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学完整版复习框架

金融经济学完整版复习框架
金融经济学完整版复习框架

总共的内容 ~引言 ~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 ~投资组合理论 ~AD框架 ~套利定价理论

一.引言

1. 什么是金融经济学:(ppt1-6

金融经济学旨在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金融问题。

它主要侧重于提出金融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问题、建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以及在此框架下应用相关原理解决各个基本问题所建立的简单理论模型。这些框架、概念和原理包括:时间和风险、资源配置的优化、风险的禀性和测度、资产评估等,是金融各具体领域研究的基础,从资产定价、投资、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到公司财务、公司治理、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和公共财物等。

2. 新古典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框架(ppt1-17

(1经济环境:是指经济参与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2经济参与者: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群体或个人

(3金融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我们主要讨论的证券市场

3. 描述经济环境的两个关键因素(ppt1-18

(1时间:简单的考虑为期初,期末的问题。记为 t 期初为 0,期末为 1.

(2风险。风险: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即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描述方式也包括两个方面:状态收益

状态:

基本状态——ω——基本事件

E 状态空间——Ω——样本空间

E 发生概率—— P ——概率测度

理解什么是状态树:(书 8 LUCAS-TREE

期初禀赋 **基本事件 **即状态 **概率 **期末禀赋 **

4. 经济参与者(ppt1-23

参与者类型:◇个体—个人或家庭◇机构—公司、企业或政府。两者抽象为自利的经纪人。描述角度:◇参与者的经济资源◇参与者的经济需求

经济资源:◇实物商品 /资本品◇信息◇生产技术 (实物商品 /资本品为重点

信息 :分为公共信息,私有信息。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中许多问题的根源,比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5. 禀赋:(书 9

参与者初始占有的资源——与生俱来的商品或资本品, 可以用来消费或生产。通常假设整个经济系统中只有一个易腐的商品。并且不包含上期投资收益。禀赋的表示(书 9

参与者 k , k=1,...,K。 0期, 1期,Ω个状态。我们可以吧每一个参与者的禀赋看成是(1+Ω维实空间中的一个元素。进一步假设,禀赋非负。

使用下面的记号:

a ≥ 0, 如果对于所有的 i 有ai ≥ 0。

a >0,如果对于所有的 i 有ai ≥ 0,且对至少一个 i 有 ai >0

A>>0,如果对于所有的 i 有 ai >0

因此 **等价于e ≥ 0;

6. 参与者的经济需求(ppt1-27

(1消费与投资

经济人的终极目标是消费, 但其在每一期的决策有两个方面——本期消费和未来消费, 从而必须作出消费和投资决策

(2偏好与效用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经济人的选择标准问题——我们用偏好和效用来描述——期望效用理论

7. 消费集(书 12

将参与者可能的消费选择称为一个消费计划。消费计划的一个特定实现值, 叫做一个消费路径。所有可能的消费计划的集合叫做消费集。

注意:如果经济系统里只有一个人,则可行消费无法与人交换,商品易腐。

关于凸函数和凹函数。笑脸是凸函数。苦脸是凹函数。

假设 1(书 13消费集 **是 **中的一个闭凸子集。

8. 偏好(书 13

参与者的经济需求是由他不同消费计划的偏好来描述。

这里有 3个定理:

(1完备性定理: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计划 a,b 。要么 a 优于 b ,要么 b 优于 a ;或者两个都成立也就是说 a , b 是无差异的。换一句话说就是任何选择都可以比较好坏。

(2传递性公理:如果 a 优于 b ,并且 b 优于 c 。则可以推出 a 优于 c 。

9. 证券市场(ppt1-30

经济人通过金融市场对其配置从而满足其经济需求

证券及其支付:在简单的框架下金融市场由一组证券构成。一只证券是一份金融要求权, 它在期末将带来支付,支付的数量依赖于当时的状态。

证券支付的数学表示——简单情形下用向量或支付树表示 (书 18

市场结构:当市场上只有有限个证券(N 个和有限种状态(Ω个时,可以简单地以支付矩阵表示市场结构(书 20

证券组合——投资组合:持有量用θ表示持有比率用ω表示

10. 市场化 (书 21

市场化:如果任何一个支付方式都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构造适当的投资组合而得到, 则称它为市场化的。

所有市场化支付的集合为 M 。有 **

一般来说, M 是支付空间 **的一个自己。实际上 M 是 **的一个 N 维子空间。

11. 市场摩擦(书 22

除交易过程以外,还有其他因素与交易有关,如:

市场的参与成本,交易成本,参与者交易头寸的限制,交易本身对价格的影响,以及税收所有这些因素一般都称为市场摩擦。

12. 无摩擦市场(ppt1-36

满足下列条件的称为无摩擦市场:

(1所有参与者可以无成本参与证券市场

(2无交易成本、无税收

(3无头寸限制

(4个体参与者的交易不会影响证券价格

13. 基本经济模型(ppt1-37

一个完整的经济模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时间 t 与状态Ω;概率测度 P 。同时商品时不可存储的。

经济参与者 K

参与者的禀赋 e

参与者的偏好。定义在消费集上,并且满足公理 1, 2, 3的偏好

市场结构与特点:此处为无摩擦证券市场, N 个证券 S 个状态。 [

14. 证券市场经济(书 23

如果所有参与者的 1期禀赋都可以表示为其初始证券组合的支付, 则我们称之为:证券市场经济。

15. 均衡含义

如果价格使得对证券的需求恰好等于供给,则市场达到均衡。 (ppt1-38

此时,参与者选择了他们的最优持有量,并且市场出清[

第二讲:不确定条件的选择理论

1. 公理化体系(ppt2-10, 2-18

(1 完备性定理 :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计划 a,b 。要么 a 优于 b ,要么 b 优于 a ;或者两个都成立也就是说 a , b 是无差异的。换一句话说就是任何选择都可以比较好坏。

(2 传递性公理 :如果 a 优于 b ,并且 b 优于 c 。则可以推出 a 优于 c 。

(3 独立性公理 :

假设消费计划 c 和 c' 相对于某一状态有相同的消费路径 x 。并且 c 优于 c' , 那么, 如果我们把

量化公理:

(4可量化公理

(5

排序公理

2. 期望效用定理(ppt2-21

3. 期望效用函数(书 89

期望效用函数可以表示成不同消费路径效用的期望值。

**

附加条件:(书 91

(1状态独立:也就是说两个状态的效用是相同的。状态独立的效用函数如 ** (2时间可加性:

假设 **=0也就是说某一期消费的编辑效用不依赖与另一期的消费水平 .

