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卷首语

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叶剑峰

2009年10月12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了《珠三角第一代打工者没法退休》的节目,看过以后使人心酸,甚至感到震惊。由于政策衔接和制度设计等等方面的原因,广州市最早的一批外来工,辛辛苦苦打工二十多年,交了十多年保险,却领不到养老金;这些农民工多年的养老保险,竟然成了一笔零存整取的银行存款,实在让人没法理解。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变革时代。以利益为核心,各个社会群体正在分化解体和不断整合。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表现为不同的诉求。例如,大学毕业生想着如何实现就业,进入职场的白领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山西煤老板今后的路怎么走,近日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实,改革本身就是社会利益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使得一些群体获得利益,同时会使另一些群体损失利益。我们要关注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及其诉求,更要深入分析所采取的改革措施究竟对于哪一部分人群有利,对于哪一部分人群不利。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的改革措施应当从全局出发,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里的出发点,一是着眼于大多数人,尽量能够对于更多的人有益,二是着眼于基本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障。保障弱势群体,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目前我国的弱势群体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他们的经济基础薄弱,社会地位低下,缺乏甚至不具备竞争力,迫切需要社会的关注、资助和救助。我们必须切实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受损情况,突出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让这一体制能够覆盖社会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是一句空话,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是个别人和少数部门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和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共同努力,做好几个层面的工作:在政策层面上,政策要贴近实际,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要建立对话机制,政策滞后要及时调整,各方面的政策要相互协调,以取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在制度层面上,要逐步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围,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从经济、法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在法律层面上,要逐步形成一整套帮助弱势群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公正与公平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条件和自身发展的基本需求,使这一群体的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

(作者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本刊副主编)

关注弱势群体 关心孤寡老人

关注弱势群体关心孤寡老人 湛江市社会福利院成立於1957年,迄今已有45年的历史。1983年又成立了儿童福利院。座落在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湛江寸金桥边。全院占地面积7740m2,建筑面积12699 m2。现有床位350张,有工作人员130多人。主要收养孤儿、弃婴(儿)及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寡老人。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社会各届人士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多次扩建改造,现院内有功能齐全的老人康复楼、儿童综合大楼。我们怀着关心关怀来到湛江市福利院进行慰问。 孤寡老人作为特殊的群体,一直被人们视为弱势群体。他们是社会无依无靠需要别人帮主的人。老人们年轻的时候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发挥社会的力量回报老人的贡献。那么什么事弱势群体呢?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5个重要特征:(1)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2)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3)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在我们关注国内弱势群体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全球化这一背景;(5)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前文已述,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但是,由于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发展经济的压力还很大,导致实际工作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还不是很有力,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保障措施跟不上。 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大体上说,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地列举,各个群体之间实际上存在交叉。我们认为,有必要确定优先支持的若干原则:(1)对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2)对于不能享受任何社会保障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失去劳动能力以及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长期无法就业或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人群应当给予

弱势群体形成原因的研究综述

弱势群体形成原因的研究综述 摘要: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学界、政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社会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能为寻求切实可行的社会支持对策提供客观依据,本文仅从弱势群体成因对国内外的研究做一概述。 关键词:弱势群体;成因;综述 转型期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全方位、根本性的变革之中,是一个以现代化为取向和实质内容的发展过程,这种变革虽然为我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和生机。但与此同时,也使得城市弱势群体在我国城市中悄然形成并迅速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与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仅从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方面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一、国外弱势群体的研究综述 弱势群体最早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并于20世纪50年代成为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等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西方的学术界一般有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和劣势群体(disadvantaged groups)的概念。最初西方学者对弱势群体的定义大致是指“自然弱势群体”,主要从“丧失劳动”和“缺乏独立生活”这两种能力的角度来界定弱势群体,认为弱势群体的特征是丧失或没有劳动能力,普遍缺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收入,需要得到社会和政府的帮助、保护和服务,主要包括老、弱、病、残以及丧亲或父母丧失的儿童等。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化的加剧,社会性不利群体开始大量出现,学者们开始从社会结构转型的角度来界定弱势群体,称之为劣势群体(即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变迁和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结果,既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对于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国外一般主要有“结构解释”和“文化解释”的两种理论。结构解释侧重于从社会力和经济力解释,认为不平等是社会力制造的弱势,失业是经济力造成的弱势。文化解释主要从社会反常,缺失价值整合,意识的错位,期待与现实的差距,文化资本的缺乏,孤立和排斥等方面对弱势群体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弱势群体产生的背景主要是在正常的社会环境里产生的现象,有自然与个人两方面的原因。当然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丧失和缺乏劳动能力是弱势群体依赖境况的决定性因素,弱势群体形成主要与历史自然、社会结构变迁、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城市体制和机制变革密切相关,这方面有大量的相关论著,其中美国学者关于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美国的学者最初也是对贫困现象的细致描述,特别是20世纪早期芝加哥大学的城市社会学研究多集中在城市贫困及其相关问题上。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开始了以快速与大规模城市化为主的社会变迁,从而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此时,社会学家介入问题研究,提出了对这些社会问题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最初的解释主要是从个人道德的角度出发的,认为弱势可能与个人的懒惰、不良习惯有关系等等,有关这方面

