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在中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贸易不平衡、非关税壁垒、中方贸易逆差不断增长等问题,使中韩贸易的发展受阻。本文通过对中韩贸易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提出相应可行的解决方法,以利于促进中韩贸易平稳快速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贸易区域一体化经济合作

ABSTRACT

China and South Korea as a friendly neighbor, communication flow long history, cultural background very similar to tha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ROK trade in good conditions.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ROK trade, faced with the trade imbalance, non-tariff barriers, China's growing trade deficit and other issues, so that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ROK trade. Based on the China-ROK trade,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propose possible solutions appropriate to facilitate the promotion of stable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ROK trade, so as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East Asian region.

[Key words] trade onomic cooper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目录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5)

二、中韩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7)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

1、贸易不平衡趋势渐大 (8)

2、非关税壁垒重重 (9)

3、中方贸易逆差不断增长 (10)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0)

1、全球金融危机是造成目前困境原因之一 (10)

2、进出口商品结构差异是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11)

3、韩国在华投资的特征因素也是双边贸易下滑的原因之一 (12)

(三)、知难而进,积极应对 (12)

1、加快双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13)

2、推动两国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14)

3、加强政策扶持力度,防止中韩贸易继续滑坡 (15)

4、逐步缩小中方贸易逆差,推动双边贸易持续、稳定、均衡发展 (15)

5、加强信息交流,促进双边投资 (16)

三、中韩贸易关系今后发展展望 (17)

(一)、影响中韩贸易关系走向的因素 (17)

1、中韩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17)

2、中韩政治外交关系发展顺利 (17)

4、其他有利条件 (18)

(二)、中韩贸易发展的设想 (18)

1、贸易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18)

2、投资的自由化与便利化 (19)

3、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 (19)

4、技术合作 (19)

5、着眼未来,制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国经贸合作的长期战略 (20)

(三)、中韩贸易发展对于东亚地区的影响 (20)

1、中韩以建立自由贸易区为目标加强合作 (20)

2、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将推动韩国与东盟的一体化进程 (21)

3、中韩两国将在东北亚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21)

参考文献 (22)

中韩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

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务实的态度稳中求胜,通过贸易关系进行国内资源组合的需求不断提升。韩国国内市

场相对狭小,其发达的产业与具有竞争力的产品需要通过贸易等渠道输送出去并获得更大的发展。韩国的人力成本已相当高,据有关资料显示,韩国的薪资水平是我国的8倍左右,而我国庞大的市场、丰富而又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特别是大型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韩国均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韩国的资金技术、出口加工商品零部件和市场也正是我国改革发展所需。当前,韩国也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来解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中韩两国通过贸易关系进行国内资源组合、增强经济实力的需求不断提升,互为贸易伙伴地位也同时得到巩固。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大背景下,我国更成为韩国的投资热土,2005年我国对韩国的双边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2007年达到1598.8亿美元,是1993年的19.6倍,韩国稳居我国第六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同时,也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重点对象。根据韩方提供的数据,2000 年我国成为韩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全年贸易额达184.5 亿美元,占韩国全年外贸总额的10.7%;2001年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1位;2003-2007年,我国连续5 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对我国贸易额从2001 年的181.9 亿美元迅速增至2007年的819.9 亿美元,年均增速为28.5%,大大高于同期韩国对外贸易年均16.3%的增速。目前,我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投资合作伙伴和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进入2008年,中韩两国贸易继续稳步增长,全年贸易额为1861.1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6.2%,继续保持我国第六大贸易伙伴

