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二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二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所有种及其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可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物种多样性具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数目或丰富度);二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的数目分配状况(均匀度)。群落的复杂性可以用多样性指数来衡量。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中所含的不同物种数和它们的多度的函数。多样性依赖于物种丰富度(物种数)和均匀度或物种多度的均匀性。两个具有相同物种的群落,可能由于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差异。在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植物多样性的测度指标是不同的,通常分为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γ-多样性三个范畴,其中α-多样性是指在栖息地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α-多样性测定方法;加深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

1.实验器材

样方测绳(100m),皮尺(50m),卷尺,测高仪,GPS,海拔仪,计算器,标本夹等。

2.调查统计表:依照表1、表2和表3印制野外群落调查统计表

表1 森林群落样地标本情况调查表

调查者:样方号:日期:

植物群落型:

地理位置纬度:经度:海拔:

地貌:土壤类型:

坡向:坡度:地形:坡位:

群落内地质情况:人为及动物活动情况:

表2 森林群落样方乔木层调查表

乔灌层:样方面积:总郁闭度:

表3 森林群落样方灌草层调查表

灌草层:样方面积:总盖度:

三方法与步骤

1. 样地的选择

样地是指能够反映植物群落基本特征的一定地段。样地的选择标准是:各类成分的分布要均匀一致;群落结构要完整,层次要分明;生境条件要一致(尤其是地形和土壤),最能反映该群落生境特点的地段;样地要设在群落中心的典型部分,避免选在两个类型的过渡地带;样地要有显著的实物标记,以便明确观察范围。在符合上述五个选择标准的基础上确定样地,并将样地基本情况记入表1中。

2. 群落类型及样方大小的选择

在野外选择一个天然次生落叶阔叶林群落,按样地的选择标准选择样地。可采用样方面积为10m×10m,并将10m×10m 的样方划分为5m×5m的4个网格的小样方。

3. 群落内各数量指标的调查

①乔木层数据调查:在每个5m×5m的小样方内识别乔木层树种的数目,目测出样方的总郁闭度。然后统计每个树种的株数,测量胸径、树高以及目测每个树种的郁闭度。并将数据记录到表2中。

②灌草层数据的调查:在同样的5m×5m的小样方内识别灌木层中的物种数,目测每个灌木种类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在10m×10m的样方中随机选取5个1m×1m的草本植物样方,然后进行草本层每个植物物种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有调查,并将数据填入表3中。

③地理数据的测定运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每个样方的经度与纬度。GPS给出的海拔高度误差较大,所以再用海拔表校正海拔高度。用坡度仪测出样地山体的坡度,并测出坡向。判断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以及群落内人类活动等情况。将这些数据及情况填入表4中。注意这些地理数据与群落内的其它情况记录越详细,就越有利于对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低的环境理解。

表4 不同森林类型中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变化情况

4 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植物尤其是草本植物数目多,且禾本科植物多为丛生的,计数很困难,故采用每个物种的重要值来代替每个物种个体数目这一指标,作为多样性指数的计算依据。因此,首先按照下面的重要值的计算公式,计算出每个物种的重要值,再将每个物种的重要值代入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计算公式中,分别计算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辛普森(Simpson )多样性指数(D ):

∑=s

i i P 1

2

1D -=

式中:P i —— 种i 的重要值; S —物种数目。 香农-威纳(Shannon-weiner )指数(H )

∑=-=s

i i i P P H 1

ln

式中:P i - 种i 的重要值;S —物种数目。 重要值的计算方法:

乔木的重要值300

1=

I vtr (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灌木和草本植物重要值

300

1

=

I

vsh

(相对密度+相对优势度+相对频度) 式中:相对密度= 每个种的密度/所有种的密度之和×100

相对高度= 每个种的所有个体高度这和/所有种个体高度之和×100

相对优势度= 每个种所有个体的胸径断面积和/所有种个体的胸径断面积和×100

相对盖度 = 每种的盖度/所有种的盖度之和×100

四探索性实验

应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和香农-威纳指数(H)的计算方法,在同一地区,试根据表4的要求,对落叶阔叶林群落、针叶林群落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与计算,将结果填入表中,分析结果并回答下列问题:

