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营养面包的研制和营养成分测定

蒲公英营养面包的研制和营养成分测定
蒲公英营养面包的研制和营养成分测定

饲料营养成分的测定

饲料营养成分的测定 1、饲料中水分的测定 饲料中的水分存在形式有两种,一是游离水(又叫初水),二是吸 附水。因此水分的测定一般包括初水和吸附水的测定,总水的计算。有些饲料如子实、糠麸类饲料和秸杆、干草等都处于风干状态,因 此只测吸附水(也就是总水),不测初水和计算总水分的含量。 1.1 初水分的测定 1.1.1 仪器设备 工业天秤,电热式恒温烘箱,剪刀,粉碎机,样本瓶,药匙,培养皿,筛子。 1.1.2 测定原理 含水分高的新鲜饲料在60-6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逸失的重量即为初水。 1.1.3 测定步骤 取平均样品200-300g,置于已知重量的培养皿中,先在80℃条件下,烘15min,然后放在60-65℃的烘箱中,进行干燥,干燥到样品容易 磨碎(5-6h)。将烘干的样品放在室内自然的条件下冷却4-6h(不 少于2h),便成为风干状态。称重: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两次称重 之差不超过0.5g为止。 初水分=烘干前后重量之差/鲜样品重*100% 1.2 吸附水分测定(干物质测定) 1.2.1 测定原理 在105℃±2烘箱内,在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试样吸附水分。在该温度下干燥,不仅饲料中的吸附水被蒸发,同时一 部分胶体水分也被蒸发,另外还有少量挥发油挥发。 1.2.2 仪器设备 称量瓶,烘箱,药匙,干燥器(用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分析天平,坩埚钳,小毛刷。 1.2.3 测定步骤 洁净的称量瓶,在105℃烘箱中烘1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 ,

称重,准确至0.0002g。重复以上动作,直至两次重量之差小于 0.0005g为恒重。在已知重量的称量瓶中称取两份平行试样,每份 2-5g(含水重0.1g以上,样厚4mm以下),准确至0.0002g,称量瓶 不盖盖,在105℃烘箱中烘3h(温度到达105℃开始计时),取出, 盖好称量瓶盖,在干燥器中冷却30min,称重,再同样烘干1h,冷却,称重,直到两次重量差小于0.0002g。 1.2.4 测定结果的计算 计算公式见下式: 水分=(W1-W2)/(W1-W0)*100% 式中:W1为烘干前试样及称量瓶重(g);W2为105℃烘干后试样及 称量瓶重(g);W0为已恒重的称量瓶重(g)。 重复性:每个试样应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两个平行样测定值相差不得超过0.2%,否则重做。 精密度:含水量在10%以上,允许相对偏差为1%;含水量在5-10%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含水量在5%以下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相对偏差=每个平行测定结果与两次平行测定结果平均值之差/两次 平行测定结果平均值。 1.2.5 注意事项 加热时样本中有挥发物质可能与样本中水分一起损失,例如青贮料中的VFA。 某些含脂肪高的样品,烘干时间长反而增重,为脂肪氧化所致,应以增重前那次重量为准。 含糖分高的易分解或易焦化试样,应使用减压干燥法(70℃,600mm 汞柱以下,烘干5h 测定水分)。 1.3 SC69-02C型水分快速测定仪 1.3.1 原理:使试样受红外线辐射波的热能后,游离水分迅速蒸发后,即能通过仪器上的光学投影装置直接读出试样物质含水率的百 分比。 1.3.2 操作步骤 干燥预热:预热5分钟,关灯冷却至常温。 开灯20分钟后,用10g砝码校正零点。在加码盘中放置5克砝码,并在天平或仪器上称取试样5g。 加热测试:开启红外灯,对试样进行加热,在一定的时间后刻度移

水果蔬菜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水果蔬菜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水果蔬菜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测定 摘要:以橘子、猕猴桃两种水果及胡萝卜一种蔬菜为材料,依次测定三种材料的VC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VC含量时利用氧化型2,6-二氯酚靛酚(DCPIP)在酸性条件下滴定VC酸性溶液,滴定终点为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的那一刻。测定蛋白质含量时采用考马斯亮蓝法在595nm处测其吸光度进而计算含量。测定可溶性糖含量时,则采用蒽酮法进行测定。 关键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蒽酮法;VC含量;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 子课题一水果蔬菜中VC提取及含量测定 引言 Vc 是人类膳食营养中非常重要的维生素之一。它分布于水果(柑橘、草莓、山楂、苹果),蔬菜(辣椒、西红柿)中,部分饮料中也含有水溶性 Vc。人、猴等在肝脏中缺少一个古洛内酯氧化酶,因此,在体内不能合成 V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现在很多商家为了增加产品竞争力,提高知名度,在很多饮料产品中也加入部分 Vc,例如脉动、激活、水溶 C100 等。缺乏 Vc 易得坏血病(毛细管脆弱,牙龈发炎出血,肌肉出血),所以 Vc 又称为抗坏血酸。 1.1实验原理: 天然 Vc 有还原型和氧化脱氢型两种,还原型 V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本实验即利用还原型 Vc 还原染料 2,6-二氯酚靛酚的反应来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在酸性条件下,氧化型

