桂凤 一、背景: 当今的新课程改革,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本节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热带雨林的保护为主要内容,突出巴西的特色。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读图、析图、讨论、阅读等方式,在学习本章前五个国家的基础上,形成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刚好班级学生中有会舞蹈的,事先让其准备了3分钟的桑巴舞,一个学生负责巴西国旗的绘制于讲解,2个学生为一组分别代表“当地居民”、“世界环保组织官员”、“政府官员”、“开发商”的角色,事先调查相应的材料,且准备一段情景对话以便在课堂展示。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能说出热带雨林对巴西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生产的环境问题的影响; 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 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②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国旗,了解巴西概况; 通过分角表演设身处地的站在角色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培养了学生看待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说明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情景对话帮助学生在情景氛围中获得知识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巴西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热带雨林的危机等难点: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亚马孙河水量巨大的原因。 四、教具准备:国旗图、巴西地形图、桑巴舞音乐、 五、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

2020学年度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学年度中心小学德育工作 总结 Summary of moral education i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in 2020

2020学年度中心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XX年-20XX学年度,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立校,以德立人的办学方向,确立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切实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日常培养与开展活动、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相结合,切实抓好对小学生的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养成教育、法纪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本年度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质量。 1、继续开展“树党员先锋形象、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党支部坚持按时召开党会,通过学习,培养了一批入党积

极分子。加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帮助党员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努力方向,密切联系群众。 2、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本年度,我们利用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十不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小学教师行为准则》、学习《义务教育法》.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每人撰写6篇学习心得,在每周一学习期间组织观看师德典范光盘,学习典型事迹,并撰写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提高了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3、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培训班,学习有关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学习,更新了教育理念。今年开展了“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求师生牢记学校文明礼仪要求并按要求做好,学校、班级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本学年,每位班主任都结合文明礼仪记录,撰写了符合班级年龄特点的经验论文。学校还要求各班每周开展一次有质量的丰富多彩的主题班队会,同时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发展一个优生

中学德育论文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邓小平同志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寄予厚望,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学校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搞好学校德育工作,以取得更为明显的成效。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懂得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特区、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特区和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 要使这一思想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认识德育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更不能靠生硬地灌输。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除了学习有关法律、法规,还必须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其实,各学科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仅思想品德、语文、英语课的思想教育内容充实,其它学科的潜在思想教育内容也不少。如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科学的思想方法;自然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和实验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思想教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思想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当然,品德教育还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结合班级实际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来进行。例如,学校抓校风建设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违纪现象,引导学生去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区分好坏,明辨是非,从而增强学生的“免疫”力。如果学生无法分辨或意见不统一,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切忌过早下结论和简单地灌输。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的内容,相应地开展主题班会、集体游戏,参观旅行等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深化教学内容。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用心爱心专心 1

【德育工作总结】小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

小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 小学要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实现德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下面就和大家分享小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学期以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班集体建设,铸就良好班风 1、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文化的第一性和直观性,决定了它在育人方面具有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学校的宣传栏面积不断扩大,内容新颖,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班级文化是学生才艺展示的舞台,班级文化建设按照“十个一”的要求来布置,班级整洁,充满书香之气,使人一走进教室,即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每个教室外面墙上的“每月之星”展示栏,更为我校学生展现无限的风采。教学楼走廊的布置,为校园增添几许的艺术氛围,使人身在其中,乐在其中。这些宣传阵地就像一位位无声的老师,用无声的语言教育着每位学生,催促孩子们奋发上进。 2、各班以学校的阳光之星评比为基础,制订出班级的阳光之星的评比方案。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有一个合理而有效的管理机构,作为班集体的管理核心的,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长领导独立开展班级的各项工作,并完善班级制度。 二、在常规教学管理中,培养良好的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里常有这样的一句话: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等于事情做成了一半。所以本校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主要包括学生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作业习惯。 2、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这主要包括学生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 三、安全第一,校园平安 安全是学校第一要务。学校成立安全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完善职责,各负其责,层层落实,层层追究。全体教师能够时刻不忘学生身心安全、学校财产安全、自我身心健康,能够做好防范工作,实现平安校园。学校坚持月月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每天值班制度,电话家访制度,电话家访记录,召开家长会议,学生点名制度,学生追查制度,各班级建立学生通讯簿等。缺课和有无法处理的情况及时联系家长。各负责教师经常检查学校安全设施,经常性利用班队会课、宣传栏、国旗下讲话、广播站做好宣传工作等,切实把学校安全落实到实处。学校严格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事情要巧妙的艺术的适当的和家长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受到家长的好评,学校在学期初与教师、家长签订责任书,定期召开家长会(期中和期末),让学生家长明确学生安全责任意识,长假前发放告家长书。为了进一步保障学生安全,学校规定每星期五的早会为全校性的安全教育宣传,班班做好每天的安全一句话,做到时时提醒,时时把安全记在心。 四、主题活动系列化 (1)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教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德育如细雨,润物无声。课堂教学是沙土,无时无处不渗透着细雨之水。学生似小草,吮吸着沙土里的水分。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德育,是课堂教学整体生命的一部分,與智育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直接发挥着导向、激励、调节和强化的功能。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任课教师应挖掘和融汇贯通,并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一、以人育人,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进行德育渗透部分学科教材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从培养跨世纪人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深入学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教学大纲中对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积极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和德育因素,把德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灵活生动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中,

