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十三章讲义

数学分析十三章讲义
数学分析十三章讲义

第十三章 函数列与函数项级数

§1 一致收敛性

教学目标:掌握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定义,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判别的柯西准则,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魏尔斯特拉斯判别法.

教学内容: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定义;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判别的柯西准则;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魏尔斯特拉斯判别法.

(1)基本要求:掌握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定义,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判别的柯西准则,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魏尔斯特拉斯判别法. (2) 较高要求:掌握狄利克雷判别法和阿贝尔判别法. 教学建议:

(1) 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定义,函数序列与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判别的柯西准则,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的魏尔斯特拉斯判别法.

(2) 对较好学生可要求他们掌握狄利克雷判别法和阿贝尔判别法. 教学过程:

我们知道,可以用收敛数列(或级数)来表示或定义一个数,在此,将讨论如何用函数列(或函数项级数)来表示或定义一个函数。 一、 函数列及其一致收敛性。

,,,,21n f f f (1)

是一列定义在同一数集E 上的函数,称为定义在E 上的函数列。也可简记为: }{n f 或 n f , ,2,1=n 。

设E x ∈0,将0x 代入 ,,,,21n f f f 得到数列:

),(,),(),(00201x f x f x f n (2)

若数列(2)收敛,则称函数列(1)在点0x 收敛,0x 称为函数列(1)的收敛点。若数列(2)发散,则称函数列(1)在点0x 发散。若函数列(1)在数集E D ?上每一点都收敛,则称(1)

在数集D 上收敛。这时D x ∈?,都有数列)}({x f n 的一个极限值与之对应,由这个对应法则就确定了D 上的一个函数,称它为函数列}{n f 的极限函数。记作f 。于是,有 )()(lim x f x f n n =∞

→, D x ∈,或 )()(x f x f n →)(∞→n ,D x ∈。

函数列极限的N -ε定义 对每一个固定的D x ∈,对0>?ε,0>?N (注意:一般说来N 值的确定与ε和x 的值都有关),使得当N n >时,总有 ε<-)()(x f x f n 。

使函数列}{n f 收敛的全体收敛点的集合,称为函数列}{n f 的收敛域。

例1、 设n n x x f =)(, ,2,1=n 为定义在),(∞-∞上的函数列,证明它的收敛域是]1,1(-,

且有极限函数 ???=<=1

,11,0)(x x x f (3)

证:任给0>ε(不妨设1<ε),当10<

n x x f x f =-)()(,故只要取

x

x N ln ln ),(ε

ε=

,则当),(x N n ε>时,就有ε<-)()(x f x f n 。而当0=x 和1=x 时,则对任何正整数n ,都有

ε<=-0)0()0(f f n ,ε<=-0)1()1(f f n 。

这就证得{}n f 在]1,1(-上收敛,且有(3)式所表示的极限函数。

当1>x 时,则有)(∞→+∞→n x n

,当1-=x 时,对应的数列为 ,1,1,1,1--它显然是发散的。所以函数列{}n x 在区间]1,1(-外都是发散的。

例2、定义在),(+∞-∞上的函数列n

nx

x f n sin )(=

, ,2,1=n ,由于对任何实数x ,都有 n n nx 1sin ≤,故对任给的0>ε,只要ε1=>N n ,就有ε<-0sin n nx 。所以函数列?

??

???n nx sin 的收敛域为无限区间),(+∞-∞,函数极限0)(=x f 。

定义1、 设函数列{}n f 与函数f 定义在同一数集D 上,若对任给的正数ε,总存在某一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时,对一切的D x ∈,都有

ε<-)()(x f x f n

则称函数列{}n f 在D 上一致收敛于f ,记作: )(x f n )(x f )(∞→n , D x ∈。

定理13.1(函数列一致收敛的柯西准则) 函数列{}n f 在数集D 上一致收敛的充要条件是:对任给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数N ,使得当,n m N >时,对一切x D ∈,都有 ε<-)()(x f x f n 。 (4)

证: [必要性] 设)(x f n →

)(x f )(∞→n ,D x ∈,即对任给0>ε,存在正数N ,

使得当N n >时,对一切D x ∈,都有 2

)()(ε

<-x f x f n 。 (5)

于是当N m n >,,由(5)就有

εε

ε

=+

<

-+-≤-2

2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m n m n 。

[充分性] 若条件(4)成立,由数列收敛的柯西准则,{}n f 在D 上任一点都收敛,记其极限函数为)(x f ,D x ∈。现固定(4)式中的n ,让∞→m ,于是当N n >时,对一切D x ∈都

有 ε≤-)()(x f x f n 。由定义1,)(x f n →

)(x f )(∞→n ,D x ∈。

定理13.2 函数列{}n f 在区间D 上一致收敛于f 的充要条件是: 0)()(sup lim =-∈∞→x f x f n D

x n 。 (6)

证: [必要性] 若)(x f n )(x f )(∞→n ,D x ∈。则对任给的正数ε,存在不

依赖与x 的正整数N ,当N n >时,有

ε<-)()(x f x f n , D x ∈。 由上确界的定义,亦有

ε≤-∈)()(sup x f x f n D

x 。

则有 0)()(sup lim =-∈∞→x f x f n D

x n 。

[充分性] 由假设,对任给的0>ε,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N n >,有 ε<-∈)()(sup x f x f n D

x 。 (7)

因为对一切D x ∈,总有)()(sup )()(x f x f x f x f n D

x n -≤-∈。

故由(7)式得 ε<-)()(x f x f n 。于是{}n f 在D 上一致收敛于f 。

例3、定义在]1,0[上的函数列

???

