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小动物

寻访小动物
寻访小动物

《寻访小动物》

一、教学背景及设计理念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寻访小动物》一课,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注重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毫无疑问,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首先的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协助,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

《寻访小动物》一课用三个活动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这个话题着重于协助孩子们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周围小动的经验和理解,发现自己平时与小动物玩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第二个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第1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思考。

基于以上这样的理解,我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展开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个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动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相关小动物的直接理解,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和推动学生展开寻访调查小动物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注重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2、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3、掌握一些探寻小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4、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不伤害小动物的意识,获得关于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丰富的直接理解。

三、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一面放大镜。

2、相关校内某棵大树附近的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的卡片。

3、选择好校内一些可供学生寻访调查的场地。

四、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1、同学们,我们研究动物的活动开始了,老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小动物的迷语,猜猜它是谁?

2、出示迷语:

身体半球形,

背上七颗星,

棉花喜爱它,

捕虫最著名。

3、说说七星瓢虫是怎样的动物?

(迷语导入,既能迅速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且迷语本身又是一种十分精妙的描述,迷语中隐含着相关动物形状,生活地点等描述,对后继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促动作用)

(二)九月里,能寻访到哪些小动物

1、七星瓢虫是一种十分可爱的小动,九月里,我们如果去寻访小动物朋友,估计你能找到哪几种小动物?

2、在校园中的那棵大树附近,老师去拜访了几位小动物朋友,猜猜老师找到了哪些小动物?

3、学生猜测,教师出示相对应的卡片,猜到的挂在树的相对应的位置上。

4、想一想,我们校园内还有哪些能够栖息和生活着小动物的地方?

5、今天,我们要到校园去拜访小动物,每组选择一个地点,估计一下:

l 你大概能观察到几种小动物?

l 我们全班同学能观察到多少小动物?

(三)寻访活动准备

1、寻访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可能会碰到野蜂,这样的情况要求我们注意什么?

2、我们对自己的活动,还有哪些要求吗?

3、出示:寻访活动中注意安全

关心和爱护小动物

保护观察调查地的环境

4、提出活动要求,出示小动物观察记录表:

发现地点

观察到的动物

名称()

观察到的小动物有()种

三年级()班()小组

5、你以前看到过的动物有哪些?想一想,观察、记录中可能还会碰到什么问题?l 一些很难靠近的动物我们该怎样观察?

l 细小的动物观察时能够用放大镜?

l 不知道名称的动物该如何记录?

(四)活动——寻访校园内的小动物

分工合作,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寻访活动

(五)交流展示寻访活动的收获

1、寻访到了哪些小动物?

2、展示观察记录并作指导。

3、寻访活动中,我在哪个方面做的最好。

(六)作业

1、寻访家的附近有哪些小动物。

2、完成寻访的记录表1份。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许春林 《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是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你所知道的动物,学生的发言是很积极的,并能简单对他们认识的动物进行描述。本课的课题中有寻访两个字,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的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包括:蜗牛、蚯蚓、蝗虫、蚂蚁等),学生听到这个活动内容兴致很高。 在寻访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调查之前,我特别给出了一些注意点,如:爱护小动物;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爱护校园的环境;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中学生寻找小动物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兴趣很浓,虽然当天下着小雨,丝毫没有降低学生寻访的那份热情。但是,当学生走出教室以后,个别的学生把老师提出的注意点统统都抛之脑后了。有的学生忘记了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对小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损坏;有的学生对校园的植物造成了伤害;有的学生只观察了,但是没有记录。这些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让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高效有序的组织好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关于科学的学习

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在分组探究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把任务分派到组内每位成员,让每位成员都有任务,这样才能集中精神,顺利完成探究活动。而在每一次出去活动之前老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1、我们比一下哪一个小组是小组一起活动;2、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要随便去其他的地方;3、观察活动完,看哪一个小组最先集合完毕。 许春林 2014-9-23

第一课.寻找小动物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 动物 第一课 寻访小动物

(教案)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二单元动物第一课寻访小动物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会议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 2、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同步训练