1.落叶阔叶林群落、针叶林群落和针阔混交林群落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

化规律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2.相同海拔下,落叶阔叶林群落、针叶林群落和针阔叶混交林群落多样性有什么不同分析原因。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一、母液的配置 1、MS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大量元素配制成1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扩大10倍的:NH4NO3 、KNO3 、KH2PO4 、 MgSO4·7H2O 、CaCl2·2H2O ,所有药品称取完毕后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最后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MS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依次称取:MnSO4· 4H2O 、ZnSO4·7H2O 、 H3BO3 、KI 、CuSO4·5H2O 、CoCl2·6H2O ,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MS铁盐母液配制 将铁盐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称

FeSO4·7H2O 和Na2·EDTA ,把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别置于2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磁力搅拌器,边加热,边搅拌)。保持加热,把FeSO4溶液慢慢倒入Na2·EDTA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蒸馏水到最终容积500ml,置于棕色细口瓶中,用力振荡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在室温下避光保存一段时间令其充分反应后,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4、MS有机化合物母液的配制 将有机化合物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肌醇、维生素B1 、烟酸、甘氨酸、维生素B6 、蔗糖,用蒸馏水依次溶解并定容至500ml后,转入500ml 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植物激素的配置 常见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3-丁酸(IBA)、激动素(6-糠氨基嘌呤、 KT)、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类在组织培养中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诱导愈伤组织

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实例

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 (1)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① Gleason(1922)指数 D=S / lnA 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② Margalef指数 D=(S-1)/ lnN 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N为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③ Simpson指数 D=1-ΣP i 2 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④ Shannon-wiener指数 H′= -ΣP i lnP i 式中:Pi=Ni/N 。 ⑤ Pielou均匀度指数 E=H/Hmax 式中:H为实际观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max为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max=LnS(S为群落中的总物种数)。 (2)乔木层物种多样性 调查区域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见表6-11和图6-4。评价范围内各群落乔木层Gleason指数在~之间,Margalef指数在~之间,Simpson指数在~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在~之间,Pielou指数在~之间。数据表明评价范围内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低。 表1 调查区域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图1 调查区域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A:荔枝树群落;B:相思树+银合欢群落;C:相思树群落;D:巨尾桉群落) (3)灌木层物种多样性 调查区域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见表6-12和图6-5。灌木层各个多样性指数与乔木层变化表现有一定的一致性。评价范围内各群落灌木层Gleason指数在~之间,Margalef指数在~之间,Simpson指数在~之间,Shannon-wiener指数在~之间,Pielou指数在~之间。数据表明评价范围内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低。 表2 调查区域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北师大版生物八下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夜郎中学:余明灯) 第1节生物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生物分类原则、等级和基本单位 3.练习编写检索表 4.说明对生物统一命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生物分类的方法;生物命名的方法 2.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3.活动“编制检索表”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地球上约有35万中植物和150多万种动物,它们有的形态结构相似,有的彼此千差万别,我们怎样识别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呢?当我们到商品繁多的超市购买东西,会很容易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为什么?——因为它们是按一定的规律分类排列的。认识生物也要采用类似商品分类的方法,根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将它们分门别类,这就是生物分类。 《二》活动“尝试对生物分类” 【活动过程】: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上这些你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各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将它们分成不同的生物类群。 检查结果 问:你们组是根据什么将这些生物分类的?(性状差异和亲缘关系)【导出】:根据这个原则,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依次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基本单位是——种,即为最小的单位;最大的单位是界。);把各个分类等级按其高低和从属关系顺序排列起来,就构成生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如教材