2,6-二氯酚靛酚为红色,还原型 Vc 能将红色的氧化型 2,6-二氯酚靛酚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 2,6-二氯酚靛酚,同时还原型 Vc 自身被氧化成脱氢型 Vc。 在酸性条件下,利用氧化型 2,6-二氯酚靛酚滴定 Vc 酸性溶液,当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那一刻,即为滴定终点。如无其他杂质干扰,则消耗的染料与样品中还原型 Vc 含量成正比。 1.2材料、仪器与试剂: 材料:橘子、猕猴桃、胡萝卜 仪器:研钵、锥形瓶、微量滴定管等 试剂:(1)2%的草酸溶液;(2)0.2mg/ml 的标准 Vc 溶液(用 2%的草酸溶液配) 。(3)0.1mg/ml 的 2,6 一二氯酚靛酚溶液 (棕色瓶装 4℃保存)。 1.3实验方法: 1.3.1标准液的滴定:(1)取标准 Vc 液 5ml 于锥形瓶中,用 2.6 一二氯酚靛酚滴定至粉红色,15 秒不褪色;(2)取5 ml 2%草酸作空白对照,按以上方法滴定; 1.3.2样品Vc含量的测定:取 1g 水果或蔬菜,加入 2%草酸溶液 3ml 研磨成匀浆,转入10ml 离心管,再用 4ml 2% 草酸溶液分两次冲洗研钵,一并转入离心管中,3000r/min 离心 10 分钟,上清液转入 25ml 容量瓶并定容,取 5ml 溶液立即用 2,6 一二氯酚靛酚滴定至出现粉红色,15 秒不褪色,重复三次。 1.4结果与讨论 1.4.1 标准液滴定 标准 Vc 溶液 0.1mg/ml 滴定时所消耗的染料体积(ml) (滴定标准 Vc 溶液所用染料体积减去滴定空白溶 液所用染料体积) 每 1 毫升染料溶液 所氧化的 Vc 的量 (mg/ml) (T) 5ml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 0.0714 7 7 7 7 1.4.2样品滴定 样品名称样品液的总体积 (ml) 滴定时所用样品 液的量 (ml) 滴定样品所用染料量Va(ml) 1 2 3 平均 橘子 25ml 5ml 0.4 0.2 0.4 0.333 猕猴桃 4.8 3.85 3.45 4.033 胡萝卜0.15 0.25 0.2 0.2

每100g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

每100g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 食物项目蛋白质(g)脂肪(g)碳水化合物(g)热量(kcal)稻米 349 糯米 345 米粉 346 米饭 115 小麦粉 350 面条 118 馒头 221 小米 359 玉米 196 黄豆 412 赤小豆 337 绿豆 335 扁豆 334 豆浆 40 豆腐 60 豆腐干 164 腐竹 477 凉粉 20 粉丝 398 黄豆芽 92 绿豆芽 29 四季豆 27 豌豆 80 蚕豆 89

马铃薯 77 芋头 80 胡萝卜 35 白萝卜 0 25 藕 84 藕粉 358 百合 132 大白菜 15 小白菜 17 卷心菜 17 苋菜 32 芹菜 19 韭菜 27 韭黄 22 蒜苗 46 大蒜头 113 每100g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 食物项目蛋白质(g)脂肪(g)碳水化合物(g)热量(kcal)大葱 32 小葱 25 洋葱 0 39 荠菜 49 菜花 25 金针菜 63 南瓜 0 6

冬瓜 0 11黄瓜 11丝瓜 25苦瓜 18西瓜 0 22茄子 23番茄 15辣椒 26蘑菇(鲜) 23香菇 312 银耳 339木耳 306 发菜 0 307海带 258紫菜 309 葡萄(圆紫) 40柚 57橙 52柑橘 56柠檬 44苹果 58鸭梨 37桃 47杏 0 49李 39草莓 32

柿 47 石榴 88 枣(鲜) 99 蜜枣 315 荔枝(鲜) 61 枇杷 29 每100g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 食物项目蛋白质(g)脂肪(g)碳水化合物(g)热量(kcal)香蕉 88 菠萝 42 甘蔗 55 花生仁 546 西瓜子 556 南瓜子 520 葵花子 591 核桃仁 672 杏仁 580 栗子 186 松子 681 莲子(干) 332 鸡 111 鸭 136 鹅 0 144 猪肉(肥瘦) 580 牛肉(肥瘦) 0 172

