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优质学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优质学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优质学案: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第30讲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述

(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3)结构:由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

(4)功能: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各成分的作用及地位

(2)相互关系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

特别提醒

走出对生态系统成分认识的4个误区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

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③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2)食物网

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原因: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2)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但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营异养生活,但未必都是动物(√)

(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5)理论上分析,只有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基础成分(√)

2.有关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判断

(1)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3)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食物网可使每种生物都限定在同一营养级上(×)

(4)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间只能有一种种间关系(×)

(6)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是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据图分析:

(1)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鹰与鼬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2)此食物网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什么?

提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3)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哪种影响大一些?

提示后者影响大些。

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①“自养型生物”=“生产者”,包括光能自养生物(如绿色植物和蓝藻等)和化能自养生物(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

②“捕食异养或寄生异养型生物”=“消费者”,其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而是以捕食或寄生方式获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③“腐生异养型生物”=“分解者”,其是能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的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等)。

(2)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则A、B 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

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1)根据图1构建食物链

①信息: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往往越多;营养级较低者,先出现波峰。

②食物链:丁→乙→丙→甲。

(2)根据图2构建食物网

①信息:能量逐级递减;若两种生物能量差距过小(不在10%~20%内),则很可能位于同一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

(3)根据重金属、农药的含量构建食物网

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网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表所示。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甲乙丙丁戊

重金属含量

0.003 7 0.003 6 0.035 0.036 0.34

(μg/kg鲜重)

①信息:重金属(农药、一些难于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含量越高,甲、乙中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营养级,同理,丙、丁处于同一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

命题点一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判定及相互关系的分析

1.(2018·邢台二中高三模拟)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答案』 C

『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A错误;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B错误;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C正确;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

虫子时为消费者,D错误。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成分(丁为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光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和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答案』 C

『解析』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光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生态系统,A项正确;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项正确;碳元素在乙和丙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项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项正确。

命题点二食物链(网)的有关图文分析

3.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共有3条食物链

B.生物体内DDT浓度可沿食物链不断增加

C.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

D.当麻雀数量减少时,蛇捕食青蛙的量增加,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 D

『解析』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以生产者为起点,以最高营养级结束。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昆虫→青蛙→蛇、水稻→昆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A项正确;一些有毒物质(如DDT)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富集,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进行的,所以图示箭头也可表示能量在几种生物间的流动方向,C项正确;当麻雀数量减少时,蛇捕食青蛙的数量增加,这不属于反馈调节,D项错误。

4.下图所示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答案』 A

『解析』鲈鱼与土著鱼之间是捕食关系;引入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后,土著鱼a、b 的数量都下降,短期内浮游动物总量先急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相应地浮游植物总量先锐减后急升最后趋于稳定;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A项正确。

科学思维

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方法(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概念理解 输入—?????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总量

? 传递—?????

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 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 散失—?????

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写出图中甲、乙、丙、丁、戊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初级消费者,丙.次级消费者,丁.呼吸作用,戊.分解者。

(2)据图分析食物链中甲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①通过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1)能量传递效率: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2)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20%)。

(3)研究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有关能量流动过程的判断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指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过程(×)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在生产者上的太阳能(×)

(3)流经第三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三级消费者摄入到体内的能量(×)

(4)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时,能量就从无机环境输入到了生物群落(√)

(5)除最高营养级外,某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由四个部分组成: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流向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

2.有关能量流动特点、意义的判断

(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3)能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可以出现倒置现象(×)

(4)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5)拔去田地中的杂草是人为地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据图分析:

(1)该生态系统中流入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有哪些来源?

提示一个来源是光能,另一个来源是输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生产者、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分别是多少?

提示肉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0.25+0.05+2.1+5.1=7.5×103 kJ/(m2·y);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7.5-5)+0.5+4+9=16×103kJ/(m2·y);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6-2)+3+70+23=110×103 kJ/(m2·y)。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提示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为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100%=(16-2)/110×100%≈12.7%;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能量传

递效率为肉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植食性动物固定的总能量×100%=(7.5-5)/16×100%≈15.6%。

(4)假设能量全部来自于生产者,按照图中的能量流动规律,肉食性动物要增加100 kg,则需要消耗多少千克生产者?

