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aps中尺度天气分析经验总结

micaps中尺度天气分析经验总结
micaps中尺度天气分析经验总结

学校的天气分析课及micaps上机课没有专门教中尺度天气分析,我完全是自学自悟自己摸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大家建议,开这个帖,把个人经验体会详细写出来和大家讨论,欢迎预报的同行交流学习,带动micaps版块中尺度天气分析活跃起来,因为气象台业务上中分析很重要。尽管业务上很依赖于数值预报,但是实况天气分析(包括手绘天气图和micaps分析)作为预报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还是需要掌握的。

定槽脊线、切变线、地面锋线、高低压中心、冷暖中心什么的,这些基础知识天气学分析里讲得很清楚,这里简单提一下。各线条、箭头等表示什么含义,中尺度(强天气)分析工具箱里的帮助也有,如图1,也要熟记于心。这两点是中分析的必备知识,是前提。另外,最好对中尺度气象学或中尺度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掌握或了解。还有,你不能是色盲???还有,得有观测资料啊,否则是无米之炊啊。

学校的天气分析课及micaps上机课没有专门教中尺度天气分析,我完全是自学自悟自己摸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大家建议,开这个帖,把个人经验体会详细写出来和大家讨论,欢迎预报的同行交流学习,带动micaps版块中尺度天气分析活跃起来,因为气象台业务上中分析很重要。尽管业务上很依赖于数值预报,但是实况天气分析(包括手绘天气图和micaps分析)作为预报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还是需要掌握的。

定槽脊线、切变线、地面锋线、高低压中心、冷暖中心什么的,这些基础知识天气学分析里讲得很清楚,这里简单提一下。各线条、

箭头等表示什么含义,中尺度(强天气)分析工具箱里的帮助也有,如图1,也要熟记于心。这两点是中分析的必备知识,是前提。另外,最好对中尺度气象学或中尺度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掌握或了解。还有,你不能是色盲???还有,得有观测资料啊,否则是无米之炊啊。

业务上,中分析一般分析5层,从下往上依次是地面、925hPa、850hPa、700hPa、500hPa,500hPa以上层次很少分析。为了防止线条太多看不清,一般用5个交互符号分析,每层一个。若有两层分析要素少的话可共用一个交互符号,这看个人习惯,怎么舒服怎么来。中分析主要分析需要人工分析的要素,像高度场、温度场等这些电脑可以自动填线分析的,在电脑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即可,但一般不需要订正。这里我选取一个天气较为复杂的过程来分析,尽量用到最多的线条和箭头。12月20日天气较复杂,可供分析的要素较多,

现用早8点的各层观测资料来分析。

现在开始分析,一般只用到两个文件夹,即高空观测资料“high”和地面观测资料“surface”文件夹。“high”文件夹里的东西最好全部知道含义,这里我列出来了,如图2。

“surface”文件夹主要用到两个,p0(海平面气压场)和plot(地面填图)。我习惯先分析低空,现以850hPa为例,基于最新的micaps3.2版本,分析该层各要素。资料检索方式很多,这里为了方便解释,我用文件名检索。打开12月20日8时的850hPa高空观测填图(high-plot-850-12122008.000),发现每个站都默认填了一些要素,如图3,这里主要用到两个,“显示风”和“显示温度露点差”,不需要的把勾去掉就不显示了,这样方便看清。850hPa这层常分析的项目有湿区、切变线、急流(显著流线)、干线、槽线和温度槽脊,没有就不分析。

首先分析湿度,主要有湿舌(湿区)、干线(露点锋)。中分析技术规范里规定,当温度露点差(T-Td)小于或等于5℃, 或相对湿度(rh)超过70%时,分析湿舌,意义是判断低层的显著湿区,综合低空急流和显著流线判断水汽输送条件。在“显示设置”里点击“12年12月20日8时850百帕高空观测”,左下角图层属性框会显示出来,“图层属性”里仅把“显示温度露点差”勾上,各站就显示温度露点差了。下面开始画湿舌,单击菜单栏里的“强天气分析”,调出中分析工具箱,“显示设置”会里自动跳出一个“交互符号2”,“交互工具”也自动弹出(不用就叉掉,要用就双击“交互符号2”)。默认的那个(交互符号1透

明板)暂不用,该层的要素就在“交互符号2”中分析。层次选“850”,

是否标注也勾上,这样线条和箭头画出来就默认是850hPa的颜色了,鼠标停在工具箱里那些线条箭头上,会有中文显示,最好能记住,分析多了就会记住了,选择绿色齿线,如图4。

显然,分析湿舌,本质上就是手工找出温度露点差为5℃的那条等值线,圈起来就是了。注意:有齿的那一面是包着湿区的,不要画反了,那些没有数据的站点就不用管了。顺时针画包围圈,这跟手绘天气图等高线差不多,边画边估计相邻两站(一个T-Td>5℃,一个T-Td≤5℃)5℃大致的位置,鼠标点一下,继续走,东部海区不用管,也没多少数据,主要把大陆包起来,画好之后右击,就OK了,发现系统还自动标注了850,湿区可闭合也可不闭合,画好后如图5。

下面分析干线(没有就不分析)。规定,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Td相差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分析干线,意义是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大气不稳定。当有显著流线自干线的干区一侧吹向湿区时,强对流天气易发生。显示各站露点温度值,找出至少两对相邻站的Td相差10℃以上,在其之间按所需线条画出干线,如有相邻站Td相差更大的则关心更大的,或者直接打开温度露点差场,文件为“high-…t-td?-850-对应时次”,看等T-Td线密集的地方画,这比较直

观,如图6。

接下来分析切变线和槽线,来判断低层的辐合区。切变线和槽线是分别从风场和气压场上定义的不同的天气系统。“图层属性”里仅把“显示风”勾上,各站显示风场。熟悉天气分析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风场图上切变线的位置。选择线条(850默认为红色双线条),暖式切变(西南风和东南风的切变)时切变线画成上凹(高数上也叫下凸),冷式切变(西北风和西南风的切变)、东北风和西北风的切变,或者东北风和西南风对着吹时,切变线画成下凹(或上凸),用槽线来画好像也没问题。凹凸好像这么画的,我也没见过哪本书上有具体规定,中央气

象台的天气图也这么画的(见图7)。

一般鼠标从低压往高压方向点三下就OK,即两头和中间点一下,切变线位置千万不要搞错,一定要在有风向切变的相邻两站点之间,此原则要遵守,至于靠这个点近些还是靠那个点近些自己把握,这里我列出了本月的一些切变线,见图8、9、10。

