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教案

1.2 有理数

第1课时有理数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2.了解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把所给的有理数进行正确的分类.

教学难点

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回顾:我们在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举例说明.

2.进入七年级,你又认识了哪些新的数呢?现在又将如何对这些数进行分类呢?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6页,完成下列问题:

1.整数:__正整数__、__负整数__、__零__统称为整数.

2.所有正整数组成__正整数__集合,所有__负整数__组成负整数集合.3.分数:__正分数__、__负分数__统称为分数.

4.有理数:__整数__和__分数__统称为有理数.

5.__正整数__、__负整数__、__零__、__正分数__、__负分数__都可

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有理数的概念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6页,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例1 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6,-8,25,-0.4,0,-23,9.15,145,7.9,200,0.5,-39,-9%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展示点评】正数是相对于负数而言的,而整数是相对于分数而言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整数;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百分数都可化为分数,因此都属于分数.

【小组讨论】从例1中你发现:整数包括哪些数?分数包括哪些数?你在我们学过的数(圆周率π除外)中,能找到一个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的数吗?为什么把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反思小结】有理数就是指可以写成两个整数的比的数.例如:分数34是3与4的比,所以34是有理数;整数8可以看作是8与1的比,即:81,所以8是有理数;1.5可以看作是3与2的比,即:32,所以1.5也是有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有理数的分类

活动二:结合例1说一说,有理数按定义可分为: 有理数????

??? ????? 零 ??? 例2 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 +3,-2,30,0.4,0,-12,3.4,π,-112

,60,0.5

正整数集合{ …};

正分数集合{ …};

正有理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展示点评】要注意分类标准的选择要使分类对象不重不漏.

【小组讨论】从例2中你发现:正有理数包括哪些数?负有理数包括哪些数?你发现有一个数无家可归吗?它是谁?由此,你发现有理数还有另外一种分类的方法吗? 有理数??????? ??? 零 ???

【反思小结】正整数,0

,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娄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通过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0来分类.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3.数学思想方法:分类讨论.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判断题:

①自然数是整数( √ );

②有理数包括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 × );

③零是自然数( √ );

④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 × );

⑤正整数是自然数( × );

⑥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 );

⑦没有最大的有理数( √ );

⑧有最小的有理数( × ).

2.在-227,0,0.333,-123四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为( D ) A .1 B .2 C .3 D .4

3.把下面的有理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的圈内: 15,-19,-5,215,-138

,0.1,0,-5.32,-80,123,2.333,0.2·8·

.

4.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集合中:

1,-0.20,325,-789,0,-23.13,0.618,-2014.

整数集合:{ 1,325,-789,0,-2014 …};

分数集合:{ -0.20,-23.13,0.618 …};

正数集合:{ 1,325,0.618 …};

负数集合:{ -0.20,-789,-23.13,-2014 …}.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第2课时 数 轴

教学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能准确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表示的有理数,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会数轴的三要素.

教学重点

体会数轴的三要素,体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数轴的“三要素”与有理数中0,1以及数的符号的对应性.

教学设计 (设计者: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观察下面的温度计,读出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20 m和50 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0 m和50 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7至9页,完成下列问题:

1.规定了__原点__、__正方向__和__单位长度__的直线叫数轴.

2.数轴的画法:先画一条__水平直线__,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__原点__,用数0表示;一般选取原点向右为__正方向__,并用箭头表示;根据需要,取适当的长度作__单位长度__.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__点__表示,正有理数都在原点的__右__边,负有理数都在原点的__左__边.

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在原点的__左__侧,与原点的距离是__4__个单位长度.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数轴的意义和画法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7-8页,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数轴?

2.画数轴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3.根据教科书中的实例,说一说原点起什么作用?

【展示点评】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画法步骤:(1)首先画一条直线(通常画成水平位置);(2)在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数都是正数,可偏向左边;(3)确定正方向(一般规定向右为正),画上箭头.(4)最后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原点表示数0,具有“分界”的作用.

【小组讨论】数轴的概念中包含哪些内容?关键是什么?

【反思小结】数轴的定义有三层含义(1)数轴是一条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2)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3)原点位置的确定、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实际而定的,一般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活动二: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92,-23,0. 【展示点评】先画出数轴,然后根据单位长度将正数标在原点右侧相应位置,0标在原点处,负数标在原点左侧相应位置.

