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

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
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分析

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研究

摘要:从高校基层的科研管理人员入手,研究其在高校工作的定位,角色。以及在新形势下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基层角色定位

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对内承担着高校科研发展规划计划的编制、组织和实施的重任,对外是高校科技活动与国家、社会交流的重要窗口,对高校的科研乃至整个高校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是指在高校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对高校基层科技研究管理工作的实施环节进行系统规划、有效组织、协调及服务的工作人员。基层科研管理工作为高校科技研究工作提供信息保障和项目支持,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成果的取得

数量及科研工作的发展速度。科技研究基础雄厚的高校,不但具备高水平科技研究能力,而且还需要具有高素质的上级科研管理人员,也同样需要大批默默奉献的基层科研管理人员。

1 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角色定位

基层人员。高校基层人员是高校下属各院系从事基层工作的专职人员的总称,基层科研管理人员大多称为科研秘书。其工作是高校科研的基础工作环节,是学院领导科研决策得以实施的有力助手,是

各基础科研单位科研工作正常运转的有力保证,是一支完善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力量。管理人员。高校管理人员是在学院领导的调控下,按照一定的管理原则,采用各种管理手段,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

为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既定目的提供必要条件。具体来说,基层科研管理人员主要是负责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并对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进行监控;负责科研系统管理、成果的录入、成果的审核;处理科研工作日常事务,如申报材料的收取、通知的落实、材料归档、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基层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中的基层力量,却是管理链条中不可缺的重要一环。目前,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已成为各高校建设的重要支柱,基层科研管理人员承担着管理、沟通的双重责任,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科研工作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服务人员。基层科研管理归根结底是为老师、学校的科研活动服务,即为科技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提供条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思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在项目中期审核过程中,定期同科技研究人员进行沟通,了解项目研究进展,及时协助解决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把服务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在此,服务不仅是指与科技研究人员工作沟通时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协调横向纵向等一系列的人际关系,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完成。

2 对高校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新要求

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基层的科研服务窗口,基层科研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大局观、务实的工作态度与良好的奉献精神。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用自己的言行展现基层科研管理人员的风采。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穿于管理过程中,服务要热情、待人要平等、工作要讲求时效性,要及时向本

院教职工传达上级领导部门的各种通知,提醒并督促教师按时上报课题等有时间限制的材料,以免因为逾期而影响上级部门的工作进程甚至给科研人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要具备较强的信息素质。首先,熟练掌握基层科研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准确把握各个节点的起始和终结时限。通过对现代化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服务手段的学习,精通现代化办公设备,熟练掌握计算机等设备及office、excel 等软件。其次,培养强烈的信息意识,特别是通过对互联网的高效利用,及时捕捉和收集同本管理领域相关的各种信息,经过对该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归类,去粗取真,提高信息质量和使用价值。及时把过滤后的有价值信息,尤其是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信息和科研动态提供给科研人员,为科研人员做好参谋和指导工作。

三要具备相应的学科素质。由于基层科研管理人员服务对象为各学科领域中学历层次高、知识范围广的科研人员,这一特点决定他们要不断学习和完善本管理领域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动态以及前沿研究成果,以便对项目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并进行有效处理。

四基层科研管理人员能力的新要求。

第一,具备一定的纵向、横向协调能力。基层科研管理者作为科研管理中最基层的枢纽,在整个科研管理调节机制中处于落实具体工作的最前沿。科研管理过程中,需要同各方面的人打交道,面临科研主管部门、分院、教研室、教师等层面的纵向协调,也涉及到科研

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摘要: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者,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执行能力和决策水平,对学校教学中心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从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建设,学习能力建设,管理能力建设探讨了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教学管理;政治素质;学习能力;管理能力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理念的贯彻实施者,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职责。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参加教育教学管理培训班、实地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的学习提高,增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素养、执行能力和决策水平,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必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素质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主要分布在二级学院(部),工作中应结合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深入贯彻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教学管理工作无小事的理念,认识到由于自己工作的疏忽将给学校、学院教学工作带来的严重后果。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管理水平和执行力,努力提高为师生服务的水平。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提倡电灯精神,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自己,进一步树立开拓创新意识、爱岗敬业意识和服务意识,摆正心态,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乐趣,尽量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强学习能力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应坚持学用结合、讲求实效的原则,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当前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把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研讨问题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高校基层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真正把学习日常化,拓宽

