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 汇总

考古学通论 汇总
考古学通论 汇总

考古学通论

一.考古学:

1.考古学的定义:

①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它和“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的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的对象是文献资料。②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发掘和考古调查获得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要经过室内统计和分类,再编写成考古报告和综合研究才能成为用于研究的资料。

2.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3.①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②遗迹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它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遗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器物。③虽然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物质文化遗存,但它研究的范围并不限于物质文化,也包括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各种精神,文化遗存。

3.考古学对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①考古学是运用考古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②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文字出现前的史前社会的研究完全依赖考古资料。即使对文字出现后的历史时期的研究,考古资料仍有很重要的作用。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这已是被近几十年大量考古发现和研究所证明的事实。③文献资料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记载很少,要研究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历史,考古显得尤为重要。

二.考古学文化:

1.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①“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物和遗迹的文化遗存。相似的文化遗存即使分布于邻近地区或不同地域,如不属于同一时代,也不能构成同一文化,即不属于同一个考古学文化。作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必须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单一的文化因素不能称为一种文化。②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的不同,在其文化面貌上有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就需要“文化类型”来划分。例:“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下游地区,它又可分为“两城类型”, “城子崖类型”和“青崮堆类型”。

2.考古学文化的命名:①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庄名)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是考古学文化命名中最常见的做法。例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小南海文化。②也有以遗址的名称作为文化名称的。例如: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观音洞文化和山顶洞文化等。③以具有特征性的遗物作为文化名称,在20世纪70年代前也常被采用,如中国新时期时代文化中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

3.考古学文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文化的分布范围,其中包括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和波及地区;文化面貌及其特征;文化渊源和发

展演化,文化时代和分期,与邻近地区同时代文化的相互关系;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形态等,要从一二处典型遗址入手,作全面深刻的研究,再进一步把握整个文化内涵。

三.地层学:

1. 要做好发掘工作,首先必须懂得地层学。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地层上,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后来的人再在这一文化层的上面生活,又会在原来的“文化层”上堆积起另一“文化层”。如果有一时期没有人类居住,就会堆积一层天然堆积物,如水流冲积的淤土,风吹来的沙层及草木朽烂的腐殖土。这种天然堆积层,考古学上称为“间歇层”。这就是考古学的地层学的基本原理。

2.如果没有经过扰乱,上层的年代必然晚于下层的年代。这样,文化层的堆积便构成了这一遗址的编年历史。分辨层次时,要注意两种情况,一种是“扰乱层”,一种是“断层”。此外,在文化层的揭露过程中,要经常控制一个正确而清晰的断面,在断面(剖面)上可以看清各层之间的界限,可以看清因扰乱而形成的破坏情况及其范围,从而可以追究各层之间的关系。

补充BY天游(来自笔记内容):

文化层:有人类活动的地层生土:没有人类活动的地层

文化层之间的两种关系:叠压、打破——较完整的文化层时代较晚(没有被新的地层打破)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地层顺序发掘,先挖晚的,后挖早的

四.国外考古学基本知识:

灾变论→均变论(1833年)→达尔文(1859年《生物进化论》)→三期论(近代考古学标志)→新考古学:20世纪60年代在北美流行的一个考古学派。这个学派的发起人,是当时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年轻考古学家路易斯·宾佛(《作为人类学的考古学》)和他的学生朗格,希尔和佛兰内力等。宾佛注重研究人类活动的行为和过程,其基本主张为:“一,要对考古遗物的解释进行严格的经验检验;二,用经过严格检验的考古证据重建史前人类生活。”曾在考古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在20世纪1980年代经考古工作者介绍到中国。→后过程考古学:实质上,它和过程学派的单一势力也不同,它的成分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支派,例如:Ian Hodde的脉络考古学,Kent Flannery的认知考古学,Mark Leono的批判考古学,Margeret Conkey和Joan Gero的性别考古学。他们被称为“后过程”因为他们共同的特点,在于反对Lewis Binford那一套过于机制性的物质主义研究。

五.安特生:

瑞典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拉开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的大幕,他被称为“仰韶文化之父”,他改变了中国近代考古的面貌,他曾被中国评价为“了不起的学者”,

也被骂作“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帮凶”,但最终还是回归为一个成就卓著的学者。

楷体字了解:

1914年,应中国北洋政府的邀请,安特生来华担任农商部矿政顾问,主要负责寻找铁矿和煤矿。安特生进入刚刚成立的中央地质调查所,与从英国归来担任所长的地质学家丁文江一起组织地质调查,并训练了中国第一批地质学者。期间他完成了《中国的铁矿和铁矿工业》和《华北马兰台地》两部调查报告。

1918年2月,安特生从友人处得知,北京西南郊周口店附近的村民常在一座山岗拾到小动物的骨头,误认为是鸡骨,便将山岗称为“鸡骨山”。他于3月前往周口店,在火车站东南4公里的鸡骨山,进行了为期两日的考察,采集到一些细小的啮齿类动物化石。[1]1921年,他再次来到周口店,在另一处称为“龙骨山”的地方发现了产自别处的石英。他意识到这里可能有史前人类活动的遗存,于是指派其助手,奥地利古生物学者师丹斯基准备发掘工作。1923年,师丹斯基展开考古发掘,出土大批化石材料。1926年,在瑞典王子访华之际,安特生宣布了两颗人类牙齿的发现。[2]发掘工作继续进行,加拿大古人类学家步达生这些化石代表的远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1929年12月2日,中国考古学者裴文中发掘出了第一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18年秋,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的仰韶村发现一批古生物化石。1921年5月安特生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再次来到仰韶村考察,认定这里拥有大规模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存。得到政府许可之后,10月27日至12月1日,学者们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器、石制工具等。这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23年,安特生发表了《中国远古之文化》,首次提出“仰韶文化”的概念。

1923至1924年,安特生又与中国学者一起,赴甘肃和青海考察,发现了甘肃齐家文化、青海马厂文化等数种文化类型,以无可辩驳的实物证据打破了当时流行于西方考古学界的所谓中国无石器时代的理论,开创了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全新领域。

根据中瑞两国协议,中国政府同意安特生将陶器运回瑞典整理研究,在研究完成之后,再将其中的一半归还中国。安特生将其在仰韶发掘的约3万件未经修复的陶器和陶片运回瑞典。1926年,安特生在斯德哥尔摩创建了东亚博物馆,这些仰韶文化陶器,成为博物馆的初始馆藏。安特生在此担任馆长,直到1939年被另一位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接替。瑞典方面分7次将其中1389件文物退还给中国,目前仍有400多件收藏在东方博物馆。1936年,安特生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在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博物馆中,见到了他归还的文物。后来由于战乱,这批文物下落不明。2005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在库房中偶然发现了三箱陶罐和陶器碎片,经中瑞双方鉴定,确定是失踪已久的仰韶文物的一部分。

六、李济:

李济是中国考古学之父,他对中国考古学的影响是持久与多面向的。他曾出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在此期间令发掘工作走上科学轨道,造就出中国第一批水平较高的考古学者,培养了大量的考古学后备人才,夏鼐和张光直都是他的学生。他对考古学有三大贡献。

第一,1926年,李济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的发掘,这是中国学者主持的第一次具有现代意义的考古发掘。

第二,1930年,主持山东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龙山文化首次见世。李济为总编的《城子崖》报告是中国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

第三,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对河南安阳殷墟的正式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整个下半世纪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七、梁思永与后岗三叠层:

1931年,梁思永、吴金鼎、刘煜(尹达)等在河南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中,第一次从地层上判定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后岗第二期文化)和商代文化遗存依次自下而上堆积的三叠层的时代先后,第一次明确了中原地区两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历史时期遗存相对年代,并进一

步提出后岗一类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与商代文化的承袭关系。梁思永发表了《小屯龙山与仰韶》(1935)和《后岗发掘小记》(1933)论述了上述观点。这是中国史前时代考古学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有学者称之为中国考古史上的里程碑。

八、苏秉琦的六大区系

苏秉琦发表的《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考古类型学的新课题》等学术论文,就一些考古学文化的渊源、特征、发展途径等问题作了尝试性分析,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区域分布的格局、系统等问题,提出了中华文化六大区系论。在此基础上在每个区中在划分系、再到考古学文化、再到文化类型。透过对考古学文化的分类,苏秉琦架构起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即古文化、古城、古国,中国文明起源三部曲理论。

区系类型最早是由苏秉琦先生提出的。他将中国考古学文化分为六大区系:

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他认为这些区系中的文化因素不断的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吸收与反馈,文化面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九、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北方南庄头,南方道县玉蟾岩,吊桶环和仙人洞

南庄头: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泥河湾、周口店、山顶洞等古文化遗址环绕着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已发现的遗迹有5条灰沟、2座灰坑和2个用火遗迹。出土遗物丰富,种类有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针、种子和少量的夹砂深灰陶、夹砂红褐陶片、石片以及水沟等人类活动的足迹,另外还有鼠、鸡、狗、狼、猪、鹿等动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烧烤、切割的痕迹。

南庄头遗址是迄今在华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农业的起源、家畜的起源、陶器的产生及全新世早期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道县玉蟾岩:遗址位于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白石寨村的玉蟾岩洞穴。年代距今约1万

年左右。1993年和199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距今超过万年的有人工育化迹象的稻壳和陶器遗存,表现了其在新旧石器过渡方面的重要地位;有超过28种属的哺乳动物,27种属的鸟类,5种鱼类,33种螺蚌类,40余种植物果核;还有平地烧灰堆,大量的石、骨、角、牙、蚌制生产工具等,反映了过渡时期的经济形态和人类生活面貌。尚未形成“聚落农耕文化”。

玉蟾岩遗址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玉蟾岩遗存文化单纯,内涵丰富,对于研究一万年以前华南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阶段的文化特征、经济生活、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二是玉蟾岩遗址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实物标本,对探索稻作农业起源时间、地点及水稻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玉蟾岩的陶片是中国目前最原始的陶制品之一,其复原的釜形器是目前中国最早的具有完整形态的陶器,对探讨中国制陶工艺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四是玉蟾岩遗址含有大量种类丰富的动、植物标本,其中有些种类如猕猴桃、梅的果实是目前世界上人工遗存中发现的最古老的标本,不仅反映了原始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对于研究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的生态、气候环境和探索生物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吊桶环与仙人洞:遗址位于江西万年县城东北怀玉山东麓的一处洞穴内。1993~1995年,北京大学考古系、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美国安德沃考古基金会联合组成中美农业考古队。开展了对万年仙人洞取样、发掘和对万年吊桶环遗址的发掘,并对两遗址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遗物,获取了大量自然、人文信息。

1999年夏,在1993年和1995年度发掘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了发掘。两遗址相距约800米,其中吊桶环遗址应为仙人洞居民狩猎的临时性营地和屠宰场。遗址内堆积可以明显的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的年代在距今2~1.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上层的年代距今1.4~0.9万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出土遗物有625件石器、318件骨器、26件穿孔蚌器、516件原始陶片,20余片人骨和数以万计的兽骨残片。出土的陶片色泽斑驳,近褐色,质地疏松,羼有粗砂粒,火候较低,胎厚。器形可见陶釜。

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地层堆积,涵盖了由旧石器时代末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完整地层序列,它对于研究人类如何由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文化演进过程。尤其是对有关稻作农业起源、陶器的发现、动物的驯化等重大学术课题的解决提供了相关的考古学证据,揭示出目前我国从旧石器时期向新石器时期过渡的最清晰的地层关系证据。

十、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

裴李岗文化(距今9000-7000年)裴李岗文化是因1977年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发掘而被人们认识和命名。裴李岗文化的上限可到距今9000年左右,从发现的情况看,裴李岗文化以嵩

山周围地区为中心,分布在北到太行山东麓、南到大别山北麓、西到豫西山地东部的广大地区,遗址多发现于河谷盆地的台地上。重要的遗址还有近年发现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龟甲、骨笛和龟甲石子等具有特殊内涵的器物。

十一、姜寨聚落的结构

姜寨聚落位于骊山脚下,平面近圆形,直径约145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一条宽约2-3米的壕沟将聚落包围,东边和东南边是出入口。聚落中央是广场,广场的四方分布着五组房屋,门向朝向中央,每组中的房子也有大中小不同。聚落内还有牲畜圈栏。环壕外面有公共墓地,临河的地方还有窑场。

反映了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男捕女捞、共同劳动、共同享受的母系氏族社会关系。

十二、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是以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命名的。距今大约在7000年到5000年间。

红山文化以其高度发达的原始祭祀遗迹为世瞩目,如辽西建平、凌源交界的女神庙、积石冢、祭坛等等。

玉器制造业相当发达,特别以神化的龙形最为著名,为红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纹饰。

十三、陶寺墓地布局和类型及其所揭示的社会变化

襄汾陶寺墓地有3万平米。在发掘的5000平米中清理墓葬1000余座。整个墓地可以分为两个墓区。墓葬规模和随葬品区别明显,可以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

大型墓有6座,相对集中。都有棺,随葬品平均100件,多的达到200多件,有成套的陶器、木器和玉石器等,还随葬猪骨等。特别是其中比较特殊的器物如彩绘盘龙纹陶盘、鼍鼓、特磬等礼器。

中型墓有60多座,也有木棺,随葬品有10-20余件,也随葬猪骨。

小型墓葬最多,分组成排埋葬,多无葬具,或者以苇席裹身,多数无随葬品,有少数随葬陶器或饰品。

可以看出,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走到了邦国时代的边缘和方国时代。

十四、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文化序列:

苏秉琦文化区系类型的代表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融入中原文化的典型

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齐鲁文化

后李文化因首次发掘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后李官庄遗址而得名。该文化分布范围主要在泰沂山

