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的历史文化故事

蓝田的历史文化故事

蓝田县是陕西省西安市下辖的一个县,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遗产。以下是其中几个历史文化故事:

1.古蓝田时期: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蓝田就有人类在这里定居。商

周时期,蓝田处于周王朝的边疆,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聚集地,因此也是历

代军事要塞之一。

2.神话故事:蓝田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太柔之战。据说,周文

王时期,周易之父伏羲的后代伏念在这里与犬戎族对战,最终利用地势取胜,成功击败了对手。

3.青铜文化:蓝田地处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青铜冶炼之地。在当

地的铜山附近,发掘出了大量的青铜器,其中最著名的是蓝田公鼎,被誉

为中国青铜器的顶峰之作,是国家一级文物。

4.历史名人:蓝田县出过不少历史名人。堂溪元嘉是唐代著名学者,

他在蓝田县举办过著名的“堂溪讲学”,被誉为唐代最高精神文化的极致;明代大文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的描写,便是在

蓝田县的堂溪村写就的。

5.古建筑群:蓝田县境内还有很多古建筑,如腰城古城墙、寒士庙、

黄石峪石窟等,这些历史遗迹见证了蓝田县的历史文化。

古“蓝田人”与秦岭神话传说的渊源

古“蓝田人”与秦岭神话传说的渊源 从“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从“夸父逐日”到“精卫填海”,从“大禹治水”到“愚公移山”,这些仅存零星却又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反应的是远古人类朦胧的审美形态——英雄崇拜,解决的都是人与自然的斗争关系——人如何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需要具有神性的英雄驱除灾难,扭转乾坤。这些神话故事,经过漫长的口耳相传和反复演绎,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缩影。 当我们打开历史典籍,似乎很难从这一幕幕的神话传说中,确切地找到我们究竟来自何处?我们在感叹远古英雄以一 己之力拯救苍生时,难免会对神话的“创世说”产生疑问。人类的起源,远不止“上帝说我要光,便有了光”这么简单。 2013年10月14日,“寻访大秦岭”团队抵达蓝田猿人景区 人类起源说的“神造论” 关于人类起源的探索与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息。每个区域,根据各自的文化传统,都演绎出属于自身的“人类起源说”。埃及神话认为,人类及世间万物,都是一个叫做“努”的神“呼唤”而来,“努”呼唤男人、女人,世间便有了男人和

女人。北美印第安神话认为,天地是由神创造的,人是神从地下带到地上开始繁衍生息的。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由一个叫“欧丁”的神用两棵树变的,雄伟的树成了男人,婀娜的树成了女人。希腊神话和澳洲神话说,人是由各种动物变的。而中国神话认为,人类是由女娲用泥巴捏出来的。 尽管神话内容千差万别,但神话产生的前提都是,地球曾经经历过一场大洪水,洪水之后,存在于不同地域的诸神,纷纷用超自然的方式造出了人类。神造人的方式都是“我要人类”,于是,世界便有了人类。 达尔文《物种起源》从进化论科学角度,提出人是从低等的脊椎动物逐步演化而来的,其演化序列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那些从森林迁徙到平原的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步进化成了现代人, 这个论断虽然对“神造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同样是科学研究对这一论断提出了质疑:虽然猿跟现代人很相似,但是分子生物学证实,猿细胞无法变成人细胞。既然进化是一个持续不断过程,现代人也不是进化的最终端。那么,人类再进化之后将是什么?没有答案。 关于人类起源相对而言,动物进化论还是比玄乎的神话传说,更加符合现代科学精神,也更能信服于人。 那么,就让我们先抛开人类起源的学术争论,到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大秦岭,看看这里的远古居民是如何生存的。或