也就是说,从一个消费路径得到的效用等于各期消费得到的效用之和。

特别的我们假设 **成立。假设:**

这种形式的效用函数也称做是时间可加的或时间分离的。

因此我们可以把参与者的期望用效用函数写成:

**

有时,为了方便和简化,我们进一步假设 *就是 *乘以一个正系数

**

系数ρ就叫做时间偏好系数。

如果ρ=1,则参与者不关心消费的时间性。

如果ρ小于 1,那么对于相同水平的消费,参与者希望越早消费越好,即这样的参与者在时间上缺乏耐心。

由于这种情况下,推迟一期等量消费的效用就降低 1-ρ倍。因此ρ也称为时间折现系数。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效用就变成了 ~

**

显然这样的效用函数把影响偏好的 3个因素完全分开了 ~

每一消费路径发生的概率。消费的时间性。以及消费得到的效用本身。

4. 风险投资(ppt2-38

当一个不确定支付的期望等于 0时,称这个不确定的支付为一个公平的赌博。(书 100 风险厌恶有多种定义方法, 这里利用效用函数定义—给定财富水平和效用函数, 定义风险厌恶(ppt2-39

定义:如果投资者不喜欢任何零均值(即公平博弈彩票,则称其为风险厌恶者。(ppt2-39 风险厌恶与凸凹性有关,如果效用函数为凹的则风险厌恶;反之凸效用函数为风险喜好; 直

线为风险中性。 (ppt2-41

定理 7.3当且仅当 u 是严格凹函数时,参与者是严格风险厌恶的。 (书 101

5. 风险厌恶的度量

(1绝对风险厌恶系数(书 102

风险厌恶的参与者偏好于确定性支付而非不确定性支付。这种偏好的强度可以用风险溢价来衡量。

定义 7.4一个参与者参与一个公平赌博所要求的风险溢价π,定义为

**

风险溢价是参与者为了消除风险而愿意放弃的财富值。

带上它前面的负号,也称为风险赌博的确定性等值

风险厌恶的度量:Arrow-Pratt 度量 (ppt2-50

记为 A(w,也就是 ARA 。

因为 A(w是余每单位绝对风险的风险溢价相联系的,因而它也被称为绝对风险厌恶。它不仅依赖于效用函数,也依赖于财富水平 w 。

通常我们把绝对风险厌恶的倒数称作风险容忍系数。

T(w=1/

A(w,,

当ARA ≥ 0,说明投资者是风险厌恶型;

当 ARA=0,说明投资者是风险中性型;

当ARA ≤ 0,说明投资者是风险爱好型;

ARA 值越大者,表明厌恶风险的程度越高。

(2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即上图中的 RRA , 记为 R(w,如果参与者面临的风险是与他的财富成比例的, 相应的风险溢价作为财富水平的一部分,是与他的相对风险厌恶以及风险相对于财富的大小成正比。 6. 典型的效用函数(ppt 2-57

金融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金融中央财经大学李健第二讲

金融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金融中央财经大学李健第二讲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性质: ◆金融学专业教育中统帅性的基础理论课。 ◆是教育部确定的11门“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和“面向21世纪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之一。 ◆是金融、财政、工商管理和会计学等专业的必修课,其它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对货币、信用、金融资产与价格、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总量、金融调控与监管等基本范 畴有较系统的掌握,对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 ◆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独立辨析金融 理论和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研究范畴的界定 ◆汉语“金融”一词的考证 ◆专业术语中使用的“金融”口径与关系 ◆金融学研究中使用的四对概念与把握 ◆宽口径“金融”范畴的界定 备注: 中英文对“金融/Finance”的词义有不同的界定,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中文“金融”不包含财政的概念,而英文“Finance”包含财政的概念。

金融学研究中常用的四对概念 ◆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 ◆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 ◆理论金融与应用金融 ◆人文金融与数理金融 教学中对四对概念的把握 ◆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并重,以微观为基础,树立宏观思想 ◆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并学,以现代金融为主,树立历史观念 ◆理论金融与应用金融并行,以应用为目的,加强理论指导(应用:显学) ◆人文金融与数理金融相容,以人文为本, 运用数理分析方法说明问题 四.金融学的基本框架与视角把握 ◆从《金融学》课程逻辑框架来把握 ★基本范畴:货币,信用,金融,利率,汇率 ★微观运作: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宏微观联接:利率 ★宏观均衡:货币供求, 总量均衡与失衡,内外均衡, 货币政策 ★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中亟待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 ◆货币、信用是金融学最原始的基本要素 ◆利率、汇率和金融资产价格是金融运作最重要的杠杆 ◆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是金融要素活动的载体和空间 ◆以金融总量供求的均衡为目标、以金融调控监管为保障的宏观金融运作涉及金融学的各个组成部分 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关系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关系,也是现代金融运作的大环境 原理1.2 现代金融体系以货币、信用、汇率、利率和金融工具为基本要素,以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为运作载体,以金融总量与结构均衡为目标,以金融价格为杠杆,以宏观调控与监督为保障,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稳健发展。

货币金融学习题(第4-6章;第5讲)

第4-6章 一、选择题 ?如果利率为5%,下一年支付52.50美元、2年后支付110.25美元的证券的现值是A.162.50美元; B. 50美元; C.100美元; D.150美元。 ?5000美元的息票债券,息票利率为6%,每年支付 A.50美元; B.500美元; C.250美元; D.100美元; E.上述都不是。 ?如果某证券向你提供的收入明年为105美元,后年为110.25美元,它的销售价格为200美元,那么,到期收益率是 A.4%; B.5%; C.6%; D. 7%。 ?面值为2万美元,一年后到期、出售价格为1.5万美元的贴现债券,到期收益率为A.20%; B.25%; C.33 1/3%; D.66 2/3%。 ?下列面值为1000美元的证券,哪种到期收益率最低? A.出售价格为1000美元,息票利率为5%的息票债券; B.出售价格为1200美元,息票利率为5%的息票债券; C.出售价格为900美元,息票利率为5%的息票债券; D.出售价格为1000美元,息票利率为10%的息票债券; E.出售价格为900美元,息票利率为5%的息票债券; ?面值为1000美元的贴现债券,1年后到期,出售价格为4000美元,它的到期收益率为A.5%; B.10%; C. 25%; D. 50%。 ?拥有债券的人不愿意听到利率上升的消息,这是因为 A.他们得到的息票利息会减少;

