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课改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

临沂课改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
临沂课改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

临沂课改实验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

实施方案

(讨论稿)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是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研究开发的教学改进项目。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养成与核心素养的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临沂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为突破,以“深度学习”项目实施为抓手,加快临沂实验区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高位发展。

二、基本原则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是一个行动研究项目,强调参与研究的全体人员,针对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边研究、边实验、边解决问题。

(一)基于课标。“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实施要基于国家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二)充分借鉴。在认真研究梳理已有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项目推进的方法与策

略。

(三)解决问题。要通过“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实施,解决当前我市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研究水平,推动课堂教学走向减负增效,使项目实施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

(四)持续发展。基于实践不断提炼和完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并指导更广泛的实践。

三、目标任务

通过三年实验,力争达成如下目标、任务:

(一)主要目标

1.形成相对成熟、本土化的“深度学习”教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型。

2.产生大量的、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学实践案例,建立案例库。

3.培育一批优秀的项目实验学校和项目培训人才。

4.形成以项目实验学校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改革的运行体制。

5.建设可持续支持实验区教师研修、交流的网络平台。

(二)主要任务

1.通过开展集中研修与校本化实践,验证与完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型。

2.通过项目研修和校本化实践,不断生成项目学习资源,形成项目学习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源、视频资源与拓展阅读资源等。

3.通过研修和校本化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充实、丰富“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修课程。

四、实施步骤

该项目实验周期为3年,从2015年开始,每年6月之前,按项目组要求申报一批拟开展实验的学校,每批实验学校从申报当年的9月份开始实验。现提出三个学年的实施进程。

(一)准备阶段(2015年7-9月)

1.申报第一批项目学校。

2.组建项目核心小组和实验小组。

3.参加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二期项目研修。

4.制订“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修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8年8月)

1.第一学年(2015年9月-2016年8月)

(1)参加第二期项目研修(我市首批项目实验学校)的教师,通过项目网络资源平台,开展在线研讨,邀请项目研究组专家给予具体指导。

(2)我市首批项目实验学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实验,并将实验中形成的优秀教学单元设计案例报实验区管理办公室,统一提交课程中心项目秘书处,邀请项目研究组专家给予具体指导。

(3)召开“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验工作交流研讨会,请参加项目研修的教师带着各自的教学单元设计方案、项目学习心得进行交流研讨。

(4)2015年寒假,组织实验校参加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的“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验工作交流研讨会,提交优秀教学单元设计方案、项目学习心得进行交流研讨,获得项目组专家指导。

(5)组织实验校学习、领会课程中心项目研究组形成的项目理

论框架、实践模型、研修模式、研修内容、指导方式等;学习课程中心研发的学科教学指南;积极培育和发现实验骨干,发挥骨干引领作用,形成市级培训团队。在课程中心项目研究组的指导下,实验区管理办公室汇聚项目研究成果并在实验学校进行交流。

(6)2016年7月,申报第二批项目学校,组织第一、二批项目学校参加课程中心组织开展的第三期项目研修活动。研修活动内容包括:“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理论框架、实践模型和教学单元设计。

2.第二学年(2016年9月-2017年8月)

(1)参加第二、三期项目研修的教师,通过项目网络资源平台,开展在线研讨,邀请项目研究组专家给予具体指导。

(2)参加第二、三期项目研修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实验,并将实验中形成的优秀教学单元设计案例提交实验区管理办公室,邀请项目研究组专家给予具体指导。

(3)2016年寒假,组织实验学校参加课程中心“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验工作交流研讨会。参加第二、三期项目研修的教师带着各自的教学单元设计方案、项目学习心得进行交流研讨,项目研究组专家给予具体指导。

(4)组织实验学校继续对项目研究组的项目理论框架、实践模型、研修模式、研修内容、指导方式等,以及项目研究组研发的学科教学指南进行研讨学习;积极培育和发现本实验区的骨干,扩大项目培训队伍。在课程中心项目研究组的指导下,管理办公室汇聚项目研究成果并在实验区交流。

(5)2017年7月,推荐的第三批项目学校,实验教师参加第四期项目研修活动。研修活动内容包括:“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理

论框架、实践模型和教学单元设计。参与第二、三期项目研修的我市第一、二批实验教师参与研讨活动。

3.第三学年(2017年9月-2018年8月)

(1)参加第二、三、四期项目研修的教师,通过项目网络资源平台,开展在线研讨,邀请项目研究组专家给予具体指导。

(2)参加第二、三、四期项目研修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实验,并将实验中形成的优秀教学单元设计案例提交实验区管理办公室,项目研究组专家给予具体指导。

