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精编版

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精编版
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精编版

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序列设计与临床应用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 MRS)是医学影像学近年来发展的新的检查手段,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化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随着MRI、MRS装置不断改进,软件开发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通过MRS对各种疾病的生化代谢的认识将不断提高,为临床的诊断、鉴别、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1H MRS可对神经元的丢失、神经胶质增生进行定量分析,31P磁共振波谱可对心肌梗塞能量代谢变化进行评价。MRS以分子水平了解人体生理上的变化,从而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及鉴别诊断、疗效追踪等方面,做出更明确的结论。本文从MRS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序列设计方面简要作一介绍。

一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

在理想均匀的磁场中,同一种质子(如1H)理论上应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事实上,当频率测量精度非常高时会发现,即使同一种核处在相同磁场中,它们的共振频率也不完全相同,而是在一个有限的频率范围内。这是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有磁屏蔽作用,它使作用于原子核的磁场强度小于外加磁场的强度,其屏蔽作用大小用屏蔽系数s来表示,被这种屏蔽作用削弱掉的磁场为sB,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外加磁场越强sB越大,原子核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与外加磁场强度之差越大。此外,s还与核的特性和化学环境有关。核的化学环境指核所在的分子结构,同一种核处在不同的分子中,甚至在同一分子的不同位置或不同的原子基团中,它周围的电子数和电子的分布将有所不同。因而,受到电子的磁屏蔽作用的程度不同,如图1所示。考虑到电子的磁屏蔽作用,决定共振频率的拉莫方程应表示为:w=gBeff=gB0(1-s)

由上式可知,在相同外加磁场作用下,样品中有不同化学环境的同一种核,由于它们受磁屏蔽的程度(s的大小)不同,它们将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如在MRS中,水、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Cr(肌酸)、Cho(胆碱)、脂肪的共振峰位置不同,这种现象就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即因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也就是核外电子云密度不同和所受屏蔽作用的不同,而引起相同质子在磁共振波谱中吸收信号位置的不同,如图2所示。实际上,研究某种样品物质的磁共振频谱时,常选用一种物质做参考基准,以它的共振频率作为频谱图横坐标的原点。并且,将不同种原子基团中的核的共振频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频率之差作为该基团的化学位移。显然,这种用频率之差表示的化学位移的大小与磁场强度高低有关。在正常组织中,代谢物在物质中以特定的浓度存在,当组织发生病变时,代谢物浓度会发生改变。磁共振成像主要是对水和脂肪中的氢质子共振峰进行测量和脂肪中的氢质子共振峰进行测量,在1.5T场强下水和脂肪共振频率相差220Hz (化学位移),但是在这两个峰之间还有多种浓度较低代谢物所形成的共振峰,如NAA、Cr、Cho等,这些代谢物的浓度与水和脂肪相比非常低。MRS需要通过匀场抑制水和脂肪的共振峰,才能使这些微弱的共振峰群得以显示。

下面是研究MRS谱线时常用到的参数:

(1)共振峰的共振频率的中心—峰的位置V: 化学位移决定磁共振波谱中共振峰的位置。

(2)共振峰的分裂。

(3)共振峰下的面积和共振峰的高度: 在磁共振波谱中,吸收峰占有的面积与产生信号的质子数目成正比。在研究波谱时,共振峰下的面积比峰的高度更有价值,因为它不受磁场均匀度的影响,对噪音相对不敏感。

(4)半高宽: 半高宽是指吸收峰高度一半时吸收峰的宽度,它代表了波谱的分辨率。

原子核自旋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自旋自旋耦合。高分辨率磁共振频谱可以观察到自旋自旋耦合引起的共振谱线的裂分,裂分的数目和幅度是相互耦合的核的自旋和核的数目的指征。在一个氢核和一个氢核发生自旋耦合的情况下,由于一个氢核的磁矩有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可能的取向,因此它对受耦合作用的氢核可能产生两个不同的附加磁场的作用,这引起受耦合的氢核的共振由一个单峰分裂为二重峰。如此类推,在两个氢核和一个氢核发生耦合的情况下,共振谱由一个分裂为三个。

磁共振波谱仪不仅可以描绘频谱,还可以描绘频谱的积分曲线,积分曲线对应共振峰的面积。

峰的面积反映一个原子基团中参与磁共振的核的数量。比较频谱中各个峰的面积能确定出不同分子或原子基团中产生共振的核的相对数量。将各共振峰的相对面积与参考标准进行比较可以推算样品分子或化学基团中共振核的绝对数目。

众所周知,磁共振研究的核首先必须具有磁矩。这就排除了有偶数质子和偶数中子的核如16O和12C等。另外,有两个自旋状态的核最便于研究,满足这个条件的核有1H、31P、19F和13C。其中,19F和13C在人体中含量很小,大多数研究必须在接纳用19F或13C增浓的物质条件下进行,1H在人体内的含量最高,但人体组织极强的水信号往往导致频谱中水共振频率两侧其他生化物质的微弱信号被淹没。由于这种原因,31P频谱研究得到最早应用,并在活体频谱研究中占居首要地位。

MRI尽量去除化学位移的作用,并突出反映组织间T1、T2的差异,而MRS恰恰要利用化学位移的作用来确定代谢物的种类和含量。MRS的敏感性较低,因为代谢物的浓度较低,产生的信号几乎是正常MR成像中水信号的万分之一,需要重复多次采集才能得到信号,所以需要更多的扫描时间,限制了MRS测定代谢物浓度变化的时间分辨率。

由于活体中组织水浓度比代谢物的质子浓度大几个量级,所产生的信号也大很多,并且由于MRI的接收机增益动态范围有限,必须抑制水峰,才有可能观察到微弱的代谢信号,常用CHESS (CHEmical Shift Selective suppression)方法抑制水峰,大部分CHESS技术是使用一种窄带频率选择性90?RF脉冲激发水峰,之后可激发测量代谢物的质子MR谱,也可以躲开水的频率,使激发频谱中不包含水的频率成分,只激发代谢物的质子进行谱测量。另外一种有效的抑制水的方法为WET(Water suppression Enhanced through T1 effects),该方法利用180度脉冲反转VOI内水磁化强度,当水磁化强度穿越零点时,用90度脉冲激发VOI内样品,进行质子MRS测量,这时水将不贡献信号。

另外匀场技术(Shimming)在MRS技术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波谱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部分决定于谱线线宽,谱线线宽受原子核自然线宽及磁场均匀度的影响,内磁场的均匀度越高,线宽越小,基线越平滑。1H谱用水峰的半高宽来检测磁场的均匀性,由于磷的代谢产物化学位移范围较宽,故对匀场的要求不如氢谱高。首先在病人进入磁场之前对较大范围进行匀场,但确定VOI后再进一步对VOI匀场。方法是通过逐步调整X、Y、Z三个轴方向上的梯度线圈内电流使产生的自由感应衰减(Free Induced Decay,FID)达到最慢来实现。

二MRS的定位技术和脉冲序列设计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获得的是一个组织器官特定部位的正常或是异常组织的波谱信息。这一特定的部位可以是一个层面、层面中的条块、或是一个立方体。根据选择这一区域的方式不同,磁共振波谱的采集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利用表面线圈的射频场非均匀的获得局域波谱,这种技术简单,但它局限于采集靠近体表的解剖区域的波谱,也不能灵活的控制区域形状和大小;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MR图像确定感兴趣区,然后利用磁场梯度和射频脉冲结合进行选择激励; 第三种是化学位移成像,也是一种需要利用磁场梯度的定位技术。