B.他们的回报率会上升; C.债券的到期回报率会下跌; D.债券价格会下跌。 ?在下列哪种情况中,你更愿意借入资金? A.利率为20%,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5%; B.利率为4%,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 C.利率为13%,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5%; D.利率为10%,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5%; ?下列哪个公式说明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 A.费雪方程式; B.凯恩斯方程式; C.马歇尔方程式; D.乘数公式。 ?当房地产市场的经纪人手续费从房屋售价的6%提高到7%时,债券的曲线会向位移。 A. 需求,右; B.需求,左; C.供给,左; D.供给,右。 ?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跌时,债券的需求曲线向位移,供给曲线想位移,利率。A.右,右,上升; B.右,左,下跌; C. 左,左,下跌; D.左,右,上升。 ?如果人们降低了对明年短期利率的预期,长期债券的需求曲线会向位移,它们的利率会。 A. 右,上升; B.右,下跌; C.左,下跌; D.左,上升。 ?正常情况下,在经济衰退时期,债券的需求曲线向位移,供给曲线向位移,利率。 A. 右,右,上升; B.右,左,下跌; C.左,左,下跌; D.左,右,上升。

国际金融学_中央财经大学_8 第7讲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_(8.7.1) 7.7PPT

国际金融学

第7讲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 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效果非常好。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一旦汇率浮动,货币政策就具备了完全的独立性,国际收支均衡总是可以通过汇率变化来实现。货币政策效果与资本流动程度有关。 ?资本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效果 ?资本完全不流动时货币政策效果 ?资本不完全流动时货币政策效果

O Y IS BP i i* Y E0 E 0 图7-18 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LM 0 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LM 曲线向右移动: LM 0→ LM 1 货币供给上升使得货币供大于求,利率水平下降到A 点水平;利率下降提高消费和投资需求,导致产出和收入上升到A 点水平。因此经济沿着IS 曲线从E 0上升到A A 点国际收支存在逆差,特别是利率低于i*导致资金大规模流出(利率弹性无限大)→外汇市场供不应求,本币贬值,使得IS 曲线右移, IS → IS’ LM 1 A IS’ Y E1 E 1 ? 1、资本完全流动下货币政策效果

上述IS 曲线移动的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本国利率再次与国外利率相等,资本不再继续流出,国际收支恢复均衡为止。经济达到新的均衡E 1 :利率不变,产出提高 与封闭情况(A 点)相比,开放经济的扩张货币政策完全有效!原因在于:开放条件下,资本完全流动引起了本币贬值,由此带来的支出转换效应带来更多需求,扩大了扩张货币政策效果。 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利率比A 高,投资更低,但消费更高(收入效应)、出口更高(收入和汇率支出转换效应) O Y IS BP i i* Y E0 E 0 图7-18 浮动汇率制度和资本完全流动下,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LM 0 LM 1 A IS’ Y E1 E 1 ? 1、资本完全流动下货币政策效果

金融经济学整理

金融经济学 名词解释 自然状态:特定的会影响个体行为的所有外部环境因素。 自然状态的信念:个体会对每一种状态的出现赋予一个主观的判断,即某一特定状态s出现的概率P。 期望效用原则:人们在投资决策时不是用“钱的数学期望”来作为决策准则,而是用“道德期望”来行动的。而道德期望并不与得利多少成正比,而与初始财富有关。即人们关心的是最终财富的效用,而不是财富的价值量,而且,财富增加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效用函数的定义:不确定性下的选择问题是其效用最大化的决定不仅对自己行动的选择,也取决于自然状态本身的选择或随机变化。 公平博彩:指不改变个体当前期望收益的赌局,如一个博彩的随机收益为ε,期望收益为E(ε)=0,我们就称其为公平博彩。 效用函数的凸凹性的局部性质:经济行为主体效用函数的凸凹性实际上是一种局部性质。即一个经济主体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是风险厌恶者,在另一种情况下是风险偏好者。效用函数是几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在人们财富较少时,部分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随着财富的增加,投资者对风险有些漠不关心;而在较高财富水平阶段,投资者则显示出风险偏好。 确定性等价值:是指经济行为主体对于某一博彩行为的支付意愿。即与某一博彩行为的期望效用所对应的数学期望值(财富价值)。 风险溢价:是指风险厌恶者为避免承担风险而愿意放弃的投资收益。或让一个风险厌恶的投资者参与一项博彩所必需获得的风险补偿。 阿罗-普拉特定理:对于递减绝对风险厌恶的经济主体,随着初始财富的增加,其对风险资产的投资逐渐增加,即他视风险资产为正常品;对于递增绝对风险厌恶的经济主体,随着初始财富的增加,他对风险资产的投资减少,即他视风险资产为劣等品;对于常数绝对风险厌恶的经济行为主体,他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与其初始财富的变化无关。 相对风险厌恶的性质定理:对于递增相对风险厌恶的经济主体,其风险资产的财富需求弹性小于1(即随着财富的增加,投资于风险资产的财富相对于总财富增加的比例下降);对于递减相对风险厌恶的经济行为主体,风险资产的财富需求弹性大于1;对于常数风险厌恶的经济行为主体,风险资产的需求弹性等于1。 (均值-方差)无差异曲线:对一个特定的投资者而言,任意给定一个证券组合,根据他对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的偏好态度,按照期望收益率对风险补偿的要求,可以得到一系列满意程度相同的(无差异)证券组合。所有这些组合在均值方差(或标准差)坐标系中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称为该投资者的均值-方差无差异曲线。 有效集,有效前沿(边界):同时满足在各种风险水平下,提供最大预期收益和在各种预期收益下能提供最小风险这两个条件就称为有效边界。 分离定理:在存在无风险资产与多个风险资产的情况下,投资者在有关多个风险资产构成的资产组合的决策(投资决策)与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构成的资产组合比例的决策(金融决策)是分离的。 有效组合前沿:期望收益率严格高于最小方差组合期望收益率的前沿边界称为有效组合前沿。 两基金分离定理:在所有风险资产组合的有效组合边界上,任意两个分离的点都代表两个分离的有效投资组合,而有效组合边界上任意其它的点所代表的有效投资组合,都可以由这两个分离的点所代表的有效组合的线性组合生成。

