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安全专业技术规范正式版(1)

防静电安全专业技术规范正式版(1)
防静电安全专业技术规范正式版(1)

--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版)

————————————————————————————————作者:————————————————————————————————日期: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新版) 1范围 1.1本办法规范了公司生产操作中及常用工具设备防静电的安全技术要求。 1.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可燃、易燃液体、粉体防静电工作。 2职责 2.1机动设备处负责机械、动力设备等的管理,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2.2安全处负责组织、制定防静电安全技术管理办法,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3各基层单位负责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办法。 2.4电器检修安装队负责防静电管理和维护工作,并按公司有关规定、办法执行。 3工作程序及要求

3.1静电引起燃爆灾害的条件 3.1.1有静电电荷的产生。 3.1.2有足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 3.1.3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 3.1.4在火花间隙中必须有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3.2酿成静电燃爆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因此,防止其灾害形成,必须破坏其中的某一条件。 3.3安全要求 3.3.1粉体的防静电 3.3.1.1抽送P2 S5 操作防静电 a)生产添加剂所用的P2 S5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1 目的 加强防静电设施维护管理,防止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避免或减少因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规范液体原料、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静电危害的管理。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防静电设施和作业活动的管理,并适用于防静电接地设施使用、安装、检测等全过程。 3 职责 3.1 动力车间负责是防静电设施管理归口部门;负责防静电设施的维修、改造、检测等过程的管理工作;参与由于静电引起的相关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3.2 安环部组织相关的静电培训和培训工作,负责日常静电跨接和静电接地的督察,负责防静电接地设施的年检工作。组织由于静电引起的相关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3.3各车间、部门负责所属范围内的防静电设施的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及防腐工作,保证防静电设施完好;负责日常生产过程中防静电的过程管理。 4 内容 4.1 设计与安装 4.1.1防静电设计与安装应严格遵照《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定》和《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4.1.2 生产、贮存和装卸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槽车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4.1.3 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0mm2,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4.1.4在设备、管道上作机械固定用的金属螺栓,可兼作被固定物体的静电跨接用。如需要另做静电跨接线时,可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多股铜芯绝缘电线。4.1.5大型移动设备的接地支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10mm2的铜芯软绞线或铜芯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0753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正式 版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编号:SY-AQ-0122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A complete set of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measures in factories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防护途径 主要内容 具体措施 1.防止静电的产生 (1)控制静电的生成环境 ①湿度控制.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 ②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③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重要措施 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 ⑤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⑥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控制,在液体、粉体

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和器 (2)防止人体带电 ②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鞋。 (3)材料选用要求 ①凡必须或有可能发生接触分离的材料应考虑使其在带电序列表上的位次尽量靠近 ③使用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 (4)工艺控制措施 ①制定并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 ⑤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置必要的静置时间 2.减少和消除静电荷 (1)接地 ①地板和工作桌、椅、台面、台垫正确接地 ②人体接地 ③工具(烙铁、吸锡器、台架、运输小车等)接地 ④设备、仪器接地

(石油化工)防雷防静电管理制度

防雷防静电管理制度 1目的 加强焦化厂防雷、防静电管理,确保焦化厂生产安全。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焦化厂防雷、防静电设备维护管理的职责、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全焦化厂。 3职责 3.1机电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监督、管理、考核及检修协调工作。 3.2各生产车间及其他部门负责本单位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检查、修复及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 4管理内容与方法 4.1防雷 4.1.1化工装置、设备、设施、储罐以及建(构)筑物,应安装可靠的防雷保护装置,防止雷电对人身、设备及建(构)筑物的危害和破坏。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有规定。

