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品种浅析

白芨品种浅析
白芨品种浅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c7349780.html,/

白芨品种浅析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性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肾经。具有化瘀止血、补肺生肌的功效,是治疗血症的良药。实验研究证明,白芨煎剂、散剂均有止血作用,对胃病及十二指肠穿孔有一定的作用,对肺结核、肛裂等症有较好疗效,是历代医家治疗肺痨的主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白芨含有挥发油、白芨胶及葡配甘露聚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白芨还可以美容消斑、减肥,自古以来就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子”,还可治疗痤疮、体癣、疖肿、疤痕等皮肤病。

需求量:由于白芨属于小品种,历史上药用量一直不大。白芨每年需求量为:二十世纪50年代,160~280吨左右;二十世纪80年代320~420吨;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为200~300吨。进入21世纪以来,医药领域用量大增,如畅销全国的“快胃片”、“白芨颗粒冲剂”、“白芨糖浆”等都是以该品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药;另外中医药处方用药也在逐年增加,销量可观;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白芨除药用外,还走进了化工、陶瓷等领域,如香烟烟头用的黏合剂、装裱字画的黏合剂、染布用的着色剂以及橡胶制品、高级陶瓷等。2006年白芨市场需求量加大,突破1000吨以上;2007年市场总需求量突破1500吨以上,2008年1900吨,2010年2100吨,2011年2200吨,2013年1800吨,2014年2000吨。白芨需求的进一步拓宽,资源的逐年锐减,导致白芨市场价格一直持续大幅攀升,且居高不下。

历史价格:白芨价格呈阶梯式上涨,20世纪80年代,白芨价格多在4~6元上下浮动,90年代,白芨的需求相对稳定,其价格也平稳运行在8~11元上下。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白芨的用途不仅局限于医药方面,而且在化工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价格也随用量的不断增加而平稳上升。自2000年5月至2001年1月,其价格由10元升至14元左右,其后又逐步升至16~18元,一直到2004年7月,其价格一直坚挺在18元上下,2004年上半年突然暴涨到50元,2005-2006年回落35元左右,2007年7月涨到70元,2010年白芨出现百元天价,到2013年3月白芨涨到530元左右,目前市场白芨统货550元左右,选货750元左右。

种植:受野生资源逐步枯竭,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影响,白芨由野生变人工种植是必然趋势,白芨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几乎为零,以前人工种植都依靠块茎繁殖,投入成本高,块茎切块容易腐烂,发芽率只有50%~70%,种植效率低。近几年,白芨组培种苗技术逐步成熟并推广。白芨种植有两种,黄花白芨和紫花白芨。在紫花白芨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经过组培驯化后的紫花大白芨苗为白芨种植发展的主要品种。具不完全统计,全国白芨种植面积2013年2000亩左右,2014年种植在3000亩,2015年种植超过1万亩,2016年预计超过2万亩。随着推广力度的增加,相信2、3年后白芨货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得到缓解。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及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云南天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人工繁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白芨的突破,产量提供和人工大面积的种植已经开始,得到了广大白芨种植户的推崇; 一、白及生存条件及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独特性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 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及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

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及高33厘米以上。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12月倒苗。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成熟的白芨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 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庆幸的是,有企业在人工繁育上面突破了这个局面,例如贵州中科农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选发起白芨人工产业化种植的首家白芨组培和人工种植的企业,目前在贵州云南四川推广,开发了很多大面积的人工种植白芨种植基地。实现了白芨人工组培苗种植的先河;告别了传统的分株切块繁殖方式的种植,从而解决了白芨传统用块种植不可避免地产量低下,抗病虫害能力差,一代一代退化的种植模式。 白芨由于种苗紧缺,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就目前来说还遥不可及。贵州中科农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白芨新一代组培苗种植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白芨生长周期的独特 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3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6个,第四年再增长12个,是典型的成倍繁殖方式。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三年年。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及假鳞

