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

2、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3、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

4、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

5、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A实践性B艺术性C价值取向 D 综合性6、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有()

A对象化说B意识形态说C艺术生产论 D 艺术价值论

7、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

A革命性B主导性C层次性 D 多样性8、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

服务 D 为政治服务

9“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

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

10、“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

A列宁B高尔基C毛泽东 D 鲁迅

二、判断题

1、文学消费是一种意识形态消费()

2、鲁迅认为文学批评总是有“圈子”,实际指“标准”()

3、文学批评的思想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

4、文学是审美的,所以从目的看,它完全是无功利的()

5、神魔小说写的是神魔,与现实生活无关,它的创作源泉是故事()

6、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

7、现代主义不重视外在的、客观的现实,强调非理性、心理化、梦幻的现实()

三、填空题

1、马克思文论与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最直接、影响最大的是——。

2、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坚持——富有——。

3、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多样性、——和——。

4、物质生产不仅是精神生产产生的“——”,而且是精神生产获得独立之后仍然并始终是精神生产发展的“——”。

5、毛泽东同志指出必须——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强调——、推陈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6、雅与俗在文学艺术领域被使用,这同毛泽东提出的——与——文艺具有同一层面的含义。

四、名词解释

1、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

3、美学观点

4、历史观点

5、文学批评的标准

五、简答题

1、文学理论的任务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哪些?

3、什么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原理?

4、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具有什么性质?

5、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有哪些带规律性的经验?

六、论述题(3选2)

1、试论述文学的多重性质?

2、试举例说明文学发展的复杂性及原因。

3、试论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观点

试题参考答案

四名词解释

1研究文学的性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

2、所谓文学批评,也就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观点和趣味标准,对于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作品从理性的角度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评判,是对文学欣赏所得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理性上的把握。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中伴随着欣赏而出现的。

3、所谓美学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作品当作艺术品,一种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按照文学本身的规律来加以认识和评价。

4、所谓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求把文学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放到它产生的历史环境中去进行考察,而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孤立地就作品而论作品。历史的批评是近代的产物,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对世界的因果性的认识的影响和启示下发展起来的。

5、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它不仅是社会人生的反映,给人以认识生活的启迪,同时还具有引导人介入社会以及给人以精神上享受和愉悦这样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的作用,与之相应,文学批评也就有真、善、美,即作品的真实性、倾向性和感染力这样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标准。

六简答题

1文学理论的对象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具体的说是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从这个总的对象出发,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文学理论的

任务不是任意划分的,而是根据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

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提出的。

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主要有三点:第一文艺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第二文艺作为意识形态是

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3、这是指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的现象。”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指整个文学艺术的繁荣并不是都同物质基础的发展水平成正比例的;其次,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还指文学的某些艺术形式(种类)在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成就,不仅不是后世所能超越,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反而走向衰落。这就是文学发展中的“不平衡”理论。

4、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是指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主要包括下列因素:(1)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的指导思想;(2)工人阶级极其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保证;(3)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功利性。此外,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还具有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主导性是指必须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但是社会主义文学活动的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它那些有益无害的文学活动。因为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是无限广阔、丰富多样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也是多方面的。

5、在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上,倡导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继承。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做好借鉴与创造工作,沟通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关系,要百花齐放,出新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学。

七论述题

1、该题是个重点题,重在考察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分清并分别阐明文学的一般性质即意识形态性与文学的特殊性质即审美性的特征。特别是这两种性质的矛盾统一的关系。

2、该题主要考察学生掌握文学发展的复杂性问题,以及如何认识这种复杂性产生的原因。文学发展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文学的发展与经济物质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上,这种不平衡有着种种表现方式。需要学生举例,以文艺史的例子来证明。该题的另一个重心在于阐明如何解释这种不平衡关系产生的原因。如何把握最终的决定因素与其他意识形态之间的影响的关系是该题的难点。

3、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一次指出:“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了精神生产的资料”,在这部书中,

还有“关于意识的生产”、“语言中的精神生产”等提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正式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他在指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之后还说:“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酷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例如,拿希腊人或莎士比亚同现代人相比,就某些艺术形式,例如史诗来说,甚至谁都承认,当艺术生产一旦作为艺术生产出现,它们就再不能以那种在世界史上划时代的、古典的形式创造出来;因此,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的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

