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13 角的认识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13 角的认识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13 角的认识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13 角的认识

角的认识

一、一、知识要点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成的图形称为角。

与角有关的基本概念有: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对顶角等。

二、二、例题精讲

例1. 例1. 如图,已知O 是直线AC 上一点,OB 是一条射线, OD 平分∠AOD ,

OE 在∠BOC 内,∠BOE =21

∠EOC ,∠DOE =70°,求∠EOC 的度数。

分析:易得∠EOC =32

∠BOC ,而∠BOC +∠AOB =180°,结合OD 平分∠AOB ,可作∠BOC 平分线,结合∠DOE 可求出∠BOC ,从而求∠EOC 的度数

解:作∠BOC 平分线OF ,则

∠BOF =∠COF =21

∠BOC

∵OD 平分∠AOB ∴∠AOD =∠DOB =21∠AOB 又∵∠BOC +∠AOB =180°

∴∠DOB+∠BOF =90° 即 ∠DOF =90°

∴∠EOF =∠DOF-∠DOE =20°

又∵∠EOF =∠BOF-∠BOE

而∠BOF =21∠BOC ,∠BOE =31

∠BOC

∴∠EOF =21∠BOC-31∠BOC =61

∠BOC

∴∠BOC =6∠EOF =120°

∴∠EOC =32∠BOC =32

×120°=80°

即 ∠EOC =80°

例2. 例2. 一个锐角的余角的补角与这个锐角的差是( )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不能确定

分析:设该锐角为α,它的余角(90°-α)的补角β应为180°-(90°-α)=90°+α,β与α的差(90°+α)-α=90° 故选B

A 10

例3. 例3. 已知∠α的余角是∠β的补角的51

,∠β>110°,求∠α的范围。 分析:显然∠α是锐角,由互余和互补的定义及条件可求出∠α与∠β的关系,再由∠β的范围,可求出∠α的范围。

解:∠α的余角为90°-α,∠β的补角为180°-β

由题意,得90°-α=51

(180°-β)

∴β=5α-270°

∵∠β>110°

∴5α-270°>110°∴α>76°

又由条件知∠α为锐角 ∴α<90°

故∠α的范围是76°<α<90°

评注:本例把∠α转化到∠β进而求出∠α的范围。要把相关概念进解透彻,否则就会忽略α<90°这一条件。

例4. 例4. 当时间是2点32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多少度?

解:时针每小时转1大格,即30°,所以每分针转0.5°,而分针每分转6°,当时针指向整点时,分针指向12点。因此,我们以指向12点作为角的始边,在2点32分时,时针与12点构成的角度是2×30°+32×0.5°=76°分针与12点构成的角度是32×6°=192°,从而,2点32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92°-76°=116°

评注:(1)当时针与分针所转过的角度的差大于180°时,则需用360°减去这个角,例如:2点50分时,按上述方法求得的角是50×6°-(2×30°+50×0.5°)

=300°-85°=215°>180°

则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360°-215°=145°

(2)对于确定的时间,例如x 点y 分时,试写出用x 、y 表示时针与分针的夹角的表达式。

例5. 例5. 如图射线OA 表示北偏东60°,

射线OB 表示东南方向,∠BOC 是∠AOB 的余角,射

线OD 是射线OC 的反向延长线,写出射线OD 所表示的方向。

解:∠AOB=30°+45°=75° ∠AOB 的余角∠BOC=90°-75°=15°

∴OC 表示南偏东30°,OC 的反向延长线OD 所表示方向是北偏西30°

评注:如果本例没有给出图形,那么按题意,射线OC 就有在∠AOB 外部和内部两种不同位置,求OD 的方向也就需要分两种情况求解。

例6. 例6. 如图,OA 1,OA 2,…,OA 10是以O 为端点的十条射线,∠A 1OA 10

<90°,则图中以O 为顶点以这些射线为边、角度小于平角的角共有多少个?

解法一:以O 为端点,以十条射线OA 1,OA 2,…,OA 10的任意两条为边组成的角,取决于从

十条射线OA 1,OA 2,…,OA 10中选出两条配成的对数。 共有9+8+7+6+5+4+3+2+1=45对,

所以图中以O 为顶点以这些射线为边、角度小于平角的角共有45个。

评注:在数图形的角的总数时,和数线段一样,关键仍是做到不重不漏,因此,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数。

解法二:也可化为数线段的问题。如图作一直线,分别交OA 1,OA 2,…,

OA 10于A 1,A 2,…,A 10,则每一个角对应于A 1 A 10上的某一条线段。

反过来,A 1 A 10上的每一条线段又对应于某一个角,如∠A 4OA 6,它对应线段A 4A 6,而线段A 4A 6恰好对应线段于∠A 4OA 6,因此,要数图

中角的个数,只要数A 1 A 10上的线段数即可,

而A 1 A 10上的线段数有9+8+7+6+5+4+3+2+1=45条

因此,图中共有45个角

例7. 例7. 求证:成对顶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在一直线上。

证明:如图,AB 、CD 相交于O ,则∠AOC 与∠BOD 成对顶角。设OE 、OF 分别为∠AOC 、∠BOD

的平分线,

∵∠AOE=21∠AOC ∠BOF=21∠BOD 且∠AOC=∠BOD ∴∠AOE=∠BOF 又∵∠BOF+∠FOD+∠DOA=180°

∴∠AOE+∠FOD+∠DOA=180°

即∠EOF=180°

∴OE 、OF 在同一直线上。

评注:与对顶角有关的问题比较多,解这类题时,主要运用对顶角的定义来解题

例8. 例8. 已知:直角∠AOB ,以点O 为端点在∠AOB 的内部画出1995条射

线,以OA 、OB 及这些射线为边的锐角的个数是多少?

