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

建设指南

目录

一、前言……………………………………………………………………………………

二、目标………………………………………………………………………………

三建设原则…………………………………………………………………………………四建设内容……………………………………………………………………………………

(一)总体框架…………………………………………………………………………………

(二)重点建设项目………………………………………………………………………

五、工作程序………………………………………………………………………………

六、实施办法…………………………………………………………………………………

七、总体方案纲要……………………………………………………………………………

(一)基础层………………………………………………………………………………….通讯网络设施………………………………………………………………………….网络信息安全系统…………………………………………………………………(二)应用层…………………………………………………………………………………

规划监测系统…………………………………………………………………………

管理平台……………………………………………………………………………

环境监测系统……………………………………………………………………

生物、文物资源监测系统………………………………………………………

电子巡更巡检系统………………………………………………………………………

森林防火系统…………………………………………………………………………

.70A办公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供水监控调度系统………………………………………………………………….“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

.车辆调度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会议系统……………………………………………………………………

应急智能广播系统…………………………………………………………

.多媒体展示系统………………………………………………………………

.大屏幕信息发布系统……………………………………………………

.电子门禁系统……………………………………………………………

.电子商务系统………………………………………………………………………

.酒店管理系统……………………………………………………………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三)两个中心…………………………………………………………………

.数据中心………………………………………………………

.指挥调度中心………………………………………………………………………

附件数字化景区建设大屏幕技术参数……………………………………

附件数字化景区建设基础数据建设标准……………………………………………

(一)规划数据……………………………………………………………………….

(二)地形图数据……………………………………………………………

(三)遥感影像…………………………………………………………………………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设立标准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设立标准(试行) 一、总则 1.1为了加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水平,改善风景名胜区的形象,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1.2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标牌。 1.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志、应庄重醒目、简洁大方、布置于风景名胜区的入口处显著位置或重要地段。 1.4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各种标志、标牌应在统一中追求特色,形成各风景名胜区的系列标识,从而形成特点鲜明的全国风景名胜区的标识系列。 1.5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标牌应进行专门设计和审查,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建设部备案。 1.6建设部和各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定期对各个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标牌设立工作进行检查。 二、标志 2.1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志由建设部1993年颁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徽志和风景名胜区名称、国务院批准时间以及建设部监制等内容组成。 2.2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应安置在风景名胜区主要和次要出入口附近的显著位置。 在进入风景名胜区之前的公路接口处,应设立风景名胜区的引导性标志。 2.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安置形式,可以选择卧式或者立式二种形式: 2.3.1立式的尺寸参照标准: 通高:3.0米—4.2米; 宽:0.9—1.6米; 厚:0.15—0.3米。 2.3.2卧式的尺寸参照标准: 高:1.5—2.2米; 宽:3.0—4.5米; 厚:0.3—0.6米。 2.4标志中的字体、字型、颜色、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2.4.1字体:黑体; 2.4.2字型:魏碑、隶书; 2.4.3字体颜色:靛蓝色、深绿色; 2.4.4字体格式:凹字、凸字。不宜用平字。 2.5风景名胜区标志材料可以根据当地特点,选择石质、木质或金属(青铜或亚光不锈钢)材料。同一风景名胜区内的标志宜选择一种材料,不能超过两种材料。 2.6各风景名胜区可根据具体的标志安置环境,按照上述标准选择立式或卧式形式,单独设计。

景区数字化建设方案

景区数字化建设方案 数字化景区实时视频在线直播系统 项目参考方案 目录 2010年11月20日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三章:项目概述 第四章: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组织架构 第六章:项目实施规划 第七章:结束语 第八章:关于中现 第一章引言 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是旅游吸引力的根本来源,也是旅游创汇创收的重要方面。为了规范旅游景区服务,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健康发展,国家旅游主管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指导力度。 从市场的角度看,旅游景区经营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即旅游景区如何吸引游客、如何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如何实施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经营的主要内容:①开发与利用景区内旅游资源,建设景区旅游吸引物。②从事旅游景区的日常经营,销售景区旅游吸引物,实现景区经营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包括对旅游景区的产品设计和组合;为组合旅游产品而进行人、财、物的协调与组织;市场营销;旅游服务的提供。③资源保护与环境维护,培育景区持续的旅游吸引物。④景区的安全管理与服务质量管理,传递旅游吸引物。 我国旅游景区微观主体机制落后,观念保守。风景名胜区、文物点、博物馆等,有些是社会公益事业,不能严格按企业来要求。根据国家的旅游局以及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如何建设数字化景区已经是迫在眉睫了。数字化景区建设是风景名胜区在总结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经验基础上开展的一项信息化建设

