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
工程地质学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

岩石与矿物概念、区别

1、矿物概念: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与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与化合物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摩氏硬度)

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长石)、不完全解理(磷灰石)断口:矿物受打击后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

按形态分为贝壳断口、锯齿状断口、参差状断口、平坦状断口

矿物的颜色与光泽

2、岩石概念:在一定的地址条件下有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一、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在地壳深处或在上地幔中形成的岩浆侵入到地壳上部或者喷出到地表冷

却固结并经过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特征结构

全晶质结构(深成岩:花岗岩、橄榄岩、辉岩、正长岩)

半晶质结构(浅成岩:花岗斑岩、辉绿岩、玢岩)

玻璃质结构(喷出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特征构造

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成分类型(SiO2 含量):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常见的岩浆岩

超基性岩类:辉岩、橄榄岩

基性岩类: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

中性岩类:正长岩、安山岩、正长斑岩、粗面岩、闪长岩、闪长玢岩

酸性岩类: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

二、沉积岩:地表或近地表不太深地方形成的一种岩石类型。它是由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碎

屑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经过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最后形成的岩石

特征结构:碎屑结构(碎屑与胶结)、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特征构造: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交错层理、波形层理)层面构造(泥裂、雨痕、生物构造)、化石构造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母岩的风化破碎作用、沉积物的搬运作用、沉积物的沉积作用、沉积物的成岩作用沉积物的成岩作用

压固脱水作用、胶结作用(胶结物:硅质、铁质、钙质、碳质、泥质。方式:基底、镶嵌、孔隙、

接触胶结)、重新结晶作用、新矿物生成

常见沉积岩

碎屑岩:根据粒度细分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化学岩:根据成分分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化物岩、硅岩和其他一些化学岩

三、变质岩: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或化学成分加入或析出影响,发生了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的变化

而形成的新岩石

变质岩基本特征:出现变质矿物和特殊的变质构造;不同的变质矿物表明不同的变质环境

变质岩结构: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碎裂结构、交代结构

变质作用类型:接触、埋藏、动力、热液、区域变质

变质岩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

变质岩的特征构造是片理(叶理:由于强烈变形和变质作用使片状或板状矿物成定向排列而形成

的一种面妆构造)片麻理则不然,它是不同矿物交替成层分布造成的

常见的变质特征矿物与岩石

石榴子石、滑石、蛇纹石、红柱石、十字石等

片麻岩、千枚岩、板岩、片岩、大理岩、石英

三大岩石的主要鉴别特征、主要常见类型

第二部分

1、地质年代表(系或纪)

地质年代: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分绝对地质年代和相对的地质年代

地层:地球形成过程中某时段形成的岩石组合体。

地层年代单位:某地层形成时的时间段落。分代、纪、世、期、时

地质年代表:震旦Z Z、寒武З、奥陶O、志留S、泥盆D、石炭C、二叠P、三叠T、侏罗J、白垩K、早第三E、晚第三N、第四纪Q

时间地层单位:某时间段内形成的一整套地层,包括时间和地层的岩石特征、构造特征等

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

沉积岩:地层对比法、岩性对比法、地层接触法、古生物法(化石法)

岩浆岩:侵入接触、沉积接触

产状:岩层在空间上的产出或分布状态。

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

倾向: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直线,该直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线的方位角

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

2、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与地质图上的表征

地质构造:地壳构造运动在岩石或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

常见构造类型:水平与单斜、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不整合构造

3、褶皱构造的基本特征、描述的基本要素、类型、工程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褶皱的定义:组成地壳的岩石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层形成一系列的弯曲而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根据其形状和组成地层的空间关系分为两大类: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老地层在中间,两侧对称出现由老到新的地层。

向斜:岩层向下凹曲,新地层在中间,两侧对称出现由新到老的地层。

褶曲要素:1、核部:褶曲的中心部分。2、翼部:位于核部的两侧,向不同方向倾斜。3、轴面:从褶曲顶平分两翼的面。4、轴: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5、枢纽: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

褶皱识别方法:1、穿越法(垂直岩层走向)地层重复对称出现,岩石塑性弯曲

2、追索法(平行岩层走向)查明褶皱的延伸方向变化

3、穿越法+追索法

褶皱的工程地质评价

1)褶皱的识别

2)对建筑工程: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塌陷)

3)道路工程:选线、隧道(施工、偏压、基础稳定性)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边坡稳定性、偏压、岩体稳定性、地下水问题

4、断裂构造的基本特征、描述的基本要素、类型、工程意义和研究方法

一、断裂的定义:断裂是指岩层被断错或发生裂开,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发生了破坏的现象。

据其发育的程度和两侧的岩层相对位错的情况把断裂分为三类

劈理:是微细的断裂变动,还没有明显破坏岩石的连续性

节理:是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

断层:断裂两盘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

二、劈理与节理(裂隙)类型

构造类型:张性:断裂面粗糙、很少檫痕、沿走向和倾向延伸不远、裂隙间距大,常出现在褶皱轴部剪性:断裂面平直且闭合、有檫痕,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分布密,多呈X型,常出现

在褶皱翼部

非构造类型:原生、风化、卸荷特征:分布杂乱、规律性差

工程地质评价意义:工程施工、设计可分析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可分析岩体的稳定性

工程地质评价方法:裂隙走向玫瑰花图、裂隙倾向玫瑰花图、裂隙倾角玫瑰花图

作图方法:1、将测量数据分组(5或10度),统计每组数量。 2.、作半圆,以每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射线的方位角,射线长为该组总条数。3、将各射线连接起来

三、断层:岩体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了构造

要素:断层面和破碎带、上盘和下盘、断层线、断距

类型:正断层,断层上盘向下运动,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逆断层,断层上盘向上运动,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平推(走滑)断层,断层两盘相对水平运动的断层

断层的组合类型

阶梯状断层,(如正断层组合)地堑式断层、地垒式断层、迭瓦式断层(低角度的逆断层组合)断层的识别

地貌标志:断层三角面、笔直的山沟、山脊错断和河流的转弯、瀑布地下水的成带出现

地层标志:重复(正)、缺失(逆)、岩脉错断

伴生构造:断层泥(角砾)、檫痕、牵引弯曲

地球物理与化学标志:物理参数异常、地球化学异常

其它标志:火山活动、地震活动、滑坡等

断层工程地质评价

1、活动性导致其它次生灾害。

2、隧道工程:强度和稳定性差,易塌顶。

3、施工评价:施工困难、涌水。

4、建筑工程:地基稳定性。

5、水利工程:岩体的稳定性。

6、生命线工程:岩体的稳定性

5、活动构造的定义、主要描述指标(错动速率、重复周期)、活动方式、识别方式和对工

程建筑的影响

第三部分

1、风化作用类型与空间分布规律、风化的处理

风化定义:地壳岩石在风、电、大气降水、温度和生物作用等内外力地质作用作用发生破碎或成分的变化,这种变化过程为风化

主要类型: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的单纯机械破坏作用

化学风化:岩石在水和水溶液的化学作用和有机体的生物化学作用所引起的破坏过程

生物风化:生物作用

物理风化: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生机械破坏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不形成新矿物的作用。影响因素:1、温差变化;2、冰冻作用;3、释重(卸荷);4、可溶盐的结晶与潮

解;5、人为因素

化学风化:地表岩石与水溶液、气体等在原地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岩石破坏,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形成新矿物的过程。作用类型:1、水化作用2、氧化作用3、水解作用4、溶解作用5、碳酸岩化(溶解