解:设以O 为端点在∠AOB 的内部画出的1995条射线逆时针方向分别为射线OP 1,OP 2,OP 3…,OP 1995

则以OA 为始边,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1995个锐角(终边分别为射线OP 1,OP 2,OP 3…,OP 1995) 以OP 1为始边,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1995个锐角(终边分别为射线OP 2,OP 3,…,OP 1995,OB )

以OP 2为始边,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1994个锐角(终边分别为射线OP 3,OP 4,…,OP 1995,OB )

……

以OP 1995为始边,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1个锐角(终边为射线OB )

∴ 共有1995+1995+1994+1993+…+2+1=1993005(个)

三、三、巩固练习

选择题

1、两个角β,a 的补角互余,则这两个角的和β+a 的大小是

A.180°

B.135°

C. 270°

D.90°

2、如图,OM 是∠AOB 的平分线,射线OC 在∠BOM 内部,ON 是∠BOC 的平

分线,已知∠AOC =80°,则∠MON 为 ( )

A .30°

B .40°

C .45°

D .50°

O 第2题

E

F

3、已知一个直角∠,AOB 以O 为端点在∠,AOB 的内部画10条射线,以OB OA ,以及这些射线为边构成的锐角的个数是( )个。 (A )110 (B )132 (C )66 (D )65

4、O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AOD =120°,CO ⊥AB 于O ,OE 是∠BOD 的平分线,则图中彼此互补的角共有( )

A .4对

B .5对

C .6对

D .7对

5、一张长方形的纸,ABCD 如图将C 角折起到E 处,作∠EFB 的平

分线HF ,则∠HFG 的大小是( )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D )无法确定

6、当时间是3点40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度数是( )

A .110°

B .130°

C .120°

D .150°第5题

填空题

7.已知角a 的补角等于角a 的3.5倍,则角a 等于__度。

8.如图,AOE 是一条直线,COE AOC ∠>∠,OB 、OD 分别是

COE AOC ∠∠、角平分线则图中的钝角共有__个。

9.不相等的两角a 和β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a 角比β角的3倍

少200

,则a 的大小是___。第8题

10、船停在海面上,从船上看,灯塔的方向在北偏东30°,那么,从灯塔看,船的方向在

11、O 为平面上一点,过O 在这个平面上引2001条不同的直线l 1,l 2,

l 3,…,12001,则可形成对以O 为顶点的对顶角。

12、图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解答题 13、一个角的余角的2倍和它的补角的21互为补角,求这个角的度数。 (第12题)

14、如图所示的五角星形中

共可数出多少个三角形。

15、?ABC 是锐角三角形,D 、E 、F 分别为BC 、AC 、AB 上的点,连DE 、EF 、DF ,图中大于0°小于180°的角有多少个?

B C D

E

第4题

A B C D E F 第17题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第16题

第15 题

16、如图,求∠A+∠B+∠C+∠D+∠E+∠F 的值。

17、如图,BE 、DE 是∠ABC 、∠ADC 的角平分线

求证:∠E=21

(∠A+∠C)

18、某人下午6点多钟外出买东西,看表上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110°,近7点钟返回时,发现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又是110°,则此人外出共用了多少时间?

19、证明:一个锐角一半的余角的2倍,减去这个锐角2倍角的补角,仍等于原角。

20、已知∠AOB 是120°,以O 为端点在OA 与OB 之间作射线使它们与OA 、OB 之间形成的角的度数均是整数,最多可得到多少个角?多少不同的的度数?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时间、时刻、时钟

时刻、时间与钟表 同学们,你一定知道钟表是用来记时的,爸爸妈妈当你很小时就会教你如何看钟表、报时间,可钟表里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什么叫“时间”它有两层意思: 1.表示某一种特定时候。 如:北京时间八点整。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等等,为了区别别一种含义,我们把表示某一种特定的时候,叫时刻。(也叫点) 2.表示两个不同时刻的间隔。 如:从早上8时到10时,花了2个小时的时间写作业,从杭州到上海火车运行的时间是2小时30分。这叫做时间。 我们可以从单位名称上来区分时刻与时间的差异。 时刻,一般用“时”如:飞机上午8时起航,指飞机离开机场时刻。时间一般用“小时”共飞行了8小时,指飞机从上午8时起飞到下午4时降落,在空中飞行了8个小时。 同学们不仅要会读钟面上显示的时刻,还要学会观察钟面所表示的不同的时刻之间的时间关系。找出规律。 如:长短针位置的判断时刻,确定长,短针互换位置后的时刻,反射到镜面上的钟面的时刻等等。有利于培养自己观察能力。 例1根据前3个钟面的规律,画出第4个钟面的长、短针。 3 分析:前面三个钟表所表示的时刻分别是1时,3时30分,6时,相邻两个钟的时间差都是2小时30分。因此第4个钟也应是在第3个钟6点的基础上增加2小时30分,应显示出的时刻是8点30分