白芨的种植技术

白芨的种植技术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植物,它的块茎可入药,止血效果极好,有极强的凝血的作用,可以在外科手术中代替血浆食用。它在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皆有种植,那么白芨该怎么种植呢?下面一起来来来吧。 1、选地整地 白芨适应力强,对于土壤无特殊的要求,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种植时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质的沙质土壤。选好地块后,将其翻耕20cm以上,在施用厩肥和堆肥做基肥,每亩施入1000公斤,如果没有农家肥,也可用复合肥和有机肥代替,每亩施用100公斤有机肥和50公斤的复合肥。施肥后将其和土壤搅拌均匀,种植前浅耕一次后耙细整平,做1.5米宽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白及可用种子和块茎进行繁殖,但是播种较难,成活率较低,而块茎繁殖较易,所以生产时大多使用块茎繁殖。块茎繁殖一般在9-11月时,将白芨挖出,选择大小中等、无病虫害的块茎,要求每块要带有一至两个芽眼,使用草木灰搅拌后即可栽种。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cm开沟,沟深5-6cm即可,栽种时将块茎按10cm的株距放入沟内,要求芽眼向上,填土压实,浇水盖草即可。

3、田间管理 在白芨出苗后,要做好除草工作,白芨苗期管理对于除草极为重视,杂草会影响到幼苗的生长,除草时最好受到拔草。除草后要结合幼苗生长状况以及土壤的疏松情况,及时中耕及时中耕松土,不管是中耕还是除草,一定要浅锄,以免伤害到根系。

4、肥水管理 白芨是喜肥植物,它的肥水管理关系到它的产量,一般每月要施肥一次,每次施肥时不宜过浓,可采用肥料兑水稀释后喷施或浇施的方法,能促进根系对于肥料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在7-8月后,植株停止生长进入到休眠期,这时要停止施肥,但要注意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而水分管理,白芨是喜阴植物,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尤其在7-9月时,要早晚各浇水一次,但同时它也怕涝,所以在雨季要注意排水,以免烂根。

60万白芨实施方案

项目类别:绩效考核 2016年中药材(白芨种植)扶贫绩效考 核项目 实 施 方 案 申报单位(盖章):XXXXXXX公司 实施单位(盖章):XXX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部门(盖章):XXXXXXX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〇XXXXXXX年XXXXXXX月

目录 摘要 (2) 一、项目概况 (3)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4) 三、项目建设内容 (5) 四、项目投资预算 (8) 五、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9) 六、组织保障措施 (10) 七、效益分析 (10) 八、风险及对策 (11) 附件: 1、项目实施部分图片 2、XXXX2014年中药材(白芨炼苗基地建设)扶贫绩效考核项目利益联结贫困农户扶贫资金入股流动股权证 3、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及利益联结承诺 4、XXXX2014年中药材(白芨炼苗基地建设)扶贫绩效考核项目实施合同

摘要 项目名称:XXXX2016年中药材(白芨种植)扶贫绩效考核项目 建设内容:白芨种植400亩, 实施地点:XXXX县XXXXXXX镇东坡村坡地坪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2016年4月-2017年4月) 项目投资:总投资871.87万元,其中申请扶贫绩效考核资金64万元,企业自筹1136万元。 项目预期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四年后产白芨8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6800万元;可带动约300户农户发展白芨,年户均增加收入1.2万元以上,基地常年用工为项目区农民提供20个以上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在家就业的机会;项目实施覆盖利益联结贫困农户64户280人,通过项目带动,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项目联系人:XXXXXXX 联系方式:(手机:XXXXXXX) 项目主管部门:XXXX扶贫开发办公室 负责人:XXXXXXX电话:XXXXXXX 项目实施部门:XXX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人:XXXXXXX电话:XXXXXXX 项目技术依托部门:XXXXXXX医药产业办 负责人:XXXXXXX电话:XXXXXXX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自然经济基本情况 XXXXXXX处于黔中丘原向黔东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

中药材白芨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白芨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 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9--11 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 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 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 的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②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③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白芨不仅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外形美观,花色艳丽,也是很好的观赏植物。花色有红白蓝黄粉等多个色系,可栽培与室内或庭院,都是很好的装饰植物。白芨的花序呈轴状,少数为Z字状。白芨种 植技术讲究的是施肥和松土,白芨喜肥,块根肥大,若不注意保持 根部透气良好很容易引起烂根。 白芨的块根常被磨为粉状作为生药,生药呈淡黄色,遇碘变蓝。白芨种植技术并不难,于是不少家庭选择种植,一来气外表美观, 再者其根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本草纲目》