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 寻找小动物,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A、花坛里 B、草丛中 C、泥土里 D、水塘里 2. 下列选项中不是小动物的是() A、蜗牛 B、蚂蚁 C、蟋蟀 D、猪笼草 3. 下列选项不是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都能够长大 B、都能够繁殖 C、都需要呼吸 D、生活习性不同 4. 下列选项不是动物的不同点是() A、生活环境不同 B、外形特征不同 C、都能够运动 D、生活习性不同 5. 下列小动物中不是群居生活的是() A、蜘蛛 B、蚂蚁 C、蜜蜂 D、蝗虫 二、判断题 6. 我们在寻访时应做到安静、细致,不打扰小动物。() 7. 为了方便观察小动物,我们必须把小动物抓在手上才行。() 8. 观察小动物时,我们不能伤害它们。() 9. 小洞里可能小动物,我们可以将手伸进去寻找。() 10.寻找小动物时我们要注意安全,保护好动物的家。() 三、填空题 11. 蜗牛、蟋蟀、蜜蜂和蚯蚓都是小。 12. 动物本身可以自由运动,而却不能。 13. 我们要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14. 生活在花坛的泥土里。 四、简答题 15. 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D 3. D 4 .C 5. A

二、判断题 6. 正确 7. 错误 8. 正确 9. 错误10.正确 三、填空题 11. 动物 12. 植物 13. 爱护 14. 蚯蚓 四、简答题 15.(1)爱护小动物,不打扰、不伤害它们。 (2)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二课《蜗牛(一)》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不是蜗牛的食物有() A、蔬菜 B、杂草 C、小虫 D、瓜果皮 2. 下列做法不是饲养蜗牛的方法是() A、在饲养箱里铺上一层细沙 B、铺上一层超市的土壤 C、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 D、蜗牛是靠口来摄食的。 3. 我们熟悉的蜗牛用()来爬行。 A、壳 B、尾 C、腹足 D、触角 4. 下列动物中不是蜗牛天敌有() A、鸡 B、蝉 C、鸭 D、鸟 5.下列选项中不是现在世界各地作为食用并人工养殖的蜗牛是() A、华蜗牛 B、散大蜗牛 C、白玉蜗牛 D、玛瑙蜗牛 二、判断题 6. 蜗牛的生存能力很差,对冷、热、饥饿、干旱的忍耐性很差。() 7. 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蜗牛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8. 蜗牛口中有很多细小的牙齿,长的一对触角上有眼。() 9.蜗牛壳上有螺旋形花纹,头部有口和一对触角。() 10.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 三、填空题 11. 蜗牛利用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寻访小动物名师教案教科版

最新资料推荐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 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 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 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 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 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 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 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最新资料推荐 4.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 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 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 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 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 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 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 分组寻访。 2. 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 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 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2.1寻访小动物 湖州市泉生小学顾利荣【教材分析】 《寻访小动物》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第1课,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了解和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毫无疑问,在本课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首先的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乏必要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掌握一些探寻小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方法,知道不同的动物要用不同的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前提出问题,尝试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不伤害小动物的意识,获得关于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方面丰富的直接认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难点:让学生懂得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教学策略】 《寻访小动物》一课用三个活动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的。“曾经见过的小动物们”和“预测校园里能寻访到的小动物和栖息的环境”这两个话题着重于帮助孩子们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周围小动物的经验和认识,发现自己平时与小动物玩的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第二个活动“想想观察的方法及在观察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要求”的适当思考。 基于以上这样的认识,我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最后通过交流展示,进一步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的观察及探究能力。 【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为切入点,在课前以“找不同”游戏作为铺垫,充分打开学生的观察力,通过设谜提示课题,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经历观察活动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的探究能力,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百度搜索引擎 学生: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笔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寻找小动物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第一课寻找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过程与方法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中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物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选好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秋天来了,各种各样的植物都开始落叶或枯死,但

在植物上生活着的小动物们怎么样了?我们今天就去寻找小动物。(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想一想,根据抱个试着说一说你所知道的: 观察地点 见到的小动物 根据学生已知动物的概念,教师评价: ①、区分小动物与大动物。 ②、说明小动物也是多种多样的。 ③、引导学生分析上面列举的小动物是否属于小动物。 2、在校园寻找小动物。 ①、讲寻访要求: A、在观察小动物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爱护小动物,不伤害、惊动,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环境里快乐生活。 B、见到不知名的小动物可用画图描述等方法记录它们的体貌特征,以便过后查找它们名称时对照。 c、观察鸟类要静静地远看,不宜接近。 D。注意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直接用手接触不认识的小动物以免伤害自己。 ②、室外观察,分组进行。 ③、汇报,并整理成上表。 3、小结。