另外,有相邻三角形三站风向辐散或辐合的标注气压中心,高压中心用蓝色字母G,低压中心用红色字母D,在交互工具里找,如图11、图

12。

严格来说高低压中心非三站的几何中心,要看三站气压值和风速来确定离哪个站近些。有时低压中心的两条切变线亦可连成一条来画,像图8、9中的两根切变线可连起来画,有时还有风速的切变或风向加风速的切变。槽线,一般在西北风和西南风之间画,熟悉的人看风场就能画槽线,要是真看不出来,就打开高度场文件(high-height-850-对应时次)辅助分析。我习惯在交互工具里找画槽线的线条,中分析工具箱也可以画,找出实线,不过需要调宽度,宽度设为3差不多了。定槽线是天气分析课里的基本知识了,有时候为了线条的光滑好看(包括下面的温度槽脊),也不一定非要严格画在曲率最大处,只要画出来别是西北风在槽前,或西南风在槽后就行了,这里用Lambert

投影画,看风向和纬圈的平行度来定槽画在该站西侧还是东侧。有个

别站是正西风的,让槽线穿过那站。有阶梯槽(北槽略慢于南槽)时,画一根槽线有点别扭,可分开画,不过只要保证槽前后的风向没错,画一根也没太大问题,南部要向东倾,如图13。

习惯上在风向气旋性切变特别明显的两个高压之间的狭长低压带内和非常尖锐而狭长的槽内分析切变线,在气压梯度比较明显的低压槽中分析槽线。有时切变线亦可用槽线来画(像寒潮过程里的大横槽、台风倒槽、东风切变等),将切变线都用槽线来画也不应该算错,但切变线是中尺度天气过程中很重要的系统,为了好区分其它天气系统或显眼,最好以切变专用的双实线来画,我认为。若大范围的风向一致,有一站的风向有异甚至相反时,也不用刻意迎合这个站的风向。

一个闭合气旋上下左右可以有4个槽或切变线,只标注与天气有关的。由于各层槽线没有具体规定颜色,都是棕色,一般在槽线上方或下方标注层次,数字即可。有时为了分析天气演变过程,也可用黄色线条画上前12或24小时的槽线或切变线。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细节问题,这不一定都能讲到。

下面分析急流(轴)或显著流线。规定,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12m/s(低空急流定义)时,沿12m/s以上大风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意义是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风切变条件。要培养自己看到风杆就知道风速甚至级数,那样分析也会快一点(一杠是4m/s,短杠2m/s,小旗子风杆是20m/s,8级风),12m/s,就是3杠,看到2个以上连续测站的三杠风杆就分析。不知道风速也没关系,打开全风速填图,全风速填图文件为“high-…vv-p?-850-对应时次”,风速值就显示在各站点上了,哪个地方风大风小一目了然,按照风杆和风速值,按急流去向画出急流,该层急流默认为红粗箭头,如图14。

因为这主观性比较强,每个人画的急流轴位置会有不同,不至于偏得太离谱就行了,急流箭头从哪里开始到哪里停止也是,大差不差就行了。因为探空站有限,急流轴的位置不一定经过探空站,画出的急流轴位置跟实际急流位置会稍有偏差,最大风速值暂不用标。又规定,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意义是对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析。分析步骤同急流的分析,只不过风速都小于12m/s,

西南低空气流在加强成急流前可画显著流线。北方的低空急流多经向

型,南方多纬向型。

最后分析温度脊(暖脊)和温度槽(冷槽)。规定,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意义是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暖平流,最值得关注的温度脊位于最强辐合区前。打开温度场文件夹“high-temper-850-对应时次”,有闭合等温线的温度中心就标注冷、暖中心,在交互工具里找。850的温度脊默认为红色点线,选定后开始分析。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脊,基本是自南向北画,把等温线和纬圈相切的点连起来即可,如图15。

温度槽分析就是,从冷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最大处分析温度槽,意义是判断降温引起的不稳定,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分析判断冷平流。850的温度槽默认为红色实心三角点线。结合云图,很容易发现云多的地方就在温度脊后面或温度槽前面,如图16。

有时候也会分析850hPa与500hPa的温度差(类似于沙氏指数)。规定在干线的湿区一侧,当850hPa与500hPa的温度差超过28℃(一说是24℃)时,间隔4℃分析等温差线,意义就是判断大气稳定度,垂直温度递减率可反映大气的稳定状态。这在春夏强对流高发季节会

分析到,也不难,“图层属性”里仅把“与500hPa的温度差”勾上,分析24℃、28℃、32℃???等温差线即可,默认为橘黄色虚线。有时候也会调出某一代表站的探空图(high-tlogp-对应时次),来分析各指数和各层的风,判断该站附近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

850hPa要素分析好后,新建一个交互符号,为“交互符号3”,“显示设置”里把“交互符号2”眼睛那个按键点掉,消隐850hPa分析好的各线条,资料下翻一层,即菜单栏里的向下箭头,开始分析925hPa。925hPa和850hPa的分析要素差不多,但没有“与500hPa的温度差”这一项。只要在中分析工具箱中层次选“925”即可,各线条箭头就默认为该层的颜色,但温度槽脊和湿舌的线条颜色和850hPa一样,需要分析的话就在线条末端标注一下925即可。分析结果如图17。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汇编

附件: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暂行稿) 国家气象中心 二O 一O年三月

目次 引言 (1) 第一章高空分析 (2) §1.1 概述 (2) §1.2 925hPa分析 (3) §1.3 850hPa分析 (5) §1.4 700hPa分析 (8) §1.5 500hPa分析 (11) §1.6 200hPa分析 (14) 第二章地面分析 (15) §2.1 概述 (15) §2.2 气压场 (15) §2.3 风场 (16) §2.4 温度场 (16) §2.5 湿度场 (17) §2.6 天气区 (18) §2.7 边界线(锋) (18) 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 第四章附录 (19)

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 附录Ⅱ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中尺度天气是指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天气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中尺度稳定性天气。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天气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现象的明显特征是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行中尺度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应更加关注比天气尺度更小的天气系统,并且关注大气中瞬变的系统和微小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是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生中尺度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为了加强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的技术方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天气局风暴预报中心的强对流天气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气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气分析研究[5-6],国家气象中心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高空分析、地面分析和综合图分析三个部分。分析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稳定度、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