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检验食物中的营养 执教者:郭美玲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知道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方法。 2.能设计实验检测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科学学习。 2.学会分工合作,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3.联系生活,让学生知道科学与生活紧密相关,知道科学学习的重要性。 科学方法: 1.了解检测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的简单方法。 2.知道常见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 教学重点: 知道检测食物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的主要方法并能熟练操作。 教学难点: 能设计实验检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培训实验小组长 3、分组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白纸、胶头滴管、碘酒; 被检测食物:米饭、馒头、煮熟的鸡蛋清、瘦肉、肥肉、花生米。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现在已经是第三节课了,同学们一定是饿了,看看老师今天都给你们带了些什么?(PPT展示:米饭、馒头、鸡蛋、瘦肉、肥肉、花生米图片) 2.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那么你知道它们分别主要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营养分析师,来检测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引入课题)。 二、引导交流,合作探究 活动一: 1.看书P21上方资料卡,齐读。 2.讨论:怎样检验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鼓励学生尽量自己组织语言说出 来) 3.学生回答。 4.根据学生回答确定并认识实验器材。

检测蛋白质:酒精灯、火柴、镊子 明确酒精灯的使用: (1)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不能用打火机点燃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正确的点燃方法是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熄灭方法是用灯帽盖住酒精灯两次。 (2)若不慎着火,应用湿抹布将盖在上面,以达到灭火效果。 镊子的使用: 每次使用镊子前都应该用湿抹布将镊子擦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检测脂肪:纸 注意:只发给大家一张纸,共六种食物,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挤压食物。 检测淀粉:碘酒、胶头滴管 明确胶头滴管的使用: (1)使用胶头滴管滴液体时要垂直悬空滴下,不可接触食物。 (2)使用完胶头滴管后,不可将它平放或倒置。 三、实验辨别,深入探究 1.制定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 实验内容: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方法: (1)用镊子分别夹取米饭、馒头、煮熟的鸡蛋清、瘦肉、肥肉、花生米放在酒精灯上烧,闻一闻有什么气味?记录实验现象。

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

课题:“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实验(苏科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牢记食物中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初步了解其化学特性,并掌握其鉴定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认识到不同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是不同的,同一食物中也并不是只有一种营养物质。 2.巩固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体验科学的实验态度及掌握实验器具的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并努力做到不偏食、不挑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认识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鉴定方法。 2.难点:认识不同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成分的含量不一样。 三、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饭粒(或馒头、面包的碎屑)、鸡蛋清、花生种子、食用油、碘酒、烧杯、白纸、载玻片、玻璃棒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1:课前准备,收集材料 让学生课前收集关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资料,准备实验材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当地的饮食特点,选择感兴趣的食物作为实验材料,如马铃薯、鸡肉、奶油、核桃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感受其中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环节2: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PPT,展示我们平常吃过的食物,我们知道,一天中我们要吃许多的食物,都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 问题:食物中含有那些营养物质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播放大量的美食图片,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借助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还可以引发学生对食物营养的思考,有利于指导学生用心从日常生活出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达到激趣、激疑、探究之效果。 环节3:探究实验的开展 这部分教学,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设置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六个环节。具体实施环节如下: 1.提出问题:借助引入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吃的馒头、面包、蔬菜、瘦肉、水果、鸡蛋、甘薯、牛奶、花生等食品中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呢?各种食物中得营养成分是否相同?不同食物中得营养物质含量是否相同?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作出假设:以小组为单位,参考收集的资料,交流讨论,提出合理的假设。 人要生长,就要不断的从外界摄取食物,我们的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主要成分有水、无机盐、脂肪、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设计意图: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假设能力,让其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碰撞,绽放光彩。

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教案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一、教材分析: 糖类、脂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大分子。对这些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是学习高中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生对这些物质的名字早已了解,但不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此,教材先安排了“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实验,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探知这些物质在生物体中的确存在,以便从感性认识开始引入正文的学习,另一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生化鉴定的方法。 实验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实验方法训练,让学生知道利用特定的化学式给予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有特定的颜色反应可以鉴别这些物质,帮助学生学会生物组织中主要化合物的鉴定方法。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应用学到的检测技术测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作实际的应用,指导学生用自己选择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研究。 二、课题:实验2.1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生化检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尝试检测部分饮料、食品的营养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了解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的同时,认识健康饮食的科学原理,激发队探究生命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难点:应用检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测定食物、饮料中的营养成分。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和原理: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化学试剂能产生不同的特征性反应,利用这个特性区分各种有机物。 二、实验步骤 1、已知成分的鉴定 淀粉+ 碘呈现蓝色 还原性糖+ 班氏试剂加热至沸呈现红黄色沉淀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5%NaOH 1%CuSO4)紫色 脂肪+ 苏丹Ⅲ呈现橘红色 2、未知样品成分的鉴定 生物材料切碎----研磨----过滤-----取滤液。 每种鉴定用滤液2ml,加各种试剂进行鉴定。 记录观察结果,并分析各种生物材料的有机物成分。 三、分析与讨论 1、哪种食物中含有你所鉴定的所有营养成分?哪种食物可作为人体所需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2、根据实验结果和已学理论知识,吃水煮萝卜和甘蓝能获得脂肪吗? 九、评价: 1、下列各项中,能证明梨果肉细胞中含有葡萄糖的是() A、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桔黄色 B、与班氏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C、被碘液染成红色 D、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对试管中的梨匀浆液进行加热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A、将试管放进盛有开水的大烧杯中 B、将试管底部不接触烧杯底部 C、试管口不朝向实验者 D、试管底部紧贴烧杯底部 3、一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种子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视野左上方细胞看得清晰,右上方细胞较模糊,最可能的原因是() A、细调节器未调节好 B、反光镜未调节好 C、标本切得厚薄不均匀 D、显微镜物镜损坏 4、在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应该留出一些黄豆组织样液,这样做的目的是() A、留下次实验用 B、鉴定脂肪时用 C、失败后可再做 D、与反应后混合液的颜色作对照

