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分析

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分析
上市公司套期保值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现状分析

——基于铝相关上市公司的调查研究

2009-02-0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不可避免地介入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原材料、产品、汇率以及利率等风险也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市场一道避不开的难题。以原油为例,2008年4月份,原油突破70美元/桶后一路走高,7月份达到146美元/桶的历史新高后,一路下跌,11月份原油价格已跌至每桶50美元。如此过山车般的行情让许多企业苦不堪言,如何对冲价格风险更是迫在眉睫。而套期保值作为风险对冲的一种手段,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风险管理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Dolde在1995年以美国500家大型公司为样本的调查显示,使用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占85%;而沃顿调查在1995年从美国COMPUSTAT数据库选取2000家公司的问卷调查显示使用率为35%,1998年则提高到50%。综合Dolde与沃顿调查1995年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大型公司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率较高。因此,我们选择衍生品使用率较高的大型公司——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对我国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现状进行分析。

由于我国共有1602家上市公司,样本量大,如要全面进行调研,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不能保证调查效果,因此我们缩小范围,选出单一品种来进行调查研究。在我国期货市场有色金属品种发展较为成熟,因此,我们选择铝品种进行调研,考察铝期货合约在上下游上市公司中套期保值的应用情况。

一、铝相关企业的套期保值情况

本文中笔者将铝相关企业分为上下游企业进行考察,以期对铝的套期保值情况作全面了解。本次调研中,我们主要采取下列方法:一是访问相关证券公司研究人员、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二是研究分析上市公司年报,三是电话调研。

1.铝上游企业的套期保值情况

我国是产铝大国,这造就了一批产铝的大型上市企业。如中国铝业、焦作万方等上市公司都是行业中知名度很高的龙头企业。在铝上游企业中,我们从有色金属类上市公司中,共找出14家铝采掘冶炼企业(见下表)。其中,中国铝业和西部矿业为铝采掘企业,其余12家为电解铝、铝型材相关炼制加工企业。一

般来说,铝采掘企业,主要面临产品价格未来的下跌风险,在现货市场上是多头,在期货市场上要做卖出套期保值。而铝加工企业,由于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需要进行买入套期保值。

14家铝采掘冶炼企业

在2008年公布的2007年年度报告中,上述14家公司共有8家披露其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或在期货市场进行投资,包括中国铝业、西部矿业、宁波富邦、常铝股份、关铝股份、云铝股份、焦作万方、世纪光华。

中国铝业在境内外期市进行套期保值,主要是进行铝的卖期保值,防范铝价格下跌风险。从2007年年报可以看出,中国铝业期货期权合约当期变动为1380.5万元。其中,根据2007年6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伦敦金属交易所收盘价,中国铝业期货合约的公允价值为6134.5万元。西部矿业也是通过远期期货期权合同进行卖出保值。2007年,铝锭期货期权交易合同收益为6640万元,其他期货投资收益为2600万元,2007年末期货保证金余额为8249万元。总之,中国铝业与西部矿业套保的规模比较大。

其他12家企业主要为电解铝生产及铝型材加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做套期保值业务的企业为6家,占50%。我们在对这6家企业的年报进行分析和电话调研中发现,企业套期保值涉及的套期保值量和金额不多,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部分企业的套期保值不符合套期保值会计原则,直接计入投资收益,而没有列明套期工具。其中,云铝股份、常铝股份及焦作万方套保规模相对较大。

云铝股份套期保值业务开展相对比较成熟,期货交易种类主要是铝锭。云铝股份主要进行买期保值,2007年,在期货市场上的已实现投资收益为207万元,持有铝期货合约浮动盈利为418.6万元,期末期货保证金余额为1681万元。常

铝股份套保规模相对比较大,但在2007年的套期保值中出现了一定的亏损,已实现的亏损为166.9万元,持有期货合约按公允价值计算亏损222.5万元,年末保证金余额969万元。焦作万方2007年度期货市场投资收益为243万元,期末收回的期货保证金为3174万元,但没有相应的套保会计处理和披露。

宁波富邦2007年期货投资收益41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15.4万元,对公司投资收益有较大的影响;关铝股份2007年的期货投资损失为35.9万元,期末保证金余额155万元;关铝套保规模比较小,也没有按照套期保值工具来处理,而是作为期货投资;世纪光华规模比较小,披露也不具体。这些企业套保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对套保认识不深,仅仅把它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而不是风险管理工具。

南山铝业、云海金属、ST幸福、新疆众和、中孚实业、栋梁新材等未进行套期保值业务。我们在电话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都有规避原材料价格风险的需求,对于出口量比较大的企业还有回避汇率波动风险的需求。这些企业也曾考虑过进行套期保值,但最终没有实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企业缺乏专业的期货人员,操作上存在难度;其次,在对套期保值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套保就是期货投资,没有将套保项目与套期工具作为一个整体,认为出现亏损的可能性比较大;第三,部分企业负责人担心当期货市场出现较大亏损时,会被上层领导追究具体责任等。以上种种因素使企业放弃套期保值,而靠使用其他的方法,如通过参股矿产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等来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2.铝的下游企业的套期保值情况

铝在许多行业中应用广泛。其中,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包装业的铝消费量一般占铝总消费量的60%左右。由于主营包装业务的上市公司比较少,而且铝包装生产分散在各个行业,不易进行统计,在本次调查中不纳入我们的调查范围。在对用铝的下游企业调查中,我们重点调研工程建筑、汽车类两大板块(大智慧的分类标准)的上市公司企业进行铝套期保值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在工程建筑类上市公司中,共有23家铝相关企业,我们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后发现,该板块没有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业务。