第四章 天气图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天气图的一般知识 天气图底图投影方式:天气图底图是用来填写各测站气象观测资料而特制的空白地图。常用的天气图底图有:南、北半球天气图、中纬度区域天气图、热带低纬地区天气图等。制作底图的投影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兰勃特投影 兰勃特投影法又称等角正割圆锥投影。将地球体的30?和60?纬圈与圆锥面相割,经纬线及地形投影到圆锥形的图纸上,展开后经线呈放射形直线,纬线是同心圆弧。这种图最适宜作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底图。我国、日本等国的天气图底图均采用这种投影。 2.极地平面投影 用这种投影法制成的底图,其经线为一组由极地向赤道发出的放射形直线,纬线为一组围绕极地的同心圆。这种投影适宜作北(南)半球天气图底图。 3.墨卡托投影 用一圆筒套在地球体上,地球赤道表面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光源放在地球中心进行投影。把圆筒展开便制成一张图,其经、纬线都为平行直线。由于低纬地区用这种投影与实况较为接近,而在高纬地区投影面积放大倍数太大。所以这种图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 天气图的种类和图时: 1.天气图的种类 天气分布是三维空间的,为了比较全面地揭示天气状况,在气象分析和预报中,通常绘制三种类型的天气图,即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天气图的制作过程依次为观测、编报发送、收报、填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是根据地面观测资料绘制的,它是一种综合性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最基本的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就是等压面上的形势图,它是根据高空观测资料绘制的。辅助图是配合地面天气图和高空等压面图而使用的特定图。 2.天气图的图时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通常地面天气图每天制作4次,分别在世界时00时、06时、12时、18时,即北京时08时、14时、20时、次日02时。此外,中间还有4次补充观测时间,所以实际上每隔3 h就有一地面天气图产生。高空天气图一天制作两次,世界时00时、12时,即北京时08时和20时。 第二节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的填绘:各地同一时刻观测的地面资料,传递到各大气象通信中心,然后再由通信中心向各地气象台传播。气象台接收到各地气象观测报文之后,要按照国际规定的统一格式,把收到的电码译成数字或符号填入天气图底图。由于观测资料的来源不同,又分为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和船舶测站填图格式。 1.陆地测站填图格式(图4-2-1)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分析高度:925hpa 分析项目技术要求分析方式分析目的分析符号 风低空 急流 当有2个以上连续测站风速超过 12 m/s时,沿12m/s以上大风 区的几何中心分析低空急流轴, 并在急流轴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的辐合区;综合湿度 分析判断水汽输送条件;综合 其它层的风场分析判断垂直 风切变条件 灰色 显著 流线 当风速未达到低空急流的标准, 但有风速明显比周围大的最大风 带出现,且位于干湿气流区之间, 或者位于切变线、靠近急流轴的 位置时,分析显著流线,并在流 线上标注最大风速值。 人工分析 低空急流和辐合区的辅助分 析 灰色 切变 线 (辐 合 线) 当风场具有明显的风向切变时, 沿风的交角最大(风向改变最大) 的位置分析切变线。当风场具有 明显的风速辐合时,沿最大风速 的前端分析辐合线。 人工分析判断低层的辐合区 灰色 温度等温 度线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温 线,如-2℃,0℃,2℃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红色 温度 中心 分别标注暖、冷中心。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温度脊 暖中心N, 红色,冷中 心L,蓝色 温度 脊 从暖中心出发,沿等温度线曲率 最大处分析温度脊。 人工分析 判断低层增暖引起的不稳定; 综合低空急流及其显著流线 分析判断暖平流 红色 湿度等露 点温 度 以0℃为基准,每隔2℃分析等露 点温度线,如10℃,12℃,14℃ 等。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等比 湿线 4-9月每隔2 g/kg分析等比湿 线;其它月每隔1 g/kg分析等比 湿线。 在客观分 析基础上 进行人工 订正 确定干线和湿区 绿色 干线 (露 当相邻两站的露点温度相差 10℃以上时,沿湿度梯度最大处 人工分析 判断水平干湿分布不均匀引 起的大气不稳定。当有显著流 灰色

9、天气图分析

第九部分天气图分析(周长青) 基本天气图分析;辅助天气图分析;锋面分析;温压图(T-LogP)分析和应用 第一章基本天气图分析 一、了解不同投影底图的用途 兰伯特(Lambert)正形圆锥投影:适用于中纬度地区的天气图,如欧亚高空图和地面图都采用这种投影。 极射赤面投影:高纬度地区比较真实,一般用作北半球天气图和极地天气图。 墨卡托(Mercator)主要适用于作赤道或低纬地区的天气图底图。 二、熟悉地面、高空天气图填图符号的气象意义 以下是陆地测站(左)和船舶测站(右)填写格式 N 总云量,CH、CM和CL分别代表高、中、低云云状,以表2.1.2的符号表示。Nh代表低云量,图上填的为电码。电码和云量的关系见表2.1.3。“×”为不明或缺、错报,低云量和总云量相同时不填。h代表低云云高,以数字表示,以米为单位填写。TTT和TdTdTd :分别代表气温和露点。WW:现在天气现象。 VV :水平能见度。PPPP:海平面气压,以数字表示,以hPa为单位。填写后三位数字,最后一位为小数。如“035”,代表气压为1003.5hPa;“995”,代表气压为999.5hPa。PPP代表过去3小时气压变量。a :3小时气压倾向。“+”表示过去3小时气压升高,“—”过去3小时气压下降。“×”表示不明。W1W2:过去天气现象,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前6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补充定时绘图天气观测报告观测前3小时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表示两种天气现象。RRR:6小时降水量“T”表示微量。Dd:风向。以矢杆表示,矢杆方向指向站圈,标示风的来向。静风时不填任何符号,在CH上面填有d时表示风向不明,后面的数字为风速ff 代表风速。以矢羽表示,矢羽一长划表示4m/s,一短划表示2m/s,一三角旗表示20 m/s,风速不明时,填“×”。 选填项目的符号及意义:P24P24 代表24小时气压变量。 云状符号: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2 课时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及对应的天气情况。 (2)阅读、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及其天气图。 教学重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天气特点。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 (2)锋面气旋的形成原因 (3)天气图的判读 课型:新授课 课时:1 课时 教学模式:学案导学、问题探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多媒体辅助、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常见的天气系统主要有锋、气旋和反气旋。前节课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与天气的关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课本的第二大部分内容: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板书】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承转)首先,我们来学习低气压、高气压等基本气压场的相关知识。 [学生活动] 自学教材,了解基本概念

