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柱式结构中的力学

古典柱式结构中的力学
古典柱式结构中的力学

古典柱式结构中的力学与美学及其现代演绎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古典柱式结构的审美体验、强度与稳定性以及传统柱式元素在现代建筑,尤其是在复古主义流派的运用。其中古典柱式结构按照时期和地理位置分为三部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主要讨论柱式结构包括纸莎草柱式、多立克柱式(Donic )、爱奥尼柱式(Ionic)、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塔什干柱式、混合柱式。关于强度和稳定性,本文的重点是不同体量的柱式结构其在静载荷、风载荷下的稳定性差异。而复古主义中罗马式复古和希腊式复古采用了大量的柱式元素,但罗马式复古运用的柱式结构元素较希腊式复古多,所以在现代建筑方面主要分析复古主义流派中的罗马式复古。

正文:

I .古典柱式结构的比较分析1

i .柱式结构的共性

柱式结构指的是石质梁柱结构各部件的样式以及它们之间组合搭接的基本方式。它的基本单位是柱和檐。但本文所讨论的柱式结构是檐以下到柱基的部分。柱可分为柱基、柱身、柱头三部分。其中柱基的作用是衔接地基与柱式结构,主要提供轴力和剪力,在遇到地质灾害比如地震时,柱基还能提供弯矩作用。柱身通过其轴向横截面的半径与柱身的高度之间的关系,赋予整个柱式结构一定的直观的体量,通过这样特定的体量以及柱身上的纹饰给参观者一定视觉上的体验,让参观者感受到设计者所要表达之意境。柱头组合在柱身之上,是整个柱式结构中最能直接表现整个结构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与审美旨趣的部分,它通过其雕饰反映一个社会的生活、信仰、审美、文化等。

柱式结构所用材质均为石质材料,其特性为抗压不抗拉,并且抗弯性能较差。古典柱式结构的石质材料应该是一种硬石材料,它的密度为1800kg/m 3,杨氏模量为7.8x103,墙底摩擦系数大约是0.4,允许应力和允许剪力分别是2.5MPa 和0.35MPa 2。另外,石质结构的自然腐蚀主要考虑两类即可,一类是风应力腐蚀、一类是化学腐蚀。其自然腐蚀的机理是在长久的自然风载荷的作用下,石质梁柱发生疲劳,其表面出现极细的裂纹,出现裂纹以后风载荷继续作用将发生应力集中,导致裂纹进一步扩大。若遇到雨天或者潮湿的天气,裂纹内将出现积水,此时发生化学腐蚀,原理为:23223)(HCO X O H CO XCO →++ 。也就是说,石质材料中的不溶性碳酸盐将少量与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盐,由于材料中的碳酸盐分布具有随机性,导致石质材料的裂纹发生不规则扩大,并与持续的风载荷作用共同造成柱式结构的腐蚀3。

1以下论述中不插入图片,参考图片参见文末 2

摘自《砌体结构设计手册》 3

参考自《材料腐蚀与防护》

ii.各类古典柱式结构的差异性

1.古埃及柱式

最早出现的柱式结构在古埃及。古埃及人在柱式结构上的处理手法十分丰富,但主要以植物为主题,也有部分采用人物或者人物与之物相结合的主题。古埃及人在柱头上主要采用纸莎草、莲花、棕榈树作为造型,古埃及柱式中的经典便是纸莎草柱式。

纸莎草柱式的柱基为圆饼形,与之相连的下部柱身收分,往上至柱身1/5处轴向横截面半径最大,然后开始逐渐收束至柱头,柱身纹饰采用十六枝纸莎草茎,柱头为纸莎草的苞蕾形,柱头与柱身间有五道束带。独特的柱身底部收分设计带来柔美与婀娜之感,而柱身与柱头的纸莎草纹饰给人以华丽的感觉,极富装饰性。由于纸莎草在古埃及人的生活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建造草屋、编织遮挡物等都需要用到纸莎草。这种日常使用之物,被设计师倾注入情感,并将其元素运用到柱式结构中,在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也是体现出古埃及人对于生活、对于家乡的热爱。

纸莎草柱式存在有一些变式结构。比如变式纸莎草柱式上部柱头略大,下部柱身收分较小,整体比较粗壮,富于沉重感。而开花式纸莎草柱式变柱头的苞蕾式为开花式,柱头上端向外舒展,柱身平滑均为直线,给人以生机与挺拔之感。

除纸莎草柱式外,古埃及的莲花柱式、棕榈式、哈托尔柱式同样备受关注。其中莲花柱式同样在柱身下端有收分,柱身上采用莲花花茎作为纹饰,柱头则用含苞待放的莲花作为造型。棕榈式有较强的写实风格,柱头用八片棕榈叶围合成圆柱状,柱身平滑,高大而不华丽。哈托尔柱式则是将哈托尔神的尊容现于柱头处。

所以古埃及柱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柱基为一个圆形或扁圆形台;当用柱式表现柔美时柱身下端运用收分,表现挺拔时采用平滑柱身;柱头造型多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偶尔采用古埃及人信奉的神,比如哈托尔神。

2.古希腊柱式

古希腊柱式中最早出现的是多立克柱式。多立克柱式短而粗壮,高度为底部直径的4.5-5.5倍,其柱头为蚌形圆块和方形托板。柱身在1/3处稍稍隆起,并逐渐向上收束成梭状,这样处理可以防止因檐与柱基都比柱身宽造成的柱身向内凹陷的视觉差。柱身刻有16-20道凹槽,凹槽相交间形成尖锐角状。并且多立克柱式没有柱基。从体量上看,多立克柱式雄壮有力,古希腊人将其视作男性的象征,赋予这柱式建筑人性化的审美旨趣。

爱奥尼柱式则与多立克柱式有较大区别。爱奥尼柱式有看上去较为富于弹性的柱基,并且柱身更为细长,为底面直径的8-9倍,柱身1/3处隆起程度比多立克柱式小,造成的梭状感不如多立克柱式强烈。柱身凹槽有24道,柱头有一对相连的卷涡造型,其工艺应该是对整块石材进行雕刻处理,所以不存在材料拼接,在进行应力分析时不用专门对连接处进行强度校核。并且卷涡造型只有一对,其指向具有较强的方向性,其中含有一定的寓意,比如指向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光明之始。爱奥尼柱式相比多立克柱式更加柔和,在希腊人眼中是女性的象征4。

4关于古希腊柱式建筑的细节参考了《外国古建筑图释》

科林斯柱式出现时间比前两者晚,是爱奥尼柱式的一种变体。它的柱身与底面直径之比比较接近爱奥尼柱式,为9:1。它与爱奥尼柱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柱头的造型。其柱头下部为两重毛莨叶形的装饰,叶群中伸出的长卷蔓伸向上部正方形托板的四角。这种柱式和纸莎草柱式类似,其柱头造型来源于生活,反映设计者对于生活的热爱,给人一种华丽之感,同时也给参观者一种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旨趣。

