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叙事研究

如何开展叙事研究
如何开展叙事研究

如何开展叙事研究

教育大体上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讲道理,一种是讲故事。前者是数理学科经常使用的方法,后者则是人文领域习惯应用的招术。两者各有短长。讲道理,逻辑性强,思维深刻;讲故事,情节精彩,感人肺腑。教育也好,教学也好,只讲道理是不够的,还要关注情感、态度、世界观,因此也需要讲故事。叙事就是讲故事。

科学研究一般也分为两种形式: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理论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现象或事实的收集整理,寻找其中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所说的理论。行动研究则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记录和思考,以衡量行为的好坏、对错、善恶,它是对实践的拷问与追究。理论研究思维缜密,符合逻辑,而行动研究则有真情实感,便于实践。教育问题更多的不是“明白不明白”,而是“感动不感动”,因此,教育研究应该更多地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叙事研究就是行动研究的主要形式。

一、叙事研究的核心内涵

最近几年,叙事研究的概念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教育叙事研究更成为中小学教师有言必称的新词汇。但是,至今为止,叙事研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准确的定义。为什么?我想,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希望用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来定义行动研究,结果怎么说都觉得不合适。

什么是叙事?叙事就是讲故事。研究行为可能采取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盯人战术”,用现场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很不好玩,因为行为转瞬即逝,观不胜观,观察一个人还好办些,观察一个班级就“何其难也”了,何况,现场观察还可能干扰行为主体,使行为变得不自然,不本真。另一种方法就是研究故事。故事是对行为,乃至于一系列行为构成的事件的“言语化”表现。叙事研究是对言语化的行为或事件的研究。

相对于理论研究的科学性而言,叙事研究强调与人类经验的联系,并以叙事来描述人们的经验、行为以及作为群体和个体的生活方式。叙事强调的不是逻辑规律,而是经验的意义。它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意义,主要通过对“言语化”的故事、口述、观察记录、日记、对话、传记等的思考与研究,来逼近行为和事件本身,发现并昭显其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叙事研究的“故事”不是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事,而是浸染研究意识的故事。在这里,研究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没有研究意识的“故事”,只是对事件的简单回放,顶多是一种情感的发泄。在“意义”的关照下,经历就可以变成能够“传染”这种“意义”的故事。赋予经验以意义的过程,就是叙事研究的过程。简言之,讲你认为有意义的故事,

就是在进行叙事研究。当然,“讲有意义的故事”不是叙事研究的全部,尽管叙事本身是经验呈现的最佳方式,“听出故事的意义”是叙事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另一部分,研究者还需要理解故事对他人及社会问题的意义。这样一讲一听,使本来平凡的生活呈现出教育意义的色彩,这种意义色彩又鼓舞生活者去创造更加有意义的生活,也许,这就是叙事研究的核心内涵吧!

二、叙事的研究的教育蕴意

人的大脑装两样东西,一个是理论,另一个是经验。而且,人的经验基本上是故事经验,人在不断地创造经验,而且不断地把经验组织成故事。因此,我们相信,研究人的最佳方式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在记录经验的同时,撰写有关经验的阐述性故事。写得好的故事接近经验,因为它们是人类经验的表述,同时它们也接近理论,因为它们对叙事者和读者都有教育意义。教育不同于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实施是单向的,工程技术的答案是唯一的。但是,教育的走向的多维的,教育的结论是弥散的。为什么?因为教育的主体是人,人是有情感的,人的行为是多变的。教育的首要问题往往不是明白不明白,而是感动不感动。叙事研究行走在科学与人文这两极之间的一个中间道路上,它兼容道理与人情。叙事研究的成果不仅是明白,更多的是感动。叙事研究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有效方式,它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在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研究充满生活性质的教育理论,通过对教育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叙事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一)反思自我的教育行为

当“我”叙述“我”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的灵魂就在“叙述”的过程中经受着“思考”或“反思”的鞭打,“我”或感到兴奋,或感到羞耻,或感到振奋,或感到伤心。叙事的第一作用就是再一次触及一下自己的心灵。讲故事是一种比较有用的反思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个别事件进行反思,尤其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我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当“我”这样叙述“我”在自己经历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时,“我”已经在收集研究资料和解释研究资料了,“我”已经踏上了奇妙的研究之旅。

反思使教师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在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反思使教师告别屈从于外部“权威”、听命于别人“指导”的时代。有人说:如果不进行批判反思,生活在当今就是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不反思就会认为做事的方式总是划分为正确的方式和错误的方式,而对与错是由专家给我们规定好了的。我们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事的意义,获取行动的议程,于是教学就成为实现别人思想的一种行为。

我们这里所说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或对过去经历的“过电影”,而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研究方法,一种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途径。反思,指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对自己经验的总结与提升,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个性、乃至于专业发展水平。

(二)揭示隐性的教育思想

人都有思想,教师都有教育思想。只不过教师的教育思想往往“隐藏”在教育事件背后,只要教师将其抽象出来并加以表达,教育思想就可以“闪亮登场”了。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如同形与影一样密不可分。只不过,实践是清晰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思想往往模模糊糊地紧随其后。教师应该通过对教育事件的言语化、文本化揭示经验和实践的意义。教育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拨开事实的迷雾,发现隐藏着的或紧随其后的教育思想。经过这样的揭示,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的教学行为竟然隐藏着那样深刻的教学观念。在叙事反思的照射下,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与观念都就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使教师专业发展成为现实

