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有三种基本的信号接地方式:浮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

1 浮地目的:使电路或设备与公共地线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起来,浮地还使不同电位的电路之间配合变得容易。缺点:容易出现静电积累引起强烈的静电放电。折衷方案:接入泄放电阻。

2 单点接地方式: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凡需要接地均接于此。缺点:不适宜用于高频场合。

3 多点接地方式:凡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连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便使接地线长度为最短。缺点:维护较麻烦。

4 混合接地按需要选用单点及多点接地。

PCB中的大面积敷铜接地其实就是多点接地所以单面Pcb也可以实现多点接地

多层PCB大多为高速电路地层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PCB的电磁兼容性是提高信号抗干扰的基本手段,同样由于电源层和底层和不同信号层的相互隔离减轻了PCB的布通率也增加了信号间的干扰。

在大功率和小功率电路混合的系统中,切忌使用,因为大功率电路中的地线电流会影响小功率电路的正常工作。另外,最敏感的电路要放在A点,这点电位是最稳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并联单点接地。但是,并联单点接地需要较多的导线,实践中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混合接地。

将电路按照特性分组,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同一组,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不同的组。每个组内采用串联单点接地,获得最简单的地线结构,不同组的接地采用并联单点接地,避免相互之间干扰。

这个方法的关键:绝不要使功率相差很大的电路或噪声电平相差很大的电路共用一段地线。

这些不同的地仅能在通过一点连接起来。

为了减小地线电感,在高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经常使用多点接地。在多点接地系统中,每个电路就近接到低阻抗的地线面上,如机箱。电路的接地线要尽量短,以减小电感。在频率很高的系统中,通常接地线要控制在几毫米的范围内。

多点接地时容易产生公共阻抗耦合问题。在低频的场合,通过单点接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高频时,只能通过减小地线阻抗(减小公共阻抗)来解决。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仅在导体表面流动,因此增加导体的厚度并不能减小导体的电阻。在导体表面镀银能够降低导体的电阻。

通常1MHz以下时,可以用单点接地;10MHz以上时,可以用多点接地,在1MHz和10MHz之间时,可如果最长的接地线不超过波长的1/20,可以用单点接地,否则用多点接地。

接地电容的容量一般在10nF以下,取决于需要接地的频率。

如果将设备的安全地断开,地环路就被切断,可以解决地环路电流干扰。但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机箱必须接到安全地上。图中所示的接地系统解决了这个问题,对于频率较高的地环路电流,地线是断开的,而对于50Hz的交流电,机箱都是可靠接地的。

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接地策略

单点地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公共地阻抗耦合”和“低频地环路”,多点地是针对“高频所容易通过长地走线产生的共模干扰”.

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

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

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

数字地与模拟地之间单点接地,数字地之内多点接。地线干扰与地线设计

地线设计是电磁兼容设计中大家都很注意,却又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做的一个问题。了解了地线造成干扰问题的机理之后,在设计和实施地线时就有了一个明确的思路。本期从介绍地线造成干扰的原理入手,使读者了解设计地线的关键和原则。 1. 什么是地线?

地线有安全地和信号地两种。前者是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设备安全而设置的地线,后者是为了保证电路正确工作所设置的地线。造成电路干扰现象的主要是信号地,因此这里仅讨论信号地的问题。信号地的一般定义是:电路的电位参考点。

更恰当地说,这个定义是我们设计电路时的一个假设。从这个定义是无法分析和理解一些

地线干扰问题的。从现在开始,我们在分析电磁兼容问题时,使用下面的定义。地线是信号电流流回信号源的地阻抗路径。

既然地线是电流的一个路径,那么根据欧姆定律,地线上是有电压的;既然地线上有电压,说明地线不是一个等电位体。这样,我们在设计电路时,关于地线电位一定的假设就不再成立,因此电路会出现各种错误。这就是地线干扰的实质。 2. 地线的阻抗有多大?

一个难以理解的问题是,我们在设计地线时,都使地线的电阻很小,那么地线上的电位差怎么会大到导致电路出错的程度。理解这个问题,要理解地线阻抗的组成。地线的阻抗Z 由电阻部分和感抗部分两部分组成,即:Z = RAC + jωL。

电阻成分:导体的电阻分为直流电阻RDC和交流电阻RAC。对于交流电流,由于趋肤效应,电流集中在导体的表面,导致实际电流截面减小,电阻增加,直流电阻和交流电阻的关系如下: RAC= 0.076rf1/2RDC

式中:r=导线的半径,单位cm,f=流过导线的电流频率,单位Hz, RDC= 导线的直流电阻,单位Ω。电感成分:任何导体都有内电感(这区别于通常讲的外电感,外电感是导体所包围的面积的函数),内电感与导体所包围的面积无关。对于圆截面导体如下: L=0.2S[ln(4.5/d) -1] (μH)式中S=导体长度(m),d=导体直径(m)

表1说明了直流电阻与交流阻抗的巨大差异。频率很低时的阻抗可以认为是导体的电阻,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频率升高,阻抗增加很快,当频率达到100MHz以上时,直径6.5mm 长度仅为10cm的导线也有数十欧姆的阻抗。

3 地环路干扰及对策

地环路干扰是一种较常见的干扰现象,常常发生在通过较长电缆连接的相距较远的设备之间。其产生的内在原因是设备之间的地线电位差。地线电压导致了地环路电流,由于电路的非平衡性,地环路电流导致对电路造成影响的差模干扰电压(图1)。

由于地环路干扰是由地环路电流导致的,因此在实践中,有时会发现,当将一个设备的地线断开时,干扰现象消失,这是因为地线断开时,切断了地环路。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干扰频率较低的场合,当干扰频率高时,短开地线与否关系不大。

地环路干扰形成的原因1:两个设备的地电位不同,形成地电压,在这个电压的驱动下,“设备1-互联电缆-设备2- 地”形成的环路之间有电流流动。由于电路的不平衡性,每根导线上的电流不同,因此会产生差模电压,对电路造成干扰。地线上的电压是由于其他功率较大的设备也用这段地线,在地线中引起较强电流,而地线又有较大阻抗产生的。

地环路干扰形成的原因2:由于互联设备处在较强的电磁场中,电磁场在“设备1 - 互联电缆 - 设备2 - 地”形成的环路中感应出环路电流,与原因1的过程一样导致干扰。

解决地环路干扰的方法:解决地环路干扰的基本思路有三个:一个是减小地线的阻抗,从而减小干扰电压,但是这对第二种原因导致的地环路没有效果。另一个是增加地环路的阻抗,从而减小地环路电流。当阻抗无限大时,实际是将地环路切断,即消除了地环路。例如将一端的设备浮地、或将线路板与机箱断开等是直接的方法。但出于静电防护或安全的考虑,这种直接的方法在实践中往往是不允许的。更实用的方法是使用隔离变压器、光耦合器件、共模扼流圈、平衡电路等方法。第三个方法是改变接地结构,将一个机箱的地线连接到另一个机箱上,通过另一个机箱接地,这就是单点接地的概念。

4 公共阻抗耦合及对策

当两个电路的地电流流过一个公共阻抗时,就发生了公共阻抗耦合,如图2(a) 所示。

一个电路的地电位会受到另一个电路工作状态的影响,即一个电路的地电位受另一个电路的地电流的调制,另一个电路的信号就耦合进了前一个电路。

放大器级间公共地线耦合问题:图2(a) 中的放大器,由于前置放大电路与功率放大电路共用一段地线,功率放大电路的地线电流很大,因此在地线上产生了较大的地线电压V。这个电压正好在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中,如果满足一定的相位关系,就形成了正反馈,造成放大器自激。解决办法:可以有两个解决办法,一个是将电源的位置改变一下,使它*近功率放大电路,这样,就不会有较大的地线电压落在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中了,如图2 (b) 所示。另一个办法是功率放大电路单独通过一根地线连接到电源,这实际是改成了并联单点接地结构,如图2 (d) 所示。 5 接地策略

