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重庆市万州三中余毅

一、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2。

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过滤、吸附沉淀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对于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但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还处于启蒙阶段。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纯水和天然水。

2、初步认识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化学与自然,社会的相互联系,分析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设计、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方:

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观赏和思考,初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堂上欣赏视频、观看动画、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爱护水资源,激发起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吸附、沉淀、过滤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操作技能。

五、教学设计

1、以学生熟悉的重庆巫山千丈岩水库污染引入课题,设置问题情景分小组讨论,了解净化水的常见方法。

2、利用图示介绍自来水厂净化水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3、课堂活动:过滤法净化长江水。

4、家庭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作为一次公开亮相课,我感觉上的很成功,这是我教学方式的一次大的转变,“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我心目中早已显现,但很少使用。老感觉时机不成熟,小组只留于形式。近些年经常听课学习,看到他人课堂组织有序,习题设计层次性很科学,学生讨论有序,有热情。说实话,当时心里非常羡慕。我想人家为什么课堂这么有序?学生激情为什么这么高?一系列问题用现在我的脑海里。自己必须迈开第一步,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就开始实施自己计划已久的“改革”方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小组协作学习”的教学方式逐渐生态化。虽然这

次课上的可能不是最好,出现了一些细节问题,但我这种教学方式,受到好评,这就是成功!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备课的时候自己精心的去准备,但我有时还会表现出无助,对学生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对班里一些不守纪律的学生等等,有时感觉不知所措。我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改变,不断的完善自己。优点:

1、课题引入切近生活,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敢于创新,打破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协作,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

3、小组讨论设置合理,有序;

4、小组讨论过程中能够关注弱势群体,激励本组学生积极思考;

5、语言比较清晰,简洁;

6、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组织有序;

不足:

1、课堂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可;

2、课堂时间分配不科学,

3、重难点,中考动向很难把握;

4、课堂问题设计,小组讨论时间的控制不太好;

5、课件背景的颜色与字体的颜色对比不明显,没有视觉吸引力;

6、要科学运用课件,做好板书与课件分配,取舍;

7、课堂容量有点少,滤纸的构造没有讲出,导致后面问题的冷场。应注意个知识体系之间的相互联系;

8、课堂落实不好,学生的笔记没有很好的给上。

转变:

1、认真钻研教材,课标,中考说明;

2、定期做中考真题,逐步分析中考动向;

3、增强自身课堂管理能力,掌控课堂的能力;

4、在备课上深下功夫,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

5、科学的设置问题情境,问题应紧扣课题重难点;

6、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在备课时就应该提前设计好,上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7、坚持按时写高质量的反思,并不断的转变;

8、有机会多向有经验的的老师请教、交流。

《水的净化》导学案

课题2水的净化 1.能熟练进行过滤操作,会用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分析解决有关水的净化问题。 % 2.知道硬水的危害,会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能用具体方法将硬水软化。 1.纯水是无色、无味、清澈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而天然水中由于含有_________或_________杂质,是___________。 2.过滤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_________物质的一种方法。 } 3.净化水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净化程度最高的净化方式。 4.硬水是含有较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水,而软水是不含或少含钙、镁化合物的水。往水中加入__________后振荡,若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水就是硬水,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一、水的净化 。 1.沉淀,是指在静置的条件下,水中的固体杂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沉积到容器的底部,还有一些固体杂质因为颗粒小、密度小悬浮在水中,此时可加入____________,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物,从而使其沉降到底部,达到净化的目的。 2.实验:过滤的基本操作 按照课本P75【实验4-1】、【实验4-2】,小组内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并得出结论,相互交流并讨论过滤操作。【实验过程】 ( (1)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把滤纸尖端朝下放入漏斗。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________,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与漏斗_________,中间不要有气泡。 (2)把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调整高度,使漏斗下端的管口_________烧杯内壁,以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 (3)取需要过滤的液体,将烧杯_________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注意玻璃棒下端要_______三层滤纸的一边,倾倒时液面要__________滤纸的边缘。 (4)过滤结束后,观察到滤纸上有不溶性的_______,而滤液是澄清的。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和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起来,主要介绍了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其中过滤是初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是本课题中最重要的学习内容。本课题与生活结合很紧密,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分析形成一定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对整个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对于过滤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其方法的掌握,教师采用学生先合作预习、课堂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过滤的操作录像,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学生评价、教师总评讲解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规范学生操作,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操作要领,达到掌握过滤操作的教学目的。教学时通过多媒体和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了自来水的净化处理过程,教学中教师将各难点分散讲解,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教材净化水的流程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比较明显的优点是:第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上这节课之前,我从河里取回几瓶水,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把这浑水变得清澈一些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第二,学生分组实验、发现问题、提高实验技能。学生分组进行过滤实验,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2、过滤速度太慢。3、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4滤液高于滤纸的边缘。5、有的同学太着急,用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请做的较好的一个实验小组派代表介绍他们的成功经验。成功小组满怀成功的喜悦介绍经验,实验失败者则陷入对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操作的反思,几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评价交流反思的活动,各抒己见,点评各小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这一过程中,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做真正的主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为“一贴、二低、三靠”。 这节课找到了许多不足之处:课堂组织设计不当,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在分组实验后,汇报交流是探究活动中最基本的步骤之一,而在汇报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可能汇报重复的实验结果,这样会导致时间不够用,老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后,常常会在学生说完之后再重复一遍学生的说法,这自然也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要很好地进行调控,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都是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课题9自来水的制备——水的净化

