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药物类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海洋生物药物类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海洋生物药物类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海洋生物药物类药物的研究与发展

前言:海洋药物研究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积累和丰富的研究资料,特别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现代的化学研究方法与多种生物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已成为当今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的主流,并且是今后数十年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海洋生物药物,研究进展

1概述

1.1 定义

海洋生物药物(pharmaceuticals of marine biological origin)即从海洋生物体上获取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

1.2 分类

1.2.1海产生物毒素

1.2.2抗抗原物质

1.2.2.1抗肿瘤物质

1.2.2.2抗病毒物质

1.2.3具有的活性化合物

1.2.3.1心血管活性

1.2.3.2其他生物活性

1.3 应用

作为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菌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

2.几种典型的海洋药物

2.1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是一类重要的医药大品种药,是最有希望的抗癌药物。其销售份额占世界医药市场的15%,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一直是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海洋生物提取物中至少10%具有抗肿瘤活性,海洋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 3.5%有抗癌活性或细胞毒活性。包括核苷酸类、酰胺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化合物,其中阿糖胞苷等已形成药物。我国正在开发的抗肿瘤药物有6一硫酸软骨素、海洋宝胶囊、脱溴海兔毒素、海鞘素A(B,c)、刺参多糖钾注射液等药物。目前,只有10个海洋抗肿瘤药物进入临床研究,更多的处于临床前研究。浙江省舟山市用乌贼加工时丢弃的墨囊制成“海墨止血片”,对消化道等各种出血有效,尤其对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效佳,产品远销东南亚国家,但

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在发现乌贼墨具有抗肿瘤作用,国内对其作用机制作了大量研究,已获重大进展,并不断有新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免疫方面。

在鲨鱼软骨中发现了一种生长抑制抑制因子,能阻止肿瘤血管的生长,其抗肿瘤活性比小牛软骨提取物强10万倍,临床抑癌效率达到60%,许多海洋生物毒素也具有抗肿瘤活性。[1]

2.2心脑血管药物

已研究出多种可供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萜类、多糖类、多不饱和脂肪酸、肽类和核苷类等物质,均具有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张血管作用。有50多种海洋生物毒素不仅具有强心作用,而且还有很强的降压作用,现对河豚毒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较多。此外,螺旋藻类对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有较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研究的主要活性物质是多糖及其衍生物,包括海藻多糖、甲壳多糖、硫酸软骨素、海参粘多糖、刺参粘多趟、羊栖菜多糖等软体动物麝香鞘中发现的麝香鞘毒素,具有持续的降血压的作用,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活性最强的降血压物质,其效应比硝酸甘油强几千倍海葵毒素具有强心作用,但是却不影响心律,有希望开发成替代洋地黄毒苷(心律不起的副反应)的生物药物。

2.3. 抗病毒活性物质

抗病毒海洋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存在于海棉、珊瑚、海鞘、海藻等生物中,已分离得到萜类、核苷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杂环类等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国内市场上已有珍宁注射液、珍珠贝壳层酸性提取物等产品上市。

在深水海绵中发现的2中萜类化合物,reiswigns A和B,具有高度抗病毒活性,而且在细胞毒性比较小;从贪婪屈海绵中分离得到的抗有丝分裂和抗突变活性的倍半萜,Avarol和Avarone在体外0.1μl/ml就有可以抑制HIV病毒复制,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艾滋病药物。

2.4. 抗菌抗炎活性物质

与海洋生物共存的微生物是一座丰富的抗菌宝库,目前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抗菌、抗炎类化合物有脂肪酸类、糖脂类、丙烯酸类、苯酚类、溴苯酚类、吲哚类、酮类、多糖类、多肽类、N-糖苷类、β-胡萝卜素类等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国内已开发了系列头孢菌素等海洋抗菌药物。

海参中提取的海参皂苷抗真菌有效率达88.5%,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从动物中找到的抗真菌皂苷;海星中提取的海星皂苷有抑制霉菌的作用;刺参中分离的皂苷毒素HolotoxinA,B,应经用于治疗脚癣和白癣菌感染。;从杨叶肖槿中提取到一种含绵酚的膏状物,具有很强的消炎作用。

3研究现状

3.1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海洋天然产物的开发正方兴未艾,走在这一领域前列的是美国、日本及欧盟,最近发展很快的是韩国。这些科技发达国家投入可观的科研经费,对海洋药物进行开发和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6000多种海洋天然产物被发现,其中有重要生物活性并已申请专利的新化合物有200多种,而在70年代只有少数几个有关前列腺素的专利申请,80年代至今则数量大增。在已发现的这些化合物中,不仅包括陆地生物中已存在的各种化学类型,并且还存在很多独特的新颖化学结构类型,尤其重要的是从海洋生物中发现了一系列高效低毒的抗肿瘤化合物,其中有些已进行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美国是最早开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国家,随后各国学者相继开展了海洋生物抗肿瘤、抗病毒、抗真菌、抗心脑血管病、抗艾滋病等活性成分的研究。欧洲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海洋药物研究的地区之一,由于经济科技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德英意法西等国在海洋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一直居世界先进水平。[2]

目前世界上至少已有15个以上海洋抗癌药物进入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

3.2我国研究现状

我国应用海洋生物防治疾病的历史悠久,积累了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及可靠的文献资料。运用祖国医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结合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海洋药物开发研究是我们的一个优势。另外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为寻找海洋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因此中国开发海洋药物具有广阔美好的前景。目前国内有不少单位从事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应当看到我国的海洋药物的研究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差距,具体反映在:①国家对海洋药物研究的经费投入不足。②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与品种调查不完全。③从事海洋生物的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基础研究的学术机构不多,学术水平不高。④海洋药物的开发研究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缺乏深度[3]