、 (1) )高气 压 : 中 心气 压四周, 如图中 (甲或乙)。 (2) )低气压 : 中 心气 压四周, 如图中 (甲或乙)。 (3) )高压脊 : 从 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如图中 (A 或B )。 (4) 低压槽:从 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如图中 (A 或B )。 [精讲]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与高压,是 针对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针对气流状况而言的。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若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 [展示] 气旋的形成(北半球) 强调: 气旋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辐合 高空辐散的环流系统 [ 类 推 ] 反 气 旋 (高压)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精讲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暂行稿).精讲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附件: 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 (暂行稿) 国家气象中心 二O 一O年三月

目次 引言 (1) 第一章高空分析 (2) §1.1概述 (2) §1.2925h P a分析 (3) §1.3850h P a分析 (5) §1.4700h P a分析 (8) §1.5500h P a分析 (11) §1.6200h P a分析 (14) 第二章地面分析 (15) §2.1概述 (15) §2.2 气压场 (15) §2.3 风场 (16) §2.4 温度场 (16) §2.5 湿度场 (17) §2.6 天气区 (18) §2.7 边界线(锋) (18) 第三章综合图分析 (18) 第四章附录 (19) 附录I 术语和定义 (19) 附录Ⅱ中尺度天气分析符号 (21) 参考文献 (22)

引言 中尺度天气是指水平尺度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时间尺度几小时到几十小时的天气现象[1],按其性质分为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和中尺度稳定性天气。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包括雷暴、短历时强降雨、冰雹、雷暴大风、龙卷以及下击暴流等[2],它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中,由各种物理条件相互作用形成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中尺度对流天气预报的成败,从根本上取决于在业务预报过程中所做的分析[3]。因为中尺度系统及其影响的中尺度对流天气现象的明显特征是生命史短、空间范围小且变化剧烈,所以业务预报员在进行中尺度对流性天气预报时,应更加关注比天气尺度更小的天气系统,并且关注大气中瞬变的系统和微小的变化[3]。 中尺度对流天气主观分析,是利用各种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雷达和卫星等遥感探测资料、数值分析预报产品等资料,分析产生中尺度对流天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条件。为了加强我国各级气象台站对中尺度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条件的分析和诊断,规范中尺度天气分析的技术方法,参考美国空军全球天气预报中心和美国天气局风暴预报中心的强对流天气分析技术[3-4],参考我国的常规天气图分析要求和中尺度天气分析研究[5-6],国家气象中心制定了《中尺度对流天气的天气图分析技术指南》。本指南主要包括高空分析、地面分析和综合图分析三个部分。分析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稳定度、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

中尺度气象学习题集

中尺度气象学习题集 一、填空题 1.中尺度气象学主要包括以下学科:(1)、(2)、(3)和(4)。 【答案】: (1)中尺度气象学包括中尺度天气学 (2)中尺度动力学与数值模拟 (3)中尺度天气的短期和甚短期预报 (4)中尺度大气物理学。 2.在Orlanski对中尺度运动进行的分类中,依照水平尺度由小到大分别为(1)、(2)、(3),对应的水平尺度为(4)、(5)、(6)。 【答案】: (1)γ中尺度 (2)β中尺度 (3)α中尺度 (4)2~20km (5)20~200km (6)200~2000km 3.中尺度运动的基本特征有(1)、(2)、(3)、(4)。 【答案】: (1)空间尺度小,生命期短 (2)气象要素梯度大 (3)非地转平衡和非静力平衡及强的垂直运动 (4)小概率和频谱宽、大振幅事件 4.滞弹性近似与包辛内斯克近似的比较,滞弹性近似的连续性方程形式为(1)无辐散,而包辛内斯克近似的连续性方程形式为(2)无辐散;滞弹性近似中密度的变化不仅考虑热膨胀效应,而且也考虑(3)效应;对于适用范围,滞弹性近似可应用于(4)对流运动,而包辛内斯克近似只能应用于(5)对流运动。 【答案】:

(1)质量 (2)速度 (3)压缩 (4)深 (5)浅 5.对称不稳定,从物理上看,就是在垂直方向上为(1)和水平方向上为(2)的环境中,空气 作倾斜上升运动时仍然可能发生的一种不稳定。其不稳定判据等(3)面斜率小于等(4)面斜率。 【答案】: (1)对流稳定 (2)惯性稳定 (3)绝对动量 (4)位温 6.在CISK过程中,大尺度流场通过(1)的抽吸作用,对积云对流提供了必须的水汽辐合和上升运动,积云对流释放的(2)又为驱动大尺度扰动提供了能量,于是小尺度积云对流与大 尺度流场演变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共同发展。如(3)提供了CISK过程中启动积云对流的上升运动,则称之为波型第二类条件不稳定(Wave—CISK)。 【答案】: (1)摩擦边界层 (2)凝结潜热 (3)大气中的内波尤其是重力内波 7.中纬度地区常见的中尺度对流系统有三类:(1)(普通单体雷暴和局地强风暴),(2)(如飑线)及近于圆形团状结构的(3)(MCC)。 【答案】: (1)局地对流系统 (2)二维线状(带状)对流系统 (3)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8.局地强风暴被认为是大气中最重要的中尺度环流,其环境场最重要的特征是强(1)和强(2)。 【答案】: (1)位势不稳定 (2)垂直风切变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第1 课时锋与天气 1. 理解不同锋面系统的活动规律和天气特点。 2. 可以根据近期天气情况的变化对将来一段天气形势作出预测。 过程与方法: 1. 会运用简易天气形势图分析各地天气系统及天气变化趋势。 2. 绘制冷暖锋示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应用知识为生产服务的观念。 2. 激发探究天气的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力审美情趣。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通过预习,自主完成基础内容,不明白的问题做好标注) 1.气团 (1))什么是气团? (2))冷 1 2.锋 (1))什么叫锋面、锋线、锋? (2))锋的类型有哪些? 【思考】 ①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广大地区,天气状况如何? ②锋面附近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

二、冷锋 【动动手】 观看冷锋形成过程动画,根据动画及课本图2.19 左图,绘制冷锋示意图(注意:冷暖气团位置、运动方向及标注雨区位置) 【合作探究】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 要求:认真观看经过寿光境内的冷锋移动过程动画,试描述未来24 小时内寿光的天气变化情况。(先自主思考2 分钟,再小组内交流讨论3 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 【思考】下图为冷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曲线,a、b 曲线分别表示什么?