在汽车类板块中,共有80家铝相关企业。这类企业主要从事生产整车、汽车零部件、发动机以及航空用品零部件等。从套期保值会计原则角度看,有9

家企业在2007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参加相关的套期保值业务。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在2007年参加了外汇套期保值,主要是利用银行的远期外汇来规避进出口业务方面的汇率风险。它们分别是海马股份、晋西车轴、上海汽车、威孚高科、潍柴动力和星马汽车。总体看,这些企业的保值规模都不是很大,而且进行的外汇的套期保值。长安汽车则在2007年年度报告中披露:该公司于2006年参加外汇套期保值,产生1687万元的亏损,保值效果不理想,2007年没有继续参加套期保值。另外两家企业新潮实业和鑫新股份在2007年的年报中披露参加铜的套期保值业务,但是具体内容不详。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对100多家上市公司的调查中发现,下游企业中仅有一家披露参与铝期货的投资交易。万丰奥威,主要进行汽车铝轮制造。该企业在2006年也进行了铝期货合约的投资交易,但结果不甚理想。2007年的年报中披露,2006年期货投资平仓收益为-2477811.03元,2007年期货投资平仓收益为-1251500元。我们从对万丰奥威的电话调查中了解到,万丰奥威参与期货投资的本意是为了进行套期保值,但期市铝合约的买卖与现货没有完全严格对应,不符合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故在2007年的年报中披露为期货投资平仓收益。据了解,由于报告期间铝价频频下跌,已接近铝厂的生产成本,部分小铝厂已经面临倒闭风险,万丰奥威的采购部门由此担心原材料铝价已经到底,未来可能上涨,因此建议公司在期货市场上买入铝合约,以规避未来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风险。然而期货市场上,铝价继续下跌,使公司在期市的投资收益继续为负值。对此,万丰奥威上层并不满意,因此对期货投资控制较严。据介绍,董事会仅批准2000万元的套期保值额度,而且规定只能进行买入保值。因此在2007年铝期货价格持续下跌的行情中,公司在期货市场的盈利为负也在情理之中。

3.结论

相对而言,采掘类公司参与套期保值比较普遍。这些公司参与套期保值的时间比较长,积极性也比较高,一般设有专门的期货部门,套期保值规模相对比较大,如中国铝业和西部矿业,都通过远期期货期权合约卖出相应的矿产品,不仅作为一种产品销售渠道,更重要的是,产品价格稳定,能达到预期利润。

电解铝生产企业约有50%参与套期保值。这类上市公司面临双向敞口风险,有较强的套保需求。个别企业套期保值规模比较大,能够很好地控制企业风险,

但多数企业套保规模小,出现亏损的情况比较多,影响了企业参与套保的积极性。还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对套期保值缺乏了解,对套期保值的认识存在误区,一些企业甚至仅仅作为一种投资,而没有把套期保值作为企业风险控制的工具。

下游铝需求企业则只有不到10%的上市公司参与套期保值,其中工程建筑类企业没有一家参与套期保值,汽车类企业也仅仅是10%多一点。这些企业都面临着原材料价格风险,但只有一小部分的企业进行买期套保,而且规模不是很大,套保效果不是很好。一些企业在某些年份出现亏损后,由于股东的质疑甚至不再参与套期保值,而是选择其他的方式来规避风险。总之,下游企业的套保意识不够,对套保认识有偏差,套保动力不足,套保规模小,套保效果相对较差。

二、套期保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套期保值业务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固然让人感到欢欣鼓舞,但是在调研中发现的企业参与套保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也令人深思。

1.不少企业对套期保值业务认识有偏差

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规避现货价格风险。其与现货的关联性决定了在评价套期保值效果时需要把期货和现货当成一个组合来看。基差决定了套保的最终盈亏,基差不变,期货和现货的盈亏正好相抵。但实际上,基差在套保期间是变化的,这使套期保值可能出现额外的盈利和亏损。因而,只要套期保值成功地规避了风险,实现企业预期利润,即使出现部分亏损,套期保值也是成功的。

但是我国许多企业把套期保值中的现货和期货分割来看,把保值成败归功于期货市场上盈利与否。当期货市场有了盈利,企业就认为套保成功了;出现亏损时,企业往往自怨自艾,认为如果不参加套期保值的话,企业本可以有更多的盈利,套期保值减少了企业利润。以江铜为例,2005年江铜套期保值期货上亏损了2.48亿元,这招致许多人的批评。其实这是以事后的观点看待保值业务,因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时,价格走向是不确定的,套保只是提供了一种锁定利润,降低风险的手段。还是江铜的例子,尽管套保中期货出现了亏损,但公司该年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利润。我们搜集了江铜参加套保后的各年度报告,发现历史上江铜的套期保值有亏有盈,铜价大幅下跌时,期货市场的盈利弥补了公司销售业务上的巨额亏损,使公司度过了难关,而铜价上涨时,期货市场的亏损则减少了公司的巨额盈利。总体看,参加套保后,江铜的业绩比较平稳,没有巨额盈利,

也没有巨额的亏损。套期保值熨平了该公司的经营风险,保证了企业在市场环境恶劣时继续存活,平稳经营。

2.许多投资者、企业对套期保值业务有偏见

国外企业利用衍生工具对冲风险比比皆是,如炼油厂、有色金属冶炼业、大型粮商为了规避原材料、产品的价格风险,一般都在期货、期权市场进行相关头寸的套期保值。然而,在国内,参与套期保值的企业却相对较少,原因并不是国内企业没有套期保值需求,而是企业、投资者对套期保值并不是很了解,许多人视期货市场如洪水猛兽,只要与期货市场沾边,都认为是投机。在我们的调研中,企业对保值业务比较敏感,要么矢口否认,声称那是以前的事情了,要么就是极力强调参与很少,如果出现亏损,该公司则会再三强调明年不会参与保值,颇有以套保为耻的意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投资者、企业对套期保值的怀疑态度。企业这种态度是有原因的。据了解,企业因为原材料风险导致亏损较易于被股东、投资者接受。套期保值业务如果出现亏损,则往往不被人们理解,轻则被指责公司有投机心理,决策失误,重则矛头直指相关领导人,怀疑该领导人的职业能力。而套期保值业务出现盈利时,人们也不会因此肯定公司的经营。这种成败待遇的迥然差别,使得企业对套期保值业务比较谨慎,即便面临风险也只会在采购或者销售环节尽力避免,而不会考虑参与套期保值。

要纠正人们的偏见,首先,需要媒体的正面宣传,令投资者对套期保值有正确认识,为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其次,国家在相关政策上应鼓励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比如参加套保企业贷款时,有一定的优惠利率;对参加套期保值的企业在上市审核中可以优先审核,并放宽部分要求等等。值得肯定的是,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对套期保值进行信息披露,而且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清楚的界定,把被套期项目和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的抵消结果作为评价套期保值效果的依据,有助于纠正企业、投资者对套期保值的错误认识。第三,期货公司在营销时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为拉一笔业务而将套期保值吹得天花乱坠,而应让企业对套期保值的优点、风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企业不会因一次保值亏损而绝缘套期保值。

