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局工作总结精选篇

市场监管局工作总结精选篇

市场监管局工作总结1 回首过去的这半年,在新的岗位新的环境中尽快的进入了角色和出色的工作状态。让自己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要有一种危机感。深深了解与市场“共存共亡”的重要性,如果不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的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有员工都将可能遭到失业的命运,必须改变“观望”的态度以更为积极主动的精神参与市场管理的工作。在创建全中国文明城市活动中,我以个人的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并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由于北站市场环境复杂,管理繁烦琐,工作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在领导的正确引导下以及同事的密切配合、大力协调、共同努力和家属的理解体谅下,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没有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今年由于工作需要我由三交易区调到一交易区担任组长职务,具体工作范围是主管西一栋、西厅皮件、南墙展示台。现将我在这半年中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市场工作,提前思考,对任何工作做到要有计划。

1.本职业务,及早思考,早作打算。

2.分析预测在前。对一些常规性的工作,要分析与以往不同的特点,预测会带来什么问题,从而及早提出解决的办法。{市场监督管理局个人工作总结}.

3.计划准备在前。早作计划,确定基本方案,最好要有

两三套路子,以便在讨论研究中予以取舍,如果“临时抱佛脚”,不仅难有质量,处于消极应付局面,而且会影响工作计划的贯彻落实。

二.和市场全体人员一道,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精诚团结,密切配合,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具体措施是:

1.规范市场管理、加强消防设施及其消防通道管理,由于市场经常出现乱堆乱放、出摊占道、严重堵塞了消防通道并影响了正常的经营活动,我已很抓了这项工作。保证消防通道随时畅通。及时杜绝消防隐患以免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2.督促市场经营户按时缴纳摊位费,不能拖欠。现已基本没有拖欠现象发生,如在市场管理中与经营户发生争执,必须顾全大局以整体利益出发,避免工作态度的解单粗暴,要进行说服作好思想工作并妥善解决问题。

3.倡导经营户合法经营。对及个别经营户打扑克、下象棋的现象给予制止,禁止小商小贩进入市场,以免影响正常的经营秩序,必须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工作期间不能串岗聊天以及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认真负责的搞好市场管理工作。

三.认真负责的完成了上半年上级领导下达的各项管理任务。

以上是我在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在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领导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争取在下半年给上级领导交一份满意的工

作业绩。

市场监管局工作总结2 一、锐意改革,扎实履职,XX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起步顺利、成效显著

XX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以推进二次机构改革为总抓手,以“把握主线、守牢底线、更好地打造三个环境”为总部署,改革创新,扎实履职,努力提升监管和服务的能力,实现了机构改革的平稳过渡,完成了市场监管工作的谋篇布局,在服务、监管、维权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紧抓改革契机,不断强化助动发展的作为。从年初开始,及早启动和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抓紧做好资源整合、人员调配等工作,新局机关和各市场监管所在8月底统一对外办公,二次机构改革的进度在全宁波系统和余姚各改革部门中处于前列。面对我市经济换挡调整、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全面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职能,努力加快服务升级,展现了更加主动有效的作为。一是创业培育持续加力。充分释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红利,扩大注册资本登记改革和“先照后证”的应用范围,推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牵头国地税、统计、人社等部门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办事效率平均提速90%,大大缩短了企业创办周期。深入推进登记便利化,对原三个局的审批资源进行全面整合,设立综合窗口,开辟创