【冷锋小结】(完成表格2 中冷锋部分) 三、暖锋 2 2 四、准静止锋: 1.天气特征: 2.表示符号: 3.雨区: 4.常见天气实例:

【课堂小结】自主梳理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构建知识框架。 【课堂反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按成因分,甲为锋,乙为锋。图中A、B、C、D 四地,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此时该地出现 等天气现象。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 备课人:牛胜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2.理解各种天气系统所产生的天气状况。 3、理解台风与寒潮带来的影响。 能力目标:识读简易天气图。 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天气系统,初步学会解释天气现象成因,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大气环境的侧面感知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养成学生热爱自然、了解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的朴素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锋面气旋的原理。 教学方法发现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 展示画面:中央电视台隔夜的天气形势分析及天气预报(部分) 新课导入 央视的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根据天气形势图分析的结论。如何从天气图上分析天气形势呢?我们能否做到呢?这正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本节课的知能目标。 三、学习活动过程 教师引导:从画面中引出冷空气和暖空气。要求学生学习课本P44,并比较冷气团和暖气团的性质。(主要比较其温度、气压、湿度等物理性质)以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为例,讲述: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锋面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系统。 板书: 2.5 常见天气系统 (一)锋面 1、演示软件:几组冷暖气流交汇之后相互运动图,学生分析画面,总结锋面的共同点均为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2、提问:为何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学生思考得出:暖气团暖而轻密度小,冷气团冷而重密度大,因而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 3、设疑:一上一下的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4、演示软件:冷暖气流交汇后产生天气现象,学生观察画面分析总结得出因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主要锋面类型及其与天气关系:

中尺度天气分析的业务内容

中尺度天气分析的业务内容,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产生灾害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稳定度、抬升和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分析地面及各等压面上造成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的天气系统及其特征线。 中尺度天气分析对象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和发展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以及环境条件的分析;二是直接触发对流的中尺度辐合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 中尺度天气分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为制作灾害性天气短期和短时落区预报所进行的分析,二是为发布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和预警所进行的分析。 (1)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所需要的中尺度天气分析 以制作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为目的的中尺度天气分析主要针对高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数值模式产品等进行。对数值模式产品应当在全面检验评估的基础上,挑选最优模式、最优输出量作为中尺度天气分析的对象。重点分析诊断与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有关的热力和动力条件。 ①分析重点 稳定度分析:包含热力不稳定和动力不稳定两个方面。可借助对流参数或物理量来反映环境大气的热力稳定性,如:CAPE、CIN、SI、K、θse随高度变化、高低空温差等。水平风垂直切变则可用来表示动力不稳定性。 水汽条件分析:大气湿度的垂直分布和水汽来源是水汽条件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当关注湿层出现的高度、厚度和水

汽通量散度等诊断结果。分析对流层低层湿舌、低空急流等。 触发机制和抬升条件分析:除槽线、切变线、锋面以外,还应分析辐合线、干线、飑线、中气旋、中低压、中尺度温度和湿度锋区、能量锋区、低层辐合区、高层辐散区、上升运动区等。 物理量诊断分析:中尺度天气分析还应当包含灾害性天气的物理量诊断识别。在对大批历史个例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需要分析的物理量及阈值,建立相应的指标集,并在预报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 ②分析层次和时间 925、850、700、500和200hPa天气图一天分析2次(08时、20时,北京时,下同),并根据需要增加其它层次天气图分析。同时还应针对本区域和上游指标站08时、20时以及加密的探空观测进行探空曲线分析。地面天气图一天分析6次(05时、08时、11时、14时、17时、20时)。全球模式和中尺度模式输出产品每天分析2~3次,快速分析预报系统(RAFS)产品05-20时每3小时分析一次。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分析频次。 ③产品类型及生成方式 有关灾害性天气产生条件的分析与诊断结果分别生成PNG格式和MICAPS格式,以便于下级台站根据本地概念模型作进一步细化分析。反映环境大气的稳定度、水汽及散度、涡度等动力抬升条件的物理量计算和等值线分析由MICAPS 自动生成,预报员对结果进行人工订正。锋面、槽线、辐合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实施指导意见

附件1: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 实施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一、目的 开展中尺度天气分析的主要目的旨在从各种时空分辨率的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输出产品中提取中尺度信息,提高预报人员识别和判断中尺度系统的能力,从而提升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 中尺度天气分析是现代天气分析的组成部分,是当前天气分析业务的深入和补充。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及产品应用是每个预报人员必须掌握的业务技能。 二、原则 (一)分析资料的可靠性原则 近年来已建设的由地面自动站和各种新型探测设备组成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网为捕捉中小尺度系统活动提供了可能。但数据使用前,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保证资料的可靠性。使用前对新型探测资料要进行必要的对比分析和资料评估。 (二)分析内容的代表性原则 各级气象台站应在认真分析本区域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物理量特征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凝练适合本区域使用

的、有代表性的物理量指标,并在业务试用中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一套真正适合本区域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判别的物理量指标规范。 (三)分析平台的自动化原则 开展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应主要基于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工作平台,实现大部分产品的自动化输出,预报人员的工作也应主要基于MICAPS交互平台,实现对各种中尺度天气分析产品的综合分析及应用。 (四)分析标识的一致性原则 全国各级气象台站开展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时均使用由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统一规定的分析标识,如有标识超出了规定范围,应由省级单位统一向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申请报备。 三、主要业务内容 开展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做好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强对流天气预报,了解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和发展的条件是做好中尺度分析的基础。这些条件包括:不稳定的层结、对流层中下层存在一定厚度的湿层和触发机制。因此,中尺度天气分析的重点是对上述条件进行分析诊断。 中尺度天气分析对象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和发展的天气尺度环流背景以及环境条件的分析;二是直接触发对流的中尺度辐合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分析。因此,中尺度分析应该是一个涵盖多种分辨率、多种形式资料的综合分析。 中尺度天气分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为制作强对流天气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概念模型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技术规范 (2012修订稿) 国家气象中心 二O一二年十二月