工作。建设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要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业务应用系统为纽带,以数据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为核心,整合景区管理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推进风景名胜区信息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景区建设,提高风景名胜区在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建设管理、游览组织管理与公共服务、游客安全保障、防灾减灾、应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改进管理方法,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打造数字化景区从而提高景区的游客量这也是必然的结果,国家旅游局强烈推出数字化景区建设,为旅游行业保驾护航。 第二章项目背景 目前旅游景区,多数依靠自然开发模式,其次是模仿式开发。因地制宜的自然开发模式固然是得到了大自然的眷顾省去了大部分的项目支出。一昧的模仿式开发,不但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反而会失去景区原有的特色。持续的依靠大自然的眷顾,也不是旅游景区走持续发展方向的原则。 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和数字化景区试点建设工作的进度要求,监管信息系统工作重点将转向系统平台应用、推广和推进数字化景区建设,景区建设工作面临的任务也更加繁重和艰巨。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谋划,专门部署,落实责任,切实把数字化景区建设试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旅游行业保驾护航。 根据旅游游客的大致五种需求,来权衡景区在这五种需求面前是否满足了游客们的需求?游客们的旅游过程就是一个求新、求异、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但是简单的讲讲还不够,每一种需求里边还包含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旅游者的直接感受,第二个层次是旅游者的追求目的。求新,首先是一个新鲜,再进一步是一个新奇。新鲜比较好达到,只要超越了日常生活,就感觉新鲜。所以要达到新鲜很容易,要达到新奇就不容易。新奇就要求相应的唯一性,这才能达到奇。反过来,要能达到新奇的,就一定能对他产生吸引力。求异,也是这样,首先求的是一个差异,有差异才有吸引力,一个项目有差异才有市场的竞争力,但是更进一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差异,而是一个差序。实际上,在旅游开发的过程当中,不但要讲差异,也要讲次序。求美,美观是一个直接的感受,但是美好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把握,或者说是一个综合性的把握,只是看着漂亮还不够,除了漂亮之外还应该具有更深层次的视觉享受。求知,首先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到哪儿看见了一个东西新鲜,原来不知道,现在看见了,这就是一个感知。进一步是求一种知识,只不过旅游者追求的不是成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 目录 前言 (1) 一、体系建设 (1) 二、法规和体制 (3) 三、资源保护 (4) 四、规划管理 (6)

五、能力建设 (7) 六、经济和社会贡献 (8) 七、国际交往 (9) 八、展望 (11) 结束语 (14) 前言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风景名胜区与

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 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公益事业。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的辛勤工作以及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大众爱国热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此事业而立之年,为使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情况,特进行全面介绍。 一、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基础。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2月1日《风景名胜区条例》实施后,统一改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 等级。我国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批共225处,面积约10.36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北京: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八达岭长城。 天津: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 山西:大同市云冈石窟、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沈阳市植物园、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老虎滩极地馆。 吉林: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长白山景区。 黑龙江:哈尔滨市太阳岛公园。 上海: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 江苏: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苏州市拙政园、苏州市周庄古镇景区。 浙江: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黄山市黄山风景区、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福建: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吉安市井冈山风景旅游区。 山东:烟台市蓬莱阁旅游区、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泰安市泰山景区。 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衡阳市南岳衡山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 湖北:武汉市黄鹤楼公园、宜昌市三峡大坝旅游区。 广东: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广西:桂林市漓江景区、桂林市乐满地度假世界。 海南: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 重庆:重庆大足石刻景区、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 四川: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乐山市峨眉山景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 贵州:安顺市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安顺市龙宫景区。 云南:昆明市石林风景区、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 陕西: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市华清池景区、延安市黄帝陵景区。 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宁夏: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 新疆: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

