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度管理规定

光照度管理规定
光照度管理规定

1 目的

规范公司现场照度设计,完善工作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对照度设计有要求的场所和位置。

3 职责

3.1物流计划部

负责提供公司与照度相关的设施、材料;

3.2设备保障部

负责公司照度方面的设计、实施和监督

3.3生产部门设备科

负责对照度设施的安装、维护和保养;

3.4分管质量部门

负责对照度设施照度的日常点检及定期测试;

4 术语与定义

5 内容

5.1照度要求

表1:工作场所的照度值

值可参考表内近似情况选用;

5.3应急照明的照度值应符合下列说明:

5.3.1备用照明的照度值除另有规定外,不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0%;

5.3.2安全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该场所一般照明照度值的5%;

5.3.3疏散通道的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0.5lx;

5.4照明维护管理

5.4.1各生产部门设备科应有专人负责照明维修和安全检查并做好维护记录,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照度运行,宜按照光源的寿命或点亮时间,维持平均照度定期更换光源,更换光源时,应安装原设计或实际安装相同的光源;

5.4.2生产和相关质量部门应建立清洁光源、灯具的制度,根据规定的次数对灯具进行定期擦试和检测,每季度对各区域的照明设施进行检查测试,测试结果记录在《光照度季度检测记录表》上,测试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发现人员应及时报告区域主管立即处理,对不满足要求的及时更换灯具。

5.4.3设备保障部在照明设计时,应根据环境污染特征和灯具擦拭次数从附件1中选定相应的维护系数。

6 相关文件

6.1GB50034-2013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7 相关记录

2019/6/13 2019/6/14 10 更改记录表

11 附录

附录1: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原子荧光光度计期间核查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保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正常运行,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进行期间核查,验证其是否保持检定/校准时的状态,确保其运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本中心使用中和修理后的AFS-8220原子荧光光度计。 3、核查项目 稳定性、检出限、测量重复性及测量线性项目 4、核查依据 JJG939-2009《原子荧光光度计检定规程》 5、核查方法 5.1测定条件:仪器和试剂砷(As)标准溶液:1mg/ml。载流(空白)(0.5%HCl):取30ml浓盐酸加入到预先加入400ml蒸馏水的500ml 烧杯中,加水至500ml,摇匀。硼氢化钾(20g/L):称取1.25g氢氧化钠(NaOH)、5g硼氢化钾(KBH4),用蒸馏水定容至250ml,需现用现配。 5.2测量线性 将仪器各参数调至最佳工作状态,分别对(0.0ng/ml、1.0ng/ml、5.0ng/ml、10.0ng/ml、20.0ng/ml)砷标准溶液进行3次重复测量,取其荧光强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后,按线性回归法求出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R。 5.3检出限 在5.2的标准线性条件下,对空白连续测量11次荧光强度,求出其标准偏差S O。 ——单次空白荧光强度测量值; ——11次空白荧光强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检出限为 5.4重复性 在5.2的条件下,对质量浓度10.0ng/ml的砷进行连续7次重复测量,求出其相对标准偏差(RSD)。

——单次空白荧光强度测量值; ——7次空白荧光强度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6评定标准 6.1 检出限≤0.4ng 6.2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0.997; 6.3 测量重复性≤3% 7 核查周期 在仪器设备两次检定之间,一般每六个月核查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增加期间核查次数。 8 结果记录

新产品中试管理流程

标准文件 一.目的 明确各部门在新产品中试过程中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保证新产品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使新产品在获得药品注册批件后能够顺利生产、销售,并保证产品质量。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集团内所有在公司内的原料药品种中试。 2.新产品中试指拟申报品种在报批前完成的批量适中的试生产,进一步优化新产品 的处方、生产过程和参数、质量标准等,确定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新药的中试在报临床前进行,已有国家药品标准药品的中试在报生产前进行。 3.中试方,指集团新品部、各子公司新品部课题组人员;第三技术方,系参与各原 料药品种中试的外公司技术人员;中试人员,参与中试过程的操作人员。 三、责任者 中试方、集团供应部、研发部、制造部、质管部。 四.工作程序 1.新产品中试要求。 1.1.实验室小试工艺进行中试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1.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1.1.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料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1.1.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1.1.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1.1.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1.1.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2.新产品中试 2.1.原料药中试工作由中试方牵头,研发部负责协助。 2.1.1.一般在中试车间进行,中试车间不具备条件的,在相应的生产车间进行; 2.1.2.至少中试三批,工艺简单且中试成本过高的品种,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后可减少中试批次; 2.1. 3.中试批量根据中试所用生产设备的最小生产能力决定,并保证中间产 品、成品检验和稳定性试验所需要的量。特殊情况由供产销协调会议决 定。原料药中试批量一般为单剂量的10000倍以上,要保证中间产品、 成品检验及稳定性试验所需要的量,用中试合成的原料进行相应制剂的 中试时,还要保证相应制剂生产所需要的量。 2.2.因制剂报批需要才报批而报批后可能不生产的原料药,由中试方负责组织各中 试方研发部、质管部相关人员进行评价,决定是否进行中试,若中试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 2.3.中试工艺文件制定和下发 2.3.1.新品品种中试分:中试放大研究、中试工艺交接或中试工艺验证。 a.仅做中试放大工艺文件的下发版本可以以中试方的中试文件版本,包括工 艺规程和批生产记录。 b.仅做中试工艺交接的文件下发可依照中试方的版本,须做中试工艺验证的 版本,须经研发部依照生物药业的工艺文件版本修订审定后,交由质管部审 核下发。 2.3.2.中试方直接负责产品的中试生产规程,由中试方制定后直接交中试方部门 审核。每个新产品中试前,中试方应参照现行的生产工艺规程格式编