辩题资料收集1-对社会弱势群体更应该强调特殊保护

. 对社会弱势群体更应该强调特殊保护/平等对待 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从语义学上,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社会生活中比较脆弱和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这一群体的共同特征主要是丧失或没有劳动能力,他们普遍缺乏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经济是收入。其次,从社会学上,弱势群体指社会性资源的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再次,从法学意义上,"即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需要国家帮助和是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目前,国际上比较一致的概念是"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贫困人口中有失业、下岗职工和农民工等)和非弱势人口(如下岗职工、残疾人、农民工等中间的自强自立者),我们估计出的弱势群体规模在1.4-1.8亿人左右,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5个重要特征:(1)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2)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3)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在我们关注国内弱势群体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全球化这一背景;(5)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 我们认为,有必要确定优先支持的若干原则:(1)对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2)对于不能享受任何社会保障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失去劳动能力以及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长期无法就业或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应当给予优先支持。明确了优先支持对象,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支持工作。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只能逐步地创造消灭弱势群体的条件。 关心弱势群体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

关心、关注弱势群体

关心、关注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的凸显,我国制定了大量社会政策,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全国性的法律和法规涉及到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社会上公认的弱势群体。但是,总的说来,改革以来社会政策发展最快的是与市场化改革相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保护受市场经济伤害的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成为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来,劳动就业领域的问题日益尖锐地凸显出来,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社会及政治影响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对弱势群体(主要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内分离出来的弱势群体)进行保护。受经济利益和政治责任等因素的影响,这些保护性政策常常带有明显的地方主义特征。 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劳动就业、医疗、养老、反贫困等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着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促进再就业、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救助等问题,政府制定了大量政策,并通过实施政策对弱势群体给予支持、扶助和保护。以城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例,随着下岗失业的日益严重,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包括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鼓励企业雇用下岗失业人员及对自主创业者给予优惠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促进就业产生了积极效果。据统计,截止2003年6月底全国共有一百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与失业下岗相联的城镇贫困问题是当前我国城市中的又一重大社会问题,为了保障贫困居民的生活,政府花大力气建立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全部建立了这项制度,2003年5月,全国城镇居民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者达2169万人。[9](P15)另外,与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为了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政府对退休人员退休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给予了特别关注,并且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到2003年6月,全国企业退休人员共有3365.3万人,其中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已达52%.[10](P9) 毫无疑问,这些政策的实施从制度上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并对维持社会秩序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它们发挥着社会政策的基本职能,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市场化改革。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弱势群体问题表现得十分突出,而且弱势群体在进一步弱势化。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政策在支持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总的说来,当前我国的社会政策呈现出不平衡、补偿性、配套性、政治动员、行政工序化和应急性的特点,没有形成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影响了社会政策的效果。 从我国城镇弱势群体的总体情况来看,据国家统计局对城镇17000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2002年,占调查户数5%的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325元,不及城镇居民6280元平均收入的36.9%;城镇贫困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20元,只相当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平均水平4798元48.4%①(①王宏,王春先,建立城镇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构想《劳动保障世界》2003.12,18~20)。并且,该人群以35岁至44岁人口及其家庭成员为主,他们文化水平低,在劳动力人口中从业比例低,家庭负担重。他们的生活处于基本贫困状态,生活不稳定,在衣食住行方面常常会有捉襟见肘的情况。 (一)城镇老年人口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近些年,随着经济地高速发展,人民地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而随之而来地一些附加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地关注.据调查,中国岁地老年人已达亿,老龄人口问题步步逼近,成为了全国地公共问题.在假期,我回到家乡青岛平度市,对当地地养老服务行业进行了相关地调研,认识到了家乡养老服务业地现状及暴露出地一些问题,增进了我对家乡养老服务业地发展地认识及家乡地老人们现今地生活水平及发展趋势.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人口老龄化地问题在我脑海中一直好像都离我们好远,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地现状.直到在前不久看到了一则报道: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型社会.才发现我们人口老龄化地问题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而在年底,岁以上地老人就有亿,占全国总人口地岁以上地老人万,占全国总人口地.进一步超过了老年型地标准,呈现了老人基数大,地区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富先老”地特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我地家乡平度也和全国一样,现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岁以上地老人多万,并在以年均地速度增长.一些资料显示,约有地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地愿望,而实际入住率只有.可见,为保障和谐社会地健康发展,探索适合现状地养老方式,是亟待解决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二、实践方法及途径 采访:对李园街道办事处随机慰问五户空巢老人,并到民生康养老院采访老人. 三、实践过程 (一)慰问空巢老人 月日,我和几位同学先慰问了五户空巢老人,在此次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平地老人,他现在已经岁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地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地,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地一番话让我对现在地生活感到倍加珍惜.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李园街道办事处里还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地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地一些退伍地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地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地时候就看见有位老人还在家门口收拾卫生,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酸不已.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目前李园街道办事处地空巢老人共有人,他们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没有儿女照顾,普遍存在独孤、悲观地心理问题.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在我走地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些孤苦无依地老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地弱势群体有了更多地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地更多地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地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地排挤,也应该有自己地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地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地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地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地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地原因而放弃自己地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地一片天空.这次地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地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养老院之行 “爷爷,我来探望您啦!”月日下午,原本寂静地平度市民生康养老院顿时变得热闹起来,我们先给老人地住所清除灰尘,打扫卫生,洗衣做饭,并为他购买生活必需品.完后,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毕业论文