关于蓝田史前文化

蓝田史前文化遗存与华夏民族根脉的调研及开发思路 曾宏根 根据县委、县政府对蓝田十大文化资源进行搜理挖掘的安排部署,根据现存的考古资料及有关史料传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挖掘、调查走访,已基本查清蓝田史前文化的脉络与梗概。现将调研搜理及考证的结果,形成以下文字供今后开发利用,以为引玉之砖。 一.蓝田概况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蓝田地处关中平原的东南部,隶属西安郊县,这座古老而富有朝气的城市,距西安市区仅22千米。东南以秦岭为界与渭南、华县、洛南、商州、柞水等县市相望,北部以横岭与临潼区为邻,西部与长安区、灞桥区接壤。位于北纬33°511~34°191,东经109°071~109°491之间。 100多万年前,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人用打制石器的星星火种宣告了人猿的差别;从蓝田人的直立蹒跚到九河神女华夏始祖母华胥氏,率领她的母系氏族部落族团沿渭河流域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不断迁徙;从女娲补天、伏羲画卦那诸多的神话传说故事,到炎黄初祖步入文明;从赫赫宗周礼乐共融,到秦皇大帝一统天下,二次出巡东南干道于蓝田;从汉武盛世声威远播,到大唐帝国的风华绝代;从宋代乡贤“四吕”创立?吕氏乡约?,首开民间自治管理之先河,再到明代秦关先生王之士,清末民初一代大儒牛兆濂讲学芸阁,弘扬理学,再到蓝田成为红色革命根据地,鄂豫陕与鄂豫陕革命老区。这些煌煌业绩无不烙下深深的印记。承载这些博大精深、

凝聚先人智慧,反映尊重历史的文化资源,集完整性、至高性、独特性于一体,这些遗存都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极高的文化品味,是实物考古、史实佐证、艺术审美、科学展示、传统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是古人和先贤馈赠给我们后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蓝田史前文明,更是一份不复多得极为罕见的世界级文化遗存。 蓝田上迄旧石器时代,下至明清的地下遗存十分丰富,累计有1312处,(其中按全国普查标准登录的不可移动的文物416处)其种类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与其它共六大类。复查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的文物点167处,新发现文物点249处,其中古遗址14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45处,其它15处。 蓝田县是陕西境内文化遗存最为丰富的区县之一。其中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数量位于陕西各区县之首。旧石器遗存和化石出土点大多数分布在灞河及其支流两岸的半坡台地边缘。 新石器时代遗存则位于河流沿岸的二级阶地上。在灞河及其支流浐河、汤峪河、岱峪河、鲸鱼沟、辋峪河等河流沿岸分布较为集中。 商周时期遗址分布不甚集中,主要位于灞河、鲸鱼沟、辋峪河沿岸的二级台地上,规模均较小,文化内涵较为简单。 秦汉时期的遗址主要分布在灞河、岱峪河和鲸鱼沟沿岸,规模均不大,堆积不甚丰富。

蓝田县民俗文化

蓝田县民俗文化 陕西蓝田县民俗文化 时节习俗 春节蓝田俗称过年,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中旬起,人们开始置办年货、扫尘刷墙、布置室内。二十三日“祭灶爷”,让灶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三十日安神敬祖、张贴春联,日落前在门内横放一棍棒或刀片之物,意为拒邪入户。腊月三十夜称“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晚”,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在外地的亲属千里迢迢赶回家与亲友团聚,送旧迎新,讲究通霄不眠,谓这“熬年”。全家团聚,欢庆喜闹,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三更时辰,敞开门户,鸣放鞭炮,点烛焚香,祭社祀神,祝福求财。初一黎明,更换新衣,先给祖宗烧香,再给长辈“拜年”。日出前吃饭,这是全年第一顿饭,宜早不宜迟,宜剩不宜欠,一般讲究吃饺子,饺子如有破绽,只许说“挣”,不许说“烂”。饭后,户族间相互拜年,庆贺祝福。初二起“出门”。 饮食风俗 蓝田大致分为川、塬、岭、山四类地区,物产有别,饮食相异。主粮,旧食川塬以小麦、玉米为主,岭区以小麦、豆类为主,山区以玉米、土豆为主。全县各地习惯日食三餐。早、午两餐以稀饭和面食为主,俗称“吃饭”。晚餐主食馍,俗称“喝汤”。富户吃饭讲究围桌 而坐,配几盘菜,主杂搭配。一般人家早晚无力配菜,以醋和辣子蘸馍或自淹菜吃为主,午餐面食,拌入炒熟的菜,不少地方的群众喜欢端碗串门或聚集一处,边吃边谝,人称“老碗会”。建国后,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吃饭主副食搭配,荤素菜调节。除山岭部分地方外,城乡终年以小麦、大米为主食,副食蔬菜随时购。日食三餐基本未变,早、晚餐仍以稀饭、馍为主,佐菜始向炒菜发展。午餐多