提示肉食性动物要增加100 kg,则需要生产者的量为100÷15.6%÷12.7%≈5 047(kg)。

1.能量流动概念模型解读

(1)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的分析

①初级消费者摄入能量(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粪便中的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的能量。

②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呼吸消耗的能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的能量(f)+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i)+未被利用的能量(j)。

(2)各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

①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的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②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③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一部分被同化。

④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

(1)单向流动的原因

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的原因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

3.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及特点

命题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1.(2015·海南,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答案』 D

『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项正确;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动物和植物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所以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储存的能量,B项正确;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固定使能量流入生态系统,经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逐渐散失,不能重复利用,所以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C项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去向有自身的呼吸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的部分,D项错误。

2.(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考)如图所示为某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 为相应营养级同化的能量,e、f、g、h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单位略)。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摘要运用学案教学,学生课前就知道了自己的学习任务,目标明确,认真预习,并能与同伴积极讨论,探究。学案课堂,课前师生就有了准备,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舞台,真正成为了教师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评价学生,引导学生的场所。以下是笔者在参阅大量资料并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等的前提下,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要培养的能力及情感,设计成有效问题的形式进行导学,所有内容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关键词:能量流动 1.设计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高效”的“学案课堂”和“环型座位法”,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促使学生在更高水平上“改变学习方式”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2.教材分析 该课时介绍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三部分内容。教材首先概括性地指出了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概念,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接着以图解的形式展示了能量流动的过程,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最后简要说明了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效率,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本小节内容的重点是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也是难点,学习时应注意联系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研究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以巩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于人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概述能量流动的意义;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3.2 能力目标 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通过分析能量的来源和去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迁移能力;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体验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的方法;探究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探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参加一些生物知识的讨论,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教学重点和难点 4.1 重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4.2 难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5.教学流程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导学案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重点)。 3、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学习重点】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能量流动的过程 二、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光合作用、食物链、食物网等知识是学习本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学好本部分内容也为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等知识做好了知识铺垫。 (一)温故知新 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什么?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是什么? 4、你学过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有哪些?具体的能量转化过程是怎样的? (二)导学过程 1.能量流动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研究能量流动的方法: 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________水平上。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沿________________进行流动。 4.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__________。 5.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 完成课本P91问题探讨,尝试回答讨论题,并思考选择此种生存策略的理由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阅读课本P94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及图5-6,针对以下问题和自己的收获,做小结:

高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案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课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生态系统功能中的重点内容。本节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结合第三章新陈代谢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②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③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及知识迁移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科学服务于社会的观点。 (三)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重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难点: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形成的原因。 确定依据:能量是一切生态系统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重点知识是:能量流动的起点、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途径和特点。这部分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第三章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代谢等)有一定的联系,它又直接关系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 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而且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比较复杂,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能量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成为认知上的难点。组织分析必须有很好的切入点,采用设计合理的问题或提示分析的角度和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启发探究法:本节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教材一看就明白,真正理解和应用却困难。所以根据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能力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探索式教学,向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把老师在堂上讲、学生在堂下听的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2.直观教学法: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增加教学容量和直观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教学程序 (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对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用以探究式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展开教学。 本节的引入采用一段视频录像,展示非洲草原生态系统的概貌,请学生找出并书写出其中典型的食物链。通过复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引入生态系统的“能量”问题。意在利用丰富的、动态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感性认识。接下来用“问题探讨”展开能量流动的过程的学习,总结出能量流动的来源和去