1. 射频梯度定域频谱技术(FID方法)

表面线圈的射频场在与表面线圈平面垂直的方向存在梯度。这可以利用来建立信号的等效相位编码,将表面线圈设置到所要研究的组织区域附近,用非选择性射频脉冲进行激励,所采集的FID 信号将包含整个表面线圈的灵敏区域的信号。灵敏区域的尺寸决定于线圈的半径。由于表面线圈的射频场存在梯度的原因,自旋磁矩的翻转角便同它们沿梯度方向的位置有关。这使沿射频场梯度方向不同位置的自旋的MR信号具有不同的相位。改变射频脉冲的长度反复进行射频激励和信号采集,每次采集的信号是与不同的位置对应的不同相位的信号的总和。这些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可以得到信号相位和信号位置唯一对应关系的一组数据。这组数据经两维傅立叶变换便产生一组与表面线圈平面平行的层面的频谱。其中,每个层面的频谱对应于一个由射频场的等高(强度)面划定边界的解剖区域。这个方法不是仅获取一个层面区域的频谱,而是从包括一组层面的整个体积范围获取一组频谱。这个方法不用梯度磁场,因此不存在涡流磁场的影响。

2. 单体素MRS的序列设计

a. 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Point-Resolved Echo Spin Spectroscopy,PRESS)

点分辨自旋回波波谱由90度~180度~ 180度脉冲和三个正交梯度组成,入图4所示,采集第二个回波,并且只采集回波的后半部分。第一个RF脉冲配合层面选择梯度,激发了选定层面内的所有核磁子; 第二个RF脉冲配合在一个垂直于选定层面选择梯度共同作用,结果只有位于这两个垂直平面相交部分的一列核磁子激发并由于180度脉冲的作用而重新聚集;第三个RF脉冲,并配合一个与前两个层面都相垂直的层面选择梯度,最后只有3个垂直平面相交叉的体素能够被激发并得到回波。与快速自旋回波的形成过程不同,为了避免180度脉冲的不标准情况,在PRESS中是在180度RF的周围施加矫正梯度,以去除因为180度不标准而引起的信号丢失。

b. 受激回波采集方式(STimulated-Echo Acquisition Mode,STEAM)

STEAM由三个90度选层脉冲构成,如图5所示,各个脉冲都是在正交梯度存在情况下相继加到样品上,于是在三个层面相交处一个体元内(VOI)产生受激回波(STimulated-Echo,STE)信号。第一个90度激励脉冲配合层面选择梯度,激发选定层面内的所有核质子;第二个90度RF脉冲的作用下,位于XY平面的磁化矢量被翻转并位于XZ平面内; 第三个选择性90度脉冲激励使所有的核质子翻转到XY平面内,并再次经过TE/2时间重聚相位形成回波,其信号的强度是PRESS方法的一半。其选择性很强,可以达到单数据采集,因其TE时间短,通常为20~30ms,适用于观察短T2的代谢产物。

3. 化学位移成像的序列设计

化学位移成像(Chemical Shift Imaging,CSI)也称频谱成像(Spectros-copy Imaging,SI),是着眼于特定化学位移采集频谱的技术,反映代谢物在层面内分布的图像。化学位移成像是多体素成像技术,它利用磁场梯度只对信号进行相位编码,在没有任何梯度场的条件下采集信号,如图6所示。

检测到的频率偏移只反映不同化学位移的频率差和场的非均匀性的影响,从而将化学位移信息与空间位置信息分开。采集的数据经过傅立叶变换重建产生一个三维数据组,由两维空间信息加上化学位移信息组成。MRSI方法的特点有: 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可以获得多个数据,其效率大大增加。数据以图像和波谱的形式在一幅图中表现出来,而且感兴趣区不用在扫描前就确定。

在CSI方法中,相位编码可以采用三种方式,如图7。图7a、7b分别就CSI序列中相位编码方式以及与扫描时间、SNR之间的关系示意。

三磁共振波谱的临床应用

临床波谱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可以对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利用波谱峰的高度和峰的宽度计算峰下面积,代谢物的峰下面积与所测的代谢产物的含量成正比。主要有三种定量方法: 绝对定量、半定量和相对定量。绝对定量的方法为: 将已知含量的化合物作为外标准,内标准用内生水来计算代谢物的浓度,用其峰下面积来校正代谢产物的峰下面积,计算出代谢产物含量的绝对值; 半定量是直接测峰下面积; 相对定量是代谢物峰下面积的比值。

活体定域脑组织的MRS检查可显示脑组织代谢和生物化学改变。其中1HMRS能检测脂肪、氨基酸、酮体和乳酸等生物重要代谢物质,31PMRS用于能量代谢的检查,并可测定组织的pH值。此外,13CMRS可检测葡萄糖无氧酵解过程,而23Na和39K的MRS则可观察钾、钠离子动力学变化。作为一种研究工具MRS已经成熟,正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敏感度较低为其主要缺点。

MRS在海马硬化的诊断中有极其重要的应用。虽然MRI通过对海马容积的测定可有效诊断海马硬化,但对于轻微海马硬化或病理改变严重但体积变化不明显的病人以及海马神经元缺失后胶质细胞增生导致海马体积变化不大的情况,则不能有效确诊。研究证明,几乎所有NAA均存在于神经元内,成熟的胶质细胞中不含NAA,而Cr和胆碱Cho主要位于胶质细胞内。只要存在神经元缺失的病理改变,就会表现为NAA/(Cr+Cho)的减少。MRS可以探测出以上物质的含量,通过计算即可早期发现海马硬化。MRS和MRI分别从不用角度反映海马硬化的特点,互相补充,提高海马硬化的诊断敏感性。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磁共振波谱分析MRS MRS 为目前唯一能无创性观察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技术。在相同的磁场环境下,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同一种原子核,由于受到原子核周围不同电子云的磁屏蔽作用,而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波谱分析就是利用化学位移研究分子结构,化学位移的程度具有磁场依赖性、环境依赖性。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神经元活动的标志位于: 2.02ppmCreatine:Cr肌酸,脑组织能量代谢的提示物,峰度相对稳定,常作为波谱分析时的参照物,位于: 3.05ppm Choline:Cho胆碱,细胞膜合成的标志位于:3.20ppm Lipid:脂质,细胞坏死提示物位于:0.9-1.3ppm Lactate:乳酸,无氧代谢的标志位于:1.33-1.35ppm Glutamate:Glx谷氨酰氨,脑组织缺血缺氧及肝性脑病时增加位于:2.1-2.4ppmmI:肌醇代表细胞膜稳定性,判断肿瘤级别位于:3.8ppm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 ·正常脑组织1H MRS中的第一大峰,位于 2.02-2.05ppm ·与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维持细胞内阳离子浓度以及钾、钠、钙等阳离子通过细胞和维持神经膜的兴奋性有关·仅存在于神经元内,而不会出现于胶质细胞,是神经元密度和生存的标志·含量多少反映神经元的功能状况,降低的程度反映了其受损的大小