性二氧化碳)

生物风化:岩石在动、植物和微生物影响下的破坏作用。

主要类型:1、生物化学风化。2、生物物理风化

风化程度与风华带,分为五级

未风化:岩石完整风化系数Kf=(0.9-1.0)

微风化:细小节理,无疏松物质Kf=(0.8-0.9)

中等风化:节理面出现矿物风化,坚硬岩石有疏松物质(0.4-0.8)

强风化:岩石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面物成分显著变化,坚硬岩石与疏松物质Kf <0.4

全风化:岩石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坚硬岩石基本不存在

风化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分带

全风化(残积层)、强风化(粉碎带)、中等风化(碎石带)、微风化(块石带)、未风化(整石带)

岩石风化的治理:1、挖除方法2、防治方法:岩石表面的覆盖、灌浆与加固、排水

2、河流地质作用、河流地貌要素、阶地、残积层、坡积层和洪积层概念

地表流水类型

暂时流水:1、坡面细流坡积层(坡积裙) 2、洪水洪积扇

经常流水河流冲积层

河流地质作用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侵蚀,切割地面和冲刷河岸;另一方面是堆积,形成各种沉积物和流水沉积地貌

河流地貌要素:谷底、河床、谷坡、坡缘、坡麓

河流地质作用:1、流水对河床的冲刷,河床的土石颗粒在流水作用下逐渐松动,最后可以和水流共同运动。

2、流水对河岸的掏蚀河岸的掏蚀与破坏起因是河床的冲刷。

在河曲地段范围内河流的水流成横向环流,上层水流产生向凹岸的分流,下层水流产生向凸岸的分流。河流阶地地貌类型:

堆积阶地:(上迭:新阶地完全落在老阶地上、内迭:新阶地部分落在老阶地上、嵌入:后期冲积物嵌入前期冲积物)

基座阶地:阶地面上有冲积物,而陡坎下部有基岩出露

侵蚀阶地:阶地面上基岩出露

3、地貌基本知识

地貌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动力

由于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长期进行,在地壳表面形成的各种不同成因、类型和规模的起伏形态~内动力地质作用:决定地壳基本形态---起伏;外动力地质作用:夷平地壳--削高补低

发展的规律与影响因素

地貌水准面、地质构造、岩性与气候条件等

地貌水准面(侵蚀基准面):外动力地质作用最终达到的剥蚀界面----多种地质作用就有多个水准面(局部地貌水准面和基本地貌水准面---海平面)

地貌分级:巨型地貌---大地构造地貌(山与海洋)--内力作用产物

大型地貌---山脉、高原、山间盆地---内力地质作用产物

中型地貌---河谷、分水岭---外力地质作用产物

小型地貌---残丘、阶地、沙丘等---外力地质作用产物

地貌分类(成因类型)

构造地貌---坳陷、断块山、褶皱山等

火山地貌---火山锥、熔岩盖等

水成地貌

冰川地貌---冰斗、冰槽(堆积和剥蚀地貌)

风成地貌---风蚀洼地、沙丘等(风积和风蚀地貌)

岩溶地貌---石林、溶够洞(沟)

重力地貌---崩塌、滑坡、洪积扇等

黄土地貌---塬、洼地等

山岭地貌要素:山顶-----形态(尖、圆、方);垭口----山脊上标高较低的位置(两山间的低部);山坡-----形态(直线、凹形、凸形、复合形);山脚-----堆积地貌

山岭地貌类型

构造地貌----平顶山(水平岩层)、单面山(单斜岩层)、猪背岭、褶皱山、断块山、火山锥等

剥蚀与堆积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

山岭区公路工程地质研究重点

垭口:构造型--断层破碎带:多采用路堤方式通过

背斜顶:多采用路堑方式通过

单斜岩层的软岩带: 多采用隧道方式通过(设置挡墙)

剥蚀型--(覆盖层薄、基岩裸露):多种方式,取决于垭口的厚薄

剥蚀-堆积型--(覆盖层厚):低填浅挖方式

山坡:直线--注意顺坡倾向方向的稳定性

凹形----上陡下缓,坡脚界限不清,稳定性最差,很可能与古滑坡等事件关联

凸形----上缓下陡,坡脚界限明显, 上部为路基,稳定性取决于岩体结构

复合形----地层结构(软硬岩层)与地质构造相关

平原地貌

构造平原:海成平原(海退成因)、大陆坳曲平原(地壳沉降)

基岩埋藏浅----有利;地下水浅---盐渍化、冻害

剥蚀平原:河成剥蚀平原、海成平原、风成平原、冰川剥蚀平原------理想场所

堆积平原:河流冲积平原、山前洪积平原、湖积平原、风积平原、冰碛平原

有利—地形平坦;不利----地基承载力;水淹与冻害;不均匀沉陷

4、软土定义与特征、黄土定义与特征、红粘土定义与特征、膨胀土定义与特征、盐渍土定

义与特征、冻土定义、类型与特征,季节和多年冻土的工程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冻土

的破坏作用类型、填土定义与特征

软土定义:在第四纪后期于沿海地区的滨海相、泻湖相、三角洲和溺谷相;内陆平原或山区的湖相或沼泽相等静水或缓慢的流水条件下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的饱和软粘性土。

软土特点:富含有机物、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等于1。大于等于 1.5时为淤泥

软土工程特性:高含水量和高孔隙比?渗透性低(1e-4~e-8)

高压缩性(a0.1-0.2 = 0.7~1.5Mpa-1):变形大而不均匀,变形稳定时间长

抗剪强度低

较显著的触变性和儒变性.一般灵敏度为4-10,个别达13-15

湿陷性黄土定义:天然黄土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遇水侵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黄土

黄土特点:颗粒以粉土粒为主(0.01~0.05mm,60~70%).粒度大小均匀,粘粒少(<0.05mm,10-20%),含水量少(8-20%),年代新(晚更新世以来,新黄土),结构疏松,承载力为150~250kPa。红粘土定义:亚热带湿热气候条件下碳酸盐类岩石及其间夹的其他岩石,经红土化作用形成的高塑性粘土.特点:含水量高(40~60%, 最高90%),孔隙比大(1.4~1.7),但强度高,压缩性低.高塑性(液限一般为80~60%, 塑限一般为40~60%),失水后体积收缩率可达25%, 颗粒分散分布,粒间连接强度在

竖向方向上自上、向下递减.

工程特性:确定地基的承载力时有地区的差异;利用它作地基时,尽量采用浅基础;要考虑地基的变

形,结构应考虑不均匀沉降;按多层地基设计

膨胀土定义:指含有大量强亲水性粘土矿物成分,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且胀缩变形往复可逆

的高塑性粘土。

特点:强度高、低压缩性,但具有强膨胀和收缩性。多分布于二级以上阶地上。粘粒含量高(35~85%),多成坚硬或硬塑状态.天然孔隙比小.自然膨胀量一般超过40%.被侵湿后抗剪强度将降低

1/3~2/3.结构破坏后抗剪强度将降低2/3~3/4,压缩系数增高1/4~2/3.