教师的叙事研究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为教师开辟了一条专业发展的新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做研究型教师。但是,传统的教育科研往往使教师望而却步。教师的教学经验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真正的理解和观念是从一个人自身的经验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教育叙事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教育叙事研究将使日常教育经验的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方式。叙事过程本身是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达到内心世界改变的过程。它的深刻性、情感的丰富性、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冲击性,是传统科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教育叙事研究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通过教育生活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教育叙事探究的本质在于寻找一种合适地呈现和揭示生活经验乃至穿透经验的话语方式或理论方式,为普通教师、学生以及其他读者提供一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的生活语言风格的研究文本。经验不会自动成为自我的财富。我们看到有的教师工作了几十年,并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不是说没有经验,而是他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经验,让经验随着时光像水一样从自己的手指间流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毫无价值。自身经历、经验或实践并不会自发转变成人成长和发展的资源。有意识的反思、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中介。当我们对着教学经验宝库说:“芝麻,开门吧!”你是否知道,打开宝库大门的钥匙就在你的手中,那就是反思。

三、叙事研究的最好载体

瞬息万变、光怪陆离的教育事件能凭借叙事变成可以交流的文本,可以感受的情境,可以让人通过事件的表面发现其隐藏的内涵,可让后来的事件找到“前车之鉴”。

教育叙事研究有何特征?对此已有不少人提及,如“意义诠释”、“现场感”、“故事性”、“研究具体的人物或事件”、“特殊主义的研究取向”、“差异性”、“方法论上的人种志”、“归纳”、“深度理解”等。我国学者施铁如从学校教育研究的角度提出,较之传统的规范方法,叙事研究具有资料的深刻性、意义的诠释性、假设的后成性、过程的对话性等特征。(施铁如:《学校教育研究导引:方法、思路与策略》,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根据国内外各家的论述,可以对叙事研究归纳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让事件变得可以表达

教育事件瞬息万变的流动性,教育智慧躲在事实背后的隐藏性,使得教育信息传播与交流难以进行。教育叙事则把教育事件言语化、文本化地显现出来,这就使教育研究可以在异时异地进行。通过真实地描述教师或学生教育生活的状况,循着现象学所指明的路径,使叙事者回到生活的现场,“面向事实本身”,重新唤起原初经验,从而找到自我。通过聆听或阅读也使他人如临其境,体察事件的细节和矛盾,领悟事件蕴涵的教育思想。

(二)让事件携带被忽视的情境

教育事件都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境之中的,没有情境教育事件就会变得模糊不定、模棱两可。同样是指责,在情投意合的情境下可能成为切肤的关怀,在互相猜忌的情境下可能成为恶意的攻击。教育理论的宏大而周全,也只有在植根于具体的教育情境时才能显示它的美丽。叙事者和研究者的价值判断、好恶褒贬和情绪情感倾向,也只有在张扬情境的审美体验、审美愉悦的时候才能互相感知。

(三)让事件后面的蕴意现身

教育的本义往往藏在事件后面,而且越是高超的教育,越是躲在后面的教育,人们常用“润物无声”描绘这种教育艺术。只有教育叙事研究才能帮助教师、学生甚至研究者本人审视、辨别乃至发现蕴藏在事物后面的或不够清楚的事情,把蕴涵在其中的新意义彰显出来。教育叙事研究往往使人“眼睛一亮”,一下子发现过去忽视了的、表面上琐碎实则蕴涵重大意义的东西,使习以为常、平淡无奇的学校生活重新焕发全新的美感和丰富的意味。叙事者和研究者负载的厚重的价值观色彩,往往从教育生活的“故事”中得以发掘。

(四)让事件引导后面的事件

教育叙事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学生或研究者自己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而不是满足于叙事本身的生动或“好玩”。叙事研究不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而在于“重述和重

写那些能够导致觉醒和变迁的教师和学生的故事,以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让事件引导后面的事件,完善后面的事件,是叙事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四、叙事研究的操作要点

叙事研究的实质是用言语形式显现教育生活事件,在叙事过程中“感悟”自己,影响他人,共同探究事件后面的真理。叙事研究是一种生活化研究,目的是形成教师的研究生活,因此,叙事研究不可能有严格、固定的程序。叙事研究大体上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用问题挖掘故事

有“事”可叙。寻找自己的教育故事,是开展叙事研究的第一环节。可以说,中小学教师不缺“事”,他们几乎天天、时时都在经受教育事件的考问。中小学教师缺的是研究意识,他们总觉得日常的教育生活琐碎凌乱,“无事可叙”。所以,要想让老师们有事可叙,首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然后,再针对问题进行回顾与反思,再组织自己的教育故事。

1.摆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0公里”、“起跑线”,问题意识是最基础的研究意识。带领教师摆问题,寻找自己面临的问题与困惑,是引领教师走上叙事研究道路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迈出的一步。问一问广大的中小学教师,谁没有满肚子的牢骚?谁没有一大堆问题?尤其是在经济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教育处在思想观念改革的前沿,全社会的眼睛都盯着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得教师心理压力倍增,思想问题、观念问题、方法问题,层出不穷。

在组织大家摆问题的时候,引领者的研究意识最为重要,不能为摆问题而摆问题,是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摆问题。摆问题不能漫无边际,不能把摆问题变成发牢骚。为此,需要把握好方向。最好的办法,就是实现准备好典型发言,对发言中要摆的问题进行筛选。应该把问题限制在教育教学问题的范围内,限制在中小学教师研究触觉可达的范围内,而且,越是细节的问题,越是容易研究和解决。

2.梳理问题

在摆问题阶段,被激活了的思维是发散的,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到,问题有大有小,有的是在学校教育范围内能够解决的,有的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时,引领者带领大家对问题进行梳理,非常必要。首先,把超越教育的问题先放在一边,把属于教育内部的问题按类别放在一起。。

3.针对问题回顾反思,开展教育叙事

通过摆问题和梳理问题,大家普遍树立这样的意识:教育就是问题,教育就是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发达大家针对问题进行回顾与反思。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你对这样的问题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吗?你对这样的问题采取过哪些行动?效果如何?