31页—32页在分类阶层系统中,我们都可以在不同的分类单位中找到各种生物的位置。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分类情况,各有不同,这样是否有利于我们识别生物?如果各执一词是不是就乱套了?那么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呢? (需要) 所以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特征的差异,编制出生物检索表。 讲解编制方法 活动“编写检索表”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提问】:(1)生物学家们为了弄清各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样将生物进行分类的? (界、门、纲、目、科、属、种) (2)为了便于人们按照统一的标准识别生物,生物学家们依据什么 编制了什么来进行生物的分类? (生物特征差异检索表) 【引入】:很好!我们要认识一件事物,首先要给它命名,认识生物也是如此,今天我们 就来看看生物的命名。 《二》生物的命名 【师生活动】:在我们认识生物的过程中发现,由于不同的地区,同一种生物往往有多个名称。 请看图,图上的生物在我们这里叫什么名字呢?——(红苕) 这是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红苕,但它有多个名字哦,在北京则称之为白薯,到了湖南就变成了红薯,江苏又叫山芋,而山东和东北又称之为地瓜。 请再看看图中的这两株植物是什么?——(土豆山药) 不同的两种植物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药,像上面这样两中情况再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那么这样是否方便呢?(容易引起歧义)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 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概念的区分

“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概念的区分 朱立辉(江苏省兴化中学 江苏兴化 225700) 在讲授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时,学生往往会把“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两个概念混淆,现把两个概念区分如下: 1. 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假如有甲、乙两群落,每个群落中各物种的个体数目都为100,甲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目为100,乙群落中物种种类的数目为1。虽然甲、乙两群落生物的个体数目相同,但甲群落的物种种类多于乙群落,所以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 2.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的综合指标 物种多样性除上面所说物种丰富度的涵义外,还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的均匀程度,即均匀度。 我们以一例来对这两个概念进行阐述。 例如:有甲、乙、丙三个群落,各群落中个体数都为100。甲群落物种数目为1;乙群落物种有A 、B 两种,每种各50个个体;丙群落物种数目也为2,记为C 、D 两种,C 种99个个体,D 种1个个体。显然,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小于乙、丙两群落。我们以香农-威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来对上述三个群落进行多样性指数测定。 香农-威纳指数公式 [1] 其中 H =群落的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 S =种数 i P =群落中第i 种的个体比例。如第i 种个体数目为n i ,总个体数目为N 。则i P =n i /N 甲、乙、丙三个群落经测定: H 甲=-[( 0 ]= 0 H 乙=-[(0.5 log 20.5)+(0.5 log 20.5)]= 1 H 丙=-[(0.99 log 20.99)+(0.01 log 20.01)]= 0.081 辛普森指数公式 [1] D =群落的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S 、i P 意义同香农-威纳指数公式 甲、乙、丙三个群落经测定: D 甲=1-(12+02)=0 D 乙=1-(0.52+0.52)=0.5 D 丙=1-(0.992+0.012)=0.02 从以上两公式的测定结果可见,群落甲的多样性为零,群落乙的多样性大于群落丙。在物种丰富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种的个体分布越均匀,物种多样性越高。 参考文献 [1]孙儒泳,李庆芬,牛翠娟,等. 基础生态学.北京: 高等教育, 2002.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efinitions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species

多样性指数介绍

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是用来描述一个群落的多样性的统计量。在生态学中,它被用来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在经济学中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地区中经济活动的分布。多样性指数经常被用来估算任何一个群落,每个成员都属于一个独特的群体或物种。在很多情况下,多样性指数的估计量是有偏的,因此相似的值之间往往不能直接比较。 一些常用多样性指数将讨论如下: 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种丰富度S便是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这个指数无法表示相对丰度。实际上,除了一些非常贫瘠的系统之外,记录一个生态系统真实的种总丰富度是不可能的。系统中物种的观察值是其真实物种丰富度的有偏估计值,并且观察值会随着取样的增加非线性的增长。因此在表示从生态系统中观察到的物种丰富度时,S 常被称作种密度(species density)。 香农多样性指数(Shannon's diversity index) 香农多样性指数用来估算群落多样性的高低,也叫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或香农-韦弗(Shannon-Weaver)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S表示总的物种数,pi表示第i个种占总数的比例(Pielou 1975)。当群落中只有一个居群存在时,香农指数达最小值0;当群落中有两个以上的居群存在,且每个居群仅有一个成员时,香农指数达到最大值ln k。 物种均一度(Species Evenness) 物种均一度用来描述物种中的个体的相对丰富度或所占比例。群落的均一度可以用Pielou均一度指数J表示(Pielou's evenness index,J): 其中H'为香农指数,H'max是H'的最大值: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2016.3-6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入复杂的有机成分;微量元素种类全,浓度高。这类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 6.生长调节物质 包括天然植物激素额人工激素类似物。植物激素是一类植物自身合成、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于离题培养中的细胞分裂分