高校科研人员岗位职责

高校科研人员岗位职责 1、学校专职科研人员岗位职责 (1)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若符合条件可申请相应的研究生招生资格,招收并指导研究生; (2)专职科研岗主要设置在重点学科或急需发展的学科、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的团队、以及承担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机构,需完成岗位设定的工作任务,并在相应任务中作出一定贡献,发挥较好作用。 2、学校实验室研究人员岗位职责 1、积极协助实验室主任做好有关实验室规划管理、项目申报等工作; 2、努力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科研水平; 3、根据教学与科研任务,自制、设计各项科研计划并切实执行; 4、完成教学各环节的工作任务; 5、定时定量完成实验室所规定的科研任务; 6、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实验室的安全卫生工作,保持实验室的整齐、清洁,保证防火、防盗安全到位; 7、定期检查、总结实验室工作,开展学术讲座活动,报告自己的科研进展和成果,做到每人每学期至少有1-2次学术活动;

8、原则上在正常开放时间内须到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 9、完成实验室主任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3、大学药学院科研人员岗位职责 1.开展生物技术药物输送领域原创性科研工作。 2.能实施生物技术药物输送项目的委托和研发。 3.实验室的管理工作。 4、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岗位职责 一、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党政的各项规章制度,钻研业务知识,积极主动,保质保量地完成岗位工作。 二、负责中心藏品、硬件设备、图书资料档案帐目的归类管理。 三、在中心领导指导下,具体协调中心藏品征集、鉴定工作。 四、负责中心日常接待及博物馆的中外文解说工作。 五、负责加强中心与校外科研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工作。 六、负责开展系列学术专题研究和科研项目的攻关工作。 七、负责中心网页的制做和修饰,为数字化中心建设创造条件。 八、本岗位职责为本人年度述职和岗位人员考核的基本内容。 5、学校科研处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处领导对科研工作的指示和要求; 2.负责完成科研队伍、科研基地的建设,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申报工作;

高校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管理办法

高校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管理,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学院治理结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校章程》和《高校机构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学科研基层组织是学校在教学科研单位内部设立的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的组织实施机构,其主要形式为系、教研室、中心和研究所。 第三条设置条件 (一)教学基层组织 根据教学科研单位学科专业特点及承担教学任务类型,在教学科研单位内设立系、教研室或中心作为教学基层组织机构。一般以一级学科或本科专业为基础设立系;承担公共课教学任务的教学基层组织可以设置为教研室;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学基层组织可以设置为中心。 (二)科研基层组织 根据科学研究需要,以学科方向为基础,在教学科研单位内设立研究所作为科研基层组织。科研基层组织应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具备开展研究工作的人员、空间、设备等条件。 第四条设置程序 教学科研基层组织设置方案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后,报学校机构编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五条组织管理 (一)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由各单位自行管理,接受所在单位党政的统一领导。

