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分式》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解析

第1章《分式》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解析
第1章《分式》知识点总结及复习解析

第一章分式知识点总结及章末复习

知识点一:分式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A

叫做分式,A 为分子,B 为分母。 知识点二:与分式有关的条件

①分式有意义:( ) ②分式无意义:( ) ③分式值为0:( ) ④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 ⑤分式值为负或小于0: 经典例题

1、代数式1

4x

-

是( ) A .单项式 B .多项式 C .分式 D .整式 2、在2x ,1()3x y +,3ππ-,5a x -,24

x y -中,分式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总价9元的甲种糖果和总价是9元的乙种糖果混合,混合后所得的糖果每千克比甲种 糖果便宜1元,比乙种糖果贵0.5元,设乙种糖果每千克x 元,因此,甲种糖果每千克 元,总价9元的甲种糖果的质量为 千克.

4、当a 是任何有理数时,下列式子中一定有意义的是( )

A .

1a a + B .21a a + C .211a a ++ D .21

1

a a +- 5、当1x =时,分式①11x x +-,②122x x --,③211x x --,④31

1

x +中,有意义的是( )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②④

D .④

6、当1a =-时,分式

21

1

a a +-( )A .等于0 B .等于1 C .等于-1 D .无意义 7、使分式8483x x +-的值为0,则x 等于( ) A .38 B .12- C .83 D .1

2

8、若分式221

2

x x x -+-的值为0,则x 的值是( ) A .1或-1 B .1 C .-1 D .-2

9、当x 时,分式11x x +-的值为正数. 10、当x 时,分式1

1

x x +-的值为负数. 11、当x = 时,分式1

32

x x +-的值为1.

13、如果分式

33

x x --的值为1,则x 的值为( ) A .0x ≥ B .3x > C .0x ≥且3x ≠ D .3x ≠

1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有( ) ①A 、B 为两个整式,则式子

A B 叫分式; ②m 为任何实数时,分式13

m m -+有意义; ③分式

21

16

x -有意义的条件是4x ≠; ④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数.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知识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拓展:分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

B

B A B B --

=--=--=A

A A 经典例题 1、把分式

a

a b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不变 B .扩大2倍 C .缩小2倍 D .扩大4倍 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11a x a b x b ++=

++ B .22y y x x = C .n na m ma =,(0a ≠) D .n n a

m m a

-=- 3、下列各式的变式不正确的是( ) A .

2233y y -=- B .66y y

x x

-=- C .3344x x y y =-- D .8833x x y y --=-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 ①

5()412a xy axy =;②2111()a a +=-;③()2m

n n

=-;④226(2)()3(2)n n m m +=+. 5、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式0.010.20.5x y

x y

-+的分子与分母中的系数化为整数.

知识点四:分式的约分 经典例题

1、约分:①22

2________20ab a b =;②229

________69x x x -=-+; ③322

18________12a bc ab c =-;④2()________4()

p q q p -=-. 2、下列化简结果正确的是( )

A .22222

2x y y x z z -=-+ B .220()()a b a b a b -=-+- C .63

233x y x x y

= D .231m m a a a +-= 3、下列各式与分式

a

a b

--的值相等的是( ) A .a a b --- B .a a b + C .a b a - D .a

b a

--

4、化简2

293m

m m --的结果是( )A 、3+m m B 、3+-m m C 、3-m m D 、m m

-3 知识点五:分式的通分

1、分式

223c a b ,44a b c -,2

52b ac

的最简公分母是( ) A .12abc B .12abc - C .24224a b c D .242

12a b c 2、通分:①222,,693x y z ab a bc abc -; ②2216

,

211

a a a a -++-.

知识点六分式的四则运算与分式的乘方

① 分式的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式子n n n

b a b a =??

?

??

经典例题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62x x x = B .

