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总结

中医骨伤科总结
中医骨伤科总结

总论

一历史

1《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

2《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手法复位,首记竹片夹板固定骨折,烧灼止血法。

3《刘涓子鬼遗方》记载阴疽、筋疽。

4《诸病源候论》我国首部中医病理专著,详细描述破伤风症状。

5唐.·蔺道人

..........,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

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6元李仲南《永类钤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创制曲针,提出有无粘膝征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

8明.·薛己

....》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撰《正体类要

9清.·吴谦

..。

..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

..等著《医宗金鉴

10宋慈《洗冤集录》我国现存最早法医学专著。

11治疗骨折四项原则: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二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

1.) 按损伤部位

....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按损伤性质

....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

....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新伤失治/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

........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

....(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

.......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

.........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2.病因:损伤的外因

.....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行军骨折)四种。外感六淫,邪毒感染。

损伤的内因

.....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三临床诊查

1.损伤局部症状体征:(1)损伤

..症状体征

..的特殊

....:

..的一般症状体征

..、功能障碍。(2).损伤

......:疼痛、肿胀青紫

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古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2.骨病的症状体征:(1)骨病

..的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肿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骨病

..的一般症状体征

块、疮口与窦道、肌肉萎缩、肌肉挛缩。

3.伤科局部望诊

......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功能。

4.骨与关节检查法:(1)测量检查测量肢体长度

......时,应将肢体置于对称的位置上,而且先定出测量的标记,并

做好记号,然后用带尺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四肢长度具体测量方法如下:1.)上肢

..长度:肩峰—桡骨茎突尖(或

中指尖)2.)上臂

..长度:肱骨外上髁—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尺骨茎突 4.)..长度:肩峰—肱骨外上髁 3.)前臂

下肢

..骨盆骨折和髋部病变时)5.)大腿

..长度:髂前上棘—膝..长度:髂前上棘—内踝下缘或脐—内踝下缘(适于

关节内缘6.)小腿

..长度:膝关节内缘—内踝下缘或腓骨头—外踝下缘

(2)肢体周径测量测量肢体周径

...时

......时,两肢体取相应的同一水平测量,测量肿胀

..时取最肿处,测量肌萎缩取肌腹部,了解其肿胀程度或有无萎缩等。粗于健侧,多数骨折脱位;细于健侧,多属陈伤误治或神经疾患。

0°法测量人体各关节功能活动范围为

(3)关节活动范围:中立位

(4)特殊检查法:

颈部:(1)分离试验

(2)颈椎间孔挤压(Spurling)试验:若出现颈部或上肢放射痛加重,即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或颈椎间盘突出症。该试验是使椎间孔变窄,从而加重对颈神经根的刺激,故出现疼痛或放射痛。

(3)臂丛神经牵拉(Iasequard)试验: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腰背部

(1)直腿抬高(Bragard)试验: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以抬高70°- 90°而无任何不适感觉;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或麻木者为阳性。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若将患者下肢直腿抬高到开始产生疼痛的高度,检查者用一手固定此下肢保持膝伸直,另一手背伸患者踝关节,放射痛加重者为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亦称“加强试验”)阳性。骨盆

(1)骨盆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如果患处出现疼痛,即为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提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2)骨盆分离试验: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两手同时向外下方推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表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3)骨盆纵向挤压试验:患者仰卧位,检查侧的髋关节、膝关节半屈曲位,检查者用左、右手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大腿根部,双手用力挤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骨盆纵向挤压试验阳性,提示单侧骨盆骨折。

(4)屈膝屈髋试验(5)梨状肌紧张试验(6)髋外展外旋试验:又称“4”字试验。

肩部

(1)搭肩(Duga's)试验:又称为肩关节内收试验。嘱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者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体征,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

(2)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3)直尺试验

(4)疼痛弧试验: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120°范围时,肩部出现疼痛为阳性。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于冈上肌腱在肩峰下面摩擦、撞击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

(5)冈上肌腱断裂试验:嘱患者肩外展,当外展30°- 60°时,可以看到患侧三角肌明显收缩,但不能外展上举上肢,越用力越耸肩。若被动外展患肢超过60。,则患者又能主动上举上肢,这一特定区的外展障碍即为阳性征,提示有冈上肌腱的断裂或撕裂。

肘部:(1)腕伸肌紧张试验 (2)叩诊试验

腕和手部:(1)握拳试验 (2)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 (3)舟状骨叩击试验 (4)指浅屈肌试验 (5)指深屈肌试验

髋部:(1)髋关节屈曲挛缩(Thomas)试验本试验常用于检查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引起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2)髋关节过伸试验:又称腰大肌挛缩试验。阳性说明有腰大肌脓肿、髋关节早期结核或髋关节强直。

(3)“望远镜”(Dupuytren)试验 (4)蛙式试验 (5)下肢短缩(Allis)试验

膝部:(1)回旋挤压(McMurray)试验: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

(2)挤压研磨试验:如有疼痛,提示有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

(3)抽屉试验:又称为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膝屈曲90。,检查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有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推向后约l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为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有前后交叉韧带损伤。(4)侧方挤压(Bochler)试验 (5)浮髌试验

踝部:(1)踝关节背伸试验:该试验是鉴别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挛缩的方法。(2)伸踝(Homans)试验

(5)影像学检查:正位、侧位、斜位(椎间孔)、开口位、应力位、轴位、脊椎运动检查、断层摄影检查。

四治疗方法(手法、固定、药物、练功)

(一)药物:内治法和外治法。损伤三期辨证治法:损伤早期,即1~2周的时间内,由于气滞血瘀,需消肿止痛,以活血化瘀为主,下法或消法;瘀而化热,清法;瘀血攻心,开法。初期治法︰(1).攻下逐瘀法:用于损伤后恶血留内的蓄血证。胸腹腰大成散、鸡鸣散、桃核承气汤。(2).行气消瘀法︰用于伤后气滞血瘀无里实热证,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3)清热凉血法︰用于损伤后或血源性感染,五味清毒饮、凉血地黄汤、十灰散。(4).开窍活血法︰用于脑外伤及脊髓损伤,通窍活血汤、虎穴散。

中期的治疗,是在损伤3~6周的时间内虽症状减轻,血瘀气滞逐步消除,肿胀逐渐减轻或消退,筋骨断裂处初步连接,疼痛明显减轻,但时有作痛,瘀血尚未化尽,活血化瘀,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和、续。(1).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2).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壮筋养血汤。

后期的治疗,损伤7周后,瘀血祛除,但筋骨尚未坚强,并常用气血虚弱,筋肉萎缩,肢体乏力,关节僵硬等症。故应补益肝肾,调养气血,疏通经络,使脾肾健旺,生化气血,以充养筋骨,滑利关节。(1).补气养血法︰八珍汤(2).补益肝肾法︰左归丸,右归丸(3).补养脾胃法︰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朮散(4).温经活络法︰用于损伤后期,瘀血未尽,风寒湿邪入络