例2按次序观察图中各钟面所表示的时刻,找出各种钟面所表示的时间规律,请在第5只钟面上标出符合规律的时刻 分析:把各钟面表示的时刻依次排列起来 11点30分→12点5分→12点40分→1点15分→()→2点25分 发现它们相邻两钟的间隔时间都是35分钟,因此第5个钟面的时刻应是1点50分。 例3见图:是反射在镜面上的两只钟面的长针和短针的位置,请说出各钟面的时刻? 分析:同学们我们只要用镜子实践一下,就会发现任何物体经过镜面反射,它的位置发生了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初中数学竞赛常用解题方法(代数) 一、 配方法 例1练习:若2 ()4()()0x z x y y z ----=,试求x+z 与y 的关系。 二、 非负数法 例21 ()2 x y z =++. 三、 构造法 (1)构造多项式 例3、三个整数a 、b 、c 的和是6 的倍数.,那么它们的立方和被6除,得到的余数是( ) (A) 0 (B) 2 (C) 3 (D) 不确定的 (2)构造有理化因式 例4、 已知(2002x y =. 则2 2 346658x xy y x y ----+=___ ___。 (3)构造对偶式 例5、 已知αβ、是方程2 10x x --= 的两根,则4 3αβ+的值是___ ___。 (4)构造递推式 例6、 实数a 、b 、x 、y 满足3ax by +=,2 2 7ax by +=,3 3 16ax by +=,4 4 42ax by +=.求5 5 ax by +的值___ ___。 (5)构造几何图形 例7、(构造对称图形)已知a 、b 是正数,且a + b = 2. 求u =___ ___。 练习:(构造矩形)若a ,b 形的三条边的长,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 四、 合成法 例8、若12345,,,x x x x x 和满足方程组

123451234512345123451234520212 224248296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确定4532x x +的值。 五、 比较法(差值比较法、比值比较法、恒等比较法) 例9、71427和19的积被7除,余数是几? 练习:设0a b c >>>,求证:222a b c b c c a a b a b c a b c +++>. 六、 因式分解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 例10、设n 是整数,证明数3 231 22 M n n n =++为整数,且它是3的倍数。 练习:证明993 991993 991+能被1984整除。 七、 换元法(用新的变量代换原来的变量) 例11、解方程2 9(87)(43)(1)2 x x x +++= 练习:解方程 11 (1) 11 (1x) x =. 八、 过度参数法(常用于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2、一商人进货价便宜8%,售价保持不变,那么他的利润(按进货价而定)可由目前的 %x 增加到(10)%x +,x 等于多少? 九、 判别式法(24b ac ?=-判定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的根的性质) 例13、求使2224 33 x x A x x -+=-+为整数的一切实数x. 练习:已知,,x y z 是实数,且 2 2 2 212 x y z a x y z a ++=++=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9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9) 应用题(一) 一、一、知识要点 1、 1、 应用题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着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解应用题最主要的方法是列方程或方程组。 2、 2、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 (1) 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2) (2) 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3) (3) 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4) (4) 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 (5) 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3、行程类问题 行程类问题讨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满足如下基本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 4、数字类问题 数字类问题常用十进制来表示数,然后通过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解数字类问题应注意数字间固有的关系,如:连续整数,一般设中间数为x ,则相邻两 数分别为x-1、x+1;连续奇(偶)数,一般设中间数为x ,则相邻两数分别为x-2、x+2。 二、二、例题精讲 例1 从甲地到乙地的公路,只有上坡路和下坡路,没有平路。一辆汽车上坡时每小时行驶 20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行驶35千米,。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9小时,乙地开往甲地需21 7小时,问:甲、乙两地间的公路有多少千米?从甲地到乙地须行驶多少千米的上坡路?(第五届华杯赛复赛题) 分析 本题用方程来解简单自然。 解 设从甲地到乙地的上坡路为x 千米,下坡路为y 千米,根据题意得方程组 ?????=+=+(2) 2172035(1) 93520y x y x 解这个方程组有很多种方法。例如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等。由于方程组系数比较特殊(第 一个方程中x 的系数201恰好是第二个方程中y 的系数,而y 的系数351 也恰好是第二个方程中x 的系数),也可以采用如下的解法: (1)+(2)得 (x+y)( 201+351)=9+217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三) 数字、数位及数谜问题 一、 知识要点 1、整数的十进位数码表示 一般地,任何一个n 位的自然数都可以表示成: 122321*********a a a a a n n n n +?+?++?+?---Λ 其中,a i (i=1,2,…,n)表示数码,且0≤a i ≤9,a n ≠0. 对于确定的自然数N ,它的表示是唯一的,常将这个数记为N=121a a a a n n Λ- 2、正整数指数幂的末两位数字 (1) (1) 设m 、n 都是正整数,a 是m 的末位数字,则m n 的末 位数字就是a n 的末位数字。 (2) (2) 设p 、q 都是正整数,m 是任意正整数,则m 4p+q 的末 位数字与m q 的末位数字相同。 3、在与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有不少问题涉及到求符合一定条 件的整数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称为数迷问题。这类问题不需 要过多的计算,只需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有时可以用“凑”、“猜” 的方法求解,是一种有趣的数学游戏。 二、 例题精讲 例1、有一个四位数,已知其十位数字减去2等于个位数字,其 个位数字加上2等于其百位数字,把这个四位数的四个数字反着 次序排列所成的数与原数之和等于9988,求这个四位数。

分析:将这个四位数用十进位数码表示,以便利用它和它的反序 数的关系列式来解决问题。 解:设所求的四位数为a ?103+b ?102+c ?10+d ,依题意得: (a ?103+b ?102+c ?10+d)+( d ?103+c ?102+b ?10+a)=9988 ∴ (a+d) ?103+(b+c) ?102+(b+c) ?10+ (a+d)=9988 比较等式两边首、末两位数字,得 a+d=8,于是b+c18 又∵c-2=d ,d+2=b ,∴b-c=0 从而解得:a=1,b=9,c=9,d=7 故所求的四位数为1997 评注:将整数用十进位数码表示,有助于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等式, 从而解决问题。 例2 一个正整数N 的各位数字不全相等,如果将N 的各位数字重新 排列,必可得到一个最大数和一个最小数,若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正 好等于原来的数N ,则称N 为“新生数”,试求所有的三位“新生数”。 分析:将所有的三位“新生数”写出来,然后设出最大、最小数,求差 后分析求出所有三位“新生数”的可能值,再进行筛选确定。 解:设N 是所求的三位“新生数”,它的各位数字分别为a 、b 、c(a 、b 、c 不全相等),将其各位数字重新排列后,连同原数共得6个三位数:cba cab bca bac acb abc ,,,,,,不妨设其中的最大数为abc ,则最小数为 cba 。由“新生数”的定义,得 N=()()()c a a b c c b a cba abc -=++-++=-991010010100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七年级第讲计算工具与算法的变迁含答案