【小组讨论】结合例题说一说怎样在数轴上表示出给定的有理数?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反思小结】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边,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长度.数轴是数形结合的基础,能把数与直线联系起来,零用原点表示,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的点都表示有理数(还可表示无理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数轴.

2.数轴的“三要素”及作用.

3.方法: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有理数. 实际问题―→数轴??????

????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排列规律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一个点从数轴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这时它表示的数是( D )

A .2

B .1

C .-1

D .-2

2.在数轴上表示-19的点与表示-10的点之间的距离是( C )

A.29 B.-29 C.9 D.-9

3.在数轴上,0和-1之间表示的点的个数有( D )

A.0个B.1个C.2个D.无数个

4.如图所示,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表示什么数.

解:-3,-2,0,2,3.

5.小明的家门口(记为A),他上学的学校门口(记为B)以及书店门口(记为C)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向的大街上,A位于B西边300 m处,C位于B 东边500 m处.小明从学校门口出发,沿这条街向东走400 m,接着又向西走了700 m到达D处,试用数轴表示上述A,B,C,D的位置.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见“学生用书”.

第3课时相反数

教学目标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了解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2.能求出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

3.会运用有理数相反数的意义简化多重符号.

教学重点

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与-2,5与-5,-2.5与2.5

2.观察数2与-2,5与-5,-2.5与2.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

思考:(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___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2)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____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9至10页,完成下列问题:

1.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2的点有__2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2和-2__,与原点的距离是5的点有__2__个,这些点表示的数是__5和-5__.

2.__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__叫做互为相反数.

3.一般地a 与__-a __互为相反数. 4.-2.5是__2.5__的相反数,__-12__的相反数是12,m 与-m 互为__相反数__.

5.0的相反数是__0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相反数的概念

活动一:阅读教科书第9-10页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例1 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6,-8,-3.9,-25,100,0. 【展示点评】根据数a 的相反数是-a ,直接写出结果.

【小组讨论】1.数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等于a 的点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什么叫做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有什么关系?因此,这两个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3.在数轴上有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那么这两个点表示的数有什么关系?

4.如果一个数是a,那么它的相反数如何表示?

【反思小结】(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分别在原点的________,且到原点的________相等,因此,在数轴上表示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点关于________对称;

(2)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________;

(3)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就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3是________的相反数,-a是________的相反数,因此,当a是负数时,-a 是一个________.-(-3)是________的相反数,所以-(-3)=________.【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有理数符号的化简

活动二:阅读教材第10页“思考”及其下面一段话,相互交流思考下面的问题:

例2 ①-(-7)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②-(+7)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③-0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④+(-7)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等于多少?

【展示点评】-a表示a的相反数,但是-a不一定是负数.当a是正数时,如第②小题中的a=+7,-a=-7,即a是正数,-a是负数;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当a是负数时,如第①小题中的a=-7时,-a=-(-7)=7,即a是负数,-a是正数.

【小组讨论】有多重符号的数如何化简?依据是什么?

【反思小结】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这个数就成了原数的相反数,-a不一定是负数,应该分类讨论:当a为正数时,-a是负数;当a为0数时,-a是0;当a为负数时,-a是正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概念:相反数.

2.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

3.有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B .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一定是负有理数

C .234与2.75都是-114的相反数

D .0没有相反数

2.填空: (1)-1.6是__1.6__的相反数,__-234__的相反数是234. (2)13与__-13__互为相反数. (3)如果a =-a ,则表示a 的点在数轴的__原点__.(什么位置)

(4)如果a =-13,那么-a =__13__;

(5)如果-a =-5.4,那么a =__5.4__;

(6)如果-x =9,那么x =__-9__.

3.在数轴上标出2、-4.5、0各数与它们的相反数.

解:

4.化简下列各数:

(1)-(-68); (2)-(+0.75); (3)-(-35); (4)+(+50). 解:(1)68 (2)-0.75 (3)35

(4)50

5.已知4-m 与-1互为相反数,求m 的值.

解:m =3.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第4课时绝对值

教学目标

1.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2.了解绝对值的性质,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

理解绝对值的性质.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正式足球比赛对所用足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面是6个足球的质量检测结果,用正数记超过规定的质量(g),用负数记不足规定的质量(g):-25,+10,-20,+30,+15,-40.