4.1.2化工生产装置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生产性质、环境特点以及被保护设施的类型,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安装相应防雷设施。 4.1.3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化工装置、露天设备、储罐、电气设施和建(构)筑物应安装防直击雷装置。 4.1.4具有易燃、易爆气体生产装置的储罐以及排放易燃易爆气体的排气筒的避雷设计,应高于正常事故状态下气体排放时所形成的爆炸危险范围。 4.1.5平行布置的间距小于100mm的金属管道或交叉距离小于100mm的金属管道,应设计防雷电感应装置,防雷电感应装置可与防静电装置联合装置。 4.1.6化工装置的架空管道以及变配电线路终端,应设计防雷电被侵入的防护措施。 4.2防静电 4.2.1化工装置防静电设计应符合《防止静电事故通用规则》(GB12518) 4.2.2化工装置防静电设计,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作业环境特点和物料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 4.2.3化工装置防静电设计,应根据生产特点和物料性质,合理选择工艺条件、设备和管道的材料以及设备结构,以控制静电的产生,使其不能达到危险程度。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防止雷、电 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要求,适用于民 爆企业危险品场所。 3、职责 3.1安全保卫部门为企业的防雷、防静电归口管理部 门。 3.2企业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维护 和保养,并定期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检测。 3.3企业下属单位负责本单位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

维护工作。 4、工作规定 4.1防雷措施; 4.1.1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应采取防雷措施。 4.1.2建筑行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一类防雷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防止雷电波浸入的措施,接地电阻均不应大于10Ω;二类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防直接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且宜与防雷电电感应的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三类建筑物应防直接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宜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4.1.3严禁在独立避雷针(塔)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 1 范围 1.1本办法规范了公司生产操作中及常用工具设备防静电的安全技术要求。 1.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可燃、易燃液体、粉体防静电工作。 2 职责 2.1机动设备处负责机械、动力设备等的管理,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2.2安全处负责组织、制定防静电安全技术管理办法,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3各基层单位负责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办法。 2.4电器检修安装队负责防静电管理和维护工作,并按公司有关规定、办法执行。 3 工作程序及要求 3.1静电引起燃爆灾害的条件 3.1.1有静电电荷的产生。 3.1.2有足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 3.1.3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 3.1.4在火花间隙中必须有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3.2酿成静电燃爆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因此,防止其灾害形成,必须破坏其中的某一条件。 3.3安全要求 3.3.1粉体的防静电 3.3.1.1抽送P2S5操作防静电 a)生产添加剂所用的P2S5,在抽送整个过程中必须在足够破坏燃烧三要素的N2或其它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 b)盛装P2S5的桶和输送管线必须接地合格。 3.3.1.2聚丙烯下料包装防静电 a)聚丙烯包装前,台秤要置于导地金属板上,同时要求金属板的接地及开关球阀垫片导电状况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b)成品包装前闪蒸釜经N2置换和通空气失活后,可燃气浓度经采样分析必须达到小于或等于0.2%,并符合安全规定。 c)成品包装前必须将聚合釜的出口阀、闪蒸釜的入口阀关死,并将排空阀打开,同时在包装口抽负压,直至包装完结。 d)以上各点实现后,方可进行放料包装操作。 3.3.2传输皮带防静电 3.3.2.1在有可燃性瓦斯、油蒸气或尘埃与空气混合有爆炸危险的地方,一般禁止使用传送皮带,即使用高阻材料制成的传送皮带时,也要采取措施把静电引走。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 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 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 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 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 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 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 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 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201-44 油田分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 定(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安全监测及检查维护管理,预防雷电灾害,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及其它连接导体的总和;防静电装置是指:将装置、设备、设施、储罐等静电接入大地的设备设施。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包括托管单位)防雷、防静电装置的设计安装、安全监测和检查维护等。

第二章防雷、静电管理职责 第四条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安全监察,监督检查年度检测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凡具有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单位应当做好装置的检查维护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 指定专门人员负责日常检查维护; (二) 按照规定申请装置安全检测,并配合检测机构做好检测工作; (三) 对相关人员进行防雷、防静电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 对不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装置及时整改,并向检测机构申请复查; (五) 建立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安全检测和维护检查档案。 第三章防雷、防静电检测 第六条检测计划的下达及实施。 (一) 各单位每年一季度编制防雷、防静电装置的安全技术检测计划;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12、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13、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5、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 16、防静电接地体的安装,应在设备、机组、贮罐等底角边缘上钻孔攻丝,焊接端子(或螺栓)用不小于M10的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装置,均应涂上工业凡士林油;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缠绕连接时,应蜡焊,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17、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18、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须可靠接地。 19、生产设备及贮罐上的排空口应设有阻火器,进料管从设备上部进入时,应将其进料管延伸到接近设备底部以免产生静电。20、防静电生产工序及场所中,机械传动尽量采用齿轮传动。当采用三角带传动,必须选用防静电三角带;当使用普通三角带传动时,必须采用取提高其表面导电性能的措施。