信号地有图3所示的几种方式。

单点接地:所有电路的地线接到公共地线的同一点,进一步可分为串联单点接地和并联单点接地。最大好处是没有地环路,相对简单。但地线往往过长,导致地线阻抗过大。

多点接地:所有电路的地线就近接地,地线很短,适合高频接地。问题是存在地环路。

混合接地:在地线系统内使用电感、电容连接,利用电感、电容器件在不同频率下有不同阻抗的特性,使地线系统在不同的频率具有不同的接地结构。

串联单点接地容易产生公共阻抗耦合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采用并联单点接地。但是并联单点接地往往由于地线过多,而没有可实现性。因此,灵活的方案是,将电路按照信号特性分组,相互不会产生干扰的电路放在一组,一组内的电路采用串联单点接地,不同组的电路采用并联单点接地。如图4所示。这样,既解决了公共阻抗耦合的问题,又避免了地线过多的问题。

接地的方法很多,具体使用那一种方法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接地”的概念首次应用在电话的设计开发中。从1881年初开始采用单根电缆为信号通道,大地为公共回路。这就是第一个接地问题。但是用大地作为信号回路会导致地回路中的过量噪声和大气干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增加了信号回路线。现在存在的许多接地方法都是来源于过去成功的经验,这些方法包括:

1) 单点接地:如图1所示,单点接地是为许多在一起的电路提供公共电位参考点的方法,这样信号就可以在不同的电路之间传输。若没有公共参考点,就会出现错误信号传输。单点接地要求每个电路只接地一次,并且接在同一点。该点常常一地球为参考。由于只存在一个参考点,因此可以相信没有地回路存在,因而也就没有干扰问题。

2) 多点接地: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设备内电路都以机壳为参考点,而各个设备的机壳又都以地为参考点。这种接地结构能够提供较低的接地阻抗,这是因为多点接地时,每条地线可以很短;并且多根导线并联能够降低接地导体的总电感。在高频电路中必须使用多点接地,并且要求每根接地线的长度小于信号波长的1/20。

3) 混合接地:混合接地既包含了单点接地的特性,又包含了多点接地的特性。例如,系统内的电源需要单点接地,而射频信号又要求多点接地,这时就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混合接地。对于直流,电容是开路的,电路是单点接地,对于射频,电容是导通的,电路是多点接地。

当许多相互连接的设备体积很大(设备的物理尺寸和连接电缆与任何存在的干扰信号的波长相比很大)时,就存在通过机壳和电缆的作用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干扰电流的路径通常存在于系统的地回路中。

在考虑接地问题时,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系统的自兼容问题,另一个是外部干扰耦合进地回路,导致系统的错误工作。由于外部干扰常常是随机的,因此解决起来往往更难。

接地要求

要求接地的理由很多,下面列出几种:

1) 安全接地:使用交流电的设备必须通过黄绿色安全地线接地,否则当设备内的电源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变小时,会导致电击伤害。

2) 雷电接地:设施的雷电保护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由避雷针、下导体和与接地系统相连的接头组成。该接地系统通常与用做电源参考地及黄绿色安全地线的接地是共用的。雷电放电接地仅对设施而言,设备没有这个要求。

3) 电磁兼容接地:出于电磁兼容设计而要求的接地,包括:

* 屏蔽接地:为了防止电路之间由于寄生电容存在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辐射电场或对外界电场敏感,必须进行必要的隔离和屏蔽,这些隔离和屏蔽的金属必须接地。

* 滤波器接地:滤波器中一般都包含信号线或电源线到地的旁路电容,当滤波器不接地时,这些电容就处于悬浮状态,起不到旁路的作用。

* 噪声和干扰抑制:对内部噪声和外部干扰的控制需要设备或系统上的许多点与地相连,从而为干扰信号提供“最低阻抗”通道。

* 电路参考:电路之间信号要正确传输,必须有一个公共电位参考点,这个公共电位参考点就是地。因此所有互相连接的电路必须接地。

以上所有理由形成了接地的综合要求。但是,一般在设计要求时仅明确安全和雷电防护接地的要求,其它均隐含在用户对系统或设备的电磁兼容要求中。返回目录3接地技术应用

目前所应用的接地技术和方法可以说是过去解决问题的经验总结。典型的接地要求往往限制在所谓的“单点接地”上。

通常在电路这一级上不专门提出对接地的具体要求,因为在这一层次上提出具体要求是不合适的。对数字电路而言,大多数逻辑芯片读采用单端电路的方式工作。也就是说,所有信号的电位以电源回路为参考的话,其电位是0V。在模拟电路中,情况也类似。当元器件之间的距离很近时,要完成逻辑信号的产生、处理和波形整形是很容易的,但如果传输线过长或者参考点电位不正确的话,都会产生问题。我们要建立这样的概念:接地并不是每个部分或每个系统都需要的,比如单块的线路板并不非要接地才能正常工作。当设备之间要传输数据时,接地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七、接地

接地分安全接地、工作接地,这里所谈的是工作接地,设计接地点就是要尽可能减少各支路电流之间的相互耦合干扰,主要方法有:单点接地、串联接地、平面接地。在电子设备中,接地是控制干扰的重要方法。如能将接地和屏蔽正确结合起来使用,可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电子设备中地线结构大致有系统地、机壳地(屏蔽地)、数字地(逻辑地)和模拟地等。在地线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在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MHz,它的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高频电路宜采用多点串联接地,地线应短而租,高频元件周围尽量用栅格状大面积地箔。当工作频率在1~10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

2.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开电路板上既有高速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而两者的地线不要相混,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要尽量加大线性电路的接地面积。

3.尽量加粗接地线若接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因此应将接地线尽量加粗。 4.将接地线构成闭环路

设计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电路板的地线系统时,将接地线做成闭环路可以明显的提高抗噪声能力。其原因在于:印制电路板上有很多集成电路元件,尤其遇有耗电多的元件时,因受接地线粗细的限制,会在地结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引起抗噪声能力下降,若将接地结构成环路,则会缩小电位差值,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噪声能力。

电磁兼容(EMC)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尽可能减小电流环路的面积;第二个原则是系统只采用一个参考面。

在所有EMC问题中,主要问题是不适当的接地引起的。有三种信号接地方法:单点、多点和混合。在频率低于1MHz时可采用单点接地方法,但不适于高频。在高频应用中,最好采用多点接地。混合接地是低频用单点接地而高频用多点接地的方法。地线布局是关键的。高频数字电路和低电平模拟电路的地回路绝对不能混合。

当设计高频(f>10MHz)电路时就要采用多点接地了或者多层板(完整的地平面层)。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要回流到地,因为数字信号变化速度快,从而在数字地上引起的噪声就会很大,而模拟信号是需要一个干净的地参考工作的。如果模拟地和数字地混在一起,噪声就会影响到模拟信号。一般来说,模拟地和数字地要分开处理,然后通过细的走线连在一起,或者单点接在一起。总的思想是尽量阻隔数字地上的噪声窜到模拟地上。当然这也不是非常严格的要求模拟地和数字地必须分开,如果模拟部分附近的数字地还是很干净的话可以合在一起。

对于一般器件来说,就近接地是最好的,采用了拥有完整地平面的多层板设计后,对于一般信号的接地就非常容易了,基本原则是保证走线的连续性,减少过孔数量;靠近地平面或者电源平面,等等。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都要接到单板的接口地上而不是信号地上,这是因为信号地上有各种的噪声,如果屏蔽层接到了信号地上,噪声电压会驱动共模电流沿屏蔽层向外干扰,所以设计不好的电缆线一般都是电磁干扰的最大噪声输出源。当然前提是接口地也要非常的干净。火线地线零线

首先用电分为动力用电和家用电.

