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1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1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_无线网络技术_lab1实验报告

《无线网络技术》仿真实验报告实验一:AODV、DSR仿真

专业班级:软件学院2012级

姓名: 张柯岩

学号: 2012141463115

指导教师: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提交报告时间:2015年 5月12 日

目录

1、实验目的……………………………………………………………………

2、实验内容………………………………………….………………………

3、实验环境………………………………………………………………….

4、实验步骤……….…………………………………………………………

5、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

6、实验遇到的问题……………………………………………………………

7、实验总结……………………………………………………………….………

实验1 AODV仿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组网方式

2.掌握AODV路由协议的工程过程

3.利用NS2仿真实现AODV路由协议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内容在于利用NS2仿真实现AODV路由协议,模拟ADOV环境。

AODV是应用最广泛的按需路由协议之一,它是DSDV算法的改进,但中间节点不需事先维护路由。AODV中节点移动可能会导致原来路由不可用,它采用逐跳路由转发分组,同时加入了组播路由协议扩展,从路由查找回复RREP。整个通信过程是对称的,路由可逆,所以AODV 协议不支持单向路由。

四、实验环境

AODV仿真采用的实验平台为Cygwin + ns-allinone-2.34,在标准的ns2中已集成了相应的模块。

五、实验步骤

1.在“home/<用户名>/”目录下新建目录存放仿真脚本AODV.tcl和AODV_topo.scn。

2.在Cygwin中进入存放脚本的目录,输入ns AODV.tcl,回车运行。

3.若要以NAM方式运行仿真动画,则在Cygwin中输入startxwin进入启动XWin。

4.然后再输入ns AODV.tcl,则可看到仿真动画。

六、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包括实验截图)

1.

s 0.021945000 _4_ MAC --- 0 AODV 55 [0 ffffffff 4 800] ------- [4:255 -1:255 30 0] [0x2 1 1 [2 0] [4 4]] (REQUEST)

由节点4以AODV的方式发送请求,在此条记录的附加信息中存有目的节点和源节点,分别为2和4。

2.

r 0.024537028 _3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4 800] ------- [4:255 -1:255 30 0] [0x2 1 1 [2 0] [4 4]] (REQUEST)

r 0.024537045 _6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4 800] ------- [4:255 -1:255 30 0] [0x2 1 1 [2 0] [4 4]] (REQUEST)

s 0.028038640 _6_ MAC --- 0 AODV 55 [0 ffffffff 6 800] ------- [6:255 -1:255 29 0] [0x2 2 1 [2 0] [4 4]] (REQUEST)

r 0.030630674 _7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6 800] ------- [6:255 -1:255 29 0] [0x2 2 1 [2 0] [4 4]] (REQUEST)

r 0.030630679 _3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6 800] ------- [6:255 -1:255 29 0] [0x2 2 1 [2 0] [4 4]] (REQUEST)

r 0.030630685 _4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6 800] ------- [6:255 -1:255 29 0] [0x2 2 1 [2 0] [4 4]] (REQUEST)

s 0.034265280 _3_ MAC --- 0 AODV 55 [0 ffffffff 3 800] ------- [3:255 -1:255 29 0] [0x2 2 1 [2 0] [4 4]] (REQUEST)

r 0.036857308 _4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3 800] ------- [3:255 -1:255 29 0] [0x2 2 1 [2 0] [4 4]] (REQUEST)

r 0.036857319 _6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3 800] ------- [3:255 -1:255 29 0] [0x2 2 1 [2 0] [4 4]] (REQUEST)

s 0.041111740 _7_ MAC --- 0 AODV 55 [0 ffffffff 7 800] ------- [7:255 -1:255 28 0] [0x2 3 1 [2 0]

[4 4]] (REQUEST)

r 0.043703770 _1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7 800] ------- [7:255 -1:255 28 0] [0x2 3 1 [2 0] [4 4]] (REQUEST)

r 0.043703775 _6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7 800] ------- [7:255 -1:255 28 0] [0x2 3 1 [2 0] [4 4]] (REQUEST)

r 0.043703788 _9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7 800] ------- [7:255 -1:255 28 0] [0x2 3 1 [2 0] [4 4]] (REQUEST)

s 0.049408978 _9_ MAC --- 0 AODV 55 [0 ffffffff 9 800] ------- [9:255 -1:255 27 0] [0x2 4 1 [2 0] [4 4]] (REQUEST)

r 0.052001009 _1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9 800] ------- [9:255 -1:255 27 0] [0x2 4 1 [2 0] [4 4]] (REQUEST)

r 0.052001025 _10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9 800] ------- [9:255 -1:255 27 0] [0x2 4 1 [2 0] [4 4]] (REQUEST)

r 0.052001026 _7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9 800] ------- [9:255 -1:255 27 0] [0x2 4 1 [2 0] [4 4]] (REQUEST)

r 0.052001027 _8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9 800] ------- [9:255 -1:255 27 0] [0x2 4 1 [2 0] [4 4]] (REQUEST)

s 0.054564680 _8_ MAC --- 0 AODV 55 [0 ffffffff 8 800] ------- [8:255 -1:255 26 0] [0x2 5 1 [2 0] [4 4]] (REQUEST)

s 0.055363225 _1_ MAC --- 0 AODV 55 [0 ffffffff 1 800] ------- [1:255 -1:255 27 0] [0x2 4 1 [2 0] [4 4]] (REQUEST)

r 0.057156701 _11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8 800] ------- [8:255 -1:255 26 0] [0x2 5 1 [2 0] [4 4]] (REQUEST)

………………………………

以上为途径节点的一系列转发,具体转发顺序不作赘述。

s 0.069561861 _12_ MAC --- 0 AODV 55 [0 ffffffff c 800] ------- [12:255 -1:255 25 0] [0x2 6 1 [2 0] [4 4]] (REQUEST)

节点12转发请求

r 0.072153890 _10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c 800] ------- [12:255 -1:255 25 0] [0x2 6 1 [2 0] [4 4]] (REQUEST)

r 0.072153891 _2_ MAC --- 0 AODV 48 [0 ffffffff c 800] ------- [12:255 -1:255 25 0] [0x2 6 1 [2 0] [4 4]] (REQUEST)

节点2收到请求,并发现自己是目标节点

s 0.073143891 _2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2]

节点2向节点12发出连接请求

r 0.075095921 _12_ MAC --- 0 ARP 28 [0 ffffffff 2 806] ------- [REQUEST 2/2 0/12]

s 0.077340921 _12_ MAC --- 0 ARP 35 [0 2 c 806] ------- [REPLY 12/12 2/2]

节点12收到节点2发出的请求并返回请求

s 0.078844951 _2_ MAC --- 0 ACK 5 [0 c 2 0]

r 0.079196982 _12_ MAC --- 0 ACK 5 [0 c 2 0]

