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月考试题及答案(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分类)

高三一轮复习月考试题及答案(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分类)
高三一轮复习月考试题及答案(物质的量与物质的分类)

化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摩尔是 ( )

A.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D.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

2.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YBa2Cu3O x,现欲合成0.5 mol此高温超导物,依化学剂量比例,需取Y2O3、BaCO3和Cu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 )

A.0.50, 0.50, 0.50 B.0.25, 1.0, 1.5

C.0.50, 1.0, 1.5 D.1.0, 0.25, 0.17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4.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

A.原子数 B.密度 C.质量 D.质子数

5.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SO4的摩尔质量与N A个硫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N A个氧气分子和N A个氮气分子的质量比为8∶7

C.28 g氮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D.在标准状况下,0.5 N A个氯气分子所占的体积为11.2 L

6.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O2和SO2的 ( )

A.氧原子数比为1∶2

B.体积比为2∶1

C.分子个数比为1∶2

D.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1

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 、MgCl2、AlCl3三种溶液,当溶液的体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1:1:1

B. 1:2:3

C. 3:2:1

D. 3:4:3

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盛有11 g X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44 g·mol-1)时,压强为1×104 Pa。如果在相同温度下,把更多的气体X充入容器,使容器内的压强增至5×104Pa,这时容器内气体X的分子数约为 ( )

A.3.3×1025

B.3.3×1024

C.7.5×1023

D.7.5×1022

9.下列各溶液中,Na+浓度最大的是 ( )

A. 0.8L 0.4mol/L的NaOH溶液

B. 0.2L 0.15mol/L的Na3PO4溶液

C. 1L 0.3mol/L的NaCl溶液

D. 4L 0.5mol/L的NaCl溶液

10.在V L硫酸铝溶液中,含有W gAl3+离子,这种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V

W

27

mol/L B.

54

W mol/L C.

V

W

18

mol/L D.

54

3W mol/L

11.已知20g密度为ρg/mL的硝酸钙溶液中含有1gCa2+,则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ρ/400mol/L

B. 20/ρmol/L

C. 2.5ρmol/L

D. 1.25ρmol/L

12.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000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4.

22

a mol/L B.

22400

ab mol/L

C.

a

ab

5.

36

22400+

mol/L D.

a

ab

5.

36

22400

1000

+

mol/L

13.有Na2SO4和Fe2(SO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Fe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 mol/L,则此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0.1 mol/L

B.0.15 mol/L

C.0.2 mol/L

D.0.25 mol/L

14.(2010·南阳模拟)若以w1和w2分别表示浓度为c1mol/L和c2mol/L硫酸的质量分数,已

知2w1=w2,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硫酸的密度比纯水的大)()。A.2c1=c2 B.2c2=c1 C.c2>2c1 D.c1<c2<2c1 15.(2010·郑州模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1L 1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10mL,其浓度仍是1mol·L-1

B.制成0.5L 10mol·L-1的盐酸,需要氯化氢气体112L(标准状况)

C.0.5L 2mol·L-1 BaCl2溶液中,Ba2+和Cl-总数为3×6.02×1023

D.10 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水稀释至100 mL,H2SO4的质量分数为9.8%

16.实验室里需用480mL 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mL溶液

17.(2010·福州一中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

B.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

18.(2010全国高考理综Ⅱ,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 nm之间的粒子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19.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C.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D.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20.(2009·上海高考)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关系如右图。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 B.质量之比为3∶2

C.摩尔质量之比为2∶3 D.反应速率之比为2∶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实验题(共6分)

21.(6分)用9mol/L的浓硫酸稀释成 0.9mol/L的稀硫酸 100mL ,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取浓硫酸__________ mL

(2)如果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g·cm-3 ) 配制3. 6 mol·L-1的稀硫酸250mL。计算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mL。

(3)由于错误操作, 使得浓度数据比理论值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A.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 俯视液面定容后所得溶液的浓度

B.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C.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

D.定容时,滴加蒸馏水时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

E.溶液稀释后未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并定容

三.填空题(共20分)

22.(4分)标准状况下,①4 g氢气、②33.6 L甲烷、③6.02×1023个水分子中,含分子数最

多的是(填序号

...,下同)________,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___。

23.(4分)正常人的血液中葡萄糖(简称血糖,化学式为C6H12O6)的浓度在3.61-6.11 mmol/L 之间,今测得某病人1mL血液中含葡萄糖0.60mg,相当于_____________mmol/L,他的血糖属正常、偏高还是偏低?。