浅谈中韩关系

浅谈中韩关系 摘要:中韩建交24年来,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平稳快速发展。但由于韩国强势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使得东北亚区域的安全形势更为复杂、难于解决,而中韩关系也跌到历史冰点。本文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中韩之间的关系变迁,阐述了我国与韩国之间的关系现状。面对复杂的安全形势,我们要清醒认识两国发展态势,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关键词:中韩关系;萨德系统;历史文化;解决途径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六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亚洲已然崛起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而中韩作为两个地区大国,自于1992年8月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中韩不断开展高层往来,增进互信共识,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 在政治方面,中韩两国近年来越来越感觉到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彼此为解决地区问题开展密切合作。中韩曾合作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韩同是东盟地区论坛的对话伙伴,参与“10+3”会谈,共同致力于地区和平与经济发展。在经贸合作方面,目前,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韩国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据统计,中韩双边贸易额由1992年的50.3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近60倍。在文化交流方面,以韩国电视连续剧、流行音乐、游戏、服饰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据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就达33亿美元。同时,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2004年底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然而近期以来,由于美国、韩国强势宣布联合部署萨德系统,使得韩国开始引火烧身,中韩关系也出现了动荡,如今这股风波还在一路蔓延。接下来将分别从中韩历史关系和现状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我国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来维护国家安全。 二、中韩历史关系发展 中国与朝鲜半岛交往的历史几乎贯穿于整个中国历史。中韩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是中国通过海上与之交往最早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韩交往的历史上,几乎每一次重大事件都与山东半岛有关联,历代山东人为中韩文化交流和中韩 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2018-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word格式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 中日韩三国之间贸易关系及结构分析(1)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计算中日、中韩和日韩的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出以下结论:三国之间贸易量前10类产品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60%。其中,韩日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中日和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又高于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过这三国之间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很小。【论文关键词】贸易关系与结构产业内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产业内贸易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量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相上下,甚至更高。201X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55%,亚于欧盟的65.5%。根据201X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005.63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8.43%。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达724.30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3.28%,即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31.70%。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中日双边贸易额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双方进出口总额达1884.88亿美,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17%左右;韩国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10.54亿美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6.4%。一、中日韩三国之间主要贸易商品结构笔者对201X年中日韩双边贸易产品分析发现,双边的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按《协调制度》即HS编码两位数的十类商品上。中日双边贸易量前十类产品中有四类是雷同的。主要集中在84章(机械器具及其零件)和85章(电机、电器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设备及其零件),还有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另外六类不雷同的商品中,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为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61章(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95章(玩具、游戏或运动用品及其零附件)、94章(家具寝具灯具等)、64章(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16章(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而日本对中国出口商品则是72章(钢铁)、29章(有机化学品)、39章(塑料及其制品)、87章(车辆及其零附件,但铁道车辆除外)、73章(钢铁制品)和74章(铜及其制品)。中韩双边贸易量前十位商品中有六类雷同,主要集中在84章(机械器具及其零件)、85章(电机、电器设备、录音机及放声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设备及其零件)、90章(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27章(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29章(有机化学品)、72章(钢铁)。另外四类不同,中国出口到韩国的商品为62章(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76章(铝及其制品)、10章(谷物)、73章(钢铁制品);而韩国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为39章(塑料及其制品),87章(车辆及其零附件,

浅谈中韩贸易关系

浅论中韩贸易关系论文关键词:中国;韩国;贸易;合作论文提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解决问题,推进两国贸易发展。一、中韩贸易现状(一)中韩贸易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

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胡锦涛出访首尔期间,曾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商定,双方将共同努力,争取于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使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显然,这是一个深具挑战性的目标。卢武铉总统也利用胡锦涛到访机会宣布,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回应指出,此举有助2012年实现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中日韩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韩贸易关系浅析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设想下的思考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小组成员:马杰张婧郭凯 李立宝向雪松