?

?

?

???≤<≤<-≤≤=11

,0121,22210,2)(22

x n n x n x n n n x x n x f n ,2,1=n (8)

由于(0)0n f =,故0)0(lim )0(==∞

→n n f f 。当10≤

n 1

>

,就有0)(=x f n ,故在]1,0(上有0)(lim )(==∞

→x f x f n n 。于是函数列(8)在]1,0[上的极限函数0)(=x f ,又由于

∞→==-∈n n

f x f x f n n x )21

(

)()(sup ]

1,0[ )(∞→n , 所以函数列(8)在[0,1]上不一致收敛。

二、 函数顶级数及其一致收敛性

设{}()n u x 是定义在数集E 上的一个函数列,表达式

12()()()n u x u x u x ++++ ,x E ∈ (9) 称为定义在E 上的函数顶级数,简记为1()n n u x ∞

=∑或∑)(x u n 。称

∑==n

k k n x u x S 1

)()(, E x ∈, ,2,1=n (10)

为函数顶级数(9)的部分和函数列。

若E x ∈0,数顶级数 ++++)()()(00201x u x u x u n (11)

收敛,既部分和∑==n

k k n x u x S 100)()(当∞→n 时极限存在,则称级数(9)在点0x 收敛,0x 称为

级数(9)的收敛点,若级数(11)发散,则称级数(9)在点0x 发散。若级数(9)在E 某个子集D 上每个点都收敛,则称级数(9)在点D 上收敛,若D 为级数(9)全体收敛点的集合,这时则城D 为级数(9)的收敛域。级数(9)在D 上每一点x 与其所对应的数项级数(11)的和)(x S 构成一个定义在D 上的函数,称为级数(9)的和函数,并写作

)()()()(21x S x u x u x u n =++++ ,x D ∈,

即 )()(lim x S x S n n =∞

→,x D ∈。

也就是说,函数项级数(9)的收敛性就是指它的部分和函数列(10)的收敛性。

例4、定义在),(+∞-∞上的函数项级数(几何级数) +++++n x x x 21 (12)

的部分和函数为x

x x S n

n --=11)(。故当1

x

x S x S n n -=

=∞

→11

)(lim )(。 所以几何级数(12)在)1,1(-内收敛于和函数x

x S -=

11

)(;当1≥x 时,几何级数是发散的。 定义2(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性定义) 设{}()n S x 是函数项级数1

()n n u x ∞

=∑的部分和函数列。

若{}()n S x 在数集D 上一致收敛于函数()S x ,则称函数项级数1

()n n u x ∞

=∑在D 上

一致收敛于函数)(x S ,或称1

()n n u x ∞

=∑在D 上一致收敛。

由于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是由它的部分和函数列来决定的,因此有

定理13.3(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的柯西准则) 函数项级数1()n n u x ∞

=∑在D 上一致收敛 ?对

于0>?ε,N ?,使得当N n >时,对一切D x ∈和一切正整数p ,都有 ε<-+)()(x S x S n p n ,

即 ε<++++++)()()(21x u x u x u p n n n 。 特别地,当1=p 时,得到函数项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推论: 函数项级数1()n n u x ∞

=∑在D 上一致收敛的必要条件是函数列{})(x u n 在D 上一致收敛

于0。

设1

()n n u x ∞

=∑)(x S =,D x ∈,称)()()(x S x S x R n n -=为函数项级数1

()n n u x ∞

=∑的余项。

定理13.4 函数项级数1

()n n u x ∞

=∑在D 上一致收敛于)(x S ?

0)()(sup lim )(sup lim =-=∈∞→∈∞→x S x S x R n D

x n n D x n 。

例5、讨论几何级数∑∞

=0

n n r 在所给区间上的一致收敛性:(1) )10](,[<<-a a a ;(2) )1,1(-。

三、 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判别法

1.用定义;

2.柯西准则(定理13-3);

3.定理13-4(必须已知和函数)(x S 才可用此判别法);

4.定理13-5(魏尔斯特拉斯判别法,也称M 判别法或优级数判别法)

设函数项级数1()n n u x ∞

=∑定义在数集D 上,∑∞

=1

n n M 为收敛的正项级数,若D x ∈?,有

n n M x u ≤)(, ,2,1=n , 则函数项级数1()n n u x ∞

=∑在D 上一致收敛。

注: (1)应用此判别法的关键是:从)(x u n 出发找到所需的n M 。

(2)由此判别法所得结果是绝对一致收敛的。

作业:P35 1,2,3,4,5,6.