①、学生自己小结。(我知道了…) ②、教师小结:分三方面,第一主要是珍惜生命。第二是保护生物栖息地原貌。第三个人注意安全。 三、阅读教材,质疑问题 、填写《学习与评价》一、二、三题。 2、交流学习收获。 四、作业 仿课本表格形式,在村子或家里进行寻访小动物,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本课的学习将对本单元小动物的观察开启探索之门。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在观察的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感受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本课的目标。 本课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讨论秋天里有哪些小动物;第二部分是调查周围的小动物;第三部分是提出观察中要注意的事项。 二、教学背景 学生对身边的小动物还是比较熟悉的。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对一些小动物进行了观察,但这些观察大都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观察中的发现也都是零碎的,不成结构的。现在,我们要真正来观察小动物了,这个观察活动即有目的性又有指向性,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活动。这些小动物在哪里活动?我们怎样观察它们的活动?在观察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这便是本课的任务。通

过本课教学,学生将会对小动物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更好地开展本单元的学习活动。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 1、动物具有多样性, 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词汇:动物,多样性,环境,栖息地 (二)过程与方法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 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科学方法:观察寻找,记录比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 2、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核心价值观: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 己的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应充分关注动物的多样性。 教教具学具说明与提醒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是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你所知道的动物,学生的发言是很积极的,对于出示的动物图片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动物的名称,并能简单对它进行描述。本课的课题中有寻访两个字,这节课中的一个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在校园里德大树周围、草丛里、花坛里进行观察和调查,实地去寻访一些小动物,学生听到这个活动内容兴致很高。 在寻访的时候,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在调查之前,我特别给出了一些注意点,如:爱护小动物;观察的时候做好记录;爱护校园的环境;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活动中学生寻找小动物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兴趣很浓,虽然最近温度的骤降对校园动物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但一点都没有影响到学生寻访的那份热情。但是,当学生拿到放大镜进行观察的时候,个别的学生把提出的注意点统统都抛之脑后了。有的学生忘记了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有的学生对小动物的栖息地造成了损坏;有的学生对校园的植物造成了伤害;有的学生只观察了,但是没有记录。这些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让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很好的组织好学生活动,带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三年级的学生这学期才刚刚开始接触科学这门课程,关于科学的学习方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需要慢慢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的时候,需要分工合作,把任务分派到组内每位成员,让每位成员都有任务,这样集中精神,能顺利的完成任务。为了更好的认识校园中的动物,在学生发现小动物的时候,我在旁就举起相机,把它拍下来。一是可以集结全班的寻访结果,让学生能加深对动物的印象。二是对一些不知名的动物,可以再进行辨认。当然在学生寻访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动物的观察能力是值得表扬的。我学生寻访的时候,我是穿行在各个小组之间,这时候恨不得有分身啊!这是我在教授这堂课的过程中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的改进提高。

三年级科学上册 寻访小动物教案 教科版

大鼓和小鼓 课型:唱奏综合课 课题:体验音乐感受快乐——大鼓和小鼓 课时:一课时完成 教学内容: 1.歌曲《大鼓和小鼓》 2.音的强弱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二拍子的日本儿歌,旋律共有两句,歌词内容为大鼓和小鼓一强一弱的敲击,体现音乐中力度的对比,歌曲简单易学。从第一册开始,器乐学习的内容已经从打击乐器的个人敲击到相互配合,经过了循序渐进的过程。到第三册第七课,器乐学习初步进入培养学生参与小乐队配器和多层次演奏的阶段,《大鼓和小鼓》一课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学生参与多层次演奏活动的起承转合的切入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2)能力目标:结合生活中的经验,用敲击、动作等方式探索、感知、体验音的强弱。 (3)情感目标:体验快乐的音乐学习,通过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和活动,发展大脑与身体运动的协调性。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强弱对比的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 教学难点:分辨音的强弱,并用唱、拍、舞、奏等不同形式来表现音的强弱。 教法:听唱法示范法启发联想法表演法 学法:游戏律动法模仿表现法综合活动法自主活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鼓、小军鼓、动物头套、贴图、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猜谜语 圆圆一只大木桶上下肚皮都是空 娃娃见了爱打它一打就说咚咚咚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抓住儿童好奇的心理,在有效引发其对课程的兴趣的同时,清晰、直观的让学生

