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

专题训练——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
专题训练——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

板块 考试要求 A 级要求

B 级要求

C 级要求

全等三角形 会识别全等三角形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全等三角

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全等图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全等多边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如下图,两个全等的五边形,记作:五边形

ABCDE

≌五边形'

'

'

''

A

B C

D E . 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A'

B'

C'

D'

E'

E

D

C

B

A

全等三角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分别相等;

反之,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和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对应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及周长面积均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表示: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作全等三角形.能够相互重合的顶点、边、角分别叫作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全等符号为

“≌”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

1)

边角边定理

(

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

角边角定理(ASA

)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

边边边定理

(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睛

中考要求

第一讲

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

(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奥数赛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 与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 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

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它们具有互逆性.

角平分线是天然的、涉及对称的模型,一般情况下,有下列三种作辅助线的方式: 1. 由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2. 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 3. OA OB ,这种对称的图形应用得也较为普遍,

A

B O

P

P

O

B A

A B

O

P

重点:本节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以后证明三角形问题的

基础,也是学好全章的关键。同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也是本章的重点,特别是几种判定方法,尤其是当在直角三角形中时,HL 的判定是整个直角三角形的重点

难点:

本节的难点是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为了能熟练的应用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要把性质定理和推论的条件和结论弄清楚,哪几个是条件,决定哪个结论,如何用数学符号表

示,即书写格式,都要在讲练中反复强化

重、难点

板块一、全等三角形的认识与性质

【例1】 ①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⑴ ;⑵ ;⑶ ;⑷ ;⑸ ;

⑹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对应边、对应角、周长、面积都分别 . ② 两个三角形具备下列( )条件,则它们一定全等. A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B .三个角对应相等且面积相等 C .两角和一组对应边相等 D .两边及面积对应相等 ③ 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

A .面积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必然是一对全等三角形

B .某一三角形经过任意平移所产生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

C .两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 .有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解析】 ①⑴定义,⑵SAS ,⑶ASA ,⑷AAS ,⑸SSS ,⑹HL ;相等.②B ;③A .

【巩固】 ⑴ 考查下列命题:①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

(或第三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角的角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或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_________个.

⑵已知ABC ?中,AB BC AC =≠,作与ABC ?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 个.

⑶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AD BC =⊥,,垂足为D .E F 、分别是CD AD 、上的点,且CE AF =.如果62AED ∠=?,那么DBF ∠=__________.

⑷如图,已知ABC ?中,90ABC AB BC ∠=?=,,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

123l l l ,,上,且12l l ,之间的距离为2,23l l ,之间的距离为3,则AC 的长是______.

F

B

A

C

B

A

l 3l 2

l 1 【解析】 ⑴ 2,注:正确的是②③;⑵ 7;⑶ 28?;⑷ 217

【例2】 如图,已知AC FE =,BC 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要使△ABC ≌△FDE ,

还需添加一个..

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并且写出证明过程。 【解析】 C E ∠=∠,AD BF =AB DF =都可以,证明过程略

F E

D

C

B

A

【巩固】 如图,已知点E C ,在线段BF 上,BE CF =,请在下列四个等式中,

①AB DE =,②ACB F ∠=∠,③A D ∠=∠,④AC DF =.选出两个作为条件,推出

ABC DEF ??≌.并予以证明.

(写出一种即可) 已知:

, . 求证:ABC DEF ??≌. 例题精讲

F

E D

C

B A

【解析】 已知:①④(或②③、或②④)

【解析】 若选①④∵BE CF =∴BE EC CF EC BC EF +=+=,即.

在ABC △和DEF △中AB DE BC EF AC DF =,=,=.. ∴ABC DEF ??≌.

(选择②③、或②④评分标准类似,证明略)

【巩固】 如图,在ABC ?和DCB ?中,AB DC AC DB ==,,AC 与DB 交于点M .

⑴ 求证:ABC BCD △≌△; ⑵ 求证:MB MC =

M

D

C

B

A

【解析】 ⑴ 由,,AB DC AC DB BC CB ===可以证明ABC BCD △≌△(边边边)

⑵ 由⑴可知ABC BCD △≌△,从而A=D ∠∠,又由,AB DC AMB DMC ==∠∠ 故

AMB DMC △≌△,从而有MB MC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边角边定理(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SA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角角边定理(A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奥数赛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SAS HL SSS →??

→??→? 找角已知

找直角

找另一 C

E B

F D

A

ASA AAS SAS AAS ??

??

??

??

??

??

边为角的对边→找任意一角→ 找这条边上的另一角→已知一边一角 边就是角的一条边 找这条边上的对角→ 找该角的另一边→ ASA AAS →??→?

找角的已知角 找任意一

全等三角形的图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形式:

⑴ 平移全等型

⑵ 对称全等型

⑶ 旋转全等型

由全等可得到的相关定理:

⑴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⑷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⑸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⑹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⑺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例3】 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CD 平分ACE ∠,CE 平分BCD ∠,CD CE =.

⑴ 求证:ACD BCE △≌△; ⑵ 若50D ∠=?,求B ∠的度数.

3

21

E

D

C

A

【解析】 ⑴由C 是线段AB 的中点,CD 平分ACE ∠,CE 平分BCD ∠,可知: 12360AC CB ====∠∠∠,,CD CE =,即证ACD BCE △≌△(边角边) ⑵由上问知:ACD BCE △≌△故50D E ==∠∠从而180170B D =--=∠∠∠

【巩固】 如图,分别过点C B ,作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AD 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

别为E F ,.求证:BF CE =.

F E

D

C

B

A

【解析】 观察图形,注意到D 为BC 的中点,考虑证明BDF CDE △≌△,∵ CE ⊥AD 于E ,BF ⊥AD

于F ,∴∠CED =∠BFD =90°. 又∵AD 是BC 边上的中线,∴BD CD =.又∵BDF CDE ∠=∠,∴BDF CDE △≌△,故BF CE =.

【巩固】 如图所示,已知AD AE =,DF EF =.求证:AB AC =.

A B

C D

E

F

【解析】 连接AF ,根据SSS 易得ADF ?≌AEF ?,进而得C B ∠=∠

根据AAS 易得ABE ACD ??≌,进而得AB AC =.

【巩固】 如图,ABC △和ADE △中,点E 在BC 边上,.BAC DAE B D AB AD ∠=∠∠=∠=,,

⑴ 求证:ABC ADE △≌△;

⑵ 如果75AEC ∠=?,将ADE △绕着点A 旋转一个锐角后与ABC △重合,求这个旋转角的大

小.

E

D

C

B

A

【解析】 ⑴ ∵.BAC DAE B D AB AD ∠=∠∠=∠=,,,∴ABC ADE △≌△

⑵ ∵ABC ADE △≌△,∴AC 与AE 是一组对应边,∴CAE ∠为旋转角, ∵75AE AC AEC =∠=?,,∴75ACE AEC ∠=∠=?∴30CAE ∠=

【巩固】 在正方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E 为AC 上一点,连接EB ED 、.