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与救济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一、我国弱势群体分析 (2)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 (2) 1.弱势群体的含义 (2) 2.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构成 (2) (二)我国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 (2) 1.社会原因 (2) 2.个人原因 (3) (三)加强弱势群体保护的必要性 (3)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3) 1. 法律体系不完善 (3) 2. 救助对象存在不公平性 (3) 3. 救灾救济面还存在很大局限性 (3) 4. 救助水准偏低 (3) 三、健全与完善我国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机制 (3) (一)就业保障机制 (3) 1.政府推动:积极预防失业 (4) 2.社会保障:失业补救 (4) 3.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寻找再就业途径 (4) (二)医疗保障机制 (4) 1.应建立对危、急、重病人的医疗救助制度 (4) 2.健全适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的社区卫生保健制度 (5) (三)完善教育机制 (5) (四)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 (5) 1. 正确定位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职责 (5) 2.制定合理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原则 (5)

关爱弱势群体活动方案

关爱弱势群体 一、背景与主题 杭州正在为创建生活品质之城而努力,如何提高生活品质?从社会建设的角度就是要坚持围绕生活、保障生活,破解“七大问题”、建设“平安杭州”,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提高社会的创造力与和谐度。 但在社会中无疑依然存在着一些或生活贫困或心灵孤寂的人们,特别在农村,从事着低收入职业,遇天灾人祸而丧失劳动能力的本地人和外地人为数还不少。他们同样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渴望得到帮助和关怀,而这也是我们所有青年团员的责任。 而作为一名青年团员教师,在一个班级中,也有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同样需要得到帮助,从而与大家共同进步,享受学习的快乐。 因此,本次活动以青年团员为主体,带动全体学生,关爱弱势群体,为创建生活品质之城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感和关爱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二、活动目标 1、在班级中,给困难生等结对子,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成长,在学习上切实帮助他们进步; 2、走近本镇的各类弱势群体,培养学生平等待人,尊敬普通劳动者的情操; 3、用各种文艺形式歌颂普通劳动者,陶冶学生心灵,播洒爱的种子。 4、在学校中开展“献爱心慰问老人”的活动; 5、以“爱心”或“平凡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三、实施过程 (一)给困难生结对子 1、确定帮扶对象

