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现状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心脏意外等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已占全球人口死亡原因的30%,其中62%的卒中病例和49%的心肌梗死病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第21届国际高血压学会(ISH2006)公布的福冈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高血压患者约有9亿72200万,相当于成人的26.4%。其中,发达国家高血压患者有3亿3300万,发展中国家6亿3900万,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管理都是重大问题,我国的高血压现状同样不容乐观,据2002年卫生部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我国高血压的特点是“三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同时知晓率低(30.2%患者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治疗率低(24.7%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控制率低(6.1%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7年《ESC/ESH高血压防治指南》都指出降压达标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关键,微小的血压差异带来较大的心血管获益,收缩压降低2mmHg,可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7%, 降低卒中死亡率10%。
降压不是最终目的 主要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大连市友谊医院心内二科主任郑明日对记者说,据统计,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60%以上都有高血压病,有的是血压忽高忽低而入院,有的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脏衰竭,而有的是冠心病发病入院结果检查出有高血压病。由于高血压发病较慢,大多数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和特别的不适,有时可出现轻微的头昏头痛等表现,所以,也常常被人们所忽视,我们发现许多患者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还有的患者不知道血压达标后会带来什么好处。
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不是最终的目的,主要目的是要降低高血压病所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每个人对于高血压的耐受程度不同,同样是高血压,有的患者刚得就会出现并发症,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血压控制不好,患病时间越长,受累程度就越严重,并发症出现一般在高血压病的中后期,心、脑、肾为高血压病主要累及的器官,常出现以下并发症: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亦称中风,病势凶猛,致死率极高,即使不死,也大多数致残,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凶猛的一种。高血压患者血压越高,中风的发生率越高。高血压病人都有动脉硬化的病理存在,如脑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加上一时的激动或过度的兴奋,如愤怒、突然事故的发生、剧烈运动等,使血压急骤升高,脑血管破裂出血,血液便溢入周围血管的脑组织,此时,病人立即昏迷,倾跌与地,所以俗称中

风。凡高血压病患者在过度用力、愤怒、情绪激动的诱因下,出现头晕、头痛、恶心、麻木、发力等症状,要高度怀疑中风的可能,此时,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检查。
肾动脉硬化和尿毒症:高血压合并肾功能衰竭约占10%。高血压与肾脏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加重高血压病,高血压与肾脏损害可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急骤发展的高血压可引起广泛的肾小动脉弥漫性病变,导致恶性小动脉硬化,从而发展为尿毒症。
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肥厚。高血压患者并发左心肥厚时,即形成高血压性心脏病。该病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冠心病:血压变化可引起心肌供氧量和需氧量之间的平衡失调。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左室后负荷增强,心肌强力增加,心肌耗氧随之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心肌供氧减少,因此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冬季北方高血压高发,据统计,北方地区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30%,即每10个成人有3人是高血压,北方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南方,这种“北高南低”的趋势与饮食差异、气候因素有关。由于北方气候比较寒冷,冬天长,人体周围血管倾向于长期收缩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因为寒冷可使周围血管骤然收缩,使血压骤然升高而容易导致卒中。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天外出最好戴帽子,以免头部着凉。此外,冬季不宜洗凉水澡,要洗温水澡,更不能冬泳,因大面积的冷水刺激更容易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导致血压骤升,容易引起卒中等并发症。
高盐和高血压是两个“无声杀手”,盐摄入量减少一半,每年全球可减少脑卒中、心脏病和慢性肾脏病死亡250万人。目前,我国人群的膳食现状是钠高钾低,限盐的关键是调节钠钾比例,钠盐摄入量高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限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卫生部组织的2002年全国居名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盐摄入量比较高,每日每人盐摄入量平均达到12克水平,其中农村12.4克,城市10.9克,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地区,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每天摄取盐不高于5克,日常人体摄入的盐主要来自事物本身、烹调时的调料及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盐。味精、酱油等调味品,咸菜、酱菜等腌制品,香肠等熟食以及部分冷冻食品、快餐盒零食等都含有大量“看不见的盐”,易被忽视。所以,就从现在开始,人们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要戒掉这些高盐的