高中生物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学习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3、理解什么是能量金字塔 【学习重点】: 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 能量流动的过程 【晨背关键语句】: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形式的变化由光能生物体有 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 2.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能量金字塔的形状永远是正金字塔形,数量金字塔有导致的情况 5.研究能量金字塔的意义 ① 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② 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93-P96,完成导学案【自学指导】部分,注意在课本上勾画重要知 识点。 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传递、____和散失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1. 来源: 太阳能 能量输入 过程: 2.能量去向(以能量在第一营养级的变化为例): (1)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________的形式散失。 (2)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 (3)随着残枝败叶等被________分解而释放出来。 (4)被初级消费者摄食,流入________营养级。 3.传递过程图解(填图) 请说出大方框、大粗箭头、 箭头由粗到细、方块面积越来越小代表的含义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________的 原因:在生态系统中, 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不可_______,也不能________。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________ (1)原因: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到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________,一般来说,输入到某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________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完整版)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测试卷三_Hooker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测试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 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间期只包括G1期和G2期 B.出现纺锤体的时期是S期 C.G1期和G2期均能合成蛋白质 D.M期发生DNA复制 3.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A.798、2和2 B.798、12和10 C.799、1和1 D.799、11和9 4.关于动物内蛋白质合成与去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能量 B、合成的蛋白质都运到细胞外 C、合成的蛋白质都不能进入细胞核内 D、合成的蛋白质都用于细胞膜蛋白的更新5.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质量变化 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a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移入b浓度溶 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6.β-半乳糖苷酶能催化乳糖生成半乳糖和葡萄糖,但不能催 化麦芽糖分解为葡萄糖。这表明,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作用 具有 A.高效性 B.专一性 C.稳定性 D.多样性 7.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 B、癌症病人染色体上无抑癌基因 C、经常食用烟熏制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 D、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8.下列与生物体内核酸分子功能多样性无关的是: A.核苷酸的组成种类 B、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C.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核苷酸的数量多少 9.关于叶绿体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色素与ATP的合成有关 B、叶绿体色素参与ATP的分解 C、叶绿体色素与O2和[H]的形成有关 D、叶绿体色素能吸收和传递光能10.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 A、大量吸收绿光 B、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C、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 D、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1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了解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回答: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复习:如果我们写一个一般的食物链,就是:草→兔→狐狸,这么 写的意思是什么? 学生:是后一营养级以前一营养级为食的现象,后一营养级从前一 营养级获得了物质和能量,物质和能量就从前一营养级流动到后一营养级。我 们现在就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提问:那么,能量是怎样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流动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能量流动的过程”一段,并思 考这些问题。 (在同学们阅读后,分别请几位同学总结这几个问题。) 讲述:生态系统流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即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 是太阳。但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须是输入到 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才能开始在生态系统中流动。怎样输入?依赖于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 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它沿着食物链流动。

提问: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或者说,生产者固定的 太阳能流向什么方向?请阅读书本P94页,能量流动的过程。 讲述: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 消耗了,即被呼吸作用分解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摄食同 化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初级消费者利用的枯枝落叶和初级消费者摄食未消化 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简单他说,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 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摄入量—粪尿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提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有什么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 教材“能量流动的特点”一段,阅读完后,可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待同学们阅读完后)现在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能量流动的特点。 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为什么是这样呢?请继续回答。讲述:对于单向流动来讲,是说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 流动,可以理解为肉食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植食动物不能以肉食动物为食。 植物与植食动物的关系也是如此。 对于逐级递减来讲,也是教材的第二个问题,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流向下一营养级,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 一营养级利用。这就决定了能量越流越少。 在赛达伯格湖,第二营养级只获得第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13.5%,第三营养级只获得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的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 递效率只有10%~20%,那么,其余 80%~90%的能量哪里去了?请一位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讲述:对,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释放,还有一大部分未被利用。 未被利用的,可以理解为后一营养级不能利用的(如荒地中的草根)和后一营 养级能利用而未利用的(如羊不可能将草地的草吃净。这些未利用的能量除少 量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外,它们或者进入别的生态系统,如被河水冲向海洋,或 者沉积在湖底成为有机质沉积物,或者仍然是前一营养级的生存个体,保持了 前一营养级的生产能力。 提问:所以说能量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我们就能绘出一个能量 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是什么含义?如以生物个体数量表示有无例外?(请一位 同学回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学案