浅论白芨的种植前景与高效栽培技术

浅论白芨的种植前景与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白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白芨属于野生材料,在多用途、药量多的经济背景下,一般的野生资源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基本要求。由于之前对野生白芨资源的过度采摘,导致其数量骤然减少,造成社 会需求与供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对此本文将基于白芨种植的重要性,对其高效 栽培技术以及种植前景展开分析讨论,以期能给读者带来借鉴参考。 关键词:白芨种植前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分析 引言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白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也就导致了市场对白芨 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由于过度采挖,导致其野 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据统计,我国 目前白芨的需求量比20年前增长了5~10倍,需求达到数千吨,因此白芨有很好 的种植前景。目前,广西境内的桂林、河池、百色、贺州等地均有种植。 1白芨种子的采摘时间及注意事项 果荚采摘时,挑选形状饱满,色泽光洁的果荚。长江中下流域在处暑与白露 之间采摘白芨果实。原因是果实采摘过早,其果荚内的种子成絮状还未完全分离,难以播洒;采摘过晚,果荚容易裂开,无法对果荚进行消毒,也就失去了做组织 培养的价值。果荚内没有完全成熟的种子也可以在培养基上成活。 2白芨种植的发展前景探究 白芨是我国濒危植物之一,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所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类型。所以考虑到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实际,将白芨的用途进行开发,不仅仅限制在临 床医药,还会在高级陶瓷、橡胶制品、黏合剂、纺织等诸多领域应用。对于种植 地区农户来讲,白芨的大范围种植是提升收入的有效途径,人工高效的栽培技术 应用,能够给不同的行业或产业提供基础材料,对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健康也是极 为有利的。 3白芨栽培技术 3.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 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 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3.2追肥及灌溉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肥沃的生长环境。由此,在白芨种植中, 应做好及时追肥作业,可选择腐熟农家肥,保证施肥频次为2-3次。同时,在白 芨叶片之上,可每个月定期喷洒一次磷酸二氢钾。通常情况下,在八月后,若要 执行中耕除草作业,就可结合追肥需求,对农家肥执行覆土作业,并将之压入厢面,使白芨充分吸收养分,进而促进白芨块茎的萌芽与膨大。在白芨休眠期,应 注意规避田间杂草生长问题。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潮湿的生长环境。因此,在白芨种植中,对于种植地,应始终土壤的湿润度,并在干旱之时做好灌 溉作业。在夏天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严重,应在早晚期间各浇一次水。 探析白芨根系的常见病害,应包括烂根病,且该病害一般发生于大雨期间。由此,在大雨期间,应及时做好排水作业,切实保证疏水沟畅通无阻。 3.3遮阴棚的搭建

白芨栽培方案

白芨栽培实验 -----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芨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白芨概况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我国白芨目前大多还是依赖野生,野生白芨资源是有限的,越挖越少。连年的狂采滥挖,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使野生白及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资源日益短缺。解决白芨资源短缺的最佳办法就是人工种植. 二、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 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 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 白芨。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实验方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白芨的形状特征及药用价值

2、了解并掌握白芨的栽培技术及生长状况 3、通过实践探索种植密度不同对白芨生长发育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 白芨组培苗 实验基地(温室大棚) 各种工具(锄、皮尺)等 所需N、P、K等各种肥料 各种所需农药 三、实验方法 三种种植密度的田间对比实验 1、白芨种植密度:16461株/亩行距:27cm 株距:15cm 2、白芨种植密度:22223株/亩行距:20cm 株距:15cm 3、白芨种植密度:19608株/亩行距:20cm 株距:17cm 四、实验步骤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把温室大棚的地整成大小一样的三块。 2、栽培组培苗 在整好的三块地上设置3种不同的株行距,用皮尺在整好的地上量好株行距挖一个窝。 将处理好的组培苗放入窝中,填土,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 3、田间管理 (1)灌溉和排水

白芨的育苗方法

白芨的育苗方法 白芨的种植不简单,其于育苗也是比较讲究的,一些细节不注意,可能就种植失败了。出现问题最多的主要集中在育苗期,能够做好育苗的人还是比较少的,下面就来了解下其育苗方法,看看能否提高自己的育苗水平吧! 1、培土 育苗先培土,这个对于白芨而言是一种铁律,土壤不好白芨育苗就失败了一半了。白芨的根系不深,对于透气的需求又比较高,而土壤好则会把白芨给闷死,所以先调整土壤的通透性,给其打造一个良好的培育空间。这个通透性可以通过添加沙子实现,也可以用水冲洗一次,适当的减少土壤的粘性。种植前再用那个肥料养土,这样土壤基本就合格。