当然,几乎每个教师都不是对问题“束手无策”,他们都应对过类似的问题,都积攒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小策略。有山就有路,有水就通船,方法总比困难多。通过短暂的叙事交流,不但总结了经验,增强了信心,还感悟到一种方法,寻求到一条道路,就是合作交流使人变得聪明,叙事研究使人增长才干。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寻找自己的教育故事时,往往还会受自卑心理的阻碍,认为自己的经历“平淡无奇”,甚至“羞于启齿”。要向教师传递这样的思想:教师叙事的实质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研究方式,行动方式,教师“讲教育故事”的实质是以“公开”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教育感受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二)好故事的文本化表达

叙事研究的关键是“叙”,而不是“研”。研究个别教育事件(个案研究)对问题的解决不是没有作用,但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叙事研究的巨大作用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它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改变一个群体的生存方式,可以打造一个学校的研究生活。如果一个教师总能用教育的眼光审视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群体总能把这种审视互相表达,交流共享,那么,我们的教师在新的问题面前就将展现一种新的姿态。这种“姿态”对问题解决的作用无疑是“核裂变”式的。这恐怕是叙事研究,乃至于所有“草根研究”的根本目的。因此,办班研究也好,校本研究也好,都应该把“叙事”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教育叙事中的“事实叙述”与“意义诠释”都离不开语言,所以有的研究者把叙事研究称为“语言取向”的研究。语言表述是在叙事者广泛收集各种素材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应用语言形式表达教育事件是叙事研究的重要环节。怎样写好自己的教育故事呢?

1.故事要真实

“教学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教育实践,在写作时,虽然可以真实的教育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选材、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要讲清情境和情节。教学叙事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它必须相应地显示出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而且教育情境是解读教育事件的钥匙,不可脱离情境评论教育事件的得失优劣。讲故事总得讲述某个“事件”。这个事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偶然的变化,一个不确

定的波折,这种起伏与跌宕构成故事的情节。正因为它是日常生活的波折、起伏、跌宕,它才显得曲折、委婉而动听、可读。

2.故事要典型

注意所叙述的教学事件的典型性,体现“有效教学”的相关教学理念,有较强的说服力。教学叙事可以反映教师以自己的方式化解教学事件之后获得的某种教学效果,也可以反映教师忽视了教学事件之后导致的某种教学遗憾。教育叙事,要凸显故事的“结构”。所有的“结构”都可以归结为一点,就是“意义”。要求一个故事有“结构”实质就是要这个故事有“意义”,让人听了故事以后能明白某种道理,当然,这些“教育道理”、“教育理论”只能隐藏在故事或事件的背后,即用“藏而不露”的方式表达某种关于教育或人生的“道理”。

3.故事要“修饰”

在叙述“教学事件”时,可以使用文学上的“描写”方法。如,采用“深描”的手法,即比较详细地介绍教育问题或教育事件的发生与解决的整个过程,留意一些有意义的具体细节和情境,在叙事研究的报告文本中引入一些“原汁原味”的资料,比如学生的作品,学生的日记,某位学科教师对这位学生的评价,隐藏在学校建筑中的语言,等等。这种“深描”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且富有“情趣”。

(三)好故事的意义共享

教育叙事是专门讲给他人听的,教育故事不能“藏之深山,束之高阁”,更不能作为隐私,拒绝他人。叙事研究只有在叙事人交流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发生。所以,教育故事“发表”了才有价值。在办班式集中研究的场合,更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强化交流共享这个环节。

1.“发表”的第一种方式是讲述

要创造有利于教师发表自己教育叙事的氛围和条件。有两种情况需要注意。一是在熟人中间,如在本校老师面前,有时发表自己的叙事有些不认真,这时活动组织者应该强调研究的意义,强调研究活动的严肃性。二是在生人面前,如参加跨校跨地区的研究活动,大家互不认识,都不敢贸然发言。这时,研究活动的组织者就应该把会场的气氛搞得轻松一些,如做做游戏,表演一些歌舞,展示一下自己的才艺。等大家熟悉了再切入正题。

2.“发表”的第二种方式是“出版”

这里所说的“出版”指用文本的形式公布。方式又有多种。比如,办班前就要求学员写一篇教育叙事文章,提交给研修班的组织者。在学员报到时,活动组织者就可以把印刷好的

“教育叙事研究集”,发给学员。这样即可以把研修活动提前至报到前,又可以开发本地的教育资源,为研修活动准备好素材。

在研修班期间,可以用建“风采园”的形式“出版”学员的作品。这样,使学员的叙事文章或研究成果能更广泛地交流,又创建了研修的班级文化。

3.“发表”的第三种方式是“开博”

把网页技术与BBS技术的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博客技术给人们交往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博客使发言、表述、对话、交友变得轻松容易。它一出现,就被各界的“博客”们广泛使用。网上博客是发表教育故事、教育主张的最好平台。它的第一个优点是,快捷,不论天涯海角,都能即时对话交流;第二个优点,节约,如果不考虑硬件,它的应用几乎是零成本;第三个优点,海量,它容许参加者的数量几近海量。但是,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因为它的虚拟性,使网上交流难以受道德法律的约束,给一些营私牟利之徒乘虚捣乱,也使信息的真实性很难保障。因此,博主加强对网页的管理,注册教育博客采用实名,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叙事之教育心得体会

