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全的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全的动物疫病实验室检测方法

最全常见疫病实验室检测方法

目录

常见疫病实验室检测方法 (1)

目录 (1)

常见ELISA操作方法 (2)

亚洲1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 (2)

猪瘟抗原检测试剂盒 (4)

猪瘟病毒抗体阻断ELISA试验 (10)

猪瘟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

口蹄疫结构蛋白检测方法(3ABC-I-ELISA) (12)

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4)

PRRS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7)

犬细小病毒抗体酶免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19)

犬瘟热病毒抗体酶免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20)

常见PCR操作方法 (22)

猪伪狂犬病毒PCR诊断试剂剂盒 (22)

猪圆环病毒PCR诊断试剂盒 (24)

常见RT-PCR操作方法 (26)

口蹄疫病毒分子检测诊断试剂盒 (26)

H5亚型禽流感病毒RT-PCR^测试剂盒说明书(20次) (28)

新城疫病毒RT-PCR检测试剂盒 (30)

猪瘟病毒RT-PCR诊断试剂盒 (32)

凝集、血凝实验操作方法 (34)

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HA)试剂使用说明书 (34)

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试剂盒 (35)

猪细小病毒病乳胶凝集试验〈1人7〉诊断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36)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乳胶凝集试验〈LAT〉操作程序 (37)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试剂使用说明书及实验操作程序 (38)

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40)

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程序 (41)

琼脂扩散试验 (43)

鸡马立克氏病 (43)

禽流感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 (45)

荧光抗体检测 (46)

猪瘟荧光抗体试验操作程序 (46)

对狂犬病疑似动物脑组织的直接免疫荧光(dFA)检测 (47)

血清学诊断检测常用试剂配方 (48)

禽流感HA和HI试验用溶液的配制 (48)

补充实验 (50)

猪流感病毒H1亚型Hl试验抗原与阴、阳性血清说明书 (50)

实验 ............................................................................. 54 一、 ....................................... 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抗原与阴、阳性血清 56

二、 ..................................................... 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57

动物结核病诊断操作规程 (57)

常见ELISA 操作方法

亚洲1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 ELISA 检测试剂盒

试剂盒内含物 亚洲1型口蹄疫阳性对照血清(己稀释浓度为1:8) 亚洲1型

口蹄疫阴性对照血清

.圭寸板膜

.灭活亚洲I 型口蹄疾病毒抗原 .亚洲I 型口蹄疫病毒兔抗血清 .亚洲I 型口蹄疫病毒豚鼠抗血清 .兔抗豚鼠血清IgG-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

二器材准备(需用户自备)

1. 移液器:5-50 4移液器、0.2 — 10pl 移液器、50—200 U 移液器、50— 300认12 道移液器各一把。

2. 移液枪尖(若干)。

3. 抗原抗体反应板:微量血凝板(U 型、V 型均可)5块,本试剂盒配备两块,用于被检 血清的稀

释和抗原抗体反应。注 :抗原抗体反应板可重复使用 ,实验后,用水冲洗干净, 然后用无离子水沸水浴 30秒,晾干,待用。

4. 超纯水,无离子水或蒸馏水。 三、试剂准备(需用户完成) 1. 包被缓冲液(PH9.6)

将本试剂盒配备的碳酸盐缓冲液胶囊 1粒小心打开,将胶囊内粉末倒入100ml 无离子

水中溶解即可。4C 存放,1月内有效。

2. 洗涤液(PBST )

将本试剂盒配备的25倍浓缩PBST 液(可能有结晶形成,用时微热溶化)用无离子 水或蒸馏水做1:25稀释。(如果PH 降低,务必用NaOH 调至7.4)

3. 底物溶液 取1片柠檬酸一磷酸盐片剂(本试剂盒配备)溶于100mL 无离子水中,溶化后,取50mL

.说明书

.96 孔 ELISA .液体稀释槽 3% 双氧水 ? U 型96孔抗原抗体反应板 25 X PBS ■洗涤液(稀释时准确量取) 豚

鼠抗血清稀释液

(用冰决包裹) 终止液 包被缓冲液(碳酸盐)胶囊 底物(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片剂 OPD 片剂

溶液,再加1片邻苯二胺(OPD)片剂,充分溶解,分装(5mL/瓶或10MI /瓶),避光之 -20C保存。用前避光溶化,临时每1mL上述溶液加10山本试剂盒配备的3%的双氧

水(H202)。务必加双氧水!

四、操作步骤

1. 用包被缓冲液稀释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兔抗血清至工作浓度(1:1000), 在

ELISA板上每孔加50血振荡,封板或置湿盒内,室温过夜。

2. 抗原抗体(阴阳性对照血清及待检血清)反应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图1-2中的一种布局在抗原抗体反应板上操作。

图1为抗体滴度测定(定量)检测10份样品布局图;图2为抗体滴度测定(定量)检测20份样品布局图。

以图1为例,在U型血凝板上按50 4/孔量用PBST将待检血清从1:4开始做2倍连续稀释至1:512。同时,按图示稀释阴阳性对照血清,然后每孔加入50讪用 PBST稀释到使用浓度的亚I洲型口蹄疫病毒抗原(1:4,即1份病毒抗原、加3份PBST),

病毒抗原对照孔加100 4。振荡混匀,封板,4 C过夜。加入病毒抗原后血清的稀释度变为从1:8开始的2倍稀释。

3. 用洗涤液(1 X PBST)洗ELISA板5次,在洗水纸上甩干,再将抗原抗体混合物从

抗原抗体反应板上按次序转移至ELISA板上的相对应孔,每孔50 d封板,37 C温育1小时。

4. 同上洗板 5次,甩干。用豚鼠抗血清稀释液稀释亚洲 1型口蹄疫病毒豚鼠抗血清至

工作浓度(1:1000), 每孔加50止封板,37 C温育1小时。

5. 同上洗板 5 次 , 甩干。用 l X PBST 稀释兔抗豚鼠酶结合物至工作浓度

(1:500), 每孔加50 d封板,37 C温育1小时。

6. 同上洗板5次,每孔加50 d底物溶液(务必加双氧水),37 C温育15分钟。每孔再加50 d终止液终止反应,立即在492nm波长下读取光吸收值(0092n値)。

五结果判定

1. 试验认可标准

每块板设4孔病毒抗原对照,病毒抗原对照不加任何血清,直接用PBST稀释至使用浓度,与血清/病毒抗原复合物同步加入 ELISA板孔,50 dl孔,病毒抗原对照OD492nm值应在1.5±0.5范围内。阳性对照抗体效价应在 1:1024±1滴度以内 ,阴性对照血清抗体效价应V 1:8。

2. 病毒抗原对照平均 OD492nm值50%十算(临界值)

抗原对照是4孔,弃去最高和最低 OD492nr?,计算剩余2孔的平均OD492nr? ,再除以2, 即50%寸照值。该值即为临界值,表示阻断 50%反应的对照OD492nr?。

3. 结果判定

以病毒抗原对照平均 OD492nm值的50%为临界值,被检血清稀释孔OD492nr值大于临界值的孔为阴性孔,小于或等于临界值的孔为阳性孔,阳性孔的OD492nr值等于临界值时所对应的稀释度为该份血清的抗体滴度。例如病毒抗原对照平均OD492nr值为1.2,则其

50%为0.60。若某一待检血清在1:128时OD492nr值为0.6,则该份待检血清的抗体滴度为1:128 。若临界值处于两个滴度之间 , 如处于1:64与1:128之间,则抗体滴度取中间值为1:9O。定性检测中,两个重复孔只要有一孔为阳性孔,则抗体滴度判定为

1:128,两孔均为阳性孔,则判定为抗体滴度〉1:128。

ELISA抗体效价》1:128,判定为亚洲1型口蹄疫抗体阳性。

ELISA抗体效价与保护力的关系:牛、羊:抗体效价》1:128,99% 保护;效价w 1:16, 不保护;效价在 1:22-90 之间 ,50%保护。

猪瘟抗原检测试剂盒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Antigen Test kit(CSFVAg)

概述

猪瘟病毒 (CSFV)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 、边界病病毒 (BDV) 都是瘟病毒科黄病毒