盐渍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的总称,是土中易溶盐的含量大于0.5%的土特点:膨胀性(盐涨性)--矿物结晶,脱水时体积减小。强度与水的含量有关;湿陷性(粘粒含量有关)和水稳性(遇水变软);压实性(含盐量大不易得到最佳压实密度);毛细水作用

冻土定义:含有冰的土。

分类--季节冻土:冬季冻结夏季融化的土;

多年冻土:3年以上冻结不融化的土

季节冻土的工程性质

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自南向北厚度增大,石家庄以南小于0.5m,北京1.0m,哈尔滨2.0m 冻涨:局部地面隆起(3~4cm多见)

融沉:沉陷与冒泥

冰丘:地面隆起

冰锥:地下水喷出地表形成冰

多年冻土的工程性质

类型:高原冻土、高纬度冻土

组成:矿物颗粒、水、冰、气

结构---整体结构:融化后土结构不破坏,工程性质好

网状结构:融化后土结构破坏,软塑流塑状态

层状结构:融化后土结构破坏,强烈融沉

构造:衔接型构造:季节冻融层与多年冻土相接

非衔接型构造:季节冻融层与多年冻土间有非冻层

物理与水理性质:容重、相对密度、总含水量、相对含冰量、未冻结水含量5)

力学性质:强度(指标)、变形模量、蠕变

按力学指标的分类

强冻胀土冻胀率>6%、冻胀土[6%~3.5 %)、弱冻胀土[3.5%~2 %)、不冻胀土≤2%融沉分级

少冰冻土Ⅰ(不融沉)、多冰冻土Ⅱ(弱融沉)、富冰冻土Ⅲ(融沉)、饱冰冻土Ⅳ(强融沉)

填土定义:一定的地质、地貌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堆填的土

特点:不均匀性明显;工程性质随堆积时间而变化;有湿陷性

5、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硬度和工程危害,岩土的水理性质(容水度、持水度、透水

性和给水度),隔水层;地下水埋藏类型与定义、地质特征

地下水定义:存在于地壳表面下岩石空隙、孔隙中的水

地下水类型:力学性质分类---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结构水、结晶水

埋藏条件分类---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空隙性质分类---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包气水定义:处于地表以下潜水位以上的包气带中的水。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饱和带水。

特征:埋藏浅、季节性明显、空间分布局部性明显

工程意义:对工程建筑有影响(冻涨、潮湿);水质差,易污染

潜水定义: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埋藏条件:上部没有连续隔水层;具有自由的水面(潜水面),其到地表的距离为潜水位埋深。潜水

面标高称为潜水位

流动特点:重力作用下,由高潜水位向低潜水位处流动

潜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随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潜水位等水位线:同一时间测得的潜水位标高相同的点的连线----作用:决定潜水流向、求水力坡度(Δh/L水平距离)、确定埋深提供取水建筑位置、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的变化、确定补

给关系、地下水的出露点和沼泽化范围。

等水位线变稀疏说明岩性透水性由差变好,或含水层厚度增大

承压水定义:地表以下充满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

埋藏条件:上部有连续隔水层;无自由的水面,水体承受静水压力。

承压水的特征:地下水充满整个含水层,承受静水压力;含水层上下有连续稳定的隔水层

埋藏区与补给区不一致,水位、水量、水质等受外界因素影响小

承压水形成的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向斜盆地、单斜构造

岩性条件:①透水层与隔水层相间排列(山前斜地)

②含水层发生相变或尖灭

③含水层被断层

④侵入岩体阻隔含水层--济南泉水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温度:地下水温度与地温相适应,变温带水变化落后于气温变化;常温带的地下水与地温一致,接近年平均气温。过冷水(< 0)、冷水(0~20)、温水(20~42)、热水(42~100) 、过热水(>100) 颜色:一般为无色。黄色(有机物)、微翠绿色(硫化氢)、红褐色(氧化铁)、浅兰色(钙镁离子)

透明度:一般为无色透明。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

味道:淡而无味。甜水(碳酸岩)、咸味(氯化物)、铁锈味(三氧化二铁)、苦味(硫酸盐)

气味:一般为无味臭鸡蛋(硫化氢)、铁腥味(氧化亚铁)、鱼腥味(腐殖质),40度气味明显导电性:导电。导电能力与电解质数量与性质相关。电导率一般为 3.3e-4~1.3e-3(?.cm)-1

放射性:一般无放射性。与所处地质环境有关

硬度:分为总硬度、暂时硬度、永久硬度

极软水(硬度< 75) 、软水(75 ~ 150)、弱硬水(150 ~ 300)、硬水(450 ~ 300)、极硬水( > 450)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1、地下水位下降引起软土地基沉降。2、动水压力产生流砂和潜蚀。3、地下水的浮托作用。4、地下水对基坑的作用(尤其承压水)。5、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岩土的水理性质

含水性:岩土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容水度:岩石中所容纳水的体积与岩土总体积比。岩土的容水度一般小于空隙体积,因空隙中有气体。

但对膨胀土是例外。

持水性:重力作用下,岩土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持水度:重力作用下岩土中所保持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比

毛细持水度:毛细管孔隙被水充满时岩土的所保持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比

分子持水度:岩土的所保持的最大结合水与岩土总体积比(与岩石颗粒大小有关,颗粒细,持水度大)

给水性:岩土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给水度: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排出水的体积与岩土总体积比。给水度= 容水度-持水度

透水性: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

渗透系数:单位时间内单位水力梯度和单位面积通过的水量(注水试验与抽水试验测定)

按透水性能强弱----透水岩石:砂、砾岩、卵石、裂隙溶隙发育岩石

半透水岩石:粉质粘土、粉土、黄土等

不透水岩石:粘土、淤泥、裂隙溶隙不发育岩石

隔水层:是指透水性能差的岩层和土层。

第四部分

1、崩塌、泥石流和岩溶的定义、发育条件、特征和工程防御措施

崩塌定义:陡峭的斜坡上大块的岩体突然地崩塌与滑落,最后堆积在坡角的过程

类型:崩塌——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坡体向下崩落的现象。

落石——陡峻斜坡上个别、少量岩块、碎石脱离坡体向下坠落的现象。

山崩——规模巨大的山区崩塌。

特点:发生突然;以大块岩体为主;无固定的滑动面;明显的分带性(上游、中游和下游——物源、流通、堆积)

发育的条件:山坡的坡度及其表面特征(坡度>55°,表面凹凸不平)

岩石性质与裂隙发育程度;存在软弱的岩层、裂隙发育(产状)

地质构造断层、褶皱、不整合、其它内外地质作用;人为因素

崩塌的形成影响因素:地形地貌条件

岩性条件:岩性对崩塌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坚硬脆性的岩石组成的高陡边坡以

及硬、软岩相间构成的边坡较易发生崩塌。

地质构造条件:岩体中各种不连续面的存在是产生崩塌的基本条件。当各种不

连续面的产状和组合有利于崩塌时,就成为发生崩塌的决定性因素。

水的条件:水是诱发崩塌的必要条件。

气候因素:高寒地区冰劈作用广泛发育,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日温差及年温差

较大,这些地区物理风化强烈,岩石易破碎成碎块,崩落极为盛行。

其它条件: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振动影响。如果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处理不当,

会促使崩塌的发生;地震、列车、爆破施工引起的振动,也是诱发崩塌的因素。

崩塌的防治:削坡和清除危石;堵塞裂隙或灌浆;调整地表流水;护坡;坡角修明峒或御塌棚;支护

(挡土墙、维护栏等)

排水:水的参与加大了发生崩塌的可能性,所以要在可能发生崩塌的地段上方修建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崩塌区内。崩塌地段地表岩石的节理、裂隙可用粘土或水泥砂浆填封,防止地