(3)2017年寒假,参加“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验工作交流研讨会。参加第二、三、四期项目研修的教师带着各自的教学单元设计方案,项目学习心得进行交流研讨,项目研究组专家给予具体指导。

(4)项目研究组继续对项目的理论框架、实践模型、研修模式、研修内容、指导方式等进行总结与反思;组织实验学校对课程中心研发的学科教学指南进行学习;积极培育和发现骨干,进一步扩大项目培训队伍。在项目研究组的指导下,实验区管理办公室汇集项目研究成果并在实验区交流。

(5)2018年7月,推荐第三批项目实验学校和实验教师参加第四期项目研修活动。研修活动内容包括:“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理论框架、实践模型和教学单元设计。参与第二、三、四期项目研修的教师参与研讨活动。

五、保障机制

为确保“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有序推进,促进学科教学效益的大面积提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可持续发展的素养,必须建立可靠的保障体系。

(一)确定实验校和实验教师

1.实验校和实验教师的遴选。

实验校参加项目实验坚持自愿的原则。首批实验学校以初中学校和小学为实验对象。实验区第二、三、四批实验校遴选的具体要求待定。

2.实验校的基本条件。

实验校的基本条件:(1)校长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2)自愿参加项目实验研究。(3)学校在课程改革中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积累。

3.实验校的责任。

(1)确定1位项目负责人,负责与实验区管理办公室进行日常联络。(2)制定实验工作方案,组织指导实验教师开展实验研究,并建立交流研讨制度,总结实验校的工作经验和实验成果。(3)对实验工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

4.研修人员的推荐

实验区推荐8所实验学校、名校长、38名实验教师。其中,4所初中学校4名校长、20名教师,4所小学4名校长、18名教师。所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和化学。每所实验学校所涉及的学科要不同。实验区教研员的学科背景要与实验学校所选择的学科相一致。

5.实验教师的基本条件

(1)具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进取意识。(2)具有较为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并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3)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二)搞好专题培训

今年秋季开学,将以实验学校为单位,按学科分别进行专题培训,由实验教师对相应学科教师就深度学习内涵本质,以及单元学习主题、深度学习目标、深度学习活动和持续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培训,尽快进入“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验状态,整体提升教师在“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实施水平和专业能力。市项目核心组将对各校培训学习情况及时调研、跟踪指导。

(三)开展项目研修

管理办公室组织实验校的校长和教师进行研修。研修的主要内容包括:(1)“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概要。(2)深度学习的性质与特征。(3)深度学习的要素。(4)深度学习教学实践模型。(5)深度学习校本实践。

(四)创建团队协同攻关机制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是一个涉及教育要素多、涉及领域广的高难度的新的研究项目,要确保顺利实施和成功落地,需创建一个团队合作、协作推进的机制,需要组建实验协作体。组建区域团队,搞好统筹规划和价值引领;组建教研团队,搞好协同研究;组建学校团队,搞好节点推进;组建学科团队,搞好实践改进。

通过实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项目实验学校和实验学科相结合、项目示范经验交流与项目实验相结合,以及区域层面、学校层面、学科层面联动的“三结合一联动”机制,对“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进行循序渐进的持续实践、反复改进,实现螺旋上升,最终达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内涵发展的目的。

(五)培育样板,搞好示范引领

在首批申报的8所学校中,遴选拥有教育情怀、课改精神和研究基础的实验教师,做好今年秋季教学的改进实验。采取请进来和

走出去的办法,对这些教师进行专题性培训,尽快掌握操作要领,培育一批典型,拿出各类样板,在全市各学校推广,搞好示范引领。

(六)搞好保障

为搞好“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施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实验区成立“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组织、机制保障;遴选对学习科学有研究基础的优秀人才,组建攻关研究与指导组织,搞好人才人力保障;拿出必要的专项经费,用于培训、研究和实施,搞好财力保障。

一要建立项目网络资源平台。利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项目网络资源平台。通过该平台,为广大教研员和教师提供学习资源,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专项网络研修与日常教研网络研修,分享和交流在项目实验中的经验与观点,共同研究解决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构建教学实践共同体。

二要建立交流项目推进机制。

1.建立定期研讨交流机制。通过组织实验区定期交流研讨、网络学习、举办论坛等形式,总结交流实验区和实验校的研究成果,为各个实验区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2.建立过程指导机制。通过组织专家下校指导、编辑简报等形式,指导区域及中小学教师扎实推进项目研究,及时解决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3.建立对项目成果的定期总结机制。基于项目研修、研讨和实地指导,项目研究组每半年对项目成果总结一次,每次要形成项目成果文本。

