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产业是指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而进行的技术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是需着重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战略意义。为加快我省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10—2015年。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自199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产业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我省依托国家布局的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已形成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技术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类别的环保产业体系,并呈现了“成长性、集聚性、支撑性、率先性”的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成长性。目前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贡献逐年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省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有1000多家,年实现产值约180亿元,从业人数近10万人,拥有国家重点实用推广技术项目20余项。

二是集聚性。以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宝鸡为聚集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构建,地区分布特色日益明显,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

展,关中地区聚集效应将进一步加强。

三是支撑性。以环保装备制造为主的西矿环保、陕西兰环,以生产节能装备为主的陕鼓集团、西玛电机、海浪锅炉,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为主的省环科院、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等一批企事业单位不断壮大,支撑和引领环保产业各领域加快发展。

四是率先性。废水及废气处理装置和固废综合利用等环保装备制造业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促进了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省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诸多问题。一是意识薄弱。对环保产业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的、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支撑,协调发展的机制还不健全,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与市场化不相适应。二是发展滞后。环保产业总体起步较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主导产品仍以引进消化为主,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水平较低,且现有研究成果转化及推广步伐缓慢。

(三)面临机遇。

1. 宏观形势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近年来,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地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产业将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

2. 国家战略为环保产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要求“开发和推广节能、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随着循环经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公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为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我省环保产业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

3. 转变发展方式为环保产业拓宽了发展空间。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巨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有利于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的目标。

4. 社会进步为环保产业奠定了发展基础。随着国民经济近年来的持续高速发展,我省环境保护法律、标准的日趋完善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环保投入逐年增加,环保产业将成为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以环保装备制造和环保服务业为重点,推进产业升级。大力培育环保产业市场,建立和完善环保产业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逐步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市场竞争力强的环保产业体系,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技术研发资金扶持力度,实施重大项目应用示范工程,促进产业发展。立足于国内外市场需求,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产业竞争力。

2. 坚持集团引领、产业集聚的原则。依托龙头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延伸产业链,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产业基地,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向现有工业园区集聚,形成环保装备制造和环保服务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3. 坚持自主研发、引进合作的原则。倡导企业自主研发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密切合作,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

4. 坚持创新机制、规范运营的原则。加快建立有偿机制,推进垃圾处理收费改革,探索建立环境价格交易市场。开展环保设施市场化运营,扶持在线监测运营企业的发展,提高环保设施运营效率。

5. 坚持生态保护、综合利用的原则。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三)发展目标。

1.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15年实现产值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5%以上,其中环保装备销售收入400亿元。力争在满足省内节能减排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对环保装备和技术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

拓展国内外市场。

2. 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大力培育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业产业集群,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构建西部环保装备生产基地。到2015年,培育和发展陕鼓、西矿环保、陕西兰环、西安华江、海浪锅炉、阎良朝凤等10家年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集团,20家年收入超5亿元的骨干企业,50家年收入超亿元的重点企业。

3. 生产配套体系更趋完善。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优化,力争省内配套率达到40%以上。构建较为完整的环保产品生产配套体系,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和知名商标,对环保产业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4. 环保服务业加快发展。打造技术研发、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设施运营、人才培训平台,初步构建以生产性环保服务业为主的综合服务体系,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产品技术水平走在全国前列,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实现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

5.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快速提升。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降低1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0%以上,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超过60%,其中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钢渣综合利用率达到90%。

6. 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节能和环保产业组织体系、产品标准体系、行业服务体系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使科技支撑和引领环保事业发展的能力有较大提高,具备较强的区域产

业合作和竞争能力。

三、发展重点

(一)环保产品生产。

1. 水污染防治装备。依托陕鼓集团、陕西兰环等龙头企业,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投入,重点发展2万吨以上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成套设备。开发节能污水处理设备,开展全流程节能降耗工程示范;研发垃圾渗滤液处理新技术和设备,发展居民小区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中水处理及回收利用成套设备;开发适合中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高效人工湿地、人工生态水处理技术。以系统技术完善提升及设备成套化、系列化、高新技术化为目标,以污染物减排、清洁生产、工业废水回用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为重点,攻克废水处理新技术难关,并研制相应成套设备。研发地下水饮用水源净化技术和设备,攻克原水中氮磷、难降解有机物的高效去除关键技术、饮用水复合微污染净化技术难关,研发相关技术的中试规模处理设备,建立高效净化示范工程。

2. 大气污染防治装备。依托西矿环保、西安华江、中国重型机械院,开发高可靠性、低运行消耗、副产品综合利用的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工业有机废气净化及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设备。重点发展高效电除尘器、电袋复合高效除尘器、高温高滤速袋式除尘器技术。开展大气污染物削减控制技术研究,重点研究SO2、NO x燃烧过程同步控制与治理技术,工业排放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支持燃煤汞污染、二恶英、VOC等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开展

脱硫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集成示范。

3. 固体废弃物处理装备。依托宝深建材机械、阎良朝凤等企业,以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大力发展垃圾、工业废弃物及污泥处置装备。重点发展城镇生活垃圾分选、焚烧发电和垃圾焚烧尾气处理设备的设计制造;在城市生活垃圾热值偏低的城镇鼓励开发应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回收利用设备;适度发展有机垃圾生物处理设备。发展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垃圾、有毒有害废物回收和综合利用设备。尽快建成一批生活垃圾焚烧、污泥资源化处置产业化示范工程。

4. 环境监测仪器仪表。紧密围绕国家重大节能减排工程对实施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重点污染源现场监测的需求,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自动和便携监测技术与设备产业化。鼓励发展先进环境监测技术,重点发展环境质量在线监测与遥感遥测技术和监控系统。支持发展饮用水源污染物痕量与超痕量检测技术与设备。重点支持发展多参数废水及烟气排放在线监测技术和成套仪器设备,积极发展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自动控制以及污染源监测数据无线传输技术与装置,鼓励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便携式污染分析检测设备。