第五讲 计算——工具与算法的变迁 研究数学、学习数学总离不开计算,随着时代的变迁,计算工具在不断地改变,从中国古老的算盘、 纸笔运算发展到利用计算器、计算机运算. 初中代数中运算贯穿于始终,运算能力是运算技能与逻辑能力的结合,它体现在对算理算律的理解与使用,综合运算的能力及选择简捷合理的运算路径上,这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问题的结构特点,灵活选用算法和技巧,有理数的计算常用的方法与技巧有: 1.巧用运算律; 2.用字母代数; 3.分解相约; 4.裂项相消; 5.利用公式; 6.加强估算等. “当今科学活动可以分成理论、实验和计算三大类,科学计算已经与理论研究、科学实验一起,成为第三种科学方法.——威尔逊 注:威尔逊,著名计算物理学家,20世纪8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 【例1】 现有四个有理数3,4,6-,l0,将这4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其三种本质不同的运算式有: (1) ;(2) ;(3) .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从24最简单的不同表达式人手,逆推,拼凑. 链接: 今天,计算机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计算机技术在数学上的应用,不但使许多繁难计算 变得简单程序化,而且还日益改变着我们的观念与思维. 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沃斯说过:“程序=算法十数据结构”. 有理数的计算与算术的计算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1)有理数的计算每一步要确定符号; (2)有理数计算常常是符号演算; (3)运算的观念得以改变,如两个有理数相加,其和不一定大于任一加数;两个有理数相减,其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程序框图是一种用规定、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能清晰地展现算法的逻辑结构,常见的逻辑结构有: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例2】 如果4个不同的正整数q p n m 、、、满足4)7)(7)(7)(7(=----q p n m ,那么,q p n m +++等于( ). A .10 B .2l C .24 D .26 E .28 (新加坡数学竞赛题) 思路点拨 解题的关键是把4表示成4个不同整数的形式. 【例3】 计算: (1)100 321132112111+++++++++++ ;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2)19492 —19502 +19512 —19522 +…+19972 —19982 +19992 (北京市竞赛题) (3)5+52+53+…十52002 . 思路点拨 对于(1),首先计算每个分母值,则易掩盖问题的实质,不妨先从考察一般情形人手;(2)式使人易联想到平方差公式,对于(3),由于相邻的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5,可从用字母表示和式着手.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4):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分数相类似,例如,分式的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即分式只有在分母不等于零时才有意义;也像分数一样,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一性质是分式运算中通分和约分的理论根据.在分式运算中,主要是通过约分和通分来化简分式,从而对分式进行求值.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分式的具体特征灵活变形,以使问题得到迅速准确的解答.本讲主要介绍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例1 化简分式: 分析直接通分计算较繁,先把每个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再化简将简便得多. =[(2a+1)-(a-3)-(3a+2)+(2a-2)] 说明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将假分式写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 例2 求分式 当a=2时的值.分析与解先化简再求值.直接通分较复杂,注意到平方差公式:a2-b2=(a+b)(a-b), 可将分式分步通分,每一步只通分左边两项. 例3 若abc=1 ,求 分析本题可将分式通分后,再进行化简求值,但较复杂.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解法. 解法1 因为abc=1,所以a,b,c都不为零. 解法2 因为abc=1,所以a≠0,b≠0,c≠0. 例4 化简分式:

分析与解 三个分式一齐通分运算量大,可先将每个分式的分 母分解因式,然后再化简. 说明 互消掉的一对相反数,这种化简的方法叫“拆项相消”法, 它是分式化简中常用的技巧. 例5 化简计算(式中a ,b ,c 两两不相等): 似的,对于这个分式,显然分母可以分解因式为(a -b)(a -c),而分子又恰好凑成(a -b)+(a -c),因此有下面的解法. 解 说明 本例也是采取“拆项相消”法,所不同的是利用 例6 已知:x+y+z=3a(a ≠0,且x ,y ,z 不全相等),求 分析 本题字母多,分式复杂.若把条件写成 (x -a)+(y -a)+(z -a)=0,那么题目只与x -a ,y -a ,z -a 有关,为简化计算,可用换元法求解. 解 令x -a=u ,y -a=v ,z -a=w ,则分式变为 u 2+v 2+w 2 +2(uv+vw+wu)=0. 由于x ,y ,z 不全相等,所以u ,v ,w 不全为零,所以u 2 +v 2 +w 2 ≠0,从而有 说明 从本例中可以看出,换元法可以减少字母个数,使运算 过程简化. 例7 化简分式: 适当变形,化简分式后再计算求值. (x -4)2 =3,即x 2 -8x+13=0. 原式分子=(x 4 -8x 3 +13x 2 )+(2x 3 -16x 2 +26x)+(x 2 -8x+13)+10 =x 2 (x 2 -8x+13)+2x(x 2 -8x+13)+(x 2 -8x+13)+10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解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教师版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 解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 一、知识要点 1.一次方程组 解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常用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2.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组)是指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个数的方程(组)。它的解往往有无穷多个,不能唯一确定,对于不定方程(组),我们常常限定只求整数解或正整数解。 定理:若整系数不定方程ax+by=c (a 、b 互质)有一组整数解为x 0,y 0,则此方程的全部整数 解可表示为:???-=+=)k ( 00为任意整数这里ka y y kb x x 3.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它的标准形式:ax+b <0或ax+b >0(a ≠0) 解不等式的根据是不等式的同解原理。 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同解原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反身性 如果a >b ,那么b <a (2)传递性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3)平移性 如果a >b ,那么a+c >b+c (4)伸缩性 如果a >b ,c >0,那么ac >bc 如果a >b ,c <0,那么ac <bc 不等式的同解原理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同解原理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所得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 不等式的同解原理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并把不等号改变方向后,所得的不等式与原不等式是同解不等式。 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1)去分母(根据不等式性质2或3); (2)去括号(根据整式运算法则); (3)移项(根据不等式基本性质1); (4)合并同类项(根据整式的运算法则); (5)将x 项系数化为1(根据不等式性质2或3); 6.不等式组及其解集 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由它们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和步骤: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特殊的正整数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特殊 的正整数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二) 特殊的正整数 一、 知识要点 1、完全平方数及其性质 定义1 如果一个数是一个整数的平方,则称这个数是完全平方数。如:1、4、9、…等都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有下列性质: 性质1 任何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只能是0,1,4,5,6,9中的一个。 性质2 奇完全平方数的十位数一定是偶数。 性质3 偶完全平方数是4的倍数。 性质4 完全平方数有奇数个不同的正约数。 性质5 完全平方数与完全平方数的积仍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与非完全平方数的积是非完全平方数。 2、质数与合数 定义2 一个大于1的整数a,如果只有1和a 这两个约数,那么a 叫做质数。 定义3 一个大于1的整数a,如果只有1和a 这两个约数外,还有其他正约数,那么a 叫做合 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质数与合数的有关性质 (1) 质数有无数多个 (2) 2是唯一的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整数,即是唯一的偶质数。大于2的质数必为奇数。 (3) 若质数p ?a ?b ,则必有p ?a 或p ?b 。 (4) 若正整数a 、b 的积是质数p ,则必有a=p 或b=p. (5) 唯一分解定理:任何整数n(n>1)可以唯一地分解为:k a k a a p p p n 2121=,

其中p 1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第四讲 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讲一元一次方程 方程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最简单的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它是进一步学习代数方程的基础,很多方程都可以通过变形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本讲主要介绍一些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用等号连结两个代数式的式子叫等式.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代以任何数值,等式都成立,这种等式叫恒等式.一个等式是否是恒等式是要通过证明来确定的. 如果给等式中的文字(未知数)代以某些值,等式成立,而代以其他的值,则等式不成立,这种等式叫作条件等式.条件等式也称为方程.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方程的解的集合,叫作方程的解集.解方程就是求出方程的解集.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又称为一元),且其次数是1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总可以化为ax=b(a≠0)的形式,这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4)合并同类项,化为最简形式ax=b;(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 一元一次方程ax=b的解由a,b的取值来确定: (2)若a=0,且b=0,方程变为0·x=0,则方程有无数多个解; (3)若a=0,且b≠0,方程变为0·x=b,则方程无解. 例1解方程 解法1从里到外逐级去括号.去小括号得 去中括号得

去大括号得 解法2按照分配律由外及里去括号.去大括号得 化简为 去中括号得 去小括号得 例2已知下面两个方程 3(x+2)=5x,① 4x-3(a-x)=6x-7(a-x) ② 有相同的解,试求a的值. 分析本题解题思路是从方程①中求出x的值,代入方程②,求出a的值. 解由方程①可求得3x-5x=-6,所以x=3.由已知,x=3也是方程②的解,根据方程解的定义,把x=3代入方程②时,应有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 -生活中的数学(2)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三十讲生活中的数学(四)──买鱼的学问 鱼是人们喜欢吃的一种高蛋白食物,所以谁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鱼.假定现在商店里出售某种鱼以大小论价,大鱼A每斤1.5元,小鱼B每斤1元.如果大鱼的高度为13厘米,小鱼的高度为10厘米(图2-171),那么买哪种鱼更便宜呢? 有人可能觉得大鱼A和小鱼B高度之比为13∶10,差不了许多,而小鱼的价格却比大鱼便宜许多,因此,买小鱼比较合算.这种想法是合理的吗?我们还是用数学来加以分析吧!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已经知道以下定理. 定理1 相似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定理2 相似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例1 已知:△ABC∽△A′B′C′,并且AB=2c,BC=2a,AC=2b,A′B′=3c, B′C′=3a,A′C′=3b.求证:△ABC和△A′B′C′周长的比是2∶3(图2-172). 证△ABC的周长是 2a+2b+2c=2(a+b+c), △A′B′C′的周长是 3a+3b+3c=3(a+b+c), 所以△ABC和△A′B′C′的周长的比是 2(a+b+c)∶3(a+b+c)=2∶3. 例2 图2-173是两个相似矩形,如果它们的相似比是3∶4,求证:它们面积的比是32∶42. 证矩形ABCD的面积是3a·3b=32ab,矩形A′B′C′D′的面积是4a·4b=42ab,所以矩形ABCD和矩形A′B′C′D′的面积之比是 32ab∶42ab=32∶42. 从定理1和定理2,我们自然会想到:相似的两个立体的体积之比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呢?为此,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3 图2-174是两个相似的长方体,它们的相似比为3∶5,求它们的体积之比. 解长方体(a)的体积是3a·3b·3c=33abc, 长方体(b)的体积是5a·5b·5c=53abc, 所以长方体(a)与长方体(b)的体积的比是 33abc∶53abc=33∶53 例4 图2-175是两个相似圆柱,它们的相似比为2∶3,求它们的体积之比. 解小圆柱的体积是 (2a)2π·2b=23a2bπ,大圆柱的体积是 (3a)2π·3b=33a2bπ,所以小圆柱与大圆柱的体积之比为23∶33. 定理3 相似形的体积之比,等于它的相似比的立方.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座19讲(全套) 第一讲 有 理 数 一、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有理数的计算: 1、善于观察数字特征; 2、灵活运用运算法则; 3、掌握常用运算技巧(凑整法、分拆 法等)。 三、例题示范 1、数轴与大小 例1、 已知数轴上有A 、B 两点,A 、B 之间的距离为1,点A 与原点O 的距离为3, 那么满足条件的点B 与原点O 的距离之和等于多少?满足条件的点B 有多少个? 例2、 将99 98,19991998,9897,19981997----这四个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用“<”连结起来。 提示1:四个数都加上1不改变大小顺序; 提示2:先考虑其相反数的大小顺序; 提示3:考虑其倒数的大小顺序。 例3、 观察图中的数轴,用字母a 、b 、c 依次表示点A 、B 、C 对应的数。试确定三个数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 分析:由点B 在A 右边,知b-a >0,而A 、B 都在原点左边,故ab >0,又c >1>0,故要比较c a b ab 1,1,1-的大小关系,只要比较分母的大小关系。 例4、 在有理数a 与b(b >a)之间找出无数个有理数。 提示:P=n a b a -+(n 为大于是 的自然数) 注:P 的表示方法不是唯一的。 2、符号和括号 在代数运算中,添上(或去掉)括号可以改变运算的次序,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例5、 在数1、2、3、…、1990前添上“+”和“ —”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 负数是多少? 提示:造零:n-(n+1)-(n+2)+(n+3)=0 注:造零的基本技巧:两个相反数的代数和为零。 3、算对与算巧 例6、 计算 -1-2-3-…-2000-2001-2002 提示:1、逆序相加法。2、求和公式:S=(首项+末项)?项数÷2。 例7、 计算 1+2-3-4+5+6-7-8+9+…-2000+2001+2002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七年级第1讲_跨越—从算术到代数(含答案)