(二)教学基层组织纳入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所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归属于相应教学基层组织。 (三)教学科研基层组织一般设主任(所长)1名,根据需要设副主任(副所长)1-2名,不设行政级别。教学科研基层组织负责人人选经教学科研单位党政联席会研究确定后,由单位自主发文聘任,报人事处备案。在年度考核时,各单位可对教学科研基层组织负责人补贴相应工作量,具体办法由单位自行制定。 (四)教学科研单位以教学科研基层组织为基础设立党支部。 第六条基本职责 (一)教学基层组织 1.组织、协调、安排本系(教研室、中心)的本科教学工作。 2.深化教学改革,制定或完善教学计划和大纲,健全课程体系。 3.组织教学研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组织完成与本科教学有关的各类评奖评优、检查和评估。 5.制定教师培训和进修计划,协助有关单位开展培训工作。 6.承担学校和本单位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科研基层组织 科研基层组织工作职责由各教学科研单位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自行制定。 第七条本办法由机构编制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3135276.html, 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王勇 来源:《楚商》2016年第04期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仅在2015年国家用于高校项目研发的经费投入为1.4万亿元,创历年来的新高。但是从科研项目的实际成效来看,却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事实上,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历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分析了现阶段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随后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如何强化科研管理、预防学术腐败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现阶段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相对之后,知识产权流失严重 首先,在高校科研工作的管理形式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脱离计划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相对“热门”的学科领域,部分科研人员或高校教师,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项目研发思想,大量申请科研项目,套取国家的科研经费,但是其科研工作往往停留在基础的理论研究上,并不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和借鉴意义。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官僚作风,例如为了部门业绩,硬性要求科研人员每年发表多少论文,或是完成多少科研课题。在这种量化的管理体制下,许多科研工作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科研质量。 国内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概念比较淡薄,部分教师在专业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后,不仅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申请专利,而且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许多高校采取论文发表、学术研讨等方式将科研人员的成果进行公开,导致知识产权的流失,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除此之外,由于科研项目得不到保护,科研人员的个人利益也受到损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今后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产生的较大负面影响。 (二)科研管理业务不熟,缺乏必要激励机制 高校科研管理是一项复杂性、综合性的工作,尤其是在一些教学资源丰富、教育经费充足、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高校,科研项目数量非常之多,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但是从整体上看,国内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中具有管理专业出生的科班人员,也有许多其他部门调任的非专业人员。除此之外,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市场形势的改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略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必须实现学生工作目标和内容、学生工作模式、学生工作评价等方面的转变,并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关爱学生,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1世纪,高等学校加强素质教育已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早在20世纪oo年代初,党中央就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加强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高校生存和发展能力的必然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是素质教的必然要求。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就必实现以下转变。一是在学生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上,由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学习生活管转变到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上来。学生的面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因此,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应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互相配合,互渗透,相互融合,避免各行其事,避免矛冲突。二是学生工作模式上由集中型向集结合型转变。长期以来,学生工作大多是集中的组织、集中的教育、集中的活动和统一的要求,属于集中型,考虑个别差异少。这种工作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于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这种模式,做到用集中的办法解决共同担心的问题,用分散的办法解决个性问题实施“因材施教”,集散有机结合。三是学生工作评价上由一维指标向多维指标转变,学校各项工作包括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评价,不能单凭某一方面,而要综合各方面的工作,当然其中主要看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对象是生,因此,教育和管理工作要紧紧围绕“学生”做文章,要搞好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除实现以上转变外,我认为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在教育管理中还应做到: 第一、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学生通过十多年学校教育和培养,无论是文化科学还是思想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其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应该不断改进,既不能进行生硬的说教,更不能实行所谓封闭式管理。 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自治能力,他们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能力,绝大部分同学能够认清形势,管好自己的事。二是要放手发挥班干部和党团干部及社团干部的作用,让他们去组织学习和开展活动,管理日常工作。如我们的学生社团一爱心社成立7年来,历届社长都是中共党员。它一些班团干部骨干力量和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家电维修、科技创新及策划“爱心时空站”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同学们 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开拓创新的欲望,达到了促进学风建设的目的。当然,我们相信学生,并不是撒手不管,由于学校周边社会和治安环境还比较复杂,各种不良风气和思潮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宏观监管力度,多为学生出主意,当参谋,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中得到进步和提高。 第二,尊重学生,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特别是人类社会跨人新世纪后,我国又即将加人从qD,网络媒体猛烈冲击着校园。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法必须随之发生改变,而这些方法不会来自书本,不会来自某个权威人士的论断,只能来自学生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听取学生对于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同意见的建议,认真分析逐步适应变化发展的形势,探索学生教 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如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看法、建议,快速、准确的把这些信息反馈到系领导。以便他们决策时能适当采纳学生的有益建议,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的几个问题 张喜爱 3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处,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科研团队建设对优化高校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绩效、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探索基层科研组织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高校如何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促进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等若干问题。关键词 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07)05-0036-04 当前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科学研究的内容不断深 化,研究手段不断更新,研究规模不断扩大,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科研人员的个人奋斗已不适应目前的科研工作的要求,需要多学科组织科研团队。科研团队是面向科研项目,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见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科研团队是进行重大科研攻关的基础,容易产生创新思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当量凝聚,产生具有显示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高等学校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发的重要方面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强大生力军,它既有学科优势,更有人才优势,科研团队建设是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术实力的根本措施,促进学科发展的动力,也是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统一的有效手段和组织形式。因此,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如何进一步加快建设科研团队,加强科研团队管理,提高科研绩效是紧迫而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建设科研团队的重要作用 高校科研工作在我国的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性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科研团队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的重要内容,是形成优秀人才团队效应和当量效应的重要举措,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是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必然要求,其重大意义 和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1] 。科研团队建设和管理对高校优化学科资源、提高科研竞争力、促进高层次人 才培养等具有重要的作用。1.1 优化学科资源 高校科研工作存在着规模教小、力量分散、队伍整合比较困难、不易形成合力,而且,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院系之间、实验室之间和研究人员之间,科技资源相 互封锁,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面临多方面的困难[2] 。科研团队建设为形成较为齐全的学科体系,为学科交叉、渗透、融合提供了可能,从优化配置相关学科的优质资源角度出发,在学校内部,打破原有的封闭局面和学科界限,有组织、系统地整合现有学科资源,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科研团队,能够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形成设备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凝聚,建立全新的合作、运行、共享和交流机制,通过争取和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培养团队精神和产生具有显示度的、前瞻性的研究成果,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高校科研水平和能力。1.2 提高科研绩效 只要称之为科研团队,必须是高绩效的,这是团队的价值所在,低效平庸的学术群体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3] 。科研团队由于有合理的组织分工、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适度的工作压力,有助于团队成员的相互交流、沟通、学习、合作和工作协调,便于相关学科知识、信息的集中和共享,便于资金、设备、工具和其他条件的合理配置,科研人员在这种精力高度集中、容易受到启发、既有激励又存在一定压力的特殊情景下,最容易产生特别的创新绩效,产生巨大的突破效应,才能够比个体更多、更快地获得信息,能够想到个体所不能想到的问题、做个体所不能做到的事情、适应个体所难以适应的环境变化、达到个体所不能达到的创新高度,能够产生1+1>2的效应。也就是说,科研团队通过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使团队绩 ? 63?3 【收稿日期】2006-11-30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编号:0601-29【作者简介】张喜爱(1969-),男,甘肃渭源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科技管理方面的研究。