为面食、米饭,隔三间四以面皮、煎饼、饺子、臊子面等调剂。逢年过节或来客,一般都炒菜上酒。过去吃饭用的方桌高凳普遍改为低桌矮凳,副食、蔬菜渐见丰富。 丧葬习俗 丧葬:旧时,人死之前,一般要制作棺材、柏木最佳,寿衣(俗称老衣,指人去世时穿的衣服)购置孝布、纸盆等殉葬品。寿衣一般为5到7件,成单不成双。贫者多为3到5件。 临终前,要给剃头、梳头(男剃女梳)、洗脚、穿老衣。断气后,烧“倒头纸”、献“倒头饭”烙打狗饼。在门前挂“纸刷”(告示已死人),将死者放在木板上,用纸或白绫蒙面,将打狗饼装在袖筒内,再用白布或纸绳把脚手捆在木板上,献上“倒头饭”、点燃“照尸灯”。子、女、侄、孙戴重孝,重孝头布与棺盖等长,一般孝子头布3到5尺 接着向亲朋报丧、入殓,分大殓小殓,一般在死后三日内进行, 入殓时儿女孝子要基本到齐,入殓前,要给棺材底铺土、柏朵,四解放置六曲丝麻、铜钱等。小殓是用麻纸将尸体一层层掩盖周密后,将灰倒入,以纸卷灰镶实镶紧。一切就绪后,用酒精或白酒擦洗面部,然后合好棺盖。大殓是富户用棉花、灯芯、锯末等如前法入殓。老丧灵柩要在家设灵堂,少则放置七天,多则数月或一年后埋葬。此期间请鼓乐、礼宾、僧人念经作道场,请阴阳先生勿穴砌墓。 女婿外甥还要给挂名旌,上书死者生前德政或功绩,多数家庭在人死后3天或7天就简单埋葬。葬埋前一天晚上,主要亲朋必至,家堂设祭,请灵、稳柱、奏戏、升座、行四拜礼、报鼓、挥旗、鸣炮、三献、省食、和羹焚化。时至天明,女孝子前往扫墓,后起柩送葬。起柩时间川道为寅明时,塬区为已时。一些地方送葬中途还要露祭,行礼拜、奏戏乐,然后鼓乐开路至墓地下葬。 婚娶习俗

陕西的历史民间故事

陕西的历史民间故事 陕西的历史民间故事:五百罗汉渡海 蓝田县有一座著名的佛教古寺,名叫水陆庵,其所以闻名于世,是由于他的大殿内布满了很多罕见的彩色泥塑像,尤其是五百罗汉过海的大型泥塑群像,各俱姿态,传神逼真,使人赞叹不已。 唐朝时开园元勋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在蓝田水岸边监修大型佛寺水陆庵。他调集京兆一带能工巧匠,很快就在蓝水河分叉的鱼形岛上修建起了金碧辉煌的大殿和雄伟高耸的山门、钟、鼓楼……,一座庞大寺院建起来了。尉迟敬德又启奏唐皇,调当时天下最著名的雕塑大师杨惠之到水陆庵雕塑神像。杨惠之不愧是塑像名师,他不用蓝本模特,便在水陆庵大殿内塑造出大型佛像,助侍佛象,阿难、迦叶二大弟子像多尊。在南北墙上,还以连环画的形式,塑造了表现释迦牟尼传略的本生故事,并夹杂了一些民间故事传说内容的塑像,如佛、菩萨、供养人、飞天、飞龙、舞凤、狮子、麒麟、牛和象等等,简直是应有尽有,丰富多彩。看得尉迟敬德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但他仔仔细细地看过两、三遍后,却皱起了浓眉,心里若有所失。 他把杨惠之叫到眼前,先表彰杨惠之塑像的功劳,然后直接了当地说出自己感到的不足:“我是个粗人,看不出啥门道,但总感到这里边少点啥,到底少点啥呢?我也说不清楚,嗯,有了!我总觉得,这些佛也好,菩萨也好,佛本生故事也好,没有一个看了能给人以教益,使人如照铜镜。你能不能再给咱补塑一些有意思的泥像? 尉迟敬德的这一席话,把天下闻名的塑像大师给难住了!只见他抓耳挠腮,急得满脸通红,也没有想出一个补塑的内容来。他陪笑地对尉迟敬德说:“请国公爷出个题止,小可依样画葫芦地雕塑就是……” 尉迟敬德打发走了杨惠之,自己动开了心思,但想啊,想啊,却怎么也想不出一个“题目”来,因为他是一员武将,对佛教既不笃信,也不熟悉佛教故事。想着想着,他大喊一声:“有了”,猛地把大腿一拍,跳起来奔过水陆庵大殿,连喊侍从“快快备马”! 尉迟敬德快马加鞭地奔出出门,向京城长安方向飞奔而去。他既未回府,