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心得体会 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核心的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然而现今,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讨厌学习,不善学习。一谈起学习就焦虑不安。特别是应考这根指挥棒在牵着 教师与学生的鼻子走。使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以致教师 与学生在精神层面都得不到那种学习快乐的享受。但现实总归是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不是我们教师个人所能改变的,那唯有的,我 们只有改变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使我们的教学 变得更轻松,令人最满意,工作更有效.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一个有效教师?“有效 教师”总是那些学生感到“值得信赖”的教师。“可信任感”有助于创造 一种轻松的、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能够帮助他们获得 成功。“教师们通过坦率、诚实的师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而不是通 过教师的地位或学历证明,这些只有在学生认识到时才有用。” 有效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 喜欢的教师,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取决 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 个热情的教师;一个对学生满怀期 1 望的教师;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对于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无 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都是通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 念而表现出来。所以通过《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的心得一是认清 我们真正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可能在讲话中, 我们会流利地运用着“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继 续着早已习惯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通过学习,教 师的这种积极性与创造性被激活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具体化为 教师可以理解并付诸于实施的行为。 通过对《有效教学》的学习,我知道了书中有很多直接关注教师如 何有效地备课、讲授、提问、激励等日常教学行为。书中对教师在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 提问、如何有效地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主动学习,尤其努力叙说。这些策略使教师不再需要用物质刺激和奖惩的办法迫使学生去 学习,教室变为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完全符合以人为本的

工作报告之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研究报告 【篇一: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二中 一、导言 我校(店镇第二初级中学)是一所山区学校,2007年8月份又合并了辖区六所小学,成为了一所九年寄宿制学校。为了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巩固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一直不断的寻求和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活动。2007年鉴于全体教师已有了相当的课改理念,教学行为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我校通过研讨又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这一课题。经过理论学习、各种形式的教研实践活动、成果展评,全体教室都得到了相应进步与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活动对我校师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推进了我校的课改步伐。 了大量的小学寄宿生,学校管理难度相当大,加上师资相对紧缺,小学部教师年龄偏大,疲于料理学生生活,对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及教科研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大量的小学寄宿生,学校管理难度相当大,加上师资相对紧缺,小学部教师年龄偏大,疲于料理学生生活,对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及教科研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2、新课改启动已经好几年,广大教师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新课程理论,有了研究的基础。“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的研究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课改的主阵地在课堂,学校的教学活动主要靠这一组织形式实现。目前我们课改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教师拥有先进的理念,但不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我们认为,进行课程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根据新课程理念,改变教师的低效教学行为,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衡量这次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

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

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和特征 教育叙事研究是作为质的研究方法而进人教育领域并为学者所接受和认可的,厘清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特点,认清教育叙事研究的局限性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合理地选择教育研究方法 1、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叙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诗集》和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因此“叙事”在文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分析资源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研究则是质的研究运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教育”是土壤,“质的研究”是方法论。质的研究将使教师不仅获得有意义的职业生活,而且会改变教师的存在方式。 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教师的叙事研究所叙之事就是教师的故事,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它是真实的、情境性的。这些生活故事胜过任何说教,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教师的叙事研究由解说者描述的,解说者其实就是研究者,它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研究教师的人;研究者解说的是教师的故事,故事的主线和研究者的分析交叉出现,使所叙之事通过研究者的解读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的兴起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从17世纪起,教育研究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进,试图去寻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中立的标准,主张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用数学工具来分析世界,以精确化的语言来描述教育事实,目的在于确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把教育科学。 教育叙事研究以其故事性、实践性、反思性的特点,为中小学校的教育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不仅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迎合了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况且,教育叙事研究也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教师关注自己的教育实践,关注日常的教育生活,在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探索教育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育规律。显然,这种教育叙事的方式,对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育行为模式以及思维模式等,都有积极的意义。 2、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兴起的原因。

浅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是最初接受的基础教育。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大于其他教育的原因就是对孩子性格,基本认知,思维习惯,生活习惯的定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或者被扭曲,父母认为学习是孩子的全部,忽视孩子独立性人格塑造和培养,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及塑造完整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对策 教育状态有三种,首先是家庭教育,其次是学校教育,最后是社会教育。这三种教育混合起来产生对孩子的影响力最大。然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对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 父母是自己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肩负着对孩子教育的重任。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兴趣、爱好、习惯等个性特征,都将给孩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的甚至成为孩子终生效仿的榜样。尤其是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和道德标准,处世方法和处世原则,长期对孩子的耳熏目染,一旦被孩子认可或接受,是很难改变的,家庭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其子女一生的成长。有人说,孩子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前途的收获。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教子成才,但是如何对孩子施行家庭教育却知之甚少、方法不多,亟待提高其作为家庭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与教育能力。 (二)家庭教育贯穿于孩子成长始终 人生的开始要经过四个时期,第一是幼儿时期;第二是童年时期;第三是青春活力期;第四是青年成长期。这四个时期都始终贯穿着家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报告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2?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简单地说,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故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 二、研究目标 1 ?探究基于导学案下课堂教学案例的特征和研究方法 2.通过案例研究,改进和完善导学案教学的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特征 2.导学案下的教学案例的行动研究方法 3.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通过参考、阅读、借鉴相关文献书籍,研究设计更符合本学科课堂教学特点的教学案例。 2.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际,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课堂观察,确立主题,开展案例分析研究,整理教学案例资料,撰写论文,并把好的经验进行推广,完善“导学案”的教学设计和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成果,成果形式为论文。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实验情况,总结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提炼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 五、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 形式完成 时间 负责人