无尘车间管理规定

无尘车间管理规定 无尘车间管理规定 1、目的:制定无尘车间作业环境的监控和测量通用指示,使无尘车间的作业环境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2、范围:ATC亚通光电的所有无尘车间的作业环境监控和测量。 3、定义:无 4、职责:品保部IPQC负责无尘车间所有管理规定的监控。 5、工作程序: 5.1无尘车间管理规定——温湿度管理: 5.1.1温湿度规格: 5.1.1.1ATC亚通公司万级无尘车间的温湿度控制范围为23℃±5℃,湿度控制范围为65%±15%。 5.1.2测量方法: 5.1.2.1测试时温湿度的探头要求离地面≥1.2m,温湿度仪测试显示值要基本稳定时才能读取数据。 5.1.3测试频率: 5.1.3.1作业部门分白/晚班各2次: 5.1.3.2白班10:00及15:00左右进行测试,晚班22:00及3:00左右进行测试: 5.1.4管理方法: 5.1.4.1各温湿度记录担当者按规定时间测试温湿度并填写《温湿度记录表》。如果温湿度值超过规定值范围之外时,立即通知生产主管停止产线作业,并联络设备管理人员立刻进行改善,并将做出当温湿度值达到控制的范围后方可再恢复生产: 5.1.4.2同时发《IPQC不良改善通知书》要求相关部门拟对策,并追踪有效性: 5.1.4.3温湿度表格每月一张,由现场QC负责更换表格,现场QC在每月交换记录表表格的同时,核对当月内有无异常情况,以及管理是否是正常进行; 5.1.5注意事项:非空调状态禁止生产; 5.1.6附《背光源车间无尘度、温湿度监测点示意图》。 5.2无尘车间管理规定——微尘粒子管理 5.2.1微尘粒子规格:目前我们公司使用的无尘车间等级为万级无尘车间; 5.2.2测试仪器及方法: 5.2.2.1测试仪使用灰尘粒子计数器; 5.2.2.2使用方法参见《灰尘粒子计数器使用说明》; 5.2.3测试频率: 5.2.3.1无尘度测试分日测试和月测试,日测试作业部门白/晚班需各测试2次; 5.2.3.2白班10:00及13:00左右进行测试;晚班22:00及3:00左右进行测试; 5.2.3.3月测试频率具体测试时间为每月15号左右,开线生产后随机抽测; 5.2.4管理方法:

灯光设计规范及照度标准值

照明系统工程设计常用的标准及规范(摘录) 一、照明系统工程设计常用标准及规范 照明系统工程设计常用标准及规范有以下几个: ①GBJ 1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②WH 0201——94《歌舞厅照明及光污染限定标准》 ③JGJ 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 ④GB/T 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⑤GYJ 45——92 《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已被GY5045-2006取代 ⑥JGJ 31——2003《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⑦GB/T 14076——93《电影电视舞台灯具通用技术条件》; ⑧GB 15734——1995《电子调光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⑨GB /T 14218——93《电子调光设备性能参数与测试方法》; ⑩WH 0202——1995《舞台灯光图符代号及制图规则》; ?JGJ / T 119——98《建筑照明术语标准》。 ?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二、照明设计标准的典型数据 (1)GY5045-2006《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详见附录D) 达到现场摄影和拍电视的要求是:照度≥20001x;色温3050 ± 150K;显色指数R≥85。 (2)WH 0201——94《歌舞厅照明及光污染限定标准》 歌舞厅:表演区100~1501x;自娱区20lx;观赏休息区51x;通道101x。 (3)GBJ 133——90《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报告厅、会议室100-2001x;影院观众席30~751x;剧场观众席:75~150lx;大宴会厅150~3001x;体育馆:无彩电转播750 lx;有彩电转播15001x。 (4)JGJ 57——2000《剧场建筑设计规范》(详见附录C) 剧场观众厅:75~150lx,平滑调光;化妆室、绘景室与舞台的色温接近;调光回路; 甲等歌舞剧剧场480路,话剧剧场360路,戏曲剧场240路。 (5) GB/T 50314 ——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智能化建筑:甲级500lx,乙级400lx,丙级3001x。 三、照明数量和质量 1.照度均匀度 ①作业面应尽可能地均匀照亮,公共建筑的工作房间和工业建筑作业区域内的一般照明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而作业面周围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5。 ②房间或场所内的通道和其他非作业区域的一般照明照度值不宜低于作业区域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3。 ③在有彩电转播的体育场馆,其主摄像方向上的照明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地垂直照度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不宜小于0.4; ?场地平均垂直照度与平均水平照度之比不宜小于0.25; ?场地水平照度最小值与最大值之比不宜小于0.5; ?观众席前排的垂直照度不宜小于场地垂直照度的0.25。观众席前排的垂直照度一般 是指主席台前各排座席的照度。

