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一东》教学设计

蕲春县第二实验小学张慧

教学目标: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译文。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

2、课件出示一年级下学期《识字三》的对子歌。生读。

3、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

二、介绍《笠翁对韵》。

1、课件出示《笠翁对韵》的简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板书课题《笠翁对韵》。生齐读课题。

三、感知课文——通读句子。(初读感知,读通顺。)

1、(出示幻灯片)看,这是其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拼音,自由读第1段。开始吧,注意读书姿势。

生:自由读。

2、师: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最想表扬他的什么?

生:声音响亮,有节奏!

3、师:是的,我们要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老师还发现: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这几个字:

4、课件出示“我会读”的生字拼音。

生当小老师教读。

5、师:斗读“dǒu”,你知道为什么嘛?

生:这里指北斗七星。

师:对!根据意思读准字音,也是一种方法。

把这句话读一读:参商两曜斗西东。

6、师:课件出示图片,师介绍(参、商指的是星宿中的两个星座。看:在北斗七星的东西两边有参、商两颗星。这两颗星在东西两边,谁也见不着谁。)哪一句与他相对应,也写出了其他两颗星的位置。

生:牛女二星河左右。

7、师:把两句连起来读一读。这是一个七字对。你还能找出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等等吗?你们找一找,这段中有几个对子?小组合作。

小组汇报展示。

(五字、七字和十一字对时,课件出示相对应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8、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在短短的时间里,找到了这么多的对子。现在,请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齐读“一东”第一部分。

9、、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通顺。像这样,把句子读通,就达到了朗读的第一层要求。这就是——通读。(板书)就是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板书:字句)

四、熟读节奏。(读出节奏,会吟诵。)(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1、师:朗读的第二层要求啊,就是熟读!(板书:熟读)你知道熟读是什么意思呢?

生:就是流利地读,就是熟练地读。

师:好的。通过一遍遍地读,把内容记在心中,能读出轻快的节奏,这就是熟读。(板书:节奏)(此处,我个人认为不须以问题形式呈现,可以由教师直接说出诵读的要求,更省时。)

2、师:同学们,熟读有很多种方式。你们听过壮族三月三的赛哥节吗?他们的对歌就是你唱一句,我和一句。读书也可以这样。我读一句,你们跟着和一

句。这叫唱和读。你们想和吗?我先来:天。

生:地。

师:山花。

生:海树。

……

3、师:刚才呀,是我们师生的唱和读。现在,男生读,女生和,好吗?试一试吧。

男生站起:站如松

女生:坐如钟。

4、师:评:不错!男生读出了男生的阳刚,女生读出了女生的温柔。刚柔结合真好!其实,读书还有其他方法。古人读书,喜欢读出节奏,喜欢手舞足蹈地读。手舞什么意思?

生:一边拍手,一边读。

师:你能拍着手来读一读吗?

生一

5、师:不错。稍稍调整一下,就更有节奏啦!大家想不想试一试?老师起个拍子,大家一起来拍手读。

生:起拍手读。

6、师:我们还可以同桌拍着手读。大家两个两个试一试吧?

生:两伙伴。

7、师:好玩吗?老师发现,你们都已经能背诵出来,现在我们看着黑板的提示来试着背诵吧!

五、拓展延伸

1、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笠翁对韵”上卷“一东”中的第一段。还有第二段,第三段。想读一读吗?同学们,按刚才的方法:通读字句,熟读出节奏,开始读吧。课件出示“一东”第二段和第三段。(这个拓展的部分,我不知道是选一段合适还是两段合适,对于二年学生来说两段全部读熟有难度。) (三部分内容确实有点多,我个人认为一节课学生如果能把两个小节的内容熟读成诵,已经很不错了。)

2、生读。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展示交流。

六、总结

师:同学们,《笠翁对韵》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优美的、经典的文化遗产。她分为上、下卷各十四枝。只要熟读了,你的写作水平也就提高了。今后,在我们班的阅读课上,我们继续开展经典诵读背诵比赛。谁背下的《笠翁对韵》更多篇者,将得到老师的奖励!