请指出哪个足球的质量好一些,你的依据是什么?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1页,完成下面问题:

1.一般地,__数轴__上表示数a的点与__原点__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__|a|__.

2.绝对值的性质

(1)当a是正数时,|a|=__a__;

(2)当a是负数时,|a|=__-a__;

(3)当a是0时,|a|=__0__;若|a|=a,则a__≥__0;若|a|=-a,则a__≤__0.

3.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__正数__,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__它的相反数

__,0的绝对值是__0__.

4.|-5|在数轴上的表示的意义是表示__-5的点到原点的距离__.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绝对值的概念

活动一:阅读教科书第11页的内容,相互交流思考下列问题:

1.在数轴上表示10和-10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吗?举例说明一个数的绝对值用符号如何表示?

2.利用数轴说明∣-2∣表示的意义.

3.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大小与它和原点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4.概念中的数a 可以表示什么数?请举例说明.

【展示点评】数a 的绝对值记作|a|,|a|表示数轴上数a 处的点到原点的距离,距离原点越远的点表示的数的绝对值越大,反之越小.对于数a ,它可以表示任何数.

【小组讨论】一个数的绝对值与它本身有什么关系?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反思小结】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它与原点之间的距离,离原点的距离越远,绝对值大;离原点的距离越近,绝对值小.由于距离总是正数或0,所以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a|≥0.当a 是正数(即a>0)时,∣a ∣=________;当a 是负数(即a<0)时,∣a ∣=________;当a =0时,∣a ∣=________.(双重性)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活动二:例 求-5,0.8,0,-12,7的绝对值. 【展示点评】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小组讨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反思小结】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负数还是0,再由绝对值的意义来确定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结果.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必为__________,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绝对值

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是________.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概念:绝对值.

2.一个数的绝对值的化简. 3.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绝对值?????几何意义

代数意义 |a|?????=a (a>0)=0(a =0)=-a (a<0)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3.7|=__3.7__;|0|=__0__;-|+0.75|=__-0.75__;??????+13=

__13__;-??????-54=__-54__;+??????-23=__23__;|-10|+|-5|=__15__;|-6.5|-|-5.5|=__1__.

2.__0__的相反数是它本身,__非负数__的绝对值是它本身,__非正数__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3.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正数,这个数一定是( D )

A .正数

B .非负数

C .任何数

D .以上都不是

4.给出下列说法: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 B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5.绝对值不大于5.1的整数有( D )

A .8个

B .9个

C .10个

D .11个

6.|x|=7,则x =__±7__;|-x|=7,则x =__±7__.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第5课时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会比较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负分数的大小.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1.说一说:某一天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从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 广州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上海;北京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__广州.

2.画一画:(1)把上述表示5个城市最低气温的数表示在数轴上;

(2)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3)温度的高低与相应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2至13页,完成下列问题:

1.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他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__小__到__大__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__右边__的数,由这个规定可知:-6__<__-5;-5__<__-4;-4<__-3;

-2__<__-1;-1__<__0,0__<__1.

2.(1)正数__>__0,0__>__负数,正数__>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__小__,绝对值小的反而__大__.

3.阅读教材第12页图1.2-7未来一周天气预报其中最低气温是__-3__摄氏度,最高气温是__9__摄氏度.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活动一:阅读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相互交流思考下列问题:

1.图1.2-7中,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是多少?你能将这七天中每天的最低气温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吗?

2.把这七天最低气温的数值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3.正数、负数和0这三类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大小关系?两个负数如何比较大小?

例1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1)和-(+2);(2)-821和-37; (3)-(-0.3)和??????-13. 【展示点评】异号两数比较大小,看符号(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看绝对值;0位于正、负数之间,0小于所有正数,但是大于所有负数.

【小组讨论】如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反思小结】1.利用数轴比较;2.利用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的法则;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的一般步骤:①求绝对值;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③比较负数的大小.

比较两数大小时,通常需判断数的符号和求数的绝对值.有时需先化简原数,但最后的结果在书写时一定是原来的两数.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探究点二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应用

活动二:有理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则a ,-a ,-1的大小关系是( )

A .-a <a <-1

B .-1<-a <a

C .a <-1<-a

D .a <-a <-1

【展示点评】从数轴上可以看出a 在-1的左侧,所以a<-1.

【小组讨论】比较用字母表示的数的大小时,可用哪些方法?