蓝田县志的编纂及其价值

蓝田县志的编纂及其价值 蓝田县志是一部反映蓝田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它也是蓝 田县人民传承文化和历史的文化宝藏。一直以来,蓝田县志的编 纂和出版一直是蓝田县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在这篇文章中,我 们将从蓝田县志的编纂历史、主要内容、编纂过程、价值等多个 角度来探讨蓝田县志的编纂及其价值。 一、蓝田县志的编纂历史 蓝田县志的编纂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嘉庆年间。当时,蓝田县 令黄金源按手下官员之意编修了一部《嘉庆蓝田县志》,全书共 24卷。该志有史记、地志和行政、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详 尽地记述了蓝田县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政治制度、经济文化 等方面。20世纪初,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革,革命派和学者 们对地方志的编撰也开始进行,蓝田县志自此得以重启。1914年,陕西省立中学教师崔晋隆在蓝田县移植,他领导了《蓝田县志》 的重修工作。至1927年,历时13载,形成了由学者群体编纂的 蓝田县志,共16卷,内容相对较为详尽。 二、主要内容

蓝田县志是一部全面反映蓝田县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多 方面情况的地方志,并且内容繁殖、详尽。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 1.历史与地理:反映蓝田县的历史沿革和地理特征,包括地理 位置、行政区划、人文地理、气候、资源和产业等方面。 2.政治制度:反映蓝田县的政治组织和制度,包括地方行政机构、县志编撰和出版制度等方面。 3.经济方面:反映蓝田县的经济情况和资源利用情况,包括农业、工商业、交通运输、旅游业等方面。 4.文化方面:反映蓝田县的文化和教育状况,包括文化、教育、艺术、民俗等方面。 5.社会方面:反映蓝田县的社会情况和人口情况,包括民族、 人口、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 三、编纂过程

蓝田四吕的故事和传说

蓝田四吕的故事和传说 蓝田四吕指的是吕大忠、吕大防、吕大钧、吕大临兄弟四人,是北宋时期的人物。他们以操行闻名朝野,或以儒道弘扬关学,或以良吏善治郡邑,或以宰相权执国政。他们的著作宏富,在经学、史学、金石学、地理学、文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部分著作还有开创之功,对当时以及后世的文化学术都有重要影响。 其中,吕大忠是四兄弟中的兄长,字进伯,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进士。他先在“关学”创始人、理学宗师张载门下求学,张载殁后,他仍不满所学,又师事二程(程颢、程颐)完成学业。他的著作有《前汉论》30卷、《辋川集》5卷、《奏议》10卷等,还和其弟一起合撰《吕氏乡约》《乡议》等书文。吕大忠个性鲜明,为人耿直,敢于犯颜直谏。在任代州知州时,他拒绝了契丹的无理要求,据理力争,毫不退让。 吕大防是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他曾主持元祐政坛八年,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主导者之一。他在任期间推行新法,整顿吏治,稳定了北宋的政局。传说中,吕大防的政绩卓著,受到百姓的爱戴和后人的敬仰。 吕大钧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善于治理郡邑,为百姓谋福利。据传说,他曾用自己的俸禄购买麦苗,教农民如何种植麦子,提高了农民的收成。这反映了吕大钧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关心。 吕大临是蓝田四吕中的老四,他博学多才,在经学、史学、文