24.(4分)标准状况下11.2L,由CO和H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7.2g,则混合气体的

平均摩尔质量为 _;如果此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体积(标准状况)

为___________L。

25.(4分)将MgCl2·x H2O的晶体4.06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取此溶液50mL恰好与50mL 0.4mol/L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由上述数据可知4.06g的MgCl2·x H2O是 mol,式中x的数值是。

26.(4分)某物质w g,在t ℃时溶解于水形成v mL饱和溶液,若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为m,所配制溶液的密度为d g/cm3,则t ℃时此物质的溶解度为,物质的量浓度为。

四、计算题(共14分)

27.(8分)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在一定量的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

XY2(l)+3O2(g)=XO2(g)+2YO2(g),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质量是1.72g。(1)反应前O2的体积是 ml(标准状况)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是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和(写元素符号)。

28.(2008上海,6分)生态溶液涉及农家肥料的综合利用,某种肥料经发酵得到一种含有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的混合气体。2.016L(标准状况)该气体通过盛有红色CuO粉末的硬质玻璃管,

发生的反应为:CH4+4CuO △

CO2+2H2O+4Cu。当甲烷完全反应后,硬质玻璃管的质量减轻

4.8g。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生成沉淀8.5g。

(1)原混合气体中甲烷的物质的量是

(2)原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

(可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2.05一、选择题(共60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A C B D C D C

题目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C D D A C D A

二、实验题(共6分)

21、(6分)(1)10 (2) 50 (3) A E (每空2分)

三.填空题(共20分)

22、(4分)①;②;②;③(每空1分)

23、(4分)3.33 偏低(每空2分)

24、(4分)-1

mol

14.4g?;5.6 (每空2分)

25、(4分)0.02 6 (每空2分)

26、(4分)g

100

w

vd

w

-

1000w/mv mol/L(每空2分)

四.计算题(共14分)

27、(8分)(1)672 (2) 76g/mol (3) C S (每空2分)

28、(6分)(1)0.075mol (2)5.56%(每空3分)

座号

高考总复习物质分类、组成与化学基本用语练习题

高考总复习物质分类、组成与化学基本用语练 习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质分类、组成与化学基本用语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 料 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3.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 A.NaOH B.SiO2C.Fe D.C3H8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的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②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⑥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 A.①②④ B.③⑤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说明:4道题目包含了本专题复习的主要内容:化学基本用语(原子分子概念、表示方法)、物质变化(组成、转化)、分类思想。 考试说明: ①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②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③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④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 互联系和转化关系。 ⑤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 合价。 ⑥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 要应用(胶体的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⑦理解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命题方向: 高考有关本部分内容的直接考察为选择题,涵盖知识点广泛,考试说明中的1、2、3、4项是最常考的知识点,5,6出现的频次也较高,但题目大部分都属于较容易题。 高考预测: 2010届高考将仍然以选择题直接考察这部分题目,可能涉及的知识点更 多,属于拼盘式的考题,但这类题一般属于容易题,只要抓住基础,可保全分。 知识框架 二、物质分类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物质的分类 2物质的俗称试题

1 / 5 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俗称 (2018北京)7.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2018常州)5.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食盐:CaCl 2B.苛性钠:NaOH C.纯碱:NaHCO 3D.生石灰:Ca(OH) 2(2018重庆升学)12.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名称或俗名与括号内的化学式一致的是A.高锰酸钾(KMnO 4)B.熟石灰(CaO) C.硫酸铁(FeSO 4)D.烧碱(Na 2CO 3)(11泸州)7.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B)A.干冰CO 2B.生石灰Ca(OH) 2C.烧碱NaOH D.食盐NaCl (2018聊城)13.为了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光岳楼周边仿古建筑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名是 A.火碱 B.纯碱 C.熟石灰 D.生石灰 (2018玉溪)1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正确的是(B) A.NaOH、氢氧化钠、纯碱 2 / 5 C.CCl 4、甲烷、沼气B.NaCl、氯化钠、食盐