三要建立组织与政策保障机制。实验区将组建成立“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领导小组,对该项目实行总体负责,领导小组下设项

目核心组。同时制定下发《临沂实验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施方案》,各相关实验县区也要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分别在市域层面、县区层面从政策上进行引领。

实验区管理办公室和项目核心组负责组织项目的实验和日常管理;组织开展教师研修、项目研究组的研究以及项目实验区(校)的交流研讨活动;组织开发研修资源;组织提炼和完善项目的实验模式和管理制度。

深度反思漏检漏修

深度反思漏检漏修 为深刻吸取以往因漏检漏修所出现的事故,我二维修部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这一举措如振聋发聩的警钟鸣响在我们的耳畔。 通过以往因漏检漏修所出现的事故的教训,对照自己的工作实际,深深的感到自身工作现状与领导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基础、管理、控制等方面还没完全跟上地铁发展的节拍,在思想上、作风上及工作态度上距新形势、新标准还有一定距离,下面,就结合以往因漏检漏修所出现的事故教训,本着“深反细思,真查实改”的原则,对本维修部一年来的工作认真做以反思。 一、以往因漏检漏修所出现的事故给自己的警示 以往因漏检漏修所出现的事故,是典型的多层次隐患、多方面失控、管理失误造成的。地铁轨道线路备遭到严重损坏,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多方面失控、管理失误,严重疏漏造成的,严重的教训警示我们安全第一思想移位,必然使安全意识弱化,安全基础管理薄弱必须使事故有机可乘,安全逐级负责制“断层”,必然使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言而喻,如果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到底,达不到上下一致的声音,安全生产就不可能有保证。 二、对照以往因漏检漏修所出现的事故,反思思想认识 以往因漏检漏修所出现的事故的发生决非偶然,事故是责任心不强引发的,是思想观念不强导致的,通过反思使自己认识到随着新体制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安全思想认识需不断提升,老的观念、老的安全思想认识已经不适应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要求,从我们自身来讲,在思想观念上还有一定偏差。满足现状,对他人的教训吸取不深,在长期安全稳定的环境中,思想上产生了麻痹,一年来,二维修部在安全上比较稳定,全年消灭了危及行车设备隐患,加之工作量递减,安全系数较高,自己在某种程序上产生了一种稳定态势,没有把安全第一思想时时根植心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还存留在自己的脑海中,拿“别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没事当有事”的思想观念还没真正树立;通过这次大反思,一定迅速转变思想观念,清除自身的麻痹大意思想,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把各项工作抓好。 三、以往因漏检漏修所出现的事故,反思领导能力 以往因漏检漏修所出现的事故教训,对照工作职责和项目部领导提出的“六个到位”、“六个亲自”来反思,还存在着标准不高,作风不实等问题,逐级负责制还没完全落到实处,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安全第一的实质性认识不足。这是运营安全一切问题的总根源。作为维修部安全维修的责任人,却对安全第一缺乏实质性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表现之一对安全第一思想的内涵缺乏深刻理解。抓安全“第一的位置”有所偏移;抓安全“第一的精力”有所旁顾;抓安全“第一的标准”有所放松;抓安全“第一的投入”有所削减;抓安全“第一的教育”有所忽视,结果导致问题频繁发生。尽管工作布置了,但措施不具体,调研和跟踪不及时;尽管强调了安全的重要性,但在思想上落实的问题。主观上存在着依赖、依靠思想,就是依赖于执行人的汇报,没完全做到亲历亲为,所以在安全上虽然采取了防范措施,但重复的、低级的错误演变成不能被人理解的失误。随着项目部结构的调整,自己不能从主观上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变革的重要内容。探寻其背后的理论根源可发现,“学为中心”的课堂 改革深受四种理论影响,即:人的全面发展一一课堂教学的教育底色;人本主义——课堂教学的生命主张;建构主义一一课堂教学的实践旨向;多元智能一一课堂教学的评量尺度。此项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正本清源,明确课堂教学变革的理论渊源,也有利于形成共识,更好地推动教学实践开展和质量提升。 学为中心课堂课堂教学 在强调合作、对话、创新和生命关怀的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已然成为现代学校转型的主要特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学生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其知识获得、个性发展及品德塑造也多在课堂中完成。然而,反观国内的课堂变革,纵使从国家到地方,从设计者到执行者的变革热情持续高涨,但“教为中心”的传统课堂却依旧根深叶茂。在“教为中心”的课堂里,储蓄灌输的教学观念、预设僵化的教学内容、丝丝相扣的时空安排、居高临下的教学形态十分流行。由于失去了自主学习、反思、分享与表达的权利,学生不是游离就是置身在课堂之外,沦为课堂中的“隐形人”。毫无疑问,这种压抑生命、生长的课堂与教育的本义、新课程的指向大相径庭。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1] 课堂是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智慧生长、“生命栖息的家园”。