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生产车间、中试车间工作人员都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法规和有关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车间是本公司的生产重地。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外单位要求参观生产车间须经生产部同意;参观中试车间须经市场发展部同意。参观时,必须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参观。有关人员须做好保密工作,参观人员不得对生产场地及设备等进行拍照,以防生产技术泄密和被盗。 三、车间要经常保持整洁、物品摆设要整齐、规范,原材料与产成品不得混合存放。车间须做好四防、五关、一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关门、窗,水、电、气;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四、凡新来公司生产车间、中试车间工作的人员(含在读研究生、客座人员、临时工),必须由车间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保密教育。车间负责人要将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和公司对化学危险品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车间生产工艺流程、车间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检修、防尘、防毒和预防事故措施等方面的安全基本知识及有关规定,向新来人员交代清楚,直到其熟悉各项操作技能,方能让其独立工作。 五、建立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建立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处

理预案。进行可能发生危险的生产,在操作时要有防范措施;进行可能发生爆炸的生产,必须在特殊设计的防爆生产设备内进行,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在生产过程中,有毒气或腐蚀性气体发生的生产,必须在具有良好通风设备的场所进行,生产残渣、废液不能乱丢、乱倒。 七、领用剧毒化学品(指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等部门确定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规定的范围)必须经过车间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治安与技安岗位责任人→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才能领取。并实行“五双”制度(双帐、双锁、双人领用、双人使用、双人保管)。 八、领用稀有金属,必须经车间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方可领用,并指定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九、使用易燃易爆气体,严禁明火,并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禁止氢气存放在车间生产场所,应固定存放在室内空气流通的独立房间内。 十、生产原料放置要安全有序,严格控制存放数量及时间,性质不同的化学危险品不能混合存放,剧毒物品不能存放在车间,易燃易爆物品同一品种只能少量限制存放1-2桶,过量应退库暂存。 十一、使用的锅炉、压力管道,必须按有关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的要求定期检查、检修和检验。特殊工种人员须经专门培训,持证上岗。

车间照明亮度的标准是多少

车间照明亮度的标准是多少 车间照明用电是企业电力消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车间照 明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对我国节 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质量的照明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会影响工人的视 觉以及生产的安全性。 车间照明亮度的标准: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第5章规定“照明标准值”,车间相应的照度标准为 1、超精密作业、设计、制图、精密检查照度标准为3000~1500。 2、设计室、分析、组立线、涂装照度标准为1500~750。 3、包装、计量、表面处理、仓库办公室照度标准为750~300。 4、染色、铸造、电气室照度标准为300~150。 5、进出口、走廊、通道、楼梯、化妆室、厕所、附作业场仓 库照度标准为150~75。

6、太平梯、仓库、屋外动力设备(装卸货、存货移动作业)照 度标准为75~30。 选择企业照明灯具应遵循以下原则: 1、应考虑维修方便和使用安全。 2、有爆炸性气体或粉尘的厂房内,应选用防尘、防水或led 防爆灯,控制开关不应装在同一场所,需要装在同一场所时应采用 防爆式开关。 3、潮湿的室内外场所,应选用具有结晶水出口的封闭式灯具 或带有防水口的敞开式灯具。4、灼热、多尘场所应采用投光灯。 5、有腐蚀性气体和特别潮湿的室内,应采用密封式灯具,灯 具的各部件应做防腐处理,开关设备应加保护装置。 6、有粉尘的室内,根据粉尘的排出量及其性质,应采用完全 封闭式灯具。 7、灯具可能受到机械损伤的厂房内,应采用有保护网的灯具;震动场所(如有锻锺、空压机、桥式起重机的地点),应采用带防 震装置的灯具。

分光光度计复习资料题

分光光度计复习题 一、判断题 1. 在一定的光强照射下,光电流与射入的光量近似成正比。( √) 2. 在分光光度计中,用光电管代替硒光电池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 3.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根据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可见区辐射(光)产生的吸收光谱和Lambert-Beer定律测量物质的性质和含量的分析仪器。( √) 4.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检定周期一般为半年。( ×) 5.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仪器类别分为A类和B类。(×) 6. 检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所使用的光谱中性滤光片的标称值为10%、20%、30%(或40%)。(√) 7. 仪器无需预热就能检定。(×) 8. 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定规程规定,仪器透射比重复性应不大于相应投射比准确度绝对值的2倍。(×) 9. 适用于可见光区的光源,常用的有钨灯和普通灯。( ×) 10.杂散光的存在,会使测量结果吸光度值增加,透射比值减小。( ×) 11. 分光光度计最重要的计量指标是波长的准确度和投射比正确度。(√) 12. 表征干涉滤光片特性的参数是峰值波长和半宽度。(√) 13. 检定可见分光光度计时,要求温度在10℃以上,相对湿度不大于80%。( ×) 14. 检定可见分光光度计时,电源电压:(220±22)V,频率:(50±1)Hz。( √) 15. 检定可见分光光度计时,可不进行外观检查。(×) 16. 可见分光光度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当波长置于580nm处时,在样品室内应能看到绿色光斑。(×) 17. 样品室应密封良好,无漏光现象。(√) 18. 吸收池的透光面是否光洁,有无划痕和斑点都不影响检定。(×)

