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10首

课外古诗词10首
课外古诗词10首

课外古诗词10首阅读题

一、《江南逢李龟年》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二人昔日友谊的回顾。

B:二、三句写故友重逢情景,但二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

C:“落花时节”恰当地比喻了二人潦倒的处境,也蕴含着对唐朝衰落的感慨。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相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感慨。

(2)这首诗以叙述为主,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讲述了怎样的情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二、《论诗》

(1)首句中“李杜”中分别指()和()

(2)诗中“风骚”原指————,————后用来泛指—

(3)这首诗押()韵,押韵的字有————

(4)诗歌的前两句是在否定李白、杜甫的成就吗?为什么这样说?

三、《逢入京使》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细节很有意味,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把这一细节描写出来。要求写出人物当时的神态、对话。

四、《送灵澈上人》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2)“杳杳钟声晚”中的“晚”字有何作用?

五、《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说说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景象。

六、《滁州西涧》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山中杂诗》

(1)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八、《竹里馆》

(1)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2)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九、《春夜洛城闻笛》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十、《约客》

(1)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旗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3)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课外古诗词10首的参考答案

1、(1)D (2)前两句讲青年时恰逢盛世,与李龟年经常出入豪门权贵之家,听李龟年唱歌的生活场景。后两句讲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与李龟年再次相遇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落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飘零的深切感伤。

(3)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2、(1)李白杜甫(2)《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离骚》文学

(3)an 传鲜年

(4)诗歌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不是否定李白、杜甫的成就。诗人这样说是为了突出后面的内容,强调“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3、示例:“你是回京城?”我掩饰不住惊喜,“请给我带封信回去。”可我匆匆忙忙地,找不到纸和笔。算了吧,还是捎个口信吧。“请告诉我家人,我一切都好。我的声音有些低沉。“好吧,一定带到。”“那多谢了!我抬头望望东方,眼泪又来了。

4、(1)暮色苍苍的竹林寺,晚钟阵阵,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背着斗笠,渐行渐远。(2)“晚”字点明时已黄昏,这时钟声仿佛在催促灵澈上人归山,渲染了送别时的怅惘之情。

5、(1)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突出行程之快、思乡(思念友人)之情迫切。(2)秋天的夜晚,一轮半圆的皓月挂在峨眉山的上空,月亮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江水中,仿佛也在随着江水缓缓流动。

6、(1)“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的境遇,符合他当时的心境。

(2)表达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情怀和审美心态。

7、(1)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2)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得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8、(1)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2)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9、(1)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本诗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眷恋之情。

10、(1)落寞、失望、焦躁、怅惘之情。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3)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初二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10首 一、《赠从弟》(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sè)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1、 [主题] 作者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2、[理解题] (1)《赠从弟》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主旨句是: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赠从弟》中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的反复句是: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4)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象征手法(比兴)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 [情感]哀而不伤,孕豪迈于悲凉,在别离的伤感中寄寓乐观豁达的感情。 2、[理解题]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表现作者阔大胸襟又表现友情不为地域所隔的语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李白面对友人汪伦折柳相赠,满怀激情地吟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这两句意境相似的诗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你和你的好友将天各一方,好友很伤感,这时你可以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劝慰她;还可以用苏轼《水调歌头》

初中课外古诗词大全

七上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七下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逢入京使》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龟虽寿》 【赏析】 《龟虽寿》写于孟德东平乌桓之后,此时,他省察到自己已人到暮年,应抓紧时间干一番一统中原平天下的事业,这首诗正是他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雄心外现。这首诗共分为三个层次: 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为诗歌第一层。“神龟”,古人认为龟为长寿之物,性通灵,故称;“腾蛇”:传说中能兴云驾雾的、与龙同类之物。诗人在这里以龟蛇起兴,说明世间一切事物(包括人的生命)都是短暂的,都不能逃离“竟时”“成灰”的命运。这四句看似极消沉,极颓伤,而且,在他的诗作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回首前尘往事,人生倏忽,弹指间,已届老境,感到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去而不返的短暂。诗人在这几句诗中,有一种正视生命的勇气和忧患意识,这绝不是所谓的消极情绪,恰恰是一种质直的人生感悟。惟其如此,才有了下面豪迈的气概的勃发。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宏壮的音调,显示了诗人老当益壮的雄心,即对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途的自信心。“老骥”,年老体衰的千里马;“烈士”,胸怀壮志之人。诗人以老骥自况,将其心思宣泄无遗。如果一个人,因体悟到人生易逝的痛苦后,只是用哀伤的眼神和痛苦的眼泪换取人们的同情,并用这种同情来抚慰自己受伤的灵智的话,就会失去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就会在消极的苦境中苟活,那么,他的诗作和话语就会成为颓废主义的说教,是不会给人精神上的豪放和情绪上的激昂的感发的。相反,曹操正是因为认识到了人生难永,所以要用继续建功立业来消弥人生短暂这一大憾事。曹操的这一要在暮年创建伟业的豪迈进取,使这一句成为传诵千古的规箴警言。 三、“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人的寿命长短的期限,不全在上天的支配,如果加强人的主观修养,也可延年益寿。这一句承上文之“暮年”,表明了自己渴望长寿的心愿,因为时间,对他这样暮年的人来说,已弥足珍贵,他需要时间施展他的理想和抱负,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前一节联系互证。这一层的说理,把激荡人心的诗情和对人生的睿思哲理融为一体,发人深省,耐人寻味,也给壮年者深深的启示。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一句是为合乐时所加,与正文内容无涉,所以笔者在前面抄录全诗时如上排列。 总之,本诗是一首慷慨多气的抒情诗,体现了建安风骨的鲜明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个性。不仅如此,这首诗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将诗人的千里之志表述得气雄力坚。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 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