动力用电就是常说的380伏电,多用于工厂.这种电多是三相四线.四线中三根火线,一根零线.三根火线经过负载如电动机等用电设备后都经过零线形成回路,设备才能正常工作.零线在发电厂是接地的. 家用电是指我们常说的220伏电也叫单相电,有两根线,一根火线,一根零线.火线经过负载如灯泡等用电器后经零线形成回路,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这里的零线在发电厂也是接地的.

动力电和家用电的零线虽然在发电厂都是接地的,但我们平时说的地线和零线不是一个概念.你看我们家里的三孔电源插座,如果是正规施工,其中一个孔是火线,一个孔是零线,一个孔是地线.这里的地线整座楼汇集后接地.这才是常说的地线.多数家用电器都要求要接地线,就是要和这根地线接在一起.

2,火线地线零线

首先用电分为动力用电和家用电.

动力用电就是常说的380伏电,多用于工厂.这种电多是三相四线.四线中三根火线,一根零线.三根火线经过负载如电动机等用电设备后都经过零线形成回路,设备才能正常工作.零线在发电厂是接地的.

家用电是指我们常说的220伏电也叫单相电,有两根线,一根火线,一根零线.火线经过负载如灯泡等用电器后经零线形成回路,用电器才能正常工作.这里的零线在发电厂也是接地的.

动力电和家用电的零线虽然在发电厂都是接地的,但我们平时说的地线和零线不是一个概念.你看我们家里的三孔电源插座,如果是正规施工,其中一个孔是火线,一个孔是零线,一个孔是地线.这里的地线整座楼汇集后接地.这才是常说的地线.多数家用电器都要求要接地线,就是要和这根地线接在一起.

只有一个A/D的话可以一点接地,两个以上不要区分模拟地和数字地。

有人建议将混合信号电路板上的数字地和模拟地分割开,这样能实现数字地和模拟地之间的隔离。尽管这种方法可行,但是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在复杂的大型系统中问题尤其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能跨越分割间隙布线,一旦跨越了分割间隙布线,电磁辐射和信号串扰都会急剧增加。在PCB设计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信号线跨越分割地或电源而产生EMI问题。

直流系统接地处理(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直流系统接地处理(标准版)

直流系统接地处理(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直流系统接地 A、象征: a)警铃响,“直流故障”光字牌亮; b)直流配电盘I组直流母线或Ⅱ组直流母线电压绝缘综合监测装置报警。 B、处理: a)根据直流母线电压绝缘综合监测装置报警情况确定接地母线组别及接地极性。 b)根据当时设备检修情况、气候情况及设备存在的缺陷,按照下列程序选择接地点: ⑴试拉检修人员所接之临时电源; ⑵联系机、炉、燃油、化学等直流用户,询问有无设备启、停及异常情况,以便进行查找; ⑶进行动力直流负荷的选择,采用“瞬停法”,按照先室外后室

内的顺序进行。对于直流油泵等动力负荷,必须通过值长通知机方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得到明确许可、检查电动机确未运行后方可进行,拉开后迅速恢复,并汇报值长通知机方; ⑷进行操作直流负荷的选择,采用“转移法”,即先调整直流系统两组母线电压一致,推上母联刀闸,再切换直流母线上的某一路负荷至非接地母线上(推上该供电环状的解列点刀闸,然后拉开该供电环状接于接地母线的电源刀闸);此后拉开母联刀闸,看接地是否转移到另一母线,若已转移,再用“瞬停法”对该供电环状负荷的各分支逐一瞬停,直至找到故障点。 ⑸在进行操作直流负荷的选择时,主控楼操作直流电源一般应放在最后选择,且不得将环状供电的控制、信号电源长时间放在不同母线上运行。 ⑹在瞬停设备的直流操作电源前,应先与有关值班人员进行联系,以免设备误动作。在选择过程中,遇有故障发生时,应及时恢复供电。 ⑺当全部直流负荷选择完毕仍未找到接地点时,则应检查蓄电池、浮充硅、闪光装置、电压绝缘综合监测装置以及直流母线本身。此时可以采取瞬间拉开设备出口刀闸及取下直流保险的方法进行选择。若接地仍然不能消除,则为直流母线本身接地,经确证无疑后,应采取

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有三种基本的信号接地方式:浮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 1 浮地目的:使电路或设备与公共地线可能引起环流的公共导线隔离起来,浮地还使不同电位的电路之间配合变得容易。缺点:容易出现静电积累引起强烈的静电放电。折衷方案:接入泄放电阻。 2 单点接地方式: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凡需要接地均接于此。缺点:不适宜用于高频场合。 3 多点接地方式:凡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连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便使接地线长度为最短。缺点:维护较麻烦。 4 混合接地按需要选用单点及多点接地。 PCB中的大面积敷铜接地其实就是多点接地所以单面Pcb也可以实现多点接地 多层PCB大多为高速电路地层的增加可以有效提高PCB的电磁兼容性是提高信号抗干扰的基本手段,同样由于电源层和底层和不同信号层的相互隔离减轻了PCB的布通率也增加了信号间的干扰。 在大功率和小功率电路混合的系统中,切忌使用,因为大功率电路中的地线电流会影响小功率电路的正常工作。另外,最敏感的电路要放在A点,这点电位是最稳定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并联单点接地。但是,并联单点接地需要较多的导线,实践中可以采用串联、并联混合接地。

将电路按照特性分组,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同一组,相互之间容易发生干扰的电路放在不同的组。每个组内采用串联单点接地,获得最简单的地线结构,不同组的接地采用并联单点接地,避免相互之间干扰。 这个方法的关键:绝不要使功率相差很大的电路或噪声电平相差很大的电路共用一段地线。 这些不同的地仅能在通过一点连接起来。

为了减小地线电感,在高频电路和数字电路中经常使用多点接地。在多点接地系统中,每个电路就近接到低阻抗的地线面上,如机箱。电路的接地线要尽量短,以减小电感。在频率很高的系统中,通常接地线要控制在几毫米的范围内。 多点接地时容易产生公共阻抗耦合问题。在低频的场合,通过单点接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高频时,只能通过减小地线阻抗(减小公共阻抗)来解决。由于趋肤效应,电流仅在导体表面流动,因此增加导体的厚度并不能减小导体的电阻。在导体表面镀银能够降低导体的电阻。 通常1MHz以下时,可以用单点接地;10MHz以上时,可以用多点接地,在1MHz和10MHz之间时,可如果最长的接地线不超过波长的1/20,可以用单点接地,否则用多点接地。