第一讲跨越——从算术到代数 “加里宁曾经说过: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体操能使你身体健康,动作敏捷;数学能使你的思想正确敏捷,有了正确的思想,你们才有可能爬上科学的大山.” _______华罗庚。 华罗庚,我国现代有世界声誉的数学家,初中毕业后,靠自学成才,在数论、矩阵几何等许多领域中做出过卓越贡献. 纵观历史,数学的发展创造了数学符号,新的数学符号的使用又反过来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历史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并将这样一步一步地继续走下去,数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必须伴随着新的数学符号的产生.在文明和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用符号代替语言、文字的方法,这是因为符号比语言、文字更简练、更直观、更具一般性.“算术”可以理解为“计算的方法”,而“代数”可以理解为“以符号替代数字”,即“数学符号化”.著名数学教育家玻利亚曾说:“代数是一种不用词句而只用符号所构成的语言.” 用字母表示数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由算术跨越到代数的桥梁,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也是代数与算术的最显著的区别. 字母表示数使得数学具有简洁的语言,能更普遍地说明数量关系,在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形成公式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题讲解 【例1】观察下列等式9—l=8,16—4=12,25—9=16,36—16=20,…… 这些等式反映出自然数间的某种规律,设n表示自然数,用关于n的等式表示出来: .(河南省中考题) 思路点拨在观察给定的等式基础上,寻找数字特点,等式的共同特征,发现一般规律.链接:从个别事物中发现一般性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归纳法”,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是发明创造的基础. 【例2】某商品2002年比2001年涨价5%,2003年又比2002年涨价10%,2004年比2003年降价12%,则2004年比2001年( ). A.涨价3%B.涨价1.64%C涨价1.2%D.降价1.2% 思路点拨设此商品2001年的价格为a元,把相应年份的价格用a的代数式表示,由计算作出判断.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