肌酸(Creatine) ·正常脑组织1H MRS中的第二大峰,位于3.03ppm附近,有时在3.94ppm 处可见其附加峰(PCr)·此代谢物是脑细胞能量依赖系统的标志·能量代谢的提示物,在低代谢状态下增加,在高代谢状态下减低·峰值一般较稳定,常作为其它代谢物信号强度的参照物。 胆碱(Choline)·位于3.2 ppm附近,包括磷酸胆碱、磷酯酰胆碱和磷酸甘油胆碱·细胞膜磷脂代谢的成分之一,参与细胞膜的合成和蜕变,从而反映细胞膜的更新·Choline 峰是评价脑肿瘤的重要共振峰之一,快速的细胞分裂导致细胞膜转换和细胞增殖加快,使Cho峰增高·Cho峰在几乎所有的原发和继发性脑肿瘤中都升高·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中,Cho/Cr比值显示增高· 同时Cho是髓鞘磷脂崩溃的标志,在急性脱髓鞘疾病,Cho水平显著升 乳酸(Lac)·位于1.32ppm,由两个共振峰组成·TE=144,乳酸双峰向下;TE=288,乳酸双峰向上;·正常情况下,细胞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检测不到Lac峰,或只检测到微量·此峰出现说明细胞内有氧呼吸被抑制,糖酵解过程加强·脑肿瘤中,Lac出现提示恶性程度较高,常见于多形胶质母细胞瘤中·Lac也可以积聚于无代谢的囊肿和坏死区内,脑肿瘤、脓肿及梗塞时会出现乳酸峰。 脂质(Lip)·位于1.3、0.9、1.5和6.0 ppm处,分布代表甲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 是医学影像学近年来发展的新的检查手段,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化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随着MRI、MRS装置不断改进,软件开发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通过MRS对各种疾病的生化代谢的认识将不断提高,为临床的诊断、鉴别、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1H MRS可对神经元的丢失、神经胶质增生进行定量分析,31P磁共振波谱可对心肌梗塞能量代谢变化进行评价。MRS以分子水平了解人体生理上的变化,从而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及鉴别诊断、疗效追踪等方面,做出更明确的结论。本文从MRS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序列设计方面简要作一介绍。 在理想均匀的磁场中,同一种质子(如1H)理论上应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事实上,当频率测量精度非常高时会发现,即使同一种核处在相同磁场中,它们的共振频率也不完全相同,而是在一个有限的频率范围内。这是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有磁屏蔽作用,它使作用于原子核的磁场强度小于外加磁场的强度,其屏蔽作用大小用屏蔽系数s来表示,被这种屏蔽作用削弱掉的磁场为sB,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外加磁场越强sB越大,原子核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与外加磁场强度之差越大。此外,s还与核的特性和化学环境有关。核的化学环境指核所在的分子结构,同一种核处在不同的分子中,甚至在同一分子的不同位置或不同的原子基团中,它周围的电子数和电子的分布将有所不同。因而,受到电子的磁屏蔽作用的程度不同,如图1所示。考虑到电子的磁屏蔽作用,决定共振频率的拉莫方程

应表示为:w=gBeff=gB0(1-s) 由上式可知,在相同外加磁场作用下,样品中有不同化学环境的同一种核,由于它们受磁屏蔽的程度(s的大小)不同,它们将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如在MRS中,水、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Cr(肌酸)、Cho(胆碱)、脂肪的共振峰位置不同,这种现象就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即因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也就是核外电子云密度不同和所受屏蔽作用的不同,而引起相同质子在磁共振波谱中吸收信号位置的不同,如图2所示。实际上,研究某种样品物质的磁共振频谱时,常选用一种物质做参考基准,以它的共振频率作为频谱图横坐标的原点。并且,将不同种原子基团中的核的共振频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频率之差作为该基团的化学位移。显然,这种用频率之差表示的化学位移的大小与磁场强度高低有关。在正常组织中,代谢物在物质中以特定的浓度存在,当组织发生病变时,代谢物浓度会发生改变。磁共振成像主要是对水和脂肪中的氢质子共振峰进行测量和脂肪中的氢质子共振峰进行测量,在1.5T场强下水和脂肪共振频率相差220Hz (化学位移),但是在这两个峰之间还有多种浓度较低代谢物所形成的共振峰,如NAA、Cr、Cho等,这些代谢物的浓度与水和脂肪相比非常低。MRS需要通过匀场抑制水和脂肪的共振峰,才能使这些微弱的共振峰群得以显示。 下面是研究MRS谱线时常用到的参数: (1)共振峰的共振频率的中心—峰的位置V: 化学位移决定磁共振波谱中共振峰的位置。 (2)共振峰的分裂。

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

磁共振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序列设计与临床应用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是医学影像学近年来发展的新的检查手段,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化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随着MRI、MRS装置不断改进,软件开发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通过MRS对各种疾病的生化代谢的认识将不断提高,为临床的诊断、鉴别、分期、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有重要价值的信息。1H MRS可对神经元的丢失、神经胶质增生进行定量分析,31P磁共振波谱可对心肌梗塞能量代谢变化进行评价。MRS以分子水平了解人体生理上的变化,从而对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及鉴别诊断、疗效追踪等方面,做出更明确的结论。本文从MRS波谱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序列设计方面简要作一介绍。 一磁共振波谱的基本原理 在理想均匀的磁场中,同一种质子(如1H)理论上应具有相同的共振频率。事实上,当频率测量精度非常高时会发现,即使同一种核处在相同磁场中,它们的共振频率也不完全相同,而是在一个有限的频率范围内。这是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对原子核有磁屏蔽作用,它使作用于原子核的磁场强度小于外加磁场的强度,其屏蔽作用大小用屏蔽系数s来表示,被这种屏蔽作用削弱掉的磁场为sB,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外加磁场越强sB越大,原子核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与外加磁场强度之差越大。此外,s还与核的特性和化学环境有关。核的化学环境指核所在的分子结构,同一种核处在不同的分子中,甚至在同一分子的不同位置或不同的原子基团中,它周围的电子数和电子的分布将有所不同。因而,受到电子的磁屏蔽作用的程度不同,如图1所示。考虑到电子的磁屏蔽作用,决定共振频率的拉莫方程应表示为:w=gBeff=gB0(1-s) 由上式可知,在相同外加磁场作用下,样品中有不同化学环境的同一种核,由于它们受磁屏蔽的程度(s的大小)不同,它们将具有不同的共振频率。如在MRS中,水、NAA(N-乙酰天门冬氨酸)、Cr(肌酸)、Cho(胆碱)、脂肪的共振峰位置不同,这种现象就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即因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也就是核外电子云密度不同和所受屏蔽作用的不同,而引起相同质子在磁共振波谱中吸收信号位置的不同,如图2所示。实际上,研究某种样品物质的磁共振频谱时,常选用一种物质做参考基准,以它的共振频率作为频谱图横坐标的原点。并且,将不同种原子基团中的核的共振频率相对于坐标原点的频率之差作为该基团的化学位移。显然,这种用频率之差表示的化学位移的大小与磁场强度高低有关。在正常组织中,代谢物在物质中以特定的浓度存在,当组织发生病变时,代谢物浓度会发生改变。磁共振成像主要是对水和脂肪中的氢质子共振峰进行测量和脂肪中的氢质子共振峰进行测量,在1.5T场强下水和脂肪共振频率相差220Hz (化学位移),但是在这两个峰之间还有多种浓度较低代谢物所形成的共振峰,如NAA、Cr、Cho等,这些代谢物的浓度与水和脂肪相比非常低。MRS 需要通过匀场抑制水和脂肪的共振峰,才能使这些微弱的共振峰群得以显示。 下面是研究MRS谱线时常用到的参数: (1)共振峰的共振频率的中心—峰的位置V: 化学位移决定磁共振波谱中共振峰的位置。 (2)共振峰的分裂。 (3)共振峰下的面积和共振峰的高度: 在磁共振波谱中,吸收峰占有的面积与产生信号的质子数目成正比。在研究波谱时,共振峰下的面积比峰的高度更有价值,因为它不受磁场均匀度的影响,对噪音相对不敏感。 (4)半高宽: 半高宽是指吸收峰高度一半时吸收峰的宽度,它代表了波谱的分辨率。 原子核自旋磁矩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自旋自旋耦合。高分辨率磁共振频谱可以观察到自旋自旋耦合引起的共振谱线的裂分,裂分的数目和幅度是相互耦合的核的自旋和核的数目的指征。在一个氢核和一个氢核发生自旋耦合的情况下,由于一个氢核的磁矩有顺磁场和逆磁场两种可能的取向,因此它对受耦合作用的氢核可能产生两个不同的附加磁场的作用,这引起受耦合的氢核的共振由一个单峰分裂为二重峰。如此类推,在两个氢核和一个氢核发生耦合的情况下,共振谱由一个分裂为三个。 磁共振波谱仪不仅可以描绘频谱,还可以描绘频谱的积分曲线,积分曲线对应共振峰的面积。峰的