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几点思考

文章编号:1001-8611(2017)02-0032-03 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方面的几点思考 熊立根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南昌 330200) 摘要:文章从学科发展、经费保障、人才引进、工作效能、考核机制、管理队伍等方面阐述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存 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明确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功能定位、简化科研项目检查评估程序、建立健全人才考核机制、加大各类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强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基层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管理体制;创新;存在的问题;思考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49/https://www.360docs.net/doc/c63135276.html,KI.ISSN1001-8611.2017.02.010 收稿日期:2017-02-14 作者简介:熊立根(1977-),男,副研究员,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科研管理,畜牧。 第36卷第2期2017年4月农业科技管理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6,No.2Apr,2017 科研管理创新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管理领域的方方面面。基层农业科研单位根据国家全面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部署,在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一些明显成效。但如何更为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仍然是摆在基层科研单位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1]。笔者由院部机关的人事管理岗位调整到下属基层科研所的科研管理岗位后,在履行管理工作职责的同时,还直接参与完成了一些具体的科研任务。通过调研、座谈、科研工作亲身经历,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并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思考。 1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体制存在的主 要问题 1.1学科发展不均衡,团队协作不够紧密基层科研院所根据地方产业布局及生产实际需要分门别类设立多个研究学科,学科设置小而全,基本上实现了产业全覆盖,但受人员编制限制,有些团队人员配备不足,缺乏学科领军人才,致使学科发展极不均衡。一些小团队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明确,难以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申请研究课题,大多处于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而艰难维持生存的尴尬境地。另外,研究所基本上是在原有课题组、项目组的基础上组建团队,直 接把管理课题组的那套办法生搬硬套用于研究团队 管理,团队之间的科研合作方式比较松散,统筹学科布局、联合协作攻关的能力普遍不强,各自为战、条块分割问题依然存在[2]。1.2事业经费保障不足,科研人员生存压力较大基层科研单位普遍实行事业经费包干制度,科研人员没有像公务员一样被纳入地方财政工资统发体系,新增人员、编外聘用人员的基本工资开支,工资外的公积金、社会保险、奖励性工资等大部分经费都需要自筹,而项目经费又有不能挤占挪用的严格规定。作为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开发创收渠道过窄,自主经营收入有限,因此,必须投入较大精力应付如何弥补人员经费开支缺口的问题,导致科研人员生存压力较大,无法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1.3高学历优秀人才引不进,一般性实用人才进不来受地域及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基层科研单位的工作条件、试验平台及收入待遇与高校和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很难吸引到高层次优秀人才。另外,受现行人才流动趋势及事业单位进人政策制约,一般性人才准入门槛较高,空余的有限编制只能优先用于引进高学历人才,一般性人才进入的通道受阻,一些基层科研所多年来都没有招进硕士学历以下的人才,从而导致科研人才断层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人才梯队结构的不合理。1.4项目中途检查评估过多,科研人员不能全身心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