属的成员。

猪瘟病毒自从成为一种重要的病原体以来,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引起猪的严重死亡。感染高致病力猪瘟病毒后,猪在出现临床症状前会排出大量的病毒。耐过急性

或亚急性感染的动物会产生抗体并且不再散毒。低致病力温和病毒会造成猪的隐性感染,病猪将会持续或间歇排出病毒直至死亡。怀孕母猪与猪瘟病毒接触后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先天性感染可能导致流产,木乃伊胎儿,死产和/或弱仔及畸形胎儿。先天性感染低毒力病

毒的结果是产出持续性感染的仔猪,仔猪出现免疫耐受,不表现任何症状向外排毒。

猪也有可能感染BVDV或BDV。尽管这些感染通常呈温和经过并且是自限性的,但将它

们同猪瘟病毒有效区分是很重要的。

原理

本ELISA检测试剂盒是用来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全血、细胞培养物以及组织样本中的猪

瘟病毒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将CSFV单克隆抗血清包被微量反应板,可与样品中

的CSEV抗原结合。猪瘟病毒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形成了夹心的上层。形成的单克隆抗体+

样品 +单克隆抗体夹心可以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检测。加入与辣根过氧化物酶反应的底物,在酶的作用下形成有色产物。通过酶标仪测定其吸光度。可以用450nm单波长或450nm

与620m双波长测定各孔吸光度。

试剂

本试剂盒采用 96孔板,可以一次检测 92个样品(每个样品 1孔,每个对照 2孔)或46个样品(每个样品 2孔,每个对照 2孔);或分 6次使用,每次用 2个板条,设 2个对照,测定 6个样品(每个样品 2孔)。为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好每个样本都设重复。

试剂数量

1、多克隆羊抗血清包被板条8孔X 12条(96孔)

2、 10倍浓缩样品稀释液(10x)55ml

足以配制550mL直接使用的1x稀释液

3、 10倍浓缩洗涤液(10x)125ml

足以配制1、25L直接使用的洗涤液工作浓度

(1x

4、CSFV单克隆抗体,含防腐剂4ml

5、阳性对照,含有防腐剂 1.5ml

6、阴性对照,含有防腐剂 1.5ml

7、 100倍浓缩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100x),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鼠IgG,含有防腐剂200 卩 l

8、酶标抗体稀释液15ml

9、底物液,TMB/H 202溶液12ml

10、终止液, 1M HCI(小心,强酸)12ml

5 / 60

注意事项

1、仔细阅读并遵守操作说明;

2、试剂盒试剂于2?7C冷藏保存。建议将浓缩的洗涤液(10x)保存在18?25C室温,以免形成结晶。

3、所有试剂在使用前必须恢复至室温。

4、未使用的包被板应该密封保存在配备的塑料袋中,于2?7 C冷藏保存。

5、不要将不同批次的说明书以及试剂盒成分混合使用。

6、注意防止真菌或细菌污染试剂盒成分。处理试剂时要小心。

7、不要用超过保质期的检测试剂盒。

8、进行样品或试剂操作时严禁吃东西、喝水或吸烟。

9、每个样品都用单独的吸头。

10、每一批次的试剂必须用其配备的阴阳对照。

11、配制试剂时只能用超纯水。

12、不要用嘴吸取液体。

13、底物溶液和浓缩的样本稀释液对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剌激性,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14、终止液为1MHCI , HCI为强酸并且能造成灼伤,小心处理。

15、本试剂盒只能用于体外诊断。兽医专用。

试剂配制

1 、包被的反应板、猪瘟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底物溶液、终止液为现用试剂。

2、洗涤液

10倍浓缩洗涤液必须用超纯水或双蒸水进行10倍(1: 10)稀释,稀释的洗涤液于 2?7 C

冷藏保存,但不能超过 3天;或冰冻保存,至少可以保存一年。例如:配制500ml稀释的洗

涤液,将450ml超纯水或双蒸水加到50ml浓缩液中,混匀。注意:如果浓缩液有结晶,在使用前必须溶解。可将瓶子放在温水中30分钟以上。

3、样品稀释液

10倍浓缩样品稀释液必须用超纯水或双蒸水进行10倍 (1 : 10)稀释,但如果检测全血样

品时,将适量的10倍浓缩液与等体积的超纯水混合,制成 5倍浓缩液(5X)即可。将制备的稀释液于2?7 C 冷藏保存,但不能超过 3天;或者冰冻保存,可以保存一年以上。

4、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100x)

100倍(100X)浓缩标记物在使用前必须用标记物稀释液进行 1 : 100倍稀释。如果只使用

部分试剂,只要用稀释液按100倍(1 : 100)稀释足够本次使用的标记物浓缩液(旋涡振荡混勾)

即可。稀释后的标记物溶液只能保存24小时。例如:10ml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工作液,

只需取100卩I浓缩标记物(100X)加到10ml标记物稀释液中,在旋涡振荡器上混匀即可。

自备器材

1、精密移液器,5卩1至1000卩1

2、一次性移液吸头。

3、双蒸水或超纯水。

4、洗瓶或自动洗板机。

5、湿盒或封板胶带。

6、离心机, 2000xg。

7、酶标仪。

8、离心管和小试管。

9、微量离心机, 10, 000xg。

10、旋涡振荡器。

11、剪刀和摄子。

12、0.17MNH4CI溶液,制备白细胞用。

样品制备

注意:制备好的样品或组织可以在2?7C保存7天,或-20C冷冻保存6个月以上。但这

些样品在应用前应该再次以 1, 500xg离心10分钟或10, OOOxg离心2?5分钟。

外周血白细胞

a)取10ml肝素或EDTA抗凝血样品,1, 500xg离心15?20分钟。

b)用移液器小心吸出血沉棕黄层,加入500 d样品稀释液(1X),在旋涡振荡器上混匀,

室温下放置1小时,其间不时用旋涡器混合。然后直接进行步骤f操作;

c)假如样品的棕黄层压积细胞体积非常少,那么就用整个细胞团(包括红细胞)。将细胞

加进10ml的离心管,并加入 5ml预冷(2?7C,下同)的0.17MNH 4CI(氯化铵)混匀,静置10分钟。

d)用冷(2?7C )超纯水或双蒸水加满离心管,轻轻上下颠倒混匀,1, 500xg离心5分钟。

e)弃去上清,向细胞团中加入 500 d样品稀释液(1x),用洁净的吸头悬起细胞,在旋涡振荡器上混匀,室温放置 1小时。期间不时用旋涡器混合。

f) 1 , 500xg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按"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g) 注意:处理好的样品可以在2?7C冷藏保存7天,或-20C冷冻保存6个月,但在使用前必须再次离心。

外周血自细胞(简化方法)

a) 取0.5?2ml肝素或EDTA抗凝血与等体积冷(2-8C )0.17M NH4CI加入离心管混合。室温放置 10分钟。

b) 1, 500xg离心10分钟(或10, 000xg离心2 — 3分钟),弃掉上清。

c) 用冷(2?7C )超纯水或双蒸水加满离心管,轻轻上下颠倒混匀,1, 500xg离心5分钟。

d) 弃去上清,向细胞团中加入500 d样本稀释液(1x)。旋涡振荡充分混匀,室温放置 1

小时。期间不时用旋涡器混合。取75 d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全血(肝素或EDTA 抗凝)

a) 取25 d 10倍浓缩样品稀释液(10X)和475 d全血加入微量离心管,在旋涡振荡器上混匀。

b) 室温下温育 1小时,期间不时用旋涡器混合。此样品可以直接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或:直接将75讪全血加入酶标板孔中,再加入 10讪5倍浓缩样品稀释液(5X)。晃动酶标板/板条,使样品混合均匀。再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细胞培养物

a) 移去细胞培养液,收集培养瓶中的细胞加入到离心管中。

b) 2, 500xg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

c) 向细胞团中加入500 d样品稀释液(1x)。旋涡振荡充分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期间不

时用旋涡器混合。取此样品75讪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组织

最好用新鲜的组织。如果有必要,组织可以在处理前于2?8C冷藏保存1个月。每只动

物检测 1?2种组织,最好选取扁桃体、脾、肠、肠系膜淋巴结或肺。

a) 取1?2g组织用剪刀剪成小碎块(2?5mm大小)。

b) 将组织碎块加入10ml离心管,加入5ml样品稀释液(1x),旋涡振荡混匀,室温下放置 1?2小时,期间不时用旋涡器混合。

c) 1, 500xg离心10分钟,取75 d上清液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检测。