在向各班班主任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各班帮扶对象。 2、确定帮扶方法 教师:开展“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大家庭温暖”青年团员“一对一”活动。即各位团员青年教师主动带头,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与学校各班学习、生活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结对,并且制定好辅导计划,展开辅导,帮助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能找回自信,“微笑”成长。 学生:以座位同桌或就近以及双方互选原则,配合教师,督促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帮助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一定的指导;对生活上的困难等直接向老师反映。 (二)调查走访 1、成立活动小组(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 要求:各组通过走访等各种形式了解各类弱势人群的生活状况,把调查结果写成书面材料,向全班同学汇报。 同学们走访了摆小摊的,卖菜老人等各类弱势人群,还通过给乞讨者钱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收入及生活情况。 2、来自街头巷尾的报告 3、问题探究:造成弱势的原因 同学们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出下列几种原因: A、来自外地农村,因为家庭底子薄,又缺乏文化技术,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如在造船厂等),因此收入低; B、家庭负担重(父母年老,孩子读书等),收入又不高; C、遇家庭变故,如生重病,遇事故等; D、残疾,失去劳动能力; E、年老体衰,或因儿女成人到外地工作,或因无儿无女而缺乏照顾。 4、研究对策: A、呼吁全社会都来关爱这些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广泛进行亲情教育,人道主义精神和平等意识的宣传,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基本状况

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他们处于绝对贫困线与相对贫困线水平。同时,我国每年出现数百万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达4000万—5000万人。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使他们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必然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弱势群体的基本构成与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据统计,截至2004年,我国有2610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668元,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还有4977万农村人口年人均收入不足924元,属于相对贫困,而且,以上绝对贫困线和相对贫困线标准明显偏低。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每年还要出现数百万的失地农民,目前总量已经达到4000万—5000万人。由于很多失地农民缺乏必要的非农产业谋生技能,加之征地补偿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面临较大困难。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至今已向社会释放出下岗职工约3000万人。目前,包括困难下岗失业人员等在内的城市低保对象约2200万人。此外,1亿多进城农民工的基本权利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也迫切需要寻求解决之道。 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的任务还很重 近年来,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以“三条保障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巩固,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救灾救济制度日益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一些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正在全国积极推进。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333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为8040万人,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32.83亿元,5200多万农民得到合作医疗报销补偿。 但是,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缺乏对贫困农民家庭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救助办法,传统的定期定量救济工作力度有限,很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营养状况堪忧。 二是城市困难群体和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缺乏保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只覆盖了城镇从业人员的1/3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尚未全面推开,且受筹资水平的限制,报销比例较低。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他们无法负担疾病费用,形成因贫致病和因病致贫的恶性循环。 三是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且难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四是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没有系统的解决办法。 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对弱势群体的支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责任,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国家财力的逐步增强,要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已经实施两年,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运行和管理中也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制度本身与农民

关注弱势群体

关注弱势群体 一、课时基本内容:1课时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重、难点的确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法、学法的选择等 .教学内容分析:第七课“”主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弱势群体”的概念,以及我国存在的弱势群体的状况。其中“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框题给出了“弱势群体”的概念,并列举了我国存在的主要弱势群体及其形成的原因和生存状况。“走近同龄人”框题,主要介绍了我国主要弱势群体的基础上,特别地呈现了我国少年儿童弱势群体,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同龄人的生存状况,感受他们的艰苦生活以及对他们将来发展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学情分析:从知识性来讲,本课内容很简单,有些知识学生看了就能够明白。但是,本课的目标主要是情感教育。班级中有的学生生活优裕,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属于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弱势群体学生的自尊心,既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及其产生的原因,又要引导他们了解社会给予的支持以及对自己的期望,使之树立信心,发展自己。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学会尊重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其中包括自己的同学。

.重、难点的确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和生存的状况,本课另一个教学重点是了解儿童中的弱势群体,特别是要感受他们的生活境况,了解贫困等不利条件对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的影响。为教学获得良好效果,教师必须查找大量的资料,让学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了解体会我国社会中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查找资料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弱势群体学生既认识自己的处境,又能够树立信心,以坚定的意志克服困难。 .教学资源的取舍:充分利用教材课文中的材料。对学生同龄人的生存状况需补充一些相关材料。 .教法、学法的选择:由于国家近年来很重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因而相关的报道很多。在教学中可以搜集这些报道,使教学与时事相结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实。探究、体验、讨论、讲授等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和讨论,将问题分析清晰,给学生以启发和反思,同时增加认同感:讨论法。问答法。在导入阶段和课中,大量使用。阅读法。对课中重要文字、图片、图表要引导学生阅读。笔记法。课文中重要的概念、意义等要通过笔记批注和用笔勾画的方法进行标识。探究法。结合课中的交流和探究。讲解法。本课知识点较多,需要教师适当进行归纳和讲解。 三、拟达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关爱弱势群体 促进社会和谐