金融经济学十讲——史树中

1、一般经济均衡: 假定市场上一共有k 种商品,每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都是这k 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 这k 种商品的供需均衡就得到k 个方程。 但是价格需要有一个计量单位,这k 种商品的价格之间只有k-1 种商品的价格是独立的。 瓦尔拉斯又加入了一个财务均衡的关系,即所有商品供给的总价值应该等于所有商品需求的总价值。这一关系目前就称为“瓦尔拉斯法则”,它被用来消去一个方程。 2、从“华尔街革命”追溯到1900年 ?3、对每一固定收益都求出其最小风险,那么在风险-收益平面上,就可画出一条曲线,它称为组合前沿。马科维茨理论的基本结论是:在证券允许卖空的条件下,组合前沿是一条双曲线的一支;在证券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组合前沿是若干段双曲线段的拼接。 组合前沿的上半部称为有效前沿。对于有效前沿上的证券组合来说,不存在收益和风险两方面都优于它的证券组合。 ?4、夏普:假定所有投资者都以马科维茨的准则来决策,而导出全市场的证券组合的收益率是有效的以及所谓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这一模型认为,每种证券的收益率都只与市场收益率有关。 5、米勒与莫迪利阿尼:探讨“公司的财务政策(分红、债权/股权比等)是否会影响公司的价值”这一主题。他们的结论是: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公司的价值与财务政策无关。后来他们的这些结论就被称为莫迪利阿尼-米勒定理(Modigliani-Miller Theorem,MMT ?无套利假设是指在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中,不存在套利机会(即确定的低买高卖之类的机会)。因此,如果两个公司将来的(不确定的) 价值是一样的,那么它们今天的价值也应该一样,而与它们财务政策无关;否则人们就可通过买卖两个公司的股票来获得套利。‘ ?布莱克和肖尔斯先把模型连续动态化。他们假定模型中有两种证券,一种是债券,它是无风险证券,其收益率是常数;另一种是股票,它是风险证券,沿用马科维茨的传统,它也可用证券收益率的期望和方差来刻划,但是动态化以后,其价格的变化满足一个随机微分方程,其含义是随时间变化的随机收益率,其期望值和方差都与时间间隔成正比。这种随机微分方程称为几何布朗运动。 ?然后,利用每一时刻都可通过股票和期权的适当组合对冲风险,使得该组合变成无风险证券,从而就可得到期权价格与股票价格之间的一个偏微分方程,其中的参数是时间、期权的执行价格、债券的利率和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方程居然还有显式解。于是布莱克-肖尔斯期权定价公式就这样问世了。 6、布莱克-肖尔斯公式的成功也是用无套利假设来为金融资产定价的成功。这 一成功促使1976 年罗斯(S. A. Ross, 1944~) 的套利定价理论(APT, Arbitrage Pricing Theory) 的出现。 如果证券组合的风险越来越小,那么它的收益率就会越来越接近无风险收益率。 7、金融经济学就在很大程度上离开了一般经济均衡框架,而只需要从等价于无

国际金融学(2)

国内生产总值(GDP):以一国领土为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以一国国民为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国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总值。 GNP=GDP+NFP NFP—从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 国内吸收: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构成国内居民的总支出。A=C+I+G 国际投资头寸(IIP):反映一国某一时点上对世界其他地方的资产与负债的概念。 净国际投资头寸(NIIP):一国对外资产与负债相抵后所得的净值。 国际收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各项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经常账户:对实际资源国际流动性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资本与金融账户:对资产所有权国际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 在岸金融市场(外国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市场中发生跨过资金流动的部分。 离岸金融市场:非居民之间进行交易的国际金融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货币的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业务的市场。 窖藏: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H=Y-A 马歇尔—勒纳条件:当本国国民收入不变时,贬值可以改善贸易余额的条件是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η*+ η>1。当一国经济满足这一条件时,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为正值,即可以改善贸易余额。 劳尔森—梅茨勒效应:本国货币贬值后,在以本国货币衡量的收入和吸收数量均不变的情况下,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因为居民需要消费一定数量的外国商品)。如果居民要维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值可能会增加自主性吸收支出,这一效应就是劳尔森-梅茨勒效应。 国际储备:一国货币当局能随时用来干预外汇市场、支付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国际清偿力:一国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而融通资金的能力,是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之和。 三元悖论(克鲁格曼三角、蒙代尔三角):稳定的汇率制度、资金的完全流动、独立的货币政策这三个目标就如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政府不能同时实现三个目标,而只能在选择其中两个的同时放弃另外一个。 复汇率制:一国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汇率的制度。双重汇率制、多重汇率制都属于复汇率制的范畴。 双重汇率制:一国同时存在两种汇率,它是复汇率的一种形式。 宾大效应:一国用市场上的名义汇率折算后的相对价格水平(即实际汇率)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稳定的正向关系,而不是如同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所认为的不同国家之间价格水平一致,这一规律被称为“宾大效应”。它反映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彼此价格水平之间的静态关系。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从动态看,当一国从落后从落后走向发达时,该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就将提高,因此经济有更快增长的国家其实际汇率也较其他国家升值,这一动态效应称为“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货币危机:从广义上说是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幅度,从狭义上说是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平价由于投机冲击而突然放弃。 债务危机:指在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的现象。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1)经常账户: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2)资本与金融账户:①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与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 ②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 (3)错误与遗漏帐户 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因素。 ①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小国倾向于固定汇率制,相反大国倾向于浮动汇率制。 ②特定的政策目的。高通胀时倾向于固定汇率制,为防止外国输入通货膨胀倾向于浮动汇率制。 ③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两国存在非常密切的贸易往来倾向于固定汇率制。 ④国际经济条件的制约。国际资金流动数量非常庞大倾向于固定汇率制。 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是什么。