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节选一)

通读字句读通顺

熟读节奏有节奏

会吟诵

最开始的教学设计里,还有一部分就是“诵读韵味”,在试讲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部分自己都把我不好,不知道该在叫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所以我把“诵读韵味”这部分删掉了。

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笠翁对韵》一东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一东教 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笠翁对韵》之一东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而且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对联。 1、谁能背背你收集到的对联( 相机讲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从长辈处获得、从网络、从生活中获得等) 2、展示老师收集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充饥不必图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 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 3、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字数相同、对仗) 对仗:古代人写诗或写对联的时候,为了让语言更美,就喜欢用对仗。“对”就是对称、对应的意思。就像这间教室,左边有门,右边也有个门跟它对应。这就是“对仗”。 二、引入新课 古代的小孩,五六岁开始识字的时候,老师就会教他对对子,那么就必须学习这一本书——《笠翁对韵》。 1、板书课题,介绍《笠翁对韵》,并解释。 出示:《笠翁对韵》是清代戏曲学家、文学家李渔所编写,这是一本关于诗韵、对仗的声律启蒙著作。该书语言丰富优美,对学习吟诗、对对子有很大帮助。 “笠”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翁”是老头,李渔的自称,“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压韵的。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的第一篇《一东》。板书。 三、体会对仗,理解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接口读。 3、质疑:有没有不懂的?

苍穹:天空。 牛女二星:牛郎织女二星。 参商:天上的两颗星星,参星位于西方,商星位于东方。 两曜:两颗耀眼的星星。日、月、星都叫曜。 故事:参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高辛帝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最后竟然动起武来。高辛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东部和西部。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一个变成天上的商星。两颗星星一西一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现在用参商比喻亲友相隔两地,难以见面。 飒飒:风雨之声。 戍旅:戍守边疆的战士。句子的意思是:十月的边塞周围,寒霜随风而降,惊扰了驻守的将士们。 三东:冬天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 朔雪:北方的雪。句子意思:十二月的江河上空,漫天飞舞的雪,让渔翁感到十分寒冷。 3、带着理解朗读。 四、体会押韵,品味朗读 1、很多诗歌都是对仗的,除了对仗,诗歌还有另外一个特点。 出示:《江南春》(杜牧),指出句末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解释押韵:韵一般放在句末,称为韵脚。 3、出示《一东》学生找出押韵的字。明确《一东》是押同一个韵的。 4、押韵的好处: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古代诗歌是用来唱的,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5、指导朗读体会。 6、出示诗词,学生找出韵脚,并指出哪首押一东韵。 题西林壁(苏轼)

《笠翁对韵》一东 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之一东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而且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对联。 1、谁能背背你收集到的对联?(相机讲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从长辈处获得、从网络、从生活中获得等) 2、展示老师收集的对联。 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充饥不必图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 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 3、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字数相同、对仗) 对仗:古代人写诗或写对联的时候,为了让语言更美,就喜欢用对仗。“对”就是对称、对应的意思。就像这间教室,左边有门,右边也有个门跟它对应。这就是“对仗”。 二、引入新课 古代的小孩,五六岁开始识字的时候,老师就会教他对对子,那么就必须学习这一本书——《笠翁对韵》。 1、板书课题,介绍《笠翁对韵》,并解释。 出示:《笠翁对韵》是清代戏曲学家、文学家李渔所编写,这是一本关于诗韵、对仗的声律启蒙著作。该书语言丰富优美,对学习吟诗、对对子有很大帮助。 “笠”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翁”是老头,李渔的自称,“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压韵的。 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的第一篇《一东》。板书。 三、体会对仗,理解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接口读。 3、质疑:有没有不懂的? 苍穹:天空。