2018济南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2018济南中考试卷分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考点:有理数的乘法。专题:计算题。考纲要求: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法, 2、考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考纲要求: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 3、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考纲要求:此题主要考查了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a的值以及n的值. 4、考点: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专题:几何题。考纲要求:了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会找对称轴和对称中心 5、考点: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纲要求: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证明方法。 6、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考纲要求:了解整式的性质,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运算,能推导乘法公式,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7、考点: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考纲要求: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能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求出解集范围 8、考点:反比例函数。考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变量之间的关系 9、考点:平面直角坐标系。考纲要求:本题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个图形的顶点坐标沿两个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指导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10、考点:频数分布直方图。考纲要求:考察了实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信息的能力 11、考点:圆、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考纲要求:此题考查了圆形和扇形的面积公式,也考察了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点 12、考点:二次函数综合。考纲要求:本题主要考察了二次函数对称轴、最大值和最小值、顶点坐标,说出图像开口方向,画出图像的对称轴和图像与坐标轴交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考点:分解因式。考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计算,要求学生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14、考点:概率计算:考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列表法、画树状图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了解事件的概率。15、考点:多边形内角和与边的关系。考纲要求:本题考查了多边形边、内角等概念,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16、考点:分式。考纲要求: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求出未知数。 17、考点:一次函数与数形结合。考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利用一次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8、考点:多边形综合。考纲要求:探索并证明矩形、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他们的判定定理,还要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78分) 19、(本小题满分6分)考点:实数综合运算,三角函数值。 20、(本小题满分6分)考点:解不等式。考纲要求:能解数字系数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解集。 21、(本小题满分6分)考点,简单平面几何。考纲要求: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加以应用;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与邻补角的定义.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2、(本小题满分8分)考点:一次方程。考纲要求:本题考查的是方程与方程组,要求考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一) 该试卷考察除了考察初中数学相关内容之外,还考察了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但是试卷总体来说题量不大,知识点考察的也不是很全面,只是对初中和高中数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考察。不同的题型难度也不一样,总体来说都是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及公式运用的考察,其中部分单选题和解答题的计算量稍微有点大,而填空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 根据以上综合的了解,我们根据题型对卷子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卷子总体上分为三个大部分: 2、填空题有5题,共20分,每题4分。填空题的第一题比较简单,考察的是抛物线的焦点坐标。第二题是**-**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考试数学试题。该题也比较简单,考察的是复合函数的定义域。第三题是对完全平方公式的考察,该题难度也不大。第四题考察的是向量的坐标、向量积的坐标运算以及线性规划相关的知识,该题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计算量不小。最后一题看似简单,但是由于要判断5个命题的真假,所以考察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需要逐一分析,分别考察了命题的否命题、函数的零点、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和充要条件及解不等式。填空题与选择题比较而言,填空题相对更简单,考察的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计算量也不是很大,因此只要考生平时认真复习,填空题的失分不会很多。

3、解答题4题,共40题,每题10分。解答题的第一题看似简单,但是计算量比较大,因此也容易丢分,考察的是向量积的坐标运算和函数单调性和周期性相关的知识。第二题考察的是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同样也是计算量比较大。第三题考察的是数列的知识,该题相对简单,最后一题考察的是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的内容,该题难度不是很大。总体来说,解答题考察的知识点不是很难,但是普遍存在计算量比较大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在复习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点之外,还要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总之,这次数学考试题量不是很大,难度适中,知识点考察的也不是很多,但是数列、函数、向量等知识点在整个试卷中涉及的考题相对较多,尤其是函数的知识在选择题、填空题以及解答题中都有较多的涉猎。因此,考生在备考时需抓住重点,有针对的进行复习。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二) 这次考试是中考前的适应性训练与平时复习有效结合的载体,它的意义是:一方面为了检验学生在中考第一轮复习后所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调整第二阶段复习的重点和目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年中考中在分值、题型的数量与布局,难易比例设置以及首次使用机读卡等带来的多方面的变革,为下一步更有针对性的复习提供一些最新的思路和比较有价值的复习方向。从整张试卷反馈的各方