行为金融学-学习方法

一、课程铺垫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经济学、公司财务等 二、课程重点、难点 1、绪论 (1)学习内容:对金融学理论发展历史有一个总体认识,同时对心理偏差、行为偏差形成初步概念,并对市场异象及行为金融学解释有总体的了解。 (2)重点难点:经典金融学发展逻辑及主要框架;行为金融学的心理学基础 (3)本章参考资料 ①王江,《金融经济学》 ②史树中,《金融经济学十讲》第一讲 ③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证据》,第2 章 ④Barberis, Nicholas, and Rechard Thaler, 2003, A Survey of Behavioral Finance 2、经典资产定价理论与市场有效性 (1)学习内容:对经典金融学核心内容,即资产定价理论有系统认识,掌握金融决策核心思想,掌握C-CAPM、CAPM 推导过程。 (2)重点难点:消费资产定价模型C-CAPM 推导及经济学意义;资产定价模型CAPM 推导及经济学意义;CAPM 和C-CAPM 关系 (3)本章参考资料 ①王江,《金融经济学》第8 章、第9 章、第10 章,第12 章、第13 章、 ②史树中,《金融经济学十讲》第四讲,第七讲 ③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证据》,第2 章 3、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市场异象 (1)学习内容:了解金融市场异象产生背景,充分掌握市场总体异象及股票市场截面异象,

能够运用中国数据分析中国市场异象问题。 (2)重点难点:股权溢价之谜;动量效应;反转效应;盈余宣告后价格漂移及事件研究方法 (3)本章参考资料 ①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证据》,第4 章 ②Andrei Shleifer, Inefficient Market-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 Part 1 ③Richard Thaler(editor), 2005, Advances in Behaviroal Finance, Part III 4、行为金融学的心理学基础及有限套利 (1)学习内容:通过课堂讲授及心理学实验,使学生系统掌握前景理论及框架理论,以及启发式心理理论,充分理解这两个心理偏差在行为金融学发展中的根基性地位,同时掌握有限套利理论。 (2)重点难点:Prospect Theory; Cumulative Prospect Theory; Narrow Framing and Mental Account; Heuristic Bias; Limited Arbitrage (3)本章参考资料 ①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证据》,第3 章、第4 章 ②Andrei Shleifer, Inefficient Market-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Finance, Part 2, Part 4 ③Richard Thaler(editor), 2005, Advances in Behaviroal Finance, Part I 5、有限理性与市场总体异象 (1)学习内容:系统掌握有限理性对股票市场总体异象的解释,以及不同市场总体异象之间的逻辑关系。 (2)重点难点:有限理性对股权溢价之谜的解释;股权溢价之谜与无风险利率之谜的内在关系 (3)本章参考资料 ①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证据》,第4 章 ②Richard Thaler(editor), 2005, Advances in Behaviroal Finance, Part II

金融学部分试题

金融学部分试题

第一讲:货币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当货币执行()职能时,只需要有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 A.支付手段B.世界货币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 2.最早出现的货币形式是( )。_ A.金属货币B.实物货币c.电子货币D.纸币l 3.最先进的货币形式是( )。I A.金属货币B.实物货币c.电子货币D.纸币l 4.在货币执行( )时,持有者并不十分关心货币本身的价值。疆 A.储藏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支付手段l 5.最早实现金本位制的国家是( )。t A.法国B.中国c.英国D.意大利。l 6.我国首次发行新版人民币是在( )。,I A.新中国成立初期B.20世纪50年代

董 c.新中国成立前D.20世纪60年代I 7.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与( )成反比。I A.商品价格总额B.货币流通速度I c.商品的价值D.人们持币愿望l 8.在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数量增加,而纸币的数量增加更快,l 则( )。I A.纸币贬值B.纸币升值I c.纸币的价值不变D.纸币价值与纸币数量的增加同幅上升 9.以下是足值货币的是( )。l A.金属货币的主币B.金属货币的辅币c.纸币D.银行券 10.如果金属货币本身的单位价值下降,而其他条件不变,则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l 数量会( )。l A.上升B.下降c.无影响D.无法判断

二、多项选择题l 1.金属货币较之实物货币,其优点是( )。 A.易分割B.质地均匀C.携带方便D.制作容易E.用途广泛 。2.所谓一般等价物的含义是指( )。 A.一般人都需要 C.与一切商品相交换 ,E.能表现商品的使用价值 。3.金本位制的特点有( )。 A.金铸币可自由铸造和熔化 .C.其他货币可自由兑换成金币 E.金币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B.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D.价格均等 B.其他金属可自由换成黄金 D.黄金在国际间可自由输出、输入 4.以下关于人民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B.人民币的发行有黄金作为保证

金融经济学考点总结不完整版

第一讲引言 1.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是指经济参与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描述经济环境的两个关键因素:时间风险 ◆时间:经济资源的配置往往在不同时点发生,所以我们需要具体说明资源配置发生的时间。简单情形——两时期:现在、未来;表示方法:时间t, 现在t=0; 未来t=1。复杂情形——多期或连续时间情形 风险: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即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描述方式也包括两个方面: 状态收益 状态:未来发生的各种可能情形,包括各种可能状态和相应状态发生的概率数学语言描述: 基本状态——ω——基本事件 状态空间——?——样本空间 发生概率——P——概率测度 2.禀赋 禀赋:参与者初始占有的资源——与生俱来的商品或资本品 为了分析的方便,通常假设整个经济系统中只有一个易腐的商品(perishabale) 禀赋的数学表示: 等价于 3.消费集 消费计划:经济人可能的消费选择,记为: 所有可能消费计划的集合叫消费集,记为C 假设:消费集是中的一个闭凸子集 凸集和闭集的定义以及在坐标系内的表示。