“智慧景区”规划和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国家旅游局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结合景区的具体情况,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初步建立景区资源管理系统、景区电子自助导览系统、景区监控管理系统、门禁与安防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五大系统;将景区传统的管理模式转变为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协同、变多级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变粗放管理为精细管理,实现“资源保护智慧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实现管理和营销新的突破,树立先进的管理和科技旅游品牌。 具体思路 “智慧景区”建设的具体思路: 第一,以建设部、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旅游局、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指导,听取建设部相关专家对智慧景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这些规定、意见和建议融合到“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中。 第二,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智慧景区”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所采用的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和服务理念上。在深入了解景区管理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形成“智慧景区”总体规划。 第三,以景区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智慧景区”最终是景区经营管理服务的。总体规划必须从景区的具体实际出发,对管理服务、生

态保护、数字营销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进行细致深入的调研,反复讨论,总体规划方案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第四,以国内相关景区/城市的智慧化建设经验为参考。“智慧景区”的总体规划需要消化吸收国内外相关景区、城市已有的智慧建设管理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景区的实际,为己所用。 第五,以运营智能化为核心,建设自然资源保护智慧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建立符合自身管理的“智慧景区”。 建设目标 “智慧景区”建设总体原则: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期实施、小步快走”的总体原则,“智慧景区”建设在遵循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建设。 “智慧景区”建设目标:制定总体建设规划、完成景区资源管理平台、建设以三维全景展示系统为中心的展示平台建设、改造传输网络,实现智慧景区管理流程的初步改造,并为智慧景区的运行维护培养一批具备基本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使“智慧景区”建设初见成效。 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统一平台、分期实施、小步快走:智慧景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不断创新优化的过程,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建设。总体规划为智慧景区建设进行阶段划分,并规划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那些基础性的、建设周期短、见效快以及对景区经营管理有重要作用的项目要优先建设。目的在于使智慧景区的建设迅

关于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提案

关于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4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境内旅游,景区管理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要战略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与保护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法律缺失,履行国际公约能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力。由于行政法规不能规定一些与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相关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与相关法律的协调关系,因此,仅靠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难以有效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不能适应风景名胜区管理综合性强、协调面广、矛盾复杂的要求,也制约了风景名胜区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能力。 二是管理监督不善,资源保护不力。风景名胜区基层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效能低下。具体表现为:管理机构性质不统一,存在派出机构统管、行政部门代管、事业单位主管等多种类型;这些管理机构大都缺乏执法权,难以有效履行法定管理职责;一些管理机构政企不分,削弱了行政管理职能,损害了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管理力量薄弱,监管能力不足。目前,国务院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人员设置与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不匹配;省级主管部门的力量不足,无法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经营管理错位。一些地方为获取短期利益,将风景名胜区整体出让或转让给企业经营管理,使公共资源成为牟利工具,导致各类项目违规上马,严重破坏资源环境;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类似“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开山采矿、房地产开发等问题在风景名胜区或其周边地区不同程度地无序蔓延,威胁着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些地方未将风景名胜区林地划为生态公益林,未实施生态补偿政策,造成资源保护与林业经营的矛盾。 三是资金渠道单一,保护和建设投入不足。风景名胜区及周边地区发展基础较差。据统计,现有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75%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中央财政全国每年安排的保护补助仅2000余万,资金总量少、点多面广,保护投入严重不足。保护规划实施困难。因资金严重短缺,135处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60%以上总体规划确定的重要保护措施和项目难以实施,导致了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研究表明,从2012年开始,我国已步入休闲旅游时代,但80%以上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多,不完善、不配套、建设水平低、超承载力使用等问题突出,不能满足旅游业不断发展和游客量快速增长的需要。据调查,90%以上的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地方财政都难以安排专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门票收入成为国家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分省整理)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最新最全) 自1982年起,截至2013年1月,国务院总共公布了8批、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其中,第一批至第六批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起改称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逐次分别是:第一批:1982年11月08日发布,共44处 第二批:1988年08月01日发布,共40处 第三批:1994年01月10日发布,共35处 第四批:2002年05月17日发布,共32处 第五批:2004年01月13日发布,共26处 第六批:2005年12月31日发布,共10处 第七批:2009年12月28日发布,共21处 第八批:2012年10月31日发布,共17处 浙江(19处)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⑴ 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⑴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⑴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⑴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⑵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⑵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⑵ 莫干山风景名胜区⑶ 雪窦山风景名胜区⑶ 双龙风景名胜区⑶ 仙都风景名胜区⑶ 江郎山风景名胜区⑷ 仙居风景名胜区⑷ 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⑷ 方岩风景名胜区⑸ 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⑸ 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⑹ 天姥山风景名胜区⑺ 大红岩风景名胜区(8) 湖南(19处) 衡山风景名胜区⑴ 武陵源(张家界)风景名胜区⑵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⑵ 韶山风景名胜区⑶ 岳麓风景名胜区⑷ 崀山风景名胜区⑷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⑸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⑸ 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⑹ 德夯风景名胜区⑹ 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⑺