关爱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 系别:会计系 班级:08财务管理 姓名:笑笑 学号:200803024451 20 10年10月12日

关爱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 摘要:为提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年来甲山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工作中,重点关注和积极帮助弱势群体。甲山社区始终视弱势群众为亲人,始终怀着慈爱之心,认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通过细致的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给他们,让每个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和谐生活。 关键词:关爱促进弱势群体社会和谐工作政府社会 一、关爱弱势群体,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社会。但在体制不断转换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增加,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镇流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一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如何更加有效地扶助弱势群体,越来越成为社会与政府关注和重视的一个焦点问题。 弱势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相对贫苦,较少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样一个群体,如果没有社会和政府的关怀与扶助,单靠他们自身努力,受条件限制,很难从生活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必然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甚至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共同富裕,关怀和扶助弱势群体,既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对弱势群体,首先要从经济上给予关怀和扶助。为此,需要通过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投入,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条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地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弱势群体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全社会共同富裕的基础才更加坚实。 对弱势群体,还要从政策上给以关怀和扶助。应制定倾斜政策,增加贫困层的就业机会;为他们的子女受教育提供必要的条件,加大减免学费工作的力度,使其上得起学;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确保弱势群体的当事人能打得起官司,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对弱势群体,更要从精神上给予关怀和扶助。对于弱势群体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走出困境、由弱变强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一种自我振奋、自强自立的精神状态。全社会应该行动起来,共同关爱弱势群体。对于弱势群体来说,多一分社会关爱,就多一分自信,多一分摆脱困境的精神力量。 二、与弱势群体“零距离”接触增进感情 社区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社区干部与居民群众每天都是零距离接触,居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冷暖,社区干部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的为他们提供帮助。为了对辖区弱势群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对他们的现实困难随时跟踪帮扶,对辖区弱势群众全部建档立卡,建立因情施策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均GDP翻了两番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够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仍比较明显,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收入很低甚至没有收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目前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较大,具有自身特征的复杂群体,在社会中处于极低的地位,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应通过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制度等措施完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 弱势群体;形成原因;弱势类型。 一、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其现状 (一)对于弱势群体的界定 群体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存在的。目前我国弱势群体是一个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弱势群体”之弱,一是弱势的经济基础;二是弱势的社会政治地位及各种公民权利;三是弱势的竞争力。通俗地讲,势群体就是社会各个群体中处于劣势的脆弱的人群,可以界定为: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要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和贫困者。在社会层次结构中,是收入水平低(即经济收入低于社会人均收入水平) 、生活水准低(即绝大部分收入用于食品消费)和生活处境难(即无固定收入来源,劳动能力,以维持生计)的贫困群体,可认为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形成与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以及结构调整的社会背景有着直接的联系,属体制转轨性或结构调整性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人: 1.失业人员即城市中以下岗失业者为主体的贫困阶层。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失业下岗的问题日益严重化,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工人和干部下岗。 2.“体制外”的人及其他特殊人员指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摆小摊养家糊口的人,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 3.缺乏利益保障的农民工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他们虽然为城市的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

论文 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毕业作业 题目: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分校:北京电视广播大学平谷分校 年级:12春行政管理(专科) 学号:1211001405474 姓名:宋宝玉 指导教师:张鹏娟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1)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特征 (2)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 (2)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2) 二弱势群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 (一)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响 (2) (二)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 (三)弱势群体问题对社会公正原则产生的影响 (3) 三解决弱势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的政策措施 (3) (一)推进农村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事业发展 (3) (二)城镇社会弱势群体保障事业发展 (4) 四结语 (4) 参考文献 (5)

【摘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随之社会相应出现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大,贫困成为了现代大多数人面临的问题,那些生活还没有步入小康社会的群体、家庭被称为弱势群体.引起国内外对弱势群体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我国弱势群体的现状,我国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哪里需要改善以及解决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有什么深远的意义进行论述。 【关键词】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措施