⑴ 求证:BEC DEC △≌△;

⑵ 延长BE 交AD 于F ,当120BED ∠=时,求EFD ∠的度数.

F

E

D

C

B A

【解析】 ⑴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45BC CD ECB ECD ∠∠=,==

又EC EC =,∴ABE ADE △≌△。

⑵ ∵ABE ADE ??≌,∴1

2

BEC DEC BED ∠∠∠==

∵120BED ∠=,∴60BEC AEF ∠?∠== ∴6045105EFD ∠?+??==

【例4】 ⑴ 已知:如图1,Rt ABC ?中,90ACB AC BC ∠=?=,,点D E 、在斜边AB 上,且

45DCE ∠=?.求证:线段DE AD EB 、、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⑵ 已知:如图2,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在边AB 上,且30DCE ∠=?,请你找出一个条件,使线段DE AD EB 、、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并求出此时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⑶ 在⑴的条件下,如果10AB =,求BD AE ?的值.

图2图1E C

B

A E

C

A

21F

A

B

C

D E

图1

1

2A B

C

D E

图2

【解析】 ⑴ 如图1,∵90ACB AC BC ∠=?=,,∴45A B ∠=∠=?.

以CE 为一边作ECF ECB ∠=∠,在CF 上截取CF CB =, 则CF CB AC ==,

连接DF EF 、,则CFE CBE ??≌, ∴145FE BE B =∠=∠=?,.

∵45DCE ECF DCF ∠=∠+∠=?,∴45DCA ECB ∠+∠=?, ∴DCF DCA ∠=∠,∴DCF DCA ??≌,

∴245A DF AD ∠=∠=?=,,∴2190DFE ∠=∠+∠=?, ∴DFE ?是直角三角形. 又AD DF =,EB EF =,

∴线段DE AD EB 、、总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⑵ 当AD BE =时,线段DE AD EB 、、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如图2,与⑴类似,以CE 为一边,作ECF ECB ∠=∠,

在CF 上截取CF CB =,可得CFE CBE DCF DCA ????,≌≌. ∴AD DF EF BE ==,,∴12120DFE A B ∠=∠+∠=∠+∠=?. 若使DFE ?为等腰三角形,只需DF EF =,即AD BE =. ∴当AD BE =时,线段DE AD EB 、、能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且顶角DFE ∠为120?.

⑶ 如图1,∵ACE ACD DCE CDB ACD A ∠=∠+∠∠=∠+∠,,

又45DCE A ∠=∠=?,∴ACE CDB ∠=∠.

又A B ∠=∠,∴ACE BDC ??∽,∴AE AC

BC BD

=

,∴BD AE AC BC ?=?, ∵Rt ACB ?中,由222210AC BC AB +==,得2250AC BC ==, ∴250BD AE AC BC AC ?=?==.

板块二、与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

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

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它们具有互逆性.

角平分线是天然的、涉及对称的模型,一般情况下,有下列三种作辅助线的方式: 1. 由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2. 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 3. OA OB =,这种对称的图形应用得也较为普遍,

A

B O

P

P

O

B A A B O

P

【例5】 在ABC △中,60B =∠AD CE ,分别平分BAC BCA ∠∠,,且相交于F ,

(1)求证:F 点在ABC ∠的平分线上,

(2)写出FE 与F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F

E

D

C

B A

【解析】 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故点F 到AB 的距离等于到AC 的距离,而F 到

AC 的距离等于到BC 的距离,从而F 到AB 的距离等于到BC 的距离。故BF 为角平分线

⑵过F 分别作,AG AH 垂直于,AB AC ,60B =∠,所以120BAC ACB +=∠∠,从而 120AFC =∠,60DFC B ==∠∠,因此

FEB FDC =∠∠,180180FDB FDC FEB EFA =-=-=∠∠∠∠,可证全等。

【例6】 如图,在ABC ?中,90BAC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AE BC ⊥于E 交BD 于G ,

FG AC ∥交BC 于F ,连接DF .求证:DF BC ⊥

G

F

E

D

C

B

A

【解析】 先证AGB FGB ??≌,再证FDB ADB ??≌

【例7】 如图 在三角形ABC 中 2C B ∠=∠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 EDB =∠∠; 求证:AB AC CD =+

B

E

D

C

A

【解析】 由B EDB =∠∠得2AED B C ==∠∠∠,又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D AD =,故

ADC ADE △≌△,从而得AB AE EB AC ED AC CD =+=+=+

【例8】 如图,在ABC △中,45ACB =∠,90A ∠=?,BD 是CBA ∠的平分线,CH BD ⊥交BD 的延

长线于点H 。求证:2BD CH =。

H

D

C

B

【解析】 延长,CH BA 交于点E ,那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有CHE EHB △≌△,所以2CE CH =,而由

45ACB =∠,可知CA CB =,可以证明EAC DAB △≌△,即得2BD CE CH ==.

【例9】 如图,在ABC ?中,AD 交BC 于点D ,点E 是BC 中点,EF A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F ,

交AB 于点G ,若BG CF =,求证: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

F G

E D

C

B

A

H

A

F G

B

E D

C

【解析】 延长FE 到点H ,使HE FE =,连结BH .

在CEF ?和BEH ?中 CE BE

CEF BEH FE HE =??

∠=∠??=?

∴CEF BEH ??≌

∴EFC EHB ∠=∠,CF BH BG == ∴EHB BGE ∠=∠,而BGE AGF ∠=∠ ∴AFG AGF ∠=∠ 又∵EF AD ∥

∴AFG CAD ∠=∠,AGF BAD ∠=∠ ∴CAD BAD ∠=∠

∴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

【例10】 如图,在AOB ∠的两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OD OE ==,,DN 和EM 相交于点C 。

求证: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

C

D

N

M

B

A O

【解析】 由,OM ON OD OE ==,且共AOB ∠可知,MOE NDO △≌△,故ODN MEO =∠∠,

又,NCE MCD MD OD OM OE ON NE ==-=-=∠∠,所以MCD NCE △≌△,从而,有

MC CN =,且OM ON =,共边OC ,所以MCO NCO △≌△即有AOC BOC =∠∠,从而得证OC

平分AOB ∠,即点C 在AOB ∠的平分线上。

【例11】 如图,在ABC ?中,2B C ∠=∠,BAC ∠的平分线AD 交BC 与D .求证:AB BD AC +=.

D C B A

E

D C B

A

A

B

C

D

E

【解析】 方法一:在AC 上取一点E ,使得AB AE =

连结DE .

在ABD ?和AED ?中

AB AE =,BAD EAD ∠=∠ AD AD =

∴ABD AED ??≌

∴BD ED =,B AED ∠=∠

又∵2AED EDC C B C ∠=∠+∠=∠=∠

EDC C ∠=∠,ED EC =∴AB BD AC +=.