4.偏好 所谓偏好是经济人对所有可能消费计划的一个排序。正式定义如下: 定义:偏好是C上的一个二元关系满足: 完备性:,或都成立。 传递性:。 5.市场结构 市场结构:当市场上只有有限个证券(N个)和有限种状态(S个)时,可以简单地以支付矩阵表示市场结构: 6.投资组合 持有量表示: 持有比率表示:显然有: 持有价值表示: 7.市场化 市场化:如果任何一个支付方式都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构造适当的投资组合而得到,则称它为市场化的。市场化的经济系统可以通过交易的到各种可能的支付。 8.市场摩擦 市场参与成本、交易成本、参与交易者交易头寸的限制、交易对价格的影响以及税收影响。这些因素都称为市场摩擦。 满足下列条件的称为无摩擦市场:1.所有参与者可以无成本参与证券 2.无交易成本、无税收3.无头寸限制4.个体参与者的交易不会影响证券价格

金融经济学导论第1章讲义2010

为什么我们需要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呢? 一个金融体系是由一系列的机构和市场所组成,它们允许交换合约和提供服务,其目的是使得经济代理人(economic agents)的收入流和消费流不同步,即让它们缺少相似性。 这一功能有两个维度: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和风险维度(risk dimension)。 金融: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 为什么将消费和收入夸时分离是有用的呢? 理由1:收入在离散的时间情况下获得(比如一个月),而与此同时按照人们的习惯,消费是连续的(即每天)。 理由2:消费支出决定了生活水平,绝大多数人都发现要逐月逐年的改变他们的生活水平是困难的。这样就有了对平稳消费流的要求。 平稳消费流的要求具有普遍性,深深的影响着每个人的,因此这一要求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在于为退休而储蓄的需要,即消费小于收入,这样才能使退休后消费流超过收入,即动用储蓄。 对于较短时期的情况,平稳消费流的要求同样需要。例如,消费和收入的季节性模式:特定的个体(汽车销售员、百货公司销售员)可能会经历由于季节性事件(如绝大多数的新车都是在春季和夏季销售的)所导致的收入波动,而他们不希望这一波动影响到他们的消费。同样由于营业周期性波动而导致的暂时性失业也会产生这一问题,工人不想因为暂时的失业而失去了可持续的收入时,工人们不希望他们家庭的消费大大下降。 因此,金融中第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时间 (勤俭创业的企业家) 在一个不受时间影响的世界中,将没有资产,没有金融交易(虽然人们使用货币,但货币仅具有交易的功能),也没有金融机构。 持有资产则使得消费流和收入流不同步。例如农民留着种子、守财奴将金子埋起来或老奶奶将钞票放在床底下,都会使他们的消费和收入不同步,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们自己有一个更高水平的福利。 一个完全发达的金融体系应当具备有效完成这一同样功能的性质。因此金融体系应当提供多功能的、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在贷款规模、贷款时间的选择和贷款到期日以及金融工具的流动性等方面,满足存款人和借款人普遍不同的需求。

金融学第二讲货币的时间价值

本次讲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讲: 货币的时间价值
? 时间价值的概念 ? 现值和现金流贴现 ? 复利计息 ? 年金的计算
目标
复利和贴现概念与应用 现实生活金融决策
1 2011年春
? 通货膨胀和现金流贴现 ? 阅读:《金融学》第四章
2
?黄健梅
一、货币的时间价值 Time Value of Money
? 当前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1元,1美元,1欧元)比未 当前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1 元,1 美元,1 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 现在1元钱的将来价值大于1元;将来1元钱的现在价值 现在1 ;将来1 小于1元。 – 对现在和未来的货币支付/现金流进行估值 ? 货币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至少有三个因素:
– 货币可用于投资,获取利息,从而在将来拥有更多的货 币量 – 货币的购买力会因通货膨胀的影响而随时间改变 – 未来的预期收入具有不确定性(风险) 未来的预期收入具有不确定性( 风险)
3
二、终值与复利
? 复利(Compound Interest) 复利(Compound Interest) – 利息的利息 ? 单利(Simple Interest) 单利(Simple Interest) – 本金的利息 ? 终值(Future Value,FV) 终值(Future Value, FV) – 今天的投资在未来时刻的价值 ? 现值(Present Value,PV) 现值(Present Value, PV) – 当前的价值 – 投资期期初的价值 ? 投资方案中的现值和终值的计算:财务管理学/公司金融中 投资方案中的现值和终值的计算:财务管理学/ 的重点。
4

金融学黄达版第2讲:利息和利率

金融学黄达版第2讲:利息和利率 利息 利率概述 利息的复利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 利率决定 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第一节利息 一、利息的来源(利息的来源与本质是研究利率理论的出发点) 利息报酬说(威廉.配第(1633-1687)和约翰.洛克) 利息是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配第),利息是贷款人因承担了风险而得到的报酬(洛克) 资本租金论(达德利.诺思(1641-1649))资本所有者出借它们的资金,像出租土地一样,从中得到的东西就是利息,利息是资本的租金。 节欲论(西尼尔)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人性不耐说(欧文.费雪)人性具有偏好现在就可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而不耐心地等待将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的心理。利息是不耐的指标。 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利息来自剩余价值(马克思):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二、利息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一)利息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的原因: 利息被看作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利率的大小制约企业主收入的多少 (二)利息转化为收益一般形态的作用 ★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的主要作用在于导致了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或价格。) 利息收益(B)=本金(P) ×利率(r) 如果知道收益和利率,就可以利用这个公式套算出本金,即:P=B/r (二)利息转化为收益一般形态的作用 ★收益资本化在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地应用. ▲例1:土地价格=土地年收益/年利率 ▲例2:人力资本价格=年薪/年利率 ▲例3:股票价格=股票收益/市场利率 ▲例4:债券价格=债券利息/市场利率 第二节利率概述 一、利率的含义:货币资金的价格 二、利率的种类 (一)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二)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就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

武大 双学位 金融经济学考试 (2)