南山风景名胜区⑺ 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⑺ 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⑺ 东江湖风景名胜区⑺ 凤凰风景名胜区(8) 沩山风景名胜区(8) 炎帝陵风景名胜区(8)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8) 福建(18处)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⑴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⑵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⑵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⑵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⑶ 金湖风景名胜区⑶ 鸳鸯溪风景名胜区⑶ 海坛风景名胜区⑶ 冠豸山风景名胜区⑶ 鼓山风景名胜区⑷ 玉华洞风景名胜区⑷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⑸ 青云山风景名胜区⑸ 佛子山风景名胜区⑺ 宝山风景名胜区⑺ 福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⑺ 灵通山风景名胜区(8) 湄洲岛风景名胜区(8) 贵州(18处)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⑴ 织金洞风景名胜区⑵ 潕阳河风景名胜区⑵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⑵ 龙宫风景名胜区⑵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⑶ 赤水风景名胜区⑶ 马岭河风景名胜区⑶ 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⑸ 九洞天风景名胜区⑸ 九龙洞风景名胜区⑸ 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⑸ 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⑹ 平塘风景名胜区⑺ 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⑺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⑺

智慧景区建设内容

智慧景区建设内容 (模板) 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2016年1月

智慧景区建设内容 一、建设背景 为进一步加快景区信息化建设步伐,推动景区旅游业在营销、服务、管理等方面传统模式的转变升级,实现景区智慧化,促进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健全景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景区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景区智能化旅游服务水平,为中外游人通过网络获取旅游信息服务提供一体化全程服务,现结合景区实际,将智慧景区建设内容汇总如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目前没有有效实现监控的区域。 2、门禁系统软件和硬件设施都没有安装,不能达到智能化管理。 3、景区没有无线wifi网络覆盖,游客进入景区游览后无法实现手机导览和网络的使用,大大降低了游客的体验度。 4、以高速网络基础为支撑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构建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5、没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公众微信、微博平台。 三、建设智慧景区主要内容 实现景区智慧化,进一步提升景区智能化旅游服务水平的总体思路,主要内容有: 1、电子票务系统建设

主要包括:电子自动售票子系统、电子验票子系统、汇总结算查询子系统。打造电子票务管理系统,融计算机软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信息识别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于一体,将售票、检票、查询、汇总、统计、报表、营销等景区日常作业通过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系统平台管理起来。安装目前最先进的门禁设备、售票设备,通过条码、二维码、手机二维码、身份证、人像、指纹等识别手段,解决游客购票只能一次性进入景区的问题。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置自动售票机,自助销售景区指定日期的门票、娱乐项目票务,让游客能够更加方便的购票。 2、数控中心、机房建设 在景区核心区域处建设一套中心管理平台,将“新景区”公共环境、各项目等经营体视频资源进行统一接入,进行有效监控,从而实现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统一监管和调度指挥。同时,建设一套大屏显示系统、一套操作台、高配电脑和一间环境良好的机房将公共区域监控进行集中显示,同时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指挥调度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依据。 3、视频监控、围栏报警系统建设 以智慧景区高速网络平台为依托、智慧化监控为手段,在景区核心区域架设智能监控探头,实现对核心景区的景观资源、客流变化、票证以及交通管理、安全管理、周边围栏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 (1982—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