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据传说,他曾帮助一位姓梁的举子修改文章,使其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这反映了吕大临的博学多才和对后辈的关爱。 除此之外,蓝田四吕还有许多传说和故事。例如,在蓝田四吕的故里陕西京兆府(长安),至今仍流传着他们的事迹和传说。当地流传着一些与他们相关的歇后语和谚语,如“吕大临当官一场空”、“吕大忠上殿不参君”等。在蓝田四吕的故里陕西京兆府(长安),至今仍流传着一些与他们相关的传说和故事。据说,蓝田四吕的家门口有一个水潭,叫做“玉女潭”,相传是四位美女修炼成仙的地方。当地还有一座“四吕庵”,是人们为了纪念蓝田四吕而修建的。这些传说和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蓝田四吕的敬仰和纪念。 总的来说,蓝田四吕的故事和传说反映了他们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和地位。他们的品德、才华和成就都为后人所敬仰和传颂。

蓝田玉的故事

蓝田玉的故事 摘要: 一、蓝田玉的传说与起源 1.蓝田玉的命名背景 2.蓝田玉与蓝田县的关联 二、蓝田玉的地质特征与成因 1.蓝田玉的矿床类型 2.蓝田玉的矿物组成 三、蓝田玉的鉴赏与评价 1.蓝田玉的色泽与纹理 2.蓝田玉的雕刻技艺与艺术价值 四、蓝田玉的应用与市场前景 1.蓝田玉在珠宝首饰领域的应用 2.蓝田玉在其他工艺品领域的应用 五、蓝田玉的鉴别与收藏注意事项 1.蓝田玉的真伪鉴别 2.蓝田玉的收藏与保养技巧 正文: 蓝田玉,一种闻名遐迩的玉石,因其产地位于陕西省蓝田县而得名。在我国古代,蓝田玉被誉为“帝王之玉”,其地位尊贵,备受皇家喜爱。下面,我们将一同探寻蓝田玉的传说、地质特征、鉴赏评价、应用领域及收藏注意事项。

一、蓝田玉的传说与起源 关于蓝田玉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奚仲,在一次远游途中不幸遇水溺亡。他的好友介子推得知这个消息,为了寻找奚仲的遗体,不惜割肉喂鹰、殉葬良友。介子推的忠诚感动了天地,奚仲得以复活。而恰好是在蓝田之地,奚仲复活,从此蓝田玉便有了神秘的光环。 二、蓝田玉的地质特征与成因 蓝田玉的矿床类型属于热液交代型,其主要矿物组成包括蛇纹石、斜长石、绿泥石等。蓝田玉的成因与区域内的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岩浆中的微量元素渗透到围岩中,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水流冲刷,形成了独特的蓝田玉。 三、蓝田玉的鉴赏与评价 蓝田玉以其色泽鲜艳、纹理清晰而著称。其色泽多为翠绿、碧绿,间或有黄色、白色等。纹理方面,蓝田玉多为交织状、斑驳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雕刻技艺方面,蓝田玉质地细腻,易于雕刻,艺术家们巧妙地运用蓝田玉的色泽和纹理,创作出许多精美的艺术品。 四、蓝田玉的应用与市场前景 蓝田玉在珠宝首饰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手镯、项链、挂件等。此外,蓝田玉还被应用于其他工艺品领域,如摆件、挂饰等。随着近年来人们对蓝田玉的认识逐渐加深,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五、蓝田玉的鉴别与收藏注意事项 在收藏蓝田玉时,首先要学会鉴别真伪。蓝田玉的真伪鉴别可以从色泽、纹理、质地等方面进行。其次,在收藏过程中,要注重保养,避免蓝田玉受到