2、播种 播种前要确保种子吸收了足够的水分,因为种植进土壤以后水分相对没有好吸收了。种子埋在土层表层,不压挤形成自然的状态就好,因为随后会浇水,水下渗的时候会把土压紧一点的。种子一定能要被土层完全覆盖,不能有裸露,不然容易死亡。播种时要注意力道,不要用手挤压种子,压坏了就没法发芽了。

3、管理 育苗床的温度控制在20℃上下为好,这个温度其种子活性相对较高。播种后要勤快的淋水,不能让土壤干燥起来。如果怕水流堆积的可以在育苗床下面开个口子,让积水流出,如果每次浇灌时都有积水流出,那么就说明水浇多了。这个时候对于光线的需求不高,但是可以适当的照射一点,千万不能让光直射到苗床,这会导致温度激增而引起死苗的情况。

4、定植 育苗完成后就是可以开始定植了,定植的时候最好选择温度连续几天比较稳定的时候,且要避开晴朗天气,不然早阳光的暴晒下,这些苗基本没救了。每棵苗覆盖的土壤只没过根部,多了不好,坑底少量放置一些肥料,前期白芨苗从土壤获取的养分是很难满足自身生长的。定植完成后要注意巡视,看看是否有种苗出现异常,发现了就要及时处理补苗。

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白及组织培养实施方案一、白及简介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甘根、连及草、地螺丝、羊角七、皲口药、利知子、刀口药、鱼眼兰等。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其味苦、甘、涩,性凉,归肺、胃、肝经。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又因白及为地生兰的一种,花开艳丽,被作为庭院、居室及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大量应用。 白及一般生于海拔110——3200m的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或林下半遮阴地带,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需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稍耐寒,冬季可在地下越冬。白及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蒴果10~30万粒),但这些种子没有胚乳,自然萌发率极低,繁殖困难,但白及胚的薄壁细胞贮存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种子萌发的营养成分,因此白及种子在保湿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是兰科植物中种子易萌发的类型。传统的白及繁殖方法大多以分株为主,即将块茎分成小块种植,但繁殖系数低,大面积发展对种源消耗大,不宜推广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白及组织培养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种苗,且成本相对较低,是提高白及产量的强有力措施。目前,国内研究资料报道的白及组织培养方法各异,所采用的外植体各不相同,且培养基及其中所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规格也千差万别。 二、白及组织培养技术路线 参照植物组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式,可通过4种途径获得白及再生植株:一是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再生植株;二是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而再生植株;三是由侧芽或顶芽再生植株;四是由茎尖产生原球茎而再生植株。4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认为采用侧芽或顶芽发育途径获得的后代性状较稳定,但因为白及原球茎带有大量共生菌,组培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一、项目介绍计划种植白芨4亩,约1000公斤种子。 二、投资方式白芨种植项目由一人经营。 三、市场分析 白芨:白芨为中医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收载的白芨来源于兰科Orchidaceae植物白芨属Bletilla白芨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f.的干燥块茎。在自然界,白芨野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坡草丛、沟谷、溪边及疏林下,喜生于较阴凉湿润的腐殖土及肥沃的砂质壤土中。 白芨性微寒,味苦、甘、涩。归心、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能。用于咳血吐血,外伤止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白芨块茎含主要化学成分为白芨胶质(黏质之一,白芨甘露聚糖Bletilla mannan),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新鲜块茎中含淀粉约30.48%~61.36%,葡萄糖1.5%,黏液质约55%。另含联苯类(bibenzyls)、双氢菲类、二氢菲并吡喃类、并白芨醇A、B、C(bletilol A、B、C)及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甲醚(Physcion)等。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逐渐枯竭,四川、湖北、陕西柞水等己将白芨由野生变家种研究获得成功,现正为人工示范规范化种植。