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七个“有所为” 宋凯峰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117) 高校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较多、思想观念较新、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是振兴中华的希望所在。但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程的推进,高校招生人数急剧扩大,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而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向市场转向,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等。如何培养和造就具备这样的高素质、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如何从传统精英教育的学生工作中解放出来,都给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促使我们必须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工作进行思考和探索。 几年的工作实际,本人体会到抓好“四个点”即抓好本部门学生工作与学校党委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开展本部门学生工作的切入点、学校工作与社会工作的交叉点、同学中的闪光点,这对于做好学生工作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作为学生工作的灵魂

“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是现代教育和管理思想在高等学校的最新体现。将“以人为本,学生第一”教育理念应用到学生工作中,前提就是要用这一理念武装全体学管干部的头脑,让他们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认识“学生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关心学生的成长,真心诚意关爱学生的生活。核心就是要把这一思想贯注到学生工作的组织设计、制度安排、内容方法和流程再造中,使之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深入学生的内心,建立一个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地为学生谋利益,使学生的发展与国家的利益、学校的前途达成有机的统一。比如,在组织设计中,由于学分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的影响,不是取消专业自然班了事,而是依据学生对集体归属感的强烈需要,采用新的组织方法,建立基于专业、社团、宿舍等因素的多重组织覆盖,使学生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更丰富的活动形式,更灵活的活动选择。 二、把加强对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 学生工作干部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民主科学”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首先,要认真落实高校学生辅导员各项待遇,保证他们能安心工作。其次,加强学生工作干部的管理和考核。最后,加大对学生工作干部的培养力度。对新从事学生工作的干部实行岗前培训。对“老”学生工作干部进行继续培训,组织他们外出考察、学习,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学校还应积极鼓励并

高校教室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教务处教室管理科工作职责 1、负责学校现有教室资源的统筹规划、协调配置、检查维护; 2、每学年初,根据当年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班级容量,合理做出各二级学院相应的教学区规划报教务处领导; 3、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为各教室配齐相应的教学用具和教学设备,并负责使用过程中的检查、维护工作; 4、负责公共多媒体教室的课程安排、教学监管和使用管理工作; 5、负责拟订教室内教学用具和教学设备的采购计划,供我校资产采购部门参考; 6、负责教室及室内资产数据的采集、统计、上报及核查工作; 7、负责多媒体基本知识的培训及普及工作,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 8、配合各二级学院做好学生活动、学术报告等场地及多媒体设备的保障工作; 9、配合学生管理部门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 10、完成上级领导安排布置的其它各项工作。

教务处教室管理科科长岗位职责 1、在教务处处长的领导下,负责教室管理科的全面工作; 2、负责组织本科室工作人员的政治活动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3、负责组织制定本科室的年度工作计划及重点工作安排; 4、负责做好各二级学院教学区的统筹规划、协调安排; 5、按学校规定,做好责任区内的安全管理和消防设备的检查工作; 6、负责联系、组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做好教室及教室内资产的检查、维护、核查和资产变更工作,以保证各类资产的完整性; 7、负责做好公共多媒体教室的课程安排和使用管理工作; 8、负责公共多媒体教室课程临时调整和其他临时活动的安排; 9、负责协调好本科室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关系; 10、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高校科研工作计划总结

高校科研工作总结 学院科研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学校领导班子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领导的重视,是学校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前提。我校党政领导班子一如既往地把教育科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还在时间、经费、教学设施等方面给予了保障,拨出专款作为科研经费,定期举办教育科研专题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还请专家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做具体指导,使教师对科研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领导走在科研的前列,以身作则。学校领导带头担任课题负责人,带动我校教职工搞课题研究。积极参与各类比赛活动,在各级评比中均获得好名次。詹漪君校长负责的省远程教育学会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过程中电大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XX顺利结题,《县市电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与思考》荣获省电大首届科研评比一等奖;宋德清副校长和彩娟副校长都主持过课题研究,并全部结题,在各级评比中获奖。 “科研兴校”已深入人心,学校科研机构是使整体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实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行政保证。我校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人员,根据教师不同的才能合理分工,XX年学校专门成立了科研信息处(原教学支持服务处),由一名副校长主管,设有一名主任,由一批热衷于教育研究工