浅谈蓝田地区民间节日蕴涵的独特民俗文化

浅谈蓝田地区民间节日蕴涵的独特民俗文化作者:彭雷 来源:《人间》2016年第05期 摘要:流传至今的民间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是中国民众对传统习俗的接纳与传承。陕西蓝田县位于秦岭山脉脚下,这里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节日的仪式与意义体现出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关键词:蓝田地区;节日;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226-01 蓝田县隶属于陕西西安,位于西安市东部的秦岭脚下,是西安通往陕南地区的必经之路。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距今大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即是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世代述写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形成了世代传承的民俗文化。本文意在通过对蓝田县地区流传于民间的独特节日进行调查与阐释,从而揭示其中蕴涵的丰富民俗文化。 农历的腊月即接近年底,年味儿越来越重。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扫屋购置,好不热闹。从腊月初五到正月十五,是中国的新年,是中华民族影响最大、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当然,本节探讨的是春节前后几个具有独特地域色彩的节日。腊月初五,民间称“五豆节”。这一天,当地百姓各家各户会选取五种豆子熬粥食用,五种豆子选取随意。红豆、黄豆、花豆等,也可以用红枣、枸杞等代替豆类。五豆节代表着年的开始,也是对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五豆节后第三天为“腊八节”,当地百姓在这天做臊子面食用。臊子是用红萝卜、白萝卜、豆腐、黄花等切成小块为基本材料,根据各家经济情况食材可增可减。这一天臊子熬制较多,可供家里食用一到两天。这是自年始来,最丰盛的饭。寓意以后的日子能红红火火,每天食物丰盛。这也是先辈们在农业时代靠天吃饭,对土地崇拜的表现。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在蓝田地区,各家会进行祭灶爷的仪式。下午开始烙托托儿馍,烙好后,每个馍上掐一小块,剪少许柴草,柴草一般是麦秸,将馍和柴草搅在一起。接下来是将民间流传的灶爷和他的坐骑马的画像,在灶台前烧掉。家中老人跪在灶台前,边烧边口念“一股清茶一股烟,打发灶爷上青天,五谷杂粮多以搬”。随后将准备的馍和柴草倒入灶内烧掉,意为给灶爷和其坐骑的干粮。这一系列仪式,是百姓对庄稼丰收的祈望,是“民以食为天”思想的集中体现。正月十五,是年的最后一天,打灯笼,煮元宵,举国同庆。在蓝田地区,有用当地灯笼专用的蜡烛,方言称漆腊核儿(ʨ‘i51la31xɰ24),于天黑以后给家里各角落点亮一支,一是灯火通明之意,希望来年家里热闹红火,同时也达到趋虫的效果,防止虫子对家中粮食和器物的祸害。 在我国自古就有“天穿节”的遗留,查之关中,至今仍有民俗继承。这是女娲造人传说在民间形成的具有浓厚神话色彩的民俗。群众将正月二十称为“补天补地节”。这一天,有的地方摊蒸饼,有的地方摊煎饼。蓝田地区的百姓在这个节日里烙锅盔馍。馍做好以后,在其边缘掰下

适合中小学生课前演讲历史故事

适合中小学生课前演讲历史故事 华者,初源于华胥氏(位于华山之西,今西安市蓝田华胥镇)。《列子·黄帝》有载,华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娲”,伏羲、女娲生子少典。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分享两篇关于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故事吧。 周武帝灭佛 自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以后,我国北方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在镇压汉人等各族劳动人民的同时,他们都极力利用佛教,宣扬佛教是胡人之神。因此,佛教在中国北部广泛地传播开来。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末年,仅京城洛阳(今洛阳市东北12公里)就有寺院500多座。神龟元年(518年)时,“寺夺民居,三分且一”。武泰元年(528年)河阴之变,王公朝士多死,“其家多舍居宅以施僧尼,京邑第舍,略为寺矣。”至东魏末年,略而计之,全境有寺三万有余,僧尼达二百万。道教在北魏、东魏时也很受朝廷的重视,并有很大的发展,道观、道士之教远不及佛寺、僧尼。 北齐时,首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20公里漳水上),也是佛教的中心。据《历代三宝记》记载:城内有寺院4000所,僧尼共8万人。全境寺院、僧尼之数不减东魏末年。由于佛教受到最高统治者的敬仰和提供各种优越条件。 佛教威胁政权 但是佛教、道教势力的扩张,不仅损害了政府的税收与徭役、兵役,也妨碍了世俗地主经济势力的扩展。佛教“捐六亲,舍礼义”,以及佛、道的虚幻想说等,都成了儒生的攻击目标。他们从维护中国正统文化的立场出发,极力攻击和贬低佛、道。刘昼称“佛是疫胎之鬼。”章仇子陁谓佛教是“胡妖乱华。”樊逊又更进一步。《北齐书·樊逊传》:天保五年(554年)文宣帝询问对佛教道教的意见时,逊答道:道教之“玉简金书,神经秘录,三尺九转之奇,绛雪玄霜之异,淮南成道,犬吠云中,子乔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之说,海枣之谈,求之如系风,学之如捕影。……末叶已来,大存佛教,写经西土,