日常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

每百克食物所含的成分。五百克为一市斤※仅供参考※) 类别食物名称蛋白 质 (克) 脂肪 (克) 碳水 化合 物 (克) 热量 (千 卡) 无机 盐类 (克) 钙 (毫 克) 磷 (毫 克) 铁 (毫 克) 谷类大米7935110100小米7736221240高粱米7838517230玉署黍7336522210大麦仁6632643400面粉7033922180 干豆类黄豆(大豆)25413320570青豆30434240530黑豆19384250450赤小豆5831867305绿豆5933234222花豇豆58341100456豌豆5833957225蚕豆4931871340 鲜豆类青扁豆荚(鹊豆)63813277白扁豆荚(刀子豆)5368168四季豆(芸豆)4316649豌豆(准豆、小寒豆)12801390蚕豆(胡豆、佛豆)118615217菜豆角4275363 豆类黄豆芽79268102

制品豆腐浆117---北豆腐672110110 豆腐乳530167200 绿豆芽4302351 豆腐渣7411644 根茎 类小葱(火葱、麦葱)5286328大葱(青葱)6311246葱头(大蒜)23111544芋头(土芝)16741951红萝卜5321923荸荠(乌芋)2191568甘薯(红薯)291271820藕6291951白萝卜-6264934马铃薯(土豆、洋芋)281261159 叶菜 类黄花菜(鲜金针菜)12647369黄花(金针菜)60300463173菠菜 2187034韭菜4305645苋菜53420046油菜(胡菜)42514052大白菜3193342小白菜2138627洋白菜(椰菜)42410056香菜(芫荽)73917049芹菜茎22016061

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

食品营养成分标示准则(卫监督发[2007]300号附件1) 依据《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中所涉及的内容要求,制定本准则。 本准则规定了能量和营养成分的定义、折算系数、营养成分分析和标示方法、数值表达、允许误差和推荐的营养标签格式等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 1.预包装食品(prepackaged foods)经预先定量包装,或装入(灌入)容器中,向消费者直接提供的食品。 2.营养成分(nutritional components)指食品中具有的营养素和有益成分。包括营养素、水分、膳食纤维等。 3. 营养素 (nutrients) 指食品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繁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缺少这些物质,将导致机体发生相应的生化或生理学的不良变化。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五大类。 4. 能量(energy)指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 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推荐以千焦(kJ)或焦耳(J)标示,当以千卡(kcal) 标示能量值时,应同时标示千焦(kJ)。 食品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如表1所示: 表 1 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 成分kJ / g (*kcal/g)成分kJ / g (kcal/g) 蛋白质17(4) 乙醇(酒精)29 (7) 脂肪37(9) 有机酸13(3) 碳水化合 物 17(4) 膳食纤维8 (2) * 1千卡(kcal)的能量相当于4.184千焦(kJ)。 5. 蛋白质 (protein) 蛋白质是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可通过“总氮量”乘以“氮折算系数”,或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总和来确定。在测定出“总氮量”后,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蛋白质(g/100g)=总氮量(g/100g)×氮折算系数 不同食品的氮折算系数如表2所示,对于原料复杂的加工或配方食品,统一使用折算系数6.25。 表2 不同食品氮折算系数* 食物折算系数食物折算系 数