科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应该说,我们的新课标、新教材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他们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二、以教材为载体,构建教育框架,把握契合点,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择善而从,结合实际去进行创造;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契合点,使课堂传递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地发挥。比如在物理课堂上,课本上的物理单位和定律有许多都是以外国人的名字命名的,有的学生会对此感到自卑,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方面的卓越贡献,比如指南针、电磁现象等等。追溯到更古老的年代,战国时期的《淮南子》一书中曾提到“磁石召铁”。1086年,北宋科学家沈括编写了《梦溪笔谈》一书,详细记载了人工指南针的制造方法,这也是磁偏角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书中出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原子论”、“五行说”、“元气说”等,这说明他们很早就已经探讨了自然界的物质本质。学生体会到中国古代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水平,从而增强自信心与优越感。但是,学生心中又有了疑问,是什么原因使中国近代物理落后于国外呢?这是由于清朝实行了闭关政策,使中国脱离了世界这个大家庭,更无法与外界进行知识与学术的交流。自我封闭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更扼杀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才导致了我国科学技术落后的现状。新一代的青少年都热血沸腾,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同时也培养了他

德育工作先进材料学校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德育工作先进材料学校德育工作典 型案例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的基础与保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了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保证作用,我校始终将德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仅抓过程,而且抓效果,以灵活多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现将我校有关德育工作措施总结如下: 一、健全领导机构、完善工作制度 我校建立有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操行平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负责定期组织活动,制定活动计划,写出活动计划并对活动结果做出总结评价。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各项德育工作制度,根据制度要求,对各项德育工作做出指导,组织、评价、总结。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值: 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来源于教师孜孜不倦的教育,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备教高的德育素质,

从这一点出发,学校通过种种途径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要求班主任每学期初制定出详细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上交学校审验后,照举执行,做到有的放失。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班主任座谈会、主题德育演讲会等。 三、丰富德育内容、保障实施途径 九月开学之初,我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分学段、分层次的对全校师生进行了系列化的德育教育。首先,教师带领全体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每位学生熟知内容。一二年级小学生我们着重培养其良好的习惯。见到老师先问好,上学、下学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说再见、问好,使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好象长大了许多,已经懂礼貌,成为“大学生”了,应该重视孩子了。三四年级学生,我校除了日常规范强化训练之外,又召开了主题班会“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一些有关交流的资料,如“演讲口才”、“交流”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演讲和交流能力。而对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来说,我校召开“老师,我想对你说”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同时强调教师,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列方程解应用题 王春秀

数学课渗透德育教育案例 列方程解应用题 王春秀 一、学生起点分析: 通过前几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通过分析简单问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解应用题,初步掌握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但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常常会遇到一下困难,就是从题设条件中找不到所依据的等量关系,或虽能找到等量关系但不能列出方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课以“希望工程”义演为例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的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用图表语言分析复杂问题表达思维方法的优点,从而抓住等量关系“部分量之和等于总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抽象的符号变换应用等活动,展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因此,本节教材的处理策略是:展现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检验解的合理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表格学会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体会间接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必须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

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希望工程义演中的数学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同时,从情感上认识希望工程,懂得珍惜今天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景引入;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运用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情景引入内容:出示六幅图片如下:

2020年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2020年小学德育工作总结 本学期,根据期初德育工作计划,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抓好班主任队伍管理 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活动,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并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发津贴的重要依据。 3、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二小周报》,每两周出版一期,及时传达学校中心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教学技能、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学生树立典范,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气氛;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地设计任务,结合任务,引导学生从中自我发掘德育内容,学会自我教育,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对高尚道德生活与丰富人生的体验,使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育教育于无形之中,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教育界人士常说:“我们培养的学生如果科学文化素质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身体素质不合格就是残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质不合格就是危险品。”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一谈到德育,很多人都以为那是政治老师的事或是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的事,与我们的英语课无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德育教育应该贯穿于每一学科,特别是英语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能是简单、空泛的说教,而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使之贯穿其内,渗透其中,巧妙结合,有的放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结合初中教材的特点,挖掘德育素材,寓德于教。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其中不少对话、日常用语、阅读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德育修养知识,教师用这样的教材实施教学,在传授英语知识、培养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也就渗透了人文性、思想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教材内容的德育价值,完成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大任务。另外,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找到并确定教材中训练的内容和思想教育内容的结合点,以防止德育空泛化。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3 This is my sister.本单元围绕“家庭成员”这一主题展开听、说、读、写等多种教学活动。教学核心是用英语介绍家人和朋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家人及朋友,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描述,介绍家人和了解朋友的家人,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友谊,从而更好地尊重对方,理解家人。再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该部分学习内容是询问和谈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询问或谈论自己或对方的作息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守时习惯。 二、创设情景,自然启发。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围绕教材的主题,取其精华,精心设问,使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思想上得到熏陶。老师和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自然而然的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受到了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的教育意义,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循序渐进。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在日常交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他人沟通,为今后学习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如,新目标英语七年级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其教学核心内容是“确认物主”。在教学中可通过寻找主人的游戏和失物招领等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指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pic ked up others’ things or lost anything? 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se things?让学生说出解决的办法,同时通过与学生讨论问题来培养学生拾金不昧、健康向上的良好品德。 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时,针对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实际,如何调整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教学中围绕“ How do you study for a test?”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及交流各

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德育工作案例 ——转化后进生的点滴感想我班有个学生叫郑长青。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 相当潦草……每天班长都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 他能遵守学校的纪律,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虽然点头了。可他又 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 的这种表现,我曾经通过电话和他的妈妈聊过,不过他妈妈也 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弃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 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在我校体育课上,他参加了 跳绳比赛,在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看到同学们为他加油的时,他没有放弃,咬着牙努力坚持。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 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要让他慢慢的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 爱的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然后再加以改正。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问他“老 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红着脸看着我 一言不发,时不时的抠着自己的指甲。我又开导他:你原本是

个听话的好孩子,不光字写得很漂亮,而且干活也干得很顺向,老师同学都喜欢你,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你很聪明啊,同学 和老师都愿意帮助你,希望你能改正缺点,和同学们一样,共 同进步。他仍旧一言不发,这时,旁边的同学都看着他并朝他 竖起了大拇指,他也看了看周围的同学,终于,再次红着脸点 了点自信的头。“好!”我不由自主的伸出了大拇指,并和同 学们一起鼓起了掌。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 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 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 的同学陈娅妮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利用课余时间 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他的同桌是我班的班长,行为习 惯特别好,自制力也很强,能够在帮助他的同时不影响自己的 学习。每天在课间的时候给他出一些题目,在他做完后给他批 改讲解。有了同桌的帮助,他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些提高,相 信长时间的坚持下去,他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 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 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 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 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 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

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最新 2018年小学德育工作总结两篇

小学德育工作总结最新 2018年小学德育工作 总结两篇 以下《2018年小学德育工作总结》由工作总结网学校工作总结频道为您提供的范文两篇,希望对您写商业策划书有所帮助! 2018年小学德育工作总结范文一:本学期,根据期初德育工作计划,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规教育,坚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培养举止文明、日常礼仪、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抓好班主任队伍管理 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活动,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并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发津贴的重要依据。 3、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二小周报》,每两周出版一期,及时传达学校中心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4、加强后进生管理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学生活动的大量时间在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该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那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德育与英语课堂教学的互相渗透是休戚相关、无处不在的。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始终,因为初中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满意的效果。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有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感染人、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爱,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其实,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宽松、融洽、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品德得到培养,性格得到完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爱护与鼓励,使他们与其他学生一样, 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 。英语教师应学会研究学生的性格牲,关心学生的思想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做到与学生双向交流,建立和谐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学生从小养成懂得遵守纪律、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 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各学科教学大纲中都渗透了德育教育:热爱祖国、人类文明、传统美德、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等等方面,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各科教学内容中,都有它内在的德育教育因素,教育工作者只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站在力求把学生培育成具有完善人格、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适应人才的角度,就一定能挖掘出教材中的德育、情感因素,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赋予灵魂和魅力,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只要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特别是要注重教学设计中的情感目标设计,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会于教学过程中,就能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任务来完成。其次,教师要结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结合课文的中心、段落或字词句,深挖其思想精华,科