最新物种多样性指数计算参考

物种多样性计算方法参考 二. 以种的数目和全部种的个体总数 表示的多样性 在多数生态学著作中,称这类种多样性指数为种丰富度指数。这类指数不需要考虑研究面积的大小,而是以一个群落中的种数和个体总数的关系为基础的。 (6.6) 2.Odum 指数(1960) N S D ln = (6.7) 6. Menhinick 指数(1946) N S N S D 或ln ln = (6.8) 4.Monk 指数(1967) N S D = (6.9) 式中S 为物种数,N 为全部种的个体总数。这类丰富度指数以Margalef 指数和Menhinnick 指数最为常用。 三. 种的数目、全部种的个体总数及每个种的个体数 综合表示的多样性 这些指数综合反映了群落中种的丰富程度和均匀程度,是应用较普遍的一类多样性指数。这里N i 是i 的个体数,其他字母同前。 1. Simpson 指数 (1949) =1, 2, …,S ) (6.10) 或者

(6.11) 2. 修正的Simpson 指数(Romme 1982) ?? ? ???-=∑=S i i N N D 12)(ln (6.12) 3. Pielou 指数(1969) (i =1,2,…S ) (6.13) 可见(6.11)和(6.13)式关系极为密切,有人将以上三式通称为Simpson 指 数。 4.McIntosh 指数(1967) N N N N D S i i -- = ∑=1 2 (i =1,2,…,S ) (6.14) 5.Hurlbert(1971)指数 ??? ? ??????? ??--=∑=S i i N N N N D 1211 (i =1,2,…,S ) (6.15) 或者 ?? ? ??--??? ??=∑=11N N N N N D i S i i 这一指数也叫种间机遇率。 6.Hill(1973)多样性数(Hill’s dirversity numbe r ) A S i i A N N D -=∑?? ? ??= 11 1 (6.16) Hill 多样性数的第0,1,2阶(在(6.16)式中A =0, 1, 2)正好符合三个重要的多样性测定值,即: 数0:D 0=S (6.17) S 为种的总数,该数等同于(6.31)式

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关系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都迅速地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与我们人类共同拥有地球母亲的其他生物日益的减少,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酷的考验和威胁,于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世界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威胁,保护 一、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生物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条件,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的生物大约有200万种,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就构成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 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除了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外,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如艺术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旅游价值等。许多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物种的价值现在还不清楚,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后代人就不再有机会利用,因此必须注意保护,才能使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参考答案9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Mg等。 2、微量元素: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 3、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4、外植体:把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或器官 5、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植物全部的遗传信息。 6、基础培养基:根据植物营养原理和植物组织离体培养的要求而人工配置的营养基质。 7、愈伤组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组织的增生细胞产生的一团不定形的疏松排列的薄壁细胞。 8、褐变:植物组织中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酚类物被氧化成醌类物,可抑制其他酶活性,毒害外植体。 9、茎尖脱毒:茎尖分生区的病毒传播速度很慢,利用茎尖组培获得无病毒苗,来达到脱毒的目的。 10、不定芽:凡从叶、根或芽节间或是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上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 11、污染率:污染数除以接种数,再乘以100%。 12、诱导率:愈伤数除以未污染数,再乘以100%。 13、成活率:成活数除以未污染数,再乘以100%。 14、接种:将表面消毒的外植体转接到无菌的培养基上的过程。 15、消毒:消灭材料上的病菌(不损伤植物材料)。 16、灭菌: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达到组织培养所学的无菌环境。 17、母液:欲配培养液的浓缩液。 18、无病毒苗:指不含该种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危害病毒在植物内的存在表现为阴性反应的苗木。 19、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无菌培养基上和人工控制的环境中,使其生长、分化、增殖,甚至长出新的植株的过程和技术。 20快速繁殖:采取培养基配制,材料灭菌,无菌培养,幼苗转移到苗床,成苗转至大田栽种五步走的繁殖培养方式 21、继代培养:继代培养是指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经积累了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这些组织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的培养方式。 22、生根培养:将长到一定长度的微枝(>10mm)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培养。 23、玻璃化现象:试管苗的茎叶变成透明水渍状,生长畸形,增殖系数明显下降,难以诱导生根,即使诱导生根,其根系质量极差,移栽成活率极低。 24、暗培养: 25、液体培养:将所需培养物的悬浮液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方法。 26、脱分化:一个成熟细胞回复到分生状态或胚性细胞状态的现象。 27、分化:由于细胞的分工而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28、热处理脱毒:利用高温下使植物组织中的病毒部分钝化或完全失去活性的方法。 1 / 6 29、微尖嫁接技术:把极小(<0.2mm)的茎尖作为接穗嫁接到实生砧木上(无菌种子培养获无菌