如果期望课堂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 ,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改造。即让课堂回归到学生本身,以多元互动的“对话式教学”置换一元主导的“独白式教学” ,实现教学从预设、静态向动态、生成的转变。就像奈勒所告诫的:“我们的儿童像羊群一样被赶进工厂,在那里无视他们的个性,而把他们按同一个模样加工和塑造。我们教师们被迫,或自认为是被迫去按照别人给他们规定好的路线去教学。这种教育制度既使学生异化,也使教师异化了。现在已经到了要改善的时候。” [2] 综观当今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形态,我们认为,“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的全面发展一一课堂教学的教育底色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国教学变革的理论基石和价值底色。“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注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指出,人类全部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 ,是那些从事感性活动、社会的、历史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却被无情异化为机器的附属物,未来社会应该把人从一切“非人”的境遇中解救出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人作为实践的存在,其“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 ,并且“每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十分丰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有几点值得我们重视。 1. 整体发展是个体发展的基本内涵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后感 .doc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后感 高邮第一中学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是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和北京师范大学大学教授郭华所著。该书是深度学习教学改进丛书的一本。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综合实践。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通过教育来发展,未来基础教育的顶层理念就是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9 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即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一、为什么要推进深度学习 1、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1)现实回应(2)时代先声(3)价值追求 2、深度学习是信息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 (1)与机器共舞(2)现实困境(3)教育应对 3、与世界同行: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借记 (1)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历程 (2)各种界说 (3)关于深度学习的实现 (4)关于深度学习的评价 (5)关于深度学习推进的要素分析 (6)关于深度学习的成效 二、什么是深度学习 1、深度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1)少教多说 (2)以学习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活动 (3)树人 (4)挑战性的学习主题 2、深度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 (1)真教学:能打动学生 (2)触动学生心灵的学习 (3)依循教学规律进行深度教学 (4)培养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 3、深度学习是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活动 (1)确立学生最近发展区 (2)帮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3)两次倒转 (4)帮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现和构建过程 4、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

40148011深度学习教学反思与评价

评价: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培养学生地理兴趣。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把地理能力运用于生活中。教学过程中多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感受地理,学习地理,进而应用地理于生活。如,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农业,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最后根据自己所学能够较为合理的安排本地简单的农业生产活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他们会用稚嫩的语言表述大道理------学生讲出来的道理往往更通俗易懂。本课中注重放手给学生,通过语言或图像引发学生的思考,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加以教师设计层层深入问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自己得出结论,这样既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印象深刻,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 重点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及组间竞争交流来突破。根据不同环节不同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长为中心,共同探讨交流。基础问题和重点设置为A层,小组长负责要求小组内全员通过;能力提高的问题设置为B层,各小组根据各组情况,在完成A层的基础上,继续探讨B层。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又做到了面向全体,全员参与,还突出了分层教学,实现了评价的多元化。 反思: 1.本节课我准备的时间还是比较充分,满以为效果显著,结果不是这样,学生很多东西没有理解到。 2、虽然将农业的分布在图上明确展示,但学生还是很陌生,究其原因是没有让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看图,初中地理图形很多,也很重要,学生要多看,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障。另外,农业和气候,地形,经济活动,传统习惯等都有关系,其分布原因在简短的时间是很难讨论完成的。 3、南北农业的差异,虽然是在阅读材料中,光让学生自己去读,也是不够的,老师点评也应到位。 4、由于时间没把握好,虽然把本节知识结构展示出来,但没有设计足够的练习题,这是以后教学要注意的方面。 5.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有待提高。 6.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没能全部调动起来,今后应加强。

教学反思与总结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高校要求选考物理学科的专业占的比例相对较多固然是个有力条件,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师教学反思总结,希望对您有用。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一、高中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梯度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宜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处理问题