摘要:中日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 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国家间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并解决问题,推进三国贸易发展。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贸易关系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贸易大国,日本是发达国家,韩国是新型工业国家,三国在过去十几年中在经济上相互合作和竞争,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量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不相上下,甚至更高。2004年,中日韩外贸总额超过两万亿美元,其中58%来自三国之间的区域内贸易,高于北美自由贸易区55%,亚于欧盟的65.5%。 根据2005年中国海关统计数据,中国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005.63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8.43%。日本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达724.30亿美元,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13.28%,即中日两国的贸易额占韩国进出口总额的31.70%。中国是日本第二大的贸易伙伴,继续保持日本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地位,中日双边贸易额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双方进出口总额达1884.88亿美,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17%左右;韩国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两国的进出口总额为710.54亿美元,占日本进出口总额的6.4%。 一中日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伴随着中日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打破了国家的、地区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快了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国家间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使得共同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中日经济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寻求更多方面的合作,使双边贸易再上新的台阶。 多年来,中日关系日趋密切,政府高层渐渐开始往来,两国之间不断增进了解,经济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也逐渐成为日本最重要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来源国之一 1.从1980年开始中日两国即成为经贸合作伙伴,贸易额从当年的94亿美元增加到2006 年的2073美元,增长近2200%。 2.在2007年上半年,中日贸易额约达1067.9亿美元,首次跃升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国。据 日本财务省日中贸易统计,从国别和地域贸易额的比较情况来看,中国占日本贸易总 额的17.65%,占第1位,之后顺序是:美国1000.6亿美元,韩国380.1亿美元,中国 台湾299.1亿美元在2007年,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作为世界 第4和第2大经济体,中日两国共占泛亚洲GDP的82% 3.据日本《国际贸易》报道,日本财务省公布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日贸易额为27.7836 万亿日元,较上年减少0.3%,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首次减少。其中,日本对华 出口额为12.957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0.9%;进口额为14.8258万亿日元,同比减少 1.4%,日方逆差1.8680万亿日元。08年9月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11 月、12月双边贸易额均出现大幅下滑,中国仍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4.2009年中国、美国和韩国是日本前三大出口贸易伙伴,出口额分别为1096.1亿美元、 937.4亿美元和472.5亿美元,下降12.3%、31.7%和20.5%,占日本出口总额的18.9%、 16.2%和8.1%。据日本海关统计,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2320.9亿美元,下降13.6%。 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096.1亿美元,下降12.3%;自中国进口1224.8亿美元,下降 14.7%。日本贸易逆差128.7亿美元,下降31.2%。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 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5.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2010年中日两国间的贸易总额为3018.5亿美元,与2009 年相比,增长率为30% 6.据《日本经济新闻》8月16日报道:16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宣布,2011年上半年中 日间贸易总额为1631亿510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创同期历史新高,仅次 于去年下半年的1634亿8684万美元。 中日两国贸易增长趋势如下图所示:

中韩关系

中朝关系现状原因探究之民族主义分析 09社会学班090802002 陈晓艺摘要:2010年5月1日至10月1日的上海世界博览会赢得了全球的瞩目。但是,5月30日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韩国馆发生的“踩踏事故”以及随之而来的“69圣战”,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中韩关系之间的矛盾局面使得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探究。民族主义是一种古老而成熟的社会意识,它对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均能产生影响,在这里通过对韩国民族主义的分析探究中韩关系现状中存在的一些现象的原因。 关键字:韩国民族主义中韩关系、 正文: 中韩之间从古至今就存在比较复杂的关系,自92年建交以来因经贸反战起来的相互关系不断升温,然而这种近似蜜月的两国关系近年来发生了急剧逆转:从04年因高句丽王国的历史归属到05年韩国申报“端午祭”到06韩国首尔大学历史教授宣称朝鲜民族发明了汉字,到06年朝企称豆浆为韩国人发明再到07年韩国学者称中国神话大多源自韩国,再到08年韩国朝医协会称韩国针灸标准替代中国成为世界标准再到10年上海世博会是因踩踏事故而引起的“69圣战”………这一系列的事件使得中韩因文化导致的矛盾争端不断的升级。就让我们从最近的说起:“69圣战”。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69圣战”?其实所谓的69圣战指的是:韩国明星:super junior 在世博会演出时本来预定发票数千张,但最终只发票500张,从而造成大批粉丝在场外造成的混乱,踩踏,甚至在混乱中有粉丝向阻止进入场馆的志愿者和武警吐口水。随后,以“魔兽世界吧”为发源地,在天涯,猫扑等网站出现了网友组织的反对super junior 及粉丝的活动,众多网民相约在6月9日7点在知名论坛对韩国明星团体以及粉丝进行爆吧。(百度)这次事件以“圣战不死,脑残不休”为口号,引发了大股的反韩热流。“69圣战”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响应,硅谷动力记者发现关于这一事件在两天之内的关注度就达到了23000而在国内各大的知名网站与此相关的时间也被放到了头条。为何69圣战能够引发大众如此高的关注度?究其根源,这是中朝矛盾激化的又一表现形式。 在韩寒的一篇博文中这样写道:“中国和韩国官方之间始终没有多大的敌意,我不明白为什么两国的年轻人之间会有这么大的敌意,我们又何必这样莫名其妙的仇视和对立”当然我不清楚中韩官方之间是否存在矛盾以及其矛盾的大小,但是我却能切实的感受到两国年轻人之间存在仇视。单从中方来说,在广大的同学之间不乏有众多对韩国政府非正面的评价。从这些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众矛盾广泛的存在。就让我们从韩国民族主义的方向入手对这些评价进行简单的分析以便采取更合理的措施以应对,这样才能更加促进两国之间的交流。 李建明(辽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在对韩国的调查了解中分析得出了韩国民族主义的特征。我们就用这些特征来分析中朝在交往过程中的种种表象。 第一:我们可以看到近些年来,韩国电影,电视剧,韩语热潮,韩国服饰以及韩国艺术的风靡,这所有的一切都如大浪一般汹涌而来。我们可以看到韩国电影占据很大的市场。韩国明星成为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年少女谈论的焦点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多了很多的哈韩族。这些现象的背后恰恰的是韩国政策的体现。由于韩国民族成份单一,传统文化内部同质性极高,“民族自豪感”较强,具有明显的“同质性”。(《学理论》 2008年第18期总第496期)。众所周知,自古以来,韩民族在朝鲜半岛过着比较封闭的生活,与外界接触较少,而且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人口流动更少。对于民族构成,由于很少与外界进行人口流动致使朝鲜民族的民族构成相当单一,几乎都是朝鲜族人,其比重大于98%。文化方面得益于本国民族主义者整理和保存,保持了相当完整的朝鲜民族文化,而且人民对其文化认同比较一致。所以,基于民族构成单一和文化一致性,导致朝鲜民族的“同质性”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

ECONOMIC R ELATIONS AN D F RE I GN PRACTICE IN TRADE 87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包括电视、出版、娱乐、新闻、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财富中比重越来越大,业已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各国纷纷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与贸易的领头羊,其文化产业产值占GDP 的20%左右。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等一些国家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文化发展机构,在政策和财政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具有丰富资源的文化大国的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低,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高,文化贸易存在较大逆差,尤其是在知识含量高的文化贸易上存在严重逆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后“文化立国”方针的确立,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业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所以韩国近年来文化产业与贸易的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这对于捍卫文化安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乃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韩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格局 (一)韩国文化贸易的现状 韩国的文化产业也叫做“内容产业”,是指文化艺术商品制作和流通产业,包括动画、音乐、游戏、出版漫画、电视、电影等内容。1998年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使得政府认识到单一产业结构脆弱性,所以于1998年提出“文化立 国”的方针,把低消耗、无污染、利润核心在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韩国出口创汇的战略性产业。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韩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得到了飞速的跨越式发展。根据2005年5月初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2003年涵盖韩国出版、漫画、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互联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44万亿韩元,占当年韩国GDP 的6%(世界平均为4%,中国为3%)。2003年,韩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为6.3亿美元,其中电影出口164部,金额为3098万美元, 2004年为194部,金额为5828万美元,增长88%。其他产业的详细情况请见表1和表2所示。 另据韩国报纸报道,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75%的产品是从韩国引进的。在电视剧方面,2005-2006年韩剧占据了我国各省台电视剧时间的25%,且主要为黄金时间。 韩国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仅停留在数据上,相关的经济波及效果的报告统计显示,仅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 表1韩国主要文化产业2003及2004年度出口额 项目 年份 2003年 出口金额(万美元) 2004年 出口金额(万美元) 电影30985828电视剧33087150动画7572—出版 14964 — 资料来源: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资料整理得 AND PRACTICE RADE IN RELATIONS RE GN 北京工业大学 赵书华 王华强服务贸易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第2期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范爱军金宁 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 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 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1997年,局势有所好转,双边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增幅达20.3,但已与1996年以前的增长势头不可同日而语。1998年,双边贸易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韩国还是当事国之一,这样,中韩贸易的增长步伐戛然而止。从1998年年底的统计数字看,双边贸易出现了史无前例的负增长,降幅达11.6。1999年上半年,双边贸易虽有所恢复,但增长速度并不快。