系北侧的山前地带。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主要有临淄后李、潍坊前埠下、张店彭家庄、章丘小荆山、西河、邹平孙家、西南村、长清月庄等。经碳十四测定及树轮校正,其年代大约距今8500-7500年之间,前后延续约一千多年时间。

北辛文化因山东滕州市北辛遗址而得名,北辛遗址发现于1964年,1978-1979两度发掘,发现了一批石器、骨角器和陶器以及灰坑、瓮棺葬等,陶器以鼎、釜、盆、钵为主,早于大汶口文化,主要分布于山东境内,碳14测定为距今7300一6300年左右,被认为是大汶口文化的来源之一。主要遗址还有兖州王因、长清张官、青州桃园、邹平苑城等。

大汶口文化得名于1959年发掘的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主要分布于山东全省以及苏皖两省之北部,年代大约距今6200-4600年左右。陶器以鼎、豆、鬶、壶、尊等为主,文化甚为发达。主要遗址还有曲阜西夏侯、胶县三里河、日照东海峪、江苏邳县大墩子、刘林、新沂花厅、安徽萧县花家寺、蒙城尉迟寺、河南偃师滑城、禹县谷水河等。

大汶口文化发现有城址、大型墓葬及特殊器物,显示大汶口文化具有高度发展水平。

龙山文化,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1930年、1931年秋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后来定名为龙山文化的黑陶文化,动摇了当时几成定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因而名扬中外。出版了中国第一步田野考古报告集《城子崖》。重要的遗址还有日照两城镇、潍坊姚官庄、胶县三里河、诸城呈子、兖州西吴寺、泗水尹家城、徐州高皇庙、连云港二涧村等。距今年代在4600-4000年之间。

龙山文化重要的遗存有城址、大型墓葬、蛋壳陶器、文字等,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对象。

岳石文化的分布范围比较明确,以泰沂山脉为中心,北起鲁北,向南越过淮河,西自山东最西部、河南省的兰考、杞县、淮阳一线,东至黄海之滨。岳石文化由于认识较晚,发现的遗址数量也不如龙山文化多,经过发掘的有30余处。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山东省的平度东岳石、牟平照格庄、益都郝家庄、章丘王推官庄、泗水尹家城、菏泽安邱堌堆和河南省的杞县鹿台岗等。

文化特征:古朴典雅、厚重实用是岳石文化陶器的主要风格。夹砂陶草率粗糙,泥制陶古朴精致,两者反差甚大,是岳石文化陶器的重要特征。盛行子母口、凸棱、唇边外凸或叠唇、器物转折圆钝以及器底周缘外凸的作风,均构成岳石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与风格。年代:大约在距今3950~3500年之间。个别地区的下限有可能还会稍晚一些。

齐、鲁、莒国考古学文化

重要考古发现: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莒南大店春秋墓,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

十五、龙山文化、城子崖报告

龙山文化,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1930年、1931年秋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后来定名为龙山文化的黑陶文化,动摇了当时几成定论的中国文化西来说,因而名扬中外。出版了中国第一步田野考古报告集《城子崖》。重要的遗址还有日照两城镇、潍坊姚官庄、胶县三里河、诸城呈子、兖州西吴寺、泗水尹家城、徐州高皇庙、连云港二涧村等。距今年代在4600-4000年之间。

龙山文化重要的遗存有城址、大型墓葬、蛋壳陶器、文字等,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对象。

十六、石家河文化:

年代大约在距今4600-3900年之间。以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得名。分布范围:北界在南阳盆地到桐柏山一带,南达洞庭湖之北岸和西岸,东至黄冈、鄂州,西界大致在西陵峡一带。重要的遗址除了石家河遗址群的邓家湾、肖家屋脊等,还有江陵枣林岗、当阳季家湖、郧县青龙泉、随州西花园、澧县城头山等等。

石家河文化遗物丰富,其陶器、玉器、石器等都很有特色。其中陶塑动物形象多见,以灰陶为主,有少量黑陶和橘红色陶器,多素面,器形主要有鼎、豆、圈足盘、杯等。石器制作发达,是其重要文化特色。

出土较多人头像、兽面、龙、凤、鹰、蝉等形象的玉器,表现了较高的水平。

十七、良渚文化:

以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得名。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地区的太湖地区,影响所及到达苏北、山东、晋南、陕北、江西、粤北等地。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末期阶段最有影响力的史前文化之一。测定年代距今大约在5300年——4200年左右。重要遗址有江苏吴县草鞋山、武进寺墩、浙江余杭反山、瑶山、莫角山、上海青浦福泉山等。

出土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质灰胎黑皮陶为主,胎质细腻、造型规整,器种变化多样,一般器壁较薄,器表以素面磨光的为多,少数有精细的刻划花纹和镂孔。出土大量玉器,有璧、琮、璜、环、珠等,工艺精美。

十八、出土玉器较多的史前文化:

1)兴隆洼:玉器有玦、管、匕形器、锛、凿等,是迄今国内所知年代最早的真玉器。

2)红山:玉器制造业相当发达,工艺水平较高,为磨制加工而成。器型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特别以神化的龙形最为著名,为红山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纹饰。

3)崧泽:介于马家浜文化与良渚文化之间,在玉器制作和使用方面表现出承前启后的作用。

抛光技术,钻孔技术也略有进步。早期器型较单调,以玦、璜为主。晚期玉器的出土数量大增,器型除沿续早期的璜、钺、管外,还出现了环、镯、小璧、坠饰等新种类。

4)良渚:玉器在数量、质料、造型、纹饰、制作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

5)凌家滩:出土的玉器不仅丰富而且工艺高超,富有深厚的内涵,出土玉龟、玉版、玉人及鹰、虎、猪等。

6)石家河:出土较多人头像、兽面、龙、凤、鹰、蝉等形象的玉器,表现了较高的水平。

十九、盘龙城:

位于湖北黄陂滠口乡叶店长江支流府河北岸,建筑在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平面近似方形,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共7万多平米。四面城墙中部各一缺口,可能是城门。城外有环濠。城内东北为宫殿区,普通居民区以及手工业作坊位于城外,城外东、西、北部为墓葬区。

盘龙城可能是商代统治下的南方方国,有学者认为它的兴建与商人对南方铜矿资源的控制与掠夺有关。

二十、殷墟墓葬的类型及其等级划分

殷墟墓葬按照其形制可以划分为多个类型或等级,大体上包括王陵、贵族、平民和异类墓葬。(商代墓葬的一般特征:竖穴土坑、有木质葬具、墓底有腰坑,坑内殉狗或人、随葬品有铜器、陶器及玉石器等,高等级墓葬多有殉人。)

王陵:商代前期王陵目前没有发现,学者多认为在王陵区内埋葬的并非全是商王,只有四条墓道的大墓才是商王的陵墓。

贵族墓葬可以分为三个等级。贵族墓葬有两条墓道、一条墓道和无墓道土坑墓的区别。两条墓道的墓葬,又称为中字形墓,如武官村大墓。一条墓道的墓葬如M260。妇好墓是殷墟贵族墓葬中土坑竖穴的代表。

