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因果图.doc

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因果图.doc
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因果图.doc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质量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因果图

因果图

因果图是用于考虑并表示已知结果与其所有可能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工具。各种原因可归纳为类别原因和子原因,形成类似鱼骨的图样,所以因果图也称为鱼骨图。因果图可用于分析、表达因果关系,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1.应用过程

①明确、扼要地确定工程设备结果。

②寻找主要可能原因。如环境、能源、人员、材料、方法、机器设备、测量方法过程、以及数据信息系统等方面原因。

③开始画图,把结果作为输出,画在右边的方框中,作为输入的各种类别原因,画于结果的左边方框中。考试大

④寻找类别原因的下一层次原因,把它们画在相应的主枝上。再寻找相应的下一层次原因,一直发展下去,形成完整的因果图。一个完整的因果图至少应有二层。

⑤识别最高层次原因中少量的(3——5个)可能对结果产生最大影响的原因,针对它们展开进一步工作。

2.因果图的分类

因果图通过箭线体系,表示结果和原因之间的关系。按体系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①结果分解型。结果分解型的核心是不停追问结果发生的原因,常按人、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等五大因素分成五个大,再分别找它们的影响因素作为中枝、细枝、小枝。可以系统地把握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但也容易遗漏较小的问题。

②原因罗列型。原因罗列型是先把考虑到的所有因素不分层次罗列出来,再根据因果关系整理这些原因事项,作出因果图。它能做到不遗漏主要原因,同时又包括各种细枝原因,有利于全面、重点地解决问题。

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七章工程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1) [例题] 对总体中的全部个体进行编号,然后抽签、摇号确定中选号码,相应的个体即为样品。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 )。(2009考题) A 完全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等距抽样 D 整群抽样 答案:A [例题] 施工过程中,使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时,常采用( )的方法收集数据。(2007考题) A. 单纯随机抽样 B. 等距抽样 C. 多次抽样 D. 整群抽样 答案:B. 解析: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它的用途主要有两个:(1)过程分析,即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并判定生产过程状态。(2)过程控制,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子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控制图常采用等距抽样 方法。 [例题]质量检验时,将总体按某一特性分为若干组,从每组中随机抽取样品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称为( B )。(2010考题) A.简单随机抽样 B.分层抽样 C.等距抽样 D.多阶段抽样 [例题] 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 A. 计量值数据

B. 计数值数据 C. 计件值数据 D. 计点值数据 E. 计价值数据 答案:AB 解析:根据质量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计量值数据和计数值数据两大类。计件值数据和计点值数据包含在计数值数据中。E.计价值数据是干扰项。 [例题]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它是用数据变动的幅度来反映其分散状况的特征值。 A.极差 B.标准偏差 C.变异系数 D.算术平均数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极差概念,应注意识别两类特征值的含义。 [例题]描述质量特性数据离散趋势的特征值是( )。(2009考题)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极差 D.期望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点也是与极差相关的概念,描述数据离散(或称分散/离中)趋势的特征值有极差、标准偏差、变异系数等,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有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期望值等,应注意识别两类不同含义的特征值。 [例题]在下列事件中,可引起质量波动的偶然性原因是( )。(2007考题) A. 设计计算允许误差 B. 材料规格品种使用错误 C. 施工方法不当 D. 机械设备出现故障 答案:A.

污染物排放j计算方法

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方法 一、工业污染物估算常用方法 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中对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及所含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即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 1、实测法 实测法是通过监测手段或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量设施,测量废气、废水的流速、流量和废气、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总量的统计计算方法。 G=KC i Q 式中:G——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 Q——介质流量; C i——介质中i污染物浓度; K——单位换算系数。 浓度和流量的单位不一致时,单位换算系数K取不同的值。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常取mg/L,系数K取10-3;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一般取mg/L,系数K取10-6。 实测法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采集样品、分析样品而获得的。监测采集的样品是对监测的环境要素的总体而言,如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尽管测试分析很准确,不具备代表性的数据也毫无意义。 因受现有监测技术和监测条件的约束,实测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目前除了重点污染源有比较准确的监测数据外,其他多数非重点污染源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测;而且很多重点污染源还未实现连续监测,监测结果的代表性有待提高。 例某炼油厂年排废水2万t,废水中废油浓度C油为500mg/L,COD浓度C COD为300mg/L,水未处理直接排放。计算该厂废油和COD的年排放量。 解:G油=K C油Q =10-6×500×2×104 =10(t) G COD=K C COD Q =10-6×300×2×104 =6(t) 例某冶炼厂排气筒截面0.4m2,排气平均流速12.5m/s,实测所排废气中SO2平均浓度12mg/m3,粉尘浓度8mg/L计算该排气筒每小时SO2和粉尘的排放量。 解:每小时废气流量Q=12.5×0.4×3600 = 1.8×104(m3/h) 每小时SO2排放量Gso2 = 10—6×12×1.8×104 = 0.216(kg/h) 每小时粉尘排放量G粉尘= 10—6×8×1.8×104 = 0.144((kg/h) 2、物料衡算法 物料衡算法是指根据物质质量守恒原理,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料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即: 投入物料量总和=产出物料量总和 =主副产品和回收及综合利用的物质量总和+排出系统外的废物质量这里的排出系统外的废物质量包括可控制与不可控制生产性废物及工艺过程的泄漏等物料流失。