直流系统接地详解

直流系统接地详解,绝对不容错过哟! 时常听着技术人员与客户沟通:当直流输电系统以单极大地方式运行时,在直流接地极附近有直流电流从地中经直接接地的中性点流入交流变压器中,会造成变压器出现直流偏磁问题,这其中的直流系统接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你弄明白了么? 1、直流系统的重要性 所谓直流系统,是可以为设备各种动作提供可靠稳定不间断的电源,直流系统自身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直流电源是十分稳定可靠的,但是由于控制保护回路的应用,使直流系统的故障成为电力系统更大故障的事故隐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危害。 2、什么是直流接地? 直流电源系统正极或负极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降低至某一整定值,或者低于某一规定值这时我们称该直流系统有正接地故障或负接地故障。 3、直流接地故障的危害? 1、直流正极接地:有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的可能。因为一般跳合闸线圈、继电器线圈与负极电源接通,若这些回路在发生一点接地,就可能引起误动、误跳; 2、直流负极接地,可能使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拒绝动作。同时,直流回路短接,使电源保险熔断,失去保护及操作电源,并且可能烧坏继电器接点。

3、直流系统正负极各有一点接地,会造成短路使电源保险熔断,使保护极自动装置、控制回路失去电源。 4、小编还从技术人员那里也曾了解过,变电站变压器主变中性点直流接地状况,如果遇上直流电流的超标入侵,产生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会使得变电站带来极大的功能电能损耗,这是需要及时安装直流偏磁抑制装置预防的。 安徽正广电作为直流偏磁治理的电力窗口,不断分享行业技术发展以及最新的直流偏磁仿真、测试、治理知识,安徽正广电励志成为客户们的最佳服务者,我们必将以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大家携手畅游电力的海洋!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

电力系统中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分析 摘要: 变电站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可能会引起信号回路、控制回路、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回路误动作,导致电力系统不能安全正常运行。快速正确地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而且要及时对直流系统的故障产生原因进行排查并做好故障发生预防工作,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文章在直流系统接地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类型和特点,研究了处理故障的方法,介绍了故障的危害。 关键词: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处理 1 引言 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变电站,变电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电网系统的安全稳定。然而,变电站的设备问题则是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如果不能及时并有效地对设备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会很可能造成大面积停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和损失。由于变电站直流系统几乎分布在变电站的任何角落,范围十分广泛,所以直流系统接地故障的发生几率很高,将直接威胁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综合而言,正确、快速地对接地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至关重要。 2 变电站的直流系统概述 变电站的直流系统,与人体的血管相似,遍布变电站的室内和场内,保证着电力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直流系统发生故障失灵时,断路器将因为失去跳闸的直流电源而不能跳闸切除故障,强大的短路电流将烧坏主变压器等等重要电器设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直流系统为供给继电保护、控制、信号、事故照明、交流部间断电源、计算机监控等直流负荷,35kV及以上的变电站应装设由蓄电池供电的直流系统。直流系统的用电负荷极为重要,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3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分类 (1)按接地点分类。直流系统依接地点类别不同可分为多点接地和一点接地。多点接地是指发生两点以及两点以上接地,然而一点接地就是指单点接地发生在一组直流系统中。一般情况下,绝缘检测装置在多点接地与一点接地都可以发出正确的告警,但是多点接地可能会发生不正确选线情况,然而一点接地能避免这种情况从而正确选线。而且直流系统一点接地不会对保护装置的运行产生影响,但是现场工作人员需要对多点接地利用其它方法来分析查找故障回路。但一点接地时,若超过4 h内则构成障碍。为了防止两点接地的出现,要视接地点情况判断和分析,一般要求尽快查明故障点并加以排除直流系统多点接地对保护装置的影响。图1、图2 、图3为典型多点接地示意图。 图1 多点接触1 图2 多点接触2

PCB板的地线设计和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

PCB板的地线设计和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 类别:电源技术阅读:899 在电子设备中,接地是控制干扰的重要方法。将接地和屏蔽正确结合起来使用,可解决大部分干扰问题。电子设备中地线结构大致有系统地、机壳地(屏蔽地)、数字地(逻辑地)和以地等。 在PCB板的地线设计申,接地技术既应用于多层PCB,也应用于单层PCBo接地技术是为最小化接地阻抗,以减少从电路返回到电源之间的接地回路的电势。 (1)正确选择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 在低频电路中,信号的工作频率小于1 MHz,它对布线和器件间的电感影响较小,而接地电路形成的环流对干扰影响较大,因而应采用一点接地。当信号工作频率大于10 MHz时,地线阻抗变得很大,此时应尽量降低地线阻抗,应采用就近多点接地。当工作频率在1~ 10 MHz时,如果采用一点接地,其地线长度不应超过波长的1720,否则应采用多点接地法。高频电路宜采用多点串联接地,地线应短而粗,高频元件周围尽量布置栅格状大面积接地铜箔。 (2)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开 电路板上既有高速逻辑电路,又有线性电路,应使它们尽量分开,且两者的地线不要相混,分别与电源端地线相连。此外,还要尽量加大线性电路的接地面积。 (3)加粗接地线 若接地线很细,接地电位则随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电子设备的定时信号电平不稳,抗噪声性能变坏。因此应将接地线尽量加粗,使它能通过三倍于印制线路板的允许电流。如有可能,接地线的宽度应大于3 mm. (4)接地线构成闭环路 设计只由数字电路组成的印制线路板的地绒系统时,将接地线做成闭环路可以明显提高抗噪声能力。其原因在于:印制线路板上有很多集成电路元件,尤其有耗电多的元件时,因受接地线粗细的限制,会在地结上产生较大的电位差,引起抗噪声能力下降,若将接地结构成环路,则会缩小电位差值,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噪声能力。 (5)全平面地 当采用多层线路板设计时,可将其中一层作为“全地平面”,这样可减少接地阻抗,同时又起到屏蔽作用。我们常常在印制板周边布一圈宽的地线,也起同样的作用。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分析及排查方法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分析及排查方法在变电站直流系统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及操作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其正常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但实际运行中,由于气候环境影响、设备的维护不够恰当、直流回路中混入了交流电、寄生回路存在等原因都可能会引起直流系统接地。直流系统容易发生单点接地。虽然单点接地不引起危害,但若演变成两点接地将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信息指示不正确、熔断器熔断等严重事件。无论何种原因,直流接地事故都会影响其她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者,会导致整个电网系统的瘫痪,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保护好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就是变电站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对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必须采取早发现、早消除、勤防范策略 一、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直流系统一般用于变电所控制母线、合闸母线、UPS不间断电源,也用作其她电源与逻辑控制回路。直流系统就是一个绝缘系统,绝缘电阻达数十兆欧,在其正常工作时,直流系统正、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相等,对地电压也就是相对平衡的。当发生一点接地时,其正、负极对地电压发生变化,接地极对地电压降低,非接地极电压升高,控制回路与供电可靠性会大大降低,但一般不会引发电气控制系统的次生故障。可就是,当直流系统有两点或多点接地时,极易引起逻辑控制回路误动作、直流保险熔断,使保护及自动装置、控制回路失去电源,在复杂保护回路中同极两点接地,还可能将某些继电器短接,不能动作跳闸,致使越级跳

闸,造成事故扩大。规程严格规定:直流系统多点同极接地,应停止直流系统一切工作,也就是基于其故障性质的不确定因素。 1、直流系统正极接地的危害 当发生直流正极接地时,可能会引起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因为一般断路器的跳合闸线圈以及继电器线圈就是与负极电源接通的,如果在这些回路上再发生另一点直流接地,就可能引起误动作。 如上图所示,A、B两点发生直流接地时,相当于将外部合闸条件全部短接,从而使合闸线圈得电误动作合闸。A、C两点接地时,则外部分闸条件被短接而误动作跳闸。A、D两点,A、F两点接地,同样都能造成开关误跳闸。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查找及处理