第一章天气图主观分析 本章规范规定了对常规观测资料或数值模式预报资料的风、压、温、湿等基本气象要素的分析方法。用于预报员分析判断环境场中与对流相关的水汽、不稳定、抬升和垂直风切变等条件。分析形式为在地面或不同特征等压面天气图上的主观手工分析,分析内容可最终在一张综合分析图中进行显示。 1.1 水汽条件(4) 分析地面以及对流层中低层环境场湿度信息,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水汽条件。分析层次包括地面、925hPa、850hPa、700hPa、500hPa。 注:代表地面、对流层低层和中层的等压面及其环境场条件分析阈值因不同海拔地区和季节而异。 1.1.1 低层显著湿区 分析目的: 分析对流层低层的水汽含量及饱和程度,判断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基本水汽条件。 技术要求: 当下表条件满足任意一项时,在对流层低层分析显著湿区。多项同时满足时,挑选其中最能反映低层高湿水汽条件特征的一项进行分析。 分析符号及标注: ;颜色:绿色。锯齿指向湿区内部。 在分析线上标注物理量及大小:“850Td12”表示850hPa露点大于12℃;“T-Td3”表示温度露点差小于等于3 ℃;“RH80”表示相对湿度大于等于80%。 1.1.2 中层干区 分析目的: 分析与低层湿区相对应,可形成“下湿上干”层结的(与雷暴大风强度有密切联系)对流层中层干区。

当对流层低层存在显著湿区时,在当前区域及其上游地区中层分析干区,具体分析条件如下表所示。 分析符号及标注: ;颜色:橘黄色。锯齿指向干舌内部。 在分析线上标注物理量及大小:“T-Td20”表示温度露点差大于等于20 ℃;“RH40”表示相对湿度小于等于40%。 1.1.3 判断分类强对流天气的水汽条件量化指标 国家气象中心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中,判断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水汽条件参考阈值见 1.2 不稳定条件 分析对流层温度层结,判断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热力不稳定条件。分析层次包括850hPa 、700hPa 、500hPa 。 注:代表边界层低层和中层的等压面及其环境场条件分析阈值因不同海拔地区和季节而异。 1.2.1 低层暖脊 分析目的: 分析低层暖环境及暖平流,判断热力不稳定条件及变化。

天气图分析标准(最终版)

天气图分析标准 一、一般要求 1、等值线分析范围 (1) 03Z、06Z、09Z、18Z 、21Z地面天气图,等压线分析至图边; (2) 00Z、12Z地面天气图,等压线右端分析至150E°,另外三端分析至图边; (3)高空天气图等高线右端分析至160E°,上端分析至70N°,另外两端分析至图边。 2、标注 (1)标注的等值线数值、天气现象及系统中心符号与当地纬度线平行; (2)等值线的数值标注在闭合等值线最北端的开口处,或非闭合等值线的两端,标注颜色同等值线颜色; (3)闭合等值线中心数值标注在闭合等值线或环流中心近最值附近。 3、错误记录:记录有误时,在错误记录(数字或符号)上划一条短横线,温度用红色笔划, 其它用黑色笔划。 二、等值线分析要求 2、地面天气图 (1)等值线以黑笔分析; (2)等压线间隔2.5hPa,热带气旋在1000hPa以下时等压线间隔可取5或10hPa。 (3)等△P3线应分析出正负变压极值区,间隔可取1、2、3、4或5hPa(间隔宜相等),0值等△P3线可不分析; (4)地形等压线进出线数及数值应一一对应,只分析一条波状线; (5) 00、12Z地面天气图,等压线以间断线通过高原区; (6)无闭合等压线但有明显的气旋或反气旋环流,须绘制环流圈。 3、高空天气图 (1)等高线和等△H24线以黑笔分析,等温线以红笔分析; (2)等高线和等温线起始或终止于同一条经线; (3)等高线间隔:4位势什米,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500 hPa图间隔8位势什米; (4)等温线间隔4℃; (5)等△H24线间隔4位势什米,0值等△H24线不分析; (6)无闭合等高线但有明显的气旋或反气旋环流,须绘制环流圈; 三、天气系统分析要求 1、地面图 (1)高压中心标注蓝色“H”,低压中心标注红色“L”,热带气旋中心标注红色“”,中心气压以黑笔标注于符号下方; (2)分析锋、切变线、赤道辐合带和飑线,分析方法见表1; (3)分析锋生和锋消; (4)分析天气区并标注天气现象,分析和标注方法如表2; (5) 00Z、12Z地面天气图,以黄色实线分析锋过去12h位置; (6) 00Z、12Z地面天气图,以黄笔在热带气旋过去12h位置标注热带气旋符号,热带气旋中心的现在位置和过去位置以带箭头的黑色实线相连,箭头指向现在位置; (7)热带气旋中心的未来24 h、48h、72h位置以黑笔标注热带气旋符号,时间(如:24h)标注于预计位置正上方,气压标注于预计位置正下方,现在位置和预计位置 应使用带箭头的黑色间断线相连,箭头指向预计位置。 2、高空图 (1)高位势中心标注蓝色的“H”,低位势中心标注红色的“L”,热带气旋中心标注红色热带气旋符号“”; (2)分析500 hPa及其以下图的槽线、切变线、赤道辐合带,分析方法如表1; (3)以黄色实线分析槽线、切变线、赤道辐合带的过去12h位置;

天气分析

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 天气图, 分析方法 见附图A 一:地面天气图分析 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 等值线分析原则 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 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 相邻两根等值线的数值必须是连续的,及其数值或者相等,或只差一个间隔。 作为等值线的一种特殊形式,等压线的分析遵循地转风原则,即等值线和风向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但实际大气,由于地面摩擦作用,风向与等值线有一定交角,风从高压一侧吹向低压一侧。 绘制等压线时的注意事项 等压线一般应保持平滑。 相邻两站间气压变化较均匀时,等压线的位置可靠内插法确定。 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要尽量避免互相平行或相距很近。 绘制等压线时,应尽可能的参考风的记录。 等压线通过封面时必须有明显的折角,或为气旋性曲率的突然增加,而且折角指向高压一侧。等压线的暖锋前有比较明显的气旋性弯曲,冷锋后有明显的反气旋性弯曲。(见附图1 和2) 二:绘制等压线的技术规定 等压线每隔2.5hPa画一条。 等压线应画到图边,否则应闭合起来。在没有记录的地区可例外,但应当各条等压线末端 排列整齐,落在一定的经线或纬线上。 在低压中心用红色标注D,高压中心用蓝色标注G 。 高、低压中心的符号应标注在气压数值最高或最低的地方。在有风向记录时,背风而立,高压中心符号应标注在气压记录数值最高测站的右侧,低压中心符号应标注在气压记录数 值最低测站的左侧。 高低压中心的符号还应该标注在反气旋式或气旋式流场的中心,而不一定标注在最内一条等压线的几何中心处。如果在最内一条等压线内,流场有两个或三个中心时,则应标注两 个或三个中心。 等三小时变压线的绘制 三小时变压反映了气压场最近改变情况,它是确定锋的位置、分析判断气压系统及封面未