业服务绿色通道,开通创业准入直通车,获得广泛好评。去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404户,注册资本金145亿元;目前全市市场主体总数已超过万户。二是“质优余姚”工作换挡加速。牵头推进质量强市工作,深入实施标准化和质量管理战略,切实加强宣传沟通,增强社会互动,提高企业参与“质优余姚”建设的主动性,去年新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企业16家,培育并认定余姚市市长质量奖2个。加快实施标准创新行动,引导工业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23项、参与国际标准制订1项,去年规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60%以上;积极推进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带动相关行业规范内部管理、提升发展质量,去年有10个宁波级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创历史新高。三是品牌工作整合提升。对“商标、商号、名牌”等品牌工作资源进行全面整合,重组并充实品牌梯队培育库,强化对制造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的创牌定向培育,去年推荐申报“浙江制造”认证试点产品5个,新增宁波市知名商标10件、宁波名牌产品10个、省著名商标5件、省知名商号3件;新增浙江名牌产品8个,新增数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申报成功率创历史新高。四是市场提升稳步推进。充分发挥市提升办的作用,大力推动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的硬件改造和管理升级,促进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融合发展,重点抓好了慧聪网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和中国塑料城等龙头市场“一场一策”

的帮扶。去年中国塑料城被评为省诚信示范市场,并和塑料城网上市场双双入选“中国商品市场百强”和“网上网下融合市场二十强”;中国塑料城市场集群被认定为省现代商品市场集群试点,桐江桥菜市场等4家市场被评为XX年度省放心农贸市场示范单位。由于创建放心市场及提升商品市场发展业绩突出,我局在全省工商系统创先争优绩效评价中获专项优胜。五是服务小微卓有成效。牵头制定《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实施细则》,推动成立市级统筹协调机构,确定5大项目标和4方面工作举措,为全市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确定了方向。着力推进“个转企”提质扩面,分解具体工作目标,落实后续帮扶举措,全市累计办结“个转企”2385户,完成宁波下达XX-XX三年目标的%,其中转公司制企业1015户,占比%。我局指导市民、个协会推出点单式服务,按会员需求举办“科技、金融双对接”,企业家沙龙,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活动,联合浙江大学举办企业总裁EMBA接力余姚班,切实提升民企管理者素质,增强他们攻坚克难的信心。去年共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5万余份,帮助企业招工引才3200余人,培训管理人员7400余名,并通过银企对接、动产抵押登记、股权出质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亿元。

一年来,我们突出风险管控,牢牢守住安全监管的底线。将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产品(商品)质量安全作为

监管履职的底线,强化风险防控和源头治理,确保了职责范围内重大安全事故(事件)零发生,在全市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并被评为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一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显著加强。以“四品一械”监管职责为核心,深入开展“六大提升工程”,全面启动“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扩大食品小作坊发证和监管范围,加强对小摊贩、小餐饮和农贸市场的监管,大力推动企事业单位和村(社区)养老机构的食堂软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去年检查相关食堂2100余家次,现场指导和培训超两千人,培育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食堂27家,其中宁波级以上8家。集中力量抓好肉品水产品安全整治“百日会战”、中药饮片正本清源等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医疗器械五整治,不断加大检测抽检的力度,去年共办理食品药品安全案件430起,查处取缔食品药品黑窝点24个,销毁不合格食品2万公斤;食药类案件罚没款达万元,同比增长%。二是检验检测能力持续提高。以市质检中心和市食检中心资质认定为推动,加快检验检测机构提升发展。市食检中心去年投入77万元进行食品检验扩项,目前检测项目(参数)已达703项,比XX年底增加%,基本实现食品及食品相关领域24大类检测项目的全覆盖,使我市食品检测水平走在了全国同类县(市)前列。市质检中心不断推进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建设,完成了电线电缆、金属材料等检测设备的升级。去年共对158个政府采购

项目进行了招投标第三方验收,一次性验收合格率为%,挽回财政损失万元。三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不断强化。推动市安委会出台《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和消除特种设备安全隐患122项;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警示教育和相关人员培训,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探索实行特种设备源头监管模式,去年共培训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及镇、村监管人员2255人,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相关做法获宁波市政府陈仲朝副市长的批示肯定。开展为期8个月的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共排查电梯5870台,消除隐患253台,停运34台,还妥善处置了金地澜悦等小区的电梯安全群诉事件。四是民生实事项目顺利完成。我局以市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为依托,抓好典型培育和规范创建,为强化食品药品、产品(商品)安全打好根基。去年共建成“阳光厨房”190家、食品生产“透明车间”10家,在10家农贸市场建成首批食品安全快检室并免费对外开放,还培育命名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2条、星级食品安全示范店100家、保健品化妆品经营示范店11家、示范早餐店31家,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自查报告试点。为期三年的“十万学生饮食安全工程”提前收官,共改造学校食堂105家,A、B级食堂比例从XX年底的%提升到%,并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学校食堂5家、宁波级示范学校食堂21家,319家学校及幼儿