文学概论课程平时作业(1) 一、填空(每空1分,共16分) 1、文学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 2、文学理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研究对象。 3、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文本有再现型文本、表现型文本、象征型文本等呈现类型。 5、文学媒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摹仿论:是关于文学是对宇宙万物的摹仿的看法体系.这是西方最古老的文学观念,又可称再论. 2、蕴藉 3、高雅文化 4、陌生化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从文学的原初含义、广义、狭义说明文学的含义。 答:文学一词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即文学是富于文采和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文学一词的广义就是人的所有语言性符号行为及其作品的代名词。 文学一词的狭义是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2、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第一,从学科性质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人文学科主要是关于人类生活方式、 价值、理想范式等的学科,包含哲学、历史学、伦理学、修辞学和艺术学等。第二,从学科 对象看,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思考。文学理论当然要思考个别的文学问题,但这种思考往往要在一个包含若干个别的普遍层面进行,要在对于个别的关注中从事一定的普 遍性概括,从个别上升到普遍。当然,另一方面,也要从普遍沉落为个别。 3、简析文学文本的几种文化类型的相互渗透。 4、简析文学媒介如何影响文学形象及其修辞效果。 5、为什么说文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形象? 四、论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2、举例说明“双声语”现象。

《文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黄淮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教育 ————学年第 ———— 学期 《文学概论》试卷(A卷) 一、一、多项选择题(选出两个以上的 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计 20分) 1、文学创造中的艺术概括是从 () A、一般出发 B、个别出发 C、以对特殊事物即有特征的事物的描述为途径 D、概念出发 2、文学对社会的反映是() A、纯客观的反映 B、原生态的摹写 C、零度反映 D、有选择有改造的反映 E、反映外部世界,也反映作家的精神 3、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它是()A、功利性的 B、无功利的 C、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D、直接是无功利的 E、间接是有功利的 F、无功利性是功利的手段 4、徐悲鸿绘画中的马是() A、客观生活中的真实的马 B、生物学中的马 C、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马 D、象征人类精神的马 E、具有深刻寓意的马 F、具有审美价值的马 5、对待文学遗产的错误态度是() A、全盘继承 B、全盘抛弃 C.、批判的继承 D、只能继承形式 E、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 6、文学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是() A 、直接的 B、间接的 C、紧密的 D、有距离的 E 、无关的 7、文学作为话语是() A、社会性话语活动 B、单纯的个人话语活动 C、是社会的产物 D、审美意识形态 E、是对现实的反映 .

F、具有阶级性话语的性质 8、世界文学与民族文学的关系是() A、世界文学排斥民族文学 B、形成了世界性就取消了民族性 C、既有区别又相联系 D、世界文学的形成以民族文学的发展为基础 E、世界文学的形成促进各民族文学的发展 9、文学创作是() A、私人化行为 B、社会活动 C、纯粹个人的事情 D、作家与社会的对话 10、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相比,() A、生活真实更丰富、生动 B、艺术真实没有生活真实具体、典型和有感染力 C、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 D、艺术真实比现实更理想、更美、更有感染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文学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是对社 会生活()的反映。 ( )相生的形象系统。 3、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 )的富于魅力的性格。 4、灵感是一切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周恩来用长期积累,( )八个字对灵感产生过程作了科学的概括。 5、文学风格具有稳定性、独创性和( )特点。 6、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 )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 7、根据“文学”的语义分析,文学至今仍具有三种不同的含义,即广义的文学、狭义的文学、()。 8、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了文学四要素的著名观点,所谓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 9、王国维将意境分为两种,即有我之境和()。 10、人们形容美好的音乐“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或者说读完某部作品“余味无穷”等,讲的都是文学接受活动中的()效果。 三、概念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共鸣: 2、文学风格: 3、文学的认识属性 4、典型: .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文学概论教学大纲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ry Theory 课程编号:011501-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后续课程:美学概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流派、文艺心理学、文艺学研究方法论、中国文学批评史 总学分:4 总学时:72学时(其中64课时为理论讲授,8学时为实践环节) 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的本质、特征、功能、发展、创作、风格、作品、语言、鉴赏、批评等基础理论。具体包括: 1、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使学生能够正确分析、研究与评价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增强学生的文学批评能力; 3、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与成为中文专业的卓越人才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教学方法: (1)教师应按本教学大纲认真施教,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和准备教学内容,着重讲清楚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同时注意追踪文学理论的前沿动态,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采取以讲授为主,辅之于课堂讨论、情境模拟、互动交流、自学辅导、课题研究等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文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应将文学概论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结合进行,努力扩大知识视野,“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文学概论(一)答案