所以古希腊柱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柱基的使用与否取决于设计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柱身的高度与地面直径具有严格的数学比例,这反映了古希腊人追求科学与理性的哲学观;同时柱头造型的题材也不再局限于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可以是表达设计者某些抽象的寓意,更加关注于人本身的一种人文属性。并且古埃及柱式多作为金字塔的配置建筑或者作为主体独立出现在一个建筑群中,但是古希腊柱式则集中出现在神庙的建筑中,作为构成神庙的主体。所以古埃及柱式更讲究单个柱式结构上的体量和纹饰,而古希腊柱式则更讲究一系列柱式结构的相互配合统一,以此起到一种造势的作用,给人以敬畏、震撼之感。

3.古罗马柱式

古罗马柱式除了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外还有两种诞生于古罗马本土的柱式结构5,分别为塔什干柱式和混合式。

塔什干柱式表面运用了极少的装饰,其柱头上的托板较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更薄,其柱身特征与多立克柱式类似,但由于装饰极少,柱基也相对较低,所以给人一种简洁、果断、强悍之感。古罗马多立克柱式则比较像罗马人在塔什干柱式的基础上模仿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的成果。古罗马多立克柱式柱头的托板较古希腊多立克柱头的托板薄,并且在底部加上了柱基,同时也淡化了柱身上的纹饰。古罗马爱奥尼柱式的柱头上有前后共四个卷涡,相对古希腊爱奥尼柱式而言,其方向性虽有所淡化,却增强了给参观者带来的对称性美感与观赏的一致性。而混合式只是将爱奥尼柱式与科林斯柱式的柱头主要元素混合在一起,使得柱式结构更加华丽,装饰更加繁富。

由此可见,古罗马柱式的特点为其柱式结构大量吸收古希腊柱式的特点,但却又保留着自己的特点,两者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古罗马柱式结构。并且其表现的内涵从对人的权利、人文主义跳出来,进入到更高层次的民族同一性。柱式结构的功能性也变得更加多样,从最初的用在建筑群中表现特定主题或者展示柱式结构主体的特点,到集中运用在神庙建筑中,而到古罗马则将柱式结构运用在神庙、墓葬、城市公共建筑中。

II.柱式结构的强度与稳定性

i.柱式结构稳定性的一般推导

1.柱式结构在静载荷下的稳定性

由于柱式结构在整个建筑物中的功能就是作为承重梁柱承受其上层结构的压力,所以柱式结构在其上层结构包括其自重的静载荷下的稳定性是整个建筑稳定性的基

5关于古罗马柱式建筑的细节参考了《世界建筑史》古罗马篇上卷

础。同时由于柱基的横截面积是大于柱身的,所以疲劳与断裂损伤不可能发生在柱基段;而柱头与托板与上层结构直接接触,如果发生断裂,那么断裂的位置应该是柱身与柱头的过渡处或者托板与上层建筑的衔接处。但本文考察的主体式柱式结构,所以不考虑上层结构的结构属性。综合以上叙述,以下只需对柱身进行应力分析。

设柱身高为H ,柱身轴向横截面半径与高度之间的函数为r(z),上层建筑及柱头给柱身顶端的静载荷为P ,柱身材料密度为ρ,杨氏模量为E ,重力加速度为g ,则 轴力分布为:

应力分布为:

由此,对于特定的柱式,只要给出其轴向横截面的半径分布通过强度校核就可以

得到它的极限载荷。

2.柱式结构在静载荷与风载荷下的稳定性

假设柱式结构的上层结构在风作用下对柱式结构的载荷仍然等于静载荷6。 建筑结构风载荷的计算公式:

其中,0w 为基本风压值,等于最大风速的平方除以1600

z μ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照A 类地面计算:

z β为风振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基本振型的振型系数:

脉动增大系数:

其中T 为结构基本周期,用能量法计算为:

V 为脉动影响系数,取0.44,s μ为风载体型系数,取0.8

由此可以计算出柱身的风载荷,由于柱身高度在10^1量级,所以其单位风载荷分布均匀,所以在风载荷作用下柱身的剪力分布为:

再根据剪应力的强度校核可以算出柱式结构能承受的最大风速。

6

关于风载荷计算的参数参考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4

.0z )

10

(379.1z =μ)

()()(2

2z r dz

z r g P z H

z H ππρσ?

-+=

?-+=H

z

H dz

z r g P z N )()(2πρ0

w w w z s z k μμβ==z

z z μξν

?β+=

1H z z ≈?2

0T w =ξ?

=H

dz E z T 0

2)

(1

σπ)()(z w z =τ

ii .以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为例说明用以上方法分析柱式结构的稳定性 1.以帕特农神庙的多立克柱式为例进行计算 其轴向半径分布为:

)477.3(086.09.1)(--=z z r ,当z>3.477时 9.1)(=z r ,当z<3.477时

则将上述计算最大静载荷的公式用Matlab 实现:

clear all; clc; h=0.01; H=10.43;

z=zeros(1,1044); M=zeros(1,1044); for i=2:1044 z(1,i) = z(1,i-1) + h; end for i=1:348

M(1,i) = f1(z(1,i)); end for i=349:696 M(1,i) = f2(z(1,i)); end

for i=697:1044 M(1,i) = f3(z(1,i)); end plot(z,M) M(1,1044)

运行可得出,该多立克柱式最大承重为1.1574e+07kg ,也就是11574吨,但本例中多立克柱式取自帕特农神庙,其柱头以上部分根据体积乘以密度估算质量大约在几千吨的量级,可见使用这样的柱式结构一方面可以轻松地支撑起上部结构,另一方面由于预留出的部分载重,不但提高了柱式结构减少疲劳防止断裂的特性,同时也增强了它抗灾害的能力。

再将计算最大可承受风速的公式用Matlab 实现:

clear all; clc; eps = 0.005;

h=0.00001; a=152426.1704/(2.3473*10^13); c=7*10^5; z=zeros(1,10001); y=zeros(1,10001); z(1,1)=834.7; for i=2:10001

z(1,i) = z(1,i-1) + h; end for i=1:10001

y(1,i) = a*z(1,i)^4 + z(1,i)^2 - c;

end plot(z,y) fori=1:10001 if abs(y(1,i))

可得出其最大可承受风速为63.78m/s ,由此可见柱式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风性能,这是由于其刚度较大,不容易在大风中发生弯曲变形;同时其表面均匀对称,所以比如当1000kg 的风力吹向它时,它只有迎风面受到的力最大为800kg ,背风面甚至只有200kg ,也就是说其形状不仅仅承载形态体量的特征,也有利于帮助建筑物有效的卸掉风力。

2.以尺度接近以上多立克柱式的爱奥尼柱式进行计算,其轴向半径分布为:

通过Matlab 计算最大载重与最大风速的代码不在正文中展示,见于附注。 其结果分别为最大载重7288.1吨,以及最大可承受风速63.57m/s

所以尺度相近的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相比,多立克柱式的承重性能要优于爱奥尼柱式,但是二者的抗风性能是相近的。其原因是从外观上讲,多立克柱式较爱奥尼柱式更加粗壮,也就是轴截面的半径比较大,这减小了轴截面上的应力以及应力的增幅,使应力小于极限应力的情况下有更多承重的空间,由此可见被视为男性的柱式在承重的性能上的确优于被视为女性的柱式,其给人的沉稳粗壮的视觉感受也与它的力学属性是完全相符的。而风力对柱式结构的影响受轴截面半径的影响不如承重大,影响风应力的因素主要是建筑所在地区自然风特点、建筑物高度、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物的形状,而对于尺度相近的多立克柱式与爱奥尼柱式而言,这些因素都是相差无几的,所以其抗风性相似。