0x y x y +=+ C .1x y x y -+=-- D .a x a b x b

+=+ 2、下列各式的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 .

b n y bnx a m x amy ?÷= B .b n y bmy

a m x anx

?÷= C .b n y bmx a m x any ÷÷= D .()b n y bmx a m x any ÷?= 3、计算: ①3921()______243a a b

b b a

÷÷?=;②22222

2221_______()a b a ab b a b ab ab b a --+÷?=+- 4、计算:①232()______3a b c -= ; ②232()()()______b a c

a c b

--÷?=. 5、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3

3328()39x x y y -=- B .242622224()()x y x x x y x y y y ÷=?= C .211x x x ÷?= D .22()(1)1x x x x ?-=-

6、计算:①2223

(

)[()]______a b b a

--?-=; ②2222()()______3y x x y -?-=. 7、计算:23231

()()()________344

x y xy y x -?÷-=.8、化简3232()()()________x y xz yz z y x ?-?-=. 9、当2006x =,2005y =-,则代数式442222

2x y y x

x xy y x y

--?-++的值为( ) A .1 B .-1 C .4011 D .-4011

11、已知27x y =,求分式22

22

322x xy y x xy y -+++的值.

13、已知

0345

x y z

==≠,那么

223x y x y z -+-的值为( ) A .12 B .2 C .12- D .-2 14、已知230,3260,0x y z x y z xyz -+=--=≠,求222

222

2x y z x y z +++-的值.

② 分式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式子表示为

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式子表示为 ③ 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中,谁在前先算谁,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也要注意灵活,提高解题质量。 经典例题

1、计算:①

1________11x x x -=--;②2221_______2ab a b

+=. 2、化简221

42

x x x -

--的结果是( ) A .12x + B .12x - C .2324x x -- D .2324x x +- 3、化简2

()

a b a b a a b -

--的结果是( )A .a b a + B .a b a - C .b a a - D .a b + 4、计算: ①3333x x x x -+-+-; ②212211933a a a +--+-; ③2111

111

x x x ++

-+-.

5、计算24()22a a a a a a

--?-+的结果是( ) A .-4 B .4 C .2a D .24a + 6、化简

11

()x x x x

-÷-的结果是( ) A .11x + B .1 C .11x - D .-1

7、计算:①2114()22x x x x --?-+; ②22214()244x x x x x x x x

+---÷--+;

③11x x x -?-;④211(1)(1)11

x x x +---+;

8、设,A x y B x y =+=-,则

A B A B

A B A B

+--

-+等于( ) A .22x y xy - B .222x y xy - C .22x y xy + D .22

2x y xy

+

9、若2

210a a +-=,求22214

()2442

a a a a a a a a ----÷

++++的值.

10、已知2

69a a -+与1b -互为相反数,求()()a b a b b a

-÷+的值.

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 考点1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1.两条重要的结论: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说明了细胞的重要性)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从小到大共9个层次) 总结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生存。(病毒无独立性)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 3.核酸、蛋白质不是生物,但它们是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4.不是每种生物都有9个结构层次,一般来说生物越高级,结构层次越多,越复杂。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5.高等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对于单细胞生物,如细菌,一般可以把它归入“细胞”层次,也可以归入“个体”层次 7.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 8.导管、木纤维是死细胞;筛管是活细胞 9.种群,强调所有同一种生物;群落,强调某特定区域的所有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强调所有生物+无机环境 考点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 ....和原核细胞 ....两大类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 无染色体(DNA部和蛋白质结合)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 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等 生物类群细菌、蓝藻真菌、植物、动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3蓝藻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平面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一.直线部分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 x 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α 叫做直线 的倾斜角. 倾斜角)180,0[?∈α,?=90α斜率不存在. (2)直线的斜率: αtan ),(211 21 2=≠--= k x x x x y y k .两点坐标为111(,)P x y 、222(,)P x y .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1)点斜式:)(11x x k y y -=- (直线l 过点),(111y x P ,且斜率为k ). 注:当直线斜率不存在时,不能用点斜式表示,此时方程为0x x =. (2)斜截式:b kx y +=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121 121x x x x y y y y --= -- (12y y ≠,12x x ≠). 注:① 不能表示与x 轴和y 轴垂直的直线; ② 方程形式为:0))(())((112112=-----x x y y y y x x 时,方程可以表示任意 直线.