方法二: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 使得AC AE =,连结DE . 在AED ?和ACD ?中,AE AC =

EAD CAD ∠=∠,AD AD =

∴AED ACD ??≌,∴C E ∠=∠

又∵22ABC E BDE C BDE ∠=∠+∠=∠=∠ ∴E BDE ∠=∠∴BE BD =,∴AB BD AC +=. 方法三:延长DB 到点E

使得AB BE =,连结MCE M ∠=∠ 则有EAB E ∠=∠

2ABC E EAB E ∠=∠+∠=∠ 又∵2ABC C ∠=∠,∴AE AC =

又∵EAD EAB BAD E DAC ∠=∠+∠=∠+∠ C DAC ADE =∠+∠=∠

∴DF EF =,∴AB BD EB BD ED AE AC +=+===

A

B

C

D

E

E

D

C

B A F

M

方法四:如图,作BF 平分ABC ∠交AD 、AC 于E 、F 点 延长BF 到M ,使FM FA =,连结AM ∴ABF FBC ∠=∠

∵2ABC C ∠=∠,∴FBC C ∠=∠.∴FB FC = ∵AF FM =,∴M FAM ∠=∠

∵AFE FBC C ∠=∠+∠,又AFE M FAM ∠=∠+∠ 即22AFE M C ∠=∠=∠.∴C M ∠=∠ ∴M ABM DBF C ∠=∠=∠=∠.∴AB AM = ∵ADB C DAC ∠=∠+∠ 且DEB EBA BAE ∠=∠+∠

∵BAD DAC ∠=∠,∴ADB DEB ∠=∠.∴BD BE = 同理MA ME =

∵AF FM =,FB FC =,∴AC BM =.∴AC AB BD =+

【例12】 如图,180A D ∠+∠=?,BE 平分ABC ∠,CE 平分BCD ∠,点E 在AD 上.

① 探讨线段AB 、CD 和BC 之间的等量关系. ② 探讨线段BE 与CE 之间的位置关系.

E

D

C

B A

F

E

A

B

C

D

【解析】 ① AB CD BC +=;② BE CE ⊥

在线段BC 上取点F ,使FB AB =,连结EF . 在ABE ?和FBE ?中 AB FB

ABE FBE BE BE =??

∠=∠??=?

∴ABE FBE ??≌

∴AEB FEB ∠=∠,BAE BFE ∠=∠ ∵180A D ∠+∠=? 而180BFE CFE ∠+∠=? ∴CDE CFE ∠=∠ 在CDE ?和CFE ?中 CDE CFE DCE FCE CE CE ∠=∠??

∠=∠??=?

∴CDE CFE ??≌

∴DEC FEC ∠=∠,CD CF =

∴AB CD BC +=,90BEC BEF CEF ∠=∠+∠=?

【例13】 在ABC ?, 5.25B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过A 作DA 的垂线交直线BC 于点M .若

BM AB AC =+,试求ABC ∠和ACB ∠的度数.

C 1

M DC B A

C 1

M

DC B A

【解析】 由于点M 在直线BC 上,因而应分两种情况讨论计算:

⑴如图所示,过A 作AD 的垂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M ,延长BA 到1C ,使1AMC AMC ∠=∠.

由题设AD 平分BAC ∠知1CAM C AM ∠=∠,

注意到AM 公用,则由角边角公理得1ACM AC M ??≌,于是有1AC AC =. 又由BM AB AC =+知1BC BM =, 从而11AC M BMC ∠=∠. 在1BC M ?中,

1180218021802( 5.25)180B AC M ACM B ∠=?-∠=?-∠=?-∠+?=?-210.5B ∠-?,

因此56.5ABC ∠=?,180 5.2556.5118.25ACB ∠=?-?-?=?.

⑵如图所示,过A 作AD 的垂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M ,延长BA 到1C ,使1AMC AMC ∠=∠. 由题设AD 平分BAC ∠知1CAM C AM ∠=,

注意到AM 公用,则1ACM AC M ??≌,即有1ACM AC M ∠=∠且1AC AC =. 又由BM AB AC =+知1BC BM =, 从而11AC M BMC ∠=∠.

于是在1MCC ?中,1323180ACM ACC ACM BAC ∠+∠=∠+∠=?,

即有1

(180)58.253

ACM BAC ∠=?-∠=?,

即58.25ACB ∠=?,18058.25 5.25116.5ABC ∠=?--?=?.

1. (2008年北京)OP 是AOC ∠和BOD ∠的平分线,OA OC =,OB OD =.求证:AB CD =.

P

D

B

O

C

A

【解析】 ∵OP 是AOC ∠和BOD ∠的角平分线

∴AOP COP ∠=∠,BOP DOP ∠=∠

∴AOB COD ∠=∠ 在AOB ?和COD ?中 OA OC AOB COD OB OD =??

∠=∠??=?

∴AOB COD ??≌(SAS),∴AB CD =.

2. 如图,已知E 是AC 上的一点,又12∠=∠,34∠=∠.求证:ED EB =.

E D

C B A

4

32

1

【解析】 ∵12∠=∠,34∠=∠,AC AC =

∴ACD ACB ??≌

∴AB AD = 家庭作业

∴12∠=∠,AE AE = ∴AED AEB ??≌ ∴ED EB =

3. 在ABC △中,3AB AC =,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过B 作BE AD ⊥,E 为垂足,求证:

AD DE =.

C E D

B A

C F

E G

D B A

【解析】 延长AC 交BE 的延长线于F ,过E 作EG BC ∥交CF 于G ,容易证得3AF AB AC ==,且E

为BF 之中点,故易得AC CG GF ==.

4. 已知等腰ABC ?,100A ∠=?,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则BD AD BC +=.

B

A

F E

D

C

3

2

1

【解析】 解法一:如图,在BC 上截取BE BD =,连接DE ,

过D 作DF BC ∥,交AB 于F ,于是32∠=∠,ADF ECD ∠=∠. 又∵12∠=∠,

∴13∠=∠,故DF BF =.显然FBCD 是等腰梯形.

∴BF DC =,DF DC =.

∵()111

218010020222

ABC ∠=∠=??-?=?,

()1

1802802

BED BDE ∠=∠=?-∠=?,

∴180100DEC BED ∠=?-∠=?,∴100FAD DEC ∠=∠=?,∴AFD EDC ??≌,AD EC =. 又∵BE BD =,∴BC BD EC BD AD =+=+.

解法二:如图,延长BD 到E ,使DE AD =,在BC 上截取BF BA =. ∵12∠=∠,BD 为公共边,∴BAD BFD ?≌,AD FD =,ADB FDB ∠=∠.

∵()111

118010020222ABC ∠=∠=??-?=?,

∴()()18011801002060ADB A ∠=?-∠+∠=?-?+?=?. ∴60FDB ∠=?,故60FDC ∠=?,60EDC ∠=?.

∵DF DE =,∴DFC DEC ??≌.∴E DFC ∠=∠,34∠=∠. ∵2206080DFC FDB ∠=∠+∠=?+?=?, ∴80E ∠=?.

∵440∠=?,∴340∠=?,故3480ECB ∠=∠+∠=?. ∴ECB E ∠=∠,故BC BE =. ∵BE BD DE =+,∴BC BD AD =+.

解法三:如图,延长BD 到E ,使BE BC =.延长BA 到F ,使BF BC =.连接CE 、EF 、DF .