III .柱式结构的现代演绎7——罗马式复古

罗马式复古兴起于对罗马古建筑的考古测绘学。《巴尔米拉的遗迹》和《巴勒贝克遗迹》两本书出版于文艺复兴以后,是罗马遗迹的测绘图,它是建筑师们意识到罗马建筑在帝国的不同地区及其不同发展阶段之间,曾经存在变化,在受希腊影响较大的东方,装饰比较自由,并且大量使用柱子也使得建筑的尺度更为宏大。这两本书让建筑师们开始重视古典建筑并从中吸收可以运用的元素。

7

参考《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

)

8.3(042.03.1)(026.04.1)(--=-=z z r z

z r

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罗伯特亚当开始运用古罗马建筑中的壁画、柱式等元素。但是他用的柱式比例较为自由,并不按照多尼克、爱奥尼这类比较定式的比例。1785年,美国杰斐逊总统建造了弗吉尼亚州的议会,其采用完全复制的手法,将梅宋卡瑞神庙的元素全部运用到这一现代建筑中。但事实上有些建筑师、艺术爱好者对于这样只全部照搬古典建筑的样式而不去研究模仿古典建筑的思想的行为进行批判。

所以其实罗马式复古有三条比较主流的路径,第一条是照搬建筑的外观,将其嫁接到现代建筑中,比如弗吉尼亚州议会;第二条是采取古建筑中的一些元素并将其运用到现代建筑中,比如唐顿城堡的餐厅;第三条是不仅仿照古建筑的形式保留其思想,并在其基础上赋予现代的功能,比如雅典卫城博物馆。

IV.图片与附注

以上三张分别为纸莎草柱式、纸莎草与莲花混合柱式、开花式纸莎草柱式

以上四张分别为古希腊三大柱式、爱奥尼柱式、爱奥尼柱式和塔什干柱式

以上五张分别是弗吉尼亚州议会,仿梅宋卡瑞神庙的造型;罗马的街边建筑,采用了塔什干柱式元素;罗马的街边建筑,采用了科林斯柱式元素;唐顿庄园拍摄地的城堡图书阅读空间,采用了古罗马爱奥尼柱式;雅典卫城博物馆

附注,爱奥尼柱式的承重与抗风性能计算的代码:

clear all; clc;

h=0.01; H=11.39;

z=zeros(1,1140); M=zeros(1,1140);

for i=2:1140

z(1,i) = z(1,i-1) + h;

end

for i=1:380

M(1,i) = f4(z(1,i));

end

for i=381:760

M(1,i) = f5(z(1,i));

end

for i=761:1140

M(1,i) = f6(z(1,i));

end

plot(z,M)

M(1,1044)

以及:

clear all; clc;

eps = 0.005;

h=0.0000001; a=152426.1704/(4.5137*10^13); c=7*10^5;

z=zeros(1,10001); y=zeros(1,10001); z(1,1)=835.675;

for i=2:10001

z(1,i) = z(1,i-1) + h;

end

for i=1:10001

y(1,i) = a*z(1,i)^4 + z(1,i)^2 - c;

end

plot(z,y)

for i=1:10001

if abs(y(1,i))

break;

end

end

i

z(1,i)

参考文献:

《风载荷计算》1988 铁道出版社陈英俊、于希哲编著

《砌体结构设计手册》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材料腐蚀与防护》2012北京大学出版社王保成

《外国古建筑图释》2009同济大学出版社李金龙

《世界建筑史》古罗马上卷王瑞珠主编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彼得科林斯

身边的力学论文

身 边 的 力作 学业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班级: 姓名: 学号: 联系方式:

身边的力学 一、引言: 我们平时都很难想到力学在生活中具体有着什么作用,然而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人人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实体都和力学有着关系,例如我们中学中学过,人走路和摩擦力、支持力有关,砂轮磨东西和和离心力有关。我们确实很不善于去深析其中的道理。 我们以往学习的力学是纯粹的理论学习,理解其中的受力原理,做好物理分析即可。对于实实在在的生活现象的剖析,我们却没有做好。在课堂上,老师说到空泡理论、压力变化引起物体相变等这些知识我们都是有所了解的,但是要去分析现象得出原理,却没有那么简单了,这不仅需要深刻理解理论的同时,练就一双有洞察力的眼睛。 二、汽车上的力学: 汽车身上使用的的力学知识除了轴承之间的带动等简单机械运动外,较多就是流体、热力两大部分了。这些多是作用在空气或者是液体上的力,所以常是以压力、温度和速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汽车能够形式起来都源自于其各个轴承相互传动带来带动车轮转动来支配车辆运动的。这些设计 1、汽车上的流体力: 流体力学和传统的固体受力不同,它旨在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所研究的受力物质是水、空气、汽轮机工作介质的水蒸气、润滑油等。在汽车身上有着很多关于流体力的运用,最主要的就是其外轮廓的流线设计。 同我们平时喜欢玩的球一样,设计其外形除了好看,运动舒适外,很大一部分就是考虑其外形会对其空中飞行有什么影响了。例如高尔夫球,表面设很多多面体凹点,目的在于利用多面造型就是利用粗糙度使层流转变为紊流的临界雷诺数减小,使流动变为紊流,以减小阻力。足球、篮球在流线上也有考虑。 生活中常见的这些来来往往飞驰的汽车,简直是与流体力学的巧妙结合。好的汽车表面都有着近乎完美的流线,为了让运动时汽车车身上的气流顺利通过,减少车身上对气流的扰动,减少涡流的产生,以增大行驶速度。车的前部设计成稍微偏下的样子,是为了减少当速度增大时从车底流过造成作用在车身上的

结构力学习题集——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一、判断题: 1、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变形谐调条件,可用于求体系的位移。 2、按虚力原理所建立的虚功方程等价于几何方程。 3、在非荷载因素(支座移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作用下,静定结构不产生内力,但会有位移且位移只与杆件相对刚度有关。 4、求图示梁铰C 左侧截面的转角时,其虚拟状态应取: A. ; ; B. D. C. M =1 5、功的互等、位移互等、反力互等和位移反力互等的四个定理仅适用于线性变形体系。 6、已知M p 、M k 图,用图乘法求位移的结果为:()/()ωω1122y y EI +。 M k M p 2 1 y 1 y 2 * * ωω ( a ) M =1 7、图a 、b 两种状态中,粱的转角?与竖向位移δ间的关系为:δ=? 。 8、图示桁架各杆E A 相同,结点A 和结点B 的竖向位移均为零。 A a a 9、图示桁架各杆EA =常数,由于荷载P 是反对称性质的,故结点B 的竖向位移等于零。 二、计算题: 10、求图示结构铰A 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A ,EI = 常数。 q l l l /2 11、求图示静定梁D 端的竖向位移 ?DV 。 EI = 常数 ,a = 2m 。

a a a 10kN/m 12、求图示结构E 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l l l l /3 2 /3 /3 q 13、图示结构,EI=常数 ,M =?90kN m , P = 30kN 。求D 点的竖向位移。 P 3m 3m 3m 14、求图示刚架B 端的竖向位移。 q 15、求图示刚架结点C 的转角和水平位移,EI = 常数 。 q 16、求图示刚架中D点的竖向位移。EI = 常数 。 l l l/2 17、求图示刚架横梁中D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工程力学论文