、单项选择题 1.在第三人称叙述中,由于叙述者的叙述视点可以游移,因此,这种叙述又被称作( C ) A.游移焦点叙述 B.多焦点叙述 C.无焦点叙述 D.反焦点叙述 2.提出“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家是( B ) A.陆机 B.刘勰 C.叶燮 D.严羽 3.现代数码成像技术比古老的神话更善于制造的是( A ) A.虚拟现实 B.生活真实 C.悲剧效果 D.喜剧效果 4.作家创作活动的动力是( B ) A.表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情感积累 D.生活阅历 5.直接运用巫术说来解释史前艺术的理论家是( D ) A.爱德华·泰勒 B.弗雷泽 C.苏珊·朗格 D.萨洛蒙·赖纳许 6.清末诗人黄遵宪提出的主张是(D) A.“小说界革命” B.“不讲对仗” C.“平民文学” D.“我手写我口” 7.高尔基认为,在诗篇和诗句中,占首要地位的因素是(D) A.人物 B.情节 C.性格 D.形象 8.文本时间长度大于故事时间长度的叙述是(C) A.概略 B.场景 C.减缓 D.省略 9.寓言《守株待兔》中的“守株者”是(C) A.圆型人物 B.典型人物 C.表意人物 D.性格人物 10.托尔期泰认为,艺术抒发情感是(C) A.表现情感 B.宣泄情感 C.传达情感 D.投射情感 11.以读者为中心的批评方法是指(D) A.女权主义批评 B.结构主义批评 C.精神分析批评 D.接受美学批评 12.“我恐惧又希望,我燃烧又冰凉”,这种两面上自相矛盾的语句,一般称之为(D) A.意象 B.隐喻 C.典故 D.悖论 13.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古代诗歌“开山的纲领”的是(C) A.“感物”说 B.“养气”说 C.“诗言志” D.“诗缘情” 14.文学的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指(A) A.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消费接受 B.创作出版、发行传播与流通收藏 C.创作出版、复制生产与消费接受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现当代文学小说概述 ----简评《命运的嘲弄》 阿拉伯人善于辞令,自古就传下许多雄辩的演说辞和优美的散文。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报刊的出现、普及,以及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从埃及开展的文化启蒙运动的进行,阿拉伯近现代的散文逐渐发展、繁荣起来。这些短文短小精悍,富有战斗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在20世纪头30年代活跃于阿拉伯文坛的“旅美派”和“埃及现代派”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文学流派。 “旅美派”融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与一体,在小说方面起了先驱作用。纪伯伦发表了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等;努埃曼创作有短篇小说集《往事已矣》、《粗腿肚》、《豪绅》,中篇小说《相会》等;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在宗教、恋爱、婚姻、道德观念等问题上反映了反封建思想,同时也抨击了西方文明的金钱至上、人情冷漠等丑恶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世界的小说所反映的生活面更广,揭示的问题更深刻。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是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另外还有塔哈.侯赛因。 此外,在埃及,阿卜杜.拉赫曼.哈米西、尤素福.伊德里斯、阿卜杜.拉赫曼.舍尔卡维等写的小说,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深刻地反映