表水下渗。对于落石和小型崩塌采用---1清除危岩;2支护加固;3拦挡工程。对于大型崩

塌采用---棚洞或明洞等防护工程。若各种方法均不能解决问题时,只能采取绕避方案:或

将线路内移作隧;或将线路改移到河对岸。

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

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

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

特点:组分为水体和岩石碎屑、碎块;山区发育;突然性;运动快而持续时间短。

发育的条件:山坡的坡度及其表面特征汇水地形(坡度>30°),植被不发育

岩石性质与裂隙发育程度;冲沟发育;裂隙发育;

地质构造:断层、褶皱、不整合、其它内外地质作用

水文气象条件;人为因素。

泥石流形成因素:必备条件---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陡峻的地形;足够的突发性水源

松散固体物质(地质条件):在形成区内有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是泥石流

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

地形条件: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沉积区三个区段。

形成区---该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沟谷纵坡降可达

30°以上。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崩塌、滑坡发育;坡体光秃,无植被覆盖,这样的地

形,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的固体物质。

流通区:该区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纵坡降较大,常出现陡坎和跌水,

泥石流进入本区后极具冲刷能力。流通区形似颈状或喇叭状。非典型的泥石流沟,

可能没有明显的流通区。

沉积区: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的边缘,地形较平缓。泥石流至此速度急剧变小,最终

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有的堆积区还直接为河漫滩或阶地。

水源条件:泥石流形成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暴发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人为因素:人类工程活动不当、乱砍滥伐等可促进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复活或加重其危害程度。

泥石流分类

按所含固体物质分类---水石流;泥石流

按地貌特征分类---沟谷型;山坡型

按流体性质分类---粘性泥流;粘性泥石流;稀性泥流;稀性泥石流;水石流

按泥石流规模大小分类----小型;中型;大型;特大型

泥石流按发育阶段分期---发育初期;旺盛期;间歇期

泥石流的防治---以防为主的原则,水土保持;调整地表和地下水的水流;设置拦截工程(导水、拦石);

排导工程(排洪道、导流坝、急流槽等);监测

泥石流地区道路位置选择及防治措施---道路工程通过泥石流区,应遵循:1、绕避处于发育旺盛期的特大型、大型泥石流或泥石流群,以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2、远离泥石流堵河严重地段的河岸;

3、线路高程应考虑泥石流发展趋势;

4、峡谷河段以高桥大跨通过;

5、宽谷河段,线路位置

及高程应根据主河床与泥石流沟淤积率、主河摆动趋势确定;6、线路跨越泥石流沟时,应避

开河床纵坡由陡变缓和平面上急弯部位;不宜压缩沟床断面,改沟并桥或沟中设墩;桥下应

留足净空;7、严禁在泥石流扇上挖沟设桥或作路堑。

拦挡工程:主要用于上游形成区的后缘,主要建筑物是各种形式的坝。作用是拦泥滞流和护床固坡。

排导工程:主要用于下游的洪积扇上,目的是防止泥石流漫流改道。减小冲刷和淤积的破坏以保护

附近的居民点、工矿点和交通线路。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泥石流的治本措施。其措施包括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维持优

化的生态平衡。

岩溶: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对可溶性的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形态特征:溶沟、石芽、漏斗、溶蚀洼地、坡立谷、落水洞、溶洞、暗河、天生桥等

岩溶的形成条件---可溶性的岩类:碳酸盐、硫酸盐与卤盐

岩石易透水;水的成分(可溶性的气体与酸性环境)

水的活动性(流动性):垂直循环带、季节循环带、水平循环带、深部循环带发育规律---岩层产状的影响;地质构造的影响;地壳运动的影响

岩溶与土洞地基的防治---详细勘探岩溶与土洞的分布;尽量避开岩溶与土洞区;挖填岩溶与土洞中的软弱

物,充填混凝土等;跨盖;灌浆;改变水流(排导);地基加固。

2、滑坡的定义、特征、识别标志与防治措施

滑坡的定义:斜坡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内某些滑动面(带)做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的特点---整体性;滑动;汇水地形

滑坡的要素---滑坡后壁、滑坡体、滑坡床、滑坡台地、滑动面(带)、滑坡舌、拉张裂缝、剪切裂缝扇形裂缝、鼓张裂缝

存在标志---地貌标志: 醉汉林、马刀树、断层三角面、围椅状地形、泉

地层标志:地层突然中断、产状突变

裂隙标志:上部张裂缝、下部鼓张裂缝和扇型裂缝、两侧剪切裂缝

防治原则---以防为主,及时治理,并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制订具体整治方案。防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要正确地选择场地,合理地制订人工边坡的布置和开挖方案。例如在高地皮力区开拍人

工边按时,应注意合理布置边坟方向,尽可能使边坡走向大致与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对

于那些稳定性极差,而治理又难度高、耗资大的斜坡地段,应以绕避为宜。

第二,查清可能导致天然斜坡或人工边坡稳定性下降的因素,事前采取必要措施消除或改变这些

因素,并力图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国亲,以保持斜坡的稳定性,甚至向提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

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

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1)排除地表水: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

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

(2)排除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

(3)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

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1、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体,提高滑体稳定性。2、修筑支挡工程:对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

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稳定。

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3、边坡稳定性分析(力法和力矩法)

4、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破坏作用类型(震级与烈度、世界著名的地震带、中国重要地

震带、地震破坏效应、不良地质作用对地基稳定性影响、不良地质作用对地下工程选地影

响、不良地质作用对道路选线影响)

震级: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

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地震带:地震的成带分布区域

震源:地震波发源的地方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

震中距:地面任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基本烈度:代表一个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

场地烈度:根据场地条件而调整的烈度

设计烈度: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经济条件而调整的烈度

世界主要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或欧亚地震带(3)大洋海岭地震带

地震力---地震使建筑物(构筑物)受到一种惯性力的作用,即地震波产生的惯性力。

地震破裂效应---地震引起岩石的振动,表现为一种力的作用,当这种作用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石产生突然破裂和位移,形成断层和地裂缝而造成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破裂形式:断层破裂地裂缝。不良地质现象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对承载力的影响:持力层选择;地基均匀性

岩溶和土洞影响:地基塌陷;地基均匀性(地表的凹凸)

液化与断层的影响:地基的承载力;直接错断地基

斜坡土体移动影响:地基稳定性;地基大变形

不良地质现象对地下工程选址的影响

总体位置的选择:区域地质构造活动性;地形、地层特征;岩石和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特点等

洞室轴线选择的工程地质条件:岩性条件(岩浆岩、变质岩要好于沉积岩,但裂隙发育者和片岩等除

外);地质构造(岩层产状和构造线与洞室的关系)

有利的地段:水平或近水平的厚岩层;透水性差,层间连接好;洞室轴线垂直地层的走向且岩层岩性

均一,结构致密的陡岩层;褶皱的翼部(平行轴线);断层的下盘(垂直有利)

不良地质现象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影响:单斜岩层区,选在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侧断层谷,选在岩层相对稳定侧;

