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企业生产管理

第一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一节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内

一、生产管理主要解决的四大方面的问题(填空题/选择题)

1、生产过程组织,包括生产过程和生产类型,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生产方式等。

2、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等。

3、生产控制,主要是生产进度和质量控制。

4、人-机-环境系统,主要是研究人与机器,环境的合理配合,以提高生产率。

二、生产管理的概念(名词)

生产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有效的利用生产资源,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生产管理的范围扩大(1)服务业管理(2)生产系统内部外还包括生产系统设置。(填空/判断)

三、生产管理的内容

按业务系统分为四大部分:

(一)产品开发管理。包括产品决策,产品设计,工艺选择与设计,新产品试制和鉴定管理等。(二)生产组织管理。生产组织包括生产过程组织和劳动组织。生产过程组织是指:对生产系统内所有的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最佳的方式将各生产要素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协调的系统。组织生产过程的基础要求包括: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3、生产过程的均衡性;4、生产过程的准时性。

(三)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组织和控制企业生产活动的依据。

(四)生产控制。生产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包括生产进度控制,产品质量控制,物质消耗和库存控制,生产成本费用控制等。

四、生产管理的原则(重点题)

生产管理的基础职能就是组织,计划,控制,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是指,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资源,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和资金占用,去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产品。

生产管理中经济效益是指如何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生产能力,做到生产的产品质量好、数量有保证、按期交货、降低成本、减少浪费、精打细算,统筹兼顾,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市场导向原则

1、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向市场(社会)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收益,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市场是企业生产的出发点和最后落脚点。

3、企业必需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的需要来安排企业的生产计划和组织生产,这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4、市场的需要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因而,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必须要建立强烈的市场意识和

竞争意识。5、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紧紧围绕市场来开展。

(三)科学管理原则。

科学管理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运用符合现代化大生产安排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四)均衡生产原则

均衡生产是指,生产过程要有计划,按比例的进行,克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等现象。

(五)可持续发展原则

清洁生产是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工业和环境规划活动中心提出的。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的运用到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性。

五、生产管理的任务

第一、企业生产管理必须以企业经济目标,经营方针为宗旨。

第二,企业生产管理必须把合理利用资源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第三,企业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企业生产系统的柔性。

第二节生产系统和生产管理组织

一、生产系统:

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产品或服务

二、生产系统的功能:

1、数量和质量的保证

2、成本的控制

3、交货期的保证

4、产品的服务功能

5、创新能力

三、生产管理组织

1、直线制:最早的企业管理形式,它的特点是指挥和管理的功能,由企业的行政领导人执行,不设专门的职能管理部门。特点:指挥和管理的职能。

一般只适合于产品单一,工艺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

2、直线-职能制

特点:(1)按照企业机制和管理职能划分部门和设置机构,实行专业分工和专业管理,厂长(经理)统一指挥和领导。(2)把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直线指挥机构和人员;职能机构和人员。避免了多头领导的问题。(3)是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形式。

适合中小规模,产品和技术较为简单稳定的企业

3,事业部制(部门化组织结构)

目前国内外大型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把企业的生产活动,按地区和产品的不同,建立事业部,每个事业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在总公司的领导下,拥有相应的独立经营

自主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优点(1)总公司可以集中精力作重在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2)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便于事业部层管理者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3)有利于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矩形制

在企业的组织机构中,既有按职能部门划分的横向管理部门,又有按产品或项目划分的垂直部门结合起来的组织机构,叫做矩阵制。其特点是具有双道命令系统,小组成员既要服从小组负责人的指挥,又要接受原来所在部门的领导,这种组织形式适合于大件小批,高新技术等产品或大项目,大工程企业和新产品的开发。

5、虚拟组织机构(高度灵活、扩大化的动态组织结构)

第三节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的特性

一、生产方式的更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将成为生产方式的主流

二、生产管理范围的扩大-------服务作业管理和生产系统管理的前伸后延

三、生产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及现代化管理技术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管理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管理手段的计算机化、办公的自动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辅助制造CAM、柔性制造系统FMS、信息管理系统MIS、物料需求计划MRP,办公自动化O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AMS

四、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换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使生产计划更易实现。并增加了生产的柔性。

在生产管理模式创新的对策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概念更新,即精益生产,成组技术,并行工程等方法的引入。

2、计划创新,即制造资源计划,批量进度计划,模式生产等的采用。

3、实施创新,即柔性自动化,计算机集成系统的运用。

4、控制创新,即准时化生产方式,联机生产管理的实现。

5、组织更新,即柔性多变动态组织和虚拟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第四节生产管理与企业的发展

一、传统管理阶段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当时生产和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个人经验办事。

二、科学管理阶段

20世纪初到40年代

三、现代管理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

表现为: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分权制;组织结构上实行柔性动态和虚拟组织;在管理手段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等。

生产管理和企业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生产管理能够为企业生产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上的保证。而企业发展的实践活动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管理理论的更新和生产管理方法的改进。

第二章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

一、什么是生产系统布置?

生产系统布置是指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组成企业的各个部分,各种物质要素(设备,设施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空间及平面布置,使之形成有机的系统,以最经济的方式和较多的效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生产系统布置包括工厂选址,生产单位的配置,厂区布置,车间布置等几大方面的内容。

二、影响厂址选择的因素

1、自然条件

2、资源供应条件

3、产品销售条件

4、基础设施条件

5、技术依拖条件

6、社会环境6、扩展条件

三、厂址选择的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现场勘察阶段

3、确定方案阶段

四、选址的方法

对于厂址选择把汲及的定性因素我们往往用定性方法予以评价,而对定量因素则尽可能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予以处理。

重心法:当产品生产成本中运输占较大比重时,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求得一个最优厂址。

第二节生产单位的布置

一、生产单位的构成

(一)基本生产单位

指直接从事企业基本产品生产,实现企业基本生产过程的生产单位。

它包括:准备车间:如锻造车间,锻工车间,备料车间等;加工车间:包括机加工车间,冲压车间,铆焊车间,热处理车间,电镀车间;装配车间,如部件装配车间,成品装配车间,油漆车间和包装车间等。

(二)辅助生产单位

指为企业基本生产提供辅助产品与劳务。实现辅助生产过程的生产单位。它包括:辅助车间,如工具车间,模具车间,机修车间,电修车间。动力部门,如热电站,变电站,煤气站,氧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等

(三)生产服务单位,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的单位

它包括:运输部门如机车库,汽车库,装卸队等仓库如材料库,半成品库,成品库,工具库,设备库

试验与计量检验部门,如:中央试验室,技术检查站,中央计量室

(四)生产技术装备部门:指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保证与服务,并负责新产品试制工作的部门。如:研究所,设计科,工艺科,工具科,试制车间等。

(五)附属生产单位。指生产企业附属产品的生产单位。许多时侯这些生产单位都依附或包容于企业基本生产单位之中,但也有独立出来的。它们的构成可参照基本生产单位但要简单得多

二、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

(一)企业产品

企业的产品在根本上决定着企业生产单位的构成。产品的品种,产品的结构特点,产品的工艺特点生产规模

(二)企业规模

企业规模越大,它所需要的生产单位数目也越多,规模也越大

(三)企业的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

协作范围越广,则企业的生产车间组成越简单。

(四)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设备的技术水平高,数控设备,加工中心等高精设备拥有率较高的企业,其生产单位的组成越简单,反之,则复杂

(五)企业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厂区布置

一、厂区布置的定义

狭义地说就是厂房建筑,设备设施如何安置的相互关系问题,即工厂总平面布置

二、厂区布置的目标

流程的畅通高效率的使用空间良好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劳动效率提供良好的环境,要有良好的防污防噪治理三废措施

三、工厂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有利于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安全,环境保护和职工的身心健康

4、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所提供的便利条件

5、尽可能实现布置紧凑,整体协调

6、为企业发展留有余地

第四节车间布置

一、车间布置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车间总体布置,二是车间的工作地布置

二、设备布置的目标

实现和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

较高的生产效率和合理的设备利用率

生产的柔性

三、基本的设备布置类型

1、产品布置也称按工艺流程布置和对象专业化布置。它是按产品加工顺序来安排各种不同的机床设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流水线。这种形式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类型,标准化产品,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

2、工艺布置也称按机床类型布置和工艺专业化布置。它是按设备的功能来分类,把同一类型的设备和工作集中布置形成一定的工艺功能,它的优点是非常灵活,设备和工人的负荷率较高,部分设备停歇不影响全过程的生产,但其管理工作复杂困难,在制品的运输距离较长,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较高。

3、定位布置,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产品不动,设备按作业顺序移动,它的优点是加工对象移动较少,节省运输费用,工作程序易于设计和调整,管理也较为简单,缺点是不适用地大批量生产,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序要求较高,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易采用。