了城乡下层人民的苦难和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尤素福.西巴伊、伊赫桑.阿卜杜.库杜斯等则多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民族政治和社会问题。而当代文坛新秀当属杰马勒.黑塔尼、尤素福.盖伊德、萨布里.穆萨等一群被称为“六十年代辈”的作家。他们充满忧患意识,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正为埃及小说的现代化和民族化探求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黎巴嫩老一代作家继续笔耕不辍,如陶菲格.阿瓦德发表于1972年的《贝鲁特磨房》,以1968年的贝鲁特为背景,从政治、社会、经济、思想、宗教等方面揭示了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被认为是一部揭示了黎巴嫩内战原因的作品。其他著名的作家还有苏海勒.伊德里斯,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深沟》、《我们燃烧的手指》等。 叙利亚当代文坛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是哈纳.米纳,他以长篇小说《蓝灯》蜚声于20世纪50年代阿拉伯文坛,此后,发表于60年代的《帆与风》,70年代的《阴天的太阳》、《残留的影像》、80年代的三部曲 ------ 《水手的故事》、《主桅》、《遥远的港口》都是具有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力作。 二战后,伊拉克老作家祖.努.阿尤布陆续发表了中长篇小说《手、土地与水》、《被遗忘的信》,并写有多部杜阿篇小说集。他善于用现实主义手法,以犀利、明快的笔调,揭露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统治下的种种社会黑暗面。鲁拜伊著有《江河》、《月亮与围墙》《巢》等,作品多表现现实政治、社会题材。 苏丹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是塔伊布.萨利赫,代表作《移居北方的季节》写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阿拉伯青年知识分子思想上引起的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非理性主义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现代科技与现代经济结合,形成了新的经济结构体,人的自由度降低,异化程序加深,西方人在精神上的惶恐,不安加剧。经济的发展另一个结果,使欧洲战乱不,终于在20世纪初爆发了一战,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主义文化的毁灭。俄国的十月革命既给被压迫的劳动者带来希望,也给西方世界带来危机感,总之,欧美社会的现实矛盾使现代西方人动摇了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动摇了宗教信仰,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股非更改思潮在社会中流行,使得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异化,人物有尼采、弗洛伊德等。 2.象征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出法国,在欧美广泛流行,继而在20世纪20~40年代形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后期象征主义流派,坚持以象征暗示的方法表现内心“最高的真实”。同时跳出个人情感的小圈子,努力表现社会与时代的总体精神,在创作方法上,从简单象征发展到意象象征,从个别象征发展到普遍象征,以提示普遍的真理,从情感象征发展到情感与理智并举,具有思辨性与哲理性,代表人物有:保尔·瓦莱里《纯诗》,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艾略特《荒原》等。 3.解构主义 又称后结构主义。其主要理论主张:1.解构中心,否定传统的二元对立论理论,一切绝对的,恒定不定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应该是一种无中心的,开放的动态可变的,可以消解或解构的关系。它们之间存在既彼此区分,又相互推延的对立或差异关系。2.解构结构,主张结构的开放性、多元性与任意性。3.解构文本:反对文本的确定价值评定和对终级意义的关怀。4.解构阅读,主张把阅读当作寻求快慰的游戏,强调发挥读者的主观创造性,寻找文本中的歧义点,嫁接上自己的理解以及所需要的内容,使文本内容扩并产生出新的意义。 4.佯谬 看上去是一个错误,但实际上不是,双生子佯谬是狭义相对论中的一个最其名的佯谬,因为按照狭义相对论,运动中的物体中的时间会变慢,当运动达到光速时,时间就停止了,双生子佯谬是晕样的:假设有一对孪生兄弟,其中一个以接近光速运动一段时间返回,他将会比那个没有运动的兄弟看起来年经一些,但实际上从完全相对的角度上说,这个人在运动的时候,他的兄弟也相对运动,那么究竟是那一个更老些呢?或是一样老? 5.阶梯诗: 为充分提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的丰富性,法国未来主义代表人物何波里奈尔借鉴并发展了阶梯式诗歌格式,将同一句诗中的重点词语分行排列,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想像补充,加强了诗歌的力度,使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情感得以更鲜明地表现出来,同时也表现出“阶梯式”排列的形式美。 6.戈多 是法国其名剧作家内克特创作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一个没有明确内涵的名词,是一个朦胧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 7.黑色幽默 是20世纪60、7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它形成的理论基础是现代主义反理性的种种哲学思潮和社会思潮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最大,它具有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是特殊的幽默风格;其次是“反英雄式”的人物,再次是“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最后是特殊的

2007 2008年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007-2008年度《文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 文学概论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一直是我国普通高校中国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一门思考文学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文学概论以文学的具体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其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属性、特点和规律,发掘文学所呈现的人生体验、价