5. 节能与清洁生产装备。依托西玛电机、海浪锅炉、咸阳压缩机等企业,加强工业设备领域节能设备研发生产,积极推广节能电机、锅炉、风机、压缩机、内燃机、变压器、调速器等,合理利用余热余压。推广洁净燃烧技术,重点发展高效洁净催化燃烧和循环流化床锅炉、袋式除尘器高效清灰技术。加快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大力实施低

碳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清洁生产,减少碳源、增加碳汇,加大碳中和、碳捕获与封存的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推广节能、节电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6. 新型环保材料与药剂。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载体填料、新型絮凝剂、吸附剂等水污染治理新材料,开发高温过滤及净化用多孔陶瓷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生物除臭剂等,开发噪声振动控制新材料和新技术,形成初具规模的新型环境污染控制材料生产能力。

(二)环保服务业。

1. 环保技术开发。主要发展水体、大气、噪声、固废、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水污染治理方面,重点开发流域污染控制技术,特别是渭河流域污染控制技术、汉丹江饮用水源地安全技术、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技术。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重点开发火电脱硫工艺的独立设计、调试、运行技术,脱硫副产物再利用技术以及脱硝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面,重点开发台处理能力200t/d以上大型垃圾焚烧设施、危险废物安全处理处置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

2. 环保中介服务。加强中介机构的功能建设,重点扶持和培育一批从事环保技术评估、环保技术咨询、环保成果推广应用等业务的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环境工程设计及相应服务,大力推进环境咨询服务市场化,深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评;加强清洁生产在线监测,建立推进清洁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创新环保服务业管理模式,建立环保技术咨询评估制度,完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

3. 融资与销售服务。搭建环保产业银企合作平台,积极推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开发多种金融产品,争取更多的金融支持。大力扶持一批品牌企业,加快环境工程建设,促进环保基础设施特别是污染物处理、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产业化、专业化及市场化。重点发展能提供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工程运行和管理一条龙服务的总承包公司,实现从设备制造向环保集成服务的转变。

4. 技术交易和信息化服务。加快建立环保信息化平台,定期发布环保产业发展重大信息,展示环保科技新发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建立环保技术、产品交易市场,为环保企业的科技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产品交易、工程承包等提供信息咨询和综合技术服务。从信息化入手,建立环保信息数据库,为信息咨询服务提供服务平台和基础信息;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环保技术、产品推广和技术转让网络,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5. 人才培训服务。优化环保产业人才结构,建立多层次的环保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专业科研机构。发挥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作用,加大技术工人、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大型环保企事业单位建立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不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管理素质。

6. 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强化环境治理专业化运营,大力推行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和自动连续监测的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运营管理。重点发展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

废气治理设备、设施在线监测的多渠道融资建设、特许权经营和社会化管理。发展自动在线监测仪器设施的性能测试服务,建立完善仪器设备的检测程序,规范检测制度,健全管理机制。

(三)资源综合利用。

1. 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石油炼制过程中的火炬气、酸性气体等废气回收和综合利用。重点发展从冶炼渣、矿山尾矿、粉煤灰等回收有价金属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附加值。发展煤矸石、煤泥发电,大力发展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项目。推广碱渣、电石渣等化工废渣在建材产品中的应用技术。积极推广电厂脱硫石膏、磷石膏等工业副产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的资源化利用。发展造纸、食品、印染、化工、纺织等行业废液的资源化利用,重点回收可利用资源。推进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大力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发展工业窑炉的余热余压发电和余热分级利用。加强共生矿产资源选矿和冶炼过程中的综合回收利用。

2.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加快废旧资源加工利用的产业化,培育再生资源集散加工基地。重点支持废旧产品的循环利用,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向规模化发展,大力提高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程度,进一步构建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实施绿色再制造和回收利用工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循环体系。重点推进废旧家电、废旧轮胎、废塑料、废纸、包装物、废弃木制品、废弃油品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进程。

3. 城镇生活垃圾及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

的综合处理,大力推广垃圾焚烧发电、堆肥等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建筑垃圾的重复使用、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利用。重点发展农业废弃物、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次小薪材等资源化利用;发展木基复合材料和代木产品,综合利用废弃资源,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鼓励废旧木材及废旧木制品的回收再利用。发展木材改性、防腐、抗虫和阻燃技术,推进其产业化。结合当地种植养殖业现状,合理选择并推广应用成型燃烧、气化、工业利用等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同时,推进农村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以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生活污水、垃圾、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发建设运行成本低廉、管理简便的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通过不同类型的典型工程示范,加快推进农村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的进程。以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自然保护区建设、重大生态保护技术开发与应用为重点,加大生态功能区保护、流域治理、植被恢复、生态恢复与土地复垦、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安全支撑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力度。

四、产业布局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环保产业集聚发展。即:围绕一个发展目标,打造两大产业链,构筑三个产业基地,培育十大产业园区,实施一批重点项目。

围绕一个发展目标。做大做强环保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陕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打造两大产业链。一是以烟气脱硫脱硝、垃圾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装备,污染防治装备控制仪器,在线环境监测设备等为主的环保装备及材料产业链;二是以环保技术研发、咨询和信息服务、环保工程、设施建设运营等为主的环保服务产业链。

构建三大基地。关中地区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渭河流域治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和新型环保材料与药剂,构建研发、设计、咨询和信息服务平台。陕北围绕能源化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化工废气处理、能量回收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制造,构建环境污染治理监测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平台。陕南围绕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发展矿产尾矿等废渣的综合利用,构建专业环境工程承包和物流服务平台。