(4)截距式:1=+b y a x (b a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截距,且0,0≠≠b a ). 注: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也不能表示与y 轴垂直的直线,特别是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一般式化为斜截式: B C x B A y - - =,即,直线的斜率: B A k -=. 注:(1)已知直线纵截距b ,常设其方程为y kx b =+或0x =. 已知直线横截距0x ,常设其方程为0x my x =+(直线斜率k 存在时,m 为k 的倒数)或0y =. 已知直线过点00(,)x y ,常设其方程为00()y k x x y =-+或0x x =. (2)解析几何中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时,两条直线有可能重合;立体几何中两条直线一般不重合. 3.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1)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2)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3)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4.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有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部编人教版3语上知识点归纳总结31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 一、易读错的字。 坪坝(bà)汉族(hàn)鲜艳(yàn)打扮(bàn) 飘扬(yáng)摔跤(shuāi jiāo) 凤尾竹(fèng)洁白(jié) 荒野(huāng)口笛(dí) 罚站(fá)放假(jià) 衣裳(shang)背诵(sòng) 照例(lì)段落(duàn) 练习(liàn)吓呆(dāi)戒尺(jiè) 挨打(ái) 清楚(chǔ) 二、词语听写。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下粗壮影子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处罚放假互相所以能够猜出扬起双臂绒球花 三、形近字组词。 晨(早晨) 服(服装) 粗(粗壮) 辰(星辰) 报(报纸) 组(小组) 扮(打扮) 扬(扬起) 猜(猜测) 纷(纷纷) 杨(杨树) 情(情况) 荒(荒原) 静(静止) 球(气球) 慌(惊慌) 净(干净) 救(求救) 四、近反义词及多音字。

近义词: 鲜艳——艳丽打扮——装扮绚丽——绚烂 敬爱——敬重飘扬—--飘荡安静——寂静 湿润——潮湿碰触——碰撞欢快——欢乐 一定——肯定流利——流畅霎时——顿时 详细——仔细鸦雀无声—悄然无声 反义词: 安静——热闹古老——年轻粗壮——纤细 洁白——乌黑落下——升起润湿——干燥 详细——简略清楚——模糊糊里糊涂——明明白白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多音字: 更:gèng(更加) gēng(更换) 假:jiǎ(真假) jià(暑假) 背:(bèi)(背诵)(bēi)(背包) 圈:(quān)(圆圈)(juàn)(羊圈) 五、词语积累。 1.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千舌燥 鸦雀无声糊里糊涂绚丽多彩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正数:大于的数叫做正数。0 1.概念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π是正数但不是有理数! 2.分类:两种 二、有理数⑴按正、负性质分类: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有理数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3.数集内容了解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号)(注意不带“+”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当“—”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图象及几何性质:0 p >

关于抛物线知识点的补充: 1、定义: 2、几个概念: ① p 的几何意义:焦参数p 是焦点到准线的距离,故p 为正数; ② 焦点的非零坐标是一次项系数的1 4 ; ③ 方程中的一次项的变量与对称轴的名称相同,一次项的系数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④ 通径:2p 3、如:AB 是过抛物线)0(22>=p px y 焦点F 的弦,M 是AB 的中点,l 是抛物线的准线,l MN ⊥,N 为垂足,l BD ⊥,l AH ⊥,

D ,H 为垂足,求证: (1)DF HF ⊥; (2)BN AN ⊥; (3)AB FN ⊥; (4)设MN 交抛物线于Q ,则Q 平分MN ; (5)设),(),,(2211y x B y x A ,则221p y y -=,2 214 1p x x =; (6) p FB FA 2 ||1||1=+; (7)D O A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8)过M 作AB ME ⊥,ME 交x 轴于E ,求证:||2 1||AB EF =,||||||2FB FA ME ?=; 关于双曲线知识点的补充: 1、 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 21F F )的点的轨迹。