值追求;以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个案,在对具体文本的分析中进行一定的普遍性概括;以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和文学接受论为其任务。通过学习文学概论课,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理论修养和审美文化素质,并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文学专业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点和有关文学创作、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文学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的能力,并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主要让学生了解文学本质和特征,文学形象的含义、特点和类型,文学作品的构成规则,各类文学体裁的特点,运用理论阐释各种文学现象,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文学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文学概论》课程,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文学概论》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内涵丰富的

00529文学概论(一)201310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西方,最早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 A.卢克莱修B.西塞罗 C.贺拉斯D.朗吉弩斯 2.苏轼说:“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属于A.品质阅读B.情感阅读 C.价值阅读D.兴趣阅读 3.“轮到你朗诵时你才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 A.语言结构B.言语动作 C.言语产品D.语言组织 4.提出“得意而忘言”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B.孟子 C.庄子D.荀子 5.李清照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音律上的特色是A.叠韵B.叠字 C.重复D.双声 6.意境论的源头可上溯至 A.《老子》B.《论语》

C.《孟子》D.《庄子》 7.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区分为 A.典型人物与类型人物B.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 C.表意人物与象征人物D.悲剧人物与喜剧人物 8.缺少了塑造形象的单位,就会损失故事的 A.完整性B.连续性 C.思想性D.生动性 9.与故事时间前后顺序不同的叙述次序统称为 A.顺时序B.逆时序 C.倒叙D.插叙 10.“一个伟大抒情诗人有力量使得我们最为朦胧的情感具有确定的形态”,说这句话的人是 A.布洛克B.克罗齐 C.卡西尔D.科林伍德 11.语句表面上自相矛盾而实质上正确,这样的修辞策略一般称为 A.反讽B.隐喻 C.典故D.悖论 12.刘勰“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的说法强调的是文体的 A.通变B.格调 C.风骨D.体性 13.威克纳格认为史诗和戏剧诗人的风格属于 A.想象的风格B.智力的风格 C.情绪的风格D.悲壮的风格 14.认为风格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的作家是A.托尔斯泰B.高尔基 C.高尔斯华绥D.狄更斯 15.中国最早的诗论是 A.《二十四诗品》B.《典论·论文》 C.《文赋》D.《毛诗序》 16.从本质特征来看,艺术想象是一种 A.科学活动B.认识活动 C.思想活动D.审美活动 17.主张把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的批评方法是 A.后结构主义的批评方法B.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方法 C.英美新批评派的批评方法D.女权主义的批评方法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知识要点 少数民族叙述诗代表作近现代蒙古英雄叙事诗的代表作是《陶克陶胡》和《嘎达梅林》。居于西北边疆的哈萨克族的叙事诗也异常丰富。在其叙事诗中,英雄叙事诗特别引人注目。如著名的“四个四十”系列长诗中的《克里木的四十位英雄》以及《英雄塔尔根》、《骑海骝马的射手》、《好汉康巴尔》、《霍布兰德》等等。 革命历史小说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代表作 吴强《红日》 梁斌《红旗谱》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杨沫《青春之歌》 曲波《林海雪原》 欧阳山《三家巷》 文革时期的文学现象由于文革时期对文人的迫害,所以好多在文革时期出现的作品都 没有正式发表或者保全。样板戏是特定政治话语的产物。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它固然有艺术方面的特点,但其政治功能较为突出。娱乐媒介最容易传播思想,也最容易使人们主动或被动的接受隐藏在其结构和内容之间的意识相态或政治立场。样板戏至少有4至5年垄断了中国的娱乐媒介,因此它对人民的影响是不可否定的。 1968年底,“上山下乡”在这些文字中间,数量最多的是诗歌,这意味着,“文革”中的“地下文学”,其主干是“地下诗歌”。因此,诗歌一经完成,很快便在知青中间传抄。 文艺无条件为现实政治服务,是贯穿“文革”文学思潮始终的一个基本理念。服务于政治被作为文艺的基本属性,“反映革命本质”是完成服务于政治这一目标的基本方式,这些被一同看做文学史审美内容得基本构成。 朦胧诗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朦胧诗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