培育十大产业园区。依托现有重点工业园区,在工业固体废渣排放量大、环保装备生产企业聚集、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周边等地区建立环保产业园区或示范基地,重点培育十大环保产业园区,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研发、咨询和监测,环保工程设计及总承包以及污染防治设施运营等环保服务业,推动环保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西安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园。依托西矿环保、西安华江等企业,充分发挥西安科技和装备制造优势,发展冶金、炼焦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工业有机废气及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设备,推进无污染炼焦技术除尘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研发和产业化。

——西安经开区节能及水处理产业园。依托陕西兰环等企业,发

展节能装备、原水净化及软化设备、综合污水处理设备及成套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建设西部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渭南高新区环保综合装备制造产业园。依托陕西紫兆环保、洲际环发等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中冶陕压等装备制造企业的加工生产能力,建设综合垃圾资源化标准处理厂。

——宝鸡高新区节能锅炉与固废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依托海浪锅炉等企业,加快整合省内相关资源,推进高效节能锅炉产业化进程,拓展产品领域,积极发展生物除臭剂等环保材料和固废综合利用装备。

——咸阳废旧物品回收及综合利用产业园。依托现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重点发展报废汽车、电子垃圾处理及综合利用设备制造,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和废旧资源加工利用,建设废旧轮胎、废润滑油、废塑料等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化示范基地。

——临潼能量回收与水污染处理示范产业园。依托陕鼓集团等龙头企业,利用陕西省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平台,研究开发清洁技术、能量回收技术、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

——阎良垃圾资源化处理示范产业园。依托阎良朝凤等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中试基地建设,建设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示范基地,尽快实现标准化生产,推进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产业化。

——榆神能源化工环保产业园。引进省内外大型环保企业,结合陕北能源基地重大化工项目建设,发展水处理设备、除尘设备以及能量回收装置。加快发展煤层气开发技术及应用。加强冶炼烟气粉尘的

资源回收利用,提高油田及中低品位铝土矿的资源利用率。

——铜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依托现有产业配套基础,引进省内外大型环保企业,积极发展污染防治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设备,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资源开发效益,实施节能工程和重点领域资源综合利用工程,建设新型非金属产品研究和开发基地。

——商丹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强复杂难处理共生矿资源选冶、提取与分离技术的研究,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合理回收利用残矿资源,充分消纳选矿尾砂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农林废弃资源开发生物质能源,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进拉动作用大、经济效益高、技术水平先进、改善环境效果显著的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前期项目的准备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建设投产、及早达产达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支撑全省环保产业做大做强。

五、政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环保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等部门参加的省环保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主要负责开展政策调研、组织技术推广、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和有关咨询;指导环保产业相关政策的实施;指导制订我省中介机构和专家认定标准;建立我省环保产业专家库,组织专家评审,并对中省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项目予以支持;组织全省环保产业发展工作的宣传、培训等。环保产业发展中有关重大问题,由省政府协调解

决。

(二)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企业所得税减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或摊销等优惠政策,营造和巩固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开展市政债发行试点,允许环保企业以特许经营权等为标的进行抵押贷款;探索设立环保信托投资公司;对于环保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予以减免。进一步落实好脱硫电价、垃圾生物质发电政策。及时制订环保产业鼓励投资指导目录,推进环保产业聚集区建设。

(三)加大资金支持。加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13115”科技创新工程专项资金等省级专项资金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视财政增收情况适时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和经营模式创新。通过政府投资参股、对环保装备制造项目给予贴息等形式,帮助企业完成产品研发和设施运营。对科研开发力度大、科技创新投资多的重点企业,以及环保产业重大技术攻关课题、产生重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环保装备产品和技术予以重点支持。对购买国产首台(套)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用户,待条件成熟时可从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按照实际购买价格的3—5%给予奖励。鼓励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城建投资等资金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

(四)提高创新能力。依托新组建的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加大循环经济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性工艺技术集成创新,创建

循环经济平台。重视环保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研究,加强科研与生产的联合、协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制订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从事技术研发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环保科研开发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环保技术、产品推广及技术转让网络,加快先进、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在重点领域内组织实施关键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

(五)建设服务平台。建立环保项目及政策的专项信息平台,及时向企业提供政策导向资料、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信息;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环保技术及项目推介活动;促进设备制造企业和用户、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充分发挥省环保协会、节能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委托其开展政策调研、组织技术推广、开展交流合作及有关咨询工作。加强环保产业的行业管理和行业自律,强化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六)广泛开展合作。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积极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新招商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污染防治技术和高效低耗的治理装备;积极参加国外环境治理工程和生态保护工程招标,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承接国外、境外各类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和施工任务,大力扩展环保装备出口和劳务输出。

(七)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环保市场的监督管理,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和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建立市场新机制,促进环保设施运营的产业化和市场化。鼓励企业参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TOT(移交—经营—移交)等特许经营模式建设和经营环保产品。提高排污收费率,增加企业的污染成本,用经济手段调节污染企业的排污强度。建立和完善环保市场管理体系,推动环境污染治理市场的良性循环,增强环保企业的经济驱动力。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开展系列科普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倡导环保意识,把环保理念贯穿到生产生活全过程,形成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各地、各部门要针对环保产业发展特点和市场状况,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确保取得实效。要加强对环保产业的数据统计和信息分析,把握规律,及时发布产业供求信息,加大协调服务力度,确保我省环保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附件:陕西省环保产业重点项目表(第一批)

附件:

—20—

陕西省环保产业重点项目表(第一批)