牛女二星:牛郎织女二星。 参商:天上的两颗星星,参星位于西方,商星位于东方。 两曜:两颗耀眼的星星。日、月、星都叫曜。 故事:参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高辛帝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最后竟然动起武来。高辛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东部和西部。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一个变成天上的商星。两颗星星一西一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现在用参商比喻亲友相隔两地,难以见面。 飒飒:风雨之声。 戍旅:戍守边疆的战士。句子的意思是:十月的边塞周围,寒霜随风而降,惊扰了驻守的将士们。 三东:冬天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 朔雪:北方的雪。句子意思:十二月的江河上空,漫天飞舞的雪,让渔翁感到十分寒冷。 3、带着理解朗读。 四、体会押韵,品味朗读 1、很多诗歌都是对仗的,除了对仗,诗歌还有另外一个特点。 出示:《江南春》(杜牧),指出句末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解释押韵:韵一般放在句末,称为韵脚。 3、出示《一东》学生找出押韵的字。明确《一东》是押同一个韵的。 4、押韵的好处: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古代诗歌是用来唱的,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5、指导朗读体会。 6、出示诗词,学生找出韵脚,并指出哪首押一东韵。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笠翁对韵-一东-教学设计

课题 1 一东 课型课时安排2备课时间2017年2月15日执笔人上课时间2017年月日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对联知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谈话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而且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对联。 1、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 上联:春花含笑意下联:爆竹增欢声 2、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字数相同、对仗) 对仗:古代人写诗或写对联的时候,为了让语言更美,就喜欢用对仗。“对”就是对称、对应的意思。就像这间教室,左边有门,右边也有个门跟它对应。这就是“对仗”。 二、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介绍《笠翁对韵》,并解释。 出示:《笠翁对韵》是清代戏曲学家、文学家李渔所编写,这是一本关于诗韵、

对仗的声律启蒙著作。该书语言丰富优美,对学习吟诗、对对子有很大帮助。“笠”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翁”是老头,李渔的自称,“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的。 三、体会对仗,理解意思。 1、学生自由朗读。 2、师生接口读。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质疑:有没有不懂的 苍穹:天空。 牛女二星:牛郎织女二星。 参商:天上的两颗星星,参星位于西方,商星位于东方。 两曜:两颗耀眼的星星。日、月、星都叫曜。 故事:参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高辛帝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最后竟然动起武来。高辛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东部和西部。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一个变成天上的商星。两颗星星一西一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现在用参商比喻亲友相隔两地,难以见面。 飒飒:风雨之声。 戍旅:戍守边疆的战士。 句子的意思是:十月的边塞周围,寒霜随风而降,惊扰了驻守的将士们。 三东:冬天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 朔雪:北方的雪。 句子意思:十二月的江河上空,漫天飞舞的雪,让渔翁感到十分寒冷。

晨诵《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晨诵教学设计 周次:第一周 类型:经典 题目:《笠翁对韵》下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内涵。 三、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你拍一,我拍一……) 2.课件出示二年级上学期《拍手歌》的对子歌。生读。 3.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说到对对子,我们就不得不提《笠翁对韵》。 (二)介绍《笠翁对韵》。 1.课件出示《笠翁对韵》的简介,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板书课题《笠翁对韵》。生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三)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四)释读 1.师读。

2.讲解。 重点点拨: 【长空】宽广高远的天空。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山花】山间野花。 【海树】大海里的珊瑚; 【赤日】红日;烈日。 【苍穹】苍,青色。穹,穹隆,原意是高大圆顶的空间。这里借指天空。苍穹即青天。《尔雅?释天》:“穹苍,苍天也。” 3.学生一起说文意。 (五)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领读、指名读、分行读、男女赛读)朗读,争取当堂课背诵。 (六)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晨诵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笠翁对韵》教案

二年级下册《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四支(1)。。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

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四支(1、2)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笠翁对韵展示教案

第十四课十一尤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鹡”“隋”“鸠”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3、能初步知道了《笠翁对韵》有一、二、三、五、七、十一字对以及属性 相同的事物成对的特点。 4、在一遍遍的诵读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韵文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节奏 鲜明,韵律和谐,从中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神奇与魅力,得到了无限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教学难点】 能初步知道了《笠翁对韵》有一、二、三、五、七、十一字对以及属性相同的事物成对的特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校本课快乐! 一、经典研读——学习韵文 1、在咱们武汉的武昌城外有一处江心洲就被命名为“鹦鹉洲”呢!<出示“鹦鹉洲”> 鹦鹉洲的得名缘于一个历史故事。<相机出示:文章地下> 这就是“地下文章鹦鹉洲”。(生跟读) 2、汉朝因霍光、苏武等功臣绵延百年,汉宣帝时,为了表彰他们的功绩,将他们的头像绘于“麒麟阁”上。<出示:麒麟阁> 这就是“空中事业麒麟阁”。<出示:空中事业>(生跟读) 3、(指名读“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