食品营养标签营养成分表计算

食品营养标签能量计算 国际统一单位,即焦耳(J),或卡(cal)。 lkcal指1000g纯水的温度由15℃上升到16℃所需要的能量;1焦耳(J) 是指用1牛顿(N)力把lkg物体移动lm所需要的能量。“千焦耳”(kJ);“兆焦耳”(mega MJ)。 1kcal=4.184kJ 三大产热营养素卡价 碳水化合物:17.15kJ (4.0614kcal) 脂肪:39.54 kJ (9.3171 kcal) 蛋白质:16.7kJ (4.0613 kcal) 食品营养标签NRV%值计算: 对照GB28050-2011查出每种营养素对应的NRV值: 如能量8400KJ 蛋白质60g ; 脂肪≤60g ; 碳水化合物300g ; 钠离子2000mg 以统一阿萨姆奶茶为例: 其营养标签成分表为4+1 核心营养素加能量: 项目每100ml NRV% 能量222KJ 3%=(222÷8400)×100% 蛋白质0.6g 1%=(0.6÷60) ×100% 脂肪 1.5g 3%=(1.5÷60) ×100% 碳水化合物9.2g 3%=(9.2÷300) ×100% 钠40mg 2%=(40÷2000) ×100% 总能量=(0.6×4+9.2×4+1.5×9)×4.18≈220 KJ 注: 营养成分标示时需注意“0”界限值和修约间隔,营养成分含量低于“0”界限值时应标示为0;“0”界限值,参照GB28050-2011表1

钠离子含量计算: 营养成分表中钠盐的含量以检测结果为准,因为钠离子的来源很广,各种原料及水质中都可能含有钠离子,但一般以配料中人为添加的钠盐为主。 钠离子含量计算公式为: (23×n÷钠盐分子量) ×钠盐的添加量 n------钠盐分子式中钠的原子数量 注: 柠檬酸钠分子量为(C6H5O7Na3·2H2O)294;原子数n=3 碳酸氢钠分子量为(NaHCO3)84;原子数n=1 三聚磷酸钠为(Na5P3O10)368;原子数n=5 氯化钠(NaCl)58;原子数n=1 六偏磷酸钠(NaPO3)6 612;原子数n=6 碳酸钠(NaCO3)106;原子数n=1 D-异抗坏血酸钠(C6H7O6Na·H2O)216;原子数n=1 焦磷酸钠(Na4P2O7)266;原子数n=4 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358;原子数n=2 磷酸二氢钠(NaH2PO4·H2O)156原子数n=1 如产品中所加钠盐为小苏打(碳酸氢钠)添加量为0.5%(一吨添加0.5kg,则100ml产品中: 小苏打的含量为0.05g(即50 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84 ) ×50=13.7≈14mg 若所加钠盐为柠檬酸钠,含量为0.05 g(即50 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3÷294 ) ×50=11.7≈12mg 若所加钠盐为三聚磷酸钠的含量为0.05 g(即50 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5÷368 ) ×50=15.6≈16mg 若所加盐为氯化钠的含量为0.05g(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58)×50=19.8≈20mg 若所加盐为六偏磷酸钠的含量为0.05g(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6÷612)×50=11.3≈11mg 若所加盐为碳酸钠(纯碱)的含量为0.05g(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2÷106)×50=21.7≈22mg 若所加盐为D-异抗坏血酸钠的含量为0.05g(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216)×50=5.3≈5mg 若所加盐为焦磷酸钠的含量为0.05g(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4÷266)×50=17.3≈17mg 若所加盐为磷酸二氢钠的含量为0.05g(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156)×50=7.4≈7mg 若所加盐为磷酸氢二钠的含量为0.05g(即50mg),钠离子含量则为: (23×2÷358)×50=6.4≈6mg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教学设计

《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实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淀粉、蛋白质实验鉴定方法、所用试剂以及脂肪的鉴定方法。 2.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且会运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小组进行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的实验,使学生了解不同食物中可能有不同的营养物质,但是主要成分不尽相同,从而形成营养均衡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方法以及所用试剂。 2. 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 (二)教学难点: 1.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并且会运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了解不同食物中可能有不同的营养物质,但是主要成分不尽相同,从 而形成营养均衡的观点。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二)教师准备: 1、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室、课件 2、实验器材:烧杯、白纸、载玻片、玻璃棒、试管、试管架 3、实验材料和试剂:饭粒(或馒头、面包的碎屑)、鸡蛋清、抄熟的花 生种子、食用油、碘酒等 4、实验装置及材料:(图片)

四、 课时计划 : 1课时 五、 设计思路: 《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实验为分组实验,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以及淀粉、蛋白质、脂肪的鉴定方法和所用试剂。教学难点是了解不同食物中可能有不同的营养物质,但是主要成分不尽相同,从而形成营养均衡的观点。我的教学策略是:首先通过大家熟知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展示不同的食物图片让学生分析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再次,联系前面所学内容、生活常识、以及课本知识这些方面的内容,师生共同分析出鉴定蛋白质、脂肪、糖类(淀粉)的原理、试剂等方面的知识。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问题。最后教师解惑答疑进行精讲点评并总结本节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操作,学生能从实验中发现馒头中富含淀粉,鸡蛋中富含蛋白质,花生中富含脂肪。能深刻的理解不同的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不同这一知识点,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同时学生通过自己一步步的实验操作,能对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所用试剂的用途理解倒位并能记忆深刻,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 六、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和引导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3分钟 讨论教师提出的话题; 看课题 欣赏图片, 思考 摩拳擦掌、准备实验 【教师活动】 “同学们:早上/中午你们吃饭了吗?我们每天会吃很多食物,我们吃的这些食物是谁给我们提供的呢?食物为我们提供了什 么呢?”以身边熟悉的事为话题引入新课 课题——《饮食与营养》 【板书】5-1饮食与营养 屏幕呈现“食物与营养关系”的图片, 教师设疑:不同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 我们如何鉴定食物中的主要成分呢?我们 今天这节课就来鉴定一些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板书】小标题——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通过大家身边熟悉事件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使学生明确