自来水的制备——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2.了解净化水的四种方法; 3.掌握过滤的操作及其注意点; 4.了解蒸馏的装置及注意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2.掌握过滤操作及其注意点; 3.认识蒸馏的装置及注意点。 [教学难点] 1.掌握过滤操作及其注意点。 [教学过程] [课题引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两条母亲河,从图片上我 们看到,黄河水和长江水都是黄色的、浑浊 的,因为里面含有许多泥沙,除此以外还有 许多溶解在水中的杂质,因而这种水是不能 直接饮用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饮用 的是经过加工处理的水,我们称之为自来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自来水的制备,了解净化水的方法。 [板书]课题9 自来水的制备——净化水的方法 [图片展示] 一杯从附近水源中取来的水样,我们看到,水样中 有不溶于水的物体,其中还有一些能溶于水的杂质和一 些细菌。如果要把它变成可以饮用的水,就必须把这些 物质全部除去。 所以生产自来水的时候,往往有如下步骤: 从取水口取水,加入絮凝剂沉降悬浮物,在沉淀池中进行沉淀,过滤掉不溶于水的杂质,用活性炭吸附有色的颗粒和特殊的气味,在清水池中投药消毒,再配送到千家万户。 [教师活动] 介绍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净化水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

吸附。接下来,我们依次认识。 [板书] 一、沉淀 取一杯浑浊的河水,静静地放置在桌面上,一段时间 之后我们会看到不溶性固体慢慢沉降下来,这个过程我们 称之为静置沉淀。 [板书] 1.静置沉淀 [教师活动] 在河水中往往还有一些悬浮于水的不溶性杂质,这时我们往往需要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来进行吸附沉淀。 [展示视频]明矾(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 [板书] 2.吸附沉淀 [教师活动]沉淀结束以后上层的是液体,下层是固体,要把固体与液体彻底分离,需要过滤操作。 [板书] 二、过滤 [视频展示] 过滤 [小结] 在过滤过程中,有六个方面的注意点需要引起 我们重视:其一滤纸要紧贴漏斗,其二倾倒时玻璃 棒的下端要斜靠在三层滤纸上,其三,烧杯口紧靠 玻璃棒,其四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其五漏 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其六是滤纸边缘要低于 漏斗口。 通过过滤,我们在滤纸上得到了不溶性物质, 烧杯中得到了澄清的液体。 在实验室我们可以利用漏斗、烧杯、玻璃棒、 滤纸等仪器和用品进行过滤,在日常生活中过滤其实也是随处可见:

课题4、2水的净化导学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题4、2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他的 味道,说一下为什么? 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 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 2.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1)硬水:含有较多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实验3-3】 讨论与交流: 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2)锅炉烧水时,易形成水垢,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3)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01水的组成与净化

绚丽多彩的世界--身边的物质之一 第三讲水的组成与净化 魏国福 了解水的组成及自然界水的净化过程 通过水的组成,学会怎样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 一、水的组成 现象: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检验生成气体成分的方法: 氢气:试管中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 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实验分析:阿伏加德罗定律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分子个数相同。 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他们又都是双原子分子,可推知水的化学式为H2O。