B

A

D

C

2

1F

E

4

3

∵12∠=∠,BD 公共, ∴BDC BDF ??≌.

∴BDC BDF ∠=∠,BCD BFD ∠=∠.

又∵120100120BDC BAC ∠=∠+∠=?+?=?,40BCD ∠=?, ∴40BFD ∠=?. ∵BE BF =,120∠=?. ∴80BEF BFE ∠=∠=?, ∴804040DFE ∠=?-?=?.

而180********FAD BAD ∠=?-∠=?-?=?. ∴FAD DEF ∠=∠.

又FD 公共,∴FAD FED ??≌.∴ED AD =. ∴BC BE BD AD ==+

5. 如图,已知在ABC ?中,3ABC C ∠=∠,12∠=∠,BE AE ⊥.求证:2AC AB BE -=.

21E

C

B

A 543M

A B C

E

12

【解析】 延长BE 交AC 于M .

∵AE BE ⊥,12∠=∠

∴34∠=∠,AB AM =,BE EM = ∴AC AB AC AM MC -=-=,2BM BE = 又∵345C ∠=∠=∠+∠,353ABC C ∠=∠+∠=∠

∴553C C ∠+∠+∠=∠ ∴5C ∠=∠ ∴MB MC = ∴2AC AB BE -=.

6. 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A ∠的平分线交BC 于D .自C 作CG AB ⊥交AD 于E ,

交AB 于G .自D 作DF AB ⊥于F ,求证:CF DE ⊥.

G

A

B

C D

E

F

1

2

2

1

F

E D

C

B

A

G Q

G

A

B

C D E

F

1

2

【解析】 解法一:如图.90ACD AFD ∠=∠=?∵,∴CDE CED ∠=∠4点共圆,ACF ADF ∠=∠∴.

又12∠=∠∵,290ADF ∠+∠=?,190ACF ∠+∠=?∴,故CF DE ⊥.

解法二:如图,连接EF

AD ∵是BAC ∠的平分线,DC AC ⊥,DF AB ⊥, CD DF =∴,ADC ADF ∠=∠. CG AB ⊥∵,DF AB ⊥,

CE DF ∴∥,CED FDE ∠=∠,CDE CED ∠=∠, CD CE DF ==∴,四边形CEFD 是菱形.

B

A

D

C

2

1F

E

CF DE ⊥∴.

解法三:如图.

12∠=∠∵,90ACD AFD ∠=∠=?,AD 公共, ACD AFD ∴△≌△.AC AF =∴,CD DF =.

AD ∴是CF 的中垂线,故CF DE ⊥.

解法四:如图,延长FD AC 、交于Q ,连接BQ .

12∠=∠∵,DC AC ⊥,DF AB ⊥, CD FD =∴.

显然Rt Rt DCQ DFB △≌△,CQ BF =∴.

又90QFB BCQ ∠=∠=?∵,C F B Q 、、、∴4点共圆, CFBQ ∴为等腰梯形,ABQ △为等腰三角形.

12∠=∠∵,AD BQ ⊥∴.

而CF BQ ∥,AD CF ⊥∴.

7. 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M 是BC 边(不含端点,B C )上任意一点,P 是BC 延长线上一

点,N 是DCP ∠的平分线上一点.若90AMN =∠, ⑴ 求证:AM AN =.

图1

P

N

M

E

D

C

B

A P

N

M E

C

D

B

A

⑵ 若将⑴中的“正方形ABCD ”改为“正三角形ABC ”(如图2),N 是ACP ∠的平分线上一

点,则当60AMN ∠=?时,结论AM MN =是否还成立?请说明理由.

P

N

M C

B

A

图2

⑶ 若将⑴中的“正方形ABCD ”改为“正n 边形....ABCD X ”,请你作出猜想:当

AMN ∠= 时,结论AM MN =仍然成立.

(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要证明) 【解析】 ⑴在边AB 上截取AE MC =,连接ME

∵AE =MC,∴BE =BM,∴45,BEM EMB ∠=∠=? ∴135AEM ∠=?,

∵CN 平分DCP ∠,∴∠45PCN =?,∴135AEM MCN ∠=∠=?.

在AEM △和MCN △中∵AEM MCN AE MC EAM CMN ∠=∠??

=??∠=∠?∴AEM MCN △≌△,∴AM MN =

⑵仍然成立. 在边AB 上截取AE MC =,连接ME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 BC =,60B ACB ==∠∠,∴120ACP =∠. ∵AE MC =,∴BE EM =∴60BEM EMB ==∠∠ ∴120AEM =∠.

∵CN 平分ACP ∠,∴60PCN =∠∴120AEM MCN ==∠∠

∵180180

CMN AMN AMB B AMB BAM ∠=?-∠-∠=?-∠-∠=∠

∴AEM MCN

△≌△,∴AM MN

=,已知:ABC

?是任意三角形.

⑶()2180 n

n

-?

2017中考全等三角形专题(8种辅助线的作法)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得辅助线得作法【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瞧,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瞧。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得高,利用“三线合一”得性质解题 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 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 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 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与等于第三条线段得长, 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得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7、角度数为30、60度得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得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得另一边作垂线,目得就是构成30-60-90得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得长度与角得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得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得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得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得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得长度与角得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得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得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得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得就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得相等,二个角之间得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得高,利用“三线合一”得性质解题,思维模式就是全等变 换中得“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遇到三角形得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得思 维模式就是全等变换中得“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得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得某一点向角得两边作垂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做法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做法总结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一、截长补短法(和,差,倍,分) 截长法: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的一条相等的一段,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段相等(截取----全等----等量代换) 补短法:延长其中一短线段使之与长线段相等,再证明延长段与另一短线段相等(延长----全等----等量代换) 例如:1,已知,如图,在△ABC中,∠C=2∠B,∠1=∠2。求证:AB=AC+CD。 2,已知:如图,AC∥BD,AE和BE分别平分∠CAB和∠DBA,CD过点E.求证:(1)AE⊥BE;(2)AB=AC+BD. 二、图中含有已知线段的两个图形显然不全等(或图形不完整)时,添加公共边(或一其中 一个图形为基础,添加线段)构建图形。(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延长,平行)例如: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O点,且AB=DC,AC=BD,求证:∠A=∠D。 三、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 例如:如图6:已知AC=BD,AD⊥AC于A ,BC⊥BD于B,求证:AD=BC D C B A 1 10 图 O A B C D E O

四、遇到角平分线,可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个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对折”全等) 例如:已知,如图,AC 平分∠BAD ,CD=CB ,AB>AD 。求证:∠B+∠ADC=180。 五、遇到中线,延长中线,使延长段与原中线等长(“旋转”全等) 例如:1如图,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小 于其他两边之和的一半) 2,已知:AB=4,AC=2,D 是BC 中点,AD 是整数,求AD 。 3,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且CD=AB ,AE 是△ABD 的中线,求证:AC=2AE. E C B D A 六、遇到垂直平分线,常作垂直平分线上一点到线段两端的连线(可逆 :遇到两组线段相等, 可试着连接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例如:在△ABC 中,∠ACB=90,AC=BC,D 为△ABC 外一点,且AD=BD,DE ⊥AC 交AC 的延长 线于E,求证:DE=AE+BC 。 七、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或延长加倍法(“三线合一”“对折”) A D B C C A E B D