现代研究表明,白芨块根含甘露聚糖,淀粉,葡萄糖,挥发油和粘液质,具止血、抗茵及抗癌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肺结核,消化系统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治疗化脓性皮肤感染、百日咳、鼻出血、过敏性紫底等,并用于试治肺癌、胃癌,经动物实验,肿瘤抑制率达70%以上。此外,白芨还可作乳化剂、悬浮剂,可代管西黄普胶粉与阿拉伯胶粉,并可制作为白芨代血浆。白芨所含淀粉粘性强,可作为工业糊料,可浆丝稠、棉纱等。白芨应用广泛,市场需求量较大,综合利用潜力亦较大,值得深入研究开发。 目前,白芨野生变家种与规范化种植研究虽己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少见白芨规范化与规模化的报道,白芨药用尚主要赖野生资源,而白芨野生资源有日趋减少之势。 我县地处秦岭南麓,林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林中土壤多含腐殖质,非常适合白芨生长,留坝县火烧店、武关驿、江口等地多有野生白芨。我县适宜栽培地多,材料充足,不与其它生产、生产生活矛盾,对生态环境无破坏作用,市场需求量大,易形成规模生产,可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我于2012年10月份再外通过培训学习了白芨栽培技术,于同年12月份开始试验种植白芨。截至目前以种植白芨2亩,长势喜人,白芨种植技术已经成熟稳定,可逐步扩大种植面

白芨种植技术

一、白芨介绍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为白根、地螺丝、白鸡儿、白鸡娃、连及草、羊角七、甘根、冰球子、白乌儿头、君球子等。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地下有粗厚的根状茎,如鸡头状,富粘性,含白芨胶质,即白芨甘露聚糖,可供药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花美丽,也可供观赏。生长于山野川谷较潮湿处。分布在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二、白芨的功效与作用 通常情况下白芨都是被当做中药材来利用。主要利用的它的块茎,其假鳞茎为名贵的止血,抗杆菌,真菌,咳嗽。对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以及其它难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 白芨富含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粘液质等,外用涂擦,可消除脸上的痤疮留下的痕迹,让肌肤光滑无痕。 球茎含白及胶质、淀粉、挥发油等;药用,有收效、补肺止血、消肿等作用,外敷治创伤出血、痈肿、烫伤、疔疮等。

其药理作用有: 1.止血作用:白芨能增强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形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对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 2.保护胃粘膜:1%白及煎剂灌胃,对盐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对麻醉犬实验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具有很好的作用。 3.抗菌、抗真菌作用:白及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抗癌及防癌作用。 4.白芨还有很好的美容养颜的功效,白芨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挥发油及粘液质等成分,具有美白祛斑、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自古以来就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子”,外用涂擦,可消除脸上痤疮留下的痕迹,并可滋润、美白肌肤,令肌肤光滑如玉。白芨的美容功效和主要解决的问题:皮肤粗糙、皱纹增多。它所适用的人群:风吹日晒较多,皮肤显得粗糙或是皱纹等与实际年龄偏差较大的人。使用时,可将玉竹多用水煎煮,当成一天的白开水喝,起到源源不断的“润”肺脏和皮肤的最好效果。白芨要加工成细粉,然后用水调稀,做个面膜,然后会感觉皮肤明显细嫩,以白芨为基础嫩肤美白在中国已有千百年历史。两者同时用,一个从内滋生水分润肤,一个锁住水分养肤,效果更明显。 5.白芨还有很好的养生功效:首先是食管炎,白芨粉有良好的消肿生肌、促进局部炎性水肿和溃疡愈合等作用,所以食管炎有特长。用白芨15克,配白芍、威灵仙、甘草各12克,随症加味煎服,也可在辨证基础方中加白芨30克。其次是咳嗽。对阴虚咳嗽、肺热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以及其它难治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及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 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云南天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人工繁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白芨的突破,产量提供和人工大面积的种植已经开始,得到了广大白芨种植户的推崇; 一、白及生存条件及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独特性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 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

沙土。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及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资料Word . 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及高33厘米以上。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12月倒苗。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成熟的白芨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 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庆幸的是,有企业在人工繁育上面突破了这个局面,例如贵州中科农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选发起白芨人工产业化种植的首家白芨组培和人工种植的企业,目前在贵州云南四川推广,开发了很多大面积的人工种植白芨种植基地。实现了白芨人工组培苗种植的先河;告别

白芨种植成本和利润

白芨种植成本和利润 白芨是收敛止血类常用药,别称苞舌兰、连及草、白鸡娃等,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茎入药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近年来其市场价格逐年高涨,可谓是中药材中“明星”、发家致富的好路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芨种植成本和利润吧!