通电 ?2H2O → 2H2↑+ O2↑ 实验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每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3)分子可分解成原子,原子又可构成新的分子。 实验注意的问题: (1)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源为直流电。 (3)实验中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略小于1:2。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稍大,有时还会与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4)氢气的检验方法。 (5)电解水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氢气与氧气反应是将化学能 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二、水的净化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吸附:常用明矾、活性炭,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吸附水中悬浮物沉淀到水底,活性炭不但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还可以吸附 溶于水的有异味物质和色素。 ?沉淀:水中悬浮物被吸附后形成密度较大的颗粒,从而使杂质沉降。 ?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如水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其原理是利用蒸发的方法使水和杂质分离。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2第7课时《天然水的净化》word导学案

第7课时天然水的净化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原理。 2.了解净水的常用方法——混凝法和化学软化法。 3.知道纯水与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简单、常用的检验硬水与软水的方法。 4.了解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加热法、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 【重点难点】 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加热法、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 课前预习 【情景材料】如何获得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可以使用的洁净的水,本课题从三个角度度介洁净水的获取方法,即从天然淡水、从生产或生活污水及从海水中获取洁净水。介绍水净化的化学原理、方法和简要流程。例如,天然水的净化主要介绍了混化学软化法;污水处理介绍了中和和法和沉沉淀法等。 【预习内容】 根据教材有关内容填写下列空白: 一、水处理方法的选择 水处理方法的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和的要求。 2.选择有效的和。 3.考虑必要的,进行质量、数量及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二、天然水的净化 1.混凝法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 (1)定义:混凝法就是在天然水中加入,使 ,然后过滤除去的方法。 (2)常用的混凝剂 在生活中常用作混凝剂,在工业生产中还常用、、、等作混凝剂。 (3)明矾的净水原理 ①写出明矾发生电离和水解的方程式、 。 ②Al(OH)3胶体粒子带电,通过作用,破坏了天然水中胶体杂质的,使胶体杂质,同时,Al(OH)3还能吸附一些一同聚沉,从而起到了净水作用。 2.杀菌 (1)用混凝剂可以除去天然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若要作为生活用水,还要。流程如下: →→。

(2)常用的杀菌剂有: 、 、 等。 3.化学软化法 (1)水的硬度 ①软水和硬水:含有 叫做硬水;含有 叫做软水。 ②硬度的划分 a.暂时硬度:水的硬度是由 所引起的,这种硬度叫暂时硬度。 b.永久硬度:水的硬度是 等引起的,这种硬度叫永久硬度。 (2)硬水的软化方法 硬水软化的方法通常用 、 和 等。 ①具有暂时硬度的水可以用 的方法进行软化,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 和 。 ②具有永久硬度的水可采用 和 进行软化。 预习内容答案 一、1.水质 数量 2.方法 设备 成本核算 经济实用 二、1.混凝剂 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淀 明矾 硫酸铝、聚合铝、硫酸亚铁、硫酸铁 KAl(SO 4)2=K ++Al 3++2SO 42- Al 3++3H 2O Al(OH)3+3H + 正 电性吸引 稳定性 聚沉 悬浮物 2.杀菌消毒 混凝沉淀 过滤 杀菌 氯气 二氧化氯 臭氧 3.较多Ca 2+、Mg 2+的水 少量的Ca 2+、Mg 2+或不含Ca 2+、Mg 2+的水 Ca(HCO 3)2或Mg(HCO 3)2 由钙和镁的硫酸盐或氯化物 加热法、药剂法和离子交换法 加热 Ca(HCO 3)2=====△CaCO 3↓+CO 2↑+H 2O Mg(HCO 3)2=====△ MgCO 3↓+CO 2↑+H 2O MgCO 3+H 2O=====△ Mg(OH)2↓+CO 2↑ 药剂法 离子交换法 堂中互动 【问题探究1】天然水中含有细菌,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请你举出几种在家中能杀灭水中细菌的简单方法。城市自来水以天然水为水源,你能简要地说明获取自来水的过程吗?从饮用水消毒剂和混凝剂的使用来看,请你思考:在采取某种化学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时,一般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教师点拨】杀菌主要是是蛋白质变性,加热或强氧化性;获取自来水主要是让学生将课本介绍形成简单的流程;生活用水主要考查学生对饮用水的知识。 分析解答: 加热煮沸、在水中通入臭氧、在水中加入84消毒液等。天然水一沉降过滤一加入混凝剂一沉降过滤一加入消毒剂一自来水。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是所采用的有效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库尔勒市第五中学黄春兰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水是生命之源,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是如何生产的?对每个学生来说都很感兴趣,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水的净化,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践!通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探究,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科学的态度。通过设计小实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愿望中完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新课程基本基本理念。 把自来水生产过程的不易、我们国家和一些国家在水的净化技术上的差距、分析“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情况等结合起来分析,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国情、乡情、民情,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界中的水导入(74页图4-13),观察可知其物理性质,继而引发学生思考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过程,激发学生产生探究水净化方法的欲望,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展示、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巩固水净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处理后,水变得澄清,但不是纯水,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清澈的水烧开后反而有白色的渣甚至产生水垢的现象引出硬水和软水的概念,及其简单的检验方法。由水壶盖上凝聚的水引出了蒸馏水的制备方法。通过学生利用家用物品自行设计简易净水装置,可促进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装置的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净化方法,从而理解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天然水和自来水及纯水的区别,水中有不溶性杂质和细菌,但不太清楚水中有可溶性的杂质;知道生活用水来自自来水厂,但不知道自来水厂的具体生产过程,不知道活性炭的作用;知道自来水是人类依赖的饮用水,但不太知道蒸馏水是不是最健康的水,听说过软、硬水,但对软、硬水的区别和净化水的过程与方法不太了解。接触过生活中的过滤,但不清楚过滤原理、操作和注意事项。由于本课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又有实验,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 四、教案设计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四单元 课题2 水的净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3)