初步认识乐器—鼓。 2.玩乐器 (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鼓朋友,他们来和大家一块玩呢 一个叫大鼓。 ×× × 嗨你好! 一个叫小鼓,也叫小军鼓。 ×× × × × 你好小朋友 (2)通过敲击、观察正确分辨大小鼓在声响、形状、敲击方式上的区别。 师:大鼓小鼓真有礼貌,小朋友要不要也和他们问好呢?运用生动的语言邀请学生进行乐器的敲击。(3)找出合适衬词,为歌曲学唱做好准备 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为大小鼓在声响和击奏方式上分别找出合适的衬词。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选择一个最合适的词语,运用于歌曲的学唱而并非完全一致的按照书本上的来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有效的提升了他们对于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二)新课教学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唱歌曲 1.运用课件进行歌曲旋律的学唱 2.学歌曲,听音乐 3.“大家一起唱”活动 4.为学生创设情境 5.歌曲的教唱 6.参与学生的演唱 音的强弱 1.音乐游戏“我的大鼓和小鼓” 2.通过律动发现音乐中的强弱规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B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5题;共20分) 1. (7分)________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金鱼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身上长着________,________是保护鱼体的,保持鱼体表________。 2. (3分)蚂蚁是我们常见的小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3. (1分)蜗牛的________是生命体新陈代谢的一种表现形式。 4. (1分)我们用________观察蚂蚁。 5. (8分)请你仔细阅读下面关于鸭嘴兽的一些资料,回答问题。 鸭嘴兽是最原始而奇特的哺乳动物。成年鸭嘴兽的嘴很像鸭嘴,故名鸭嘴兽。它是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兽类。 鸭嘴兽能像爬行动物或鸟类般产卵,卵孵出后,又能像哺乳动物般喂奶水给幼仔,这违背科学家们已有的对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划分。经过多番争议和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得出结论:这种奇异的生物属于“卵生哺乳动物”。这种动物代表着从爬行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一个环节。 人类为了得到鸭嘴兽珍贵的皮毛,多年来对其乱捕滥杀,使其种群严重衰落,曾一度濒临灭绝。由于鸭嘴兽的特殊性和数量稀少,已被列为国际保护动物。

(1)鸭嘴兽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它用乳汁哺育后代,属于________动物,但是它却以________生的方式产下后代。最后科学家认为鸭嘴兽属于________。 (2)由于人类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杀,已经使许多种动物濒临灭绝或者已经灭绝,你能说出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吗?(至少举出3例) 二、选择题 (共5题;共20分) 6. (2分)蜗牛喜欢吃() A . 动物的残体 B . 肉 C . 菜叶等绿色植物 D . 所有食物 7. (2分)下列哪种动物的牙齿最多() A . 老虎 B . 狮子 C . 蜗牛 D . 蚂蚁 8. (2分)蜗牛是利用它的()爬行的 A . 腹部 B . 触角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1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和同学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再发明,沿着不同方向,最终让同学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态度、情感等多元目标,达到培养同学科学素养的目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是《动物》单元中的内容。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小朋友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小朋友们动脑筋,相出自身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同学的兴趣、喜好动身,让他们自身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身活动,体现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同学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同学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发生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中给同学足够的思维空间,想象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根据其发现,提出问题,并确

定研究的主题。在分小组研讨研究方案后,进行集体交流、互相提问,并倾昕他们的意见。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对他人研究的方法、结论提出质疑,并乐于互相合作。这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同学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身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小朋友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学校里随处可见,小朋友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考虑。 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引导、启发小朋友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小朋友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考虑。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同学的关注热点越集中,越能体现互相合作、交流,且质疑的水平有所提高,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可行性也逐步增强,更趋完善,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透彻。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2 《寻访小动物》是三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动物》中的第一课,是观察小动物的第一课,这课是开启动物观察的第一课。这一课的教学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动物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在课堂上对