节点2和节点12互相发送ack确认,建立连接

r 0.079836951 _2_ MAC --- 0 ARP 28 [0 2 c 806] ------- [REPLY 12/12 2/2]

s 0.081761951 _2_ MAC --- 0 AODV 51 [0 c 2 800] ------- [2:255 4:255 30 12] [0x4 1 [2 4]

10.000000] (REPLY)

节点2向节点12发送AODV返回请求

s 0.086719982 _12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c 806] ------- [REQUEST 12/12 0/10] ……

s 0.099336067 _10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a 806] ------- [REQUEST 10/10 0/9] ……

s 0.110352207 _9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9 806] ------- [REQUEST 9/9 0/7]

……

s 0.123928351 _7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7 806] ------- [REQUEST 7/7 0/6]

……

s 0.135904455 _6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6 806] ------- [REQUEST 6/6 0/4]

……

一路Trace回去不断在中间节点建立连接具体顺序为2-12-10-9-7-6-4

4.

r 0.146570590 _4_ MAC --- 0 AODV 44 [0 4 6 800] ------- [2:255 4:255 25 4] [0x4 6 [2 4] 10.000000] (REPLY)

s 0.148220590 _4_ MAC --- 0 tcp 47 [0 6 4 800] ------- [4:0 2:0 30 6] [0 0] 0 0

节点4最后收到了返回请求,然后开始向2发送tcp报文

5.

r 0.174070853 _12_ MAC --- 0 ACK 5 [0 c 2 0]

r 0.174710823 _2_ MAC --- 0 tcp 40 [0 2 c 800] ------- [4:0 2:0 25 2] [0 0] 6 0

节点2收到来自节点4的tcp报文,节点2和节点4的连接建立完成,不断传输tcp报文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对于AODV.tr文件即trace记录不是很能够理解并看懂,在阅读过无线Trace格式的说明书后,并结合图形化界面的模拟,基本明白了AODV路由协议的工作流程。

在NAM模拟中,有些转发的顺序和异常没有能够理解。

八、实验总结

基本掌握了AODV路由协议的工作流程,能够通过实验模拟AODV环境并说明其工作流

程。基本掌握了利用NS2仿真实现AODV路由协议的方法。

实验2 DSR仿真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组网方式和网络结构

2. 掌握DSR路由协议的实现过程和原理

3. 利用NS2平台仿真实现DSR协议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的内容在于利用NS2仿真实现DSR路由协议,模拟DSR环境。

DSR中移动节点都维护一个存放路由的快速缓冲区。每当某一移动节点要发送分组时,首先查询本地高速路由缓冲区,确定是否存在可用路由。如存在则沿路由发送数据,否则发送一个包含源和目标节点地址的路由请求分组,启动路由发现过程。中间节点收到该请求后,查询本地缓冲区,如无到达目标节点的路由,则将本节点地址加入请求分组后转发,直至将分组转发到目标节点或有到达目标节点路由的中间节点。该节点返回一个路由应答分组,包含了从源到目标路径上所有节点的序列。每个发送的数据分组中都将包含该路径节点序列。因此,中间节点不需保存路由信息,不再需要周期性路由广播和邻居发现。

四、实验环境

DSR仿真采用的实验平台为Cygwin + ns-allinone-2.34,在标准的ns2中已集成了相应的模块。

五、实验步骤

1.在“home/<用户名>/”目录下新建目录存放仿真脚本DSR.tcl和DSR_topo.scn。

2.在Cygwin中进入存放脚本的目录,输入ns DSR.tcl,回车运行。

3.若要以NAM方式运行仿真动画,则在Cygwin中输入startxwin进入启动XWin。

4.然后再输入ns DSR.tcl,则可看到仿真动画。

六、仿真现象描述与结果分析(包括实验截图)

1.

s 0.032047650 _4_ MAC --- 1 DSR 39 [0 ffffffff 4 800] ------- [4:255 12:255 32 0] 1 [1 1] [0 1 0

0->0] [0 0 0 0->0]

由节点4以DSR的方式发出请求,信息中包含源节点4和目标节点12

2.

r 0.034127677 _3_ MAC --- 1 DSR 32 [0 ffffffff 4 800] ------- [4:255 12:255 32 0] 1 [1 1] [0 1 0 0->0] [0 0 0 0->0]

r 0.034127695 _6_ MAC --- 1 DSR 32 [0 ffffffff 4 800] ------- [4:255 12:255 32 0] 1 [1 1] [0 1 0 0->0] [0 0 0 0->0]

s 0.062926416 _4_ MAC --- 2 DSR 39 [0 ffffffff 4 800] ------- [4:255 12:255 32 0] 1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65006444 _3_ MAC --- 2 DSR 32 [0 ffffffff 4 800] ------- [4:255 12:255 32 0] 1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65006461 _6_ MAC --- 2 DSR 32 [0 ffffffff 4 800] ------- [4:255 12:255 32 0] 1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068518604 _6_ MAC --- 2 DSR 55 [0 ffffffff 6 800] ------- [4:255 12:255 32 0] 2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71110639 _7_ MAC --- 2 DSR 48 [0 ffffffff 6 800] ------- [4:255 12:255 32 0] 2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71110643 _3_ MAC --- 2 DSR 48 [0 ffffffff 6 800] ------- [4:255 12:255 32 0] 2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71110649 _4_ MAC --- 2 DSR 48 [0 ffffffff 6 800] ------- [4:255 12:255 32 0] 2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075177614 _3_ MAC --- 2 DSR 55 [0 ffffffff 3 800] ------- [4:255 12:255 32 0] 2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77769642 _4_ MAC --- 2 DSR 48 [0 ffffffff 3 800] ------- [4:255 12:255 32 0] 2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77769653 _6_ MAC --- 2 DSR 48 [0 ffffffff 3 800] ------- [4:255 12:255 32 0] 2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082840706 _7_ MAC --- 2 DSR 75 [0 ffffffff 7 800] ------- [4:255 12:255 32 0] 3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86072736 _1_ MAC --- 2 DSR 68 [0 ffffffff 7 800] ------- [4:255 12:255 32 0] 3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86072740 _6_ MAC --- 2 DSR 68 [0 ffffffff 7 800] ------- [4:255 12:255 32 0] 3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86072753 _9_ MAC --- 2 DSR 68 [0 ffffffff 7 800] ------- [4:255 12:255 32 0] 3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092411721 _1_ MAC --- 2 DSR 99 [0 ffffffff 1 800] ------- [4:255 12:255 32 0] 4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96411752 _9_ MAC --- 2 DSR 92 [0 ffffffff 1 800] ------- [4:255 12:255 32 0] 4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096411752 _7_ MAC --- 2 DSR 92 [0 ffffffff 1 800] ------- [4:255 12:255 32 0] 4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098081665 _9_ MAC --- 2 DSR 99 [0 ffffffff 9 800] ------- [4:255 12:255 32 0] 4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102081695 _1_ MAC --- 2 DSR 92 [0 ffffffff 9 800] ------- [4:255 12:255 32 0] 4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102081711 _10_ MAC --- 2 DSR 92 [0 ffffffff 9 800] ------- [4:255 12:255 32 0] 4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102081712 _7_ MAC --- 2 DSR 92 [0 ffffffff 9 800] ------- [4:255 12:255 32 0] 4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102081714 _8_ MAC --- 2 DSR 92 [0 ffffffff 9 800] ------- [4:255 12:255 32 0] 4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112050117 _10_ MAC --- 2 DSR 127 [0 ffffffff a 800] ------- [4:255 12:255 32 0] 5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112711832 _8_ MAC --- 2 DSR 127 [0 ffffffff 8 800] ------- [4:255 12:255 32 0] 5 [1 2] [0 2 0 0->0] [0 0 0 0->0]