操作步骤

注意:所有试剂在使用前应该恢复至室温18?25 C;使用前试剂应在室温条件下至少放

置1小时。

1、每孔加入25 j CSF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此步骤可以用多道加样器(8?12道)操作。

2、在相应孔中分别加入 75止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各加 2孔。注意更换吸头。

3、在其余孔中分别加入 75 4制备好的样品,注意更换吸头。轻轻拍打酶标板,使样品混合均匀。

4、置湿盒中或用胶条密封后室温(18?25C )温育过夜。也可以放置室温温育4个小时,

但是这可降低检测灵敏度。

5、甩掉孔中液体,用洗涤液(1X)洗涤5次,每次洗涤都要将孔注满。将孔中的所有液体

倒空,用力拍打酶标板,以使所有液体拍出。或者,每孔加入洗涤液250?300讪用自动洗板

机洗涤 5次。注意:洗涤酶标板要仔细细心。

6每孔加入100 4稀释好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物,在湿盒或密封后置室温温育 1小时。

7、重复操作步骤5;每孔加入100 4底物液,在暗处室温温育10分钟。第1孔加入底物液开始计时。

8、每孔加入100 4终止液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的顺序与上述加入底物的顺序一致。

9、在酶标仪上测量样品与对照孔在450m处的吸光值,或测量在450nm和620nm双波长的吸光值(空气调零)。

10、计算每个样品和阳性对照孔的矫正吸光值的平均值(参见“计算方法” )。

计算方法

首先计算样品和对照孔的 OD平均值,在判定结果之前,所有样品和阳性对照孔的OD平

均值必须进行矫正,矫正的 OD值等于样本或阳性对照值减去阴性对照值。

矫正OD=样本OD —阴性对照OD

注意: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奋进行平均值相 UN 值计算并提供数据汇总的仪器和软件系统(xChek)

试验有效性判定

阳性对照OD平均值应该大于0.500,阴性对照OD平均值应小于0.150,试验结果方能有效。否则,应仔细检查实验操作并进行重测。如果阴性对照的吸收值始终很高,将阴性对照液在微量离心机中10, 000xg 离心3?5分钟,重新检测。

结果判定

被检样品的矫正吸光值大于或等于 0.30,则为阳性:

被检样品的矫正吸光值小于 0.20,则为阴性;

被检样品的矫正吸光值大于 0.20,小于 0.30,则为可疑。

建议根据外周血白细胞处理方案或细胞培养物处理方案进行全血样品的处理和检测。

猪瘟病毒抗体阻断ELISA试验

本方法是用于检测猪血清或血浆中猪瘟病毒抗体的一种阻断ELISA方法,通过待测抗体

和单克隆抗体与猪瘟病毒抗原的竞争结合,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与底物的显色程度来进行判

1操作步骤在使用时,所有的试剂盒组分都必须恢复到室温18?25 C。使用前应将各

组分放置于室温至少 1小时。

1.1分别将50uL样品稀释液加入每个检测孔和对照孔中。

1.2分别将50uL的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加入相应的对照孔中,注意不同对照的吸头要更换,以防污染。

1.3分别将50uL的被检样品加入剩下的检测孔中,注意不同检样的吸头要分开,以防污染。

1.4轻弹微量反应板或用振荡器振荡,使反应板中的溶液混匀。

1.5将微量反应板用封条封闭置于湿箱中(18?25C)孵育2小时,也可以将微量反应

板用封条置于湿箱中孵育过夜。

1.6吸出反应孔中的液体,并用稀释好的洗涤液洗涤3次,注意每次洗涤时都要将洗涤

液加满反应孔。

1.7分别将100uL的抗CSFV酶标二抗(即取即用)加入反应孔中,用封条封闭反应板并于室温下或湿箱中孵育30分钟。

1.8洗板(见1.6 )后,分别将100uL的底物溶液加入反应孔中,于避光、室温条件下放置10分钟。加完第一孔后即可计时。

1.9在每个反应孔中加入100uL终止液终止反应。注意要按加酶标二抗的顺序加终止

液。

1.10在450nm处测定样本以及对照的吸光值,也可用双波长(450nm和620nm)测定样本

以及对照的吸光度值,空气调零。

1.11计算样本和对照的平均吸光度值。计算方法如下:计算被检样本的平均值OD450

(=ODTES)、阳性对照的平均值(= ODPO)、阴性对照的平均值(= ODNEG。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被检样本和阳性对照的阻断率;

ODNEG- ODTEST

阻断率= X100%

ODNEG

2试验有效性阴性对照的平均OD450应大于0.50。阳性对照的阻断率应大于50% 3结果判定如果被检样本的阻断率大于或等于40%,该样本被判定为阳性(有CSFV抗体存在)。如果被检样本的阻断率小于或等于30%,该样本被判定为阴性(无 CSFV抗体存在)。如果

被检样本阻断率在 30?40%之间,应在数日后再对该动物进行重测。

猪瘟单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材料及试剂

1 ?猪瘟单抗纯化抗原

2 ?兔抗猪IgG酶标抗体

3. 猪瘟阳性血清

4 ?猪瘟阴性血清

1?4均由指定的生物制品所购买。

5. ELISA反应板

6. 包被液

碳酸钠1.50g碳酸氢钠2.93gH2O加至1 OOOmlpH值9.6

7. PBS 液

氯化钠8.90g、磷酸二氢钾 0.20g、无水磷酸氢二钠 2.13g、加双馏水 1 000ml

& PBS —吐温洗涤液、PBS液1 000ml、犊牛血清 5ml、混合即可

9. 底物溶液

⑴0.1MOI/L柠檬酸液、柠檬酸 21g、双蒸馏水加至 1 000ml

⑵ 0.2Mol/L Na 2HPO4液、Na2HPO4 12H2O 71.6g、双蒸馏水加至 1 000ml

⑶pH5.0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

取⑴液24.30ml、⑵液25.70ml混匀即可

⑷邻苯二胺液

取⑶液50ml、双馏水50ml、磷苯二胺 20mg、30%日2。2 0.15ml,待邻苯二胺溶化后再

加H2O2,现用现配。

10. 终止液

浓 H2SO4(98%) 22.2ml 、 H2O 177.80ml

(二)操作方法 1.用包被液将猪瘟弱毒单抗纯化酶联抗原、猪瘟强毒单抗纯化酶联抗原各做100 倍稀释,每孔包被100卩I , 4 C湿盒过夜。

2. 次日取出,甩去孔内液体,3X 3'冲洗。

3. 将待检血清以PBS液做400倍稀释,每孔加100^1同时将猪瘟阳性血清、猪瘟阴性

血清各做100倍稀释,于对照孔中加 100卩I。 37C温育1.5h?2h。

4. 重复第二步,取出,甩去孔内液体,3X 3'洗涤。

5. 将兔抗猪IgG酶标抗体以PBS液做100倍稀释,每孔加100卩I , 37C温育1.5h?2h。

6. 重复第 4 步。

7?每孔加底物溶液 100卩I,室温下观察显色反应。当阴性对照孔稍显色时,立即终止反应,并以阴性孔做空白对照。

&每孔加终止液50 ^1立即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仪测定 490nm波长的光密度。

(三)结果判定

在猪瘟弱毒酶联板上,Ot>0.2 ,为猪瘟弱毒抗体阳性;0氐0.2,为猪瘟弱毒抗体阴性。

在猪瘟强毒酶联板上,Ot>0.5 ,为猪瘟强毒抗体阳性;0氐0.2,为猪瘟强毒抗体阴性。

口蹄疫结构蛋白检测方法(3ABC-I-ELISA )

简介

口蹄疫(FM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可形成世界性大流行,对养殖业和国际畜产品贸易具有严重的负面影响。控制和消灭FMD策略包括疫苗免疫和屠宰可