1、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忧国忧民 2、送友人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苍凉(悲凉凄凉凄清)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3、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答: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4、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 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 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桂花西风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5、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6、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景物: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最新资料推荐------------------------------------------------------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 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1 / 8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课外唐诗10首

1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赏析】 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就已经是六朝故都了。凤凰台是金陵的一处名胜古迹,有着凤凰来游的美丽传说。李白登上凤凰台,面对如烟往事、如画江山,不禁感慨万千。 在诗的首联中,第一句点题。“凤凰台上凤凰游”,很自然地将凤凰台的得名点了出来,起句自然飘逸。而接着一句“凤去台空江自流”,却是那样的无限感慨。一个“自”字,道出了多少历史兴亡的喟叹。 颔联两句承接上联,概括了凤凰台作为六朝故都所见证的历史兴亡,语言平缓而对仗精工,寄寓着无限的悲凉。“吴宫花草埋幽径”,写昔日似锦繁华的吴王宫苑如今湮没在荒草径里;“晋代衣冠成古丘”,是说当年荣耀一时的晋代豪门权贵,如今成了散落荒草之中孤冢野坟。这一联,浸透了无限的凄凉。六代繁华,早已如云烟消散,看不见了,只有那青山依旧,绿水长流。紧接着的颈联两句,描绘出了凄迷的水阔山遥的景象:那远处的三山,半落在青天之外,云雾缭绕;脚下的大江中,白鹭洲横卧江心,使江水分流,滚滚向东。这无尽的江山胜迹,留下了多少历史兴亡故事,令人感叹不已,惆怅难忘。因此,接下去的尾联,诗人很自然地回到眼前的现实,抒发了深沉的忧虑和关切:“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的“浮云蔽日”,暗指朝中奸佞当道。“浮云”比喻奸邪,“日”比喻君主。“长安”指朝廷,“长安不见”是指自己远离朝廷,不被重用,所以才使人无限忧愁。这样,将登台怀古的感伤,与当时的形势和自己的担忧自然地结合起来,既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感慨,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运用七律的形式吊古伤今,借景抒情,自然浑成。诗从神话传说开始,落笔轻灵,悠然无尽,不禁感慨万端。接着两联,分承首联,一为感慨世事变迁,一为描写眼前景象,联结古今,融会情景。最后以深切的忧虑,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朝政的不满和愤慨,也深情地诉说了自己对国事的关心,回肠荡气,余韵悠然。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十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十首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 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 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 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 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 译文: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 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 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之一: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 之二: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 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 11.影:月光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 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逢入京使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长歌行》 1、诗中劝勉人们珍惜青春,应及时努力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诗中通过描写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春季无限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句子: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诗中借题发挥,描写阳光普照,万物欣欣向荣的诗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4.诗中通过写季节的变化,隐喻人们要珍惜大好春光的诗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5.诗中通过蕴意深远,水到渠成,极具感染力和劝勉之意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野望》 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 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 1.诗中借鸿雁南飞,秋季已至,来表达诗人思归之情的诗句: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2、诗中表现诗人欲归不得的抑郁之情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诗中借“乡泪”、“归帆”表达旅人睹物伤情,思念故乡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有句云:“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此诗中与这两句意境相近的诗句: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5.诗中能够寄托诗人思归的哀愁和前途渺茫的愁绪的诗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6.诗中交代家乡的位置而自然成对诗句: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描绘洞庭湖雄伟景象的名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4.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5.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6.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10首赏析

七年级上册㈠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人以老马自喻,写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表达了追求伟大理想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㈡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请自选角度,对“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进行赏析。 示例1: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2、这两句诗用词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斜”字形象描绘出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优美,画面感强。 2、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他与同时代的诗人王昌龄并称。 B、《过故人庄》从诗歌的形式上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是田园诗。 C、全诗由“邀”到“至”“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D、整首诗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园生活简朴亲切。 点拨: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 2、学习诗歌应该从朗读入手,朗读尾联,你认为最该重读的是哪一个词?说说理由。 示例一:应重读“还”。“还”是“再”的意思,诗人深为农庄的美景和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花。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人的深厚友情,体现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3、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横斜,延伸向远方。 ㈢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竹从小路弯弯曲曲,一直通向幽深的后院,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2、“但余钟罄音”中“但”为何意?这句诗为我们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但”是“只”的意思。“万籁俱寂”的时候,只有钟罄之音,袅袅不绝,它使这寂静的禅院更为空寂,创设了一种肃穆庄严的意境。 2、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初中课外古诗词大全

