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

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
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

点绛唇阅读答案李清照

【篇一:青海省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

一6月月考语文试题】

t>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审核人:李鸿瑜满分:12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每题4分,共23分)(一)阅读“负荆请罪”几节,完成下面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

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

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

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

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

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

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

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为上卿(任命,授官)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不过)..

c.顾吾念之(回头、回想) d.相如引车避匿(调转)..

2.下列全是表现蔺相如宽宏大量、重友为国的一组句子是:()

①相如闻,不肯与会②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③相如引车避匿④

蔺相如固止之⑤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⑥以先国家之急而后

私仇也

a.②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文章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渑池之会中,蔺相如以非凡的胆识和忠勇的行为维护了赵国的

尊严,所以回国后被赵王重用,官位居廉颇之上。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原本是宦官头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

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心理的很大不平衡。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二)、阅读“渑池之会”,完成下面习题。

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

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

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

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

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

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

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

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

以待秦,秦不敢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克、攻下

b. 左右皆靡靡:退却...

c. 请奉盆缶秦王奉:进献

d.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怿:责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蔺相如大智大勇的一组是()

①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②五步之内,

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③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④请以秦

之咸阳为赵王寿⑤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⑥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④

6.文句翻译。(每题4分,共8分)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二、诗歌鉴赏(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①何处落,风吹一夜

满关山。

【注】梅花——原为曲调名《梅花落》。

7、请从虚实的角度简要赏析这首诗。(6分)

8、诗人通过写“听吹笛”,在前两联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点绛唇(李清照)

蹴①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②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9、在鉴赏诗歌人物形象部分,你学到了哪几个方法?(3分)

10、请写出答人物形象题的规范步骤。(3分)

11、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5分)

三、默写下列空白处的句子。(共10分,每空1分,少字、多字

或错字均不给分。)

13(1)、,谈笑间,。人生如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谁怕?。(苏轼《定风波》)

(3)、千古江山,。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4)、佳节又重阳,,半夜凉初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

清照《醉花阴》)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李清照《声声慢》)

四、写作。(65分)

(一)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划出材料的关键句并用一句话立意。(5分。划出关键句2分,一句话立意3分)

被誉为“最美乡镇干部”的某党委书记,在一个其他人不肯去、去了

也待不到两年的地方,一干就是八年,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率领村民奋发图强,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乡村。面对洒满心血

与汗水的山山水水,他深有感触地说:“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一句话立意: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姐姐没有骨头,也爬不

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姐

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小蜗牛:“可

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

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啊。”小

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蜗牛

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

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6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廉颇蔺相如列传》1、c(只是、不过)2、c (④不想让门

客走⑤有威严不怕秦王)

3、b (“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有误)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4、d(高兴、喜悦)

5、d(⑤不能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

6译文:略

二、诗歌鉴赏

(一)

【参考答案】(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

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1分),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营造出了一种边塞

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1分)《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作

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1分)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

花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1分)作者在这

里借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戍守边疆将士的想象和联想委婉地表达

了思乡之情。(2分)

(或者:一、二句是实写,其描写的内容是:边关塞上,雪已化净,正是牧马时节。傍晚时分,战士们牧马归来,月色空明,忽然间,

从戍楼上,飘来悠悠羌笛声。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

一种虚景,仿佛梅花被风吹来,一夜之间,关山处处梅花开遍。战

士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而想到梅花之落,

诗中也就含有了思乡之情;不过战士们的情绪却并不消沉低落。)(2)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

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描绘画面2分)描绘出了边地一片

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画面特点 2分),表达了将士们的思乡

之情(表情达意1分)。

(二)

【答案参考】(1)a、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

握形象; b、关注细节: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c、关注环境描写的烘

托作用:抓住诗歌的意象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

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2)a、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身份、

品质)

b、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性格品质如何表现(找准典型诗句,用自己

的语言再现)

c、指出塑造形象有什么意义(作者的意图、情感等)

(3)词人在词中塑造了一个姿态娇美、天真纯洁、情窦初开而又带

着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2分)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

