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第4章 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第4章 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一、单选

1、()有权决定纳税人的资格或身份。

A 税务局

B 财政局

C 税务人员

D 法律法规

2、()是法律上纳税义务的直接承担者。

A 纳税人

B 扣缴义务人

C 负税人

3、当一家商店向它的顾客销售货物时,按照我国现行增值税条例的规定,()可能是增值税的负税人。

A 消费者

B 商家

C 消费者、商家

4、如果一个外国人将其所拥有的一项专利转让给在中国境内的一家企业时,按照我国现行税法的规定,()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A 外国人外国人

B 外国人中国境内企业

C 中国境内企业外国人

D 中国境内企业中国境内企业

二、多选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纳税人是指税收法律规定的直接履行纳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B 除非法律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无权决定纳税人的资格或身份。

C 扣缴义务人是间接承担纳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D 经济上的承担纳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是纳税人

2、以下哪些可能成为纳税人()

A 国有企业

B 行政单位

D 个体工商户

三、判断题

1、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有权决定纳税人的资格或身份。

2、纳税人只在法律上承担纳税义务。

3、扣缴义务是法律上纳税义务的间接承担者。

四、名词解释

1、纳税人

2、扣缴义务人

3、负税人

五、问答题

1、纳税人具有怎样的特征?

第二节

一、单选

1、()是征税的客体。

A 征税基础

B 纳税人

C 税目

D 税务局

2、哪些人一般无需缴纳消费税?()

A 消费品的生产者

B 消费品的进口者

C 消费品的委托加工者

D 消费品的批发销售者和零售者

3、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直接决定了税款的多少和税收负担的高低。

B 税基

C 税目

D 计税依据

4、()是实体税制区分的主要依据。

A 税目

B 征税对象

C 征税基础

D 计税依据

5、()是征税对象的具体界定和分类细目。

A 税目

B 征税对象

C 征税基础

D 计税依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征税基础是区分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B 税目是征税基础的具体化

C 纳税义务人即纳税主体

D 税率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唯一标志

二、多选

1、征税基础的含义有哪些?()

A 理论上的征税基础

B 法律上的征税基础

C 计算上的征税基础

D 税目

2、理论上,税基种类有哪些?()

A 收入

B 消费

C 财产

D 增值额

3、法律上征税基础的确定考虑了以下哪些因素()

A 征管便利

B 是否能够取得足够的财政收入

C 是否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

D 是否有助于社会公平的改善

4、以下哪些是计税单位?()

A 数量

B 重量

C 体积

D 价值

三、判断题

1、征税基础是区分税种的基本标志,是实体税制区分的主要依据。

2、理论上的征税基础是指由税法明确规定的征税对象及其征收范围。

3、现实征税基础的确定,实际上反映了政府的基本政策意图和对现实征管情况的考虑,是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和不同目前权衡的结果。

4、税目可以在税法中通过一一列举出来,但不可以采用反列举的方法来加以规定。

5、通常情况下,计税依据要比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要小。

四、名词解释

1、征税基础

2、税目

3、计税依据

五、问答题

1、征税基础的含义有哪些?

2、举例说明征税基础的不同含义。

第三节

一、单选

1、()是决定纳税人税收负担高低的关键因素。

A 税目

B 征税对象

C 计税依据

D 税率

2、()是用绝对金额来表示的税率。

A 定额税率

B 比例税率

C 累进税率

D 负税率

3、()是对所有的征税对象适用相同比例的税率。

A 比例税率

B单一比例税率

C差别比例税率

D 定额税率

4、以下哪个税种实行超率累进税率?()

A 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

B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C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D 土地增值税

5、()主要适用于从量税。

A定额税率

B 比例税率

C 累进税率

D 零税率

6、()年,税收支出被正式纳入美国联邦预算管理体系中。

A 1968

B 1975

C 1977

D 1984

7、以下哪种不是税基式优惠的具体方式?()

A 起征点

B 免征额

C 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

D 税收抵免

8、以下哪种不是税额式优惠的具体方式?()

A 规定减征比例

B 退税

C 税收抵免和税收饶让抵免

D 起征点

9、企业所得税的正常税率为33%,如果税法规定某种特殊情况可以减按18%的税率征收,这就是()。

A 税率式优惠

B税额式优惠

C税基式优惠

D 鼓励性税收优惠

9、张敏的计税收入为4000元,李梅的计税收入为800元,则当税法规定起征点为800元时,张敏和李梅分别应缴纳税收的计税依据是()

A 4000 800

B 4000 0

C 3200 800

D 3200 0

10、张敏的计税收入为4000元,李梅的计税收入为800元,则当税法规定免征额为800元时,张敏和李梅分别应缴纳税收的计税依据是()

A 4000 800

B 4000 0

C 3200 800

D 3200 0

11、附加税通常是()

A 中央税

B 地方税

C 共享税

二、多选

1、税法中采用的税率主要有哪几种?()

A定额税率

B 比例税率

C 累进税率

D 零税率

E 负税率

2、以下哪几种是累进税率?()

A 全额累进税率

B 超额累进税率

C 全倍累进税率

D 超倍累进税率

E 全率累进税率

F 超率累进税率

3、按“金额”累进的税种有以下哪几种?()

A 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

B 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C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D 土地增值税