南沙区2014学年“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区域实施方案

南沙区2014学年“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快基础教育国际化实验区课堂教学改革,国家课程教材中心组织的专家团队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研发了“深度学习”项目。南沙区派出2名教研员,2间学校的校长和骨干教师一行8人参加了“深度学习”第一期研修班的学习。为了推进“深度学习”在我区的实验和推广,特制订南沙区2014学年“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指导思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积极变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但是,总体来看,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精神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教与学的关系还没有调整到位,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还没有完全实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处于一种浅层次、表层的状态,影响学生对学科概念和学科学习过程的深入理解,影响学生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深度学习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研究开发的教学改进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教师研修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学水平,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基本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启发、讨论、参与的学习方式,追求知识的应用与创新,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 项目通过对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炼了教学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四个要素:单元主题、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和持续性评价,指导教师根据这四要素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是一个行动研究,共研共建共生的项目,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g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核心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学,让学生更好发展”。 本学期,在经过多年高位发展后,学校为了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导案”这种高效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导案设计重在进行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训练。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导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路径。学导案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育人”与“会学”,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学步车”,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导航仪,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指南针。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3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案”高效教学模式认识。 一、认真编好学导案,使学导案有用、有效,便于操作,真 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学导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9项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导案的第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整理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特别是要把握好本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通过学导案,让学生知道。学导案的第二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栏H,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 组合作和共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解答新问题,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栏目,让学生查找和准备和本课书有关的资料;通过课前预习栏目,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思考本课书的 内容;通过激趣导标栏H,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导思启学栏目,特别是教师把精选的时政案例,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学导案的第三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练”。通过巧练导悟栏目,精心挑选靓题或原创时政热点问题让学生有效训练,配以解题方法指导和答题要求,让学生知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要求,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真

2021年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培训心得之欧阳学文创编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培训心得 欧阳光明(2021.03.07) 今天有幸参加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第五期研修班的培训,主要由李春密老师、马朝华老师和曹藏文老师为我们讲授,李老师讲的是初中物理学科深度学习实施路径的思考,马老师讲的是区域项目推进交流和案例解读,曹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两个实际案例《透眼看世界》和《制作简易电饭煲》。通过这次学习,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的含义,而且三位老师用为我们详细地分析了具体案例,对我具有很多启发,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收获。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用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2.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①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能量和相互作用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是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③科学探究:是指具有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在真实情景中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测和假设,利用科学方法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形成结论,以及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④科学态度与责任:是指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心。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

教师如何实现深度教学反思-精选文档

教师如何实现xx教学反思 教师如果能够对教学进行反思,就能够改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经验+反思=成长”是波斯纳对一个教师成长提出的简要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如何让教师自己走进反思,从浅层走向深入,方法很多,途径不少。实现深度教学反思,教师要把握好恰当的时机,选择好适合的途径。 一、实现xx反思主要途径 (1)即时反思:即时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完成后马上进行的反思活动,即时反思能使教师尽可能地回想起刚才教学活动场景的一些具体细节,并对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方法、效果、策略等作出客观的评判和分析。 (2)点滴反思:点滴反思也可以是一句话反思,是教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突然对某个现象、问题或活动灵感突发而进行的反思。 (3)集体反思:因为个人的反思活动具有很大的局限,如果集体讨论、交流、共同分析,“多种声音”,能够使教师在交流过程中不断矫正个人偏颇的理解,使自己的反思更深度、更全面。与个人反思相比,集体反思的优势在于交流、碰撞、激发、共享,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交流谈心的目的不是谈对错、评是非,而是交流碰撞、达成共识、共同提高,是求发展、求进步。(4)对 话反思:智慧的生成只有在真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才会生动、有效,思维只有在平等对话的碰撞、交锋中精进。 (5)放大反思:把话题置于广阔背景和层面中,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二、实现xx反思主要时机 (1)课前的反思:教育一向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因此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很有必要。教师在上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在反思中进行查缺补漏,也是老师上课前的一个吸收和内化的过程,这既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又使教学成为老师的一种自觉的实践。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

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浅谈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可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其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归宿和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核心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学,让学生更好发展”。本学期,在经过多年高位发展后,学校为了寻求更高更好的发展,提出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导案”这种高效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导案设计重在进行学习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训练。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导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为学生的自学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路径。学导案最突出的功能在于“育人”与“会学”,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学步车”,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导航仪,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

指南针。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可以说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结合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七单元第3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案”高效教学模式认识。 一、认真编好学导案,使学导案有用、有效,便于操作,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学导案的内容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要点、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9项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导案的第一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整理出学习目标和学习要点,特别是要把握好本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知识点,通过学导案,让学生知道。学导案的第二大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激趣导标、启思导学、精讲点评、巧练导悟、反馈拓展、课后反思等栏目,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和共同探究等形式,获取新知识,探究新问题和解答新问题,做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知识链接栏目,让学生查找和准备和本课书有关的资料;通过课前预习栏目,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思考本课书的内容;通过激趣导标栏目,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导思启学栏目,特别是教师把精选的时政案例,