【反思小结】学习了数轴,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针对训练】见“学生用书”.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方法: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数轴规律???同号异号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有没有最大的有理数,有没有最小的有理数,为什么?

解:既没有最大的有理数,也没有最小的有理数.

2.有没有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若有,请把它写出来.

解: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

3.等于-1.5且小于4.2的整数有__6__个,它们分别是__-1,0,1,2,3,4__.

4.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1与-10;(2)-0.001与0;(3)-8与+2;(4)-34与-23;(5)-(+35)与-|-0.8|. 解:(1)1>-10 (2)-0.01<0 (3)-8<+2 (4)-34<-23 (5)-(+35)>-|-0.8|

5.若a>0,b<0,a<|b|,你能比较a 、b 、-a 、-b 这四个数的大小吗?

解:b<-a

六、布置作业 巩固目标

课后作业 见“学生用书”.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制定日期:20##-

教学进度表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内容: 本册内容是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些,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时整式、分式、图形的运动等。根据课程标准,在学生对数的通性、通法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解方程(组)的基础上再学习整式,使学生逐渐体会代数的思想。通过数到式的学习提高学生抽象表述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分式这章中,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与运算,而在数学思想上主要学习类比的思想,通过类比分数的有关运算法则,得出分式的运算法则。图形的运动这一章的学习,定位在操作感知、试验几何的阶段,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例、操作试验,理解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有关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平行、全等等几何概念作好数学知识的准备。 二、教材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意义。 2、通过列代数式,初步掌握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 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 (差)的平方公式及其简单的运用。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公式法和二次项系 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通过与分数运算法则的类比,掌握分式 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6、展现整数指数幂的扩展过程,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法则。 7、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述,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8、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旋转对称图形,知道 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中心对称的意义。 9、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的翻折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10、在认识图形基本运动的过程中,感知几何变换思想,知道在经过平移、旋 转、翻折等运动过程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想: 1、为全体学生学习数学构建共同基础; 2、提供现实、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背景材料; 3、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 5、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9.1 字母表示数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七上数学教案有理数第一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学习有理数的必要性.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过程与方法 2 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激励学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新课,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难点、教学重点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

理.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运算,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数的运算上,比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法则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近似数等内容的学习,,运算律, 算上. . 有理数法则的理解,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绝对值意义课时分配课时内容 1 正数和负数1 . 1 4 有理数 2 . 1 5 有理数的加减法 3 . 1 4 . 1 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有理数的乘方 5 . 1 2 单元复习与验收教学建议(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引入,从而使学

生自得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觅规律..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1(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注意借助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体会用字母2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体现代数的特点表示数的优越性,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 2在此,会更直观更形象更易于学生理解,法则要着重强调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正式用)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 七年级上册 2012—2013学年度 教师:蔡弘 哈密市第五中学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 一、单元(成章)教材分析: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 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 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 (3)、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 (4)、数轴:(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哪些方法 (6)、有理数的乘方: 掌握(1)a n(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a、n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当a、n满足什么条件时, a n的值大于0? (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 和取相同的符号, 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用符号表述: ) (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①两数相乘,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 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 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 积为正; ④几个有理数相乘, 若其中有一个为零, 积就为零.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除; 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有理数的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6)、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 再算乘除, 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 则先算括号内, 再算括号外. (7)、运算律:①加法的交换律;②加法的结合律;③乘法的交换律;④乘法的结合律; ⑤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注:除法没有分配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新课标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