D.Na 2CO 3、碳酸钠、火碱 (2018湘潭)9.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其化学式不相符的—项是:A.干冰CO 2B.酒精C 2H 50H C.纯碱Na0H D.石灰石CaC18 (2018株洲毕业)9.下列物质的俗名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 式 俗名烧碱酒精熟石灰小苏打 酸 类别盐氧化物碱 (2018岳阳)4.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烧碱——NaOH 3 / 5 C.干冰——H 2OB.小苏打——NaHCO 3 D.生石灰——CaO A Na 2CO 3B C 2H 5OHC Ca(OH) 2D NaHCO 3 (2018泰安毕业)16.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A.O

高考复习专题一物质的分类

题型1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1、(浙江13届海宁市高三9月模拟)下列物质的分类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A.苯酚——有机物纯碱——盐水——氧化物 B.淀粉——混合物胆矾——纯净物漂白粉——化合物C.液氯——非电解质碳酸钙——强电解质醋酸——弱电解质D.金刚石——原子晶体食盐——离子晶体二氧化硅——分子晶体2.(14届福州一中期中考试)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酸性氧化物都可以跟强碱溶液反应 B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和碱反应 3. 混合物非电解质碱酸式盐 A 漂白粉Cl 2氨水NaHCO 3 B 福尔马林苯Cu 2(OH) 2 CO 3 明矾 C 胆矾SO 2纯碱NH 4 Cl D 食醋C 2H 5 OH 苛性钾NaHSO 4 4.(广西省柳州市20XX届高三10月模拟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因此NaCl是离子化合物 B醋酸溶液导电能力可能比稀硫酸强 C.SO 3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SO 3 ,是电解质 D.硫磺是单质,不导电,因此硫磺是非电解质 5. (河北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聚乙烯②电解质:明矾、 冰醋酸、石膏、纯碱③非极性分子:CO 2、CC1 4 、CH 2 C1 2 、对二甲苯④同位素: 1H+、2H 2、3H⑤同素异形体:C 60 、C 80 、金刚石、石墨⑥同系物:CH 2 O 2 、C 2 H 4 O 2 、 C 3H 6 O 2 、C 4 H 8 O 2 ⑦同分异构体:乙二酸二乙酯、乙二酸乙二酯,二乙酸乙二酯A.②⑤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全部正确 6.(常州市新桥中学09高三10月考)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X Y Z A 苯的同系 物 芳香烃 芳香族化合 物 B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 C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化合物 D 碱性氧化 物 金属氧化物氧化物 7.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 将等物质的量的FeSO 4和Fe 2 (SO 4 ) 3 溶液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 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为5.5~36nm的磁流体。下列 X Y Z

高考作业(三)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A组全员必做题 1.(2019·贵阳摸底)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 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女娲炼石补天处 C.吹尽狂沙始到金D.多少楼台烟雨中 3.(2019·成都摸底测试)炼丹是古人为追求长生而炼制丹药的方术。晋人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记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硫化汞)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中未涉及的反应类型为()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D.置换反应 4.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B.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铝遇到冷的浓硝酸溶液发生钝化 5.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10-7 m之间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中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C.当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O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OH)3胶体能够使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沉降,达到净水的目的 6.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7.(2019·厦门质检)使用下列食品添加剂不会改变原分散系种类的是() A.乳化剂B.防腐剂C.增稠剂D.凝固剂 8.如图是印在食品包装内常见小袋子上的部分图案,该小袋子内的物质最有可能是() A.铁粉B.氧化钠 C.亚硫酸钠D.生石灰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化学)高考化学试题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含解析

(化学)高考化学试题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含解析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①Na 2O 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 ②MgO HCl ??→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 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 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 +O 2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 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2.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银、二氧化硫、硫酸、纯碱、食盐 B .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 C .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 D .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纯碱是碳酸钠,是盐不是碱;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还含KIO 3等,故不是盐,是混合物,故A 错误; B .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硫酸氢钠是酸式盐,不是酸,故B 错误; C .氢气是单质;干冰即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硝酸是酸;烧碱即NaOH ,是碱;硝酸钾是盐,故C 正确; D .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碱,故D 错误;

高考物质结构题型分类精华(大多数为高考真题)精选

高考物质结构题型分类精华(大多数为高考真题) 一、 高考物质结构题型分类精华(大多数为高考真题) 要点:1~36号元素未成对电子与电子排布的关系: (1)有1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ns 1、ns 2np 1、ns 2np 5、3d 14s 2、3d 104s 1 (2)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ns 2np 2、ns 2np 4、3d 24s 2、3d 84s 2 (3)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ns 2np 3、3d 34s 2、3d 74s 2 (4)有4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3d 64s 2 (5)有5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3d 54s 2 (6)有6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3d 54s 1 要点:此类问题的格式为 ???++?????+?? ?图式 电子排布无定语 最外层价层(外围) 离子原子 1、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种. 2、可正确表示原子轨道的是( ) A .2s B .2d C .3p x D .3f 3、书写或推断已知基态原子(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图) (1)基态G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