防静电国家标准

一、国家标准(GB,GB/T,GBJ) ? GBJ 79-198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 GB 6951-1986 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 ? GB/T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 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 GB 12014-1989 防静电工作服 ? GB/T 1410-1989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 GB 12158-19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 GB/T 12582-1990 液态烃类电导率测定方法 ( 精密静电计法 ) ? GB/T 12703-1991 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 ? GB 13348-199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 GB/T 14288-1993 可燃气体与易燃液体蒸气最小静电点火能测定方法? GB/T 50174-1993 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 GB 4385-19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 GB/T 15463-1995 静电安全名词术语 ? GB/T 6539-1997 航空燃料与馏分燃料电导率测定法 ? GB/T 2439-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导电性能和耗散性能电阻率的测定 ?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 GB 6950-2001 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 ? GB 4655-2003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 二、国家军用标准(GJB) ? GJB/Z 25-1991 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 ? GJB 1649-1993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大纲 ? GJB 2527-1995 弹药防静电要求 ? GJB 2605-1996 柔性热密封防静电阻隔材料规范 ? GJB 3007-1997 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 GJB/Z 86-1997 静电放电防护包装手册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 制度大全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大全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目的为了加强企业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防止雷、电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要求,适用于民爆企业危险品场所。3、职责3....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防止雷、电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要求,适用于民爆企业危险品场所。 3、职责 3.1安全保卫部门为企业的防雷、防静电归口管理部门。 3.2企业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并定期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检测。 3.3企业下属单位负责本单位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 4、工作规定 4.1防雷措施; 4.1.1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应采取防雷措施。 4.1.2建筑行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一类防雷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防止雷电波浸入的措施,接地电阻均不应大于10Ω;二类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防直接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且宜与防雷电电感应的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三类建筑物应防直接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宜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4.1.3严禁在独立避雷针(塔)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广播线及低压架空线等。 4.2接地保护 4.2.1电气设备的金属部分,除加有规定外,均应接地或接零。 4.2.2接地装置的设计应符合GBJ65-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4.2.3通用电器设备的保护接地线必须采用多股裸铜线,并符合截面和机械强度要求,利用串接的金属构件、管道作为接地线时,应在其串接部分另焊金属跨接线。 4.2.4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 A、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接地电阻不应超过5.2Ω; B、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的电力设备,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Ω。 C、低压电力设备的接地电阻不应超过4Ω,总容量在100KVA以下的变压器、低压电力网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Ω; D、防静电的接地装置可与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共同设置,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防感应雷和电气设备接地的规定,只作防静电的接地装置,每一次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Ω。 4.3静电防护: 4.3.1在易燃易爆场所、有产生静电导致电击危险的场所、有产生静电导致其他事故的场所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2021版)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2021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24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2021版) 1范围 1.1本办法规范了公司生产操作中及常用工具设备防静电的安全技术要求。 1.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可燃、易燃液体、粉体防静电工作。 2职责 2.1机动设备处负责机械、动力设备等的管理,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2.2安全处负责组织、制定防静电安全技术管理办法,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3各基层单位负责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办法。 2.4电器检修安装队负责防静电管理和维护工作,并按公司有关

规定、办法执行。 3工作程序及要求 3.1静电引起燃爆灾害的条件 3.1.1有静电电荷的产生。 3.1.2有足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 3.1.3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 3.1.4在火花间隙中必须有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3.2酿成静电燃爆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因此,防止其灾害形成,必须破坏其中的某一条件。 3.3安全要求 3.3.1粉体的防静电 3.3.1.1抽送P2 S5 操作防静电

