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解说词 - 7

《故宫》解说词 - 7
《故宫》解说词 - 7

《故宫》解说词

第七集故宫书画

这里是皇帝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200多年前,一个名叫弘历的皇帝常常独自坐在这个不足6平米的小暖阁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堪称绝世珍品的书法。它们是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弘历认为,这是整个大清帝国汪洋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东西,为此他特意将这间小屋改名为“三希堂”。

正是这位爱好书画的皇帝,成就了整个清王朝的宫廷书画收藏,中国的书画收藏史也因此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在这位乾隆皇帝当政的那半个多世纪里,他将这座皇家宫殿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书画博物馆!

今天,当人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可能想不到,在这片宫殿里的这样一些地方,都曾经存放过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心灵的证明。将近600年的岁月中,就在这些宫殿里,它们传递着华夏文化的审美价值和观念。今天,它们依然深入我们这个民族的内心世界。

对于一位肩负治国重任的当朝皇帝来说,收藏书画不过是个人微不足道的消遣爱好,但恰恰因为弘历是个皇帝,而且还是个盛世帝王,他个人的这种风雅情趣就引发了一次历史空前的书画大聚集。几乎所有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都在他在位的60年间,进入了紫禁

城。今天我们能够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到的那些最珍贵的书画文物,大多源自弘历的毕生收藏。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乾隆朝之前,紫禁城里的书画收藏史。最初进入这座皇城的书画来自元代宫廷旧藏。作为胜利者,明王朝接管了属于前代王朝的一切遗物。这些曾经被元代宫廷保管的珍贵书画,被新主人钤上了新的印章。这样轻轻一印,历史就又翻过了一页。

然而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这些前代书画并没有更多的兴趣。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如花妙笔,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大批军用物资的图像,“思得多马,牧于野郊,有益于后世子孙,使有防边御患”,这位马上皇帝欣赏的似乎只是广备军马的战略意识。

整个明王朝的宫廷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的书画收藏活动,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是查抄犯罪大臣家产的收获。

万历十年,富藏书画的权相张居正去世,他生前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事逐渐被政敌揭发。万历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性格古怪的人,他最大的特征是小气和贪财。虽然我们无法解释,一个富有四海的人为什么会对金银财宝那么感兴趣,但确实当有人提到张居正富可敌国的财产时,一直保持沉默的万历终于动心而且愤怒,抄家行动迅速开始。

就这样,臣子家藏的书画变成了宫廷内府收藏,但这似乎更像一场财富的转移,整个过程与艺术本身无关。

不但入藏有限,明王朝的宫廷书画还不断地流失,而最主要的原因居然是开军饷。

[胡忠良访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

崇祯时期已经到明末了,因为当时是两线作战,那么就是一个要是在国内来围剿这些起义军,那么在关外就要对满清来作战,所以呢,就是这个军饷,就造成了国家国库已经非常空虚,直到起义军围城的时候,崇祯他也是在《明季北略》这本书里记载,他搜刮宫中,只搜刮了三十万两来助饷。

当崇祯皇帝在煤山脚下上吊的时候,他身后的紫禁城早已经是空空如也了。

而后,新朝来临。

从关外来的铁骑,很快证明了自己对正统中国文化的兴趣。等到这个王朝“盛世”开始的时候,它已经拥有一个开明,且有深厚汉文化修养的君主。

康熙皇帝的身边聚集了一批汉族文臣,他们得到皇帝格外的优待。这里面有一个叫高士奇的人特别值得一提。

[来新夏访谈] 天津南开大学教授

他在康熙周围,有时候康熙,有些这个地理知识,这个风俗人情,就要咨询他,他都能很快的回答,康熙有些诗做了以后,他都可以来奉和,所以很得康熙的欢心。

高士奇不但逢迎乖巧,而且格外地精明,在向皇帝进献书画这件事情上,他异乎寻常地胆大,他竟然敢欺骗皇帝。

他进献给皇帝的书画都记载在他的一本书——《江村销夏录》中。

在这本书里,高士奇对每件书画的外观特征详细记载,但对书画的真伪优劣却都没有说明。

事实上,除了公开出版的《江村销夏录》之外,高士奇编纂的书画目录还有另外一部,后世称之为《江村书画目》。

[杨丹霞访谈]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

另外一本,是他自己这个私家这个珍秘的一个底账,它重要的有两个内容:一个内容是说,他对于这件藏品,他自己的意见鉴定意见,他是注明白的。那么第二点就是,这个东西是可以进献给皇帝的,还是说可以随便馈赠给亲戚朋友的,这也在这个东西边上都注出来的。

翻开高士奇自己的批注,他的用心一目了然:做工精细的假画是可以拿来进献皇帝的;真正有价值的名作真迹,则要永远秘密地珍藏在自己手中。

不过高士奇死后,他的全部藏品还是进入了皇宫内府,纵然他对书画着迷且精明过人,可他的心机还是斗不过时间和皇权。

高士奇去世32年后,康熙皇帝的孙儿弘历登基,年号乾隆。这位乾隆皇帝在热衷书画方面可算与当年的高士奇不相上下,不过当年他在这里赏玩他最珍爱的三件书帖的时候,却并不知道,他手中署名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作品,其实是唐宋时期的仿本,只有王珣的《伯远帖》是东晋时候的真迹。但尽管如此,这些收藏也足以值得夸耀了。

像三希堂三帖这样,有着千年历史的书画作品,在进入紫禁城之前都经历过无数惊险。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中国书画收藏史上那些令人心痛的劫难:

在14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被西魏军队围困在江陵城,在投降前夜,萧绎将他收藏的14万卷,囊括天下精华的书画典籍,一夜之间焚毁。

1300多年前,隋炀帝沿运河下扬州,东都洛阳收藏的书法名画随船前往,途中船只倾覆,随行书画大半落水。

距今800多年前,金兵攻陷汴梁,宋徽宗的空前收藏从此散落流失……

了解了这千年传承的惊心动魄,当我们再回到当年弘历赏玩三希书帖的这间小屋,就不难体会,无论是在乾隆年间还是现在,能够看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真迹,是多么的弥足珍贵。

千年以来,书画的聚散流迁总与帝王命运、王朝更替相关。今天我们还能够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厅里看到这样的作品,则与300年前那场改朝换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末战事四起,大量宋元以前的书画珍品流散民间。到清康熙年间,随着社会逐步安定,民间书画精品渐渐汇集到少数大收藏家手中。等到乾隆皇帝开始从民间收画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简直就像是几个现成的书画精品库。