【精品】三角形角平分线专题讲解

【关键字】精品 二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对称性;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 ①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 ②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 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笔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 与角有关的辅助线 (一)、截取构全等 几何的证明在于猜想与尝试,但这种尝试与猜想是在一定的规律基本之上的,希望同学们能掌握相关的几何规律,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大胆地去猜想,按一定的规律去尝试。下面就几何中常见的定理所涉及到的辅助线作以介绍。 如图1-1,∠AOC=∠BOC,如取OE=OF,并连接DE、DF,则有△OED≌△OFD,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 例1.如图1-2,AB//CD,BE平分∠BCD,CE平分∠BCD,点E在AD上,求证:BC=AB+CD。 分析:此题中就涉及到角平分线,可以利用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利用解平分线来构造轴对称图形,同时此题也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是延长法或截取法来证明,延长短的线段或在长的线段长截取一部分使之等于短的线段。但无论延长还是截取都要证明线段的相等,延长要证明延长后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截取要证明截取后剩下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进而达到所证明的目的。

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经典题型

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 一、知识概述 1、角的平分线的作法 (1)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截取OD、OE,使OD=OE. (2)分别以D、E为圆心,以大于1/2DE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AOB 内一点C. (3)作射线OC,则OC为∠AOB的平分线(如图) 指出:(1)作角的平分线的依据是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 (2)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能简单地叙述为连接. 2、角平分线的性质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指出:(1)这里的距离是指点到角两边垂线段的长. (2)该结论的证明是通过三角形全等得到的,它可以独立作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依据.即不需再用老方法——全等三角形. (3)使用该结论的前提条件是有角的平分线,关键是图中有“垂直”. 3、角平分线的判定 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指出:(1)此结论是角平分线的判定,它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是互逆的. (2)此结论的条件是指在角的内部有点满足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那么

过角的顶点和该点的射线必平分这个角. 4、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且这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指出:(1)该结论的证明揭示了证明三线共点的证明思路:先设其中的两线交于一点,再证明该交点在第三线上. (2)该结论多应用于几何作图,特别是涉及到实际问题的作图题. 二、典型例题剖析 例1、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AD,AC平分∠BCD,AE⊥BC,AF⊥CD.求证:△ABE≌△ADF. 例2、如图所示,BE、CF是△ABC的高,BE、CF相交于O,且OA平分∠BAC.求证:OB=OC. 例3、如图,D为BC的中点,DE⊥DF,E、F分别在AB、AC边上,则BE+CF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专题+全等三角形中辅助线的添加

全等三角形中辅助线的添加 一.教学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基本图形的性质的掌握及熟练应用。 二.知识要点: 1、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和语言表述 (1)作线段:连接……; (2)作平行线:过点……作……∥……; (3)作垂线(作高):过点……作……⊥……,垂足为……; (4)作中线:取……中点……,连接……; (5)延长并截取线段:延长……使……等于……; (6)截取等长线段:在……上截取……,使……等于……; (7)作角平分线:作……平分……;作角……等于已知角……; (8)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等于……。 2、全等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的构造与运用 常用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1)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法:若遇到三角形的中线或类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通常考虑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2)截长补短法:若遇到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时,通常考虑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①截长:在较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②补短: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较长线段;或延长一条较短线段等于较长线段,然后证明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 (3)一线三等角问题(“K”字图、弦图、三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恰好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4)角平分线、中垂线法:以角平分线、中垂线为对称轴利用”轴对称性“构造全等三角形。 (5)角含半角、等腰三角形的(绕顶点、绕斜边中点)旋转重合法:用旋转构造三角形全等。 (6)构造特殊三角形:主要是30°、60°、90°、等腰直角三角形(用平移、对称和弦图也可以构造)和等边三角形的特殊三角形来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基本模型: (1)△ABC中AD是BC边中线 方式1:延长AD到E,使DE=AD,方式2:间接倍长,作CF⊥AD于F,方式3:延长MD到N,连接BE 作BE⊥AD的延长线于E,连接BE 使DN=MD,连接CD

三角形角平分线专题讲解(精选.)

二由角平分线想到的辅助线 口诀: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角平分线具有两条性质:a、对称性;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对于有角平分线的辅助线的作法,一般有两种。 ①从角平分线上一点向两边作垂线; ②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对称图形(如作法是在一侧的长边上截取短边)。 通常情况下,出现了直角或是垂直等条件时,一般考虑作垂线;其它情况下考虑构造对称图形。至于选取哪种方法,要结合题目图形和已知条件。 与角有关的辅助线 (一)、截取构全等 几何的证明在于猜想与尝试,但这 种尝试与猜想是在一定的规律基本之图1-1 B

上的,希望同学们能掌握相关的几何规律,在解决几何问题中大胆地去猜想,按一定的规律去尝试。下面就几何中常见的定理所涉及到的辅助线作以介绍。 如图1-1,∠∠,如取,并连接、,则有△≌△,从而为我们证明线段、角相等创造了条件。 例1. 如图 1-2,,平分∠,平分∠, 点E 在上,求证:。 分析:此题中就涉及到角平分线, 可以利用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即利用解平分线来构造轴对称图形,同时此题也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中常用到的方法是延长法或截取法来证明,延长短的线段或在长的线段长截取一部分使之等于短的线段。但无论延长还是截取都要证明线段的相等,延长要证明延长后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截取要证明截取后剩下的线段与某条线段相等,进而达到所证明的目的。 简证:在此题中可在长线段上截取,再证明,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这里面用到了角平分线来构造全等三角形。另外一个全等自已证明。此题的证明也可以延长与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来证明。自已试一试。 例2. 已知:如图 1-3,2,∠∠,,求证⊥ 图1-2 D B C

2017中学考试全等三角形专题(8种辅助线地作法)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 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 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 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 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 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 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

三角形中线与角平分线专题(二)

.. 三角形中线与角平分线专题(二) 1、三角形外角平分线的四个经典结论: 结论一:三角形任意两个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数量关系 已知如图1,BP 平分∠ABC ,CP 平分∠ACB ,求∠P 与∠A 的数量关系. 01902P A ∠=+∠ 结论二: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相邻的外角的平分线说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 已知如图2,BP 平分外角CBE ∠,CP 平分外角BCF ∠,求P ∠与A ∠的数量关系. 01902P A ∠=-∠ 结论三:三角形中任意一个角平分线与另一个角外角平分线的夹角与第三个角的关系 如图,BP 平分ABC ∠,CP 平分外角ACD ∠,求P ∠与A ∠的数量关系. 12 P A ∠=∠ 结论四:结论三延伸 如图,CE BE 、分别平分ACD ABC ∠∠和,连结EA ,则EA 为HAC ∠的平分线 21A E F B C 2 1P B A C

.. 应用举例: 例1:在四边形ABCD 中,?=∠120D ,?=∠100A 、ABC ∠、ACB ∠的角平分线的交 与点E ,试求BEC ∠的度数. 例2:在ABC ?中,三个外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相交构成 DEF ?,试判断DEF ?的形 状. 例3:如图3,在ABC ?中,延长BC 到D ,ABC ∠与ACD ∠的角平分线相较于1A 点, BC A 1∠与CD A 1∠的平分线交与2A 点,以此类推,若?=∠96A ,则=∠5A , =∠n A . 图三 图四 例4:点M 是ABC ?两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点N 是ABC ?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的交点, 如果∠CMB ∶∠CNB=3∶2,那么=∠CAB 例5:( 2011年省是中考题)△ABC 的外角∠ACD 的平分线CP 的角∠ABC 平分线BP 交于 点P ,若∠BPC=40°,则∠CAP=_______.