中韩双边贸易

课程国际贸易地理 姓名葛明亚 2012/5/30 中韩双边贸易 摘要:中韩建交为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十年来, 中韩贸易迅速发展, 其突出

特点是增速快但严重失衡。由于中韩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而产生的比较优势, 中方出现巨额逆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中方贸易逆差增速下降, 贸易失衡关系已开始有所缓和。中韩从正式建交以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和平友好的理念已根植两国人民心中。 关键词:双边贸易额中国对韩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双边投资政治外交关系发展 一.两国双边贸易的情况与发展 中韩两国的经济交流从1975年开始,当时主要通过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间接贸易,贸易规模小。1980年代后两国贸易渐增,各种经济交流与合作也呈现大规模、多样化趋势。二国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快速发展。人员互访从1992年的13万人上升至2006年的480万人;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的50.3亿美元上升至2006年的1,343.1亿元,在国家和地区中韩国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对象,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其中中国向出口额445.3亿美元,自韩国进口额897.8亿美元。2008年李明博访华,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各领域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一)双边贸易额 1-1我国对中韩贸易额的简易统计

从上表我国的简易统计中可以看出近两年的进出口贸易状况,我国出口从2009年的-27.4%上升至2010年的28.1%,进口状况从2009年的-8.5%升至35%,贸易逆差由488.7升至696.3。 但是,根据韩关税厅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进出口总额)为1409.5亿美元。其中韩出口韩出口867.0亿美元,同比减少5.1%,韩进口542.5亿美元,同比减少29.5%。2010年,中韩贸易额2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我出口687.7亿美元、进口1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我逆差69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2.5%。韩是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从我国统计的表格与韩方的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韩国与中国在贸易收支上的进出口额不同,主要原因在于各自对进出口统计的差别。其中,中韩双方对中国香港的出口贸易未计入双方贸易是导致上述双方贸易收支平衡出现巨大差异的主要因素。 2011年,据韩知识经济部发布数据显示,中韩贸易总额为21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占韩国全年贸易总额的19.77%。其中,韩对华出口1298.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4.2%;韩自华进口841.1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占韩国进口总额的16.6%。韩对华顺差457.0亿美元,同比增长1%。我继续保持韩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以及进口来源国地位。 据韩国关税厅今年2月15日公布《1月进出口动向(确定值)》显示,今年1月份,中韩进出口总额166.20亿美元,占韩进出口总额的19.6%,同比减少2.8%,自2009年10月(-6.6%)以来27个月间首次出现负增长。其中,我自韩进口97.99亿美元,占韩出口总额的23.7%,同比减少2.3%,自2009年8月(-10.3%)以来29个月间首次出现负增长;我对韩出口68.21亿美元,占韩进口总额的15.7%,同比减少3.5%,自2009年11月(-3.9%)以来26个月间首次出现负增长;我贸易逆差29.78亿美元。分析称,春节假期导致工作日减少是1月份中韩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双方贸易严重失衡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韩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商机,也给韩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1992年以来,韩国在对华贸易中始终处于顺差地位。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末,韩国对华贸易顺差累计已达2394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出口市场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2007年,韩国的对华出口总额超过其对美日两国的出口总额,韩国4800万人口中,每年有近500万人次往返于中韩之间,70多万人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中国对韩国的经济影响,用举足轻重来表述毫不为过。 由于中韩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照比较优势原理,中韩传统贸易是中国向韩国出口初级产品或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如原材料、农矿产品、纺织服装、皮革等,而韩国出口的机电产品等增加,但也多以零部件等为主。这种建立在技术层次差异上的商品结构,使中韩双边贸易本身就存在不平衡的因素。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传统的垂直贸易分工结构逐步被打破,开始朝着水平贸易分工方向发展。这在双方电子产品领域的贸易上表现突出。尽管如此,中方出口的电子产品附加值较其进口的同类产品仍有一定差距。 韩国对中国出口集中于少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工业、重化学工业等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国对韩国出口商品大量集中于农产品和轻加工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