汉朝霍光、苏武等功臣为国为家的业绩,祢衡的佳作——《鹦鹉洲》都是令世人赞颂、传扬!<板书:颂> 请大家带着景仰之情齐读!(生齐读) 4、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值得我们传颂的楷模,也有发人深省,让我们引以为戒的故事。南朝皇帝陈叔宝荒淫无道,经常在临春阁等处饮酒作乐;隋朝的隋炀帝爱好月夜带领数千宫女骑马游园,在马上演奏《清夜曲》,他们都由于荒废朝政而最终沦为亡国之君。 这就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出示句卡> 他们玩物丧志、亡国的故事真令人惋惜、悲叹,<板书:叹>前车之鉴我们须时刻谨记!(先女生读,再全班读) 5、这一叹一赞真是值得我们反复回味呀! (全班将这两句连读) 6、老师在“游”“洲”字的下面打上了三角,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答)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就是押韵。 7、今天,我们学习的国学经典《笠翁对韵》就是讲押韵,教人们对对子的书。<出示:国学经典《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翁”就是李渔自称。“笠”指的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第十四课,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吧! 8、听范读韵文 请大家把韵文自由朗读几遍,做到将字音读准确,韵文读通顺。 (生自由读韵文,师同时提示借助注音将字音读准,遇到不理解的词可看文下注释。)(师相机将其它韵文出示)

笠翁对韵 五微 教学设计

课题3五微 课型课时安排 2 备课时间2017年2月20日执笔人上课时间2017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诵读《五微》,达到熟读成诵。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韵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故事导入 师讲《三尺剑》的故事。 二、领略韵文之美 1、诵读对子,感受音韵之美。 2、再读对子,知道韵文的平仄规律。 3、按平仄规律试读。感受形式之美。 三、诵读,品读 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听录音)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 2、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用各种方式读。 五、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理解对子的基础上感受韵文的意境之美。

六、神奇汉字 1、出示课件,认识:“马”了解这字,“马”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匹直立的马的侧面像。 七、日积月累 1、讲解故事 八、诗歌赏析 1、指导朗读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了解诗歌大意。 九、竞赛 1、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试着背下来。 2、挑战游戏:看谁背会的句子最多。 3、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和个人。 十、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学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体会?(知道了古代帝王是是怎样得到天下的。)十一、总结 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很大,了解了俩个君王是如何得到天下的,那么希望同学们能在课后,多看课外书,了解我们中国的古今大事。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教后记】

《笠翁对韵六鱼》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六鱼》教案设计 澧县第一完全小学向芳芳 教案目标: .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羹”、“蕖”等字;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音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初步掌握古代对对子的知识。 教案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音律与节奏,培养语感; .理解“三尺剑”“五车书”等典故的含义。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史学资料。 教案过程: 一、导——释文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所学的汉字中间,带有这个韵母和这个韵母的字都归在一个韵部里,这个韵部就叫做“鱼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韵文“六鱼”,请同学们伸出你写字的手,跟着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笠翁对韵六鱼)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经典吧! 二、读——知全文 .听读:听录音范读,请同学们把不认识的、难读的字圈画出来。 .一读: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借助其它资料读准读顺原文;注意难读的字,如“羹”、“裾”、“蹇”、“橐”。 .二读:读出节奏,根据幻灯片上正确的字音、节奏,分小组再读全文。请同学们再好好读读全文,注意读字音。谁来试试?(生评价,再读)接下来咱们试着合作来读一读这篇文段,女生读第一节,男生读二节,全班齐读第三节。 .三读:读出韵味,同学们通过自己多次的朗读发现这三节文字的规律了吗?(:出示分句排列,最后一个字变红色的韵文)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把带红色的韵字读得长一点。从这些红字你能发现什么吗? ①它们都出现在句末; ②明确这篇韵文押的是和ü的韵部。 三、悟——通文意 .明确合作学习要求:大家不仅把这篇文段的字音读准确了,句子读通顺了,