SPC常用计算方法

SPC常用计算方法 SPC基础知识及常用计算方法 SPC基础知识 一、 SPC定义: 1、 SPC——统计制程管制:是指一套自制程中去搜集资料,并加以统计分析,从分析中去发气掘制程的异常,立即采取修正行动,使制程恢复正常的方法。 也就是说:品质不应再依赖进料及出货的抽样检验,而应该采取在生产过程中,认良好的管理方法,未获得良好的品质。 2、良好品质,必须做到下面几点: ①变异性低 ②耐用度 ③吸引力 ④合理的价格 3、变异的来源:大概来自5个方面: ①机器②材料③方法④环境⑤作业人员 应先从机器,材料方法,环境找变异,最后考虑人。 4、 SPC不是一个观念,而是要行动的 步骤一、确立制程流程——首先制程程序要明确,依据制程程序给制造流程图,并依据流程图订定工程品质管理表。 步骤二、决定管制项目——如果把所有对品质有影响的项目不论大小,轻重缓急一律列入或把客户不很重视的特性一并管制时,徒增管制成本浪费资料且得不赏失,反之如果重要的项目未加以管制时,则不能满足设计者,后工程及客户的需求,则先去管制的意义。 步骤三、实施标准化——欲求制程管制首先即得要求制程安定,例如:在风浪很大的船上比赛乒乓球,试部能否确定谁技高一筹,帮制程作业的安定是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制程上影响产品口质的重要原因,应先建立作业标准,并透过教育训练使作业能经标准进行。 步骤四、制程能力调查——为了设计、生产、销售客户满意且愿意购买的产品,制造该产品的制程能力务必符合客户的要求。因此制程的能力不足时,必顺进行制程能力的改善,而且在制程能力充足后还必须能继续,所以在品质管理的系统中制程能力的掌握很重要。 步骤五、管制图运用——SPC的一个基本工具就是管制图,而管制图又分计量值管制图与计数值管制图。 步骤六、问题分析解决——制程能力调查与管制图是可筛提供问题的原因系由遇原因或非机遇原因所造成,但无法告知你确切的原因为何及如何解决决问题?解决问题?而问题的解决技巧,在于依据事实找出造成变异的确切原因,并提此对策加以改善,及如何防止再发生。 步骤七、制程之继续管制——经过前6个步骤,人制程能力符合客户的要求,且管制图上的点未出管制界限时,则可将此管制界限沿有作为制程之继续管制,但当制程条件如有变动时,如机器,材料,方法等产生异动时,则须回到步骤三,不可沿原先之管制界限。 SPC的应用步骤其流程图如下: Ca制程准确度 Cp制程精密度 Cpk制程能力指数 二、管制图的运用 管制图的种类又依数值资料是计量值或计数值者,划分为二大类即计量值管制图与计数值管制图,计量值管制图不但只告诉你制程有问题了,还可以告诉你制程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是中心值产生了问题还是变异量产生了问题。而在计量值管制图应用不便或应用时,则可采用计数值