褶皱区,选向斜山的翼部,背斜山的核部

滑坡灾害的影响:小型滑坡(V<1万m3),采取工程措施治理;中型滑坡(1~10万m3),采取路

面高度调整方式通过;大型滑坡(>10万m3),避开

岩堆灾害的影响:大型崩塌,绕避;趋于稳定的岩堆区,采用路堤方式;稳定区,采用路堤

或路堑方式

泥石流灾害的影响:流通区,采取跨越方式;堆积区,隧道或跨越方式,或绕道

岩溶的影响:地基的冒水或涌水;路基的塌陷;应选择在难溶地带、最短路径通过、避开破

碎带或接触带

桥位的选择:河道窄、河道直、水流平稳的地段;地基应为基岩或坚硬的土层;两岸无不良

地质现象发生,区域构造稳定

对海港建设影响:海岸的升降(海平面的升降速率、构造稳定性、地基下沉情况等);海岸

稳定性(冲蚀与堆积)

第五部分

1、原位测试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测定难以取样土体的工程力学性质;可以避免取样过程中的应力释放;土体测试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可以缩短地基土层勘探周期

缺点---应用条件要求严格;测试所得参数多建立在统计经验关系上;影响测试成果的因素多,测试值有时难以判定;应力条件有时难以模拟

2、载荷试验、静力触探(CPT)、标准贯入试验(SPT)的定义、原理和主要用途

静力载荷试验:在拟建建筑场地上,在挖至设计的基础埋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方形或圆形承压板,在其上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沉降量,分析研究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特

性,求得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等力学参数的方法

原理:模拟实际建筑物的工作状态,确定地基承载力

用途---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确定地基土变形模量;不排水抗剪强度Cu;基床反力系数

静力触探试验: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一定规格的金属探头用静力压入土层中,同时量测土层对探头的贯入阻力,以此来判断、分析、确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动力触探:利用一定的落锤能量,将一定尺寸、—定形状的探头打入土中,根据打入的难易程度(贯入度)来制定土的性质的一种现场测试方法

标准贯入试验:实质上仍属于动力触探类型之一,所不同者,其触探头不是圆锥形探头,而是标准规格的圆筒形探头,标准贯入试验利用一定的锤击动能,将对开管式贯入器打入钻孔孔底的土层中,

根据打入土层中的贯入阻力,评定土层的变化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用途:评定砂土的密实度和相对密度;评定粘性土的状态;评定沙土抗剪强度指标;评定粘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C;评定土的变形模量E0和压缩模量Es确定地基土承载力;估算单桩承载力;判定

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问题

3、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要求和阶段划分

目的:获取建筑场地及其有关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的原始资料和工程地质论证

要求:按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工程地质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选址)---收集资料;踏勘;对于初选取的场地,进行必要的勘

探与测绘

初步勘察阶段---搜集可行性报告、场址地形图、工程性质和规模等资料;初步查明所

有地质情况;对设防烈度大于7度场地,应初步判定场地和地基效应。

详勘阶段---结合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

技术参数,对地基做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

地质现象治理做出论证、结论与建议。

施工勘察阶段---地基验槽、桩基工程与地基处理的质量与效果检测,岩土工程监测、

补充勘察、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等。

4、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工作内容:获取工作区内地表以下工程地质资料

4、工程地质的主要手段

工作工作方式---坑、槽、井、洞、钻探

常用方法:电阻率法、电磁法等

电测深法:在地表同一测点上,从小到大逐渐改变供电电极间的距离,进行视电阻率测量来研究地表到深部岩层的变化情况。

电测剖面法:保持供电电极的距离不变,通过移动测量电极(相对位置固定)来探测地层水平方向

的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电测井法:在钻井中放入测量系统,通过移动测量电极来测量岩土层的电阻率,以此来解译地层结构和构造等。

考试题型

(1)多项选择(20)

(2)名词解释(10)

(3)作图(5)

(4)

(5)简答题(15分)

(6)综合分析题(10)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

(2011.03.11)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内容、难点研讨(文本) 邵运达:各位老师,工程地质教研活动已经开始!欢迎大家积极发言! 工程地质课程地性质与任务 “工程地质”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工学科土建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升本)地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地任务是使同学通过学习掌握修建土木工程建(构)筑物地场地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评价和各种建(构)筑物地建造对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地影响,以及选择在相应地地质条件下保证建筑物稳定和正常使用地措施. 工程地质课程地目地与要求 “工程地质”课程设置地目地是通过本课程地学习,掌握工程地质学地基本知识和具备解决工程中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地能力.了解工程与地质地关系,并对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学习本课程要求达到: 1.掌握工程地质学中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解决工程地质问题地过程和方法. 2.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地基本要素,系统掌握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地知识. 3.掌握对工程地质问题地分析方法及对不良地质条件应采取地措施,了解各种地质作用地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对工程地影响和治理方法,并对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做出分析评价. 工程地质课程地教学要求层次 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岩石和地质模型实验室实习,野外工程地质实习(有条件时进行)等三个教学环节. 教学中,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地掌握,根据专业地要求分为“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 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地质学地研究内容及其工程地质学地分科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 重点: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 (二)教学要求 1.知道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2.了解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3.理解工程地质条件各要素以及理解土木工程中可能遇到地工程地质问题. 4.了解工程地质学地主要任务及研究方法等. 5.知道本课程地特点及学习要求. 第二章岩土及其工程地质性质(10学时)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地球地圈层构造与地质作用 地球地内部圈层构造:地壳、地幔与地核;地质作用. 2.造岩矿物 矿物地形态,矿物地物理性质,含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解理与断口、密度、弹性、挠曲及延展性等,常见地10多种矿物地鉴定特征. 3.岩浆岩(火成岩)

832《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832《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充分认识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及其与土木工程的关系,熟悉地质作用与地质历史的概念、主要的矿物和岩石及其性质、主要地质构造的研究方法及其工程意义,地下水的概念、类型、运动及其工程意义,掌握主要地表地质作用研究评价方法及其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措施,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以及我国主要特殊土的基本特性,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有初步的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工程地质》(第四版),孙家齐,陈新民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XX 《工程地质》(第二版),石振明,孔宪立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20XX 《工程地质》,张忠苗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名词解析、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 一、岩石和地质构造与工程 矿物、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按成因的分类,各成因类型岩石的形成特点。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影响岩石工程性状的主要因素。岩层的绝对地质年代与相对地质年代的概念,岩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及其主要特点。褶皱的构造要点,褶皱构造对路基、边坡及隧道工程的影响。断层的基本要素,断层对工程建设场地的不利影响。节理的概念和分类,各类节理的特点及其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二、地下水与工程 地下水、含水层、隔水层的概念。土中渗流的达西定律及其适用条件,土的渗透系数。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地下水对地基、基坑、钢筋、混凝土的影响以及地下水的管涌、流土等现象。 三、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 风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河流地质作用,河谷类型及河流阶地的概念。滑坡的定义及基本构造,滑坡类型,滑坡的发育过程及滑坡的一般治理原则。崩塌的发生和发育条件,崩塌的治理方法。岩溶与土洞的基本概念,岩溶与土洞的治理。地震的概念、成因,震级及地震烈度的概念,地震效应。岩溶和土洞对地基稳定的影响。地震液化的概念,液化层的判别计算方法。天然斜坡和稳定因素,常见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洞址、洞口、洞轴线的选择应满足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岩体质量分级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围岩的基本概念,熟悉围岩稳定分析的主要内容。 四、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分类与特殊土 影响岩土工程性质的因素,岩土分类与分级的概念,岩土工程分类与分级的常见方法、分类结果及其主要特点。软土的分布及判别,软土的主要物理力学特性,软土地基的强度和变形特点。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和主要特征,黄土湿陷性的形成原因,黄土湿陷性的判别,黄土及建筑场地湿陷类型与判别,湿陷起始压力的概念及其工程用途。红粘土的分布及红粘土的成分和一般物理特征。膨胀土的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影响膨胀土胀缩变形的主要因素,膨胀土的胀缩性指标的定义,膨胀土建筑地的地基评价要点。填土的工程分类及物质组成特点,压实填土地基的质量控制标准。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工程地质学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粒径: 有机质: 毛细水: 结合水: 重力水: 土的结构: 工程地质问题: 土的工程地质性质: 土的构造: 土的物理性质: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土粒密度: 工程地质条件: 土的密度: 干密度: 饱和密度: 含水率: 饱和度:。 土的毛细性: 土的力学性质: 正常固结土: 超固结土: 活断层: 地震: 地震震级: 地震烈度: 地震效应:

二、简答题 1.我国主要通用的粒组划分方案是怎么样的? 2.目前常采用的粒度分析方法有哪些?细粒土、粗粒土各用什么方法? 3.什么是累计曲线,如何在累积曲线上确定有效粒径、平均粒径、限制粒径? 4.不均匀系数的大小说明了什么? 5.土中的矿物主要有哪几类?各类矿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6.土的粒度成分与矿物成分有什么关系? 7.土中水按存在形式、状态、活动性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分哪些类? 8.为什么说结合水对细粒土的性质影响最大? 9.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结构连结有哪几种形式? 10.结合水、毛细水是怎么样把土粒连结起来的? 11.粗粒土和细粒土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特点?不同结构特征对土的性质有何影响?12.什么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些主要性质? 13. 反映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有那些?其中那些是实测指标? 14.根据饱和度大小,可将含水砂土分成哪些含水状态? 15.为什么说土的孔隙性指标是决定土的基本物理性质的最重要指标? 16.什么是稠度界限?稠度界限中最有意义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17.细粒土随含水量变化表现出的稀稠软硬程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8.什么是塑态、塑性、塑限和塑性指数?他们有什么不同? 19.塑性指数大小说明什么?他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20. 细粒土具有涨缩性及崩解性的原因是什么? 21.为什么说土的力学性质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2. 什么是土的抗剪强度,粗粒土、细粒土抗剪强度有和区别? 23. 用推力法评价斜坡稳定性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24. 岩石与土相比力学性质有何异同? 25. 滑坡防治的措施 三、论述题 1.简述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2.如何用有效应力原理解释饱和土的压缩过程? 3. 简述分层总和法的假设条件

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译名】:Engineering?Geology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数】: 【总学时】:40 【实践学时】:8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课程系统地讲授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系统概括了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安排一定时间的参观及试验。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与方法,了解国内外工程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动态,能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认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今后研究与解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工程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岩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等工程地质学最基本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初步应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工程地质问题,能运用力学原理进行工程地质问题的定量评价等。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工程地质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中的地质思维逻辑,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动力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力学》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 绪论 一、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四、本课程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点了解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工程地质学分科及其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 重点: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工程地质学的意义 第一章土的物质组成与结构、构造 第一节土的粒度成分 粒径、粒组概念;粒组划分;粒度成分测定与表示;土按粒度成分分类; 第二节土的矿物成分 土中矿物成分类型;矿物成分与粒度成分的关系;粘土矿物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第一节土中的水与气体

工程地质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工程地质考试大纲 本《工程地质》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岩土工程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也是许多学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系统地掌握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程地质评价和分析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各种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矿物岩石部分 1. 造岩矿物的物理性质 2. 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主要岩浆岩的特征 3.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主要沉积岩的特征 4. 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主要变质岩的特征 5. 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地质性质 (二)地质构造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地层、地层年代、地层年代的确定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褶皱的基本形态、褶曲要素、褶皱的形态分类、褶皱构造的识别 3. 构造节理的分类、剪切节理的特征、张节理的特征、节理密度、裂隙率、节理统计图 4. 断层构造、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断层的野外识别 5. 地质图的阅读分析 (三)岩体的工程地质特性 1. 结构面、结构面的成因类型、结构面的特征、软弱夹层、岩体的结构类型 2. 岩体的变形特征、岩体的流变特征、岩体的强度性质

3. 地应力的组成、地应力的分布规律、地应力研究的工程意义 4. 岩石的质量指标、节理岩体的地质分类(RMR)、岩体质量(Q)系统分类(四)坝基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导致坝基岩体不均匀变形的地质因素、坝基岩体承载力、坝基岩体滑动破坏的类型、坝基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坝肩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分析 2.抗滑稳定计算中f、c值的选定、地质因素对f、c值的影响 3.渗透压力、潜蚀 4.清基、坝基岩体加固 (五)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 边坡形成后应力状态的变化、影响边坡岩体应力分布的因素 2. 边坡变形与破坏的类型 3.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 4. 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 5. 边坡变形破坏的防治 (六)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 洞室围岩的稳定分析 2. 地下洞室位置的选择 3. 山岩压力、弹性抗力 4. 提高洞室围岩稳定性的措施 二、考试要求 (一)矿物岩石部分 1.掌握矿物基本的物理性质,熟练掌握光泽、颜色、硬度、解理、断口的含义。 2.掌握岩浆岩的成因与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构造、岩浆岩的分类,了解主要岩浆岩的特征,熟练掌握结构与构造的区别。 3.掌握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的矿物成分、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构造、沉积岩的分类,了解主要沉积岩的特征,熟练掌握沉积岩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命名间的关系。 4.掌握变质岩的矿物成分、变质岩的结构、变质岩的构造、变质岩的分类,了解主要变质岩的特征,熟练掌握变质岩的构造特征及其与命名间的关系。 5.掌握岩石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影响岩石风化作用的因素,熟练掌握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及工程地质性质。 (二)地质构造

工程地质学试卷及答案8套

工程地质试题1 一、名词释义(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工程地质条件 2、活动断层 3、岩体结构 4、液化指数 5、软化系数 6、地质工程 7、卓越周期 8、管涌 9、固结灌浆 10、地应力集中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完整性含义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完整程度的定量指标?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软弱岩石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7、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水库地震的特征是什么?其成因学说有哪些? 三、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结构面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工程意义? 2、分析坝基深层滑动的边界条件,简要说明剩余推力法、等稳定法的原理。 四综合论述题(14分) 分析边坡工程研究的内容和稳定分析的方法?

工程地质试题2 一、区别各组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8、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地质问题 9、液化指数与液性指数 10、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 4、固结灌浆与帷幕灌浆 5、震级与烈度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岩体结构含义是什么?岩体结构类型是怎样划分? 2、风化壳的结构特征是什么?给出5种以上反映岩体风化程度定量指标? 3、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是什么? 4、简述岩爆发生的机理? 5、简述砂土液化机制? 6、结构面的成因分类是什么?并举例说明每种类型。 7、卓越周期含义是什么?如何利用波速试验资料确定卓越周期? 8、岩溶发育基本条件是什么?岩溶区工程建设遇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 9、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10、坝基渗透变形破坏类型有哪些?如何防治之。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编号:03110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言 1.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2) 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 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教学内容 (1)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

(2)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3) 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重点、难点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2) 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 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 (2)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3) 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 (4) 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 (5) 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 (6) 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 第三章地质构造 1.教学内容 (1) 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3) 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4) 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5) 地层的接触关系; (6) 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2.重点、难点 重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褶皱与断层类型及识别标志。 难点:地层产状与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形式和构造运动的方向分类,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岩层的基本概念,岩层产状与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组合关系;掌握地质构造对岩石(层)工程性质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工程地质复习提纲(全)