园食堂大宗食品全部采用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方式购买,品牌超市在校园商店中的占比达%,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晓率达95%。结合“你点我检”、“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扩大民众对检验检测的参与度,去年共完成食品定量抽检5015批次,抽检合格率%;完成食品快速抽检12153批次,药品抽检251批次,抽检合格率均为%;完成生产领域产品质量抽检396批次,合格率 %,完成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检248批次,合格率%。大力推进“计量惠民”活动,去年共检定加油枪、电子秤、燃气表、水表等1万余台(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费用已申请全部由财政保障。

一年来,我们加快监管转型,显著提升维序维权的效能。践行“有限监管”和“信用制约”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各类监管资源的调配,强化目标引领和考核督促,实现了执法维权工作“1+1+1>3”效果。一是积极调整日常监管方式。取消年检、验照等关口式监管,顺利完成首次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并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公示抽查工作“回头看”,XX年度和XX年度的各类市场主体年报率(年报公示率)均在全省同类县(市、区)位列前茅。大力推进信用分类监管,加快市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采集和共享54个部门的各类数据超过400万条,改版“信用余姚网”并集中发布各部门重要信息1万余条,还拓展了“诚信塑料城”等外部应用,并在全宁波率先开展了食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

公示。我们努力强化监管的信息化支撑,将288家主要食品流通企业和全部药品经营企业纳入电子监管,自主开发食品流通监管、餐饮监管、保健品和化妆品监管等智能监管平台,还为全体执法人员配备了移动执法终端,大大增强了全天候执法的能力。二是着力狠抓重点领域执法。集中力量加强打假治劣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深入推进保护知识产权“双打”行动、“红盾网剑”行动和“蓝剑”质量安全监管专项行动,去年共查处商标侵权案件73起,罚款万元;查获网络经营违法案件33起,罚没款万元;查获汽车销售、医疗器械购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3起,监测各类广告1246条次,查处违法广告15件,全市广告违法率降低至3%以下。机构改革对执法工作的正向提升日益显现,去年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行为963起,罚没款达万元;其中万元以上大要案322件,比重达到36%,大要案数和罚没款均居全大市系统前列。查获并向公安部门移送重大案件5起,其中陆国荣涉嫌生产销售假药和伪劣产品案案值高达2600万元,刑拘9人,获央视等多家媒体的正面报道,还被评为全省食品药品领域十大典型案件,并被推荐参评国家食药总局优秀案例。三是不断完善消保维权机制。完成了原三局举报投诉平台的整合,规范相关处置规范和处置流程,积极探索涉诉涉访事项综合研判等工作机制,提高解决重大疑难消费纠纷的能力。同时,借助新媒体加强与消费者的互动,推动消费维权服务站提质

扩面,去年创建宁波级示范服务站5家,站点内自行和解消费投诉400件,同比增长20%。针对美容美发、房地产等行业投诉多发的情况,切实加大对企业的行政约谈力度,并主动与各类媒体开展沟通引导,发布消费警示信息18篇,有效预防了群诉事件的发酵。去年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3051件,消费纠纷调处成功率%,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万元,其中妥善处置群体消费纠纷8件,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126件,由投诉转为立案查处的31件,有效增强了维权工作的刚性和威慑力。