3.企业对期货市场了解较少,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的人才

除了少数大型现货企业外,多数企业对期货市场不甚了解,一些企业对期货

价格的认识更多是停留在现货价格的层面上。在现货市场,当价格跌破成本价后,基本不会再往下跌了。而期货市场,价格跌破成本价后再继续下跌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因为期货市场除了套期保值者,更有一群投机者在为期货提供流动性,这使得期货价格的变动相对于现货价格更为剧烈。可是,很多企业并不明白这一点。当现货价格跌破成本价格后,许多下游企业担心价格会反弹而导致未来原材料购买价格上涨,于是进行买入套期保值,然而期货价格并没有上涨,而是继续下跌,并一再创新低,逼得现货企业不得不认赔出局。正是对期货市场了解甚少,许多企业在套期保值的操作及价格判断上存在各种误差,套期保值效果不尽人意。另一方面,我国期货行业也缺少专门的期货套保人才。一些公司的从业人员匆匆上马,为企业编制套期保值方案。这很容易出现行情误判、风险控制方案不到位的局面。一旦出现不利局面或者极端行情时,期货公司往往拿不出应对方案。反观国外企业以及国内套期保值业务比较成熟的大型企业,他们大多设有由公司高管牵头的交易部门或者期货部,有专人分析市场进行买入卖出操作。一旦出现不利行情,相关情况、解决方案会很快由高管反馈到管理层,再由管理层根据交易部门专业人士的提议做出应对决策。这提高了公司对不利行情的危机处理能力。

因此,为了提高企业的套期保值效果,企业自身应加强期货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实力的公司可以建立自己的期货部,培养一批专业人才,而且该期货部应由一名高管负责,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规模较小的公司可以依赖于有实力的期货公司的研发力量,但是要做好和期货公司专业人员的沟通工作,有相关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士负责公司的套期保值业务。期货公司除了引导企业进行套期保值外,还应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期货部,对企业的期货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一方面也有利于期货公司和企业之间的沟通。

4.许多企业本意是套期保值,但最后却变成了投机

从株冶事件到中航油事件再到2005年的国储铜事件,这些企业无不在期货市场上损失了数亿美元。追其原因,都是在套期保值过程中违背了对冲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的初衷,在期货市场上建立了远远超出现货市场量的头寸,进行了投机操作,这最终导致了巨亏的结局。类似例子数不胜数,只不过亏损金额相对较

小罢了。事实上,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很多企业刚进行套期保值时都很中规中矩,严格按照方案进行,然而尝了几次甜头后,有的企业的想法就变了,由当初的规避风险变成投机获利。他们不再严格控制期货上的头寸,而是大手笔地进行期货交易,以期从期价的涨跌中获得巨额利润。头寸过大使风险大大敞口。以上游企业为例,他们一般作卖期保值,如果期货价格上涨,企业可以交割,这样亏损也不会很大,还能享受到交割时价格上涨的好处。然而,如果期货上的头寸大于现货的头寸,一旦价格大涨,企业要么平仓出局,要么以高价买来现货进行交割,而无论哪种方式,都必将导致企业巨亏。

为此,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时,期货头寸一定不能比现货大。这需要套保企业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首先,限制交易人员的交易额度,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以避免个人投机心理作祟而出现超额买卖。其次,避免一人权利过大现象,监督机制应互相制衡。第三,对违规操作的人员必须从严处罚,这样才能起到警示作用。

(上市公司)期货套期保值内部控制制度

期货套保内部控制制度(草案)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公司在期货市场以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为主,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公司的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只限于在期货交易所交易的聚氯乙烯期货(天胶)品种,目的是为公司所生产的聚氯乙烯(天胶)和公司生产所需原料进行套期保值。 第三条公司期货领导小组是管理公司期货的最高决策机构。 第四条公司根据实际需要对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修订,确保制度能够适应实际运作和新的风险控制需要。 第五条公司的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应传达到每位相关人员,每位相关人员应理解并严格贯彻执行本管理制度。 第二节组织机构 第六条公司的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组织机构设置如下:

第七条公司期货业务由公司期货领导小组主管。 第八条公司期货业务由营销部具体负责,营销部经理就公司期货业务向期货业务主管负责。 公司设置期货业务合规管理经理岗位,合规管理经理直接对公司期货业务主管负责。 第九条公司按以上组织机构在营销部及财务部设置期货交易业务的相应岗位,具体如下: 1.交易员:由专职人员担任; 2.结算员:由专职人员担任; 3.风险管理员:由专职人员担任; 4.资金调拨员:由财务部经理兼任; 5.交易确认员:由结算员兼任; 6.会计核算员:由财务部会计核算员兼任; 7.档案管理员:由营销部档案管理员兼任; 第三节授权制度 第十条与经纪公司订立的开户合同应按公司签订合同的有关规定及程序审核后,由公司法定代表人或经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人员签署。 第十一条公司对期货交易操作实行授权管理。交易授权书应列明有权交易的人员名单、可从事交易的具体种类和交易限额;期货交易授权书由公司期货领导小组负责人签 署。 第十二条被授权人员只有在取得书面授权后方可进行授权范围内的操作。 第十三条如因各种原因造成被授权人的变动,应立即由授权人通知业务相关各方。被授权人自通知之时起,不再享有被授权的一切权利。 第四节业务流程 第十四条公司的期货业务流程如下: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浅析 [提要] 本文在对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针对现有财务预警指标现状,在考虑完整性、有效性的基础上,从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指标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机制的完善及应用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9月19日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和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不断增强,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财务危机导致经营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的案例日益增多。这些问题不仅使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得到侵害,增加了资本市场的风险,也影响宏观经济的平稳有序发展。因此,如何通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确保财务风险到来前就预先识别,并提前执行预案,消除风险隐患,成为上市公司急需重视并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概述 财务预警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识别和判断,提前监测并化解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实际工作中,财务预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企业财务指标构建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相关分