基于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论文 子课题六:基于以学定教理念的导学案设计的研究 一、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这里的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学生对新知的情绪状态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而“定教”,就是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以学定教”是以学生为本,以科学高效的学法作为确定教法的根本依据,面向每个学生,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让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 2.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导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导学案的编写是教师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从教师备课的角度来看,编写导学案是一种创造性劳动。 二、研究目标 1.提高教师导学案的设计水平; 2.促进教师工作中的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基本要素:问题设计、情景设计、教法设计及多媒体使用设计 基本结构:教师寄语、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评价 2.导学案设计常见流程和方法 3.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 4.课堂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研究过程、方法 1.调查阶段。2012年1月-2月

小学教育叙事研究3篇

小学教育叙事研究3篇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以来,在教育领域受到广泛关注。90年代末,教育叙事研究引进我国。由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推动,教育叙事研究迅速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教育叙事研究,仅供参考。 小学教育叙事研究一: 纵观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谁创新,谁就进步,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最终不打自夸,可见创新教育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根椐本人数十年的教育经验,数十年的工作心得,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个人教育工作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

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班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可击千层浪,在实行创新教育模式后,课堂内就不像以前那样呆板,纯粹的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甚至有时可能看到学生在睡觉的不协调现像,而现在课堂气氛热烈,学习氛围浓重。学生都愿意学习,都愿意共同探讨趣味十足的课本知识,记得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有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她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教育叙事研究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特征 (l)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动研究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关于质的研究方法,陈向明的定义是: 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由于教育叙事研究属于质的研究方法的范畴,因而具有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具有自然情境性、研究者的自身工具性、自下而上的归纳性、对事实的解释性和建构性等。 (2)教育叙事研究是行动者直接融入并成为主体的研究。

在教育叙事研究中,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通过自身长期在教育教学的实际生活体验中,在与对象的直接互动与实际交往中,发生了各种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学事件,对这些事件,教师们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而获得一些见解或解释性的意见,这就是行动者自身作为主体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动研究。 (3)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从教育实践出发,从校园生活出发,从真实教育事实出发,从自然教育情境出发所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显着特征在于“实”,它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实事、实情、实境和实际过程所作的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对事实或事件的解释性意见。 (4)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反思性研究叙事研究的根本特征在于反思。 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离开了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 (三)如何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l)要勤于学

浅谈叙事研究的方法

浅谈叙事研究的方法 襄樊三十四中学陈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传统的教育观、学校观、师生观、均受到严峻的挑战。我们过去已习以为常的东西,都要在新的尺度下重新加以审视,予以取舍。现代教育研究提倡的叙事研究,是为了接近教育时空中发生的各种真相。因为在其中,有着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声音与经验,它们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变化万千的教育事件,而这些事件的流动性及其复杂意义常常只有通过叙事方式才能表达出来。叙事研究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生活(如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人们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尤其是对事件中个人“生命颤动”的揭示。教育这门学科和哲学、文学不同,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和经验息息相关。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零散且日常的经验和运作形式,这些日常经验是否一定会遵循某种理论规则进行?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必须寻找适当的方法来呈现它。叙事研究由于与人们及其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使得它很容易成为研究者(教师)在改革研究中驾轻就熟的方法或工具,并发挥传统实证方法难以起到的深层作用。它提示人们在重视教育理论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育实践者以经验方式对教育的主动参与。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教育研究活动。① 二、教师为什么要做教育叙事研究 由于近年来教育界都在提倡教师要成为教育研究者、教学反思者、行动探究者等,教育叙事研究便日益受到关注。相对于以往的科学化研究而言,它更强调与人们教育经验的联系,并通过故事叙述来描述人们在自然情境下的教育经验、教育行为以及作为教育群体和教育个体的生活方式。因为叙事研究者相信,人类经验基本上是故事化的,换句话说,人类生活在故事之中并且是“讲故事的生物”,进而他们认为,研究人类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理解人类经验的故事性质,接着去记录教育经验故事,进一步写下其教育经验的解释性故事。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它所致力的不再是抽象的、普遍的原理性概括,而是在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生活现实基础上,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传记、书信以及文献分析等,来逼近人们的教育经验和实践本身。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的描述,去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展示教师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重新关注研究对象的“局部丰富性”,“重新恢复”理性思维,从而发掘出教学行为中的问题与意义,促进教师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提升自己,由此带来教育问题的解决和整个教育理念的升华。 三、教师在做教育叙事研究时需要注意什么 事实上,自从教育叙事研究被引入教师教学研究以来,它确实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感悟,教师运用这种研究方式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并不是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的实践与思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翟厚岚摘要:教学案例研究正越来越多的用于教师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在多年来,以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学手段的物理教师专业化培训和集体教学研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撰写物理课堂教学案例及面向物理教师的培训授课活动,课题组对大量物理课堂教学案例作了较为深入的梳理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案例的含义、课堂教学案例的建构、课堂教学案例的撰写、教学案例的解析与评价、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类型等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将我们课题组研究的成果做一个阐述。 关键词:案例研究;课堂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建构;教学案例的分类 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由于它具有描述现实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和特征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地、全面地理解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因此,物理教学案例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一种方法或作为教师培训的一种教学手段,近年来被广泛的采用,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么,物理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大家熟知的案例研究有什么不同呢?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已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学、法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通常是发生在当代的、研究者对相关因素无法进行控制的一类事件。从研究方法来看,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它可以从事实资料出发,通过对实证资料和研究主题的理解,或者用已有的理论为参照,建构一个解释模型。把事实资料和模型相对照,如果它们相互匹配一致,这个理论模型就构成了对案例的解释。就此而言,实际的案例研究方法追求完整地、忠实地再现实际发生的事件,要求事实资料的准确性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包含了对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案例具有典型性,案例可以给人们一定的启发和思考,当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案例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够对人们有所借鉴。