第二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1(>e e 的点的轨迹。两个定点为双曲线的焦点,焦点间距离叫做焦距;定直线叫做准线。常数叫做离心率。 注意: a PF PF 2||||21=-与a PF PF 2||||12=-(||221F F a <)表示双曲线的一支。 ||221F F a =表示两条射线;||221F F a >没有轨迹; 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①焦点在x 轴上的方程:22221x y a b -=(a>0,b>0); ②焦点在y 轴上的方程:22 221y x a b -= (a>0,b>0); ③当焦点位置不能确定时,也可直接设椭圆方程为:mx 2-ny 2=1(m ·n<0); ④双曲线的渐近线:改1为0,分解因式则可得两条渐近线之方程. 3、双曲线的渐近线: ①求双曲线122 2 2=- b y a x 的渐近线,可令其右边的1为0,即得02 2 2 2=- b y a x ,因式分解得到。②与双曲线122 22=-b y a x 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是λ=-2222b y a x ;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化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人工取火、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二、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因为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而南方地区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物理选修31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电场基本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两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库仑定律:在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作用力大小为F= kQ1Q2/r2, 静电力常量k=9.0×109N ·m2/C2。 (二)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 ,该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E 与 F 、q 无关只取决于电场本身,与密度ρ类似,密度ρ定义为V m =ρ ,而ρ与m 和V 均无关,只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1)场强E 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场强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电场线的方向与场强E 的大小无直接关系。 (2)场强的合成:场强E 是矢量,求合场强时应遵守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电场力:F=qE ,F 与q 、E 都有关。 2.决定式 (1)E=kQ/ r2,仅适用于在真空中点电荷Q 形成的电场,E 的大小与Q 成正比, 与r2成反比。 (2)E=U/d ,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d 是沿场强方向的距离,或初末两个位置等势面 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是矢量,其大小等于F 与q 的比值,反映电场的强弱; 其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受力的方向. 4. 电场强度的叠加是矢量的叠加 空间中若存在着几个电荷,它们在P 点都激发电场,则P 点的电场为这几个电荷单独 在P 点产生电场的场强的矢量合. (三)电势能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对移动电荷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的电势差有关,Wab=qUab 2.判断电势能变化的方法 (1)根据电场力做功的正负来判断,不管正负电荷,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该电荷的 电势能一定减少;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该电荷的电势能一定增加。 (2)根据电势的定义式U=ε/q 来确定。 (3)利用W=q(Ua-Ub)来确定电势的高低 (四)电势与电势差 1.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公式(两个):U AB =W AB /q ;U AB = 2、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公式: =W A ∞/q = E A (电势能)/ q (五)静电平衡 把金属导体放入电场中时,导体中的电荷重新分布,当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与原场强E0叠加后合场强E 为零时,即E= E0 +E '=0,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停止定向移B A ??-A ?A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中国境内人类活动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3、第一个发现北京头盖化石的是谁?何时? 4、北京人过什么生活?原因?火的用途及意义 5、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地位及意义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2、原始农业的兴起时间?地区?发展变化?重要标志?兴起与发展作用/意义? 3、比较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异同点?为什么存在差异? 4、中华文明的核心? 5、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过定居生活根本原因? 第3课远古传说 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______时期。当时,黄河流域活动者几个较大的部落,如____、___、___等部落。 2.炎黄部落联盟与哪场战争有关?华夏族形成与哪场战争有关? 3.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日后的___族。___和___被尊为中华民族的_____ 4.炎黄联盟的影响?.炎帝、黄帝各有哪些发明? 5.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___、____、____等部落。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联盟,___、____、____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6.禅让制实行时期?含义?实质?选才标准?现实意义?(现实意义:要重用贤人,通过民主方式选举人才,选拔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7.大禹治水方法?精神?尊称?.尧舜禹各有哪些贡献? 8.黄帝故里举行拜祖大典有什么现实意义? ①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 ②展示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历史底蕴③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第2单元早期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1.夏商西周朝代的更替 2.夏商西周时期特征?(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