生产管理第三章

第一节生产环境

一、传统的生产方式

生产管理的着眼点主要是生产系统内部,注重于单品种,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

传统生产管理是以福特制度为代表的,以同步化管理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方式,表现为移动式的装配流水线,亦即所谓传送带制度,

二、生产环境的新趋势

1、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2、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市场机制

3、企业经营国际化

4、经济发展的高科技化

第二节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管理

一、生产过程的构成

根据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对产品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生产过程分为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等四部分

二、生产过程的组织要求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要求一般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工序的流动在时间是紧密衔接的,连续的

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上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

3、生产过程的均衡性:是指企业及其各个生产环节在相等的一段时间内生产相等或递增数量相等的产品。

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是指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要灵活,能及时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

5、生产过程的经济性;是指生产过程组织必须讲究经济效益,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

三、生产类型

生产类型就是按照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所进行的一种分类

区分生产类型的最基本的标志是生产过程中工作地的专业化程度。

根据这一标志可将企业生产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

大量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少而稳定,生产的每种产品长期重复,每种产品的产量大,工作地长期完成同种产品的一二道工序,专业化程度高

成批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比较多,每种产品有一定数量,但各种产品数量多少不等,工作地要负担较多的工序/

单件生产,其特点是:产品品种很多,每种产品的产量很少,工作地要负担很多道工序,很少重复(即使重复也是不定期的)专业化程度很低,单件生产的通用设备多,适应多品种变化的能力强。

四、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一)、工艺专业化原则:又叫工艺原则,它是按照生产工艺性质的不同来划分车间(或工段,

班组)

优点是:1、比较灵活,能较好的适应产品品种改变的要求

2、便于对工艺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3、较易于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

缺点是:1、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经过的路线长,消耗于运送材料和半成品的劳动量大

2、增加了生产过程的停放时间,在制品积压,生产周期长,占用流动资金多

3、增加了各生产单位在计划管理,在制品管理,质量管理等工作复杂化。

(二)对象专业化原则又叫对象原则,是把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生产工艺集中在一个生产单位中,组成以产品,部件,零件,零件组为对象的专业化生产单位。

优点是:1、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运输路线,节约运输人力和运输设备

2、便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中断时间,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积压和占用的流动资金;

3、可简化计划、调度、核算等管理工作,还可以使用技术熟练程度较低的工人。

缺点是:

1、难于充分利用生产设备和生产面积(在产品产量不够的条件)

2、由于工艺复杂,难于对工艺进行专业化的管理

3、一旦生产情况发生改变,很难作出相应的调整

五、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零件的移动方式有三种;

1、顺序移动方式:是指每批零件只有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才整批地转送到后道工序

这种移动方式多在批量不大和工序时间很短的情况下采用。

2、平行移动方式

每个零件在前道工序加工完之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去继续加工,形成各个零件在各道工序上平行地加工。

3、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特点是它既考虑了相邻工序上加工时间的重合,又保持了该批零件在工序上加工的连续性,比较三种移动方式可以看出:在顺序移动方式下生产组织工作简易。

三平行移动方式下,每个零件及时的转移到下一道工序加工,加工周期最短,但运输工作频繁。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吸取了前两种方式的优点,消除了设备在加工过程中的间歇现象,但生产组织工作较复杂。

选择零件移动方式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为:批量的大小,零件加工的工序时间长短,车间,小组的专业化形式。

批量小,工序时间短时,可采用顺序移动方式;批量大,工序时间长时,则宜采用平行移动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对象专业化的车间、工段、小组,宜采用平行移动方式或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第三节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化生产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只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生产方式的核心是一个准字

一、准时化生产的目标及构造体系

为实现这个目标,降低成本为基本目标,丰田公司为自己的生产系统设计了以下目标来消除无

效劳动和浪费

1、零废品

2、零库存

3、准备时间最短

4、提前期最短

5、减少零部件搬运

二、JIT的基本手段

适时适量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质量保证

三、JIT的具体手段

1、生产同步化

生产节拍是指生产一个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2、生产均衡化

平均制造产品,使物流在各作业之间,生产线之间,工序之间,工厂之间平稳,均衡地流动,尽量避免物流的时高时低。

四、看板管理

本质是在需要的时间,按需要的量对所需零部件发出生产指令的一种信息媒介体。

生产管理第四章

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或所能处理的原材料的数量,它是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加工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它也可能所映企业的规模.

一、生产能力计划的特征

1、生产能力计划具有战略特征。

2、生产能力计划具有风险性

3、生产能力定量上的不确定性。受品种结构、设备开动率和管理因素管理。

二、生产能力相关概念

1,设计能力,是企业基本建设时设计任务书和技术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

2,核定能力,是企业产品方向,固定资产,协作关系,资源供应和劳动状况等方面发生了某些重大变化后,原来的设计能力不能反映实际情况时,重新调查核定的能力。

3,计划能力,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充分考虑了已有的生产条件和能够实现的各种措施效果后,必须达到的生产能力。

三、生产能力的柔性

所谓的柔性是指能力的可变性和适应性

它包括三个方面含义:柔性工厂,柔性生产过程和工人

理想状态的柔性工厂转换产品的调整时间为零,它可以使用可移动设备,可装卸内墙,以及易于装配和重级的生产线,这样的工厂可以实现快速转换。

柔性生产过程也具有快速转换特性,生产线可以从制造一种零件简单方便地调整到加工另一种,并且这种调整成本是非常低的

柔性工人指的是生产工人掌握多种技能和能力,他可以很容易地从一种工作调换到另一种工作。

四、生产能力的核定

1,产出量,比如钢铁、水泥、家电

2,原料处理量,比如,原油

3,投入量,比如航空,医院,零售商店,电话局,电厂。

五,生产能力计算

水桶原理

六、总体生产计划的特点

1,统一考虑生产资源的合理使用

2,是不十分确定的生产计划

3,以抽象的产品概念或某类产品作为计划的单位

4,适用一年内需求呈季节性的生产类型。

七、总产量计划综合平衡的因素

生产任务与企业生产能力、企业劳动力、物资供应、技术准备水平、财务状况之间的平衡

八,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的不足

1,产品加工工艺流程不是三台设备可以完成的,

2,未考虑其他资源约束

3,单位产品资源消耗系数难以得到

4,单位成本系数实际是一个变量。

九、编制产品出产进度计划的要求

1、保证国家计划和订货合同的交货期限

2、尽可能保证全年全月均衡的生产

3、产品出产进度一定要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进度协调衔接

4、要尽可以往前赶

十,总体生产计划在实施中注意的问题(P61)

生产管理第五章

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即把企业的年度、度季生产计划中规定的月度生产任务及临时性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工段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人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依据是:

1、年季度生产计划和各项订货合同

2、前期生产作业计划的预计完成情况

3、前期在制品周转结存情况

4、产品劳动定额与及其完成情况

5、原材料、外购件、工具的库存及供应情况

6、设计及工艺文件,其他的有关的技术资料

7、产品的期量标准以及完成情况

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和内容

一、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

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是由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组成的。

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之一就是把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合理的组织协调起来,争取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均衡生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企业必须按照计划规定的品种、数量、质量和交货期均衡地出产产品,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内部各个生产环节做到有节奏地工作,消除前松后紧,突击赶工的现象。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经济效益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企业经营决策是否正确,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产品的质量是否过硬。前者主要决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适销对路,后者主要决定企业能否用较低的成本制造出用户满意的高质量产品。

二、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

1、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在生产产品或零件数量和生产期限方面规定的标准。

2、编定生产作业计划

将生产计划在时间、空间和计划单位上进一步细分,具体地规定:做什么?谁去做?怎样去做?什么时间去做?