疑畜群。在采用疫苗的国家,大多数动物血清口蹄疫病毒(FMDV)结构蛋白和病毒感染相

关抗原(VIAA,即3D)抗体均为阳性,因此,一些基于结构蛋白和 VIAA的诊断方法很难确定口问疫病毒感染与否。只有将感染动物和隐性带毒动物与疫苗免疫动物加以区分才能为FM啲控制和消灭提供科学的依据。日前的疫苗生产工艺,在病毒纯化过程中去除绝大部分非结构蛋白,因此灭活疫苗免疫动物体内没有病毒非结构蛋白3AB(抗体产生,而

自然感染动物体内既有结构蛋白抗体,也有非结构蛋向3ABC抗体。因此检测FMD非结构蛋白3AB(抗体的ELISA方法不但可以检测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以区分感染动物和免疫动物。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FMD3AB(-I-ELISA)对感染牛的检出率很高,敏感性在 99%以上。对免疫牛的特异性在 96%以上。

用途

FMD3ABC-I-ELISA式剂盒检测FMD非结构蛋白3AB(抗体。该试剂盒不受血清型影响,适用于活畜进

出口调运、疫区净化检疫和群体无症状感染评价,区分感染和免疫动物。

原理

FMD3ABC-I-ELISA试剂盒采用间接 ELISA模式。用3ABC基因表达蛋白(Ag)包被ELISA 板,洗板封闭。

检测时,加入待检血清样品,如果血清样品中有3AB(抗体,与ELISA板上3ABC I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与酶标二抗结合,加入底物后,就会出现颜色反应。如果待检样品为阴性,就不能形成抗原 -抗体复合物,酶标二抗不会结合,因此就不显色。

注意事项

1.冰冻血清样品应充分融化,且应混和均匀。

2 ?血清稀释液和底物应平衡至室温应用。底物A在 4 C为结晶状态,需要在室温或37

C水浴化开后应用。

3.最好在血清稀释板上稀释血清,以减小操作误差。

4?应使用相同的加样器加样,以保证加样量的准确,减小试验误差。

5?多道微量移液器所用的吸头应为同一规格和型号,避免加样误差。

6 ?应使用自动或手动连续洗板系统洗板。

7 ?加样先后次序应该一致,保证作用时间一样。

&底物作用时间到后,如果颜色较浅,可适当延长作用时间。

9?本试剂盒只能检测一种动物的血清样本,应分别订购检测牛、猪或羊血清的试剂盒,以测定不同动物来源的血清。

试剂准备

l. 洗涤液(PBST)

将试剂盒配备的25倍浓缩PBST用无离子水或蒸馏水做1:25倍稀释即可。

操作步骤

1. 待检血清样品和阳性、阴性对照血清用血清稀释液 1:21倍稀释(120卩L血清稀释液

加血清6卩L),每孔加入100卩L,阴、阳性对照血清平行加两孔,用封口膜封口,37C

结合 30分钟。

2. 取掉封口膜,每孔加满洗涤液,洗涤5次,最后一次拍干。

3. 用血清稀释液按l:IOO比例稀释酶标二抗,每孔加入100 L,用封口膜封口, 37

C结合30分钟。

4. 取掉封口膜,每孔加满洗涤液,洗涤5次,最后一次拍干。

5. 将底物A按1:50比例(体积比)稀释于底物B中(lmL底物B中加入2O卩L底物A),吹打混匀,每孔加入lOO y L,封口膜封口, 37C避光作用10?15分钟。

6. 每孔加入.100卩L终止液。

7.

轻轻摇振混匀,测定波长 450nm 吸光值(OD450nM 直)。 8. 阳性对照平均ODt 应大于0.6 ;阴性对照平均OD 直应小于0.2。

9. 结果计算:样品效价为:(OD 样品-OD 阴性)十(O 邙日性-OD 阴性)。 结果判定

若效价<0.2,为阴性;效价在0.2?0.3之间为可疑;效价>0.3为阳性。可疑和阳性样 品应进行复测,复测为可疑或者阳性时,应判为阳性。

96孔酶标板布局图

2 ] 3_ 4

§

6

7^亠 总_ _乂 10

| [

]2

阴性

阴性

闭性

阳性

H

____ J

..

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试剂盒内含物

.说明书 亚洲1型口蹄疫阳性对照血清(己稀释浓度为1:8)

.96 孔 ELISA 板 亚洲1型口蹄疫阴性对照血清

.液体稀释槽

3%

双氧水

.U 型96孔抗原抗体反应板 25 X PBS ■洗涤液(稀释时准确量取) .圭寸板膜

豚鼠抗血清稀释液

.灭活亚洲I 型口蹄疾病毒抗原 (用冰决包裹)

终止液

.兔抗豚鼠血清IgG-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

OPD 片剂

器材准备(需用户自备)

1. 移液器:5-50 4移液器、0.2 — 10pl 移液器、50—200 U 移液器、50— 300认12 道移液器各一把。

2. 移液枪尖(若干)。

3. 抗原抗体反应板:微量血凝板(U 型、V 型均可)5块,本试剂盒配备两块,用于被检 血清的稀

.亚洲I 型口蹄疫病毒兔抗血清

.亚洲I 型口蹄疫病毒豚鼠抗血清 包被缓冲液(碳酸盐)胶囊

底物(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片剂

释和抗原抗体反应。注:抗原抗体反应板可重复使用,实验后,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无离子水沸水浴 30秒,晾干,待用。

4. 超纯水,无离子水或蒸馏水。

三、试剂准备(需用户完成)

1. 包被缓冲液(PH9.6)

将本试剂盒配备的碳酸盐缓冲液胶囊1粒小心打开,将胶囊内粉末倒入100ml无离子

水中溶解即可。4C存放,1月内有效。

2. 洗涤液(PBST)

将本试剂盒配备的25倍浓缩PBST液(可能有结晶形成,用时微热溶化)用无离子水或蒸馏水做1:25稀释。(如果PH降低,务必用NaO调至7.4)

3. 底物溶液

取1片柠檬酸一磷酸盐片剂(本试剂盒配备)溶于100mL无离子水中,溶化后,取50mL 溶液,再加1片邻苯二胺(OPD)片剂,充分溶解,分装(5mL/瓶或10MI /瓶),避光之-2O C保存。用前避光溶化,临时每1mL上述溶液加10山本试剂盒配备的3%的双氧水(H202)。务必加双氧水。

四、操作步骤

1. 用包被缓冲液稀释亚洲 1型口蹄疫病毒兔抗血清至工作浓度(1:1000), 在

ELISA板上每孔加50血振荡,封板或置湿盒内,室温过夜。

2. 抗原抗体(阴阳性对照血清及待检血清)反应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图1-2中的一种布局在抗原抗体反应板上操作。

图1 96孔酶标板检测10份样品布局图

图1为抗体滴度测定(定量)检测10份样品布局图;图2为抗体滴度测定(定量)检测20份样品布局图。

图2 96孔酶标板检测20份样品布局图

以图1为例,在U型血凝板上按50 4/孔量用PBST将待检血清从1:4开始做2倍连续稀释至1:512。同时,按图示稀释阴阳性对照血清,然后每孔加入50讪用PBST稀释到使用浓度的亚I洲型口蹄疫病毒抗原(1:4,即1份病毒抗原、加3份PBST),

病毒抗原对照孔加100 4。振荡混匀,封板,4 C过夜。加入病毒抗原后血清的稀释度变为从1:8开始的2倍稀释。

3. 用洗涤液(1 X PBST)洗ELISA板5次,在洗水纸上甩干,再将抗原抗体混合物从

抗原抗体反应板上按次序转移至ELISA板上的相对应孔,每孔50 4封板,37 C温育1小时。

4. 同上洗板5次,甩干。用豚鼠抗血清稀释液稀释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豚鼠抗血清至

工作浓度(1:1000), 每孔加50 4,封板,37 C温育1小时。

5. 同上洗板5次,甩干。用I X PBST稀释兔抗豚鼠酶结合物至工作浓度

(1:500), 每孔加50 4封板,37 C温育1小时。

6. 同上洗板5次,每孔加50 4底物溶液(务必加双氧水),37 C温育15分钟。每孔再

加50 4终止液终止反应,立即在492nm波长下读取光吸收值(0092n値)。

五结果判定

1. 试验认可标准

每块板设4孔病毒抗原对照,病毒抗原对照不加任何血清,直接用PBST稀释至使用浓度,与血清/病毒抗原复合物同步加入 ELISA板孔,50 4l孔,病毒抗原对照OD492nm值应在 1.5 ±0.5 范围内。阳性对照抗体效价应在 1:1024 ± 1滴度以内 , 阴性对照血清抗体效价应V 1:8。