4、()主要适用于从价税。

A定额税率

B 比例税率

C 累进税率

D 零税率

5、在税收制度中,()是决定税收负担的基本因素。

A 征税对象

B 税率

C 税目

D 税收优惠

6、()是提高税收负担的主要方式。

A 附加

B 加成

C 减税

D 免税

7、()是降低税收负担的主要方式。

A 附加

B 加成

C 减税

D 免税

8、从性质上看,税收优惠可分为()。

A 鼓励性税收优惠

B 照顾性税收优惠

C 税基式优惠

D 税率式优惠

9、从形式上看,税收优惠可分为()。

A 鼓励性税收优惠

B 税额式优惠

C 税基式优惠

D 税率式优惠

10、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企业购置用于()等专用设备的,可以按其投资额的10%实行税额抵免。

A 环境保护

B 节能节水

C 安全生产

D 核安全

三、判断题

1、税率的高低,只能大体上表明税收负担的一般水平或名义水平,不能说明税收负担的真实或实际水平。

2、1987年我国实行的个人收入调节税,规定对个人取得的综合收入(包括工资薪金收入、承包转包收入、劳务报酬收入、财产租赁收入)采用超倍累进税率。

3、定额税率只能用于从量税,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只能用于从价税。

4、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普遍认为,税收支出这种通过税制的特别条款所提供的间接支出,恰如一种财政补贴,与政府的预算支出并无实质性差异,都具有实现社会和经济政策目标的作用。

5、由于税率的确定和变更一般须通过比较严格的立法程序,故难以作为经常性的灵活手段加以实行。因此低税率优惠一般适用于需要给予长期鼓励或照顾的情形。

6、附加率的确定,通常也是由地方政府确定的。

7、附加和加成通常体现政府限制某种活动的政策意图,实际上就是变相提高税率,很容易招致纳税人的反对。

8、正税表示税率为正的税收。

9、严格来说,为了消除重复征税的税收抵免,还不是真正的税收优惠。

10、在我国的税收实践中,退税优惠主要运用与对出口产品的支持和对外商将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税后利润在中国继续投资的行为。

四、名词解释

1、税率

2、定额税率

3、比例税率

4、累进税率

5、税收优惠

6、税收支出

7、附加税

8、税基式优惠

9、税额式优惠

五、计算题

1、某企业2011年-2017年利润分别为-200万、100万、-100万、-50万、0万、-50万,2017年利润为400万,请问该企业2015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是多少?(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企业亏损可5年内抵扣)

2、某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房屋收入为7000万,允许扣除金额为3000万元,按税法规定应缴纳的土地增值税是多少?

3、李某2018年2月取得工资、薪金9500元,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分别是多少?

六、问答题

1、从形式上看,税法中采用的税率主要有几种?

2、税法采用定额税率的原因及条件?

3、税收优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税收优惠的分类方式及其种类。

5、税基式优惠常见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6、税额式优惠常见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7、退税的原因有哪些?

第四节

一、单选

1、消费税的纳税间隔期是()

A 按期计税

B 按次计税

C 按期计税或按次计税

D 以上均不是

2、()是指纳税人就其应税行为承担纳税义务的具体法定时点。

A 纳税时限

B 纳税间隔期

C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D 纳税申报期

3、我国以()区分消费税卖方税制的纳税义务时间。

A 货款结算方式和收取价款的时点

B 发出货物或提供劳务的时点

C 签订合同的时点

D 办理交易确认的法定手续的时点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进口关税通常以办理货物报关进口的时点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B我国现行契税就规定,纳税人应在签订房地产转让合同的当日,承担纳税义务。

C 就消费税买方税制而言,我国一般以支付价款的时间确定纳税义务时间,因为这便于征收机关确认时点。

D如果消费税卖方税选择发出货物或提供劳务的时点,或者选择签订合同的时点,政府就可以及时获得所需要的税款,但这样会给纳税人产生现金支付上的困难。

5、财产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有哪些选择?()

A 纳税人应当取得所得的时点

B 支付单位支付所得的时点

C 税法规定的时点

D 某个时期的终点

6、我国现行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等税种都规定,纳税人以一个月为一期纳税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内申报纳税。

A 5日

B 10日

C 15日

D 30日

7、纳税人个人一次性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自取得收入之日起()内申报纳税。

A 5日

B 10日

C 15日

D 30日

8、国内商品税纳税地点原则上是()。

A 交易发生所在地

B 商品销售地

C 机构所在地

D 一般以商品销售地为纳税地点,但如果销售者属于固定机构,应在机构所在地缴纳。

9、从境外取得应纳税所得的,应向()税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A 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

B 户籍所在地

C 经常居住地

D 不清楚

10、纳税人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应向()申报纳税。

A 选择并固定其中一地的税务机关

B 户籍所在地税务机关

C 经常居住地税务机关

D 收入来源地主管税务机关

二、多选

1、从纳税人的立场来考虑,实体税制中与纳税时限有关的征收管理问题有以下哪几项?()A纳税人应隔多长时间缴纳一次税款?

B在什么时点上表示纳税义务的产生?

C办理纳税的期限有多长?

D税款缴纳地点在哪里?

E向哪个征收机关缴税?