数学分析_竞赛辅导讲义

高等数学(数学分析)竞赛辅导讲稿 一、 函数 函数,主要考察考生对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包括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根的存在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问题1 试证不存在1 上的连续函数f ,使得f 在无理数集上是一一映射,在有理数集上不是一一映射。 证 若不然,则存在,a b ∈ ,使得()()f a f b L = =且a b <。设()f x 在 [,]a b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M 和m 。若f 在[,]a b 上取常值,则f 在 无理数集上不是一一映射。于是M L >或m L <。不妨设()L M f c <=, a c b <<,则由()f 可数、开区间(,)L M 不可数知(,)()L M f -≠? 。 任取某个(,)()h L M f ∈- ,分别在[],a c 和[],c b 上应用介值性定理 必有s 和t 使得a s c t b <<<<且()()f s f t h = =。因(,)()h LM f ∈- ,故s 和 t 都是无理数,这与f 在无理数集上是一一映射矛盾。 问题2 若一族开区间{|}I αα∈Γ覆盖了闭区间[0,1],则必存在一个正数0δ>,使得[0,1]中的任意两点12,x x 满足12x x δ-<时, 12,x x 必属于某个开区间{}I I βα∈。 证 不妨设每个开区间都是有限区间。 (1) 作函数:[0,1]f → ,sup{(,)|}C x d x I αα∈Γ 。 (2) f 连续,且()0f x >。而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有最小 值,令1m in{()|[0,1]}2 f x x δ= ∈。 (连续性的证明: ,[0,1]x y ?∈,(,)inf{(,)|}C C d x I d x a a I αα=∈≤

初三数学试卷分析及反思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 考试分析及反思 成伟荣本次试题题量较大,题目偏难,简单题较少,难度与中考题相当。同时与能力考查紧密相结,每一个题仅仅是考察了学生必学必会,也就是应知应会的知识,不偏不怪,至于学生得分低,成绩差,关键是平时的知识落实不到位,这给我们提出了警示,下面就本次考试作简单分析: 一、从代数方面看,一元二次方程、二次根式考察的题目比较多,也是本学期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对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多加练习。并注意归纳总结,努力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从几何方面看,主要侧重考察相似三角形有关的一些问题。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这要求同学们对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对基本技能熟练运用。在学习过程中多动动手,发挥空间想象。 三、从试卷学生得分情况看 1.选择题:学生出错较多的是4、7、9、10 第4、9题是关于三角函数的计算,属于超范围题目,正确率为零。 第7题考察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大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第10题考察了学生对相似矩形的判定的应用,由于刚学过,对知识的理解不透彻,。 2.填空题:得分率低,每个题的分量都不轻,考察了学生直角坐标的确

定(11题)、三角形中位线(14题)、数形结合的思想规律题(15题)。13题属于超范围题目。 3.解答题:题目覆盖面较广,知识点较全,既有动手操作、又有动脑思考,既有形象思维(19、22),又有抽象理解(23)函数问题。 最后的综合性问题,要求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具备发散思维的习惯,数形结合的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四、对自己平时工作的反思。 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总感到有许多的不足与思考。从多次考试中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许多学生对于比较基本的题目的掌握具有很大的问题,对于一些常见的题目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平时教学中总感到这些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再多强调,但事实上却是问题严重之处,看来还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一步落实学生练习的反馈与矫正。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数学作业本必须及时上交,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落实订正的作用,将反馈与矫正要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当天了解、当天解决、矫正到位,也就是说反馈要适时,矫正要到位。另外我们还应注意反馈来的信息是否真实,矫正的方法是否得力,因为反馈的信息虚假或不全真实,那么我们就发现不了问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也就不会采取及时、正确的矫正措施。 五、今后的工作方向 1.注意反馈矫正的及时性。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上课集中精力,勤

数学分析教学大纲刘玉莲

包头师范学院“数学分析”课程教案大纲《数学分析》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基础必修课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 选用教材:《数学分析讲义》<第五版) 刘玉琏等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0月 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函数论教研室

数学分析课程教案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基础必修课 总学时:352 总学分:20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先修课程:高中数学 使用教材: 刘玉琏、傅沛仁编著《数学分析讲义》<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参考书: 陈传璋等编著《数学分析》<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7月. 1987年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华东师大编《数学分析》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一、课程性质、目地和任务 本课程是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地一门重要基础课.本课程一方面为后继课程提供所需地基础,同时还为培养学生地独立工作能力提供必要地训练.通过本课程地学习学会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地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处理实际问题地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地基本内容和方法,对今后地学习、研究和应用都具有关键性地作用.b5E2RGbCAP 二、教案基本要求 在教案中,应注意本课程地整体结构,各部分知识地内在联系,以及与初等数学和后继课程地联系.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程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及方法.通过课堂教案及进行大量地习题训练,使得学生做到概念清晰、推理严谨、运算准确,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了解分析学地基本概念及物理、几何意义,学会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去处理和解决物理、几何等领域中地实际问题.p1EanqFDPw 三、教案内容及要求 依据《2001年包头师范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本课程教案在第1、2、3、4学期进行,分别称为《数学分析Ⅰ》、《数学分析Ⅱ》、《数学分析Ⅲ》和《数学分析Ⅳ》.DXDiTa9E3d 《数学分析Ⅰ》 第一章函数 §1.1.函数 一、函数概念,二、函数地四则运算,三、函数地图象四、数列 §1.2. 四类具有特殊性质地函数 一、有界函数,二、单调函数三、奇函数与偶函数四、周期函数 §1.3.复合函数与反函数 一、复合函数二、反函数三、初等函数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九年级数学试题共三大题,知识涵盖九年级数学上册及下册一、二章,题型多样,注重考查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类题型比例较为恰当,整体布局、题型结构的配置较为科学合理。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大,所涉及的知识点的面比较广,题目设计比较灵活,题目多样,立意新颖,注重现实生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新课改精神,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 二、学生成绩分析: 九年级参加考试人数为43人,最高分为70分,最低分为3分,其中60---70分有1人,50---60分有3人,40---50分有4人;平均分为23.2分。成绩很不理想。 三、造成失分的原因 1、粗心造成的错误,如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把加好写成了减号,忘记化简求根公式的计算结果,忘记约分等。 2、对知识的理解造成错误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很多欠缺,学生在储存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方面的种种原因,造成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似懂非懂,模糊不清。学生对知识记忆不牢,理解不深,做题时往往出现猜测答案,造成错误。 3、有的学生审题不细,造成失分,很令人惋惜,另外还因综合解题能力差而失分,如最后两道题。 四、教学建议