2 引经药:损伤早期方选桃红四物汤;筋伤中期方选橘术四物汤;骨折者治拟接骨续筋,方选新伤续断汤。辨证加减:如上肢损伤加桑枝、桂枝、羌活、防风;头部损伤如伤在巅顶加藁本、细辛,两太阳伤加白芷,后枕部损伤加羌活;如肩部损伤加姜黄;胸部损伤加柴胡、郁金、制香附、苏子;两胁肋部损伤加青皮、陈皮、延胡索;腰部损伤加杜仲、补骨脂、川断、狗脊、枸杞、桑寄生、山茱萸等;腹部损伤加炒枳壳、槟榔、川朴、木香;小腹部损伤加小茴香、乌药;下肢损伤加牛膝、木瓜、独活、千年健、防己、泽泻等。

3骨病内治法:清热解毒法(骨痈疽,五味消毒饮)、温阳驱寒法(骨痨或跗骨疽,阳和汤)、祛痰散结法(骨病无名肿块,二陈汤)、祛邪通络法(痹证,三痹汤)。

(二)手法:拔伸、旋转(适用于旋转畸形)、屈伸、提按(适用于侧方移位:前后侧/上下侧/掌背侧)、端挤(适用于侧方移位:内外侧/左右侧)、摇摆(适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触碰(又称叩击,适用于需要使骨折部紧密嵌顿者)、分骨(适用于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折顶(适用于横断、锯齿型骨折)、回旋(适用于背向移位的斜行、螺旋型骨折,有软组织嵌入的骨折)、蹬顶(适用于肩、肘关节脱位、髋关节前脱位)、杠杆(适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

(三)固定:1夹板固定(.1.).适应症

...:1.)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需配合持续牵引(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2.)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3.)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禁忌症

...:1.)严重开放性骨折。2.)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3.)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

4.)肿胀严重伴水泡者。

5.)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动、静脉损伤者。

(3)固定垫

..........:1.)平垫:肢体平坦部,多用于骨干骨折。2.)塔形垫:肢体关节凹陷处,如肘、...(压垫)种类及适应症

踝关节。3.)梯形垫:肢体有斜坡处,如肘后、踝关节。4.)高低垫:锁骨骨折,尺桡骨骨折。5.)抱骨垫:尺骨鹰嘴骨折,髌骨骨折。6.)葫芦垫:桡骨小头骨折/脱位。7.)横垫:桡骨下端骨折。8.)合骨垫:下尺桡关节分离。9.)分骨垫:尺桡骨骨折,掌骨骨折,跖骨骨折。10.)大头垫:肱骨外科颈骨折。

(4)放置方法

....分为一垫固定法(用于压迫骨折部位)、二垫固定法(适用于侧方移位)、三垫固定法(适用于成角畸形)。

(5)扎带:捆扎后能提起扎带在加班上下移动1cm。

(6)注意事项

....:1.)抬高患肢,消除肿胀。2.)密切观察伤肢血运情况(尤3~4天内)3.)询问骨骼突出处有无灼痛感,防止压迫性溃疡4.)经常调节扎带松紧度(一般在4日内)。5.)定期进行X线检查(尤2~3周内)。6.)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五创伤急救

1筋膜间隔区综合症:是肢体创伤后发生在四肢特定的筋膜间隙内的进行性病变,即由于间隙内容物的增加,压力增高,致间隙内容物主要是肌肉与神经干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5“P”征。

2挤压综合征:指四肢或躯干肌肉丰厚部位,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解除压迫后,出现的肢体肿胀、肌红蛋白血症、肌红蛋白尿、高血钾、急性肾功能衰竭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等症候群。

六骨折(骨(骨小梁)的完整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一)骨折概论:1病因:直接暴力(多为横断骨折或粉碎性骨折,软组织损伤重)、间接暴力(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筋肉牵引(多发生在肌肉起止点,以撕裂性骨折多发)、疲劳骨折(长时间从事单一活动,行军骨折)。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骼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2骨折移位:1)成角移位︰两骨折段之轴线交叉成角,以角顶的方向称为向前、向后、向内或向外成角。

2)侧方移位︰两骨折端移向侧方

3)缩短移位︰骨折段互相重叠或嵌插,骨的长度因而缩短

4)分离移位︰两折折端互相分离

5)旋转移位︰骨折段围绕骨之纵轴而旋转。

3根据骨折线的形态:横断骨折(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斜形骨折(与骨干纵轴成锐角)、螺旋形骨折、裂缝骨折(又称骨裂)、粉碎骨折(>3块,骨折线呈“T”形/“Y”形时又称“T”型/“Y”型骨折)、嵌插骨折(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压缩骨折、青枝骨折(儿童)、骨骺分离(儿童、青少年)。

按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

........:稳定骨折(裂缝、嵌插、青枝)、不稳定骨折(斜形、螺旋形、粉碎)。

按骨折后就.诊时间

...:新鲜骨折(伤后2~3周内)、陈旧骨折(伤后2~3周后)。

4骨折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三者只要出现其一即可初步诊断为骨折。

5骨折并发症:外伤性休克、感染、内脏损伤(气胸、血气胸、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预防、坠积性肺炎(晚期并发症)、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后期)、损伤性骨化(后期)、创伤性关节炎(后期)、关节僵硬(后期)、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

6骨折的愈合过程:(1)血肿机化期︰血肿后伤后6-8小时即开始凝结成血块,血肿逐渐机化,形成肉芽组织,变成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断端初步连接在一起,约在骨折后2~3周内完成。

(2)原始骨痂形成期︰在骨折端内、外形成的骨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称为膜内化骨,随之产生骨内外骨痂,再形成环状骨痂和髓腔内骨痂。(4-8周完成)。

(3)骨痂改造塑型期︰新生骨小梁增多,骨折部位形成骨性连接,骨髓腔重新沟通(骨性愈合标准)。

7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只针对长骨干,不针对短骨或脊柱骨折),短骨和块骨骨折时,不会出现异常活动;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5)连续观察2周骨折线模糊,观察的第一天即临床愈合日期。

骨性愈合标准:具备临床愈合标准,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8骨折的手法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对位、对线均达到或接近解剖位置者。

(2)功能复位︰骨折愈合后,不影响患者功能的复位。A对线︰骨折部位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成角移位若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成角若与关节活动方向垂直,日后不能矫正和适应,故必须完全复位。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C长度︰儿童下肢骨折缩短2cm以内,成人则要求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大于10-15°)、成角(大于10°)而愈合。短缩︰下肢超过1cm,上肢略多。

骨折的迟缓愈合

.......:.指骨折经处理后,愈合速度缓慢,已超出该类骨折正常临床愈合时间较多,骨折端尚未连接,患处仍疼痛、压痛、纵向叩击痛、异常活动现象,X线照片上显示骨折端产生骨痂较少,股这些不消失,骨折端无硬化现象而有轻度脱钙,但骨痂仍有继续生长能力,只要找出原因,作针对性治疗,骨折还可连接。

骨折的不愈合

......:.指骨折愈合时间再三延长后,骨折仍没有愈合,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照片显示骨折断端互相分离,骨痂稀少,两断端萎缩光滑,骨髓腔封闭,骨端硬化。