2、纳税间隔期通常取决于以下哪些因素?()

A 税制的特征

B 税款的多少

C 纳税人的性质

D 税款支付方式

3、就消费税卖方税制而言,可以作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至少有哪些选择?()

A 收取价款的时点

B 发出货物或提供劳务的时点

C 签订合同的时点

D 办理交易确认的法定手续的时点

4、就消费税买方税制而言,可以作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至少有哪些选择?()

A 购入货物或接受劳务的时点

B 支付价款的时点

C 办理交易确认的法定手续的时点

D发出货物或提供劳务的时点

5、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有哪些选择?()

A 纳税人应当取得所得的时点

B 支付单位支付所得的时点

C 税法规定的时点

D 某个时期的终点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企业所得税一般由纳税人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

B 某些行业的企业实行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则所属企业的所得税也应根据各企业法人向各地税务机关缴纳所得税。

C财产税的纳税地点要根据财产的形态来决定。如属于不动产的,则应向不动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D 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要求变更纳税地点,只需向税务机关备案即可。

三、判断题

1、纳税人必须在纳税期内履行纳税义务,超过纳税期,就属于延期纳税。延期纳税一定是税法不允许的,并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由于企业利润是按年计算的,因此企业所得税是按年计征的,不可以按次征税。

3、在个人所得税中,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确认更注重权责发生制。

4、财产税通常定期征收,类似于个人综合所得税制,其纳税义务通常是税法规定的某个时期的终点,如月末、年末。

5、对于进口货物应纳的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其纳税申报期均为自报关的次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

6、劳务税可以按劳务行为发生地就地纳税,但也可以规定由劳务提供者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

7、纳税人承包的工程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应向其工程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而不是向机构所在地税务机关纳税。

8、所得税的纳税地点,一定是纳税人的住所或营业机构所在地。

9、财产税的纳税地点在财产所在地。

10、企业所得税一般由纳税人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其所在地是指纳税人的实际经营管理地。

四、名词解释

1、纳税时限

2、纳税间隔期

3、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纳税申报期

五、问答题

1、消费税制的纳税义务时间有哪些情况?

2、我国不同税制的纳税申报期是如何规定的?

3、我国不同税制的纳税地点是如何规定的?

浅谈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浅谈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浅谈国家税收制度的改革 我国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国税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必须以和谐民生为目标。改革开放30年来,经过几次较大的改革,我国税收制度日臻完善。改革开放初期的税制改革是以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建立涉外税收制度为突破口的。后来,又先后分两步实施国营企业“利改税”改革,把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以税收的形式固定下来。1994年,国家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成效最显著、影响最深远的一次税制改革。这次改革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积极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税制体系。 一、不断创新思想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杠杆之一。税收工作不能就税收论税收,必须把税收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考虑,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过去,我们的税收观念比较单一,偏重于强调完成税收收入任务,发挥税收调控经济、促进科学发展方面滞后于现实要求。加快发展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各级的思想解放不深入,观念认识跟不上;面前的机遇认不准,抓不住;面临的形势看不清,吃不透。这就可能丧失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遇。所以,观念更新的任务十分紧迫,既要做好“破”的工作,又要积极开展“立”的探索。要破除求稳怕乱的思想,树立紧跟形势发展的时代紧迫感,找机遇,抓机遇,抢机遇,把各种机遇转化为国税

建设的动力;要破除自我满足、自我感觉良好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的思想观念,树立差距意识和忧患意识,找差距,查不足,确定新的起点,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要破除只囿于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的思想,树立全面发展和全面竞争的意识,不断地审视周围的发展环境和竞争动态,保持“爬坡”状态,形成自我加压的态势,只有奋进才不致于后退。 二、强化基础管理 健全税收岗责体系。优化简化流程,建立普遍适用的业务操作规程,促进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制衡,有效解决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规范流程节点设置。做到受理、调查、核批在股室间严格分开;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跟踪监测,及时分析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异常举动,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防范。一旦发现疑点,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把可能存在的执法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改进所得税管理方法。要加强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企业管理着重抓好规范收入确认、税前扣除两大环节;对一般税源企业突出行业评估,要完善所得税的汇算清缴,加强所得税的后续管理,全面提升所得税管理水平;强化涉外税收和出口退税管理。要认真分析涉外税收的新特点、新趋势,研究把握国际税源流动规律,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涉外企业申报、纳税评估、税务审计、日常控管、与反避税融为一体的跨国税源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反避税工作的新领域。同时,加强出口退税管理,完善征退联动机制,简化优化退税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支持出口企业发展的同时防范管理风险。

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德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2、1933年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法币改革废止了在我国实行多年的银本位制。 3、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 4、在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纸币和存款。 5、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 6、国家发行的短期债券、银行签发的承兑汇票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等短期证券,可在货币市场上随时转让、贴现、抵押等多种形式变现,转化成现实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我们将它们称为准货币。 7、所谓“流通中的货币”,就是发挥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和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的总和。 8、从货币制度诞生以来,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制度四种主要货币制度形态。 9、金银复本位制主要有两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10、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良币。 11、在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12、金本位制有三种形式: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13、货币制度的四大构成要素: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发行保证制度。 14、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以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作为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 15、狭义货币M1由现金和活期存款构成,广义货币M2由M1加准货币构成。 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17、足值货币既可以作为一般商品消费,也可以作为货币进行流通。 18、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称为本位币亦称主币。 19、根据货币购买力与价格水平负相关的关系,可得:货币购买力指数= 1/价格水平指数。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附答案

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货币形态的历史演进,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和信用货币发展阶段,直到当前最现代化的电子货币。2.货币的五大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4.现代不兑换信用货币主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 5.金银复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也叫格雷欣法则。 6. 铸币是国家权力进人货币流通领域的第一现象。 7.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8.纸币是国家依靠国家权力发行,强制进人流通的货币符号,它是在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 9.法律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 10.格雷欣法则中,市场上流通的是实际价值低于法定比价的货币。 1l.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一致。 12.我国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人民币是纸制的信用货币,是货币的符号或代表,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13.为保持本位币地位,国家规定其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称为无限法偿。 14. 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 的货币形态。 15.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按国家是否规定金、银币之间的交换比价,货币制度划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三种。16.货币制度最基本的要素是货币材料的确定。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商品价格总额增加l倍.则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将会 B 。 A、增加2倍; B、增加1倍; C、减少1倍; D、不变。