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112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 定详细版 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详细版 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生产车间、中试车间工作人员都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法规和有关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车间是本公司的生产重地。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外单位要求参观生产车间须经生产部同意;参观中试车间须经市场发展部同意。参观时,必须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参观。有关人员须做好保密工作,参观人员不得对生产场地及设备等进行拍照,以防生产技术泄密和被盗。 三、车间要经常保持整洁、物品摆设要整齐、规

范,原材料与产成品不得混合存放。车间须做好四防、五关、一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关门、窗,水、电、气;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四、凡新来公司生产车间、中试车间工作的人员(含在读研究生、客座人员、临时工),必须由车间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保密教育。车间负责人要将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和公司对化学危险品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车间生产工艺流程、车间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检修、防尘、防毒和预防事故措施等方面的安全基本知识及有关规定,向新来人员交代清楚,直到其熟悉各项操作技能,方能让其独立工作。 五、建立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建立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可能发生危险的生产,在操作时要有防范措施;进行可能发生爆炸的生产,

SHEO S-030《照明及照度管理规范》

华能国际本质安全体系 安全管理规范 SHEO S-030-2016 照明及照度管理规范 2016-12-31发布 2017-01-01实施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目录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职责 (1) 5. 流程与风险控制 (1) 5.1. 流程图 (1) 5.2. 风险控制 (1) 6. 管理内容与要求 (2) 6.1. 照明强度的测量与评估 (2) 6.2. 照明设施的一般要求 (2) 6.3. 照明设施的检查及维护 (4) 7. 检查与考核 (4) 8. 相关/支持性文件 (4) 9. 报告与记录 (4) 附录 (4) 附图1 照明及照度管理流程图 (5) 附表1:SHEO S-030-R01《应急照明清单》 (6) 附表2:SHEO S-030-R02《照度监测记录表》 (7)

前言 为规范和指导华能国际所属企业办公场所和生产区域照明设施配置、维护保养,按照华能集团公司《华能电厂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要求》、华能国际《本质安全体系管理手册》,结合华能国际所属企业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华能国际组织编制、修编并归口管理。 本规范修订单位: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编审人员: 修编:高海嘉张宪岭陈锦富龚克张春新邵波周大勇王涤华周永健 初审:张春雷梁天杰苑龙马庆增李越冰 复审:马洪顺 审定:赵平 批准:刘国跃 本规范由华能国际负责解释。 本规范历次修订情况:本规范于2010年7月31日首次发布。2016年12月31日第一次修编,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原SHEO S-072《照明与能见度管理规范》同时废止。

光照度及计算

光照度 一、定义 光照度,即通常所说得勒克司度(lux),表示被摄主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光通量。1勒克司相当于1流明/平方米,即被摄主体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距离一米、发光强度为1烛光的光源,垂直照射的光通量。光照度是衡量拍摄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计算 室内照明利用系数法计算平均照度: 在平时做照度计算时,如果我们已知利用系数“CU”,则可以方便的利用一个经验公式进行快速计算,求出我们想要的室内工作面的平均照度值。我们通常把这种计算方法称为“利用系数法求平均照度”,也叫流明系数法。 照度计算有粗略地计算和精确地计算2种。例如,假设像住宅那样整体照度应该在100勒克斯(lx)的情况,而即使是90勒克斯(lx)也不会对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是道路照明的话,情况就不同了。假设路面照度必须在20勒克斯(lx)的情况下,如果是18勒克斯(lx)的话,就有可能造成交通事故频发。商店也是一样,例如,商店的整体最佳照度是500勒克斯(lx),由于用600勒克斯(lx)的照度,所以,照明灯具数量和电量就会增加,并在经济上造成影响。无论是哪一种照度计算都是重要的。虽然只是粗略地估算,也会有20%-30%的误差。所以建议在一般情况下最好采用专业的照明设计软件进行精确模拟计算,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但有时我们由于情况特殊或场地条件所限,而不能采用照明软件模拟计算时,在计算地板、桌面、作业台面平均照度可以用下列基本公式进行,略估算出灯具:照度(勒克斯lx)=光通量(流明lm)/面积(平方米m2) 即平均1勒克斯(lx)的照度,是1流明(lm)的光通量照射在1平方米(m2)面积上的亮度。 用这种方法求房间地板面的平均照度时,在整体照明灯具的情况下,可以用 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平均照度(Eav)= 单个灯具光通量Φ×灯具数量(N)×空间利用系数(CU)×维护系数(K)÷地板面积(长×宽) 公式说明: 1、单个灯具光通量Φ,指的是这个灯具内所含光源的裸光源总光通量值。 2、空间利用系数(CU),是指从照明灯具放射出来的光束有百分之多少到达地板和作业台面,所以与照明灯具的设计、安装高度、房间的大小和反射率的不同相关,照明率也随之变化。如常用灯盘在3米左右高的空间使用,其利用系数CU可取0.6--0.75之间;而悬挂灯铝罩,空间高度6--10米时,其利用系数CU取值范围在0.7--0.45;筒灯类灯具在3米左右空间使用,其利用系数CU可取0.4--0.55;而像光带支架类的灯具在4米左右的空间使用时,其利用系数CU可取0.3--0.5。以上数据为经验数值,只能做粗略估算用,如要精确计算具体数值需由公司书面提供,相关参数,在此仅做参考。 3、是指伴随着照明灯具的老化,灯具光的输出能力降低和光源的使用时间的增加,光源发生光衰;或由于房间灰尘的积累,致