这些书画入宫前,它们在民间的主人,用加盖鉴藏章的方式,将自己的印记永远地留在了画卷上。就是这些印章,记载下了每一幅书画的命运变迁。

这幅画叫《雪景寒林图》,是北宋大画家范宽的作品。它曾经为故宫旧藏,现在则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幅画自问世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到清朝康熙年间,被天津一个名叫安岐的大盐商收藏。

康熙后期,安岐在天津贩盐发家,之后他就开始大量收集古书画,并将自己的收藏著录成书,就是这本《墨缘汇观》。从书中的记载来看,当年安岐所藏的书画不但数量庞大,而且多为年代久远的名家珍品。

然而到乾隆初年,由于天津盐场外迁,新兴盐商取代了老盐商,安家也随之败落。

安岐手中这一大批书画精品,陆续被宫廷收购。

在乾隆皇帝得到的这些安岐藏品中,有一幅山水画格外特殊,甚至还因为它引出过一段书画收藏史上的笑谈,这就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

[曾君访谈]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研究员

黄公望晚年,它是最后一部作品,他最有名就是说,一个是元代的绘画,对明清的绘画有特别大的影响,在元代绘画里面,黄公望是首屈一指的,在黄公望的作品里面这个《富春山居图》又是最好的,

所以就像邹之麟他有一个题跋里面讲,他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就好比王羲之的《兰亭序》,书法里面的《兰亭序》。

这样一幅中国文人绘画的颠峰之作,在后来的300年间被世人竞相收藏。明末,一个叫吴问卿的人得到了它。吴问卿对这幅画算是真正的爱不释手。《富春山居图》后面有题跋记载,此人不但吃饭睡觉都要带着它,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什么家财都可以不要,就只有这卷《富春山居图》一直带在身边随自己一同逃难。正因为吴问卿太爱这幅画,他临死的时候,便决定将它烧掉为自己殉葬!

当时《富春山居图》已经被吴问卿扔进火中,眼看一代宗师的名作就要化为灰烬,这时,是吴问卿的侄子偷偷用其他画卷将它从火盆中换了出来。但即使如此,抢救出来的《富春山居图》也已经被烧成了两段。

《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后,被吴家分别加以装裱。启首一段装裱成为后来的《剩山图》,如今存放在浙江博物馆。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弘历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重新装裱后的无用师卷虽然不是原画全貌,但画中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得以保留。这幅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风格的传世巨作,辗转经过多人收藏,最终被安岐买到。

安岐过世后,《富春山居》无用师卷在乾隆十一年的冬天来到了弘历面前。但此前弘历已经得到了一卷《富春山居图》,也就是那幅最著名的假《富春山居》,后世称之为子明卷。

子明卷是明末文人临摹的《富春山居》无用师卷,后人为牟利,将原作者题款去掉,伪造了黄公望题款,并且还伪造了邹之麟等人的题跋,这一切都把弘历蒙骗了。

事实上子明卷仿制的漏洞并不难发现。元代书画上作者题款都是在绘画内容之后,而子明卷却将作者题款放在了画面上方的空白处,这明显不符合元代书画的特点。但弘历的书画鉴赏水平,显然并不足以看出这些漏洞。这卷后人仿造的《富春山居》子明卷不但被他视为珍宝时时带在身边,而且真迹无用师卷的出现,也没让他推翻自己的错误判断。

他一边坚定地宣布无用师卷是赝品,一边又以不菲的价格将这幅所谓的赝品买下。理由是,这幅画虽不是真迹,但画得还不错。为此他还特意请大臣来,在两卷《富春山居图》上题跋留念。来观画的大臣无一例外地歌颂了皇帝热爱艺术、不拘泥真伪的广阔胸怀,谁也不敢点破,这幅画它本来就是真迹。

不管弘历的鉴定结论何等荒谬,安岐所藏的《富春山居》真迹确实从此进入宫廷。就在这座乾清宫里,它被静静地存放了近200年。直到1933年随其他文物一起南迁。而今,这真伪两卷《富春山居图》都存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见证着中国书画收藏史上的,一段笑谈。

公元1799年,弘历去世。此后,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在书画收藏方面就没有太多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嘉庆不如乾隆那样风雅,更是因为,弘历确实已经在有生之年几乎囊括了天下收藏的最精华部分。

为了表示对父亲心爱之物的珍重和缅怀,嘉庆皇帝决定,将乾隆平时珍玩的书画器物,全部封存。这里就是嘉庆封存乾隆主要书画珍藏的延春阁,因为原建筑毁于1924年的一场大火,今天我们只能通过当时画师的笔墨领略它的风采。尽管弘历的收藏雅兴没有遗传,但嘉庆时,这栋延春阁,还是有一批书画入藏,其中就包括那幅著名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问世之后,它的第一位收藏者是宋徽宗。而后,战争和朝代更替使《清明上河图》真迹的流传始终充满神秘感,直到明代权相严嵩倒台的时候,它才随着严嵩被查抄的家财一起进入宫廷。但没多久这幅画就又从宫中神秘地消失,而这里面的关键人物,就是《清明上河图》最后一段明代题跋的作者——大太监冯保。

[杨新访谈]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

冯保这个题跋,我琢磨着有文章可做,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这个东西是在宫里头,他又认为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东西,那么今天,他怎么得到这个东西他没有讲,这个我们就反过来推测,一个是皇帝直接赏赐给他,你不是喜欢吗我就送给你了,他就会大书特书,皇帝怎么怎么把这个东西送给我了,我怎么怎么的高兴,他不讲他只讲好不讲怎么来的,这就大有文章可做了。

冯保以不可告人的途径得到《清明上河图》的同时,在京城坊间开始迅速地流传起这样一种说法:据说宫里一个小太监偷偷把《清明上河图》盗出库房,逃跑时怕被人撞见,慌乱中便将画卷藏在某处宫殿的排水孔洞里,准备日后再夹带出宫。不料天不从人愿,当日就下起瓢泼大雨,而且一连下了三天。排水洞里的《清明上河图》被水浸泡,取出来时已经糟烂不可收拾。

[杨新访谈]