白芨的种植成本 1、种子:块茎种植每亩大约3万元左右,驯化苗15000元左右,瓶苗大约8000元左右。 2、肥料:预计每亩每年需要投入200元肥料,种植3年需投入200*3=600元。 3、其他:日常管理等其他费用每年1000元左右,3年每亩需投入3000元左右。

白芨的种植利润 1、产量:高产田干货可达500斤左右,中产田300~400斤,低产田250斤左右。 2、收入:干货目前价格大约在150~250元左右一斤,亩收入60000元左右。 3、利润:每亩30000~40000元左右,但市场变化、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收益。

白芨的种植风险 1、市场风险:白芨生产除传统的云贵川等地外,现北起陕西、河南,南至福建、广西,东到江苏、浙江,西至甘肃等地都已开始人工种植,因此生产过热对白芨种植势必形成一定的风险。 2、投资风险:白芨种植相对于其他种植项目来说投资成本要大很多,而且生长年限要2~3年,这样的投资成本和生产周期对普通农户来说根本无力承担,同时也增加的投资风险。 3、种源风险:白芨的种源之混乱在中药材中是出了名的,目前在化工领域流通的是紫花三叉大白芨,而药典药用的主要是紫花三叉小白芨,其它黄花、白花白芨等都是习用品和伪品。 4、技术风险:白芨的种苗通常要经过引进种源、组培、炼苗和根须发达后再进行移栽,但由于根茎的生长需要共生菌的环境且移栽和管理非常精细,死苗率通常可达50%甚至更高。

白芨生产栽培及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轩斛

白芨生产栽培及产业化可行性分析 及建立区域推广服务中心合作方案 第一章白芨概况及其功效 一、白芨概况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温带地生兰科植物中最具有经济价值的类群之一,其块茎为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一·白芨》:“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名白芨。”《本草纲目》载:“气味苦辛,无毒。主冶痈疮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鬼击,痱缓不收。除白癣疥虫。结热不消,阴下痿,面上皯疱,令人肌滑。” 白芨分布较广,在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河南、云南、广西、浙江等省区。虽然白芨在各地均有分布,但是由于白芨种子发育不完全,在自然条件下很难萌发和生长,一般靠分株繁殖,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目前虽然白芨组织培养和设施栽培等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并没用组织培养技术迅速推广应用的报道。白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品种与质量控制技术研发应用滞后,栽培方式粗放等问题。 二、白芨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白芨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甘露聚糖等成分,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可用于治疗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咳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症。 近代药理学研究,白芨栓塞剂在治疗肝癌肿瘤方面,不仅无毒副作用,

还能促凝血,是很好的栓塞剂,而且能抗炎、抗肿瘤,具有栓塞和化疗的双重作用。近年来,白芨除制成饮片直接使用外,还被广泛应用在复方中药的配伍中。 随着人们对白芨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现已经开发出许多新用途和新产品,如“开胃片”,血管栓塞剂,白芨胶囊,复方烧伤喷雾剂,以白芨胶粘部分制成的白芨代血浆,用其淀粉制成的粘合剂等。白芨还可以制成乳化剂、悬浮剂,此外在化妆品和保健品中也被广泛应用。 第二章白芨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白芨原产我国,广布于云南、贵州以及长江流域各省,江苏省茅山地区也有野生分布。其野生于山谷林下阴湿处,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从产业链各个环节分析,贵州的东、西及南部,广西的西北、西南山区是我国白芨种类最为丰富、气候条件优良的栽培区域。贵州、江西、浙江、广西、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地均有白芨栽培,其中贵州正安县白芨的栽培面积已经超过 1000 亩,但其他地方白芨栽培量均不大。在白芨的栽培过程中,有栽培者将白芨栽种在山坡林地中,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与木本经济树木林进行套种,仿野生种植的白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白芨的质量; 还有栽培者将组织培养技术运用到白芨的栽培中,有效的提高了白芨的繁殖系

白芨的栽培技术

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技术 (贵州省中药材繁育与种植工程实验室)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 一、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二、栽培 (一)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 20公分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 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在栽种前,再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 (二)种植方法在生产上,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在贵州地区,一般在9-10月份收获时,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随挖随栽。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米左右、高30公分左右的厢,按行距约30公分、窝距30公分左右挖窝,窝深10公分左右,窝底要平。将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每窝栽种茎3个,平摆窝底,各个茎秆