第1课寻访小动物说课稿三

第1课寻访小动物说课稿三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这一课教学以寻访为话题,鼓励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指导学生在动脑筋、想办法的基础上尝试调查和观察,获得更多的生活在附近环境中的小动物的信息。 在教材中的地位: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为刚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孩子们展开了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其中“植物”和“ 动物”单元带领学生走进科学之门,遨游在生命世界之中,通过关注一个个生命体的特点,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寻访小动物》在“植物”单元之后为学生观察小动物开启了探索之门,是建立单元核心概念的基础,在过程与方法上承上启下,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时机。因此,本课在单元学习中举足轻重。通过对生命世界的探索,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都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步入后面两个单元构成的物质世界的学习,相信他们的科学素养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这一意义来讲,《寻访小动物》一课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仅次于《我看到了什么》。学情分析:为期一个月的“植物”单元学习,使学生对科学观察的过程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的学校与动物园原址仅有一墙之隔,周边有着不错的自然环境,校园里生长着高大的银中杨、低矮的灌木以及常见的小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自然常与一些小动物打交道。他们常常能听到小鸟的鸣叫,见到过大树上的蚂蚁和蜘蛛、草丛中的蝗虫和蚯蚓、飞舞的蝴蝶和蜻蜓,还有一不留神撞个满怀的瓢虫。对这些小动物,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之情,会情不自禁地被小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对小动物有意无意的观察和从书本电视上获得的有关信息,构成了他们对小动物零散的、不成结构的认识。那么,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毫无疑问,鼓励他们去观察和研究,给他们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想象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根据其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在分小组研讨研究方案后,进行集体交流、互相提问,并倾昕他们的意见。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对他人研究的方法、结论提出质疑,并乐于互相合作。这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因此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篇二: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执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时,我与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一道在植物园仔细寻找,一名同学惊奇的发现一

个奇特的小动物,为了不打扰它,我在离它一米外给它拍了照,我们把它暂时列入不知名虫子系列,我鼓励大家帮忙找回它的真实姓名,并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有的同学回家翻阅资料,有的同学跑图书馆,有的同学到附近的书店,有的同学上网查询,有的同学甚至动员家庭所有成员参与。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将收集的资料交到我手中,有手抄的、有复印的、有打印的,也有将网上查询的图片拷贝给我的。综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我们终于找回了它的真名──马陆。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马陆约有一千多种,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为害植物,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 同学们兴奋,我也由衷高兴。为不知名的小虫找回真实姓名其实就是一种学习和探究过程,过程的探究才是最宝贵的,给人的记忆也是最深刻的。 篇三: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寻访小动物,学生非常喜欢,从孩子们好活动的心理需求,原因有: 1、能出教室,到教室外活动,学生是最喜欢的;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1 新的科学课程理念,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开放空间。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及学生情况,寻找有价值的切入点,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再创造,沿着不同方向,最终让学生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能力、学习方法、科学态度、情感等多元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寻访小动物》一课,是《动物》单元中的内容。以寻访作为话题,鼓励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去寻访、去亲近,去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重点在于尽可能地提出寻访活动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和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孩子们动脑筋,相出自己观察、调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设计《寻访小动物》一课时,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实地观察探究,在“看”的基础上,有目的寻访,有意识开展自己活动,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以学生自主为核心,以一个个连续有结构的活动为主线,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促进学生在实地寻访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有关小动物的直接认识,对“新”的寻访活动过程产生深刻的体会。 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想象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可能会碰到什么问题,根据其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在分小组研讨研究方案后,进行集体交流、互相提问,并倾昕他们的意

见。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包括进行交流,参与评议,对他人研究的方法、结论提出质疑,并乐于互相合作。这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希望是走出教室,到真实的环境地中去探究,去发现,且迫切希望他们自己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对于和小动物们的相处,孩子们是有经验的,且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孩子们在平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玩过小动物,但他们的活动是无意的,不随意性十分明显,仅仅停留在“玩”的层面上,对“怎样去观察”这样的问题,缺泛必要的思考。 活动“想想观察和调查方法”在引导、启发孩子们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也对孩子们实地观察,调查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隐含了对“观察、调查活动注意事项”的适当思考。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的关注热点越集中,越能体现互相合作、交流,且质疑的水平有所提高,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多样化,可行性也逐步增强,更趋完善,对问题的研究也更加透彻。 小学科学《寻访小动物》教学反思2 执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时,我与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一道在植物园仔细寻找,一名同学惊奇的发现一个奇特的小动物,为了不打扰它,我在离它一米外给它拍了照,我们把它暂时列入不知名虫子系列,我鼓励大家帮忙找回它的真实姓名,并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