2. 病毒抗原对照平均 OD492nm值50%十算(临界值)

抗原对照是4孔,弃去最高和最低 OD492nr?,计算剩余2孔的平均OD492nr? ,再除以2, 即50%寸照值。该值即为临界值,表示阻断50%反应的对照OD492nr?。

3. 结果判定

以病毒抗原对照平均 OD492nm值的50%为临界值,被检血清稀释孔OD492nr值大于临界值的孔为阴性孔,小于或等于临界值的孔为阳性孔,阳性孔的OD492nr值等于临界值时所对应的稀释度为该份血清的抗体滴度。例如病毒抗原对照平均OD492nr值为1.2,则其

50%为0.60。若某一待检血清在1:128时OD492nr值为0.6,则该份待检血清的抗体滴度为1:128 。若临界值处于两个滴度之间 , 如处于1:64与1:128之间,则抗体滴度取中间值为1:9O。定性检测中,两个重复孔只要有一孔为阳性孔,则抗体滴度判定为

1:128,两孔均为阳性孔,则判定为抗体滴度〉1:128。

ELISA抗体效价》1:128,判定为亚洲1型口蹄疫抗体阳性。

ELISA抗体效价与保护力的关系:牛、羊:抗体效价》1:128,99% 保护;效价w 1:16, 不保护;效价在 1:22-90 之间 ,50%保护。

PRRS 抗体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 、试剂的准备所有的试剂在使用前,必须回温到室温。

洗液( 10x):1 份清洗液加入到 9份灭菌水或去离子水中, 7天内用完。清洗液使用前摇匀溶解。

样本稀释液( 3x):1 体积的样稀释液中加入 2体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2天内用完。

2、样本的准备

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不必稀释,样本用样本稀释液200倍稀释,稀释方法:取 5卩I的

样本加入95卩I的样本稀释液,再取稀释了 20倍的液体5卩I加入到ELISA反应孔中,再加入45卩I的样本稀释液。

3、操作步骤

将样本和对照加入到板孔中。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必须是双份。

1. 加入50卩I阳性和阴性对照,及 200倍稀释的样品在反应板孔。

2. 盖上膜,在37C作用60分钟。

3. 去膜,用300卩I的洗液洗3遍,并在吸水纸上将平板弄干(颠倒,在纸上轻敲)

4. 在每个空中加入 50卩I的酶标抗体。

5. 盖上膜在37C作用60分钟。

6. 去膜,用300卩I的洗液洗3遍,弄干。

7. 加入50卩I的底物,轻摇板2次。

8. 将平板放在黑暗中在 20-25 C作用10分钟。

9. 加入50卩I终止液,轻敲平板混匀。

10. 用柔软的东西轻拭平板上的赃物,在450nm下读数并记录结果。

读数

A. 实验成立条件

阳性对照的平均值 OD450>0.6,而且阳性对照平均值 /阴性对照平均值>4.0.

B. 结果的稀释

结果用IRPC表示,以下是计算公式

(OD 450 样品-OD 450 阴性对照平均值)

IRPC = [ -------------------- ] X100

ODNEG

犬细小病毒抗体酶免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犬血清中犬细小病毒IgG抗体。在聚苯乙烯微孔酶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一、法规要求二、分析方法验证三、分析方法确认四、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总结一、法规要求:新版GMP(2010年修订)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法规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1. 检验方法和限度。2. 二十三、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法规要求: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二、分析方法验证 1.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验证检测项目小结 8. 分析方法验证的方式和步骤 9. 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1. 分析

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合理。(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1)适用范围:化学药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2)不适用: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1)建立新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品生产工艺变更;(3)制剂的组分变更;(4)对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1)鉴别试验(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法)(3)原料药或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及制剂中选定组分(如防腐剂等)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4)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中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5)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6)原料药粒度检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1)专属性(2)线性(3)范围(4)准确性(5)精密度(6)检测限(7)定量限(8)耐用性(9)系统适用性根据检测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检测方法,确定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专属性1. 鉴别、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完整

3 定义 3.1 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 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3.6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8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 线性:是指在设计围,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3.14 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 4.1 标准验证岗 4.1.1 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检验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l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制定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活动中检测方法的选用,以及检测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授权与客户签立检测合同或协议,批准检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维护本程的有效性。 3.2 检测室负责人的职责 提出本检测部门的执行标准,制定本部门检测活动的检测程序及抽样、检测的职责和活动以及不确定度分析。 3.3 资料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对标准、规程及其他技术规范等有效性确认,建立检测标准管理档案。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方法的选择 4.1.1 为减少检测风险,本检测中心的检测依据首选以下正式颁布的标准。其中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新旧标准处于过渡期间并均可采用的,优先选择新版标准。 4.1.1.1 国际标用; 4.1.1.2 国家标准; 4.1.1.3 行业标准或政府发布的技术规范; 4.1.1.4 地方标准; 4.1.1.5 企业标用; 4.1.1.6 知名技术组织或科学书籍与期刊公布的方法: 4.1.1.7 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4.1.1.8 自行制定的非标方法。 4.1.2 当老标准己经过期作废时,以上标准应当保证是现行有效的。为此资料管理员首先应当负责检索和收集、查新最新标准及其他技术规范,并按《文件控制程序》保持检测人员所用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其次是每月向检测部门提供中文核心期刊题录,供检测人员参考。当使用外部企业标准检测时,要防止导致可能发生的所有权侵权问题。 4.1.3 当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对,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各个检测室负责人编写检测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应经过编制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书面审批手续和保持该文件的

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束,检查合格后即可着手进行。仪器功能试验足在不使用样品的前提下,确认仪器达到设计要求,也可认为是空载试验。例如气相色谱仪的程序升温设定后能否按设定程序执行,溶出仪转速能否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吸收度与透光率的转换是否符合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泵过压保护是否起作用等,这是检查仪器安装后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对普通仪器进行的功能试验比较简单,有的除仪器校正外,没有其它特殊的功能试验要做,如酸度计,电导仪,折光仪等。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应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试验。 2.2.2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ISO17025:2017检测方法确认程序(食品检测实验室)

1.目的 确保实验室所采用的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制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及经过扩充和更改的标准方法得到有效确认,保证上述方法适合于预期用途,并满足特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制方法、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以及经过扩充和更改的标准方法的确认。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方法确认计划的制定; 3.2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法的确认; 3.3实验室主任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核; 3.4实验室主任负责确认方法计划和确认结果的审批。 4.控制程序 4.1实验室技术负责人根据检测工作需要,收集检测方法材料和制定检测方法。 4.2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实施检测方法的确认,指派人员进行方法确认。 4.3确认范围包括: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实验室自制方法,确认也可能包括对取样、处置和传送程序的确认。 4.4确认的方式和技术应用应为下列一项或多项的组合: a.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校准; b.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对比; c.实验室间比对; d.系统评价影响结果的因素; e.评价结果不确定度。 4.5非标/自制方法确认工作完成后,由确认人员填写《非标/自制方法验证报告》,并与有关资料一起交主任审定。标准方法确认完成后,由确认人员填写《检测方法确认报告》。 4.6经确认的检测方法交实验室主任审批。实验室主任根据确认方法的准

确性是否适合预期用途和客户要求,决定是否批准使用。 4.7确认的方法应确保在所有有关人员中进行有效交流。 4.8确认报告、确认方法及有关资料由档案管理人员统一归档,并作为实验室的受控文件。 4.9如果对已确认的方法进行了某些更改,应将这些更改文件化,并应重新进行确认。 5.相关文件 《人员培训程序》WHHDSPJT/QM02-502A-00 《文件控制程序》WHHDSPJT/QM02-403A-00 6.记录 《采用非标准检验方法申请表》 WHHDSPJT/QM04-24 《非标/自制方法验证报告》 WHHDSPJT/QM04-63 《检测方法确认报告》 WHHDSPJT/QM04-35