2019版二轮创新思维语文苏版练习板块一专项四第一讲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Word版含解析

2019版二轮创新思维语文(苏版)练习:板块一专项四第一讲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Word版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

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脚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 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

浅谈中国与朝鲜在历史疆域问题上的分歧

浅谈中国与朝鲜在历史疆域问题上的分歧 图:长白山天池 朝鲜、韩国史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将整个“朝鲜通史”划分为以下几个历史阶段: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青铜时代——古朝鲜(新金属时期、卫满朝鲜、汉的郡县)——诸联盟王国(高句丽、辰国与三韩)——三国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南北国时期(新罗、渤海)——高丽——朝鲜——韩国。还有一种非学术意味更多一些的观点,则是以传说中的“檀君朝鲜”,来标记青铜时代和古朝鲜时期。 对于这个历史延续关系的表述,中国学者的观点与朝、韩学者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朝鲜半岛的青铜时代比中原大约晚了2000年。正是青铜时代的中原居民将青铜文化带入了朝鲜半岛,从而才开创了那里的文明史。公元前11世纪,箕子(名胥余,殷商王族)在朝鲜

半岛北部建立了“箕子朝鲜”,其政体是西周王朝的一个侯国。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以及汉朝设置的诸郡县之间,有着确凿 无疑的历史传承关系。箕子朝鲜的存在与否,关系到朝鲜半岛文明史的起源和民族国家的源流等关键问题。如果我们把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时期称为“古朝鲜”时期,那么这个“古朝鲜”与现在的朝鲜、韩国古代民族国家显然并无直接的渊源关系。而这恰恰正是朝鲜、韩国一些人极力否认“箕子朝鲜”历史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高句丽、渤海诸民族源出我国东北地区。在某些历史时期,它们的活动范围或者政治统治范围曾经扩展到朝鲜半岛的中部。但高句丽和渤海国仍属于 古代中国地方民族政权,沿袭的是汉四郡的统治。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句丽史和渤海史研究被人为地蒙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核心就是归属问题。 高句丽古国是公元前1世纪勃兴于浑江、鸭绿江中上游一带的古代中国地方民族政权。最初,其无论从政治、种族以及地望上都与朝鲜半岛南部的居民没有直接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高句丽日益强大,向西扩张到辽河流域,向南则进入了朝鲜半岛。它首先攻击乐浪郡,迫使其内徙,然后才开始与半岛南部的土著城邦小国发生直接联系。迫于中原王朝的压力,高句丽于公元427年将都城迁移至平壤城(今朝鲜平壤),但这并不说明它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个朝鲜古代国家。除地望相接外,高句丽与百济、新罗