平民墓葬在殷墟数量最多,从其随葬品多少也可看出其贫富之别。墓室面积基本在10平米以下,而以3-5平米常见。有葬具一棺,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的少量铜器。

异类墓葬是指没有正常的墓坑,多数被抛弃在灰坑、灰层中,无随葬品,无葬具。极少的有墓坑,墓室仅容尸骨,有1-2件的随葬品,有的有席子包裹,是商代社会中最底层的居民。

二十一、侯马盟誓遗址

地点内容埋藏方式反映的历史事实

地点: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西北部,即晋国晚期晋景公所迁的新田。侯马晋城遗址由六座小城组成,侯马盟誓遗址发现于东部的呈王古城宗庙区南面。

埋藏方式与内容:发现了大批祭祀坑。这些祭祀坑均作长方形,深浅、大小不一,浅者40—50厘米,深者达6米。一般长1.3—1.6米,宽0.5—0.6米。这些坑中有的埋有羊、马、牛等牲畜,有的埋有大量盟书。盟书质料多玉、石类,多以红色颜料书写盟诅之辞。

侯马盟书出土总计5000余件,其中形体基本完整、字迹比较清楚的有600余件,每件一般10余字,最多达200余字。其内容可分为五类:

①宗盟类,盟辞强调“事宗祀”和“守清庙”,要求每个盟人都要忠心效忠盟主,以此巩固赵氏宗族内部的团结。

②委质类,赵孟为分化敌对势力吸收同宗之外的人参加盟约。与盟人把自己“质”于主盟人,并断绝与旧君主的关系

③纳室类,内容为禁止纳室,即与盟人在盟誓后不再扩充奴隶、土地、财产等,同时也反对和声讨宗族中其他人的纳室行为。(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新兴地主阶级对扩充奴隶的一种限制措施)

④诅咒类,对某些罪行加以谴责的诅咒文,出土少。

⑤卜筮类,不属于正式盟书,而是举行盟誓祭祀“卜牲”时使用龟卜和筮占文辞的记载。出土少。

反映的历史事实:春秋诸侯和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这种盟誓活动。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在河里,以取信于神鬼。盟誓的目的是通过对天地的盟誓以达到对参盟者行为的约束。

①春秋晚期,主盟人赵鞅(赵孟),即赵简子。反映了以赵氏为代表的政治集团,为了扩大自己的力量,镇压、分化敌对力量,进行了一系列盟誓活动。②晋国末期上层政要的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中斗争的激烈性与残酷性,“礼崩乐坏”的历史趋势,诚信缺失。③普遍性的鬼神观念的遗留,但是已经不明显(还需要身家性命的约束,诅咒,卜筮内容少)鬼神观念为现实服务。

二十二、兆域图铜板——王后陵园的建筑规划

战国灵寿城与中山国王陵位于石家庄市西35公里的平山县三汲乡一带,1974年发现,1974-1978年进行调查和发掘。兆域图铜版出土于灵寿故城以西2公里的M1中山王厝墓。兆域图铜版为长方形,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约1厘米,用金银镶嵌陵园的平面图。内宫垣内有方形堂五座,中间为王堂,两侧为王后堂和哀后堂,哀后堂外侧为夫人堂,王后堂外侧的堂铭文不清。各建筑之间都标有尺寸,据实地勘测,兆域图就是当时墓地的描绘,说明这种形制的国君陵墓至迟在战国中晚期的三晋两周地区已成定制。

二十三、.虢国墓地

比较集中的代表周人的习俗??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区东北约1.5公里的上村岭上,墓地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1956-57年黄河水库考古队在此发掘墓葬234座。1990年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墓地北部发掘大型墓葬9座,车马坑4座。

重要墓葬:

50年第发掘的M1052可能为虢太子元墓,有木椁、重棺,棺内放有玉器。青铜礼器为七鼎九簋。墓西有车马坑。

90年代发掘的M2001国君墓葬,墓主虢季,一椁两棺,还有一具木棺罩。出土珍贵文物3200多件。同时发掘M2009国君墓葬,墓主虢仲,规模比M2001更大,墓底距地表近20米。出土青铜礼器200对件,玉器800多套,包括罕见的墨书玉片。M2011为虢太子墓。

墓地出土大量的玉器、铜器,还有黄金制品。墓地出土的玉柄铁剑、铁刃铜戈是较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关于墓地开始的年代有西周晚期和春秋初年不同的看法。

二十四、印山大墓

位于浙江绍兴县城西南约13公里,1996-1998年发掘。

该墓由隍壕、封土、墓坑、墓道、墓室组成,陵园总面积达8.5万平方米。隍壕分布在印山四周,总长888米,人工挖成,封土为东西向椭圆形,长72、宽36、高9.8米。封土的填土中出土陶片和原始瓷片。墓坑凿岩石而成,墓室为狭长人字坡形结构,用加工平整的木材构筑。墓室长34.8、宽6.7米,分前中后三室,中室放置独木棺。墓葬被盗。该墓即文献记载的所谓木客大冢,墓主可能是越王勾践之父允常。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

[笔记]《考古学通论》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为绪论章,6学时。本章以考古学科的形成发展历程为线索,阐释考古学的知识、 方法论和基本理论。主要内容为: 一、西方古物学被认为是近代考古学的前身,它的形成既与相关学科的成熟,又与当时的社会要求密切相关,学习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要了解下列的基本事实及其所包含的人类文化 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1、为什么文艺复兴复活了人们对古典世界的兴趣?因为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增强了经济实力之后,尚未在政治和社会领域取得相应的地位,所以他们必须利用“文化再生”来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而古物最能达到此目的。进一步说,一门学科诞生的内 在原因与许多外在要求密切相关。 2、C.莱尔在1830-33年发表了《地质学原理》否定了“灾变说”,为什么能支持人类的诞生要早于B.C.4004年?人类诞生于B.C.4004年,被诠释为《圣经》所言,但面对着人类化石和人工制品与绝灭早于此年代的动物化石共存,地质学要屈服于宗教,就只能以“灾变”来解释地球史,但《地质学原理》坚持了科学,以渐变来解释。这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很有 启发意义事件。 3、18世纪末19世纪初,人们不仅对中世纪的遗物和建筑方面的遗存感到兴趣,而且对史前遗物的兴趣也在增加,但丹麦R.尼厄鲁普教授却在迷茫中。迷茫在于利用什么样的办法才能理解“史前遗物”。这是人们探求未知世界历程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碰到的问题,也是考 古学形成的契机。 ——大学学习要从考古学形成的历程中认识到一门新兴学科(或者一个新生事物)形成过程 中的本质,举一反三。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 一门学科必须具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方法论和目标。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文化遗存。文化遗存是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的遗物和遗迹,前者是可搬动的,后者是不可搬动的。 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是考古学形成之初的两个方法论,它们借用于地质学和生物学,理解它们。随着考古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更多的方法和手段被利用到考古学研究中来。