检验方法确认方案

检验方法确认方案

目录确认方案 1、概述 2、验证依据 3、验证范围 4、验证目的 5、验证内容 6、验证人员分工

1、概述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质量标准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含量,为进一步确认药典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更好控制产品质量,现对药典方法进行确认。 2、验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项下规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SOP-E-5-009-A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X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3、验证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检测方法的验证。 4、验证目的 对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验证内容 5.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取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与2-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5μg的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理论板数按单硝酸异山梨酯峰计算不低于3000,单硝酸异山梨酯峰与2-单硝酸异山梨酯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单硝酸异山梨酯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单硝酸异山梨酯0.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5.2 线性和范围 取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12μl、16μl、20μl、24μl、28μl进样,线性范围1.2μg~2.8μg 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样量为横坐标(X,μg),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

检验程序确认和验证

检验程序确认和验证(2) 测量区间定义?measuring interval ?又称工作区间working interval ?在规定条件下,由具有一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测量仪器或系统能测出的一组同类量的量值(VIM)。 –注1:在某些领域,也称“测量范围”。 –注2:测量区间下限不应与“检出限”相混淆。 线性、线性范围定义 ?线性:linearity ?指待测标本中能直接按比例关系给出分析物浓度结果的能力。 注1:线性代表整个测量系统的反应。 注2:一个测量系统的线性由不同已知浓度的分析物测定得到。 ?线性范围:linear range ?指测量系统所能覆盖的可接受线性范围,非线性误差小于设定标准。 分析测量范围定义analytical measurement range 患者标本未经任何处理(稀释、浓缩或其他预处理),由测量系统直接测得的可靠结果范围,在此范围内,一系列不同标本分析物测量值与实际浓度呈线性关系。 临床可报告范围定义clinical reportable range 是定量检测项目向临床能报告检测范围,患者标本可经稀释、浓缩或其他预处理。 区别 线性评价-CLSI文件 ?EP6-A,Evaluation of the Linearity of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Procedures,2003 ?EP10-A3,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Quantitative Clinical Laboratory Measurement Procedures,2006 EP6-A方案和要求 1.设备熟悉阶段 –检验人员应熟悉检测系统的操作、正确的质控和校准、恰当的标本制备。 2.线性评估实验 –实验室验证厂商声明:5~7个浓度*重复2次。 –厂商建立新方法:9~11个浓度*重复2~4次。 –实验室改良已建立的方法:7~9个浓度*重复2~3次。 –时间:最好一天内完成。 EP6-A方案和要求 ?样品准备:可接受的基质 1.病人混合标本:1份标本的分析物浓度应接近可报告范围上限,另1份标本的分析物浓度应接近检出限。 2.用推荐稀释液稀释病人混合标本:标本中分析物浓度应为高浓度,稀释液应按厂商推荐。 3.病人混合标本添加分析物:若没有干扰的话,含分析物的添加物无需高纯物质。 4.病人混合标本用低浓度经处理的材料稀释或经处理的混合材料稀释。 5.商品质控品/校准品/线性材料。 6.病人混合标本用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稀释。 7.不稀释或过度稀释的商品质控品。 8.水溶液。 EP6-A方案和要求 ?实验要求 –测量顺序:应随机。如存在明显携带污染或漂移,选择对后续标本影响最小的顺序进行。 –分析范围:应接近或等于最低和最高厂商声明的性能范围。 EP6-A方案和要求 ?样品制备:足量混合血清。 –X1:低值混合血清。 –X2:3份X1+1份X5。 –X3:2份X1+2份X5。 –X4:1份X1+3份X5。 –X5:高值混合血清。 –更多水平:X4+X1 、X3+X2 、X2+X3 、X1+X4。 EP6-A方案和要求 ?数据处理和分析: 1.初步数据检查 –有无极端明显差异或错误; –X-Y图上有无离群值; –每组数据有无漂移或趋势性变化。

非标准检测方法的确认要求

非标准检测方法的确认要求一、检测方法确认要求 1、检测方法的区分:

(1)标准方法-可以直接认可的检测方法; ①以国际、区域或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法; ②国标委批准的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行业标准方法。 (2)公定方法 知名的技术组织公布的检测方法; (3)标准方法中未包含的其他方法、需要确认后才能采用的方法,如: ①扩充和修改过的标准方法; ②超出其预定范围使用的标准方法; ③实验室制定(设计)的方法或企业标准; ④部分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⑤部分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方法。 2、对非标准方法的确认要求: (1)实验室针对上述非标准方法申请确认时,必须按照相应文件的要求,履行完整的技术文件验证、确认和审批程序,并保留相应记录; (2)在申请对非标准方法进行确认时,实验室必须提交该方法的文本文件、相关验证材料及技术特点的说明材料; (3)CNAL检测方法研究工作组在识别和决定是否受理非标准方法的确认申请时,可根据该方法的技术难易程度,作出决定。对标准方法和公定方法重新组合、或者是对标准方法和公认方法的简单扩充,由于此类型的非标准方法对已有方法的继承性较好,技术难度也较小,可以通过由项目负责人直接提出意见;征求CNAL技术委员会相关技术专家的意见,提交CNAL检测方法研究工作组进行审议。 (4)在对非标准方法进行确认时,工作组应对方法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对非标准方法自身的科学性作出评价。 二、检测方法的评价 在对非标准方法进行确认时,专业组应通过下列方面进行评价: 1、资料审查:检测方法文件、方法研究报告或试验报告、比对试验或参加能力验证试验的结果; 2、技术审核:对非标准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可操作性、准确性、重复性及再现性进行评价。

【9A文】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1目的 为确保满足客户要求和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对本公司开展的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控制。 2范围 适用于检测活动中的方法选择、执行能力的证实和方法的确认。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负责检测方法的选用、制定和确认及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分析数据的统计技术,以及《受控文件清单》的审核;负责组织检测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批准,并负责对在用检测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3.2收样员负责对客户要求方法的认可或选择。 3.3管理室负责检测标准的追踪确认,并发放《受控文件清单》,及时将检测标准的现时有效性信息通知检测人员;对在用受控技术标准的现时有效性负责。 3.4技术负责人每季度在相关官方网站及各类报刊、书籍、杂志上查询各类相关标准文件的最新修订情况,提出修订建议。 4工作程序 4.1本公司使用合适的方法进行抽样、样品制备、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对检测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4.2检测方法的选用 4.2.1当客户指定检测方法时,应采用满足客户要求并且适用于所进行的检测的方法。应优先使用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收样员负责检查客户指定方法的适用性、有效性,若客户提供的方法不适用或已过时,收样员应告知客户,共同另选合适的方法,必要时联系检测室或技术负责人确定合适的方法。 4.2.2当客户未指定检测方法时 a)应优先选择以国际、区域或国家、行业标准发布的方法; b)或选择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公布的方法; c)或选择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d)本公司自行制定或采用的方法如能满足检测的预期用途并经过技术或专家验证,也可以使用。 4.2.3对于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生产的产品,检测方法按照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方法。 4.2.4所有检测方法的选定均应得到客户的确认,尤其是与客户原提出方法不一致,或客户

实验室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实验室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方面。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

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适用性预试验 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例如对熔点测定仪的适用性预试验是采用已知溶点的甲硝唑做试验,测试结果与已知熔点比较。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已知含量的某标准品试验,测得结果与已知数值对比,确定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在完成上述各项试验工作的同时,应做好相应的文件记录等资料归档工作,每一台仪器均应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 再确认 为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一台新购买的仪器在确认工作结束以后,应根据仪器的类别。确认的经验制定再确认的计划。再确认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要根据仪器类别和使用情况决定,一般是3个月、6个月或1年。仪器再确认的内容通常包括线路连接、附件备品消耗品检查、清洁工作、功能试验、工作日记等,其中重点是安装确认中的功能试验。 3、检验方法的适用性验证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当按照平行加标进行回收率测定时,所得结果既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也可以判断其精密度。在实际测定过程中,有的将标准溶液加入到经过处理后的待测样品中,这不够合理,尤其是测定有机成分而试样须经预处理时,或者测定易挥发物等需要蒸馏预处理的成分时,不能反映预处理过程中的沾污或损失情况,虽然回收率较好,但不能完全说明数据准确。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标物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2)加标量和加标回收率测量的精密度应予以控制,一般情况下作如下规定: ①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含量相等或相近,并应注意对样品容积的影响; ②当样品中待测物含量接近方法检出限时,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的低浓度范围; ③加标量尽量不大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④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量上限的90%; ⑤当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于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时,加标量应控制在待测物浓度的半量。 3)由于加标样和样品的分析条件完全相同,其中干扰物质和不正确操作等因素所导致的效果相等。当以其测定结果的差值计算回收串时,常不能确切反映样品测定结果的实际差错。

国家标准 GB/T 27404-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中对回收率试验做了如下规定: 对于食品中的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未制定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回收率的参考范围见表F.1.