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六统计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某纺织机械厂的主要产品之一是细纱机,也是该厂创效益、创外汇的产品。机梁是细纱机的主要零件,在细纱机中起着支承牵伸装置、导纱板升降装置、钢领板升降装置、纱架等部件的作用,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细纱机装配质量。机梁自身结构属长向薄壁形,其长厚比达130∶1,极易产生加工变形,而技术精度要求高,其中主要技术特性值平面度要求仅为0.15mm。与同行业相比,为了减少切削,机梁毛坯加工余量仅为3mm,给加工工艺带来了难度,机梁数量大,每台细纱机有28根,每年需67000根机梁,机梁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该厂经济效益,而现在机梁质量波动较大,返修率较高。因此提高机梁一次合格率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案例目的】 充分利用统计质量控制中的旧七种工具找出质量问题,分析质量缺陷出现的原因,并制定对策计划和实施方案。 【案例分析】 1.现场调查 为了提高机梁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质量管理小组对机梁整个加工工艺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产品加工工艺流程: 铸坯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铣机梁两里角尺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粗、精铣机梁两端面总长钻、攻机梁两角尺上螺纹及孔去毛刺(如图1所示) 1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2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3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4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5 粗、精铣两端总长 6 钻、攻机梁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图1 产品零件简图及加工工序 (1)寻找原因 为了寻找出现废品的原因,对500件机梁加工工序的一次合格率进行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对各工序共产生的140件不合格品制成不合格品表(表2)和它的排列图(图2)。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27 125 89.82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5 130 92.86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5 135 94.43 钻、攻机梁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5 140 100 N 140 图2 机梁不合格品排列图 4060100200 800 20 406080 100 98 27 5 55 N=140 140例不合格品A 类因素 累积百分比/%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粗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 铣机梁两条小平面 铣机梁两里角尺凸肩面 钻、攻机梁两角尺面上各螺纹及孔 关键工序机梁不合格品数/根 70% 89.28% 92.86% 94.43% 由图2可见,五道工序中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为出不合格品最多的工序。 (2) 寻找影响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 取118件由精铣机梁两外角尺平面工序所造成的不合格进行检测,得到精铣机梁工序不合格品表和它的排列图(如表3和图3所示)。 项 目 不合格品数/根 累积不合格品数/根 累积百分数/% 平面度0.15mm 88 88 74.58 垂直度0.16mm 15 103 87.29 直线度0.04mm 7 110 93.22 表面粗糙度Ra <2.5μm 5 115 97.46 厚度超差 2 117 99.15 其 它 1 118 100 图3 精铣机梁工序不合格品排列图 20 4060 80 88 7 521N=118118例不合格品A 类因素 累积百分数/% 平面度0.15mm 垂直度0.16mm 直线度0.04mm 表面粗糙度R a <2.5μm 厚度超差 精铣机梁两外角尺面不合格品数/根 15 74.58% 87.29% 93.22% 97.46% 99.16% 其他 由图3可见,工序平面度是影响精铣机梁两外角尺质量的A 类因素即为主要因素。

第六章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

质量控制的统计分析方法第六章 质量统计数据及其波动第一节 一、质量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进行质量定量分析。这就需要大量的质量统计数据,因此质量统计数据是质量控制的基础。质量数据的收集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随机取样,即质量控制对象各个部分都有相同机会或可能性被抽取;另一种是系统抽样,就是每间隔一定时间连续抽取若干件产品,以代表当时的生产或施工状况。这些质量统计数据,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一般呈正态分布。质量控制工作中,常用的质量统计数据主要有以下几种。X 1.子样平均值子样平均值又称为算术平均值,是用来反映质量数据集中的位置。其计算式为?X?X 6-1)(i n1?i X n1 式中——子样平均值;??n,...,i?12,3X; ——抽样数据i n——样本容量。~X.中位数2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大小次序排列后,处在中间位置的数据称为中位数(或为偶数时,则取中叫中值)。当样本容量n为奇数时,取中间一个数为中位数;当n 间两个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极植与极差3在一组质量数据中,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后,处于首位和末位的最大和最小值表示。L表示。首位数和末位数之差叫极差,常用R叫极值,常用?C)和离差系数4.子样均方差S(或v?)表示,其计算式 ??2?X?S?X) 如(或子样均方差反映质量统计数据的分散程度,常用S 下:n1 ??2?XX?S?(6-3)或 (6-2 i n1i?n1 i1?n1i?)6-3上两式的计算结果相近;较大时,当子样数较小时,则须采用式(n当子样数进行计算。C表示,其计算式为离差系数用来反映质量相对波动的大小,常用v229 S?100?%C(6-4)v X式中各符号意义同上。 二、质量波动 如前所述工程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形成质量波动的原因可归纳为两大类:随机性因素和系统性因素。 随机性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很大,但它却是引起工程产品质量波动的经常性因素。如:材料性质的微小差别、工人操作水平的微小变化、机具设备的正常磨损、温度、湿度的微小波动等等。在实际施工或生产中这类因素很难消除,有时即便能够消除也很不经济。所以,对质量控制来说,随机因素并不是我们控制的主要对象。 系统性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但这类因素并不经常发生。如:材料的性质变化较大或品种规格有误,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工人违返操作规程,测试仪表失灵等等。这类因素在生产、施工中少量存在,会导致质量特征值的显著变化。因此,这类因素引起的质量波动容易发现和识别,是质量控制的主要对象。 若生产(或施工)过程仅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其大批量产品的质量数据一般具有正态分布规律。此时的生产状态为稳定的生产状态,生产处于受控状态。若生产或施工过程受到系统性因素的影响,则其质量数据就不再呈正态分布,此时的生产或施工处于异常状态,需要立即查明原因,进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故称排列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二、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系统地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的简便而有效的图示方法。因其最初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于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提出使用的,故又称为石川图法。由于因果图形似树枝或鱼刺,故也有称之为树枝图法或鱼刺图法。另外,还有的