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错开。栽后覆细肥土或火灰土,浇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然后盖土与厢面齐平。 三、田间管理 1. 中耕除草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一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出尽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铲除杂草。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2. 水分管理白芨喜阴湿环境,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3. 追肥白芨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施硫酸铵4-5公斤,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施过磷酸钙30-40公斤,拌充分沤熟后的堆肥,撒施在厢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2500公斤。 4. 与其他作物间作白芨植株矮小,生长慢,栽培年限较长,可在头两年在行间间种短期作物,如萝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所谓间作就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比如在玉米、高粱地里,可在其株、行垄上间作穿心莲、菘蓝、补骨脂、半夏等。 四、收获及初加工 1. 收获及初加工一般到第四年9-10月茎叶黄枯时,就要采挖,不然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

白芨组培苗种植技术 白芨介绍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白芨的干燥根茎。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种子细小,多数。花期4-5月,果期7~8月。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生长特性 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要求栽培在阴

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2.1 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2.2 白芨组培苗繁殖当白芨组培小苗在培养瓶中长到3-5cm高时,即可出瓶。为使试管苗移栽后适应自然环境,移栽前要先揭开瓶盖,放在大棚室内自然光下炼苗7-10d,以提高小苗的抗性和适应性。出瓶取苗要小心操作,尽量不要拆断根部,然后用800-1000倍百菌清或多菌灵液浸泡根部0.2小时,洗净根本培养基,晾至根部发白时,

(完整版)白芨种植及效益分析

白芨种植及效益分析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植株高18-60厘米。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及园林价值。主要用于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等功效。 一、生长特性 白芨喜温暖、阴湿的环境,如野生山谷林下处。常生长于较湿润的石壁、苔藓层中,常与灌木相结合,或者生长于林缘、草丛、有山泉的地方,亦生于海拔100-32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栋树林或针叶林下。稍耐寒,长江中下游地区能露地栽培。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夏季高温干旱时叶片容易枯黄。宜栽种在排水良好含腐殖质多的沙壤土中。 二、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野生资源随连年采挖,去年新货产量极少,且个头不如往年。多数商家看好后期行情。去年商家惜售心理强,应市新货量少,采购鲜货的商家较多,陕西汉中鲜货售价90元/公斤左右,干统货570元/公斤左右,选货600元/公斤以上;云南大理鲜货85元/公斤左右,干统货560元左右;贵州黔南鲜货卖到95元/公斤左右,干货售价600-700/公斤左右。野生资源匮乏,后期行情仍向好。 白芨野生资源,随逐年采挖,货源渐渐减少,近几年贵州、云南等地也有发展家种,但对市场影响有限,所以白及行情持续走坚。贵州黔南前几年可以产7 0-80吨货源,2016年只有不到10吨干货;云南大理的一个县去年也只有5-8吨鲜货。

尽管采收主要集中在7-10月,但实际上白芨除冬天以外,其余时间均可采挖,致使许多人不能够囤积此货。即使是囤积,商家也会考虑到成本问题,因为一旦囤积仓储,其保管费用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的增加,成本自然会随之上涨,如若价格上涨幅度不大无从赢利,就自然不会有人愿意囤积仓储。前几年,由于医药部门资金紧张,忽视了白芨的收购工作,致使白芨的库存下降,碰上厂家需大货时,市场上往往无货可供,有时候市场上竞然出现“有价无货”的反常现象。就目前而言白芨的社会库存量是比较薄弱的。随着需求的拉升,供求矛盾的不断激化必然会导致白芨价格上浮。 白芨生长在气候温暖潮湿的山谷或山的背阴处,生长年限长。一旦过度采挖,要恢复其产量需要很长时间。由于野生资源难找,不少农户用绳索拉着到危险悬崖段采挖,采挖难度系数极高。 综上所述,随着白芨资源量递减,市场关注度提高,需求较旺,不少商家期待高价行情,售货不积极,预计后期行情会是继续上升趋势。 三、种植白芨的效益分析(以一亩地来计算) 1.通常情况下种植一亩白芨全部投入大约在1.2万元 2.现在白芨干货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550元/公斤-600元/公斤 3.一亩白芨的干货产量大约在260公斤到300公斤左右 4.按照最低标准计算:260公斤X550元/公斤=14.3万元 5.一亩白芨利润为:14.3万元-1.2万元=13.1万元