ISO17025:2017实验室-检测方法选择和验证程序

页次第 52 页共 4页文件名称检测方法选择和验证程序发布日期2019年1月1日 1 目的 对在检测中选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检测方法的适宜性、有效性,从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中心所用检测方法选择和验证的全过程。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检测方法的验证,提交方法验证报告。 3.2 检测组组长负责检测方法验证的实施。 3.3 主任负责批准后检测方法的投入使用。 4程序 4.1 开展检测时,应采用满足客户需要并适用的检测方法(优先使用国家标委会、国际、地方发布的方法),针对不同检测项目由检测人员按客户的要求进行选择,技术负责人应确保这些标准、规范为最新有效版本。 4.2 当由于缺乏检验指导书,造成检测人员对标准理解、操作方法、判定的不同而影响检测质量时,部门应依据标准编制检验指导书。如果标准方法已包含了如何进行检测和判定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检测人员完全理解并熟练操作时,不需编制检验指导书。 4.3 如果客户要求不适用于检测标准时,综合组应与客户沟通,并在合同中注明。当客户提出的方法已过期时,负责合同评审人员应通知客户,并且在《检测委托单》中说明,建议其采用有效的标准。 4.4 当客户未指定方法,检测组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委会、国际、地方发布的方法;如实验室制定的方法能满足预期用途并经过验证,也可使用,所选方法由综合组通知客户。

页次 第 53 页 共 4页 文件名称 检测方法选择和验证程序 发布日期 2019年1月1日 4.5 开始检测前,技术负责人对选用方法进行验证,确保能够满足预期的用途时,才能进行检测。验证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a.对执行新标准所需的人力资源的评价,即检测人员是否具备所需的技能及能力;必要时应进行人员培训,经考核后上岗; b.对现有设备适用性的评价,诸如是否具有所需的标准/参考物质,必要时应予补充; c.对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评价; d.对样品制备,包括前处理、存放等各环节是否满足标准要求的评价; e.对作业指导书、原始记录、报告格式及其内容是否适应标准要求的评价; f.对新旧标准进行比较,尤其是差异分析与比对的评价; g.准确度的确认(具体方法见4.6)。 方法的验证还可包括以前参加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结果的不确定度、检出限、留样复测的结果。技术负责人填写《使用新方法确认记录表》。当方法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确认,确认的结果记录于《使用新方法确认记录表》上。 4.6 准确度的验证 准确度的确认由精密度和正确度两个参数决定。 4.6.1 精确度检验。 4.6.1.1 用需要验证的方法对标准物质(r V )在重复性条件下测量多次,得到n 个 的量结果,计算方差: 2 21 1()1n r i k S x x n ==--∑ 其中: 1 1 n i k x x n == ∑

检验方法确认程序

检验方法确认程序 一.目的:适应医学技术的发展,确保检验方法准确可靠,以满足临床需要。 二.适用范围:实验室所有开展的检验方法。 三.工作程序: 1.实验室必须使用能保证准确和可靠的检验结果的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品和校准品、供应品。 2.必须选择能保证检给结果在实验室所确定的方法性能规格内的方法。在检测标本前,实验室必须对使用方法的下述的性能规格进行确认:准确度、精密度。如有必要,可添加特异性和分析灵敏度,以及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参考值以及其它适合的特性。 2.1.实验室引进我国注册登记的国外方法(试剂盒)或我国取得生产许可证和方法(试剂盒)时,在报告检验结果前,必须得到下列特性的性能规格:准确度、精密度、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或者线性)、参考值。实验室至少应检查其准确度、精密度。必要时增加特异性和分析灵敏度,以及报告范围,参考值是否符合本实验室的服务人群等。如与厂商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应取得相符结果。 2.2.实验室自行建立的方法,在报告结果患者前: 2.2.1建立每一方法的性能规格,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干扰因素的影响、分析灵敏度、检验结果的报告范围(或者线性)、参考范围、其它需要检测的性能。 2.2.2.建立该方法的校准程序和ICQ规则。 2.3实验室必须有上述活动的记录和文件。并保存到停止到使用这些方法后半年。 3.实验室必须有与所做检验的专业和工作量相适应的,足够的器材、仪器、试剂、质控品和校准品、供应品。 4.实验室必须确定正确制备、储存和使用上述体外诊断用品的条件。 4.1.这些条件包括:水的质量、温度校准。保护器材和仪器,不致由于电流的波动各中断引起对检验结果的不利影响。 4.2.必须将纠正由于达不到规定所采取的改正措施文件化。 5.用商品试剂盒时,对于国家规定应有生产许可证,注册登记证的品种,决不能使用没有生产许可证、注册登记证的商品试剂盒。尚未规定者,生产厂家应提供该产品性能规格以及质量保证书。 6.试剂、溶液、培养基、校准品、质控品和其它供应品,必须加以标记,标记上应有:6.1.识别名:当有意义时应标明浓度,效价,滴度等 6.2.储存要求 6.3.制备日期和失效期 6.4.其它与正确使用有关的信息 7.应根据仪器制造商说明或依据权威机构的要求来选择和使用校准品和质控品。实验室自行选用的校准品或质控品,应有实验依据证明其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资料精修订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资料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 任何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分析结果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是所有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或称证实)或重新验证:1)首次用于常规检测前;2)转到另一个时;3)对于验证过的方法,其条件或方法参数发生变化时(例如,仪器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或样品基质不同时),并且这种变化超出了方法的原适用范围。 对实验室有影响的法规和质量管理一般都要求进行方法验证。有的法规中直接使用“验证或确认”一词,并列出特定参数,也有的法规用这样的陈述暗示验证要求——“检测方法应适合于预期用途。” 1. 国内主要法规标准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一般均非标准制修订机构,方法验证或确认的来源基本来自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主要依据如下: 2.1 CNAS-CL01:2006 2.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l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l 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2.3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4 CNAS-CL02:2013 2.5 CNAS-CL08:2013 2.6 其他 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5.4.2 方法的选择:b) 实验室应对首次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如检出限、回收率、正确度和精密度等。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发现标准方法中未能详述但影响检测结果的环节,应将详细操作步骤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作为标准方法的补充。当检测标准发生变更涉及到检测方法原理、仪器设施、操作方法时,需要通过技术验证重新证明正确运用新标准的能力。 5.4.5 方法确认: a) 任何对标准方法的偏离,都必须进行实验室确认,即使所采用的替代技术可能具有更好的分析性能。 b) 实验室应通过试验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适用的浓度范围和样品基体等特性来对检测方法进行确认。 CNAS-CL09:2013要求:标准方法引入检测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并未清晰说明如何证实,而对非标方法的确认提供的参考资料,比如SN/T 3266-2012《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CNAS-CL18:2013规定标准方法必要时才进行技术验证;CNAS-CL44:2013和CNAS-CL56:2014仅规定非标准方法(包括