千架,架上绳萦还在悠悠地晃动。“慵整”写出了女子刚荡完秋千后

懒得活动的娇憨;“纤纤”点出了女子的年龄和身份特点;“露浓花瘦”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也以花喻人,烘托出了人物娇美的姿态;下片中“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见到花园里

突然出现的客人后的惊诧和慌乱;“和羞走”为含羞疾走之意,把女

子此刻的内心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更是

展示了女子为了窥视来人风姿的好奇、羞怯以及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想看又不敢看的心理活动

展露无余。(2分,学生只要能根据具体词句具体分析,即可酌情给分,不必求全。)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生活及爱情的渴求。

(1分)

三、默写(略)

四、作文

(一)

1、关键句

“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错一个

扣1分)

2、立意

选材立意方面:本材料的立意是多角度的。从“心在哪里,风景就在

哪里”,可立意为“不忘初心,谋事在人”“遵循本心,实现生命的绽放”;

【篇二:李清照《点绛唇》浅析】

>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靖康之

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

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

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这首词

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

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

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

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

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

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

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

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

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

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

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

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

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一翦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

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首先是因为这首词写得很开怀,不像其他的词作写得那么悲悲凄凄,哀哀怨怨。更重要的是,这首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位妙龄少女羞

羞答答的微妙心理和既好奇又羞涩的神态。

其中,“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这几句,写出了一个花龄少女的活

泼性格和天真浪漫的情态。而“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

几句则是这首词的精华,就是这样的几笔勾勒,写出了一个别致的

矛盾心情:一方面,封建“闺训“要求她避嫌,因为客人来了,毕竟,

在那年代,男女不能随意见,可是,她本能地想知道究竟是哪一位客人来拜访了;另一方面,她想克制自己的欲望,归依“礼教”的条规,可是一想到可能是青梅竹马的“他”来了,却又情不自禁地倚门回首,偷窥一眼。在这样的描写别致的一个矛盾心情里,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女孩诞生了。

【篇三:湖北省黄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

12月月考语文试题】

ss=txt>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吴君徐敏审题教师:吴君

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语,我为你忧心

卢新宁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一方面,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托福考试成绩的高分记录可以一再打破,但即使是在高学历的青年中,也出现了中文水平滑落、日常语言单调的现象。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而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褪。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再套用“恻隐之心”,不懂“虽千万人吾往矣”,不

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我看你可怜” “老子跟你拼了” “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

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

守护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

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

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

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

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仅仅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文

明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1、下列对“汉语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属于作者看法的是()(3分)

a.汉语不仅让我们牢记自己的身份,还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标记。 b.汉语在中国式生存中血脉相延,承载着民族独特的思维。

c.汉语隽永有致,古老而优雅,故而深受欢迎,“热”遍全球,足见

汉语的魅力之大。

d.汉语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2、下列关于“作者为汉语心忧原因”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项是()(3分)

a.拒绝汉语的优雅,只会粗言俗语,不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b.中文水平滑落、忽视母语修养;在校生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人。

c.有不少人认为我们有不学汉语而自能的天赋,结果“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存在”。

d.生活用语乏味,汉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日趋式微,会有希腊文、拉丁文的命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有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必将引领中

国走向未来,最终会被全世界通用。

b.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之际,汉语却在故乡面临危机。化解危机,需要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共同努力。

c.高学历的人,更应在理解中国文化深刻内容和感受中国精神的宏

大深远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提高母语修养,担负起守卫母语的责任。

d.牢牢地守住汉语这个真正的根,把英语作为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这既有利于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又可以尽可能地了解世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初为郡

功曹,大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徙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寔。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邵独不往。或问其故,劭.