作、积极肯干的教研组长和教学骨干成为学校科研机构的主要力量。学校科研信息处负责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及指导各级课题的操作等。今年在学校迁入新校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又增设了一名副主任。 二、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 为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的支持。学校每年都有专用的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每年以不同的幅度增长,今年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约1000元,另外教师每人享有一定的培训经费,基本满足教师业务学习培训的需要。我校早于1997年装上了宽带网,并且为每位专任教师配备了一台电脑和u盘;学校阅览室每年征订400多种杂志,其中各类专业杂志和教育杂志近三分之二,为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教育科研信息提供方便,创造条件。 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学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教师提供各类培训。如XX年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交流,请了省市电大专家进行点评;XX年请了省电大科研处专家举行了撰写和课题研究的讲座;XX年组织了学校教研组长和科研骨干到职业技术学院(电大)参观学习。现在全校教师的科研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三、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学习、研究制度。没有教育科研理论指导的教研活动,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汪国莲1,谢忠道1,陈明2,徐文静1,高明洁1 (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淮安223001;2.淮安市科技局)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1期381-382 摘要: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从课题的选题、申报、立项、中期监督以及结题,直至最终的归档,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科研管理工作,重视科研,加强科研管理创新至关重要。从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创新;对策 近年来,农业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及科研管理水平却与农业科技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吻合,从一定意义上讲,科研管理水平制约了科研的快速发展。因为科研工作是专业建设、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工作如何开展,科研管理机制如何创新,如何使科研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显得十分重要[1]。当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相对滞后,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现从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提出一些对策。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科研基础较薄弱,管理意识相对滞后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因为地处基层,科研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理念相对薄弱,往往还意识不到科研管理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还停滞在以前的习惯做法,科研管理人员的思维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滞后于时代潮流。对于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缺乏主动性和广泛参与性。 1.2 管理体制较僵化,经费投入不足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管理程序较混乱,管理人才素质不高。归根结底在于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比较僵化,没能从根本上进行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致使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鱼龙混杂,没有能够深入挖掘一些年轻的更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编者语: 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深造。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录取,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何有效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学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承担者,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同时转换新的工作思路,创造性的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的连年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深造。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被录取,学生管理工作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如何有效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学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的承担者,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同时转换新的工作思路,创造性的去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前言 高校要完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需要高校各级党组织、各职能部门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辅导员是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高等院校从事德育工作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自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来阐释高校辅导员应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一、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归纳总结起来主要包括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就业与升学以及感情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我们更有效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高校教务处管理人员的作用分析