课题: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 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 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 重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 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 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 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 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 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 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 过的数的类型, 归纳出我们已经 学了整数和分 数,然后,举一 些实际生活中共 有相反意义的 量,说明为了表 示相反意义的 量,我们需要引 入负数,这样做 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 生来说,更多地 感到了数学的枯 燥乏味为了既复 习小学里学过的 数,又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创设如下的 问题情境,以尽 量贴近学生的实 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 学生探究的欲 望,学生自己看 书学习是培养学 生自主学习的重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1.4.1有理数的乘法(3) 教学目标1,熟练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并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主动地进行学习. 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能力,使其逐渐热爱数学这门课程.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知识重点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下面我们做几道题:(用课件演示)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 1,(-7)×8与8×(-7) [(-2)×(-6)]×5与(-2)×[(-6)×5] 2,(-)×(-)与(-)×(-) [×(-)]×(-4)与×[(-)×(-4)] 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组问题进行计算,然后在组内交流,验证答案的正确性.让学生复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给出两组题让学生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在形式上用 比较的方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思考,为下面引出运算律作铺垫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提出问题:上面我们做的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在有理数运算律中,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分配律还成立吗?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组内的讨论,交流,最后对组内成员的意见,想法去汇总,由代表汇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三个运算律并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三个运算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共同探索,共同发现的过程中分享成功的喜悦。并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能力 应用新知 体验成功出示料书42页例5:用两种方法计算 (+-)×12 采用大组竞赛的方法,让其中的两个大组采用一般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另两个大组采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出示另一题:(-7)×(-)× 该题不限制计算方法,让学生先思考,再选择运算方法. 变式练习:9×15. 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不限制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竞赛让学生更深刻地体验到运用运算律可简化运算,同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通过上是的比较,学生会选取用这算律来简化运算,形成知识的正迁移. 通过变式练习,让学生在认识层次上有所提 高. 课堂练习第42页 小结与作业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

目录 1.1正数和负数 (3) 1.2.1有理数 (9) 1.2.3 相反数 (21) 第1课时绝对值 (23) 第2课时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27) 1.3.1有理数的加法 (32)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2) 1.3.1有理数的加法 (36) 第2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及运用 (36) 1.3.2有理数的减法 (41)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41) 1.3.2 有理数的减法 (44) 第2课时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44) 1.4.1有理数的乘法 (47)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47) 1.4.1 有理数的乘法 (50) 第2课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运用 (50) 1.4.2 有理数的除法 (53) 第1课时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53) 1.4.2 有理数的除法 (56) 第4课时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56) 1.5.1 乘方 (58) 第1课时乘方 (58) 1.5.1 乘方 (62) 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62) 1.5.2科学记数法 (64) 1.5.3近似数 (67) 2.1整式 (70)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70) 2.1 整式 (72) 第2课时单项式 (72) 2.1 整式 (75) 第3课时多项式 (75) 2.2整式的加减 (78) 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 (78) 2.2 整式的加减 (81) 第2课时去括号 (81) 2.2 整式的加减 (85) 第3课时整式的加减 (85) 3.1从算式到方程 (87)

3.1.1一元一次方程 (87) 3.1.2 等式的性质 (92)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95) 第1课时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95)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98) 第2课时用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98)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101) ——去括号与去分母 (101) 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101)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104) ——去括号与去分母 (104) 第2课时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 (104)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07) 第1课时产品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107)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10) 第2课时销售中的盈亏 (110)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13) 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 (113)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16) 第4课时电话计费问题 (116) 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19) 第1课时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19)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21) 第2课时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 (121) 形和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121) 4.1.2 点、线、面、体 (125) 4.2直线、射线、线段 (127) 第1课时直线、射线、线段 (127) 4.2 直线、射线、线段 (129) 第2课时线段长短的比较与运算 (129) 4.3.1角 (132)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137) 4.3.3余角和补角 (139)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案)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1.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 2.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 3.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对有理数进行分类.(难点) 一、情境导入 今年年初,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有的地区的温度达到-1℃,北方有的地区甚至达-25℃,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负数的认识 【类型一】区分正数和负数 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2.5,+ 4 3 ,0,-3.14,120,-1.732,- 2 7 中,正数是______________;负数是______________. 解析:区分正数和负数要严格按照正、负数的概念,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1,2.5,+ 4 3 ,0,-3.14,120,-1.732,- 2 7 中,负数有-1,-3.14,-1.732,- 2 7 ;正数有2.5,+ 4 3 ,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答案为2.5,+ 4 3 ,120;-1,-3.14,-1.732,- 2 7 . 方法总结: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要看其本质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后面会学到+(-3)不是正数,-(-2)不是负数. 【类型二】对数“0”的理解 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 A.3 B.4

2016年—2017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 2.学生设疑 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 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 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 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 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⑤棱柱的分类 ⑥几何体的分类 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 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 说说它们的区别 二.解疑合探 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 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 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 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 3.课堂小结 4.作业布置 五、教后反思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 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初一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知识点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就是我们在小学学习的除0外的所有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 说明: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2、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正)号,有时“+”(正)号省 略不写。 【例】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5,+27,0,-3.14,160,-5 31. 知识点二: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相反意义的量的正负性是相对的,且是可以互换的。 【例】如果向北走85米记作+85米,那么向南走70米记作 。 知识规律小结: 1、区分正负数要根据正负数的概念,也可以根据符号区别,如果一个数的符号为“-”,则该数为负数;如果一个数的符号为“+”或没有符号,则该数为正数。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非正数:负数和零。 4、非负数:正数和零。 拓展:向东走-6米实际上就是向 走 米。 易错:零的意义是什么?(零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不仅仅表示没有,也表示实际意义。如收支0元,表示收入与支出平衡。