1、强化基础教学,重视能力培养。基础是能力提高的根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树立起抓基础是根本,抓能力是核心的意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从试卷上看,不少考生在基础题上失分,在基本运算上出错。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既要加强概念教学又要加强基本运算教学,并且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定理、公理、数学思想方法等),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不能脱离课标、教材。应当在教学中稳扎稳打,夯实基础,不仅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解题思想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与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发展能力。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加强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渗透在教学全过程中,使学生不仅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等内容,而且能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通过不断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 3、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当作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或对某些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在工作中,要在使学生扎实掌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上多下功夫,争取更好成绩。

数据分析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描述性分析 实验二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 实验三非参数检验 实验四方差分析 实验五回归分析 实验六判别、聚类分析 实验七主成分分析 实验八因子分析 实验一描述性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数字特征的计算(A); 2. 掌握相关矩阵计算(A)。 【实验原理】 数据分析是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来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进行分析,以求最大化地开发数据资料的功能,发挥数据的作用;是为了提取有用信息和形成结论而对数据加以详细研究和概括总结的过程。 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当然要分析数据中包含的主要信息,即要分析数据的主要特征,也就是说,要研究数据的数字特征。对于数据的数字特征,要分析数据的集中位置、分散程度。数据的分布是正态的还是偏态等。对于多元数据,还要分析多元数据的各个分量之间的相关性等。

【实验项目设计】 1.给定一组单变量数据,分组计算均值、方差、Q1、Q3、偏度、峰度。 2.给定一组多变量数据,计算相关矩阵。 【实验内容】 一、单样本的数字特征计算 (习题1.4) 从某商店的营业日中随机抽取12天,得日营业额数据为(单位:万元): 12.5, 17.2, 9.1, 25.4, 31.2, 20, 18.9, 22.8, 21.1, 17.8, 25.1, 27.7 试求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变异系数、样本中位数、上样本四分位数、下样本四分位数、样本四分位数间距和极差。 1. 建数据集 Data d4; Input x @@; Cards; 12.5 17.2 9.1 25.4 31.2 20 18.9 22.8 21.1 17.8 25.1 27.7 ; Run; 2. 使用“SAS/ 分析家”菜单 (1)打开“分析家”界面。 选择SAS界面的级联菜单:“解决方案”?“分析”?“分析家”。 (2)调出数据文件Work.D4 。 在界面的空白处,右键弹出菜单,选择级联菜单:“文件”?“按SAS名称打开”。依次选择逻辑库和文件对象,分别为“Work”、“D4”,单击“确定”按钮。

初中数学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这次的考试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试题内容覆盖面宽,考查的各个知识点分布适当,知识结构合理,题量与难度适中。题型比例与大纲要求基本一致。试题设计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整个试卷基本反映了数学考试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较好地体现了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方面的能力考查。 (1)试题的综合运算性增强。一道试题不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前后章节揉在一起综合考查。要求考生必须上下融会贯通,全面分析,绝不能一叶障目,以偏代全,否则会劳而无效。与此同时,试题的解法也不单一,以便较灵活地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 (2)试题的论证性较强。这类考题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其目的是考查考生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试题的定量计算,大部分综合题、应用题是用计算来完成的。对于初中生来说,熟练的运算能力是基本功。基本功扎实,才能正确地计算出定量结果来。 (4)试题更注重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为了考查考生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或者说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所谓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5)试题的求解过程反映《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如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等,而不仅仅是记忆、模仿与熟练。 二、试题的基本结构 (一)初一试卷 1、题型与题量。全卷共有三种题型,26个小题。其中选择题8个,填空题8个,解答题9个,与以往试卷的最大区别是增加了附加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做,体现了拔高和选优的功能。其中附加题也计入总分,卷面分值100分。 2、考查的内容。教材的所有章节。整卷所涉及的数学知识覆盖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初一所应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二)初二试卷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共有三种题型,25个小题。其中选择题8个,填空题8个,解答题8个。满分100分,附加题未计入总分。 2、考查的内容。教材的所有章节。试卷中占分比例涉及的数学知识覆盖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初二本阶段的全部知识点,试题稍难。 (三)初三试卷 三种题型,26个小题,其中选择题8个,填空题8个,解答题10个。满分150分,涵盖了九年级上册的所有知识点,试题偏难。 三、学生答题情况: 七年级:选择题的的整体回答较好,第8题的找规律的问题多数学生没找到规律,回答得最不好。填空题的第12题,余角的性质的几何语言表达由于初学,一些学生不熟悉,导致不理解题意,答错较多。第15题,考查的是非负数的和为零的知识点,有五分之三的学生理解掌握不好,是填空题中回答最不好的一道题,这是本份试卷失分较多的一题。解答题的第20题,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去分母时漏乘了不含分母的项,失分点在此。21题是规律题,结合点在数轴上的运动考察规律的探寻,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