(二)上肢骨折

1锁骨骨折:解剖:锁骨架于胸骨和肩峰间,连接肩胛带与上肢和躯干。有两个弯曲

..胸锁乳突肌

....:内侧端前凸,附着

和胸大肌;外侧端后凹,附着

....多发生在中1/3,尤幼儿多见。

..三角肌和斜方肌。锁骨骨折

病因:内侧段

...,因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牵拉而向前下方移位。严重...,因胸锁乳突肌牵拉而向后上方移位,外侧段

移位时,易合并锁骨后方的臂丛N和锁骨下动、静脉损伤。

诊查:患肩向内、下、前倾斜,常以健侧手托患侧肘(减轻上肢重量牵拉),头向患侧倾斜、下颌偏向健侧(松

弛胸锁乳突肌,减少疼痛)。锁骨外侧

..时,需要判断喙锁韧带是否损伤(关系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双侧

...骨折

....1/3

应力X线片。

治疗:“8”字绷带固定(8~12层)、双圈固定、石膏固定。平卧免枕,肩胛间垫高。

2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处,即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

外展型:外展传达暴力所致,外侧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侧成角。内收位固定。

内收型:内收传达暴力所致,多向外侧成角骨折远端向外侧移位。轻微外展角度复位。

合并肩关节脱位:外展外旋传达暴力所致。

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有压痛和纵向叩击痛、功能障碍、上臂内侧可见瘀斑。非嵌插型可见骨擦音和异常活动。X线片正位、穿胸侧位(或外展位)片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固定:超肩关节固定

..。内收型,大头垫放在肱骨内上髁上部;外展型,大头垫放在腋窝部。

3肱骨干骨折:肱骨干中下1/3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桡神经沟。

肱骨干骨折分型及移位:

整复方法:上1/3,两拇指抵住骨折远端外侧;中1/3,两拇指抵住骨折近端外侧。

夹板固定:上1/3,超肩关节;下1/3,超肘关节;中1/3,不超上下关节。

4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伸直型:手掌先触地,易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屈曲型:很少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二者多伴有尺偏或桡偏;粉碎型。骨折有移位者,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肘部呈靴形畸形,但肘后三点关系正常,与肘关节后脱位鉴别。整复注意矫枉过正,宁桡勿尺。

5桡、尺骨干双骨折:前臂骨间膜中立位上下松紧一致。

(1)直接暴力:同一平面的横断或粉碎性骨折,多伴有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

(2)间接暴力:高位桡骨→低位尺骨,低位尺骨斜行骨折。

(3)扭转暴力:高位尺骨骨折,低位桡骨骨折,尺桡骨螺旋形或斜行骨折。

治疗:拔伸牵引、夹挤分骨、折顶回旋、端挤提按。分骨垫在两骨之间。

练功活动:初期作手指、腕关节屈伸及上肢肌肉收缩活动;中期作肩肘关节活动;解除固定后作倩碧旋转活动。

6桡骨下端骨折:掌倾角、尺倾角。桡骨下端骨折

......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因受伤姿势和骨折移位不同,桡骨下端骨折可

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伸直型

......因腕关节背伸位,手掌着地,骨折远段向背侧、桡侧移位,成“餐叉样”畸形;屈曲型因腕关节掌屈位,手背着地,骨折远段向掌侧、桡侧移位,成“枪上刺刀样”畸形。整复牵抖法,掌屈尺偏,固定下端超腕关节。

(三)下肢骨折

1股骨颈骨折:颈干角(又称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为110°~140°,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儿童平均151°,成年男性平均132°,成年女性平均127°。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扭转角(又称前倾角):股骨颈中轴线和股骨两髁中点间连线形成的角度,正常值为12°~15°。血运:a关节囊小动脉来源于旋股内/外动脉;b股骨干滋养动脉;c圆韧带小动脉。

股骨颈骨折

..不同,可分为头下部、颈中部和基底部骨折。头下部和颈中部骨折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合称囊内.....按部位

骨折。多发生移位,且股骨头失去了关节囊小动脉和股骨干滋养动脉的血供,近段易发生缺血性坏死。骨折线

...越高,越易破坏股骨颈和股骨头血供,越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底部骨折的骨折线后部在关节囊外,又称囊内骨折,多不移位,且仅股骨颈基底部失去股骨干滋养动脉的血供,骨折近段血供良好,不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按X.线片

...(较少见),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为头下骨折,骨折端..显示,股骨颈骨折

.....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外展型

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水平线)所成的倾斜角(Linton角)常<30°,骨折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

破坏少,愈合率高;内收型

...(较多见),髋关节内收时发生,多为颈中部骨折,也可发生在头下部和基底部,骨折端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水平线)所成的倾斜角(Linton角)常在45°左右,颈干角小于正常值(如>70°,骨折端常接触很少,且移位),骨折部剪力大、极不稳定,血运破坏大,愈合率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率高。2股骨转子间骨折:顺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顶点斜向内下到小转子。

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到小转子上方,走向与转子间线大致垂直。

转子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转子下。

诊查要点:与股骨颈骨折均多见于老年人,临床表现与并发症大致相仿。但股骨转子部血运丰富,肿胀明显,有广

泛瘀斑,压痛点多在大转子处,预后良好;股骨颈骨折瘀肿较轻,压痛点在腹股沟中点,囊内骨折愈合较难,其缩短、外旋程度小于转子间骨折。X线可明确诊断。

3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

.....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由.直接暴力所致(横断、粉碎骨折),间接暴力

的杠杆、扭转作用也可致(杠杆:斜形骨折,扭转:螺旋形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

股骨上

...骨折

..近端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外旋肌群牵拉,屈曲、外展、外旋移位;远端受内收肌群牵拉,...1/3

内收移位。

股骨中

..有重叠畸形者,移位方向依暴力而定,但多数近端外展屈曲,远端受内收肌牵拉,其下端向内上方;

...骨折

...1/3

无重叠畸形者,受内收肌作用,向外成角畸形。

股骨下

..,远端受膝后方关节囊、腓肠肌牵拉,向后下移位。

...1/3

...骨折

股骨干骨折

..:小儿或年老体弱者3.)骨骼牵引

..:较大儿童或

..:3岁以内儿童2.)皮肤牵引

.....可行:1.)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成人①股骨髁上牵引:中1/3骨折(外展旋中位)、远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屈髋屈膝旋中位)

②股骨髁牵引:上1/3骨折、远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屈髋屈膝中立位)

③胫骨结节牵引:上1/3骨折、远端向前移位的下1/3骨折(屈髋外展位)

4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

......中以胫骨干骨折>胫腓骨干双骨折>腓骨干骨折少见。胫骨中下1/3交界较细弱,骨

折好发

..部位。胫腓骨干双骨折

.......时,腓骨骨折线高于胫骨。胫骨干中、下1/3骨折,易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胫骨干上1/3骨折,易损伤腘动脉;腓骨上端骨折易损伤腓总N,造成足下垂,。X线照片应包括胫、腓骨全长。上1/3固定夹板超膝关节10cm。