质量管理学-模拟试卷1-5答案

《质量管理学》模拟试卷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试卷一 1、在当今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下,能否满足( B )的需要成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A] 工人 [B] 顾客 [C] 管理层 [D] 政府 2、日本质量管理学家( A )根据不同类型的质量特性与顾客满意之间的关系而对质量特性进行了分类,即魅力特性、必须特性和线性特性。 [A] 狩野纪昭 [B] 鸠山次田二郎 [C] 松下幸之助 [D] 川喜田二郎 3、在大质量观中,质量被视为( C )。 [A] 管理问题 [B] 技术问题 [C] 经营问题 [D] 制造问题 4、( D )于1936年发表的《产品制造质量的经济控制》一书全面阐述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A] 狩野纪昭 [B] 朱兰 [C] 石川馨 [D] 休哈特 5、水平对比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 B )公司。 [A] 通用 [B] 施乐 [C] 摩托罗拉 [D] 洛克菲勒 6、知识创造的关键是把( C )。

[A] 把感性知识转换为理性知识 [B] 投入巨额资金 [C] 内隐知识转换为外显知识 [D] 投入大量人力 7、现代的战略采购观点认为,在采购过程中质量保证( C )。 [A] 取决于管理层的决策 [B] 取决于供应商态度 [C] 不需要进厂检验 [D] 要验收检查 8、( B )也叫“子样”,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体。 [A] 成本 [B] 样本 [C] 样品 [D] 总体 9、传统采购观点认为,采购过程中采购决策的着眼点是( D )。 [A]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B] 供应商的实力 [C] 总的占有成本 [D] 价格 10、下列关于质量控制工具中的分层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 分层法是指按照一定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意见等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 [B] 运用分层法便于找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解决质量问题 [C] 分层的目的在于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和意见加以归类汇总,使之更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 [D] 分层法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搜集到的统计数据 试卷二 1、当今世界市场的竞争特点已经由追赶竞争向( C )转变了。 [A] 模仿竞争 [B] 兼并竞争 [C] 淘汰竞争 [D] 互利竞争

环境统计6

第六次作业 1、分发统一的含铜0.100mg/L的样品到六个实验室,各实验室5次测定值如表1,试比较不同实验室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6个实验室测定结果比较 实验室铜测定值(mg/L) 10.0980.0990.0980.1000.099 20.0990.1010.0990.0980.097 30.1010.1010.1010.1010.102 40.1000.1000.0970.0970.095 50.0980.0940.1020.1000.100 60.0980.0940.0980.0980.098解:单因素方差分析 (1)H0: 不同实验室之间不存在差异 H A:. 不同实验室之间存在差异。 (2)确定显著水平α=0.05 (3)计算 进行F 检验,P=0.017 由此判断组间差异极显著 为了确定各个实验室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需要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3与1、2、4、5、6差异显著。其余差异不显著。 2、用3种方法测定水中硫酸盐含量,结果如表2,问3种方法测定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别?

表2 3种方法测定水中硫酸盐含量 甲法乙法丙法 279229210 334274285 303310117 378 198 解:组内观测次数不相等的方差分析 (1)H0: 3种方法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别 H A: 3种方法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别 (2)确定显著水平α=0.05 (3)计算 进行F 检验,P=0.212 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差异 3、某地区通过大量饮用水源调查得知,压力井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3%,先抽查压水井水样80份,细菌总数合格的58份,合格率为72.5%。问这批抽查水样的合格率与大量调查的合格率有无显著性差别? 解:进行适合性检验 (1)H0: 这批抽查水样的合格率与大量调查的合格率无差别。 H A:.这批抽查水样的合格率与大量调查的合格率有差别。 (2)确定显著水平α=0.05 (3)计算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工具考试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常用统计工具考试试题及答案 部门: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调查表又称检查表、统计分析表,是一种收集整理数据和粗略分析质量原因的工具,是为了调查客观事 物、产品和工作质量,或为了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 2.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于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排列图等分析 研究。 3.缺陷位置调查表主要用于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外观质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位和密集程度,进而从中 找出规律性,为进一步调查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事实依据。 4.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 类、整理的一种方法。 5.分层的原则是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 6.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全称是主次因素分析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而采用的 一种图表。其主要用途是:1)按主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影响;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7.因果关系的层次要分明,最高层次的原因应寻求到可以直接采取对策为止。 8.直方图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 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9.理想型直方图T=8σ,Cp=1.33。 10.散布图是研究成对出现的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简单图示技术。在散布图中,成对的数据形成点子 集,研究点子集的分布状态便可推断成对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 11.散布图的相关性判断方法有对照典型图例判断法,象限判断法和相关系数判断法。 12.控制图是用于区分由异常或特殊原因所引起的波动表明需要对影响该过程的某些因素进行识别、调查并使 其处于受控状态。 13.常规控制图的种类很多,通常按照数据的性质分为两类:计量数据控制图和计数数据控制图。 14.计量值控制图根据正态分布设计,计件值控制图根据二项分布设计,计点值控制图根据泊松分布设计。 15.常用的矩阵图有X型矩阵图、Y型矩阵图、L型矩阵图、T型矩阵图等。 16.关联图是针对原因-结果、目的-方法绞缠的问题、通过箭头连线将这些关系理论的联系起来、查明原因、 找出有效方法的工具。 17.箭头图(箭形图)是制定日程计划并对进程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