白芨品种浅析

https://www.360docs.net/doc/c7349780.html,/ 白芨品种浅析 白芨为兰科植物白芨的干燥块茎。性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肾经。具有化瘀止血、补肺生肌的功效,是治疗血症的良药。实验研究证明,白芨煎剂、散剂均有止血作用,对胃病及十二指肠穿孔有一定的作用,对肺结核、肛裂等症有较好疗效,是历代医家治疗肺痨的主药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还发现,白芨含有挥发油、白芨胶及葡配甘露聚糖,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白芨还可以美容消斑、减肥,自古以来就是美容良药,被誉为“美白仙子”,还可治疗痤疮、体癣、疖肿、疤痕等皮肤病。 需求量:由于白芨属于小品种,历史上药用量一直不大。白芨每年需求量为:二十世纪50年代,160~280吨左右;二十世纪80年代320~420吨;到了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为200~300吨。进入21世纪以来,医药领域用量大增,如畅销全国的“快胃片”、“白芨颗粒冲剂”、“白芨糖浆”等都是以该品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新药;另外中医药处方用药也在逐年增加,销量可观;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白芨除药用外,还走进了化工、陶瓷等领域,如香烟烟头用的黏合剂、装裱字画的黏合剂、染布用的着色剂以及橡胶制品、高级陶瓷等。2006年白芨市场需求量加大,突破1000吨以上;2007年市场总需求量突破1500吨以上,2008年1900吨,2010年2100吨,2011年2200吨,2013年1800吨,2014年2000吨。白芨需求的进一步拓宽,资源的逐年锐减,导致白芨市场价格一直持续大幅攀升,且居高不下。 历史价格:白芨价格呈阶梯式上涨,20世纪80年代,白芨价格多在4~6元上下浮动,90年代,白芨的需求相对稳定,其价格也平稳运行在8~11元上下。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白芨的用途不仅局限于医药方面,而且在化工领域也占有一席之地,其价格也随用量的不断增加而平稳上升。自2000年5月至2001年1月,其价格由10元升至14元左右,其后又逐步升至16~18元,一直到2004年7月,其价格一直坚挺在18元上下,2004年上半年突然暴涨到50元,2005-2006年回落35元左右,2007年7月涨到70元,2010年白芨出现百元天价,到2013年3月白芨涨到530元左右,目前市场白芨统货550元左右,选货750元左右。 种植:受野生资源逐步枯竭,社会需求不断增加影响,白芨由野生变人工种植是必然趋势,白芨种子在自然环境下发芽率几乎为零,以前人工种植都依靠块茎繁殖,投入成本高,块茎切块容易腐烂,发芽率只有50%~70%,种植效率低。近几年,白芨组培种苗技术逐步成熟并推广。白芨种植有两种,黄花白芨和紫花白芨。在紫花白芨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经过组培驯化后的紫花大白芨苗为白芨种植发展的主要品种。具不完全统计,全国白芨种植面积2013年2000亩左右,2014年种植在3000亩,2015年种植超过1万亩,2016年预计超过2万亩。随着推广力度的增加,相信2、3年后白芨货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得到缓解。

白芨的种植要点

种植白芨的技术_白芨的种植要点 一般采用分株繁殖,春季萌发新叶前掘起老株,将假鳞茎分别成几份,每份带1至2个芽,另行栽植。 繁殖方式 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须带顶芽。 亦可采用播种繁殖,但因种子细小,发育不全,需用培养基无菌接种,操作复杂,故罕用。 栽培 白芨的病虫害 常发生黑斑病,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有 时有根结线虫病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 选地 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 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 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也可施有机肥100公斤。再翻地使土 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 厘米的高畦。 繁殖方法 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大面积发展时可选用组培苗繁殖。块茎繁殖一般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 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

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 用种苗100公斤。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 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 长的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3 (3)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 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病虫害防治 (1)烂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2)地老虎、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 床上。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 采收加工 白芨种植2--3年后,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把挖块茎去掉 泥土,进行加工。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 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炕至全干。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杂质。一般亩采收鲜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 (1)本品粉末淡黄白色。表皮细胞表面观垂周壁波状弯曲,略增厚,木化,孔沟明显。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大的类圆形黏液细胞中,或随处散在,针晶长18~88mm,纤维成束,直径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椭圆形纹孔;含硅质块细胞小,位于纤维周围,排列纵行。梯纹导管、具缘纹孔导管及螺纹导管直径10~32μm。糊化淀粉粒团 块无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