目录 前言 (1) 一、体系建设 (1) 二、法规和体制 (3) 三、资源保护 (4) 四、规划管理 (6) 五、能力建设 (7) 六、经济和社会贡献 (8) 七、国际交往 (9) 八、展望 (11) 结束语 (14)

前言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 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公益事业。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的辛勤工作以及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大众爱国热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此事业而立之年,为使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情况,特进行全面介绍。 一、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基础。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2月1日《风景名胜

区条例》实施后,统一改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 等级。我国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批共225处,面积约10.36万平方公里;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737处,面积约9.01万平方公里,两者总面积约19.37万平方公里。这些风景名胜区基本覆盖了我国各类地理区域,遍及除香港、澳门、台湾和上海之外的所有省份,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982年的0.2%提高到目前的2.02%。 类型。我国是世界上风景名胜资源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包括历史圣地类、山岳类、岩洞类、江河类、湖泊类、海滨海岛类、特殊地貌类、城市风景类、生物景观类、壁画石窟类、纪念地类、陵寝类、民俗风情类及其他类14个类型,基本涵盖了华夏大地典型独特的自然景观,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 价值。在保护实践中,风景名胜区不仅展示了生态、科学、美学、历史文化等本底价值,还充分体现出科研、教育、旅游、实物产出等直接利用价值和促进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等衍生价值,这种多元价值使其成为我国各类遗产保护地中保护管理最复杂、功能最综合的法定保护区。在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风景名胜区占重要地位,与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并列为国家三大法定遗产保护地。

建设数字化景区打造智慧化旅游

建设数字化景区打造智慧化旅游 ——玉环大鹿岛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首先,我谨代表玉环县风景旅游管理局和玉环大鹿岛景区感谢省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玉环大鹿岛风景名胜区位于玉环县东南6海里的洋面上,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岛屿面积有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有平方公里。大鹿岛以其海上森林、奇礁异石、岩雕艺术被誉为“森林艺术岛”,2007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大鹿岛数字化景区建设吸收了西湖数字化景区的综合管理功能,泰山数字化景区的三维视频功能,青城山数字化景区的森林防火预警功能等优点,围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将传统旅游产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业务应用系统为纽带,以数据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为核心,整合景区管理资源,探索出有特色的数字化景区建设之路。 下面,我就玉环大鹿岛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向在座的领导、专家作简要汇报: 一、科学定位,因地制宜,高起点策划建设方案 围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数字化景区建设指南》,结合大鹿岛景区存在“信息孤岛”、“应用孤岛”和“资源孤岛”等问题。科学定位,因地制宜,高起点策划建设方案。 一是成立数字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强力推进。为进一步加快景区数字化建设发展进程,经研究决定,