一年来,我们立足履职到位,着力夯实队伍建设的基础。围绕市场监管履职新任务、新要求,积极加强系统自身建设,狠抓固本强基,提升作风效能,为全面履职提供了坚实的人力保障。一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人、财、物等资源调配上尽量向一线倾斜,努力改善基层办公条件,增配各类信息化设备,去年累计投入相关经费400万元,基层市场监管的软硬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我们创设基层所(队)指导员职位并在局《三定方案》中获得明确,选优配强基层所和稽查大队指导员13名,有效充实了基层班子力量,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全省基层市场监管规范化建设的示范和标杆,并在宁波市场监管系统创新奖评选中荣获创新突破奖。二是提升干部业务能力。组织开展多层次全员化的业务素质培训,65名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宁波级以上的专题研修班,300余

名干部参加了各类业务培训,“四品一械”学历研修班更有超过140名干部参加,人数居全宁波系统之首。去年投入教育培训专项经费65万元,系统干部的业务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增强队伍依法行政能力。围绕一批新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全面加强系统学法、用法、普法。严格执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切实加强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法治建设的水平。去年全局共发生行政复议21起、行政应诉3起,无一败诉或被确认违法。四是狠抓作风效能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局所两级党风廉政责任制,狠抓正风肃纪,规范权力运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完善。切实加强廉政文化熏陶,深入推进“五个一”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准则》、《条例》和党章党规党纪的学习和测试,邀请省纪委驻省工商局纪检组长夏建勇作专题辅导讲课,不断增强系统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去年共编印和购买廉政书籍、廉政读本1500余册,组织廉政文化和廉政教育活动11次,共有1600余人次参加。XX年,我局在全市民主评议机关活动中名次前移10位,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抓廉政建设的经验做法3次在《浙江日报》上刊登;我局还在省工商局、省食药监局联合开展的“深化廉洁监管,严防两个风险”专项活动中被推荐为“省级先进单位”。

XX年,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全市系统切实抓好“五水共治”、“两路两侧”整治和中意(宁波)生态园、“千人计

划”产业园引资对接等职能范围内的各项工作,出色完成人大政协会议、塑博会、中高考、农博会等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任务,多次获得市领导的肯定。与此同时,各协会、学会和群团组织的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档案管理和“市长电话”工作连续获得全市先进,信息、宣传、学会、舆情处置应对等工作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我们花大力气抓好人大、政协交办的各项工作,被评为XX年全市人大建议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政协提案承办先进单位。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系统全体干部职工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局党委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下的市场监管工作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余姚力争在同等城市中实现争先进位,努力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人民群众高期望下,如何在服务发展、维护秩序、保障民生上更好地体现作为,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三局合一”后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压力层出不穷,要切实提升履职效能,推动履职到位,首先要对我们系统自身的情况有清醒的认识和科学的研判。

经过机构改革以来的磨合,我们已在复杂的形势下站稳了脚跟,工商、质监、食药监职能实现了全面整合,达到了减少监管交叉、整合执法资源、优化审批注册、提升服务效能等改革目的。但客观地说,机构改革的现实效果离预期仍有一定差距,队伍建设和日常履职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履职保障仍有短板。三局职能整合后,我局承担的主要职责有19大项,各类行政权力达1037项,重点监管对象超过万家,特种设备20491台,监管、服务、维权等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而全局监管力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十分突出,执法车辆、执法装备、执法经费等履职保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履职能力亟需提升。由于原三局的业务特点各异,加之系统干部的知识和年龄结构差异较大,导致业务能力不全面、不精通的问题日益显现。近年来许多重要的新法新规陆续出台实施,也对系统干部加强业务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履职风险居高不下。在当前“下合上不合”的特殊体制下,县级市场监管机构的职能定位和重心把握亟待进一步完善,统一有效的基层监管模式有待探索,履职到位的标准仍不够明确。同时,人少事多的现实使一些基层所的工作陷于勉力应付的状态,一些干部存在畏难情绪、侥幸心理和消极心态,加之舆情监督、行政问责、职业打假等多重因素的倒逼,系统履职风险高企的问题正日益凸显。除此以外,干部激励手段欠缺,职务晋升空间狭小,