2.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用另一种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称为 A 。 A、简单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等价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 3.货币形态的总的演进趋势是 D 。 A、实物货币——信用货币——金属货币——电子货币; B、信用货币——电子货币——金属货币——实物货币; C、金属货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实物货币; D、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4.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是 D 。 A、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 B、流通手段和世界货币; C、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D、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5.货币在执行 A ,最早孕育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A、流通手段; B、价值尺度;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6.从历史发展过程看,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大体 是 D 。 A、银本位制——金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B、金本位制——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C、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D、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7.“金币可自由铸造.可自由输出人,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这是 B 。 A、金块本位制; B、金币本位制; C、金汇兑本位制; D、美元一黄金本位制。 8.“格雷欣法则”这一现象一般发生在 C 。 A、银本位制; B、金本位制; C、双本位制; D、平行本位制。 9.一国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和基本通货是 B 。 A、法偿货币; B、本位币; C、现钞货币; D、存款货币。 10.金块本位制又称 A 。

中国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剖析

中国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剖析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全面实施财政税收改革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平稳增长。 财政税收体制对具体工作实施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完善财政税收的各项政策,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从财政税收的作用来看,财政税收的实施可以优化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收入分配平衡协调、社会公平正义,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我国在财政税收体制的引导下可以更好的实施宏观调控政策。 因此财政税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财政税收的政策体制关系到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完善,只有拥有完善的财政税收体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顺利推向前进,我国未来才会拥有更加繁荣的景象。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可以更好的维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一、财政支出、预算体制、税制转型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促进了一系列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其中主要体现是国库支付方式发生改变,采取了集中模式,集中支付方式对国库的优化提供了重要思路和途径。 政府米购一直是各级部门关心的大事,通过财政体制改革,政府米购的相关政策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米购过程更加透明,米购模式更加先进

[1] 因此对财政体制改革对深化政策采购制度改革起到积极重要作用。 财政绩效管理一直是政府财政改革的焦点问题,通过财政改革促进政府财政绩效考核的完善,对政府财政绩效考核的力度更大,实施方案更加明确,因此财政制度的优化发展对我国政府各项事业都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必须积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达到优化政府各项事业的最终目的。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得到很好的优化,其改变传统的采购模式采取集中采购的管理模式,为政府采购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政府绩效考核的力度加大,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合理的体制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很难实现事业上的突破,根本原因是体制出了问题,没有良好体制的支撑,各项事业很难得到发展。 因此为促进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目标迈进,必须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只有体制不断完善,才能更好的带动其他事业向前发展。 伴随着我国财政支出体制的完善,支出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我国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中主要表现在公共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加大,科技教育人文方面得到空前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服务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大。 一系列的财政投入改变了我国以往的社会面貌,加快了我国全面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参考答案(20201007162720)

金融学习题一参考答案 、选择题 1、下列哪些活动反映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 A、你用xx缴纳学费 B、你买了件毛衣,准备寒假回家时送给妈妈 C、如果香蕉作为货币,那么货币就不具备这个功能 D、朋友送你一个漂亮的存钱罐,你把零钱放进去 E、你准备利用以旧换新买个手机,你认为在苏宁电器买手机更便宜 F、你刚刚为你的中财卡充值100 元 2、在学校你可以用中财卡买饭、上网等,每次购买后,卡内的余额会相应减少,中财卡的功能类似 A、信用卡 B、商品货币 C、借记卡 D、准货币 E、储值卡 3、在很多游戏厅里,金属硬币可以用来玩游戏,但不能在其他商店里买东西。为什么金属硬币不能像人民币硬币一样作为货币流通 A、金属硬币太大,不容易运输 B、金属硬币容易丢失 C、金属硬币不能被广泛接受 D、金属硬币不是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F、金属硬币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4、经济学家认为易货贸易不具备现实性,并非是指易货不可能存在,而是说 A.易货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B.易货在今天的社会没有用武之地 C.易货交易不可能改善参与交易人的境况 D.上述所有选项都正确 5、如果香烟作为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那么香烟的功能就类似于 A、银行存款 B、准备金 C、货币 D、可贷资金 6、如果出售某种资产的交易成本上升,这种资产就变得 A、价值更高 B、流动性更强 C、流动性更弱 D、更加类似货币 7、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A.税款交纳 B.贷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 E、赔款支付

8、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o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 1 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 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 E无法满足各国对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 二、判断改错题 1、既然支票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那么经济学家就认为支票账户存款属于货币。 T 2、与其他所有资产相比,货币能够更为迅速和便捷地进行交易。于是,货币是具备流动性的。 T 3、既然货币的价值与物价水平正相关,那么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就是很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F,货币随通货膨胀率上涨而贬值,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不是很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4、纸币得到发展是是因为它的运输成本比商品货币低。 T 三、问答题

10财政学(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章税收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第二节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第三节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 第四节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和税制改革 第一节税收制度及其历史演变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理解。 (1)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2)税收制度是国家按一定的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 本章乃至本书提及的税收制度,主要指的是第二种含义。 3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 (1)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如单一的所得税、单一的消费税等。 (2)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成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是复合税制。 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和主体税种的交替的历史过程。