曰:大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

所裁量若此。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

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

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壮直有高气,劭初善之,而后为隙,又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

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举方正、敦朴,征,皆不就。或劝劭仕,对曰:“方今

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

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

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

策平吴,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汝南人

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九十八》)

[注]①陈定:字仲弓,颍川许昌人,桓帝时曾任太丘县令,以平正闻名乡里。②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为人刚正,以气节名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谢遣宾客谢:辞谢

b.唯不候陈寔候:等待..

c.时议以此少之少:轻视、看不起

d.征,皆不就就:就任、任职..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①②

b. 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c. 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d. 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6、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袁绍突然改变招摇过市的做法,不是由于他品行高洁,而是对许劭有所忌惮。

b.许劭认为即使是名垂当世的陈寔和陈蕃也都是各有缺点的凡俗之人,所以不去主动探访问候。

c.许劭与许靖名望都很高,每月作“月旦评”,汝南人称赞二人“平舆渊有二龙”。

d.曹操为了得到许劭的品评,先是卑辞厚礼,继而伺机威胁,可谓用心良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府中闻子将为吏,莫不改操饰行。(5分)

(2)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点绛唇

【宋】汪藻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8.这首词上片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5分)

9.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写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本词一样,都运用了一个“瘦”字,但意味不尽

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表明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承担错误的语句:,。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

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

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爷爷的宝藏

[美]劳拉?乌朗

闹钟响过后,布丽姬特从床上跳了起来。桌子上那只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那声音听起来伤感而空洞。

自从爷爷去世后,玫瑰别墅里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让人感到伤感。

爷爷在这儿生活了82年,每年夏天布丽姬特都来看望他。现在别墅

将要被卖掉。

“你可以留下一样东西来怀念爷爷。”昨天,妈妈这样对她说。

布丽姬特把目光从闹钟上移开。怀念与爷爷在一起的那些快乐时光,一只闹钟不是她所需要的。一本书呢?她走到书架前,浏览着那些

书名。她不知选择哪一本。正在翻找的时候,她看到其中的一本书

里露出来一张纸。她轻轻地抽出了那本书。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

《点绛唇·闺思》李清照.拼音版

点di ǎn 绛ji àn ɡ唇ch ún ·闺ɡu ī思s ī 【宋s òn ɡ】李l ǐ清q īn ɡ照zh ào 寂j ì寞m ò深sh ēn 闺ɡu ī,柔r óu 肠ch án ɡ一y í寸c ùn 愁ch óu 千qi ān 缕l ǚ 。 惜x ī春ch ūn 春ch ūn 去q ù,几j ǐ点di ǎn 催cu ī花hu ā雨y ǔ 。 倚y ǐ遍bi àn 阑l án 干ɡān ,只zh ǐ是sh ì无w ú情q ín ɡ绪x ù。人r én 何h é处ch ù,连li án 天ti ān 衰 shu āi 草c ǎo ,望w àn ɡ断du àn 归ɡu ī来l ái 路l ù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 释】

点绛唇:词牌名。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一寸柔肠便有千缕愁丝。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倚遍栏杆,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所思念的人在哪里呀?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 【鉴赏】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渔家傲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 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 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 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

渔家傲李清照

《渔家傲》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一词,是李清照南渡前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二、了解作者: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渔家傲是词牌名。 李清照,字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本文选自《李清照集笺注》。 写作背景: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 三、读文识字: 1.自学思考: (1)看+读:读准音:殷勤嗟谩 (2)读+做:标出节奏,试读。 (3)读:把握感情读。 2.展示交流:读+听+说: (1)组内检查诵读情况。 (2)学生相互点评。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词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的词作中不多见.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宋词名句“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就是出自《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 【原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yīn)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jié)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 作为,故说“谩有”.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⑺谩:徒,空. ⑻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⑽吹取:吹得. (11)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12)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3)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蹴罢秋千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蹴罢秋千》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一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

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李清照这样描写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较之韩诗,有青出于蓝之胜。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赏析二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

