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教案学情分析

变废为宝教案学情分析

【篇一: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

教材分析:环保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本

课教材以“学生与生活环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废弃材料进行

艺术创作,变废品为美丽的装饰品和玩具的同时,体会动手的乐趣

和体验废弃物都有它们潜在的利用价值。只有我们不断去发现、去

利用才是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本教材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

艺术家变废为宝的创作;第二部分是拓展学生的创作、设计思路,

即如何利用来自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玩具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感知废弃物的形、色、材质的美感和潜在的利用价值;

②能选择废弃物进行设计、组合与装饰,创作玩具或装饰品。

2、过程与方法:

①在欣赏中,体验废弃物的妙用及对环保的作用;

②在选择与尝试创作中,学会利用废弃物的形、色、质进行创作性

的组合装饰设计;③在合作创作中,体验实践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会废弃物利用的乐趣;

②形成环保意识。

1、利用废弃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特性进行玩具的想象组合创作。

2、妙用废弃物的特性设计制作形式的玩具或装饰品。

教具:相关的废弃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日本艺术家作品”导入:

1、欣赏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与思考:艺术家是如何妙用自行车的直线体、曲面体等材料表现山羊的基本特征。

二、布置废置物旧物回收展览,培养环保意识。

玩一玩、分一分:

①按点材、线材、面材进行废弃物分类。如点体、直线体、曲线体、平面体、曲面体、几何形状等;

②按不同质感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软与硬、粗糙与光滑等;

③按不同造型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具象形、抽象形等;

④按不同色彩进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如冷色与暖色等。

想一想、说一说:

①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废弃物,说一说它美在哪里;(学会发现和利用废弃物

②这些废弃物使你想到什么?(资源的浪费)

③与同学说一说你见过的、用过的废弃物设计的装饰品、玩具、用具。

三、妙用废弃物设计装饰品游戏,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玩一玩、想一想

1小组为单位,每组用一张厚方形卡纸,合作设计与装饰成相框; 2选两位同学到“废弃物处”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设计与装饰(如厚卡纸方框上用牙签有规律地排列装饰、用纽扣有序排列装饰、用色彩装饰、用雪条棍排列装饰、用瓶盖排列装饰、用铅笔屑装饰??);③在相框上放一张照片或图片,感受“材料妙用”。

第二课时

一、在合作中感受创作的乐趣。想一想、做一做:

①想一想,还有哪些废弃物有被塑造的条件?

②做一做,那些废弃物可设计制作玩具、装饰品、生活用品?引导学生从应用方面选材或根据材料进行联想创作。

二、布置变废为美的展览。

想一想、做一做:可以“玩具、装饰品、用品”方面分别摆放,摆放时,想想怎样布置才整齐、美观不?

六、欣赏与评价。

评价点:①妙用废弃物;②装饰美。

看一看、评一评:分组参观、评价。

教学反思:学生基本能用废弃物制作简单的玩具或装饰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高,在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的设计创作过程中,能体验废弃物它们的潜在利用价值。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变废为美”的成功的喜悦,也增强学生环保的信心。但是在废弃物的分类这一环节,很多学生做的不是很完整。这方面还得靠平时积累。

【篇二:《“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教学设计】《“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是一次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课,又是对前三课研究活动的总结,在学生的展示中发现待发展的地方,要给予成长的指导训练。因此让学生交流一些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方法,并动手制作,用展板展示自己的成果。课前搜集一些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好处与坏处的资料,为辩论做好准备,做好调查研究,为交流评比做准备,使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既感受到变废为宝的价值,又对此有所研究。让学生在以上能力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本节课前已具备了一定的交流表达、发明制作、辩论和书写调查研究报告的能力,要想使学生表现的更精彩,需要很好的教学艺术。学生对于变废为宝方法了解很多,对于变废为宝的发明制作非常热爱,情绪高涨。辩论会要想开展的很精彩,需要教师精当的指导。调查研究报告中学生会出现实际调查活动不足的问题。

学习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废物再利用的价值,渗透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让学生在研究交流活动中,体验探究的愉悦。

3.通过经历调查和交流活动,感染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感受废物再利用的价值和“变废为宝”的研究,引导学生展示与交流研究成果。

评价任务

1.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变废为宝的表达交流会。

2.学生能够总结调查活动的经验与体会。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回家收集各种废物,准备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彩笔等;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

大家看一下题目这双引号像什么?(像两双眼睛)眼睛在看什么?(变废为宝)这个废字里面还包含哪个字?包含什么意思呢?“宝”字是绿色的启发我们对待自然资源应该怎么做?(重复利用,绿色消费)大家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关于变废为宝的研究交流会。

二、组织研究交流活动

1.学生读“变废为宝交流会”的通知:

变废为宝研究交流会的通知

明天在大会议室召开变废为宝的研究交流会,变废为宝的制作展示、辩论、交流调查报告是我们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相信大家表现一定

很精彩。

科学老师

6月3日

2.“聊天室”活动提示:

你知道哪些废物的再利用或变废为宝的方法?下面让我们走进聊天室,进行开怀畅谈(从白色污染的方便袋、穿小的衣服、啤酒瓶、

饮料瓶、秸秆、剩饭菜瓜果皮等方面进行交流)。

3.“展台区”活动提示:

①我们身边的一些瓶瓶罐罐、纸盒、手提袋等,使它们摇身一变,

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居饰品,美化我们的生活。这样不仅可以节

约大量资源,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垃圾的产生量,降低处理费用,从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②同学们请欣赏变废为宝的图片。