3.夏朝的地位及意义?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夏朝的灿烂文明代表及地点? 4.商朝走向强盛的标志事件?走向衰落的标志事件? 5.商朝盘庚迁殷原因?西周建立者? 6.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巩固统治?其目的?内容?作用?特点?周天子分哪些人为诸侯?诸侯应尽哪些义务? 7.西周走向衰落的标志事件?西周的贵族等级分别是? 8.夏、商、西周灭亡共同原因?暴君?启示? (共同原因:残暴统治;激化社会矛盾;失去民心等) 9.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都会取得胜利?给我们哪些启示?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发展历程(出现?发展?鼎盛?) ①出现于原始社会后期;②发展于夏朝,种类增多;③灿烂于商朝,商朝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④西周大多用于祭祀,崇尚礼制,青铜器以礼器鼎、簋为主,礼器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2.青铜器用途?功能?.青铜器的礼器类型和数量反映了什么? 4.商周青铜器铸造方法?特点?商朝青铜器典型代表? 6.甲骨文含义?谁发现?记载内容?发现意义(影响)? 7.甲骨文造字方法?甲骨文与汉字关系?甲骨文特点? 8.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代,这个时代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称为青铜文明 9.商周时期出现高度发达青铜文明的原因? ①手工业、农牧业、商业的繁荣奠定了青铜文明的基础。②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1.东周时间?建立者?分为哪两个时期?其时间段?.春秋政治特点? 3.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生产力水平提高重要标志? 4.周王室衰微原因?表现?结果? 5.诸侯争霸原因?目的?春秋先后称霸霸主?旗号? 6.春秋首霸是谁?其称霸原因?.春秋争霸影响? 8.识记“晋国”位置 第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名称及位置?晋国分为哪三个国家? 2.观察并对比《春秋争霸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回答:春秋到战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发展趋势是什么? 变化:①诸侯国数目减少;②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③匈奴在北方崛起;④各国修筑长城;⑤战争频繁趋势:逐步走向统一 3.战国时期战争特点?著名战役及相关成语、典故?战争结果?对战国兼并战争的评价? 4.商鞅变法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性质?作用(结果)?成功原因?启示?从商鞅身上学到精神?商鞅代表哪个阶级利益? 5.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①变法损害了守旧贵族利益②秦孝公死后失去了政治支柱 6.商鞅变法中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核心内容)?②损害旧贵族利益措施? 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有利于农业生产措施?) ④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⑤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7.都江堰修建时间?国家?人物?地点?功能?影响?体现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31445教学内容

密 线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点总结 1、邓稼先 一、字音梳理。 懈怠xiè dài 癌症ái 署名sh? 奠基diàn 元勋xūn 孕育yùn 选聘pìn 无垠yín 难堪kān 夐xiòng 黯淡àn 鲜为人知xi ǎn 日曛xūn 挚友zhì 妇孺皆知rú 宰割z ǎi 凛若霜晨l ǐn 铤而走险t ǐng 殷实yīn 殷红yān 彷徨páng huáng 鞠躬尽瘁jū cuì 筹划chóu 邓稼先jià 二、词语解释。 1.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3. 当之无愧:指完全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 4. 锋芒毕露:锐气、才干显露无遗。 5.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6. 马革裹尸:用马匹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7.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8.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9.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不图反抗。 10.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11.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很广。 12.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没有间断地出现。 13. 燕然勒功: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三、文学常识。 1.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四、重点阅读理解阅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 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大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3.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5. “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6.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7.“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作用: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阅读《我不能走》 1.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别人劝他离开,他却不愿离开。表现他献身国防科技,无私奉献的精神。 2.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3. "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邓稼先。 4.这段文字开头的《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对于表现邓稼先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悲壮、凄凉;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不畏艰难的精神 (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借此暗示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变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难的精神。) 5.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作用:渲染了工作环境的恶劣,烘托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核科学家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 6.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什么? 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7.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8.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对同事的悼念,对完成遗愿的决心。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阅读《“两弹”元勋》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热爱祖国 3.摘录段中语句回答: 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4.从上文中找出具体的事实,以表明邓稼先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5.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 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知识要点归纳整理 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2、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 3、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4、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5、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6、磁极;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 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 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7、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 为了形象地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引入了磁感 线:依照铁屑排列情况,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 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9、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10、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产生的磁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球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的一个50夹角, 叫磁偏角。 11、奥斯特实验 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 针偏转方向相反. 结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12、直线电流的磁场 直线电流的磁场的分布规律: 以导线上各点为圆心的一个 个同心圆,离直线电流越近,磁 性越强,反之越弱。 13、安培定则(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考点一:货币的本质 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 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备注补充: ④两者的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这是两者统一的表现。 B、对立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商品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他必须把使用价值让渡给购买者,而购买者为了得到使用价值,也必须支付出相应的价值给生产者,当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离时,意味着交换实现。