1.各国各时期开征的税种可以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直接税早期的直接税是十分粗陋的。 对人课征的税种,有人头税、灶税、户税等,如“口赋”、“算赋”、“更赋”等。 对物课征的税种,有土地税、房屋税、车马税等,如“田赋”、“马口钱”、“间架税”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迁,特别是随着社会产品的占有形式和分配形式的变化,直接税演变为现代的直接税。如对人课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对物课税,有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 间接税最早的间接税也是很简单的。 早期的间接税,如中国古代的“关市之赋”、盐税、茶税、渔税。西方的市场税、入市税等。 现代的间接税,如销售税(营业税)、产品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2.主体税种的变化 xx的直接税阶段 近代以商品课税为主体的阶段 现代直接税(所得税和财产税)阶段 3.所得税制度的确立 xx 1799年,英法战争,为应付军费急需,首次开征所得税(与后来的所得税有所不同);1802年随战争停止而停征; 1803年因战争复发又开征,战争结束又废止;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十章税收制度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税收制度,是指国家按一定政策原则组成的税收体系,其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税种的搭配问题,又称税制结构。 1. 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 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一是单一税制论;二是复合税制论。其中,单一税制只是在理论中存在,很少在税收实践中运用。 在复合税制中,各个税种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在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在税收调节经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税种是主体税种;其余处于次要或辅助地位的为辅助税种。 主体税种是税制结构的灵魂,也是区别不同税制结构的标志。 税收制度的发展是指构成税制的各个税种的演变和主体税种交替的历史过程。自人类社会有了国家,就开始了征税的历史。从古到今,各国开征的税种不胜枚举,但如前所说,可以将它们归纳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两大类,而两类税种本身以及主体税种的更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古老的直接税阶段——近代的间接税阶段——现代的直接税阶段 2. 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1994年之前的税制演进,主要是经历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我国现行工商税制,是建立在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所奠定的基础上,自2006年以来,对几个主要税种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主要涉及四方面的内容。 第二节商品课税 1. 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同其他税类对比而言,商品课税有课征普遍;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的特征。 2. 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我国的商品课税有多个具体税种,这里只简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税种及其基本制度规定,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目的在于说明商品课税的课税对象、纳税人、税率及计征方法等税制中的主要问题。 (1)增值税 以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我国的增值税以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为征税范围,设置17%,13%和0三档基本税率,并按照惯例对小规模纳税人实行简易征收办法,征收率3%。 (2)消费税 对消费品有选择的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西方国家有的冠以“货物税”的名称 目前我国消费税仅对消费品征收,分税目设置税率,体现了差别调节的意图。 (3)营业税 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销售额或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第三节所得课税 1. 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中国税制改革

一、WTO给中国税制带来什么压力? 1、中国目前的税制结构与WTO要求中国的税制结构之间的差距有多大? 虽然中国加入了WTO,但是经济发展有一个过程。税制改革有很多内容是今年完不成的,因为立法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所得税“两法合并”现在还没有提交到全国人大。改革还应是早点好,至少不应该拖得太迟,否则对于经济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 WTO规则对于一国税制的要求就是“国民待遇”原则,要求不能对外商歧视。在20多年的市场经济过程中,唯独税收与其他方面的情况很不同——税收方面是一直优惠外资的。现在税收中最大的问题不是对外资歧视,而是对内资歧视。 中国关于WTO的谈判主要集中在取消和降低重要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简单地说也就是要求你拆掉篱笆。加入WTO后,外资市场准入的自由权肯定比现在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优惠外商,外商企业可能享有市场开放和税收优惠的双重优惠,但对于内资企业而言则变成了税收和市场的双重负担。 我们的税制基本上是符合WTO要求的,并不是说中国加入WTO就逼着你立刻进行税制改革。外方对我们给出的税收优惠从不拒绝,问题是我们自己要不要继续实行这套政策。中国加入WTO的目的毕竟不是让外资打垮本国企业。所以我们要考虑如何使自己的企业轻装前进。 2、除了企业所得税,决定或影响内资企业竞争力的税收因素还有那些? 决定企业内在竞争力的很多因素中,出口退税是非常重要的政策因素之一。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和发达国家惯例相比仍然是退税不足。原因在于我们是生产型窄范围的增值税,产品中还含营业税。即使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其实仍然征了很多税。从税制上无法实现真正的出口产品零税率原则。所以要真正解决出口产品含税问题,除了提高退税率、扩大退税空间,还需要增值税转型。最好不要通过提高退税率,超过法定征税率,如征17%退18%的办法,那会为人家诟病。改善税制才是正路。不改税制,通过退税硬性实行外贸补贴,结果是两边都扭曲。 3、近来启动的税制改革,是一次与1994年类似的全局性税改,还是局部税种的调整?此次税改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目前是不是改革的良机? 当前并不存在一个类似1994年那样大规模税制改革的条件。不过,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包括经济结构改变、企业转制、投资需求不足等新情况,尤其是加入WTO。理论界对税制改革建议的重点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地方税等,几乎涉及了税制的所有方面。 4、为什么目前的税改不是一个全局性的改革,却又涉及几乎所有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1994年税制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经济环境了。从宏观经济运行方向上说,中国已经从当时通货膨胀转变为现在的通货紧缩。1994年税改的核心方针是抑制通货膨胀

第二章货币制度

《金融学》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货币制度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⑴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⑵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⑶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⑷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第33-35页) ●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⑴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⑵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⑶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第36-38页)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⑴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⑵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第38-39页)。 ●4.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财政学 第十章 税收制度

第十章税收制度 该章主题是阐述税收制度的基本原理,核心问题是我国税收制度的现状。具体来说,需要掌握和理解以下问题: 1、理解商品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 2、了解我国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3、理解所得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 4、了解我国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 重点、难点: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所得课税的特征、功能和种类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第一节商品课税 一、(重点) 商品课税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就我国现行税制而言,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同其他税类对比而言,商品课税有下述四方面的特征。 1、课征普遍 商品课税以商品交换并形成销售收入为前提。在现代社会中,商品是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对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对商品的课税自然是最具普遍性的税类。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这里的商品流转额指商品销售的收入额,非商品流转额指交通运输、邮政通讯以及各种服务性行业的营业收入。由于商品课税以流转额为计税依