学案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纲要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 ※课前预习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传递、________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1.起点:生产者____________开始。 2.总量:生产者________________。 3.流动渠道:________和________。 4.特点:(1)单向流动:能量只能沿着食物链由________流向高营养级。 (2)逐级递减 ①每个营养级生物都因________而散失部分热能。 ②每个营养级生物总有一部分不能被____________利用。 ③传递效率为______(形象地用____________)。 三、能量流动研究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______________,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利用,实现能量的________。 2.帮助人们合理地________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活动 探究点一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 分析能量流动过程图,完成下列填空:

由上图可知: (1)能量转化:________→有机物中的化学能→________(最终散失)。 (2)流动形式:________中的化学能。 (3)散失途径:呼吸作用,包括____________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________的呼吸作用。 (4)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思维拓展 1.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消费者粪便中含有的能量不能计入排遗生物所同化的能量,它实际与上一个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那一部分能量。 例如蜣螂利用大象的粪便获得能量,就不能说屎壳郎获得了大象的能量,而是获得了植物的能量。 2.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 (1)能量的来源 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其余各营养级的能量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2)能量的去路 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 ②流向下一营养级。 ③遗体、残骸、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 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遗体、残骸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探究示例1如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利用而进行的 B.图中甲为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即第二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 C.该图不够完善,缺少甲中因呼吸以热能散失的能量 D.乙比甲的能量少的原因是甲的遗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而未传递下去 探究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1.分析能量流动模型,完成下列填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三章综合试卷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三章综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A.吸收氧气,进行有氧呼吸B.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核仁被破坏,会影响到胰岛素的合成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一切性状 C.所有分子均可通过核膜上的核孔 D.细胞核内所需的能量在细胞核内产生 3.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飞翔的鸟类比不飞翔鸟类胸肌细胞中线粒体多 B.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比较发达 C.浆细胞比B淋巴细胞中的内质网发达 D. 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只有释放出来才能发挥催化作用 4.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含有核酸的是() A、线粒体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叶绿体 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B.动植物细胞都有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 C.所有酶、抗体、激素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D.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膜的形成有关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口腔上皮细胞单位面积的核孔数目比胰岛细胞的要多 B.蓝藻细胞中无线粒体,呼吸作用的方式为无氧呼吸 C.线粒体内的基粒增大了线粒体的膜面积 D. 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成分和结构的相似性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分章试题(共6套)_Hooker

必修一第一章《走进细胞》单元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的细胞,不可能的原因足 A、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B、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C、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D、未换目镜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与此相对应的 ①目镜越短②物镜越短③目镜越长④物镜越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禽流感病毒主要寄生在禽类体内,对人是没有危险的 B、禽流感病毒虽然能引起禽类传染病,但是它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C、禽流感病毒必须在有活细胞的培养基中培养 D、禽流感病毒之所以具有高致病性,是因为它同时含有DNA和RNA 4、2007年5月29日开始,江苏无锡市城区居民家中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气味,无法正常饮用,据调查是由于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等因素导致蓝藻爆发。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B、蓝藻体内产生A 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 C、蓝藻球、颤藻、褐藻和衣藻等均属于蓝藻 D、蓝藻细胞内能进行转录和翻译过程 5、“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 A、揭示了形形色色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 C、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 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 6、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20200422124138)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在教材中属于人教07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 一。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 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 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 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本节的教 学重点确定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由于“能 量”的概念比较抽象,而生活中形成模糊混乱的前概念对本 节内容的影响,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成为难点,尤其是 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过程难以整理清楚。 3.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认知特点鲜明,他们喜欢发现式学习,讨论式 学习,批判式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