数学分析教材和参考书-推荐下载

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数学分析》(第二版),陈纪修,於崇华,金路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4年6月,下册:2004年10月 参考书: (1)《数学分析习题全解指南》,陈纪修,徐惠平,周渊,金路,邱维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册:2005年7月,下册:2005年11月 (2)《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华罗庚著 科学出版社(1964) (3)《微积分学教程》,菲赫金哥尔兹编,北京大学高等数学教研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4) (4)《数学分析习题集》,吉米多维奇编,李荣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8) (5)《数学分析原理》,卢丁著,赵慈庚,蒋铎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 (6)《数学分析》,陈传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 (7)《数学分析》(上、下册),欧阳光中,朱学炎,秦曾复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8)《数学分析》(第一、二、三卷),秦曾复,朱学炎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数学分析新讲》(第一、二、三册),张竹生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上、下册),邓东皋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数学分析》(第三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2)《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13)《数学分析解题指南》林源渠,方企勤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4)《数学分析中的典型问题与方法》裴礼文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复旦大学数学分析全套视频教程全程录像,ASF播放格式,国家级精品课程,三学期视频全程 教师简介: 陈纪修-基本信息 博士生导师教授 姓名:陈纪修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数学试卷分析范文 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应该说内容是非常全面的,难易也适度,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一、从卷面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知识,通过填空、判断、选择、口算、列竖式计算和画图以及操作题的检测,第二类是综合应用,主要是考应用实践题,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每册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合格率都在96%以上,优秀率在55%左右: 1、在基本知识中,填空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此次计算题的考试,除了一贯有的口算、递等式计算以外,最要的是多了学生自主编题、用不同方法计算的题型,通过本次测验,我认识到学生的计算习惯真的要好好培养;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学生排除计算干扰的本领; 4、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多做一些

初三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刘玉军 一、试卷特点: 1、以课标和课本为纲,考查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着眼于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⑴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基础知识一般只考它的直接应用,不搞知识堆积;对基本技能,不考繁杂的内容,这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减轻学生负担,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⑵体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第24题,都是实际问题,为学生实践能力的体现提供了空间,让学生在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中,体会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⑶重视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试卷中对初中教材中反映出来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重点考查。如数形结合思想、转化的思想、方程思想等,这些在试题中都有体现。 2、以课本为本,试卷不避讳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全卷试题一部分源于教材,是教材的例题、习题的类比、改造、延伸和拓展。试题能从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的实际出发,引导教师教好教材,学生学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的扩张效应。这样命题无疑对初中数学教学秩序的稳定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有利于广大教师深入钻研课本,防止

题海战,更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3、创设探索思考空间,考查探究能力。试卷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创新的空间,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让经历观察、操作、确认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试题覆盖面广,几乎考查了九年级数学的所有知识点,而且是重点知识重点考,核心知识反复考,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掌握,又使学生更加明确重点知识与核心知识,体现了考试对教学与学习的指导性。同时,试题难度适中,难、中、易比例及赋分合理,又较高的效度与区分度,体现了命题的评价功能。 二、考试基本情况: 三、学生答题情况及成因分析: 学生答题的情况整体上比较正常,除部分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外,大多数同学大体能把应分的题较好完成,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如概念的模糊(第2题),审题的不细心(第8题),(第16题)等,