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查找及处理 摘要:直流系统在变电站内是很重要的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电源系统,主要作用是为变电站的控制、信号、自动装置以及 开关的分合闸操作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接地直流系统干扰的 任务是变电站的安稳。本文主要对于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进行了 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 施,希望能够给相关部门带来一定的帮助,促进变电站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变电站;直流系统;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8-0000-01 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变电站是十分重要的存在,他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在我们生活中的电源的供应就是经过变电 站运输而来的,由此可知变电站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一个没 有电源的城市将会是什么样的城市,我想没有人是愿意过着那样 的生活的。因此,变电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设 备,只有拥有了变电站,才可以使得直流电源进行正常的供应从 而保障人们的生活。 一、变电站直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流系统设备故障

变电站中存在着绝缘老化、破损的现象是运行多年的直流系统中常见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接地的现象,从而引起直流系统设备发生故障。 (二)气候因素 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是由于气候原因产生的。当当地的气候为雷雨季节或者空气过于潮湿的时候,就会使得变电站内部充满了水汽,从而导致设备上存在着积水,这对于电力设备的影响是极大的,这种现象就可能造成接地,从而使得变电站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 (三)工作人员的操作失误 工人在施工时工艺不严格,造成裸线、线头接地等,引起接地。 (四)零件掉落 小金属物件掉落在直流系统裸露的原件上造成的接地故障。 由于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的接地故障的类型也不尽相同:按接地的极性可以分为正、负接地。而在所有的接地事故中,两点接地的危害最为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也最为严重。不同原因造成的事故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比如正接地可能会导致断路器跳闸,而负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拒绝跳闸。在直流系统的过程中,如果只有一个变电站的系统发生了故障,那么所造成的影响还是可以控制的,一旦两个或者多个变电站在同一时间发生了接地故障,那么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会严重的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直流系统接地

关于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的探讨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电源系统,它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不受发电机、厂用电、站用变以及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影响,为电力系统的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照明等提供可靠稳定的不间断电源,它还为断路器的分、合闸提供操作电源。 由于直流电源在二次系统所处的重要地位,直流系统自身的可靠及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尽管直流电源十分稳定可靠,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力系统应用直流电源的特殊性,特别是控制回路和保护回路的应用,使直流系统的故障成为电力系统更大故障的事故隐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危害。 一、关于直流系统接地 1、什么叫直流系统接地?由于直流电源为带极性的电源,即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交流电源是无极性电源,电力系统交流电源有一个真正的“地”,这个地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系统安全,变电站、发电厂所有设备的外壳都会牢牢的接在这个“地”,而且希望其阻抗越低越好。直流电源的“地”对直流电路来讲仅仅是个中性点的概念,这个地与交流的“大地”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直流电源系统正极或负极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降低至某一整定值,或者低于某一规定值,这时我们称该直流系

统有正接地故障或负接地故障。 2、直流系统为什么会接地?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所接设备多、回路复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由于环境的改变、气候的变化、电缆以及接头的老化,设备本身的问题等等,而不可避免的发生直流系统接地。特别在发电厂、变电站建设施工中或扩建过程中,由于施工及安装的种种问题,难以避免的会遗留电力系统故障的隐患,直流系统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投运时间越长的系统接地故障的概率越大。 3、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1)接地分类:由于直流系统网络连接比较复杂,其接地情况归纳起来有以下种种:按接地极性分为正接地和负接地;按接地种类可分为直接接地,亦称金属接地或全接地和间接接地,亦称非金属接地或半接地;按接地的情况可分为单点接地、多点接地、环路接地和绝缘降低或称片接地。(2)、正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误跳闸由于断路器跳闸线圈均接负极电源,故当发生正接地时可能导致断路的跳闸,如图所示,当图中的A 点和 B 点同时接地,相当时A 、B 两点通过大地连起来,中间继电器KM 必然动作造成断路器的跳闸。同理,当图中的A 点和C 点同时接地,和图中的A点、D点同时接地均可能造成断路的跳闸。(3)、负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的拒跳闸:如图所示,当图中的B 点、E点同时接地,这B、E点通过地连通后,将中间继电器KM 短接,此时如果系统发生事故,保护动作,由于中间继电器KM

模拟地和数字地单点接地

模拟地和数字地单点接地 只要是地,最终都要接到一起,然后入大地。如果不接在一起就是"浮地",存在压差,容易积累电荷,造成静电。地是参考0电位,所有电压都是参考地得出的,地的标准要一致,故各种地应短接在一起。人们认为大地能够吸收所有电荷,始终维持稳定,是最终的地参考点。虽然有些板子没有接大地,但发电厂是接大地的,板子上的电源最终还是会返回发电厂入地。如果把模拟地和数字地大面积直接相连,会导致互相干扰。不短接又不妥,理由如上有四种方法解决此问题:1、用磁珠连接;2、用电容连接;3、用电感连接;4、用0欧姆电阻连接。 *磁珠的等效电路相当于带阻限波器,只对某个频点的噪声有显著抑制作用,使用时需要预先估计噪点频率,以便选用适当型号。对于频率不确定或无法预知的情况,磁珠不合。 *电容隔直通交,造成浮地。 *电感体积大,杂散参数多,不稳定。 *0欧电阻相当于很窄的电流通路,能够有效地限制环路电流,使噪声得到抑制。电阻在所有频带上都有衰减作用(0欧电阻也有阻抗),这点比磁珠强。 跨接时用于电流回路 当分割电地平面后,造成信号最短回流路径断裂,此时,信号回路不得不绕道,形成很大的环路面积,电场和磁场的影响就变强了,容易干扰/被干扰。在分割区上跨接0欧电阻,可以提供较短的回流路径,减小干扰。 配置电路 一般,产品上不要出现跳线和拨码开关。有时用户会乱动设置,易引起误会,为了减少维护费用,应用0欧电阻代替跳线等焊在板子上。 空置跳线在高频时相当于天线,用贴片电阻效果好。 其他用途 布线时跨线 调试/测试用 临时取代其他贴片器件 作为温度补偿器件

更多时候是出于EMC对策的需要。另外,0欧姆电阻比过孔的寄生电感小,而且过孔还会影响地平面(因为要挖孔)。 ;-------------------------------------------------------- 大尺寸的0欧电阻还可当跳线,中间可以走线 还有就是不同尺寸0欧电阻允许通过电流不同,一般0603的1A,0805的2A,所以不同电流会选用不同尺寸的还有就是为磁珠、电感等预留位置时,得根据磁珠、电感的大小还做封装,所以0603、0805等不同尺寸的都有了 ;----------------------------------------- 0欧姆电阻一般用在混合信号的电路中,在这种电路中为了减小数字部分和模拟部分的相互干扰,他们的电源地线都是分开布的,但在电源的入口点又需要连在一起,一般是通过0欧姆电阻连接的,这样既达到了数字地和模拟地间无电压差,又利用了0欧姆电阻的寄生电感滤除了数字部分对模拟部分的干扰.