析方法,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最后得出综合预警结果,并采取预警措施。从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现状看,往往因为重视程度低、指标选择不当、预警流程不畅和分析方法落后等影响财务预警效果。在财务预警机制建立和健全方面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财务预警指标的选择及预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尤其是在预警模型研究方面,经历了单变量模型、统计模型、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基于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等阶段。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公司治理变量引入预警模型加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国内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现状 (一)财务预警指标未紧密联系上市公司实际。一方面是财务预警大多以量化的财务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对其他影响重大但定性指标因素考虑较少,如公司治理方面的指标;另一方面是财务预警系统大多是静态预警模型,未根据公司所处行业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宏观经济环境做出动态的指标选择,未根据不同阶段的评价适时调整具体指标的权重等,导致预警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难以得到保证,预警模型的实用价值有限。 (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一是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不完善,大部分预警分析组织机制未纳入公司治理机构;二是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流程与管理需要存在差距;三是财务风险分析方法和手段有限,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流于可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摘要:文章在简要介绍企业财务风险及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上市公司风险预警模型,并用奥特曼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关于奥特曼模型修正意见。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单变量模型;奥特曼模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与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财务杠杆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始终处在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中。上市公司必须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对上市公司来说,生存是其核心目标。而影响上市公司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和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系统,可以为上市公司的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对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加以防范,减少财务危机的出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及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指标的相应标准,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从1998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简称ST)制度以来,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有144家、135家、113家和123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有鉴于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预先发出财务危机警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帮助上市公司管理者及早取得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具体说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一)信息收集 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应该发生警告。 (二)预知危机 经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 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 (三)控制危机 当财务发生潜在的危机时,财务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阻止财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模型 (一)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必要性 财务预警是借助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 效措施,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而且,作为企业经营预警系统 的重要子系统,也可为企业纠正经营方向、改进经营决策和有效配置资源提供可靠依据。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模型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对多方利益相关者都有着重要影响,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强化财务管理、避免财务失败和破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着财务状况不稳定的情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意味着企业风险极高,破产随时可能发生。国内外的大量实例表明,陷入破产境地的企业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航空油套期保值成功案例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航空油套期保值成功案例 对于航空企业来说,航油成本是航空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航油 价格一旦持续上涨或者大幅度地波动,那么航空企业的经营业绩就会受到很大 的影响。2008年开始,国际油价一路上扬;至2008年7月中旬,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上涨到每桶147美元的惊人水平,正当人们看涨原油价格时,它却又节节下落。正是因为这段原油价格的大起大落,很多航空公司纷纷陷入经营困境。然而,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功利用期货、期权、远期和互换等金融衍生产品来开展航 油套期保值业务,即降低了风险,又获得额外丰厚的利润,一直在航空业内处 于领先地位。 早在1994年,国际原油价格低,波动幅度小的情况下,西南航空公司就已 经居安思危,对小份额原油做了套期保值。虽然这并没有给给企业带来太多显 著的成本上的优势,但这表明公司从这个时候起开始树立风险意识,逐步培养 和储备熟悉套期保值业务的专业人才,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以及流程,为公 司以后的套期保值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随着原油价格波动幅度地增大,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开始把航油套期保值放 到重点工作议程中去,逐步改变保值策略,不断增加航油保值力度,而且在保 值期限上,也从刚开始的一年延长到三年甚至五年后,因此,保值效果也逐渐 显现,除1998年外,每年均能节省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航油成本,为美国西南 航空公司保持稳健经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003年至今,国际油价波动非常频繁和剧烈,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 金融危机关头,西南航空公司对于航油的套期保值比率达到70%,2008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航油成本为平均5l美元每桶,这给公司带来了近13亿美元的 收入。如图1所示,西南航空公司套期收益占总收益比例在在2004-2007年达 到60%以上,这说明西南航空公司在这段时间主要靠套期收益来维持企业的正 收益。如果剔除套期保值收入部分,公司在2005年则面临亏损的风险。如图2 所示,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2003年到2007年间,套期收益远高于净利润,这 足以见套期保值在公司持续盈利过程中扮演中重要角色。

新三板(2017预测)点点客(430177)财务风险预警评级报告

类别标准 编号THEMIS-THE-430177 Themis财务风险预警评级报告点点客

说 明 自1987年Themis纯定量异常值评估技术在国际上发明以来,经过对全球数 十万家企业评级验证,其对发达国家企业财务风险提前一年预警综合准确率为 94%,对中国300家金融机构企业客户提前一年预警同样保持极高综合准确率, 是目前国际上预警准确率最高的评级模型之一。除了对微观企业财务风险进行 揭示外,在基于大数据样本量分析时,该模型还能够提前一年准确预测宏观经 济运行风险和行业风险。 Themis纯定量异常值信用评级技术以100% 量化分析为基础,通过以破产 企业财务指标异常状况为理论分析依据,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资金筹集方式、 资金筹集的内部使用方向和资金使用效率等环节入手,分析企业运营环节的资 金使用效率和资金流向合理性,同时判断企业财务数据和指标之间变化关系和 合理化程度,从而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和财务粉饰的财务预警评估模型。Themis 异常值信用评级技术与美国传统财务分析、信用评级、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等分 析技术在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别,是一项理论完整先进、分析视 角独特、提前预测企业财务风险和破产的信用评级模型,其理论严谨性和模型 独特性、科学性得到了世界各国评估界的高度认同,在国际上被誉为企业财务 风险预警和信用评级的新革命,创造了国际信用评级新标准体系。 Themis评估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和类金融领域中的银行贷前评估、贷后监 控、融资担保、小额贷款、P2P网贷、信用保险、保理、典当、租赁、财务管 理、资产管理;投资领域的证券投资、股权投资、股市预测;企业风险管理领 域的企业赊销信用管理、供应商管理、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以及政府监管等各领 域的风险预警评估评级中。 信用评估评级的价值在于揭示风险、预测未来。本报告通过Themis评估技 术,在对被评测企业多年期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后,对该企业下一年度 财务风险等级和得分进行预测,并全面、详细揭示和阐述该企业各风险点的风 险原因和程度,为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