你说这个故事根冯保题款有没有联系,我觉得有一点联系,因为事实上《清明上河图》没有被毁,也没有水泡的痕迹,就是说这个故事也是虚构的。

通过种种线索,今天的书画专家推测,当初《清明上河图》被毁的传说,很可能就是冯保,为掩盖自己盗画罪行而故意放出的风声。

自从离开紫禁城,《清明上河图》便又销声匿迹,直到嘉庆四年,也就是乾隆去世的那年,它才又重新回到这座皇城。

因为乾隆的去世,权臣和珅被迅速扳倒。早在两年前去世的湖广总督毕沅,因为被查出有交结和珅的行为,身后被抄家。《清明上河图》又一次出现在查抄物品中。

这次,它被珍重地存放在延春阁,毕生热衷于书画的乾隆皇帝,终究没能在有生之年一睹它的真容。

盛名之下的清明上河图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令人们几百年来追逐不断。

[杨新访谈]

首先,他是一个很写实的作品,但是他的写实不是说完全的照本宣科,他是有组织的,作为这么一个大的场面,从郊区一直画到城市的中心,这一路他所包含的内容,囊括的事物相当的丰富,如何去把组织起来概括起来,而能够有典型性代表性。这个处理构思就相当惊人,你比如说我们在桥上能看到那种热烈的场面,那肯定是人山人海挤得一榻糊涂,底下的大船钻过桥洞要放倒桅杆,那个紧张,有人要想插手帮忙又插不上,那种情景你想里面的细节情节很多,但是我们看画家来处理,这些组织的有条不乱,另外就是他的表现,你像城门口那个乞丐,连他周围人的态度,我们都能体现,你看有一个人骑着毛驴回过头来看,就是不想掏钱,这个心态都能表现的出来,这个很简单的几笔就勾下来了,所以清明上河图引人入胜就胜在这个地方。

如此精妙的清明上河图进入紫禁城后,于嘉庆十年被编入《石渠宝笈三编》。此后,清宫的入藏就没有什么精彩可言了。而乾隆朝耀眼的书画收藏则以登记造册的方式被记录了下来。

早在乾隆8年,弘历就决定,要将内府收藏的书画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整理。首先将有关佛教和道教的作品,编撰成目录《秘殿珠林》;第二年,包含全部书画藏品的《石渠宝笈》开始编撰。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整理工作,它将为存在了两千年的中国宫廷书法绘画收藏画上一个句号。完成后的《石渠宝笈》,包括续编、三编共成书225册。这是明清两代,600年宫廷收藏的总结。也是历代帝王收藏的最后规模。全盛时期的清代宫廷收藏,大约有****0件以上,其中晋唐宋元

书画2000件,明代书画2000件,这就是中国古典书画作品当时的最大规模。

在故宫数以万计的藏画中,除了帝王收藏的这些历代名家作品之外,还有一些当朝宫廷画师创作的绘画作品。

画中这个坦胸露腿,光着脚戏水的人叫胤禛,他就是那位清代十二帝中最勤勉的雍正皇帝。或许正因为忙得没有时间娱乐,这位雍正皇帝才特别喜欢,让宫廷画师创作这种,类似于我们今天“模仿秀”的行乐图。在这些行乐图里,胤禛一会儿是山间行走的老翁,一会儿又与猕猴嬉戏,这一刻他还在端坐抚琴,下一刻又变成独钓寒江的蓑笠翁。

除了行乐图之外,宫廷绘画更重要的任务,是记录皇帝的功德成就。清王朝的帝国政绩就这样以书画的形式被记录下来。直到1911年,民国政府建立,清王朝近300年的统治就此结束,以宫廷绘画记录历史的方式,也早在此前,被来自西方的照相技术取代。

照片里的这个少年叫溥仪,他是已经退位的满清废帝,不过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他还住在紫禁城里。正是这个少年在之后的岁月里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盗窃活动,盗窃的目标,主要是当时存放在故宫里的那些珍贵书画。

这方书画鉴藏印属于溥仪。印文的风格式样,与乾隆皇帝当年所用的如出一辙。这是他退位之后,在师傅们的张罗下,模仿乾隆皇帝的风雅所刻的整套印章中的一枚,而后,这个少年就持着这些印在故

宫旧藏书画上大盖特盖起来。经他“御览”过的书画,有一千多件被他和胞弟溥杰偷偷盗运出宫,而这一切都是在“赏赐”的名义下进行的。故宫几百年积累的书画精华,几乎被这对十几岁的小哥俩蚂蚁搬家似的盗取一空。直到1924年溥仪被驱赶出宫,盗宝活动才被迫终止。最后的盗宝行动就发生在皇室出宫当天,不过这次行窃的不是溥仪。

[金运昌访谈] 故宫博物院古书画部副主任

这里面有一个很有心计的老太太,他就是同治皇帝的瑜妃姓赫舍里氏,官称是敬懿皇贵妃,这位老太太,不知道是什么时间什么机会,她把这个三希堂里面《中秋帖》和《伯远帖》,偷偷的转移到她自己居住的寿康宫,而且在24年出宫的时候,卷在行李里带回娘家去了。

之后,二帖辗转被当时北平最大的收藏家郭葆昌买到。十余年后,新一代收藏家崛起。张伯驹是新一代中有名的爱国收藏家,他与夫人潘素为保护国宝不流失海外倾尽家财,许多国宝都是他们夫妇后来向国家捐献的。1935年,就是他们向郭葆昌提出求购二帖。

[楼宇栋访谈] 张伯驹女婿

人家开口呢?一个帖就要3千万连币,合到黄金多少呢?一千两比哪个游春图还黑,游春图要八百两,他要一千两一个帖,那当然不可能了,你根本没这个财力,你想一个帖一千两黄金,两个帖不就两千两黄金吗?两千两黄金,当时我老岳父,不可能有这个财力的,那么只好作罢。

解放前,二帖被郭葆昌的儿子带到香港,1951年底,在周总理直接批示下,二帖被以45万8千港币购回。

百年沧桑,三希中的二希历经坎坷但终究回到故宫。在特定的展出日子里,前来参观的游人可以亲眼见到,这两件曾经被乾隆皇帝珍爱的书帖。而当年溥仪出宫时仍留在宫中的快雪时晴帖,则在抗战前文物南迁的时候,与其他珍贵文物一起被转移到南京。1949年它又被运往台湾,现在存放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三希堂三帖是幸运的,像它们这样能够保存到今天的故宫书画,包括南京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部分,只是历史上曾经被保藏传承过的,书画文物中极小一部分。那些因天灾人祸而损毁或流失的古书画,有些我们已经永远没有机会见到,还有一些却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浮,若隐若现……

这是中国博物馆进入拍卖行购买文物的开始。这幅画自从1945年被溥仪在长春遗失,便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次拍卖是它半个世纪以来首次现身,整个中国文物收藏界都为之震动。而故宫博物院的收购手笔则令人刮目相看。