浅谈我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和特征 (一)弱势群体的构成 弱势群体一词最早出现在2002年3月,时任中国总理朱镕基在中国第九届全国人大第5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使用了“弱势群体”一词,这是中国政府文件中首次提出弱势群体,从而引起的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前,中国官方长期以来并没有承认弱势群体这一概念,采用的类似词汇是“困难群众”。弱势群体:例如独居长者、性工作者、失业工人、上访民众、露宿者、农民与农民工、低收入者、残障(身心障碍)着等。 (二)弱势群体的特征 弱势群体又称弱势社群或弱势族群,指的是社会上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解决遇到的困难,生活能力低下的人群或团体。 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弱势群体天生因受各种因素制约,可能是客观的或自然因素,如社会制度,生理健康,先天疾病或后天疾病残疾的。也可能是主观的或人为的,,对农民工的歧视。贫困是由于我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念让这个社会贫富差距悬殊越来越大,贫困性弱势群体在经济利益上面临的共同困难,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不能完全与“贫困人口”这个概念画上等号,但至少他们属于一类。在社会和政治层面,弱势群体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工作繁重劳累,得到的回报较低。它们掌握的资源很少,尽管人数众多,但他们的声音很弱,在涉及他们的利益的时候很难表达心声。 二、弱势群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弱势群体的存在,对于城市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政治发展影响、社会发展影响和公正发展影响。(一)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 弱势群体问题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影响。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贫困人口和潜在贫困人口组成的群体,其生活能力严重低下。弱势群体的生活日益贫困化;现阶段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对较大,弱势群体的被剥夺感不断得到增强,他们最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本与代价。从现在看来,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等、不公正现象是发生群众闹事的根本原因。这种现象的不断出现,说明弱势群体已成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弱势群体社会实践报告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一些附加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据调查,中国60岁的老年人已达 1.44亿,老龄人口问题步步逼近,成为了全国的公共问题。在假期,我回到家乡新疆乌鲁木齐市,对当地的养老服务行业进行了相关的调研,认识到了家 乡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增进了我对家乡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的认识及家乡的老人们现今的生活水平 及发展趋势。 我的家乡乌鲁木齐也和全国一样,现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20多万,并在以年均3.34%的速度增长。一些资料显示,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而实际入住率只有0.86%。可见,为保障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合现状的养老方式,是亟待解决的。 一个有着20多万老龄人口的城市里,只有19家养老院,且鱼龙混杂。民政局公布的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的年检结果显示,其中只有16家机构被认定为养老“正规军”。公办企业两家,公办民营机构四家,其余为民办机构。按照全国约 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计算,这些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入住的需求,有大量的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 理先现今都找不到合适的住所,这样的现象数见不鲜。 这个假期,我来到了新疆民政厅老年公寓,在那里。我看到

了全院近一百多张床位几乎全部都有人住。在这里,我从一 位姓张的老人那里知道:张爷爷已经73岁高龄了,前几年张爷爷的老伴离开了人世,而家里也什么人也没有。所以,就入住了养老院。可是,在住之前,光是等床位,就足足等 了三个月。随后,我向院里的负责人了解情况,童主任告诉我,现在全院的136张床位已经全部住满。而在20xx年来报道的老人已经超过了200多人。许多老人还在不同的地方等着入住。与此相比的位于市郊安宁渠的一所民营老年公寓,在那里的50多个床位只住了8个老人。经过一些资料的显示,由于历史原因,乌鲁木齐市老年公寓分布不合理,老城 区养老设施需求量大,而养老公寓少。偏远城区需求量小,而新建老年公寓多。一些民办公寓由于建在离市中心较偏远 的地方,社会认知度较差,交通不便,影响了老人入住。而 在市里,民办养老机构并不能在房屋建设、用地、征税以及 天然气、煤气、暖气费等相关费用上有太多的优惠政策。其次,在和一些老人及家属的交谈过程中,可以发现,绝大多 数的人还是认为“公办养老院比较正规,收费合理,入住放心。”对民办公寓还有戒备的心理,所以,他们宁愿在家等 公办公寓的床位也不愿意入住民办的养老机构。加之,一些 民办公寓的收费并不合理,影响了老人们的入住积极性。由 于民办老年公寓入住条件低,投资大,大多负载累累,经营 举步维艰。