通过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把生产计划变成全厂职工为了实施计划而互协调配合,紧密衔接的行为

3、生产现场管理

生产作业准备和服务

生产现场的布置

生产任务的临时调配

鼓励职工的劳动热情

4、生产控制

主要包括: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能力控制,在制品的控制

第二节流水线加工生产计划

一、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也叫计划作业标准。期量标准是对生产作业计划中的生产期量和生产数量,经过科学分析和计算而规定的一套标准数据

流水线生产条件下的期量标准主要有:生产节拍在制品占用量定额等

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开始加到到成品合格入库为止,处于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工的所有毛坯、零件、部件和产品的总称。

在制品占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有节奏的进行和产品均衡生产所必要的在制品数量。

在大量流水线的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占用可按存放地点,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按存放地点可分为车间之间和车间内部的储备量;按性质用途又可分为工艺占用量,运输占用量,工序间的流动占用量,保险储备量,库存流动占用量,车间间运输占用量,库存保险储备量。

(一)车间内部在制品占用量

1、工艺占用量:是指正在流水线各道工序,每个工作地上加工装配或检验的在制品。

2、运输占用量:是指正在生产线之间运输中的在制品

在机械加工流水线中,它是指在第一道工序前尚未加工的毛坯和零件,在装配车间中,它是指尚未投入装配的零件或部件

3、工序间流动占用量是指在规定的间隔期内,为保证上下工序或生产线正常工作而放置的储备量

4、保险储备量

其目的是为了预防产生废品和工作地发生故障而造成零件供应中断

(二)车间之间在制品占用量

1、库存流动占用量:是保证车间或生产线之间协调生产而设立的毛坯、零部件数量

2、车间间运输占用量

3、库存保险储备量

二、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编制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二是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一)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厂级生产作业计划是由厂级生产管理部门编制的,它根据企业年(季)度生产计划,编制各车间的(月、周、旬)的生产作业计划,包括:出产品种、数量、日期、和进度

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分为两个步骤:正确选择计划单位;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作业任务

1、计划单位的选择

流水线生产企业中,编制厂级作业计划时采用的计划单位有:产品、部件、零件组、零件

2、确定各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

编制厂级生产作业主要任务是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为每个车间正确地规定每一种制品的出产量和出产期

如果各车间彼此之间没有依次提供半成品的关系,那么只要将计划期的生产任务根据各车间的产品分工,生产能力和具体的生产条件直接分配给各车间即可。如果车间彼此之间依次提供半成品的关系,在规定生产任务时就考虑各车间在产品品种数量,出产日期是否彼此衔接,大量流水线生产企业分配车间生产任务的方法能两种:在制品定额法和订货点法

在制品定额法:也叫连锁计算法,它根据在制品定额来确定各车间的生产任务,保证各车间生产的衔接

大量流水线生产企业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重点在于解决各车间在生产数量上的协调配合,这是因为同一时间各车间都在完成同一产品的不同工序,这就决定了期不是最主要的总是而量是最重要的

订货点法:订货点法是根据库存在制品下降到订货点的时间来确定零件投产时间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用来安排需求量大的标准件和通用件的生产

(二)车间内部生产计划的编制

主要包括:车间生产作业计划日历安排,工段(班,组)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等

三、生产作业计划的动态调整

(一)企业生产分配系统的性质

企业生产销售系统不但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生产部门而且包括: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

库存量是制定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

(二)各阶段库存量:在途存货、周转库存、保险库存等

这些存货中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企业能够控制,而另外三分之二是由零售商和批发商控制的。

第三节成批生产类型的作业计划

成批生产类型的期量标准主要包括: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和生产提前期

(一)批量和生产提前期

批量是指一次投入生产的同种制品的数量

生产间隔期是相邻两批同种工件投入(产出)的时间间隔。在周期性重复生产任务批量和生产间隔期有如下关系:

批量=平均日产量*生产间隔期

批量大,则间隔期长

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通常有两种方式:

1、以量定期法

这种方法就是先确定批量,然后使生产间隔期与之相适应

2、最小批量法,适用于对关键设备和贵重设备的批量决策

3、经济批量法

(二)以期定量法

(三)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的时侯起到制成成品最后完工的时侯为止其间经历的全部日历时间。

产品生产周期的确定

产品生产周期就是每个工作阶段生产周期与保险期之和

(三)提前期

提前期是指产品在各车间投入或产出的日期较成品产出日期所应提前的天数

二、成批生产类型作业计划的编制

(一)产部作业计划一般只以产品作为计划单位

根据期量标准下达产品的生产批量,以及投入出产的时间,就是厂部计划的内容

(二)车间作业计划

主要考虑的问题是生产能力的平衡,零部件数量上的配套,提高设备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资金占用量,所以计划难度较高

(三)作业排序

1、几个工作在一台设备上加工

该式的顺序排列规律是加工工时短的工作先加工

2、几个工作需经过两台设备加工,用约翰逊法如该工时为第一工序的,则最先加工;反之,则放在最后加工。

第四节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是指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有关产品(零件)的数量和进度进行控制

包括: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占用量控制,生产调度工作

一、生产进度控制

是对原材料投入生产到产品入库为止的全过程进行的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是生产作业控制的关键,它包括:投入进度控制,出产进度控制和工序进度控制

二、在制品占用量控制

是对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在制品实物和账目进行控制

看板管理主要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

1、它是生产指令,领货指令和运送指令

2、防止过量生产,过量运送

3、看板是贯彻目视管理的工具

三、生产调度工作

主要内容包括:

1、控制生产进度和在制品流转

2、督促做好生产准备和服务工作

3、检查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供应和设备运行状况

4、合理调配劳动力,调整厂内运输

5、组织厂部和车间生产调度会议,监督有关部门贯彻执行调度决议

6、做好生产完成情况的检查、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

生产管理第六章

网络计划技术起源于美国,我国60年代初期引进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思想是:统筹兼顾,求快求好求省。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绘制网络图,明确且直观地反映出企业计划任务中各项工作的进度安排,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通过网络分析和网络时间值的计算,找出计划中的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以确定管理的重点。

它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特别适用于一次性的科研生产和工程项目的计划安排。

第一节网络图的绘制

网络图是表达一项计划中的各项任务(作业或工序)之间的排列顺序,相互关系和所需作业时间的图形,它是以箭线和结点连接而成的一种网状图形,一个网络图由活动、事项、线路三要素组成。

事项:也称结点,它是指某一项活动的开始或结束的瞬间,一般用O表示

活动:也称作业、工序等,它是指在工程项目中需要消耗资源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独立工作项目

线路:指从网络始点事项开始,顺着箭线方向连续不断地到达网络终点事项的一条通道

在网络图中可能有许多线路,每条线路所需的工作时间长短不一,其中至少有一条线路所消耗的工作时间最长,整个计划任务所需的完工时间就取决于该条最长线路所需消耗的工作时间,这条线路称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叫关键工序

二、网络图的绘制规则

1、相邻两结点间只能画一条箭线

2、网络图中不能出现循环线路(或闭环路)

3、箭线的首尾都必须有结点,不能从一条箭线的中间引出另一条箭线来

4、不允许出现没有先行活动或没有后续活动的中间事项即所有的中间事项都必须直接地或间接地与始结点或终结点相连接

5、网络图的始结点与终结点各一个,不许出现多个始结点与终结点

6、在绘制网络图时,应昼避免箭线的交叉

第二节网络时间值的计算与关键线路的确定

网络计划技术中的时间值包括:各项活动的作业时间,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结束时间;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时差等

一、各项活动作业的时间的确定

活动的作业时间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完成该项工作(或工序)所需的延续时间,记在箭线下方

作业时间是计算其他各项时间值的基础,它关系到各结点、各项活动其他时间值的计算和完成整个计划任务所需时间的计算,有两种估计作业时间的方法

(一)单一时间法

(二)三点时间估计法最乐观时间,最保守时间,最可能时间

(三、关键线路的概念及确定

将总时间为零的各项活动连接起来,就构成了某项计划任务图络的关键线路,它是网络图中时间最长的线路,关键线路上的各项活动的时间之和,即为整个计划任务的总工期,整个计划任务的完工时间取决于关键线路的时间。

关键线路不是一成不变的,非关键线路上的时差用完后就成了关键线路

关键线路是由总时差为零的关键活动组成的,因此求关键线路首先应在一张完整的网络图上求出各项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或最早结束时间)和最迟开始时间(最迟结束时间),然后将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相等的活动(即总时差为零的活动)用双线连接起来,即为关键路线

第二节网络计划的优化

所谓优化,就是根据预定目标,在满足既定条件的要求下,按某一衡量指标寻求最优方案,网络计划优化的基本方法是利用时差不断地改善网络计划的初始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成本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网络计划优化,即:时间优化,时间-成本优化时间-资源优化

一、时间优化:是指在人力、原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基本有保证的条件下,寻求最短的工程项目总工期

(1)压缩关键作业的作业时间

(2)对关键线路上的各关键作业组织平行或交叉作业

(3)充分利用时差

二、网络图的时间-成本优化

时间-成本优化就是根据计划规定的期限确定最低成本或根据最低成本的要求寻求最佳工期

(一)时间与成本的关系

一项工程的总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计入工程的各项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

间接成本:不能直接计入工程,而需要经过分摊才能计入工程的成本,如各种管理成本等

工程时间的缩短,会引起直接成本的增加,间接成本的减少,这必然会产生一个总成本最低的最佳工期

网络图的成本优化就是要找出成本最低的最佳工期

(二)时间-成本优化的方法

进行时间-成本优化,首先要对全部作业取正常的作业时间,并找出关键线路,工程总工期和相应的总成本

时间成本优化,按如下原则进行:

第一,压缩工期时,应选取关键线路上直接成本率最小的作业,以达到增加最少直接成本来缩短工期。

第二,在确定压缩某项作业的期限时,既要满足作业极限时间所允许的开工限制,又要考虑网络图中次长线路工期同关键线路工期的差额限制,并取两者中较小者。

第三,当网络图不断优化,出现数条关键线路时,继续压缩工期就必须在数条关键线路上同时进行,否则,仅压缩其中一条关键线路的时间不会达到缩短工程总工期的目的。

生产管理第七章

一、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概念及任务

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就是工业企业在开始新产品、改造老产品、采用新技术或改变生产组织方法时,在正式投产之前,所进行的一系列生产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

企业的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和老产品结构性能的改进

(2)新产品制造工艺的设计和老产品制造工艺的改进

(3)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

(4)新产品的试制和鉴定

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阶段

1、开发研究阶段

技术引进仿制部分改进创新

2、设计试制阶段

3、生产准备阶段

完成生产设计

做好批量生产的工艺准备

做好物资准备

完成生产组织准备

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

第二节生产工艺准备

产品开发与设计是生产技术准备工作的第一步

生产工艺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对产品设计的工艺性进行分析和审查、拟定工艺方案、编制工艺文件、设计制造工艺装备与专用设备、确定产品质量控制与技术检验方法及调整生产线等

生产工艺准备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根据产品设计的要求,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保证产品的加工制造符合高效率、高质量、低消耗、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使产品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一、产品的工艺性分析和审查的主要内容

1、技术要求的经济合理性,例如:机械加工的精度,表面粗糙度是否适当

2、结构关系是否合理,即零部件的继承性如何,结构的规格化与标准化程度如何,应尽量提高已有的零部件在新产品中的比例

3、材料选择是否经济合理,加工性能是否良好

4、在本厂现有设备上能否加工制造,有没有条件采用高效率的先进工艺和先进生产组织方式

5、工艺装备系数是否合理,是否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艺装务和标准工具

二、拟定工艺方案

工艺方案是工艺设计和准备的指导文件,是工艺准备工作的纲,它将指出产品制造的技术关键及其解决方法,并规定了工艺作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三、制定工艺文件,编制工艺规程

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工艺装备图、工时定额及原材料消耗定额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工艺规程

它是具体指导工人进行加工制造的操作文件

主要内容为:产品及其各部分的制造方法和顺序,设备的选择,切削规范的选择,工艺装备的确定,劳动量及工作物等级的确定,设备调整方法,产品装配与零件加工的技术条件等

第三节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的编制与实施

一、生产技术准备计划有三种形式

1、生产技术准备的综合计划

2、分产品生产技术准备计划

3、科室生产技术准备计划

二、编制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应遵循若干原则

1、按反工艺顺序安排计划,即为保证交货期的要求,应从交货期开始反推上去,确定各项工作的起始与完成时间,并与年度生产计划和短期生产作业计划相协调。

2、对各项工作要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3、在保证重点产品的前提下,避免产生忙闲不均现象

4、切实安排工艺装备的生产加工和原材料供应工作

生产管理第八章

生产率标准是生产过程中选择组织形式的主要依据

流水线生产与成组技术正是生产率较高的两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前者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后者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第一节流水线生产

流水线生产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起源于福特制

一、流水线的概念及特征

流水线生产是指劳动对象按照规定的加工工艺路线和速度,有顺序地从一个工作地到另一工作地,你流水般重复生产的一种先进组织形式,这种按工艺顺序排列而成的各工作地所构成的产品加工线叫流水生产线

典型的流水生产有以下特点:

1、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

2、生产过程具有封闭性和顺序性

3、生产过程具有高度的边续性

4、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节奏性

5、协调性好

二、流水经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的移动方式来分,可分为固定流水线和移动流水线

2、按流水线上生产对象的数目来分,可分为单一对象流水线和多对象流水线

3、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分,可分为连续性流水线和间断流水线

4、按流水线的节奏性程序来分,又分为强制节拍流水线,自由节拍流水线和粗略节奏流水线

5、按流水线的机械化程度来分,可分为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和自动化生产线

三、组织流水线生产的条件

1、要有足够大的量,以保证工作地有充分的负荷

2、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

3、工艺既能划分为简单的工序,又能根据工序同期化的要求把某些工艺适当合并和分解,各工序的工时不能相差太大,所谓工序同期化就是各工序的时间定额与流水线生产线节拍相等或成倍数数关系

工序同期化是保证连续生产,充分利用设备和人力的必要条件

四、流水生产线的优越的地方

1、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2、提高生产面积的利用率

3、缩短了生产周期,加速了流动资金的周转

4、减少了在制品数量,降低了产品成本

5、保证和提高了产品质量

6、改善了劳动条件

第二节成组技术

GT是一种有效地组织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方法

它将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以及组成的各种零、部件按相似性原则进行分类编组,并以组为对象组织和管理生产

成组技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成组加工,成组工艺和成级技术三个阶段

成组技术的技术经济效果

1、减少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量

2、增加了生产批量,缩短了生产周期

3、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

4、简化生产管理,精简生产管理人员

5、扩大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生产管理第九章

由于市场的不稳定性,造成企业在采购和生产中许多不确定性,为了保证企业内部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就需要一个缓冲机制为协调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库存

一、库存对象

库存是企业一种物资历储备形式

制造业的库存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工具以及用品等的存量,而服务业的库存是指用于销售的实物和服务管理所必需的供应品

二、库存的特征:

1、它是一种占用的资金

2、它是储存的生产能力

3、它是具体的实物

三、库存的功能

1、预期的库存

2、不肯定因素起缓冲作用的库存

3、起分解作用的库存

4、运输过程中的库存

5、周转性的库存

四、库存控制

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根据生产和销售的需要,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对企业储

备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活动

五、库存量的构成

1、库存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所必需的物资储备数

经常储备量

保险储备量

季节性储备量

2、库存相关费用

库存费用

订货总费

短缺成本:这是因库存物品已用尽,发生供不应求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六、库房的管理

1、物料的验收入库

2、物料的保管

3、物料的发放

4、清仓盘点

生产管理第十章

第一节设备管理概述

一、设备管理其发展过程可概括为:

1、事后维修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产生的)

2、预防维修阶段预防维修就是指在机器设备发生故障以前,对易损件和容易发生故障的部位,事先有计划地安排维修或更换,以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首先是美国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我国50年人从前苏联引进的计划预防维修制度

3、设备的系统管理阶段

在美国和西欧等不少企业,也纷纷提出“无维修保养设计”理想目标

4、设备综合管理阶段英国在70年代初首先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以设备一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设备效率,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的。

二、设备的含义和分类

设备是指人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各咱机械和装置的总称。

1、生产设备,是指直接改变原材料的属性,形态和功能的各种工作机械和设备。如各种机床、平炉、高炉、纺织机、化工反应塔等。

2、动力设备,是指用于产生电力、热力、风力或其他动力的各种设备,如蒸汽锅炉、发电机、空压机等

3、传导设备,是指用于传送电力、热力、风力,其他动力和固体、液体、所体的各种设备,如:电力网、传送带、上下水道

4、运输设备,指用于载人或运货的各种运输工具

5、科学研究设备,是指实验室用的各种测试设备,计量设备、仪器、仪表等。

6、管理设备,是指生产管理用的各种计算机和其他装置。

7、公用设备,主要是指医疗卫生设备、炊事设备等。

三、设备管理的内容

设备管理,是指工业企业中有关机器设备购置、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调拨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包括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全过程的一切管理工作

1、建立和执行机器设备的管理制度

2、正确合理的使用设备

3、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4、做好机器日常管理工作

6、有计划地进行机器设备更新、改造

四、设备管理的任务

1、合理地选配机器设备

2、适当地安排生产任务

3、要为设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4、爱护设备,做到三好,四会。

三好:用好,管好,修好

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第二节设备的选择与评价

一、设备的选择

技术上要先进,经济上要合理,安全节能,具体选择时应结合以下因素全面考虑

1、设备生产率与企业的经营方针相适应

2、设备的可靠性可靠性是指设备的精度、准确度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故障停机、安全可靠性等

3、设备的节能性

4、设备的维修性

5、设备的经济性

6、设备的环保性环保是指机器设备的噪声和所排放的有毒物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7、设备的安全性

二、设备的评价

只有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两者一致时,先进设备才能有发展的生命力

1、投资回收期法

一般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投资回收期最短的设备为最优设备

2、费用效率分析法,也叫寿命周期费用法

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设备一生的总费用

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系统效率最高的目标

第三节设备的合理使用

一、设备的合理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组织好设备的配备工作,避免大机小用,更要防止精机粗用