雕幼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专题讲座教师学习心得

雕幼《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专题讲座教师学习心得 邵丽娟:今天听了居老师对于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讲座,对其研究方法和写作方法有了更加内化的思考。我们一直会说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可事实上究竟了解多少,其实若是解释也说不清。现在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看法,不管是哪种写作方式、格式的不同,有几点是其共通的,那就是首先教师选择的这件事情或者这个片段要有教育价值或研究价值,可以给人产生共鸣、借鉴或思考,其次要真实的事件,教师要有自己的分析与想法。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经常观察孩子,经常把对那些一闪而过的“火化”记录下来,慢慢就会积累自己的素材与经验。 赵红霞:这次的培训内容了解教育案例和教育叙事研究,非常实用,对我的实际工作帮助比较大。通过学习,我可以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孩子,撰写教育案例。这次的培训方式也比较特别,先是理论学习,接下来欣赏一些教师写的优秀教育案例,让我更加透彻地知道如何写教育案例。 邹益金:《教育案例、教育叙事研究》学习心得:教育叙事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平常听教育论文比较多,这次学习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新的学习点。《一场体育活动引发的争议》让理论与实际想结合,了解到了何为教育叙事,对其中包含的基本要素也有了大致的了解,我觉得就是说事情,参议论,加教育理念。对今后的写作很有帮助。 沈洁叙事研究心得:叙事研究不仅仅是教师讲故事和写故事,而是研究的手段和方式,研究是叙事的目的。因此,增强研究意识,未研究无叙事,在叙事中研究,是教育叙事研究的核心要求和意义所在。作为教师一方面要改革自己长期积沉的,传统的教学习惯和行为,另一

方面要改变自己习以为常、见惯不惊的观察视觉,经历新的教育行为改革和新的观察发现,才能发现新鲜的,令自己有所感动、触动、甚至震动的有研究价值的故事。 张霞:教育叙事研究就是教师讲自己的教育故事,那这个故事讲得如何引人入胜、如何给人以启迪,就要我们教师在平时对孩子进行观察的时候细心加慧心,加上自己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平铺直叙的事件记录。我们老师总会说不会写,不知道写什么,感觉无从下手,其实好多好的案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有时我们没有发现,或许被我们繁忙的工作掩盖了;或许被我们的牢骚淹没了;教师要有慧心和慧眼,这样我们才能发现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同时需要我们多静下心来听听孩子:从孩子的言语、行动中审视我们的教育行为,让自己能在孩子的发展中获得发展。 顾婷嫣:这已经是第二次进行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这次学的是教育叙事研究,我觉得这一次的学习内容更符合我们老师的需要。因为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工作中运用的更为广泛,也更为实际和便于记录。但即使是这样,我也觉得要写好叙述研究还是一样需要理论学习的,这样才能具有更好的理论支撑,使教育叙事更具有可学习的、借鉴的价值。 景小卫:通过学习,让我对以往的教育叙事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受到了一定启发,我们自己撰写的故事主题以经验性故事、成功的故事多,反思性、启发性和失败性的故事少。教师要把自己作为幼儿群体中普通的一员对儿童进行观察,改变自己见惯不惊的观察视觉,发现令自己有所感动、触动的有研究价值的故事,另一方面观察自己的行为活动对事件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在叙事中要将自己作为故事角色,进行自身教育行为状态的叙述,增强反思的有效性,注重反思行为背后的动机、理念、问题解决的策略,从而提升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改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小学部是,支教教师多、学生基数大,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小学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历时五周,教师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教师都能认真地对待。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1.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1节课,都是真真实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虽谈不上“清水出芙蓉”,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的自然美,为我们了解我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而可靠的依据。 2.尽力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二十多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听不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平等对话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尝试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

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 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后与教师交流反思中,我们发觉许多教师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学目标,而工整抄写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也大多是从教参上摘抄下来的,课堂教学仿佛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老师提问过多,学生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 2.基础教学不扎实 在教学中,有个别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抓的不扎实。教师对于字词的学习流于形式,只是读了,但抓的不透,低年级应注重解决“泡泡”中的问题,教师重点不明确。同时在引导学生评价时,让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不至于让学生失去自信心。 四、应对策略 (一)、找准制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 全面、科学、恰当的教学目标,在制定上要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三个基本依据”,即依据课程标准对学段和知识领域的总体要求,依据教学资源特点和教师的理解,依据对学情的了解;“三个必要思考”,即思考知识学习的规律,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思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之一

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之一 这个案例是一个为了一个女孩写的,我在这里引用阿汤老师的一段话:“有老师问我,你为虔虔写手记,当有一天她自己看到了这些会怎么想,其实我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也猜想不出这孩子的反应。不过,我在考虑是否将这些关于虔虔的手记让她父母看看。呵呵,我也不知道她父母会有何感想。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只要我在做。只要孩子有所进步。做老师的就无愧与心了。” 这样对一个学生进行的连续的记录,其实这个女孩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非常关心她的老师。同时在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性,因为这样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叙事报告中看出自己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女孩 生活背景: 虔虔,一个可爱的女孩儿。白净的脸上嵌着一双大眼睛。齐耳短发,看上去特有精神。一身干净的衣服,感觉就是一个生活在温暖家庭里的女孩子。 妈妈,一个干练的女人,一个见过世面的女人。在电台工作,负责点歌栏目。对教育孩子的理论掌握得一清二楚。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与无奈。 爸爸,一个对工作热心的人。虽没有见过面,但是从与妈妈的谈话中我知道他对孩子的教育是民主型的。爸爸在杭州工作,通常一个星期回来一次。遇到特殊情况也许一个多月都回不了家一次。但是与女儿的交流从没有中断过。 爸爸和妈妈都不是本地人,因此周围亲戚没有。孩子是妈妈一手带大的,爸爸长期在杭州工作。家庭缺少与朋友间的交往,亲戚间的串门。让孩子的生活圈子非