中国考古学通论教案

中国考古学通论教案 中国考古学通论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1( 遗物。 2( 遗迹。 3( 遗址。 4( 考古学文化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

分期方法。 二分法:三分法:六分法 考古学研究方法 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叠压关系。 (2)、打破关系 (3)、共存关系。 二、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2)、器物的分型。 (3)、器物的分式。 4(器物组合与分期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史前 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 2(文化系统

社科院考古学考研经验

关于报考:看到很多人或者我也是一样,一个目标就是社科院。当然我不否认功夫不负有心人和一些天才或者机遇,但我在这里还是想劝说同学们慎重。我的本科学的是考古专业,而且是在考古的传统院校,复习虽不是头悬梁锥刺股,但也觉得很认真了。可最后还是名落孙山。社科院的判卷很严格,所以调剂起来也没有优势。现在冷静的想想,虽然不后悔,也有些遗憾,因为如果不考社科院的话,任何一所院校,我相信我考上的系数都是很大的。所以,我劝说那些在本科阶段没有打下很好的基础、没有做出突出成绩、没有和社科院的老师有学术联系的同学,慎重选择自己的学校,可以先报考其他不错的院校,再图进取。当然,这些学校的同学要冲刺社科院,那就没有异议了。我说的是普通院校和跨专业考生。还有一点就是,如果考研失利,一定要通过各种渠道,老师也好、同学也好,联系可能招不满的、自己也还喜欢的学校,不要依靠网上调剂系统,一定要亲自联系。 关于专业课:看到过一些同学,特别是跨专业的同学,八月份的时候还在问考研需要哪些书籍,我想这就有些迟了,我的建议是在大三的第一学期,也就是寒假的时候就应该了解到这个专业的常用书籍。到八月份的时候,基本书籍应当准备妥当的。 我当时报考的时候是有些犹豫的,是在十一国庆的时候才真正定下心来考社科院的。但在此之前,我一直是按照社科院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八月份暑假的时候,应该是把大百科通读了一遍了,而且应当作出标记了。(很多同学一直在求购大百科的原版,我个人认为真是没有必要,甚至是不应该的。我的建议是使用打印版,而且分成四本,每本不要太厚,看的时候可以直接在书上作出标记。像是自己的笔记一样。如果到了十月份还在问从哪里下载大百科的话,我看就不要通读了。)至于断代八本,应当是同步的,在八九月份的时候也应该看完一遍了。至于诸如《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之类的资料,自己应该适当取舍,有余力的同学应该看一看,毕竟是比较好的著作,虽然旧一些,但里面的研究方法之类是值得学习的。此外,还是应该注意一些新出的著作,保持资料的更新,比如通论就不要用张之恒的旧版啦,刘庆柱先生新出的那本书也应该翻一翻的。如果有社科院的笔记,善哉啊! 从九月份或者十月份开始,就应该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了,应该目标明确,井然有序,按部就班。十月份之前是自己的基础时期,应该完成参考书目的阅读和基本知识的通读。从十月份以后,就进入考试时期了,应该训练自己的考试能力,分时期分专题进行填充。在前一阶段,应该有自己的笔记,记录学习过程中不懂的地方,把不懂的地方当成名词解释来看。这个阶段就可以背一些总结性的东西了。建议的是,多去网上看看把历年的论述题总结起来,寻找与之有关的论文进行重点研究。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我想说三点:1、注意新的发现与研究。多看看文物报和新闻杂志,了解新的热点,例如某年考题名词解释“文化景观”。2、注意老师的研究方向和最新成果,例如某年考题“先周文化述评”,和雷兴山老师的书不无关系。而且,寻找资料的时候,切记要“投社科院老师所好。”3、利用零碎的时间复习零碎的笔记、知识点。社科院的10道名词解释和4道论述题,有一半是比较常见的题目,而且很可能是重复考到的,这就需要扎实的基础,答出需要的,同时尽可能补充新发现的新研究的;另一半的题就要考大家平时的知识面了,论述题更侧重于知识的系统化。如果感觉自己基础薄弱心里没底的话,不妨去听一下新祥旭的专业课听说很不错。 关于英语:这次的英语分数我还是很满意的,68分,阅读的前两篇不到20分钟搞定,各错了一个,第4篇没看懂,也错了一个。(有点臭美了)当时做题的顺序,好像是先做了两篇阅读,然后头大了,血气供应不上,转而做小作文和大作文。如果听过一些讲座的话,作文应该是不难的。关于英语的学习,以后有可能的话,我会附上笔记。 我的建议是单词是基础,单词的唯一性就是反复背(有点废话了,可废话就是真理)。关于背单词我有几个建议:1、九月份的时候,你拿的单词书要背过一遍。2、九月份以后,背单词的时候应当是另一本或者是单词笔记。因为第一本你已经太熟了,顺序都记住了。3、看看网上的视频,了解一些单词的构造,对背单词还是很有帮助的,就像汉字的部首一样,背多了真的有感觉,脱口而出的感觉。4、背单词一定要准确,不能含糊;背单词一定要了解词性,特别是对句子没有语感的同学,要靠词性来断句的。 单词过关之后就是做题了,当然“得阅读者得天下”这大家都知道,可真没觉得阅读有啥难的,单词会了,句子懂了,那就做题呗。建议大家一点就是学会快速定位,看文章要了解大意,要知道层次。学会将问题还原到文中,并且根据原文的意思来答题。(话是这样说,我也知道实践起来有点难。等以后有新得了再告诉大家。)关于作文的模板什么的,以及常用的句子什么的,大家要自己总结。我以后有机会的话贴一些出来。关于翻译,我的观点是,能写就写几句吧,我当时只写了一句。 关于研友:还是找一个吧,同性的也好,异性的也好,每天互相鼓劲加油、互相提问单词,那种感觉真的很好。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不管是专业课,还是英语,自己看懂了,记住了,不一定就是会了。只有自己写出来,或者是说

吉林大学中国考古学通论历年考研真题.doc

2000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 1、遗存: 2、单位: 3、层位关系: 4、遗址: 5、民族考古学: 二、下图是内蒙古朱开沟遗址T126、T127、T128北壁剖面图,请根据这个图写出它们的层 位关系(15分) 三、以下是白燕遗址商代时■期的几件陶鬲,区分它们的型、式,并简述它们的各自作用和相 互关系 四、简述中国考古学和中国历史文献学在研究中国史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 五、列出五条近年来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六、介绍一木你在大学期间读过的最好的一个报告学论文(从资料、方法、理论、结论方面 以及你受到的启发等几方面入手) 秦汉考古 一、名词解释(5X6) 1、金石学: 2、三叠层: 3、殷墟: 4、干栏式建筑: 5、肆: 苏秉琦: 二、问答(10X4) 1、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周原遗址有哪些重要考古发现 3、按时间早晚顺序列举东北辽西地区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 4、你读过哪些有关先秦考古方而的考古报告或研究论义,试举一例进行简单的内容介绍 三、简述(15X2) 1、试述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分区与年代序列 2、关于哪些遗址可能是夏文化,学术界目前主要有哪儿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四、简答(16X3) 1、两汉至唐,中原地区墓葬的形制结构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2、汉唐期间,活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并指出其大致范围和重要遗存 3、简述唐宋瓷器发展概况