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Simpson指数运算公式 生物多样性测定要紧有三个空间尺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α多样性要紧关注局域平均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β多样性指沿环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的相异性或物种沿环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between-habitat diversity),操纵β多样性的要紧生态因子有土壤、地貌及干扰等。γ多样性描述区域或大陆尺度的多样性,是指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物种数量,也被称为区域多样性(regional diversity)。操纵γ多样性的生态过程要紧为水热动态,气候和物种形成及演化的历史。 α多样性 a. Gleason(1922)指数 D=S/lnA 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b. Margalef(1951,1957,1958)指数 D=(S-1)/lnN 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N为观看到的个体总数。 (2)Simpson指数 D=1-ΣPi2 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3)种间相遇机率(PIE)指数

请运算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Simpson指数: Dc=1-ΣPi2=1-Σ(Ni/N)2=1-[(99/100)2+(1/100)2]=0.0198 DB=1-[(50/100)2+(50/100)2]=0.5000 Shannon-wiener指数:

HC=-ΣNi/N ln Ni/N i=-(0.99×ln0.99+0.01×ln0.01)=0.056 HB=-(0.50×ln0.50+0.50×ln0.50)=0.69 Pielou平均度指数: Hmax=lnS=ln2=0.69 EA= H/Hmax=-[(1.0×ln1.0)+0]/0.69=0 EB=-(0.50×ln0.50+0.50×ln0.50)/0.69=0.69/0.69=1 EC=0.056/0.69=0.081 从上面的运算能够看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①种类数目,即丰富度;②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平均性 β多样性 β多样性能够定义为沿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替代的程度。不同群落或某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精确地测定β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①它能够指示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②β多样性的测定值能够用来比较不同地段的生境多样性;③β多样性与α多样性一起构成了总体多样性或一定地段的生物异质性。 (1)Whittaker指数(βw) βw=S/mα-1 式中:S为所研究系统中记录的物种总数;mα为各样方或样本的平均物种数。(2)Cody指数(βc) βc=[g(H)+l(H)]/2 式中:g(H)是沿生境梯度H增加的物种数目;l(H)是沿生境梯度H失去的物种数目,即在上一个梯度中存在而在下一个梯度中没有的物种数目。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基础生态学实验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实验原理】 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是群落中所含不同物种数量和它们的多度的函数。多样性依赖于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或物种多度的均匀性。两个具有相同物种的群落,可能由于相对多度的分布不同而在结构和多样性上有很大差异。 【实验目的】 1、掌握植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定方法 2、加深对物种多样性和植物群落重要意义的认识 【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样方测绳(4m),卷尺 【实验步骤】 1、选择样方 在人工草地、野生草地中各选取2个1m2的样方。要求每种草地中选择的样方的植物种类要大致一致,生境条件大致相同,且群落结构较为完整,植被覆盖度较大,尽量选择群落中心较为典型的部分。注意要将样方划为标准的正方形。 2、测量并记录样方中植物的总盖度、各物种分盖度、各物种多度,并多次在各个物种中取样测量株高,取平均值记为该物种的平均高度。