电气设备、避雷装置和防静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避雷装置和防静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时间:2012-07-25 08:56:00 来源:作者: 1、所有电器设施的安装与运行,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规程、标准和制度,尤其是要满足防爆、防雷和防静电的要求。 2、储配站的电气设备可按二级区域爆炸危险场所的要求执行,防雷按“第二类”的要求执行。(1)、罐区、卸车柱、减压橇等区域的动力、通风和照明设备(包括开头接线盒等)必须是防爆型的,临时灯、局部灯也必须是防爆的,不得使用非防爆的手灯或手电。 (2)、电气线路应尽量选用电缆线路,若是普通绝缘电线必须敷设在钢管中,钢管接头扣处缠以聚四氟乙烯带后要焊跨接线,以保证整个钢管成为连续导体,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施工要符合国际GB50058的要求。 (3)、露天储罐要做防雷接地,槽车库、压缩机间、室内储罐等建筑物的防雷接闪器,可采用避雷针,也可采用网格不小于5-10米的避雷网,避雷网引下线的距离不大于24米,每一建筑至少两根引下线,引下线在地面上两米长一段,用竹管或木槽板保护。 所有防雷装置的金属件必须镀锌,锌层要均匀、接地极、避雷网及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焊接处应补涂沥青防腐、防雷装置的安装施工要符合GBJ57的要求。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3、不宜在储罐区域内建立变配电室,不应设架空电力线路,储罐区域宜采用中生点接地的380/220伏的低压配电系统。 4、电气设备严禁带病或超负荷运行。 5、电气设备、线路、各种开头应经常检查,有损坏老化、失去防爆性能的应及时更换。 6、储配站的接地系统,除遵守一般规定外,尚应: (1)、接地装置的安装施工,要符合国际D521的要求。 (2)、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接地系统产生火花,必须将整个电气设备和其它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及建筑的金属结构全部接地,并使之成为连续导体。 (3)、必须设人工接地线,电缆金属外皮及配线钢管等自然导体不能作为专门的接地线,仅能当作补充设施。 (4)、接地短路电流必须大于熔断器额定电流的四倍或大于自动开头整定电流的两倍。(5)、接地干线至少在建筑物的两端与接地体相连。 (6)、防爆设备的接线端钮,应采取防止松动措施,电机和电器的接线盒内,应设有专门的接地螺丝、接地导线(或电缆芯)都应接在此螺丝上,用电设备采用铠装电缆连接时,电缆接线盒的外部应有一个接地螺丝。 (7)、不宜在有爆炸性危险的建筑物内进行接地电阻的测量。 7、必须采取防止静电的接地措施,静电接地体所接地电阻应小于100欧姆。 (1)、汽车槽车行驶时,应带金属链条(或钢芯胶带),链条的一端和槽车底盘相连,另一端同地面接触,接地链进站时抬起(钢芯胶带不必提出)出站后放下。

【管理制度)防静电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防静电管理制 度

防静电安全规定 第壹条为加强防静电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系指于易燃、可燃液体的装卸、输送、调合、采样、检尺、测温及设备清洗过程中防止产生静电和易燃、可燃液体储罐、汽车罐(槽)车、鹤管、管线、人体等已有静电的消除。不包括雷电、杂散电流的防护和固体、气体、粉尘的防静电。 第三条应消除以下静电引燃的条件: 1.有静电电荷的产生; 2.有足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 3.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 4.于火花间隙中应有可燃性液体的蒸气——空气的混合物。 第四条根据GB50160《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对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列于表1中。 表1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储罐和槽车时,电阻率等于或小于108Ω·m者不受本规定约束。