高校教务处管理人员的作用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其中教务管理则是在高等学校中在整个管理工作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高等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相对来说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学校整体工作的最中心环节。在学校中,教务管理的直接执行部门是教务处,而教务处的管理人员则是整个教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与灵魂,因此,其在教务管理中的作用是极为重要与关键的。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员的作用教务管理师资队伍未来的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有关高效的管理方面,教务秘书队伍则是高校教学管理团队当中的生力军,是整个学院管理工作的最基层人员,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重视高职院校系教务管理秘书的有关队伍,在对稳定教学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系教务秘书的角色来进行定位和出发,并阐述有关教务秘书的工作职责和作用,准确的进行分析教务秘书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要求和能力结构。高职院校系教务秘书处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工作上可以说是第一线,是学院教务管理当中的基层管理人员。从其工作的性质来看,教务秘书则是一个中介者,是联系学院教学管理部门与各个院系教学单位之间、教学科与各科室之间、系(部)与教学班级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院上级决定的坚决执行者,又是本系教务工作的基层组织者。所以,教务秘书在高职院校日常教学的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管理人员的作用 在高校的教务管理当中,教务秘书的有关工作性质是由充当的角色所决定的,高职院校的教务秘书队伍主要是为了保证各个教学单位能够正常的运转和教务管理得以更加完善的一支重要的师资力量。首先,教务秘书是各个系部有关教学工作的最基层管理者,他们领导并协助相关系部的领导来进行管理在教学方面的常规事务,保障了教学工作能够正常的进行运转。其次,教务秘书实质上是一个辅助者,将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成绩统计等,和有关的教学信息进行整体的归纳后向各个系部领导进行汇报,并为领导的决策提供相应的信息。最后,教务秘书还是一个协调员和联络员,为学校的职能部门、系部领导、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和传递信息,起着协调作用、承上启下、沟通信息、改善关系等。这样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了部分师生对教务秘书的工作不够尊重,甚至某些部门的某些领导对教务秘书的相关工作进行不予理解和支持。而形成的这种局面,大大的挫伤了教务秘书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制约了教务秘书在教学管理上的作用,从而使得教务教学管理工作苍白无力、秩序混乱,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管理在质量上的提高。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教学秘书应该是系部教学系统的最重要“枢纽”,应该受到各个系部领导和学院教学部门领导的双重重视,直接的进行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并管理本系部教学的相关行政事务,从而来保证系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围绕教学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做好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为领导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来源。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者简介:何星蓉(1975-),女,重庆人,辽宁大学助理研究员,环境工程硕士,研究方向:高校科研管理。 辽宁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科技管理与创新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何星蓉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摘 要:高校科研管理肩负着科研规划和科研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但是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还存在管理体系不科学、工作职能狭窄、管理人才不足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和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8)01-0091-03 一、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现状 1.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新挑战 面对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要和创新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范围内科技和知识产权的激烈竞争,我国高校能否适应并有所作为,科研工作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因为,高校科研管理肩负着科研发展规划和科研管理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对科研项目、科研组织、科研效应等进行管理的重任。为此,国家鼓励高校建立国家级科技园区,政府设立产业化基金,扶持有重大经济意义的科研成果转化。这些都为促进高校科研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应抓住机遇寻求发展。 2.高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高校科研是实施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的重要手段,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任务主要由高校承担。在/8630、/9730高科技研究领域中,高校占据一半份额。高校不仅注重基础研究,还在产品和技术的研发、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方面承担了相当数量的生产性、工程性的研究任务。高校科研不仅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直接贡献,也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与水平、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研究生培养能力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3.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 高校科研管理,不是纯粹的行政管理,有其自身 的特殊性,其具有工作范围广、层次多、种类全、难度大,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不确定性等特点,是涵盖 诸多要素的综合性管理。其一,高校科研管理要体现管理理念的/人本性0,要为教学、科研人员创造条件,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多出成果。其二,高校科研管理要体现管理组织的/紧密性0,使高校的教学、科研、产业三大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教学为科研提供生力军,又向企业输送人才,企业是科研与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实现/产学研0的结合,并在高校与政府、企业、社会之间起到管理平台和沟通中介作用。其三,高校科研管理要体现管理信息的/复杂性0,科研管理中的信息有些是确定的有些不是确定的,并且可能是随机和模糊的,如科研工作能力强弱、科研项目等级划分、科研工作对学校在社会知名度的影响等方面。这些都会使科研管理工作难以实现完全定量化。 二、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不科学 新观念下的管理应该是多维立体、多功能、多边多向的管理。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冲破传统管理思维模式纵向模块式单向管理的束缚,滞留在对应归口管理状态,仍是分割管理的模式。高校科研管理没有构建起高效的运行机制、管理机制、成本效益 # 91#

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促进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证科研任务和经费执行顺利实施,根据《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监督工作暂行规定》(国科发政〔2015〕471 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 号)和《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校是科研项目管理与监督的责任主体,对学校承担或签订的各类科研项目履行法人职责。学校坚持申报立项和过程管理并重、服务支撑与管理监督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校-院-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科研规律和学校实际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 第三条科研项目管理的宗旨是既有利于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又具约束力,界限分明、程序规范、简洁易行,从而规范科研人员职业行为,切实提高学校科研项目管理与监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第四条校属各单位和科研人员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品牌和各项资源条件是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和完成科研任务的基本前提。科研人员应充分认识学

校的资源与条件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法律意识,遵

守国家有关法规和学校规定,自觉规范科研行为。 第五条校属各单位及学校科研人员以学校名义签署并承 担的各类科研项目,不论何种类别均须纳入学校统一管理。 获得的科研项目经费,不论何种来源均为学校收入,须全部 纳入学校财务的统一管理。科研项目负责人应为学校在编在 岗职工。 第二章管理范围和内容 第六条科研项目按经费来源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性质为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的,属于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性质为社会资金的,属于横向科研项目。 第七条纵向科研项目: 在申报书或合同(任务书等)中以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出 现的,认定为纵向科研项目。 1.国家级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科技委、国防科工局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等下达或资助的科研项目; 2.省部级项目:国务院其他部委和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改委、科技厅(局)、国防科工办、社科规划部门等下达或资助的科研项目; 3.其他科研项目: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地级市和自 治州政府相关部门下达或资助的科研项目; 4.学校自主设立的各类科研项目及其他按照校级科研项目