(2)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3)Cr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31Ga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 (5)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6周期,与Cu同族,Au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3d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 (2)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_______形象化描述.在基态14C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3)铝原子核外电子云有____种不同的伸展方向,有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__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5、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元素 (1)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A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并且A-和B+的电子数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试回答下列问题: 1)A、B、C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 2)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是第四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的所有原子轨道均充满电子.元素Y的负一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M元素的名称为____; 2)元素Y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2、AC 3、(1)3d104s24p2(2)1s22s22p63s23p63d84s2(3)1s22s22p63s23p63d3(4) 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5)6s1 4、(1)2;(2)电子云,2;(3)4,13,5 5、(1)1)F,K,Fe,2)略;(2)1)铜,2)1s22s22p63s23p5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1、综合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推断、元素的性质 (1)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分类物质的分类

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 分类物质的分类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2013·试题调研)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 ) 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式盐 C.NaHSO4是钠盐D.NaHSO4是酸 【答案】 D 【点拨】NaHSO4是酸式盐、钠盐、盐,但不是酸。 2.(2012·四川成都石室中学上学期期中考试)想一想:Ba(OH)2(固态)、CuSO4(固态)、CH3COOH(液态)这些物质为什么可归为一类,下列哪个物质还可以和它们归为一类( ) A.75%的酒精溶液B.淀粉溶液 C.Fe(OH)3胶体D.硝酸钠 【答案】 D 【点拨】三种物质都是纯净物,而选项中只有D为纯净物。 3.(2013·经典习题选萃)某元素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m,相同价态的该元素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对该元素此种化合价的数值是( ) A.(n-m)/3 B.(n-m)/(n+m) C.(m-n)/ D.(n-m)/ 【答案】 D 4.下列物质不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是( ) A.单质B.混合物 C.氧化物D.纯净物 【答案】 C 5.(2013·试题调研)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 C 6.物质的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化学工作者经常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研究。近年来发现在金星大气层中存在三氧化二碳。下列物质与它属于同类的是( ) A.H2、O3B.H2SO4、H2CO3 C.SO2、NO D.Na2SO3、KClO3

高考必刷题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及解析1

高考必刷题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题及解析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实现的是( ) ①Na 2O 点燃???→ Na 2O 22CO ???→ Na 2CO 3 ②MgO HCl ??→ MgCl 2溶液电解????→ Mg ③Fe 2O 点燃???→Fe 2O 324H SO ???→ Fe 2(SO 4)3 ④SiO 2NaHO ???→Na 2SiO 3HCl ??→ H 2SiO 3 ⑤HCHO 2O ??→ HCOOH 3CH OH NaOH ???→ HCOOCH 3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2Na +O 2点燃 Na 2O 2,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故可以实现转化; ②MgO +2HCl=MgCl 2+H 2O ,电解MgCl 2溶液,不能得到Mg ,故不能实现转化; ③Fe 在O 2中燃烧生成Fe 3O 4,故不能实现转化; ④SiO 2+2NaOH=Na 2SiO 3+H 2O ,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故可以实现转化; ⑤2HCHO +O 2Δ??→ 2HCOOH ,HCOOH 和CH 3OH 反应的条件是浓H 2SO 4并加热,条件错 误; 综上所述可知不能实现转化的是②③⑤,答案选C 。 2.纳米Fe 3O 4晶体材料可以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增强剂,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在反应②中,的作用可能是促进氯化铁水解 B .直接加热FeCl 3溶液也可以得到四氧化三铁 C .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6FeOOH+CO=2Fe 3O 4+3H 2O+CO 2 D .纳米四氧化三铁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有可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高考总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

高考总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 【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5.正确规范使用基本化学用语,如:常见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 【考点梳理】 本专题概念较多且易混淆,复习要从概念的对比辨析入手,在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及相互关系,并通过典型题目进行系统的训练。 要点一、物质的组成: 【高清课堂: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 要点诠释: 1.在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已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10多种;在微观上,物质由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分子等。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3.元素与核素、同位素的区别: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无数量概