据,在税率既定的前提下,税额大小直接依存于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高低及流转额的多少,而与成本和费用水平无关。根据商品课税的这一特征,又被称为流转课税。 3、实行比例税率 除少数税种实行定额税率外,适用比例税率制,是商品税类的一个重要特征。 4、计征简便 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与商品成本和盈利水平无关,又是实行比例税率,所以计税征税都十分简便。 商品课税的优点是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正如前面指出的,由于商品课税与商品价格相联系,在国内会干扰市场运行并形成分配不公,在国际间会阻碍资金、劳动力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和流动。总之,商品课税是特征鲜明、功能突出,缺陷也明显的一个税类。在税收实践中,必须扬其长而避其短,这也正是我国商品课税制度建设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我国现行商品税的主要税种: (一)增值税:顾名思义,增值税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它是我国商品课税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税种。 增值税始建于法国,以后在西欧和北欧各国迅速推广,现在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广泛采用的一个国际性税种。 1、增值税概述(重点) (1)增值额的特点和优点:增值额的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这一特点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在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技术协作,保证税负分配相对公平等方面,有较大功效,增值税还

浅析中国税收制度演变及启示

浅析中国税收制度演变及启示 经济084班前言:我国有四千多年的赋税发展史,古代先人积累了丰富的治税思想。中国税收原则从古至今的演变对税制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古代税收原则遵从“轻徭薄赋和公平税负”,随着历史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财政思想引入,为中国确立新的税收原则提供借鉴。新中国成立后,结合社会主义特点,在不同时期税收原则有不同特点。文章通过介绍中国税收原则从古至今的演变,得出了其对中国税制改革方向的启示。这些历史启示对于探寻建立健全和完善适应新时期发展的税收制度,对当代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民生的不断改善,社会稳定安康及国家政权稳固强盛,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税收税收原则税收制度税收改革 一.税收的产生 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税收是与国家有本质联系的一个分配范畴。它是随着国家的形成而产生的。在国家产生的同时,也就出现了保证国家实现其职能的财政。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二.我国税收的发展以及税收原则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税收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税收作为一种经济现象,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一部税收史。在这一部分,将通过税收原则的演变,叙述我国税收的发展。其中,税收原则,是政府征税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古代:在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最早出现的财政征收方式是“贡”,即臣属将物品进献给君王。当时,虽然臣属必须履行这一义务,但由于贡的数量,时间尚不确定,所以,“贡”只是税的雏形。而后出现的“赋”与“贡”不同。西周,征收军事物资称“赋”;征收土产物资称“税”。春秋后期,赋与税统一按田亩征收。"赋"远指军赋,即君主向臣属征集的军役和军用品。但事实上,国家征集的收入不仅限于军赋,还包括用于国家其他方面支出的产品。此外,国家对关口、集市、山地、水面等征集的收入也称"赋"。所以,"赋"已不仅指国家征集的军用品,而且具有了“税”的涵义。有历史典籍可查的对土地产物的直接征税,始于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按平均产量对土地征税.后来,"赋"和"税"就往往并用了,统称赋税。秦汉时,分别征收土地税、壮丁税和户口税。唐代以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人丁为本”的税收制度。唐玄宗时,,为了弥补国家财政不足,在租庸调制以外,又将地税和户税定为常税。赋税制度开始由“以人丁为本”向“以资产为宗”过渡,开创了我国赋税改革的新思路。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确立了我国“以资产为宗”的赋税制度。 因此,西周、春秋战国、汉、唐这四个阶段的赋税制度体现“轻徭薄赋”和“税负公平”的原则。 2.近代:清末时期,内官场腐败,外强国入侵,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两难境地。割地赔款、官员腐败需要征收大量的税收以保证支出,所以实行重税负原则。北洋政府时期期处于军阀割据时代,战乱频繁,政府并没有处理好计划中的财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

浅析关于我国税收制度的缺陷 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并不完全符合我国国情、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现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论文从税制结构、立宪、环保3方面分析了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税收制度经历了数次改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仍存在着一些缺陷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税制结构的缺陷 (一)税种结构不科学 经过多次税制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以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为辅助税种的多层次、多环节的复合税制体系,且现行税制已经实现了与世界接轨。 但是,从主体税种的收入上看,所得税收入近几年仅维持在20%的低水平;流转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近几年一直维持在近70%的高水平。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在充分发挥收入功能、保障税收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弱化了所得课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此外,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薪阶层,而来源高收入者的比例还很低。2002-2004年,来自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收入占当年个人所得税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35%、52.32%、54.13%,3年平均为50.93%。据统计,2001年中国7万亿元的存款总量中,人数不足20%的富人们占有80%的比例,其所交个人所得税却不及总量的10%。如今,这一情况并未得到改变。 (二)主要税种存在的问题 以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为例: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制结构优化中应该格外注意的一个税种。对于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分人、分所得项目分别征收方法,不同项目之间的税率不同,税负轻重不一,存在问题很多。在整个税制结构中,个人所得税是纳税人偷逃税范围最大、各方面干扰最重、征收难度最大的一个税种。而增值税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在增值税的设计与征管环境不配套,致使偷税、避