胫腓骨干骨折治则

........是:恢复小腿长度和负重功能。

5踝部骨折:踝部

..内翻位骨折最多见,内踝多斜行骨折,外踝多横行骨折,严重者可合并后踝骨折、距骨脱位。

外翻位骨折次之,外踝多斜行骨折,内踝多横行骨折,严重者可合并后踝骨折、距骨脱位。

(四)躯干骨折

1肋骨骨折:好发于4~9肋。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撑而软化下陷,形成浮动胸壁,并往往伴有肺挫伤,致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

胶布固定:单根肋骨;呼气;从后向前,从上向下,自健侧肩胛中线绕过骨折处紧贴到健侧锁骨中线。

2脊柱骨折:脊柱的三柱概念: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2/3,椎间盘前2/3;中柱(核心):后纵韧带,椎体后1/3,椎间盘后1/3;后柱:椎弓、椎板、黄韧带、关节突、关节囊、棘间及棘上韧带。

3骨盆骨折:在直立位时,重力经髋臼向上,经骶髂关节至骶骨,为骶股弓;坐位时,重力由坐骨结节经坐骨体、骶髂关节到骶骨,为骶坐弓。

侧方压缩型:骶髂前韧带完整,在内旋位不稳定,在垂直面稳定,“合书本”样。

前后压缩型:耻骨联合分离或耻骨支骨折,骶髂前韧带断裂,“开书本”样。

垂直压缩型、混合型、撕脱性骨折。

骨盆骨折易造成大出血,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恶心、心慌脉速、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是骨盆骨折死亡的主要原因。

七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

1脱位的分类

.....:

1.)按脱位的病因

..:外伤性脱位、病理性脱位、习惯性脱位、先天性脱位;

2.)按脱位的方向

..:前脱位、后脱位、上脱位、下脱位、中心性脱位;

3.)按脱位的时间

..:新鲜脱位(2~3周以内)、陈旧脱位(2~3周以上);

4.)按脱位的程度

..:完全脱位、不完全脱位(半脱位)、单纯脱位、复杂脱位;

5.)按脱位是否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脱位、闭合性脱位。

2脱位的一般症状

.......:肿胀、疼痛或压痛、功能障碍。

3脱位的特有体征

.......:关节畸形、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4脱位的早期并发症

........:骨折、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感染。

脱.位的晚期并发症

.......: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缺血性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

5颞颌关节脱位:(1)病因病机:过度张口(髁状突经前壁向前滑到关节结节的前方)、外力打击、杠杆作用、肝肾亏虚。

(2)双侧前脱位:下颌骨下垂,向前突出,咬肌痉挛呈块状隆起,面颊变成扁平状,双侧颧弓下方可触及髁状突,耳屏前可触及明显凹陷。口腔内复位,向下按压—再向后推—向上端送。

单侧前脱位:口角歪斜,下颌骨向健侧倾斜,患侧颧弓下方可触及髁状突,耳屏前方可触及凹陷。口腔内复位。口腔外复位:此法适用于老年齿落的习惯性脱位患者。

6肩关节脱位:(1)前脱位:患者常以健手扶患肢前臂,头侧向患侧以减轻肩部疼痛。喙突下(最常见)、盂下、锁骨下脱位,搭肩试验阳性。

(2)后脱位:多肩峰下脱位,病史,喙突突出明显肩前部塌陷扁平,可在肩胛冈下触及突出的肱骨头。

(3)整复手法:牵引推拿法、手牵足蹬法、牵引回旋法、拔伸托入法(均外展、外旋、内收、内旋);椅背复位法(适用于肌力较弱的脱位者);悬吊复位法(老年患者)。

7髋关节脱位:前脱位:较少见,患肢呈外展、外旋畸形;患肢很少变短,粘膝征阴性。屈髋拔伸法、侧牵复位法、反回旋法(外展、外旋,屈曲,内收、内旋、伸直)。

后脱位:有典型体位,大腿位于内收、内旋及前屈的位置;肢体短缩;大粗隆上移,超过内拉通线;臀部显著隆起;活动受限,粘膝征阳性。屈髋拔伸法、回旋法(内收、内旋,屈曲、外展、外旋、伸直)、拔伸足蹬法、仰卧下垂法。

中心性脱位:肿胀畸形不明显,疼痛显著,下肢功能障碍。

(推荐下载)中医骨伤科总结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的全部内容。

总论 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 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 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二)分类方法 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 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 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

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

1.2 生物工程的发展历史 与一般所理解的生物工程是一门新学科不同的是,而是认为在现实中可以探寻其发展历史。事实上,在现代生物技术体系中,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食品与饮料的生物技术生产众所周知,像烤面包、啤酒与葡萄酒酿造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当人们从创世纪中认识葡萄酒的时候,公元前6000,苏美尔人与巴比伦人就喝上了啤酒;公元前4000,古埃及人就开始烤发酵面包。直到17世纪,经过列文虎克的系统阐述,人们才认识到,这些生物过程都是由有生命的生物体,酵母所影响的。对这些小生物发酵能力的最确凿的证明来自1857-1876年巴斯得所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他被认为是生物工程的始祖。其他基于微生物的过程,像奶制品的发酵生产如干酪和酸乳酪及各种新食品的生产如酱油和豆豉等都同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就连蘑菇培养在日本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有300年历史的Agarius蘑菇现在在温带已经有广泛养殖。 所不能确定的是,这些微生物活动是偶然的发现还是通过直观实验所观察到的,但是,它们的后继发展成为了人类利用生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来满足自身需求的早期例证。最近,这样的生物过程更加依赖于先进的技术,它们对于世界经济的贡献已远远超出了它们不足为道的起源。 有菌条件下的生物技术 19世纪末,经过生物发酵而生产的很多的重要工业化合物如乙醇、乙酸、有机酸、丁醇和丙酮被释放到环境中;对污染微生物的控制通过谨慎的生态环境操作来进行,而不是通过复杂的工程技术操作。尽管如此,随着石油时代的来临,这些化合物可从石油生产的副产品中以低成本进行生产,因此,进行这类化合物生产的工业就处于岌岌可危的境地。近年来,石油价格的上涨导致了对这些早期发酵工艺的重新审视,与前面所讲的食品发酵技术相比,这类发酵工艺相对简单而且可进行大规模操作生产。其它关于有菌生物技术的典型例子有废水处理和都市固体垃圾堆肥。长期以来,人们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和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及像化工业产生的小部分工业毒害垃圾。目前世界上进行的发酵工程中,利用生物工程进行污水处理的规模是最大的。 将无菌消毒技术引入生物工程 20世纪40年代,由于大规模微生物培养这个复杂的生物技术的引入,生物工程的发展开始了新的方向,从而确保那些需要将污染微生物排除的特殊生物过程得以进行。因此,通过对培养基和生物反应器的提前灭菌消毒以及用来消除新进入的污染物的工程供应,生物反应中就只留有所选的生物催化剂。诸如此类,在生物工程中占有极大份额的产品有抗生素、氨基酸、有机酸、酶、多糖和疫苗。大部分这样的过程是复杂的,成本昂贵,仅适于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尽管这类产品的产量较大,但采用食品与酿造生产中较老的生物技术,它们的规模与商业回报都是很小的。生物工程的新领域在最近的十年里,分子生物学和过程控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见开创了生物工程应用的新领域,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已有生物工程工业的效率和经济性。正是由于这些发现和发展,才会有对于未来生物工程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角色的良好评价。 (a)基因工程对于重要的工业用生物基因组的有性重组或突变操作一直是工业遗传学家革新目录中的组成部分。重组DNA新技术包括温和的进行活细胞破碎、DNA提取、纯化和利用高度专一性的酶进行随后的有选择性切割;对目的基因片断分类、鉴定、筛选和纯化;用化学方法将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分子的DNA上及将重组DNA分子导入选择的受体细胞进行增值和细胞合成。重组DNA技术可较简便的进行基因组操作,而且可避免物种间与属间的不相容性。无限可能性是存在的,人类胰岛素与干扰素基因已导入了微生物细胞并进行了表达。原生质融合、多克隆抗体制备和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进行植物的再生)的广泛应用对生物工程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b)酶工程酶分离工程一直是许多生物技术过程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允许对生物代谢产物进行重新利用的更适合的固定化技术的发展,它们的代谢产物可被进一步利用。利用固定化细菌的葡萄糖异构酶生产高果