2001年试题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一、回答下列概念(10分) 1、考古学: 2、考古学文化: 遗迹: 遗物 3、相对年代: 二、写出下列青铜器名称(20分) 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中期墓葬青铜器 三、简述层位学发掘的原则(30) 四、谈谈考古学与自然科学手段结合的新趋势(40分) 旧石器考古、环境考古与体质人类学 一、名浏解释(3x10) 匿河文化:莫斯特文化:北京猿人:南方古猿:夏娃理论:克罗马农人第四纪地质学金牛山人 基因:人种学 二、简答题(10x3) 1、早期智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哪个阶段?其主要文化特征有哪些? 2、举例说明环境因素对人种形成的影响 3、清列举出国内外出土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化石各三例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20分) 1、目前国际学术界对于人科形成问题的理论模式有主要有哪些?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2、请分别阐述一下关于现代人起源问题的〃单一?地区起源论〃和“多地区起源论〃这两种理论的基本观点,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3、运用动物考古学的资料,分析一下我国新石器时代狗、猪、黄牛、水牛、山羊、绵羊、马等家畜开始驯养的时间和地域问题 先秦考古(新石器、商周、中国北方青铜时代、东北、西亚) 一、名浏解释(5x6) 1、山顶洞人: 2、〃三登层〃: 3、干栏式建筑: 4、殷墟: 5秦权: 6黄肠题凑: 二、问答(10x3) 1、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主要有哪些区别? 2、周原考占有哪些重要发现? 3、你读过哪些有关先秦考古方面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并试举两例进行简要内容介绍 三、论述(20x2) 1、筒述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分期与分区) 2、简述建国以来夏商周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

中国考古学通论

中国考古学通论 导论 考古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考古学的定义。 1(“考古”一词的来源。“考古”这一名词,在汉语中出现很早,如北宋时期的学者吕大临就曾著《考古图》(1092)一书,但当时所谓“考古”,仅限于对一些传世的青铜器和石刻等物的搜集和整理,与近代意义上的考古学含义有很大的区别。 2(“考古学”一词的来源。中国近代“考古学”一词,可能是从西文Archaeology一次翻译而来的。Archaeology一词源于希腊语,义为“研究古代之学”,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和古迹的研究,到了19世纪,才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 3(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主演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1(遗物。 2(遗迹。 3(遗址。 4(考古学文化 三、考古学年代与分期。 年代的基本概念 相对年代:绝对年代:

分期方法。 二分法:三分法:六分法 考古学研究方法 考古地层学。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概念。 (1)、叠压关系。 (2)、打破关系 (3)、共存关系。 二、考古类型学 考古类型学的基本概念。借用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分类的原理,对考古发掘出土的 1 遗物、遗迹。进行科学地整理、分类分析、比较研究的方法。“标型学”或“器物形态学”。 考古类型学的原理。 器物的类、型、式的划分。 (1)、器物的分类。 (2)、器物的分型。 (3)、器物的分式。 4(器物组合与分期 三、考古区系类型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区系类型的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宏观地进行遗址间、文化间、文化系统间比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史前文化发展的基本时空框架体系。 1(文化区。

考古考研知识点

北大版“考古学通论知识点概要”(转载自博雅论坛) 考古学导论 1、金石学古器物学考古学新考古学后进程考古学公众考古学女权考古学环境考古学聚落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田野考古学功能考古学实验考古学 2、遗物遗址遗存遗痕灰坑窖藏 3、考古图宣和博古图金石录水经注梦溪笔谈武经总要营造法式 4、田野考古学洛阳铲探方探沟隔梁关键柱磁方位角罗盘水平方格法大面积揭露法浮选法 5、考古三大杂志 6、考古学年代相对年代绝对年代地层学原理类型学原理标准型器旋回地层学地质年代学气候年代学三大信息库年轮法放射性时钟C14 AMS 达曼表 7、考古学文化研究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中间理论 8、环境考古学三大气候系统六大环境系统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孢粉分析学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 9、技术与经济失蜡法合金polanyi模式 大题 1、考古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北大论文赵辉写的) 2、中国考古学史 旧石器时代 一.解释题 人类化石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腊玛古猿禄丰古猿巨猿爪哇人元谋人郧县人建始人蓝田人北京人金牛人南京人和县人马坝人柳江人河套人山顶洞人 文化遗址 周口店萨拉乌苏西侯度文化丁村观音洞水洞沟硝灰洞泾渭文化 合河文化寺裕文化百色盆地富林文化富源大河遗址 工具类 石器石片石器石核石器硕石石器石叶细石器小石器尖状器刮削器 砍砸器石球盘状器大三棱尖状器球状器雕刻器手斧 加工工具石锤石占 制作技术类 石料加工各部名称 台面打击点半锥状石片角辐射线同心波纹阴面阳面锥疤 直接打击法锥击法碰站法砸击法锐棱砸击法 间接打击法击钎法压剥法 修理技术压制法指垫法 技术模式 奥杜威技术阿舍利技术勒瓦娄哇技术莫斯特技术石叶技术细石器技术 修理台面技术预制石核技术盘状石器技术 技术研究方法 微痕分析法埋藏学孢粉分析法植硅酸分析脂肪酸分析石器拼合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古学概论 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是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主要有先后关系和共存关系两种基本情况。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者是指它们的作成距今已有多少年。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地层学断代的要旨,是先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以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然后再以各层所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遗物(或遗迹)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出一个“系列”,从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断定绝对年代,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无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则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 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称为放射性碳素断代;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是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我们将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和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利用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探寻到的遗迹大体可分为三类:根据土色明暗判别的,如坑穴、壕沟、道路等;阳光斜射阴影显示的,如堤坝、坟丘、城墙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判断,如村落、都市、运河等。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读书笔记 一、出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二、《中国历史通论》的研究综述 王家范,1938年生,江苏昆山人。1957入华东师大历史系,1961年留校任教。80年代起,转向社会经济史研究,以明清江南为中心课题,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探索也多有兴趣。著有《中国历史通论》、《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及《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试析》、《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明清江南消费经济探测》、《晚明江南士大夫的历史命运》、《对社会历史认识的若干思考》等论文。其《中国历史通论》讨论的范围覆盖了直到今天为止全部的中国历史,全书分为前编、绪言、后编。我这里主要是对第五六讲做一简单介绍以及观点,我个人更侧重于与对农业的起源及对社会变革影响的研究。 三、分析与评价 (一)农业经济的内环境与外环境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中国向称以农立国,没有人会对农业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产生怀疑。战国时期我国传统社会已经确定以多锄多肥、精耕细作为特色的劳动力高度密集类型的集约农业。不同学者对农业起源有不同的概括;1、考古学家认为人类农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狩猎采集群体为脱离日益不利于狩猎的生态,开始走出山林寻找山麓地带谋生,初步形成高级采集经济乃至刀耕火种的农业;二,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收入由山前走向河谷阶段;三,循着气候,地形的规律走向江河平原,顺着水流流向,向适合农耕的更优良的地区发展。随着农业的进步给游牧民族的形成奠定的基础,各个部落的地区位置,气候,土壤的不同,收获不尽相同,慢慢人类差距就被拉开了,各个部落开始争夺生存空间二展开战争。2、农史专家认为中国不仅是农业起源的最早中心地之一,至少在六七年前农业发展水平已经不低,人们懂得因地制宜,形成北方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和南方以水稻为主的水作农业两大系统并行发展的格局,总而言之,中国传统农业具有起步早、扩展快的特征。王家范先生提出以前学者过分偏重自然适应一面,而对挑战与迎战一面有所忽视,由于南方较北方地区更适合种植,因此北方争地局面较严重,更显示出顽强的活力,这也是中国前期文明的中心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1(考研版)(可编辑)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1(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 参考书目: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结构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 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 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 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 11世纪 ,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