套期保值案例分析2

· 套期保值(Hedge)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其实质就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最终在“现”和“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的机制,将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额。 套期保值交易须遵循的原则 (1)交易方向相反原则:交易方向相反原则是指先根据交易者在现货市场所持头寸的情况,相应地通过买进或卖出期货合约来设定一个相反的头寸,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将期货合约予以平仓,以对冲在手合约。通过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互相之间的联动和盈亏互补性冲抵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以达到锁定成本和利润的目的。 (2)商品种类相同的原则:只有商品种类相同,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才有可能形成密切的关系,才能在价格走势上保持大致相同的趋势,从而在两个市场上采取反向买卖的行动取得应有的效果。否则,套期保值交易不仅不能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反而可能会增加价格波动的风险。在实践中,对于非期货商品,也可以选择价格走势互相影响且大致相同的相关商品的期货合约来做交叉套期保值。 (3)商品数量相等原则:商品数量相等原则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在期货市场上所交易的商品数量必须与交易者将要在现货市场上交易的数量相等。只有保持两个市场上买卖商品的数量相等,才能使一个市场上的盈利额与另一个市场上的亏损额相等或最接近,从而保证两个市场盈亏互补的有效性。 (4)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这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所选用的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份最好与交易者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交易商品的时间相同或相近。因为两个市场出现的盈亏金额受两个市场上价格变动的影响,只有使两者所选定的时间相同或相近,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期的到来,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才会趋于一致。才能使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达到增强套期保值的效果。 套期保值的种类 套期保值基本上可以分为买入套期保值(Long Hedge)和卖出套期保值(Short Hedge)。 买入期货保值又称多头套期保值,是在期货市场上购入期货,用期货市场多头保证现货市场的空头,以规避价格上涨的风险。持有多头头寸,来为交易者将要在现货市场上买进的现货商品保值。买入套期保值的目的是为了防范企业日后所需的原材料或库存因日后价格上涨而带来的亏损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可以提高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现货合同的顺利签订”,“可有效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带来的经营风险”,“有利于企业融资与扩大生产经营”……2014年拟开展套期保值的公告里,多家上市公司如是说。 透过众多上市公司语焉不详的相关信息,中国证券报力图还原上市公司参与套保的内情。本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截至4月30日,有36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年报中清晰披露了其套期保值的损益情况,其中24家公司在衍生品投资上获得正收益,12家录得亏损。 而随着2013年期货新品种的密集上市,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进一步凸显,与去年相比,今年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无论数量还是保证金规模都大幅增加。据记者统计,从去年12月1日截至今年4月30日,有79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2014年度拟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其中56家上市公司在商品套保上拟动用保证金总和约75.39亿元,涉足金属期货品种的公司占到绝对多数。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尽管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学会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规避经营风险,但与沪深两市接近2500家上市公司相比,参与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占比依然较少。究其原因,僵化的财务考核、对套保概念的误解、缺少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工具是主要原因。

梢栽ぜ的是,随着相关管制逐渐放开,随着期货新品种、商品指数、期权等更多衍生品逐步推出,更多上市公司将加入套期保值的队伍,共同致力于建设与中国实体经济相匹配的具有国际话语权的期货市场。 ?套保成效:赚赔不那么简单 所谓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客户的参与程度及套期保值效率,然而即便是上市公司,在套保交易上的信息披露也不充分。经本报记者在相关年报中搜索“期货”、“期权”、“套期保值”、“套保”、“衍生品”、“公允价值”等关键词后,不完全统计的结果显示,至少有36家上市公司在2013年年报中清晰披露了其套期保值的损益情况,其中24家上市公司在包括商品期货、期权和外汇衍生品在内的衍生品投资上获得正收益,12家录得亏损。 这36家上市公司中,在衍生品投资上获得总收益最大的是美的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的实证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猛烈,财务失败将直截了当阻碍企业的生存和进展,因此,完善财务预警系统,需要加大宣传贯彻《会计法》和制订会计准则的力度,建立新的评判指标衡量上市公司业绩,改进财务预警方法,在财务危机到来之前向企业治理当局发出信号,可使其及时改善生产经营,以延长企业生命。 关键词:财务失败;财务预警;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01)06-0083-05 199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司法》规定: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由国务院证券治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亏损情形在限期内未能清除,由国务院证券治理部门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中国证券监督治理委员会于1998年3月16日颁布了《关于上市公司状况专门期间的股票专门处理方式的通知》,要求证券交易所应对“状况专门”的上市公司实行股票的专门处理(special treatment,简称ST)。目前,沪深两市共显现近50家专门处理公司。签此,上市公司的治理当局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预先发出危机警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关心躲开或化解可能显现的财务危机。 一、要紧财务预警模型简述 财务失败是指企业因财务运作不善而导致财务危机潜发的一系列动态结果。财务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打算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统计、金融、企业治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纳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及多种统计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活动等进行分析推测,以发觉企业在经营治理活动中潜在的经营风

险和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治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幸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缺失,起到未雨绸缎的作用。 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价值确实是以其所把握的经济资源去制造最大的财宝,实现资产的不断增值。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要求企业千方百计改善经营策略,提高治理质量,减少或幸免财务失败的显现。银行通过如此的推测,能够考察贷款风险,防止坏账发生;投资者也能够在证券价格大跌之前就获得财务风险的警报,及时撤走资金或审慎投资;审计师能够准确判定企业的经营状况幸免因未能正确披露其经营失败而招致的法律诉讼;公司经理人员越早获得失败信号越能够减少其在会计、审计、律师等方面所支付的费用;面关于那些预备借“壳”或买“壳”上市的公司,在查找重组公司时,财务推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要紧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考察来研究财务预警。由于国内证券市场的进展历史专门短,有关财务危机推测的研究较少,而国外的证券市场由来已久,关于经营失败(或者说是破产)推测的研究相对成熟,那个地点介绍几种要紧的推测方法:(一)单变量分析法 最早运用统计方法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的比佛(Beaver,1966),关于财务失败,他不仅仅狭义地界定为破产,还包括“债券拖欠不履行、银行超支、不能支付优先股股利等”。他第一以单变量分析法进展出财务危机推测模型,使用5个财务比率分别作为变量对79家经营未失败公司和79家经营失败公司进行一元判定推测,发觉(现金流量/总负债)财务推测的成效最好,(净利润/总资产)次之,在失败前5年可达70%以上的推测能力,失败前1年更可达87%的正确区别率。其中,“现金流量”来自“现金流量表”的三种现金流量之和,除现金外还充分考虑了资产变现力,同时结合了