更是找出了这篇韵文的韵部,非常了不起!接下来,请大家对照课文注释以及老师的提示,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在小组内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来质疑。 .小组合作学习解文意。 .疏通文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及时进行补充,教师总结。 ①引导学生结合图画理解文意:展示从“羹对饭”到“玉屋对匡庐”的相关 图片。 ②引导学生了解对子:同学们知道吗?在“六鱼”中,事物都是以这样成对 的形式出现的,那么在第一文段中出现了一对写景状物的对子,它们在哪里,你能找出来吗?(幻灯出示“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及其含义) ③习写法:大家能说一说你在平时习作时是怎样写远景的吗?分组派代表说 一两个句子。老师强调在写作中描写远景可以运用这样的成对的手法,语言会更精炼。 ④师补充资料:观看视频“刘邦挥剑斩蛇”的典故帮助学生理解“壮士腰 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 ⑤是不是男人的肚子内真的能装下五大车书呢?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出示惠施德典故) ⑥从典故中你明白了什么?(幻灯出示“胸怀大志、勤奋好学”) .悟读:同学们学得很仔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收获,接下来,就让咱们再来读一读这则韵文吧,记得要读出自信,读出韵味,读出智慧。 .梳学法:同学们读得太棒了!这篇韵文一共有三则,接下来的两则就请大家按照我们刚才学习第一则韵文的方法,自己在小组内相互读一读,评一评,说一说,别忘记标出它们的韵部哦!(幻灯出示后两篇的字音和韵部) .知规律:大家发现了吗?这三个小节中都有一个字反复的出现,它是谁呢? 请大家快速地找一找,看谁找的又快又准! 是的,“对”字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对字前面有时候是一个字,后面就是一个字,我们叫它一字对;有时候前面试两字的,后面就是两字,我们叫它什么?有没有三字对?你能举个例子吗?(指名说) 同学们,掌握了文章的规律不仅让我们能深层次理解文意,更能让我们快速的储存在记忆的长河里。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诵读的殿堂吧! 四、诵——诵文段