直流系统接地

直流系统接地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关于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的探讨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电源系统,它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不受发电机、厂用电、站用变以及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影响,为电力系统的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照明等提供可靠稳定的不间断电源,它还为断路器的分、合闸提供操作电源。 由于直流电源在二次系统所处的重要地位,直流系统自身的可靠及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尽管直流电源十分稳定可靠,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力系统应用直流电源的特殊性,特别是控制回路和保护回路的应用,使直流系统的故障成为电力系统更大故障的事故隐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危害。 一、关于直流系统接地 1、什么叫直流系统接地 由于直流电源为带极性的电源,即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交流电源是无极性电源,电力系统交流电源有一个真正的“地”,这个地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系统安全,变电站、发电厂所有设备的外壳都会牢牢的接在这个“地”,而且希望其阻抗越低越好。直流电源的“地”对直流电路来讲仅仅是个中性点的概念,这个地与交流的“大地”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直流电源系统正极或负极对地间的绝缘

电阻值降低至某一整定值,或者低于某一规定值,这时我们称该直流系统有正接地故障或负接地故障。 2、直流系统为什么会接地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所接设备多、回路复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由于环境的改变、气候的变化、电缆以及接头的老化,设备本身的问题等等,而不可避免的发生直流系统接地。特别在发电厂、变电站建设施工中或扩建过程中,由于施工及安装的种种问题,难以避免的会遗留电力系统故障的隐患,直流系统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投运时间越长的系统接地故障的概率越大。 3、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1)接地分类:由于直流系统网络连接比较复杂,其接地情况归纳起来有以下种种:按接地极性分为正接地和负接地;按接地种类可分为直接接地,亦称金属接地或全接地和间接接地,亦称非金属接地或半接地;按接地的情况可分为单点接地、多点接地、环路接地和绝缘降低或称片接地。 (2)、正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误跳闸 由于断路器跳闸线圈均接负极电源,故当发生正接地时可能导致断路的跳闸,如图所示,当图中的A点和B点同时接地,相当时A、B两点通过大地连起来,中间继电器KM 必然动作造成断路器的跳闸。同理,当图中的A点和C点

直流系统短路现象及处理

电厂的直流系统分支较多、涉及面广,绝缘水平很难保持得很高,特别是在空气潮湿的水轮机层,发生直流接地的机率较大,若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安全经济运行。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后,若末及时发现处理,在同一极的另一地点再发生接地或另一极的一点接地,便构成两点接地短路,将造成信号装置、继电保护和断路器的误动作,两点接地可能会将跳闸回路短路,造成保护拒动作,还会引起熔断器熔断、烧坏继电器接点。因此当直流系统发生一点接地时,应迅速寻找,尽快消除,防止发展成两点接地故障。 一、查找接地故障的原则和方法 1.处理原则。根据运行方式、操作情况、气候影响来判断可能接地的地点,以先信号、照明部分后操作部分,先室外后室内,先负荷后电源为原则,采取拉路寻找、分路处理的方法。在切断各专用直流回路时,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钟,不论回路接地与否均应合上。如设备不允许短时停电(失去电源后会引起保护误动作),则应将直流系统解列后,再寻找接地点。 2.处理方法:传统方法是:当“直流系统接地”光字牌亮时,工作人员应先切换直流负荷屏上的接地电压表,判明直流接地的极性。若将该表转换开关切至“正”,电压表指示值为220伏或,接近220伏,则说明“负”极接地;反之,则“正”极接地。接地极性明确后,可进行以下处理:检查绝缘水平低(如水轮机层的各直流设备)、存在设备缺陷及有检修工作的电气设备和线路是否有接地情况;询问载波室是否有直流系统故障;依次切断直流负荷屏上各负荷开关;检查蓄电池硅整流装置及充电机回路是否有接地现象等。在切断上述每一直流回路后,应迅速恢复送电。在切断每一回路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根据仪表和信号装置的指示,判断是否有接地。如切断时接地失,恢复送电后接地又出现,则可肯定接地发生在该回路上,应及时查找接地点设法消除。 上述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也有其缺点:因直流负荷屏上的负荷开关控制的既有室内部分又有室外部分,工作人员在水轮机层或发电机层查找接地点时、需用电话联系中控室人员了解光字牌信号变化情况,大大延长了处理时间。如是直流屏内部或蓄电池发生接地,用此法很难检测到接地故障。 二、万用表电压测量法查找接地故障

单点接地线连接

单点接地线连接:为避免接地回路,系统必须提供一单点接地,电源输入模块为你提供了一个开关,来区别控制系统在哪儿接地。如果装了两个电源,那么两个开关需要调到同一位置。电源输入模块出厂时,开关调到关(CLOSED);接地系统通过末端(END)引到端子连接器上,如果系统在另一个地方接地,比如用外部安保器,需把开关调到(OPENED)。下图演示了如何把开关跳到(OPENED)位置。 1.从端子连接器上拆除导线保护罩; 2.拆下边上的十字槽螺钉,该螺钉用来 固定电源输入模块的金属罩片; 3.松开固定外壳地线夹子的两个螺钉,该螺 钉位于端子连接器下,拆下外壳的 地线夹子; 4.拆下金属罩片底部的薄金属片,端子 连接器滑过金属罩片。 5.把开关推向开(OPENED)位置; 6.把金属罩片和外壳地线夹子在电源输入模块上复位。 2、接地 上述各种注意事项中,特别强调一下接地的问题。 保证系统单端接地至关重要,要避免由于接地回路而导致干扰信号无处释放或因无处接地使设备无端损坏。下图1为前置器至3500机柜I/O模块之间正确的接地方式,在I/O模块处单点接地;而图2所示即为错误的接地方式,这就造成了信号线从端子排到信号输入端没有屏蔽层保护。就如同一个奔赴失火现场的消防对员全身都穿好了防火服,但却忘记戴头盔一样。像这样的联线如无干扰源则太平无事,一旦出现干扰信号则毫无防范能力,而且查找起来非常难。 本特利公司3500监测系统的3500/20框架接口模块和3500/92网关接口模块都是3500监测系统与上位机如3500组态/显示/采集计算机或各类DCS系统通讯的接口模块。 整个系统包括从传感器系统到3500监测系统到计算机/DCS系统在系统接地的处理上,直接影响到这两个模块的使用寿命。系统正确的接地连接会使这两个模块甚至整个系统的故障率减少到最低程度。

浅谈直流系统接地

关于直流系统接地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电源系统,它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不受发电机、厂用电、站用变以及系统运行方式改变的影响,为电力系统的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照明等提供可靠稳定的不间断电源,它还为断路器的分、合闸提供操作电源。 由于直流电源在二次系统所处的重要地位,直流系统自身的可靠及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尽管直流电源十分稳定可靠,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力系统应用直流电源的特殊性,特别是控制回路和保护回路的应用,使直流系统的故障成为电力系统更大故障的事故隐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危害。 一、关于直流系统接地 1、什么叫直流系统接地? 由于直流电源为带极性的电源,即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交流电源是无极性电源,电力系统交流电源有一个真正的“地”,这个地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系统安全,变电站、发电厂所有设备的外壳都会牢牢的接在这个“地”,而且希望其阻抗越低越好。直流电源的“地”对直流电路来讲仅仅是个中性点的概念,这个地与交流的“大地”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直流电源系统正极或负极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降低至某一整定值,或者低于某一规定值,这时我们称该直流系统有正接地故障或负接地故障。 2、直流系统为什么会接地?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所接设备多、回路复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