磁共振波谱技术介绍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介绍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创伤地探测活体组织化学特性的方法。在许多疾病中,代谢改变先于病理形态改变,而MRS对这种代谢改变的潜在敏感性很高,故能提供信息以早期检测病变。磁共振波谱mRS)研究人体细胞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常规MRI则是研究人体器官组织大体形态的病理生理改变,但二者的物理学基础都是核共振现象。 一、MRS的原理 磁共振信号的共振频率由两个因素决定①旋磁比r,即原子的内在特性②核所处位置的磁场强度。 核所受的磁场主要由外在主磁场(B。)来诀定,但是核所受的磁场强度也与核外电子云及邻近原子的原子云有关。电子云的作用会屏蔽主磁场的作用,使着核所受的磁场强度小于外加主磁场。这种由于电子云的作用所产生的磁场差别被称为化学位移。因此,对于给定的外磁场,不同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一样,从而产生共振频率的微小差别,导致磁共振谱峰的差别,从而识别不同代谢产物及其浓度。 MRS可检测许多重要化合物的浓度,根据这些代谢物含量的多少可以分析组织代谢的改变,1H-MRS可测定 12种脑代谢产物和神经递质的共振峰,N-乙酸门冬氨酸(NAA)、肌酸(Cr)磷酸肌酸(PCr)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酸胺Gln)谷氨酸盐(Glu)乳酸(Lac)等。生物中,许多生物分子都有31P,这些化合物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与生物膜有关的磷脂代谢,31P-MRS被广泛用在对脑组织能量代谢及酸碱

平衡的分析上,可以检测磷酸肌酸(PCr人无机磷酸盐(PI)α- ATP、β-ATP、γ—ATP的含量和细胞内的 PH值。 二、MRS的临床应用 1.正常人的脑MRS MR波谱变化可反映神经元生长分化,脑能量代谢和髓鞘分化瓦解过程改变。NAA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化合物,几乎所有的NAA均存在于神经对内,目前将NAA作为反映神经元功能的内标物。正常人有很高的NAA/Cr)值,NAA下降提示神经元的缺失和破坏。Cho 和 Cr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均被发现,但细胞研究证明,星形胶质和少突胶质细胞内Cho和Cr含量明显高于神经元,故Cho和 Cr增加提示有神经胶质增生。由于NAA减少或Cho、Cr增加,导致了 NAA/(Cho+Cr)上值降低,上值常作为反映神经元功能的指标。此外,1H-MAS发现NAA在人出生后一年内增加近两倍,肌酸信号也相应增加,NAA/Cr。及Giu-n/Cr随年龄增长而上升,MI/Cr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31P-MRS研究也发现,磷酸一脂(PME)的信号相对于其他代谢产物来说随年龄增加衰减,磷酸肌酸则相反,这说明,通过定量分析脑组织代谢产物的MRS,可了解脑组织的发育成熟度,同时也提示我们在观察病理性波谱时,应考虑到年龄相关性变化。 2.癫痫的MRS 1H-MAS显示癫痫灶侧近中颞叶内 NAA峰值降低,减少 22% ChO 和 Cr分别增加 25%和 15%。 NAA的减少说明癫痛灶内神经元的缺失、受损或功能活动异常。Cr和 Cho升高反映胶质细胞的增生,研究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1.基本原理 核磁共振是在电磁波的作用下,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磁能级之间的共振跃迁现象。因此,要产生核磁共振,首先原子核必须具有磁性。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没有磁性,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具有磁性。 I=1/2:1H,13C,15N,19F,31P,77Se,113Cd,119Sn,195Pt. I=3/2:7Li,9Be,11B,23Na,33S,35Cl,37Cl,39K,63Cu,79Br 此外还有I=5/2,7/2,9/2,1,2,3等。 I=1/2的原子核,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核表面,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适合核磁共振检测。1H,13C原子核是最为常见,其次是15N,19F,31P核。 除了原子核具有磁性外,要产生核磁共振,还必须外加一静磁场和一交变磁场。在磁场中,通电线圈产生磁距,与外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线圈受到力矩的作用而发生偏转。同样在磁场中,自旋核的赤道平面也受到力矩作用而发生偏转,其结果是核磁距围绕磁场方向转动,这就是拉莫尔进动。