这片富藏书画的古老宫殿,如今以21世纪的节奏运转着。

隋代画家展子虔的这幅《游春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绘画真迹。我们很难想像,从它问世到今天的1400年间,这幅轻薄脆弱的绢本画经历过多少次战火、水患和人祸,但它奇迹般

地保全了下来。今天,它结束了千百年来离乱聚散的历史命运,和所有幸存的古书画一起,证明着一个古老民族文明的传承。

介绍故宫导游词大全合集

介绍故宫导游词大全合集 故宫的最北端,是御花园,园中有钦安殿。这里有苍松翠柏,名花异卉,怪石伏立、泉水喷珠,是故宫内最亲切自然之处。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故宫导游词,欢迎参考! 故宫导游词1 欢迎各位游客加入阳光之旅行列。我是这里的小小导游,现在,我带领大家共同游览,希望各位遵守秩序,不要拥挤,禁止照相。祝愿你们快乐地度过这美好时光! 明清的两代皇宫,也叫“紫禁城”。它始建于1406年,距今已有600年了。经过多个朝代的建造现在这故宫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故宫,也是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我说完历史,现在来说说它的布局吧。故宫南边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是东华门,西边是西华门,是结构精美的角样。多面的城墙有10米多高,护城河宽52米,长800米,既壮观有美丽。 文华殿是皇帝上早朝的地方。武英殿是皇帝吃饭、居住和会见大臣的地方。坤宁宫和乾清宫是皇帝、太后正式居住的地方,除了这些场所,还有后三宫和东西六宫。故宫在196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的介绍完了,我相信大家对故宫也有些了解了吧。祝大家玩得开心! 故宫导游词2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故宫游玩。我叫李依璋,大家可以叫我李导或小李。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探索世界遗产故宫。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故宫吧!故宫位于北京中心,旧称紫禁城。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 现在我们在故宫内庭最前面的是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庭正殿,高20米。殿的正中央是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史和召见臣下。 现在我们来到了坤宁宫,在故宫中间的是坤宁宫,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二帝,均在此举行婚礼。还有许多殿比如: 东六宫、交泰殿、西六宫 好啦,我的介绍就先到这里,请大家慢欣赏游玩。还有大家记住哦!在浏览时不乱扔垃圾,不触摸物品,不踩踏一草一木,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怎么写呢?下面是由WTT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故宫博物院解说词,希望能够帮到您! 故宫博物院解说词一 亲爱的朋友们:我叫陈爱嘉,大家叫我小爱就行了。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故宫博物馆,简称为故宫,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为“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20XX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有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仄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xx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出于防御的需

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处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周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朋友们,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对故宫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详细的参观。谢谢合作!故宫博物院解说词二(在旅游车上) 各位游客,大家好,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去北京故宫的途中。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张灵昕。我很荣幸能够带领大家去故宫旅游。希望我能带给大家最好的服务。 首先我将故宫给大家做一简要介绍。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至今已有近580年的历史。先后曾有24位皇帝相继在故宫登基,执掌朝政。故宫规模宏大,东西宽为753米,南北长达961米,总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有大约10000间宫室。 (到了故宫景点)

《故宫》解说词解析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赏析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2005年10月在央视一套播出了纪录片《故宫》,让总导演周兵欣喜的是,《故宫》的收视率与当年电视剧收视之冠《京华烟云》持平,《故宫》成为央视史上最赚钱的纪录片。正版DVD直到现在还在销售。《故宫》之所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销售业绩,最重要的是它和国际的制作理念和水准接轨了。不但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拍摄技术和手法,也学会了在纪录片中讲故事。《故宫》的解说词写的也相当漂亮,《故宫》第一集以紫金城为例,以历史时空为线索,为我们讲解了故宫的修建过程。并且把冗长沉重的历史事件讲得津津有味,不再像中学课堂上老师讲历史那样乏味,引起了观众的兴趣,也为中国纪录片的水平添上漂亮的一笔。 对大多数的纪录片而言,通过纪实拍摄只能记录特定的一小段时空,尤其是对于故宫历史来说,虽然有有现代影像技术和拍摄技术来做后盾,但是解说词的作用不可忽视,故宫解说词把每个画面都串联起来,使得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零星的历史事件。也使得观众理解起来更为快捷和方便。例如,镜头里出现故宫里面木柱时,配以“这里是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内景,当年那些被砍伐的楠木,就是被用来制作这些柱子的。那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里早已难见踪影,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由松

木拼凑而成的。”的解说,使得这些木头更有故事性的生动性,不再是干瘪瘪的木头,就像是有了生命里一样,从明朝坚持到今天。由于电视媒介具有转瞬即逝、一晃而过的特点,当电视里画面纷至沓来的时候,观众往往回来不及细细品读和欣赏,紫禁城殿宇众多,装潢华丽,难免使观众沉溺其中,再加上太厚重的历史韵味,让人理解起来难免有些难度,而《故宫》解说词中对宫殿没有一一介绍,反而对建造宫殿的人进行了不少的描写,让观众把注意力转移到人们建造上来,因此发挥对其殿宇的想象和理解,让观众朋友在历史时光穿梭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和人们的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在一部纪录片中解说词多么华丽和重要,它都应该做到收放自如,有伸有回,毕竟电视传媒的最显著的特点还是体现在画面和声音上,因此,解说词应该留有余地,让画面和同期声来说明问题才是上策。解说词的创作和构思应该贯穿于《故宫》的全过程,涵盖了前期创作和后期创作的许多环节,这篇解说词为我们交代了历史的发展,以及皇帝们对京城建都的努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肯定对于北京历史的发展了如指掌,才能写出如才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故事,虽然相隔历史久远,很多故事我们无从考证,但是作者还是把解说词做的更有艺术性。 在公元1420年,这座宫殿终于建成了。它是在元大都皇宫旧址上诞生的。那个元大都曾十分著名的延春阁被景山所取代,而整个宫殿建筑群由北往南延伸座落在整个北京的中心地带,成为这个王朝新的神圣之地。 这里的砖瓦木石,这里的色彩,这里的空间布局,都昭示着中国人曾经的文明意志和理念。从此这里开始历经24位皇帝和众多嫔妃皇子们的悲喜人生。开始上演中国历史中许多精彩的瞬间。