单位:万元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实施主体建设

地点

主要建设内容及产品方案

合计32个项目一、环保产品生产

1大型透平装置成

套产业能力提升

与优化项目

西安陕鼓动力

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市

临潼区

改造原有生产厂房和公用设施,新建清

理厂房和110KVA降压站4113

104台(套)国产设备,年产各类透平

缩机140套/5600t。

2紫兆环保装备制

造基地项目

陕西紫兆环保

产业开发股份

公司

渭南

经开区

利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实时仿生处

理专利技术和工艺,建设研发、制造、

物流、营销、示范等环保装备产业联合

体,年产100套200型、300型和

系列垃圾资源化处理成套装备。

3陕西高效节能微

排燃烧锅炉制造

基地建设项目

陕西宝鸡海浪

锅炉设备有限

公司

宝鸡

高新区

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研究试制工

业锅炉、电站锅炉等各型锅炉及配套产

品的生产线,年产800台环保节能锅炉。

4陕西兰环环保水

处理装备研发制

造基地

陕西兰环环境

工程集团有限

公司

西安泾

河工业

项目占地220亩,建成环保设备研发、试

制、生产、安装一条龙服务体系;年产

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全套设备

生活污水综合处理装备100套、农村安全

饮水处理装备100套、含油污水净化处理

装置100套、环保节水专用装置

5西安华江生产基

地建设项目

西安华江冶金

化工设备有限

公司

西安市

莲湖区

新建厂房,添置生产设备,建设除尘设

备生产基地。

6转炉炼钢干法煤

气除尘节能系统

产业化项目

西安西矿环保

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

高新区

新建3个生产车间、3条生产线、科研试

验楼、3个成品库及原料库等辅助生产

施,购置主要生产设备106台,年产

(套)转炉炼钢干法煤气节能系列设

备。

7西矿环保装备产

业基地项目

西安西矿环保

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

经开区

项目占地160亩,建设厂房、综合楼及

套设施,年产除尘器420台。

8渭南环保产业园

项目

(招商引资)