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寻访小动物_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 物同步训练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

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一、选择题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1. 寻找小动物,最不适宜的地点是()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同步训练B卷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一课寻访小动物同步训练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在自然界中观察小动物时,我们应该() A . 把它们装进盒子里观察 B . 抓在手上观察 C . 不打扰它们的生活 D . 把它们弄到一起进行观察 2. (2分)通过观察得知,蜘蛛有()只脚 A . 6 B . 7 C . 8 D . 9 3. (2分)对不知名的小动物要怎么办() A . 不用观察 B . 记下它的形态特点或画图的方法记录 C . 观察一会儿,就可以了 D . 不去接近它们

4. (2分)下列选项不是动物的不同点是() A . 生活环境不同 B . 外形特征不同 C . 都能够运动 D . 生活习性不同 5. (2分)下列小动物中不是群居生活的是() A . 蜘蛛 B . 蚂蚁 C . 蜜蜂 D . 蝗虫 二、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6. (2分)我们在寻访时应做到安静、细致,不打扰小动物。() 7. (2分)为了方便观察小动物,我们必须把小动物抓在手上才行。() 8. (2分)观察小动物时,我们不能伤害它们。() 9. (2分)小洞里可能有小动物,我们可以将手伸进去寻找。() 10. (2分)寻找小动物时我们要注意安全,保护好动物的家。() 三、填空题 (共4题;共5分) 11. (2分)动物的生存依赖于________,不同的________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12. (1分)寻访小动物的要求是________。 13. (1分)我们要________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14. (1分)________ 生活在花坛的泥土里。

三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二单元习题

第一课寻访小动物 一精彩补白。 1.在寻访小动物时,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_______记录。 2._________,我们能想出许多观察和调查的方法。 3.我们在观察小动物时候,不应________它们,要_________它们。 4.鸟是人类的________,我们要_________它们。 5.在观察小动物时,不了解的小动物_________直接用手摸。 二、明辨是非 1.树上也生活着许多小动物。() 2.蝗虫生活在草丛里。() 3.在观察中发现不认识的小动物可以先把它画下来,再向师长请教。() 4.把馒头留给蚂蚁吃会干扰蚂蚁的生活。() 5.为了观察而被捉住的小动物,在观察后可以随意放在任何地方。() 6.在观察小动物时敢于摸别人不敢的小动物,才算勇敢。() 三、择优录取 1.下列小动物生活在花坛的泥土的是()。 A 蝴蝶 B 蚯蚓 C 蝗虫 D 七星瓢虫 2.下列小动物在晚上会发出响声的是() A 兔子 B 蟋蟀 C 麻雀 D 鸽子 四、对答如流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到什么? 2.在观察小动物时,发现一棵大树上有个洞,能不能用手伸进洞中?为什么?

一、精彩补白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依次观察蜗牛_______、________和尾部,观察头部的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饲养蜗牛时,我们需要为其制造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辨是非 1.在干燥的地方可以捉到蜗牛。() 2.蜗牛头上有一对伸缩自如的触角。() 3.蜗牛有柔软的身体和比较坚硬的外壳。() 4.蜗牛爬行时,在腹部会分泌出湿润粘稠的液体。() 5.蜗牛是靠腹足缓慢爬行的。() 三、择优录取 1.蜗牛的头上有()对伸缩自如的触角。 A 一 B 两 C 三 2.蜗牛的( )触角尖端有眼。 A 短 B 长 3.蜗牛靠()缓慢爬行。 A 腹足 B 腿 C 脚 4.蜗牛爬行时,在( )部会分泌出湿润粘稠的液体。 A 胸 B 腹 C 头 D 壳 5.蜗牛喜欢生活在( )的墙角。 A 干燥 B 潮湿 四、对答如流 1. 用小棒或铅笔轻轻触碰蜗牛的身体,蜗牛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2.饲养蜗牛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三年级科学上册 寻访小动物教案 教科版

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过程与方法: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 一、理解小动物 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 “‘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 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4.设计意图: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5.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 6.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分组寻访。 2.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3.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4.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