Hefei University 论文题目:工程力学论文 年级专业: 13级化工卓越工程师之班姓名:王俊 学号:1303022043 老师姓名:胡淼

摘要:工程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涉及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各种工程与力学结合的领域,分为六大研究方向:非线性力学与工程、工程稳定性分析及控制技术、应力与变形测量理论和破坏检测技术、数值分析方法与工程应用、工程材料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动力学与工程爆破。学制一般为四年,毕业后授予工学学士。就业面相当广泛,可以继续读博、从事科学研究、教师、公务员,或到国防单位工作,去外企等等。总的来说,工程力学专业具有现代工程与理论相结合的的特点,有很大的知识面和灵活性,对国家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字:历史、研究方向、应用、学习心得 一、工程力学简介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工程给力学提出问题, 力学的研究成果改进工程设计思想。从工程上的应用来说, 工程力学包括: 质点及刚体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人类对力学的一些基本原理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在中国古代及古希腊的著作中,已有关于力学的叙述。但在中世纪以前的建筑物是靠经验建造的。1638年3月伽利略出版的著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材料力学著作,但他对于粱内应力分布的研究还是很不成熟的。纳维于1819年提出了关于粱的强度及挠度的完整解法。1821年5月14日,纳维在巴黎科学院宣读的论文《在一物体的表面及其内部各点均应成立的平衡及运动的一般方程式》,这被认为是弹性理论的创始。其后,1870年圣维南又发表了关于塑性理论的论文水力学也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墨翟就在《墨经》中叙述过物体所受浮力与其排开的液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欧拉提出了理想流体的运动方程

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

浅谈桥梁工程与结构力学 梁桢 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2班 2011级 摘要:桥梁工程的发展与力学的进步是紧密相联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随着经济的发 展,建筑材料、设备、建桥技术也有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 快了人们对桥梁力学问题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桥梁力学的发展;同时,桥梁力学的研 究成果也使桥梁的设计、施工及管理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关键词:桥梁、力学、发展、现状 一、引言 在原始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桥梁,那时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虽然还不具备造桥的能力,但已经知道利用桥梁为生活创造方便。在17世纪以前,桥梁一般是用的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分为石桥和木桥。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钢材应用日益广泛。因为只是凭经验修桥,曾使19世纪80-90年代得许多铁路桥发生重大事故;从那时起,正在发展中的结构力学理论得到了重视,在它的静力分析理论完全确立并广泛普及之后,桥梁因强度不足而造成的事故大为减少。到了现代,桥梁按建桥材料可分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混凝土抗拉强度很低,但其价格却远低于钢材,为了增加其抗拉能力,设计了钢筋混凝土这类复合建筑材料,使其既能承受拉力,又能承受压力,但限于混凝土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力学性能,将其作为梁式桥结构用材,跨度仍远逊色于传统的拱桥结构。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桁架拱桥:尽管有受力钢筋在承载,但在受拉区仍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裂缝,若对钢筋施加一定的张力作用,可以克服此弊端,即通过张拉预应力筋,使得受拉区事先储备一定数值的压应力,当外荷载作用时,混凝土可不出现拉应力或不超过某个临界值的拉应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进而导致了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出现。 二.桥梁建设简述与发展趋向 1、国外桥梁建设简述和发展趋向 纵观国外桥梁建设发展的历史,对于促进和发展现代桥梁有深远影响的,是继意大利文艺复兴后18世纪在英国、法国和其他西欧国家兴起的工业革命。它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从而也促进了桥梁建筑技术方面空前的发展。 1855年起,发共建造了第一批应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石拱桥。法国谢儒奈教授在拱桥结构、拱圈

纸桥的结构与受力分析

纸桥的结构与受力分析 摘要:我国古代的桥,形式种类繁多发展演变过程漫长,近代以来由于高科技的勃然兴起,桥梁逐 渐成为一门专业学科,其技术进步更是突飞猛进,形式更为复杂多样。桥梁作为结构的一大主要应用,简洁地展现了力学之美。制作纸桥可以为今后桥梁施工技术提供思路。所以纸桥的制作、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对纸桥桥梁结构的特点以及影响桥梁的简单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字:纸桥、桥梁结构、受力分析。 引言: 桥梁是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过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和附属建筑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建筑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现在国内外的桥梁建设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像我国的武汉长江大桥,黄埔的跨海大桥等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桥梁的建设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为此,我们要着重设计桥梁的结构,要设计出更加稳定的构造,解决桥梁中间垮塌和部分桥面出现断裂的问题。通过设计不同结构的纸桥,参考着经典大桥桥的优秀设计,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现代生活的特点,设计出简约、稳固、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大桥。

试验方法: 一、桥的整体结构设计:我们小组一共想出了三种桥梁的结构。一是三层的向两边分担压力的构型;二是拱形结构;三是中间穿插着连接起来的平桥。经过权衡利弊,我们小组决定选用第三种方案。该方案是在地面两侧建两个大型桥墩,在中间也同样建一个大型桥墩。然后通行部分是由长细纸筒做成。 二、前期实验:分别用一张打印纸从不同形式折成不同形状的单个桥体结构部分,然后在桥面上放砝码,记录数据。一次用不同形状折的单体进行实验,做成表格,比较各个的承重数据。最后得出最好的承重结构为由纸的对角叠成的圆柱套着三棱柱的单体,此单体结构承重效果在同等条件下经测试最好,并由此开始制作桥体。 三、制作步骤:首先制作长细纸筒:先把纸卷成细的卷,要卷紧。这个卷能承受的压力不会很大,而且越长承受的压力就越小,越易被压坏。但是卷能承受的拉力是很大的,调整结构把这些卷全变成受拉构件。在非要受压不可时,把纸卷截的短些,用很多细的纸卷在这个受压的地方共同承受压力。接着做短圆纸筒:以A4 纸的窄边为“母线”卷成。最后做底面:每张纸先用胶水加固(全部涂过后风干),再涂一次卷成纸卷再相互错开用胶水黏结。最后将底面与纸筒固定好,再将底面与桥面固定,分别固定在桥俩端及中间部分。大概步骤即是这样:先固定主要框架,然后是支架,其次是桥身上的各处桥梁,最后铺好桥面。

长沙理工大学结构力学期末考试题库与答案—第三章 静定拱(三铰拱)

第三章 静定拱 一、判断题 1.图 示 拱 在 荷 载 作 用 下 , 为 30kN 。( ) N DE 2.图 示 拱 的 推 力 H 为 30KN 。( ) 2m 6m 6m 2m q 3.图 示 拱 在 荷 载 作 用 下 , 为 4P /3 ( 拉 )。 ( ) N DE 二、选择题 4.三 铰 拱 在 径 向 沿 拱 轴 均 布 荷 载 作 用 下 合 理 拱 轴 线 是 : ( ) A 抛 物 线 ; B 悬 链 线 ; C 圆 弧 线 ; D 椭 圆 线 。 X XOOC