正数集 正整数集 非负数集 负分数集 A §1.2 有理数 第一课时 有理数 数轴 知识点一: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说明:1、有时可以把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 2、因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3、因为圆周率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成分数,所以圆周率π不是有理数。 4、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所以在整数和分数中不要忘记都有负数。 5、奇数和偶数也扩展到了负数。 知识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按整数、分数分类: 按正负性分类: 说明:1、正整数和零,即自然数,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称为非正整数。 2、前者是按除法的性质分类,后者是按减法的性质分类。 知识点三:数集的概念 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说明:1、数集可以用大括号表示,也可以用圆圈表示。 2、一个数集内不能有两个一样的数。 3、一个数集内有无限多时,要用“…”号。 4、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有理数集;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整数集;所有正数组成的数集叫正数集;所有正整数和零组成的数集叫自然数集,也叫非负整数集。 【例1】把-31,6,-6.5,0,-127,3 13,-7.210,0.03·1·,-43,-5%填入相应的数集内。 【例2】在有理数中,是整数而不是正数的数是 , 是负数而不是分数的数是 。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 与数学交朋友(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人类离不开数学; 2、过程与方法:经历回顾与观察,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看课本图片,教师诵读文字部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数学伴我们成长 出生——学前——小学,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大家不妨举出一些我们身边用到数学的例子,看谁说的例子多。 在回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归纳数学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人类离不开数学 展示蜂房图、股市走势图、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图片,解说(解说语参见课本,从第2页倒数第二行至第3页文字部分)。 四、数学应用举例 例1.一个数减去4,再除以2,然后加上3 ,再乘以2,最后得8,问这个数是多少?

(可用算术法或代数法解,答案是6。) 例2.这是一道数学填空题,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入学试卷中选出的。请在下面这一组图形符号中找出它们所蕴含的内在规律,然后再那根横线上空白处填上恰当的图。 (分别是由正反数字1—7拼成的对称图。这个趣例说明学习中需要细致观察,需要对数字、图形有一种敏感,也需要想象。) 例3.关于课本第4页的“密铺问题”。思考:①那些基本图形可以密铺? ②为什么正五边形不可以密铺?③讨论课本第4页左下角的“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数学作业本》第1—2页。

最新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授课时间: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 (一)知识点目标: 1.了解正数和负数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 3.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二)能力训练目标: 1.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符号化方法。 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负数,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地图册(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活动:由两组各派两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一名按老师的指令表演,另一名在黑板上速记,看哪一组记得最快、最好? 内容:老师说出指令:

向前两步,向后两步; 向前一步,向后三步; 向前两步,向后一步; 向前四步,向后两步。 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可和一个小组合作,用符号表示出+2、-2、+1、-3、+2、-1、+4、-2等。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这样的符号的地方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带有特殊符号、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数-----正数和负数。 讲授新课: 1.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2.章头图。问题见教材。让学生思考-3~3℃、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0.5、-9的意义。 3、正数、负数的定义:我们把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带有“一”时叫做负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十”(正号)表示正数。 1等是正数(也可加上“十”) 举例说明:3、2、0.5、 3 1等是负数。 -3、-2、-0.5、- 3 4、数0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0℃是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为0的高度是海平面的平均高度,0的意义已不仅表示“没有”。 5、让学生举例说明正、负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展示图片(又见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部教案新部编本改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育精品资料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 教学目标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 13 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 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套 【七年级上教案|全套】 目录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展开与折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截一个几何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从不同方向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积的乘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生活中的平面图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数怎么不够用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数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绝对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有理数的加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有理数的减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7水位的变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8有理数的乘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9有理数的除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0有理数的乘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2计算器的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字母表示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字母能表示什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代数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代数式求值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合并同类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去括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探索规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线段、射线、直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比较线段的长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角的度量与表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角的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平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垂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有趣的七巧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你今年几岁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解方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