企业套期保值案例解析2

企业套期保值案例解析2 套期保值(Hedge)是指把期货市场当作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利用期货合约作为今后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预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今后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事实上质确实是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数量相当、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以后某一时刻通过卖出(买入)期货合约来补偿现货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最终在“现”和“期”之间,近期和远期之间建立一种对冲的机制,将价格风险降低到最低限额。 套期保值交易须遵循的原则 (1)交易方向相反原则:交易方向相反原则是指先按照交易者在现货市场所持头寸的情形,相应地通过买进或卖出期货合约来设定一个相反的头寸,然后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将期货合约予以平仓,以对冲在手合约。通过期货交易和现货交易互相之间的联动和盈亏互补性冲抵市场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以达到锁定成本和利润的目的。 (2)商品种类相同的原则:只有商品种类相同,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之间才有可能形成紧密的关系,才能在价格走势上保持大致相同的趋势,从而在两个市场上采取反向买卖的行动取得应有的成效。否则,套期保值交易不仅不能达到规避价格风险的目的,反而可能会增加价格波动的风险。在实践中,关于非期货商品,也能够选择价格走势互相阻碍且大致相同的有关商品的期货合约来做交叉套期保值。 (3)商品数量相等原则:商品数量相等原则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在期货市场上所交易的商品数量必须与交易者将要在现货市场上交易的数量相等。只有保持两个市场上买卖商品的数量相等,才能使一个市场上的盈利额与另一个市场上的亏损额相等或最接近,从而保证两个市场盈亏互补的有效性。 (4)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这是指在做套期保值交易时,所选用的期货合约的交割月份最好与交易者今后在现货市场上交易商品的时刻相同或相近。因为两个市场显现的盈亏金额受两个市场上价格变动的阻碍,只有使两者所选定的时刻相同或相近,随着期货合约交割期的到来,期货价格和

中国企业套期保值与经营业绩的分析

中国企业套期保值与经营业绩的分析 发表时间:2009-11-02T14:20:48.170Z 来源:《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第6期供稿作者:张淼 [导读]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强烈需要进行套期保值的公司多为能源、金属、金融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 张淼中共开封市委党校开封475000 摘要:国际上资源类价格近年来波动日益扩大,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给我国一些资源类进出口企业的经营带来很大风险,而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操作恰好能提供一个规避现货价格风险的渠道。本文就资源类进出口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的原理与注意问题进行讨论,并用涉及的上市公司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套期保值能较好的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关键词:套期保值期货经营业绩China Enterprise hedge and management achievement analysis Zhang Miao Abstract:On the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class price undulated in recent years expands day by day,affects the price the factor to be very many,some resources class import and export enterprise s management brought the very big risk for our country,but the futures market hedge operation could provide a circumvention spot price risk exactly the channel.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hedge operation on the resources class import and export enterprise the principle and the attention question carries on the discussion,and with to be listed actual data which involves carries on the real diagnosis analysis,the conclusion thought the hedge can good enhance the enterprise to manage the achievement. Keywords:The hedge Stock Management achievement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119-02 1.套期保值概述 风险,通常是指资产或资产组合与预期价值的偏离。面对可能的风险,机构的监管者,通常会要求其管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法律风险,并为风险缺口持有充足的资本。而套期保值是进行风险抵御的重要方法之一。传统概念的套期保值是指买进(或卖出)与现货数量相等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货合约,以期在将来某一时间通过平仓获利来抵偿因现货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实际价格风险。亦即,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 针对套期保值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4 号—套期保值》,采取与国际会计准则相一致的做法。会计概念中的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或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强烈需要进行套期保值的公司多为能源、金属、金融公司,特别是大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大环境来看,自2003年以来,全球能源、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等资源类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出现了一轮历史上罕见的超级牛市行情,其中美国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COMEX)的期铜价格从2003年3月的每磅0.8美元的均价上涨到2008年3月的4美元的高价,累计上涨5倍,伦敦标价日黄金价格走势(LONDON PM FIX)的黄金价格从2003年3月的每盎司350美元的均价上涨到2008年3月1000美元的高价,累计上涨2.86倍。 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84535335.html, 在中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铜的第一大消费国,其需求增长强劲,2007年国内铜的产量达到350万吨,2007年中国铝产量达到1261万吨,比2006年的935万吨提高35%。2000~2004年中国期货市场进入稳步发展时期。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的数据,2007年期货交易量呈放量增长,成交额达到创纪录的409722.43亿元,标志着中国期货交易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套期保值不仅是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主要功能,也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对于中国很多进出口贸易企业、或进口原材料的制造企业、或背负外债的大型企业来说,金融衍生品早已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生死攸关的生存需要,利用衍生品交易保值获利是他们的日常操作。这在中国的有色金属行业最为明显,比如铜“两头在外”:一半靠进口、定价权来自伦敦,企业不做保值就会亏损。粮食加工行业也类似,中粮集团的贸易就从来和保值连在一起。航空公司买飞机,要付美元长期贷款,就得针对美元升息做利率掉期锁定。 全球资源类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给矿产生产商带来了高额利润和充足的现金流,但是说到底,套期保值仍然属于投资方式的一种,所以也可能使采用套期保值策略进行价格风险管理的生产商的套期保值头寸出现了较大亏损。以国内上市公司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05年,香港、上海两地上市的江西铜业发布半年报称,上半年期货投资产生2.48亿元的亏损。同年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也称,由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投资铅期货,造成1.71亿元的亏损。套期保值产生的巨额亏损使国内许多企业和投资者对套期保值的作用产生了较大的意见分歧,一些企业和投资者质疑套期保值的必要性,从而大量减少套期保值数量。本文利用国内资源类上市公司云南铜业、江西铜业、云铝股份等上市公司数据来证实套期保值亏损不会对股东价值带来不利影响的观点,相反,套期保值能够相对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 2.套期保值操作及其实现原理 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是资源类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资源类国际贸易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价格波动异常剧烈,大幅度高出全球平均生产成本和大幅度低于全球平均生产成本的情况时有发生,2003年~2008年这一轮铜价周期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铜进出口企业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规避铜价波动所产生的市场风险,就无法稳定企业经济效益,也无法实现企业的稳健经营。 套期保值根据套期保值者在期货市场所处交易头寸的不同,套期保值分为卖期保值和买期保值两种。而对资源类进出口企业来说,主要规避的是进货后至转卖前这段期间内价格下跌的风险,所以主要以卖期保值为主。期货市场为资源类进出口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规避市场现货价格风险的工具,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交易的避险功能原因有二:首先,一般在特定地区与时间里,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经济因素对该商品的期价与现价的作用是相同的。这就使同种商品的期价与现价的变化趋势具有趋同性;其次,期货市场的远期合约价格随着合约到期日的临近,将会与现货趋于一致。 3.企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3.1把握套期保值操作的基本原则。在期货市场中,不论是进行买期保值还是卖期保值,必须遵循交易方向相反、商品种类相同、商品数量相等、月份相同或相近这四个基本原则,才能达到进行保值的预期目的,有效地规避风险。 3.2进行套期保值交易的目的与目标必须明确。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交易时,必须要明确其保值目的是为现货交易活动服务的,不要为小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与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与分析 财务预警是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对企业可能或者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实施的实时监控和预测警报。财务预警中的数学模型就是财务预警模型,它是指借助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体系,识别企业财务状况的判别模型。 财务预警模型的设计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单变量模型,这就是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对这些指标的分析,能够揭示企业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是否存在问题。通过对这些指标的长期观察和分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发现企业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有其弊端,这些单个比率都只反映企业风险程度的一个方面,并且当它们彼此不完全一致时,指标的预警作用可能被抵消,因此其有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构建多变量模型就成为必然选择。 在多变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上,可以有多元线性判定模型、LOGIT 模型、神经网路模型等。结合我们计量课程所学和我们本篇课程论文样本的选取实际情况,我们将选择LOGIT 模型来构建我们的这篇文章。 一、理论方法 应变量y 是0~1二元变量,其定义如下: i y =1,该公司为财务困境公司;i y =0,该 公司为财务健康公司。通过对n 个样本公司的回归分析,1 k i i ij j j y F αξβ==+ +∑ ,可以确 定每个解释变量的系数。从而可以确定每个公司的*i y ,*i y 不是观测值,而是每个公司的期 望值。 Logit 模型采用的是Logistic 概率分布函数,具体公式为 1 1i i z p e -= +,其中1 k i ij j j Z F αβ ==+∑ ,对于给定的Fij ,Pi 是第i 个企业财务困境的概率。因为这个概率是 Logistic 概率分布函数曲线下从-∞到Zi 之间的面积,所以指标Zi 的值越大,第i 个公司财务状 况陷入困境的概率越大。上式经过数学整理可得 1i i p Ln p =-1 k i ij j j Z F αβ==+∑,根据样 本数据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出各参数值α,β,可求得第i 个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根据配对选取样本的特点,一般假设先验概率为0.5,可以判断Z 值大于0.5的公司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比较大,而小于0.5的公司一般认为是财务健康的。 二、解释变量设计 根据财务指标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一般将财务指标分类为以下几类: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净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销售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每股收益,根据对指标的分析,一般认为净资产报酬率对盈利能力最具有综合性;变现能力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负债比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等;资产管理能力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可选择总资产周转率进入分析;成长能力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留成利润比、留存收益总资产比、每股净资产等;现金指标,有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销售现金比、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等,还有其他的一些指标,如主营业务