5.三 铰 拱 在 竖 向 满 跨 均 布 荷 载 作 用 下 合 理 拱 轴 线 是 : ( ) A . 圆 弧 线 ; B. 抛 物 线 ; C. 悬 链 线 ; D. 椭 圆 线 。 6.图 示 圆 弧 三 铰 拱 在 静 水 压 力q 作 用 下 截 面 K 的 内 力 为 : ( ) A. 不 等 于 0 , = 0 , 不 等 于 0 ; M K K K K K K Q N B. = 0, 不 等 于 0, 不 等 于 0 ; M K Q K N K C. 不 等 于 0 ,Q 不 等 于 0, 不 等 于 0 ; M K K N K D. = 0 , = 0 , = -qr ( 压 )。 M Q N q 7.图 示 半 圆 拱 ,r = 12m ,H A 为 :( ) A. 1.732/12; B. 1.732/ 4; C. 1/ 8; D. - 1 / 8。 8.图 示 结 构 ( 拉 ) 为 :( ) N DE A. 70kN ; B. 80kN ; C. 75kN ; D. 64kN 。 BDAB

力学小论文

题目:自行车力学探究 摘要: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普遍的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骑车时它的具体受力情况是怎样的我们却不太清楚,本实验目的主要是探究自行车轮胎的摩擦力系数的测定,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它在转弯的时候的受力情况。 关键词:摩擦力系数、力偶、杠杆、自行车 引言: 自行车上的力学、结构方面应用了很多科学知识,简单举例:1、杠杆原理:车闸,你在车闸处轻轻一握,就可以产生一个很大的拉动刹车装置的力量。 2、滑动磨擦(两种情况的利用):刹车、车轮,刹车是利用了滑动磨擦使车子停下来,而车轮则正好相反,他利用了滑动磨擦,使车子向前行进,车轮上的花纹就是为了增大他的磨擦系数的。 3、滚动磨擦:他的目的是为了省力。自行车用滚动磨擦的地方

很多,比如在转向装置、车轮轴里安装的轴承,就是利用了滚动磨擦。 4、力偶的原理:手在车把上产生的力正在是以前车叉为原点的一对力偶,力偶比一个单向力更容易控制,也更省力。 5、弹性碰撞的原理:说白了主要就是减震,充气轮胎、车子上的弹簧,都是把钢性碰撞改变成弹性碰撞,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冲击力,使人骑起来更舒适。 对于本实验,考虑到自行车运动时与地面的摩擦是滚动摩擦,于是用自行车轮胎制成滑块测出橡胶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我们采用在不同场地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测橡胶轮胎与摩擦面的摩擦系数,在进行这个实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拉力保持水平;二是尽量使滑块保持匀速运动。 器材:5个弹簧秤、2个滑轮、自行车(说明:多个弹簧秤和滑轮是打算在单个弹簧秤不足时用的) 数据: 表一水磨地 表二水泥地

结果:摩擦力系数:水磨地取平均值:0.38 水泥地取平均值:0.72 讨论:当过弯半径R分别为50m、20m、10m时,在水泥地上骑车最大速度Vm分别为多少。受力图如下: 自行车M:10 Kg 人m:60 Kg (M+m)Vm^2/R=μG Vm=(μGR/(m+M))^1/2 当转弯半径为50m时:Vm=18.2m/s 当转弯半径为50m时:Vm=11.9m/s 当转弯半径为50m时:Vm=8.4m/s 结论: 1、橡胶轮与水磨地的摩擦力系数为0.38 橡胶轮与水 泥地摩擦力系数为0.72;

结构力学 桥梁结构分析

桥梁结构分析 桥梁结构分析 摘要:设计桥梁可有多种结构形式选择:石料和混凝土梁式桥只能跨越小河;若以受压的拱圈代替受弯的梁,拱桥就能跨越大河和峡谷;若采用钢桁架可建造重载铁路大桥;若采用主承载结构受拉的斜拉桥和悬索桥,不仅轻巧美观,而且是飞越大江和海峡特大跨度桥梁的优选形式。 关键词: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桁架桥,斜拉桥 著名桥梁专家潘际炎说:“海洋,是孕育地球生命的产床;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而桥,则是联系人类文明的纽带。”这纽带越来越宏伟,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艺术!建国以

来中国的桥梁工程事业飞速发展。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人们对桥梁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桥梁设计原则赋以更新的内容。桥梁工程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不会停步的,它的发展前景会更广阔。通过半个学期的结构力学的学习,我对桥梁结构及他们的受力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我通过对各种结构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对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梁式桥 工程实例——洛阳桥,又称万安桥,在福建泉州市区东北郊洛阳江入海处,该桥是举世闻名的梁式海港巨型石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式桥的主梁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主梁受弯。梁式桥的上部结构在铅垂荷载作用下,支点只产生竖向反力,支座反力较大,桥的跨中处截面弯矩很大。所以由于这种特性,梁式桥的跨度有限。简支梁桥合理最大跨径约20 米,悬臂梁桥与连续梁桥合宜的最大跨径约60-70 米。采用钢筋砼建造的梁桥能就地取材、工业化施工、耐久性好、适应性强、整体性好且美观;这种桥型在设计理论及施工技术上都发展得比较成熟。但是由于制造梁式桥的材料多为石料与混凝土,随跨度的增加其自重的增加也比较显著。因此梁式桥广泛用于中、小跨径桥梁中。 结构本身的自重大,约占全部设计荷载的30%至60%,且跨度越大其自重所占的比值更显著增大,大大限制了其跨越能力。随着跨度的增大,桥的内力也会急剧增大,混凝土的抗弯能力很低,较难满足强度要求。弯矩产生的正应力沿横截面高度呈三角分布,中性轴附近应力很小,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 2.拱式桥 工程实例——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赵州桥是重点文物,通车易造成损坏,所以不允许车辆通行。 拱式桥拱肋为主要承重构件,受力特点为拱肋承压、支承处有水平推力。从几何构造上讲,拱式结构可以分为三铰拱、两铰拱和无铰拱。分析三角拱的受力特点,在竖向荷载下,三角拱存在水平推力,因此,三角拱横截面的弯矩小于简支梁的弯矩。弯矩的降低,拱能更充分的发挥材料的作用,当跨度较大、荷载较重时,采用拱比采用梁更为经济合理。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通过本学期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我们初步了解到了桥梁工程。桥梁是交通生命线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震区桥梁的破坏不仅直接阻碍了及时救灾行动,使得次生灾害加重,导致生命财产以及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给灾后的恢复与重建带来困难。在近30年的国内外大地震中,桥梁破坏均十分严重,桥梁震害及其带来的次生灾害均给桥梁抗震设计以深刻的启示。在以往地震中城市高架桥或公路上梁桥的墩柱的屈曲、开裂、混凝土剥落、压溃、剪断、钢筋裸露断裂等震害,桥梁防震越来越受到各国工程师的重视。所以结合所学现代刚桥等知识及搜集的资料,本文将大致讲述桥梁工程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首先我们了解下地震带给桥梁的具体破坏影响,这样才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来防止。桥梁上部结构由于受到墩台、支座等的隔离作用,在地震中直接受惯性力作用而破坏的实例较少,由于下部结构破坏而导致上部结构破坏则是桥梁结构破坏的主要形式,下部结构常见的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1)支承连接部件失败:固定支座强度不足、活动支座位移量不够、橡胶支座梁底与支座底发生滑动,在地震力作用下支座破坏,致使梁体发生位移导致落梁。 2)墩台支承宽度不满足防震要求,防落梁措施设计不合理,在地震力作用下,梁、墩台间出现较大相对位移,导致落梁现象的发生。 3)伸缩缝、挡块强度不足,在地震力作用下伸缩缝碰撞破坏挤压破坏、挡块剪切破坏,都起不到应有作用,导致落梁。 接下来将从两个方面讲述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 目前桥梁工程的设计主要配合静力设计进行,但贯穿整个桥梁设计的全过程。与静力设计一样,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桥梁抗震设计的任务,是选择合理的结构方式,并为结构提供较强的抗震能力。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部分: 1 正确选择能够有效抵抗地震作用的结构形式; 2 合理的分配结构的刚度,质量和阻尼等动力参数,以便最大限度的利用构件和材料的承载和变形能力; 3 正确估计地震可能对结构造成的破坏,以便通过结构丶构造和其他抗震措施,使损失控制在限定的范围内。 一丶抗震设计流程 桥梁工程的设计一般都要包括五个部分,抗震设防标准选定,抗震概念设计,地震反应分析,抗震性能验算和抗震构造设计。 其中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性能验算工作量最多,且最为复杂。如果采用三级设防的抗震设计思想,上面的两个部分就要做三个循环,即对于每一个设防标准,进行一次地震反应分析,并进行相应的抗震性能验算,直到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要求。 二丶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是从概念上,特别是从结构总体上考虑抗震的工程决策;概念设计是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获得的基本设计和设计思想,正确地解决结构总体方案丶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 合理的抗震概念设计,要求设计出来的结构,在强度丶刚度和延性等指标上