2、合理的配备作业工作,机器设备性能,质量的保持和使用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汇编 目录 一、行政管理制度 1、二〇一七年度经营总体方案(兴事发门行字〔2017〕5号) (3) 2、安全保卫管理办法(兴事发门行字〔2017〕15号) (32) 3、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汇编(兴事发门行字〔2016〕6号) (38) 4、工作检查管理办法(兴事发门行字〔2016〕7号) (40) 5、关于规范拟制、下发公文的管理办法(兴事发门行字〔2016〕8号) (42) 6、计件制员工工作服管理办法(兴事发门行字〔2016〕9号) (44) 7、现场形象管理办法(兴事发门行字〔2016〕10号) (46) 二、生产管理制度 1、生产组织管理办法(兴事发门行字〔2017〕13号) (49) 2、物料管理办法(兴事发门物字〔2017〕2号) (56) 3、设备管理规范(兴事发门设字〔2017〕8号) (77) 4、能源管理规范(兴事发门设字〔2017〕7号) (86) 5、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兴事发门设字〔2017〕6号) (89) 6、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范(兴事发门设字〔2017〕02号) (94) 7、半成品、产成品转运、堆放装卸、运输安全技术规范(兴事发门设字〔2017〕05号) (102) 二、技术管理制度 1、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兴事发门行字〔2017〕17号) (107) 2、消防产品身份信息管理办法(兴事发门技字〔2017〕3号) (115) 3、举检制管理办法(兴事发门技字〔2016〕3) (120) 4、工、模、量、夹管理办法(兴事发门技字〔2017〕4号) (122) 5、样品制作管理办法(兴事发门行字〔2017〕16号) (124) 6、工艺技术管理办法(兴事发门技字〔2017〕1号) (129) 7、新品管理办法(兴事发门技字〔2017〕5号) (141) 8、色板制作管理办法(兴事发门技字〔2017〕2号) (144) 四、销售管理制度 1、驻外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兴事发门销字〔2017〕13号) (146) 2、订单、制单、下单管理办法(兴事发门销字〔2017〕2号) (252) 3、售后服务工作运行流程(兴事发门销字〔2016〕3号) (256) 4、经销客户管理办法(兴事发门销字〔2017〕1) (262) 5、展厅接待管理办法(兴事发门销字〔2017〕10) (269) 6、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兴事发门销字〔2017〕4号) (282) 7、工程业务授权管理办法(兴事发门销字〔2017〕10号) (285) 8、供货发运管理办法(兴事发门销字〔2017〕3号) (292) 9、客户贷款管理办法(兴事发门销字〔2017〕14号) (298) 10、合同(协议)管理办法(兴事发门销字〔2017〕12号) (303) 11、展厅业务管理办法(试行) (307)

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68450441.html, 中小型制造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作者:刘林炜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年第06期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占有重要比重,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具有促进作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强,中小企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提升中小型企业经营方式,革新管理理念,对确保其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ccupy an important proportion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China. And the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With the increasing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 economy, SMEs will also face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management mode of SMEs and reform the management concept, so as to ensure the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MEs. 【关键词】制造业;商业;市场管理;战略性 【Keywords】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siness; market management; strategic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6-0025-02 1 引言 在我国,制造业是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企业又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加速产业经济发展,中小型制造企业将对其将产生巨大影响[1]。然而,中小制造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升也将涉及很多问题,其中,改善其经营管理状况 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在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市场背景下,致力于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研究,帮助中小制造企业提高综合素质,使企业得到更大更强的发展,走向国际市场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2 中小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现状 2.1 中小制造企业的定义 中小企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在2011年6月18日发布《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将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作为中小企业标准指标。这个指标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行业、例如,中小企业须符合下列条件: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或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生产成本是指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科目,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成本,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本科目可按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企业应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其耗用情况直接或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类账户。对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费用,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对于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通过“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科目核算。 各辅助生产车间在计算出各自的劳务成本后,按提供劳务量的情况分配计入各有关成本账户。如果辅助生产车间也单独核算本身发生的制造费用,月末还应先将这些制造费用分配计入辅助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②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③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④期末,按照一定的方法,将按产品归集的累计费用在已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然后,将完工产品负担的生产费用从“生产成本”账户转入“库存商品”账户,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⑤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成本。 【例】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A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基本生产车间领用1000 0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300 000元,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00 0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0 000元。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1 000 000

中小企业生产车间管理流程图范本

中小企业生产车间管理流程图范本 目录 第十四章生产车间管理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14-001 车间生产计划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4-002 小组生产作业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4-003 车间生产准备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4-004 车间生产统计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4-005 车间生产异常处理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006 车间意见上传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007 车间人员培训安排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4-008 车间培训考核作业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4-009 车间人员动态汇报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4-010 环境标准设置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011 现场卫生检查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4-012 环境责任分派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4-013 5S实施作业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14-014 5S活动推进流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精选)华工《国际企业管理》简答练习题1-答案

国际企业管理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与企业经营国际化 本章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1.跨国公司 2.对外直接投资 3.企业国际化 4.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 答案: 1.跨国公司:只要在一个以上的国家设有一个以上的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 并从事盈利性 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即可称之为跨国公司。 2.对外直接投资:在所在国之外进行的,以参与企业管理并取得某种程度的控制为目的的 资本投资,并伴随着经营能力、技术知识的资源综合体(Package)的跨国界转移。 3.所谓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日益摆脱单纯的地域界限,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国际性地利 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从事跨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由国内经营型向跨国经营型的转变过程。 4.全球化:全球化是指一连串的过程,扩张了、加深了、并加快了全世界各层面的人类关 系和接触的相关联系,这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的、政治的、外交的、和安全的各个层面,这种变化过程使得在世界某处的事件、决策和行动对世界上另一处的个人、团体和国家都会产生立即的影响和后果。 5.经济全球化:经济资源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整合的流动与配置, 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愈加相互开放与融合,各国经济的发展将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二、简述下列问题: 1.国际企业的基本特征。 2.全球化的正面和负面效应。 3. 经济全球化由哪三大支柱组成。 4. 解释跨国公司的特征。 5. 简述企业经营国际化的五大课题。 简述题答案: 1.国际企业的基本特征: ——以世界市场为目标,制定全球性的经营战略。 ——经营控制的内部一体化。一体化的具体表现: --母公司拥有重大事宜的最终决定权,并对公司的战略发展做出集中的决策。 --实施严格的计划管理。 --半成品、技术、原材料等交流的内部化。(为了取得利润的最大化,克服外部市场的不完善,而采取内部贸易方式) 2. 全球化的正面效应: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改变着世界格局 ----带来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的充分开拓 ----资本、技术的最高效率的使用

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详细设计书

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详细设计书第一章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数量最多,解决就业最多的经济实体.在我国乡镇及乡(镇)以上的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我国加入“WTO”之后,这些企业面临者国外两大市场的竞争压力,由于这些企业自身大多经济技术实力较为薄弱.生产制造和开发设计能力落后,对市场的承受能力较低,在把握稍纵即逝的市场机遇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需与其它企业各种方式加强合作发挥各自特长,集体面对市场的考验,风险共担,利润同享[24]。 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Produc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PMISME)是用于解决企业核心企业和各成员之间生产任务的分发、生产进度的控制、产品运输和库存管理等工作的协调和管理系统。本系统是以生产计划为主,涉及到采购与库存的信息管理系统。 第一节选题意义 随着信息的迅速发展,给各个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否认的巨大变化,公司开始关注信息社会。在社会的推动下,信息管理风靡整个。在制造企业中,生产信息数据量大,处理条件复杂,人工处理困难。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以及大大的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利用系统做好决策,准确性也得到充分的提高。 在这一背景下,生产管理系统就成为一个非常好的课题。我这次的毕业设计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做一个适合中小企业使用的系统。 第二节开发的目标 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后,再根据中小型企业的特点:信息的处理缺乏规、中小企业由于发展时间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率低、管理观念和管理模式比较传统、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等,本着实用、够用,不盲目求全求大的原则,设计开发简单易用,符合人们使用习惯和技术能力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总结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二点:

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正规化管理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背后,一定有着一批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在今天的中国尤其如此。基本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的许多大企业都是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并没有真正经历市场残酷竞争的历程。为什么我不看好目前一批所谓的著名企业,原因很简单,目前这批著名企业中,相当一部分是靠“特殊资源”,比如上市,比如地方政府支持,比如银行支撑等等非经济因素红起来的,而不是真正的在“WTO”下成长起来的。第二,在加入WTO后,中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而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基本是市场竞争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的繁荣是一个自然结果。 过去我们总认为企业做不好是因为体制问题,现在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政府的干预没有了,WTO也进入了,如果中国没有一批优秀的中小企业成长起来,进而在一二十年后在世界500强占据相当的比例,那才是真正的悲哀。所以我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在这批所谓的著名企业之后,能否能接上来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一支独秀的情况下,跨国公司都加紧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我经常对那些习惯“游击战”的企业家讲,当游击队和正规军相对的时候,游击战也许可以在局部获得一些胜利,但要争取全国乃至全球的胜利,你必须尽快成为正规军。 一、目前中小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个缺乏、四个依靠” 最近我对一批中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我的结论是八个字:充满生机,管理混乱。主要的问题我总结为“四个缺乏四个依靠”: 第一,缺乏有针对性的经营计划和预算,依靠老板的感觉打仗而不是靠脑子打仗; 第二,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与职能分工,依靠老板的感觉用人而不是靠业绩用人; 第三,缺乏对经营过程的制度化管理,依靠老板的感觉经营而不是靠科学的管理经营; 第四,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依靠老板的权威与亲情而不是靠制度和文化凝聚人。 许多人对这四句话反响非常强烈,但没有人和我争论这四句话的正确与否,他们的提问几乎都是一致的: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这“四个缺乏、四个依靠”? 由此我很欣喜地感受到一个非常关键的转变:目前的中小企业家的“观念转变”已经基本完成,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真正需要的是“操作方法或套路”,道理大家都知道,关键在于实施,在于怎么做。也就是说,在加入WTO后,企业家们最想要的是如何才能把企业建成正规化管理或者规范化经营的持续增长企业。 当然,也许有人会问到,怎么做有时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怎么规范?不错,因地制宜是没问题的,但因地制宜并不是想当然的蛮干。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振兴,我们都知道是凭“质量管理”创造的成本和效率优势,但不要忘了,“日本质量管理奇迹”是日本人埋头向美国人学习的结果,到最后反而是美国人反思:日本人能够学习美国人的理论,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把质量提高,美国人为什么不行? 日本对质量管理的创新性学习对我们非常有启发,不管你如何创新,有些基本的东西是逾越不过去的,这就是企业基本的管理与制度基础。我认为如果要致力于将企业做大,就必须在两个方面努力:第一,花力气去真正理解500强企业基本的管理系统与制度结构,然后跳出来领悟其中的精神实质,不去照搬,但要遵循其中的基本规律。 第二,将你企业中存在或面临的问题列出来,针对这些问题构建自己的管理系统与制度结构,只有这时才真正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否则,就可能只是一些小聪明而已。在这一点,千万不要把企业家个人的聪明当成企业的支撑点,支撑企业地基的永远是科学的管理与制度。 二、针对“四个缺乏、四个依靠”问题构造4R业务管理系统 什么是业务管理系统?如果把一个公司看做为一部机器,把公司的所有业务流程用1-12月时间来编排,每个月应该做些什么,到哪个月应该达到什么效果,取得多少成绩,这就是业务管理系统。可是,我们国内某些企业从1月到12月的业务安排,我的感受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计划一套,实施一套”,所谓的计划赶不上老板的变化;一种是粗粗安排计划,打到哪算哪,哪里紧急就一哄而上,整个公司从1月到12月,几乎都在救火。 如何简单有效地建立起一个业务运营管理系统,解决“四个缺乏、四个依靠”?我和一批留学归来的MBA 对GE、摩托罗拉等优秀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进行了研究,将其中最基本的部分提炼出来,构筑了一个简单、然而完全不失正规化的运营管理系统,这就是我们推出的锡恩4R业务管理系统。

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制造企业的随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变换。2O世纪2O年代开始出现了“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即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替代手工制造单件生产方式;随后代之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即“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当今出现了诸如柔性化生产、平面网状管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生产、MRPII、和生产系统的网上管理化等新方式和方法。我国生产管理模式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显得落后。一、我国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及其弊端 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归纳起来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是“以为中心”生产,“以生产调度为中心”控制整个生产,与单一品种(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这种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存在着以下弊端: 1.企业的“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使大量增加。 “多动力源的推进方式”。是指各个零部件生产阶段,各自都以自己的生产能力、生产速度生产零部件,而后推到下一个阶段,由此逐级下推形成“串联”,平行下推形成“并联”,直到推到最后的总装配,构成了多级驱动推进方式。由于生产是“以多动力源”的多级驱动,加上没有严格有效的计划控制和全厂的同步化均衡生产的协调,各生产阶段的产量必然会形成“长线和“短线”。长线零部件“宣泄不畅”进入库存。加大库存量,而短线零部件影响配套装配,形成短缺件。然后,当“长线”越长,“短线”越短时,使各种库存不但不能起到协调生产。保证生产连续性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造成在制品积压,流动资金周转

(完整word版)国际企业管理答案

一、判断题 C.产品特点和生产技术复杂程度越高,集权程度也就越低。× C.传统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只有个人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才对财富起作用。√ C:产品特点和生产技术复杂程度越高,集权程度也就越高。√ D 当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时,会遇到贸易壁垒和其他市场不完全的限制,从而增加外部交易成本√ D.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在国外开办企业的投资活动。√ D.独资企业的含义是它的所有权全部属于投资者,投资者提供全部资金,独立经营,获利。√ D.对外直接投资,是指企业在国外进行的以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 F.分包是指一家企业将一具体的生产任务或将企业某一经营部门承包给另一家公司。√ G. 国际经济一体化实质是资本的本土化。×G. 国际经济一体化实质是资本的国际化。√G. 国际企业促进东道国对外贸易的发展。√G. 国际企业对母国经济和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G. 国际企业在深化国际分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G.国际避税是采用选择合适的经营地点和经营方式等种种不合法手段× G.国际分销渠道指的是产品从一国生产企业到达国外最终购买者所经过的机构。× G.国际企业的经营活动既要承担自然风险、经济风险,还要承担政治法律风险。√ G.国际企业的经营活动只承担自然风险和经济风险。× G.国际企业劳动力的管理,主要是指对管理人员的管理。× G.国际企业战略控制的内容是总资源配置和重大经营决策。√ G.国际生产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选择标准化还是差别化的问题。√ G.国际市场上常见的策略有:差别定价、心理定价、新产品定价和价格调整。√ G.国际双重征税是指两个国家对同一,同时按他国税法课征所得税。× G: 国际双重征税是指两个国家对同一,同时按他本国税法课征所得税√ G:国际避税是采用选择合适的经营地点和经营方式等种种合法手段√ G:国际分销渠道指的是产品从一国生产企业到达国外最终购买者所经过的各种环节和途径。√G:国际企业劳动力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工人 的管理。√ J. 间接投资是指在国外开办企业的投资活 动。× J.技术环境对于企业的影响表现在技术革命 所带来的产业革新。√ J.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同样经历投入期、成 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J.经济环境对企业国际经营的影响在所有的 经营环境中最直接。√ J.经济学家预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组织 发生巨大变化√ K.跨国界的内部资金调配是国际企业财务管 理与普通国内企业√ N 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 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 N内部化优势是指拥有所有权优势企业通过 扩大自己的组织和经营活动将这些优势的利 用内部化的能力√ Q.企业规模越大,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权也要 相对扩大。√ S 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或掌握某种财产 权和无形资产的优势√ S.社会文化环境可以说是无影无形,但又无处 不在。√ S.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需求的基本因素。√ T. 特许经营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前者 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 T:特许经营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变体,后者 则支付一定金额的特许费。√ W.外汇期权是外汇期权交易双方按照协定 的汇率,就将来是否购买某√ W.网络组织结构是工业时代的代表性组织 结构× W:网络组织结构是信息时代的代表性组织 结构√ X 小岛清认为,产品出口战略是促进国际上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X 小岛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国际上 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X.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个人的道德素质、 信誉、和社会关系也应属于人力资源。√ X.许可证贸易指通过签订许可合同,输出方 支付给输入方专利权使用费× X许可证贸易指通过签订许可合同,输入方 支付给输出方专利权使用费√ Y 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宁提出了国际投资周 期论√ Y.一个合格的海外经理人员,必须达到这样 的标准:能被国家的民族文化所完全同化× Y.影响国际营销定价的因素只包括成本因素 和市场因素。× Y.有关人力资本理论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 类。∨ Y:一个合格的海外经理人员,必须达到这样 的标准:能被公司的企业文化所完全同化√ Y:影响国际营销定价的因素包括成本因素、 市场因素、政府政策、法令等。√ Z.在技术输出时应考虑其先进性、投资风险、 技术秘密外泄风险、× Z.在技术引进时应考虑其先进性、适用性、 可靠性和投资风险。× Z.在选择国际分销渠道时,要考虑产品、市 场、企业本身条件等因素。√ Z.斋藤优教授认为,经济和对外经济活动, 受国民需求与资源关系的制约。√ Z.折算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报表的不同项 目采用相同汇率折算。× Z.著名国际经济学家、英国里丁大学教授邓 宁认为:国际技术转移是。√ Z: 折算风险是由于汇率变动,报表的不同项 目采用不同汇率折算√ Z:在技术输出时应考虑其投资要素、投资风 险、技术秘密外泄风险、√ Z:在技术引进时应考虑其先进性、适用性、 可靠性和经济性。√ 二、单项选择题 B.(国际事业部结构)比较适合于从事多国性 生产不久产品、产品标准化、 C采用国际事业部结构较多的是(美国)的 公司。 D.(劳动力)的可供性及工资水平是影响国 际生产的重要因素。 D.对国际经营人员考评的中心内容为(业 绩考评)。 D.对国际企业经营的影响表现得最直接的是 (经济环境) D当英国的通货膨胀率比美国高,则(英镑 汇价下降)。 G 国际利益分配模型表明,资本的跨国移动 会增加(资本输入输出双方国家)的国际利 益 G.根据本企业专长,生产销路好的产品项目 或提供某些特需产品,这是(特殊型) G.构成延伸产品的标志是(附加价值)。 G.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资本) G.国际企业的(全球中心型)组织控制体制是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G.国际企业各种全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是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G.国际直接投资是指(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G工作丰富化是指给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和 责任感)。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和制度全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 工厂生产管理流程及制度(从原材料进厂(检测)—生产---检测—出厂—技术指导—维修抢修) 一、原材料进厂检验制度 1、原材料进厂后,仓库保管人员应及时把取样通知单及质量证明书,一起送交理化室,通知取样鉴定。 2、理化室接到取样通知后,应立即进行取样鉴定,在付款期内得出鉴定结果。 3、原材料的检查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以本厂的技术规定和鉴定的合同为依据。 4、材料鉴定后,符合有关标准或合同条文,理化室要根据本厂制定的原材料使用技术标准,确定投用项目,填写材料历史卡,并将鉴定结果通知供销仓库。 5、原材料经检查不符合国家标准及有关合同条文,理化室要及时上报,由品管部和技术部商定处理意见,同时书面通知财务部,拒绝付款。如果经厂有关部门协商可以代用,并不影响质量的可以入库,但必须办理手续,经使用车间同意并签写材料代用单,送交技术部,品管部研究,总经理批准,否则一律不准代用或入库。 6、原材料进厂,有些检验项目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检查,可以到外单位或有关部门解决,但其结果必须经品管部、技术部签字生效。 7、材料必须专料专用,如需代用,需经有关部门分析、研究,同意后由技术部和品管部联合通知有关部门方可投入生产。 二、生产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重点,是企业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生产管理包括物流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管理、生产安全管理以及生产资源管理等。为合理利用公司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进一步规范公司管理,使公司生产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特指定本制度。本制度是公司生产管理的依据,是生产管理的最高准则。 1、生产过程管理是公司各级管理员、一线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的管理制度。 公司各级管理员、操作员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过程管理工作,时刻树立效率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2、生产过程管理要求公司各级管理员时刻树立持续改进意识,以思促管,防止管而 不化;要求公司所有作业人员树立节能高效意识。 3、生产管理人员在接到客户订单后要仔细分析订单,看清客户的每一点要求,防止 盲目生产。 4、生产管理人员明确客户要求后,应立即通知准备生产资源(包括材料、工具、模 具) 5、生产部门根据客户交期的急缓程度安排领料,暂时不急的产品先不领料,保证生 产车间物流流畅,避免生产资源积压在车间影响车间生产,交期急迫的要马上组织人员立即投入生产。 6、车间主管每天必须如实编写《生产日报表》,记录当天实际完成的生产任务,以 书面形式向厂长汇报。 7、产品经检验合格后要及时送入仓库,以便及时组织发货。 8、车间管理员要及时关注车间物流状况(物料标示状况、物料供应状况、 通道是否顺畅)、机器运转状况(机器或模具运转效率)、员工工作状况(员工精神状态、工作熟练程度),随时指导员工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班组长,再由班组长逐级反映。 9、生产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可能影响交期的都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采取紧急措施