《古对今》+《笠翁对韵》优秀教学设计

《古对今》+《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课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图画、读对韵歌,对照认识“圆、严”等12个生字;会写“古、凉”等7个字。 2. 通过朗读,认识“鸟语花香、朝霞、夕阳”等7个词语,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朝霞、夕阳、严寒、酷暑。” 3. 正确、流利地朗读对韵歌,背诵对韵歌。 3. 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季之美。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认识“古对今”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你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吗?如果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跟我做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上——下)(大——小)(天——地)(古——今) 3.教师板书“古”和“今”,引言:你能用这两个字组词吗?(古代,今天)“古代”就是古时候,“今天”就是现在。这两个字有什么关系?(意思相对)古人把这样的词写成了对子。(板书“对”) 4.齐读课题,学习“古”字。 (1)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猜字谜:十张口) (2)描红写字。(注意:上半部第一横要写长些;下半部的“口”字要想写得好,上面大来下面小。)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引问:你发现了什么?(每句话里都有个“对”字。) 2.学生尝试读韵文,用横线画出“对”字前后的词语,读一读,认一认,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交流找到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课件出示课文中相对的词语: 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晨和暮,雪和霜,和风和细雨,朝霞和夕阳,桃和李,杨和柳,莺歌和燕舞,鸟语和花香。 多种形式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认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 (2)你能找到这些相对的词语中的生字宝宝吗?请你动手圈画,正确读出字音。 三、利用字卡,认读生字 1.学生汇报课文中会认的字,教师相机贴字卡并注意将相同结构的字放在一起。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 五微 第一阙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 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 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 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 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丈; 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诵读《笠翁对韵》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2、继续使学生初步体会对韵中句子的骈偶相对,声调的平仄交替,朗读的琅琅上口,体会其中的节奏美,音律美。 3、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意韵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题。 1、师生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诵读课,我们还要来学习清代的戏曲学家李渔李笠翁的《笠翁对韵》。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出示: 河对()山对()晨对()薄对()四岳对()青春对()暮鼓对()山花对()烟楼对()宫花对()古柏对()金菡萏对()赤日对()月殿对()塞雁对()垂钓客对()道范对()雷隐隐对()云暧逮对()清暑殿对()凤冠珠闪烁对()举杯邀月饮对()2、以旧引新:同学们,你知道《一东》《二冬》《三江》《四支》分别压的是什么韵吗?(ong、ong、ang、i)那你们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什么了?(出示《五微》,齐读。) 3、猜解韵脚:看看《五微》又会压什么韵呢?(ui)对!老师告诉你,五微除了押“ui”韵,还可以压“ei”这个韵呢。 二、初读韵文。 1、自读提示:自读韵文,三个要求:①读准字音②读通句子③在老师没说停之前你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圈出韵字:边读韵文边把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圈出来,看看它是不是押的ui或者ei韵。 3、交流韵字 4、分行读句:指名读句 ①如果读错了,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助正音,再指名或齐读多读几遍来巩固。 5、一人试读:谁能一个人把这篇韵文读准确、读完整的? 6、同桌互读: 7、多人齐读: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第二则教学设计 执教者:侍岭中心学校徐友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流利的诵读课文。 2、体会《笠翁对韵》的音调特点,了解“对仗”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的语感。 3、让学生在一种典雅的国学氛围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难点: 《笠翁对韵》的音调特点,了解“对仗”的基本特征,增强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 师:上课生:起立、鞠躬 师:请(还礼) 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欣赏趣联故事,激发兴趣,了解对联基本特征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对联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视频) 三:总结对仗的特点,介绍《笠翁对韵》书籍 师:你们一定觉得这幅对联对的很妙吧!(交流:妙在哪里) 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幅对联。(课件出示对联内容)这就是古代人们写对联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仗(板书) 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本专门训练儿童应对、掌握音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课件出示笠翁对韵)读书名 师:这本书呀,是明末清初的李渔编写的,笠就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笠翁就是李渔自己,对韵就是讲对仗、押韵的。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的第一部分“一东”的部分内容。(板书:一东) 四:学习《笠翁对韵》 1、读——一字一句读原文 (1)师范读 师:请大家打开导学案,翻到第2页,认真听老师读。注意听清字音,找找对韵的感觉。 (2)生自读(3)指名读,师相机正字正音。(4)开火车读,齐读2、写——规规矩矩写经典 学生边在心中默读,边一笔一画书写,培养学生热爱书法,热爱国学的兴趣。 3、探——走进经典探本源 (1)互相交流,理解内容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导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笠翁对韵》(节选二)教学设计 好生镇中心小学李迎新 教学目标: 1、使大多数学生能熟练地朗读、背诵《笠翁对韵》,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2、通过一起来作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读、背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咕咚讲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好朋友小咕咚来了,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出示课件:小咕咚的图片)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一家可谓是书香门第。父亲苏洵、苏轼、弟弟苏澈合称三苏,个个才华横溢,誉满朝野。据说苏东坡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受到父亲的影响,博览群书,擅长吟诗作赋。大人们都夸奖他,他也飘飘然。于是他书写一幅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口。这幅对联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课件出示对联) 对联贴出后不久,有一位年老的长者登门向苏东坡求教。他递给苏东坡一本书,要苏东坡读给他听。苏东坡拿来一看,傻眼了。书中尽是他不认识的字,读起来根本连不成句子。苏东坡一时间弄得面红耳赤,也是算他聪明乖巧,立刻联想到自己的对联夸了大话。立刻向来访的老者鞠了一躬说:“只怪小生口出狂言,这其中的字多读不来,请老先生指教。感谢老先生的教诲。”那位长者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苏东坡知错必改,立刻到书房写下两个词组加在原来的对联上。这幅对联就变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课件出示对联) 这就是对联,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语言形式。有意思吗?同学们,你们见过哪里有对联? 对联也叫对子。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学习新课 (一)练习对对子。 1、对单字的对子。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导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教案导案说课稿教学反思《笠翁对韵》(节选二)教学设计 好生镇中心小学李迎新 教学U标: 1、使大多数学生能熟练地朗读、背诵《笠翁对韵》,并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 的兴趣。 2、通过一起来作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悄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读、背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咕咚讲故事。 小朋友们,你们看,我们的好朋友小咕咚来了,今天,它要给我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出示课件:小咕咚的图片)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的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一家可谓是书香门第。父亲苏洵、苏轼、弟弟苏澈合称三苏,个个才华横溢,誉满朝野。据说苏东坡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受到父亲的影响,博览群书,擅长吟诗作赋。大人们都夸奖他,他也飘飘然。于是他书写一幅对联贴在自家的大门口。这幅对联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课件出示对联) 对联贴出后不久,有一位年老的长者登门向苏东坡求教。他递给苏东坡一本书,要苏东坡读给他听。苏东坡拿来一看,傻眼了。书中尽是他不认识的字,读起来根本连不成句子。苏东坡一时间弄得面红耳赤,也是算他聪明乖巧,立刻联想到 自己的对联夸了大话。立刻向来访的老者鞠了一躬说:“只怪小生口出狂言,这其中的字多读不来,请老先生指教。感谢老先生的教诲那位长者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就走了。 苏东坡知错必改,立刻到书房写下两个词组加在原来的对联上。这幅对联就变成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课件出示对联)