渭南市

临渭区

建设厂房、综合楼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及环保装备制造基

地。

9陕西朝日环保材

料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

陕西朝日环保

材料科技有限

公司

西安市

辛家庙

征地148亩,新建厂房、库房,建设年

300条生产线原材料基地。

二、环保服务

10省生态建筑材料

工研中心技术研

发及产业化示范

项目

陕西省循环经

济技术工程院

西安市

扩建建筑面积1.3万㎡,建设试验、研发

和加工基地。建成日产2500

吨、5000吨及10000吨四个系列高固气比

水泥烧成系统技术装备产业化平台等。

新建4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和

吨/年矿渣超细粉生产线示范工程。年利

用煤矸石20.8万吨、粉煤灰34.4

石膏10.4万吨。

11西安高新区草堂

科技产业基地项

西安高新区管

委会

西安

高新区

重点发展环保节能等循环经济技术的开

发、生产、配套和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等

产业。

12榆林能源化工环

保产业园综合服

务体系项目

榆林经开区管

委会

榆林市

购置技术研发、产品测试、信息系统等

设备,建设科技、信息、物流、金融和

人力资源服务平台。

13西安餐厨废物处

理示范基地建设

项目

西安市宝润实

业发展有限公

西安市

碑林区

购置环保设备、加工设备、餐厨废物收

集专用车辆,建设安装3条日处理

餐厨废弃物生产线。

14西部建筑节能和

可再生能源利用

成果转化产业化

科技发展中心项

西安德通科技

发展有限公司

西安市

未央区

总建筑面积7.98万㎡,主要建设综合办

楼、研发中心、新型装饰材料实验厂

房、检测中心、多功能展览厅、检测仓

库及动力中心。

15西安环保产业人

才培训基地

西安高新区管

委会

西安

高新区

建设5000㎡培训大楼,建设环保产业人

才培养基地。组织培训环保装备生产、

信息及技术服务以及环保设施建设运营

技术工人和专门技术人才。

16城市污水处理运

行培训咨询中心

陕西兰环环境

工程集团有限

公司

西安泾

河工业

项目占地约30亩,建设综合科研培训大

楼、中心科研实验室,设立常用设备分

解、组装讲解教研场,工艺模型

解教研场,教学培训污水处理厂。

17先进环保装备制

造业基地服务平

台项目

西安经开区建

设有限责任公

西安

经开区

建设9万㎡标准厂房,搭建环保装备制

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为企

业提供研发设计、原材料检测、加工装

备共享、物流、产品出口等服务。购置

设备40台(套)。

18西安经开区节能

与环保水处理产

业园区

陕西兰环环境

工程集团有限

公司

西安泾

河工业

以陕西兰环为骨干,通过招商引资吸引

培育具有较高科研、设计、咨询、培训

能力的科研机构,建设环保设备和材料

制造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19渭南经开区垃圾

资源化标准处理

示范工程建设项

渭南经开区管

委会

渭南

经开区

项目占地60亩,采用垃圾无害化、资源

化、实时仿生处理技术与工艺,建设日

处理能力300吨、500吨的垃圾处理厂各

座。其中一期工程形成日处理

能力。

20污泥集中处置中

心项目

咸阳市污水处

理厂

咸阳市

利用水泥、电厂等余热对污泥干化综合

处置,日处理500吨各类污水处理厂污

泥。

三、资源综合利用

21钢渣综合利用项

陕西循环经济

工程技术院

西安市

建设年产超细粉100万吨、50

各4条,年处理高炉矿渣500

渣200万吨。

22硫铁矿循环经济

利用项目

江西江锌公司

安康市

汉滨区

硫铁矿及废渣综合利用,年产

酸。

23山阳、商南、镇

安钒尾矿提取石

墨精粉项目

商洛矿产资源

开发有限公司

商洛市

山阳

县、商

南县、

镇安县

利用含碳量超过10%的钒尾矿,年提取

石墨精粉3万吨,年可减少3

放。

24硫酸钾废渣提取

氧化铝和白炭黑

洛南县古城非

金属矿业有限

商洛市

洛南县

利用钾长石生产硫酸钾后的废渣,年提

取氧化铝17万吨、白炭黑20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最新)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按照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X”计划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绿色食品产业开发的基本情况 我市绿色食品产业起步于90年代中期,发展于本世纪初,目前已具产业化雏形。成为调整林区经济结构,致富农民和林业职工的重要优势特色产业。X年,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实现增加值3.5亿,农民和务农职工人均绿色食品纯收入达到700元。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将绿色食品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进行专题推进,绿色食品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生产基地数量和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已发展到24处。种植业绿色食品基地面积达到5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8%。已建成省级绿色水稻基地1处20万亩,市级绿色大豆基地1处20万亩,市级无公害蔬菜基地5处10万亩,刺嫩芽、刺五加、笃斯等山野菜、山野果改培基地8处12万亩,黑木耳等超千万袋食用菌基地6处,300万只绿色肉鸡基地1处,千头绿色奶牛基地1处。 二是龙头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全市现有精洁米、蔬菜加工产品、山野菜、食用菌和山野果饮品等规模以上绿特食品加企业1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年加工能力8万吨,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全部实行订单生产,带动农户和职工5万人。

三是市场网络初步形成,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市已在铁力局和X区建立了二处绿特色食品批发市场,入驻企业分别达到20家以上。在省内外建立各类营销网点69个,山特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与日本、南韩建立了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年出口量在4000吨以上。在品牌建设上,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目前全市有12家企业,13种产品获得有机食品认证,30种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5种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了统一打造品牌,全市成立了绿色食品协会,在国家商标局统一注册了“X大森林”集体商标,现已有24家绿特色食品企业在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此商标。同时,各龙头企业积极打造自己的品牌商标获省著名称号。 虽然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来讲,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X林区经济的支撑和产业替代作用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一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参与资源深度开发,科技研发及市场开发能力弱,产品档次低,对基地和农户带动能力不足。二是龙头企业不能与基地实现有效的对接,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均沾的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三是营销手段落后。特色农产品仍以产地经销为主,既缺乏有现代营销理念和才能的营销人员和经纪人队伍,也缺乏连锁经营,配送经销等现代营销手段。四是产品知名度低。特色产品品牌过多、过杂、过滥,不能合力出击.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现有政府序列服务队伍萎缩,龙头企业服务功能尚未发挥出来,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发育不成熟。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6日信息来源: 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长沙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本规划所指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包括新能源产业技术与装备、节能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技术与装备和服务,环境治理产业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 一、产业基础和优势 2009年长沙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约252.8亿元,占全年GDP的6.74%,其中新能源117亿元,节能68.1亿元,资源循环利用36.3亿元,环境治理31.4亿元,形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一是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现有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家,过5亿元的企业4家,过亿元的企业26家。我市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技术、兆瓦级直驱永磁发电装备制造技术、能量计量及智能电网设备制造技术等居国内领先。2009年,长沙光伏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太阳能光伏装备产品占国产设备80%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太阳能制造装备龙头供应商,主要核心企业中电四十八所先后成功开发了扩散炉、刻蚀机、高低温烧结炉、单晶炉、多晶炉、清洗机等光伏装备。我市居国内先进的机械制造业支撑了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机械制造龙头集团企业开始涉入节能环保领域,如长沙中联重科下属的环卫机械分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环卫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主营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置成套装备,09年产值超15亿元,已连续12年稳居全国第一位;湖南永清集团下辖的湖南永清机械制造公司,是国内拥有烟气脱硝技术及设备制造的大型环保龙头企业;还形成了一批大型专业化设备制造公司,如湖南互创集团,主要制造高低速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组装式循环流化床和复合燃烧机,年产值过10亿元。此外,远大住工为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工业企业,形成了国内唯一完整的住宅工业化体系。 二是环境治理工作卓有成效。目前长沙市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今年下半年几乎所有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都将建设完毕,仅暮云污水处理厂、新港污水处理厂、坪塘污水处理厂、望城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计划于2011年结束,四县(市)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今年年底完成湘江长沙段8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污染源自动监控中心的建设,完成47家国控重点污染源联网;从2008年开始对农村垃圾进行清洁工程示范建设,计划于2011年完成长沙四县(市)的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目前乡镇垃圾收集处置率达40%;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计划于2011年完成对长沙四县(市)的畜禽养殖污染的治理,其

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商业报告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19991207 【文献出处】经济研究参考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前景与对策('99文献)(7766字) 【副标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岳颂东 【正文】 环境保护产业是以防治城乡环境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而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至今发展仅仅20年,分析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展望环保产业发展的前景,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完善环保产业振兴的政策体系,将使我国环保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一、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8年1月--6月为期半年的调查统计,到1997年底全国(除西藏、宁夏、海南以及台、港、澳地区,以下同)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9090个(企业单位7617个,事业单位1473个),其中专业单位5995个,占单位总数的66%,兼业单位3095个,占单位总数的34%。职工总数169.9万人,其中企业单位148.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87.4%,事业单位21.4万人,占12.6%。环保产业拥有固定资产720.1亿元,其中企业单位620.9亿元,占86.2%,事业单位99.2亿元,占13.8%。环保产业年产值521.7亿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59.2亿元,占总产值的88%,当年实现利润58.1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2.6%。调查显示,从1989年到1997年8年间,我国环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新兴产业,具备了初步的产业规模,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环保产业纵向与自身相比,发展是不慢的;但是横向与其他产业相比,其发展则呈现如下几个特征: 1.产业的总量规模依然不大,发展潜力十分看好。 1997年环保产业年总产值为521.7亿元,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对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十分严重的我国来说,确实不是很大。另外,在全国7617家企业中,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90%左右,大中型企业占10%左右,即便在总量规模不大