中小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一)

中小制造型企业如何做好生产计划管理(一) 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管理职能,它对企业生产运营活动起着指导性作用,生产运营活动基本是以计划为核心展开的。 随着企业信息化、数据化处理系统(如ERP、APS等)的不断发展,生产计划管理中很多工作都由系统进行处理,这为生产计划管理带来了工作上的便利,使生产计划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快捷,数据信息的准确率也更高。 系统虽然有很多优势,仅它仅是一个辅助工具,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的工作,特别是管理层面的工作,比如制定工艺路线、核定产能标准、组织生产会议、处理生产异常、协调部门工作等,还是需要管理人员去处理的。一些产品工序简单、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没有建立系统,生产计划管理还是要完全依赖管理人员完成。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存在差异,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这里仅就中小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进行一般性探讨。 一、订单评审 订单评审作为订单进入执行程序的第一道闸门,是对订单的合理性及订单处理的有效性进行把关,预知订单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异常,并提前做好预防措施。订单评审是决定生产是否顺畅、能否如期交货的关键程序之一。 订单从外部客户输入到企业后,在没有被正式确认前,一般是不能直接实施的。订单评审就是订单进入企业后第一个处理步骤,订单评审一般是对订单实现的能力需求进行评审。 企业不同、产品不同(类别、常规产品或新产品)、订单来源方式不同(客户订单和库存订单),对订单评审的内容、主导部门、参与部门、评审的方式、评审的目的等也会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无论怎样,企业都必须做好订单评审。缺少订单评审环节,会给订单的后续处理造成不可预知的问题。因此,企业要建立规范的订单评审流程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订单评审管理,实行标准化作业,避免或减少订单处理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 二、交期管理 订单交期管理是计划管理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计划管理部门必须对所有客户订单确定交期,一个没有实际交期的订单是没有管理意义的。 订单交期一般通过订单评审进行确认。订单评审除了对能力需求进行评估外,就是明确订单交期,并向业务部门和客户反馈。因此,订单交期管理的第一步就是确认订单交期。只有订单交期确认了,与订单交期相关的其它工作的时间节点才能确认,比如订单上线日期、完成日期、物料准备时间等。各项工作以订单交期为时间节点环环相扣、前后衔接、相互支撑。当订单交期变更时,其它关联工作都要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订单交期的要求。 三、物料需求计划

国际企业管理(含答案)[整理]

?构建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能力。 期末考试模拟题 (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 1文化控制体系利用组织文化来控制和影响雇员的行为与态度。强有力的组织文化可以在工人中树立共同的准则、价值观、信念和传统。对 2水平协调体系主要包括日常文书、直接交流、联络官角色、任务组、专职协调人和团队。 对 3无论是非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还是正式的国际合作联盟,它们都没有形成法律实体。 对 4评估国际战略联盟绩效指标主要包括:管理过程、组织学习、竞争力、营销、财务指标。对 5跨国合并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新设合并(Consolidation),即当地企业和外国企业的资产和业务合并后建立一个新的实体,新实体接管各家被合并公司的全部资产,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二是吸收合并(Merger),一家或若干家公司并入一家续存公司(Surviving Corp),该续存公司接管被合并的公司的全部资产和业务,并承担其全部债务和责任。对 6跨国并购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建立起独立的生产基地;其缺点是被并购的企业资产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对资产的股价差距过大;或者由于跨文化因素多带来的并购后企业之间的整合问题。对 7纵向并购是指并购企业跨越某一既定的商品空间与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商品的企业进行并购的行为。其主要特点是: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生产相同的商品或劳务,并且在其他生产、经营、销售环节具有相似性或互补性。错 8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管理和开发人力资源,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涉及人和组织之间的招聘、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评估、报酬和劳工关系等全部关系。对 9投资新建子公司可以获得对当地子公司的最大程度的控制,但花费的时间较长,并需要投入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对 10横向并购又称为水平并购,是指互相买卖投入和产出的两个公司之间的并购行为,或指一个公司将与本公司生产的前后工序相关的公司并购过来的企业并购行为。错 11跨文化培训可以降低外派人员和东道国经理的失败率,提高了员工的工作业绩。培训方式和强度取决于外派人员在其任职中预期可能遇到的情况。对 12培训强度是指要求培训者和受训者为海外任职的受训者做准备的努力程度。高强度培训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它包括更多的经验学习和广泛的语言培训,经常还有与当地雇员沟通。错 13文化被定义为指导一个群体日常生活的普遍的共享的信念、准则和价值观。这些信念、准则和价值观通过文化礼仪、传说和象征传递给今天的群体成员以及未来的群体成员。 对 14“十诫”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可兰经》中对信徒的基本要求。错 15美国人比较强调个人成就、创新能力、自治力和冒险精神,因此,美国的个人主义色彩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报告