其进动频率与外加磁场成正比,即:v=(?/2π)*H0。 V—进动频率; H0—外磁场强度; ?—旋磁比。 在相同的外磁场强度作用下,不同的原子核以不同的频率进动。如果在垂直于外磁场方向加一交变磁场H1,其频率v1等于原子核的进动频率v。此时,就产生共振吸收现象。即 使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磁能级之间产生共振跃迁现象,也即核磁共振。 2.核磁共振波普在化学中的应用 2.1 基本原则 从核磁共振波谱得到的信息主要有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峰面积、弛豫时间等。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共振频率有差异,即引起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化学位移的标准:相对标准TMS(四甲基硅烷)位移常数δ =0。与裸露的氢核相比,TMS的化学位移最大,但规定 TMS TMS=0,其他种类氢核的位移为负值,负号不加。采用此标准的原因:(1)12个氢处于完全相同的化学环境,只产生一个尖峰;(2)屏蔽强烈,位移最大;只在图谱中远离其他大多数待研究峰的高磁场区有一个尖峰;(3)易溶于有机溶剂,沸点低,易回收。影响因素:(1)诱导效应:吸电子,电子云降低,屏蔽下降,低场出现,图左侧;(2)共轭效应;(3)磁各相异性效应;(4)范得华效应;(5)氢键去屏蔽效应:电子云密度降低,产生去屏蔽作用,化学位移向低场;(6)溶剂效应。 弛豫过程:大量(而不是单个)原子核的运动规律。高能态原子核通过非辐射形式放出能量而回到低能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 屏蔽效应:核受周围不断运动着的电子影响,使氢核实际受到的外磁场作用减小, 这种对抗外磁场的作用为屏蔽效应,通过屏蔽效应可分析核周围情况。δ小,屏蔽强,σ大,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大,在高场出现,图右侧;δ大,屏蔽弱,σ小,共振需要的磁场强度小,在低场出现,图左侧。 自选耦合和自旋裂分:分峰是由于分子内部邻近氢核自旋的相互干扰引起的,这种邻近氢核自旋之间的相互干扰作用称为自旋偶合,由自旋偶合引起的谱线增多现象称为自旋裂分。 n+1规律:当某基团上的氢有n个相邻氢时,它将裂分为n+1个峰。若这些相邻氢核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中,如一种环境为n个,另一种为n’个,则将裂分为(n+1)(n’+1)个峰。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第一节磁共振成像仪的基本硬件 医用MRI仪通常由主磁体、梯度线圈、脉冲线圈、计算机系统及其他辅助设备等五部分构成。 一、主磁体 主磁体是MRI仪最基本的构件,是产生磁场的装置。根据磁场产生的方式可将主磁体分为永磁型和电磁型。永磁型主磁体实际上就是大块磁铁,磁场持续存在,目前绝大多数低场强开放式MRI仪采用永磁型主磁体。电磁型主磁体是利用导线绕成的线圈,通电后即产生磁场,根据导线材料不同又可将电磁型主磁体分为常导磁体和超导磁体。常导磁体的线圈导线采用普通导电性材料,需要持续通电,目前已经逐渐淘汰;超导磁体的线圈导线采用超导材料制成,置于液氦的超低温环境中,导线内的电阻抗几乎消失,一旦通电后在无需继续供电情况下导线内的电流一直存在,并产生稳定的磁场,目前中高场强的MRI仪均采用超导磁体。主磁体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包括场强、磁场均匀度及主磁体的长度。 主磁场的场强可采用高斯(Gauss,G)或特斯拉(Tesla,T)来表示,特斯拉是目前磁场强度的法定单位。距离5安培电流通过的直导线1cm处检测到的磁场强度被定义为1高斯。特斯拉与高斯的换算关系为:1 T = 10000 G。在过去的20年中,临床应用型MRI仪主磁体的场强已由0.2 T以下提高到1.5 T以上,1999年以来,3.0 T的超高场强MRI仪通过FDA 认证进入临床应用阶段。目前一般把0.5 T以下的MRI仪称为低场机,0.5 T到1.0 T之间的称为中场机,1.0 T到2.0之间的称为高场机(1.5 T为代表),大于2.0 T的称为超高场机(3.0 T为代表)。 高场强MRI仪的主要优势表现为:(1)主磁场场强高提高质子的磁化率,增加图像的信噪比;(2)在保证信噪比的前提下,可缩短MRI信号采集时间;(3)增加化学位移使磁共振频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代谢产物的分辨力得到提高;(4)增加化学位移使脂肪饱和技术更加容易实现;(5)磁敏感效应增强,从而增加血氧饱和度依赖(BOLD)效应,使脑功能成像的信号变化更为明显。 当然MRI仪场强增高也带来以下问题:(1)设备生产成本增加,价格提高。(2)噪音增加,虽然采用静音技术降低噪音,但是进一步增加了成本。(3)因为射频特殊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SAR)与主磁场场强的平方成正比,高场强下射频脉冲的能量在人体内累积明显增大,SAR值问题在3.0 T的超高场强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4)各种伪影增加,运动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及磁化率伪影等在3.0 T超高场机上更为明显。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3.0 T的MRI仪在临床应用还有一定限制,尽管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优势,但是在体部应用还不太成熟,因此,目前以1.5 T的高场机最为成熟和实用。 MRI对主磁场均匀度的要求很高,原因在于:(1)高均匀度的场强有助于提高图像信噪比,(2)场强均匀是保证MR信号空间定位准确性的前提,(3)场强均匀可减少伪影(特别是磁化率伪影),(4)高度均匀度磁场有利于进行大视野扫描,尤其肩关节等偏中心部位的MRI检查,(5)只有高度均匀度磁场才能充分利用脂肪饱和技术进行脂肪抑制扫描,(6)高度均匀度磁场才能有效区分MRS的不同代谢产物。现代MRI仪的主动及被动匀场技术进步很快,使磁场均匀度有了很大提高。 为保证主磁场均匀度,以往MRI仪多采用2m以上的长磁体,近几年伴随磁体技术的进步,各厂家都推出磁体长度为1.4m~1.7m的高场强(1.5T)短磁体,使病人更为舒适,尤其适用于幽闭恐惧症的患者。 随介入MR的发展,开放式MRI仪也取得很大进步,其场强已从原来的0.2T左右上升到0.5T以上,目前开放式MRI仪的最高场强已达1.0T。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扫描速度更快,已经几乎可以做到实时成像,使MR“透视”成为现实。开放式MR扫描仪与DSA的一体

磁共振功能成像

一、更优秀的图像质量,探测小病灶能力增强 3.0T磁共振首先会带来图像信噪比的提升,从而获得更加清晰锐利的磁共振影像,对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图像分辨率的提高,也意味着能够显示更加微小的病变,从而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做出贡献。 二、更快速的成像速度,承载更大的病人量 3.0T磁共振配备西门子Tim 4G和Dot技术的MAGNETOM skyra,可以帮助实现每日超过30%的工作量增加。如果结合并行采集技术,采集速度将会有更大的提升。这使得一些在1.5T磁共振上难以实现的扫描成为可能(如腹部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同时,扫描速度的提升也意味着可以承受更大的病人量。 三、更强大的设备性能,为临床与科研助力 3.0T磁共振系统具有更强大的磁场稳定性,更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更高的梯度磁场,更快的磁场切换率,集合多通道线圈采集技术,可以提供更丰富的临床与科研检查项目。 四、神经系统成像的巨大优势 由于信噪比和扫描速度的增加,使得磁共振在神经系统成像上的优势被更加放大。除了常规扫描序列图像质量与信噪比的提升,更稳定的磁场均匀度使得在弥散加权成像(DWI)中,可以设置更高的b值,同时获得更高质量的图像。此外,也使更多的神经系统成像技术在临床与科研中成为可能,如: 1.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获得活体状态下的脑白质纤维束走行影像,揭示脑肿瘤等病灶与脑白质纤维走行的关系,也可以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术前定位,增加手术的成功率与后期预后效果。 2.脑灌注成像(PWI):通过静脉快速团注造影剂,超快速采集血液流通数据,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脑组织的灌注情况,可正确判断早期脑缺血的程度及可逆性。还可用于脑血管病(烟雾病)、脑肿瘤的辅助诊断。 3.磁共振头波谱成像(CSI):由于正常与病变脑组织在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不同,利用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分析组织代谢产物峰值,预测病变的良恶性。亦在前列腺及乳腺的临床检查及科研中应用。 4.磁敏感成像(SWI):清晰显示颅内微静脉、微出血及微钙化,用于脑血管畸形、微血管病变等疾病的协助诊断。 5.脑组织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OLD):磁共振功能成像(FMRI)可以揭露大脑皮质与代谢之间的关系,使脑功能成像的许多研究成为可能,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3.0T占有绝对优势。 五、真正的腹部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报告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1946年美国科学家布洛赫(Bloch)和珀塞尔(Purcell)两位物理学家分别发现在射频*(无线电波*0.1~100MHZ,106~109μm)的电磁波能与暴露在强磁场中的磁性原子核相互作用,引起磁性原子核在外磁场中发生磁能级的共振跃迁,从而产生吸收信号,他们把这种原子对射频辐射的吸收称为核磁共振(NMR)。NMR 和红外光谱,可见—紫外光谱相同之处是微观粒子吸收电磁波后在不同能级上跃迁。引起核磁共振的电磁波能量很低,不会引起振动或转动能级跃迁,更不会引起电子能级跃迁。.根据核磁共振图谱上吸收峰位置、强度和精细结构可以研究分子的结构。化学家们发现分子的环境会影响磁场中核的吸收,而且此效应与分子 结构密切相关。1950年应用于化学领域,发现CH 3CH 2 OH中三个基团H吸收不同。 从此核磁共振光谱作为一种对物质结构(特别是有机物结构)分析的确良非常有效的手段得到了迅速发展。1966年出现了高分辨核共振仪,七十年代发明了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以及后来的二维核磁共振光谱(2D-NMR),从测量1H 到13C、31P、15N,从常温的1~2.37到超导的5T以上,新技术和这些性能优异的新仪器都核磁共振应用范围大大扩展,从有机物结构分析到化学反应动力学,高分子化学到医学、药学、生物学等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4-1核磁共振原理 一、原子核自旋现象 我们知道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原子和中子组成,它有自旋现象原子核大都围绕着某个轴作旋转运动,各种不同的原子核,自旋情况不同。原子核的自旋情况在量子力学上用自旋量子数I表示,有三种情况: ①I=0,这种原子核没有自旋现象,不产生共振吸收(质量数为偶数(M),电子数,原子数为偶数(z)为12G,16O,32S) ②I=1、2、3、…、n,有核自旋现象,但共振吸收复杂,不便于研究。 ③I=n/2(n=1、2、3、5、…)有自旋现象,n〉1时,情况复杂,n=1时,I=1/2,