多功能X辐射剂量计操作规程

RaySafeX2型(多功能X辐射剂量计)操作规程 1、工作原理 RaySafeX2由主机、传感器组成。R/F传感器:用于放射和透视测量值,含有或不含有传感器和X射线源间的体模;MAM传感器:用于所有种类乳腺机测量;CT传感器:CT剂量应用上的用于测量的电离室;Light传感器:用于照度测量和监视器、读片灯箱上的亮度测量。 2、性能指标 (1)RaySafeX2主机 ①电磁兼容性:按照EN61000-6-1:2007和EN61000-6-3:2007; ②USB电缆:2米,5米,5米扩展线; ③外尺寸:34x85x154mm; ④重量:521g; ⑤显示:4.3"触摸液晶屏; ⑥内存容量:10000条曝光数据; ⑦SOFTWAREX2View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数据可导出至MicrosoftExcel; ⑧mAs电流时间积参数(介入式测量): 1)mAs电流时间积:量程0.001~9999mAs,分辨率0.001mAs,不确定度1%; 2)mA管电流:量程0.1~1500mA,分辨率0.01mA,不确定度1%; 3)time加载时间:量程1ms~999s,分辨率0.1ms,带宽1kHz,不确定度0.5%; 4)pulses加载脉冲:量程1~9999个脉冲,分辨率1个脉冲; 5)pulserate脉冲率:量程0.1~200脉冲/秒,分辨率0.1脉冲/秒; 6)mAs/pulse电流时间积/脉冲:量程0.001~9999mAs,分辨率0.001mAs,不确定度1%; 7)测试波形:当曝光时间低于3秒时,分辨率为125μs;带宽1kHz。(2)R/F传感器(常规摄影及透视探测器) ①重量:42克; ②尺寸:14x22x79mm;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仪器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检测用设备在两次检定之间的技术指标进行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 本中心主要或重要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3、职责 3.1质量负责人负责编制年度期间核查计划。 3.2项目负责人具体实施期间核查,检测室负责人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3.3质量监督员负责督促完成期间核查计划。 4、期间核查时机 仪器的期间核查时间间隔一般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1~2次核查为宜,当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4.1因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有可能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4.2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可疑数据,对仪器设备提出怀疑时; 4.3遇到重要的检测,如发生重大水质污染事故或委托用户对检测结果有争议时。 5、期间核查方法

5.1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如pH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5.2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仪器带有的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自带的标准工作砝码能够自动校准。 5.3仪器设备之间的比对,实验室中有多台相同或类似的仪器设备,可以同另一台相同或更高精度的仪器设备进行比对。 5.4使用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比对,如溶解氧仪采用碘量法进行比对。 5.5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只要保留的样品性能稳定,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如对无校准源的放射性检测仪器使用特定的样品。 5.6检测标准方法、技术规定中有关要求和方法,可以直接作为期间核查的方法。 5.7期间核查可以参照仪器设备检定规程操作,采用其中需要核查的部分(常用仪器设备检定规程见表1)。如果没有该类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还可以参照类似仪器设备的检定规程。 表1

中试生产管理规定

中试生产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规范地区生产中心中试生产流程,确保中试产品的顺利生产和满足设计要求,特制订本规定。 2.范围 适用于地区生产中心中试生产全过程的控制。 3.职责 设计开发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中试生产申请和提供中试过程的技术支持; 生产监督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和组织、监督生产实施; 生产操作人员负责中试生产、包装、标识、报检并填写相关记录; 相关质检人员负责中试产品的检验、验证和状态标识; 生产中心库房负责中试原材料、成品的出入库管理。 4.内容 设计开发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中试生产申请的《备忘录》,提交本部门负责人审批后连同定稿的《车间中试方案》一并转发生产中心执行。 生产中心经理接到中试生产申请的备忘录及《车间中试方案》后,安排生产监督确认以下信息齐全: 《产品工艺/配方(初稿)》; 《原材料清单及采购技术要求(初稿)》; 《(半)成品MSDS》。 并根据月度生产情况组织编制材料采办物请及制定中试生产计划。以上信息不齐全时要及时反馈设计开发项目负责人。 材料采办物请单由生产监督根据设计开发输出的《原材料清单及采购技术要求(初稿)》编制,经生产中心经理审批后依据采技服《采办管理文件》要求提交分公司采办。 物料采办的同时由生产监督尽快组织生产人员熟悉生产工艺/配方、调整工艺参数、确定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方法。生产中心安全监督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掌握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储存、防护及处理的知识(参见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