七上 《龟虽寿》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白 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如梦令》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七下 《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约客》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春早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逢入京使》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江南逢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送灵澈上人》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课外古诗43首

课外必考古诗43首 1.短歌行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读山海经诗三首东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3. 入若耶溪王籍【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4.滕王阁诗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5.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6.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7.少年行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8.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

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著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 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 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译文】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八下课外古诗词十首

八下课外古诗词十首 【1】赠从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1.本诗的作者是著名的诗人。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首联中松树的形象。 3.首联中的“亭亭”和颔联中的“一何”各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析这首诗的写作特色,以及所蕴含的主旨。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本诗的作者是初年著名的诗人。 2.分析本诗的主旨。 3.体会“风烟望五津”句中“望”的深层含义。 4.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进行赏析。

【3】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本诗的作者是著名的诗人。 2.分析本诗的主旨。 3.赏析“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悠悠”和“怆然”两个词语。4.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4】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本诗的作者是代著名的诗人。 2.分析本诗的主旨。 3.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展现的画面。4.赏析“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一句中“偶然”一词。 【5】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 1、观刈麦(白居易) 2、月夜(刘方平) 3、商山早行(温庭筠) 4、卜算子·咏梅(陆游) 5、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6、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 7、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9、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1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1、观刈麦(白居易) 一.原文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二、译文 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三、解词 1、选自《白居易集》。刈(yì):割。 2、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 3、妇姑荷箪食:妇女们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肩挑。 4、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5、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6、丁壮:丁壮:青壮年男子。 7、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 8、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9、秉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秉,拿着。 10、输税:缴纳租税。 11、曾不事农桑: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曾:一直、从来。事:从事。农桑:农 耕和蚕桑。 12、吏禄三百石: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古 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13、岁晏:年底。晏,晚。 2、月夜(刘方平) 一.原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古诗十首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 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竟然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 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高峻,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群鸟时时栖息于其檐前屋后,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3.深林:指“幽篁”。 4.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鉴赏: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

(完整word版)十首课外古诗赏析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试题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金城:古地名,在现今的兰州。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指体悟道理。④更:经历。 1.前四句描绘一幅怎样的边塞景色?先概括特点,在进行描述。(4分)答: 2.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绝句① 杜甫 迟日②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的春光而作。②迟日:春天日渐长,故说迟日。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先概括特点,再进行描绘。(4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三、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睛① 杜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③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③摩霄:接近云天,这里指高空。 1.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何作用?(4分) 答: 2.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答: 四、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戏题盘石① 王维 可怜②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释】①盘石:即磐石,扁平的磨盘状大岩石。②可怜:可爱。③解意:领会心意。1.诗的一、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答: 2.诗的三、四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作用。(4分) 答: 五、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作答。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③,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④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西山句: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南郊外水边地。清江,指锦江。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海内句: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诸弟,指杜甫的颖、观、丰、占四弟。④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全诗以什么为诗眼(线索)?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说明。(4分) 答: 2.这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初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解析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一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同的情态?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

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课外古诗词十首 整理

课外古诗第一首《长歌行》 《长歌行》是北宋文人郭茂倩编纂的《乐府诗集》中的一首五言古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这首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使表达的哲理发人深省,又明白易懂。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①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②葵:“葵”作为蔬菜名,指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 ③朝露:清晨的露水。晞(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④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 ⑤秋节:秋季。 ⑥焜(kūn)黄:花叶枯黄、衰败。华(huā):通“花”。衰:读"cuī",古时 候没有"shuāi"这个音。 ⑦【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百川东流到海,什么时候回头西归呢?比喻光阴一 去不复返。 ⑧少:年轻。老:老年。徒:白白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青少年时代 不努力,到老只能悲伤叹息了。 园中的葵菜青青郁郁,葵叶上的露水被朝阳晒干。 春天的阳光把温暖布满大地,万物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常常担心秋天一到,美丽的花叶就会枯黄、衰败。 无数条江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返回西方?

课外古诗第二首《野望》 《野望》写的是秋天傍晚时分,诗人遥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颇浓的山野景色, 看到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不禁怀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全诗于萧 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 心态。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②薄暮:傍晚。 ③徙倚(xǐyǐ):徘徊,来回的走。 ④依:归依。 ⑤落晖:落日。 ⑥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⑦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⑧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 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傍晚在东皋向远处眺望,(独自)徘徊而心里无所依托。 群山和树木都已经枯黄的颜色,起伏的山峦在落日的余晖中显得更加萧瑟。 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圈,猎人骑马带着猎物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个人相识,我只好吟唱着那首《采蔷薇》,怀念古代的隐士伯夷和叔齐了。 全诗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