4海洋药物的生产

海洋药用资源的增养殖是扩大药物来源的重要途径。50年来,我国海产养殖发展较快,许多种海洋药用生物养殖成功,有的已实现了大面积的人工生产和工业化生产,改变了完全依附于自然的被动、落后状态。海马过去一向靠捕捞,用药难以保障,屡屡出现货源吃紧的情况。经过多年研究,掌握了海马的习性和繁育技术,目前我国广东、山东、浙江等地已先后建立起海马人工饲养场,现已能提供部分产品。鲍(石决明)的饲养不仅早已获得成功,而且生产能力也不断提高,近年已投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海带为药食兼用的资源,由于生产技术十分成熟,养殖非常普遍,目前产量居世界首位。其他已实现人工养殖的海洋药用生物有牡蛎、海参、珍珠、海胆、鲎、紫菜、裙带菜、江篱、石花菜、记麒麟菜和巨藻等。近20年来,海洋药物研究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致力于新药和新产品的开发。至1989年,我国研制开发了许多海洋新药,己投入生产的就有10多个品种,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海带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很大。

5结语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是迄今所知最大的生命栖息地,海洋中有机物的品种是陆地上的两倍,因此,大多数科学家都坚持认为,海洋药物的研究将会给不断遭受疾病灾难的人类带来更多的希望。广袤无垠的大海中还存在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生物资源,这些资源都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1]刘鹏.海洋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进展[D].2011.2

[2]司玫,展翔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03年06期

[3]郭跃伟.欧洲海洋药物的研究现状及对我国海洋药物研究的启示[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第10卷第2期:p81

海洋药物及海洋功能食品的 研究现状和开发思路

a 第‘—卷第’期 ‘???年–月 东海海洋 D O N G H AI M A R IN E SC I E N CE ??ì1‘—??1’ a????‘??? 文章编号?‘??‘2?????‘???‰?’2??–?2?– 海洋药物及海洋功能食品的 研究现状和开发思路 李东风 ?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 摘要?简述国内外海洋药物及功能食品的研究和开发现状?结合我省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发展规划和科技投入思路" 关键词?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资源?研究开发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海洋是保健药物和功能食品的宝库"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繁多?资源极其丰富?而且生物 链基本健全?再生能力强"海洋生物含有丰富的有益于人类健康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微量元素谱系也大大优于陆地生物?是人类健康食品极好的来源"不少海洋生物还有独特的功能?所分泌的代谢物和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病毒和抗衰老的作用?是人类的理想药物"因此?采用生物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将是当今科学研究最具发展前景的领域和各国各地区经济开发的战略重点"现就海洋药物及功能食品的国内外研究及应用作一概述" ‘国外海洋药物及功能食品的研究开发状况 从??年代开始?在高分离技术及生物工程技术进展的推动下?海洋药物及功能食品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国外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中?其研究重点放在海绵!海藻!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海洋微生物中"自‘?——年以来?已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新型生物化合物“???多种?其中许多都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病毒!抗癌!止血!抗凝血等药理活性" 111海洋药物 自—?年代以来?国外对海绵的研究最活跃?报道最多"日本仅近两年内就从海绵中提取分离出”?多种新成分?其中有??‘‰阿糖腺苷??òá2???òá2£‰?此药从隐南瓜海绵Cr y p t et hia cr y p t a中提取并正式使用"最近日本制药公司又在原药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 a收稿日期?‘???2‘’2?“ 作者简介?李东风?‘???2‰?女?山东日照人?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生物系?学士"现主要从事海洋功能食品和光合细菌的研究"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市场格局分析

中国海洋生物医药市场格局分析 随着陆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品种多样的海洋生物成为药物开发的重要源泉。如今,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医药行业中最活跃的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海洋生物医药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重视。然而,我国至今仍未形成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技术与品种积累也很薄弱,整体实力距离海洋强国的目标相差甚远。 深海鱼油可以生产降压药,鲨鱼软骨素可以开发抗肿瘤药物,虾壳、蟹壳等“下脚料”也能摇身变为氨基葡萄糖……占地球表面积71%的海洋,不仅是人类所需的优质食物及能源资源的生产地,还是一个取之不尽的药物宝库。如今,海洋药物开发已成为国际热点。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近年来,我国对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已从2005年的17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258亿元,尤其在2011-2014年大幅上升。 然而,行驶在快车道上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却因药源采集困难、科技链不畅、产业转化受阻等多重路障而难以提速。 (一)政策加码促发展 借助国家战略“蓝色经济”的大潮,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 近十年来,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产值增长了十几倍,年增长率27.8%,成为海洋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 从国际形势上看,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深层次开发利用,尤其是海洋药物和海洋生物制品的研究与产业化,已成为海洋大国争相竞争的热点领域。 欧盟的“Pharma Sea”计划、美国的“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日本的“海洋蓝宝石计划”以及英国的“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均表明,海洋药物开发已被全世界列为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重要计划。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作出部署,以期获得未来科技经济竞争的优势。 我国国家政策的加码也令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可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点研究“海洋药物的成药机理和开发技术,开展细菌等微生物和微藻的开发利用研究并形成相关标准等要求”;财政部、国家海洋局联合下发的《关于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的通

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微生物药物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摘要:微生物药物作为广泛使用的临床药物具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抗感染、抗肿瘤、降血脂和抗器官移植排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29年青霉素被发现后20世纪4年代以来,已有上百种抗生素先后用于临床的细菌感染治疗、肿瘤化疗、降血脂以及器官移植康排异反应。总体上,由于微生物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的寿命延长了15年。广义的微生物药物即由微生物发酵获得的药物现约占全球医药生产总值的50%。 1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创新微生物药物提供更多的药物靶标。 随着人类基因组学和微生物学要就的深入,近期将有5000个功能基因或蛋白被认为是潜在的药物靶标,是20世纪末已经确定的药物靶点的10倍以上,这为微生物新药的筛选与发展奠定了更广阔的基础。具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世界范围内已有2500种以上的病毒,582种细菌,100多种的真菌的基因组完成测序。与此同时,蛋白基因组学研究正在兴起,2002-2005年我国科学家领衔的“人类肝脏蛋白组学计划”,鉴定和发现了一大批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构建了大规模的蛋白中数据库,系统测定了一部分人类重大疾病相关的蛋白质结构,全面系统的解析出108个独立蛋白质三维结构,发现了一批潜在的药物作用靶标,制备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蛋白质单克隆抗体库。 作为病原微生物来讲,功能基因组研究成果为微生物必须基因和治病基因的确定提供了前提。对于一般的病毒来讲,其整个基因组可