中韩关系现状与发展

中韩关系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论述中韩关系的发展及其前景展望。一、中韩关系的发展现状:。二、中韩关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是朝韩问题,2是与美国之间的关系。三、中 韩关系前景展望: 【关键词】中韩关系;成就;发展;展望; 一.中韩建交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中韩建交20年来,双边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得到了中韩两国政府及学界的广泛认可。在政治领域,20年间中韩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会谈进行了55次,双边高层交流和外长定期互访形成机制。双边关系从友好合作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政治互信得到加强。两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双方共同努力促成了朝核问题四方会谈及六方会谈,搭建了各方沟通的平台。在经济领域,中韩目前互为第一和第三大贸易伙伴,2011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206.3亿美元,是1992年的35倍。双边经济合作也从简单的贸易往来发展到包括投资、金融、物流等各个领域的全面经济合作。在人文领域,两国在教育、媒体、文艺、体育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中韩人文交流持续活跃,两国文化部门在文学、艺术、动漫、游戏、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各个领域都保持着很好的合作关系,2011年双边人员往来达到640.5万人次,每周约有830趟航班往返于两国。两国还互为第一大留学生派遣国,官方和民间的人文交流双轨并行,稳步发展。在军事安全领域,中韩从军校交流开始,逐步扩大合作的广度和深度。2008年,两国签署《有关建立韩中海空两军间直通电话及运营的谅解备忘录》,开通作战司令部级军事热线;2011年,两国又建立高级国防战略对话机制。总体上看,中韩两国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己进入“军事合作的低级阶段”。 中韩关系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首先是由于政治上的相互理解。中韩建交始于两国相互放弃敌视态度,达成政治上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中美关系解冻,中韩关系也随之松动,官方的非正式交往和民间交往开始启动。随着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和韩国开展北方外交,冷战格局下中韩对峙的坚冰逐渐消融,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建交前后贸易分析 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在文化、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具有几千年的睦邻友好的历史。1992年中韩建交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政治环境。贸易规模迅速增加。今年是中韩两国建交十九周年,近二十年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不断加深,双边友好关系不断发展。两国贸易也持续稳步上升,经济合作日益扩大,合作领域越来越多。互利互惠、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已逐步成为两国进一步扩大双边经济贸易关系的方向。这个方向使两国经济贸易以健康的结构、稳定的速度不断向前发展。但一些问题也变得突出,如双方贸易不平衡问题,贸易摩擦问题等,这严重影响了中韩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两国政府必须认真思考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韩建交前两国贸易情况 中韩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80年代初就一直相互敌视,没有任何直接交往,但从1983年北京申办亚运会后,两国民间交往日趋加强。到了1991年11月,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率团前往汉城(现在的首尔)参加在那里举行的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受到韩国总统卢泰愚的接见。 1992年4月,亚太经社理事会第四十八届年会在北京举行,韩国外务部长官李相玉获邀出席。中国方面看准了时机,由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钓鱼台宾馆会见了李相玉,并与他就改善双边关系进行接触达成协议。这两次官方交往预示着中韩建交的谈判的到来。1992年8月24日上午9时,我与韩国外长李相玉在钓鱼台国宾馆芳菲园正式签署了中韩建交公报。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和相互隔绝的历史。但鉴于当时复杂的东亚形势——涉及中国台湾和朝鲜的利益,因此,中韩两国严格保密建交谈判事宜,韩国方面更是做得“滴水不漏”。 中韩建交前, 两国通过香港或第三国进行间接贸易。1991年中国国际商会和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分别在首尔和北京互设了民间贸易办事处。1992年两国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50亿。 二.中韩建交后两国贸易现状 中韩两国自1992年正式建交以来,两国间经由香港的转口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贸易的比重逐渐上升这种贸易方式的转变,总体来说,使得中韩两国间的商品贸易额迅速上升,但受到两国贸易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波动性。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中韩关系的演变