干部能力提升的抓手单一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干部的履职热情,影响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面对复杂严峻的履职环境,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以激流勇进的气魄、针对有力的举措,狠抓上述问题的破解,切实提高系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这也是抓好“十三五”期间我市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理念和思路上来说,重点是要抓好“一个把握”和“三个转变”:

(一)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适应发展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常态下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基本思路。我局作为全市职能最多的行政部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服务发展和市场监管的目标追求,也是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特殊时期展现一个重要部门应有作为的基本遵循。五大发展理念于我们系统的具体落实,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引领工作,以协调的思路强化统筹,以绿色的理念服务转型,以开放、共享的理念提升格局。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市场准入、主体培育、监管维序等职能作用,努力形成更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综合运用部门职能,进一步完善市场主体升级和退出的机制,强化质

量、品牌、标准的目标供给、机制供给和制度供给,发挥好市场监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二)监管方式要切实从单打独斗向社会共治转变。鉴于干部编制和人员结构的相对固定,监管力量和监管任务不匹配的情况短期不可能改变。我们要最大限度确保履职到位,就必须大力推进社会化协作, 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施监管分级联动、强化民众和舆论监督为主要路径,调动并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市场监管,牵头构建一个部门联动、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特别是要围绕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无证无照整治疏导、群体性消费纠纷处置等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借力文章,大力开展创新探索,构建并不断完善主体自觉性更强、网络覆盖更广、社会参与度更高、监管盲区更少的“大监管”格局。

(三)日常履职要真正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机构改革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现象更加突出,切实扭转基层一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迫在眉睫。必须切实增强统筹兼顾的能力,在日常工作应对上“弹好钢琴”,科学调配有限的人力资源,做到有保有压。各业务条线和各基层所要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年度和阶段重点工作的规划,做好创新工作和重大活动的谋划,在完成上级各项“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推出一批特点鲜明、亮点突出的“自选动作”。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民众关切的热点问题

和系统履职的重点领域,主动发声、敢于碰硬,以严管重罚树立监管权威,以引促并举强化行业诚信,展示市场监管“公平正义,强力有为”的形象,推动履职环境的持续改善。

(四)队伍建设要加快从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转变。整合与融合,虽一字之差,但绝非一步之遥。二次机构改革已经完成,目前职能、队伍整合都已经到位,但这只是实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下一步在人员知识储备、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都要从整合初的物理拼凑、简单叠加,向深度重组、有机融合转变,实现复合、全科型的服务和监管。要保障改革的成果,体现改革的红利,进一步做好“合心合力合拍”的文章。在工作理念上要共鸣,加强文化引导,凝聚价值共识,做到思想上的“合心”;在知识结构上要互补,开展上挂下派、联合办公和业务骨干传帮带,强化系统内部的沟通协作,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在工作机制上要互通,通过流程再造、事权划分、整合归并,着力解决体制机制上的不顺,保持全局上下“合拍”的步调。尤其要将加快队伍融合作为全系统固本强基的主要抓手,结合市场监管所规范化建设,大力推进温暖保障工程,对一线干部加强关心关爱,进一步提升系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做好XX年市场监管各项工作

(一)释放红利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完善“五证合一、

一照一码”等改革举措,探索通过放宽场地要求等手段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加快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推出“容缺受理”等审批便利化新举措, 扩大审批权限下放范围,推动登记审批再提速,努力营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创业环境。扎实做好XX年度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和个体户年度报告工作,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申报自觉,规范信息抽查强化信用约束,并积极探索对年报数据进行综合应用,努力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年报率的稳步提升。