D 0.116306164 _9_ MAC LQI 2 DSR 127 [0 ffffffff a 800] ------- [4:255 12:255 32 0] 5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116946145 _12_ MAC --- 2 DSR 120 [0 ffffffff a 800] ------- [4:255 12:255 32 0] 5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117607853 _11_ MAC --- 2 DSR 120 [0 ffffffff 8 800] ------- [4:255 12:255 32 0] 5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117607858 _5_ MAC --- 2 DSR 120 [0 ffffffff 8 800] ------- [4:255 12:255 32 0] 5 [1 2] [0 2 0 0->0] [0 0 0 0->0]

r 0.117607869 _0_ MAC --- 2 DSR 120 [0 ffffffff 8 800] ------- [4:255 12:255 32 0] 5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118299599 _11_ MAC --- 2 DSR 159 [0 ffffffff b 800] ------- [4:255 12:255 32 0] 6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119772157 _5_ MAC --- 2 DSR 159 [0 ffffffff 5 800] ------- [4:255 12:255 32 0] 6 [1 2] [0 2 0 0->0] [0 0 0 0->0]

s 0.121300013 _0_ MAC --- 2 DSR 159 [0 ffffffff 0 800] ------- [4:255 12:255 32 0] 6 [1 2] [0 2 0 0->0] [0 0 0 0->0]

通过中间节点不断转发路由信息,直到最后节点12接收到请求

3.

s 0.121352184 _12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c 806] ------- [REQUEST 12/12 0/10] ……

s 0.135952269 _10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a 806] ------- [REQUEST 10/10 0/9] ……

s 0.149272409 _9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9 806] ------- [REQUEST 9/9 0/7] ……

s 0.163872553 _7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7 806] ------- [REQUEST 7/7 0/6] ……

s 0.176552657 _6_ MAC --- 0 ARP 35 [0 ffffffff 6 806] ------- [REQUEST 6/6 0/4] ……

一路Trace回去不断在中间节点建立连接具体顺序为12-10-9-7-6-4

4.

r 0.189202792 _4_ MAC --- 4 DSR 76 [0 4 6 800] ------- [12:255 4:255 250 4] 6 [0 2] [1 2 6 4->12] [0 0 0 0->0]

SFESTs 0.189227792 _4_ 0 [4 -> 12] 1(1) to 6 [4 |6 7 9 10 12 ]

s 0.190212792 _4_ MAC --- 0 tcp 99 [0 6 4 800] ------- [4:0 12:0 32 6] [0 0] 0 0

节点4最后收到了返回请求,然后开始向12发送tcp报文

5.

r 0.217292995 _12_ MAC --- 0 tcp 92 [0 c a 800] ------- [4:0 12:0 28 12] [0 0] 5 0 SFESTs 0.217317995 _12_ 6 [12 -> 4] 1(1) to 10 [12 |10 9 7 6 4 ]

s 0.218622995 _12_ MAC --- 6 ack 99 [0 a c 800] ------- [12:0 4:0 32 10] [0 0] 0 0

节点12收到tcp报文并返回ack,节点4和节点12连接建立完成,不断传输tcp报文

七、实验遇到的问题

对于DSR.tr文件即trace记录不是很能够理解并看懂,在阅读过无线Trace格式的说明书后,并结合图形化界面的模拟,基本明白了DSR路由协议的工作流程。

在NAM模拟中,有些转发的顺序和异常没有能够理解。

八、实验总结

基本掌握了DSR路由协议的工作流程,能够通过实验模拟DSR环境并说明其工作流程。基本掌握了利用NS2仿真实现DSR路由协议的方法。

(1)DSR协议如何进行路由发现和路由建立?

具体分别见上实验结果分析。

(2)DSR与其它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相比有何不同?试仿真分析之。

DSR中移动节点都维护一个存放路由的快速缓冲区。每当某一移动节点要发送分组时,首先查询本地高速路由缓冲区,确定是否存在可用路由。如存在则沿路由发送数据,否则发送一个包含源和目标节点地址的路由请求分组,启动路由发现过程。中间节点收到该请求后,查询本地缓冲区,如无到达目标节点的路由,则将本节点地址加入请求分组后转发,直至将分组转发到目标节点或有到达目标节点路由的中间节点。该节点返回一个路由应答分组,包含了从源到目标路径上所有节点的序列。每个发送的数据分组中都将包含该路径节点序列。因此,中间节点不需保存路由信息,不再需要周期性路由广播和邻居发现。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AODV和DSR定性比较:

1 算法基本类型:AODV采用逐跳路由的算法,每一个节点仅仅是记住下一跳;DSR使用

源路由算法,每一个节点记住整个路由。

2 路径支持:AODV单一路径;DSR多路径支持,一条路径损坏可以使用路由缓存中其他路径。

3 周期性广播:AODV为了维护路由还周期性地发送Hello分组;DSR不需要周期性广播。

4 逻辑结构:二者均是平面式路由,协议中所有节点地位平等。

5 单向链路支持:AODV依赖于对称性的链路;DSR可以处理非对称性链路的网络。

6 路由获取时机:DSR首先检查缓存是否存在未过期的到目的节点的路由,如果存在,则直接使用可用的路由,否则启动路由发现过程;AODV只要需要到新节点的路径就启动路由发现过程。

通过仿真比较AODV和DSR的结果:

在MANET中,路由协议AODV与DSR都是不错的选择。二者都有很高的分组递交率,同时路由开销也是可以接受的。

由于AODV报文开销小,在流量负载较高的情况下,应用AODV更好些;由于DSR路由开销小,且支持对称链路和多路由,所以在网络节点更换频繁情况下,DSR性能更优。因此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路由协议,以符合相应的环境。某些条件下必须考虑网络的大小和网络的拥塞程度,还可以把这些路由协议结合起来使用以更好地提供通信服务。

医疗报告生物医学仪器实验报告

数据采集综合性训练 目录 一、科研训练目的以及内容3 二、科研训练设备3 三、采集系统构成3 四、驱动程序说明5 五、程序框架6 六、代码关键算法说明7 七、实验总结及讨论8 八、专题资料总结11 参考文献17 指导教师:邹远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0843015044 王夕雨 一、科研训练目的及内容