中医骨伤科总结

总论 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 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 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 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 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 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 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 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 1、损伤的分类 (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二)分类方法 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 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 a.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 b.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 伤部位复发者 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 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 b.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 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姓名:××※ 学院:××※ 专业:××※ 学号:××※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重要意义 生物技术被是一项高新技术,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它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牧渔、轻工、食品、化工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生活将产生深远的革命性的影响。生物技术对于提高综合国力,迎接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问题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它将是21 世纪高技术革命的核心内容。生物技术产业是21 世纪的支柱产业,许多国家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长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性技术之一。我国政府同样把生物技术列为高新技术之一并组织力量攻关。 生物技术可分为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而来的。传统的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酸奶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20 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 一、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1、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 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以造福人类。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在公兀前221 年,周代后期,我国人民就能制作豆腐、酱和醋,并一直沿用至今。公元10 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天花

的活疫苗;到了明代,就已经广泛地种植痘苗以预防天花。16 世纪,我国的医生已经知道被疯狗咬伤可传播狂犬病。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 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 年就开始制作面包。1676 年荷兰人Leeuwen Hoek(1632—1723)制成了能放大170~300 倍的显微镜并首先观察到了微生物。19 世纪60 年代法国科学家Pasteur(1822—1895)首先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首先建立了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从而为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发酵技术纳入了科学的轨道。到了20 世纪20 年代,工业生产中开始采用大规模的纯种培养技术发酵化工原料丙酮、丁醇。20 世纪50 年代,在青霉素大规模发酵生产的带动下发酵工业和酶制剂工业大量涌现。发酵技术和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制革和农产品加工等部门。20 世纪初,遗传学的建立及其应用,产生了遗传育种学,并于20 世纪6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细胞学的理论被应用于生产而产生了细胞工程。在今天看来,上述诸方面的发展,还只能被视为传统的生物技术,因为它们还不具备高技术的诸要素。 2、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 世纪70 年代DNA 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1944 年Avery 等阐明了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1953 年Watson 和Crick 提出了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了DNA 的半保留复制模式,从而开辟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由于一切生命活动都是由包括酶和非酶蛋白质行使其功能的结果,所以遗传信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指骨骨折

中医骨伤科临床诊疗指南·指骨骨折 1 目的和范围 1.1本《指南》的目的旨在为成人闭合性指骨骨折患者的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与规范,提高指骨骨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1.2本《指南》提出指骨骨折的诊断、辨证、分类、治疗和功能锻炼。 1.3本《指南》限用于16岁以上成人单纯外伤性闭合性指骨骨折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儿童骨折、骨骺损伤、病理性骨折及合并脱位或神经、血管、肌腱、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的指骨骨折不在本指南适用范围。 1.4本《指南》适用于中医骨伤科、中西医结合骨科、骨科、中医科、康复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为其在进行成人闭合性指骨骨折的中医诊疗过程中,提供循证证据参考。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2.1术语:指骨骨折、fracture of phalanges、phalangeal fracture、fracture of finger bones 2.2定义:人体手部指骨在损伤及外力作用下,骨骼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受到破坏。 3 诊断[1] 3.1病史 手指外伤史。 3.2症状体征 指骨骨折处疼痛,并见局部肿胀、功能障碍,可触及压痛,伤指纵轴挤压痛阳性,或可见畸形、骨擦感及异常活动。 3.3影像检查 X线摄片检查多可明确骨折部位和类型,对于部分无移位骨折或应力性骨折,可结合CT 或MRI进一步协助诊断。 3.4分类[1][2][3] 根据受伤时间可分为新鲜指骨骨折与陈旧性指骨骨折。根据骨折部位不同,则分为近节指骨骨折、中节指骨骨折与远节指骨骨折。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面分为关节内骨折与关节外骨折。 3.4.1 根据受伤时间分类 3.4.1.1新鲜指骨骨折:受伤时间在3周以内者; 3.4.1.2陈旧性指骨骨折:受伤时间超过3周者。 3.4.2 根据骨折受累部位分类 3.4.2.1 近节指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因骨间肌与蚓状肌的收缩,多向掌侧成角; 3.4.2.2 中节指骨骨折;亦多由直接暴力造成,如骨折位于指浅屈肌止点以远,易造成掌侧成角,反之,则多见背侧成角。 3.4.2.3 远节指骨骨折:多见挤压伤造成,或肌腱止点撕脱骨折。根据骨折部位再细分为甲粗隆骨折、干部骨折、基底骨折。 3.4.3 根据骨折是否累及关节分类 3.4.3.1关节外骨折:骨折端可位于指骨颈、指骨干及指骨基底部。近、中节指骨颈骨折多向掌侧成角;指骨干骨折根据骨折线走行分为为横形、斜形、螺旋形以及粉碎形骨折。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人体皮、肉、筋、骨损伤与疾患的一门科学。古属"折疡"、"金镞"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等。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长期与骨伤疾患 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是祖国医 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医骨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21世纪)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 老最富有创造性的民族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发展着。70万年前,"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和原始骨器工具,在原始人居住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与用火烧过的兽骨,证明"北京猿人"已学会用火。20万年前"河套人"时期,石器有了很大进步,并已发明了人工取火。在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了原始的热熨疗法。 原始人在对付大自然灾害及抗击猛兽侵袭时,经常造成创伤,人们在伤 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些简易的理伤按摩 手法;对伤口则用树叶、草茎及矿石粉等裹敷,逐渐发现具有止血、止痛、消肿、排脓、生肌、敛疮作用的外用药物,这便是外治法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活环境恶劣,人们常患筋骨痹痿之疾,《吕氏春秋·古乐》曰:"昔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 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 宣导之。"这反映古代人已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便逐渐产生导引法。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古代人已经能够制作一些较精细的工具,如砭刀、骨针、石镰等。《山海经·东山经》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后世郭璞注解时认为,箴石"可以为砭针治痈肿者"。在旧石器晚期(约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有骨针、骨锥和其他骨制尖状器具。考古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已有石镰。这种石镰,外形似近代的镰刀,可以砭刺、切割。《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故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镵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这说明新石器时代外科手术器械--砭镰已产生,并出现了外伤科名医--俞跗,由于当时创伤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主要因素,所以外伤科医疗技术比其它科发达,并更早推广应用。 中医骨伤科的萌芽(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我国奴隶社会经历了夏、商、周三代。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在生产力、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发展,促进了医学进步,中医骨伤科开始萌芽,出现了"疡医"。 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很多陶制的酒器,《战国策》曰:"帝女令仪狭作酒,进之于禹",可见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酒是最早兴奋剂、麻醉剂和消毒剂,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伤疾病很有意义。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金属器具广泛地用于生产劳动和战争中,如刀、针、斧、锯、矢和镞等。医疗工具出有了改进和提高,据《韩非子》记载,古人"以刀刺骨",说明"刀"已经作为骨伤科手术工具了。甲骨文是我国较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疾病有几十种,其中骨伤科的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等。考古发现藁