每100g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

食物项目蛋白质(g) 脂肪(g) 碳水化合物(g) kcal 稻米7.8 1.3 76.6 349 糯米 6.7 1.4 76.3 345 米粉7.3 0.3 78.5 346 米饭 2.9 0.1 25.6 115 小麦粉9.4 1.4 75.0 350 面条 3.1 0.1 26.3 118 慢头 6.1 0.2 48.8 221 小米9.7 1.7 76.1 359 玉米 3.8 2.3 40.2 196 黄豆36.3 18.4 25.3 412 赤小豆21.7 0.8 60.7 337 绿旦23.8 0.5 58.8 335 扁豆20.4 1.1 60.5 334 豆浆 4.4 1.8 1.5 40 豆腐 4.7 1.3 2.8 60 豆腐干19.2 6.7 6.7 164 腐竹50.5 23.7 15.3 477 凉粉0.02 0.01 4.9 20 粉丝 3.1 0.2 96.0 398 黄旦芽11.5 2.0 7.1 92 绿JEL芽 3.2 0.1 3.7 29 四季豆 1.7 0.5 3.8 27 豌豆7.2 0.3 12.0 80 蚕豆9.0 0.7 11.7 89 甘薯 1.8 0.2 29.5 127 马铃薯 2.3 0.1 16.6 77 芋头 2.2 0.1 17.5 80 胡萝卜0.6 0.3 7.6 35 白罗卜0.6 0 5.7 25 藕 1.0 0.1 19.8 84 藕粉0.8 0.5 87.5 358 百合 4.0 0.1 28.7 132 大白菜 1.1 0.2 2.1 15 小白采 1.3 0.3 2.3 17 卷心菜 1.4 0.2 2.3 17 克菜 1.8 0.3 5.4 32 2.2 0.3 1.9 19 韭菜 2.1 0.6 3.2 27 韭黄 2.2 0.3 2.7 22 蒜曲 1.2 0.3 9.7 46 大卦头 4.4 0.2 23.6 113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及检验教案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作用及检验 教案 学科:科学 地点:上海&&&&&初级中学生物实验室 时间:2012年12月4-5日 班级:初一年级(3-8班)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 一教学说明 本节授课两个基本内容:①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②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检验方法。在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知识要点,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掌握营养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学会三种营养物质的检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食物中的6种主要营养成份,一些常用食物中所含的主要营养成分。 (2)初步学会食物中葡萄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以科学视角关心调查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2)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验、分析、讨论、总结,从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3.情感目标 营养物质对生命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食物中六大基本营养种类。 2.教学难点 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检验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试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滴管、滤纸、班氏试剂、10%的氢氧化钠溶液、3%的硫酸铜溶液、葡萄糖、鸡蛋清、小麦、大米、玉米、大豆、芝麻、面条。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的亮点:1 课堂导入方法。采用图片展示的导入课堂的方法早已有之,但将两幅较极端的营养画面进行对比,进而产生震撼的心理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刺激则不为多见。以此为开端,可燃气学生学习营养知识欲望。2 获得食物营养种类的方法。传统的方法大多是直接将食物的六大营养列成表或逐一列于黑板,这样的好处是一目了然,节省时间。但是从书到脑,脱离实践,仅为学而学,因而学后不知所用,目的难就。本节课采用了通过学生

营养物质的测定教案(完整版)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教案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①内容出处: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②教学章节: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中的实验内容,计划用时1课时 ③内容地位:本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第2个实验,也是第一个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初步探究的实验,所以本实验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本章后续内容奠定感官与知识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为之后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奠定基础。 2、学情分析 ①学生情况: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对与生物相关的探究性实验有较大兴趣。 ②学生已有知识: 学生在初中以及化学课程中进行过简单的实验操作步骤已可以熟练完成添加试剂、观察结果的步骤,且在第一章的实验课中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 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什么食物富含什么营养物质”的生活经验与常识。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 说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 初步学会并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力 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操作方法,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学会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生命的物质性,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及操作 2、难点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及操作; 进行初步的科学探究过程 四、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如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的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