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作用是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A、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B、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C、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A、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B、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C、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2、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特点: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二、北京人的发现 1、时间:至今70万-20万年发现时间:1921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2、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其中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遗址分布较多的区域。 三、北京人的特征 1、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小,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长,能直立行走。 2、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①工具: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称为打制石器,使用这种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②生活组织形式:生存环境险恶,个人无法生活,北京人过群居生活,一起获取食物;

③用火:学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从而改善生存条件,增强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四、山顶洞人: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 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 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大学物理热学第一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导论 1. 宏观描述方法和微观描述方法 热力学是热物理学的宏观理论,而统计物理学则是热物理学的微观理论. 2.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下,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系统必将达到一个宏观上看来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这才是平衡态 判断是否平衡态的标准:有无热流与粒子流. 力学平衡条件:通常情况下,表现为压强处处相等 热学平衡条件:温度处处相等(无热流) 化学平衡条件:无外场作用下,系统各部分的化学组成处处相同 只有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时满足力学平衡条件、热学平衡条件和化学平衡条件的系统,才不会存在热流与粒子流,才处于平衡态。 3.热力学第零定律和温标 热力学第零定律的物理意义:互为热平衡的物体之间必存在一个相同的特征-----它们的温度是相同的 温标是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建立经验温标的三个要素: (1)选择某种测温物质,确定它的测温属性(某种属性随着冷热程度的改变而单调、显著的改变) (2)选定固定点(如水的沸点为100℃,冰的正常熔点是0℃) (3)进行分度 水的三相点温度为273.16k,冰点温度为273.15k 热力学温标为基本温标 摄氏温标、理想气体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4、物态方程 处于平衡态的某种物质的热力学参量(如压强、体积、温度)之间所满足的函数关系称为这种物质的物态方程,或称状态方程。物态方程都显含有温度T。 只有在压强趋于零时的气体才是理想气体,在理想气体条件下,一切不同化学组成的气体在热学性质上的差异趋于消失。 理想气体物态方程:R=8.31普适气体常量另一形式:p=nkT 能严格满足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的气体才是理想气体,理想气体虽然是一种理想模型,但常温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析几何知识 点总结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0 7. 直线和圆的方程 知识要点 一、直线方程. 1. 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其中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其倾斜角为0,故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 )0(1800παα ≤≤. 注:①当 90=α或12x x =时,直线l 垂直于x 轴,它的斜率不存在. ②每一条直线都存在惟一的倾斜角,除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外,其余每一条直线都有惟一的斜率,并且当直线的斜率一定时,其倾斜角也对应确定. 2. 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截距式、两点式、斜切式. 特别地,当直线经过两点),0(),0,(b a ,即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0,0(,≠≠b a b a 时,直线方程是:1=+b y a x . 注:若23 2--=x y 是一直线的方程,则这条直线的方程是23 2--=x y ,但若 )0(23 2 ≥-- =x x y 则不是这条线. 附:直线系:对于直线的斜截式方程b kx y +=,当b k ,均为确定的数值时,它表示一条确定的直线,如果b k ,变化时,对应的直线也会变化.①当b 为定植,k 变化时,它们表示过定点(0,b )的直线束.②当k 为定值,b 变化时,它们表示一组平行直线. 3. ⑴两条直线平行: 1l ∥212k k l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①1l 和2l 是两条不重合的直线. ②在1l 和2l 的斜 率都存在的前提下得到的. 因此,应特别注意,抽掉或忽视其中任一个“前提”都会导致结论的错误. (一般的结论是:对于两条直线21,l l ,它们在y 轴上的纵截距是21,b b ,则 1l ∥212k k l =?,且21b b ≠或21,l l 的斜率均不存在,即2121A B B A =是平行的必要不充分条 件,且21C C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推荐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 产和贫富分化岀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 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岀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 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 )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 )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 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 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 (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 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 )年,建立者是(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