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5、提问:还有什么物质也有这种吸附能力呢?讲述: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水中的杂质。活性炭吸附能力较强,不仅可以吸附液体中不溶性物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现代科技发展,发明的纳米新型材料做净水器的过滤层,自来水通过时,它不仅能吸附不溶物、臭味,甚至连细菌也能除去,使自来水变为可直接饮用的洁净水。5、回答:活性炭。听教 师讲解、记录。 感受到科技的发 展,新材料的发明, 对人类生活、生产 的贡献。 6、请同学们观察杯中的污水,明矾加入后,使更多的小颗粒沉降下来,水是变的更澄清了,但还有什么不足呢?6、回答:沉降下来的不 溶物和水是分为上下两 层,而没有彻底分开。 引导,过渡到过滤 操作的学习。 7、肯定同学答案。你有什么方法可将杯底的不溶物和水彻底地分开?7、回答:慢慢地倾倒杯中液体。用过滤的方法。 8、过滤的方法更好些,它能将不溶物和液体彻底分开。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杯中的不溶物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8、分小组做过滤实验。检查预习成果,训 练过滤操作,提高 实验技能,培养团 队意识。 9、学生操作完毕后,请学生评价交流。9、学生评价: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 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 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 璃棒把滤纸弄破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互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学习交流习惯,促进团队意识的发展。

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新人教版

水的组成 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 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重点 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 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从太空上观察。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 对,是水。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4 ,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 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 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关于水的污染,水的净化对每个学生来说肯定都积累了很多成熟或不成熟的经验,然而说到底,这仍然是对水的污染、水的净化表面特征的认识,但该怎样从化学角度深刻认识它的本质,并且运用它来指导生活实践呢?我认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研究中来,“显隐促成”是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自己假设,自己动手去探索,就可以将各个学生的原认知显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点拨,告诉,以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原认知得以完善和提高。指导思想是“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先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性,通过设计小实验。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满足好奇心的愿望中完全地参与问题的研究。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联起来,还加进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软化的方法等内容。因此本课题实验内容丰富,而且贴近学生生活,这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活动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自然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方法。 2、过和与方法 (1)学习运用实验和观察等方法得到信息,能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用硬水软化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 六、教学准备