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生物技术不完全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传统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新兴学科。当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上都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或来自生物体的物质制造或改进一种商品的技术,其还包括改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动物和利用微生物改良环境的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我国早在1986年初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中就将生物技术列于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首位。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解放人的双手;第二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扩展人的大脑;第三次技术革命,生物技术,改造生命本身。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会被世界各国如此重视和关注,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还因为它与理、工、医、农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此外还有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克隆动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利用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生物冶金、生物信息等技术。直接相关联的学科: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化学工程学、医药学等。对人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农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精尖仪器。这些仪器全部都是由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的。这就是现代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和渗透。如超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DNA合成仪、DNA序列分析仪等。没有这些结合和渗透,生物技术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到分子水平,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疾病治疗--用于控制人类疾病的医药产品,包括抗生素、生物药品、基因治疗。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临床检测与诊断,食品、环境与农业检测。农业、林业与园艺--新的农作物或动物的基因改造、保存,肥料,杀虫剂: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食品--扩大食品、饮料及营养素的来源:如单细胞蛋白等。环境--废物处理、生物净化及新能源。化学品--酶、DNA/RNA及特殊化学品、金属。设备--由生物技术生产的金属、生物反应器、计算机芯片及生物技术使用的设备等。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1)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其品质。培育抗逆的作物优良品系。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生物进行基因转移,使生物体获得新的优良品性,称之为转基因技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生物体称为转基因生物。至1994年全世界批准进行田间试验的转基因植物已达1467例,涉及的作物种类包括马铃薯、油菜、烟草、玉米、水稻、番茄、甜菜、棉花、大豆等。转基因性能包括抗除草剂、抗病毒、抗盐碱、抗旱、抗虫、抗病以及作物品质改良等。例如我国首创的两系法水稻杂交优势利用,已先培育出了具实用价值的梗型光敏核不育系N5047S、7001S等新品系,一般增产达10%以上,高产可达40%。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袁隆平教授,1997年试种其培育的“超级杂交稻”3.6亩,平均亩产达884kg。1998年总理特批基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该项研究的深化与推广。我国学者还将苏云金杆菌的Bt杀虫蛋白转入棉花,培育抗虫棉,对棉铃虫杀虫率高达80%以上。(2)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对优良品种进行大量的快速无性繁殖,实现工业化生产。该项技术又称植物的微繁殖技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一个植物细胞有如一株潜在的植物。利用植物的这种特性,可以从植物的根、茎、叶、果、穗、胚珠、胚乳、官或组织取得一定量的细胞,在试管中培养这些细胞,使之生长成为所谓的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可在试管内大量繁殖。(3)提高粮食品质;生物技术除了可培育高产、抗逆、抗病虫害的新品系外,还可以培育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作物新品系。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学者将菜豆储藏蛋白基因转移到向日葵中,使用权向日葵种子含有菜豆储藏蛋白。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番茄可延缓其成熟变软,从而避免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手法运用原则: 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小,痊愈快,功能恢复好 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注意体位适当 准对局部解剖、伤病性质、移位方向确切掌握,动作要准确,用力适中,避免不必要动作巧手法要轻柔,以省力有效为度。切忌粗鲁,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手法的作用: 整复移位、消肿止痛、活络舒筋、保健强身 功能锻炼的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 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 骨折合并伤和并发症: 合并伤:1.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 并发症:1.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ARDS,MODS 2.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 骨折愈合: 1.血肿机化期 3周内 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 3.股价改建塑性期 8周后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在解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min,下肢能徒步行走3min,并不小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 骨性愈合: 1.具备临床标准的条件 2.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年龄 2.健康情况 3.骨折断面的接触 4.断端的血运 5.损伤的程度 6.感染 7.治疗方法的影响 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锁骨骨折整复及“8”字绷带固定法 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腹伸肩。 固定方法: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患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层,包

(完整版)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

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 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按照生物工程的定义.人类对生物工程的实践可迫溯到远古原始人类生活期间.为此,可把生物工程的发展分成三个时期:①传统生物技术时期;②近代生物工程的形成和发展时期;③现代生物工程时期。一、传统生物技术时期生物工程不是一门新学科,它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来的。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并造福于人类.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 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古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 年就开始用经发酵的面团制作面包,在公元前20 世纪时已掌握了用裸麦制作“啤酒”的技巧。公元前25 世纪古巴尔于人开始制作酸奶;公元前20 世纪古亚述人已会用葡萄酿酒(葡萄实际上沾有酵母)。公元前17 世纪古西班牙人曾用类似目前细菌浸取铜矿的方法获取铜。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荷兰人詹生(Z. Janssen)于1590 年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其后1665 年英国的胡克(R. Hooke)也制作了显微镜,但都因放大倍数有限而无法观察到细菌和酵母。但胡克却观察到了霉菌,还观察到了植物切片中存在胞粒状物质,因而把它称为细胞(cell),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676 年,荷兰人列文虎克(Leeuwen Hoe 幻用自磨的镜片制作显微镜,其放大倍数可近300 倍,并观察和描绘了杆菌、球菌、螺旋菌等微生物的图像,为人类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微生物创造了条件.并为近代生物技术时期的降临做出了重大贡献。1838 年德国的施莱登(M一J. Schlwiden)和施旺(T. Schwan)共同ON 明了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因而成为细胞学的奠基人;1855 年微耳和R. Virchow 发现了新细胞是从原有细胞分离而形成的,即新细胞来自老细胞的事实;1858 年托劳贝(Trauhe)提出了发醉是靠酶的作用进行的概念;1859 年英国的达尔文《C. R. delvan)撰写了《物种起惊》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并指出生命的基础是物质。自胡克从显微镜中观察到微生物到微生物学的诞生约经历了近200 年.受到人们思想观念、习惯势力、经济实力、生产方式等因素的制约。产业革命的浪潮当时还没卷入到食品、化工领域来。对发酵还习惯于作坊式生产。1866 年微生物学的莫基人,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人巴斯德(L. Pasteur)以实验结果有力地摧毁了微生物的“自行发生论”。他首先证实了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并建立了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从而为发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发酵技术纳人了科学的轨道。他提出了一种防止葡萄酒变酸的消毒法〔被称为巴斯德消毒法(Pasteurization),一般在60℃时维持一段时间以杀死食品、牛奶和饮料中的病原菌」;1857 年他明确地指出酒精是酵母细胞生命活动的产物,并在1863 年进一步指出所有的发酥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微生物引起不同的发酵。1874 年丹麦人汉森(Hansan)在牛胃中提取了凝乳酶,1879 年发现了醋酸杆菌;1876 年德国的库尼(W. Kuhne)首创了"enzyme"一字,意即“在酵母中”;1881 年采用微生物生产乳酸; 1885 年开始用人工方法生产蘑菇;1897 年德国的毕希纳(E 一Buchner )发现被磨碎后的酵母细胞仍可进行酒精的发醉,并认为这是酶的作用,并于1907 年因此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 世纪末德国和法国一些城市开始用微生物处理污水. 细菌学的莫基人,德国的科赫(R. Koch)首先用染色法观察了细菌的形态;1881 年他与他的助手们发明了加人琼脂的固体培养基并利用它在平皿中以接种针醚上混合菌液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上划线培养以获得单抱子菌落的方法,此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他的另一个杰出贡献是发现了结核菌,并因此获1905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1914 年开始建立作为食品和饲料的酵母生产线;1915 年德国开发了面包酵母的生产线;1915 年