由于环境的改变、气候的变化、电缆以及接头的老化,设备本身的问题等等,而不可避免的发生直流系统接地。特别在发电厂、变电站建设施工中或扩建过程中,由于施工及安装的种种问题,难以避免的会遗留电力系统故障的隐患,直流系统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投运时间越长的系统接地故障的概率越大。 3、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1)接地分类:由于直流系统网络连接比较复杂,其接地情况归纳起来有以下种种:按接地极性分为正接地和负接地;按接地种类可分为直接接地,亦称金属接地或全接地和间接接地,亦称非金属接地或半接地;按接地的情况可分为单点接地、多点接地、环路接地和绝缘降低或称片接地。 (2)、正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误跳闸 由于断路器跳闸线圈均接负极电源,故当发生正接地时可能导致断路的跳闸,如图所示,当图中的A点和B点同时接地,相当时A、B两点通过大地连起来,中间继电器KM必然动作造成断路器的跳闸。同理,当图中的A点和C点同时接地,和图中的A点、D点同时接地均可能造成断路的跳闸。 (3)、负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的拒跳闸:如图所示,当图中的B点、E 点同时接地,这B、E点通过地连通后,将中间继电器KM短接,此时如果系统发生事故,保护动作,由于中间继电器KM被短接,KM不动作,断路器不会跳开,产生拒动,使事故越级扩大。 从以上分析看出,直流系统如果仅仅是一点接地,对二次回路不会造成事故,如果有两点接地,就可能发生断路器误动或拒动。就动作的实际情况看,当直流系统监测回路发出预告信号报警,显示该系统接地,可以断定,直流系统的接地故障已经造成了断路器可能发生误跳或拒跳的事故隐患,应

直流系统接地处理原则

直流接地的查找原则 直流接地的查找原则是:先确定接地极性和绝缘程度;然后采用倒负荷等方法分割电网,确定接地点的大致范围;再选择室外的、容易发生接地的、正在工作的、刚操作的设备或支路;最后用瞬间停电法选择其它支路。在此,分割电网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连接地点的大致范围都确定不了,而去盲目地逐一选择支路,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如果是双电源柜负荷接地的话,根本选不出接地点来。 很多直流负荷如热控电源柜、发变组保护、线路保护等不允许短时停电,即使一路电源瞬间失去也会造成严重后果。这些重要负荷大都采用两路直流电源经二极管并列供电。因为二极管性能的限制,不允许贸然拉开其中任何一路直流电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分割电网呢? 遇到两路电源经过二极管并列供电的重要负荷,需要将其中一路停电时,可以先将其中一路电源所在的母线倒至另一直流系统带,然后将另一直流系统的整流器方式切为手动,缓慢降低整流器输出,或者直接停运整流器,使得这一母线电压略低3~5V,然后联系相关专责确认该负荷的供电电压为较高的一路电源电压(所有负荷的供电电压即母线电压必须与较高的一路电源电压一致),即可拉开电压较低的另一路电源开关。特别注意如果二极管切换不正常,则不允许贸然停电。 为了避免双电源经二极管切换的负荷柜或其它支路接地,经过二

极管构成回路而导致绝缘监察装置误判,在选择直流接地时,应该先分割电网,解列所有双电源经二极管切换的负荷柜,判断出接地点的大致范围后,再进一步选出接地支路,及时进行处理。 原则: 1、接地点一般只有一个,首先应根据天气情况怀疑室外回 路、事故照明、新投运设备、有异常信号的回路、正在 工作的回路; 2、将直流系统两段母线之间经双电源负荷联络的回路解列 开来,分别测量两段母线对地电压,判断接地点的大致 范围; 3、若两段母线上带有多个双电源负荷,应有选择地将负荷 均匀分配至两段母线带,再对接地母线上的允许瞬间停 电的单电源负荷进行选择; 4、接地母线上的单电源负荷全部排除后,再将不允许停电 的重要负荷逐个切换至另一母线,直至接地点选出。 5、当负荷选择完毕,接地仍未查出时,应将接地母线倒至 另一系统,选择直流电源(整流器、蓄电池),最后选择 直流母线。 6、切换电源时,应注意整流器不允许单独接带直流母线运 行。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分析及排查方法

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分析及排查方法 在变电站直流系统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及操作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其正常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但实际运行中,由于气候环境影响、设备的维护不够恰当、直流回路中混入了交流电、寄生回路存在等原因都可能会引起直流系统接地。直流系统容易发生单点接地。虽然单点接地不引起危害,但若演变成两点接地将造成保护误动或拒动、信息指示不正确、熔断器熔断等严重事件。无论何种原因,直流接地事故都会影响其他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者,会导致整个电网系统的瘫痪,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保护好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变电站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对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必须采取早发现、早消除、勤防范策略 一、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直流系统一般用于变电所控制母线、合闸母线、UPS不间断电源,也用作其他电源和逻辑控制回路。直流系统是一个绝缘系统,绝缘电阻达数十兆欧,在其正常工作时,直流系统正、负极对地绝缘电阻相等,对地电压也是相对平衡的。当发生一点接地时,其正、负极对地电压发生变化,接地极对地电压降低,非接地极电压升高,控制回路和供电可靠性会大大降低,但一般不会引发电气控制系统的次生故障。可是,当直流系统有两点或多点接地时,极易引起逻辑控制回路误动作、直流保险熔断,使保护及自动装置、控制回路失去电源,在复杂

保护回路中同极两点接地,还可能将某些继电器短接,不能动作跳闸,致使越级跳闸,造成事故扩大。规程严格规定:直流系统多点同极接地,应停止直流系统一切工作,也是基于其故障性质的不确定因素。 1、直流系统正极接地的危害 当发生直流正极接地时,可能会引起保护及自动装置误动。因为一般断路器的跳合闸线圈以及继电器线圈是与负极电源接通的,如果在这些回路上再发生另一点直流接地,就可能引起误动作。 如上图所示,A、B两点发生直流接地时,相当于将外部合闸条件全部短接,从而使合闸线圈得电误动作合闸。A、C两点接地时,则外

直流系统的作用及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直流系统的作用及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直流系统的作用 在发电厂和变电所中,直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断路器跳合闸操作回路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当发生交流电源消失事故情况下为事故照明、交流不停电电源和事故润滑油泵等提供直流电源。直流系统可靠与否对发电厂和变电所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安全运行的保证。 我厂220V控制直流和动力直流的主要作用是220V控制直流系统为操作、信号、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等设备提供可靠的电源。220V 动力直流系统为开关的传动机构、事故照明、汽轮机组的事故油泵及交流不停电电源等设备提供可靠的电源。 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由于直流电源在二次系统所处的重要地位,直流系统自身的可靠及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尽管直流电源十分稳定可靠,但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力系统应用直流电源的特殊性,特别是控制回路和保护回路的应用,使直流系统的故障成为电力系统更大故障的事故隐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危害。 1、什么叫直流系统接地? 由于直流电源为带极性的电源,即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交流电源是无极性电源,电力系统交流电源有一个真正的“地”,这个

地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系统安全,变电站、发电厂所有设备的外壳都会牢牢的接在这个“地”,而且希望其阻抗越低越好。直流电源的“地”对直流电路来讲仅仅是个中性点的概念,这个地与交流的“大地”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直流电源系统正极或负极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降低至某一整定值,或者低于某一规定值,这时我们称该直流系统有正接地故障或负接地故障。 2、直流系统为什么会接地? 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所接设备多、回路复杂,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由于环境的改变、气候的变化、电缆以及接头的老化,设备本身的问题等等,而不可避免的发生直流系统接地。特别在发电厂、变电站建设施工中或扩建过程中,由于施工及安装的种种问题,难以避免的会遗留电力系统故障的隐患,直流系统更是一个薄弱环节。投运时间越长的系统接地故障的概率越大。 3、直流系统接地的危害? 直流系统接地包括直流系统一点接地和直流系统两点接地两种情况。 在直流系统中,直流正、负极对地是绝缘的,在发生一点接地时由于没有构成接地电流的通路而不引起任何危害,但一极接地长期工作是不允许的,因为在同一极的另一地点又发生接地时,就可能造成信号装置、继电保护和控制回路的不正常动作;发生一点接地后再发生另一极接地就将造成直流短路。 如直流正极接地有造成继电保护误动作的可能,因为一般跳闸线