套期保值经典案例十个

套期保值经典案例十个 案例一(成功) 棕榈油的套期保值 棕榈油在国内完全是依赖进口的植物油品种,因此,国内棕榈油的消费完全依赖于贸易商进口棕榈油到国内销售。国内贸易商在采购棕榈油的时候,就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国内棕榈油期货推出之后,国内贸易商就可选择在国内卖出相应的棕榈油期货合约进行卖出保值。 2007年10月10日,国内某棕榈油贸易商,在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为8270元/吨的时候与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供货商 签定了1万吨11月船期的棕榈油定货合同,棕榈油CNF价格为877美元,按照当日的汇率及关税可以计算出当日的棕榈油进口成本价在8223元/吨,按照计算可以从此次进口中获得47元/吨的利润。由于从定货到装船运输再到国内港口的时间预计还要35天左右,如果价格下跌就会对进口利润带来很大的影响。于是,该贸易商于10月10日在国内棕榈油期货市场卖出12月棕榈油合约1000手进行保值,成交均价为8290元/吨。到11月15日,进口棕榈油到港卸货完备,该贸易商卖到10000吨棕榈油现货,价格为7950元/吨;同时在期货市场上

买入1000手12月棕榈油合约进行平仓,成交均价为7900元/吨。 通过此次保值,该贸易商规避了棕榈油市场下跌的风险,保住了该贸易商的47元/吨的进口利润并从期货市场额外获得了70万元赢利。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卖出套期保值关键在于销售利润的锁定,其根本目的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价格下跌中实现自我保护。如果企业没有参与套期保值操作,一旦现货价格走低,他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因此,卖出套期保值规避了现货价格变动的风险,锁定了未来的销售利润。 案例二(失败) 铝套期保值 郑州第二电缆厂客户 该客户是郑州市第二电缆生产企业,是制造电线电缆的专业厂家,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高、中、低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PVC绝缘电力电缆、安全清洁电缆(环保型)、耐火和阻燃电缆等十多个品种。为了避免铝价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该企业长期在期货市场进行买期保值,并在我郑州营业部期货账户上持有期铝多头头

企业套期保值案例

企业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的概念:套期保值就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来避免现货市场上相应实物商品交易的价格风险。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品种相同、数量相同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商品时,能够通过期货市场上持有的期货合约的平仓盈利来冲抵因现货市场上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以下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一、买入套期保值:8月份,某油厂预计11月份需要100吨大豆作为原料。当时大豆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800元,该油厂对该价格比较满意。据预测11月份大豆价格可能上涨,因此该油厂为了避免将来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风险,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大豆套期保值交易。交易如下表: 结论:第一,完整的买入套期保值同样涉及两笔期货交易:第

一笔为买入期货合约,第二笔为在现货市场上买入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对冲原先持有的合约。第二,因为在期货市 场上的交易顺序是先买后卖,所以该例是一个买入套期保值。 如果该油厂不做套期保值交易,现货市场价格下跌他可以得到更便宜的原料,但是一旦现货市场价格上升,该厂就必须承担 由此造成的损失。相反,该厂在期货市场上做了买入套期保值,虽然失去了获取现货价格有利变动的盈利,可同时也避免了现 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的损失。因此,可以说,买入套期保值规 避了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 二、卖出套期保值:6月份,大豆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010元,某农 场对该价格比较满意,但是大豆9月份才能出售,因此该单位 担心到时现货价格可能下跌,从而减少收益。为了避免将来价 格下跌带来风险,该农场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大豆期货 交易。交易情况如下: 结论:第一,完整的卖出套期保值实际上涉及两笔期货交易:第一笔