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课题二水的净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 (2)了解纯净水和自然水的区别 (3)初步学会过滤的原理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学会检验硬水软水 (5)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常用净化水的方法 (2)过滤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是净化的常用方法 (2)过滤实验的操作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用具】 烧杯,明矾,玻璃棒滤纸,剪刀,漏斗,铁架台 【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看,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吗?(一杯是纯净水,一杯是湖水)纯净水是无色清澈的透明液体而另一杯是比较浑浊的,这杯水我们可以饮用吗? (自来水厂净水视频)好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自来水厂净化过程 一、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加絮凝剂加活性炭 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用户 二、常用的净水方法 [演示实验]取一个烧杯浑浊的湖水。向其加入3勺的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止观察现象。 1:沉淀:静置沉淀 吸附沉淀:明矾的作用: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操作]下面我将烧杯中的未处理的水进行过滤,看看有什么变化?在做实验前,我们先学习以下怎样制作过滤器取一张滤纸把它对半折在对半折,然后打开,三层滤纸放在一起,一层放在一起把它放在漏斗上,使之紧贴在漏斗壁,并且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用少量的水润湿纸并实现它们之间没有气泡(否责会影响过滤的速度)架好漏斗后使漏斗的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过滤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并且玻璃棒的要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液体要低于绿内障的边缘(边讲边操作)2.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操作的要求:“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滤纸仅贴漏斗壁;(防止过滤速度慢) “二低”是滤纸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液溢出) 滤液低于滤纸的边缘;(防止过滤不完全) “三靠”是倾倒液体的烧杯和玻璃棒相靠,(防止液滴飞溅) 玻璃棒的下端与三层滤纸的一边相靠,(防止擢破滤纸) 漏斗下端的尖嘴和烧杯的内壁相靠(防止液滴飞溅)

《爱护水资源》教学案例教学设计

系放《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动画及录象,请同学们再次感受水对我们人类的重 要性及录象,反思水 的重要性。 象更深刻认识到水的 重要性,从而培养学 生爱护水的意识 【学新知】学生根据提示自学教材,再通过漫画、动画、相片、录象认识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如何保护水资源及如何节约 用水水 资 源 污 热 爱 护 水 资 漏 节 约 用 水 十 六 分 钟 演示文稿出示自学问题:(1)有人说: “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科学 家却预言:“ 21世纪人类最缺少的是 水”“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 机”。你怎么认识这个问 题?(2)水如何被污染的,原因有哪 些?从水被污染的原因方面考虑,如何防 止水污染?(3)观察本地区、学校有没 有污染水的现象,应怎样认识与改进?谈 谈你所知道的防治水污染的成功事例。 (4)你知道现在有哪些全球性的环保组织 和与环保有关的纪念日。世界水日是哪一 天? 学生自学思考, 讨论发表意见, 总结交流,回答 问题。 自学初步知道水污染 的原因及如何保护 水,讨论交流后对保 护水回有进一步的认 识,通过录象更深体 会到如何保护水,增 加学生环保意识。同 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能力、探讨问题能 力、讨论交流能力。 刚才各小组已讨论完了,相信已经对如何 保护水有所了解,请各组结合我们生活实 际说说有哪些可行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学生代表发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 结合《水的污染及防止》录象,请同学们 再次感受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护 水资源。 出示演示文稿,在我们校园里,同学们注 意到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我们应该怎样 节约用水呢?请看漫画及我拍到的相片和 录象,然后总结节约用水的方法。 学生观看录象, 心灵感悟,思想 升华。 学生思考,讨 论,观看漫画、 相片和录象进行 反思,发表意 见,总结归纳节 水方法。 通过录象,使学生更 深刻更直观地理解水 的污染及防止,增强 学生爱惜水,保护水 的责任意识通过学校 用水紧张的相片、浪 费水的漫画及录象, 使学生知道到浪费水 的行为,逐步养成节 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并 自觉落实到实际生活 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同学浪费水的行为,为 了阻止这些行为,加强节约用 学生画画或拟写 标语,相互交 流,展示节约用 水宣传标语及画 画 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 加入节约用水宣传活 动,进一步体验节约 用水的过程水的旦传,母个人责尢旁贷。今大第一、 二组同学每人以画画形式,第三、四组同 学每人为宣传节约用水写一句标语,并相 互父流。 复 习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现代工业 的迅速发展,大量排放各种污水,使水资 源受到污染,引起水质下降。因此,我们 要节约每一滴水,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 起。你认识节水徽记吗?投影节水徽记 图,你能说它的具体含义吗? 学生观看,讨论 交流,发表意 见。 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每 个人珍惜每一滴水、 节约每一滴水、爱护 每一滴水,唤起学生 珍惜水、节约用水的 良好风气 【总结】总 结冋学们,通过本节课学习后有何感想? 我们应该知道 1、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而又短缺的; 2、我国是缺水的国家,21世纪,水资源 的缺乏将是世界关注的首要 学生感悟,思 考、思想升华 领会本节学习目的, 思想升华,增强爱护 水资源意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水的净化导学案