以编码10个左右的蛋白基因,其中有4~6个功能蛋白可作为药物靶标,如再加上特定的病毒的细胞辅助蛋白,可有10个以上的药物靶标。真菌的基因组在2、5-81、5mb,作为真核生物,其许多蛋白质是保守的,在生物的进化当中被保留下来,另一些蛋白在进化中被遗弃了,并代之以新的蛋白基因。通过与人类功能基因的比较,找出真菌必需的和与人类有差异的基因与蛋白,对医疗上重要真菌基因组的分析有可能抗真菌药物靶标。 2高通量药物筛选在微生物药物早期发现的应用,加速了苗头化合物的获得。 从土壤微生物中筛选抗生素,是现代规模化药物筛选的开端,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物粗提品的药物筛选,由于重复性较差,活性成分纯化的难度大,限制了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的速度和成功率,也是大的药物公司更倾向于利用组合化学制备的大规模化合物库的高通量药物筛选。虽然筛选效率大大提高,但得势不得利,其获得新的化学实体的数量并没有显著提高,而且随着新药标准的提高,新的化学实体反而成下降趋势。因此,天然药物作为创新药物的筛选资源再度受到重视。而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相对于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来讲,具有更易开发利用,不不破坏生态环境,可通过发酵大量获得和易于采用生物技术等优点。高通量微生物药物筛选模型已达150种,年筛选量已由“十五”期间的20万样次,发展到“十一五”期间的100万样次。就微生物药物的筛选规模和水平来讲,我国的创新微生物药物筛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7海洋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2017海洋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制药专业解析 培养目标: 生物制药是中国药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开设的战略性新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生物医药分析和药品检验技术,能在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医学检验、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及工业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 主干学科:药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解剖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理学、药剂学。 就业方向:生物制药专业是高新生物技术应用专业,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朝阳中的朝阳”,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急需应用型创

新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医药界的贸易、经销、检验和医药信息管理等专业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将会增加。 生物制药就业前景分析 学霸型:考研。生物制药行业,这是一个新兴也是尖端的行业,考研深造才有自主科研能力。即使计入国内最菜的药企研发部,最底要求也是研究生。如果你是“985”的学校,还可以进入研究所,医药巨头公司等考研能力强的单位去打杂。再熬个5年,升到一个小主管。除了熬,再继续熬。 有背景:进药监局。这条是一条非常窄的独木桥。 活泼型:如果你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抗压能力,可以尝试医药代表,这是医药行业本科生就业工资最高的。但是名声不好,而且,很多医院明确标着“禁止医药代表入内”,因此医药代表需要脸皮厚,会吹水,头脑灵活这类的男生。当然也有女生从事医药代表,通常这类女生会被称为“女超人”! 细心女:可以从事药品注册,新药项目政府申报等职位。这是非常繁琐细腻的工作。 医院药房:其实生物制药业可以进药房,不一定要药事管理。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里面的药房,工资七千以上。不过行内人员称,要有点小背景,不然对长相外貌有一定的要求。当然这是潜规则,请大家勿喷。

浅谈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73757823.html, 浅谈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作者:代润松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11期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技术药物为人类的疾病治疗与预防做出了卓 越的贡献,这也使世界各个国家高度重视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工作。为此,通过对国内外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此探讨生物技术药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一、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一)国外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人工胰岛素诞生以来,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各个国家纷纷大力开展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工作,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美国的FDA机构就批准了三四十种生物技术药物,近些年来生物技术药物的批准种类逐年递增,在21世纪初期,所批准的药物就已高达将近80种。欧美等其他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的种类上也不断丰富。除此之外,国外还对以往生物技术药物的适应症进行了明确统计,这些生物技术药物主要包括用于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急性心肌炎治疗的重组血液因子,用于治疗糖尿病、生长素缺乏症、甲状腺病、低血糖的重组人激素,用于治疗贫血、皮肤病、神经性溃疡等症病的促红细胞生长因子,此外还有重组干扰素、白介素,治疗甲肝、乙肝病毒的疫苗、用于癌症治疗的单克隆抗体等。 (二)国内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进展 我国对生物技术药物研究予以了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成果主要包括IFN类型药物、GM-CSF药物、EPO药物、EGF药物及其衍生物、胰岛素、TNF药物、乙肝疫苗、胸苷激酶细胞制剂等诸多种类,在新型活性蛋白质突变体方面,我国相继研发出了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神经营养因子突变体、人降钙素突变体、尿激酶突变体、重组水蛭突变体、人重组血红蛋白突变体。在融合蛋白的生物技术研发方面,我国研发出了TNF/1L-6融合蛋白、用于前列腺癌症治疗的TNF/PSP94融合蛋白、血小板单链抗体/尿激酶原融合蛋白、尿激酶/水蛭素12肽融合蛋白及用于帕金森治疗的酶氨酸转化酶/BDNF融合蛋白。在克隆天然活性物质基因药物研发方面,相继研发出鲨肝HSS、SCDI抑制因子、TGGIP抑制蛋白、SFP、AOP、蜂毒多肽等。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种类的不断增长,现有的生物技术药物在主要分类上共包括单克隆抗体、激素、基因治疗剂、疫苗、细胞因子、反义药物及抗血栓因子等,特别是近些年来核酸基因药物的产品种类正在不断增加,正处于研发过程中的疫苗更高达九十几种,而处于临床试验中的反义药物种类也在不断上涨,相比于20世纪,我国在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种类上要超过以往三倍,并且仍在不断增长中。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舟山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2.舟山渔场资源面临枯竭成因分析。 3.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 ◆教学内容 渔业对于国民的食品健康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渔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海洋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舟山渔场作为中国最大的渔场,在发展渔业经济的同时又应怎样满足可持续发展呢? 二、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全市区域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海域处在机轮拖网禁渔区线以内,有1390个岛屿,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 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舟山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是众多的经济鱼虾类的产卵、索饵场所,中国沿海冬季群众渔业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带鱼渔场,是底拖网作业的良好区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渔场。尤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