生物技术历史

BC 1750The Sumerians brew beer. 500 The Chinese use moldy soybean curds as an antibiotic to treat boils. 250 The Greeks practice crop rotation to maximize soil fertility. 100 Powdered chrysanthemum is used in China as an insecticide. AD: Before the 20th Century 1590The microscope is invented by Janssen. 1663 Cells are first described by Hooke. 1675 Leeuwenhoek discovers protozoa and bacteria. 1797 Jenner inoculates a child with a viral vaccine to protect him from smallpox. 1802 The word "biology" first appears. 1824 Dutrochet discovers that tissue is composed of living cells. 1830 Proteins are discovered. 1833 The cell nucleus is discovered. The first enzymes are isolated. 1855The Escherichia coli bacterium is discovered. It later becomes a majo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tool for biotechnology. Pasteur begins working with yeast, eventually proving they are living organisms. 1863 Mendel, in his study of peas, discovers that traits were transmitted from parents to progeny by discrete, independent units, later called genes. His observations lay the groundwork for the field of genetics. 1869 Miescher discovers DNA in the sperm of trout. 1877 A technique for staining and identifying bacteria is developed by Koch. 1878 The first centrifuge is developed by Laval. The term "microbe" is first used. 1879 Flemming discovers chromatin, the rod-like structures inside the cell nucleus that later come

生化技术发展史

生化技术发展史 生化技术不完全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传统生物技术和现代 生物技术两部分。传统生物技术是指旧有的制造酱、醋、酒、面包、奶酪及其他食品的传统工艺。现代生物技术则是指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工程 为核心的新兴学科。当前所称的生物技术基本上都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指:应用生物或来自生物体的物质制造或改进一种 商品的技术,其还包括改良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与动物和利用微 生物改良环境的技术。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生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我国早 在 1986 年初制定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中就将生物技 术列于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新能源技术 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首位。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解放 人的双手;第二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扩展人的大脑;第三次技 术革命,生物技术,改造生命本身。现代生物技术之所以会被世界 各国如此重视和关注,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 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性技术;还因为它与理、工、医、农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 着密切的关系,对国计民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现代生物技术的主 要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酶)工程,此外还有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技术、克隆动物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材料技术、生物能源技术、利用生物降解环境中有毒有害 化合物、生物冶金、生物信息等技术。直接相关联的学科:分子生 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化学工程学、 医药学等。对人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影响最大的生物技术领域:农 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精尖仪器。这些仪器全部 都是由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的。这就是现代微电子学和计算机技 术与生物技术的结合和渗透。如超速离心机、电子显微镜、高效 液相色谱、DNA 合成仪、DNA 序列分析仪等。没有这些结合和渗透,生物技术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到分子水平,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现代 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疾病治疗:用于控制人类疾病的医 药产品,包括抗生素、生物药品、基因治疗。快速而准确的诊断: 临床检测与诊断,食品、环境与农业检测。农业、林业与园艺,新

最新中医骨伤科学试卷及答案

中医骨伤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施行剖腹术、刮骨术的汉代医家是:【】A.葛洪B.巢元方 C.危亦林D.华佗 2.新伤临床上一般指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或几周以内的损伤:【】A.1周之内B.1~2周 C.2~3周D.3周以上 3.大腿周径测量部位常在髌上:【】A.5厘米处B.5~10厘米处 C.10厘米处D.10~15厘米处 4.下列类型的骨折中最不稳定的骨折是:【】A.嵌入性骨折B.斜形骨折 C.青枝骨折D.横形骨折 5.疲劳骨折最好发于:【】A.肱骨B.尺骨和桡骨 C.第二跖骨D.股骨 6.肱骨干骨折手法整复时,若牵引力过大,容易出现:【】A.肌肉痉挛B.血管痉挛 C.骨断端分离移位D.以上都不是 7.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易并发:【】A.肘外翻B.肘内翻 C.屈肘障碍D.伸肘障碍 8.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移位方向是:【】A.远端向前B.近端向后 C.远端向后D.近端向桡侧移位 9.桡神经损伤可出现的症状是:【】A.垂腕B.爪形手 C.小指感觉障碍D.第4、5指屈曲不全 10.股骨颈囊内骨折的后期并发症是:【】A.髋内翻畸形B.髋关节炎 C.股骨头缺血性坏死D.髋关节半脱位 11.60岁以下内收型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应首先选用:【】A.手法复位B.骨牵引 C.内固定疗法D.人工关节置换术 12.股骨髁间骨折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力求恢复关节面的平整,目的是防止:【】A.缺血性骨坏死B.创伤性关节炎 C.迟发畸形D.骨化性肌炎 13.除哪项外都是脱位的特有体征:【】A.关节畸形B.关节盂空虚 C.弹性固定D.肿胀 14.下列不符合肩关节脱位表现的是:【】A.肩部疼痛、肿胀B.“方肩”畸形 C.搭肩试验阳性D.“靴样”畸形 15.肱骨外上髁炎又称:【】A.网球肘B.台球肘

生物技术发展历史

生物技术发展历史 8000 B.C. 人类驯化种植谷物和饲养家畜。 土豆首次培养成食物。 4000-2000 B.C. 生物技术首次被人类利用:埃及人用酵母发酵制作面包和啤 酒。 中国、埃及和闪族人生产奶酪发酵葡萄酒。 巴比伦人选择性地将某些雄性树的花粉授予雌性树来培育棕 榈树。 中国在石器时代的早期已能种植谷物, 并实行轮作制度;石 器时代的后期能进行酒精发酵。 500 B.C. ?€€€€€€€€ 中国首次使用抗生素:用发霉的大豆凝乳治疗疖子 221 B.C. 中国周代后期,制作豆腐, 酱油和酿醋。 中国采用厌氧菌进行亚麻浸渍处理; A.D. 100 中国人首次应用杀虫剂: 菊花粉。 中国人采用天花活病毒预防接种,预防天花。 1322 一名阿拉伯酋长首次应用人工受精法培育良种马。 1590 ?发明显微镜。 中国医生阐明:被疯狗咬伤可以传播狂犬病; 1663 Hooke 发现细胞的存在。。