中国建筑公司100强世界500强企业及其所在地企业标志

中国建筑公司100强:1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2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3 中国建筑工程总 公司 4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6 上海建工集团7 中国水 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8 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9 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10 中国化学 工程集团公司11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2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3 中国海 外集团14 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15 广州市建筑集团16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17 中国 建筑第三工程局18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19 中建国际建设公司20中国建筑一局 集团21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22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23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24中 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25上海城建集团26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27中铁一局集团有限 公司28中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29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30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31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32北京市市政工程总公司(集团)33中国葛洲坝集团 公司34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35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36天津市建工集团(控股) 有限公司37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8江苏苏中建设集团39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 司40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41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42江苏南通二建 集团有限公司43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44中铁建工集团45浙江中成控股集团46江 苏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47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48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49中 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50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51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52中铁十五局 集团公司53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54重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5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 公司56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公司57广西建工集团58江苏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59山 东三箭集团60云南建工集团总公司61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62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 司63长春建工集团有限公司64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5浙江展诚建设集团股份有 限公司66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67广东中人企业(集团)有限公司68青岛建设集团69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70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71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72江苏中兴建设 有限公司73正太集团有限公司74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75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76中 交第二航务工程局77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78五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9中铁十 七局集团有限公司80中国第二十二冶金建设公司81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82广厦 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3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84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85中 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86江苏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87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88中铁十局 集团有限公司89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0浙江中设建工集团有限公司91中铁八局集团 有限公司92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93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94山西路桥建设集 团有限公司95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96新疆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97北京公路桥梁 建设公司98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99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00中国第一冶 金建设公司 司标志中文常用名称总部所在地主要业务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皇家壳牌石油荷兰炼油458,361 埃克森美孚美国炼油442,851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以陕西省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为例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以陕西省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 为例

关于环境保护的调查报告 ——以陕西省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为例 忻州师范学院 系班:政史系1105班 姓名:周峥 学号: 03711072 指导教师:邢振江

前言: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经济建设中,社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经过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来满足自身的能源需求,可是,人们的大气环境保护意识一直非常淡薄,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大气污染治理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大气污染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我所调查的西安市地处关中腹地,古代有“八水绕长安”,但在发展过程中西安市一度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措施使得大气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经过调查发现西安市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之处,并认真分析,力求解决之道。 关键字:西安市,大气污染治理,启示。 调查方法:个案调查 一、背景 近些年来,灰蒙蒙的天、四周弥漫的“毒气”,满街的“口罩面罩人”,人们在雾霾天中“负重”前行……这一场景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全国各个城市。空气污染,这个与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尽显沉重与无奈。据了解,在四大主要污染源排放中,工业、交通、能源与建筑,与居民或消费者自身直接相关

的就占据了后面三个,达到70%以上。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导致城市空气污染。春节假期刚过,在舆论还在热议春节是否应该燃放烟花爆竹之际,环保部就发布通报,春节期间中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下降。排除春节因素,中国的空气质量问题,已经在今年连续袭击中国的多场雾霾天气中凸显雾天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各地频频传出的PM2.5“爆表”……雾霾,已然成了给中国留下的第一个“全民拷问”。面对一波又一波的雾霾天,各方面在努力行动。气象局及时发布预警,让公众做好应对准备;“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地方政府也陆续坚定整治空气的决心。关于治理空气污染、拯救空气的呼声不绝于耳,然而,立法才是最重要的出路。 二、西安市大气污染历史、现状及原因 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西安市的空气质量都非常之高,直到改革开放数年后,由于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长期忽视了城市发展对空气的污染,当时的空气污染因素是单一的,就是由于工业和居民生活需要而大量燃烧煤炭产生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加之未经过任何处理就排放于大气之中,使得空气污染一度异常严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陕西省政府及西安市政府曾实行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着手“气化城市”的建设,也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气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

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环境保护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 【文献出处】国际商报 【标题】中国环保产业发展趋势(1077字) 【副标题】一丁 【正文】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基本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预计“十五”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今后5年,我国环保产业将在现有基础上以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将突破14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4%。其中环保产品500亿元,环境服务5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400亿元。 “十五”后,我国环保产业将以不低于12%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其总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其中环保产品的总产值达到800亿元,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根据我国“九五”环境保护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要求,从解决21世纪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出发,今后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城市污水治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及各类监测设备,及其相应的高新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积极发展环保服务市场和环保资本市场。 水污染治理方面,急需草浆造纸黑液全套治理技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治理技术、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等。 空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大型燃煤电站脱硫技术和中小型工业锅炉简易实用的脱硫技术和设备、袋式除尘和静电除尘高新技术、汽车机内净化及尾气净化的有效处理技术。 固体废弃物处置方面,城市垃圾需要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处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工业固体废弃物需要资源综合利用和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设施。 在自然生态保护与恢复方面,需要生态技术、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 环保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环境监测仪器。将开发各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及数据传输系统,大的烟尘、烟气排放口,污水处理出水口和重要水质监测断面实现在线监测,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通讯网络等。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DOC