3、比较各个样方和两种草地之间的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 测量得到的数据如下表1—表4所示。 (一)人工草地 表1 人工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表2 人工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分析与讨论: (1) 人工草地两处样方的植物种类基本一致,但优势物种不同,各植物种类的比例也不同;样方一以绿地早熟禾为主,分盖度大约为87.5%;样方二以酢浆草为主,分盖度大约为62.5%;而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说明样方二被酢浆草侵染较严重。 (2) 各种植物物种在生长时相距紧密,叶片有所重叠,因此各个植物物种的分盖度相加之和会略大于植被总盖度。 (3) 该人工草地中播种的是绿地早熟禾,但即使是绿地早熟禾为优势种的区域内,仍然有较多其他物种如早开堇菜、酢浆草、旋覆花的生长,说明即使是纯人工种植的绿地中也往往不只生长着单一物种,其他物种的种子也会由风媒等方式传播而来,在此扎根生长。 (二)自然草地 表3 自然草地样方一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表4 自然草地样方二中各植物的盖度、多度及高度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让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IAA )和 6 –苄基氨基腺嘌呤(6 – BA )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三实验器材 (一)试剂 乙醇、IAA 或 2 ,4 – D 、HgCl 2 (或次氯酸钠)、6- 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 MS 培养基 (二)仪器设备 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 ),烧杯,量筒,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橡皮筋等 三实验步骤 1. 配制培养基 (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10 g/L ,2,4 – D 含量为 2 mg/L ,琼脂10 g/L )。 (2 )试验培养基:在MS 培养基中按表33 – 1 加入IAA 和6–BA 。 吲哚乙酸先用少量0.1 mol/L NaOH 溶解,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2. 培养基灭菌 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 5.8 ,趁热分装于100 mL 三角烧瓶中,每瓶约20 mL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 ℃( 1 kg/cm 2 )下灭菌20 min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

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Shannon-wie ner 指数 Simpson 指数计算公式 生物多样性测定主要有三个空间尺度:a多样性,B多样性,丫多样性。a 多样性主要关注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 (within-habitat diversity )。B多样性指沿环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 组成的的相异性或物种沿环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 (between-habitat diversity ),控制B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土壤、地 貌及干扰等。丫多样性描述区域或大陆尺度的多样性,是指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物种数量,也被称为区域多样性(regional diversity )。控制丫多样性的生态过程主要为水热动态,气候和物种形成及演化的历史。 a多样性 a. Gleason (1922 )指数 D=S/I nA 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b. Margalef (1951 ,1957,1958 )指数 D= (S-1 ) /lnN 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N为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2)Simpson 指数 D=1- 2Pi2

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3)种间相遇机率(PIE)指数 D=N (N-1 ) / 2Ni (Ni-1 ) 式中Ni为种i的个体数,N为所在群落的所有物种的个体数之和。 (4)Shannon-wiener 指数 H' = - 2PilnPi 式中Pi=Ni/N 。 (5)Pielou均匀度指数 E=H/Hmax 式中H为实际观察的物种多样性指数,Hmax为最大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Hmax=LnS (S为群落中的总物种数) (6 )举例说明 例如,设有A,B,C,三个群落,各有两个物种组成,其中各种个体数组成如下: 请计算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Simps on 指数: Dc=1- 2Pi2=1-艺(Ni/N ) 2=1-[(99/100)2+(1/100)2]=0.0198

各种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

Shannon-wiener指数, Simpson指数计算公式 生物多样性测定主要有三个空间尺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γ多样性。α多样性主要关注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的多样性(within-habitat diversity)。β多样性指沿环境梯度不同生境群落之间物种组成的的相异性或物种沿环境梯度的更替速率也被称为生境间的多样性(between-habitat diversity),控制β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因子有土壤、地貌及干扰等。γ多样性描述区域或大陆尺度的多样性,是指区域或大陆尺度的物种数量,也被称为区域多样性(regional diversity)。控制γ多样性的生态过程主要为水热动态,气候和物种形成及演化的历史。 α多样性 a. Gleason(1922)指数 D=S/lnA 式中A为单位面积,S为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b. Margalef(1951,1957,1958)指数 D=(S-1)/lnN 式中S为群落中的总数目,N为观察到的个体总数。 (2)Simpson指数 D=1-ΣPi2 式中Pi种的个体数占群落中总个体数的比例。 (3)种间相遇机率(PIE)指数

请计算它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Simpson指数: Dc=1-ΣPi2=1-Σ(Ni/N)2=1-[(99/100)2+(1/100)2]=0.0198 DB=1-[(50/100)2+(50/100)2]=0.5000 Shannon-wiener指数:

HC=-ΣNi/N ln Ni/N i=-(0.99×ln0.99+0.01×ln0.01)=0. HB=-(0.50×ln0.50+0.50×ln0.50)=0.69 Pielou均匀度指数: Hmax=lnS=ln2=0.69 EA= H/Hmax=-[(1.0×ln1.0)+0]/0.69=0 EB=-(0.50×ln0.50+0.50×ln0.50)/0.69=0.69/0.69=1 EC=0./0.69=0.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 ①种类数目,即丰富度;②种类中个体分配上的均匀性 β多样性 β多样性可以定义为沿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物种替代的程度。不同群落或某环境梯度上不同点之间的共有种越少,β多样性越大。精确地测定β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①它可以指示生境被物种隔离的程度;②β多样性的测定值可以用来比较不同地段的生境多样性;③β多样性与α多样性一起构成了总体多样性或一定地段的生物异质性。 (1)Whittaker指数(βw) βw=S/mα-1 式中:S为所研究系统中记录的物种总数;mα为各样方或样本的平均物种数。(2)Cody指数(βc) βc=[g(H)+l(H)]/2 式中:g(H)是沿生境梯度H增加的物种数目;l(H)是沿生境梯度H失去的物种数目,即在上一个梯度中存在而在下一个梯度中没有的物种数目。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生物物种的定义 2.了解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体现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民族自豪感,形成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物种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确定生物的种 2.知道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主要条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有着许许多多地生物,让我们来再次感受它们吧! 影片:播放生物多样性的录像。 教师:刚才大家被影片所吸引,丰富多彩的生物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那自然界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种? 学生:(随意地预测) 教师:其实不仅我们不知道,科学家也众说纷纭,有的说有500万种,有的说有1000万种,更有的说有一亿种之多,已经确定名称约有200多万种。总之,自然界生物的种类非常丰富,生物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今天我们就来感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板书,§7.1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过渡:生物的物种多种多样,那生物的种又是怎么来划分的呢? 一、确定生物的种 看一看,想一想:出示猫和狗的图片 两只动物的毛色都有是黑色的,它们是不是同一种生物? 学生:不是,一只是猫,一只是狗 教师归纳:同学们分析的很好,猫和狗虽然在毛色上相同,但其他的外形特征却不一样,并且猫和狗也不能生出小生命来,所以认为它们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那么这些毛色不同的生物是不是同一种的呢?出示四只颜色不同的猫 学生:是的,因为它们都是猫,并且能相互交配,繁殖后代。 教师:母犬和幼犬很相像,是同一种生物吗?出示图片 学生: 教师总结:对于生物的颜色大小都不是判断生物物种的关键,那么怎么的生物才是同种生物呢? 学生归纳得出:同种生物是很相像的,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院(系、部)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专业生物技术(师范)年级13级学号17130208 姓名组别第二组课程名称植物细胞工程学实验日期2016.3-6 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S培养基的组成,掌握贮备液的配制方法 2.学习、掌握植物组织固体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 3.掌握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方法与注意事项,了解接种室的灭菌方法; 4.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程序; 5.掌握接种的方法和材料的培养过程; 6.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包括外植体除菌和接种技术; 7.观察外植体的生长状况、染菌状况,剔除染菌外植体; 8.了解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的区别 二、实验原理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一切植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含有全套遗传信息,具有形成完整植物的潜能。 2.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 1.离体状态; 2.有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无菌、温度、pH); 3.选择性能优良、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的基因型 3.无菌条件 把植物的组织、器官等,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无菌条件下,使植物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用于进行组织培养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称为外植体。在组培中外植体都死带菌的,在接种前必须进行表面消毒,这时取得培养成功的最基本和重要的前体。组织培养的主要过程都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所有的器材、植物体、接种室都应是无菌的。 4.脱分化与愈伤组织 已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植物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其细胞被诱导改变原来的发育途径,逐步逆转其原有的分化形态,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胚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分化。脱分化所用的化学物质与MS培养基的区别是需要激素诱导。所以脱分化培养需在MS培养基上添加激素进行愈伤组织诱导。 5.培养基 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是琼脂,它的主要作用是使液体培养基凝固,琼脂本身并不提供任何营养,它只是一种高分予的碳水物从海藻中提取出来,仅溶解于热水,成为溶胶,冷却后(40℃以下)即凝固为固体状凝胶。琼脂的用量一般在4—10克/升之间。琼脂的凝固能力除与原料、厂家的加工方式等有关外,还与高压灭菌时的温度、时间、pH值等因素有关,长时间的高温会使凝固能力下降,过酸过碱加之高温会使琼脂发生水解而丧失凝固能力,存放时间过久,琼脂变褐,也会逐失去凝固能力。MS培养基属于富盐平衡培养基,特点是:无机盐浓度较高,元素间的比例适当,离子平衡性好,具有较强的缓冲性,因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可维持较好的稳定性;营养丰富,在一般培养中无须额外加入复杂的有机成分;微量元素种类全,浓度高。这类培养基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培养基。 6.生长调节物质 包括天然植物激素额人工激素类似物。植物激素是一类植物自身合成、同时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有机化合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于离题培养中的细胞分裂分化、器官形成和个体再生等均起着重要而明显的调节作用。一般来说,基本培养基只能保证培养物的生存,维持其最低的生理活动,而只有植物激素的配合使用,才能完成离体培养物中按照需要设计的各个调节环节。常用的植物组培激素种类主要有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赤霉素。