故宫100解说词

故宫100解说词 25最大构件 明朝永乐年间,冬季的北京城,常常可以看到一支庞大的队伍缓慢前行,这是向紫禁城工地运送石杅的队伍。 肇廸紫禁城,需要大量的巨型石杅,这些巨石来自二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距离紫禁城90公里,运送的道路,漫长而艰难。 那时,这条道路上出现了很多凿井的人。井,凿得很密,一里地,一口井,这让沿递百姓颇为费解的举止,其实,正是解决运输难题的关键。 待冬天到临,运送的先央部队从井里汲水,泼洒圃路上,使路面结冰。二是,工人呾骡马便可以拖拽石央,圃冰面上滑行。 其中,最大的一块,即使用这种方廽,仍要劢用超过两万民工,两千央骡马,每天只能缓慢秱劢3公里左史。经过28天的艰苦旅递才送到工地。 它被安放圃前朝三大殿的北端,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紫禁城里最大的一块石雕,终二浮出水面。 汹涊的波涛,荡漾着仙草;流劢的浮于,九条蟠龙翻腾其间,寓意着皇帝生活圃高高的天宫。这块最大的石雕,重达200吨,被安放圃保呾殿后面,称作:于龙阶石。 弼时,其实还有一块同样体积的巨石,因为搬运工程实圃太艰巨,而只得放廻,那块石央,至仂还静静地躺圃石场里。 那些同样费尽心力,运到紫禁城的巨石,大部分都被安放圃敀宫中轴线上。百年之前,这条路是没人敢走的,只有皇帝才能通过,它被称为:御道。 御道,不用最好的石杅,而是用最大的体量,呾最浩繁的人工,显示这条道路的至尊地位。 于龙石雕,就是前朝御道的终结处,呈现给丐人的,一个巨大的感叹号。

26.王者中轴 圃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是最小的一扇门。门后,是紫禁城唯一的道教廸筑:钦安殿。殿上的釐顶里,藏着3000多部藏文经卷,镇守着这条王者的轴线。 弼晨霭升起,呈现出一派祥呾,此时此景,佝愿意相信万物是有神灵庇佑的? 中轴线上的穸旷之地,有明显的石道,是由两万多块巨石铺成的,被称作:御道。 太呾门前的御道,又配以五座石桥,以扇形拱卫,称为:釐水桥。 御道贯穹的,就是那片梦幷之城。 往南,顺着午门屋顶,无数个瓦片形成了一种节奉,一种秩幼;形成了无数伸展的线条,遥挃帝国幸袤的疆圁。这些线条,呾中轴线上雄伟的廸筑合作一处,把王者的气势,发散出去。 轴线贯穹的,是一个王朝的气脉,所以,每一个王朝之始,总要确立自己的轴线,以此轴线为中心,为平衡点,从上至下,廸立国家的秩幼。 元大都的中轴线,圃仂天敀宫武英殿东边的断虹桥上,呾现圃的中轴线相距150米,两条轴线平行延展向北,挃向不同的宿命。 中轴线笔直、简洁,却绝不单调。 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宫殿群,令原本僵直的穸间,具有了音乐的节奉。它是北京城的脊梁,是穹行二大地的龙,是将天地融入人心的通道,只有阳光普照之日,它会呈现出更夺人的气魄。 微蓝的天穸之下,红色,黄色,更具诱人的迷幷。它是进古走来的梦幷之都,它是浩如烟海的记忆之城,它是无数生命叠加的精神之城。 这座依据最隆重,最严谨的秩幼,所筑成的宫殿之城,正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王朝,用木石砖瓦,给我仧行的最后一个大礼。 洋洋723633平方米,一直留圃那里,由一条惟王者才有资格拥有的轴线贯穹。从辉煌的过去,直笔笔的画到现圃呾未来。

故宫100解说词

故宫100解说词 1天地之间 气味、声音、光线,稍纵即逝,被时光切割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的生活,而对于这座城,我们几乎没有记忆,因为从前百姓不能进入这座城,他的记忆只属于皇帝,皇帝的记忆不能说,别人也无从知道,那些想象中已经褪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的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一座城,一座大得令人茫然的城。 它是大地上长出的天空之城,人在天地间,也在历史和现实间。秦时明月,汉唐风度,在这明清的城里,我们生活中那些被称为历史的东西可以被真实的触摸,走进这座城,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都会留下与这座城彼此映照的影像,成为它记忆中一部分,紫禁城是一面镜子,天空、大地、记忆、未来,所有的地方,所有的时光,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刻在这一刻的映照中被唤醒 2至大无外 紫,是古人心目中的王者之星,紫薇,来自天上。 禁,是权力来自于人。 城,是这一片连绵殿宇在大陆上的辉煌建筑。 太和门广场和他身后的太和殿广场构成立紫禁城的重心。广场在中国的传统里叫做庭院,庭院源于古人聚居的居住形式,在共同的空间里,一家人围拢的不单是安全,更是中国文化里相互关怀照应和守望的伦理价值和亲情。一般来讲,家庭越大院子就越大,就像一棵大树那样,分枝抽条、开枝散叶、秩序分明。 皇帝以天下为自己的责任,以国为家,他所住的皇宫庭院也层层相约紧紧相连,成为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伟大宫殿。帝王所在便是宫廷,在家为庭,在宫则廷。 传统民居中轴对称,院落重门的格局没有改变,放大的空间营造出超越民居的大格局,它不仅可以应付这个庞大家庭现实生活的需要,还处处殚精竭虑把王朝的秩序和信仰纳入其中,让帝王的生活成为权力的展示和伦理的示范。 这里曾经是皇帝一个人的庭院,体现着天下一人的权威,古代帝王以无限的权力在他的家国里俯仰天下。就体现在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空间里。 建筑的本质是界定生命活动的空间,正如杯子的意义是虚空的部分,而建筑物最重要的,正是没有建筑的部分。这些现代的语言,其实都是在重复着中国几千年的智慧。实者虚之,是这个文化自然而然的精华

故宫解说词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一) CCTV大型纪录片《故宫》解说词 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这一年为永乐元年。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这里人烟稀少。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 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一道圣旨昭告了天下。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 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皇帝,用这样一道圣旨昭示天下,表达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 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 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他也曾询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尽管他按天子礼仪,给这位侄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被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真正的建文帝,很可能已经逃亡在外。这件事成为朱棣最大的一块心病。 之后有一天上朝时,朱棣差点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杀。 此事之后,朱棣在南京城里经常做恶梦。他或许更加强烈地开始怀念他的故地北京。 站在南京皇宫的遗迹中,我们不难想像,曾经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乐皇帝,可能越来越不喜欢住在南京。他开始谋划将第一京都迁往北京的行动。 很快当年的5月份,在一次临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北京是我旧时的封国。有国社国稷,将实施国都的礼治。然而皇上的建议,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从那以后,朱棣谨慎了很多,他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为迁都进行系统而缜密的准备。 公元1403年,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城市里,突然多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们得到朝廷的应允,迁至北京,即可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这些人普遍比较富有,很快便在北京做起他们以往在南方所经营的生意。同时在北京的郊区,也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开始了。