弱势群体的思考

弱势群体与弱势心态 摘要: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日益提高,关于弱势群体的界定仍是莫衷一是,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存在隶属关系;信息不对称;经济力量的差距;自然原因和传统影响;不良的制度影响;其他因素。做好弱势群体的工作应坚持关心、支持、自助、增权的原则,并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镇扶贫的监测体系。弱势群体随着经济的发展会日益减少,但是弱势心态却在蔓延,其本质说来就是一种心态的失衡,有着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更应引起对此的极大关注。 关键词:弱势群体;弱势心态;心态失衡 自朱镕基总理在2002年全国“两会”上首次提出了“弱势群体”概念以来,弱势群体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2003年召开的“两会”上,有关弱势群体的范围基本上划定在失地农民、农村贫困户、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贫民四大范畴中。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天越来越多的人称自己是弱势群体。在“你是弱势群体吗?”调查中,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在职场奔走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上万的白领、令人羡慕的公务员,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这种反应,与其说是弱势群体在扩大,不如说是“弱势心态”正在蔓延。 一、关于弱势群体的基本观点 (一)弱势群体的含义及特征 关于弱势群体的界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指出,界定“弱势群体”主要有三个标准:按经济学标准,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徘徊在贫困线边缘;就业不稳定,容易失业;工作条件恶劣;缺乏社会保障,等等。按社会学标准,则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融合度等特征,比如一些职业虽然收入高,但缺乏社会尊重或者“难登大雅之堂”,从业者觉得被社会边缘化;再比如很多大城市的“城中村”,居民和外界缺乏沟通,语言、文化等也不相容,心理上有孤绝感。按照政治标准,则涉及个人的权利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否受到社会的歧视等等。一般的都认为,所谓弱势群体就是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生存

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是一个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概念。 (一)什么是“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并不特指哪一类或哪一些特殊的群体,而是笼统地描述社会中各类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其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下的群体。更具体看,弱势群体概念一般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能力相对低下的群体。这些群体或者因为生理方面的残缺或衰退(如残疾人、老年人),或者由于文化技术水平的低下而导致其在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和在社会生活及政治活动中的能力低于其他群体。 其次,弱势群体是指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在每个社会中都有一些群体处于相对低下的社会经济地位。其中包括平均就业率和收入水平的低下,社会声望的低下,以及对政治过程的影响较弱等方面。 最后,弱势群体的概念是按照人群的某种外部特征来划分类别,它往往泛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因此,弱势群体的“弱势”,是就该群体的总体情况而言的,而不意味着其中的每一个体都处于弱势。例如,尽管老年人、残疾人、流动劳动力等群体在总体上是处于弱势,但他们当中也不乏富有的、有权势、有地位的个体。 此外,弱势群体的概念一般还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和道德评价。一般说来,只于边远落后地区的人往往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 (二)哪些群体容易成为弱势群体 残疾人、老年人、文化技术水平低下者、失业者等自身能力不足或缺乏经济机会的群体一般被看成是弱势群体。 少数种族、妇女、外来移民 老少边穷地区 (三)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 自身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两个方面。在自身原因方面,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其生理状况 或自身文化技术素质的局限而导致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能力的低下。在社会原因方面,主要有社会歧视,或某些群体所处的较差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原因而导致他们处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同时,在经济与社会的快速转型过程,有时会出现社会保护机制的紊乱,或一些人对社会快速变化的不适应,从而导致某些群体在一定的时期中陷入弱势状态。 (四)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 1、福利救助。对弱势群体成员提供一定的福利救助是帮助他们的最基本的方式。 2、提供机会。其中主要的途径一是通过公共行动而直接向弱势群体成员提供就业机会,二是通过立法等手段消除在就业等领域中的歧视。 3、增能。对于弱势群体,除了提供机会以外,还需要提高他们利用机会的能力,否则即使有机会他们也利用不上,或即使一时得到了机会,将来也很可能再丧失。因此,更为积极的帮助方式是通过各种途径去增强他们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其弱势的地位。 所谓“增能”,就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去提升弱势群体自身的能力,以改变其弱势的状况。30 通过社会政策行动而使弱势群体增能的具体方式有很多,一般包括通过公共卫生保健计划去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以提高其生理能力;通过公共教育培训计划去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能力;通过强化权益保护机制及改善其社区和组织的状况去提高他们在政治过程及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通过增大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及经济活动能力,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