食物,预防控制高血压病。换医生不要轻易换药,保持治疗的连贯性。
高血压病是一种终生性疾病,一旦确诊,就要打一场降压治疗的持久战。高血压讲究个体化治疗,也就是说不同的患者治疗的方法各不相同,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几种药物合用进行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六大类:利尿剂、该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选择哪种降压药主要取决于药物的降压效应和不良反应。具体到每位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并适宜长期治疗的药物就是最合理的。应根据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心血管状态、靶器官受损情况,有无糖尿病,血脂、尿酸等代谢是否异常等来决定。
谢莲娜主任说,在临床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没有固定的血压管理一生,所以换一个医院就换一个医生,导致降压药物也频繁的更换,无法保持治疗的连贯性。
长效降压药物一天服用一次,可以24小时平稳降压,但是长效降压药若要达到稳定的效果,往往需要4―6周或更长时间血压控制人不满意,也不一定要换药。最好的方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用第二种药物,通过药物的优势互补作用而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如果服用某种药物降压效果良好,更没有必要经常换药。
谢莲娜主任指出,人的血压在昼夜24小时内是有一定波动规律的,在正常情况下,清晨醒来后,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上午9―11时达到高峰;随后,血压逐渐下降,下午3―6时再次升高;夜晚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觉醒前血压又缓慢上升,睡眠中的血压基本是较低而且平稳的,夜间血压下降叫做“勺形现象”。所以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测量的血压会有改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也呈现出波动性,但是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在早晨觉醒时会有相当显著的血压升高,这杯称为血压的“晨峰现象”。几乎所有的心血管严重事件: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脑卒中,主要发生在拂晓6时前后。
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应服用一线的长效或缓释降压药,长效药物与短效药物的剂量成分没有区别,只是在药物的控制技术上有所不同,长效药物是每分钟释放固定的剂量,来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







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一百多年前Riva Rucci发明了袖带血压计后医学界才对高血压的生理和病理意义有了认识。20世纪50-60年代开展了大量人群血压分布及血压与心血管病关系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了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研究高血压的流行特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和论证,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是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预测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血管病的分界点,被国际上公认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反映了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1980-1991年的10年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4.15个百分点,绝对值增长了54%。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0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与1991年比较,患病率上升31%。调查表明,在我国,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我国人群食盐摄入量高于西方国家。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12~18g,南方为7~8g。膳食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显著相关性,北方人群血压水平高于南方。在控制了总热量后,膳食钠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3及0.58。人群平均每人每天摄入食盐增加2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及1.2mmHg。饮酒与高血压亦密切相关,我国中年男性人群饮酒率为30%~66%,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加40%。
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群血压水平从110/75mm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持续增加,与血压<110/75mmHg比较,血压120~129/80~84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1倍;血压140~149/90~94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2倍;血压>180/110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0倍。脑卒中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有研究提示脑卒中发病率约为250/10万,而冠心病发病率约为50/10万,脑卒中发病是冠心病的5倍。因此,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是预防脑卒中。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我国10组人群研究表明,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病危险呈对数线性关系,基线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相对危险增加49%(缺血性卒中增加47%,出血性卒中增加54%;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危险增加46%。血压升高是中国人群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血压急剧升高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首钢公司男性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显示,收缩压120~139mmHg时,冠心病相对危险比<120mmHg者增高40%,而140~149mmHg者增加1.3倍,说明血压升高与冠心病发病的密切关联。
高血压及其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给我国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同时也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负担。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居民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

中的直接疾病负担分别是201.5亿、157.1亿和242.9亿元人民币,3种疾病合计的直接疾病负担为601.5亿元人民币。高血压导致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是62.6亿和1128.2亿元,合计直接由高血压造成的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达190.8亿元人民币,占二病合计直接疾病负担的47.7%。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72.2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为2622.20元,这意味着家庭中如果有一人因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住一次医院,就会花费一个家庭成员一年的收入,如果再加上病假及由此带来的劳动力损失,费用将更高。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是致残率高,我国1988—1997年间,城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率上升高达25%以上,存活下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3/4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和生活能力。
大规模国际和国内随机临床研究(HOT、FEVER、PATS、PROGRESS、Syst-China等)均表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及冠心病的根本。降压治疗对中国高血压患者的益处是明确的。也就是说,只要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就对病人有益处。降压治疗的目标是:普通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40 mmHg/90 mmHg以下,糖尿病、肾病等高危患者的血压降至130 mmHg/80 mmHg以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至150 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需要说明的是,降压目标是140 mmHg/90 mmHg以下,而不仅仅是达到140 mmHg/90 mmHg。如病人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如对年轻高血压患者可降至130 mmHg/80 mmHg或120 mmHg/80 mmHg。我国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危险人群巨大,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21.5%,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l%。50岁以上的人群,治疗重点应放在收缩压达标上。65岁以上人群收缩压控制率低,收缩压降压达标有难度.但仍应努力达标。
一般说来,大多数高血压需要终身治疗。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够根治高血压。临床上常用的五类主要降压药,即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钙拮抗剂(CCB),都可以作为降压治疗的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固定的复方制剂使用方便,也可作为起始用药和维持用药。推荐应用长效制剂,强调长期有规律的抗高血压治疗,达到有效、平稳、长期控制的要求。长效降压药是指每日口服一次,降压效果维持24小时的降压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两种或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才能达到目标血压,因此应提倡小剂量降压药的联合应用或固定剂量复方制剂的应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即使获得相似的血压降低幅度,不同降