《故宫》解说词 第六集 故宫藏瓷

《故宫》解说词第六集故宫藏瓷 《故宫》解说词第六集故宫藏瓷 2010-11-21 22:26这里是故宫博物院东南角的南三所。它曾经是紫禁城里皇子居住读书的地方。故宫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这里办公。 这位叫耿宝昌的老人,已经84岁了。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将近50年。在这50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鉴定瓷器、抚摸这些瓷器。 瓷器,是我们这个善于创造,并深赋美感的民族曾经所独有的。 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 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 它曾经是武则天供奉佛指舍利的至尊之器; 是宋徽宗宫廷院落中雅致的摆设; 是元世祖进行东西方贸易的贵重商品; 是永乐皇帝赐予外国使臣的珍贵礼物; 是雍正皇帝亲自参与创作和设计的艺术品; 也是中国每一个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更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中无处不见的珍宝。 它跨越千年的时空,成为今天紫禁城里人类共同的文化

遗产。 如今在这座博物馆里所收藏的150万件文物中,约35万件是瓷器。据耿宝昌先生自己介绍说,这些瓷器他都曾亲自鉴定过。而在这其中,和他最有缘分的,是一对高不过两寸的小瓷杯。它是明成化斗彩三秋杯,是故宫博物院里最珍贵的藏品之一。 70年前,当耿宝昌先生在琉璃厂的古玩店作学徒时,就曾和它有过一面之交。 这对瓷杯最初的主人,是统治大明帝国的成化皇帝。 据传说,明成化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481年。主持日常朝政的大臣们,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们的皇帝了。此时的皇帝朱见深,经常和自己最宠爱的万贵妃,在后宫里寻欢作乐。 为了讨这个比自己大17岁的女人的欢心,成化皇帝命令景德镇的工匠,特制出一种小巧玲珑的酒杯给她把玩。这种绘有子母鸡图案的,叫成化斗彩鸡缸杯,目前世界上仅存十几只。 而绘有蝴蝶、兰花和小草图案的成化斗彩三秋杯则更为珍贵。世界上保存完好的仅有一对儿,现在珍藏在故宫博物院。这些小小的杯子一出世不久,就被当时的文人,称赞为天下酒器中的极品,其鲜嫩而淡雅的风格旷绝古今。 时间已经过去了500多年,成化皇帝和万贵妃曾经把玩

故宫导游词完整版

故宫导游词完整版 故宫导游词范文一“各位先生、女士们,大家好!我姓关名羽潇,是红星闪闪旅行社的一位导游。首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好,现在大家看我身后的那扇朱红的大门就是故宫的正门了。故宫处在北京市城区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殿,好了现在已经到了停车场,先介绍到这儿请大家下车吧!” 各位请看!这便是故宫的正大门——午门。它建成于1420年,它的名字是用来斩头的吗其实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在士兵出征之前,军官们也就是现在的‘领导’在这儿诸如鼓舞士气并下达命令之类的……,好!那我们就到故宫里面吧。 各位朋友,在我们眼前的就是闻名中外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先来看看太和殿,它高有33米,从东至西长有64米,从南至北宽有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太和殿是在皇帝上早朝和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它的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第一,正背上的吻兽的体积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而言之,处处显示它的“第一”的思想体现。看完了太和殿让我们一起去中和殿。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下面请朋友们自由参观一下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十分钟后我带领大家游览最后一个景

点:交泰殿。 大家休息够了吗现在我们就去交泰殿,殿里有康熙皇帝的御笔,在北京只有两幅康熙帝的真迹,另一幅就在大贪官和珅的家——恭王府。请看,眼前这一座四角攒尖的建筑物就是交泰殿,我们走进去看一看吧,您们看到后墙扁额上有“无为”二字了吗那就是康熙御笔,“无为”的意思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治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好了,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本次北京故宫之旅就圆满结束了。我希望各位若干年之后还能来找我,我一定为大家再次讲解,朋友再见。”我微笑地向游客们告别。 故宫导游词范文二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风景,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是您对北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好,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2019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

纪录片《故宫》解说词4

【《故宫》第四集指点江山】 紫禁城有上万个门。每天早上,一些门被打开,成千上万的游客来来往往。而在过去,这 里来往的都是声名显赫的王公贵族。 公元1861年农历十一月初一,这一天的上朝仪式将与以往不同,它在紫禁城的历史上也是 第一次,这个仪式叫做“垂帘听政”。 养心殿是紫禁城中部偏西的一座毫不起眼的宫殿,也是紫禁城里最神秘的宫殿之—,从雍 正以后,这里成为中国的政治决策中心。 就在垂帘听政的前一天,惠亲王绵愉收到一份上谕,特许他在“垂帘听政”的仪式里免除 礼仪。因为绵愉在皇亲贵族里辈分最高,而这次让他觉得新鲜的是,这个叫做“垂帘”的上朝 仪式,和他们所熟悉的祖制究竟有什么不同? 明代以来,皇帝平时召见大臣、处理国事的方式大同小异,叫做“御门听政”或者“御殿 听政”。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上朝。 乾清门广场把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外朝又叫前朝,内廷又叫后宫,明朝的日 常政务都在前朝举行,而清代的政务中心却移到了后宫。 明代上朝的时候大臣们从南城、东城出发,先到午门,经过金水桥到皇极门,就是今天的 太和门。皇帝的路线是从居住的乾清宫来到皇极殿,或者皇极门,大约500多米的路程。 清朝时大臣由东华门进入紫禁城,穿过景运门来到乾清门,而皇帝从乾清宫到乾清门仅有 50米的距离。明清相比:清朝皇帝走的路比明朝皇帝近得多。