浅谈中国税制改革

浅谈中国税制改革 姓名:任远班级:经济1221 专业:经济学学号:120112006 摘要: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本文将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来的税制改革进行分析,以解析出中国税制改革的方向。 引言:“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税收无处不在,通俗说,就是当一个人还在妈妈肚子里一直到入土为安的那一刻,税收始终与之相伴一生。稅收制度自最早的西周“市场税收”源起,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演变发展,依然延续至今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对国家社会发展和人员的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税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论税收制度的改革与否其最终的用途都是一个重头戏,国家如何运用税收收上来的钱才是民众所看重的。所以如何让税收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提供一个环境,如何让税收为经济主体的公平有序竞争提供一个稳定的氛围,如何促进社会的公平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层面的优化与改革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正文: 1.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 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各地税收制度很不统一。在一些老解放区,仍沿用革命根据地时期各自制定的征税制度。在新解放区,为了及时开展城市税收工作,按照“暂时沿用旧税法,部分废除,在征收中逐步整理”的原则,除了将旧政权不合理的苛捐杂税以及为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服务的征税规定加以废除外,一般暂时沿用旧税法。因此,当时全国各地实行的税种不统一,同一税种的税率差别也非常大。如面粉税,东北为8%,华东为25%;卷烟税,华东为40%,华北为10%,东北为60%;烟叶在华北不征税,而华东、中南都要征税。至于各地区的完税凭证和管理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很不一致。这种情况与全国统一的新形势很不适应。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讨论研究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和加强税务工作。会议根据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有关财政税收的规定精神,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于1950年1月由政务院发布施行。《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明确了统一全国税收的要求,规定了全国统一的税收体系和税收立法权限,提出了加强税收工作的制度措施。与此同时,政务院还公布了货物税、工商业税等主要税种的暂行条例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这标志着我国新的社会主义税收制度迅速建立起来。 随着新的税收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城市工商税收收入也开始迅速增长。1950年上半年就达到了与公粮收入相等的地步,完全改变了以往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村公粮收入的局面。1950年6月,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了工商税收,简化合并了一部分税种、税目,调整了部分税率,改进了征收方法,并在调整的基础上修正了货物税、工商业税等主要税种的暂行条例,同时由财政部公布了这些暂行条例的施行细则,从而使我国新的工商税收制度逐步趋于完备。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演变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演变 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各地税收制度很不统一。在一些老解放区,仍沿用革命根据地时期各自制定的征税制度。在新解放区,为了及时开展城市税收工作,按照“暂时沿用旧税法,部分废除,在征收中逐步整理”的原则,除了将旧政权不合理的苛捐杂税以及为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服务的征税规定加以废除外,一般暂时沿用旧税法。因此,当时全国各地实行的税种不统一,同一税种的税率差别也非常大。如面粉税,东北为8%,华东为25%;卷烟税,华东为40%,华北为10%,东北为60%;烟叶在华北不征税,而华东、中南都要征税。至于各地区的完税凭证和管理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很不一致。这种情况与全国统一的新形势很不适应。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了首届全国税务会议,讨论研究统一全国税政,建立新税制和加强税务工作。会议根据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有关财政税收的规定精神,制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于1950年1月由政务院发布施行。《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明确了统一全国税收的要求,规定了全国统一的税收体系和税收立法权限,提出了加强税收工作的制度措施。与此同时,政务院还公布了货物税、工商业税等主要税种的暂行条例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这标志着我国新的社会主义税收制度迅速建立起来。 随着新的税收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城市工商税收收入也开始迅速增长。1950年上半年就达到了与公粮收入相等的地步,完全改变了以往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靠农村公粮收入的局面。1950年6月,针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调整了工商税收,简化合并了一部分税种、税目,调整了部分税率,改进了征收方法,并在调整的基础上修正了货物税、工商业税等主要税种的暂行条例,同时由财政部公布了这些暂行条例的施行细则,从而使我国新的工商税收制度逐步趋于完备。 我国工商税收制度建立以后,曾进行了多次调整改革,主要有1953年的税制修正;1958年税制改革,试行工商统一税;1963年所得税制的调整;以及1973年税制改革,试行工商税。这些改革基本上是在保持原有税负的基础上,实行简并税种、税目,调整税率,简化征收办法,使原来以“多种税、多次征”为特点的工商税收制度逐步变为一种极为简单的税制。通过这几次改革以后,我国国有企业只缴纳一种工商税,集体企业只缴纳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两种税收。 1978年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从1980年起,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公布了一系列涉外税法。为了配合经济体制改革,从1983年开始,有步骤地实行了国有企业利改税,并改革了工商税制。这次改革,是比过去历次税制改革的范围都要广泛得多、经历的时间也长得多的一次全面的工商税制改革。 经过10年税制改革的探索,从1994年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新的工商税制。新税制遵循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在流转税方面,以增值税为核心,辅之以对非商品经营课征营业税,对少数产品交叉课征消费税。在所得税方面,统一了不同经济性质的内资企业所得税,合并了内外个人所得税。此外,新开征了土地增值税,合

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制度 本章重要概念 货币制度铸币本位币辅币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无限法偿有限法偿格雷欣法则银行券纸币准备金通货膨胀经常项目资本项目联系汇率制国际货币制度铸币平价黄金输出入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协议》浮动汇制度特里芬难题欧元欧洲货币体系 本章讨论四个问题。一是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二是货币制度的演变,三是我国的货币制度,四是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货币制度的形成和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形成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的结构、货币的发行流通程序与组织体系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准备制度等。 现代的信用货币制度,包括货币单位的确定、通货的发行和流通程序以及有关信用货币流通和创造、准备金比例确定、其他信用工具的监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随着金融业务的扩大和创新,货币制度的内容会不断扩大和更新。 1、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 货币作为一种系统的制度,是在资本主经济制度产生之后形成的。这些规定包括以下几今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中央银行为统一和集中的货币发