渔家傲李清照范文

渔家傲李清照范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诗词赏析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诗词赏析 点绛唇·闺思 宋代: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衰草一作:芳)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注释 点绛唇:词牌名。 “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祇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峰,全词达到高潮。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海天相接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磅礴豪迈 2.怀才不遇的感慨 3.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 4.婉约豪放 5.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 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 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 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 6.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 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利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 另一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九万里 风鹏正举”的豪迈气概,使这首词显示出来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 7.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 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 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形象愈 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 想象,表现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意境(壮美)1分、风格(豪放)1分,结合写景分析(一两处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8.“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 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 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

32《渔家傲》李清照阅读练习与答案

32《渔家傲》 xx 三山去。 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一色图卷,景象壮 丽,境界开阔的词句。选景大气,用词准确,既富于生活 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基调的词 句。 句。 国, 的天 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 ”,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 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写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 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流露出 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在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幻想的形 式,才能尽情抒发胸中愤懑的词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作者联想到《庄子 * 逍遥游》 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的语句,进一步对大 风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的词句。 / 词人翻旧典出新 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 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 缜密。 1. 本词被评家誉为 “无一毫粉钗气 ”,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 和 天接云涛连晓雾, 归何处。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 星河欲转千帆舞。 开篇为读者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的词 “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 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

渔家傲李清照赏析

渔家傲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 二、字词解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⑵星河:银河。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⑸殷勤:情意恳切。 ⑹嗟(jiē),慨叹、慨叹。⑺谩:同“漫”空、徒然。 ⑻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⑼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10)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的仙山。 三、全诗大意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四、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五、内容理解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 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可称之为“跨片格”。“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远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下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 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

点绛唇李清照词范文

点绛唇李清照词范文 引导语:有关词人李清照的《点绛唇》,下文是收集的《点绛唇·蹴罢秋千》与《点绛唇·闺思》原文注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译文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假如一定要追问其出处的话,“倚门”是语出《史记·货殖列传》的“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司马迁是以此说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道理。而“倚门卖笑”是后人的演绎,以之形容歌女生涯是晚至元代和清代的事:‘“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一折)、“婉娈倚门之笑,绸缪鼓瑟之娱,谅非得已”(汪中《经旧苑吊马守真文》)。 创作背景 此词为李清照的早年之作。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结识张耒、晁补之及同龄诸女友,《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点绛唇·蹴罢秋千》等词当作于是年前后。 赏析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

《点绛唇·寂寞深闺)》李清照宋词赏析

《点绛唇·寂寞深闺)》李清照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点绛唇;寂寞深闺》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地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 【原文】 点绛唇⑴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⑵。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⑶,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⑷。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寂寞”二句:此系对韦庄调寄《应天长》二词中有关语句的隐括和新变。 ⑶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的“武陵人”及《满庭芳;小阁藏春》的“无人到”

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⑷“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白话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创作地点在青州。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公元1118至1120年(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这期间赵明诚或有外任,清照独居青州。是时明诚或有蓄妾之举。作《点绛唇;寂寞深闺》《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 开篇处词人将一腔愁情尽行倾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

渔家傲李清照

渔家傲(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翻译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1.赏析第一句 这是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有生活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虚虚实实,为全诗奇情壮采奠基。 2.分析“接”“连”“转”“舞”连用的表达作用。 “接”“连”两字,描绘出天幕四垂,云涛汹涌的瑰奇雄伟的境界,“转”“舞”两字,将人在破浪前进的舟船上,直觉得星河在旋转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3.赏析“殷勤” 情真意切的样子,刻画出一个温和仁厚,关心民生民苦的天帝形象,寄寓这词人的美好理想,并将天上人间作对比,讥讽了黑暗冷酷的现实社会。 4.赏析“嗟” 嗟叹之意,生动地表现出词人彷徨忧虑的神态,侧面表现词人对现实的不满。 5.“我报路长嗟日暮”运用的典故?作用? 运用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的典故,表达词人空有才华而遭不幸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6.“九万里风鹏正举”运用的典故?作用?