海淀进修实验学校“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推进方案

让学校成为整体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工作方案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2014年10月 一、实验背景 自1998年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寻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围绕“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而教?”等教学核心问题,学校请来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教育家,为全体老师带来一系列高水平的教师培训。逆向设计、技能教学、概念教学、单元教学设计等先进、前沿的教育理念开阔了教师视野,启发了教师思维。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教研的重心逐渐聚焦到一点,那就是如何让学习更有意义,即在获得知识和取得考试成绩之外,让学习更有价值,帮助学生更从容、更自信地面对未来。 不断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改变了老师的思想,改变了学生的课堂。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一大批教师脱颖而出,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积极变化,学校教研氛围日益浓厚,绝大多数的教师乐于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勇于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但从总体来看,教师在对教与学关系的认识与实施上,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在活动效果的评估与反馈上、在学科课程目标的整体性把握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困惑与问题,亟待解决。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探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措施和方法。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是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基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组织专家团队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的教学改进项目。这一项目旨在实现课程内容的深度整合,实现教与学关系的深度调整,从而找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项目组构建出深度学习的理论框架,明确了教学单元设计的基本流程,提供了教学实践模式,为学校教师开展深度教学改进实验提供了重要的理

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摘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与深入开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越来越渗透到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使得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而其中,教学反思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则是尤为突出和明显的,但是当前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和误区,为此,就教学反思现存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等略作粗浅分析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形式层面 1、格式比较单一,有模式化的倾向教学反思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对广大教师来说,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的,但究竟在实践中该如何操作,怎样写教学反思,不少教师深感困惑而无从下手。这种情况下,介绍或给出一些教学反思的案例,让教师大致明确其格式或样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观我们的现实却不难发现:众多教师写出的教学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辙,有教师将其总结概括为“先写不足之处,然后写获得启示,较后写怎样运用”,而这种格式的套用对于其教学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2、为应付检查,流于形式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这样的倾向:即不少教师把写教学反思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是浪费时间,往往为了应付学校领导检查才勉强胡乱应付完成。这样,教学反思的撰写就成了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学反思的实际价值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诚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层面 1、全面而不深刻。通过查阅众多的反思案例,不难发现,比较成形的教学反思一般都在内容方面较为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可以说是面面俱到,但多为蜻蜓点水,一代而过,虽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给人的感觉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谈的几乎大同小异,没什么区别。 2、零散而不系统。目前,教学反思在内容方面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反思的内容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合力,不连贯,缺乏系统性等现象。一些老师常常是这次反思某一问题,下次反思就又换成了另一问题,有东一鳞西一爪的感觉,结果是每个问题都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深入思考和认识。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显,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也微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教育学院,马高超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外许多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局限于从课堂、书本掌握知识,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处在哪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兴趣、知识能力、逻辑思维方式和目标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且这些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随着年龄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这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简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并着重在学生质疑能力、兴趣和个性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 念转换来的。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杜威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導,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学习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学习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质疑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深度学习(教师阅读版)

课题推进方案 市福田区外国语侨香学校 一.什么是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主要是指向学生的学习容、学习行为、过程 以及学习结果。当然,学生不是孤立的,学生与教师是一对概念,因此,学生的深度学习一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要有学生的深度学习,必先有教师对教学的深度设计。教是为学服务的,“学”是“教”的目的。 二、深度学习的性质 主动的、有意义的、学生自主操作容、参与教学过程 的。 三、深度学习的特征 如何判断发生了深度学习? 1、联想与结构 能够根据当前的学习活动去调动、激活以往的知识经验,以融会贯通的方式对学习容进行组织,建构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全身心(思维、情感、态度、感知觉)投入到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挑战成功的成就感。“探索”、“发现”、“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学科的思想方法与他人(教师、同学)展开积极的合作与沟通,体会合作在学习中的价值与意义。体会学科的价值、学习活动的意义以及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成长本质与变式。能够抓住教学容的关键特征,全面把握学科知识的本质联系。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列出正反例(如标准正例、