念。 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元素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而同位素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红磷。 5.物质的构成微粒: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①非金属单质:如H2、X2、O2、O3、N2、P4、S、C60、稀有气体等 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2O、NH3、H2S等 ③酸酐:如SO2、CO2、SO3、P2O5、N2O5 等 ④酸类:如HClO4、HClO、H2SO4、H3PO4、H2SiO3等 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⑥其它:如NO、N2O4、AlCl3等 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 c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d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 要点二、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主要原则 (1)每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不要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分类的过程中,如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 (2)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关系,如果两个子项之间不是全异关系,就会出现一些事物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那个子项的现象,这样的分类,会引起混乱。 (3)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 2.根据组成和性质对物质的分类(树状分类法) 要点诠释: 1.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它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同素异形体,如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物,由白磷、红磷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如最简式、分子式相同)也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不能仅由化学式来判断是否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其结构,要考虑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2.氧化物分类的依据

高考化学复习 物质分类

高考化学复习物质分类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用不同方法对常见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类。常见的分类法有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1)定义:交叉分类法就是指对一组事物进行分类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的做法。 (2)特点: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能准确定位的不足;分类方法比较麻烦是交叉分类法的缺点。 (3)适用范围:适用于并列关系的物质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 (1)定义:树状分类法是指按照事物之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事物进行分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分类方法。 (2)特点:树状分类法可以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从而看清楚事物之间的关系。 (3)适用范围:适用于从属关系的物质的分类。 二、物质分类的应用 1. 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2. 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分成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 说明: 按照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合物可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例如,NaCl、NaOH、NH 4Cl、Na 2 CO 3 等等。

(2)共价化合物:不同元素的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 共价化合物。例如,H 2O、CO 2 、HCl、H 2 SO 4 等等 3.无机物和有机物 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CO、CO 2、CaCO 3 等少 数物质除外。 无机物:一般指组成里不含碳元素的物质,叫做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 【思考与交流】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含有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Na 2O和Na 2 O 2 均能与H 2 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⑦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三.分散系 1.分散系: (1)分散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物叫分散系。

2017年高考物质的分类及STSE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及STSE 【知识回扣】 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1.利用分类思想宏观把握物质类别 2.利用分类思想准确把握氧化物 氧化物??????? ?? 按组成元素????? 金属氧化物:如K2O 、CaO 、Fe2O3非金属氧化物:如SO2、CO2、SO3、 P2O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2、SO3碱性氧化物:如Na2O 、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2O3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3O4、Na2O2、H2O2 3.胶体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1~100nm)。 (2)胶体的性质 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 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二、化学用语 1.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关系

【注意】①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元素)、微观六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②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均用化学式表示。 ③几乎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有确定的分子式。 2.四种符号 (1)元素符号:Al 、S (2)离子符号:Al 3+、S 2- 、SO2-3 (3)同位素符号:126C 、136 C (4)化合价符号:Al +32O 3、H 2S -2 3.七种图式 (1)化学式:Na 2O 2、NH 4Cl 、SiO 2 (2)分子式:C 2H 4、NH 3 (3)最简式(实验式):CH 2、CH 2O (4)电子式: (5)结构式: (6)结构简式:CH 3COOH (7)原子结构示意图: 三、化学与STS 高考试题对STSE 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要求从化学视角,运用化学原理去解释;二是运用化学原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STSE 创新题有如下几个命题角度: (1)命题角度一 化学与生活 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休戚相关,涉及的内容有:①食品(如食用油、醋、酱油、盐、食用色素、防