桥梁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分析及应用

桥梁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分析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8-10-08T15:34:16.95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下作者:李江平 [导读] 桥梁工程中,用到的力学知识十分广泛,为有效提高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应强化桥梁工程施工中对力学知识的应用技能,灵活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桥梁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及应用。 (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1401) 摘要:桥梁工程中,用到的力学知识十分广泛,为有效提高桥梁工程施工质量,应强化桥梁工程施工中对力学知识的应用技能,灵活运用力学知识解决工程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本文阐述了桥梁工程中的力学问题及应用。 关键词:桥梁工程;力学问题;应用 桥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说一直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代表,纵观世界桥梁建设发展的历史,可发现桥梁的发展与当下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业水平的提高,施工技术的改进,数学、力学理论的发展,计算技术的改革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力学理论的应用在桥梁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桥梁结构中的力学概念及力学问题 1、机构与结构。机构是指能产生运动的构架或体系,它属于几何可变体系,不具有承担设计荷载的能力。能承受和传递荷载作用的体系称为结构,结构是由不同的构件组成的几何不变体系,具有承担设计荷载的能力。 2、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静定结构是指在几何组成方面,它是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在受力状态方面,它的全部反力和内力均可由静力平衡方程所求得,且其解具唯一性。超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和各截面的内力不能完全由静力平衡条件唯一地确定,必须加入结构的弹性变形协调条件来确定,这类结构也称静不定结构。 3、轴心受压构件与偏心受压构件。纵向压力通过构件截面重心的构件称为轴心受压构件,轴心受压构件可分为短柱和长柱两大类。柱的极限承载能力仅取决于横载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的称为短柱;长柱在轴力和附加弯矩的作用下,最终失去平衡状态而失稳破坏。同时,承受轴向压力和弯矩的构件称为偏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的失效形式一般可分为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两类。 4、受弯构件的正弯矩截面与负弯距截面。梁构件在外力作用下,弯矩是横截面承受的主要内力之一。当梁段的弯曲向下凸时,横截面上的弯矩称为正弯矩,反之称为负弯矩。当为正弯矩时,受拉钢筋以布置在梁截面的底部为主;反之,受拉钢筋以布置在梁截面的顶部为主。 5、普通混凝土结构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不同的材料所组成。通常,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主要承担压力,钢筋以承担拉力为主,必要时也可承担压力。预应力混凝土是用人工的方法,在构件受荷前预先对混凝土结构施加一定的压应力。通常是通过张拉钢筋,利用钢筋被拉伸后产生的回弹力挤压混凝土来实现的。根据张拉钢筋与浇筑混凝土的先后关系,预加压力的方法可分为先张法与后张法两大类。 6、箱形梁中的温度应力。箱形截面是连续体系梁中最常用的截面形式。日照会引起桥梁向阳与背阳部位的温度差异,昼夜温差还会引起箱梁内箱与外壁的温差。研究表明,对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梁桥,温度应力可达到甚至超过活载的应力。 桥梁建设中所用到的力学基础知识十分广泛,一般可分为四大部分,即桥梁结构静力学、桥梁结构动力学、桥梁土力学和桥梁水力学。桥梁结构静力学主要包括结构静力力系平衡分析,静定、静不定结构分析,结构强度、刚度验算,结构稳定性分析等。桥梁结构动力学主要包括桥梁固有振动特性分析,车辆荷载作用下的桥梁强迫振动分析,风或地震力作用下桥梁振动分析等。桥梁土力学主要包括土对桥梁结构的压力作用计算,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分析,地基沉降计算等。桥梁水力学主要包括常态下桥涵的水力计算,陡坡上桥涵的水力计算等。 总的来说,桥梁建设中的力学基础知识涉及力学中的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动力学、土力学和水力学等诸多分支中的基础知识,只有准确、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更灵活、无误地解决桥梁建设中遇到的力学问题。 二、桥梁技术规范中施工力学原理的应用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是在总结了旧有规范和实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作为桥梁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许多条文的制定,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施工过程中力学原理的应用。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9.5.2模板、支架拆除时的技术要求规定 1)模板拆除时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 2)卸落支架应按拟定的卸落程序进行,分几个循环卸完,卸落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大,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在横向应同时一起卸落。 3)简支梁、连续梁宜从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应先卸挂梁及悬臂的支架,再卸无铰跨内的支架。模板的拆除不仅要掌握好拆除的时间,而且要掌握拆除的顺序,如果处理不当,要么造成结构未达到设计要求提前受力而破坏,要么由于受力不均,由局部破坏引起整个结构的损毁。简支梁、连续梁支架卸落时,从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环卸落,可使跨中截面受力均匀且对称均衡增加,且每次增大量较小,结构有自适应过程。而从支座向跨中依次循环卸落,跨中截面在其支架最后拆除后,内力由O猛增至Max值,就像突然受到冲击荷载一样,结构瞬间会发生破坏,这样的工程事故在实际中已发生很多。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12.10.3后张法张拉第2条规定: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规定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这就从受力角度要求后张法多根(束)预应力筋张拉时,应使张拉的合力作用线处在构件核心截面以内,防止构件截面产生过大的偏心受压和边缘拉力。对称张拉可避免或减小偏心力矩。因此,张拉宜分批、分阶段、对称进行。另外,按控制应力先张拉的预应力筋会因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而引起应力损失。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综合考虑张拉力的影响,可减小预应力损失。 3、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式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在支架上浇筑梁式桥第3条规定,浇筑分段工作缝,必须设在弯矩零点附近。梁式桥在浇筑时,跨中截面一般为正弯矩截面,支座截面一般为负弯矩截面,从跨中到支座也就是从正弯矩截面到负弯矩截面,弯矩是连续变化的,那么必然存在一个零弯矩截面,一般将其称为反弯点。在实际工程施工时,需分段浇筑时必须把工作缝设置在反弯点处。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混凝土悬臂浇筑第4条规定,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进度应对称和平衡,实际不平衡偏差不得超过设计要求