咸宁市十三五十大绿色产业发展规划 一、先进制造业 产业现状 先进制造业是基础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市场需求大,资本技术密集,综合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工业实力。开发区目前已建成投产的先进装备制造企业主要有合加环境资源设备制造、厚福医疗器材生产、三胜机械、精密机械、亿邦机械、华南工程机械等企业,现有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单一、企业生产运作普遍不足、年产值普遍偏低、市场占有率较小、没有明显的龙头带动企业、产出效益不高等明显特点。 发展定位 1、起重运输机械。开发高效节能电机,450吨架桥机、450吨提梁机等。 2、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开发220KV及以上特大型变压器,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开发1E级核电站电缆;配套发展云母制品、互感器、配电柜等;研发百万千瓦核组泵、核环吊、变压器等核电配套产品。 3、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力推进石油化工和煤化工设备、冷热连轧及涂镀层加工设备、新型造纸机械和纺织机械设备等重大成套装备国产化。掌握轨道交通设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大型施工机械等重大技术装备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建设咸宁工程机械与船舶及钢结构等产业基地。 4、发展新型三废处理设备。 5、节能环保装备。 布局构想 随着即将开工建设的中电坤灿、津晶城项目落户开发区三期地块,将起到一定的引领集聚作用,建议在开发区三期此两项目附近分布新引进的先进制造业。 发展愿景 开发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扶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引进几家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促使其尽快发展壮大,延伸其产业链,使先进制造业真正成为未来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把咸宁市建成为武汉城市圈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措施建议 一是主动承接武汉工业向城市圈地区战略转移,充分发挥中国光谷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拉长延伸现有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发展壮大一批大型装备制造企业。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环保产业是指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而进行的技术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的总称,是需着重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战略意义。为加快我省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10—2015年。 一、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自199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产业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我省依托国家布局的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已形成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技术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类别的环保产业体系,并呈现了“成长性、集聚性、支撑性、率先性”的产业发展趋势。 一是成长性。目前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贡献逐年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省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有1000多家,年实现产值约180亿元,从业人数近10万人,拥有国家重点实用推广技术项目20余项。 二是集聚性。以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宝鸡为聚集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构建,地区分布特色日益明显,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中地区聚集效应将进一步加强。 三是支撑性。以环保装备制造为主的西矿环保、陕西兰环,以生产节能装备为主的陕鼓集团、西玛电机、海浪锅炉,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为主的省环科院、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等一批企事业单位不断壮大,支撑和引领环保产业各领域加快发展。 四是率先性。废水及废气处理装置和固废综合利用等环保装备制造业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并促进了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最新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3-2015年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3- 2015年)

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15年)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三年七月 前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产品、环保装备产品、资源循环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等领域。节能环保产业具有公益性强、产业面广、产业链长、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6

产业关联度大、工程化应用特点突出、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对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作用,是国家加快培育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北京作为科技、资本、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中心,具有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综合优势。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首都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和推动“绿色北京”建设的重要基础。 本规划主要阐明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本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是指导下一步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本规划编制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家《“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绿色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等。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3—2015年,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 目录 一、发展背景 (4) (一)基础现状。 (4) (二)面临形势。 (7) 二、发展思路与目标 (8) (一)发展思路。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三、重点领域 (10) (一)加快培育壮大高效节能行业。 (10) (二)着力提升发展先进环保行业。 (10)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6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

顺德产业发展规划

《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成果公示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

为加强规划管理,增加透明度,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现对《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评审成果征询公众意见,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监督电话:22836036、22836116 监督传真:22836311 信函邮寄:顺德区大良德民路行政大楼3楼顺德发展规划和统计局(528300) 电子邮箱:sg@https://www.360docs.net/doc/c617228039.html, 公示时间:自2010年1月12日至2010年2月10日。 公示媒体:1月12日珠江商报 公示网址: 顺德区人民政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617228039.html,/ 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617228039.html,/ 顺畅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617228039.html,/

一、编制背景 20多年的高速发展,顺德经济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在高起点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因此,顺德提出了“以规划为引领,构建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发展思想,制定了“一城三片区”的规划发展战略,主动与珠三角一体化战略对接。2009年1月8日,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在区委扩大会议上称,顺德将制定城乡规划、产业规划、社会发展规划三大规划。其中,顺德的《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发展规划》将进一步明确顺德经济未来发展的目标、产业布局和招商的重点领域,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进行有效对接,合理构建珠三角和其他城市环珠三角产业协调体系。 二、编制目的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顺德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和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三、编制意义 1.相关资料显示,家电产业的总体规模占顺德工业总产值的四成,加上其延伸产业。除产业本身的结构外,顺德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瓶颈要求顺德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的整体性与可持续性。 2.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出台、《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粤港澳合作的深化、广佛同城化速度加快以及顺德自身200多亿元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一系列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的动态为顺德规划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四、顺德产业面临的挑战 总结现有产业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展望未来,顺德应注重产业质量和结构的持续优化,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和多元化产业结构。顺德未来产业需求可作如下考量:第一,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拉动传统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第二,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资金、人才和商业模式上支持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并最终形成“独立”支柱产业的产值创造力。 第三,有针对性地提升人才环境,大力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以研发引领顺德产业升级。

2020年(发展战略)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状态问题及对策

(发展战略)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状态问题及对策

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技术创新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战略意义。 壹、产业现状和面临形势 (壹)发展基础。 自1990年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环保产业逐渐进入快速发展期。我省依托国家布局的壹批装备制造企业,目前已形成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技术服务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多类别的环保产业体系,且呈现了“成长性、集聚性、支撑性、率先性”的产业发展趋势。 壹是成长性。目前已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对全省经济社会的贡献逐年提升。截至2008年底,全省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有1000多家,年实现产值约180亿元,从业人数近10万人,拥有国家重点实用推广技术项目20余项。 二是集聚性。以关中地区特别是西安、宝鸡为聚集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构建,地区分布特色日益明显,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中地区聚集效应将进壹步加强。 三是支撑性。以环保装备制造为主的西矿环保、陕西兰环,

以生产节能装备为主的陕鼓集团、西玛电机、海浪锅炉,以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为主的省环科院、陕西循环经济工程技术院等壹批企事业单位不断壮大,支撑和引领环保产业各领域加快发展。 四是率先性。废水及废气处理装置和固废综合利用等环保装备制造业快速壮大,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于西部处于领先地位,于国内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且促进了上下游关联企业的发展。 (二)存于的问题。 尽管我省环保产业发展取得了壹定成效,但和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存于着明显的差距和诸多问题。壹是意识薄弱。对环保产业的认识不到位,缺乏系统的、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支撑,协调发展的机制仍不健全,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和市场化不相适应。二是发展滞后。环保产业总体起步较晚,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产业规模偏小,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环保装备制造企业主导产品仍以引进消化为主,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水平较低,且现有研究成果转化及推广步伐缓慢。 (三)面临机遇。 1.宏观形势为环保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近年来,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地球气候变暖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推行低碳经济,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环保产业将成为