行体系,垄断货币发行;二是就货币单位作出相应的规定,以保征货币制度的稳定;三是就充当货币的金属作出规定。西方国家政府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为克服币两流通混乱的状况,将已颁布的本位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发行准备等法令和条例集中起来制度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又货币制度的形成过程。 2、金属铸币流通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各自先后出现了铸币流通。所谓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的含量)并检明面值的金属货币。最初的金属铸币是富商大贾铸造发行的。后来逐步演变为由国家统一铸造发行。 这一时期的铸币流通有以下几个特点: (1)材料价值较低。前资本主义黄金还不是主要的货币材料。 (2)铸造分散,流通具有地方性。 (3)铸币不断变质。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般由以下四大要素构成:(主要指金属货币制度)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为货币材料。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价格标准。 3、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 和流通程序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力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

税收制度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税收制度改革对企业的影响 如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对国际经济要素流动的税收影响,对国家税收主权的相对侵蚀和现行的国际税收协定,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挑战,我国必须转变发展思路,健全经济体制以应对挑战,因而要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 营改增是指在税收体制中,将缴纳营业税项目改为对产品或服务的增值部分缴纳税款的税收方式。营改增是基于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增值税主要适用于制造业,不存在重复征税现象,税负相对较轻;营业税则主要适用于服务业,有重复征税现象,因而税负相对较重。而且增值税是我国流转税中的一种且是贡献最大的,若面对税收负担结构性失衡导致的制度性税收流失,营改增也是税收制度改革的正确选择。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税收制度改革。其中,首要任务是全面推行营改增,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继续推进消费税改革;逐步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开展水资源费改税试点;研究降低部分消费品进口环节税税率等。 首先,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体现在税负负担方面。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带来的影响对不同的企业也不一样。增值税以增值额为计税基础的,对于小规模纳税人,尤其是可以避免重复征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从而带动企业成长。另一方面,营改增政策对个别行业冲击很大,由于企业增值额大而抵扣较少,反而增加了企业税务负担。我国税收制度是中和财政,公平,效率,适度原则设计的,对大多数还是有诸多利好的,对于个别行业反增加负担的情况也是无法避免的。 第二,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核算方面。一般和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的都可以采用简易的计税方法,即按照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进项税是无法抵扣的,将含税销售额除以(1+征收率)来确认销售额,再乘以征收率得到税额,并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目下记录。这种简易计税方式给企业的财务人员带去便利,避免了在核算时造成的失误。 第三,在企业税务监管方面。在营改增推行后,相关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纳税方式改为税款抵扣机制,纳税人将有效的凭证上交,再由专员进行核算。因此,“以票控税”,实施对纳税人的发票或凭证的强化管理,成为目前增值税征管的主要手段之一。随之产生的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防伪技术及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部分增值税计税凭证进行实时监控的增值税税控系统,有效防范和打击利用虚假增值税计税凭证偷骗增值税的犯罪行为,保障了国家税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第四,在企业竞争方面。同行业的税负不均衡的情况,易形成“税收洼地”效应。在营改增全面推行前,国家会先挑选一些地区先进行试行,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很显然营改增的效果是显著的,才会开始全面推行。由于全国各个试区试点时间存在差异化,试点地区企业由于获得了进项税额抵扣,税负和成本支出就会低于未实施税务转型的地区,从而会影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第五,在企业汇总纳税管理方面。进行汇总纳税的企业,税收征管也迎来挑战。在不同行业或相同行业不同企业中,纳税主体和内部管理方式多种多样,因而在进行税收监管存在着一定难度,这使得汇总纳税受到阻碍。另外,总公司在很多方面都拥有决定主导权,也就是说其下属或分、子公司在经营处理对重要事项的决策时都需要通过总公司的批准,从某方面来说这对下级组织的经营自主权的发挥造成了限制,不利于提高他们生产经营的积极

第4章 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

第一节 一、单选 1、()有权决定纳税人的资格或身份。 A 税务局 B 财政局 C 税务人员 D 法律法规 2、()是法律上纳税义务的直接承担者。 A 纳税人 B 扣缴义务人 C 负税人 3、当一家商店向它的顾客销售货物时,按照我国现行增值税条例的规定,()可能是增值税的负税人。 A 消费者 B 商家 C 消费者、商家 4、如果一个外国人将其所拥有的一项专利转让给在中国境内的一家企业时,按照我国现行税法的规定,()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A 外国人外国人 B 外国人中国境内企业 C 中国境内企业外国人 D 中国境内企业中国境内企业 二、多选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纳税人是指税收法律规定的直接履行纳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B 除非法律明确规定,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无权决定纳税人的资格或身份。 C 扣缴义务人是间接承担纳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D 经济上的承担纳税义务的组织或个人是纳税人 2、以下哪些可能成为纳税人() A 国有企业 B 行政单位

D 个体工商户 三、判断题 1、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有权决定纳税人的资格或身份。 2、纳税人只在法律上承担纳税义务。 3、扣缴义务是法律上纳税义务的间接承担者。 四、名词解释 1、纳税人 2、扣缴义务人 3、负税人 五、问答题 1、纳税人具有怎样的特征? 第二节 一、单选 1、()是征税的客体。 A 征税基础 B 纳税人 C 税目 D 税务局 2、哪些人一般无需缴纳消费税?() A 消费品的生产者 B 消费品的进口者 C 消费品的委托加工者 D 消费品的批发销售者和零售者 3、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直接决定了税款的多少和税收负担的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