生活中的力学论文

生活中的力学论文 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力学》论文 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走路是利用了鞋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后蹬是给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然后由于物体间作用力是相互的,所以地也给人一个向前的作用力。 给气球充上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气球就会受到空气对它的向上的大于其本身重力的力,然后我们就看到气球飞向空中。 因为重力,我们无论离地面多远,都不必担心会像太空中在空中飘浮,终有落到地面的时刻。又因为重力,人类想要飞的梦想还没实现,而飞船卫星的起飞是花费的巨大的能量才克服重力的影响。 当别人用手打你肩膀的时候,你受到了他给你的作用力,但是你的肩膀也打了他。两个力是相同的,只不过因为压强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力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生活中力学的认识吧。 (一)重力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 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 (二)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

《结构力学》习题解2009[1]

第二章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题2-2.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如图2-2(a)所示,去掉二元体为(b),根据两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 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3.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图2-3(a)去除地基和二元体后,如图2-3(b)所示,刚片Ⅰ、Ⅱ用一实铰 3 o;Ⅰ、Ⅲ用一无穷远虚铰 1 o连接;Ⅱ、Ⅲ用一无穷远虚铰 2 o连接; 三铰不共线,根据三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题2-4.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刚片Ⅰ、Ⅱ、Ⅲ用一实铰 1 o和两虚铰 2 o、 3 o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5.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刚片Ⅰ、Ⅱ、Ⅲ通过铰 1 o、 2 o、 3 o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7.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去二元体 图2-2 (a)(b) 图2-5 图2-4 (b) 去二元体 (a) 图2-3

解析:刚片Ⅰ、Ⅱ用一无穷远虚铰1o 连接,刚片Ⅰ、Ⅲ用一无穷远虚铰2o 连接, 刚片Ⅱ、Ⅲ通过一平行连杆和一竖向链杆形成的虚铰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8.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去除二元体如图(b )所示,j=12,b=20所以,232122031w j b =--=?--=, 所以原体系为常变体系。 题2-9. 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去除地基如图(b )所示,刚片Ⅰ、Ⅱ用实铰1o 连接,刚片Ⅰ、Ⅲ用虚铰2o 连接, 刚片Ⅱ、Ⅲ用虚铰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10.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AB,CD,EF 为三刚片两两用虚铰相连(平行链杆), 且三铰都在无穷远处。所以为瞬变体系(每对链杆各自等长,但由于每对链杆从异侧连接,故系统为瞬变,而非不变)。 题2-11.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图2-9 (b ) 去地基 (a ) 图2-8 去二元体 (a ) (b ) 图2-10

桥梁

现代桥梁结构 班级:高一(12) 组长:李晗 组员:廖城、刘雨辰、周其楼、强、毛可放 指导老师:陈星 摘要:随着18世纪后期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桥梁的发展亦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而中国的桥梁发展也…… 关键词:现代、桥梁结构、桥梁种类、中国 一、背景 18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也导致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也包括着桥梁行业的发展。 二、理论分析 (一)桥梁的组成 桥梁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桥跨结构 在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物的主要承载结构。 2、桥墩和桥台 是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等活载传至地基的建筑物。 通常设置在桥梁两端的称为桥台,它除了上述作用外,还与路堤相衔接,以抵御路堤土压力,防止路堤填土的滑坡和坍落。 3、基础 桥墩和桥台中使全部荷载传至地基的底部奠基部分,通常称为基础。它是确保桥梁能安全使用的关键。由于基础往往深埋于土层之中,并且需在水下施工,故也是桥梁建筑中比较困难的一个部分。 4、上部结构 通常人们还习惯地称桥跨结构为桥梁的上部结构。称桥墩或桥台为桥梁的下部结构。 5支座 一座桥梁中在桥跨或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的装置,称为支座。 它不仅要传递很大的荷载,并且要保证桥跨结构能产生一定的变为。 6、锥形护坡 在路堤与桥台衔接处,在桥台两侧设置石砌的锥形护坡。以保证迎水部分路堤边坡的稳定。在桥梁建筑工程中,除了上述基本结构外,根据需要还常常修筑护岸、导流结构物等附属工程如涵洞。

(二)桥梁种类 1、梁式桥 它是一种使用最广泛的桥梁型式,可细分为简支梁桥、连续梁桥和悬臂梁桥。所谓简支梁是指梁的两端分别为铰支(固定)端与活动端的单跨梁式桥。连续梁桥是指桥跨结构连续跨越两个以上桥孔的梁式桥。在桥墩上连续,在桥孔内中断,线路在桥孔内过渡到另一根梁上的称为悬臂梁,采用这种梁的桥称为悬臂梁桥。梁式桥的梁身可以做成实腹的,也可做为空腹的,空腹的称为桁梁。桁梁也叫桁架。桁架的类型五花八门,有三角形、双斜杆形、菱格形、米字形、多腹杆密格形、K形、W形、空腹形等。 2、拱式桥 它由拱上建筑、拱圈和墩台组成。在竖直荷载作用下,作为承重结构的拱肋主要承受压力,拱桥的支座既要承受竖向力,又要承受水平力,因此拱式桥对基础与地基的要求比梁式桥要高。拱式桥按桥面位置可分为上承式拱桥、中承式拱桥和下承式拱桥。

论力学原理在桥梁施工规范中的应用(1)