陕西蓝田玉的使用历史

陕西蓝田玉的使用历史 摘要:蓝田玉(Lantian Jade)是我国古代的名玉之一,因产于蓝田而得名。但是,对蓝田位于何处,古今有两种不同的认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方的古城蓝田;也有少数人认为是古代西域的蓝田,即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喀 蓝田玉(Lantian Jade)是我国古代的名玉之一,因产于蓝田而得名。但是,对蓝田位于何处,古今有两种不同的认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方的古城蓝田;也有少数人认为是古代西域的蓝田,即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一带。 我国对蓝田玉的开发利用,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着灿烂的文化。在陕西省蓝田县出土的5000年前的文物中,有用蓝田玉磨制的玉器。在此后的漫长历史时期内,蓝田玉成为我国古代的名玉。班固在《西都赋》里称“蓝田美玉”。《汉书·地理志》有“蓝田山出美玉”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也载有“蓝田出美玉”。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七言律诗《锦瑟》里有“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之名句。《明一统志》记载有:“蓝田县蓝田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出玉英。因名蓝田,又名玉山。”可惜古代的蓝田玉矿早已被采空。可喜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地质工作者在蓝田县玉川乡又找到了蓝田玉的新产地。 蓝田玉是一种蛇纹石化大理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蛇纹石,有少量滑石。颜色为黄色、米黄色、绿色、苹果绿色、黑绿色、灰白色等,各色深浅不一,可组成多种不同颜色的花纹。质地致密细腻,摩氏硬度3-4,密度在2.7g左右。人们将新发现的蓝田玉与陕西省兴平县出土的大型玉器“玉铺音”以及北京故宫收藏的汉代玉佩进行比较,发现确有许多相似之处。现已开发的蓝田玉产品有碗、杯、酒具、手镯、玉枕、健身球等,深受消费者喜爱,畅销国内外,使古老的蓝田玉焕发了青春。

蓝田猿人遗址简介

蓝田猿人遗址简介 导读:蓝田猿人,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1964年发现于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命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属早期直立人,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蓝田人的生活年代,本来认为是距今约69万年前到95万年前,但是1987年重新测定后认为是距今约115万年前到70万年前。 蓝田猿人遗址位于蓝田县公王岭,距西安约50公里,中国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属古遗址类。蓝田猿人是继北京猿人之后,我国发现的最重要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扩大了我国猿人的分布范围,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纪录,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蓝田猿人遗址纪念馆建在蓝田县公王岭的山腰上,这是一座飞檐高翘,精致玲珑,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六角碑亭,亭内竖立着蓝田猿人化石出土纪念碑,碑上雕刻蓝田猿人的复原胸像,碑身下刻“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处”,背面有郭沫若题词。 蓝田人 世界遗址简介之蓝田猿人遗址 蓝田猿人遗址简介 蓝田猿人遗址,在蓝田县陈家窝村和公王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1/ 3

1963年9 月,在陈家窝村厚30米左右的红色土层底部,发现了一个老年女性的颌骨,1964年5 月,又在公王岭红土底部的钙质结核土中,发现一个不完整的中年女性头骨。两地相约30千米。老年女性下颌骨特点与北京猿人相似,但比北京猿人较为原始。中年女性头骨带有较多的原始性。 经古地磁测定,陈家窝村猿人距今65-50万年,。公王岭猿人距今约115万年。两者发现在蓝田,属于亚洲人种,按国际科学记名惯例,定为直立人蓝田亚种,通常中做蓝田猿人或蓝田人。 蓝田猿人的文化遗存,主要是打制的粗石器。这些石器多发现在与猿人遗骸出土地相近的红土层中。共200余件,其种类有刮消器、砍砸器、尖状器和有使用痕迹的石片、石球等。尖状器形状和特征很像是人类早期使用的万能工具石斧。砍砸器是砍砸东西的用具,有大型盘状多边砍砸器,中小型交互打制的多边砍砸器和小型砍砸器,中小型交互打制的多边砍砸器和小型砍砸器等。刮削器多用石片或碎厂块加工而成,有直刃、凸刃、凹刃和复刃四种形式,是用来剥取兽皮和刮削木棍的用具。 如果说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那么毋庸置疑,蓝田猿人遗址是古都西安最厚重的一个文化符号。 蓝田猿人遗址位于西安东南的蓝田县公王岭和陈家窝一带,离西安市区约50公里。在这里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动物化石经测定,年代为75—115万年左右,是中国长江以北发现 2/ 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