浅论中韩贸易关系 论文关键词:中国;韩国;贸易;合作 论文提要:中韩建交十几年来,积极开展经贸合作,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两国贸易突飞猛进,国家间越来越相互认同,相互依赖,共同利益增多,经济互补性渐强。但随之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明确并解决问题,推进两国贸易发展。 一、中韩贸易现状 (一)中韩贸易现状。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日韩三国学者就提出构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但是由于三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使得这一构想迟迟未付诸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可以利用与韩国友好的政治关系,提前与韩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胡锦涛出访首尔期间,曾与韩国总统卢武铉商定,双方将共同努力,争取于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使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显然,这是一个深具挑战性的目标。卢武铉总统也利用胡锦涛到访机会宣布,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也回应指出,此举有助2012年实现中韩贸易总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4859210.html,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 作者:马欢欢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3年第06期 摘要: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至今已有20余年。在这20年里,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国。但与此同时,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如何看待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对中韩双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这也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韩;贸易逆差;贸易结构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06006302 1 中韩贸易发展状况 1.1 中韩经贸关系稳定增长 中韩两国地理相邻,交通方便,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这为中韩贸易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在经济方面,韩国发展水平比中国高,在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有些优势。而中国市场潜力比较大,而且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这使得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为两国开展贸易往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韩贸易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是以间接贸易方式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的小规模的商品贸易。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前的1991年,中韩贸易额已达44亿美元。1992年8月两国正式建交后,双方经济合作关系经历了快速启动和高速发展两个阶段(见表1)。 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整理得出。 由表1可以看出,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50.3亿美元发展为2012年的2151亿美元,年贸易额实现了42倍的增长。尤其是建交后的第二个十年,两国的经贸发展则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这十年中,除了因金融危机导致的2009年贸易额及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2012年贸易额有所下降外,其他年份中韩贸易额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中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都超过40%。自2007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伙伴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含欧盟和东盟)。而截止2011年,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9年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连续5年成为韩国的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时事与政治课论文)

浅谈中韩关系现状及发展障碍自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 ,两国由破冰之旅发展到现在密不可分的政治、经贸、文化等政府和民间合作关系 ,仅仅用了21年的时间。21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 ,但中韩关系却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方面 , 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 1992年 9月 , 即中韩建交仅一个月 , 韩国总统卢泰愚访问中国 , 同中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等协定,启动了中韩关系发展的进程。建立外交关系后 ,双方历届领导人频繁互访 ,坦诚地讨论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和共同关心的问题 ,确立了双方进行各领域合作的基础。2003年韩国现任总统卢武铉应胡锦涛主席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双方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 ,推动了中韩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方面 ,两国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成果显著 中韩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很快。1992年两国建交时 ,贸易额仅为 50亿美元 , 2004年达到 900亿美元 ,增长了 17倍。而且两国经济合作并没有饱和 ,正处于发育阶段 ,合作前景非常广阔。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性高速增长 ,成为韩国提高产业结构的契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 ,在市政、场地等建设方面为包括韩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众多的机遇 ,而韩国家电和汽车等产品在中国热销显示了韩国企业的竞争力 ,也是近几年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各界交往活跃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 ,是隔海相望的近邻 ,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 ,两国民众的天然亲近感和相近的文化传统使两国国民比其它国家的国民之间更容易互相理解和沟通 ,更容易“寻求友谊、繁荣文化” ,两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及不少地方政府之间均建立了友好交往与合作关系。随着双方交往的日益紧密 ,“韩流”和“汉风”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韩国电影、流行音乐、服饰为代表的“韩流”正以强劲的势头在中国掀起了韩国大众文化的热潮。同时 ,在韩国也掀起了被称为“汉风”的中国热 ,并在 2004年底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中国孔子学院和亚洲第一个中国文化中心 ,学习汉语热在韩国不断升温。另外 ,中韩在教育和旅游方面交流甚密。截止 2004年 3月韩国在华学习的留学生已接近 4 . 4万人 ,占外国留学生在华总数的 40% ,而中国在韩的留学生也已达到 6000多人。1998年中国政府将韩国地位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之一 , 2004年两国旅游人员往来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