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1) 第二讲:因式分解(二) (4) 第三讲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 (7) 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10) 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 (13) 第六讲代数式的求值 (16) 第七讲根式及其运算 (19) 第八讲非负数 (23) 第九讲一元二次程 (27) 第十讲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 (30) 第十一讲勾股定理与应用 (34) 第十二讲平行四边形 (37) 第十三讲梯形 (40) 第十四讲中位线及其应用 (43) 第十五讲相似三角形(一) (46) 第十六讲相似三角形(二) .......................................... 49 第十七讲* 集合与简易逻辑 (52) 第十八讲归纳与发现 (57) 第十九讲特殊化与一般化 (61) 第二十讲类比与联想 (65) 第二十一讲分类与讨论 (68) 第二十二讲面积问题与面积法 (72) 第二十三讲几不等式 (75) 第二十四讲* 整数的整除性 (79) 第二十五讲* 同余式 (82) 第二十六讲含参数的一元二次程的整数根问题 (85) 第二十七讲列程解应用问题中的量 (88) 第二十八讲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数学问题 (92) 第二十九讲生活中的数学(三) ——镜子中的世界 (96) 第三十讲生活中的数学(四)──买鱼的学问 (99) 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 1.运用公式法 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 (1)a2-b2=(a+b)(a-b); (2)a2±2ab+b2=(a±b)2; (3)a3+b3=(a+b)(a2-ab+b2); (4)a3-b3=(a-b)(a2+ab+b2). 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 (5)a2+b2+c2+2ab+2bc+2ca=(a+b+c)2; (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 (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 (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 (9)a n+b n=(a+b)(a n-1-a n-2b+a n-3b2-… -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 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例1 分解因式: (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 (2)x3-8y3-z3-6xyz; (3)a2+b2+c2-2bc+2ca-2ab; (4)a7-a5b2+a2b5-b7. 解(1)原式=-2x n-1y n(x4n-2x2ny2+y4) =-2x n-1y n[(x2n)2-2x2ny2+(y2)2] =-2x n-1y n(x2n-y2)2 =-2x n-1y n(x n-y)2(x n+y)2. (2)原式=x3+(-2y)3+(-z)3-3x(-2y)(-Z) =(x-2y-z)(x2+4y2+z2+2xy+xz-2yz). (3)原式=(a2-2ab+b2)+(-2bc+2ca)+c2 =(a-b)2+2c(a-b)+c2 =(a-b+c)2. 本小题可以稍加变形,直接使用公式(5),解法如下:原式=a2+(-b)2+c2+2(-b)c+2ca+2a(-b) =(a-b+c)2 w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7)有关恒等式的证明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7) 有关恒等式的证明 一、知识要点 恒等式的证明分为一般恒等式的证明和条件恒等式证明,对于一般恒等式的证明,常常通过恒等变形从一边证到另一边,或证两边都等于同一个数或式.在恒等变形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外,还应注意应用一些变形技巧,如:整体处理、“1”的代换等;对于条件恒等式的证明,如何处理好条件等式是关键,要认真分析条件等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它和要证明的恒等式之间的关系. 二、例题精讲 例1 求证:a 1+(1-a 1)a 2+(1-a 1)(1-a 2)a 3+…+(1-a 1)(1-a 2)…(1-a n -1)a n =1-(1-a 1)(1-a 2)…(1-a n -1)(1-a n ) 分析:要证等式成立,只要证明1- a 1- (1-a 1)a 2- (1-a 1)(1-a 2)a 3 -…- (1-a 1)(1-a 2)…(1-a n -1)a n =(1-a 1)(1-a 2)…(1-a n -1)(1-a n ) 证明:1- a 1- (1-a 1)a 2- (1-a 1)(1-a 2)a 3 -…- (1-a 1)(1-a 2)…(1-a n -1)a n =(1-a 1)[ 1- a 2- (1-a 2)a 3- (1-a 2)(1-a 3)a 4 -…- (1-a 2)(1-a 3)…(1-a n -1)a n ] =(1-a 1) (1-a 2)[ 1- a 3- (1-a 3)a 4- (1-a 3)(1-a 4)a 5 -…- (1-a 3)(1-a 4)…(1-a n -1)a n ] =(1-a 1) (1-a 2) (1-a 3)[ 1- a 4- (1-a 4)a 5- (1-a 4)(1-a 5)a 6 -…- (1-a 4)(1-a 5)…(1-a n -1)a n ] =…… =(1-a 1)(1-a 2)…(1-a n -1)(1-a n ) ∴ 原等式成立 例2 证明恒等式 ()()()()()() 1132232112113232212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 (第二十届全俄数学奥林匹克九年级试题) 证明 ()()()()()() 11322321121322211113232121132322121111111111111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 ??+-++???? ??+-+???? ??+-=???? ??+-++???? ??+-+???? ??+-=++++++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座10 应用题2

七年级数学竞赛系列讲座(10) 应用题(二) 一、一、知识要点 1、工程类问题 工程类问题讨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满足如下基本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解工程问题时常将工作总量当作整体“1” 2、溶液类问题 溶质:能溶解到溶剂中的物质。如盐、糖、酒精等。 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如水等。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混合体。如盐水、糖水、酒精溶液等。 溶液的浓度:指一定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经常用百分数表示。浓度的基本算式是: %100?=溶液量溶质量浓度 二、二、例题精讲 例1江堤边一洼地发生了管涌,江水不断地涌出,假定每分钟涌出的水量相等,如果用两台抽水机抽水,40分钟可抽完;如果用4台抽水机抽水,16分钟可抽完,如果要在10分钟内抽完水,那么至少需要抽水机 台。(199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 解:设开始抽水前管涌已经涌出的水量为a 立方米,管涌每分钟涌出的水量为b 立方米,又设每台抽水机每分钟可抽水c 立方米,由条件可得: ????=+?=+c b a c b a 1641640240 解得?? ???==c b c a 323160 如果要在10分钟内抽完水,那么至少需要抽水机的台数为: 6103203 1601010=+=+c c c c b a 评注:本题设了三个未知数a 、b 、c ,但只列出两个方程。实质上c 是个辅助未知数,在解方程时把c 视为常数,解出a ,b(用c 表示出来),然后再代入求出所要求的结果。 例2 甲、乙、丙三队要完成A 、B 两项工程。B 工程的工作量比A 工程的工作量多25%,甲、乙、丙三队单独完成A 工程所需的时间分别是20天、24天、30天。为了共同完成这两项工程,先派甲队做A 工程,乙、丙二队做B 工程;经过几天后,又调丙队与甲队共同完成A 工程。问乙、丙二队合作了多少天?(第十四届迎春杯决赛试题) 解:设乙、丙二队合作了x 天,丙队与甲队合作了y 天。将工程A 视为1,则工程B 可视为1+25%=5/4,由题意得: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7):根式及其运算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培训第七讲根式及其运算 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法则是根式运算的基础,在进行根式运算时,往往用到绝对值、整式、分式、因式分解,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有关知识与解题方法,也就是说,根式的运算,可以培养同学们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的能力.下面先复习有关基础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 二次根式的性质: 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 设a,b,c,d,m是有理数,且m不是完全平方数,则当且 仅 当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时,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则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 例1 化简: 法是配方去掉根号,所以 因为x-2<0,1-x<0,所以 原式=2-x+x-1=1. =a-b-a+b-a+b=b-a. 说明若根式中的字母给出了取值范围,则应在这个范围内进行化简;若没有给出取值范围,则应在字母允许取值的范围内进行化简. 例2 化简: 分析两个题分母均含有根式,若按照通常的做法是先分母有理化,这样计算化简较繁.我们可以先将分母因式分解后,再化简.