中英文动物海洋生物名称大全精选文档

中英文动物海洋生物名称大全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英文动物及海洋生物名称大全 A adder, viper 蝰蛇 albatross 信天翁 alligator 短吻鳄, 美洲鳄 alpaca 羊驼anchovy 凤尾鱼 anglerfish 安康鱼 anopheles 按蚊,疟蚊 ant 蚂蚁 anteater 食蚁兽 antilope 羚羊 armadillo 犰狳 ass, donkey 驴 B badger 獾 bald eagle 白头鹰 bat 蝙蝠 bear 熊 beaver 河狸 bedbug, bug 臭虫 bee, honeybees 蜜蜂 beetle 甲虫, 金龟子 billy 雄山羊 bird of paradise 极乐鸟, 天堂鸟 bison 美洲野牛 bitch 雌狗 blackbird 乌鸫 boa 王蛇 boar 雄猪, 种猪 brood 鸡的统称 buck 公兔buffalo 水牛 bull, ox 雄牛 bullfrog 牛蛙 bullock, steer 小阉牛bumble bee 大黄蜂 butterfly 蝴蝶 c cabbage butterfly 纹白蝶caiman, cayman 凯门鳄calf 小牛,牛犊 calf( pl。 calves)年幼的牛camel 骆驼canary 金丝雀carp 鲤鱼 cat 猫caterpillar 毛虫catta 雌猫cattle 牛centipede 蜈蚣chaffinch 苍头燕chameleon 变色龙,避役chick 小鸡chicken 鸡,雏鸡chimpanzee 黑猩猩chinchilla 南美栗鼠chub 鲢鱼cicada 蝉clam 蚌cob 雄天鹅cobra 眼镜蛇cock 公鸡 cock,rooster 公鸡cockatoo 大葵花鹦鹉cockle 鸟蛤cockroach 蟑螂cod 鳕鱼colt, foal 马驹,小马condor 秃鹰copperhead 美洲腹蛇coral snake 银环蛇cormorant 鸬鹚cow 雌牛,母牛crab 蟹crayfish 小龙虾,喇蛄cricket 蟋蟀

生物技术制药的研究进展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班级:生物工程学号:071454116 姓名:刘俊超 摘要: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Mammary Bioreactor)是一种利用动物转基因技术 在乳腺细胞中表达多肽药物、工业酶、疫苗和抗体等蛋白的技术。该技术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其效率是利用以大肠杆菌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100倍,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高新技术。本文综述了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原理,研究进展与应用。 关键词:乳腺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应用 1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原理 乳腺生物反应器(mammary gland bioreactor)技术是指利用乳腺特异表达的乳蛋白基因的调控序列构建表达载体,制作转基因动物,指导外源基因在动物乳腺中特异性、高效率地表达,以期从转基因动物乳汁中源源不断地获得外源活性蛋白。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原理是应用重组DNA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尚处于原核阶段(或1~2细胞的受精卵)的动物胚胎中,经胚胎移植得到转基因乳腺表达的个体。外源基因在乳腺特异性表达需要乳蛋白基因的一个启动子和调控区,即需要一个引导泌乳期乳蛋白基因表达的序列,这样才能将外源基因置于乳腺特异性调节序列控制之下,使其在乳腺中表达,再通过回收乳汁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蛋白。 2研究现状 2.1国外进展 GordonL[l] 等将重组DNA 采用显微注射方法导人小鼠受精卵,首次获得了带有外源基因的转基因小鼠。Palmiter等[2]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显微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比普通小鼠大得多的“硕鼠”,并提出可以从转基因动物中提纯有价值的药用蛋白。此后,国外在此项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荷兰的Phraming公司[3]培育出含人乳铁蛋白的转基因牛,每升牛奶中含有人乳铁蛋白1 g。英国爱丁堡制药公司[4]已培育成功含a一1一抗胰蛋白酶(AA T)的转基因羊,每升羊奶中会有此种蛋白30 g。V elander W H 等L3 报导用转基因猪生产人蛋白C的量为1 g/L。美国Genzyme Transgene公司与日本的Somitomo Metals[5]合作共同开发其产品凝血酶原Ⅲ,转基因山羊中表达量为4 g/L。美国Gen—pharm International 公司[6] 用酪蛋白启动子与人乳铁蛋白(hLF)的cDNA 融合,获得世界上第一头名为Herman 的转基因公牛,该公司可用非转基因母牛生产转基因后代,1/4后代母牛乳汁中表达了hLF。Halter等[7]人报道,在转基因羊乳腺中表达因子Ⅶ已获得成功。Bleek等[8]从转基因猪的乳汁中获得了W AP。Wa1.1iamLg]在转基因猪的乳汁中提取到人体蛋白C(hPC),并且这种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的hPC具有与人血浆中分离的天然hPC相同的活性。Utomo等[10-11]将W AP驱动的rtTA 因子在小鼠乳腺上皮上大量表达。英国的PPL医疗公司[12]用基因打靶技术获得了两只定位整合的转基因苹Cuypid和Diana,并已将这一技术用于人类蛋白的开发。英国PPL公司[13]。又将人类AAT基因整合到胎儿成纤维细胞的procollagen基因座位,用转基因细胞生产克隆羊,每升乳中AAT蛋白的含量达到650 nag。最近,荷兰科学家培育成功的转基因牛含有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PO能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对肿瘤化疗以及肾脏机能下降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目前,国外在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有数十种产品在多种实