非标准正例、反例)来说明学科知识的本质迁移与应用。能够将所学容迁移到新情境中,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四、深度学习发生的条件 1、容: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容 聚焦课标整体把握学科体系与关键教学容,梳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重组教学容,向学生提供经过设计的、具有教学意图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 2、过程:整体设计、实施学生的学习活动 依据学科主题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适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并帮助学生简约地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活动的意义与目标,使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领会学科蕴含的思想方法。 3、氛围:创建、平等、合作的互动氛围 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不以任何理由压制、嘲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善于倾听、给予回应,与学生平等地展开讨论设计相互依赖与合作的学习任务。知晓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能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 4、评价 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地获得关于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依据反馈信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与改进要学什么“深度”的容?围绕学科核心容组织起来的、对现实生活有意义的、促进学生持续探究的单元学习活动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寻常时刻背后的深层反思

幼儿教师教学反思:寻常时刻背后的深层反思 本案例中的两难处境可能很多教师都曾体会过:教育理想令人憧憬,而现实中却有种种无奈,我究竟该怎么做?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案例中一个日常教育实践中再寻常不过的师幼互动事件引发了这位教师的反思,令她产生了调整教育环境的想法,这一想法虽遭到现实的打击,但其背后是“尊重幼儿需要”“保护幼儿天性”等可贵的教育情怀。那么,要如何弥合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呢?我认为本案例中有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关于“限制孩子的自由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检视我们的教育信念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信念可以表述为对什么是好的幼儿教育的理解和选择,它涉及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等。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及对儿童怀有的正确的期待是其良好教育行为的基础和保障。案例中的教师提到“有人说”“也有人说”,反映出她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稳固的教育信念,但她在努力让自己的教育行为符合某些教育理念。 那么,是什么样的教育理念令案例中的教师陷入踯躅呢?“限制孩子的自由是对孩子天性的扼杀”,这一句话既包含了言者的儿童观:孩子具有天性,孩子天性是要肯定的:也包含了言者的教育观:成人不应限制孩子的自由,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这样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我们当前所倡导的,但社会倡导的观念要转化为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首先教师需要理解这一观念,这其中就可能产生

很多问题。例如,怎么理解“天性”?许多思想家都探讨过这一问题,因而阅读经典著作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究周围的世界;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喜欢游戏;儿童喜欢与人交往……但对这些话语耳熟能详并不意味着真正理解,教师还需要通过与儿童打交道达到对儿童天性的体认。那“自由”又该作何理解?这个问题似乎更复杂,原因是学术界对“自由”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道出了人在社会中的处境: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但个人不可能享有绝对意义上的自由。也就是说,自由总是有限度的,在一定的社会秩序和规则的范围内,个人享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以赛亚?伯林将“自由”划分为“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两种,“积极自由”指的是“可基于自身主动意志而非外部力量来做出选择和决定”,而“消极自由”指的是“意志上不受他人的强制,行为上不受他人的干涉”。由此,我们看到无论是消极的“自由”,还是积极的“自由”,其背后都有“自律”作为支撑,即“自由”不是别人施与的特权,而是自己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主动状态。因而,可以说帮助幼儿成长为能够享有“自由”的人,并不是满足其所有欲望、任其为所欲为,而是帮助其发展自主、自律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幼儿在具体情境中学习自我表达,学习自我调适,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教师学习教育理念的过程往往是自主建构的过程,即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新事物。受到原有经验的限制,教师就有可能产生对教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阶段小结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工作总结 开县西街初级中学 “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我校作为项目学校之一,在这项工作中经历了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等历程,现将我校就这项工作开展情况给各位做如下介绍,请各位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一、实验项目启动 1、前期调研准备:2014年9月份,郑校长带领我校两名数学实验教师到北京参加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培训。培训回来后,学校经过反复调研,充分论证,确立以“深度学习”和“课程领导力建设”两个实验项目为抓手,全力推进我校课改工作。 2、拟定实验方案:2014年10月,我校确立以数学学科为“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方案核心科目,同时带动语文数学两个主要学科同步推进,七八年级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各确定三名实验教师(共18名)、实验教师所任教的班级确定为试验班级(共24个)。 3、项目启动及培训:2014年11月5日,我校举行了项目启动仪式,并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了实验教师、实验班级。在启动仪式上,郑校长对全体实验教师解读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内涵:包括课前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深度整合、深度开发;课中教师把学生的思维朝纵深引领,将死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能力进而形成智慧的教学理念;课后学生深度学习的激情得以延续和能力得以提升。提出实验项目工作步奏:第一年,骨干教师,重点班级,主要科目实施;第二年,部分教师,部分班级,部分科目实施;第三年,全部教师,全部班级,全部科目实施。明确实验项目工作重点: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课程领导力”建设实验项目及我校开展的“智慧教育”、“三力六学六问”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整体推进我校课改工作。澄清教师在课改中的种种