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和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他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可见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2.工程地质学中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3.圈层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4.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地壳中的化学元素,除极少数呈单质存在外,绝大多数的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于地壳中。这些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称为矿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常见:石英,正长石,方解石。 6.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质 7.矿物的物理性质,决定于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 8.矿物的物理性质: 1 颜色:自色,他色,加色 2 条痕色:与实际颜色不一定相同 3 光泽 4 硬度划分: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5 解理,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延一定方向裂开形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断裂面称为断口。 解理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 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相互消涨的,解理完全是则不显断口。反之,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9.(岩浆岩)岩浆岩依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分为三大类:深成岩(3000米),浅成岩,喷出岩(火山岩) 10.岩浆岩的产状是反映岩体空间位置与相互关系及其形态特征,产状有:岩基,岩株,岩盘,岩床,岩脉。 11.根据SIO2的含量分为:(1)酸性岩类(大于65%)(2)中性岩类(52-65%) (3)基性岩类(45-52%)(4)超基性岩类(小于45%) 12.(结构)岩浆岩的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分为: 1.全晶质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微粒结构) 2.半晶质结构

工程地质学模拟考试试题1

------------------------------------------------------ 时磊5说- ----------------------------- ---- ------------ ---------------------- 工程地质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B) A. 石英 B.方解石 C.黑云母 D.正长石 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 3. 下列结构中,(D)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 B. 碎屑结构 C. 生物结构 D. 化学结构 4. 下列结构中,()是岩浆岩的结构。 A.全晶质结构 B. 变晶结构 C. 碎屑结构 D. 化学结构 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C)三大类。 1. 酸性岩 2.中性岩 3.深成岩 4.浅成岩 5.喷出岩 A. 1 、2、4 B.2 、3、4 C.3 、4、5 D.1 、3、4 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A ) A .石灰岩B. 花岗岩C. 片麻岩D. 砾岩 7. 下列岩石中(A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 B.石灰岩 C.千枚岩 D.石英岩 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 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A.向斜 B.节理 C.背斜 D.断层 9.节理按成因分为(B) 1.构造节理 2.原生节理 3.风化节理 4.剪节理 5.张节理 A.1、4 和5 B.1、2和3 C .2 、3 和4 D.2 、4 和5 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B )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工程地质答案

《工程地质》课程作业评讲(1) 一、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A 7.B 8.B 9.A 10.D 11.A 12.C 13.A 14.A 15.A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 1.简述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地质科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土木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地质调查、勘探等方法,弄清建筑物的地质条件(环境),为土木工程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并预测和论证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防治措施。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 、什么是变质岩?变质岩有哪些主要矿物、结构和构造?常见变质岩的鉴别特征是什么? 答:变质岩是由地壳中已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地球内力作用,发生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变化形成的岩石。变质岩的矿物一部分是岩浆岩或沉积岩共有的,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另一部是变质岩特有的,如红柱石,刚玉等;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有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等;变质岩的构造主要有变余构造、变成构造两种。变质岩的鉴别特征首先是变质作用: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然后鉴别依据主要是构造、结构和矿物成分4、什么是地质作用?内、外地质作用是怎样改造地球的? 答:在自然界中所发生的一切可以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地表形态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地球旋转能、重力能、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等)所引起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地壳运动、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外动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如太阳的辐射能、日月的引力能等为主要能源在地表或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它主要通过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来改造地球的。 5、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岩石坚硬程度类型有哪些? 答:岩石坚硬程度分类的依据是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石的坚硬程度类型主要有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五类。 6、分析影响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 答:影响岩石工程地质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地质特征,如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成因等;另一个是岩石形成后所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水的作用及风化作用等。 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对岩石的岩石强度有直接的影响,从工程要求看大多数岩石的强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高,从工程性质来看,我们应该注意那些可能减低岩石强度的因素。 结构:胶结结构和结晶结构,它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强度和稳定性方面。一般来说结晶结构比胶结结构的岩石更稳定,强度更大。 构造:构造对工程地质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矿物成分分布不均匀及各种地质界面 水:水能削弱矿物颗粒之间的联结,使岩石强度受到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岩石强度的影响是可逆的。 风:风能促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和整体性遭到破坏,孔隙度增大,容重减小,吸水和透水性显著增高,

工程地质学重点

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的基本概念: 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它研究土木工程中的地质问题,也就是研究在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实施过程中合理地处理和正确地使用自然地质条件和改造不良地质条件等地质问题。工程地质学是为了解决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工程地质条件: 由于地质因素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因而把这些地质因素综合称为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都是工程地质条件所包含的因素。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 地质条件与人类工程活动之间矛盾 1. 地质环境对工程活动的制约作用。 即地质条件以一定的作用方式影响工程建设。 如:地震、软土地基、岩溶洞穴、滑坡、崩塌…… 2. 人类的工程活动又反作用于地质环境。 如: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库修建诱发地震;人工开挖引起边坡破坏;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地质学的理论和方法,调查研究和解决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和评价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对建筑物或地质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工程地质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工程地质工作的三大支柱:(1)构造地质与岩体结构(2)工程地质力学(3)地质技术 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地质学方法(2)实验和测试方法(3)计算

方法(4)模拟方法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岩土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研究 2、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灾害)及其防治研究 3、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4、区域工程地质研究 二、工程地质学的作用及其发展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到60年代 第二阶段:到60年代末 第三阶段:80年代以来 1.大力开展地质工程研究 2.加强地质预报研究 3.加强地质体的改造 4.加强环境地质工作 第1章矿物和岩石 概述 地壳(Crust) 地球是一个实心的椭球体,两极稍扁平,赤道部分略向外突出,极半径(Polar radius)约为6365km,赤道半径(Eguatorial radius)约为6378km,平均半径(Average radius)约为6371km。 由于目前勘探手段的限制,我们只能通过地震波来研究地球内部的一些情况。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各部位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基本圈层。

工程地质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93191010 【英文译名】:Engineering Geology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学分数】:2 【总学时】:32 【实践学时】:0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使学生了解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及其运用于土木工程实践中,并能依据工程地质勘察成果进行一般工程地质问题分析评价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处理措施。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 后继课程《土力学》、《基础工程》。 四、课程内容 (一)绪论(1学时) 1.了解工程地质学与地质学相互间的关系; 2.了解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与研究方法; 3. *掌握地基稳定的基本要求。 (二)地壳及其物质组成(3学时) 1.了解地球具有的圈层构造; 2.*掌握地质作用基本概念和分类; 3.理解元素、矿物、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单位, 4.*掌握常见矿物的物理性质; 5.*重点掌握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三)地质年代与第四纪地质概述(2学时) 1.了解地质年代概念包括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划分的方法。 2.*掌握地层层序律.生物层序律与切割律的基本方法。 3.*掌握第四纪沉积物分类和基本物理力学特性。 (四)地质构造(5学时) 1.了解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方法和工程地质评价; 2.*掌握地层界触关系和岩层产状; 3.*掌握褶皱、节理、断层等几种常见地质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特性。 (五)地下水(3学时) 1.了解地下水基本概念、分布和分类; 2.*掌握岩石(层)的水理性质,重力水的类型及其特征、循环与运动; 3.*掌握地下水引发的工程和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六)地表地质作用(5学时) 1.了解几种常见的地表地质作用; 2.*掌握其作用特点、形成规律和对工程的不良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七)岩土工程地质分级和分类(2学时) 1