micaps中尺度天气分析经验总结

学校的天气分析课及micaps上机课没有专门教中尺度天气分析,我完全是自学自悟自己摸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大家建议,开这个帖,把个人经验体会详细写出来和大家讨论,欢迎预报的同行交流学习,带动micaps版块中尺度天气分析活跃起来,因为气象台业务上中分析很重要。尽管业务上很依赖于数值预报,但是实况天气分析(包括手绘天气图和micaps分析)作为预报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还是需要掌握的。 定槽脊线、切变线、地面锋线、高低压中心、冷暖中心什么的,这些基础知识天气学分析里讲得很清楚,这里简单提一下。各线条、箭头等表示什么含义,中尺度(强天气)分析工具箱里的帮助也有,如图1,也要熟记于心。这两点是中分析的必备知识,是前提。另外,最好对中尺度气象学或中尺度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掌握或了解。还有,你不能是色盲???还有,得有观测资料啊,否则是无米之炊啊。 学校的天气分析课及micaps上机课没有专门教中尺度天气分析,我完全是自学自悟自己摸索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大家建议,开这个帖,把个人经验体会详细写出来和大家讨论,欢迎预报的同行交流学习,带动micaps版块中尺度天气分析活跃起来,因为气象台业务上中分析很重要。尽管业务上很依赖于数值预报,但是实况天气分析(包括手绘天气图和micaps分析)作为预报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还是需要掌握的。 定槽脊线、切变线、地面锋线、高低压中心、冷暖中心什么的,这些基础知识天气学分析里讲得很清楚,这里简单提一下。各线条、

箭头等表示什么含义,中尺度(强天气)分析工具箱里的帮助也有,如图1,也要熟记于心。这两点是中分析的必备知识,是前提。另外,最好对中尺度气象学或中尺度天气系统有一定的掌握或了解。还有,你不能是色盲???还有,得有观测资料啊,否则是无米之炊啊。 业务上,中分析一般分析5层,从下往上依次是地面、925hPa、850hPa、700hPa、500hPa,500hPa以上层次很少分析。为了防止线条太多看不清,一般用5个交互符号分析,每层一个。若有两层分析要素少的话可共用一个交互符号,这看个人习惯,怎么舒服怎么来。中分析主要分析需要人工分析的要素,像高度场、温度场等这些电脑可以自动填线分析的,在电脑分析基础上进行人工订正即可,但一般不需要订正。这里我选取一个天气较为复杂的过程来分析,尽量用到最多的线条和箭头。12月20日天气较复杂,可供分析的要素较多,

1.1天气图分析分解

1.1 天气图分析 天气图是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观测记录的特种地图,它描述了某一瞬间某一区域的天气状况。天气图能显示各种 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判断天气变化、制作天气预报的基本工具。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 空天气图和辅助天气图三类。过去天气图的填绘主要由手工完成,现在天气图的绘制都是由计算机完成。目前业务上使 用的MICAPS平台能显示常用的各种天气图。 1.1.1 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反映了某区域某时刻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一张地面图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各个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刻的气象要 素观测记录。它填有观测时刻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露点温度、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和雨、雪、雾等; 还填有能反映空中大气现象的一些记录,如总云量、低云量、低云高以及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状等;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 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的记录,如3h变压、过去6h内的天气,过去6h降水量等。地面天气图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 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很重要的工具。 地面天气图反映了某区域某时刻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一张地面图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各个气象观测站在同 一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它填有观测时刻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露点温度、风向、风速、海平面 气压、能见度和雨、雪、雾等;还填有能反映空中大气现象的一些记录,如总云量、低云量、低云高以及高云、中云和 低云的云状等;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的记录,如3h变压、过去6h内的天气,过去6 h降水量等。地面天气图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很重要的工具。图 1.1a是MICA PS业务平台上默认的地面填图格式,也是世界上通用的填图格式。在业务中由于地面填图信息多、显示屏幕有限,预 报员会根据不同需要,自行设置所显示的要素和所显示的区域范围,如图 1.2a显示的地面图中只填充了云量、风、现. 图1.1 MICAPS中地面填图格式 地面图主要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即海平面气压等值线),分为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场五种基本形式,任一张海平面气压图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形式构成的。 地面图主要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即海平面气压等值线),分为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场五种基本形式, 任一张海平面气压图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形式构成的。图 1.2a为MICAPS 平台显示的2009年10月15日14:00(北京时,下同)的地面天气图。值班预报员看到一张地面图,一般首先由海平面气压等值线分析出地面气压场的高、低压中 心,弄清高、低压所控制的区域;其次根据现在和过去6h内的天气现象分析主要天气(如降水、雷暴、大风、沙尘、 大雾等)发生的区域;第三步是结合3h变压和气压倾向、云状、云量以及温度、露点温度等其他要素,识别出当前地 面的主要天气系统;最后结合最近几张连续的地面图以及高空图、卫星云图、数值预报产品等其他资料综合分析,判断 这些天气系统未来的发展动向,进而作出天气预报。

常见的天气系统练习试题[带完整答案解析]

常见的天气系统 右图中甲地位于低气压中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点受暖气团控制的是()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下沉气流 B.此图是北半球的锋面气旋 C.②地吹偏南风,③地吹偏北风 D.③地出现连续性降水 3.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高气爽”的天气,是下列哪个影响的结果()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4.读图,A、B、C、D几种天气系统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天气的是() 5.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 A.降水都发生在锋前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暖空气均位于锋面以下D.过境时天气常有风云雨雪等 6.指出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 A.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B.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C.长江中下游夏季的伏旱天气D.我国冬季的寒潮天气 7.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北半球近地面低压中心的空气()A.按逆时针方向辐散B.按逆时针方向辐合 C.按顺时针方向辐散D.按顺时针方向辐合 8.可以促使气流上升,带来降水的是() A.高压与低压 B.气旋与反气旋 C.冷锋与暖锋 D.迎风坡与背风坡 9. 2006年重庆地区遭受10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主要是下列哪个天气系统的影响:() 10.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 11.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我国的天气为() A.伏旱天气B.梅雨天气C.出现台风D.寒冷天气