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善于构造 活用性质 几何问题中,若出现角平分线这一条件时,可联想角平分线的特性,灵活利用角平分线的特性来解决问题. 1.显“距离”, 用性质 很多时候,题意中只给角平分线这个条件,图上并没有出现“距离”,而角平分线性质的运用又离不开这个“距离”,所以同学们应大胆地让“距离”现身(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 例1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分析:我们知道两条直线是交于一点的,因此可以想办法证明第三条角平分线通过前两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已知:如图,△ABC 的角平分线AD 与BE 交于点I ,求证:点I 在∠ACB 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I 作IH ⊥AB ,IG ⊥AC ,IF ⊥BC ,垂足分别是点H 、G 、F . ∵点I 在∠BAC 的角平分线AD 上,且IH ⊥AB 、IG ⊥AC ∴IH =IG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同理 IH =IF ∴IG =IF (等量代换) 又IG ⊥AC 、IF ⊥BC ∴点I 在∠ACB 的平分线上(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例2 已知:如图,PA 、PC 分别是△ABC 外角∠MAC 和∠NCA 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P , PD ⊥BM 于D ,PF ⊥BN 于F . 求证:BP 为∠MBN 的平分线. D C B A E H I F G

【分析】要证BP为∠MBN的平分线,只需证PD=PF,而PA、PC为外角平分线,?故可过P作PE⊥AC于E.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有PD=PE,PF=PE,则有PD=PF,故问题得证.【证明】过P作PE⊥AC于E. ∵PA,PC分别为∠MAC与∠NCA的平分线.且PD⊥BM,PF⊥BN ∴PD=PE,PF=PE,∴PD=PF 又∵PD⊥BM,PF⊥BN,∴点P在∠MBN的平分线上, 即BP是∠MBN的平分线. 2.构距离,造全等 有角平分线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点向角两边引垂线,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可构造处相应的全等三角形而巧妙解决问题. 例3 △ABC中,∠C=90°,AC=BC,DA平分∠CAB交BC于D点,问能否在AB?上确定一点E使△BDE的周长等于AB的长.请说明理由. 解:过D作DE⊥AB,交AB于E点,则E点即可满足要求. 因为∠C=90°,AC=BC,又DE⊥AB,∴DE=EB. ∵AD平分∠CAB且CD⊥AC、ED⊥AB,∴CD=DE. 由“H L”可证Rt△ACD≌Rt△AED.∴AC=AE. ∴L△BDE=BD+DE+EB =BD+DC+EB =BC+EB=AC+EB =AE+EB =AB. 例4 如图,∠B=∠C=90°,M是BC上一点,且DM平分∠ADC,AM平分∠DAB. 求证:AD=CD+AB.

全等三角形中常用辅助线(经典)

三角形中的常用辅助线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归纳、掌握三角形中的常见辅助线 二、重点、难点: 1、全等三角形的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点分析: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判断三角形全等的公理有SAS、ASA、AAS、SSS和HL,如果所给条件充足,则可直接根据相应的公理证明,但是如果给出的条件不全,就需要根据已知的条件结合相应的公理进行分析,先推导出所缺的条件然后再证明。一些较难的证明题要构造合适的全等三角形,把条件相对集中起来,再进行等量代换,就可以化难为易了。 典型例题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 找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可以从结论出发,寻找要证明的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分别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 (2)可以从已知条件出发,看已知条件可以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3)可从条件和结论综合考虑,看它们能确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 (4)若上述方法均不可行,可考虑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作法: ①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②利用翻折,构造全等三角形; ③引平行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④作连线构造等腰三角形。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例1:如图,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垂直于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BD=2CE。

三角形角平分线部分经典题型

1.如图1所示,在△ABC中,∠A=90°,BD平分∠ABC,AD=2 cm,则点D到BC的距离为________cm. 图1图2 2.如图2所示,在RtΔABC中,∠C=90°,BD是∠ABC的平分线,交AC于D,若CD=n,AB=m,则ΔABD的面积是() A .mn 3 1 B. mn 2 1 C.mn D.2mn 3.如图,在△ABC中,∠C=900,BC=40,AD是∠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DC∶ DB=3∶5,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4.如图,已知BD是∠ABC的角平分线,CD是∠ACB的外角平分线,由D出发,作点D到BC、AC和AB的垂线DE、DF和DG,垂足分别为E、F、G,则DE、DF、DG的关系是。 5.如图,已知AB∥CD,O为∠A、∠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且OE=2, 则两平行线间AB、CD的距离等于。 6.AD是△BAC的角平分线,自D向AB、AC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F,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DE=DF B、AE=AF C、BD=CD D、∠ADE=∠ADF 7.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8.已知△ABC中,∠A=80°,∠B和∠C的角平分线交于O点,则∠BOC= 。 9.如图,已知相交直线AB和CD,及另一直线EF。如果要在EF上找出与AB、CD距离相等的点,方法是,这样的点至少有个,最多有个。 3题图 D C B A z .. ..

z .. .. D C B A 10.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C =90°,AC =BC ,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且AB =6 cm,则△DEB 的周长为( )。 A.9 cm B.5 cm C.6 cm D.不能确定 11.如图,AB //CD ,CE 平分∠ACD ,若∠1=250 ,那么∠2的度数是 . 12.如图,OP 平分AOB ∠,PA OA ⊥,PB OB ⊥,垂足分别为A ,B .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PA PB = B .PO 平分APB ∠ C .OA OB = D .AB 垂直平分OP 13.如图,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和∠ABD ,CD 过点E ,则AB 与AC+BD?相等吗?说明理由. 14、如图所示,已知AD 为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角的平分线,∠C =90° 求证:AB =AC +CD . 1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BC>BA ,AD=DC,BD 平分∠ABC,求证:∠A+∠C=180° 16、如图,∠ACB=90°,AC=BC ,BE ⊥CE ,AD ⊥CE. 求证:△ACD ≌△CBE. O B A P A B C D E D C A B E