学地渗透品德教育,寓思想教育于有趣的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规范行为,形成良好习惯。 那么英语学课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呢?大家知道英语学科授课时主要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而是英语,而且也不可能像思品课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接受教育。我的做法是适时地、自然地、潜移默化地进行。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教学常规,培养学生有礼貌、互相关心、谦虚等好品质。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每节课前的师生问好就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Glad to meet you! Nice to see you,boys and girls!等语句的使用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告诉了学生见面应打招呼,有礼貌。在Daily talk中,采用的对话也是很贴近学生生活的,如Is everyone here? How are you today? 通过回答,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同时也明白了应该关心、善待他人,这就是学科德育的一种方式。 再者,我认为激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很大的,因此我常常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同学表现好,老师发奖券或奖品鼓励时,要求全班都表扬Good! Very good!得奖同学应回答:Thank you,teacher.对于受表扬的同学来说,是种鼓励,下次会争取更好,培养了学习兴趣,调动了积极性。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就是个榜样,通过表扬学习榜样,勉励自己要向好同学一样,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鼓励和表扬这种形式,进行了德育渗透。尤其是对于那些基础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老师鼓励性的言语,对他的正面评价,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树立自信心的因素。

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汇编

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转化后进生的点滴感想 我班有个学生叫郭宏辉。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的这种表现,我曾经和他的妈妈聊过孩子的状况,不过他妈妈也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弃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在我校体育课上,他参加了跳绳比赛,在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听到同学们为他加油的声音时,他没有放弃,

咬着牙努力坚持。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要让他慢慢的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问他“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吕烨帧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利用课余

科学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渗透德育的教学案例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主张理性和实证意识,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还具有人文性,蕴含着一定的人类生活精神,根据科学新课标的要求,科学教育的着眼点不仅是科学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渗透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知道珍爱并善待生命,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在三年级《人与植物》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就适时融入了德育渗透的教育。 案例描述与分析 教学情景一:观察大树。 我带领同学们分组选择了校园里的松树、柳树、丁香树等树木作为观察对象。可以用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如(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然后整理观察笔记。各组汇报交流自己观察的不同的树木。 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学生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远观树的整体形态,大树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了解了树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它们生长在

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同学们观察大树的兴趣浓厚,享受着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的过程中,还特别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制订小组观察计划,利用感官和放大镜、皮尺等简单测量工具观察大树,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结果,到汇报交流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小组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在班级交流中闪光。 通过这个案例给了我许多启示:科学作为一门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简单的说教,而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将德育教育渗透点自然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努力争取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小学学年度德育工作总结

学年度德育工作总结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方针,以“为幸福人生奠基,为成功人生铺路。”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德育工作的精神,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加强细节教育、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进一步以主题班会、文体活动为有效载体,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营造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二、主要工作 (一)努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重学习、抓提高,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仅凭热情和经验是不够的,还要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为了切实提升班主任老师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能力,我们学校一直重视对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在德育处组织下,每学期我们均要举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分别从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学生心理疏导、建立班级核心与培养班干部、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留守生管理等不同侧面确立研讨主题,让班主任畅谈了教育、管理工作的心得,总结了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了教育、管理中的规律,找出了一些应当注意的问题和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方法。从而提高了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2.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班主任的考核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班主任工作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规范班主任工作,落实班主任工作职责,学校必须建立规章制度,并依照规章制度加强考核管理。结合实际,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方案》、《班级工作管理细则》《家访记录档案管理制度》、《班级日记档案管理制度》《问题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学生乘坐校车档案管理制度》、及《班主任量化管理方案》,这是学校对班主任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管理考核的基本依据。 二是加强对班主任的工作考核。班级常规管理的绩效由政教处每两周考核一

浅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广义上的教育,是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一切活动。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可见,德育是搞好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在目标与需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甚至于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有意识的德育渗透,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他们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在遵循英语教学规律的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既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现行中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包括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妇女权利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良好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一、构建和谐健康课堂 在教育实际中,有的教师养成了随意“教训”(其实就是体罚或

者变相体罚)学生的习惯。或许这一切都源于“老师教训学生是为学生好”的初衷,但学生也同教师一样,渴望自由和平等,渴望受到尊重。的确也是这样,教师对待孩子的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我们在教育学生要尊敬师长的同时不能忽视了也要尊重学生,包括对他们的人格的尊重。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不能把学生仅仅当成学生,而首先要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接纳、关爱、宽容每一位学生。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心理。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用意。真正地做到平等与相互尊重,学生就能在学习时保持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精神,有合作、交流的愿望,学习兴趣较浓,信心较足,心理承受能力普遍增强。只有达到平等与相互尊重,学生才能接受教师对他们的一番苦心,进行德育教育也就成了顺水推舟之事。 二、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根据英语教材内容的特点和优势,要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就要去挖掘和整理教材内容与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德育教育便能在英语课堂中和谐进行,英语课堂也就能够充分发挥德育功能。 (一)精心组织例句 在进行词汇、句型、语法教学时,紧密结合所学语言项目,精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