生产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生产质量管理统计方法 生产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1.质量是反映产品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产品质量可表述或转化为一组全面反映顾客需要的数量指标。测量质量指标所得的数值,就是反映质量特性的数据,简称数据。 2.数据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为对产品的质量物质特性和工作质量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必须进行数据收集。在质量管理中,收集数据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了解生产现状;(2)用于分析某一特定质量问题;(3)用于生产现场控制;(4)用于生产现场的调查;(5)用于工艺过程的调整;(6)用于判断产品质量。 3.数据反映产品的质量特性,质量管理中的数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1)根据质量指标统计特性可将数据分为:A.计量值数据;B.计数值数据。 (2)根据数据的用途可将用途分为:A.分析用数据;B.管理用数据;C.检验用数据;D.推断用数据。 4.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控制数据,亦即质量特性值的波动,缩小或衰减数据波动引起的制品质量特性值的波动,并尽量减少波动造成的质量损失。 5.出现质量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有人、机、料、法、环、测等六大方面的因素。按引起数据波动原因的性质,可分为两类: (1)系统性因素,指在特定情况下发生的,可以避免或消除的因素。系统性因素造成质量特性值的异常波动,对质量特性值的影响较大,但系统性因素易于识别和查找,且可采用相应技术,组织措施予以消除。 (2)随机性因素,指经常性的、不可避免的,具有随机规律的因素。随机性因素造成质量特性的正常波动,对质量特性质的影响较小,但这种因素却难于避免或在技术上予以消除。 6.母体,又称总体,是指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构成母体的基本单位,称为个体,按母体包含个体的数量可将母体划分为有限母体和无限母体。 7.子样,又称样本,是指从母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的集合。构成子样的每个个体,称为样品。抽样检查是统计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子样的质量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母体的质量特性。对子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判断母体的质量特性,而不是为了给子样下结论。 8.随机抽样,是指在抽取子样时,要保证使母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样可能的机会被抽到,从而使子样具有代表性。从母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的集合称为随机子样。 9.频数指随机事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n次试验,其中某一事件出现的次数。频率是频数与试验次数的比值。频率则是在相同条件下,随机事件出现次数所具有的统计规律性。 10.平均值,又称算术平均值,是子样各样品数值的和除以子样样品个数之商,计算公式为 11.极差,又称范围,指子样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计算公式为:R=Xmax-Xmin。极差是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各统计特征数中计算最简单的一种。标准差,是子样方差的正平方根,计算公式为: 12.在生产现场,引起质量波动的因素主要来源于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方法、环境和测量,统称5MIE。在稳定的生产状态下,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其计量值数据即制品质量特性值是正态分布。 13.工序能力,又称工程能力或加工精度,是工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控制(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亦即,工序处于控制(稳定)状态下,表现出来的保证制品质量的能力,一般用6个标准差(即:±3)来描述。