每100g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 每100g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 食物项目蛋白质(g)脂肪(g)碳水化合物(g)热量(kcal)稻米7.8 1.3 76.6 349 糯米 6.7 1.4 76.3 345 米粉7.3 0.3 78.5 346 米饭 2.9 0.1 25.6 115 小麦粉9.4 1.4 75.0 350 面条 3.1 0.1 26.3 118 馒头 6.1 0.2 48.8 221 小米9.7 1.7 76.1 359 玉米 3.8 2.3 40.2 196 黄豆36.3 18.4 25.3 412 赤小豆21.7 0.8 60.7 337 绿豆23.8 0.5 58.8 335 扁豆20.4 1.1 60.5 334 豆浆 4.4 1.8 1.5 40 豆腐 4.7 1.3 2.8 60 豆腐干19.2 6.7 6.7 164 腐竹50.5 23.7 15.3 477 凉粉0.02 0.01 4.9 20 粉丝 3.1 0.2 96.0 398 黄豆芽11.5 2.0 7.1 92 绿豆芽 3.2 0.1 3.7 29 四季豆 1.7 0.5 3.8 27 豌豆7.2 0.3 12.0 80 蚕豆9.0 0.7 11.7 89 甘薯 1.8 0.2 29.5 127 马铃薯 2.3 0.1 16.6 77 芋头 2.2 0.1 17.5 80 胡萝卜0.6 0.3 7.6 35 白萝卜0.6 0 5.7 25 藕 1.0 0.1 19.8 84 藕粉0.8 0.5 87.5 358 百合 4.0 0.1 28.7 132 大白菜 1.1 0.2 2.1 15 小白菜 1.3 0.3 2.3 17 卷心菜 1.4 0.2 2.3 17 苋菜 1.8 0.3 5.4 32 芹菜 2.2 0.3 1.9 19 韭菜 2.1 0.6 3.2 27 韭黄 2.2 0.3 2.7 22 蒜苗 1.2 0.3 9.7 46 大蒜头 4.4 0.2 23.6 113 1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章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检测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第一章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检测题及答案 1.平时食用的面包、花生、牛肉等食物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中,能为机体提供能量的有() A. 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B. 糖类、无机盐和蛋白质 C.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D. 蛋白质、糖类和维生素 2.小明没吃早餐就去打球,不久感到头昏脚软,同学买了下列食物,请问他要吃()才能在短时间内恢复? A. 香肠 B. 花生 C. 鸡蛋 D. 馒头 3. 儿童.青少年以及术后病人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是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A.脂肪B.糖类C.蛋白质D.维生素 4.下列营养物质中,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而且人体的需要量也很小,但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该物质是() 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肪 D. 维生素 5.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A. 维生素C—坏血病 B. 含钙的无机盐—神经炎 C. 维生素A—夜盲症 D. 含铁的无机盐—贫血症 6. 如图表示四类食品中四种不同含量的营养成分,若儿童长期以其中的一类食品为主食,则最容易患佝偻病的是() A. A B. B C. C D. D 7.下列食物中既可防止夜盲症,又可防止佝偻病的是() A.新鲜蔬菜 B.胡萝卜 C.动物肝脏 D.香蕉

8.2003年10月20日,美国魔术师布赖恩在悬空的玻璃箱中生活了44天后走出玻璃箱,44天中进入消化道的只有水分。医师为其体检,其体重明显减轻且心脏壁都变薄了。请回答: (1)____________是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当布赖恩在空中生活时不能从食物中获得此类物质,只能靠体内作为备用能源物质的____________来提供能量,维持生命。 (2)布赖恩心壁变薄的原因是作为细胞基本物质的____________被分解供能。 9.李大爷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但工作又比较紧张,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下表A.B.C.D.E 5种食物(各1 00克,除水和无机盐以外)的主要成分,帮他拟定一个较为科学的膳食计划。[注(1).(2).(3)只填序号] (1)为保证李大爷在紧张劳动时及时获得较多的能量,应该让李大爷多吃食物_____。 (2)李大爷有时牙龈出血,那么他平时应多吃食物_____。 (3)有时他晚上看不清东西,建议他应多吃食物_____。 (4)李大爷若将食物B作为长期主要食物,将易患______________。 答案见下页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对食物中主要成分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活动过程目标:尝试多种主要成分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检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的 规范性。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严谨和勇于创新的科学实验态度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检验物质方法鉴别食物中的部分营养成分。 【难点】学习正确、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针对不同的待检食物,实施合理的实验步骤,使用正确的检验试剂。 三、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我们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有哪六种?最主要的是那哪三种。我们日常的食物中有不同的营养成分,如何鉴别其中的成分。 活动一:观察实验器材:本节实验要运用到哪些实验器材? 1%葡萄糖溶液、鸡蛋清、蒸馏水、菜油、猪油、班氏试剂、10%氢氧化钠溶液、3%硫酸铜溶液、试管、试管夹、滴管、烧杯(100ml)、酒精灯、火柴、滤纸、玻棒。 活动二:器材分类,本节课实验器材哪些是待鉴定物质,哪些是鉴定材料?把待鉴定物质涂抹在滤纸上,作为标记 活动三:实验设计1:你选择利用实验桌上的哪一种鉴定材料来鉴定待鉴定物质葡萄糖,你设计的鉴定方法是什么,请在工作纸上上写出你的实验设计。 “你选择哪些材料来鉴定溶液中的葡萄糖成分,请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我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我的实验步骤是: 1 2 3 4 5 ” 教师检查实验设计,纠正其中的错误。 实验注意事项讲解,加热试液的注意事项复习,溶液取量的大致要求 学生实验,并得出结论,我的方法能不能鉴定葡萄糖。 学生交流:哪些方法可以鉴定葡萄糖?正确的鉴定方法和实验现象是什么? 活动三:实验设计2:你选择利用实验桌上的哪一种鉴定材料来鉴定待鉴定物质蛋白质,你设计的鉴定方法是什么,请在工作纸上上写出你的实验设计。 “你选择哪些材料来鉴定溶液中的蛋白质成分,请写出你的实验步骤: 我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我的实验步骤是: 1 2 3 4