吴汉杰 (广西罗城公路管理局,广西罗城546400) 一、灌注桩基础 《规范》6.3.2钻孔灌柱桩钻进的注意事项第4条规定:在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或因故停钻时,应保持孔内具有规定的水位和要求的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规范》6.5.4灌柱水下混凝土的技术要求第4条规定: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是潮汐地压和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这两条规定的最终目的是防止孔壁坍塌。从力学原理来分析,可以看出:在钻机开钻前,钻孔内水压力与孔壁外的水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其临界面为孔径外壁。开钻后,随着钻进深度的增加或在潮汐地压及有承压力地下水地区水位高涨,若钻孔内水头不足,孔臂内外水压力失去平衡,最终结果将会导致孔臂的坍塌。 《规范》6.5.1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的技术要求第5条规定:骨架倾斜度+0.5;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从力学原理来看,这主要是从构件的轴、偏心受压状态的受力分析来规定的。从前面的力学基本概念阐述中,我们知道,轴心受压构件与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状态不同,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截面设计和配筋设计也不同。 相比之下,轴心受压构件的截面压应变基本为均匀分布,极限承载力也较偏心受压构件高,因此在钻孔桩施工及钢筋骨架的制作、吊装中应尽量减少误差。 《规范》6.3.2提高单桩承载力钻孔灌注桩钻进的注意事项第2条规定:采用正、 反循环钻孔(含潜水钻)均应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部分钻具的重力,而孔底承受的钻压不超过钻具重力之和 (扣除浮力)的80%。这一条也是力学原理的具体体现,因为减压钻进可使钻杆在整个钻进过程中维持竖直状态,使钻进回转平衡,避免或减少斜孔、弯孔和扩孔现象。 二、模板和支架 《规范》9.3.4模板安装的技术要求第6条规定:后张法预应力梁、板,应注意预应力、自重和汽车荷载等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上拱和下挠,应设置适当的预挠或预拱。该规定是从力学基本原理出发,从设计荷载和施工荷载以及不同荷载的最不利组合所造成的影响来考虑的。模板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工程施工非常重要,除进行相应的受力设计验算外,还应在支架构造上和施工上予以保证。正如前述,施工荷载千变万化,在桥梁模板及支架的安装过程中,应考虑到整个支撑体系的安全与可靠。对于支架基础验收、支架预压验收以及模板起拱值验收等工作均应进行认真地落实。如果支架基础不坚实,则受力后就会产生较大变形,施工结构在垂直度、 中心线、标高等技术要求上都将与设计图纸不一致,甚至有可能造成工程无法施工的后果;而支架预压则是对支设支架的进一步检查和验收。受力后,模板与支架应尽可能限制其发生位移、鼓胀、下沉、支撑松动以及地基下沉等现象,对于出现的问题应在浇筑硅前及时有效采取措施予以处理。模板的起拱是为了保证模板由于受施工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挠度与起拱高度相抵消,防梁拱下挠过大或上凸过大。因此起拱高度是质量控制的关键要点。 《规范》9.5.2模板、支架拆除时的技术要求规定:①模板拆除时应按设计的顺序进行,设计无规定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②却落支架应按拟定的却落程序进行,分几个循环却完,却落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大,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却落,在横向应同时一起却落;③简支梁、 连续梁宜从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环却落;悬臂梁应先却挂梁及悬臂的支架,再却无铰跨内的支架。 模板的拆除不仅要掌握好拆除的时间,而且要掌握拆除的顺序,如果处理不当,要么造成结构未达到设计要求提前受力而破坏,要么由于受力不均,由局部破坏引起整个结构的损毁。简支梁、连续梁支架卸落时从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环卸落,可使跨中截面受力均匀且对称均衡增加,且每次增大量较小,结构有自适当过程。而从支座向跨中依次循环卸落,跨中截面在其支架最后拆除后,内力由0猛增至最大值,就像突然受到冲击荷载一样,结构瞬间会发生破坏。这样的工程事故在实际中己发生很多。 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规范》11.6混凝土的浇筑规定: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施工缝为料面时应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这是因为从受力分析知道,施工缝的抗剪强度较差,重要部位和有抗震要求的施工缝应插埋锚固钢筋,以增强其抗剪强度;斜面浇筑成或凿成台阶状以防止滑移,增强抗剪力。 四、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规范》12.6.6预应力筋编束规定:预应力筋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编束时,应逐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互相缠绕。钢筋的冷拉工艺采用控 论力学原理在桥梁施工规范中的应用 [摘要]为了适应我国公路桥涵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建设部门组织了有关人员,在总结了旧有规范和实际经验教训 的基础上,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工程总公司牵头,编写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以下简称《规范》)。作为桥梁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的《规范》 ,有许多条文的制定,都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力学原理的应用。[关键词]规范;力学原理;桥梁施工 建筑与工程DAOBAO 2007 第4 期 总第82期 74

生活中的力学论文

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力学》论文

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人走路是利用了鞋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后蹬是给地施加了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然后由于物体间作用力是相互的,所以地也给人一个向前的作用力。 给气球充上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气球就会受到空气对它的向上的大于其本身重力的力,然后我们就看到气球飞向空中。 因为重力,我们无论离地面多远,都不必担心会像太空中在空中飘浮,终有落到地面的时刻。又因为重力,人类想要飞的梦想还没实现,而飞船卫星的起飞是花费的巨大的能量才克服重力的影响。 当别人用手打你肩膀的时候,你受到了他给你的作用力,但是你的肩膀也打了他。两个力是相同的,只不过因为压强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力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现代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生活中力学的认识吧。 (一)重力的应用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

落过程中保护羽毛;汽车驾驶员在下坡时关闭发动机还能继续滑行,这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能源;在农业生产中的抛秧技术也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混浊。 (二)摩擦力的应用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稻草,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也是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而增大滑行速度;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要尽量减少。 (三)浮力的应用 轮船能漂浮在水面的原理:钢铁制造的轮船,由于船体做成空心的,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这时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它是利用物体漂浮在液面的条件F浮=G来工作的,只要船的重力不变,无论船在海里还是河里,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浮,它在海里和河里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轮船的大小通常用它的排水量来表示。所谓

《结构力学》习题解-

第二章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题2-2.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如图2-2(a )所示,去掉二元体为(b ),根据两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 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3.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图2-3(a )去除地基和二元体后,如图2-3(b )所示,刚片Ⅰ、Ⅱ用一实铰3o ; Ⅰ、Ⅲ用一无穷远虚铰1o 连接;Ⅱ、Ⅲ用一无穷远虚铰2o 连接;三铰不共线,根据三刚片法则,原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去二元体 图2- 2 (a ) (b ) (b ) 去二元体 (a) 图2-3

题2-4.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刚片Ⅰ、Ⅱ、Ⅲ用一实铰1o 和两虚铰2o 、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 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5.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刚片Ⅰ、Ⅱ、Ⅲ通过铰1o 、2o 、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 且无多余约束。 题2-7.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刚片Ⅰ、Ⅱ用一无穷远虚铰1o 连接,刚片Ⅰ、Ⅲ用一无穷远虚铰2o 连接, 去二元体 (a ) (b ) 图2-7 图2-5 图2-4

刚片Ⅱ、Ⅲ通过一平行连杆和一竖向链杆形成的虚铰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8.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去除二元体如图(b )所示,j=12,b=20所以,232122031w j b =--=?--=, 所以原体系为常变体系。 题2-9.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去除地基如图(b )所示,刚片Ⅰ、Ⅱ用实铰1o 连接,刚片Ⅰ、Ⅲ用虚铰2o 连接, 刚片Ⅱ、Ⅲ用虚铰3o 连接,根据三刚片法则,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题2-10.试对图示平面体系进行机动分析 解析:AB,CD,EF 为三刚片两两用虚铰相连(平行链杆),且 三铰都在无穷远处。所以为瞬变体系(每对链杆各自等长,但由于每对链杆从异侧连接,故系统为瞬变,而非不变)。 图2-9 (b ) 去地基 (a ) 图2-8 去二元体 (a ) (b ) 图2-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