绵阳化工与环保产业规划

市化工、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征求意见稿) 化工环保产业推进办公室 2009年10月

目录 一、背景与基础 (1) (一)全市化工、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三)化工、环保产业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6) 二、发展战略 (8) (一)基本原则 (8) (二)发展目标 (9) (三)产业布局 (10) (四)发展部署 (11) 三、发展重点 (13) (一)发展方向 (13) (二)重点任务 (14) (三)重大专项及重点项目 (17) (四)重点产业链建设 (19) 1. 天然气化工产业链 (19) 2. 环保产业链 (20) 3. 磷化工产业链 (22) 4. 油脂化学产业链 (23) 四、推进措施 (24) (一)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24) (二)强化规划引领 (25) (三)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25) (四)确保要素优化配置 (27) (五)大力招商引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28) (六)发挥科技城建设优势,努力争取国家优惠政策 (28) 五、附件 (29) 附件一:化工、环保产业重点企业一览表 (30) 附件二:在建和拟建重点项目 (33)

市化工、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决定精神,推动我市化工、环保产业快速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工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全市化工、环保产业的基础条件和发展趋势,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与基础 (一)全市化工、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产值总量逐年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较低 2008年,全市化工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6.24亿元,实现利税3.18亿元,共有规模以上企业63户,其中10亿元以上企业1户、亿元至10亿元企业8户,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4%、产值占50%以上。 2008年,全市环保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72亿元,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户,其中亿元至10亿元企业2户。化工、环保产业在全市工业产值中的比重见图1。 目前,全市化工产业主要包括精细化工、无机盐化工、天然气化工等,具体行业细分见图2。

浅析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析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作为21世纪新兴产业之一的环保设备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本文介绍了我国环保设备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环保设备产业合理发展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环保产业;发展;对策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瞩目的几大问题之一。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增长、资源的过渡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已经严重阻碍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政策趋势。所谓环保产业是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科研设计、产品生产、经营销售、资源综合利用、信息服务、建设工程等活动的总称。环保产业分为三个方面:环保设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环保设备产业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子产业。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环保设备产业的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我国环保设备产业现状 (一)我国环保事业现状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617.3亿吨,比2009年增加4.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37.5亿吨,比2009年增加1.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79.8亿吨,比2009年增加6.9%。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1238.1万吨,比2009年减少3.1%。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20.3万吨,比2009年减少1.9%。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5.7%,比2009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SO2)排放量2185.1万吨,比2009年减少1.3%。烟尘排放量829.1万吨,比2009年减少2.2%。工业粉尘排放量448.7万吨,比2009年减少14.3%。氮氧化物排放量1852.4万吨,比2009年增加9.4%。 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4.1亿吨,比2009年增加18.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6.2亿吨,比2009年增加16.9%;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2.4亿吨,比2009年增加14.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5.7亿吨,比2009年增加20.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498万吨,比2009年减少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6.7%,比2009年减少0.3个百分点。 全国共统计了城市污水处理厂2881座,比2009年增加689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9%,比2009年提高9.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环保事业正稳步向前发展,但是环保形式依然严峻,环保事业的发展需求依然迫切。 (二)我国环保设备市场发展分析 我国“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计划达到14000亿元,在我国的环保投资中,环保机械占据着重要地位,环保机械制造业未来空间广阔。根据我国环保机械设备“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环保设备总产值年均增长速度将在15%以上,2020年要达到2400亿元。2011年我国环保机械制造业总产值将达到500亿-60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为12%-16%,与我国环保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及环保机械“十一五”规划相比,增速虽不快,但在未来两年里提升空间却很大。 2011年10月,我国政策进入密集出台期,近期公布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集团公司五年发展规划报告

宁夏领鲜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个五年(2011-2015)发展规划纲要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开局之年,国家产业政策向西部倾斜给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公司的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公司抢抓机遇、超前规划,成立了宁夏领鲜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并完成了对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的绝对控股,从而形成了以领鲜农投公司为母公司,以领鲜果蔬公司、领鲜销售公司、领鲜物流公司为子公司的企业集团。随着集团公司的建立,企业的产业格局更具完善。为了理清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思路,公司经营管理层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和品牌经营目标,并通过分析企业现状,寻找发展突破口,提出五年内的改革发展规划,特此制定了本规划纲要。 一、四年以来的历程回顾 2007年至今以来的4年时间,是公司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个公司的成立,第一个基地的建设,我们摸索前进,一路走来,才有了今天的企业规模和产业格局。 回顾这四年,不难发现,过程是曲折的,由于我们缺乏对农业行业的客观了解和农业企业的管理经验,的确走了不少错路,走了不少弯路。果蔬基地的发展建设,基地生产的经营决策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失误和反复,并直接影响了产

业的发展进程;销售公司规模扩张的减缓和市场竞争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销售网络的建设;公司整体管理运营体系的运行不畅,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企业盈利能力不足的现状。这些教训是深刻的,但正是这深刻而又发人深省的教训,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不得不规划,这才有了今天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客观的说,这四年,我们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壮大和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已经形成了强势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已经形成的产、供、销、储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必将有效地助推发展“领鲜大农业”的战略构想。 国家“十二五”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我们带来了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企业几年积累所形成的各种资质荣誉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都将成为企业驶上快车道的强劲动力。时不我待,我们一定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鼓足干劲,上下齐心,全力投入公司新的发展征程。 二、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因为整个的国民经济序列中农业行业依然处于落后地位,所以较之其它行业才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农业行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在社会的任何发展阶段都不可或缺,所以就奠定了农业既是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又是朝阳产业。领鲜的产业规划也将始终以农为主,这个大的方向不会改变。集团公司成立伊始,为切实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未来五年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第一、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突出主营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如果主营业务不突出,专业化经营管理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集团的二次创业要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全力推进集团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