全等三角形常用辅助线做法

五种辅助线助你证全等 姚全刚 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有时需添加辅助线,对学习几何证明不久的学生而言往往是难点?下面介绍证明全等时常见的五种辅助线,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一、截长补短 一般地,当所证结论为线段的和、差关系,且这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时,通常可以考虑用 截长补短的办法:或在长线段上截取一部分使之与短线段相等;或将短线段延长使其与长线段相等. 例1.如图1,在△ ABC 中,/ ABC=60 ° , AD、CE 分别平分/ BAC、/ ACB .求证: AC=AE+CD . 分析:要证AC=AE+CD , AE、CD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在AC上截取AF=AE,则只要证明 CF=CD . 证明:在AC上截取AF=AE,连接OF. ?/ AD、CE 分别平分/ BAC、/ ACB,/ ABC=60 ° ???/ 1 + Z 2=60 ° ,A Z 4=Z 6= / 1 + Z 2=60 ° . 显然,△ AEO ◎△ AFO,?/ 5= / 4=60 ° ,?/ 7=180° — (/ 4+ / 5) =60 ° 在厶DOC 与厶FOC 中,/ 6= / 7=60°,/ 2= / 3, OC=OC ???△ DOC ◎△ FOC, CF=CD ? AC=AF+CF=AE+CD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作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 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使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 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例2:如图甲,AD// BC 点E在线段AB上,/ ADE=/CDE / DC=Z ECB 求证: CD=AD F BC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常见辅助线的知识:截长法或补短法。 2)解题思路:结论是CDAC+BC,可考虑用“截长补短法”中的“截长”,即在CD上截取CF=CE,只要再证DF=DA即可,这就转化为证明两线段相等的问题,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解答过程: 证明:在CD上截取CF=BC如图乙 6 = CS CE= CE ???△ FCE^A BCE(SAS, ???/ 2=Z 1。 又??? AD// BC ???/ ADG-Z BCD:180°, ???/ DC+Z CD=90°,

全等三角形辅助线专题(师)

1、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C=AB+BD,求证:∠B=2∠C 证明:在AC上截取AE=AB,连结DE ∵AD是∠BAC的角平分线 ∴∠BAD=∠EAD 在△BAD与△EAD中,有: AB=AE (已知) ∠BAD=∠EAD (已证) AD=AD (公共边) 2、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AB> AC,试判断AB-AC与BD-CD的大小并说明 理由。 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结DE ∵AD是∠CAB的角平分线 ∴∠CAD=∠EAD 在△CAD与△EAD中,有: AC=AE (已知) ∠CAD=∠EAD (已证) AD=AD (公共边) ∴△CAD≌△EAD (SAS) ∴CD=E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C=AE (已知) ∴AB-AC=AB-AE=BE (等量代换) ∵BD-CD=BD-DE<BE (三角形两边之差少于第三边) ∴BD-CD=AB-AC 3、如图,O为∠BAC内一点,且AB=AC,OB=OC,反向延长OB 交AC于D,反向延长OC交AB于E,求证:AD=AE 证明方法一:连结BC ∵AB=AC,OB=OC ∴∠ABC=∠ACB,∠OBC=∠OCB (等边对等角) ∴∠ABC-∠OBC=∠ACB-∠OBC ∴∠ABD=∠ACE 在△ABD与△ACE中,有: ∠ABD=∠ACE (已证) AB=AC (已知) ∠A=∠A (公共角) ∴△ABD≌△ACE (ASA) ∴AD=A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证明方法二:连结AO 在△AOB与△AOC中,有: OB=OC (已知) AB=AC (已知)

三角形 角平分线部分经典题型

1.如图1所示,在△ABC 中,∠A =90°,BD 平分∠ABC ,AD =2 cm ,则点D 到BC 的距离为________cm . 图1 图2 2.如图2所示,在Rt ΔABC 中,∠C =90°,BD 是∠ABC 的平分线,交AC 于D ,若CD =n ,AB =m ,则ΔABD 的面积是( ) A . B . C .mn D .2mn 3.如图,在△ABC 中,∠C =900 ,BC =40,AD 是∠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D ,且DC ∶DB =3∶5,则点D 到AB 的距离是 。 4.如图,已知BD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CD 是∠ACB 的外角平分线,由D 出发,作点D 到BC 、AC 和AB 的垂线DE 、DF 和DG ,垂足分别为E 、F 、G ,则DE 、DF 、DG 的关系是 。 5.如图,已知AB ∥CD ,O 为∠A 、∠C 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E ⊥AC 于E ,且OE=2,则两平行线间AB 、CD 的距离等于 。 6.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自D 向AB 、AC 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 、F ,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DE=DF B 、AE=AF C 、BD=CD D 、∠ADE=∠ADF 7.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 )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8.已知△ABC 中,∠A=80°,∠B 和∠C 的角平分线交于O 点,则∠BOC= 。 9.如图,已知相交直线AB 和CD ,及另一直线EF 。如果要在EF 上找出与AB 、CD 距离相等的点,方法是 ,这样的点至少有 个,最多有 个。 mn 31mn 2 13题图 D C B A

全等三角形与角平分线专题讲解

C E O D B A 2 1C E D B A 214 3 O A 全等三角形专题讲解 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判别方法的应用 专题概说: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一般有以下4种: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SS ”,“边边边”)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 ”,“边角边”)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SA ”,“角边角”)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AAS ”,“角角边”) 而在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除了可以应用以上4种判别方法外,还可以应用“斜边、直角边”,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HL ”, “斜边、直角边”).也就是说“斜边、直角边”是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有的方法,它仅适用于判别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这不仅因为全等三角形有很多重要的角相等、线段相等的特征,还在于全等三角形能把已知的线段相等、角相等与未知的结论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呢? (1)条件充足时直接应用 在证明与线段或角相等的有关问题时,常常需要先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而从近年的中考题来看,这类试题难度不大,证明两个三角形的条件比较充分.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分析寻找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1 已知:如图,CE ⊥AB 于点E ,BD ⊥AC 于点D ,BD 、CE 交于点O ,且AO 平分∠BAC .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___对. 分析:由CE ⊥AB ,BD ⊥AC ,得∠AEO=∠ADO=90o.由AO 平分∠BAC ,得∠EAO=∠DAO .又AO 为公共边,所以△AEO ≌△ADO .所以EO=DO ,AE=AD .又∠BEO=∠CDO=90o, ∠BOE=∠COD ,所以△BOE ≌△COD .由 AE=AD ,∠AEO=∠ADO=90o,∠BAC 为公 共角,所以△EAC ≌DAO .所以AB=AC .又 ∠EAO=∠DAO , AO 为公共边,所以△ABO ≌△ACO . 所以图中全等的三角形一共有4对. (2)条件不足,会增加条件用判别方法 此类问题实际是指条件开放题,即指题中没有确定的已知条件或已知条件不充分,需要补充使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解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执果索因,逆向思维,逐步分析,探索结论成立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 例2 如图,已知AB=AD ,∠1=∠2,要使△ABC ≌△ADE ,还需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填一个)_____. 分析:要使△ABC ≌△ADE ,注意到∠1=∠2, 所以∠1+∠DAC=∠2+∠DAC ,即∠BAC=∠EAC . 要使△ABC ≌△ADE ,根据SAS 可知只需AC=AE 即可; 根据ASA 可知只需∠B=∠D ;根据AAS 可知只需∠C=∠E . 故可添加的条件是AC=AE 或∠B=∠D 或∠C=∠E . (3)条件比较隐蔽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用判别方法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当边或角的关系不明显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作为桥梁,沟通边或角的关系, 使条件由隐变显,从而顺利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别方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3 已知:如图,AB=AC ,∠1=∠2.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全等三角形中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举例 一. 有角平分线时,通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图1:已知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 二、有以线段中点为端点的线段时,常延长加倍此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图2:AD 为△ABC 的中线,且∠1=∠2,∠3=∠4,求证:BE +CF >EF 三、有三角形中线时,常延长加倍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图3:AD 为 △ABC 的中线,求证:AB +AC >2AD 。 图3 A B C D E F N 1 图1234 2图A B C D E F M 1234A B C D E