九年级数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四、数学学科分析报告 报告撰写人:吴老师 一、试卷评价 (一)试卷特点 本卷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的内容为基本素材,力求体现《课标》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努力贴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试卷全面考察了初四所学四章《解直角三角形》、《二次函数》、《投影与视图》、《圆》的知识点,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贴近生活、突出运用。 考试分析 (一)总体成绩分析 初四三四班参加考试人数共人,,优秀率25%,及格率67% 。试卷总体难度较大,高分段占三分之一和低分段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一人集中在中间,说明试卷的总体难度较大。优良与中等的区分度不是很大,基础题得分率较高。 (二)答题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分析 题量适中,难度较大,灵活性大。试题重难点突出,能覆盖本册重要内容,全面考察了学生对双基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试题紧扣课标,突出了新课程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形式多样,贴近生活,注重双基,比例适当。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二、教学建议(或提升措施) 1、深入学习课程理论,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通过学习强化课程意识,进一步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性质、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能,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向具有现代特征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从演绎式教学转向归纳式教学,即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形成概念,得到定理、公式、法则等--解释、应用、拓展。 2、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不应仅仅教数学结论,而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探索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意义建构,进而到达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并注意揭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提炼和总结蕴含在知识内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对基本技能的训练,应通过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在变化的情景中去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训练,而不能变成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操练,因为操练并不发展意义,重复并不引起理解,反而加重学习负担,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学生的厌恶。 3、重视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加强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注意分析处理信息能力、探究发现能力,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反思调控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运算能力的培养,既要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即鼓励笔算、口算、估算以及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运算,又要防止过分地依赖计算器而忽视笔算、口算、估算能力的倾向。对空间观念的培养,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思考与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统计推理等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重积极的情感、负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数学教学中

(完整word版)最新数学分析知识点最全汇总

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 §1实数 授课章节:第一章实数集与函数——§1实数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实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1)理解并熟练运用实数的有序性、稠密性和封闭性; (2)牢记并熟练运用实数绝对值的有关性质以及几个常见的不等式.(它们是分析论证的重要工具) 教学难点:实数集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部分内容自学) 教学程序: 引言 上节课中,我们与大家共同探讨了《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等话题.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基本按照教材顺序给大家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首先,从大家都较为熟悉的实数和函数开始. [问题]为什么从“实数”开始. 答:《数学分析》研究的基本对象是函数,但这里的“函数”是定义在“实数集”上的(后继课《复变函数》研究的是定义在复数集上的函数).为此,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实数的有关性质. 一、实数及其性质

1、实数 (,q p q p ?≠??????有理数: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分数形式为整数且q 0)表示,也可以用有限十进小数或无限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用无限十进不循环小数表示. {}|R x x =为实数--全体实数的集合. [问题]有理数与无理数的表示不统一,这对统一讨论实数是不利的.为以下讨论的需要,我们把“有限小数”(包括整数)也表示为“无限小数”.为此作如下规定: 例: 2.001 2.0009999→L ; 利用上述规定,任何实数都可用一个确定的无限小数来表示.在此规定下,如何比较实数的大小? 2、两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定义1给定两个非负实数01.n x a a a =L L ,01.n y b b b =L L . 其中3 2.99992.001 2.0099993 2.9999→-→--→-L L L ; ;

数学试卷分析

数学试卷分析 数学试卷分析 篇一 一、基本情况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共有三种题型,分别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选择题有8小题,每题3分,共24,空题有8个小题,每题3分,共24分;解答题有5个大题,共72分,全卷合计26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 2、内容与范围 从考查内容看,几乎覆盖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册数学教材中所有主要的知识点,而且试题偏重于考查教材中的主要章节,如有理数、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隶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纵观全卷,所有试题所涉知识点均遵循《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试卷特点等方面: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

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有利于良好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形成。其具体特点如下: (1)强化知识体系,突出主干内容。 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次试题以基础知识为主,既注意全面更注意突出重点,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保证了较高的比例,并保持了必要的深度。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3)巧设开放题目,展现个性思维。 本次试题注意了开放意识的浸润,如在第26小题这一题。 本次考试抽取10名学生的考卷为样本进行分析。样本分114分,样本最低分30分,样本平均分62.8分,及格率为65.0%,优生率16.3%。 二、学生答题分析: 1、基本功比较扎实。 综观整套试题,可以说体现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测试。尤其是本套试题提升了实践能力,是对学生学习的全方面情况进行了测查。我俩班学生在测试中,也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学习状况,中上水平的学生成绩比较理想。如解

初三数学试卷分析

初三数学试卷分析 这份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理念。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想过程,从而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列为数学的基础知识,提出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强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一方面检验了学生在学习新课后的学习效果,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学期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及复习提供一些最新的思路和比较有价值的方向。从整张试卷反馈的各方面指标来看,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它与中考试题相比,试题的分值设置及考查的知识点稍有差别,但至少呈现出以下一些亮点: 一、试卷内容分析 1、试卷结构试题难易适中,知识点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偏重于考查学生几何推理证明计算,试卷满分120分,共25道题,选择为10小题,填空8小题,且每题为一空。试卷难度系数恰当,安排有序,层次合理。试卷整体质量比较高,体现了中考说明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能力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同时对中考复习指明了一些思路和好的策略。 2、准确把握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全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题覆盖面广,基本题如填空、选择部分以及计算、全等形证明、