1、科研训练目的 数据采集是仪器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涉及计算机语言、微机原理、操作系统、数字电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多门课程的内容;同时要求具备计算机编程、设备器件组装等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此项训练,能将多门课程的内容融合,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实际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同时为学生进入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阶段,打下工程运用的基础。 2、科研训练内容 1、USB和BIOPAC的AD/DA、数字IO的编程(VC++)和使用 2、练习采集数据存储与管理 3、练习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二、科研训练设备 1、计算机 2、USB数据采集卡和BIOPAC数据采集器 3、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三、采集系统的构成 本次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是USB数据采集与电脑和示波器数据采集,信号发生器用FG-275/FG-273A。 图1数据采集卡 图2信号发生器 图3示波器 USB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如下图1所示。[1]

图4、USB数据采集系统 示波器数据采集系统的构成如图5。泰克TDS3000C系列示波器拥有高达500MHz的带宽,在紧凑的电池供电的设计中提供了经济的性能,这一流行的产品系列现在配有USB主机端口和PC连接软件,同时提供了熟悉的操作和简单的导航功能,您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学习和重新学习怎样使用示波器,用更多的时间完成手头的任务。[2] 图5、示波器数据采集系统 FG-275/FG-273A函数信号发生器。[3] FG-273A/-275函数信号发生器规格 方波特性: 对称性:±3%或更小(100Hz时) 上升及下降时间:最大100ns(最大输出) 正弦波特性: 失真:1%或更小(100KHz时) 三角波特性: 线性:1%或更小(100KHz时) 电源要求:100/120/220/240VAC,50/60Hz,约20VA 尺寸:240(宽)×64(高)×190(长)mm 重量:1.8kg 特点: ·扫描/函数/脉冲信号产生

清华大学操作系统课程lab2实验报告

物理内存管理实验报告 练习0:合并lab1和lab2 书上提示使用“diff/merge”工具来合并lab1和lab2的代码,可是没有找到这款工具,但是被推荐使用meld工具,也能很方便地将不同目录的文件异同比较出来,可以一一手动合并,删除,增加代码,避免了不必要的错误。 这部分主要合并的文件有kdebug.c、trap.c。 练习1:实现firstfit连续物理内存分配算法。 完成合并代码的工作之后,make qemu执行lab2,结果出现错误提示:

提示default_pmm.c的第283行出现错误,打开文件看,发现这句话出现在函数static void default_check(void) 中,这是一个检查函数,并且提示不要修改。 当然,为了调试工作,在检查函数中加一些代码还是可以的。例如通过cprintf输出一些调试信息,除此之外,还发现check函数中使用大量assert函数,大概作用是当参数条件不为1的时候就弹出debug minitor。也可以用来调试作用。 起初,我仔细看了basic_check函数,它的作用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分配释放的操作,并且也没出错,后面看了default_check函数之后也没找到问题所在。再然后是重点分析default_alloc_pages和default_free_pages函数,结合list_add函数看了许久才发现它的空闲块插入顺序有问题:每次插入都是从free_list的头部插入,事实上,应该保持free_list 的顺序,地址小的空闲块应该放在前面,地址大的空闲块应该放在后面,以便firstfit算法的从头快速查找。 找到问题后大致明白了这个exercise的目标:这个练习主要就是完善 default_alloc_pages和default_free_pages。 关键变量: #define free_list (free_area.free_list)//空闲块的链表,但是不指向具体页 #define nr_free (free_area.nr_free)//空闲块的个数 关键函数: list_init(&free_list);//初始化空闲块链表 SetPageProperty(base); ClearPageProperty(base); 关键宏: le2page(le, page_link);//由链表指针得到对应页的地址 (一)Alloc pages:用firstfit算法寻找空闲块 list_entry_t *le = &free_list; while ((le = list_next(le)) != &free_list) { struct Page *p = le2page(le, page_link);

医疗仪器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医学仪器设计 2014-2015-第1学期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周志洋、易杰瑞、常明、张明 学号:2011092010017、201109101019、2011091010011、2011091030016 指导教师:廖小丽 实验地点:沙河校区 实验时间:2014年12月30日 一、实验室名称:主楼西420 二、实验名称:液晶显示实验 三、实验学时:2学时 1.1 液晶显示器概述 1. 概述 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液晶显示器并不陌生。液晶显示模块已作为很多电子产品的通用器件,如计算器、万用表、电子表及很多家用电子产品中都可以看到,显示的主要是数字、专用符号和图形。 2.主要优势 1、显示质量高。 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像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亮点。 2、数字式接口。 3、体质小、重量轻。 4、功耗低。 5、辐射小。(可通过屏蔽电路解决) 1.2 LCD液晶显示器原理 1、液晶显示原理 液晶显示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压对其显示区域进行控制,有电就有显示,控制特定的显示区域就可以得到特定的图形。 2、液晶显示器的分类 按颜色区分:黑白显示、彩色显示。

按显示方式区分:段式、字符式、点阵式等。 按驱动方式区分:静态(Static)驱动、单纯矩阵(simple Matrix)驱动、主动矩阵(Active Matrix)驱动。 3、液晶显示器各种图形的显示原理 1)线段显示 点阵图形式液晶由M*N个显示单元组成,假设LCD显示 屏有64行,每行有128列,每8列对应1Byte(字节)的8位, 即每行有16Byte,共16*8=128个点组成,屏上64*16个显示单 元与显示RAM区1024Byte相对应,每一字节的内容与显示 屏上的亮暗相对应。 2)字符显示 每个字符都是由6*8或8*8点阵组成,既要找到和显示屏 相对应的显示RAM区的8Byte,还要使每字节的不同位置为 1,其他的为0,为1点亮,为0不亮。由此组成某个字符。 内部带字符发生器的控制器的液晶显示器,让控制器工作在文本方式,找出显示RAM对应的地址,设立光标,送上某字符对应的代码即可。 3)汉字的显示 一般采用图形的方式,首先提取汉字的点阵码,每个汉字占32Byte,找出显示RAM对应的地址,设立光标,送上要显示的汉字的第一个字节,光标位置加1,送第二个字节······直到32Byte显示完,就可以在LCD上得到一个完整的汉字。 1.3 点阵式液晶显示器 点阵式液晶显示器简介 相对字符型液晶显示器,功能更多,步进可以显示字符数字还可以显示各种图形、曲线及汉字,并且可以实现屏幕上下左右滚动、动画、反转、闪烁等功能,用途十分广泛。 按显示点阵数分类:128W*64H、132W*32H、192W*64H、320W*240H等 12864LCD 128×64点阵液晶显示屏有三种控制器,分别是KS0107(KS0108)、T6963C和ST7920,三种控制器主要区别是:KS0107(KS0108)不带任何字库、T6963C带ASCII码,ST7920带国标二级字库(8千多个汉字)。 模块主要硬件构成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PCM编译码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加电后,将交换模块中的跳线开关KQ01置于左端PCM编码位置,此时MC145540工作在PCM编码状态。 2. PCM串行接口时序观察 (1)输出时钟和帧同步时隙信号观测: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输出时钟信号(TP503),观测时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抽样时钟信号与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同步沿、脉冲宽度等)。 (2)抽样时钟信号与PCM编码数据测量: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输出数据与抽样时钟信号(同步沿、脉冲宽度)及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 3. PCM编码器 (1)方法一: (A)准备:将跳线开关K501设置在测试位置,跳线开关K001置于右端选择外部信号,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1000Hz、电平为2Vp-p的正弦波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J005和J006(地)。 (B)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输出数据与抽样时钟信号(同步沿、脉冲宽度)及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分析为什么采用一般的示波器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 (2)方法二: (A)准备:将输入信号选择开关K501设置在测试位置,将交换模块内测试信号选择开关K001设置在内部测试信号(左端)。此时由该模块产生一个1KHz的测试信号,送入PCM编码器。(B)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内部测试信号(TP501)做同步(注意:需三通道观察)。分析和掌握PCM编码输出数据与帧同步时隙信号、发送时钟的对应关系。 4. PCM译码器 (1)准备:跳线开关K501设置在测试位置、K504设置在正常位置,K001置于右端选择外部信号。此时将PCM输出编码数据直接送入本地译码器,构成自环。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1000Hz、电平为2Vp-p的正弦波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J005和J006(地)。 (2) PCM译码器输出模拟信号观测: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解码器输出信号端(TP506)和编码器输入信号端口(TP501),观测信号时以TP501做同步。定性的观测解码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质量、电平、延时。 5. PCM频率响应测量:将测试信号电平固定在2Vp-p,调整测试信号频率,定性的观测解码恢复出的模拟信号电平。观测输出信号信电平相对变化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相对关系。