浅谈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

浅谈直流系统接地故障问题 发表时间:2012-01-19T13:25:12.653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1月供稿作者:程瑞红刘同和 [导读] 对于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很重要的电源系统,它是一个独立的电源 程瑞红刘同和(濮阳龙丰热电公司河南濮阳 457000)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1-0000-01 摘要:针对直流系统发生接地的可能性比较大以及在整个系统中特别是二次系统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结合实际,提出直流接地的概念及查找的方法。 关键词:直流系统接地;接地原因;接地形式;查找方法;处理 对于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很重要的电源系统,它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为电力系统的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提供可靠稳定的电源。直流系统的可靠及安全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在线路的二次回路中特别是控制回路和保护回路的应用。但直流系统接地存在着很多的隐患,由于断路器跳闸线圈峻接负极电源,当正接地是可能导致断路器跳闸,负极接地可能是断路器拒跳使事故越级扩大。 一、直流系统接地 (一)什么是直流系统接地? 由于直流电源是带极性的电源,即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交流电源是无极性电源,电力系统交流电源有一个真正的“地”。这个“地”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为了安全设备的外壳都必须牢牢地可靠的接“地”。如果直流电源系统正极或负极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降至某一整定值或规定值,这时我们称该直流系统有正接地故障或负接地故障。 (二)直流系统接地原因 对于发电厂、变电站直流系统设备多回路复杂,在运行中由于环境的影响、气候的变化,电缆使用年限过长存在接头绝缘老化以及设备自身的问题,直流系统发生接地的概率比较大。 (三)直流接地的形式 按接地的极性分为正接地和负接地;按接地的种类分为直接接地(金属接地或全接地)间接接地(非金属接地或半接地);按接地情况分为单点接地、多点接地、环路接地和绝缘地接地;按接地地点所处位置的不同分为室内和室外;按接地原因又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有恶劣天气引起的接地。特别是阴雨、雾、雪天。在大雨天气雨水会流入露天的密封不严的接线盒及按钮引起接地。对于不装防雨罩的继电器,雨水进去也会直接接地和误动作。在梅雨季节或者大雾天气空气比较潮湿,电缆的绝缘降低,引发直流系统接地。 (2)小动物的破坏引起的接地。老鼠进入电缆洞会咬坏电缆皮引起直流接地。小飞虫、飞蛾钻进密封不严的接线盒有可能引起接地。(3)接线松动脱落引起接地。若接线头松动脱落搭在其他金属器件上也可能引起接地。在拆除电缆头的过程中如果不做包扎一旦接触导电器件也会引发接地。 (4)内部元件损坏引起的接地。在电路的设计中为了抗干扰在正负极和地之间并联抗干扰电容,若电容击穿也可能引起直流接地。 二、直流系统接地的查找方法 (一)拉回路法 这是电力系统中查直流接地故障一直沿用的比较简单传统的方法。即分别对各路空气开关或熔断器拉闸停电进行查找。若停电后直流接地现象消失,说明接地点位于本开关控制的下级回路中;若现象继续存在,说明下级回路没有接地。通过拉路寻找,可将接地点限定在某个空气开关控制的直流回路中,再通过解开电缆芯,将接地点限定在室内或室外,再通过拔出插的元器件,将接地点限定在插件内或插件外,最终将接地点限定在某个回路中,再用摇表对回路中的每跟线摇测其绝缘从而确定接地点。 (二)直流接地选线装置监测法 这是一种在线监测直流系统对地绝缘情况的装置。该装置能在线监测,随时报告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情况。但对具体的接地点无法定位,技术上受监测点安装数量的限制,很难将接地点缩小到一定范围,所以它的局限性较大。 (三)便携式直流接地故障定位 该装置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无需断开直流回路,可带电查找。极大的提高了查找的安全性。 三、直流接地的处理 (一)试拉检修人员所接之临时电源; (二)联系机、炉、燃油、化学等直流用户,询问有无设备启、停及异常情况,以便进行查找; (三)进行动力直流负荷的选择,采用“瞬停法”,按照先室外后室内的顺序进行。对于直流油泵等动力负荷,必须通过值长通知机方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得到明确许可、检查电动机确未运行后方可进行,拉开后迅速恢复,并汇报值长通知机方; (四)进行操作直流负荷的选择,采用“转移法”,即先调整直流系统两组母线电压一致,推上母联刀闸,再切换直流母线上的某一路负荷至非接地母线上(推上该供电环状的解列点刀闸,然后拉开该供电环状接于接地母线的电源刀闸);此后拉开母联刀闸,看接地是否转移到另一母线,若已转移,再用“瞬停法”对该供电环状负荷的各分支逐一瞬停,直至找到故障点。 (五)在进行操作直流负荷的选择时,主控楼操作直流电源一般应放在最后选择,且不得将环状供电的控制、信号电源长时间放在不同母线上运行。 (六)在瞬停设备的直流操作电源前,应先与有关值班人员进行联系,以免设备误动作。在择过程中,遇有故障发生时,应及时恢复供电。 (七)当全部直流负荷选择完毕仍未找到接地点时,则应检查蓄电池、浮充硅、闪光装置、电压绝缘综合监测装置以及直流母线本身。此时可以采取瞬间拉开设备出口刀闸及取下直流保险的方法进行选择。若接地仍然不能消除,则为直流母线本身接地,经确证无疑后,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将故障母线停电,由检修班进行处理。 (八)发生直流接地后必须尽快查找接地点,并予消除,不允许发生一点接地后长期运行,以免再发生第二点接地后造成保护装置的

直流系统两点接地可能带来的危害!

直流系统两点接地可能带来的危害 发电厂、变电站的直流系统为控制、保护、信号和自动装置提供电源,直流系统的安全连续运行对保证发供电有着极大的重要性。由于直流系统为浮空制的不接地系统,如果发生两点接地,就可能引起上述装置误动、拒动,从而造成重大事故。因此当发生一点接地时,就应在保证直流系统正常供电的同时准确迅速地探测出接地点,排除接地故障,从而避免两点接地可能带来的危害。 (1)正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误跳闸由于断路器跳闸线圈均接负极电源,故当发生正接地时可能导致断路的跳闸,如图所示,当图中的A 点和B点同时接地,相当时A、B两点通过大地连起来,中间继电器KM必然动作造成断路器的跳闸。同理,当图中的A点和C点同时接地,和图中的A点、D点同时接地均可能造成断路的跳闸。 (2)负接地可能导致断路器的拒跳闸:如图所示,当图中的B点、E 点同时接地,这B、E点通过地连通后,将中间继电器KM短接,此时如果系统发生事故,保护动作,由于中间继电器KM被短接,KM 不动作,断路器不会跳开,产生拒动,使事故越级扩大。从以上分析看出,直流系统如果仅仅是一点接地,对二次回路不会造成事故,如果有两点接地,就可能发生断路器误动或拒动。就动作的实际情况看,当直流系统监测回路发出预告信号报警,显示该系统接地,可以断定,直流系统的接地故障已经造成了断路器可能发生误跳或拒跳的事故隐患,应立即排除。

(3)接地分类:由于直流系统网络连接比较复杂,其接地情况归纳起来有以下种种:按接地极性分为正接地和负接地;按接地种类可分为直接接地,亦称金属接地或全接地和间接接地,亦称非金属接地或半接地;按接地的情况可分为单点接地、多点接地、环路接地和绝缘降低或称片接地。 得福电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