解法1 配方法. 配方法是要设法找到两个正数x,y(x>y),使x+y=a,xy=b,则 解法2 待定系数法. 例4 化简: (2)这是多重复合二次根式,可从里往外逐步化简. 分析被开方数中含有三个不同的根式,且系数都是2,可以 看成 解设 两边平方得 ②×③×④得 (xyz)2=5×7×35=352. 因为x,y,z均非负,所以xyz≥0,所以 xyz=35.⑤ ⑤÷②,有z=7.同理有x=5,y=1.所求x,y,z显然满足①,所以 解设原式=x,则

解法1 利用(a+b)3=a3+b3+3ab(a+b)来解. 将方程左端因式分解有 (x-4)(x2+4x+10)=0. 因为 x2+4x+10=(x+2)2+6>0, 所以x-4=0,x=4.所以原式=4. 解法2 说明解法2看似简单,但对于三次根号下的拼凑是很难的,因此本题解法1是一般常用的解法. 例8 化简: 解(1) 本小题也可用换元法来化简. 解用换元法. 解直接代入较繁,观察x,y的特征有 所以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容斥原理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 容斥原理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15) 容斥原理 一、 知识要点 1、容斥原理 在计数时,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作合并运算时会把重复的部分多算,需要减去;作排除运算时会把重复部分多减,需要加上,这就是容斥原理。它的基本形式是: 记A 、B 是两个集合,属于集合A 的东西有A 个,属于集合B 的东西有B 个,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东西记为B A ,有B A 个;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东西记为B A ,有B A 个,则有:B A =A +B -B A 容斥原理可以用一个直观的图形来解释。 如图, 左圆表示集合A ,右圆表示集合B ,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B A ,两圆合起来的部分表示B A , 由图可知:B A =A +B -B A 容斥原理又被称作包含排除原理或逐步淘汰原则。 二、 例题精讲 例1 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不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有多少个 分析:根据容斥原理,应是200减去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数,减去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还要加上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即能被6整除的整数个数。 解:在1到200的整数中,能被2整除的整数个数为:2?1,2?2,…,2?100,共100个; 在1到200的整数中,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为:3?1,3?2,…,3?66,共66个; 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即能被6整除的整数个数为: 6?1, 6?2,…,6?33,共33个; 所以,在1到200的整数中,既不能被2整除,又不能被3整除的整数个数为:

最新:七年级数学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案(12套)

七年级数学竞赛讲义附练习及答案(12套)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 第1讲数论的方法技巧(上) 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个数学分支,它历史悠久,而且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数论问题叙述简明,“很多数论问题可以从经验中归纳出来,并且仅用三言两语就能向一个行外人解释清楚,但要证明它却远非易事”. 因而有人说:“用以发现天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更好的课程了. 任何学生,如能把当今任何一本数论教材中的习题做出,就应当受到鼓励,并劝他将来从事数学方面的工作. ”所以在国内外各级各类的数学竞赛中,数论问题总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数学竞赛中的数论问题,常常涉及整数的整除性、带余除法、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约数与倍数、整数的分解与分拆. 主要的结论有: 1.带余除法:若a,b是两个整数,b>0,则存在两个整数q,r,使得a=bq+r (0≤r<b),且q,r是唯一的. 特别地,如果r=0,那么a=bq. 这时,a被b整除,记作b|a,也称b是a 的约数,a是b的倍数. 2.若a|c,b|c,且a,b互质,则ab|c. 3.唯一分解定理:每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都可以写成质数的连乘积,即

其中p 1<p 2<…<p k 为质数,a 1,a 2,…,a k 为自然数,并且这种表示是唯一的. (1)式称为n 的质因数分解或标准分解. 4.约数个数定理:设n 的标准分解式为(1),则它的正约数个数为: d (n )=(a 1+1)(a 2+1)…(a k +1). 5.整数集的离散性:n 与n+1之间不再有其他整数. 因此,不等式x <y 与x ≤y-1是等价的. 下面,我们将按解数论题的方法技巧来分类讲解. 一、利用整数的各种表示法 对于某些研究整数本身的特性的问题,若能合理地选择整数的表示形式,则常常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这些常用的形式有: 1.十进制表示形式:n=a n 10n +a n-110n-1+…+a 0; 2.带余形式:a=bq+r ; 4.2的乘方与奇数之积式:n=2m t ,其中t 为奇数. 例1 红、黄、白和蓝色卡片各1张,每张上写有1个数字,小明将这4张卡片如下图放置,使它们构成1个四位数,并计算这个四位数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10倍的差. 结果小明发现,无论白色卡片上是什么数字,计算结果都是1998. 问:红、黄、蓝3张卡片上各是什么数字? 解:设红、黄、白、蓝色卡片上的数字分别是a 3,a 2,a 1,a 0,则这个四位 数可以写成:1000a 3+100a 2+10a 1+a 0,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10倍是10(a 3+a 2+a 1+a 0)=10a 3+10a 2+10a 1+10a 0,这个四位数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的10倍的差是: 990a 3+90a 2-9a 0=1998,110a 3+10a 2-a 0=222. 比较上式等号两边个位、十位和百位,可得a 0=8,a 2=1,a 3=2. 所以红色卡片上是2,黄色卡片上是1,蓝色卡片上是8. 例2 在一种室内游戏中,魔术师请一个人随意想一个三位数abc (a,b,c 依次是这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数字),并请这个人算出5个数cab bca bac acb ,,,与cba 的和N ,把N 告诉魔术师,于是魔术师就可以说出这个人所想的数abc . 现在设N=3194,请你当魔术师,求出数abc 来. 解:依题意,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