控制工程基础实验——Mat lab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一:Mat lab 仿真实验 1.1直流电机的阶跃响应。 给直流电机一个阶跃,直流电机的传递函数如下: ) 1101)(11.0(50 )(4 +?+=-s s s G 画出阶跃响应如下: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零极点分布: P ole-Zero Map Real Axis I m a g i n a r y A x i s

分析:直流电机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 所以传递函数可以写成: 1 /1)() (2++= s T s T T C s U s n m a m E a 式中,R L T C C JR T a E M m ==,分别为电动机的机电时间常数与电磁时间常数。一般相差不大。 而试验中的传递函数中,二者相差太大,以至于低频时: 低频时) (1 1.050 ) 1101)(11.0(50 )(4+≈ +?+= -s s s s G 所以对阶跃的响应近似为: )1(50)(1.00t e t x --=

1.2 直流电机的速度闭环控制 如图1-2,用测速发电机检测直流电机转速,用控制器Gc(s)控制加到电机电枢上的电压。 1.2.1 假设G c(s)=100,用matlab 画出控制系统开环Bode 图,计算增益剪切频率、相位裕量、相位剪切频率、增益裕量。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幅值裕量Gm =11.1214 相位裕量Pm = 48.1370

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报告1-9

日期指导教师胡秀枋成绩 同组同学姓名 《无源医疗器械检测》实验报告一 物理部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一、一次性注射针刚度检测 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方法 供试品名称型号: 操作步骤:

测试人员: 记录人员: 四、操作问答题: 1.一次性使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的检测标准是什么? 2.说出三个注射针针管测试产品中产品标记的意义。 3.本次注射针针管的刚度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4.说出注射针针管的刚度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实验二、一次性注射器滑动性能检测 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方法 供试品名称型号: 操作步骤:

测试人员: 记录人员: 四、操作问答题: 1.本次一次性注射针滑动性能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2.说出一次性注射针滑动性能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和计 算方法。 3.如何进行一次性注射针滑动性能检测中行程的设定? 实验三、一次性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检测 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方法 供试品名称型号: 操作步骤:

测试人员: 记录人员: 四、操作问答题: 1.本次一次性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2.说出一次性注射器器身密合性(正压)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 判定方法。 实验四、基于电阻法原理微粒检测 实验设备名称与型号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方法 供试品名称型号:

操作步骤: 三、实验数据记录:输液器型号 测试人员: 记录人员: 四、操作问答题: 1.本次基于电阻法原理微粒检测仪器名称和测试方法。 2.说出基于电阻法原理微粒检测各项实验数据意义和检测结果判定方法。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表示 【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MATLAB的信号工具箱来表示常用信号的方法。 【实验环境】 装有MATLAB6.5或以上版本的PC机。 【实验内容】 1. 周期性方波信号square 调用格式:x=square(t,duty) 功能:产生一个周期为2π、幅度为1 ±的周期性方波信号。其中duty表示占空比,即在信号的一个周期中正值所占的百分比。 例1:产生频率为40Hz,占空比分别为25%、50%、75%的周期性方波。如图1-1所示。 clear; % 清空工作空间内的变量 td=1/100000; t=0:td:1; x1=square(2*pi*40*t,25); x2=square(2*pi*40*t,50); x3=square(2*pi*40*t,75); % 信号函数的调用subplot(311); % 设置3行1列的作图区,并在第1区作图plot(t,x1); title('占空比25%'); axis([0 0.2 -1.5 1.5]); % 限定坐标轴的范围 subplot(312); plot(t,x2); title('占空比50%'); axis([0 0.2 -1.5 1.5]); subplot(313); plot(t,x3); title('占空比75%'); axis([0 0.2 -1.5 1.5]);

图1-1 周期性方波 2. 非周期性矩形脉冲信号rectpuls 调用格式:x=rectpuls(t,width) 功能:产生一个幅度为1、宽度为width、以t=0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矩形波信号。该函数横坐标范围同向量t决定,其矩形波形是以t=0为中心向左右各展开width/2的范围。Width 的默认值为1。 例2:生成幅度为2,宽度T=4、中心在t=0的矩形波x(t)以及x(t-T/2)。如图1-2所示。 t=-4:0.0001:4; T=4; % 设置信号宽度 x1=2*rectpuls(t,T); % 信号函数调用 subplot(121); plot(t,x1); title('x(t)'); axis([-4 6 0 2.2]); x2=2*rectpuls(t-T/2,T); % 信号函数调用

四川大学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自动装置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同步发电机并车实验 同步发电机励磁控制实验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任课老师肖先勇 班级103 姓名 学号