成立玉环大鹿岛数字化景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数字化建设的统一领导、部署及总体方案的决策制定,项目建设、日常管理和技术运维。 二是制定《浙江玉环大鹿岛数字化景区建设实施方案》,绘就景区数字化建设蓝图。我们委托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编写《浙江玉环大鹿岛数字化景区建设实施方案》,目前,我们正按照方案,分批实施,稳步推进。 二、统筹部署,分步实施,基本完成数字化景区建设目标 围绕大鹿岛数字化景区的建设目标,统筹部署,分步实施。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建设: 1、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大鹿岛数字景区的中枢,集中整合和管理各业务系统核心数据,为大鹿岛数字景区应用系统提供数据计算、处理、存储、共享、备份等服务,依托数据中心实现可景区信息资源的集中、安全、统一管理。 2、建立智能指挥中心 智能指挥中心是各个职能管理部门的通讯指挥网络核心,它汇集了GIS地理信息系统、森林防火系统、环境资源检测系统、电子票务、红色预警、电子巡警、多媒体、视频监控、LED发布系统等,通过智能指挥中心可实现景区内的指挥、管理、服务高度统一。 3、建立景区的基础数据管理体系 实现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规范化,按统一的标准存储在信息中心,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库,实行集中存储、集中管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建立规范化、精细化的经营管理与资源保护体系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6号 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2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 2015年9月14日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条为了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条经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风景名胜区规划审批各类建设活动。 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 条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风景名胜区规划组织编制机关),负责组织国家级风景县人民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等开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工作。 条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由同时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和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单位承担。 条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条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 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界定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的范围边界,根据需要划定外围保护地带; )明确风景名胜资源的类型和特色,评价资源价值和等级; )确定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定位; )提出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目标,确定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建设用地控制规模、旅游床位控制规模等; )确定功能分区,提出基础设施、游览服务、风景游赏、居民点的空间布局; )划定分级保护范围,提出分级保护规定;明确禁止建设和限制建设的范围,提出开发利用强度控制要求;提出重要风景名胜资源专项保护措施和生态环 )确定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提出建设行为引导控制和景观风貌管控要求;确定需要编制详细规划的区域,提出详细规划编制应当遵从的重要控制指标或者)编制游赏、设施、居民点协调、相关规划协调等专项规划。 一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批准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20年。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附录

世界文化遗产(2个): 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 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 武汉、宜昌、十堰、荆州、钟祥、襄樊、荆门、鄂州、赤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 第一批(1961年3月4日公布): 1、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1911年) 2、武当山金殿(元、明) 3、楚纪南故城(东周)州 第二批1982年2月23日公布): 4、“八七“会议会址(1927年) 5、玉泉寺及铁塔(宋) 6、武当山紫霄宫(明) 7、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周至汉) 8、李时珍墓(明) 第三批(1988年1月13日公布): 9、咸宁市北伐汀泅桥战役遗址(1926)10、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1927—1934)11、洪湖市、监利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1930—1932)12、武当山“治世玄岳”牌坊(明)13、襄樊市广德寺多宝塔(明)14、鄂州恰亭铭摩崖石刻(唐)15、京山屈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16、武汉盘龙城遗址(商)17、荆州八岭山古墓群(东周至明代)18、随州擂鼓墩古墓群(战国)19、钟祥显陵(明)20、通山李自成墓(清)第四批(1997年1月公布): 21、荆州鸡公山遗址(旧石器时代)22、天门石家河遗址(新石器时代)23、枣阳雕龙碑遗址(新石器时代)24、荆门纪山楚墓群(春秋至南北朝)25、武汉国民政府旧址(1926—1927)26、大悟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1942—1945) 第五批(2001年6月公布): 27、郧县学堂粱子遗址(旧石器时代)28、枝江关庙山遗址(新石器时代)29、应城门板湾遗址(新石器时代)30、石首走马岭遗址(新石器时代)31、荆州阴湘城遗址(新石器时代)32、当阳磨盘山遗址(东周)33、潜江龙湾遗址(东周)34、大悟鄂王城城址(东周)35、宜昌季家湖城址(东周)36、宜城楚皇城城址(东周至秦汉)37、武汉湖泗瓷窑址群(五代至明)38、丹江口玉虚宫遗址(明)39、武汉明楚王墓(明)40、黄梅四祖寺塔(唐、宋、元)41、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清)42、襄樊襄阳城墙(明)43、襄樊襄阳王府绿影壁(明)44、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27)45、武汉大智门火车站(1903)46、武汉江汉关大楼(1924)47、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近代)48武汉詹天佑故居(191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 1、武汉东湖 2、、长江三峡 3、武当山 4、襄樊古隆中 5、九宫山 6、大洪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