了一定的发展,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基础,学 生基本了解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 2.教学策略 基于学情分析和创建活跃课堂思维的基本理念,确定了 以情境问题驱动的自主、合作式建构能量流动模型的教学策 略。按照“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过程,力求把“讲堂”变为“学堂”,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景中,充分发挥 其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去感知、体验、思考;教师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引导者。 三、教学过程 .引入 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 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事物。你随身尚存的食物只 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 你认为以下哪种方法能让你存活更长时间: .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 最后吃鸡。 学生回答,不论哪种答案,都要陈述理由,锻炼了分析 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学生带着问题完成 课程学习,最后再陈述答案及依据,学习的魅力便在这一猜 测一匡正的过程中。

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能量输入的源头及传递过程。 2.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说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来源与去向,分析能量流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在实践中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时,在使其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的同时还要保护自然环境,防止能量流动受阻。 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大家做一个快乐竞猜游戏:假设你像鲁滨逊那样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随身尚存的只有少量的玉米和一只母鸡,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 生存策略1:先吃鸡,然后吃玉米. 生存策略2:先吃玉米,用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每组学生各选一名代表,做出选择.(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2) 教师: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我们共同来看看鲁滨逊的选择是——先吃鸡,后吃玉米.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要用到我们这节课所学内容——能量流动 设计意图:游戏引入,缓解了刚才提问时的紧张情绪.从同学们熟知的鲁滨逊漂流记入手,

引起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引出课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过渡:那么什么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呢?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能量输入的源头及传递过程 2.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能量关系,能说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来源与去向,分析能量流动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人类在实践中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时,在使其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的同时还要保护自然环境,防止能量流动受阻。 四.新课教学 探究活动一能量流动的途径 自主学习:教师展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阅读教材63页内容思考: 1.写出图中的食物链______。 2.营养级的定义: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做____。图中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是___,第二营养级级是_____,第三营养级______。总结能量流动的途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自学,明确营养级的概念,为学习能量流动的方向打下基础,通过识图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1.观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请你指出图中的箭头代表什么? 2写出食物链并指出每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 去向: 3.合作探究阅读教材64页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1)生态系统的能量从哪里来?如何进入生物界?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设计 秭归二中王敏 一、教学背景: 生物学的进展,人们概况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在宏观方面,生态学是发展非常引人注目,是当今最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之一。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对于解决目前人类所面临的许多全球性资源与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学生个人的发展来看,学习生态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系统的本质、理解生命科学,以及对系统论的思维方式的训练、生态意识的形成都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研究更是人们指导实践的重要原理。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相关内容标准为“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属于应用水平,即学生能够将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应用于新的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应当使学生把握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其特点,懂得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其次,结合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得出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由此,本节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能力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的变化,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用于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 (2)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探讨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形成合理利用资源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材分析: “能量”是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有关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知识已学习过,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原高中教材相应内容基本相同,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和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此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呈现方式上与原教材相比略有变化。教材首先通过“孤岛生存”的例子问题探讨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再概括性地指出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是如何传递和流动的,就成为本题的切入点,引出本节要解决的三个主题内容。关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以“光合作用”知识为基础,清楚地讲述了生态系统中所有“能量”的来源,图解类推法的应用一目了然,既避免文字上的重复,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概要说明意义,通过实例分析,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习题及答案

1.新宰的畜、禽,如果立即把肉做熟了吃,肉老而口味不好。过一段时间再煮,肉反而鲜嫩。这与肌细胞中 (填细胞器)的作用有关。请解释原因 2.判断 ●中心体广泛分布于动物及低等植物细胞内,在有丝分裂前期中心 体倍增并移至细胞两极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原因是具有共同的物质 组成和相似的空间结构 ●线粒体和细胞核内的DNA 都具有转录功能,都是遗传物质 ●线粒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控制线粒体中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只位于细胞核中 3.科学家在知道了膜的化学成分后,为了探究膜成分的功能又利用小肠上皮细胞进行了研究。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生物膜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肠上皮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生 理功能,且具有高度的极性,从细胞膜的 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图示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 4.如图是细胞间的三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表面的②________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 B 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________,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③表示____________,请举例________________。 (3)图 C 表示相邻两植物细胞之间形成________,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图中④表示________。