同步发电机并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掌握微机准同期控制器及模拟式综合整步表的使用方法; 3.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4.观察、分析有关波形。 二、原理与说明 将同步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的合闸操作通常采用准同期并列方式。准同期并列要求在合闸前通过调整待并机组的电压和转速,当满足电压幅值和频率条件后,根据“恒定越前时间原理”,由运行操作人员手动或由准同期控制器自动选择合适时机发出合闸命令,这种并列操作的合闸冲击电流一般很小,并且机组投入电力系统后能被迅速拉入同步。根据并列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不同,又分为手动准同期、半自动准同期和全自动准同期三种方式。 正弦整步电压是不同频率的两正弦电压之差,其幅值作周期性的正弦规律变化。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同步情况,如频率差、相角差以及电压幅值差。线性整步电压反映的是不同频率的两方波电压间相角差的变化规律,其波形为三角波。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频率差和相角差,并且不受电压幅值差的影响,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手动准同期并列,应在正弦整步电压的最低点(同相点)时合闸,考虑到断路器的固有合闸时间,实际发出合闸命令的时刻应提前一个相应的时间或角度。 自动准同期并列,通常采用恒定越前时间原理工作,这个越前时间可按断路器的合闸时间整定。准同期控制器根据给定的允许压差和允许频差,不断地检查准同期条件是否满足,在不满足要求时闭锁合闸并且发出均压均频控制脉冲。当所有条件均满足时,在整定的越前时刻送出合闸脉冲。 三、实验项目和方法 (一)机组启动与建压 1.检查调速器上“模拟调节”电位器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不在则应调到0位置;2.合上操作电源开关,检查实验台上各开关状态:各开关信号灯应绿灯亮、红灯熄。调速器面板上数码管在并网前显示发电机转速(左)和控制量(右),在并网后显示控制量(左)

操作系统lab2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目录 一、内容 (3) 二、目的 (3) 三、实验设计思想和练习题 (3) 练习0:填写已有实验 (3) 练习1:实现 first-fit 连续物理内存分配算法(需要编程) (3) 练习2:实现寻找虚拟地址对应的页表项(需要编程) (8) 练习3:释放某虚地址所在的页并取消对应二级页表项的映射(需要编程) (11) 运行结果 (13) 四、实验体会 (13)

一、内容 本次实验包含三个部分。首先了解如何发现系统中的物理内存;然后了解如何建立对物理内存的初步管理,即了解连续物理内存管理;最后了解页表相关的操作,即如何建立页表来实现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之间的映射,对段页式内存管理机制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二、目的 1.理解基于段页式内存地址的转换机制; 2.理解页表的建立和使用方法; 3.理解物理内存的管理方法。 三、实验设计思想和练习题 练习0:填写已有实验 使用eclipse中的diff/merge工具将实验1的代码填入本实验中代码中有“LAB1”的注释相应部分。 练习1:实现 first-fit 连续物理内存分配算法(需要编程) 在实现first fit 内存分配算法的回收函数时,要考虑地址连续的空闲块之间的合并操作。提示:在建立空闲页块链表时,需要按照空闲页块起始地址来排序,形成一个有序的链表。可能会修改default_pmm.c 中的default_init,default_init_memmap,default_alloc_pages, default_free_pages等相关函数。请仔细查看和理解default_pmm.c中的注释。 请在实验报告中简要说明你的设计实现过程。请回答如下问题: 你的first fit算法是否有进一步的改进空间。 解答: 分析思路: (1)数据结构: A.每个物理页利用一个Page结构体表示,查看kern/mm/memlayout.h包括: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与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Na +HCl COOH +NaC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与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应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与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通信原理实验大全(完整版)

通信实验指导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AM调制与解调实验???????? 1 实验二FM调制与解调实验??????????? 5 实验三ASK调制与解调实验????????? 8 实验四FSK调制与解调实验?????????11 实验五时分复用数字基带传输?????? 14 实验六光纤传输实验??????????? 19 实验七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27 实验八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32

实验一AM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 A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 AM 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 1.5V 直流+ 1KHZ 正弦交流信号,载波为20KHZ 正弦交流信号,两者通过相乘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 AM 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 A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实验一参考结果

实验二FM 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 F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 FM 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 2KHZ 正弦交流信号,让其通过 V/F (电压 /频率转换,即 VCO 压控振荡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 FM 解调方法:鉴频法(电容鉴频+包络检波+低通滤波)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 FM 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四川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四川大学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篇一:xxxx学院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贵州理工学院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工职教班级:化职131 篇二:化工原理实验报告张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精馏分离实训报告 姓名:张x 学号:xxxxxxxxx 专业:应用化工 班级:xxx 指导教师:张xx 20XX年12月 日24 目录 1.精馏实验 1.1精馏的原理

1.1.1精馏的分类 1.1.2精馏的计算方法 1.1. 2.1概述 1.1.3理论塔板数的计算方法 1.1.3.1图算法 1.1.3.2捷算法 1.1.3.3严格计算法 1.2实验目的 1.3实验原理 1.4实验材料 1.5实验过程 1.6实验结果 2.总结 1.精馏实验 精馏是一种利用回流使液体混合物得到高纯度分离的蒸馏方法,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液体混合物分离操作,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轻工、食品、冶金等部门。 1.1精馏的原理双组分混合液的分离是最简单的精馏操作。典型的精馏设备是连续精馏装置,包括精馏塔、再沸器、冷凝器等。精馏塔供汽液两相接触进行相际传质,位于塔顶的冷凝器使蒸气得到部分冷凝,部分凝液作为回流液返回塔底,其余馏出液是塔顶产品。位于塔底的再沸器使液体部分

汽化,蒸气沿塔上升,余下的液体作为塔底产品。进料加在塔的中部,进料中的液体和上塔段来的液体一起沿塔下降,进料中的蒸气和下塔段来的蒸气一起沿塔上升。在整个精馏塔中,汽液两相逆流接触,进行相际传质。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汽相中的难挥发组分转入液相。对不形成恒沸物的物系,只要设计和操作得当,馏出液将是高纯度的易挥发组分,塔底产物将是高纯度的难挥发组分。进料口以上的塔段,把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分进一步提浓,称为精馏段;进料口以下的塔段,从下降液体中提取易挥发组分,称为提馏段。两段操作的结合,使液体混合物中的两个组分较完全地分离,生产出所需纯度的两种产品。当使n组分混合液较完全地分离而取得n个高纯度单组分产品时,须有n-1个塔。 精馏之所以能使液体混合物得到较完全的分离,关键在于回流的应用。回流包括塔顶高浓度易挥发组分液体和塔底高浓度难挥发组分蒸气两者返回塔中。汽液回流形成了逆流接触的汽液两相,从而在塔的两端分别得到相当纯净的单组分产品。塔顶回流入塔的液体量与塔顶产品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它是精馏操作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它的变化影响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1.1.1精馏的分类精馏操作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根据操作方式,可分为连续精馏和间歇精馏;根据混合物的组分数,可分为二元精馏和多元精馏;根据是否在混合物中加入

lab1汇编语言与DOS系统实验报告

汇编语言与DOS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x86体系段式内存组织方式,了解如何用程序指令访问不同的内存空 间 2、了解DOS系统的基本操作 3、掌握汇编语言的编译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条件 1、DOS操作系统平台 三、实验原理 1、x86实模式下内存采用分段的组织方式,将20位的地址空间分为16位的 段地址和16位的偏移地址,表示为“段地址:偏移地址”的形式,实际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2、DOS系统基本操作命令: (1)cd命令进入磁盘或文件夹 (2)dir命令列出目录下的文件 (3)makedir创建目录 (4)del删除文件 (5)copy复制文件 (6)rename文件重命名 3、汇编语言编译命令: (1)edit命令编辑程序