(二)精准施策助推企业转型发展。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中心工作,加强引资对接和跟踪服务,深化信息挖掘和分析,推动文化创意、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立足登记审批、品牌培育、质量管理、标准制订、执法打击等部门职能,提高对企业需求的响应能力,努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战略重组和管理创新,并引导企业通过商标质押、股权出质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发展瓶颈。牵头推进“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的落实,做好年度任务分解、强化考核督促,为三年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加强与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的协作,细化各项扶持政策,搭建和引入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实施重点小微企业“一企一策”,切实提高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完善小微成长梯度培育库,开展跟踪培育帮扶,深化“个转企”提质扩面,加强小微企业品牌培育,多点着力

推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要指导民、个协会加快转型发展,提高对会员帮扶的有效性,扩大“金融、科技双对接”的受益面,并通过“十百千万”诚信教育实践、民企管理高端研修班等活动,加强企业管理者培训和转型发展先进典型宣传,在全市民营企业中营造“创新发展、诚信兴业”的浓厚氛围。

(三)质量引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强市办牵头协调作用,进一步优化质量强市工作推进和考核机制,确保完成宁波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深入推进“质量、品牌、标准”三大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提升活动,加大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广,推进孵化基地建设,争取每个基地入孵企业8家以上;加强标杆宣传与重点引导,鼓励企业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积极推动企业参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力争全年标准制修订项目6项以上,规上企业采标率比去年提高2%;在标准化试点项目培育方面,要以块状产业、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等领域为重点,紧贴市场导向,突出示范带动,进一步提高创建单位的积极性,今年力争新增宁波级农业标准化试点项目3家,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比XX年提高2%以上。要进一步整合品牌工作资源,制定品牌发展三年规划,加快“三名”工程试点企业培育,大力推进驰名商标和“浙江制造”品牌培育,年内力争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并实现“浙江制造”品牌企业零的突破。

(四)联动扶持加快市场提升发展。切实做好塑博会等重

点展会的服务工作,加强与商务等部门的协同,推动相关产业升级。以慧聪家电城等新型市场为重点,加大市场网商的培育力度,细化对省重点市场、重点培育市场、区域性重点市场和高星级市场的定向扶持举措,推动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突破千亿元,提升我市重点市场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影响力和辐射面。要启动乡村农贸市场星级创建,推动省放心农贸市场创建扩面,督促落实市场举办者主体责任,完善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大力推进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加快推动我市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到XX 年底,我市城区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建成率要达到95%以上,到“十三五”末要力争实现全市农贸市场追溯体系全覆盖。

(五)锁定重点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能力。系统上下要认真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以“四个最严”为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监管手段,扎紧扎密风险防控的篱笆,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食品药品风险的底线。大力完善食品安全基层网络建设,推进乡镇(街道)食安办规范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协管员、信息员作用,到今年年底确保“六有”达标创建全覆盖。切实加强普法宣传、舆论引导和消费者监督,强化食品药品行业自律和信用约束,结合各类示范创建活动,实施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主体的分级分类管理,扩大“红黑名单”制度应用,

着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深入开展“餐桌安全治理”、“三小一市场”、农村食品、进口食品、初级水产品等专项整治,加大对地产食品高风险企业和食品生产小作坊的整治规范力度,加强对重点药品、医疗器械的监督抽验,从严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丰富监管抓手,继续做好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首次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真实性核查,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的风险评估,加强抽查检测后处理工作及相关数据的应用,全面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水平。市食检中心要启动省酱腌菜检测中心建设工作,努力建成科学、公正、权威的开放式实验室,在增强对食品安全监管支撑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功能。市质检中心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加大检验合作力度,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

(六)多措并举提升监管执法的效果。我们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进一步调整监管方式,合理调配监管资源和监管力量,持续加强和创新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探索以检查对象、检查人员“双随机”为特征的“阳光抽查”、“阳光执法”机制,加大行政指导、行政告诫等柔性执法手段的应用。同时,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民生权益的违法行为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严打不正当竞争和商业贿赂,强化合同格式条款“反霸”、打传规直和网络违法行为的整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