课题2 水的净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程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3.通过对本课题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 3.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4.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5.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情境导入】 鲁滨逊流落在荒岛上,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你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水的净化 【阅读】课本55页,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1、自来水厂的净化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配水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1)静置沉淀法:如农村家庭厨房通常用水缸盛水,即利用了此原理。 (2)吸附沉淀法: ①常用吸附剂:木炭、活性炭;(活性炭:它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不仅能除去水中 不溶性的杂质,还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杂质。) ②絮凝剂:明矾,它是白色晶体,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 (3)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方法。 ①过滤可以分离与的混合物 ②过滤操作需要哪些仪器? ③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的。 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的边缘; 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烧杯口要紧靠引流的; 玻璃棒的下端要靠在的一边;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 ④玻璃棒的作用:。 【分组实验】P55《活动与探究》:1.取水→2.加明矾吸附→3.过滤 【交流讨论】 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小河之歌教学案例

环保教育近几年一直为教师们所重视,各种版本的幼儿园教材中均有相关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在进行音乐教育的同时进行环境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活动目标: ⒈了解清水与污水的不同,知道污水给人、动物、植物带来的危害,初步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 ⒉体验小河心情的起落“快乐”和“难过”,发展幼儿的心理体验和情绪体验能力。 ⒊感受音乐的特点,能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即兴表演。 活动准备: ⒈小河迷宫图,三张尺寸一样的透明卡纸(分别绘有①歌唱的小河②小鱼小虾游来了③生病的小鱼小虾和哭泣的小河),玩偶小猫; ⒉小鱼小虾头饰若干,音乐磁带《小河之歌》; ⒊CAI课件“污水变清了”及多媒体教学仪器。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小猫钓鱼》,引出课体,第一次感受歌词大意。 ⒈出示玩偶小猫,讲述故事《小猫钓鱼》。 “一只小猫来到河边钓鱼,它看到了美丽的小河。(出示教学图片①和②,欣赏歌曲第一段)那天,小猫钓到了很多小鱼小虾。”幼儿分别点数小鱼小虾的数量,运用句式“小猫钓到了×条小鱼(小虾)”。 ⒉教师继续讲述故事,欣赏歌曲第二段,进行环保教育。 “过了几天,小猫又来钓鱼。它来到河边一看,小河变颜色了。”出示教学图片③,用低沉、忧伤的声音朗诵第二段歌词。引导幼儿体验小河的伤心、难过的心情,提问:小河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讨论其中的原因,如工厂排放的废水、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垃圾等。 话题拓展一:如果使用了这样的污水,会对人、动物、植物产生什么样的危害?认识污水的危害。同时表达对生病的小鱼小虾的同情。 话题拓展二: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小河和鱼虾们,让小河恢复原来的欢乐和美丽,让小鱼小虾恢复健康。树立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⒊观看CAI课件“污水变清了”,了解污水的净化过程。“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河又变清了。”