海洋药物的现状与进展

海洋药物的现状与进展 齐栓栓 摘要:本文简述海洋药物及其现状以及在疾病中开发应用,介绍海洋药物的优势及已经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其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海洋药物研究现状进展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drugs Qishuanshuan Abstract: This paper tells th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marine drug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eases of marine drugs,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s and what ha s been achieved and thefuture prospects。 Keyword:marine drugs research status progress; 在药物研究的历史上陆地上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矿物一直是研究就重点,也是新药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陆上药物已经不能满足人类面临的新疾病的用药,人们转而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海洋。地球表面三分之二是水,而地球物种的80%栖息在海洋中。近几十年来,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发展迅速,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的代谢产物不仅结构多样、新颖,并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这为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因而海洋药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以下主要介绍了海洋药物的现状、应用及研究展望。 一. 海洋药物的研究现状 1.世界海洋药物研究现状 国外现代海洋药物研究的热潮自20世纪60年代始,70年代,80年代开展了大规模筛选,并发现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90年代则有多个海洋天然产物进入了临床实验。进入21世纪,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向产业化发展,21世纪将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黄金时代。其中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n C)是最早发现的海洋药物,来源于海洋真菌,目前已发展成系列的头孢类抗菌素,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上世纪60年代的抗结核一线药物利福霉素(rifamycin)亦源自海洋细菌。迄今,国际上上市的海洋药物除了上述的头孢菌素和利福霉素外,还有阿糖胞苷、阿糖腺苷、齐考诺肽、曲贝替定、甲磺酸艾日布林、阿特赛曲斯和Ω-3-脂肪酸乙酯等7种。目前,还有10余种针对恶性肿瘤、创伤和神经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

附件四 “十一五”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点项目课题申请指南 一、指南说明 “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研究开发”是“十一五”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重点项目之一。 项目总体目标:针对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以可持续利用的海洋生物多糖及蛋白质资源为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工程、酶工程、生物化工及发酵工程等生物技术,通过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化关键技术的集成,实现新一代海洋工业生物技术的创新。重点突破生物酶制剂、生物材料及生物农药等生物制品的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获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建立我国海洋生物制品的创新体系,形成具有引领我国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作用的研发基地,提升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项目重点任务:本项目以海洋生物资源为原料,结合现代生物工程及生物化工等技术,研制开发海洋酶制剂、生物材料、生物农药、功能性添加剂等生物制品。 说明:根据863计划有关管理办法和规定,本重点项目参照重大项目任务落实方式,对项目全部内容公开发布课题申请指南,拟支持

的863专项经费控制额为2000万元。要求按照课题进行申请,课题支持年限为4年。 二、指南内容 1. 海洋生物酶制剂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建立新型海洋生物酶制剂研究与应用的新技术体系,提升我国海洋生物酶制剂的研发技术水平,获得2~3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性能独特的酶制剂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建立我国海洋生物酶制剂研发基地。 主要研究内容:研发2~3种新型海洋生物酶的制剂技术,研究产业化的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大容积发酵罐工艺放大与高效分离工艺技术,建立酶制剂的应用工程技术。 主要考核指标:开发2~3种对酸、碱、氧化剂、有机溶剂等物化因子具有耐受性的新型海洋生物酶,完成10吨发酵罐以上规模工业化生产试验,发酵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酶制剂年产量达到千吨以上;获得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或兽药等2个相关生产证书及3~4个产品批准文号。申请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5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 课题设置:本研究内容拟支持专项经费650万元,拟支持课题数不超过1个。 2. 海洋生物医用材料及产品研究开发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生物药物的研究发展前景 摘要:生物技术制药是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现代生物工程,即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来研究和开发生产出传统制药技术难以获得的生物药品。生物制药业是目前生物技术发展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1世纪是生物制药行业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些学者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得到普遍的认同,生物技术是当今高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似乎是不争的事实。 关键字:生物技术制药;研究进展;现代生物技术;新技术 引言:生物技术药物(biotech drugs0)或称生物药物(biopharmaceutics)是集生物学、医学、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的,以组合化学、药学基因(功能抗原学、生物信息学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生物、生物物理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形成的产业[1]。传统化学制药的黄金时代结束。新化学药品数量下降,而生物技术药物已成为当今最活跃的发展最迅速的领域。随着基因组和蛋白质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与人类疾病发展相关的靶标被确定,生物制药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突破性发展[2]。 正文 1 生物制药的定义[3] 生物技术药物与传统的化学药物不同,其产生和构思是生物药学和生物医学学科理论和实验发展的产物,每类和每个生物技术药物有各自的理论、假设或作用机制的背景,有“深思熟虑”的创新特点。传统的药物主要是小分子化合物,而生物技术药物主要是大分子物质,如基因重组蛋白、基因重组多肽、单克隆抗体、核酸、细胞或组织、灭火(减毒)病毒或细菌等。生物技术目前没有统一的界定,比较广义的生物技术药物的一般概念是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在生物体内存在的天然活性物质。 2 生物技术制药现状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基因为源头,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工程为主导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相互交叉、渗透的高新技术。比尔·盖茨预言:下一个首富可能是从事生物技术的投资者。生物技术制药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生化药物,主要是运用生物化学方法从生物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维生素、酶、核酸、激素等;另一类是生物医药,主要是以微生物、生物组织、人或动物的血液等原料采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化学工艺制得的生物活性制剂、血液制品、抗血清、抗毒素等。