运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词人自比鲲鹏,抒发了词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为寻求幸福追求理想的坚定决心。 7.最后一句运用的神话?作用? 运用了三仙山的神话传说,抒发了词人对幸福的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衬出现实的苦难词人内心的孤独。 中心 通过写行舟梦景,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晚年孤独无依的苦痛,也表达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光明的执着追求。

古诗点绛唇·蹴罢秋千翻译赏析

古诗点绛唇·蹴罢秋千翻译赏析 《点绛唇·蹴罢秋千》作者为元代文学家李清照。古诗全文如下: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前言】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片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下片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 【注释】 ⑴点绛唇:词牌名 ⑵蹴:踏。此处指打秋千 ⑶慵:懒,倦怠的样子 ⑷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金钗溜:意谓快跑时首饰从头上掉下来 ⑸倚门回首:这里只是靠着门回头看的意思,不必有何出典,更与“倚门卖笑”无关 【翻译】

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 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了一阵青梅的花香。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吹取:吹得。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 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

古典舞 点绛唇 评析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点绛唇》描绘出一位待嫁闺中的少女,活泼灵动却又青涩羞怯的形象,而女子古典独舞正是描绘的这一形象特点。 全舞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为基调,运用具有明确指向性意义的动作,期盼的眼神,对镜自怜,娇羞地背手,推开窗子,喜悦地奔跑,沉醉于自身美貌的骄傲,莫名地惊恐,难以自制的悲伤,失落的衰颓,强颜欢笑……来表达出她的心理活动,但她却总被禁锢在一个小小的空间,那椅子如同一把枷锁一般限制着她的行动。她的喜怒哀乐不断地上演,然而她的等待总戏剧性的不能如愿以偿。 所以,不妨将这支舞看作这位女子的纯粹的臆想与心理活动,她的妖冶、艳丽、慵懒、惊喜、幻想、期盼、欢愉、惊诧、悲伤、失落、彷徨,都只是她心中一直被压抑着真实的此起彼伏罢了。所以,不妨以一种凌驾于严密逻辑思维的跳跃性思维来看待,或者将其视作奔腾不息而难以捉摸的意识流,不去探究其所表达的具象,而把它当成一种抽象的意象,顺其身心地去理解——谁没有过踌躇不前,思绪不断,悲喜交加的时候呢? 编导佟睿睿说:“点绛唇乃一词牌曲,最早指汉代女子一点红的樱桃小口,舞蹈一语双关把行为融入作品,女人为悦己者容!君未归,我怎敢老去! 而《点绛唇》这个舞蹈作品,一开始便将这个动作赋予了一种悦已者容之情。每次的梳妆打扮,都是为了让最好的自已与心上人的相见,可一次次回眸凝望,满心期待,从青春年少静待至美人迟暮,她一次次的失落心碎,似乎都没有等到那个人···她最后仅剩下慌乱,无奈,静置一旁,仍残留着一丝希望··· 她的等待贯穿了整个人物的一生,她的爱,她的怨,对一切的渴望,湮没于一世。但她最后竟仍能抱着一丝希望去等待,镜子似乎也被赋予了灵魂,在最后一刻得到了完美的升华。我只能感叹,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渔家傲》李清照教案

《渔家傲》教学设计 吉林伊通第二十一中学刘洪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着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3、学习生字:谩.(màn)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

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了词人决心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远举,奔向飘渺的神山寻求幸福。 下阕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四、合作探究: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词人,为什么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 明确: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像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词人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充分表达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这是很少见的。 五、教师小结: 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读这首词。 七、板书设计: 渔家傲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渴望自由、追求光明。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阅读练习答案

李清照《点绛唇.闺思》阅读练习答案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 词句开篇点题, 并通过“一寸”与“千 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 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 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 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15. 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 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 全词说明理由。(6 分) 点绛唇?闺思阅读附答案李清照 14.(5 分)BE(答对一点 2 分,二点 5 分)【解析】B“几点催花雨”并 不是“花落如雨”而是“雨点催花落”;E《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于后期。 15.(6 分)答案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 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2 分)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 的结果。(2 分)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2 分) 答案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 勃勃的景象。(2 分)然而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 到遥远的天边。(2 分)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 衬出浓重的闺怨。(2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