这就是对联,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语言形式。有意思吗,同学们,你们见过哪里有对联, 对联也叫对子。对对子很有趣,也很简单,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今天我们也来对对子。 二.学习新课 (一)练习对对子。 1、对单字的对子。 其实对对子很简单,动动小脑筋看谁能对上来。出示课件图片: 白对()天对()雨对()有对()去对()肥对() 2、对双字的对子。 我发现还有许多词语也能对成对子,咱们来想想看。出示课件图片: 千山对()天南对()七嘴对()海阔对()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齐读。 对对子,还能对三个字的,四字的,以及五字的诗句,七字的诗句等,在以后 学习中我们会不断的接触到。 (二)学习《笠翁对韵》 1、练习朗读 自己对照拼音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而后同桌互相检查读。请同学们 师指名读,齐读。 师指导朗读。 2、找对子 在这首《笠翁对韵》里藏着的对子可真不少,你能找出哪些地方是相对的吗,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笠翁对韵》(一东)。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 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 下响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读新学习内容,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音乐、多音字、古诗《送杨山人归嵩山》、五岳的名称等。 三、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四、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学生同桌讨论,寻找文中的多音字:华、当、禁、扇、曝、省、塞。(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多音字学生齐读,加深印象,并要求学生课下写到书上。 7、学生朗读三遍。(古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此环节培养了学生大声朗读的良好的学习习 惯。),强调文中多音字的读法。 8、学生同桌共同讨论寻找韵脚(公、龙、红、熊、烘、风。) 9、教师讲“华对嵩”引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丰 富学生知识的同时,由世界闻名的嵩山少林寺引出河南,教育学生爱家乡,培养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引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送杨山人归嵩山》:“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启发学生寻找古诗中的韵脚。加强学生对韵脚的认识,为学生以后写诗打下基础 10、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11、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笠翁对韵教案

《笠翁对韵》教案 精品文档 《笠翁对韵》教案 题目:《笠翁对韵》教案 1、《笠翁对韵》教案 默认分类2009-09-1517:46:29阅读1712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1、《笠翁对韵》教案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笠翁对韵》教案。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1 / 18 精品文档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四、课后拓展: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2、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2 / 18 精品文档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

从容、 体悉、 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3《治家格言》教案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3 / 18 精品文档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笠翁对韵教学设计