12.当该天气系统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市吹() 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 13.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连续性降水 B.沙尘暴天气 C.狂风暴雨 D.晴朗天气 14.“曹操立不起营寨,心中忧惧……子伯曰:‘连日阴云布合,朔风一起,必大冻矣……’……是夜北风大作,操尽驱兵士担土泼水……比及天明,沙土冻紧,土城已筑完。”造成选文所述天气变化的是() A.准静止锋B.冷锋C.暖锋D.暖气团 15.我国下列天气现象与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北方夏季的暴雨——反气旋 B.江淮地区梅雨——反气旋 C.台风——热带气旋 D.冬季寒潮——反气旋 16.下图中表示南半球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分析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17~19题。 1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可能是由() A.反气旋影响 B.冷锋影响 C.气旋影响 D.准静止锋影响 18.这次降水形成过程是() A.气流下沉形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9.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图7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20~22题 20.ABCD四点中能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 A B. B C. C D.D 21.形成风的直接动力是:() A.地表冷热不均 B. 水平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 D.地转偏向力 22.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A.大风降温 B.阴雨天气 C. 秋高气爽 D.炎热干燥 23.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出现“伏旱”天气。造成这种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①② 1008 1010 1012 1014 单位:百帕③④

天气图分析

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 见附图A 一:地面天气图分析 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 等值线分析原则 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 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 相邻两根等值线的数值必须是连续的,及其数值或者相等,或只差一个间隔。 作为等值线的一种特殊形式,等压线的分析遵循地转风原则,即等值线和风向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但实际大气,由于地面摩擦作用,风向与等值线有一定交角,风从高压一侧吹向低压一侧。 绘制等压线时的注意事项 等压线一般应保持平滑。 相邻两站间气压变化较均匀时,等压线的位置可靠内插法确定。 两条数值相等的等压线,要尽量避免互相平行或相距很近。 绘制等压线时,应尽可能的参考风的记录。 等压线通过锋面时必须有明显的折角,或为气旋性曲率的突然增加,而且折角指向高压一侧。等压线的暖锋前有比较明显的气旋性弯曲,冷锋后有明显的反气旋性弯曲。(见附图1和2)二:绘制等压线的技术规定 等压线每隔2.5hPa画一条。 等压线应画到图边,否则应闭合起来。在没有记录的地区可例外,但应当各条等压线末端排列整齐,落在一定的经线或纬线上。 在低压中心用红色标注D,高压中心用蓝色标注G 。 高、低压中心的符号应标注在气压数值最高或最低的地方。在有风向记录时,背风而立,高压中心符号应标注在气压记录数值最高测站的右侧,低压中心符号应标注在气压记录数值最低测站的左侧。 高低压中心的符号还应该标注在反气旋式或气旋式流场的中心,而不一定标注在最内一条等压线的几何中心处。如果在最内一条等压线内,流场有两个或三个中心时,则应标注两个或三个中心。 等三小时变压线的绘制 三小时变压反映了气压场最近改变情况,它是确定锋的位置、分析判断气压系统及封面未来变化的重要依据。 等三小时变压线以零为标准,每隔一百帕绘一条 每条线的两端要注明该线的百帕值和正负号。 在正(负)变压中心,用蓝色(红色)标注“+”(“-”)。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项目和步骤 绘制等小时变压线及勾画天气区。 初步确定锋的位置。 绘制等压线。 将初步绘制的气压场及天气分布情况与初步确定的锋区相校正,将等压线和锋的位置适当地加以修改,最后确定锋的位置和类型。 三:地面天气图的填写

兰州中心气象台中尺度天气图分析规范

兰州中心气象台中尺度天气图分析规范 (讨论稿) 引言 本规范根据国家气象中心2010年3月制定的《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技术规范(暂行稿)》,经删改形成。删去了一些不符合我省情况的内容(如925百帕分析),并对一些分析数值进行了微调。 本规范主要包括高空分析、地面分析和综合图分析三个部分。分析是在常规天气图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产生中尺度对流性天气的主要条件(水汽、稳定度、抬升和垂直风切变条件),分析各等压面上相关大气的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最后形成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发生、发展大气环境场“潜势条件”的高空和地面综合分析图。 本规范仅适用于地面、高空常规和加密观测以及自动站观测资料的分析和数值预报相关参量的分析。本指南中的等值线(如等温度线、等压线等)分析原则与大尺度天气图分析原则一致,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各种特征系统和特征线,在业务中以客观分析为主,人工订正为辅。 一、高空分析 §1.1 概述 高空分析主要针对08和20时(北京时间)高空观测进行。在有加密探空时,增加加密时次的分析。也可用于数值预报高空相关参量的分析。 高空分析范围根据中尺度对流性天气可能发生发展的情况而定。

高空分析的要素包括风、温度、湿度、变温、变高、温差等。 风场的分析是为了寻找低层的辐合区、高层的辐散区以及高低空的垂直风切变。因此风场的分析包括切变线(辐合线)、急流、显著流线和等风速线分析。 温度场的分析是为了判断垂直方向的热力不稳定和水平方向的冷暖平流。因此,温度场的重点分析内容包括温度脊(暖脊)、温度槽(冷槽)、变温和温度差等的分析。在对流层低层,分析温度脊(暖脊),在对流层中层分析温度槽(冷槽)。变温分析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层,用以确定表征冷平流的显著降温区。 大约70%的水汽集中在近地面的3km以内。因此,湿度场的分析主要在700hPa及以下,分析内容包括露点锋(干线)、显著湿区(湿舌)和干舌。露点锋是水平方向上的湿度不连续线。露点锋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干线。干线两侧的露点温度可相差14o C/500km以上。干线是具有自身垂直环流的中尺度系统,垂直伸展高度达地面以上1-3 km。干线可导致强烈的对流风暴,是对流的触发机制之一。 高空分析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低层、对流层中层和对流层高层的特征等压面上。对流层低层的主要分析700 hPa,海拔较低且地势平坦地区增加分析850hPa。高空分析符号参见附录Ⅱ。 §1. 2 850hPa分析 甘肃省除河西走廊及陇东的局部地方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以外,大部分地方海拔超过1500米。在西北四省区,青海省处于青藏高原主体,海拔均在2500以上;宁夏除河套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之间外,其余地方海拔在1500米以上;陕西的关中、汉中、安康海拔高度低于1000米。其东出口连接华北平原,850hPa偏东气流可进入该地区。综合考虑,除陕西的关中、汉中、安康,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