高考总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

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基本化学用语高考总复习 【考纲要求】.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1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2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3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4、电子式、结构式5.正确规范使用基本化学用语,如:常见元素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分子式)和结构简式等。【考点梳理】本专题概念较多且易混淆,复习要从概念的对比辨析入手,在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物质的组成、性 质与分类及相互关系,并通过典型题目进行系统的训练。要点一、物质的组成:要点诠释:多种;在微观上,物质由微粒构成,构成物质的微1.在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已发现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10 粒有原子、离子、分子等。 2.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不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可分。 3.元素与核素、同位素的区别: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有种类之分,无数量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 核素是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元素种类仅由质子数决定,而同位素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和O、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4.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如:O32 5.物质的构成微粒: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C、稀有气体等、P、S、、①非金属单质:如H、X、O、ON60422223等、NH、HS、②非金属氢化物:如HXHO223等O、NO、③酸酐:如SOCO、SO、P5 532222HSiO等、、HClO、HSO、HPO④酸类:如HClO3234244⑤有机物:如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等 AlCl等、⑥其它:如NO、NO342b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石墨等; c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绝大多数盐、强碱、低价金属氧化物。 d由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要点二、物质的分类:.分类的主要原则1)每次分类必须按同一个标准进行,不要犯分类重叠或分类过宽的错误,尤其是在连续分类的过程中,1(如不遵守这一规则,将会使分类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把母项分为若干个子项,各子项必须是全异关系,不允许出现交叉或从属2(这样的分类,就会出现一些事物既属于这个子项又属于那个子项的现象,关系,如果两个子项之间不是全异关系,会引起混乱。(3)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2.根据组成和性质对物质的 分类(树状分类法)、Fe等)金属单质(Na、Cu 单质 等)N非金属单质(S、、Cl要点诠释:22CO等)酸性氧化物(SO 、22碱性氧化物(NaO、MgO、KO等)22氧化物两性氧化物(AlO 等)32. 1.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 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它没有固定的组成,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同素异形体,如由O和O组成的混合物,由白磷、红磷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如最32简式、分子式相同)也不一定是纯净物。因此,不能仅由化学式来判断是否是纯净物,要充分考虑其结构,要考虑同素异形体或同分异构体。 2.氧化物分类的依据

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高考化学复习: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1. 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中的绿色颜料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宋·《莲塘乳鸭图》缂丝中使用的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D.清·乾隆“瓷母”是指各种釉彩大瓶,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解析]A.铜绿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A正确;B.丝和毛都是动物纤维,化学成分是蛋白质。B正确;C.青铜是铜锡合金,它是人类使用最早的 合金。C正确;D.陶瓷是传统的硅酸盐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而不是二氧化硅。D 错误。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有(B) ①纯净物;纯净水、蒸馏水、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纯碱、烧碱、高分子化合物、氯化钠 ③电解质:碳酸、胆矾、冰醋酸、氢氧化镁 ④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 、C4H8O2 ⑤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A.①③④B.③⑤ C.②③④D.②④ [解析]①中的纯净水是混合物,水玻璃是混合物;②高分子化合物是混合物;C2H4O2、C3H6O2 、C4H8O2可以是羧酸、也可以是酯;电解质均为纯净物,均为化合物;同素异形体 指的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性质的单质;③⑤正确。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 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解析]A项,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 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故A项正确。B项,绿色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 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故B项正确。C项,CaO与CO2结合会生成CaCO3,CaCO3受热易分解生成CO2,所以燃煤中加入CaO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C项错误。D项,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烃类,燃烧生成CO2和H2O,不产生污染物质,所以天 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故D项正确。

高考总复习物质分类组成与化学基本用语练习题

物质分类、组成与化学基本用语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在人体内起抗氧化作用 B.糖类、蛋白质、油脂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煤经气化和液化两个物理变化过程,可变为清洁能源 D.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2.化学科学需要借助化学专用语言来描述,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3.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 A.NaOH B.SiO2C.Fe D.C3H8 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的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②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③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⑤根据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⑥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为酸性,碱性和两性氧化物 A.①②④ B.③⑤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⑥ 说明:4道题目包含了本专题复习的主要内容:化学基本用语(原子分子概念、表示方法)、物质变化(组成、转化)、分类思想。 考试说明: ①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②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③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④掌握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常见的不同类型物质的相互联系和转化 关系。

⑤能正确使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物质的组成,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⑥知道胶体是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与溶液的简单鉴别方法和胶体的重要应用(胶体的 渗析、凝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作要求)。 ⑦理解溶解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命题方向: 高考有关本部分内容的直接考察为选择题,涵盖知识点广泛,考试说明中的1、2、3、4项是最常考的知识点,5,6出现的频次也较高,但题目大部分都属于较容易题。 高考预测: 2010届高考将仍然以选择题直接考察这部分题目,可能涉及的知识点更多,属于拼盘式的考题,但这类题一般属于容易题,只要抓住基础,可保全分。 知识框架 二、物质分类

高考物质结构题型分类精华(大多数为高考真题)