环境影响评价 常用计算系数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掌握的方法 计算系数 烧一吨煤,产生1600×S%千克SO2,1万立方米废气;产生200千克烟尘。 烧一吨柴油,排放2000×S%千克SO2,1.2万立米废气;排放1千克烟尘。 烧一吨重油,排放2000×S%千克SO2,1.6万立米废气;排放2千克烟尘。 大电厂,烟尘治理好,去除率超98%,烧一吨煤,排放烟尘3-5千克。 普通企业,有治理设施的,烧一吨煤,排放烟尘10-15千克; 砖瓦生产,每万块产品排放40-80千克烟尘;12-18千克二氧化硫。 规模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3-7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乡镇小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12-20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物料衡算公式】 1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SO2量=16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0.6-1.5%。若燃煤的含硫率为1%,则烧1吨煤排放16公斤SO2 。 1吨燃油燃烧时产生的SO2量=2000×S千克;S含硫率,一般重油 1.5-3%,柴油0.5-0.8%。若含硫率为2%,燃烧1吨油排放40公斤SO2 。 排污系数:燃烧一吨煤,排放0.9-1.2万标立方米燃烧废气,电厂可取小值,其他小厂可取大值。燃烧一吨油,排放1.2-1.6万标立方米废气,柴油取小值,重油取大值。 【城镇排水折算系数】 0.7~0.9,即用水量的70-90%。 【生活污水排放系数】采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COD产生系数】60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 【生活污水中氨氮产生系数】7g/人.日。也可用本地区的实测系数。使用系数进行计算时,人口数一般指城镇人口数;在外来较多的地区,可用常住人口数或加上外来人口数。 【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 按燃用民用型煤和原煤分别采用不同的系数计算: 民用型煤:每吨型煤排放1~2公斤烟尘 原煤:每吨原煤排放8~10公斤烟尘 【工业废气排放总量计算】 1.实测法 当废气排放量有实测值时,采用下式计算: Q年= Q时× B年/B时/10000 式中: Q年——全年废气排放量,万标m3/y; Q时——废气小时排放量,标m3/h;

新旧七种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对比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新七大手法主要应用在中高层管理上,而旧七手法主要应用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因此,新七大手法应用于一些管理体系比较严谨和管理水准比较高的公司 QC 旧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分析图、柏拉图、查检表、层别法、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QC 新七大手法:关系图、系统图法、KJ 法、箭头图法、矩阵图法、PAPC 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检查表是QC 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1 、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如,可收集1 个月或3 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 即频数) ;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 、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 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 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 栏。 4、作排列图。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 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因果图的绘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常先列出主骨,再逐层展开 B 应在图中对可能的重要因素进行标识 C 一张因果图可以同时解决几个具体问题 D 绘制因果图可以与头脑风暴法结合使用 答案:C [解析] 一张因果图只能解决一个具体问题,使用因果图应注意有多少质量特征,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 2.在排列图中矩形的高度表示( )。 A 频数或频率 B 平均值 C 分类项 D 概率答案:A [解析] 排列图的横轴上是按频数大小画出的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各不合格项频数或频率的大小。 3. 作为常用的解决问题技巧,排列图最好的应用是( ) A 决定何时对过程做调整 B 估计过程的分布范围 C 评估其他解决问题技巧的结果 D 区分主要和非主要问题 答案:D [解析] 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其基本点是抓住“关键的少数”,即抓住主要原因。所以排列图最好的应用是区分主要和非主要问题。 4. 数据的基本信息,例如分布的形状、中心位置、散布大小等,可以使用( )来显示。

A 分层法 B 排列图 C 散布图 D 直方图 答案:D [解析] A项,分层法用于比较不同组的差异;B项,排列图用于区分现象的主要和非主要问题;C项,散步图用于研究两个相应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D项,根据直方图的形状,可以对总体初步分析,进而了解分布形状、中心位置、散布大小等。 5. 出现锯齿型直方图的原因可能是( )。 A 与数据的分组有关,数据分组过多 B 过程中有趋势性变化的因素影响 C 数据中混杂了少量其他过程的数据 D 数据经过挑选,剔除了部分数据 答案:A [解析] 出现锯齿型直方图的原因有两个:①作频数分布表时,数据分组过多; ②测量方法有问题或读取的测量数据有误。 6. 某公司对顾客投诉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找出服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最适宜的分析工具是( )。 A 直方图 B 排列图 C 因果图 D 控制图 答案:B