MSDS,原材料MSDS由供应商提供),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辨识、制定适当的防护控制措施。 生产监督要及时跟踪原材料采办、检验情况,确保按照生产计划安排中试生产。如遇任何情况导致不能按时组织中试的,由生产监督以《备忘录》的形式反馈分公司生产协调岗协调。 原材料按期到货后,依照《库房管理控制程序》及《产品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中的相关规定报检、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 中试生产前,生产操作人员依照当日的《日生产任务单》编制《领料申请单》,经生产统计员审批后到库管员处办理领料手续,领取中试生产所需原料并依照《产品工艺/配方(初稿)》及中试方案组织生产。当天未用完的原材料要及时退回库房,并与库房办理退库手续。 中试生产过程依照《油田化学品生产过程控制程序》中“生产实施”的相关要求执行,并确保生产过程数据、关键参数及设计开发项目负责人特殊要求的数据的及时记录。操作人员要重点关注关键控制点及关键控制参数的变化情况,数据异常时,要及时反馈生产监督并采取相应措施。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依照分公司HSE管理体系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出现异常情况,生产中心安全监督和生产监督要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必要时可终止生产并启动《应急预案》。 新产品/技术、特殊产品/技术及生产中心辨识认为必要时,设计开发项目负责人必须参与中试生产过程,并给予技术指导。任何临时更改工艺、配方都需要征得设计开发项目负责人和生产监督的共同认可并修改相关文件和通知相关人员知情。 半成品/成品出料时依照《车间中试方案》中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标识。并由操作人员依照《质检取样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在流程中取得待检样品并报检。中试产品的验证可由设计开发和质检人员共同完成。中试验证合格的产品质检人员出具检验合格报告单,并依照《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进行状态标识。生产车间及其库房依照《库房管理控制程序》办理中试产品的入库手续。 中试产品验证不合格,由设计开发负责人和生产监督共同分析查找原因,修改《车间中试方案》,必要时可再次进行室内合成、评选并修改相应的文件,并再次申

国家规定照度标准文件

国家规定照度标准 民用建筑的照度标准怎样规定 根据各类建筑不同活动或作业类别,将照度标准规定为高、中、低三个值。设计人员应根据建筑等级、功能要求和使用条件,从中选取适当的标准值,一般情况下应取中间值。下面几 个表给出了不同性质建筑照明的照度标准可供参考。照明部位参考平面及高度照度标准值 (lx) 表1 共用场所照明的照度标准值 照度标准值(lx ) 类别参考平面及其高度(m) 低中高 走廊、厕所地面30 50 75 楼梯间地面50 70 100 浴洗间0.75 水平面20 75 100 贮藏室0.75 水平面20 30 50 电梯前室地面30 50 75 吸烟室0.75 水平面30 50 75 浴室地面20 30 50 开水房地面15 20 30 表2 住宅建筑照明的照度标准值 照度标准值(lx ) 类别参考平面及其高度(m) 低中高 一般活动区0.75 水平面30 50 75 卧室起居 书写、阅读0.75 水平面150 200 300 室 床头阅读0.75 水平面75 100 150

精细作业0.75 水平面200 300 500 餐厅或方厅、厨房0.75 水平面50 75 100 卫生间0.75 水平面10 15 20 楼梯间地面 5 10 20 表 3 办公楼建筑照明的照度标准值 类别参考平面及其高度(m)照度标准值)(lx)办公室、报告厅、会议室、接待室、陈列室、营业厅0.75 水平面100 150 200 有视觉显示屏的作业工作台水平面150 200 300 设计室、绘图室、打字室实际工作面200 300 500 装订、辅音、晒图、档案室0.75 水平面75 100 150 值班室0.75 水平面50 75 100 门厅地面30 50 75 表 4 商店建筑照明的照度标准 照度标准值(lx ) 类别 参考平面及其高度(m) 低中高 一般区域0.75 水平面75 100 150 柜台柜台面上100 150 200 一般商店营业厅 货架 1.5 垂直面100 150 200 陈列柜、橱窗货物所处平面200 300 500 室内菜市场营业厅0.75 水平面50 75 100 自选商场营业厅0.75 水平面150 200 300 试衣室试衣位置 1.5 高处垂直面150 200 300 收款处收款台面150 200 320