压药物的联合对高血压患者长期治疗的临床预后存在影响差别。ASCOT-BPLA研究结果显示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和ACE抑制剂培哚普利的联合降血压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预防与高血压相关的严重心血管事件以及糖尿病的发生,其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降血压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的联合应用。而ACCOMPLISH研究更加积极,起始就联合抗高血压药物并且只要患者耐受就加大降压药物剂量,结果显示,与ACE抑制剂苯那普利+利尿剂氢氯噻嗪相比,ACE抑制剂苯那普利+钙拮抗剂氨氯地平在获得相同的血压降低幅度时,心血管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对危险进一步降低20%。因此,目前认为RAS抑制剂(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联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的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不仅可以更好地降低血压以使血压达标,而且对器官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危险是多因素的。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措施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应贯彻在整个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提倡高血压患者应自始至终认真改善生活方式,应戒烟、限酒、限盐、减重、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应强调降压达标的同时,注重对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治疗。ASCOT-LLA证实降压的同时给予标准剂量的他汀药物调脂治疗可进一步显著减低冠心病事件和脑卒中事件,表明综合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疾病预防有重要意义。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即使其血浆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升高,亦应接受他汀类药物的治疗。对高血压合并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或极高危患者,总胆固醇>3.5mmol/L或LDL-C>2.6mmol/L,即应考虑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
中医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尽管目前纯中药制剂在降压疗效方面无法与目前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相比,但是中医药仍然有可能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其病因多由风、火、痰、虚、瘀杂至为祟,如先天禀赋不佳,肝肾不足,血脉亏虚,复加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欲过度,起居失调,导致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痰瘀互结、毒损络脉;或内伤虚损,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心肝火旺,火热鸱张、热毒内生;或年老体衰,气血不和,阴阳失衡,气机紊乱而致血压升高。中医经典理论无论是对中医临床实践或是科研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原发性高血压开展的各项临床与实验研究亦不例外。

因高血压患者多有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因此针对本病的研究大多立足中医病证“眩晕”、“头痛”等进行。《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以上为传统理论对于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多年来,中医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认识多立足于“肝肾阴阳平衡失调”,而治疗本病的传统方法则一直以“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为主。
目前已进行了多项大规模的高血压证候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常见证型主要为肝阳上亢、阴虚阳亢、肝肾阴虚、肝风上扰、痰浊中阻、瘀血阻络等,并认识到本病与中医体质密切相关,发现高血压病的易患性病理体质主要是阴虚(阳亢)质和痰湿质,且痰湿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血压负荷增大,更容易出现靶器官损害。对本病证型演变的一般性规律的认识也逐渐趋于一致,即阳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阳虚,痰湿、瘀血可见于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医分型的客观研究报道较多,包括中医证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心钠素与P物质、环核苷酸、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浆雌二醇、左心室质量、现代心理学检测、血液流变学等诸多方面,其中以RAS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研究最多。近年来,动态血压监测逐渐用于临床研究,对于高血压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降压药疗效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除既往常用的平肝息风、滋阴潜阳、豁痰化浊等治法外,结合西医学利尿剂治疗高血压的机理及高血压与外周小血管的舒缩相关的理论,利水法、祛风法及活血化瘀法开始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而提示结合西医学可以为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对方药的研究包括对天麻钩藤饮、二仙汤、肾气丸、建瓴汤、降压延寿汤等的研究。此外,尚有一些中西药复方如新降片、珍菊降压片等亦显示有一定的疗效。单味药的研究方面,经药理证明具有降压作用的中药中,具有血管扩张作用的如防己、黄芩、钩藤、益母草、赤芍、罗布麻叶等;具有利尿作用的如防己、杜仲、桑寄生、泽泻、茯苓、萹蓄、茵陈、龙胆草、罗布麻等;具有中枢性降压作用的如远志、酸枣仁;具有钙离子阻滞作用的如防己、川芎、当归、赤芍、红花、三棱、丹参、前胡、肉桂、五味子、藁本、白芷、羌活、独活、葶苈子、桑白皮、茵陈、海金沙、龙眼肉等;具有中枢神经节阻断作用的如全蝎、地龙、钩藤、桑寄生等;具有β受体阻滞作用的如葛根、

佛手、淫羊藿等;具有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作用的如山楂、何首乌、白芍、木贼、红花、板蓝根、青风藤、海风藤、牛膝、泽泻、海金沙、胆南星、法半夏、瓜蒌、降香、细辛等,并初步阐明了一些单成分如汉防己甲素、钩藤碱、萝芙木、毛冬青甲素等的降压作用机理。
总之,高血压是当今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中最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近50年来,几代医务工作者为高血压的防治付出极大的心血和汗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不理想,分别为30%、25%和6%。这意味着我国人群多数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3/4高血压患者没有进行正规治疗,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没有达标,高血压防治任务相当艰巨。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遵循中国高血压诊治指南,积极干预和控制各种高血压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首先强调降压达标,同时注重优化联合降压方案和结合他汀药物调脂治疗,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相信在可预见的将来,在高血压的防治领域,我们一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