练习:已知△AB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分别以AB 边、AC 边为直角边各向形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4, 求证EF =2AD 。 四、截长补短法作辅助线。 例如:已知如图5:在△ABC 中,AB >AC ,∠1=∠2,P 为AD 上任一点。 求证:AB -AC >PB -PC 。 五、延长已知边构造三角形: 例如:如图6:已知AC =BD ,AD ⊥AC 于A ,BC ⊥BD 于B , 求证:AD =BC A B C D E F 4图A B C D N M P 5图12 A B C D E 6图O

六、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四边形的问题转化成为三角形来解决。 例如:如图7:AB ∥CD ,AD ∥BC 求证:AB=CD 。 七有和角平分线垂直的线段时,通常把这条线段延长。 例如:如图8: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1=∠2,CE ⊥BD 的延长于E 。求证: BD =2CE 图8 八、连接已知点,构造全等三角形。 例如:已知:如图9;AC 、BD 相交于O 点,且AB =DC ,AC =BD ,求证:∠A =∠D 。 A B C D 7图1 234D C B A 110 图O

三角形角平分线部分经典题型.docx

1如图1所示,在△ ABC中,∠ A= 90°, BD平分∠ ABC AD= 2 Cm ,则点D到BC的距离为___________ cm. 2. 如图2所示,在Rt Δ ABC中,∠ C = 90°, BD是∠ ABC的平分线,交 AC于D,若CD = n, AB = m, 则Δ ABD的面积是() 1 1 A . -mn B. — mn C. mn D. 2mn 3 2 3. 如图,在△ ABC中,∠ C= 900, BC= 40, AD是∠ BAC的平分线交BC于D,且DC: DB= 3 : 5,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 。 4. 如图,已知BD是∠ ABC的内角平分线,CD是∠ ACB的外角平分线,由D出发,作点D到 BC3题题图和AB 的垂线DE DF和DG垂足分别为 E F、G贝U DE DF、DG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已知AB// CD O为∠ A∠ 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 则两平行线间AB CD的 距离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AD是厶BAC的角平分线,自D向AB AC两边作垂线,垂足为E、F,那么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DE=DF B 、AE=AF C、BD=CD D∠ ADE玄ADF 7. 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 是这个三角形的() A.三条中线的交点 E.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8. 已知△ ABC中,∠ A=80°,∠ B和∠ C的角平分线交于O点,则∠ BOC= ___ 。 9. 如图,已知相交直线AB和CD及另一直线EF。如果要在EF上找出与AB CD距离相等的点,方 法 是___________ ,这样的点至少有________ 个,最多有___ 个。 OEL AC于E,且0E=2

全等三角形几种常见辅助线精典题型

全等三角形几种常见辅助线精典题型 一、截长补短 1、已知ABC ?中,60A ∠=,BD 、CE 分别平分ABC ∠和.ACB ∠,BD 、CE 交于点O ,试判断BE 、CD 、BC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点M 为正三角形ABD 的边AB 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点B 除外),作60DMN ∠=?,射线MN 与DBA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N ,DM 与MN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3、如图,AD ⊥AB ,CB ⊥AB ,DM =CM =a ,AD =h ,CB =k ,∠AMD =75°,∠BMC =45°,求AB 的长。 4、已知:如图,ABCD 是正方形,∠FAD =∠FAE . 求证:BE +DF =AE . N E B M A D D O E C B A M D C B A F D A

5、以ABC ?的AB 、AC 为边向三角形外作等边ABD ?、ACE ?,连结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OE ∠. 6、如图所示,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BDC ?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以D 为顶点作一个60?的MDN ∠,点M 、N 分别在AB 、AC 上, 求AMN ?的周长. 7、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D 是底边BC 上的一点,E 是线段AD 上的一点,且2BED CED BAC ∠=∠=∠,求证2BD CD =. 8、 五边形ABCDE 中,AB =AE ,BC +DE =CD ,∠ABC +∠AED =180°,求证:AD 平分∠CDE F A B C D E O O E D C B A N M D C B A E D B A E B A

三角形、角平分线及练习综述

三角形单元复习与巩固 知识网络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了解三角形的边、高、中线、角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3.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来确定三角形的外角和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 4.会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多边形的边数、角度数、外角度数等; 5.掌握多边形内角和性质的应用. 重点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 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镶嵌问题,它综合运用到多边形内角和以及正多边形等知识.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三角形的有关的概念 1.三角形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上的公共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

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注意:通过三角形的定义可知,三角形的特征有: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③首尾顺次连接. 这是判定是否是三角形的标准. 2.三角形的表示方法:“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3.三角形的分类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①三边关系性质: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反应了任意三角形边的限制关系. ②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 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 注意:①这里的“两边”指的是任意的两边. 对于“两边之差”它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一般地取“差”的绝对值;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具体应用. 知识点二: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注意: ①三角形的高线是一条线段; 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三条高的交点也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三角形的外部,一条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三角形外一点;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恰好是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另一条在三角形的内部,它们的交点是直角的顶点. ③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注意: ①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 ②三角形的每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③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20全等三角形中的角平分线-学生版

全等三角形中的角平 分线 中考要求 知识点睛 板块 考试要求 A 级要求 B 级要求 C级要求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会识别全等三角形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判定和 性质,会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面积相等. 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常用到以下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常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常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常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的不等边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要想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找出对应的元素是关键.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 边角边定理(SA 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角边角定理(A 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 边边边定理(S 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角角边定理(A AS ):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斜边、直角边定理(H 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运用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两直线垂直等问题,在证明的过程中,注意有时会添加辅助线. 第十讲

例题精讲 奥数赛点:能通过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间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相等是几何证明的基础. 与角平分线相关的问题 角平分线的两个性质: ⑴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⑵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它们具有互逆性. 角平分线是天然的、涉及对称的模型,一般情况下,有下列三种作辅助线的方式: 1. 由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 2. 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角平分线的垂线,从而形成等腰三角形, 3. OA OB =,这种对称的图形应用得也较为普遍, A B O P P O B A A B O P 【例1】 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 D ,且3OD =,求ABC ?的面积. 【例2】 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点,已知BAD CAD ∠=∠,BD CD =,求证:AB AC =. 【例3】 如图所示:AB AC =,AD AE =,CD 、BE 相交于点O .求证:OA 平分DAE ∠. A D O C B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