③指名让学生读读展示台的制作要求。

④小组分工合作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⑤交流评价,选出最佳发明创造奖,颁发奖杯。

4.“展板区”活动提示:

“变废为宝”宣传展板:小组内制作并贴好展板。让同学们观看展板,说说展板内容,倡导大家做些什么。

5.“辩论会”活动提示:

主席宣布辩题: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物品有很多,你知道哪些?使用一

次性物品这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进步,它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卫生,

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浪费资源、环境污染、垃圾处理的问题,“使用

一次性物品好吗?”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我们小

学生、大学生、专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大家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我相信今天这次精彩的辩论会一定会更加精彩。今天我作为主席宣

布坚持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为正方,反对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为反方。

大家共同读一下大屏幕,看一下辩论会的开展和表达技巧。正方辩

友请做好准备,现在正式辩论,请正方一辩开始发言。

??

主席观点总结:通过以上同学们精彩的辩论,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过多的使用一次性物品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染环境,但是这些一次

物品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卫生。鉴于这两种情况,我给大家一

个合理的建议: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提倡使用可以重复利用

的物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少

吃口香糖,避免污染环境。外出旅游时,自备水壶装水喝,平常购

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饮料瓶。住宾馆或旅馆要使用或

拒绝使用一次性杯子、牙刷、梳子、洗发水、肥皂等。

评出最佳辩论员,颁发奖杯。

6.“调查报告展示”活动提示:

生活中的变废为宝、废物利用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调查研究

之后我们才能行动。今天的调查报告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让一位

同学读一下要求。课前我让小组合作完成的调查报告,完成了吗?

请几位同学来和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同学们评价之后颁发研究报告奖。

三、我最满意的精彩表现

这节课大家上得很精彩,表现得真棒!清同学们说说自己最满意的表现,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我们共同行动,一起宣誓:动脑动手

变废为宝,让我们携手按下绿色的按钮,奔向环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调查研究成果的展示交流是一次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又是对前一

阶段研究活动的总结,因此,课前的摸底、归类,布置展区,组织

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布置

好各个展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意愿;在交

流活动开始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分好组,选好组长,指导学生

积极参与各组的交流活动。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本课交流活动的效果。在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应结合当今社会

的现状,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研究方法用到生活中去,如教师可以引

领学生关注能源的浪费现象和生活中的污染问题,开展有关的调查

与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篇三: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单元中的第三课《变废为宝》。【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教材中,是编者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既是一个科学观念,又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更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让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是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编写思想所在。《变废为宝》则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这课以前已经接触过很多类似的课,《变废为宝》这课我打算放手让学生先畅所欲言,在他们说的基础上进行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能按照一定的方法和一定的标准对垃圾进行分类。(2)知道生活中的大多数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能力培养目标

(1)学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进行物质的分类和制造,培养分析和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的利用会给环境带来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2)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教学重点:】

知道垃圾的危害,学会在生活中分类处理垃圾。【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做到正确处理废弃物,树立初步的生态意识。【课前准备:】

1、通过网络下载、查图书等方式搜集一些垃圾危害及回收处理的资料。

2、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卖一次废品,了解哪些废弃物可以再回收再利用。

3、让学生调查一个星期内全家人扔垃圾的次数,并大致估计一周内自己家扔掉垃圾的总量有多少,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那么多生活垃圾有什么想法?

预设:a:减少垃圾排放。 b:回收废品,再利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垃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

问题。城市垃圾大部分运往郊区露天堆放。需要城市陷入垃圾的包

围中。大家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二、活动1家庭垃圾调查

连续一周对自己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和统计。了解生活中的垃圾组

成和数量

1、请学生拿出之前布置的作业。(表格)

2、集体汇报数据。

3、

师统计归纳。

经过同学们的调查以及教师的统计得出:

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亲自动手、收集、计算等等,知道生活上

的垃圾有哪些。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少制造垃圾。】

二、动手操作,垃圾分类

1、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分类比较恰当。

2、出示生活中垃圾的图片(1)、先让学生说说这里有哪些生活垃圾。(2)、怎样把它们分类?

3、动手分一分。(小组讨论)

(1)、把准备好的卡片分给学生。(卡片上写了各种垃圾的名称。)(2)、讲台上放着三个不同颜色的箱子,并在上面写上“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以及“有毒垃圾”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操作分类垃圾,使学生能清楚哪些垃圾能回收,哪些

垃圾不能回收,哪些垃圾有毒,又利用学生以后在家里更好地进行

垃圾分类,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减少到环境的污染。】三、活动3,分离可回收的垃圾。1、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现实生活中垃圾分类回收普遍只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

有毒垃圾三种。但往往在可回收垃圾里面也包括了好几类垃圾,这

个废品回收公司带来了大量的工作。他们要花大量的时间,人力、

物力来对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再分类。

同学们,你们能设计一个方案来帮忙分离下面的物质吗? 2、四人

小组合作交流并且分类。出示待分离的物质。让学生想办法把这些

物质都分类。

预设:a:学生会说有磁铁。 b:用水泡 c:????

3、设计方案中关键的两点是利用什么工具分离和分离的顺序,所以

归根结底还是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1)在学生分组讨论及设计方案活动中。(2)教师指导。

(3)学生做好分类并写好方法并完成p87的表格。(4)指小组汇报。

(5)围绕分离出来的垃圾展开关于它们的用途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活动三,不仅让学生对这个知识有深刻的印象,而且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辅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