到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 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 食指、《疯狗》 北岛、《回答》 顾城《远与近》 、舒婷、《致橡树》 文化寻根小说的兴起、特点、代表作家作品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文坛上兴起了一股"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们的创作被称为"寻根文学"。 特点:1.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2.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阿城:“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 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郑义:《老井》 贾平凹:《商州系列》 王安忆《小鲍庄》 李锐《厚土系列》 莫言《红高粱系列》 先锋小说的兴起、代表作家作品 兴起所谓先锋精神,所谓先锋精神,意味着以前卫的姿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的可能性,它以不避极端的态度对文学的共名状态形成强烈的冲击。形成强烈的冲击。世纪翻新,中国文坛上,丛林般地生长起了一批先锋派青年作家。人们通常叫他们为新生代,他们近乎于改革开放的同代人。他们丝毫无意于挑战“专业作家” ,他们仅仅在挑战生活,挑战自我。他们没有经历过“英雄”的席卷,没有经受过“颂歌”的洗礼,他们用自己的脚走着自己的路 前期的有:格非的《褐色鸟群》;马原的《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等作品;《筑路》、《白狗秋千架》、《球状闪电》、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残雪的《山上的小屋》; 相对来说后期的有:孙甘露的《信使之函》、《访问梦境》、《请女人猜谜》、《我是少年酒坛子》;余华的《四月三日事件》、《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难逃劫数》等作品;北村的《逃亡者说》、《劫持者说》、《聒噪者说》、《孔成的生活》.[1] 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 池莉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你是一条河》、《预谋杀人》和《凝眸》等。其中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常常被批评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之一。这一小说连同《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也曾被人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

西北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之《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补充辅导中的第九章、十一章,各章名词解释 绪论 一文学概论在文艺学中的位置:所谓“文艺学”就其最广泛的意义而言,是研究文学的学问,分为三个部分,即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文学史是对于某一个民族或某一个时期的文学活动的发展和演变轨迹的研究,是一种纵向的和局部的文学研究;文学批评是运用一定的理论对具体作家和作品的研究;文学理论是通过对文学活动现象的分析研究,以概念对其规律进行概括所形成的抽象表述。 二文学概论的性质与特点 性质 作为文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面对文学实践、着重研究文学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理论,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特点1.作为一种“理论”:它具有逻辑性严密的特点。它与文学创作与欣赏的实践不同,文学实践是情感和形象活动,而文学概论则是思想和概念的抽象活动,即一种理论。 特点2.作为一种寻求并发现文学实践的基本规律的“纯理论”,它具有概括度深广的特点。因为文学批评与文学史运用文学概论所揭示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个作品、一个作家或者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概括的是文学在某一局部的特殊规律。而文学概论在文学创作和欣赏、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所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概括的则是所有作品、作家、民族和时代都适用的普遍规律。 特点3.作为一种立足并指导文学实践,即“直接面对”文学实践的纯理论,它具有现实感强烈的特点。所谓“直接面对”指的是从文学实践中取材,到文学实践中验证,在文学实践中发展和创新的一种直接性的理论研究。而西方文论、马列文论和古代文论则不同,它们面对的不是文学实践本身,而是别的理论家对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而成的理论本身,因此它是一种间接性的理论研究,是一种研究之研究,即一种再研究。 三文学概论的体系构成 也就是指文学概论是由哪些理论范畴和概念组合所构成,说的简单一些就是文学概论都包括哪些内容,要研究些什么问题。就目前国内的文学概论教材来看一般都包括这样几个部分: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五个部分,有的还包括作品论,而我们的教材是将这部分包括在本体论之内予以介绍的。不过还应包括方法论、传播论等等。当然这要留待以后理论的发展再给以扩展了。就目前来看,它包括: 1﹒本体论:为了回答什么是文学、哪些属于文学的问题,也就是从社会生活被反映在文学之中,如何规定文学的本质和形态之一角度,即从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的。 2﹒功用论:为了回答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问题,也就是从社会生活需要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即要阐明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属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3﹒创作论:为了回答怎样创作文学作品的问题,从社会生活转化为文学的角度来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阐明社会生活的客观的审美特如何进入文学作品。 4﹒鉴赏论:从文学转化为社会生活的角度,即作品如何经过读者的审美感受而反作用于社会生活这样一种角度来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5﹒发展论:为了回答怎样推动和发展文学事业的问题,从社会生活作为外力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中介环节一步一步推动文学事业向前发展,即从文学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这一角度来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四学习文学概论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一)目的 从最终的目的而言就是为了提高文学接受者的审美鉴赏力,具体来看就是要通过文学概论的学习培养大家对文学作品内在的审美价值的感悟、分析、评价的能力。不但要感悟到作品的美,还得阐明其怎样美和因何而美来,也就是说既要能用一定的理论来分析,还要能由现象中总结出规律、并形成理论。 (二)意义 1﹒对欣赏而言:文学概论对作品的欣赏具有积极的意义,懂得一定文学理论的人无疑能更好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只有看得出门道的人才能看得出更大的热闹。 2﹒对创作而言:一个掌握了一定文学原理的人,他就会更好地、更自觉地创作,就会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如在塑造典型人物、安排情节、布置结构、运用语言等等方面,都会比不大懂得文学理论的人具有更大的自觉性,真正的大作家,在文学理论方面也必定有很高的修养,如雨果、福楼拜、托尔斯泰等。 3﹒对文艺工作的行政领导而言