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km,118°1'E,30°1'N,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2 km,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2 km,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佛教名山—九华山蜿蜒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南望黄山,北瞰长江,方圆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间古刹钟声,香烟缭绕,灵秀幽静,古木参天。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东临长江,西连大别山,雄峙江淮。中华历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有“南岳”之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对其封号为“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92年又被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获“AAAAA”旅游区称号,2011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天柱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中华十大名山。 琅琊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南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自宋代以来,琅琊山一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风景区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道教主流正一派圣地,古称白岳。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

数字化景区建设

浅议数字化景区建设 作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加速器之一,信息技术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也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化景区”既是一个信息科技建设项目,又是与风景名胜区行业相结合的建设项目,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去套用。但正如九寨沟管理局局长章小平先生所说:“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所以笔者认为:只要通过结合专家学者的理论指正,首先确定“数字化景区”的理论方针,再不断加大对“数字化景区”系统需求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调整、修改,我们相信“数字化景区”一定会推动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为与各景区同业交流,笔者现总结了以下论点,不妥之处请指正为谢: 一、明确“数字化景区”的定义 数字化景区是以人为本,以信息科技为辅助,对景区的“保护、科研、开发”建立“管理精细化、功能模块化、信息网络化”的综合应用与基础平台。 因为再高的科技产品还是需要人来操作、最终还是要为人服务,所以数字化景区的建设必须是以人为本的,而信息科技也只能作为推动景区建设的辅助手段。 对于任何景区建设工作而言,主要分为“景区保护”、“景区科研”、“景区开发”,而“景区管理”是贯穿于这三大工作之中的。因此我们的“数字化景区”就是以数字化的管理为景区的三大建设工作服务。 建立“管理精细化、功能模块化、信息网络化”的

综合应用与基础平台是“数字化景区”建设的技术指导思想。请参看下图: 我们根据决策及管理层的实际工作的不同需求,而建立相应的精细化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都能实现相应的独立功能,而每个应用系统能根据自己的网络权限获取有价共享信息。而反过来看,“数字化景区”整体结构中,硬件层是数据采集的前提,数据层是实现数据网络交互共享的基础,数据经过加工与分析后进入应用层,应用层将数据应用于景区“保护、科研、开发”的各个应用系统,而所有的应用系统最终服务于决策及管理层。对于最高决策层来说,每一个应用系统的模块化,直接给最高决策者带来的就是管理精细化,而这些管理上的精细化反过来就成为了最高决策者科学决策的有力参考依据。比如说,景区监控、票务监控、门禁监控是为三个不同部门的管理而设定的,但通过网络权限共享后,最高决策者就能即时了解当前游客入沟的所有情况,再通过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发回的当天游客门票预订情况,最高决策者就能科学的、即时的调配当天的各部门人员和车辆。 二、明确“数字化景区”的指导方针 1、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如何改革传统景区“保护、科研、开发”的思路和模式,培养职工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2、通过本项目的推行逐步更新景区的现代管理观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关系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与旅游规划的 关系 [日期:2008-03-11] 来源:《规划师》2005(05) 作者:谢凝高 [字体:大中 小] 摘要:风景区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在风景区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关方面应在总规或详规阶段充分协商,尽力完善。在国家风景区内,离开总体规划再做条条系统或块系统独立性规划,不仅没有必要,还会导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破坏性开发后果。 关键字:风景区总体规划;风景区旅游规划;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Key Scenic Spots Planning and Tourism Plannin g Xie Ninggao Abstract: The master planning of a scenic spot is a comprehensive planning,of which th e special tourist sightseeing planning is an integrated part and there is no need to carry o ut a special tourism planning for the scenic spot because full consideration has been give n to the consultation and perfection o f the plannin g at the stage of master planning and d etailed planning for the planning of the scenic spot. Therefore,within the national scenic s pots,it is not only unnecessary to carry out separate planning for b... Key words: Master planning of scenic spot; Tourism planning of scenic spot; Relationship; 1、相关概念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称风景区)规划,是以风景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其鉴定评价为基础,根据资源的价值及其分布规律,在保护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按照相关法规确定其功能、性质、建设及其可持续利用原则,编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价值很高,内容丰富,需要多学科专家参与考察和规划。规划的重点是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空间关系,确定合理容量和建设必要的服务设施,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标。