常小,接触的人和事少。平时不怎么喜欢与同龄人交往,但是在妈妈单位喜欢与阿姨聊天,且能说会道。 学习背景: 我看了她的成绩报告单。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59,数学:61。各科的成绩均为“待合格”。作为老师马上明白了这个孩子的平时学习成绩。 听虔虔妈妈叙述:孩子对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每次回家作业,总是在妈妈的催促下潦草完成。字写得不好看。对自己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不愿意去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与同学交往。上课能专心听讲,但是几乎不举手回答。老师似乎也对她失去信心了。 我们的交流: 现在换了一个新环境,对孩子来说也许是好事情。在新的环境里,大家不知道她过去的表现。也许会重新树立起对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双方现在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有兴趣地去接受新事物。让新环境带给她一个全新学习信心。重拾学习的兴趣。家校要进行密切地联系,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一次作业记录 1 我通常有个习惯,就是让学生将当日的回家作业记录在专门的一本作业本上,我们称之为“家校联系本”,如果我发现学生有在班级里的闪光点与缺点是时,我可以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记录在上面,这个就作为我和家长沟通的桥梁。也是我们了解、教育孩子的最简便的渠道。 这天我也照例要求学生将作业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我担心这个新来的学生不会记录,于是我走近看了看。字歪歪斜斜且不说,在20个长用字中,这孩子一共错了6个。“预、划、圈、遍、解、释”这几个字中,不是偏旁交换,就是声旁写错,要么漏点加撇。我一看就知道,这孩子语文基础并不好,平时没有注重语

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现状浅析

幼儿园教师课程实施现状浅析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是课程理论和实际进行沟通的桥梁,是调和课程实施诸影响因素、平衡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关系的中介。现实中总有一些因素影响着课程实施的效果,比如,国家的课程实施的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门的课程意识、学校自身的教育气氛、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家长的态度,等等,都会使课程实施变得复杂多变。所以,课程实施就是在众多复杂性中求得平衡,系统考虑影响课程实施的现实因素,最大可能地发挥每一个因素的功能,以期产生最大功效。 二、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教师课程目标的制定现状 (1)幼儿园教师课程目标制定具有明显倾向性,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不平衡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对知识的整体意识不强,将语言、科学、艺术、社会、健康五大领域拆分开来,重视幼儿知识,对幼儿良好习惯和兴趣的培养等其他方面的发展较轻视,忽略了幼儿的实际需要,将小孩子的世界变成一个个模块。 (2)幼儿园教师制定课程目标依据单调,幼儿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制定课程目标时不会再园长的要求下结合幼儿所需灵活制定目标,随机应变的能力差,幼儿的主体意识不强,对幼儿的年龄特点的需要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幼儿园园长意志严重,幼儿教师没有站在更有利的地位去表达制定课程目标的一些意见 2.幼儿园教师课程内容的选择现状 (1)幼儿园内容来源单一,过分关注书本知识,存在明显的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大多是中专或大专毕业,对幼儿系统的教学没有深入的了解,看重显性课程,对幼儿的隐性课程没有过多

关注;同时,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是从小学转岗来的,除了书本知识,其他都是业余的特点根深蒂固,转变教育观念有很大的困难。 (2)原本教研的力度不够,存在形式主义,名不副实 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各种兴趣特长班也大量出现,没有考虑本地区幼儿的特点成长的特殊性和实际的经济情况,幼儿园园长或教师或许根本不理解中心内容,却盲目跟风,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大不相同。 (3)所采用的幼儿教材不符合幼儿园实际状况 教材大多由园长选择定制,教师作为一线的开展活动的人员,缺少公平建议的权利,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攀比或轻视幼儿教育,在教材的选择上持哪都一样的态度。 2.幼儿园教师的课程实施行为现状 (1)过分重视幼儿教材,忽视了地区文化和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的创新度不高,过于关注教材,不顾是否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激不起幼儿好奇心,造成教学活动死气沉沉的结果;而且教学思维陈旧,不知变通,没有将幼儿生活中的案例和与幼儿相关的地方文化融入到教学活动。 (2)课程实施方式以上课为主,忽视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游戏的特点,缺乏以游戏为主、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 教师权威的影响导致幼儿与老师没有站在公平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老师教,学生学的观念让幼儿成为课堂中不能说话的机器,而教师由于幼儿园实际条件的限制,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的机会。 (3)过分依赖教材,课程实施方式单调。 教师能力水平有限,授课方式单一,长期下去,就会使幼儿丧失兴趣。 3.幼儿园课程评价 (1)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评估方面,侧重结果性评价 现在家长对幼儿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由于教育观念的不同,更多家长侧重较显著的结果,幼儿园为了迎合这种需求,会采用一些乐死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报告篇一

《角的认识》教学案例分析 思南县第二小学:赵彩霞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案例】某教师教学《认识角》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我们去旅游”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示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我们老师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生1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不想教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作用。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也是必要的。