格力电器:关于2020年开展大宗材料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专项报告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0年开展大宗材料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专项报告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资金管理模式和日常业务需要,2020年公司拟继续开展大宗材料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套期保值业务的持仓合约金额不超过人民币60亿元,现将相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履行合法表决程序的说明 本次拟开展的大宗材料期货套期保值业务已经2020年4月29日公司第十一届董 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有关规定,本次拟开展的大宗材料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不构成关联交易。 二、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必要性说明 随着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大宗材料特别是铜、铝等现货的价格基本参照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价格定价,冶炼商、贸易商、消费商都以交易所每日的金属价格走势作为定价的标准,企业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已成为稳定经营的必要手段。 由于公司铜、铝等原材料需求量很大,材料的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有必要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以辅助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公司严格根据生产经营对大宗材料的需求规模确定开展套期保值的业务规模,同时公司建立期货风险测算系统,加强套期保值的风险管控。 三、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可行性说明 公司已制定《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对套期保值业务范围的审核流程、审批权限、风险管理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将套期保值业务与公司生产经营相匹配,合理选择保值月份,避免市场流动性风险。对于大宗原材料套期保值业务所需的保证金等资金调拨,以公司目前自有资金规模能持续且稳定提供其所需流动性。因此,公司大宗原材料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是切实可行的。 四、拟开展的大宗材料套期保值业务概述

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作者:————————————————————————————————日期:

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 摘要:文章在简要介绍企业财务风险及上市公司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和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上市公司风险预警模型,并用奥特曼模型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关于奥特曼模型修正意见。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单变量模型;奥特曼模型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与股东收益的不确定性。通常用财务杠杆衡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始终处在生存与倒闭、发展与萎缩的矛盾中。上市公司必须生存下去才有可能获利,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对上市公司来说,生存是其核心目标。而影响上市公司生存的主要威胁来自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和财务危机。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系统,可以为上市公司的生存提供重要的信息,对上市公司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加以防范,减少财务危机的出现。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含义及功能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是以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预警指标和预警指标的相应标准,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一个有效的财务预警系统。从1998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简称ST)制度以来,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有144家、135家、113家和123家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有鉴于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能预先发出财务危机警报的财务分析系统,以帮助上市公司管理者及早取得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避免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具体说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功能:

套期保值:客户交易和经典案例的经验教训

套期保值:客户交易和经典案例的经验教训 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是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套期保值正是利用期货市场实现风险转移,通过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风险对冲,现货企业达到锁定成本和管理利润的目的。 为了实证对比套期保值的作用,上海期货交易所选取国内两个有代表性的行业——钢铁行业和铜行业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钢铁行业没有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尽管这轮钢材价格下跌幅度只有40%,但因为铁矿石成本大多锁定在高位,这轮钢材产品价格下跌造成的冲击很大,全行业陷入亏损的困局中;铜期货价格本轮下跌幅度将近70%,但因为铜行业在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方面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模式,全行业没有出现整体的冲击。 产品价格的巨幅波动下,越来越多的现货企业,希望掌握期货这个风险管理工具。实际操作中,客户交易和经典案例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参考。 1、趋势行情中,耐心持有优于频繁差价换手 我们对倍特期货公司法人客户的保值帐户07年操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金属和植物油上三个典型的保值帐户都实现了较好的盈利,但保值效果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单边趋势行情越明显的品种,保值操作的效果越好;交易单量大、换手频繁的帐户,合计的保值效果相对于低单量、低换手的帐户反倒变差。 这三个保值操作帐户尽管有期货和现货结合的优势,信息上也比普通的投机客户强,但同样映证了期货交易的基本经验:要尽量选择顺势参与趋势明朗的行情,趋势行情中耐心持有策略优于频繁做差价的换手操作策略。保值客户的操作经验同样值得投机客户借鉴。 2、升贴水结构关系到保值效果的成败 德国金属精炼和营销公司(MGRM)主营油品贸易,在1993年其与终端用户签订了大量的远期供货合同:在未来5年以固定价格向需求方供应油品,这个固定价格比合约协商时的现货价格高3-5美元/桶。MGRM在签订了1.6亿桶远期供货合同后,为了规避油价上涨的风险,决定才用期货和互换进行避险,在近月月份的合约上买入持有多头头寸,并不断的转期换月移仓。 这种滚动换月移仓的操作要面临转期移仓的成本或者收益,近高远低的现货升水结构下会会产生额外的收益,而在近低远高的现货贴水结构下则将面临移仓亏损。从历史统计的情况看,原油期货市场现货升水与现货贴水的状况都有,更多的情况下是现货升水结构,按照概率平均的角度,公司的套保操作有合理的盈利预期支持。 实际发生的情况是,1993年年末,原油期货价格从19美元/桶跌到15美元/桶,而市场结构也进入现货贴水的状态。这样MGRM公司持有的多头头寸出现大量亏损,需要大量追加保证金,而且,现货贴水的正向市场结构又使得移仓换月时出现额外的亏损。尽管有远期供货合同的大量盈利,但是需要在交割时才会体现出来,期货上大量的亏损和资金压力导致控股股东德国金属公司的干预,MGRM将期货合约平仓,最终损失高达13亿美元。其后,1994年开始,原油期货价格又从13.90美元上涨到19.40美元,原油期货也回归到现货升水的市场结构。公司不合理的清盘计划导致放弃远期供货合同并支付大笔违约金,而实际上其初始锁定的盈利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超量保值放大投机风险,内控机制是风险控制的必要保证 1997年国内某锌冶炼厂在LME市场卖出40万吨锌期货合约,这一卖出量完全超出其生产能力,超量保值已经转化为投机交易,承担期货保值操作的进出口公司还存在决策、交易、执行人员共集一身,缺乏监督和制约风控机制的问题,未能对保值方案实施中的失误及时进行纠正,导致最后该公司超量的锌期货卖单被逼仓,在保证金不足的情况下,最终被迫高位平仓。 住友商社期铜事件是另外一个著名的案例。滨中泰男持有大量的铜期货多头头寸,在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