环境统计主要计算方法

工业污染物排放统计方法 工业企业环境统计工作中对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及所含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的计算通常采用三种方法,即实测法、物料衡算法和产排污系数法。 1、实测法 实测法是通过监测手段或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连续计量设施,测量废气、废水的流速、流量和废气、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用环保部门认可的测量数据来计算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总量的统计计算方法。 G=KC i Q 式中:G——污染物产生量或排放量; Q——介质流量; C i——介质中i污染物浓度; K——单位换算系数。 浓度和流量的单位不一致时,单位换算系数K取不同的值。废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单位常取mg/L,系数K取10-3;废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一般取mg/L,系数K取10-6。 实测法的基础数据主要来自于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是通过科学、合理地采集样品、分析样品而获得的。监测采集的样品是对监测的环境要素的总体而言,如采集的样品缺乏代表性,尽管测试分析很准确,不具备代表性的数据也毫无意义。监测样品的代表性由以下环节来决定:(1)采样点的布设。应充分考虑采样点的代表性,满足概率随机性的要求,尽量减少主观误差。废水污染物的监测要求,一类污染物一律在各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取样监测;二类污染物在企业各个废水排放口取样监测。 (2)采样时问和频率。应根据监测的目的及监测组分的时间变化而定。污染源的监测频率要求一年监测2~4次,每次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一般监测两次(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上半年和下半年各监测一次。 (3)样品的完整性。数据的完整性取决于采集到的样品的完整性,只有对所有采样点采集到的全套样品进行监测分析,才能得到完整的监测数据。 (4)监测数据的可比性。要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常采用的办法是使用标准样品(又称标准物质)和国家认可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使用国家级标准样品可以使监测结果在很大范围内准确可比,使用国家认可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可减少系统误差,增加监测数据之间的可比性。 因受现有监测技术和监测条件的约束,实测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主要是目前除了重点污染源有比较准确的监测数据外,其他多数非重点污染源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测;而且很多重点污染源还未实现连续监测,监测结果的代表性有待提高。 例某炼油厂年排废水2万t,废水中废油浓度C油为500mg/L,COD浓度C COD为300mg/L,水未处理直接排放。计算该厂废油和COD的年排放量。 解:G油=K C油Q =10-6×500×2×104 =10(t) G COD=K C COD Q =10-6×300×2×104 =6(t) 例某冶炼厂排气筒截面0.4m2,排气平均流速12.5m/s,实测所排废气中SO2平均浓度12mg/m3,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编制说明.doc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编制说明 2011年9月

一、背景情况 环境统计是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1980年11月,为了加强环境管理,掌握环境污染、治理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编制规划和开展管理工作服务,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环境统计工作会议,针对我国县及县以上工业“三废”排放,及其治理情况和环保队伍自身建设、工作发展情况开展环境统计,这标志着我国环境统计工作的起步和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建立。 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环境统计已经在为各级政府制定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开展各项环境管理工作,向社会提供环境保护情况信息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部门统计体系。 现行的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包括环境统计综合报表、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和环境统计年报工作技术要求等一系列文件。其中,环境统计综合报表和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是核心内容。 环境统计综合年报制度的实施范围为有污染排放的工业企业、医院、城镇生活及其他排污单位、实施污染物集中处置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环境统计综合年报制度由16张年报表、5张季报表、351项指标组成,主要统计内容为企业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治理设施运行情况。 环境统计专业年报制度的实施范围是除核安全和外事(单独统

计)以外的所有环境保护业务部门的工作,包括环保系统能力建设,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法制和监督执法,环境监测、科技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等环境管理工作情况。“十一五”环境统计专业报表制度由22张年报表、7张季报表、639项指标组成。 环境统计报表按年度每年初上报一次。其中综合报表由企业和相关单位填报,各级环保部门逐级汇总上报;专业报表由各级环保部门的主管业务部门统计填报并逐级上报。国家环境统计年报和公报在完成全国环境统计数据汇总之后,一般在六五世界环境日前发布。 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的推动,环境统计数据质量引起各级领导和各相关方面更高的重视与关注,环境统计工作得到了明显的强化和提高。 二、修改的必要性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各项环境管理工作也在不断深入和实行量化管理,对环境统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从而使环境统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环境统计工作虽然不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必要的调整,但从总体上看,主要统计指标体系、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仍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甚至更早期的做法,而且由于长期以来环境统计能力建设和工作基础薄弱、方法相对落后,加之客观上存在统计对象种类多、差异大、变化快、数据获取难等具体困难,尤其是一部分企业和地方,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考核,人为调整数据,更使得数据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改革势在必行。

环境统计系统-常见问题0124

常见问题汇总V1.1 登陆问题 一、登陆网址问题 企业的登录用户名和密码问区县要!!!!! 环保单位用户登录地址:http://10.100.249.42/htweb 登录地址、用户名和密码ht2017都与环统名录库保持一致。 企业用户登录地址:http://114.251.10.129/htqy https://www.360docs.net/doc/c88926312.html,/htqy/#/login 用户名由企业名录库管理导出,和环保单位默认密码相同。 二、用户名和密码错误 首先确定网址、账户名、密码是否正确,如果还是登录不上,让区县环保局重置密码。 提交问题 一、提示氨氮小于总氮保存不了 解决办法:把总氮也核算了,可以用氨氮的系数。 二、燃料煤消耗量存在,则基101续(二)二氧化硫等应该