脑磁共振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

脑磁共振波谱分析的临床应用 苏州大学附属一院影像中心丁乙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创伤地探测活体组织化学特性的方法。在许多疾病中,代谢改变先于病理形态改变,而MRS对这种代谢改变的潜在敏感性很高,故能提供信息以早期检测病变。磁共振波谱mRS)研究人体细胞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而常规MRI则是研究人体器官组织大体形态的病理生理改变,但二者的物理学基础都是核共振现象。 一、MRS的原理 磁共振信号的共振频率由两个因素决定①旋磁比r,即原子的内在特性②核所处位置的磁场强度。 核所受的磁场主要由外在主磁场(B。)来诀定,但是核所受的磁场强度也与核外电子云及邻近原子的原子云有关。电子云的作用会屏蔽主磁场的作用,使着核所受的磁场强度小于外加主磁场。这种由于电子云的作用所产生的磁场差别被称为化学位移。因此,对于给定的外磁场,不同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一样,从而产生共振频率的微小差别,导致磁共振谱峰的差别,从而识别不同代谢产物及其浓度。 MRS可检测许多重要化合物的浓度,根据这些代谢物含量的多少可以分析组织代谢的改变,1H-MRS可测定12种脑代谢产物和神经递质的共振峰,N-乙酸门冬氨酸(NAA)、肌酸(Cr)磷酸肌酸(PCr)胆碱(cho)肌醇(MI)谷氨酸胺Gln)谷氨酸盐(Glu)乳酸(Lac)等。生物中,许多生物分子都有31P,这些化合物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和与生物膜有关的磷脂代谢,31P-MRS被广泛用在对脑组织能量代谢及酸碱平衡的分析上,可以检测磷酸肌酸(PCr人无机磷酸盐(PI)α- A TP、β-A TP、γ—ATP的含量和细胞内的PH 值。 二、MRS的临床应用 1.正常人的脑MRS MR波谱变化可反映神经元生长分化,脑能量代谢和髓鞘分化瓦解过程改变。NAA是哺乳动物神经系统中普遍存在的化合物,几乎所有的NAA均存在于神经对内,目前将NAA作为反映神经元功能的内标物。正常人有很高的NAA/Cr)值,NAA下降提示神经元的缺失和破坏。Cho和Cr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均被发现,但细胞研究证明,星形胶质和少突胶质细胞内Cho和Cr含量明显高于神经 元,故Cho和Cr增加提示有神经胶质增生。由于NAA减少或Cho、Cr增加,导致了NAA/(Cho+Cr)上值降低,上值常作为反映神经元功能的指标。此外,1H-MAS发现NAA在人出生后一年内增加近两倍,肌酸信号也相应增加,NAA/Cr。及Giu-n/Cr随年龄增长而上升,MI/Cr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31P-MRS 研究也发现,磷酸一脂(PME)的信号相对于其他代谢产物来说随年龄增加衰减,磷酸肌酸则相反,这说明,通过定量分析脑组织代谢产物的MRS,可了解脑组织的发育成熟度,同时也提示我们在观察病理性波谱时,应考虑到年龄相关性变化。 2.癫痫的MRS 1H-MAS显示癫痫灶侧近中颞叶内NAA峰值降低,减少22% ChO和Cr分别增加25%和15%。NAA 的减少说明癫痛灶内神经元的缺失、受损或功能活动异常。Cr和Cho升高反映胶质细胞的增生,研究倾向于把NAA/Cho+Cr作为定侧或判定异常的标志。正常人NAA/ChO+Cr值的低限为0.72,两侧差值超过0.05或双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均为异常。比值降低说明海马硬化。NAA/Cho+Cr的定侧敏感性为87%,准确率为96%此外1H-MAS还可用于测定与癫痫活动有关的神经递质,r一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n)和谷氨酸盐(GLn). 3.脑肿瘤的MRS 1H-MAS是研究脑肿瘤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脑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提供其组织分级、术后复发和疗效评价等信息。 肿瘤组织的1H-MAS与正常脑组织有显著差异,其中ChO峰值升高提示膜代谢增加,NAA峰值降低提示神经元受压移位。脑膜瘤、转移瘤的1H-MAS显示NAA信号缺乏,肌酸峰值降低。另外,脑膜瘤的1H-MAS 还常见异常丙氨酸信号。转移瘤可见特征性的成对共振峰,系可流动脂质产生。低度恶性胶质瘤肌酸信号

磁共振常用英文缩写

磁共振常用英文缩写 A ACR 美国放射学会 ADC 模数转换器、表面扩散系数 B BBB 血脑屏障 BOLD 血氧合水平依赖性(成像法) C CBF 脑血流量 CBV 脑血容量 CE 对比度增强 CSI 化学位移成像 CHESS 化学位移选择性(波谱分析法) CNR 对比度噪声比 CNS 中枢神经系统 Cr 肌酸 CSF 脑脊液 D DAC 数模转换器 DDR 偶极-偶极驰豫、对称质子驰豫

DICOM 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 DTPA 对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 DWI 扩散加权成像 DSA 数字减影成像术 DRESS 磷谱研究所用空间定位法,又称深度分辨表面线圈波普E EPI 回波平面成像 TE 回波时间 ETL 回波链长度 ETS 回波间隔时间 EVI 回波容积成像 EDTA 乙二胺四乙酸 ETE 有效回波时间 EPR 电子顺磁共振 ESR 电子自旋共振 F FFT 快速傅里叶变换 FLASH 快速小角度激发 FSE 快速自旋回波 FE 场回波 FID 自由感应衰减 FOV 成像野