海洋生物制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现状及展望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在制药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洋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海洋生物药物的研究,是今后生物技术药物的发展方向。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海洋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新世纪海洋生物制药的前景。 关键词:海洋生物药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研究展望 海洋生物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和科学技术手段的限制,以往人们对海洋生物的研究和开发受到严重的限制。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研究和开发海洋生物搭建的平台,提供了锐利的武器。海洋生物技术是将现代生物技术的各种技术手段,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技术、酶工程技术、生化分离技术等应用于海洋生物领域形成的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分支[1]。 海洋药物研究经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发展,已经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积累和丰富的研究资料,特别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海洋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发展方向。现代的化学研究方法与多种生物技术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已成为当今海洋药物研究发展的主流,并且是今后数十年海洋药物研究的主要趋势。随着海洋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海洋生物中发现活性天然产物,并将其开发成新型药物得到了研究人员的普遍重视[2]。 (一)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1、海洋生物药物 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一直以来作为药物主要来源的陆地生物正面临着被开发殆尽的危险。向海洋进军,开发海洋药物迫在眉睫。海洋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培养体系。海洋生物处于高盐、高压、低温和无光照的环境中,相互间的生态作用多是通过物种间化学作用物质如信息素(pheromones)、种间激素(kairomones)、拒食剂(feeding deterrents)等来实现,远比陆生生物复杂和广泛,这导致海洋生物,特别是深海生物体内含有与陆地生物无法比拟的化学结构奇特、新颖并具有高活性、高药效的先导化合物,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大量模式结构和药物前体[3]。 2、海洋天然活性成分的发现

海洋中的药物宝藏

海洋中的药物宝藏 关键词:海洋生物、药物 前言: 陆地上的生物中有很多都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疾病,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陆地上没有被发现的药物也越来越少了。但是,有很多的疾病,诸如艾滋病、癌症和很多的心脑血管疾病等很多的疑难杂症还是无法完全治愈。据最新统计,海洋中的生物种类约为122500种,这么种类的生物中有很多都可以作为药物的,所以就有很多的科学家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在对海洋的探索中,他们也确实发现了很多的新型药物。 正文: 一:对海洋生物探索 (1)、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左右,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就记叙了170多种海洋生物; (2)、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刊行的《黄帝内经》中,已有用墨鱼和鲍鱼治病的记录。公元前一世记的《尔雅》中不仅记载了海洋动植物,还记载有海洋藻类; (3)、1674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胡克率先用显微镜发现了原始海洋生物; (4)、1887年,德国科学家亨森提出了浮游生物的概念,并对海洋浮游生物做了一些定量研究。 (5)、1891年,德国科学家哈克尔提出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

两个概念; (6)、1908~1913年,丹麦彼得松的工作奠定了海洋底栖生物定量研究的基础; (7)1946年,美国左贝尔的《海洋微生物学》奠定了海洋微生物,主要是海洋细菌的研究基础; (8)、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信息论、控制论和微量化学元素测定等理化新成就、新技术的应用,海洋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二:海洋中的药物举例 1:传统药物 (1)石决明:名贵的中药材,就是鲍鱼的外壳。具有疗肝、肺风热、清除内胀的功效。此外,鲍鱼肉不仅鲜美,还可以 补肝肾、益经明目、开胃营养。 (2)珍珠。海水珍珠具有美容和药用价值,有镇静安神、清肝明目、解毒生津的功效。 (3)海带。它是海藻的一种,我国海带资源丰富,种养殖技术先进,年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的海洋科学家们经过多年 研究成功地从海带中提取出褐藻、多糖硫酸酯,并制成海 洋西药,主要用来治疗肾病综合症和中早期慢性肾衰节疾 病,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还率先展开了海带基因工程方面 的研究工作,目前地把乙肝疫苗基因导入海带,使口服海 带,可以达到免疫乙肝的目的。

海洋生物知识大全资料

海洋生物 422.何谓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包括哪些类群?浮游植物的个体大小? 浮游植物是一类自养性的浮游生物, 具有叶绿素或其它色素, 能吸收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而自己制造有机物。 浮游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海洋浮游植物主要包括:原核细胞型生物的细菌和蓝藻, 真核生物的单细胞藻类, 如硅藻、甲藻、绿藻和金藻等. 按浮游植物的个体大小, 可分为以下3类: 超微型(或微微型) 浮游植物:个体小于2微米。 微型浮游植物:个体大小介于2-20微米之间。 小型浮游植物(或网采浮游植物):个体大小介于20-200微米之间。 423.藻类植物的分类依据? 藻类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光合色素和辅助色素的种类和贮存养分的种类,其次是细胞壁的成分、鞭毛着生的位置、鞭毛类型、生殖方式和生活史等。424.海洋生物的分类单位? 8世纪,林奈提出了我们现在采用的分类法,此法反映了一个物种在这一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林奈分类法共包括7个基本分类等级(分类阶元):由大到小的分类学单位依次是界(kindom)、门(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这7个等级之间还可再分为更细的等级,如亚纲、总目、亚目等。 界是生物分类的最高级单位。生物的界级分类经历了一个从两界系统到多界系统的过程,现在广泛采用的是Whittaker 所提出的五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在该系统中,藻类植物属原生生物界。425.藻类植物的学名? 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 植物的学名采用双名法, 即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 前一个词是它的属名, 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 后一个词是它的种名, 全部小写。 种的学名后面常附命名人姓氏。 426. 藻类植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 迄今为止, 世界各国藻类学家对藻类的分类地位没有统一的认识, 我国藻类学家认同把藻类分为12个门, 其中主要门类有: (1)绿藻门:藻体呈绿色, 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b, 贮藏的光合作用产物为淀粉, 具有纤维素的细胞壁, 鞭毛多为2或4条顶生、等长、尾鞭型. (2)轮藻门:藻体呈绿色. 轮藻在细胞构造、光合作用色素和贮存养分上与绿藻门和有胚植物大致相同, 但由于其具有以下特点, 被认为其与高等植物的关系更为接近. ①轮藻有节和节间, 节上长轮生的分支; ②雌雄生殖器官复杂、构造特殊;③合子萌发经过原丝体时期. (3)红藻门:藻体呈红色至紫红色, 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d, 另外还含有藻胆素(包括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 , 由于其比例不同, 使不同红藻表现出从红到紫的各种颜色。红藻贮藏的光合作用产物为红藻淀粉。生殖结构复杂并特殊, 雌性生殖结构称为果胞, 真红藻类的果胞往往与其它细胞一起形成较为复杂的果胞枝, 整个生活史中无具鞭毛的游动性生殖细胞出现。 (4)褐藻门:藻体呈褐色或褐绿色, 含叶绿素a和叶绿素c, 因含有水溶性的