我的水的净化导学案

与课本只是相比,我加重了过滤和过滤后所得澄清透明液体是混合物的教学,具体如下 本节课的内容浅显易懂,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完成下列提纲 1.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和杂质,因而常呈浑浊。 2.在某些乡村,则利用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地。 3.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有些就是利用来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的。 4.叫做硬水; 叫做软水。 5.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6.利用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1. 我分别展示一杯含有泥沙的水,含有碎菜叶的水,含有蔗糖的水让学生讨论怎样将这几杯水净化? 沉淀、过滤、蒸馏 2. 我们郑州市民吃的就是黄河水,我们走进自来水公司看一下工人师傅是怎样将黄河水净化成居民 家的自来水的? 静置沉淀,加絮凝剂吸附,过滤,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 3、过滤的操作要领: 一贴两低三接触以及玻璃棒在过滤中的作用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分小组预习了“过滤的操作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过滤的方法,把同时含有泥沙和蔗糖的水中的泥沙和液体分离开来。前后两个实验小组互派一位同学,观察评价对方小组的实验进程。 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滤纸没有和漏斗壁紧贴。 2)滤液倾倒太快,使滤液未经滤纸而流下。 3)有的同学太紧张,玻璃棒把滤纸弄破了。 问题:1、实验中,如果滤液出现浑浊,分析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 2、你过滤所得澄清透明的液体是纯净物吗? 是混合物蔗糖水,若得纯净水还需蒸馏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沉淀、吸附、过滤使水得到净化,自来水厂净化水的主要步骤是:加絮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然后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杂质,接着用活性炭吸附,得到更澄清的水,最后投药消毒,杀死细菌,最后把净化了的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 4、硬水和软水 那么怎样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和软水呢?演示:把肥皂分别加到硬水、软水中,搅拌,让学生观察两个烧杯中产生的现象。产生大量肥皂泡的是软水,肥皂泡较少的是硬水。生活中硬水有许多危害,大家可以看看书,说说它的危害。(小组交流讨论硬水的危害)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水的净化》教学反思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不仅采用了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

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我评价,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改进计划: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探究将河水转化为能饮用的水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探究过滤所需要材料的选择依据,重点探究并建构实验室中用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融合的教学理念。 1.上网调查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世界、我国和广州市的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与危害、爱护水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增强节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调查家庭用水情况,细致了解家庭生活用水情况,自订节水措施,把节水意识变成实际行动。 2.实地考察 小组合作,在学校和家的附近调查水污染情况,并采集水样,从颜色、气味、悬浮颗粒大小、油状物观察对比,找出水样呈浑浊的原因、水样呈臭味的原因,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从深层次亲自感触水资源状况、水污染主要来源,增强爱护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情感。 3.汇报交流 爱护水资源多媒体文本展示、手抄报、墙报、污水处理厂调

《水的净化》说课稿(全国化学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水的净化》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北京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最常见的液体-水》第一节《水的净化》 二、实验器材 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实验 长颈漏斗、具上下嘴抽滤瓶(250mL)、抽滤瓶(250mL)、抽滤瓶(125mL)、注射器(100mL)、输液器、胶塞、乳胶管、止水夹、磁力搅拌器、微型水泵、微型气泵。 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活性炭(粉末)、石英砂(40-70目)、次氯酸钠溶液、棉花、滤膜、纱布。 2.简易蒸馏实验 漏斗(截去下端玻璃管且封口,外径9cm)、烧杯(250mL)、烧杯(10mL)、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三、实验改进要点 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的思路来源于自来水生产工艺,把复杂的工艺流程转化为简易的装置进行模拟演示。装置主要包含搅拌池、澄清池、过滤吸附池、消毒池、清水池五部分,配有微型水泵和气泵。装置所用仪器主要选用化学实验室的常用仪器,例如:磁力搅拌器,长颈漏斗、抽滤瓶等;还有生活中常见物品,例如:注射器、输液器、微型水泵、微型气泵。该模拟实验的步骤与自来水厂水净化(如图1)的步骤是一一对应的,每一步骤可学习1-2种净化方法。在搅拌池中初步认识过滤和混凝,在澄清池中学习沉降,在过滤吸附池中学习过滤和吸附,在消毒池中学习消毒,最后对所得水进行初步检测。整个实验装置简约化、微型化、可视化,给予学生三维表现力的体验。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1图2 2.简易蒸馏实验的思路来源于野外生存时制备饮用水的方法,利用蒸馏原理简化蒸馏装置,课堂教学用于学习蒸馏净化水的方法。所用仪器全部是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包含漏斗、烧杯、酒精灯、石棉网。将漏斗(截去下端玻璃管且封口,外径9cm)里面放入冰块(或冷水)作为冷凝装置,相当于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的冷凝管。大烧杯盛放待蒸馏液进行加热,相当于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的蒸馏烧瓶。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内(漏斗下端正中),盛接所得液体,相当于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尾接的锥形瓶。装置小巧,实验简单易行,适于初中学生进行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图3 四、实验设计思路 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实验 自来水的生产工艺是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中可供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是学习吸附、沉降、过滤等净化水常用方法的经典素材。自来水的生产工艺在教科书中仅以图片形式出现,而沉降、过滤、吸附等净化方法以单个实验形式呈现。实验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与实际自来水厂净化过程距离较远。本实验通过