FISP 稳定进动快速成像 FLAIR 液体抑制的反转恢复 fMRI 功能磁共振成像 FID 自由感应衰减信号 FIS 自由感应信号 FT 傅里叶变换 FWHH 半高宽 G GM 灰质 GMC 梯度矩补偿 GMN 梯度矩置零 GMR 梯度矩重聚 GRE 梯度回波 H HPG-MRI 超极化气体磁共振成像术I IR 反转序列 IRSE 反转恢复自旋回波序列 K K-space K空间 L LMR 定域磁共振

M MRA 磁共振血管成像 MRCM 磁共振对比剂 MRI 磁共振成像 MRM 磁共振微成像 MRS 磁共振波谱学 MRSI 磁共振波谱成像 MRV 磁共振静脉造影 MT 磁化转移 MTC 磁化转移对比度 MAST 运动伪影抑制技术 MIP 最大密度投影法 MTT 平均转运时间 MESA 多回波采集 MPR 多平面重建 MP-RAGE 磁化准备的快速采集梯度回波序列MS-EPI 多次激发的EPI N NEX 激励次数 NMR 核磁共振 NMRS 核磁共振波谱学 NSA 信号(叠加)平均次数

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信号经重建成像的一种成像技术。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核物理现象。早在1946年Block与Purcell就报道了这种现象并应用于波谱学。Lauterbur1973年发表了MR成像技术,使核磁共振不仅用于物理学和化学。也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近年来,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已日臻成熟完善。检查范围基本上覆盖了全身各系统,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为了准确反映其成像基础,避免与核素成像混淆,现改称为磁共振成像。参与MRI 成像的因素较多,信息量大而且不同于现有各种影像学成像,在诊断疾病中有很大优越性和应用潜力。 一、磁共振现象与MRI 含单数质子的原子核,例如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有如一个小磁体。小磁体自旋轴的排列无一定规律。但如在均匀的强磁场中,则小磁体的自旋轴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在这种状态下,质子带正电荷,它们像地球一样在不停地绕轴旋转,并有自己的磁场. 正常情况下,质子处于杂乱无章的排列状态。当把它们放入一个强外磁场中,就会发生改变。它们仅在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两个方向上排列 用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radionfrequency,RF)进行激发,作为小磁体的氢原子核吸收一定量的能而共振,即发生了磁共振现象。停止发射射频脉冲,则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所吸收的能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状态。这一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relaxationprocess),而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则称之为弛豫时间(relaxationtime)。有两种弛豫时间,一种是自旋-晶格弛豫时间(spin-lattice relaxationtime)又称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反映自旋核把吸收的能传给周围晶格所需要的时间,也是90°射频脉冲质子由纵向磁化转到横向磁化之后再恢复到纵向磁化激发前状态所需时间,称T1。另一种是自旋-自旋弛豫时间(spin-spin relaxation time),又称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反映横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程,也即是横向磁化所维持的时间,称T2。T2衰减是由共振质子之间相互磁化作用所引起,与T1不同,它引起相位的变化。 人体不同器官的正常组织与病理组织的T1是相对固定的,而且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T2也是如此。这种组织间弛豫时间上的差别,是MRI的成像基础。有如CT时,组织间吸收系数(CT值)差别是CT成像基础的道理。但MRI不像CT只有一个参数,即吸收系数,而是有T1、T2和自旋核密度(P)等几个参数,其中T1与T2尤为重要。因此,获得选定层面中各种组织的T1(或T2)值,就可获得该层面中包括各种组织影像的图像。 MRI的成像方法也与CT相似。有如把检查层面分成Nx,Ny,Nz……一定数量的小体积,即体素,用接收器收集信息,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处理,获得每个体素的T1值(或T2值),进行空间编码。用转换器将每个T值转为模拟灰度,而重建图像。 表1 人体正常与病变组织的T1值(ms) 肝 140~170 脑膜瘤 200~300 胰 180~200 肝癌 300~450 肾 300~340 肝血管瘤 340~370 胆汁 250~300 胰腺癌 275~400 血液 340~370 肾癌 400~450

强迫症的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进展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December 2012,Vol.24,No.12?1418?强迫症的磁共振波谱成像研究进展陈远浩,阮列敏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2.12.056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1-0800(2012)12-1418-04 作者单位:315211宁波,宁波大学医 学院(陈远浩);宁波市第一医院(阮列敏) 通信作者:阮列敏,Email:lmruan@https://www.360docs.net/doc/c72449731.html,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 order ,OCD )是以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 和/或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神经症性精 神障碍,患者深知这些强迫症状不合理、 不必要,但却无法控制或摆脱,因而对患 者的学习、工作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带来 损害。OCD 是一种具有较高致残性的 慢性精神疾病,其终身患病率为2%~ 3%[1]。目前的观点认为在OCD 的病因 学和病程中,OCD 的神经生物学异常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成 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及功能性磁共 振成像等影像学研究和其他相关研究认 为,OCD 的发病机理涉及眶额区、前扣 带回、尾状核及丘脑等脑区,并提出了皮 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功能失调的神 经环路假说,各脑区之间通过复杂而精确 的方式相互作用形成这样的神经环路[1]。 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也支持了额叶- 纹状体结构的异常在OCD 的病理生理 中的重要作用,通常报道执行功能高度地 依赖于额叶的完整性,特别是眶额区[2]; 并且基本的注意问题与前扣带的功能异 常是有关的[3]。此外,OCD 患者经过药 物治疗和/或行为治疗后强迫症状的减 轻与脑代谢异常活跃有联系。同样,在 神经外科已有OCD 患者在前额叶-纹状 体环路毁坏术后强迫症状得到了改善, 为额叶-纹状体环路在OCD 的病理基础 中的作用提供了额外的依据。 1磁共振波谱技术与脑内神经代谢物 磁共振波谱(MRS )技术是基于磁共 振成像(MRI )设备上,利用核磁共振显像和化学位移作用对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进行分析,从而可对脑组织中某些化合物及其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无创、无需外源性示踪剂的新型影像学技术,故被临床和研究机构用来做脑内神经生化代谢学研究。目前主要以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MRS )应用最为广泛,有两种方法可以测量生化物质的浓度:一是直接测量波峰下的面积,称为半定量法;二是用所测生化物质的波峰下面积与已知含量或含量恒定的生化物质波峰下面积的比值表达的物质浓度,称为相对定量。绝对定量方法过于复杂、很难做到,得出的结果反而不可靠。在神经精神病学领域,由于MRS 的成功应用,人们发现了一些与神经精神疾病相关且有价值的病理生理变化。通过1H-MRS 分析可测量N-乙酰门冬氨酸(NAA )、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x )、胆碱(Cho )、肌醇(mI )及肌酸(Cr )等代谢物浓度水平,从而对大脑功能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2OCD 的MRS 研究MRS 技术的出现为活体无创性检测大脑神经生化信息提供了可能,也为进一步明确OCD 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提供了崭新的视角。现根据各种脑代谢物的类别和生理机制,对OCD 的MRS 研究结果分别综述,探索OCD 潜在的病理生理变化。2.1NAA NAA 由L-天门冬氨酸和乙酰-COA 在线粒体中合成,主要存在于神经元和轴突之内,其在神经元生物学方面的具体作用尚不明确,被认为是反映神经元活性的一种标志物,NAA 的含量变化反映出了神经元的完整性和功能状态。通常在一些与神经元变性丢失有关的疾病(如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中也可以发现NAA 浓度水平的降低,浓度降低可能与神经元/轴突的破坏缺失、功能障碍、细胞体能量缺陷及轴索损伤等因素有关。Ebert 等[4]首次通过1H-MRS 发现OCD 患者右侧纹状体和前扣带回中的NAA 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前扣带回中的NAA 浓度水平与OCD 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Bartha 等[5]研究显示,OCD 患者左侧纹状体中的NAA 浓度水平显著降低。Fitzgerald 等[6]研究显示,未成年OCD 患者左右内侧丘脑的NAA 浓度水平显著降低;OCD 患者的左内侧丘脑的NAA 浓度与症状严重程度成负相关。Joon 等[7]和Yücel 等[8]研究显示,OCD 患者的前额叶皮层、额叶白质和前扣带回中的NAA 浓度水平显著降低。Sumitani 等[9]研究按药物治疗将OCD 患者分类为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有效组和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组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后结果显示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的OCD 患者的前扣带回的NAA 浓度水平显著降低,这表明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合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效的OCD 患者的前扣带回存在明显的异常。可知,OCD 患者的纹状体、丘脑、前扣带回及额叶中的NAA 浓度水平降低,可能与神经元和轴突的破坏缺失、功能异常及损伤等有关。其中,前扣带回和丘脑的NAA 浓度水平与OCD 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4,6],提示前扣带回和丘脑的神经元损伤越明显OCD 患者的?讲座与综述?