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Archaeology.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我们认为夏鼐先生的表述是准确的。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1、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遗存、文物),是物质的遗存。 这是考古学与狭义的历史学的最大区别。狭义的历史学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以研究人类历史,而考古学主要研究的是实物资料。考古学和历史学,是历史科学(广义历史学)的两个主要的组成部分,二者犹如车的两轮,鸟之两翼,不可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章节题库】(第6章 夏商周考古)【圣才出品】

第6章夏商周考古 一、名词解释 1.偃师商城 答:偃师商城是商代早期城址,在今河南省偃师市。商城城址包括大城、小城、宫城三重城垣。大城平面近长方形,城墙四周有5座城门,城内有纵横交错的道路若干条。在大城的西南部,还有一个平面呈长方形的小城。大城、小城的建筑方法一样,都是先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成。小城的年代早于大城,大城是在小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内有密集的宫殿建筑群,分布于宫城的中、南部。可早到二里岗下层早期,邹衡先生认为是太甲桐宫。 2.利簋 答:利簋,又称“武王征商簋”,是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为周武时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其特征为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器内底铸铭文4行32字,铭文载武王伐商之事。因而为西周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标准,而且证实了古文献对武王伐商史事的记载。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3.甲骨文字 答:甲骨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者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

兴起以后,甲骨文还绵延使用了一段时间。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成,上承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4.妇好墓[川大2006年] 4.妇好墓 答:妇好墓的墓主是妇好,为商王武丁的配偶之一,1976年发现与河南安阳小屯村西北。墓圹为长方形竖穴,南北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有棺椁、殉人、殉狗。墓内出土大量铜器、玉石器、骨器、陶器等,所出带铭文铜器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妇好墓的发现,对于研究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盘龙城 答:盘龙城遗址于1954年发现,1974、1976年进行较大规模发掘,其位于湖北省黄陂县叶店。年代约为公元前15世纪前后,属于商代中期的城市遗址。这一遗址的发现对于了解商代文化的分布、城市性质、宫殿的形制和建筑技术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古城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平面略呈方形。遗迹的分布状况表明,城内仅有宫殿,具有宫城形制,城外侧则是居民区和手工业区,表明该古城尚属早起城市的形态。 6.人祭 答:人祭是用活人来祭祀祖先(人鬼)、神灵或自然界万物,主要流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制社会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在中国,人祭约出现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河南陕县邯郸涧沟、河南洛阳王湾、陕西沣西客省庄的遗址中,曾发现龙山文化杀祭坑。到了东周时期,已逐渐衰落,且越来越遭到社会舆论的反对,秦汉及其以后保留了献俘的传统,

中国考古学通论名词解释

作用。 年时所提出,共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 青铜时代,因为欧洲探险家将铁直接引进,使美洲直接从石器时代跳至铁器时代 2铜石并用时代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又称金石并用时代。为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的文化发展阶段。其显著特征是: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石器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出现了数量不等的以红铜(天然铜)器为主体的金属器,采用冷锻和冶铸两种技术成器,多属小型工具和饰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矿资源比较丰富而产生的合金铜。 3水下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陆地田野考古向水域的延伸。它以人类水下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对淹没于江河湖海下面的古代遗迹和遗物进行调查、勘测和发掘,运用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4盟誓春秋时期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而举办的一种具有制约作用的礼仪。先挖好小坑,歃血为盟,将盟书与牺牲者埋入坑中,如有违背,便如此牲。史书有多处记载反映当时的政治形势,主要的盟誓遗址有侯马盟誓遗址和温县盟誓遗址。 5“列鼎制度”,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鼎以及伴随的其他铜器如簋等都是“礼器”,在“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丧葬制度中,是贵族的专利品,一般平民陪葬的则是日用陶器。 这种以陪葬礼器组合来“辨等列、明尊卑”的制度,在周人墓葬的考古发掘中获得证实。湖北京山相当于王国君的高等贵族墓,随葬九鼎八簋;上村岭虢国墓中,相当于公卿大夫的中等贵族墓,随葬七鼎六簋或五鼎四簋;同地相当士的末流贵族墓,随葬三鼎二簋或一鼎一簋。与此相配合的是:五鼎或五鼎以上的贵族,可随葬真车真马;而五鼎以下的贵族,只能随葬象征性的车马器;同时,三鼎或三鼎以上的贵族才能用双重椁。 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主要使用釉里红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即釉里红瓷,也常简称为釉里红。 7经幢石料制作的建筑物,上刻佛教经文或佛像。经幢:读音jīng chuáng ㄐㄧㄥㄔㄨㄤˊ。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04、060103历史地理硕士培养方案解析

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60103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时期的自然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地理分布、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包括环境史与生态文化的一门同历史学和地理学都有密切关系的新兴、边缘学科。它是在继承沿 革地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的。其学科理论体系主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近几十年间。 按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它可分为历史自然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和历史技术地理三大分支学科等。 研究历史地理学的目的是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为当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的。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高中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本学科高层次的专门教学、科研人才。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部门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品学兼优的管理与专业人才。具体要求是: 熟练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坚实、系统的历史地理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为开阔的视野,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方面专业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简介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2—3年,视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1. 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共36—38学分,其中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习环节与补修课等。 2. 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 3门。并且 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3 .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或考查、考试等评定成绩。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分数线内部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汉唐考古方向朱岩石老师考博真题导师 分数线内部资料 一、专业的设置、招生人数及考试科目 院系(招生人数) 专业 (招生人数) 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 204考古系(5)060100 考古学 (5) 03汉唐考古朱岩石 ①1001英语、1002日语、1003俄语、 1004德语、1005法语选一 ②2075中国考古学通论 ③3142汉唐考古 二、导师介绍 朱岩石,考古系硕士生导师,1962年8月出生于北京市西城区。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汉唐研究室主任、邺城考古队队长。兼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汉唐考古学、东亚历史考古学。主要代表作:《磁县湾漳北朝壁画墓》,科学出版社,2003年。《东魏北齐邺南城内城之研究》、《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文物出版社2003年10月。《邺城遗址赵彭城东魏北齐佛寺遗迹发掘与研究》,《历史与文化特集-东亚地区六至七世纪佛寺塔基考古学研究论集》(日文),日本东北学院大学,2006年3月。《论邺城皇家园林的功能及其意义》(日文),发表于《国学院大学大学院纪要》1997年第29辑等。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三、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