(2)masm生成目标文件 (3)link链接生成可执行文件 (4)输入文件名运行程序 4、程序调试方法 使用debug命令调试程序,常用的调试参数有: (1)-u反汇编生成程序的汇编代码 (2)-d查看内存地址的内容 (3)-p/t单步调试 (4)-g设置断点 (5)-e修改指定地址内容 四、实验内容 1、写出A+B problem的汇编代码,使用编译命令生成可执行文件并使用 debug加载可执行程序。实验代码如下: DATA SEGMENT ADDER1 DB 35H ADDER2 DB 48H SUM DB ?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AL,ADDER1 ADD AL,ADDER2 MOV SUM,AL MOV AX,4C00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首先将源文件使用masm命令和link命令生成可执行文件,使用debug命令调试程序,使用-u参数显示汇编代码,g命令设置断点到MOV SUM,AL指令处,此时使用d ds:0000即可在内存中显示两个加数以及两个数的和的数值,可以使用-e命令修改参数。 2、增加变量N,实现N个数字的加法运算,实验中N设置为4,实验代码 如下: DATA SEGMENT ADDER1 DB 35H ADDER2 DB 48H ADDER3 DB 20H ADDER4 DB 30H SUM DB ? DATA ENDS

生物医学工程大实验报告

心电检测实验 实验目的 1.复习放大器,滤波器等相关知识, 了解心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要求掌握心电测量电路的硬件实现方法,锻炼电路板的焊接与调试能力. 3.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电源,示波器,电机夹,导线若干,电路板一块 实验原理 1.心脏的基本构造和心电图(ECG) 心脏处于人体的循环系统的中心,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肌是可兴奋组织,它的收缩和舒张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心肌将心脏分隔成左,右心房和心室四个心腔,腔间有瓣膜控制血液在房室间的流动,通过动脉血管将氧和酶等各种营养物质供给全身组织,并将静脉回流带来的组织代谢废物运走。 心脏是自律性器官,有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和神经传导树支(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在起博心肌细胞(窦房结内)的自律作用下,通过房、室、神经束的传导使心肌收缩和舒张完成心脏的博动;另外,参于循环系统调节的有: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变慢,还

有化学性的体液因素也可影响心脏的博动。 神经细胞元的放电过程已得到实验认证,心脏特殊起博心肌细胞博动和神经传导树支(束)的传导过程都是神经细胞元放电和传导的过程,因此,可通过在人体体表层安放灵敏度很高的电极接受这些微弱的心脏电活动,称为ECG(electrocardiogram)---心电图,早在1903年就发现心电图及基本测量方法;心电图机检查人体的ECG,判断心脏活动正常与否仍是医院目前首选的检查手段。 标准ECG及参数如下: 典型心电图波形 目前ECG的测量技术已很成熟,标准ECG都打印在栅格纸上,标明X方向每格0.04秒,Y方向每格0.1mv.一般来说,P波表征心脏收缩期开始;QRS复合波是心室收缩的结果,指示心室收缩期开始;T波是心室舒张的结果,将延续到下一个P波止. ECG测量基本导联三角形(肢体):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 实 验 报 告

实验一 数字基带信号实验(AMI/HDB3)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 、HDB 3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 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 3(AMI )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 实验内容 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 )、传号交替反转码(AMI )、三阶高密度 双极性码(HDB 3)、整流后的AMI 码及整流后的HDB 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 3/AMI 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 3、AMI 译码输出波形 三、 基本原理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EL-TS-M6)、AMI/HDB 3编译码模块(EL-TS-M6)。 BS S5S4S3S2S1 BS-OUT NRZ-OUT CLK 并 行 码 产 生 器 八选一 八选一八选一分 频 器 三选一 NRZ 抽 样 晶振 FS 倒相器 图1-1 数字信源方框图 010×0111××××××××× ×××××××数据2 数据1 帧同步码 无定义位 图1-2 帧结构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信源模块和HDB3/AMI 编译码模块的工作原理。 2、 插上模块(EL-TS-M6),打开电源。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FS 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进行下列观察: (1) 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NRZ-OUT 和BS-OUT ,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

四川大学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实验报告 学院: 电气信息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102班 学号: 1143031233 姓名: 杨宁 老师:肖先勇

同步发电机并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原理,掌握准同期并列条件; 2、熟悉同步发电机准同期并列过程; 3、观察、分析有关波形。 二、原理与说明 将同步发电机并入电力系统的合闸操作通常采用准同期并列方式。准同期并列要求在合闸前通过调整待并机组的电压和转速,当满足电压幅值和频率条件后,根据“恒定越前时间原理”,由运行操作人员手动或由准同期控制器自动选择合适时机发出合闸命令,这种并列操作的合闸冲击电流一般很小,并且机组投入电力系统后能被迅速拉入同步。根据并列操作的自动化程度不同,又分为手动准同期、半自动准同期和全自动准同期三种方式。 正弦整步电压是不同频率的两正弦电压之差,其幅值作周期性的正弦规律变化。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同步情况,如频率差、相角差以及电压幅值差。线性整步电压反映的是不同频率的两方波电压间相角差的变化规律,其波形为三角波。它能反映两个待并系统间的频率差和相角差,并且不受电压幅值差的影响,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手动准同期并列,应在正弦整步电压的最低点(同相点)时合闸,考虑到断路器的固有合闸时间,实际发出合闸命令的时刻应提前一个相应的时间或角度。 自动准同期并列,通常采用恒定越前时间原理工作,这个越前时间可按断路器的合闸时间整定。准同期控制器根据给定的允许压差和允许频差,不断地检查准同期条件是否满足,在不满足要求时闭锁合闸并且发出均压均频控制脉冲。当所有条件均满足时,在整定的越前时刻送出合闸脉冲。 三、实验项目、方法及过程 (一)机组启动与建压 1、检查调速器上“模拟调节”电位器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不在则应调到0 位置; 2、合上操作电源开关,检查实验台上各开关状态:各开关信号灯应绿灯亮、红灯 熄。调速器面板上数码管在并网前显示发电机转速(左)和控制量(右),在 并网后显示控制量(左)和功率角(右)。调速器上“并网”灯和“微机故障” 灯均为熄灭状态,“输出零”灯亮;

Lab1_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2012年3月1日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ALU and master methods of ALU design 2.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ALU controller and master methods of ALU controller design 3.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register file and master methods of register file design so the task is first, design a ALU with ALU controller then, design a register file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2.1 ALU with ALU controller We input the operand r, s; both are 32 bit integer, and aluc is the control code that defines the operation. So we just make the code block, totally as ALU block, ALUC block, display block.