原子荧光常见的问题及方法

01 点火问题 在分析工作中,经常会碰到部分仪器点火线圈不亮,无法正常点火。首先要检查点火炉丝是否正常,如炉丝断则需要更换炉丝,如炉丝亮但点不燃火焰,就需要检查燃气或控制阀,检查炉丝与炉芯的位置是否合适,排除这些故障后仪器可正常点火。 02 无信号强度 在仪器检定过程中,经常遇到仪器测量标准溶液后无响应荧光强度。遇到此类问题,首先,应该检查静态光源,检查元素灯是否点亮。若仪器灯能量正常,说明仪器电路部分正常,则需要进一步检查反应系统或原子化系统。检查仪器泵管松紧是否合适,管道有无堵塞破裂。如出现上述情况,试剂没有进系统,仪器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会产生信号。更换管道,调整泵管松紧可以解决此问题。 检定标准溶液的酸度或还原剂浓度不够,不能生成被测元素的氢化物,无法正常原子化也会造成仪器无响应荧光强度,这就需要检查配置标准溶液所使用的酸和还原剂浓度。 03 仪器灵敏度低 在检定过程中,由于要检定仪器的测量线性及检出限,需要在仪器上测量0.0 ng/mL、1.0 ng/mL、5.0 ng/mL、10.0 ng/mL砷锑混合标准溶液的线性。重复测量3次,记录荧光强度值,按照线性回归计算斜率b,再对空白溶液连续进行11次荧光强度测量,计算其标准偏差,然后计算仪器的检出限QL。JJG939-2009《原子荧光光度计检定规程》要求仪器检出限为0.4 ng。检定中经常碰到仪器灵敏度低,调整仪器的灯电流和负高压后仍无法达到检定规程的要求,这就需要排查解决灵敏度低的问题。 首先检查炉丝是否老化,必要时更换炉丝,然后检查原子化器位置是否偏移造成焦距的变化而影响仪器的灵敏度。调光不好,焦距不在炉芯中心也会造成仪器灵敏度低,这就需要重新调整炉芯和光路位置。载气流量低,排废太快,载流管或毛细管变形或折弯等原因,都会造成标准溶液无法正常原子化而导致仪器灵敏度降低,这就需要检查仪器的进样系统,有必要时需更换仪器进样系统管路。在检定过程中,经常碰到仪器所使用的氩气纯度不够而造成仪器灵敏度降低,更换高纯度氩气后可解决此问题。所选用元素灯的强度也会对仪器的灵敏度造成影响,在仪器灵敏度较低时需要更换元素灯。 04 仪器信号不稳定 可以降低仪器的灯电流和负高压后信号值,如果还是不稳定,这时需要检查仪器所处的环境是否有强光干扰,仪器的检测窗口若有强光照射,会引起仪器荧光信号不稳定,这就需要遮光进行检定。然后观察仪器的火焰是否跳动,若有明显跳动则检查仪器抽排风口是否抽力太大,有气流影响而造成仪器火焰不稳定。 排除上述问题后,仪器信号仍不稳定,就需要检查仪器的水封、废液管,水封和废液管不畅

(完整版)中试部(组)管理办法(工艺、中试岗位职责)

产品中试部(组)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解决由研发人员研制出来的产品在批量生产时,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不成熟,成品率低,市场返修率高;或者,缺乏有效的工艺工装,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无法商品化,同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商品化进程,特成立产品中试部(组)。 为很好的完成产品产品中试如下使命:验证与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质量问题包括设计原因导致的产品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的缺陷,也包括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可制造性差,可维修性/可服务性达不到要求),为生产和市场服务,加快研发成果商品化的进程。特制定本办法。 一、主要任务 首先,建设好中试业务流程体系,以保证复杂的中试过程有条不紊,并加速中试进程。中试流程必须嵌入到新产品研发流程中,而且要尽可能实现并行操作,而非开发-中试的串行操作,以便加快新产品上市周期。 其次,使新产品达到预定的质量水平,其主要手段是通过实验室测试、试制,发现新产品的规格错误、设计错误并予以排除。 第三,中试阶段要使新产品具有可制造性,即在研发过程结束后,新产品可立即投入批量生产。这就需要在中试阶段的小批量试制过程中,完成新产品的制造工艺验证、量产用工艺设备、量产用测试设备的准备工作,甚至新产品的订单履行过程的完整验证和就绪。 第四,中试阶段要使新产品做好批量销售、售后服务的准备工作。 二、部门职能 1. 产品试制 负责根据工程样机进行小批量试生产,以验证生产工艺及产品品质,同时培养有关生产技术人员。试制过程通常是在生产线上进行而不是在研发实验室完成,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专用的试产线或共用生产线。 2. 产品测试 制定测试规范,对工程样机及试制产品进行充分的测试,发现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的缺陷,保证产品质量。比如,可包括软、硬件、系统测试,以及环境可靠性测试。 3. 工艺设计 负责生产工艺设计,保证可生产性,提高工效及质量(如成品率、直通率)。 4. (测试)装备开发 主要是生产线使用的测试装备开发,对于很多IT产品,由于测试的内容很多,工作量大,其中测试装备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如自动测试软件、ICT工装。目的是保证快速有效的生产(测试),提高测试的充分性(遍历性),保证产品质量。 5. 物料品质认证 产品的质量问题原因中,物料品质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物料品质认证主要职责包括:新器件技术认证、来料检验工艺、研究典型应用电路、替代分析、故障分析工作,建设物料品质管理流程。但通常不承担量产时的来料检验(IQC)。 6. 产品数据管理 承担技术文件、PART/BOM、EC管理工作,建设产品数据管理流程、规范。 三、组织的形式 公司设立独立的中试部(组),全面负责公司中试工作,暂隶属公司技术开发部管理。中试部(组)暂定编制5人。其中主管1人(兼职)、工艺工程师1人、中试工程师(含生产、检验设备开发)1人(兼职)、中试工程师(含物料品质认证)1人(兼职)、中试员1人(兼职)。 四、职责 部门总职责:

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中试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a I时'间H 卜/ / 1 / 4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生产车间、中试车间工作人员都应在 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履行安全职责,严格遵守国家安全法规和有关制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二、车间是本公司的生产重地。外来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 外单位要求参观生产车间须经生产部同意;参观中试车间须经市场发展部同意。参观时,必须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参观。有关人员须做好保密工作,参观人员不得对生产场地及设备等进行拍照,以防生产技术泄密和被盗。 三、车间要经常保持整洁、物品摆设要整齐、规范,原材料与产成品不得混合存放。车间须做好四防、五关、一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关门、窗,水、电、气;查仪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四、凡新来公司生产车间、中试车间工作的人员(含在读研究生、客座人员、临时工),必须由车间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保密教育。 车间负责人要将国家有关安全法规和公司对化学危险品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车间生产工艺流程、车间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及检修、防尘、防毒和预防事故措施等方面的安全基本知识及有关规定,向新来人员交代清楚,直到其熟悉各项操作技能,方能让其独立工作。 五、建立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建立有针对性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行可能发生危险的生产,在操作时要有防范措施;进行可 能发生爆炸的生产,必须在特殊设计的防爆生产设备内进行,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在生产过程中,有毒气或腐蚀性气体发生的生产,必须在具有良好通风设备的场所进行,生产残渣、废液不能乱丢、乱倒。 七、领用剧毒化学品(指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检、交通等部门确定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规定的范围)必须经过车间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治安与技安岗位责任人公司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才能领取。并实行五双制度(双帐、双锁、双人领用、双人使用、双人保管)。 八、领用稀有金属,必须经车间负责人、主管部门负责人同意,方可领用,并指定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九、使用易燃易爆气体,严禁明火,并防止一切火星的发生。禁止氢气

新版光照度管理规范.pdf

文件名称光照度管理规文件编号******* 版本(次)A页次1/2生效日期******* 1.目的: 1.1 规范公司照度设计,完善工作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确保生产正常进行。 2.范围: 2.1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对照度设计有要求的位置。 3.权责: 3.1 物控部:负责提供公司与照度相关的设施、材料。 3.2 设备部:负责公司照度方面的设计、实施、监督。 3.3 生产部:负责公司照度设施的保养和维护。 3.4 品质部:负责公司照度方面的测试和监督。 4.名词解释: 4.1 照度: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Φ除于该面元面积dA所得之商,即 E=dφ/dA。照度符号E,单位为勒克斯lx。 4.2 照度值:指能满足企业生产及人身安全的需要,技术经济合理,保护视力,形成明快、舒适 的工作环境,以利于提高生产效益的工作面上的照度。 4.3 维护系数:照明装置在使用一定周期后,在规定表面的平均照度和平均亮度与该装置在相同 条件下新装时的同一表面上所得到的平均照度和平均亮度之比。 4.4 平均照度值:指各计算点照度的平均值,照度的均匀度即计算点中的最低值与平均值之比不 宜小于0.7。 4.5 参考平面:测量或规定照度的平面。 5.作业内容: 5.1 作业流程:无。 5.2 作业说明:见1-2页 5.2.1 照度要求: 表一、工作场所的照度值 名称照度值(I X)参考平面极其计算点备注 实验室一般270-330 0.75m水平面可局部增加光照 检验台精细,有颜色要求(如无 尘室) 500-650 0.75m水平面可局部增加光照精细,(如强光检验台)650-750 0.75m水平面可局部增加光照 仓库大件库(板材、成品、化 学药品) 50-75 1.0m水平面一般90-110 1.0m水平面 生产车间一般270-330 0.75m水平面可局部增加光照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方法通则征求意见稿-中国广州分析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 地方标准 DB XX/ XXXXX—XXXX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方法通则General rules for the combination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7年10月13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1) 5 水、试剂、溶剂和标准物质 (2) 5.1 水 (2) 5.2 试剂 (2) 5.3 溶剂 (2) 5.4 标准物质 (2) 6 仪器组成 (2) 6.1 仪器组成 (2) 6.1.1 流动相供应单元 (3) 6.1.1.1 流动相储液器 (3) 6.1.1.2 供液泵 (3) 6.1.1.3 进样器 (3) 6.1.2 分离转化单元 (3) 6.1.2.1 色谱柱 (3) 6.1.2.2 在线紫外消解/还原系统(可选模块) (3) 6.1.2.3 氢化物发生装置 (3) 6.1.3 检测器 (4) 6.1.4 数据处理系统 (4) 6.2 仪器性能 (4) 7 流动相、载流、还原剂和氧化剂 (4) 7.1 流动相的选择 (4) 7.2 载流、还原剂和氧化剂 (4) 7.3 溶剂的配置要求 (4) 8 色谱柱 (4) 8.1 色谱柱的标记 (4) 8.2 色谱柱管的材料 (4) 8.3 色谱柱的分类 (5) 9 样品处理 (5) 9.1 测试样品的制备原则 (5) 9.2 测试样品的制备规范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