1675 Leeuwenhoek 发现细菌。 1761 Koelreuter 报告在不同谷物植物之间成功地进行杂交。1797 Jenner 用活病毒接种一名儿童,预防天花。 1830-1833 1830-发现蛋白质。 1833-首次发现酶,并分离成功。。 1835-1855 Schleiden 和Schwann 提出所有机体由细胞所组成, Virchow 还声称"每个细胞均来自细胞。" 1857 Pasteur提出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1859 Charles Darwin 发表自然界淘汰选择的生物进化理论。这 一小心选择亲本的概念在19世纪80年代后期大大影响植物和 动物的育种,尽管当时对基因还一无所知。 1865 诞生了科学基础上遗传学: 奥地利的修道士Gregor Mendel 研究豌豆的遗传规律,发现遗传性状是根据可预测的遗传学 定律通过双亲传给子代。 1870-1890 采用 Darwin的理论, 植物育种者培育出杂交棉花, 开发出 数百种优良形状。 农民首次在田间应用固氮菌,增加产量。 William James Beal 在实验室首次生产出杂交玉米。 1877年 Koch首先研究出一种用染色法来鉴定细菌的方法

中医骨伤科

中医骨伤科 1、记载用“骨擦音”作为检查骨折方法的医籍是那本书?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书是那本? 3、首次记载采用竹帘、杉篱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方法见于那本书? 4、世界是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位整复方法的医籍是 5、最早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医家是 6、“损伤一证专从血论”的提出者是 7、记载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诊断方法的医籍是 8、骨折病名出自那本书? 9、最早进行死骨剔除术及剖腹术的医家是谁? 10、提出“椅背复位法”整复肩关节脱位的医著是 11.创立五禽戏并指出体育疗法重要性的医家是 12.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成书于那个年代,作者是谁? 13、《正体类要.序》中论述的伤科疾病局部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4、清·吴谦《医学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归纳的正骨八法内容是什么? 15、何谓中医伤科学? 16、中西医结合骨折治疗原则是什么? 17、伤科问诊中问疼痛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8、伤科外用药的类型有哪些? 19、药膏与膏药的区别? 20、药膏的种类有哪些? 21、简述骨伤内治法的分期及种类? 22、攻下逐瘀法的代表方有哪些? 23、试述折顶手法的操作要点? 24、良好的外固定方法应具备哪些标准? 25、试述小夹板固定的原理? 26、小夹板固定的适应症。 27、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8、常用骨牵引有哪些?颅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股骨髁上牵引、胫骨结节牵

引、跟骨牵引、肋骨牵引。 29、骨折的移位方式有哪些? 30、骨折的病因有哪些? 31、骨折特殊体征有哪些? 32、骨折的并发症有哪些? 33、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是什么? 34、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是什么? 3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哪些? 36、功能复位的标准是什么? 37、骨折的愈合分期? 38、什么是骨折迟缓愈合? 39、什么是骨折不愈合? 40、简述肱骨外科颈骨折外展型与内收型骨折断端移位方向? 41、简述不同部位肱骨干骨折的移位特点? 42、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后脱位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43、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44、试述致伤外力的性质与桡、尺骨干双骨折的骨折部位、形态的关系。 45、试述伸直型、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移位特点。 46、试述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的手法整复方法。 47、清创术实施的最佳时间? 48、创伤性休克的救治原则是什么? 49、简述挤压综合征早期切开减张的适应症? 50、桡尺骨干双骨折时如何应用分骨手法? 51、腕舟骨骨折后为何容易出现缺血性坏死? 52、简述股骨颈骨折的诊查要点。 53、简述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查要点。 54、何谓股骨颈干角和股骨前倾角?其临床意义如何? 55、简述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的异同。 56、为什么距骨骨折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史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 姓名:王利新 学号: 学院: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 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该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和基因工程现代化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关键词】生物技术;医药;基因工程技术; 率高近十几年来,在利用生物技术制取新药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已有不少药物应用于临床。例如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乙肝疫苗、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GM-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组织溶纤酶原激活素、白细胞介素-2及白介素-11等。正在研究的有降钙素基因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140多种。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多肽与蛋白质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医药工业中一个重要的领域,同时给生物制剂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实际应用中,基因工程药物受到一定限制,如口服应用时生物利用度低,会受到消化酶的破坏,在胃酸作用下不稳定,在体内半衰期较短等,因此只能注射给药或局部用药。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已开始改为合成这些天然蛋白质的较小活性片段,即所谓“多肽模拟”或“多肽结构域”合成,又叫“小分子结构药物设计”。这类药物可口服,有利于由皮肤、粘膜给药,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症、HIV 感染、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制造成本也更低。这种设计思想也已应用于多糖类药物、核酸类药物和模拟酶的有关研究。小分子药物设计属于第二代结构相关性药物设计,所设计的分子能替代原先天然活性蛋白与特异靶相互作用。 在给药方式的研究方面,对注射用溶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目前上市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多为此种剂型),除了继续改进其稳定性外,还通过一些其他技术手段,研制出了化学修饰型、控释微球型和脉冲式给药系统。在非注射途径的给药系统,即包括鼻腔、口服、直肠、口腔、肺部给药方面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国内市场上主要有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干扰素、重组人白介素-2、G-CSF(增白细胞)、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EPO)等15种自己生产的基因工程药品。已经批准

中医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目标

中医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目标 篇一:中医医院骨伤科重点专科实施方案 龙陵县中医医院骨伤科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坚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决策,抢抓机遇,实现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跨越,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特色优势,又好又快地建设和发展中医医院,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重点专科—骨伤科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标准,坚持“以人为本、诚信服务,把医院做精做强”的办院总则,突出“科技兴院、人才立院、质量建院、管理强院”的四大战略重点,坚持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办院方向,发挥基层中医药工作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开展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保证在内涵建设、特色优势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继承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和科技进步相适应,健全和完善我院中医药服务功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

通过用3年时间的建设,在专科基本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技术能力建设、环境形象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中医药特色更加突出,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争取建成“总体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学科建设领先、医疗技术优良、中医特色突出,科研教学配套、医疗服务满意”的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综合实力处于省内同类医院先进水平。 (一)基本条件建设 1、病区床位达到≥40张。 2、完善门诊,病房,骨伤科特色治疗室,手术室设置,各区域按标准配置及设备。 3、制定中医骨伤科专科诊疗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并逐年总结、分析、优化。 (二)人员队伍建设 1、中医师占医生比例≥70%,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2、每年派一至两名医护人员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骨伤专科或三甲医院骨伤科进修学习半年(含半年)以上。 3、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中医基本知识。 4、落实中医诊疗技术应用及中医药使用率绩效考核制度。 (三)科研教学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