《笠翁对韵》之一东教学设计 一、导入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祖先留下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影响最为深远,而且跟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对联。1、谁能背背你收集到的对联?(相机讲获取知识的途径。如从长辈处获得、从网络、从生活中获得等)2、展示老师收集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充饥不必图画饼,止渴何须望梅林。池中荷叶鱼儿伞,梁上蛛丝燕子帘。3、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字数相同、对仗)对仗:古代人写诗或写对联的时候,为了让语言更美,就喜欢用对仗。“对”就是对称、对应的意思。就像这间教室,左边有门,右边也有个门跟它对应。这就是“对仗”。 二、引入新课古代的小孩,五六岁开始识字的时候,老师就会教他对对子,那么就必须学习这一本书——《笠翁对韵》。1、板书课题,介绍《笠翁对韵》,并解释。出示:《笠翁对韵》是清代戏曲学家、文学家李渔所编写,这是一本关于诗韵、对仗的声律启蒙著作。该书语言丰富优美,对学习吟诗、对对子有很大帮助。“笠”是下雨天戴的斗笠,“翁”是老头,李渔的自称,“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压韵的。2、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笠翁对韵》的第一篇《一东》。板书。 三、体会对仗,理解意思。1、学生自由朗读,2、师生接口读。3、质疑:有没有不懂的?苍穹:天空。牛女二星:牛郎织女二星。参商:天上的两颗星星,参星位于西方,商星位于东方。两曜:两颗耀眼的星星。日、月、星都叫曜。故事:参星和商星在北斗七星的一西一东。传说远古时代的高辛帝有两个儿子,整天争吵,最后竟然动起武来。高辛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兄弟俩分别派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东部和西部。后来他们一个变成天上的参星,一个变成天上的商星。两颗星星一西一东,每天你升我落,你落我升,永远都见不着面。现在用参商比喻亲友相隔两地,难以见面。飒飒:风雨之声。戍旅:戍守边疆的战士。句子的意思是:十月的边塞周围,寒霜随风而降,惊扰了驻守的将士们。三东:冬天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朔雪:北方的雪。句子意思:十二月的江河上空,漫天飞舞的雪,让渔翁感到十分寒冷。3、带着理解朗读。 四、体会押韵,品味朗读1、很多诗歌都是对仗的,除了对仗,诗歌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出示:《江南春》(杜牧),指出句末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解释押韵:韵一般放在句末,称为韵脚。3、出示《一东》学生找出押韵的字。明确《一东》是押同一个韵的。4、押韵的好处: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是有韵的。古代诗歌是用来唱的,押韵使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让人回味无穷。5、指导朗读体会。6、出示诗词,学生找出韵脚,并指出哪首押一东韵。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锄禾(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练习对对子,挑战自我1、老师出上联,学生对下联。冷—暖白-黑海阔—天空天南-地北(汉语很神奇,有些四个字的成语拆开来就是两个字的对联,成语掌握多了,说起话来会出口成章,写起作文来下笔如有神。)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学生自由出对子。3、出示特殊对子,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回环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哞—— 六、作业:将《一东》背给父母听。收集对联。

《笠翁对韵》阅读教案

《笠翁对韵》 教学内容:《笠翁对韵》五微第一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语句,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诵读《笠翁对韵》的兴趣,继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之情。 3.继续使学生初步体会对韵中句子的骈偶相对,声调的平仄交替,朗读的琅琅上口,体会其中的节奏美,音律美。 4.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体会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意韵美。 教学重点:诵读、积累经典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经典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出经典语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续学习《笠翁对韵》,并向学生提出三个要求。(板书) 二、初读,扫除阅读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三组词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同时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享自己理解的词语。 4.告诉学生这些词语组成了《笠翁对韵》五微的第一阙。(板书课题) 5.了解五微押什么韵。 6.根据注释读韵文。 7.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三、精读经典,理解其意。 1.采用多种形式读韵文。 (指名读、教师领读、男女生读或分组读、拍手读等) 2.过渡语。 3.理解重点语句。 4、解决初读留下不明白的。 5.过渡语。

6.分字对诵读。 (喜欢诵几字对就诵几字对) 7.理解重点语句。 8.解决初读留下不明白的。 9.指导学生诵读。 10.请一对学生上台诵读五微。(配乐) 11.全班齐诵。(配乐) 五、拓展。 1、小试身手。 (简单的一字对) 2、大显身手。 (出示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是学生熟知的词语、事物。) 六、总结。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除了《笠翁对韵》,还有《三字经》、《增广贤文》等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我们都要熟读成诵。请大家记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七、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