“深度学习”项目改进实施方案--山东潍坊广文中学

“深度学习”项目改进实施方案 实验区:潍坊实验区 学校:山东潍坊广文中学 学科:英语 一、“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要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上述政策要求,一是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强调重要概念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重要概念在学科内的纵向关联和跨学科的关联,加强学生对重要概念的持续理解;二是需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真正落实;三是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方法的学习。要促进学生强烈方法意识的养成,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真正做到学思结合。 二、“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目标 1.促进学生的发展。“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 2.促进教师的发展。丰富实验教师关于学生和课程的深层知识;提高实验教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增强实验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聚焦课标整体把握学科体系与关键教学内容,梳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重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经过设计的、具有教学意图的结构化的教学材料。依据学科主题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适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并帮助学生简约地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揭示活动的意义与目标,使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领会学科蕴含的思想方法。 3.促进学校的发展。促进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促进学校课程管理形态的变化;促进学校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意义 总体来说,深度教学的改进是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大好时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平台;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抓手;是区域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经

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探索

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探索 发表时间:2018-05-08T16:27:59.14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9期作者:赵秉乾[导读] 本文旨在探索并构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型课堂——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广州市真光中学广东广州510380 摘要: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而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本文旨在探索并构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型课堂——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 中心课堂实施一、为什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要有中心? 课堂教学是指一种目标明确、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协调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诸因素的关系,就必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导向下寻找一个聚焦点,将课堂教学中的各元素统整到这个聚焦点、作用于这个聚焦点,从而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到实处,这个聚焦点就是中心。课堂教学有了中心,教师就有了方向感和着力点,教学中的各元素就可以围绕中心合理配置、协同作用,发挥最大效能。 二、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中心是什么?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什么?这要从构成课堂的诸要素出发研究,常见的有三个观点: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这些观点在引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确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否抓住了课堂教学真正的中心,起到了很好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呢? 如果课堂以问题为中心,问题从何而来?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所以如果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偏离了真正的中心;教是为了学,为学而教的教学活动才是最有效的,所以课堂更不能以教为中心。如果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似乎找到了课堂的中心,但是“学生中心”理念把教师与学生割裂而对立起来。只有学习活动中的学生,才能发展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完成一次深化:教师围绕学生做什么?学生在课堂做什么?课堂教学中所有元素的作用点是什么?当然是学生的“学习”。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才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中心。 三、“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主动性强。只有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为 “自动、自发、自觉、自疑、自探、自悟、自得”的状态,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参与度高。参与态度方面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而不是被动参与,参与频度方面自始至终参与而不是一时半会儿参与,参与宽度方面全员参与而不是部分参与,参与深度方面深层次参与而不是表面上参与。只有学生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入的高层次思维参与,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 3.思维度活。“学”为中心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力,要独立思考、个性化的理解、创造性的思维、有质量的生成。这些自由和权力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地思维。 四、如何实施“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1.贯穿“三条路径”—问、思、情。“问”指问题导学,通过教学内容问题化路径驱动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思”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体验感悟。“情”不仅指教师要掌握学情,更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融。而这一点经常被部分教师无视。有效的问题激发驱动学生的“思”,高层次的“思”生成新的“问”,在问、思交替转化过程中,“情”融入其中使问、思升华。以“学”为中心,问、思、情的交互作用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2.围绕三个“问题”---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教师在准确掌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学什么?”,紧紧围绕“学什么?”设计教学,围绕“怎么学?”实施教学,围绕“学得怎样?”评价反馈教学。 3.落实三个“还给”---将时间还给学生,将体验还给学生,将精彩还给学生。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去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尽可能做到问题让学生提,难题让学生解,方法让学生想,结论让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尽量让学生去做。教师给学生搭建展示精彩的平台,为了学生的精彩,教师需有隐藏自己的精彩的胸怀。 4.倡行三种“修为”---尊重、悦纳、等待。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表达、尊重学生的现状、尊重学生的差异。悦纳学生的各种表现,赏识学生。和风细雨,静待花开。 5.统整三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近来,部分老师将《学案》改为《导学案》,《导学案》分为课前预习案、课中学习案、课后巩固提升案,实践证明,将“学”放在中心位置,效果很好。 核心素养导向下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为焦点,分析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力求使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一位学生身上,让每位学生获得预期的意义建构、能力提升以及身心的健全发展。参考文献 [1]朱萍等走向个性化的学习设计[J].新课程,2016,03。 [2]杨运强 “学为中心”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及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6,6,1。 [3]李宏春让课堂教学回归本真[J].当代教育,20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