营养成分表制作方法

营养成分表制作方法 1.营养素参考值 定义:营养素参考值(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 NRV)指“中国食品标签营养素参考值”的简称,是专用于食品标签的、比较食品营养成分含量多少的参考标准,是消费者选择食品时的一种营养参照尺度。营养素参考值主要依据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而制定。 表1 营养素参考值(NRV) 2.标示和计算 在营养标签上,以营养素含量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标示,指定其修约间隔为1。 计算公式为:X/NRV×100% = Y % 式中: X = 食品中某营养素的含量 NRV = 该营养素的营养素参考值 Y % = 计算结果[1]

注: 水分测定GB 5009.3-2010 蛋白质测定GB 5009.5-2010 灰分测定GB 5009.4-2010 脂肪测定GB/T 5009.6-2003 钠的测定GB /T 5009.91-2003 碳水化合物量=100-水分量-蛋白质-脂肪-灰分 能量=蛋白质*17+脂肪*37+碳水化合物*17 3.营养成分表注意事项 1)营养成分表中的能量、钠、NVR值需取整值,四舍五入; 2)营养成分表中数值后应有相应单位; 3)表中数据与实际值相比,允许有20%的误差; 4)测出的数据中,钠值应小于灰分的值,约占80%; 4.举例 经测定或计算得知100克饼干中含有: 能量1823 kJ 蛋白质9.0 g 脂肪12.7 g 碳水化合物70.6 g 钠204 mg 参照上表1中上述营养素的NRV数值,根据公式计算结果,并按修约间隔取整数。饼干的营养成分表表示为: 营养成分表[2] 项目每100g NRV% 能量1823kJ 22% 蛋白质9g 15% 脂肪12.7g 21% 碳水化合物70.6g 24% 钠204mg 10%

饲料中基本营养成分测定标准

实际上,100多年来世界各国一直沿用的是由德国科学家Hennberg和Stohman所创立的Weende饲料分析体系。该分析体系是把饲料分成6种组分来分析测定:①水分(干物质); ②粗灰分(矿物质);②粗蛋白(N x 6.25);④粗脂肪(乙醚浸出物)⑤粗纤维;⑧无氮浸出物(NFE,计算值)。这种饲料分析体系显然是饲料的概略分析(Feed Proximate Analysis) ,但也是最基本的饲料成分分析。按照GB10648-1999 饲料标签的规定:蛋白质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复合顶混料等饲料都要把水分、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做为保证值项目进行标注。 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 对饲料组成成分的分析是研究营养物质的利用,评价饲料营养价值最基础的工作。 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矿物质和维生素。概略养分分析法把饲料组成成分分为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CP)、粗脂肪或乙醚浸出物(EE)、粗纤维(CF)和无氮浸出物(NEF)。 (一)水分 饲料中的水分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水和结合水。饲料分析中经常测定总水分,采用干燥失重的方法。对于不同饲料,干燥的方法应考虑其理化性质而有所区别。尽管饲料中的水分营养价值不大,但是测定饲料中的水分可得出饲料干物质的含量,这与饲料的能量含量密切相关,因此水分的测定意义重大。 本方法依据GB6435—86 饲料中水分的测定,它适用于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水分含量的测定,但不适用于做饲料的奶制品、动植物油中的水分测定。 1.方法原理 试样在(105±2)℃烘箱内和常压条件下烘干至恒重的质量为水分。 2.仪器设备 (1)植物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试验筛:孔径0.42mm(40目) (3)分析天平:分度值0.0001g; (4)称量皿:玻璃或铝质,直径40mm、高25mm (5)电热式恒温烘箱:控制±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