听政仪式从前朝转移到后宫,隐含着明清500年间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据大明会典记载:早朝时,大臣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凌晨3点,大臣 到达午门外等候。 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 百官依次进入,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官员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稳重的都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通常,皇帝驾临太和门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头礼。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机会与皇上对 话,大臣向皇帝报告政务,皇帝则提出问题或者做出答复。 公元1498年秋末的一天,宫中失火,弘治皇帝彻夜未眠,请求免朝一日。此时的弘治皇帝 不来上朝还向大臣请个假,而在十几年之后的正德皇帝连招呼都不打,让大臣们白白地等了一 整天,直到傍晚才宣布“今日免朝”。饥渴难耐的大臣们急于回家,午门内外乱成一团,有一 名将军竟然被活活挤死在禁门。 皇帝疏于朝政,这在明朝绝不是个别现象。明朝万历年间,大臣们竟然有2 0多年没有在朝 堂上见过他们的皇帝。 明朝时,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 转。清朝则与明朝不同,大臣们只是奉命办事,皇帝则往往是事必躬亲,因此勤政成为大多数 清朝皇帝的特点。 在乾清门广场旁边的工艺品商店在过去叫做九卿房,是清朝大臣等候上朝的地方,公元

故宫导游词大全

故宫导游词大全 下面是带来的故宫导游词,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故宫导游词大家好!我的名字叫沈蕾,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沈导,在这里首先祝你们旅游愉快!下车时,请大家小心阶梯。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 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调无数能工巧匠,用了14年时间建成的宏伟建筑。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宫殿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故宫外沿还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外朝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细细介绍了,过一会儿你们可以自由游赏。 绕过三大殿,我们到了故宫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 与外朝建筑的雄伟壮丽不同,内廷非常富有生活气息。

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 走完了坤宁宫,我们到了后面的御花园,这里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和玲珑别致山石。 好了,我的介绍到这儿结束了,你们可以随意游赏,17:30分后从东门的东华门出来集合。 请注意不要在园内乱扔垃圾、随意刻写,祝你们旅途愉快!篇二:故宫导游词各位游客你好,我是星星旅游社的导游,我姓姚,大家可以叫我小姚。 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北京故宫,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故宫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故宫里,请大家跟我来。 故宫又称“紫荆城清明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公元1406,故宫在1420年建成,是明朝第皇帝朱始建,设计者样(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你看,故宫西路主要包括养心殿和西六宫,内测为永寿宫、翊清宫、诸秀宫,外侧为太极殿、长春殿、咸福宫等。 这里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区之一,其中养心殿从雍正至清末,

最新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最新介绍故宫的导游词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篇一 故宫由外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以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皇帝卧室)、交泰殿、坤宁殿(皇帝结婚新房)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西六宫(皇纪宫室),辅以养心殿、奉先殿、斋宫、毓庆宫、宁寿宫、慈宁宫以及御花园等,是皇帝平日处理政务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纪嫔、皇子、公主居住、礼佛、读书和游玩的地方。 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宫坐落于全城中轴线上,气势雄伟,豪华壮观,为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世界上别具一格,辉煌壮丽,并具中国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的建筑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

它的特产有:白煮肉、鸭掌、刷羊肉、烤鸭、灌肠、豆汁…… 介绍故宫的导游词篇二 大家好!我是本次游览团的导游,我叫汪尔康,为了方便记忆,大家也可以叫我小汪,将由我带领大家参观北京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峻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成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游览乾清宫。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物。当然啦,请大家紧跟着我一起游览,千万别走散了啊。 现在我们到了乾清宫,乾清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

故宫导游词(完整版)

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 故宫导游词一: 朋友们好!我是xx俱乐部的会员,我姓x,大家就叫我x导好了。在故宫有些地方不能照相、甚至连摸也不行、不能随地扔垃圾、不能随地吐痰。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 今天的游览该结束了。欢迎你们再来北京故宫玩。记住,我是火柴人俱乐部的会员x导。 故宫导游词二: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

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 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 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

北京故宫导游词的详细版

北京故宫导游词的详细版 北京故宫导游词的详细版各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我是来自河南油田的王导游,下面的时间就由我带大家去细细游赏美丽的故宫。 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看,这是故宫朝南的正门,叫做午门。午门的下面有五个拱门,正中间的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即使地位很高的大臣,也只能使用两端的小门,地方上的诸侯只能使用两端最小的小门,一般的百姓连靠近故宫都不行,但是现在谁都可以进啦!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有“世界五大宫之首”(世界五大宫分别为: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之称。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因此又名紫禁城。 故宫午门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间房,实际数据是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而此“间”并

非现今房间之概念,此处“间”指四根房柱所形成的空间)。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依照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故宫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观众600800万人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观众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人们对紫禁城的兴趣长盛不衰。 故宫午门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

故宫解说词视频

《故宫》解说词 第一集肇建紫禁城 是谁创造了历史?又是谁在历史中创造了伟大的文明? 公元1403年1月23日,中国农历癸未年的元月一日。这一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延续着自古以来的传统,度过他们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农历元旦。 这一年,人们收到的类似今天的贺年卡上,不再有建文的年号了。建文帝4年的统治,在一场史称靖难之变的战争后,成为了往事。 公元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这一年为永乐元年。年号的更替,随之带来的将是这个王朝的更多变化。 永乐元年,明朝的首都在今天中国南京。这座六朝古都自东汉时代起就被认为有王者之气。明太祖朱元璋将都城定在这里,并集中国两千年宫殿建筑之精华,建造了皇家宫殿。今天这座宫殿仅留下了这些遗址,但仍不失当年的气魄。 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还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做北平。这里人烟稀少。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和他的旧部们熟悉这里,对这个地方充满着感情。 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我以为北平这个地方,是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应该遵循太祖高皇帝,另设一个都城的制度,把北平立为京都。永乐皇帝,当即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在这之后的几个小时里,将北平升为北京,成为王朝第二个京都的一道圣旨昭告了天下。 这个消息很快传辫了全国,而一座伟大宫殿将由此诞生。 刚刚登基不久的永乐皇帝,用这样一道圣旨昭示天下,表达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公元1403年的朱棣正处于一种十分微妙而不安的气氛中。作为一个从侄儿手中夺取皇权,刚登大极的皇帝,他面临太多棘手的问题。对反对他的建文帝旧臣的杀戮仍在继续。 杀了很多人以后,朱棣感到十分不安。他也曾询问身边的一位大臣茹常,我这样做会不会得罪了天地祖宗?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攻入南京城时,他的侄儿建文帝就在一场大火中神秘失踪,生死不明。尽管他按天子礼仪,给这位侄儿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后世的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被下葬的并不是建文帝本人。真正的建文帝,很可能已经逃亡在外。这件事成为朱棣最大的一块心病。 之后有一天上朝时,朱棣差点被御史大夫景清刺杀。 此事之后,朱棣在南京城里经常做恶梦。他或许更加强烈地开始怀念他的故地北京。站在南京皇宫的遗迹中,我们不难想像,曾经在北方生活多年的永乐皇帝,可能越来越不喜欢住在南京。他开始谋划将第一京都迁往北京的行动。 很快当年的5月份,在一次临朝时,他对大臣们说,北京是我旧时的封国。有国社国稷,将实施国都的礼治。然而皇上的建议,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从那以后,朱棣谨慎了很多,他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为迁都进行系统而缜密的准备。 公元1403年,由北平刚刚改称为北京的城市里,突然多了很多来自江浙等地的南方人。他们得到朝廷的应允,迁至北京,即可获得五年免缴税赋的优待条件。这些人普辫比较富有,很快便在北京做起他们以往在南方所经营的生意。同时在北京的郊区,也多了很多农民开始垦荒种地,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开始了。 当浩浩荡荡的移民队伍涌向北京时,在距北京万里之遥的西北草原上,蒙古帖木儿大汗指挥的铁骑大军,已经向中原开拔。大明朝的北方又面临着威胁。 然而正当永乐皇帝,准备布防迎战时,帖木儿却突然在行军途中病故。一场大战消于无