名词解释 1、费雪分离定理 在完善的资本市场,投资决策仅仅由市场利率决定,与个人主观偏见无关。即投资决策和消费决策是分离的。2、强独立性 3、确定性等价财富 风险溢价指风险厌恶者为了躲避风险而愿意放弃的投资收益,或让一个风险厌恶者参与一项博彩所必需获得的风险补偿。它与个体的风险厌恶程度有关。我们通常衡量风险溢价的方式,将其表示为个体进行投机活动获得的期望财富与个体不进行投机活动时所得到的确定性等量财富之间的差额。公式:风险溢价=期望财富-确定性等价财富=U[E(W)]-E[U(W)]。 绝对风险厌恶系数 相对风险厌恶系数 一阶随机占优 资产x随机占优另一个资产y,若在每一个状态下个体从资产x获得的收益多于资产y。 对所有具有连续递增的效用函数U而言,投资者对x的偏好胜过y,即EU(x)>=EU(y)。 二阶随机占优 如果所有具有连续效用函数的风险厌恶投资者偏好x胜过y,即EU(x)>=EU(y)。 对所有风险厌恶投资者,x优于y意味着,在任何既定的财富水平下,y的累积概率分布的覆盖面积均大于x 的覆盖区间。 纯证券 是指对某给定的状态发生时,纯证券的价值是1;在其它状态下,其价值是0 完全市场 可产生任何形式的收益,线性无关的证券个数与所有自然状态的数目相等。 两基金分离定律 每位投资者所具有的最大效用投资组合是由无风险资产和一个风险资产组合合成的,后者由出发于无风险收益率并与投资者风险资产的有效集相切的直线所决定。 特征线 表示的是证券均衡预期收益率(实际上,这是事前特征线)与实际预期收益率的关系。如果通过对过去观察的数据得出实际收益率对市场均衡收益的回归分析而得到的拟合直线就是事后特征线。 有效市场假说中弱式、半强式、强式有效市场的概念 ①市场价格已充分反应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没有任何投资者可以基于历史的价格或者收益率的信息推测出交易规则,从而获得超额收益; ②价格已充分所应出所有已公开的有关公司营运前景的信息,没有任何投资者可以通过任何公开可获得的信息建立交易规则而获得超常收益; ③价格已充分地反应了所有关于公司营运的信息,没有任何投资者可以通过任何信息而获得超常收益,无论该信息是否为公开可获得信息;

金融经济学-完整版~复习框架

总共的内容~引言~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投资组合理论~AD框架~套利定价理论 一.引言 1.什么是金融经济学:(ppt1-6) 金融经济学旨在用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来分析金融问题。 它主要侧重于提出金融所涉及的基本经济问题、建立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理论框架、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以及在此框架下应用相关原理解决各个基本问题所建立的简单理论模型。这些框架、概念和原理包括:时间和风险、资源配置的优化、风险的禀性和测度、资产评估等,是金融各具体领域研究的基础,从资产定价、投资、风险管理、国际金融到公司财务、公司治理、金融机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监管和公共财物等。 2.新古典金融经济学的基本框架(ppt1-17) (1)经济环境:是指经济参与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2)经济参与者: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群体或个人 (3)金融市场:是指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我们主要讨论的证券市场 3.描述经济环境的两个关键因素(ppt1-18) (1)时间:简单的考虑为期初,期末的问题。记为t 期初为0,期末为1. (2)风险。风险:风险是指不确定性,即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描述方式也包括两个方面:状态收益 状态: 基本状态——ω——基本事件 状态空间——Ω——样本空间 发生概率——P——概率测度 理解什么是状态树:(书8)LUCAS-TREE 期初禀赋** 基本事件**即状态** 概率** 期末禀赋** 4.经济参与者(ppt1-23) 参与者类型:◇个体—个人或家庭◇机构—公司、企业或政府。两者抽象为自利的经纪人。描述角度:◇参与者的经济资源◇参与者的经济需求 经济资源:◇实物商品/资本品◇信息◇生产技术(实物商品/资本品为重点) 信息:分为公共信息,私有信息。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中许多问题的根源,比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5.禀赋:(书9) 参与者初始占有的资源——与生俱来的商品或资本品,可以用来消费或生产。通常假设整个经济系统中只有一个易腐的商品。并且不包含上期投资收益。禀赋的表示(书9) 参与者k ,k=1,...,K。0期,1期,Ω个状态。我们可以吧每一个参与者的禀赋看成是(1+Ω)维实空间中的一个元素。进一步假设,禀赋非负。 使用下面的记号: a≥0,如果对于所有的i有ai≥0。 a>0,如果对于所有的i有ai≥0,且对至少一个i有ai>0 A>>0,如果对于所有的i有ai>0 因此**等价于e≥0; 6.参与者的经济需求(ppt1-27) (1)消费与投资 经济人的终极目标是消费,但其在每一期的决策有两个方面——本期消费和未来消费,从而必须作出消费和投资决策 (2)偏好与效用

两时期CAPM模型2011

两时期CAPM 模型 一、模型假设 z 只有现在和未来两个时刻,现在是确定的,未来是不确定的; z 假定市场中有n 种风险资产,其未来价格是n 个随机变量12,,,n x x x ; z 第0种资产是无风险资产,其未来价格0x 是确定值; z 假设n +1种资产的当前价格为0()p x ,12(),(),,()n p x p x p x 。这n+1种资产的 投资组合可用n+1维向量01(,,,)n θθθθ= 来表示。那么投资组合的当前价格为 0011()()()n n p p x p x p x θθθ=+++ 投资组合的未来价格为 0011n n y x x x θθθ=+++ z 假设有一个投资者i ,其当前的财富(货币)禀赋为0i W ,未来的财富禀赋为1i W 。 投资者在现在时刻还持有一个初始资产组合0000(,)i i i n θθθ=…。他以最大化效用函数01(,)i i i u z z 的期望,其中0i z 为当前消费,1i z 是未来消费。投资者可以用财富 禀赋和卖掉初始投资组合所得资金,构造新的投资组合,来分配跨期消费而达 到期望效用最大化。因此,他面临的最优资产选择问题如下:寻求当前消费0i z 和投资(持有)组合1101(,)i i i n θθθ=…,使得01(,)i i i E u z z ????达到最大。更确切地说,问题可表述为:求解当前消费0 i z 和资产组合1i θ,使得 ()()01 01,0 1001110 max ,.. () i i i i i z n i i i i k k k k n i i i k k k E u z z S t z W p x z W x θθθθ==????=??=+∑∑ (1) 第一个等式是确定量的等式,第二个等式是随机量的等式,由此出发来推导著 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