景区如何进行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最新】

景区如何进行整体的信息化建设 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个大旅游景区积极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网络通讯 景区通网是一定要的,公用电话网、应建有供游客使用的公用电话。数量充足,设置合理。部署有电话报警点,电话旁公示景区救援电话、咨询电话、投诉电话。游客可拨打报警点电话向接警处系统的值班人员求助。 二、景区综合管理 1、视频监控,视频监控应能全面覆盖景区,同时重要景点、客流集中地段、事故多发地段能够重点监控。监视界面图像能在各种显示设备上显示,并能进行各种操作。视频监控应具备闯入告警等功能。视频监控控制面板能控制画面缩放和镜头转动等,能实现图像的实时远程观看以及3G物联网视频监控等。能支持录像的检索和调看,可自定义录像条件,录像数据存储保留时间应超过15天。 2、人流监控,应包含和实现入口人流计数管理,出口人流计数

管理,游客总量实时统计,游客滞留热点地区统计与监控,流量超限自动报警等。 三、景观资源管理 能对自然资源环境进行监测或监控,主要包括:气象监测、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生物监控等。 能对景区内的各类遗产资源、文物资源、建筑景观、博物馆收藏等景观资源运用现代化科学管理手段进行信息化与数字化监测、监控、记录、记载、保护、保存、修缮、维护等,从而便于景观建筑文物数据的查询检索以及面向公众展示。 四、财务管理 应使用专业的财务管理软件。并包含资产管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业收入管理、税金管理、利润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等财务管理内容以及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审计等财务管理方法。 五、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应包含流程管理,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公文流转,审批管理,工作日历,人员动态展示,财务结算管理,公告、新闻、通知,个人信息维护,会议管理,考勤管理等内容。 六、应急广播 广播应覆盖全景区,并且声音清晰。广播应由景区控制中心和指挥调度中心统一控制,遇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可立刻转换为紧急广播。 七、应急处置响应系统 应建设有旅游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系统。能够根据应急处理预案,对旅游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指挥调度和协调救援服务。能够利用现代通讯和呼叫系统,实现对旅游咨询和投诉事件的及时受理。 八、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 1、应建有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门户网站,且上线正常运营。门户网站应包含:景区基本信息浏览,景区信息查询,旅游线路推荐和行程规划,景区推介服务,交通导航,下载服务,建有官方微博并有链接,提供多语言信息服务等内容与功能。

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勉政字[2012] 号签发人: 勉县人民政府 关于申报三国遗迹--武侯墓祠定军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汉中市人民政府: 三国遗迹-—武侯墓祠定军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勉县境内,由定军山、武侯祠、温泉三大核心景区组成,以三国遗迹人文景观为特色,总面积22平方公里。景区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三国历史遗迹集中,道路交通条件便捷,是一个以文物景点和历史文化环境为主,以自然山水和民俗文化为辅的混合型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突破发展旅游产业,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资源共享、错位选择的原则,坚持打三国文化牌、兴生态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三区一带一城一圈”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投入,强化宣传促销,健全要素市场,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武侯

墓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勉县成功创建为首批省级旅游强县。为了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我县累计投资2.6亿元,重点打造了定军山、武侯墓、武侯祠、马超墓祠、古阳平关为重点的两汉三国文化和温泉休闲度假区景区,建成了武侯墓至定军山旅游专线、定军山环山旅游步道、饮马池、诸葛井遗址恢复、西山门广场、游客中心,建成了武侯墓祠停车场和月亮湾温泉休闲度假区洗浴中心、会议中心、酒店中心主体工程,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接待服务水平显著提高。2011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万人次,同比增长68%;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123%。 目前,在秦岭南坡和汉江流域,尚无一处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秦巴山区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蕴涵和独特的汉江民俗风情都需要一处国家级的风景区引领陕南、陇东地区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和《陕西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和风景名胜区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我县对三国遗迹——武侯墓祠定军山风景名胜区进行了资源调查、评价,编制了总体规划,并1993年7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因此,恳请市政府同意我县将三国遗迹-——武侯墓祠定军山风景名胜区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