故宫作文之故宫解说词

故宫解说词 【篇一:《故宫》解说词解析】 《故宫》纪录片解说词赏析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 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 2005年10月在央视一套播出了纪录片《故宫》,让总导演周兵欣 喜的是,《故宫》的收视率与当年电视剧收视之冠《京华烟云》持平,《故宫》成为央视史上最赚钱的纪录片。正版dvd直到现在还 在销售。《故宫》之所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销售业绩,最重要的是 它和国际的制作理念和水准接轨了。不但采用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拍 摄技术和手法,也学会了在纪录片中讲故事。《故宫》的解说词写 的也相当漂亮,《故宫》第一集以紫金城为例,以历史时空为线索,为我们讲解了故宫的修建过程。并且把冗长沉重的历史事件讲得津 津有味,不再像中学课堂上老师讲历史那样乏味,引起了观众的兴趣,也为中国纪录片的水平添上漂亮的一笔。 对大多数的纪录片而言,通过纪实拍摄只能记录特定的一小段时空,尤其是对于故宫历史来说,虽然有有现代影像技术和拍摄技术来做 后盾,但是解说词的作用不可忽视,故宫解说词把每个画面都串联 起来,使得它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不是零星的历史事件。也使 得观众理解起来更为快捷和方便。例如,镜头里出现故宫里面木柱时,配以“这里是今天紫禁城太和殿的内景,当年那些被砍伐的楠木,就是被用来制作这些柱子的。那些永乐时期巨大的楠木,在太和殿 里早已难见踪影,这些巨大的柱子,是后来清朝由松 木拼凑而成的。”的解说,使得这些木头更有故事性的生动性,不再 是干瘪瘪的木头,就像是有了生命里一样,从明朝坚持到今天。由 于电视媒介具有转瞬即逝、一晃而过的特点,当电视里画面纷至沓 来的时候,观众往往回来不及细细品读和欣赏,紫禁城殿宇众多, 装潢华丽,难免使观众沉溺其中,再加上太厚重的历史韵味,让人 理解起来难免有些难度,而《故宫》解说词中对宫殿没有一一介绍,反而对建造宫殿的人进行了不少的描写,让观众把注意力转移到人 们建造上来,因此发挥对其殿宇的想象和理解,让观众朋友在历史 时光穿梭中了解故宫的历史和人们的力量。

《故宫》解说词 - 7

《故宫》解说词 第七集故宫书画 这里是皇帝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200多年前,一个名叫弘历的皇帝常常独自坐在这个不足6平米的小暖阁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堪称绝世珍品的书法。它们是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弘历认为,这是整个大清帝国汪洋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东西,为此他特意将这间小屋改名为“三希堂”。 正是这位爱好书画的皇帝,成就了整个清王朝的宫廷书画收藏,中国的书画收藏史也因此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在这位乾隆皇帝当政的那半个多世纪里,他将这座皇家宫殿变成了中国最大的书画博物馆! 今天,当人们置身其中的时候可能想不到,在这片宫殿里的这样一些地方,都曾经存放过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心灵的证明。将近600年的岁月中,就在这些宫殿里,它们传递着华夏文化的审美价值和观念。今天,它们依然深入我们这个民族的内心世界。 对于一位肩负治国重任的当朝皇帝来说,收藏书画不过是个人微不足道的消遣爱好,但恰恰因为弘历是个皇帝,而且还是个盛世帝王,他个人的这种风雅情趣就引发了一次历史空前的书画大聚集。几乎所有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作品,都在他在位的60年间,进入了紫禁

城。今天我们能够在故宫博物院里看到的那些最珍贵的书画文物,大多源自弘历的毕生收藏。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乾隆朝之前,紫禁城里的书画收藏史。最初进入这座皇城的书画来自元代宫廷旧藏。作为胜利者,明王朝接管了属于前代王朝的一切遗物。这些曾经被元代宫廷保管的珍贵书画,被新主人钤上了新的印章。这样轻轻一印,历史就又翻过了一页。 然而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这些前代书画并没有更多的兴趣。宋代大画家李公麟的如花妙笔,在他眼里不过是一大批军用物资的图像,“思得多马,牧于野郊,有益于后世子孙,使有防边御患”,这位马上皇帝欣赏的似乎只是广备军马的战略意识。 整个明王朝的宫廷基本上没有什么积极的书画收藏活动,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是查抄犯罪大臣家产的收获。 万历十年,富藏书画的权相张居正去世,他生前为自己谋取私利的事逐渐被政敌揭发。万历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性格古怪的人,他最大的特征是小气和贪财。虽然我们无法解释,一个富有四海的人为什么会对金银财宝那么感兴趣,但确实当有人提到张居正富可敌国的财产时,一直保持沉默的万历终于动心而且愤怒,抄家行动迅速开始。 就这样,臣子家藏的书画变成了宫廷内府收藏,但这似乎更像一场财富的转移,整个过程与艺术本身无关。 不但入藏有限,明王朝的宫廷书画还不断地流失,而最主要的原因居然是开军饷。

北京故宫博物院解说词、导游词

北京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解说词 (故宫午门前)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世界闻名地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昔日地皇家宫殿。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地14位,清朝地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地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地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地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地位,是建筑艺术地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形成地。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地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地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地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地说法。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垣

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地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中央,环视天下地帝王气概。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字来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 “禁”字地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地,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起来话长。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14年地时间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地历史。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级红墙黄瓦地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