脑磁共振波谱成像

波普是研究人体能量代谢的病理生理改变,显示组织生化特征 波普的研究范围:主要中枢神经系统,体部如前列腺,肝脏,乳腺等 不同波谱:1H、31P、13C、19F、23Na 、1H-MRS应用最广泛 MRS对硬件的要求 与MRI不同 高场强,1.0T以上(通常1.5或3.0T) 高均匀度,B0的不均匀性必须小于1.0ppm 不需要梯度线圈,但需要一些空间定位的辅助装置 不需要成像装置,但需要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显示波谱,计算化学位移频率,测定 波峰等 MRS基本原理 利用原子核化学位移和原子核自旋耦合裂分现象 不同化合物的相同原子核,相同的化合物不同原子核之间,由于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其周围磁场强度会有轻微的变化,共振频率会有差别,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 不同化合物的相同原子核之间,相同的化合物不同原子核之间,共振频率的差别就是MRS的理论基础 MRS如何生成 射频脉冲→ 原子核激励→驰豫→信号呈指数衰减(自由感应衰减)→傅立叶变换→以振幅与频率的函数曲线显示,即磁共振波谱图 ?纵轴代表信号强度

?峰高和峰值下面积反映某种化合物的存在和化合物的量,与共振原子核的数目成正比。 MRS序列选择 1、激励回波法(the Stimulated Echo Acquisition Method, STEAM) 优点:常使用短TE(35ms)检测代谢物种类多,如脂质、谷氨酰胺和肌醇只有在短TE才能检出 缺点:对运动敏感,信噪比低,对匀场和水抑制要求严格,对T2弛豫不敏感 2、点分辨波谱法 (the 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 PRESS) 优点:信噪比高,是激励回波法的2倍,可以选择长、短TE(144ms or 35ms ),对T2弛豫敏感,对运动不太敏感 缺点:选择长TE,不易检出短T2物质,如脂质 对于在体的临床评价,PRESS具有高的信噪比且时效性好,最常用(3.0T)。 2、多体素氢质子(proton multi-voxel spectroscopy imaging,PMVSI)MRS 可以同时获取病变侧和未被病变累及的区域,评价病灶的范围大。 匀场比较困难,由于多个区域同时获得相同的磁场均匀性。对临近颅骨、鼻窦或后颅窝的病灶,由于磁敏感伪影常常一次匀场不能成功 采集时间比较长。

磁共振波谱(1H-MRS)临床技术应用

磁共振波谱(1H-MRS)临床技术应用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荣伟良发布时间:2012-07-13 在过去的10年里MRS技术及软件逐渐的发展并完善起来,MRS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提供脑的代谢信息[1、2],在显示组织的生化特征方面优于传统磁共振成像,由于代谢异常通常早于结构的变化,MRS还可以检测到常规MRI 不能显示的异常。但在工作中只有选择了合适的MR硬件设备、扫描技术及后处理方法,MRS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本文的目的旨在探讨MRS的基本技术及影响因素对MRS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40例病例,为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对已确诊或怀疑颅脑病变进行脑MRS成像的患者。男,25例,女,15例,年龄30~76岁,平均59岁。 2.MRS成像方法:应用Philips 1.5T磁共振扫描仪。定位方法:点分辨波谱成像(point resolved spectroscopy,PRESS);MRS 采用单体素波谱采集(SVS )或二维波谱化学位移成像(CSI)。SVS 采用 PRESS 序列:TR = 2000ms, TE =136ms。体素大小为2cm ×2cm ×2cm~1cm ×1cm ×1cm。扫描时间: 4: 56ms。CSI:TR = 1500ms、TE =136ms,FOV =250,VOI=50 ×50 ×20~50 ×60 ×30。 单体素波谱采样体素定位尽量避开脑脊液,颅骨及液化坏死区。将体素置于感兴趣区中央部分。取患者正常对侧相应部位为对照组。二维波谱采集体素设置除尽量遵循上述原则外,体素应包括实性瘤体部分瘤周水肿区及正常组织。波谱处理:将得出原始波谱进行高斯、指数倍增(Gauss multiply、exponential multiply),零填充(Zero fill),傅立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ation ), 频率位移较正(frequency correction),相位校正(phasecorrection),基线校正(baseline correction)。对各峰进行单峰分析,记录各代谢物的峰值、峰下面积、计算比值,包括 N - 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乳酸(Lac) 、脂质峰(Lip)、肌醇(mI)、NAA/Cr、Cho/Cr比值等。 二、结果 在肿瘤患者:NAA峰显著降低,Cr水平可下降;Cho、Lac、Lip峰升高;NAA/Cr比率降低,Cho/Cr比率增加;在脑炎患者:NAA、NAA/Cr、Cr峰降低;Cho、Cho/Cr、mI峰升高。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Lac、Lip峰升高,NAA峰降低;亚急性或慢性梗死,Lac峰趋向正常,可见Lip峰,NAA、Cr、Cho峰降低。Cho、mI峰可升高。 三:讨论 1.在同一均匀磁场中,不同化合物的相同原子核所处化学环境不同,其周围磁场强度会有细微的变化,同一种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会因此而有差别,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化学位移现象是MRS的理论基础,它就是利用化学位移提供的磁共振频率上的微小差别采集信息。化学位移通常以百万分率(ppm)为单位,它是频率范围除以共振频率所得。 2.单体素波谱与多体素波谱的区别 2.1 单体素波谱:单体素波谱的体素大小一般用 15~20mm3,体素可以适当缩小,最好放在肿瘤里面,且放在实性或中央部位,避免非肿瘤组织对MRS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