张之恒《中国考古通论》(考研真题精选 论述题)【圣才出品】

三、论述题 1.大遗址保护的意义、注意的问题,举例说明。[四川大学2012年研] 答:“大遗址”主要包括反映中国古代历史各个发展阶段涉及政治、宗教、军事、科技、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水利等方面历史文化信息,具有规模宏大、价值重大、影响深远等特点的大型聚落、城址、宫室、陵寝墓葬等遗址、遗址群。在我国已公布的六批2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约有500余处是大遗址,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一部分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遗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史的主体和典型代表,不仅具有深厚的科学与文化底蕴,同时也是极具特色的环境景观和旅游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大遗址所在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设立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实施大遗址保护工程,在有效保护遗址本体及其环境风貌的同时,加强展示和宣传工作,对于全面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利用水平,发挥文物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理解新考古学学派所指出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问题?[南京大学2012年研] 答:(1)“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含义 该问题是1973年英国考古学家戴维·克拉克在其发表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一文中提出的,后被中国文博考古界翻译成中文版。他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新考古学背景下,考古学学科意识的扩展是以学科纯洁性的丧失为代价的,代价虽高,收获却也颇丰,而纯洁性的丧失已是不可挽回的了。

“纯洁性丧失”的内涵是指,考古学在新方法、新仪器设备、新观察、新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目标等学科意识扩展之后的新知识生产方式。 (2)“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主要表现 ①考古学的整体性受到挑战。考古学被分解,考古学分支学科增加,学科进一步细化为更具朝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领域,整体性受到挑战。 ②新研究分析方法的出现。获得信息的手段和分析研究的方法,尤其是相对微观层面的研究,传统考古学来应付已是力不从心。 ③学科交融的特点愈发明显,一些非传统考古学学科兴起。 (3)对“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的思考 ①事实上,考古学自诞生之日起,就采纳了多学科的精华,体现了交叉学科的特点,纯洁性一说似可商榷。 ②其他学科和考古学是相互渗透的,其中考古学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体现了它强大的活力,通过整合其他学科,考古学的独立性会逐渐增强。 ③考古学将人直接带入到历史层面去获取未知信息的特质,也注定考古学的独立性不会丧失。 3.考古发现中植物和动物的遗迹对判断遗址的作用和意义。[南京大学2011年研]答:(1)考古发现中动物的遗迹对判断遗址的作用和意义 ①确定遗址的年代 通过对动物群的特征、组合与更替,以及对其中的绝灭动物属种与现代属种的对比及比例统计,可帮助确定遗址的相对年代及划分地层。 ②环境与气候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整理 对于每一位想要考研的同学来说,考研成功与否与你的参考书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选对了参考书,就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在考研复习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么,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是什么呢? 人大没有指定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中国文物学概论》,李晓东,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基础》,周静罗雁冰康忠镕,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王蕙贞编著,文物出版社 《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博物馆技术》格林.汤姆森,吉林大学出版社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系统介绍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难度,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就业,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辅导,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人大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人大考研机构! 一、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2015年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计划招收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说考研难度较大,但是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文博硕士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门类,这么宽广的原因,是因为其内容庞杂,需要多学科的一起研究,跨专业考研是完全可以的。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文博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考古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中国人民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15%。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就业方向分别为: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和教育单位的文物陈列、保护,博物馆管理和研究;公安、海关、商检、拍卖典当、珠宝行等的文物鉴定、评估、保护。 三、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介绍 人大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学费总额4.5万元,学制3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考古学方法论、中国考古学研究、考古文献研读、考古论文写作、

中国考古学通论笔记1(考研版)

中国考古学通论 参考书目: 张昌倬主编《文物与考古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之恒著《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出版) 苏秉琦著《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 宿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 刘庆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百项考古大发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考古学概论》结构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第二章:石器时代考古 第三章:夏商周考古、第四章:战国秦汉考古 第五章:魏晋隋唐宋元明清考古、第六章:古器物与考古专题 第一章考古与文物基本理论 第一节考古与文物基本涵义 一、考古学的名称与定义: 1、“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1)“古学”:在中国,东汉(1~2世纪)时已有“古学”的名称。《后汉书》中说马融“传古学”,贾逵“为古学”,桓谭“好古学”,郑兴“长于古学”,这里所谓“古学”是专指研究古文经学。 (2)“考古”: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3)科学上的“考古学”:科学上的“考古学”这一名词,也就是我国要学的考古学这门学科,是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Archaeology. 考古学是一门近代才形成的崭新的科学,它发祥于欧洲,以后普及到世界各国。具体说,在欧洲19世纪中叶以后,在我国则是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它包含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分支,并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领域内的许多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 2、考古学的定义: 我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是这样表述考古学定义的:“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我们认为夏鼐先生的表述是准确的。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的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在于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历史。实物资料包括各种遗迹和遗物,它们多埋没在地下,必须经过科学的调查发掘,才能被系统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学研究的基础在于田野调查发掘工作。 二、考古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一)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1、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资料(遗存、文物),是物质的遗存。

考古学复习参考题

《考古学通论》考点整理 1、“金石学”是专门研究古代________和________,正式诞生于北宋中叶。 2、名词解释:考古学: 3、考古学研究对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实物资料包括_____和_____;考古学研究范围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 4、“文化层”是包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地层。 5、名词解释:“考古学文化”: 6、“考古学文化”的命名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收集实物资料的主要手段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_______和______。 8、考古学断代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编写报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0、考古学分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述题:考古学和其他学科关系:

12、考古学年代可分为_______、_______,其中相对年代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进行研究。地层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考古学发展简史: ●古代考古:______的《考古图》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__________的《古玉图》现存最早的专录玉器的著作;_________著有《金石萃编》。 ●近代考古:1921年___________发现并提出了“仰韶文化”;1922年北大成 立了__________;1924年北大考古学研究室设立了_________。1926年,__________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田野考古;1927年___________成立。 1928年_________________成立,内设考古组,同年_________在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标志;1929年在_________的主持下先后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等。 ●现代考古:___________于1979年在_____成立。 ●________被誉为“埃及学奠基人”。 14、1819年丹麦人_________把古物按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进行分类。1865年_________提出了“新石器”和“旧石器”。 15、旧石器主要以_打制_为主。制作工艺包括_____和_____;其中,打片包括_______和_______。直接打击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名词解释:北京人: 17、甘肃省_______地区是中国最早发现旧石器的地区之一。 18、名词解释:山顶洞人: 19、简答、论述题: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阶段分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