“国际生物医药前沿进展” ——“药给你未来”系列讲座总结

“国际生物医药前沿进展”——“药给你未来”系列讲座总结 武汉大学药学院 随着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科技节的即将落幕,武汉大学药学院研究生的学术科技盛宴也将在12月10日以法国洛林大学药学院Caroline GAUCHER博士的“Nitric oxide and protein activity modulation”讲座完满结束。不同以往仅仅是作为参与者的情况,本届学术科技节药学院研究生会在学校“自强、弘毅、求是、拓新”校训的指引下,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了“国际生物医药前沿进展-药给你未来”主题系列讲座活动,邀请了国内外知名院士、教授以讲座的形式带领研究生同学进入科研的世界,了解药学发展,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 一、认真组织,加强宣传,确保师生全覆盖 为了能让更多的不仅是药学院的学生参与到我们的系列讲座,我们在每个讲座的前后都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讲座前,我们会制作精美的海报并张贴在全校特别是文理学部和医学部的各大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前,新图书馆、教五、教三、医学部学术报告厅等地都可以看到我们显眼的海报。此外,我们还通过QQ、微信、学院网站公布等多种方式发布讲座信息,让更多的同学可以看到我们的讲座信息并参与进来,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讲座后,我们也会将讲座报道上传于研工部、自强网、未来网、校研究生会网、实验室研究生会网、微博等媒体平台,总结本次讲座的同时也为下一次的讲座展开宣传工作。事实证明,我们的工作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不管是在文理学部图书馆还是在医学部报告厅举办的讲座,都是人满为患,达到了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与学术大师交流的机会。 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 本次系列讲座共邀请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Melanie Cobb、“百人计划”入选者、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张新刚教授、Alexander Crawford,卢森堡中心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Theracule的CEO、丹麦研究中心主任Jen Nielsen、法国洛林大学药学院Pierre LEROY教授、法国洛林大学药学院Caroline GAUCHER博士。其中,张新刚研究员2009年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2013年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14年荣获Thieme化学期刊奖(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 2014),并获得2015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

海洋生物制药发展和应用前景

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和前景 学号:1020120109 班级:生物工程1011 姓名:沈晓强 【摘要】: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药物资源,即大量的活性物质,随着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成为各国互相竞争的重点。随着生物制药的快速发展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的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更具科学性,有着广阔的前景。从海洋生物制药现状、海洋生物制药的发展、海洋生物制药的前景和我国海洋生物制药的情况四方面综述了海洋生物制药的最新情况。 【关键词】:海洋生物制药;生物制药;基因工程;海洋药物 一、海洋生物制药的现状 众所周知,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是迄今所知最大的生命栖息地,海洋中有机物的品种是陆地上的两倍,因此,大多数科学家都坚持认为,海洋药物的研究将会给不断遭受疾病灾难的人类带来更多的希望。海洋是一个开放性复杂系统,在海洋特殊的生态环境里生活着20多万种动、植物和大量的微生物。这些海洋生物含有与陆地生物不同的、化学结构特异的活性物质(化合物)。特别是那些身上充满生物活性分子、利用化学方式保护自己的海洋物种,很可能蕴含丰富的药物资源,开发价值不可估量。 实际上,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海洋生物资源便成为医药界关注的新热点,海洋药物研发更是引起了各国的关注。1967年在美国召开了首次海洋药物国际学术讨论会。近年来,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和国立癌症研究所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各为5000多万美元,美国卫生研究院(NIH)的海洋药物资金每年增长幅度达11%以上,与合成药、植物药基本持平。 日本于1988年设立了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院,并投巨资建立两个药物实验室,每年用于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欧盟于1989年制定了海洋科学和技术计划,每年用于海洋药物开发研究的经费约为1亿多美元,由欧

我国海洋药物研究存在的问题

?有关专家认为,尽管中国海洋生命活性物质和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一、发现的药用海洋生物品种十分有限。大部分来自沿海或近海,与中国庞大的海洋资源总量相比很不相称,特别是微生物、浮游生物的开发偏少;一类海洋新药十分罕见,这与中国新药开发的总体水平一致,创新有待加强;仅仅在剂型上的改进已远远不能满足今后的自身发展与国际竞争需要。 ?二、要注意我国海洋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已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强化“海洋知识产权意识”尤为必要。这一意识有两方面的涵义:1、由于全球气候的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 许多海洋生物在人类还未来得及跟它们见面、起名或编号之前就悄悄地灭绝了。人类目前能做的就是加紧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对海洋生物进行较广泛的生物学和化学研究, 尽快获取其对人类有某些意义如药用价值的内在信息, 并使其早日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服务。 ?2、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海洋天然产物研究方面极为活跃例如, 能基本反映天然产物研究动态的国际学术刊物《Journal of nature products》近年刊登的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论文成倍地增加。而且有的抢先对我国海域内海洋生物中的宝贵物质提出专利申请而受到国外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是海洋大国, 国家在这方面已经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从总体上讲, 我国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仍显落后, 以上情况的出现无疑对人口最多、药品食品需求量最大的中国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是海洋生物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严重滞后。创新是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成果还没有得到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由于缺乏有关保护意识,一些学者急于在国外发表有关科研学术论文,导致关键性技术泄露,使我国的海洋生物医药生产处于被动地位,丧失主导权。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国内大部分生物医药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据统计,我国药品(化学药品) 生产97 %以上是仿制品.足见我国创制一类新药的能力太弱. 仿制保护期内的专利药品不能出口,只能内销.加入WTO 后,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其国家专利,而目前大量仿制的药物可能会引发大量的诉讼. 国外大型制药企业早已虎视眈眈,瞄准国内最大的企业下手,如果败诉,则损失惨重. 有的药业投资仿制外国新药,产品还没上市就被列为起诉的“黑名单”,一些产品可能会遇到产权纠纷的问题.??三、开展海洋药物或活性天然产物来源研究,改变海洋药物开发利用过度对天然资源的依赖, 以保证海洋药物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一旦海洋开发利用对象由于过度采集导致资源枯褐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为此, 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研究: ?①海洋农牧化研究。对于只能从海洋生物资源中提取的海洋药物, 若该海洋生物不能大规模批量重复采集, 则要研究其规模养殖的技术, 尽快使其农牧化, 从而保证原料的来源。②“替代来源”的研究。新分布研究有些海洋活性物质可能在近缘生物中也有分布, 且含量较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望拓宽海洋药物的来源。新生物技术途径研究有些海洋药物如蛋白质、多肤可以考虑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解决其来源问题。结构较为复杂的其他类型海洋活性物质的来源也可采用其他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和细胞工程来解决。少数生物学研究较为深人的海洋生物还可通过转基因技术扩大其生物材料来源、提高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量。③可合成性研究。结构简单的普鲁卡因原来是从结构复杂的古柯碱优化而来的。许多海洋药物结构较为复杂, 若天然资源和生物技术无法保证其可持续性, 则可考虑在保证和提高生物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近年来微生物药物的研发进展