篇一: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报告 山东万事孔子酒业 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情况报告 山东万事孔子酒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89年,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大型优质白酒生产企业,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40余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62人,有300余座窖池,年产优质原酒1500吨,年灌装优质白酒800万瓶,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高档芝麻香原酒和浓香型多粮原酒生产基地,也是国家重点白酒出口企业。 万事孔子酒采用千年古方结合现代工艺精心酿制,产品博采浓、清、酱香之长,纳入许多现代科技成分,所产基酒既有清香型白酒的清净典雅,又有浓香型白酒的绵柔丰满,并具有酱香型白酒的幽雅细腻,综合感官具有极为浓烈的焙炒芝麻的复合香气。山东万事孔子酒业有限公司在芝麻香型白酒的研发生产中,首先对原有窖池进行了大胆改革,采用了砖窖泥底。砖的成分为中性硅酸盐,其微孔吸附大量的有机物,其中有部分微生物栖息,有益于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幽雅细腻的风格。由此,所产基酒芝麻香味较好。其次是选择原料种类及其配比,传统的芝麻香原料配比是以高粱为主体,配以适量的小麦、麸皮等,要想生产出独特优质的芝麻香酒,必须严格选择原料、科学改进原料配比,促使美拉德反应的一系列产物增加。公司通过优选方案,将芝麻香原料中高粱、小麦、大米、麸皮、玉米的配比进行了科学调整,产出的芝麻香基酒焦香味更加突出,酒体特别净爽,口感协调。再次是选用糖化发酵剂,科学配比河内白曲、复合生香酵母、细菌麸曲、高温大曲、中温大曲的比份,充分发挥利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四是体现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工艺特点可归纳为清蒸续米查、泥底砖窖、大麸结合、多微共酵、四高一长(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发酵、高温流酒、长期窖存)。生产的万事孔子芝麻香型白酒富含阿魏酸、香草醛、香草酸、吡嗪类化合物、酚类化合物等多种健康活性因子。有关资料表明:阿魏酸等酚类物质均为优良的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氧化、清除活性自由基、抗肿瘤、阻断致癌物的形成,抑制机体内的代谢转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抗菌、抗病毒等功能。这些酚类物质不仅使酒体放香幽雅,而且赋予它消除自由基的功能。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吡嗪类化合物在万事孔子芝麻香杂环化合物中种类及含量最多,尤其是四甲基吡嗪(川芎嗪),高达6923.4ug/l,四甲基吡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人体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集聚等作用。再加上长达三年的古法窖藏熟化,使万事孔子芝麻香酒香味更浓正口感更厚重,这就奠定了万事孔子芝麻香酒作为原生态、健康、高端白酒的基础。 山东万事孔子酒业多年来致力于酿酒产业的发展创新,目前已具有年产优质原酒1500吨的酿造能力和年灌装优质白酒800万瓶的生产能力,先后开发生产了芝麻香、浓香和兼香型三大类型40余种产品,不但畅销国内20多个省区,而且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产品以稳定的质量,古朴典雅的包装和厚重的儒家文化底蕴,先后荣获“中国著名品牌”、“中国儒家文化传承第一名酒”、“人民大会堂宴会指定用酒”等荣誉称号,2011年荣获世界孔子协会“世界孔子文化传播奖”,并被世界孔子协会确定为全球400余所孔子学院文化专用酒。今后两年,山东万事孔子酒业有限公司将发挥优势、抓住契机,在稳定扩大占领国内中高端白酒消费市场的前提下,加大优质出口白酒生产。2013年三月份,国家糖酒行业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会长王博在加拿大就万事孔子酒出口情况接受加拿大多元文化电视台环球新闻独家专访,并亲自牵线搭桥,签订了万事孔子酒在美国、加拿大100家沃尔玛超市的销售合同,年合同标的达2.028亿美元。按照出口需要,公司要在三年内,增建1000个酿酒窖池,使原酒酿造能力达到3000吨以上,增建原酒储存库10000平方米,使原酒储存能力达到万吨以上,增容六条现代化白酒灌装生产线,年灌装能力达到2000万瓶;同时,以公司丰厚的儒家文化底蕴为根本,以万事孔子酒业生产基地为核心,建成一座包含酿酒、品

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规定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补充规定 1. 总则 在《管理总则》的基础上,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补充规定。 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管理人员要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生产要服从安全的需要,实现安全生产及文明生产。 对全年无工伤的部门、班组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事故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对责任人,给予处罚,触及刑律的,交由司法机关论处。 2.机构与职责

公司设安全生产委员会,由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安全生产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订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和劳动保护计划;调查处理安全事故等工作。 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负责人、安全核查员、下按车间或班组设安全组长、再下设安全员。如上图所示。 生产部门经理任安全负责人,车间主任认安全组长;各班组组长任安全员,6S专员任安全核查员。 安全小组职责: 安全负责人: 汇总和审查安全生产措施计划,督促下属员工执行;组织日常安全检查;协助人力资源部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对 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落实预防纠正措施,监督劳动防护用品 使用。 安全生产组长职责: 汇总和审查安全生产措施计划,督促下属员工执行;组织日常安全检查;协助人力资源部搞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工作;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落实预防纠正措施,监督劳动 防护用品使用。 安全员的职责:负责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处理本班组安全生产日常事务和检查监督生产员工按章操作,负责培训生产作业员熟 练掌握机器设备原理、操作程序;宣传安全生产,提升作业员安 全意识。

生产制造型企业如何做好生产管理计划

生产制造型企业如何做好生产管理计划 牛盛安:实战派生产管理专家 重庆大学物理化学硕士学位 生产现场管理培训 虽然已经有一些生产制造型企业,开始将生产管理计划纳入Logistics或物流管理部门的业务范畴,但多数的企业还是将它们分割开来(特别在业务上)。而这种分割也同时造成了成品的物流管理(在外资企业中也常称为)与原料的物流管理(也常称为)的分离。正如,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公司的成品调配、储运与原材料计划、采购人员在业务上很少往来。“有什么必要呢?”原材料计划和采购人员经常会说,“我们只需根据生产管理计划来安排我们的工作。”但如果生产管理计划的目标不正确,那么原料的物流管理工作将陷于被动或低效。这时候相应的《目标与计划管理学习》变得尤其重要。 由此可见,生产管理计划是衔接成品物流和原材料物流的关键。可是,生产管理计划又是根据什么来制订的呢?一般来讲,有两种计划模式:按订单生产和按库存生产。第一种模式多发生在专用产品或投标项目以及大的明确的订单的生产。以这种模式生产的企业一般在接到最终用户的订单或中标之前,是不备有成品库存的。而客户也同意等待一定的交付期。第二种模式则适用于通用产品的生产(类似Dell这类企业除外,它们为第一种模式)。这种企业,由于最终用户往往不愿过多的等待时间,而不得不自己保有或在渠道中保有一定的库存。而企业认为库存不够时,再通过生产来补足。多数企业可能会遇到第二种模式(本文的多数讨论适用于该种模式)。 对于按库存生产的企业,上述的业务分离状况将使企业很难规划自己的资源(如成品、半成品和原料库存的合理配置)。如果我们以整个价值链(或供应链)的眼光来看,企业的目的将是交付某种需求。而企业本身的价值将是识别某种需求并通过技术、生产以及组织和调配资源来交付这种需求。库存在这里将不再被看作成静止的,而是流动的,并且在其流动的过程中(如图1中的从左到右)不断增值。物流需求计划(DRP,参见以前的文章)、生产计划和原料采购计划则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且步调一致。而生产管理计划的目的也不仅仅局限于交付,同时还要满足总物流成本(此处为广义的,包含生产制造成本)最小。 一般地,生产管理计划是围绕着物流需求计划制订的。如果企业有中心仓库的概念,或是生产后成品进入的第一级仓库,那么生产管理计划就是根据它们的库存水准而不断地来制订的。除了极个别的时候(如事故),生产管理计划不会直接影响物流需求计划(可能会对实际的发运计划有影响),而是通过预先的信息平台,诸如生产周期(ProductionCycle)、产品生产持续时间以及生产能力分析(CapacityAnalysis)和生产管理计划执行的稳定性(如PSL,工厂服务水准),影响中心仓库的库存水准的制订。在平衡了总物流成本(狭义的,不含生产制造成本)后,生产管理计划在制订时经常要局部地考虑如下一些约束: ★满足生产制造可变成本最小化 对于生产制造可变成本(能源、人力)占主要部分的企业尤其重要。如面粉工厂,电力成本占制造费用的主要部分。又如,使用原材料价值或辅料昂贵的生产工厂,在启动生产线或生产过程中换型时要耗费大量的材料(损失的成本经常计入生产制造成本),则要求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