教育叙事研究心得体会

教育叙事研究心得体会 学习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讲座,顿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刘教授从教师的教育研究误区到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让我作为教师对教学研究有了本质的理解。我理解到多数教师所做的研究论文往往都是刘教授所说的价值研究、本质研究或策略研究,是根据自己的想法与理解纯理论叙述,没有做到实事求是,用事实来说话。并不是真正的有事实研究,用真正的实例来研究。我在听课前认为的教育研究其实就是自己教育思想的阐释,用道理来说道理,没有调查和实验。现在理解到如果某篇文章只有假设而没有调查或实验,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只做了一半而没有完成。刘教授讲了教师作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尽量避免价值判断而“用事实说话”、“实证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不但“用事实说话”而且“用有情节的事实说话”教育叙事研究首先要叙事,如讲真实的教育故事、教育自传、教育传记。对于农村教师应尽量选择教育自传的形式。这些是纯科学化的教育叙事。刘教授还介绍了艺术化的教育叙事,包括自传体小说、传记体小说和教育小说。艺术化的教育叙事能够借助艺术的魅力,使教育叙事变得更有情趣,也所以更有可读性、更有教育性。最能够显示教育叙事精神的是自传体小说。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等。自传体小说大多显示出“教育小说”,叙述主人公从稚幼到成熟的受教育、受考验的成长历程。也将这类小说视为“励志小说”。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呢?教育叙事研究其实质就是一种实证研究,所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用事实说话。调查的叙事研究和教育实验报告是典型的实证研究,它们目的明确,设计精细,注重研究数据的采集和整理,研究成果是在对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能保证,那么研究成果就难以产生或水分很大,所以必须用事实(数据)说话。经验的叙事研究和故事的叙事研究多是有感而发,带有总结、提炼的性质,事实(有情节的故事)是它们产生的土壤和构成的材料,更是不可或缺。做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有上进心的教师,教育研究是我们必做的功课。教育叙事研究是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作业。

“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报告实施计划方案

“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名称 “新课标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河南省鹤壁市山城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鹤壁市山城区教育局直属中学和窗口学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这里的学生来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显然,学生的基础差异,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教改,努力探索 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我们先后进行了《初中作文百题训练》、《以课 程为载体,建立生命课堂的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化生教学模式的研究》、河南省立项课题 《三维目标相融合的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明显攀升。2010年,我校在进行《三维目 标相融合的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实验时,发现在我校课堂教 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没有章法,随意性太强;二是部分老师“穿新鞋走老路”,喧宾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 落实,致使课堂效率低下,三维目标难以落实;三是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学习任务的落实,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四

教育叙事研究总结知识交流

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总结 一、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相关定义 1.教育叙事研究:是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 法对教育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 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形成对事物的新认识,对研究对 象的行为进行意义建构,或得解释性理解的活动。 解释性理解活动包括给出定义、阐释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当时做法与想法产生的条件与原因。在解释过程中,需要我们的经验、见识和直觉给我们提供线索;需要能 够用批判性的眼光来思考,并借助逻辑推理来分析。这 样,我们就能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 2. 教育叙事就是教师通过讲述自己解决教育问题的故事, 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阐明某种教育思想。教 育叙事是教育叙事研究成果的表达。 “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把自己遇到 了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整个过程叙述出来。通过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 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 动人教育故事,表达自己再教育实践过程中解决教育问

题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以及教 育实践的变革。 二、撰写教育叙事的作用 1.发现教育工作价值,重建教育生活。教师叙述教育故事 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自我叙述来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因此教育叙事要关注发生在自己教育生活中的特别事 件,可使教师看到平时视而不见的例行事项的意义,寻 找期中有意义的细节,借助某些观点理论,去反思自己 的教育教学,改进和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 2.让每一位教师成为主动的研究者、探索者。教育叙事研 究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只 要教师善于观察、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就能开 展叙事研究,教师就能写出很好的教育叙事研究文章。 3.使教师不再依赖别人的思想而生活。教师一旦以类似于 “自传”的方式叙述自己生活中的教育故事,也就意味 着教师开始以自己的生命经历为背景反观自己和观察 世界。促使教师进入沉静思考的层面,不得不倾听自己 内心深处的声音,不得不站在自己的角度反思和挖掘自 我,从而激发出许多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想法。

范佩玲教育叙事

爱心融化心结 山海关二中范佩玲 作为一名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好学生需要关爱,那些有心里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关爱,一名好老师应该关注到班级的各个角落,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正因为他们有很多问题,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我们用爱在塑造每个学生。 今年我担任了初一六班的班主任。 我们班的许家郡,小学升初中成绩是年级89名,在小学一直任班长,头脑灵活,聪明,升入初中后,分到了我班,在51名同学中能排 18名,一个月的初中生活,她很不适应,更不适应的是它不象在小学一样了,在小学时,他在班里是尖子生,名列前茅,升入初中,月考中105名,一下子没有了自信,开学近4个月了,他几乎请了2个月的假,不爱上学了,每到周一,就请假,每周都这样,一直到周四能来上学,或一周不上,理由总是一个:胃疼,吐,吃不了饭。每到周一,妈妈就哭着来电话,说孩子不愿意上学,有病了。刚开始,我以为真的是身体有病,经常这样之后,我知道了,他不仅身体有病而且心里也有病了,没有了自信,而且他是一个很敏感的孩子。事情并不是那样的简单。 知道这些情况之后,我和他妈妈接触了几次,了解了这样的情况:在上小学二年级时,父母离异,孩子与母亲生活,为了不让孩子受委屈,妈妈一直未再嫁,此后孩子的性格很敏感,没有受挫能力,小学一直很优秀,一上初中没有了自信,自己说周一恐惧症。 周一每到班级,我第一眼就是看许的位置,如果是空的,我的心也空荡荡的。这次依然,我立即给他妈妈打电话,电话里传来了妈妈的哭声,“范老师,我管不了了,我说什么都是错的,就是不上学,说胃疼。”我说:“你先带孩子去医院吧,做一个全面的检查,也许孩子真的难受,你假装不关心他上学的事情,你心态放平和,别着急,孩子的问题是思想,不是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