主要内容
? ? ? ? ? 重要微生物药物品种的研制 重大生产工艺的改进 环境保护研究的新成果 新的微生物药物的发现 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近年来 微生物药物的研发进展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朱宝泉 研究员 2013.10.20.南京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
?
是发酵来源多组分多肽类抗生素——多黏菌素E (Colistin)的衍生物(文献中经常把其描述为多黏菌素 E),临床上用于敏感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急性和慢性感 染的治疗,已被美国和欧洲药典收录。
重要微生物药物品种的研制
? 因其毒性较硫酸多黏菌素E降低了50倍以上,所以可以 注射给药;而多黏菌素E只能口服和局部给药。 ? 我国是世界上硫酸多黏菌素E的最大生产国,但作为人用 药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一直没有上市。 ?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已经是当前国际上治疗多重耐药G-感 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研究意义
完成情况
? 在国内率先完成了多黏菌素E甲磺钠原 料及其制剂的产业化研究 ? 2013年7月在国内首家取得临床研究批 件 ? 产品质量与美国上市的注射用多黏菌素 E甲磺酸钠质量相当
基于多粘菌素E甲磺酸钠已成为治疗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 “救命药”,而国内既没有进口制剂也没有国产的该类药物,因此 本项目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1

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多肽P-1A的研发
? 建立了酵母双杂交系统并克隆表达了多种β-内酰胺酶 基因用于筛选其抑制剂 –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获得了一个β-内酰胺酶抑 制多肽P-1,体外试验表明其对多种β-内酰胺酶具有 抑制作用。获得中国发明专利。 – 进一步通过氨基酸替换获得了抑制活性更强的多 肽,且体内试验表明P1-A对临床耐药的肺炎克雷伯 氏菌有抑制作用
? 体外β-内酰胺酶抑制多肽具有抑制β-内酰胺酶 降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 ? 体内β-内酰胺酶抑制多肽能够改善临床耐药菌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受度,经过氨基酸替 换这一活性更强
Relative Suvival Rate (%)
2.5 2.0
150
Amp Amp+SHV Amp+SHV+P1
100
Control P1-A P1
OD235
1.5 1.0 0.5 0.0 0 100 200 300 400
50
0
-5
10
Time (s)
Dilution Factor
多黏菌素E2甲磺酸钠
? 多黏菌素E中的不同组分在抗菌活性、急性 毒性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上均有较明显的差 异,其中多黏菌素E2不但抗菌活性强而且毒 性低。 ? 按照化药1.4类进行开发 ? 2014年启动全面的临床前研究,2016年申 报临床。
雷帕霉素产生菌---游动放线菌 Actinoplanes sp. N902-109基因序 列测定及分析
10
-6
10
研究意义
z 雷帕霉素(rapamycin)商品名:西罗莫司、 Sirolimus是一种临床上应用的重要的大环内酯 类免疫抑制剂,临床上首选用于器官移植的抗 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它的免疫 抑制活性高,肾毒性低且无神经毒性。雷帕霉 素还具有抗真菌,抗肿瘤,营养神经和抗衰老 的功能。可作为莫司类合成的重要前体,为药 物研究热点; z 雷帕霉素于1999年10月通过FDA批准在美国 首次上市。至2007年,国际市场上雷帕霉素制 剂销售额已达15亿美元左右 ?雷帕霉素最初由Ayerst研究室从太平洋Easter岛的土壤样品中分离 的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ATCC29253)发酵分离 得到。 ?游动放线菌sp.N902-109也是一种雷帕霉素产生菌。在同等发酵条 件下,游动放线菌合成雷帕霉素的能力为405mg/L,约为野生型吸 水链霉菌ATCC 29253的产量(40mg/L)的十倍左右。 研究意义:吸水链霉菌来源的雷帕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已经阐明。我们的前 期工作发现游动放线菌的雷帕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与吸水链霉菌的有较大差 别,Actinoplanes sp. N902-109全基因组测序,为解析雷帕霉素合成簇及其 调控机理为雷帕霉素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同时能够对游动放线菌N902-109 内含的其他种类次生代谢产物进行挖掘。
全基因组信息
菌株 Actinoplanes sp. N902-109
结构 基因组大小/bp GC 含量 CDS(编码序列) 数 平均CDS长度/bp 编码密度 rRNA 数 tRNA 数 内含质粒
环状 9228054 71.3% 8349 1001 90.6% 12 59 0
12
1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