文学概论

概念 1. 文学: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的形象和情境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 2.灵感:灵感是指思考中突如其来的顿悟领悟,它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3.共鸣:共鸣是文学鉴赏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感感应现象。 4.艺术真实:指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按作家的美学理想对生活真实进行艺术概括和艺术的创造性加 工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的风貌和本质的形象与情景。 5.文学:文学是以语言为介质的艺术。 6.虚静说:老子《道德经》里最早提出“虚静”:“致虚极,守静笃”。 庄子《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 就是“虚静”。庄子认为只有达到虚静,才能自由地进行审美观照。 静,方可倾听天籁。虚,方可囊括万物。创作者要“无知无欲”“绝圣弃智”,使自己进入一个大明境界,从内心深处把握宇宙万物,洞悉它的变化规律。创造的主客二体融和为一。方能造出化工造物般的艺术珍品。但这种虚静是建立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上的。 简答题 1.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答:(1)写实型:直接取材于社会生活。(讲究细节真实,逼真可信)(2)写景型: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抒情型:即直抒胸臆。(4)幻想型:包括神话传说、神怪小说和科幻小说等。(5)寓意型:这主要以西方现代派的一些作品为代表 2.审美意象有哪些特征?答:(1)哲理性(本质特征);(2)荒诞性(现象特征);(3)象征性(表现特征);(4)抽象思维直接性(思维特征)。 3.散文有哪些特征?答:(1)题材广泛多样;(2).结构自由灵活;(3)抒写真实感受;(4).短小精悍。 4.意识流文学的特点?答:一、常以人物独白的形式,描写人的心曲隐微,尤着重于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的开掘。第二,主要以意识的流动、幅射、起落、结散为叙述线索,第三,借鉴电影蒙太奇而独创的奇特表现手法。 5文学惯例有哪些要素?答:文学的惯例往往是未经言明的,模糊的、不确切的、变动的:(1).语言的特异处。②想象、虚构、体验、情感等特性的形象世界。③.独特完整的意义系统。④.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等等。⑤. 可能的社会生活描绘。 6.文学的惯例往往是未经言明的,模糊的,不确切的,变动的,其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语言的特异处;(2). 想象、虚构、体验、情感等特性的形象世界;(3.)独特完整的意义系统;(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等等;(5). 可能的社会生活描绘。 7.戏剧文学的特征有哪些?答:(1)在一定时空限度内高度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 (2)强烈而富于表现力的戏剧冲突。(3)动作话和戏剧化的人物语言。 8.大众文化在文学文本中的体现? 答:是指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第一、信息和受众的大量性。第二、文体的流行性和模式化。如《一封家书》之后有《祝你平安》、《常回家看看》等一批仿作第三、故事的类型化。第四、观赏的日常性第五、效果的愉悦性 9.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与抒情性作品不同,叙事文学讲故事,描述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不同于日常叙述语言,在于它具有内指性。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10.文学风格的特征。(一)独创性,(二)稳定性,(三)多样性 论述题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文学概论名词解释 1、文艺学(略) 2、文学理论(略) 3、文学批评(略) 4、文学史(略) 5、文学活动(略) 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略) 7、中国特色(略) 8、当代性(略) 9、生活活动(略) 10、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略) 1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略) 12、文学本体论(略) 13、文学起源的劳动说(略) 14、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在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略) 15、广义文学(略) 16、狭义文学(略) 17、折中义文学(略) 1 8、一般意识形态性质(略) 19、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略) 20、话语(略) 21、话语蕴藉: 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2、文学: 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3、主导性与多样性(略) 24、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略) 2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略) 26、推陈出新(略) 27、人民性(略) 28、精神生产(略) 29、艺术生产(略) 30、文学创造的客体(略) 31、文学创造的主体(略) 32、材料: 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33、艺术发现: 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34、创作动机: 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35、艺术构思: 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36、直觉: 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37、灵感: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文学概论复习重点