四边形证明、概率等都以常规题型为主,并以基本要求为考查目的,强调知识的直接应用,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据处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既保证了大多数同学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简单运用,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又有一定的区分度,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空间,有助于考生较好地发挥思维水平。 3、重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全卷设置了两道实际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将考查的知识点融入生活中,可以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感,考查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4、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试卷以特殊四边形正方形为最后一道大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5 题图形较熟悉,问题设置也较简明,使学生入手容易,但得满分较难,需要较高的数学素养。本题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思维品质,堤高数学素养。 二、答卷情况分析 学生存在问题。如:填空题得分率不高,原因是没有认真看题,反映了学生审题不清,在读题、审题环节上的马虎,19题第一小题解方程并没有要求方法,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自信心;19题第二道小题作图规范化上存在问题, 25题失分严重,原因学生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点容易起来。当大四考研复习再看时会感觉轻松许多。数学系的数学分析讲三个学期共计15学分270学时。将《数学分析》中较难的一部分删去再加上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最简单的内容就是中国非数学专业的《高等数学》,或者叫数学一的高数部分 数学分析书: 初学从中选一本教材,一本参考书就基本够了。我强烈推荐11,推荐1,2,7,8。另外建议看一下当不了教材的16,20。 中国人自己写的: 1《数学分析》陈传璋,金福临,朱学炎,欧阳光中著(新版作者顺序颠倒)应该是来自辛钦的《数学分析简明教程》,是数学系用的时间最长,用的最多的书,大部分学校考研分析的指定教材。我大一用第二版,现在出了第三版,但是里面仍有一些印刷错误,不过克可以一眼看出来。网络上可以找到课后习题的参考答案,不过建议自己做。不少经济类工科类学校也用这一本书。里面个别地方讲的比较难懂,而且比其他书少了一俩个知识点,比如好像没有讲斯托尔滋(stolz)定理,实数的定义也不清楚。不过仍然不失为一本好书。能广泛被使用一定有它自己的一些优势。 2《数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著 师范类使用最多的书,课后习题编排的不错,也是考研用的比较多的一本书。课本最后讲了一些流形上的微积分。虽然是师范类的书,难度比上一本有一些降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的。3《数学分析》陈纪修等著 以上三本是考研用的最多的三本书。 4《数学分析》李成章,黄玉民 是南开大学一个系列里的数学分析分册,这套教材里的各本都经常被用到,总体还是不错的,是为教学改革后课时数减少后的数学系各门课编写的教材。 5《数学分析讲义》刘玉链 我的数学分析老师推荐的一本书,不过我没有看,最近应该出了新版,貌似是第五?版,最初是一本函授教材,写的应该比较详细易懂。不要因为是函授教材就看不起,事实上最初的函授工作都是由最好的教授做的。细说就远了,总之可以看看。 6《数学分析》曹之江等著 内蒙古大学数理基地的教材,偏重于物理的实现,会打一个很好的基础,不会盲目的向n维扩展。适合初学者。国家精品课程的课本。 7《数学分析新讲》张筑生 公认是一本新观点的书,课后没有习题。材料的处理相当新颖。作者已经去世。8《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史济怀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材,课后习题极难。 9《数学分析》徐森林著 与上面一本同出一门,清华大学教材。程度好的同学可以试着看一看。书很厚,看起来很慢。 10《数学分析简明教程》邓东翱著 也是一本可以经常看到的书,作者已经去世。国家精品课程的课本。 11许绍浦《数学分析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完整版)初中数学分析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的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初二,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这里先列举一下在初一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初一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初二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初一数学基础,初二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们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们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初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数学试卷分析 这次期末考试全面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 一、试卷的整体分析 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能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原则”,在加强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的比例设置考题,命题能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烦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整体布局力求合理有序,提高应用题的考查力度,适当设置创新考题,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高分,优秀率低。 2、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知识不系统,综合能力应变能力较差,不能举一反三。 3、做题步骤不严密、解题不灵活,不注重方法和技巧。 三、典型错误: 1.解选择题第1 题时由于不仔细部分学生忽略了分母不能为0。 2.解填空题第5题时考虑不全面,好多学生将C坐标找错。 3.填空题第8题扇形面积问题,忘记公式,不能正确理解出错率高。 4、填空题第10题,不会灵活应用树形图求概率,导致丢分。 5、第五题解方程,很多学生不能结合周长写出正确的解析式。

6.第六,七等题都是对圆的理解,部分学生出错率也较高。 7.解第八题时,错误也较多。 8.第九题求值,第三小题不会灵活运用韦达定理解题,出错率高。 四、今后工作思路 我们提出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要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要依纲据本进行教学,踏踏实实地教好第一遍,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脱离课本,搞难题训练,更不能随意补充纲本外的知识.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这次考试数学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在数学学习上的困难生还比较多,怎样使这些学生尽快“脱贫”、摆脱中考成绩个位数的困境,以适应在高一级学校的继续学习和当今的信息时代,这是我们每一个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重视培优,更应关注补差.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本班的学情,选择好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的起点和进程.课外要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小灶”,满腔热情地关心每一位后进生,让他们尽快地跟上其他同学,促进全体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踏虎学校:张艳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