第五条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进入贮罐和槽车时,初流速度不应大于1m /s。当入口管浸没200mm后可提高流速,但最高不应超过6m/s。 1.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含游离水、有机杂质以及俩种之上油品混送时的初流速度亦不应超过1m/s; 2.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经过添加抗静电剂,或有专门静电消除器和静电报警仪同时具备的,流速可为6m/s; 3.当液体输送管线上装有过滤器时,对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的输送,自过滤器至装料之间应有30s的缓和时间。如满足不了缓和时间,可配置缓和器或采取其它防静电措施(见表2)。 表2进油管和所配缓和器(管)对照表 第六条储(罐)、槽(车)装入易燃、可燃液体时,应做到: 1.严禁从储罐上部注入甲、乙类易燃、可燃液体; 2.罐内液体应进行充分脱水后,方可进料; 3.禁止对装过汽油等高挥发性产品的油罐切换注入低挥发性油品; 4.于储罐变更注入油品时,应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置换后测定空气中的油气浓度,使之符合安全规定范围; 5.对于难以进行惰性气体置换的桶、槽等容器,应严格控制流速和静电接地;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公司范围内凡对易燃、可燃液体的储存、装运等有关作业,均应严格执行上级公司颁发的《易燃、可燃液体防静电安全规程》。 第二条严禁在罐区内灌装化工液体料。 第三条防静电接地不得与防雷接地极共用,其间距应符合防雷规范。防雷、防静电接地极每年必须进行检查,并对接地电阻进行测试。防雷接地电阻大于10欧姆、防静电接地电阻大于100欧姆的接地极必须立即进行整改,同时做好检测维修记录,加强防雷、防静电管理工作。 第四条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尤其不得在该区域内穿、脱衣服或用化纤织物擦拭设备。 第五条为防止雷击和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减少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公司应认真做好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管理。加强日常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安排整改,使防雷、防静电设施常年处于完好状态。 第六条防雷、防静电设施,应有专人管理。 第七条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颁发的防雷、防静电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通知、要求。并遵守地方有关部门和股份公司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应建立健全防雷、防静电设施档案资料和管理台帐。 第九条为避免信息通讯和电子仪表等弱电设备遭受雷击侵害,公司在安装防直击雷防雷设施的同时,还应有防雷电波侵人措施。 第十条每年三月以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站对公司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安全检测。委托时先行自查整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整改,并经检测站复查确认。 第十一条新建、改扩建工程以及技改项目中的防雷、防静电设施,应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设计、施工。设计方案须组织审核或技术论证。工程竣工应按规

定组织验收,并要有验收、测试的详细资料,防止留下隐患,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二条防雷装置的被保护物(如建筑物、露天堆场等)发生变化,超出防雷设施原设计保护范围时,应参照第七条规定相应增加防雷设施。 第十三条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报废、更新,应及时向公司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四条防雷、防静电设施在使用中发生事故,应及时向公司汇报。公司根据事故性质必要时向公司报告,并组织事故调查处理。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制度格式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制 度格式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12、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13、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5、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最新版】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12、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13、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5、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

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 16、防静电接地体的安装,应在设备、机组、贮罐等底角边缘上钻孔攻丝,焊接端子(或螺栓)用不小于m10的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装置,均应涂上工业凡士林油;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缠绕连接时,应蜡焊,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17、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18、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须可靠接地。 19、生产设备及贮罐上的排空口应设有阻火器,进料管从设备上部进入时,应将其进料管延伸到接近设备底部以免产生静电。 20、防静电生产工序及场所中,机械传动尽量采用齿轮传动。当采用三角带传动,必须选用防静电三角带;当使用普通三角带传动时,必须采用取提高其表面导电性能的措施。