金融经济学(王江)习题解答讲解学习

金融经济学(王江)习 题解答

金融经济学习题解答 王江 (初稿,待修改。未经作者许可请勿传阅、拷贝、转载和篡改。) 2006 年 8 月

第2章 基本框架 2.1 U(c) 和V (c) 是两个效用函数,c2 R n+,且V (x) = f(U(x)),其中f(¢) 是一正单调 函数。证明这两个效用函数表示了相同的偏好。 解.假设U(c)表示的偏好关系为o,那么8c1; c22R N+有 U(c1) ? U(c2) , c1 o c2 而f(¢)是正单调函数,因而 V (c1) = f(U(c1)) ? f(U(c2)) = V (c2) , U(c1) ? U(c2) 因此V(c1)?V(c2),c1oc2,即V(c)表示的偏好也是o。 2.2* 在 1 期,经济有两个可能状态a和b,它们的发生概率相等: a b 考虑定义在消费计划c= [c0;c1a;c1b]上的效用函数: U(c) = log c0 + 1 (log c1a + log c1b) 2 3′ U(c) = 1 c01?°+21 1 c11a?°+ 1 c11b?°1?°1?°1?° U(c) = ?e?ac0?21? e?ac0+e?ac0 ¢ 证明它们满足:不满足性、连续性和凸性。 解.在这里只证明第一个效用函数,可以类似地证明第二、第三个效用函数的性质。 (a) 先证明不满足性。假设c?c0,那么 有c0 ? c00; c1a ? c01a; c1b ? c01b 而log(¢)是单调增函数,因此有 log(c0) ? log(c00); log(c1a) ? log(c01a); log(c1b) ? log(c01b) 因而U(c)?U(c0),即coc0。

金融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

《金融经济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图略:(a )利率外生下降,债权人效用减小,债务人效用增加;(c )生产投资增加。 (3) 第二章 (1)a )10%;b )9.76%;c )9.57% (5)7.5% (6)5.6%,5.9%,6.07%,6.25%,6.32% (7)a )7% (8)略 补充题:1年、2年和3年的现货利率分别为3.6%,5.1%,6%。 第三章 1、略。 2、()1/2 u z z =递减绝对风险厌恶(因为3/2 1 1/2 1 () 14()1()22 A z u z R z z u z z ---- ''=- =- ='),E [u (x)]= 5851/2×0.2+5901/2×0.3+6001/2×0.1+6101/2×0.25+6301/2×0.15=24.513;E [u (y)]=5801/2×0.2+5891/2× 0.3+5951/2×0.1+6181/2×0.25+6401/2 ×0.15=24.546,因此选择选择乙证券; ()1z u z e -=-常绝对风险厌恶;()ln u z z =递减绝对风险厌恶。 第四章之一 1、(1)12 1.1 1.1 1.11 2 2.5x X x ????==??? ?????,12?0.220.220.22??0.330.330.66r r r ????==??? ?-? ??? C 0 C 1

(2)价格13.5; ()()0.220.220.22??0.330.670.147 0.293 0.5130.330.330.67T p r w r ?? ===-??-?? 2、(1)0.20.5r ?? = ???,2112221 2 0.01 0.0030.0030.09V σσσσ???? == ? ??? ?? (2)()0.2?()0.6210.37931.3%0.5T p E r w r ?? === ???, ()2 0.01 0.0030.6210.621 0.3790.01820.003 0.090.379P σ???? == ? ????? 第四章之二 例4.3.2.1 1 196.1232.3886.74632.3817.5929.91586.7469.915 74.557V ---?? ? =- ? ?-? ? A=10.756,B=2.21,C=69.846,D=38.72, 3.2770.6511.626g ?? ? =- ? ? -??,14.1223.76610.346h -?? ?= ? ??? 3.27714.122?0.651 3.766[]1.62610.346p p w E r -???? ? ? =-+ ? ? ? ?-???? 例4.3.2.2 ()() 2 2 ??[]0.15410.014 0.008 p p r E r σ -- = 例4.3.4.1 H=1.462,??[]4% 1.21()p p E r r σ=+ 第五章 (6)a )2 1.29AM AM M σ βσ= =甲 甲 甲 ,2 1.53AM AM M σ βσ= =乙 乙 乙 b )iii c )A=117.037,B=27.111,C=523.457,D=493.827。 对于甲:[]27.5%M E r = 甲 ,

第七讲 法律金融理论

第七讲法律金融理论

第七讲法律金融理论 ?法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法律金融理论 ?对法律金融理论的补充和质疑 ?法律金融理论在中国 ?推荐文献和思考题 ?一般所说的金融是指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国内所指的金融,且称之为“宏观金融”。但在国外都不叫finance(金融)。 ?国外称为finance的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之所以不译成公司财务,就是因为它的实际内容远远超出财务:一是公司融资,包括股权/债权结构、收购合并等;二是公司治理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等问题。第二部分是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它是对证券市场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价格的研究。这两部分合起来是国外所指的finance,即金融。我们且称之为“微观金融”。(钱颖一,经济科学在美国,2001) ?金融是经济学发展最快的重要分支,法律金融理论因而成为法律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20世纪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诺奖得主希克斯详细考察了金融对工业革命的刺激作用后在《经济史理论》中认为,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法律和货币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

?戈德史密斯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根据几十个国家近100年的金融相关比率(某一时点上现存金融资产与国民财富之比)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一国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是正相关的。 ?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市场扭曲,人为低利率抑制了储蓄的增长并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如果解除对实际利率的限制从而使其反映储蓄的稀缺性以刺激储蓄并提高投资水平,就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高效率的金融体系。 ?肖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也同样认为:一国经济中的金融部门在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健全的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地动员储蓄和投资,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会提升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从而促进金融业的扩张。 ?金和列文(King and Levine,1993)利用80个国家1960-1989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金融发展的程度越高,经济增长越快,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金融部门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引导作用,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预报器(predictor)。 ?由此而引出的疑问是:为什么有些国家的金融制度比较发达并推动了经济增长,而其它国家则缺乏这样的金融制度? ?对于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金融结构这个问题,经济学家们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