工程地质学模拟考试试题

工程地质学模拟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B) A. 石英 B. 方解石 C. 黑云母 D. 正长石 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 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 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 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 3. 下列结构中,( D)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 B. 碎屑结构 C. 生物结构 D. 化学结构 4. 下列结构中,( )是岩浆岩的结构。 A. 全晶质结构 B. 变晶结构 C. 碎屑结构 D. 化学结构 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 C)三大类。 1.酸性岩 2.中性岩 3.深成岩 4.浅成岩 5.喷出岩 、2、4 、3、4 C.3、4、5 、3、4 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 )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砾岩 7. 下列岩石中( A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 B.石灰岩 C.千枚岩 D.石英岩 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 A.向斜 B.节理 C.背斜 D.断层 9. 节理按成因分为( B ) 1.构造节理 2.原生节理 3.风化节理 4.剪节理 5.张节理 、4和5 、2和3 C .2、3和4 、4和5 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B ) 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 C.假整合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 A.沉积接触 B.整合接触 C.侵入接触 D.不整合接触 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 A.能被淹没的浅滩 B.不能被淹没的浅滩 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3/ /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 13.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C ) A.人类出现、火山活动 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 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 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 14. 下面各种结构面中( )属于构造结构面 A.断层面 B.层理面 C.片理面 D.流层 15. 完全张开的结构面中的常见的充填物质成份中的( )抗剪强度比较高。 A.粘土质 B.砂质 C.钙质 D.石膏质

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英语)

英汉工程地质学专业词汇 (与双语教学讲义Engineering Geology 配套使用) 黄雨选编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 2009.10

编写说明 为了配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学双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于2009年,从F. G. Bell所编著的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7)及Tony Waltham所编著的Found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y(Second edition 2001)两本书中选编了与工程地质学关系较密切的部分专业词汇,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刊出,便于学生使用。以求对学生在双语教学课堂和课后学习时有所帮助。使用过程中若发现不当之处,欢迎多提批评和建议,以便及时补充更正。 编者 2009年10月

Contents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 Chapter 2 Rock Types and Stratigraphy .. (1) Chapter 3 Geological Structure (4) Chapter 4 Soil Engineering Properties and Classification (5) Chapter 5 Groundwater (7) Chapter 6 The main engineering geology problems in civil engineering (8) chapter 7 In-situ test (10) Chapter 8 Site investigation (10)

(完整版)《工程地质学》复习试题[附答案解析]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此答案均为本人自己整理,如有失误敬请指正) 一、填空题: 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该种腐蚀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置深度的平整坑底,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16.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是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17.标准贯入试验是用重63.5kg 的穿心锤,以760mm 高的落距,将置于试验土层上的特制的对开式标准贯入器打入孔底,先打入孔底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再打入30cm,并记下锤击数N。 18. 解理是指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19. 岩浆岩可根据的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20. 软化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高,遇水易软化,延伸较长,但厚度较薄的软弱岩层。 21. 世界通用的地质年代单位包括宙、代、纪和世。 22. 节理是指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两侧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23. 某河流阶地,分布于河流上游的山间河谷中,由基岩组成,切割不同的岩层,阶面上残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工程地质学》复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矿物的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刻划、摩擦、压入的能力。 2. 岩浆侵入时,岩浆和围岩的接触带受到岩浆的热力与其分化出的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使围岩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4. 在陡峭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5. 所谓岩崩是指在地下开挖或开采过程中,围岩突发性地以岩块弹射、声响及冲击波等类似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脆性破坏现象。 6. 管涌是指在渗流作用下,地基土体中的细小颗粒,通过粗大颗粒的孔隙,发生移动或被水流带出的现象。 7. 对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类型,地下水中的SO4^2-,离子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晶体,造成体积的急剧膨胀,使水泥结构疏松或破坏。该种腐蚀 属于结晶类腐蚀类型。 8. 常用的工程地质测绘方法有:路线穿越法、界线追索法和布点法。 9. 某一勘察工程,需要配合设计与施工单位进行勘察,以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应进行施工勘察。 10. 静力载荷试验是指在拟建建筑场地中挖至设计基础埋臵深度的

平整坑底,放臵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承压板,然后再其上面逐级施加荷载,测定相应荷载作用下地基土的稳定沉降量,并作为分析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的一种手段。 11. 断口是矿物受打击后所产生的不规则的破裂面。 12. 动力变质作用是指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局部应力是岩石破碎和变形,其中机械过程占主导的一种变质作用。 13. 岩石的水理性质通常包括岩石的持水性、透水性、软化性和抗冻性。 14.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原有的稳定状态,沿着斜坡内部某些滑动面(或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15.流土是指在在自下而上的渗流作用下,当渗流力大于土体的重度或地下水的水力梯度大于临界水力梯度时,粘性土或无粘性土中某一范围内的颗粒或颗粒群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16.岩溶,国际上统称喀斯特,是指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现象。 17.标准贯入试验是用重63.5kg 的穿心锤,以760mm 高的落距,将臵于试验土层上的特制的对开式标准贯入器打入孔底,先打入孔底 15cm,不计锤击数,然后再打入30cm,并记下锤击数N。 18. 解理是指矿物被敲打后,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 19. 岩浆岩可根据的SiO2含量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20. 软化夹层是指在坚硬岩层中夹有力学强度低,泥质或炭质含量

工程地质学学习心得

工程地质学学习心得 听完白老师讲授的《工程地质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使我对这门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本门课程的教学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现总结如下:一.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世界上任何建筑物都是修建在地表或地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岩土体中,作为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环境的工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拟建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正确评价,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详细、具体、可靠的地质资料。 工程地质问题常考虑的三个因素为:安全、稳定、正常使用,而工程地质条件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它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安全的主要地质问题是地基承载力和变形问题。 从上述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工程地质学就是一门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服务的地质学科。 二、工程地质学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工程建设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而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建设的专门研究学科,所以工程地质学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习《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也是很能学以致用的。比如矿物岩石这一部分内容,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了解常见的造岩矿物、三大岩石的物理性质,在野外结合书本上学习的知识就可以识别这些矿物岩石了。再比如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这一章节内容,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这些地质灾害近年来是频繁发生,对我们来说是不陌生的。我们要想避免或预防这些灾害,必须具备专业的工程地质知识,从本质上认识它们的成因,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做好这些灾害的防治工作。所以说学好工程地质,是

工程地质学概论考试题目

工程地质学概论 1、工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①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②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④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⑤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⑥为拟定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指的是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什么是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问题指的是工程地质条件与建筑物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或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与它的研究内容相适应的,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四种研究方法各有特点,应互为补充,综合应用。其中自然历史分析法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研究方法,是其它研究方法的基础。 5、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1、活断层的定义: 活断层指目前正在活动着的断层或近期有过活动且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发生活动的断层(即潜在活断层)。 美国原子能委员会(USNRC): (1)在3.5万年内有过一次或多次活动的断层 (2)与其他活动断层有联系的断层 (3)沿该断裂发生过蠕动或微震活动 活断层的类型:按照位移方向与水平面的关系: (1)正断型活断层 差异升降活动为它的断陷盆地边缘。下降盘分支断层多见,形成地堑式的正断层组合。 (2)逆断型活断层 多分布于板块碰撞挤压带。上盘变形带大,出现多分支断层。 (3)走滑型活断层 常分布于大陆内部的地块之间的接触部位,水平错动量大,断层带宽度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