《文学概论》(1-7章)复习重点 一、名词阐释: 1、文艺学: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也叫文学学。文艺学是文学实践的总结,又受到文学实践的检验和修正,并给文学实践以指导。 2、文学理论 文艺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常常从美学、认识论、社会学、心理学等各种角度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内在构成和外在关系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文学理论的任务在于揭示文学作为审美文化现象的本质:既要对文学在整个文化现象中的位置和地位作出界定;又要对文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现象的特质作出说明文学理论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文学实践的理论总结,因此,其自身也有一个发展过程。 3、文学活动“四要素 这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观点。文学四要素指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要素组成的。 4、文学活动: 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阅读、批评等活动的总称。按美国当代文艺家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认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 5、文学形式: 是作家为表达内容而创造的使文学内容得以存在和表达的、具有感性直观特征文学的外在形态; 6、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生活活动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7、一般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般意识形态属于一种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及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里,它体现着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思想、要求、利益、愿望,亦即带有一定价值取向,并对人的思想行为起支配和调控的作用。 8、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是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形式,从目的看,文学既是无功利性的也是功利性;从方式看,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从态度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9、审美: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指人与世界形成的一种无功利性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 10、话语: 所谓话语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而从事沟通的具体行为与活动,包括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而话语蕴籍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1、话语蕴籍: 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12、艺术生产: 艺术生产是艺术创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是人对世界的一种审美掌握方式,即主要通过情感体验和直观的方式掌握世界,形成对世界的审美意识并运用艺术符号将其物化、创造一个独特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世界的活动。 13、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的精神资料(如科学知识、艺术品等)而进行的相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14、文学创作材料 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造的刺激或信息。 15、艺术发现 指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社会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6、艺术构思 指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17、灵感 是艺术构思阶段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外在形态是对问题突然顿悟。表现为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文学概论综合复习

《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内容和重点、难点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重庆电大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语文教育专业的“文学概论”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文学概论》教材。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本课程的考试重点包括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两个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文学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名词解释题(20%),填空题(20%),判断分析题(24%),简答题(20%),论述题(16%)。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文学与文学理论 一、重点名词:文学摹仿论文学理论二、重点掌握 文学的现代含义;文学的特征;文学的属性;文学理论的含义。 第二章文学文本 一、重点名词:再现型文本大众文化文本二、重点掌握 文学文本的概念和特征;英加登的文学层面论。文学文本的层面;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及其特征;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文学媒介 一、重点名词:文学媒介大众媒介 二、重点掌握 文学媒介的概念及媒介优先;文学媒介的特点和作用。 第四章文学语言 一、重点名词:文学语言 二、重点掌握 语言的内涵及功能;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 第五章文学形象 一、重点名词:文学意境文学意象文学典型二、重点掌握 文学意象及其特征;文学意境及其特征;文学典型及其特征。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的演变;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的个案分析方法,能够分析文学作品。 第六章文学体裁 一、重点名词:散文诗小说剧本二、重点掌握 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特征;诗、小说、散文、剧本的类型。文学与其他艺术的区别与汇通。 第七章文学写作 文学写作的含义和属性;文学写作的意义;作者角色;作者的语境条件;作者的主体条件;文学写作状况;文学写作过程; 第八章文学阅读 一、重点名词 文学资源场构思文学阅读拟想读者二、重点掌握 文学阅读及其意义;读者的语境条件;读者的主体条件;读者的文本条件。文学阅读的状况、过程和效果。 第九章文学批评 一、重点名词:文学批评 二、重点掌握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剖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