防雷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技术安全类规章制度

防雷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1.0 目的 1.1 本文件对公司库区防雷防静电的安装、使用及维护提出了最低要求。 2.0 适用范围 2.1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属库区、租赁经营库区的防雷、防静电装置。 2.2 本标准所指储罐、管道,均指液化石油气储罐、管道(包括气、液相)。对其它 介质的储罐及管道,参照本标准执行。 3.0 引用文件 3.1 GB12014《防静电工作服》 3.2 GB12158《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3.3 GB13348-9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3.4 GB50058-92《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5 GBJ-8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3.6 《TCM-J-003防雷防静电》 4.0 接地要求 4.1 每个球罐须有3个以上接地点,每个点接地电阻须≤10欧。 4.2 每个卧罐须有2个以上接地点,每个点接地电阻须≤10欧。 4.3 架空管道,直线部分每100米须有1个接地点,每个点接地电阻须≤10欧。 4.4 平行管道间距10厘米以内时,每隔20米应加导接。交叉管道间距小于10厘米时, 应加导接。 4.5 管道的始端、终端、分支处、拐弯处须有接地,接地电阻须≤10欧。 4.6 管道与爆炸危险厂房平行敷设且间距小于10米时,每隔40米应有1接地点,接地电 阻须≤10欧母。 4.7 管道中的阀门、法兰须导接。 4.8 液化石油气装车软管应采用6平方毫米以上的铜导线跨接软管的非金属部分,以保 证可靠的释放静电。 4.9 液化气装车、卸船作业操作业,车体、船体均须有可靠的接地。电接地导线须采 用10平方毫米以上的软铜线。 5.0 人体静电的消除 5.1 进入库区的工作人员,须穿着公司统一发放的工作服、鞋。 5.2在爆炸危险区域的入口处,应设立静电释放触摸杆。所有进入人员须在进入前触 摸该杆,释放静电。 6.0 测试 6.1 第4条规定的接地点及其接地电阻,至少须每年测试1次。 6.2 各测试点须进行统一编号,测试记录须妥善保存。 7.0 卸船作业 7.1 卸船作业时液相管流速应小于1米/秒,气相管流速应小于3米/秒。

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防静电安全技术规范

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防静电规范 1.1. 各类人员的防静电知识培训要求及职责: 有可能进入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或有可能接触静电敏感器件的人员都应接受防 静电知识培训,这既是对每位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减少静电危害的根本方法 和途径之一。 1.1.1. 所有新员工在接受入厂培训时,必须接受ESD知识的培训。课程包括至少 2小时的理论知识培训和简要讲解本规范内容。培训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 组织ESD的考试,合格者才能上岗。 1.1. 2. 所有在职工人和ESD委员、PE部、测试部、生产部的职员和相关人员必须 每年接受不少于2小时的ESD知识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介绍ESD的新技 术,新规范等。 1.1.3. 在静电敏感区域内工作的生产人员及与静电敏感器件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包 括静电感应)的作业人员,必须接受ESD基本知识和防静电工艺规程操作要 求的培训,作为上岗考核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安排在有防静 电要求的岗位工作。 1.1.4. 工艺人员必须接受并通过ESD较为专业知识培训,掌握电子工业产品的防静 电工艺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指导生产作业人员落实防静电措施,并对他们进 行静电防护日常教育。 1.1.5. 品质控制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并通过ESD较为专业知识培训,熟悉各类ESSD 的静电敏感性能及其防护知识,监督防静电工艺规程的贯彻执行,评估防静 电工程实施效果。 1.1.6. 采购部和市场部人员必须接受ESD基本知识培训,熟悉ESSD的品种、型号、 标志方法和静电防护常识,严格遵守物料或产品在采购和运输过程中静电防 护的规范。 1.1.7. 仓储,转运人员必须接受ESD基本知识培训,懂得在储存和转运过程中防护 ESSD静电器件及相关的存放操作要求。 1.1.8. 检验和试验人员(包括外购件入厂检验试验和产品检验人员)必须接受较为 ESD专业知识培训,熟练掌握ESSD的检测知识和防静电器件的检测方法,严 格按设计技术文件要求和工艺规程进行检验和试验。 1.1.9. 设备部负责防静电接地和布生产线的人员,应接受较为专业的ESD知识培训, 熟悉防静电接地系统要求,掌握地桩、地线、及其它防静电设施的敷设或安 装。 1.1.10. 生产管理人员应了解ESD基本知识,严格按静电敏感器件的设计文件要求和 工艺规程组织生产,并开展对生产员工的静电防护日常教育。 1.1.11. 计量部门也应了解ESD基本知识,尤其是关于防静电仪器的校验知识,要定 期调校防静电检测器材,保证其安全、有效。 1.2. 人体静电防护系统: 1.2.1. 防静电工作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