关于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各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鼓励,科研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纵向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高校科研工作者承担的横向项目也越来越多。由于横向项目存在特殊性,结合笔者多年的科研管理工作经验,本文旨在探讨横向科研项目的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横向项目;项目管理;经费管理 虽然各高校对于横向课题和纵向课题的界定存在一些细微差别,但是大体上来讲,所谓纵向科研课题,是指国家、省市、部委向各高校和相关单位颁布的各类项目,有的高校把校级项目也纳入到纵向项目的管理范畴;横向科研课题主要是指由本单位教职员工承担的除纵向科研项目以外的所有其他科研项目,包括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国际机构等委托或合作研究的项目。随着高校越来越重视,科研工作已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由于纵向项目的研究存在诸多限制和要求,而且项目研究经费有限,不能充分满足科研工作者研究工作的需求。开展横向项目的研究,不仅成为解决高校科研项目短缺、科研经费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真正体现产、学、研的实质性结合,也能直接把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可以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对高校的信任,扩大合作,便于高校为地方经济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随着横向项目数量和经费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以及学校制定的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推动,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为了维护、保障学校和科研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科研工作更好地开展,对横向科研项目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成为当务之急。 1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和研究工作者,都对横向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上存在误区,高校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主要还是注重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更多关注的还是每年国家、省部委以及本单位等常规发布的各类纵向研究项目,学校在开展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年度考核、绩效奖励等工作时,也把纵向项目的等级和资助经费的多少放在首要位置作为评价指标,这就造成科研工作者也把目光紧盯在纵向项目的申报和研究上,过分追求成果的学术性,单纯重视论文发表的级别和数量。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促进下,高校的科研也需要和社会紧密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有些研究人员看不起横向项目,认为做横向项目就是不务正业,就是为了赚钱,从而忽视对横向项目的争取。这既不利于产、学、研相结合,也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主客观都有的错误认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者开展横向课题的积极性。

如何做好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工作 摘要: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学院科研人员的切身利益,并且影响校级科研管理部门运行的质虽和效率。本文从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政策、信息平台建设及科研管理人员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做好二级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以期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进而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 关键词: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信息平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在我国的科学研究技术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成为高校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级学院作为高校的组成单位,是沟通科研人员和高校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其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科研人员、学院和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 就目前我国高校对科研管理的情况看,高校的科研管理多采用学校科研部门的统一管理与二级学院的直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二级学院的科院管理与学校的科研管理密不可分,它们之间相互支持,互为精角[1]。 1. 制定科研管理实施政策 科研政策是指科技部、学校、学院等各级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科研工作的一系列公开文件或者内部文件。作为高校的二级科研单位,院系应该根据本单位具体的科研情况发布具体实施细则和办

事流程。建立科研管理制度,将整个科研管理的流程进行优化与协调,将不同环节进行有效连接,保障高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能够为高校科研事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公平竞争、公正竞争的良好环境,使所有科研工作必须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开展和完成。 当前,高校二级学院应该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制度的创新, 做好以质H为导向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尤其应该制定一系列符合院系实际情况的科研评价及科研奖励制度。要建立科学的科研评价制度需要强化学术评价的质虽意识,科学地把握质虽评价标准,更注重科研成果的学术创新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建立健全评价听证与答辩制度、回避制度、公示制度和申诉制度等;高校二级单位应该根据社会经济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奖励制度,加大对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一方面应鼓励并支持科研人员与企业联合,多渠道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对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总之,高校二级单位科研管理政策的建立,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有利于二级单位建立高价值的科研项目,提升科研项目的水平。 2. 构建二级学院科研管理平台 目前高等学校的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的产出逐年增加, 这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很大的挑战。高校所建立的校级科研管理平台在对科研信息的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科研成果的逐年增加,校级层面的科研信息管理平台负担日益加重,二级单位科研信息管理平台能够很好地实现分流。 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可对本单位科研人员的信息进行添加、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