实验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实验八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1.目的要求 掌握群落物种多样性野外调查取样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析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及与群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关系。 2.主要仪器设备 皮尺、卷尺、计算机、GPS、野外记录表。 3.方法与步骤 3.1多样性分析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本研究采用α多样性测度来测量所查区域内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α多样性可定义为群落内的多样性(diversity within a community),从物种组成的角度研究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的多样化程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群落的α多样性作为刻划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重要指标,一直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采用以下指数测度α多样性。 (1)物种丰富度指数 物种丰富度即物种的总数目,是最简单最古老的物种多样性计测方法,但生物学意义显著。 SA=S 式中,SA表示丰富度指数,S表示样方内物种总数。 3.2取样 (一)样地的设置 1.取样数目。如果群落内部植物分布和结构都比较均一,则采用少数样地;如果群落结构复杂且变化较大、植物分布不规则时,则应提高取样数目。 2.取样技术。无样地取样技术(指不规定面积的取样,如点四分法。)、有样地取样技术(指有规定面积的取样,如样方法(最小面积调查法)、样线法)。 (1)样方法:在一块样地单位上选定样点,将仪器放在样点的中心,水平向正北0°,东北45°,正东90°引方向线,量取相应的长度。则四点可构成所需大小的样方。 ①样方的范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小面积统计植物种类数目,并逐步向外围扩大,同时登记新发现的植物种类,直到基本不再增加新种类为止。

生物多样性概念

论文概要:介绍遗传,变异,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创造和利用状况。并且,在论述中强调了对这些生物资源的利用要合理适当,要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遗传,变异及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所包含的一些内容:1.遗传:是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一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2.变异:生物有机体的属性之一,它表现为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别。变异有两类,即可遗传的变异与不遗传的变异。现代遗传学表明,不遗传的变异与进化无关,与进化有关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后一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致,其方式有突变与重组。 突变可分为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是指染色体某一位点上发生的改变,又称点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子代将出现遗传性改变。发生在体细胞的基因突变,只在体细胞上发生效应,而在有性生殖的有机体中不会造成遗传后果。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前者的后果是形成多倍体,后者有缺失、重复、倒立和易位等方式。突变在自然状态下可以产生,也可以人为地实现。前者称为自发突变,后者称为诱发突变。但是自发突变通常频率很低,诱发突变是指用诱变剂(X射线,γ射线、中子流及其他高能射线,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亚硝酸等化学物质,以及超高温、超低温等)所产生的人工突变。 3.生物多样性: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 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这种多样性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1) 知道了遗传,变异及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概念,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来看遗传与变异的关系:遗传与变异是矛盾的但又对立统一的关系。 由于遗传而确保了生物的稳定性和世代延续性,是相对“不变”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变”,它使生物原有的特性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出新的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