水的组成 习题(含答案)

水的组成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 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期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2. 下列方法中能够用来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是() A. 观察颜色 B. 加入明矾,搅拌 C. 溶解食盐 D. 加肥皂水,搅拌 3. 2015年10月26日下午,阿富汗东北部发生7.8级强烈地震,截至27日10点,地震已造成阿富汗境内至少34人死亡,巴基斯坦境内至少125人死亡,河水、饮用水受到严重污染,小明同学给灾区民众提供了一些饮用水的处理意见,你认为合理的是()A. 用自制净水器过滤后,即可饮用 B. 只要河水清澈透明就可以饮用 C. 饮用水可以加入肥皂水杀菌再饮用 D. 喝水前要加热煮沸进行消毒后再饮用 4. 今年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③过滤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是() A. ③①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5. 净化水的如图所示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B. C. D.

6.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氢气 B. 天然气 C. 石油 D. 煤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 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组成 C.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 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8. 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生活中要使硬水软化,可采用的方法是() A. 煮沸 B. 搅拌 C. 沉降 D. 过滤 9. 明矾净化水的作用是() A. 使硬水软化 B. 除去水中的异味 C. 除去水中的悬浮物 D. 消毒杀菌和净化水 10.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用水方式不应该提倡的是() A. 用漱口杯接水刷牙 B. 不间断地边流水边洗衣 C. 用淘米水、洗菜水浇花、冲厕所 D. 用喷灌、滴灌的方法浇灌农田和园林 11. 自来水厂用活性炭净水,其作用是() A. 将水净化成纯水 B. 去除异味 C. 消毒杀菌 D. 降低水的硬度 12. 水是地球上重要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C. 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13. 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溶液 B.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C. 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电解水实验中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14.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 洁净的空气 B. 干冰 C. 生理盐水 D. 石灰水 15. 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的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列操作中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过滤 B. 蒸馏 C. 静置沉淀 D. 加明矾吸附沉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 硬水中含较多的______ (填离子符号),实验室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 . 17. 日常生活中,可通过______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学案

3.3水的净化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取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 【课前预习】 1、你知道水存在于哪些地方吗?这些天然水是不是纯净物? 2、海水是不是清澈透明的?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尝一下他的味道,说一下为什么? 3、自来水中常含有一些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在通入用户前应如何处理?(自来水净化流程) 4、作为家庭饮用水最简单的消毒方法是什么? 5、如何除去黄泥水中含有的泥沙,在此操作中应注意哪些要领? 6、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是什么?应怎样鉴别? 7、怎样制作简单的净水器?各物质的作用是什么? 【课内探究】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你能行!) 1.纯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属于。 2.天然水:含有许多杂质和杂质,常呈浑浊状,属于。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天然水→加→沉淀→→吸附→→自来水。 4、吸附 ①絮凝剂吸附: 利用明矾溶于水生成的将较小的悬浮颗粒吸附成较大的悬浮颗粒而沉降。 ②活性炭吸附: 能吸附水中杂质和少量杂质,除去。 5、(1)硬水:含有较多的水。 (2)软水:不含或含较少的水。 实验探究:【实验3-3】

讨论与交流: 硬水的危害有哪些? (1)和肥皂反应,降低洗涤效果。 (2)锅炉烧水时,易形成,妨碍热传导,严重时可能引起。(3)饮用硬水,会影响人体健康。 硬水软化的方法 (1)生活中:采用法 (2)实验室:采用法。 ①原理: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然后冷 凝成水。 ②实验时应注意: a.烧瓶需垫。 b.烧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c.烧瓶中加沸石的目的是。 d.不能使液体剧烈沸腾以防。 e.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 二、精讲点拨 1、过滤,可用于分离与 过滤的注意事项: “一贴” (1) “二低” (2) (3) “三靠“ (4) (5) (6) 过滤后所得滤纸上的物质是,漏斗下端烧杯中的液体是 问题讨论: (1)为何有些同学得到的滤液不澄清?有哪些原因造成? (2)要使滤液变澄清,怎么做? 2、水的净化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