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基本学制

四年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爱国、爱党、守法、有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东莞地区自动控制、工业过程自动化控制等行业企业的需求,具有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术,能在工业企业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从事产品设计、集成应用、系统运行、调试、操作、维护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五、培养标准与要求

1.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2.知识要求

(1)通识知识。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能够有效将这些知识运用于专业课程问题的分析和计算。了解自动化领域中工程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MATLAB基础与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等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专业知识。掌握与工业、自动控制有关的过程控制自动化、智能化检测与控制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3.素质要求

(1)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具有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具有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具有与时俱进、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

(2)工程技术素质。面对本专业相关的技术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敏捷的工程思维、善于发现和解决专业相关工程问题;具有综合运用工程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把自动化工程方案变为现实的创新精神和意识;具有与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为共同职业目标而相互信任、全面合作的团队精神。

(3)职业行为习惯。了解本行业基本的业务知识、安全知识、工作规范;初步养成守时、主动承担工作任务,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习惯;能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4.能力要求

(1)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知识应用能力。具有选择恰当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解决一般性工程中控制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从事某一实际工程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专业能力。具有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现系统或产品的检测、分析、改进、优化与设计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设计和应用能力。

(3)语言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备较好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英文表达能力。六、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七、核心课程

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电机及拖动基础、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原理。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

电工电子基础实训、金工实习、大学物理实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工艺实习、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设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工实习、控制系统综合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九、课外选修实践系列课程

课外选修实践系列课程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学生提交相关证明材料通过学校审批,可获得相应学分。课外选修实践系列课程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两类。公共选修课由经典书籍阅读获得2学分。专业任选课由专业文献阅读与写作、科技竞赛、产品设计、专利发明、出版发表、企业实践、专业考证、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研训练项目获得学分,每课程2学分。

十、学分要求

总需修满169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57.5学分,公共选修课10学分,基础必修课16.5学分,专业必修课17学分,专业组选课12学分,专业任选课12

学分,专项实践24学分,其他实践20学分。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标准

1.毕业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和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合格。

2.学位授予标准:符合XXX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

十二、本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1】

十三、计划总周数分配表【附表2】

十四、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构成表【附表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