21检测检验方法及方法的确认程序

程序文件第1页共2页 1 目的:为保证检测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确保检测检验方法现行有效,控制由于使用方法不当对检测检验构成不良影响,特编制本程序。 2 范围:检测检验方法的选择;检测检验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3 职责 3.1室负责人:提出本检测检验室的执行标准; 3.2资料管理员:建立检测检验标准档案; 3.3技术负责人 3.3.1组织检测检验方法的确认,以及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3.3.2批准检测检验方法和检测检验作业指导文件。 3.4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 工作程序 4.1检测检验方法的选择 4.1.1为减少风险,本中心的检测检验依据首选以下正式颁布的标准: (1)本国的行业标准或政府发布的技术规范; (2)本国地方标准。 4.1.2 当老标准已经过期作废时应及时更新,以保证以上标准是现行有效的。为此技术负责人应当组织标准的查新和收集。 4.1.3当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时,技术负责人应组织相关室负责人编写检测检验细则或补充细则,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检测检验细则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应经过编制、审核和批准的手续以保持该文件的有效性。当需要对检测检验细则进行调整或修改时,也应当履行审批手续。 4.1.4 当客户指定的检测检验标准和要求在认可的能力范围内时,接受委托检测检验无须对中心的能力和客户的要求再进行合同评审。只要与客户签立<检测检验合同(协议)>后即可执行检测检验任务。 4.1.5 当客户委托检测检验未指定方法时,应首选本中心认可能力范围内推荐的检测检验方法。 4.2方法的确认 4.4.1本中心要求使用的标准方法,在经过确认并获得满足要求的结论后再投入使用。确认工作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 4.4.2方法的确认应尽可能全面,以满足预定用途或应用领域的需要。 4.4.3确认应使用以下五种方法中的一种,或是其中几种方法的组合以通过核查并提供客观证据,证实某一特定预期用途的要求可得到满足: (1) 使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进行校准; (2) 与其他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3) 与其他中心进行比对; (4) 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性评审;

实验室认证资料非标准检测方法的确认程序

实验室认证资料非标准检测方法的确认程序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非标准检测方法的确认程序 一、总则 1、为规范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检测方法的确认工作,保证方法确认 结果的公正、准确和可靠性,特编制本程序。 2、本程序适用于非标准检测方法的确认,包括对拟纳入CNAL检测方法库 的文件的建议或申请、受理、文件初审、技术评审、审核确认、通报、批准发布全过程。 3、非标准检测方法确认工作由能力验证分委员会检测方法研究工作组 (CNAL/TC/SC5/WG4,下简称工作组)负责。工作组由聘请的各领域分析测试专家组成,设组长1人负责全面工作。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和若干个专业组。 二、基本要求 需要确认的非标准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方法来源 可由各专业组依托国家分析测试体系或其他权威资源库直接提出; 也可由相关实验室经本单位同意并推荐提出申请。 2、文件格式 文件格式符合有关的规定,提交的方法应同时包括按要求格式填写的将用于发布的文本和方法研究、验证等用于证明方法可靠性的背景材料,用于发布的文本材料应同时提交电子版本和书面材料。 3、技术内容 方法应可靠、实用,其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规定。提交验证材料应齐全,包括非标准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操作性、准确性、重复性及再现性等方面的内涵、可选择以下方式进行验证: (1)利用参考标准或标准物质作校准或比较; (2)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的比较; (3)通过能力验证或实验室间的比对; (4)影响结果诸多因素的系统评估; (5)建立在对方法原理的科学理解和实际经验基础上对结果不确定度的评

检测机构方法确认程序

检测机构方法确认程序 1.目的: 为满足客户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拓展检测服务能力,编制本程序。 2.范围 按照客户要求和公司的计划使用新方法的准备。 3.职责 3.1技术负责人: 3.1.1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制定使用新方法的实施计划; 3.1.2组织检测室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使用新方法实施前的评审活动。 3.2质量负责人: 3.2.1对新项目准备中形成的文件进行编号控制; 3.3资料员: 实施文件管理和归档保存评审的记录。 3.4最高管理者: 3.4.1召开新方法准备的论证会; 3.4.2批准正式使用新方法的检测。 3.5技术负责人应当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4.工作程序 4.1计划的编制 4.1.1技术负责人应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编制新方法的实施计划。 4.1.2实施计划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 4.2实施计划的分工 4.2.1技术负责人: (1)组织制定和审核相关文件; (2)落实资源准备; (3)开展人员培训和考核; (4)批准技术文件; (5)技术准备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6)准备提交评审的所有文件; (7)受权主持评审。 4.2.2检测室负责人:

(1)收集承检标准或制定检测方法; (2)确定应配置的仪器设备和供应品; (3)提出人员的培训计划; (4)确定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要求; (5)组织起草必要的作业文件和记录格式; (6)设计检测报告; 4.2.3仪器设备管理员: (1)准备仪器设备和供应品; (2)建立仪器设备的补充档案; (3)实施相关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 4.2.3质量负责人: (1)调整、补充、完善管理体系文件(需要时); (2)更新替换新旧文件; (3)组织对与新方法相关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4.2.4检测员: (1)参加培训; (2)开展检测的人员比对; (3)熟悉检测方法掌握新配备仪器设备的操作; (4)正确、清晰地出具检测结果。 4.2.5监督员:了解、熟悉、掌握新方法检测的全部过程。 4.3熟悉检测 4.3.1技术负责人与有关检测室的负责人应选定检测样品或对象,对承检人员新方法的检测活动实施全过程跟踪检查,即对检测准备、执行标准或方法的理解、样品制备、仪器设备的操作、环境控制、检测记录的内容、计算评价检测结果、出具检测报告等检测过程和环节进行考核。 4.3.2技术负责人应组织不同人员的检测熟练性比对检测,和公司之间比对测试。 4.3.3技术负责人应指导和要求检测人员熟练、准确地掌握新方法检测过程针对不同样品出具若干份检测报告。 4.4新工作准备的评审 4.4.1技术负责人应将新方法检测准备的结果和存在的问题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

页次:共11 页第1 页 文件名称:检验方法验证和确认管理规程编码:03SMP01200 起草审核批准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 日期日期日期实施日期 分发部门及份数:质量管理部1份 目的:明确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的管理规程,确保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科学、合理,符合检验要求并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范围:仅适用于本公司对物料、产品的理化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 职责:质量管理部QC、QA人员、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内容: 1. 方法验证及确认工作职责分工 1.1 质量控制部QC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或确认工作具体实施以及报告的填写。 1.2质量控制部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组织验证或确认工作的实施,对验证或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1.3 质量保证部QA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报告的审核,监督确认工作实施,对确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监督落实。确保检验方法验证或确认程序达到符合性要求,程序被遵照执行,并且方法的预定用途被有效的且以文件记录的数据所支持。 1.4 质量管理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或确认方案及报告的审核批准。 2 方法验证 2.1定义:方法验证就是根据检验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和验证标准要求,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符合检验项目的要求。 2.2 目的:方法验证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 2.3 适用范围: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认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 认

检验检测方法的确认 检验检测方法是指实验室用于实施检验检测工作所依据的标准检验检测方法和技术规范。检验检测方法是实验室实施检验检测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开展检验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资源,如果方法及程序不同就会造成结果不同。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5.3.2条款中规定:“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在《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条款中也有相应的规定。实验室采用的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样品的抽取、处理、运输、存储和制备等各个环节,确认时应当记录确认所获得的结果、使用确认的程序、确认对方法是否适合于预期的用途等,必要时还应包括不确定度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技术。 方法发生变更时或颁布新标准时,对方法如何进行确认: 1.在首次对外出具数据之前应确认标准方法已被正确的运用。 2.标准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确认。 3.对标准方法定期清理或者查新,以确保最新有效版本。 一、检测方法的选择及使用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或认可)现场考核时确定的检测项目的依据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因此说,当没有国际、国家、

行业、地方规定的检验检测方法时,实验室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公布或由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技文献或杂志上公布的方法,但应经实验室技术主管确认。如是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因客户的特殊要求而发生的情况,其检验检测结果和报告上应有明确的说明。 另外需要使用非标准方法时,这些方法应征得委托方同意,并形成有效文件,使出具的报告为委托方和用户所接受。这是指必须在实验室计量认证或认可批准业务范围内使用,所谓有效文件是指甲乙双方对使用非标准方法检测达成协议,一般来说应有双方签字盖章,也能够在检测委托(协议)书上注明,实验室在检测报告中也必须加以说明。因此,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优先使用国家标准,然后是行业标准、地方标准,非标准方法仅限于委托方同意才使用。 对于实验室完成的每一项或每一系列检验检测的结果,均应按照检验检测方法中的规定,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在检验检测证书或报告中表述,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证书或报告中还应包括为说明检验检测结果所必须的各种信息采用方法所要求的全部信息。除上述明确的要求外,检测报告中必须有检测数据和结论。 因此说,检测方法选择的核心就是方法有效性,要特别注意的是:要使用最新有效版本的方法。 二、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