高考物质结构题型分类精华(大多数为高考真题) 一、高考物质结构题型分类精华(大多数为高考真题) 要点:1~36号元素未成对电子与电子排布的关系: (1)有1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ns 1、ns 2np 1、ns 2np 5、3d 14s 2、3d 104s 1 (2)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ns 2np 2、ns 2np 4、3d 24s 2、3d 84s 2 (3)有3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ns 2np 3、3d 34s 2、3d 74s 2 (4)有4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3d 64s 2 (5)有5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3d 54s 2 (6)有6个未成对电子的排布为:3d 54s 1 要点:此类问题的格式为 ???++?????+???图式 电子排布无定语 最外层价层(外围) 离子原子 1、1~36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未成对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种。 2、可正确表示原子轨道的是( ) A .2s B .2d C .3p x D .3f 3、书写或推断已知基态原子(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图) (1)基态Ge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 (2)镍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3)Cr 3+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31Ga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________ (5)元素金(Au)处于周期表中的第6周期,与Cu 同族,Au 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镍元素基态原子的3d 能级上的未成对电子数为__ (2)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_______形象化描述。在基态14C 原子中,核外存在____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3)铝原子核外电子云有____种不同的伸展方向,有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有__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 5、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推断元素 (1)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 中,A 和B 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并且A -和B +的电子数相差为8;与B 位于同一周期的C 和D ,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试回答下列问题: 1)A 、B 、C 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 2)D 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 是第四周期元素,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次外层的所有原子轨道均充满电子。元素Y 的负一价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相同。回答下列问题: 1)M 元素的名称为____; 2)元素Y 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2、AC 3、(1)3d 104s 24p 2(2)1s 22s 22p 63s 23p 63d 84s 2(3)1s 22s 22p 63s 23p 63d 3(4)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24p 1(5)6s 1 4、(1)2;(2)电子云,2;(3)4,13,5 5、(1)1)F ,K ,Fe ,2)略;(2)1)铜,2)1s 22s 22p 63s 23p 5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2018年高考化学专题分类汇总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俗称试题

物质的分类-2 物质的俗称 (2018 北京)7.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 A.纯碱 B.烧碱 C.小苏打 D.熟石灰 (2018常州)5.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食盐:CaCl 2B.苛性钠:NaOH C.纯碱:NaHCO 3D.生石灰:Ca(OH) 2(2018重庆升学)12.下列各选项中物质的名称或俗名与括号内的化学式一致的是A高锰酸钾(KMnO 4)B.熟石灰(CaO) C硫酸铁(FeSO 4)D.烧碱(Na 2CO 3)(11 泸州)7.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的是(B) A.干冰CO 2B.生石灰Ca(OH) 2C.烧碱NaOH D.食盐NaCl (2018聊城)13.为了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光岳楼周边仿古建筑的重建需要大量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俗名是 A.火碱 B.纯碱 C.熟石灰 D.生石灰 (2018玉溪)11.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完全正确的是(B) A. NaOH氢氧化钠、纯碱

C.CCl 4、甲烷、沼气B. NaCl氯化钠、食盐 D.Na 2CO 3、碳酸钠、火碱 (2018 湘潭)9.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其化学式不相符的—项是: A.干冰CO 2B酒精C 2H 50H C纯碱NaOH D.石灰石CaC18 (2018 株洲毕业)9.下列物质的俗名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化学 式 俗名烧碱酒精熟石灰小苏打 酸 类别盐氧化物碱 (2018岳阳)4?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烧碱——NaOH

C.干冰——H 2OB小苏打——NaHCO 3 D.生石灰一一CaO A Na 2CO 3B C 2H 5OHC Ca(OH) 2D NaHCO 3 ( 2018泰安毕业) 16.物质的化学式和相应的名称均正确的是 A.O 3 氧气B. MgCl 2 氯化镁 C.O 4Fe 3 氧化铁D.Fe(OH)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 [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思考与交流] 1.请尝试对你所学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并与同学交流。 2.请从其他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归纳与整理] 1.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对于纯净物Na2CO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归纳与整理]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归纳与整理] (2树状分类法 [实践与探究] 1、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选择熟悉的物质,制作一张交叉分类图。 提示:氧化物、酸、碱、盐等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一步进行分类,化合物也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 [思考与交流] 1.在初中我们学习过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它们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将化学反应又可以按照哪些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呢? [归纳与整理] 2.化学反应的分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