存在 废气的污染物没核算,到核算界面把废气的污染物核算了。 三、废水:只有废水排放量,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量 废水只核算了废水排放量,废水污染物没核算,到核算界面把废水污染物核算了。 四、【排污许可证编码】前18位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不一致 排污许可证编码只填国家发的,不填地方发的。 五、基101续表(一)原辅材料和产品情况填不了 火电、水泥、钢铁、造纸都在相应的102/102/104/105表里填写 六、治理设施数和治理设施处置能力不能填写 需要把下面的填写完成后,自动算出。

七、企业不是自备电厂,默认选为自备电厂? 不是自备电厂不用管,点击核算,弹出提示直接选是。 八、企业填写了基102表/基103表/基104表后进入核算, 核算完成并保存成功后,对应基表中没有数据确认是否选择了对应102、103、104的工序,只有在对应的工序下核算才能将数据同步至基表中,对应关系如下: 基102表--->电站锅炉(行业代码为4411、4412、4417、4419)、自备电厂(行业代码非4411、4412、4417、4419) 基103表--->熟料生产(水泥行业) 基104表--->烧结(对应基104表中的烧结机)、球团(对应基104表中的球团设备) 审核问题 一、审核里没有退回按钮

统计质量控制(WHUT)

《统计质量控制》课程总结 参考书: ·《质量管理》杨小杰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质量管理(第四版)》韩之俊著. 科学出版社. ·《质量管理学》程国平主编.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与统计过程控制》系列何晓群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1过程;程序;产品;质量 过程: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往另一个状态(终态)发展所经过的程序和阶段 ·一组将输入,转化成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包含三个要素:输入,控制,输出 产品:过程的结果 程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明确某项活动的目的和范围,明确5M1H(做什么,为什么做,如何做,谁来做,何时何地做),明确所需的资源,明确如何进行控制与记录 ·程序的规范性功能,使程序处于受控状态,但维护既定的途径,有时和创新是相背离的,所以要不断改进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关键词:固有,特性,要求)(物有所值,物美价廉) 2质量管理 2.1活动内容 1> 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 质量策划·制定质量目标,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3> 质量控制·设定标准,测量结果,判断是否达到预期要求,对质量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防止再次发生 4> 质量保证·满足要求,得到信任 5> 质量改进(持续改进)·不断制定改进目标,寻找改进机会 2.2发展阶段 1> 操作者的质量管理(经验标准)(工人) 2> 质量检验阶段(事后检验,全检)(工长/检验员) 3>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事前控制)(质量控制工程师) 4>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经营) 2.3基本原理 1> PDCA循环(戴明):内容;特点;十四点 2> 质量螺旋曲线(朱兰):全过程13个环节 3> 质量循环(桑德霍姆):8项质量职能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期末试卷及答案

得分评分人 得分评分人 得分评分人 《质量管理统计方法》考试试卷Ⅰ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填空题 (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质量管理是指 地提供符合买方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方法体系。 2、质量管理的核心是。 3、数据统计方法有 、折线图、控制图、散布图、排列图、因果图、检查表七种。 4、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 作为样本的作业。 5、回归分析是通过求回归方程 推定原因X 和产品质量特性值Y 之间的相关关系。 6、抽样检验的种类按质量特性分为计量抽样检验和 。 7、现场改进方法PDAC 改善循环法,其基本原理是:做任何事情都要经过 执行、检查、总结处理四个阶段。 8、制造过程中影响质量的要素包括原材料、设备、制造方法、 及环境。 9、质量管理活动以 为基础进行思考采取行动,并进行验证。 10、企业现场必须达到“7S ”要求,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 和速度/节约,必须不定期地诊断现场环境,以确保其达到“7S ”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一周的加班时间是( ) A 计数数据 B 计量数据 C 控制数据 D 频率 2、每日的出勤率(%)是 ( ) A 计数数据 B 计量数据 C 控制数据 D 频率 3、下列哪项不是组成现场的五大要素 ( ) A 人力 B 设备 C 方法 D 概率 4、下列属检验的内容是( ) A 全数检验 B 测量质量特性 C 抽样检验 D 间接检验 5、抽样检验的类型标准型是为了保护( )的利益。 A 检验者 B 消费者 C 生产者 D 老板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3分,共24分。)( )1、在抽样检验合格的批中,不含有不合格品。 ( )2、按n=100,c=1的计数型抽样方案进行检验时,批合格的概率是样本中没有不合格品的概率。 ( )3、从QC 曲线上看N=500,n=10,c=1与N=300, n=10, c=1这两种抽样方案的质量保证程度基本相同。 ( )4、从QC 曲线上看N=500,n=10,c=1与N=300, n=20, c=2这两种抽样方案的质量保证程度基本相同。 ( )5、检验对象产品的质量只检验外观即可。 ( )6、制造过程中影响质量要素有原材料、设备、制造方法、操作者及作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