5.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5.2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过程 生态系统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 二、基础知识体系梳理 1、能量流动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过程。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起点:从__________________开始。 (2)途径:沿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流动。 (3)转化: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能。 (4)散失的形式: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的,而且在流动过程中是__________的。(2)能量传递效率:大约只有__________的能量能够流到下一个营养级。(3)能量金字塔: 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__________由低到高绘成的金字塔图形。 三、合作、交流与探究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1、请参考课本P94页图5-6绘出上图中绿色植物的能量流动过程的示意图 (注:同化量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时储存的能量。) 2、用类似的方法绘出羊的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总结: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去路: 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通过________作用释放后,以____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自身的______、____和______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被________摄入;一部分则被________分解利用。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5-8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用表格的形式,将图中的数据进行整理(例如:“流入”和“流出”每一营养级的能量)。计算“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占“流入”该营养级能量的百分比。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流到下一个营养级?通过分析,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并进行解释, 【思维拓展】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为什么? 四、小试身手 1、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那里获得的能量数值相等,则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 A、绿色植物→蝗虫→蜘蛛→蜥蜴→蛇→猫头鹰 B、绿色植物→鼠→猫头鹰 C、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2、某人捕得一条重2kg的杂食海鱼,若此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则该鱼至少需要海洋植物多少kg?

(完整版)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试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第Ⅰ卷(本卷共50个小题)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共50分)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重庆卷)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 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安徽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7、(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8、(广东卷)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9、(大纲卷)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10、(课标Ⅰ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1、(北京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 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12、(上海卷)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见下图。 (3)分析: ◆输入途径:主要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 ◆能量散失的形式:热能(呼吸作用产生) 2、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 (1)能量来源 ①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 ②各营养级消费者的能量一般来自上一个营养级。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2)能量去路 ①每个营养级生物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另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每个营养级生物有一部分能量流到后一个营养级(注意:最高营养级无此途径)。 ③每个营养级生物的遗体、粪便、残枝败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 ④未被利用的能量(储存在煤炭、石油或化石中的能量,最终去路是上述三个途径)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图解 前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后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3、能量流动特点: ★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 ★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单向流动原因: ①在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 ②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逐级递减原因: ①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细胞呼吸消耗相当大的一部分能量,供自身利用和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每个营养级中的能量都要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 ③每个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能量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提醒】上一个营养级未散失的能量是否能全部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为什么? ◆捕食不彻底:当动物体在捕食猎物时,由于相互之间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捕食者能够捕食到 猎物,但不可能将其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捕食。 ◆摄食不彻底:当动物捕食成功后,在取食对方时,也不可能将对方的所有有机物全部吃下。 ◆消化不彻底:当动物将食物摄取到消化道中之后,也不可能将其中的全部营养都能吸收。 【特别提示】 (1)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如某食物链中,生物A到生物B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若在食物网中,则A传递给下一个营养级的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4-5个。原因是: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传到第4-5营养级时,能量已经很少了,再往下传递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 4、能量金字塔 (1)概念:各个营养级单位时间内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可形成一个金字塔图形,叫做能量金字塔。 (2)意义: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目标导航 1.能量流动的概念 2.能量流动的过程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 学习时间:4月3至4日内(两小时完成) 第1课时(共2课时) 学习导读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2.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一般在水平上。 3.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4.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5.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 形式散失;(2)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 破疑解难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能量流动图解 具体分析图解:

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是维持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 (1)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而不是太阳(光能),是从绿色植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开始的。但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阳光(光能)。 (2)能量流动的渠道: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流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并非照射到生产者身上的能量。 (4)能量流动的主要形式:太阳光能一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热能,即主要是通过食物关系进行,而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点,分解者将流人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5)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流人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人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生产者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分解者的能量来自生产者和消费者。 (6)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一般有三条:①自身呼吸消耗;②流人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经典例题 例:(2006南京模拟)如图为生 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 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为能量 的流动方向,单位为kJ/m2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