Figure 1 the input and output diagram Figure 2 ALU operations Figure 3 the truth table of operation cod e

Figure 4 principle of ALU 2.2 register file The process is similar to the 2.1, when we get the principle of register file , it can be easily coding. Figure 5 the input and output

病理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织晶体渗透压改变在水肿发生中 的作用(水肿)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组织晶体渗透压的改变在水肿发生中的意义,加深对水肿发生机理的理解。 实验动物:蟾蜍2只,要求体重、大小相仿。 器材与药品: 200克电子天平1台,盛水玻璃缸2个,2m1注射器连4号针头2支,脱脂棉球、纱布块适量。%氯化钠液和20%氯化钠液各10ml。 实验方法: 1. 取蟾蜍2只分别称重,注意观察背部外形。 2. 向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0.65%氯化钠液(即蛙生理盐水)2 m1,向另一只蟾蜍背部淋巴囊内注入20%氯化钠液2ml(蟾蜍皮下淋巴囊分布见图2-1),然后分别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缸内。 3.1小时后由水中取出蟾蜍,擦掉体表浮水后分别称重,同时仔细观察背部外形改变。 4. 解剖蟾蜍:由椎骨孔破坏神经系统。重点观察背部淋巴囊的变化。解剖观察其它脏器和解剖结构。 实验结果:将观测到的各种实验结果记入下表内 注前体重注前背部外 形注后体重注后背部外 形 注%氯化钠正常平坦正常平坦注20%氯化正常平坦变肥

钠 结果分析:实验中这两只蟾蜍分别注射了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组织晶体渗透压升高,两只都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注射低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少,体重只有轻微的增长,体型无明显变化;注射高浓度氯化钠溶液的青蛙吸水较多,体重有大幅度的增长,体型出现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晶体在体内的浓度越高,吸水性越强。 心得:

实验二缺氧 实验目的:通过复制外呼吸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及组织中毒性缺氧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成年小白鼠4只. 器材与药品: 1.外呼吸性缺氧:带有橡皮塞的250毫升广口瓶1只(见图3—1),搪瓷盘1只、镊子、剪子各2把,100g电子天平1台。钠石灰10g,凡士林1瓶。 2.血液性缺氧:带有管道瓶塞的250m1广口瓶和三角烧瓶各2只,酒精灯1盏,三角架3个,充满一氧化碳的皮球胆1只,弹簧夹4个,lml注射器1支。甲酸、浓硫酸各300ml,2%亚硝酸钠溶液10ml 3.组织中毒性缺氧:1 m1注射器1支。%氰化钾溶液。 实验方法: 一、外呼吸性缺氧 1.取小白鼠重只称重后放入广口瓶内,瓶内预先加入钠石灰5g。观察动物一般状况,如呼吸频率、呼吸状态,皮肤、粘膜色彩、精神状态等。 2.旋紧瓶塞,用弹簧夹夹闭通气胶管,防止漏气。记录时间,观察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直至动物死亡。待本次实验内容全部完成之后,一起剖检动物,对比观察血液颜色的改变和其它变化(以下皆同)。 二、血液性缺氧 (一)一氧化碳中毒

医学实验报告模板

泸州医学院 本科学生设计性实验报告 专业年级班级 组长姓名 小组成员 课程名称 时间 实验设计方案: 篇二:标准实验报告格式(医学成像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标准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医学成像技术》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陈睿黾学号: 2209101028 指导教师:廖小丽实验地点:人文楼 418 实验时间:2006.6.2 一、实验室名称:医疗仪器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一维、二维成像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原理: 利用样品的原子核在梯度磁场及高频电磁场的激励下产生的自发辐射信号的频率和相位 因空间位置不同而不同来进行成像。 五、实验目的: 对磁共振成像整个过程进行了解,同时对每一个参数改动后对磁共振信号及图像影响的 效果有直观的认识,了解一维、二维成像原理,进一步熟悉磁共振成像原理。 六、实验内容: 采用定标样品(三注油孔)对一维成像(空间频率编码)有所认识。对梯度场各参数对 一维成像的影响进行观察。 了解瞬间梯度场,对二维成像(空间相位编码)有所认识。了解瞬间梯度场的梯度大小 和瞬间梯度保持时间对二维成像图形的影响。 七、实验器材: gy-ctnmr-10ky核磁共振成像实验仪、计算机、注油三孔实验样品 八、实验步骤: 1.按实验要求连线。 2.开机预热。 3.将注油三孔样品放入样品池中,打开磁共振成像软件,设置共振频率:按下“参数设 置”页面再按下“自动采集”出现采集的信号图及傅立叶变换 的频谱图,调节“频率设置”中间的按钮,直至出现波形符合预期目标的图形。 4.调节匀场:分别调节电源上匀场调节电位器并同时调节软件中的xy匀场至傅立叶频 谱图中峰最尖锐最高信号最长,适当调节共振频率,使波形看上去尽量平滑。 5.设置z梯度场和一维成像:调偏z匀场调节使峰变宽变低,同时出现z轴线上投影的 一维成像信号。调节z梯度和工作频率,使得信号频谱占半个屏幕同时在中间。 6.二维磁共振成像记录:按下“成像记录及操作”,然后按下“记录”等待2分钟,记

四川大学微机原理冒泡法排序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班级:电力 老师: 学号: 姓名:

目录 1.实验目的 (1) 2.实验内容 (1) 3.程序流程图 (2) 4.程序清单与注释 (4) 5.运行结果 (10) 6.实验心得 (11)

一、实验目的: 经过第一次试验,我们初次了解了DEBUG调试程序强大功能。 1.学习汇编语言循环结构语句的特点,重点掌握冒泡排序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各种指令的功能,编写完整的汇编源程序。 3.进一步熟悉DEBUG的调试命令。 二、实验内容: 用冒泡的方法对一组数据元素排序,它的基本方法是:将相邻的两个元素通过比较进行排序,通过多次,多遍的邻元素排序,实现整个一组数的排序。 对于5(N)个元素,整个排序通过4遍(=N-1)邻元素排序完成。每一遍的排序由若干次邻元素的排序组成。 4遍排序中,邻元素的排序依次为4,3,2,1遍。完成第一遍排序后,最大数沉底,已经到达它应占据的位置,不需要参加下一遍的排序。 实验要求: 1.编制程序,从键盘输入300,250,280,240,260这五个数,并思考如何输 入任意五个数,五个数可以有一位数,二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混合输入比较大小; 2.对这组数用冒泡法进行排序,并输出原始数据及排序后数据,两两数据之间 用空格分隔; 3.利用DEBUG调试工具,用D0命令,查看排序前后,内存数据的变化,以及会 用调试命令查看程序运算中寄存器中的值; 4.去掉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值,求出其余值的平均值,并输出最大值,最小值和 平均值; 5.用压栈PUSH和出栈POP指令“先进后出”的特点,设计算法将平均值按位逐 个输出(即输出263); 6.用移位指令将平均值以二进制串的形式输出。 7.设计程序要有模块化的思想,用子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 8.所有数据输出前要用字符串的输出指令,进行输出提示(如:zui da zhi shi : 300等),所有数据结果能清晰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